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2024-10-16

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共10篇)

1.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一

创新设立党员中心户

构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新机制

近年来,宣堡镇党委积极顺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有效整合治安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等基层管理力量,创新建立党员中心户制度,探索了一条破解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难题的新路子,推动了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整合提升,让党员中心户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力军” 多年来,治安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在维护农村稳定、加强计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职能的局限,管理的触角还不能覆盖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2010年,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镇党委在总结郭寨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把分散的管理职能和力量整合起来,提升党组织的管理功能,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一是坚持科学设置“三原则”。借鉴传统管理模式的可取之处,以村民小组为管理单元,按照“居住相邻、便于管理、能人优先”的原则,每个村民小组设立1个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本组所有党员,再由党员联系周围10户左右群众。党员中心户注重从党员致富能人、技术强人、退伍军人、退职干部中选聘,优先选聘党员治安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全镇203个党员中 1

心户共联系党员811名、农户5075户,实现了全覆盖。二是注重选聘过程“三公开”。党员中心户选聘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程序阳光操作。公开民主推荐,抓好党组织推、党员推、村民推、个人自荐和村党组织考察、镇党委审查等环节,保证了程序规范化;公示选聘结果,党员中心户预备人选在村务公开栏和所在村民小组公示5天,扩大了工作透明度;公开挂牌上岗,村党组织与党员中心户签订聘用协议后,发放党员中心户胸牌,并派员上门增挂“党员中心户”户牌,增强了履责光荣感。三是建设管理服务“五中心”。镇党委创新“在家做党建,把党建做到家”的理念,提出把党员中心户建成党员群众“学习中心”、村级事务“议事中心”、创业致富“信息中心”、家长里短“调处中心”和农民群众“活动中心”的目标,致力发挥小阵地的大作用,努力让党员中心户在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中唱“主角”。

二、注重发挥作用,让党员中心户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党员中心户制度的生命力取决于每个党员中心户作用的发挥。围绕政策宣传、党建联络、致富帮困、民情收集、综治维稳、乡风文明六大职责,注重从三个方面发挥党员中心户的作用:一是发挥组织党员的“连接器”作用。在村党组织的指导下,党员中心户灵活组织党员学习,定期联系流动党员,按月收缴党费,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等义工服务,经常召集党员议村情、督村务,在潜移默化中党员的身份意识

变浓了,又重新凝聚在了党组织周围。二是发挥服务民生的“助推器”作用。全镇党员中心户注重在传民声、帮民富、解民困的实践中体现为民服务宗旨,落实改善民生要求。每个党员中心户都有本《工作手册》,及时把群众的呼声、需求记录下来,反映上去;每个党员中心户都联系1—2名困难群众,从生产、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为群众致富提供信息,也成了党员中心户服务的内容。党员中心户渐渐成了群众经常找的人、身边离不开的人。三是发挥促进和谐的“稳压器”作用。积极利用党员中心户与群众走得近、贴得紧的优势,组织他们参与治安巡防、矛盾排查、纠纷调解等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去年以来,全镇党员中心户收集涉稳信息265条,提供案件线索82条,协助排查矛盾455起、调处纠纷423起,调处成功率达93%。

三、注重长效管理,让党员中心户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顶梁柱” 党员中心户制度没有现成模式可循,镇党委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着力将有效做法制度化、长效化,为党员中心户更好地担负强基固本重任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建立领导小组抓统筹协调。镇党委成立了党员中心户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审查、监督、考核等工作由组织科牵头,协调宣传、综治、信访、计生、民政等科室主抓;选聘、考察、管理等常规工作由村党组织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二是组织学习培训抓能力提升。建立岗前培训、专题集训、拉

练实训机制。镇党委对首批党员中心户进行了岗前培训;围绕党务知识、综治信访、林业科技等专题,镇村联动组织了集中培训;有计划地安排党员中心户参与土地流转、拆迁拆违、突发事件处置等中心工作,使大多数党员中心户很快进入了角色。三是强化配套服务抓运行保障。全镇统一实行党员中心户兼任治安中心户长、计划生育中心户制度,使误工补助和活动经费有了保障;统一制发了一张聘书、一块户牌、一个胸卡、一本工作手册、一个手电筒、一只口哨和一个手提喇叭,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建立考核机制抓动态管理。镇党委建立了考核奖惩制度,各村党组织相应制定了考核办法,实行半年初评、年终考核。工作成绩显著的由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中心户”,考核合格的续聘留用,不合格或末位的予以解聘。去年以来,全镇共有10名党员中心户受到表彰,3名年纪较轻的党员中心户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精神,着力在抓深化、促提升,树典型、扩影响上下功夫,努力使党员中心户成为飘扬在农村基层的一面鲜红的旗帜,成为树立在群众心中的一根不倒的标杆。

宣堡镇组织委员 田中年

2.党员中心户典型材料. 篇二

农民变教师 农家成课堂

王安户是王镇秀水村委洪水自然村党员中心户,是阳县优秀党员乡土人才。近年来,王镇党委以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实施“四个2”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为载体,围绕选才、育才、管才、用才这一主线,将王在安列为农村党员乡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规范中心户建设,使王在安户成为王灵镇党校教育的农家课堂。一是在镇党校培训的基础上,将其选送至县、市党校进行培训,不断增强王在安的思想觉悟,提高其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是指导中心户规范化建设。为充分发挥王在安中心示范户的作用,王镇党委争取上级支持,帮助王安扩建了点星鱼基地,全程指导王在安户从制度、师资、培训等方面规范化建设,配备了电视机、影碟机,建立电教片库、师资库等,使王在安户成为了农家课堂。

在镇党校的具体指导下,王安结合自身以及本镇、村实际,把办好农家课堂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好落实。其乐做党员群众的“联络员”、“教导员”,发挥自己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的能力,积极组织党员群众上培训课,收看电教片,扎实开展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2005年至今,王在安户先后举办了9期培训班,培训党员群众600多人次,内容有点星鱼、牛蛙、塘角鱼养殖等,除亲自授课或播放电教外,还邀请了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到家上课,扩大了中心户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致富能力,充分发挥了党员中心户的作用。在王安的带动下,王镇共有186户农户发展了庭院经济养殖点星鱼、牛蛙等,王在安并先后扶持困难群众40多人,扶持资金达10多万元,成为党员中心户的典型。省委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安徽省农民考察团等团体先后到王在安家中指导工作。王安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模范、阳县十佳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省劳动模范、南京市共产党员标兵。2004年12月和2006年1月分别作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到南京市各县区作巡回报告。

3.党员中心户的工作制度 篇三

1、学习制度。定期召集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和适用技术培训。每月开展活动1-2次。对年老体弱党员、文化程度低的党员要实行“一帮一”结对学习。吸收群众参加,扩大学习的覆盖面。

2.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中心户要主动联系党员群众,特别要重视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联系沟通,及时反映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3、党员承诺践诺制度。认真承诺践诺,积极发挥引导、帮助和带动作用,带头成为推广农村适用技术、带动共同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心户。

4、工作保障制度。为农村党员提供学习资料,发放活动记录本。优先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每年进行一次轮训。

5、考核评议制度。采取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以党员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员中心户活动成效的标准。对党员中心户实行动态管理。

1.及时组织党员学习讨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村党支部的决定;

2.以党员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为依托,按时组织党员学习掌握各类实用技术;

3.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责任田党支部反映民情民意,主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带头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当创业先锋,带领和帮助党员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走共同富裕道路;

5.深化和发展党员承诺制,组织党员开展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

6.积极参与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领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定期召集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二、每月开展活动1次,利用晚上或农闲时间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等学习。

三、党员中心户配置报纸、党刊等学习资料,联系党员按时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种学习培训。

四、建立帮扶学习制度,要确定文化素质好的党员与老弱党员、知识水平低或后进党员开展“一对一”帮学。同时要吸收群众参加,扩大学习的覆盖面。

五、设立民情记录本,把群众的意见、建议记录在案,定期归纳、整理、分析,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反映。

党员中心户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

一、在所居住地范围内,要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跟群众开展谈心活动。

二、要经常主动了解群众的思想生活等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定期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请群众参加到党员的政治生活中来,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四、要虚心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批评,对能整改的马上整改,让群众满意。

五、要按照“一帮一”的要求,根据所帮扶对象的思想、生活和经济状况,开展“五必到、五必助”活动。

六、要经常联系、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让他们在思想上坚定信念,在工作上求真务实。

4.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四

党员活动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进行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宣传群众、团结群众、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场所。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党支部党员活动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活动中心的作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研究,决定在各党支部开展机关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机关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增强党员意识为目的,以设施完善、布置合理、台帐规范、活动正常、管理到位为建设内容,切实抓好党员活动中心建设,使之成为对党员进行党性锻炼和修养的重要阵地。通过加强党的活动阵地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我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二、工作内容及标准

1、设施完善。有单独设置的党员活动室,场地舒适、环境整洁、氛围浓厚,能容纳本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或活动。活动中心门口挂有“党员活动中心”标牌,室内设施齐全,有会议桌、凳椅、党务资料橱柜;电教设备完整;党建读物整洁,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党员学习资料。

2、布置合理。党员活动中心内部布置整齐,摆设规范,内容全面,充分体现思想性和政治性。党员活动中心主墙面应张贴或悬挂中国共产党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党支部职责、党支部议事规则、党员活动日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各种荣誉奖牌、锦旗摆放整齐。活动中心面积允许的,应张贴党支部基本概况。

3、台帐规范。党建工作制度必须规范齐全,没有上墙的制度汇编成册。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各类文件,要集中保管,便于查阅,并及时更换或归档。会议记录本(含支委会、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记录等)、党费收缴登记本、党员材料档案移交记录本、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记录本等,记录内容要详实清楚。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外出党员登记册、“双培养”对象登记册等,每年要及时更新。党支部任期目标、计划、工作总结、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党员设岗定职基本情况以及反映工作特色和亮点的内容等相关资料,要及时收集存档。

4、活动正常。以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促进党内活动的正常开展。以制度为保证,以创新活动载体为形式,以规范为目标,着眼于贴近实际、贴近工作、贴近党员、贴近群众,积极改进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促进党员活动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每月要定期开展一次党员活动,并由专人负责记录,记录要有参加人员签到,内容要详细清楚,台帐要齐全,记录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5、管理到位。切实加强对活动中心的管理,原则上党员活动中心应当实行专人管理。认真抓好党员活动中心的日常维护和修缮,确保活动中心内的整齐、清洁、舒适。党员活动中心可一室多用,但严禁在党员活动中心内进行不严肃的活动。

三、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加强指导。各支部要高度重视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把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对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要落实专人负责,进行具体指导,按照统一标准化要求,切实加强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使党员活动中心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阵地、党组织民主议事的场所。

2、保证投入,添加硬件。各党支部要为党员活动中心配备必需的桌椅、资料柜和党建方面相关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等,保证党员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拓展和加强了党员活动中心的功能,使党员活动中心真正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

3、规范活动,发挥作用。按照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严格对照规范化党员活动中心标准,搞好环境布置。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发展党员工作、民主评议党员、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规范党员活动内容,建好党员活动台帐,发挥好党员活动中心的作用。

5.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五

一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面临的主要困难

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相比,面临许多难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部分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但目前部分农村党支部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缺少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缺乏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办法。少数村支部书记长期在外,存在“一把手”缺位现象,部分农村党支部成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使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乏力,由他们组织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面临不少困难。

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我县十分注重改善党员结构,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注重发展村干部、科技致富带头人等优秀青年入党,文化和年龄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老龄化依然严重,如我县60岁以上农村党员有87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农村党员文化依然偏低,本县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23名,占总数的77%,其中文盲、半文盲占相当比例,且他们大多地处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山区,接受新鲜事物少,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停留在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新鲜事物,极少数党员对党内活动要求发“误工补贴”,甚至出现要先看完电视剧后参加支部会的现象,他们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认识不足。

农村党员个体差异明显。当前农村党员两极分化现象突出,一类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弱,生活贫困,生活在最底层,处于社会边缘化地位,他们对革命事业缺乏热情,思想消极悲观;另一类是有文化知识,年富力强,为致富的带头人,是农村政治精英和农民领袖。这两类党员泾渭分明,他们在思想信念、家庭和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工作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需要什么安排什么”的原则,给学习实践活动增添难度。

农村党员产学矛盾突出。农村党员不同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一份耕耘一份报酬”,学习实践话动必然要占用一定时间,农村党员很难处理学习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关系。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部分党员肯定会因损失眼前利益而不愿参加学习实践组织的活动。另外,为了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要组织他们外出到先进地区现场学习等一系列活动,需要经费上开支,这些费用对于少数贫困的山区党组织而言是一笔负担。

农村党员分散难组织。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农村青壮年的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虽然对流动党员实行了“流入地”和“流出地”双重管理模式,但“流入地”党组织普遍缺乏热情,“流出地”党组织鞭长莫及,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教育。同时,一部分外出党员并不注重党员身份,外出时既不跟党组织说明情况,也不办理介绍信或流动党员证;外出后不愿参与所在地党组织活动,成为稳性党员,回乡后不汇报,在管理上往往处于“真空”,外出党员的流向不明,给学习实践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农村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工作目标

“三农”工作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农村党员是党在广大农村播下的火种,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石,是农村改革的实践者,广大农村党员处在农村第一线,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因此,农村党员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关系到科学发展观能否在农村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农村党员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要在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站在农村的发展角度,首先,要把发展好经济放在首要位置,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其次,要发展好社会的各项事业,解决好民生问题;再次,要关心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建设好精神文明。前提要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开拓致富渠道,让口袋子涨起来,生活富裕了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就是加快致富步伐,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但对于怎样才能致富,在思路和措施上仍然缺乏。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就要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有敢创敢干的拼劲,敢为人先的气魄,大胆打破传统生产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闯市场、搞开发上勇于尝试,积极寻找致富门路,努力当好群众致富的典范,树起致富的一面旗帜。

二要在带领群众致富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今农村,我们有很多的党员通过艰苦创业成为致富能手、农民企业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

三要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农村社会比较和谐。但依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因不正当民主竞选,少数村干部缺乏廉政意识,非法侵占村集体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处理不满意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引发群众性事件,严重影响着农村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是《党章》赋予我们每一个党员的义务。作为一名党员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群众利益的关系,不与群众争名争利,真正显示出党员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范;要坚持团结在党支部周围,支持村“两委”的工作,明辨是非、公道正派,讲有利团结的话,做有利团结的事;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村“两委”的决策多提意见建议,积极化解矛盾问题,为农村和谐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四要在宣传执行政策法规中实践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党对农村的发展高度重视,中央连续六年出台1号文件聚集“三农”问题,不但停征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还实施种粮、良种和大型农机具购置等补贴,粮食收购执行最低保护价,同时还投入大额资金改善农村交通、饮用水、通讯和文化设施,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农村才有今天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践证明,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是落实科学发展的真正体现。当前最关键要把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很好的落实。农村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领导核心,党员是农村的先进分子,群众的行动都以党员为榜样,因此,党的方针政策要靠党员去宣传,靠党员带头去实践。首先,党员要做到认真学透把准党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宣传到群众中去,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党的政策好,认识到政府重视关心“三农”工作,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其次,党员要带头自觉执行政策,如带头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好农产品安全健康生产,切实保护农村耕地等,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进而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要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一些封建迷信和社会陋习在农村依然根深蒂固,拉帮结派的宗族主义的思想依然存在,少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赌、毒、黄和婚丧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在农村依然存在,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农村党员更应该自觉筑起思想防线、道德防线,努力当好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生活方式的表率,带头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敢于冲破宗族主义的牢笼,用科学知识分析认识上的愚昧,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抵制不良陋习的侵袭,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和引导群众,从教育家人做起,引导亲朋做起,以实际行动在带头移风易俗、崇尚科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面临众多问题,为此,必须消除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行动上必须提前,掌握农村党员的特殊性,把握规律性,增强针对性,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确保农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推进,达到预定目标。

1、必须克服认识上下四种误区

一要克服“无用”的认识误区。近几年来了,党内开展了许多活动,通过活动纯洁了队伍,增强了党员的党性觉悟,对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十分必要。但也有少数同志错误认为开展活动,是搞形式,对工作推动不大;有的习惯于把搞学习活动看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任务,上面有部署,下面被动应付就行,不愿一认共组织实施,不管效果如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众所周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保证工作具体落实,这是实践证明的规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三农”工作不是无用,而是非常必要。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农村党员头脑,指导“三农”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克服“无关”的认识误区。部分同志片面认为,科学发展是上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谋划的事,学习实践活动更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事,农村尤其欠发达地区党支部和农村党员谈不上科学发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农村党员关系不大。农村党员也是中共党员,只要是中共党员就要学习党的理论,用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党章》规定。党中央在全党统一部署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让所有党员接受教育,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是与农村党员无关,相反与每一名农村党员都有重大关系,广大农村党员应以主人翁态度,主动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三要克服“无精力”的认识误区。当前新农村建设责任大,任务重,少数领导干部错误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精力抓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农村党员没精力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尽管“三农”工作任务很重,但只要充分掌握农村工作规律,利用农闲、夜晚和雨天等时间,做到科学安排,就不存在精力不够的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仅是中央、省委、市委、县委部署的重点工作,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有好有快的重大举措。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经济工作统一起来,统筹安排,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四个文明建设。

四要克服“畏难”的认识误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农村党员与机关党员相比,的确存在产学矛盾和个体差异明显等较多困难,给乡镇党委带来了组织实施难题。但是,只要乡镇党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超前谋划,精心思考分析,有针对性设置有效载体,就一定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在2006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由于县、乡两级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思想教育率先,广大农村党员认识到位,他们自觉参加学习教育、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各阶段工作,活动有声有色,党性得到明显提高,一整套长效机制得到长期贯彻执行,达到活动预期目标,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2、必须坚持“三个先行”

一要舆论宣传先行。针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要认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舆论宣传上要早部署,早发动,增强他们的自觉性。一是建立宣传阵地,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一步开办电视、报纸、广播关于农村党员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专刊、专访、专栏。各村要利用现有的宣传栏编写黑板报,并在本村醒目的中心位置印制二、三条固定的宣传标语,广泛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集中开展骨干培训,集中全体农村党支部书记统一动员培训,县委主要领导要亲自作动员报告,分别邀请各级领导、党校教师和优秀村干部进行讲座,丰富动员培训内容,扩大知识面。各乡镇要集中全体党员召开动员会,对一些“撤、扩、并”党员数较多的,可以分片集中动员,力争营造浓厚氛围。三是要广泛宣传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泛宣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制定“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村党员更加拥护共产党,更加珍惜党员身份,更加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使广大农村党员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去。要采用典型引路的办法,针对农村党员从事行业和年龄,分别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农村党员能从身边典型实实在在感受到发展的科学性。??

二要利民惠民先行。农村党员大多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特别是年老体弱党员生活非常困难,需要党组织的关心关爱,进一步激发加深他们对党的感情。一是各级党组织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年老体弱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并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送出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督促抓好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整改措施中涉农项目的落实工作,对已整改的要巩固成果,对正在整改之中的督促加快进度,对未整改的要说明理由和原因,要求创造条件予以整改。三是汇编涉农帮扶政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帮扶“三农”的政策,但没有统一汇编,基层干部对政策掌握不全,农村党员群众也没有很好学深学透,为此,有必要以县为单位将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四级制定的涉农政策法规统一汇编,印发到各乡镇、村,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学习运用,使农民群众吃透政策,用好政策,谋到实惠。四是组织开展一次农村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如组织党员进行义务修桥铺路,村庄卫生整治,为困难群众办一至二件实事好事,让农村党员真正行动起来,从行动中体现先进性。

3、必须做到“四注重”

一要注重参学对象的差异性。由于农村党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差异性较大,年老体弱党员和文化程度偏低的党员比例高,农村党员居住分散行路难等诸多问题,以及外出流动党员多,人员难落实、活动难组织等问题。为此,在农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区分不同党员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年老体弱党员要采取结对帮扶定责任,上门送学引学;对外出流动党员要采取邮寄送资料、电话联系督学、电脑网络助学及流入地党组织接收参学;对有书写困难的党员要采取别人领学、家人代读等等。总之,不能按照机关党员学习实践活动模式,必须根据个体差异性灵活组织,确保农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覆盖。

三要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除采取传统的集体学习外,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优势,利用集体学习日、农闲和晚上等时间,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可组织上级党校、农业、科技、卫生等部门单位技术人员成立专业辅导队,深入农村辅导农村党员学;可利用农村赶大集时间,以悬挂横幅、设宣传摊、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村党员宣传学习;可组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党员与农村有读写困难党员结对互学等。只要办法灵活,寓教于乐,广大农村党员一定会积极主动、认真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四要注重解决问题的实效性。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农村作为基层工作的前沿,要树立发展是目的、科学是手段的理念。抓住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当前具备整改条件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整改;要重点转变农村党员思想观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农村“两委”班子战斗力;要精心谋划一批为民所办的实事好事,抓紧办成几件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早见成效,以鼓舞人心,凝聚力量,不断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6.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六

助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深入开展

中共正安县委组织部

(2012年8月)

在当前新形势新情况下,正安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作用,依托村支“两委”,创新推进“党群连心户”工作,拓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形成了农村广大无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带头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达到了管理全覆盖、服务无缝隙,极大地促进巩固了农村和谐稳定,将党员干部“五带头”与基层组织建设活动有机结合,正安县围绕“党群连心户”形成“五力”扎实推荐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深入开展。

一是忠诚于党我带头,“党群连心户”增强理想信念,使党员干部在“五带头”活动中形成“张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求每个党员都要忠诚于党,在困难和任务面前勇立潮头,永不后退,奋发进取,不讳人言,不落人后,干就干好,干就干优,干就一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抓党性,促净化。全县“党群连心户”要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的路线、方针、决策和部署的自觉坚持和认同,把思想和行动高度、自觉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和发展目标上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二是学党章、温誓言。全县“党群连心户”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坚定

理想信念,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政治本色。三是强学习,坚信念。“党群连心户”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党史,锤炼“听党指挥”的品格作风,提升“为党献身”的思想境界,端正“党兴我荣”的价值取向。四是亮身份,作承诺。县级领导干部带头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公开亮承诺、亮职责、亮晋星目标。“党群连心户”通过制作“连心卡”亮明党员身份,按照“科学定诺、组织审诺、公开承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的程序,实行公开工作目标、程序、服务时限承诺,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宣党史,感党恩。“党群连心户”要开展“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 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忠诚”二字深深植根于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底,着力构建“精神高地”。

二是服务人民我带头,“党群连心户”解决群众困难,使党员干部在“五带头”活动中形成“动力”。党员干部以“支部核心、党员中心、群众同心”的三心原则,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五带头”作用,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力所能及服务群众,讲奉献不嫌小、做好事不嫌少,紧贴生产生活实际,切实为广大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党群连心户”通过定期不定期深入联系户,特别是贫困户、上访户、“三关”人员、孤残户家中,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致富信息,增强致富本领,切实担当起解决困难的“服务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通过开展“党群连心户”活动,使

党员的激情高涨了,群众的心窝热了,政策的宣传容易了,村的重大决策参与的人多了,村的监管力度更加完善了,“三会一课”、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等相关会议参会的人多起来了,挂包村的部门和驻村人员来的次数变多了,在支部的领导下成功的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使党和人民心连心,党员群众心贴心。截至目前,全县“党群连心户”向群众宣传国家政策3万余次,组建了参政议政、村务监督、综合治理、社会事务等各类党小组452个,发现并纠正村务、党务、财务方面的不规范问题356个,协助解决遗留问题1892个,排查调处矛盾纠纷4000多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4万余个,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8500余个,帮扶发展养殖、种植等大户2500余个,帮助不同程度就业15000余人次,带动15万余农民增收致富。“党群连心户”全面实行党员亮牌管理、持卡上岗制度,各村党支部为每一个“党群连心户”统一制作“党群连心卡”,发放到所联系户家中,连接百姓心声,使基层群众的诉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和解决。

三是加快发展我带头,“党群连心户”带领群众致富,使党员干部在“五带头”活动中形成“合力”。“党群连心户”是凝聚人心、聚集力量、转变作风、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围绕“三化一新”战略的工作思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凝心聚力,整体推进,推介宣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党群连心户”,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模样、赶有目标,达到“塑造一个、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效果,通过层层宣传,使所有党员干部明确“五带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党群连心户”按照人缘、地缘、业缘的优势,坚持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形成“亲戚帮亲戚、熟人帮熟人、党员帮群众”和谐的互助格局。在以“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巢化、农民涣散化”为主的“新三农”形势下,农村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以正安县为代表的农业县实现

“后发赶超”战略的主要障碍。目前,基层农村的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和党员队伍结构深刻变化,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服务需求日新月异,对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减贫摘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通过建立党员创业致富实习基地,积极开展“名师带徒”、“双学双比”和“科技致富能人”竞赛、“党员创业行动”等活动,鼓励“党群连心户”带头创业,带领联系户发家致富。二是帮助联户群众掌握了1-2项技术,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技术支持,带领和帮助联户群众实现发展致富。大力发展以“党群连心户”为主的农民互帮互助的生产合作组织、推动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协会组织、农村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自管会组织、农民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组织等“四类”服务组织,集中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创业带富等活动,切实提升“党群连心户”引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破解农村基层“减贫摘帽”速度不快的问题。

四是优良作风我带头,“党群连心户”树立敬业精神,使党员干部在“五带头”活动中形成“活力”。“党群连心户”是展示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净化、升华的党性锤炼,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维系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是“党群连心户”严督查,重考评,着力推

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严格执行“四要十不准”等相关规定,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切实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爱岗敬业、服务人民的工作意识,以优良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二是将党员干部“五带头”内容进行量化,实行百分制考核,对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一般干部、农村党员和普通群众进行量化考核,公开定星、公平晋星、公正用星。通过“党群连心户”的带动作用,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意识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在和溪镇大坎村、土坪镇明星村和格林镇风光村等地,涌现出了一大批五星级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结合我县实际,通过开展“党群连心户”活动,将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是廉洁自律我带头,“党群连心户”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干部“五带头”活动中形成“引力”。“党群连心户”是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一流作风,建设一流队伍,树立一流形象的重大举措。一是组织“党群连心户”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一条街,参与廉政文化“六进六增”活动,完善重大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使廉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并对200余名“党群连心户”进行廉政谈话和党政纪法规知识测试。二是充分整合党员专题学习培训室、农家书屋、远教平台、“三会一课”等资源,办好县乡党校课堂、网上课堂、农家课堂、项目课堂等“四个课堂”,对“党群连心户”进行集中轮训达10万

7.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七

宛城区溧河乡中心学校

2012年5月

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农村留守

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南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对全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对全乡所有中小学校进行了调研。现将本次调研的详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溧河乡有初中2所,小学10所,6个教学点,中学1150人,小学2740人。我乡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坚持政府通知入学制度,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坚持一视同仁对待在我乡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坚持和落实农村留守儿童《联系卡》制度与“三包”制度(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管理,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生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一)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我乡现有留守儿童91人,占学生总数的2.34 %,其中小学27人,占29.67%;初中64人,占70.33%。在所有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18人占19.78%,双亲外出73人占80.22%。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交由祖辈照看的81人,占89.01%;交由亲戚照看的10人,占10.99%。(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服务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我乡现有寄宿制学校三所,其中小学一所,初中两所,覆盖人口达 2

1620人,基本能够解决我乡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在这三所寄宿制学校中,共接纳留守儿童69名,占全乡留守儿童总数的75.82%。

近几年来,乡中心学校利用办公经费的20%,统一支配,多半资金用于寄宿制学校改善寄宿条件,使寄宿制学校的寄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我乡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注重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管理问题,在学校老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水准有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安排好课余活动,特别是课外活动,更要统筹谋划、精密安排,做到有条不紊、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尽最大努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建立了寄宿安全系列管理制度,学校与寄宿管理人员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全面实行了安全目标责任管理。为保证制度严格和全面落实,各校还建立了领导值班制和定期检查制,经常对寄宿部所属的食堂、学生宿舍、学生作息状况、留宿离宿情况进行检查调研,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寄宿学生的人身安全。所有寄宿学校为学生安装了免费亲情电话,设立“倾诉信箱”,建立了24小时亲情联系热线,确保了学生与家长间的即时沟通。创设了良好的住宿环境和生活条件。三是专门为寄宿学生免费开辟“与家长视频聊天”服务,确保寄宿学生“静得下心、留得住人、学得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在寄宿学校,加强亲情教育、理想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课前温习、课后补习和结对帮扶。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看看录像、听听新闻、下下棋类、写写钢笔字毛笔字、背一些古诗、搞一些手抄报、组织几次各种形式的比赛等。

(三)教育教学管理情况: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我区“留守儿童”的所有信息,便于找准每一个“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利于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同时为了防止“留守儿童”辍学,我们建立了 “留守儿童”动态检测体系。具体做法一是每学期初,我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对辖区内的所有“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绘制“留守儿童”摸底情况登记表,对没有上学的适龄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多对一”劝学责任包保制,并建立劝学包保工作台账。二是要求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等。三是对“留守儿童”身份发生转变的学生进行统计造册,对新增的“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批注。四是要求所有信息表格及时上报。

1、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建档和管理情况;

我乡积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信息体系。为全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确保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他们的受教育权真正得到了保障。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要求各学校将辖区内的留守儿童逐一摸底,登记造册,建立信息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个人爱好特长,家长或监护人姓名、外出地点、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都要掌握全面,了如指掌。同时,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袋。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情感取向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定时不定时地跟踪记录,及时归档、分类管理,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教育与管理。

对留守儿童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

上优先参与和指导,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一份成长档案、每天挤出一课时与留守儿童交流、每周走访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每月与他们的父母通一次电话、敦促留守儿童每学期写一封亲情信。健全留守儿童心理关怀等制度,在学校设立了配有亲情电话、专用视频的“留守儿童之家”,对帮教老师、帮学同伴、帮扶干部进行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安全和自护自救等教育开展情况;

我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健康课教学和学科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二是建立“心理咨询室”,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同时接受心理咨询。三是建立心理偏常学生档案,采取正确引导、对症下药、区别对待、环境干预、循序渐进的策略进行疏导,矫正。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乡学校长期坚持的系列教育内容。为了促使“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我们在原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责任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思想上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我们对“留守儿童”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加强了个案分析和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对这些学生区别对待,提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策略,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健康课这个主渠道,深入开展青春期教育。重点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宣传、青春期体征正确认识等。针对“留守儿童”家长教育和关怀的缺失,我乡要求学校在教师中广泛开展“热心家长好老师”主题实践活动:主动为学生解疑释难,帮助学生认识并珍爱生命,促

使他们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护自救能力差的特点,我们采取营造氛围、强化知识、重视技能的策略有序推进。一是在校园内,广泛运用文化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二是利用主题班(队)会、安全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和自护自救教育。三是深入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应急逃生演练。有效增强了学生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3、《联系卡》、“三包”、“一对一”教育帮扶等制度落实情况。为了给“留守儿童”创设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他们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接受同等教育和共同成长的权利,教师就必须付出比教育其他孩子更多的、更艰辛的劳动。而这些付出仅仅靠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建立促进工作落实到位的相关制度。几年来,我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管理中,建立并落实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我乡针对各校的留守儿童情况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把爱心爸爸或者爱心妈妈以及班主任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这样,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为了防止留守儿童失学,我乡实行了“三包”措施,即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以此关爱学生,让他们回到课堂。学校校长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能做到三个“一口清”即:人数一口清、信息一口清、管理一口清;班主任能够做到“四个到位”即:信息摸底统计到位、关心学习生活到位、教育服务到位、帮教扶助到位;教师能做到“五个明确”即:包保对象明确、帮教目标明确、包保内容明确、包保过程明确、包保责任明确。

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四)校内外结合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情况:

1、构建“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情况;

从“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实际出发,按照要求,着力打造“留守儿童”“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适时开展家庭教育、爱心教育、伦理教育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父母远去,爱心却无处不在。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

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净化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环境,预防和杜绝对农村留守儿童不受侵害情况。

充分认识加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家庭安宁幸福的重要性,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效果“六落实”。要求学校为流动人员的子女打造上学的绿色通道。组织近100名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并实施希望工程资助贫困留守儿童。成立“爱心妈妈联盟”,为留守儿童献爱心,与学校结对帮扶贫困生,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每月对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根治“黄、赌、毒”对孩子的污染。乡文明办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为青少年营造文明、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环境,对留守儿童提供优惠和免费服务。乡关工委、综治办联合在学校开展建立青少年维权投诉站活动,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主要问题:

由于经济的进一步高速发展,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外出流动人口将会进一步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将会进一步增多,这无疑会给学校教育带来更大更多的压力,同时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从我们的走访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顾孩子的一切。根据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

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如溺水、触电、打斗等时有发生。

四、思考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 9

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开学初始我乡就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4、为了每个留守儿童不落后、都进步,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实施“个别教育”计划。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分析得失,查漏补缺。实行“导师”制,给留守儿童都配备了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差异以“生活化教育、个别化辅导、活动化学习、适应性教学”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抗挫努力。采取“近距离”的教学方式,经常与他们促膝交谈,用信任的眼神、激励的话语、心语式的交流,使他们消除了孤独、自卑的心理,培养自尊、自

信、自强、自立精神。

8.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及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级联动、全面覆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立足实际、讲求实效,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和“单位联村包抓、支部结对助力、干部联户负责、县上统一领导、乡村协调服务”的原则,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矛盾纠纷突出村为重点,围绕“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促和谐、夯基础”的总体要求,真心诚意为群众干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增进同群众的思想感情,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总体要求: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促和谐、夯基础。

(三)基本原则:三级联动、全面覆盖。本次活动由单位联村包抓、支部结对助力、干部联户负责、县上统一领导、乡村协调服务,覆盖全县384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居委会。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实际,将全县384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居委会分为新农村试点村、贫困村、矛盾纠纷突出村和其它村四大类,分类指导,因村施策,突出工作重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实际、讲求实效。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尽力而为,切切实实为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长期坚持、形成制度。按照一次确定联系对象、分期分批进村入户的办法进行,保持全年联系工作不断,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四)主要目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重点村、特色产业专业户。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一批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美在西和行动”,使全县乡村面貌有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_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年度扶贫开发任务,贫困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层基础进一步巩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开放意识、包容意识进一步增强;平安西和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上访、治安等案件明显下降。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县乡村干部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群众对县乡村三级干部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主要任务:宣传政策、督促落实。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强农惠民、为民富民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真正把政策送到基层、交给群众、落到实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广泛开展民意调查,全面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办好实事、帮助脱贫。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寻找增收致富门路,办让群众看得见的实事、摸得着的好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理顺情绪、化解纠纷。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对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情况进行大排查、大调处,真实了解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苗头和隐患,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指导党建、夯实基础。分领域、分重点指导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村理事会、监事会和社会服务与管理办公室,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实施步骤和工作内容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从2012年2月开始,为期1年左右,大体分四个阶段:

(一)启动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深入走访调研。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带队,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广泛开展走访调查,组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会,广泛征求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重点了解村党组织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等情况,全面掌握村情民意。下基层干部要将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和对村集体事务的意见建议记录在民情访谈日志上,及时向乡镇和本单位领导或者相关职能部门反映、汇报,并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下基层干部的民情日志和调研文章由本单位领导负责检查,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抽查。包户联系群众。要进一步突出联系群众的重点,扩大联系群众的范围,改进联系群众的方式。县级领导干部在联系乡村直接联系群众不少于< 5户,走访重点联系对象每年不少于3次;其他每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原则上不少于8户,走访重点联系对象每年不少于5次;同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联系对象的联系,定期不定期地主动打电话了解情况。乡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也要在所包的片或村上确定一定数量的联系对象,经常进行走访、帮扶。要全面落实“十个一”制度,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宣讲、收集一批意见建议、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兴办一批好事实事、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建立一套民情台账、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完善一套民主管理制度、联系一名留守老人或儿童,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取得实效。支部结对帮扶。各机关单位党支部要与所联系村党支部广泛结成帮扶对子,积极推动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组织流动,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认真填写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机关支部与农村支部结对卡并报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定工作方案。在全面熟悉各村情况的基础上,各单位负责同志要亲自牵头,认真分析研究,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方案中的措施要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要明确,经联系领导审核签字后,于“2012”3月1日之前报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9月<要结合“六五”普法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省市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宣传好县委 “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大突破、突出五大重点”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抓实抓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部署上来。指导帮助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指导帮助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三抓:即抓增加农民收入、抓基层党建、抓精神文明建设,四改:即改水、改圈、改厕、改厨,五化:即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硬化,六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网络、通电视,七有:即有村级组织活动室、有文化室、有卫生室、有社会服务与管理办公室、有理事会、有监事会、有内保机构”的目标;同时,要指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卫生保洁等制度,帮助开展一些积极向上、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户、孝亲敬老户、邻里和谐户、勤劳致富户、三热爱模范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实现软件与硬件同步建设,物质与精神相得益彰,为提高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发挥示范作用。指导帮助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指导帮助贫困村“两委”班子更新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详细制定3-5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帮助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帮助协调致富项目,落实帮扶资金,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组织贫困村的青壮年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以特色产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推进特色产业、劳务输转、能人创业、商业经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全面发展,切实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特色产业方面,要认真按照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总体规划,指导各村根据各自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数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科技明白人和产业发展带头人,挖掘特色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务输出方面,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劳务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搭建劳务输出平台,为劳务输出搞好服务,努力推进劳务经济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分散性向组织性转变,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打造劳务品牌,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基础设施、雨露计划、特色产业、科技、移民、社会、以工代赈和异地搬迁八大扶贫工程,抓好特困片带和贫困村的扶贫攻坚,加大对贫困村定点帮扶和部门帮扶力度,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指导帮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要指导帮助矛盾纠纷突出村,深入推进“平安村”创建活动,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掌握可能引发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的苗头和隐患,找准各类矛盾纠纷症结,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要认真做好稳控工作,对已经发生或查明的重大信访、越级上访案件实行下基层干部包案制度,做到不销案不脱钩,逐一研究解决。对于社会矛盾突出、治安状况不好的村社,要注重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配合执法执纪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对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严重、村风民风不正的村,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对待,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开展公益活动等方式,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新风尚。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要关注特困群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困难党员或群众给予一定的物资、资金支持,切实办1至2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帮助解决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真正达到增进感情、密切关系的目的;要千方百计对发展无资金、生产无技术、致富无门路的“三无”困难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更新发展观念,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等,提高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能力;要积极与乡镇、民政和扶贫等部门协调,努力将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争取将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救助范围;要宣传好、引导好、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指导帮助建立村级事务服务与管理办公室。要帮助联系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六有”标准(即有一个固定场所、一块牌子、一部电话、一本登记簿、一套制度、一张便民卡),积极指导联系村建立村级社会服务与管理办公室,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帮助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完善工作程序,健全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好及时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等要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民情接待日、民情督办、民情恳谈、民情信息员等制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提升全县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有益经验。指导帮助设立村务理事会和监事会。要大力创新农村议事规则,完善村“两委”执行机制,按照全县农村社会服务与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积极指导联系村设立理事会和监事会,<协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宣传贯彻党的政策,教育农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办好村内大事;监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利,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要统筹选好选准组成人员,逐步完善软件和硬件建设,保证切实发挥应有作用,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事务没人愿管、不太好管、管不起来的状况,为改进和加强全县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创造经验,提供借鉴。指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分领域、分重点指导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重点是指导村党支部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一定三有”要求,推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和“一诺双评三考核”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村级组织运行科学规范、公开透明;要帮助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提升村干部素质,教育村干部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庭成员,带着公仆之心接待上访群众,做到任劳任怨;带着真心化解矛盾,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带着公心落实惠民资金,做到公平公正,阳光操作;要指导村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把“双带”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展壮大党员队伍,逐步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社区,重点是指导推进“三有一化”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提高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是指导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通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有效做法,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开展“双强六好”创建活动(双强:即发展强、党建强,六好:即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促进党组织发挥有效作用。这一阶段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大,各单位要扎实安排、有序组织,根据各村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协调推进,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开展满意度测评。在各项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各单位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度低的,要认真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及时整改;对群众满意度较高的,也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进行跟踪管理,不断巩固深化成果,防止反弹现象发生。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健全示范村创建、贫困村帮扶、后进村转化的长效机制,使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工作目标和要求,抽调纪检、组织、政法、扶贫、农办、信访等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考核组,科学制定考核办法,负责对各单位和每名下基层干部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要采取双向考核的办法,既深入农村一线检查工作实绩、了解群众反映、征求联系领导意见,还要认真听取乡镇对县直单位和选派干部的评价,科学分析原因,评出等次;要将考核结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的范围,作为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周子强任组长、县人大主任宋小平、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龙、县政协主席年高龄、县委副书记辛晓宏、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辉、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卫东、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黄晓成、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文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惠金卫、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赵争嵘、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吴秀、县委常委王罗海任副组长,纪检、组织、政法、扶贫、农办、信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张文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建立县级领导联系制度,负责专项督查指导,县委书记联系长道、石堡、西峪、苏合、姜席5乡镇,县人大主任宋小平联系何坝、洛峪、大桥、蒿林、太石河5乡镇,县委副书记、县长郝爱龙联系汉源、十里、石峡、六巷、西高山5乡镇,县政协主席年高龄联系卢河、兴隆、稍峪、马元、晒经5乡镇,其他县级领导分别联系1个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按照安排,加强与乡镇的沟通衔接,统筹安排人员力量,把熟悉农村情况、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和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合理搭配、选派下去,并对选派干部进行知识技能和纪律制度培训,保证他们下得去、蹲得住、走得勤、说得来、想得实、做得好。各乡镇要履行主体责任,关心支持下基层的干部,为他们搞好服务,协助开展相关工作。

(二)严明活动纪律。下基层干部要加强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坚持深入基层开展活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格自律、克服困难、厉行节约,不给基层和群众添麻烦、增负担;要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准则,作风正派,言行一致,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要统筹安排好下基层工作和本单位工作,每月进村入户不得少于1次,每月至少组织召开1<次村社党员群众会议。对活动期间不遵守纪律、工作拖拉、群众意见大、给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干部,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联系点发生群体性事件、恶性案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联系干部没有尽到责任的要严肃问责。<

(三)加强督促检查。<联系县级领导和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不定期深入乡村督查指导,及时了解活动进展情况,掌握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对开展活动和下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认真总结经验,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活动图形式、走过场。各乡镇党委要加强与下基层干部的沟通联系,多方面了解、掌握他们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的情况,并及时向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

9.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九

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的调查与思考

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方案就活动的总体要求、学习教育内容、主要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这意味着中共党员教育从抓住“关键少数”到“大水漫灌”全覆盖、无缝隙延伸。而“两学一做”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党员。因此,农村党员如何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以xx村为例对此课题做初步的调查与思考。

一、xx村党员队伍基本现状

xx村位于xx市区南部,大部分区域位于市区,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组,1149户,总人口3203人。村民主要从事个体经济和运输业,少部分家庭从事种植业。

村设党总支,下设农

一、农

二、农三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截止日前,党员总数为145人。35岁以下党员占总数的28%,60岁以上党员占总数的27%,大专以上学历党员仅占23%,党员中女性党员人数占27%。虽然村党员老龄化问题不是很严重,但是文化程度偏低,有活力的新生力量薄弱也影响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作用的发挥。

2015年由于各种原因xx村被上级党组织评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了整改软弱涣散现象,xx村党总支积极提升党组织建设,规范各项组织制度,已于今年摘去了“软弱涣散”的帽子。但仍有部分组织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三会一课”制度,由于村党员人数较多,支部党员大会一年只开一到两次,党小组会议召开也较少。

农村党员党性观念相对较薄弱,从而导致责任意识、宗旨意识也相对淡薄。xx村也不例外,个别党员信念缺失,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思想意识、行为规范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流动党员常年在外,不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不关心村级的发展。

二、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能面临的问题

知道问题,才能“对症下药”。结合上述xx村党员队伍基本现状,农村党员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不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错误认为此类学习教育是务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党内学习工作的开展始终停留在开会传达或是下发资料自行学习的阶段,学习教育难以落到实处。比如xx村今年重点任务较多,主要有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生态公墓的建设等,相对于此类经济建设、民生工程,对于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就弱了一些,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党员们从“两学一做”中获得真知。

另一方面,农村党员对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不够明确。主要体现在个别党员把党内活动、党课教育、观看电教片等看成是走形式或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造成不愿学,学不进,有的甚至是不参加学习,不爱过组织生活等。(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阻碍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相关管理制度有:

一是党员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村党员流动性大,组织关系不规范,党员台账资料不够完善,导致学习教育时不能覆盖全体党员。

二是党员考核制度不完善。党员的综合表现没有具体化的指标体现,在评优评劣方面人为主观评价的成分比较大,民主评议等制度并没有起到明显作用。同时,党员考核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党性不强、消极懈怠的不合格党员也不能及时处置,在学习教育中负面作用较大。

三是支部作用有待加强。比如xx村党员活动经费发放到各支部,但目前只有一个支部有活动场所,因而各支部活动开展少,学习教育基本依靠党总支的活动安排,支部活动经费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

(三)学习效果不明显

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村党员的教育上,形式单一,理论说教多,结合实际少,会议号召多,活动引导少,缺乏创新,还需进一步加大解放思想的程度。据很多农村党员反应: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提升自我,而是由于过去读书式、开会式的“学习教育”,党员多处于参加会议、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他们多被教育“疲”了,最终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让他们产生了对学习教育的抵触情绪。比如xx村在去年通过观看红色电影,请党校老师上一堂生动的党课来学习教育时,党员们的积极性就显著提高了。

同时,党员电教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比如xx村党员电教播放点设在村党总支办公场所,一般除了开大小会议时能集中播放电教片,起到党员教育的作用。平时播放的时候,人员相对分散,更多的是村两委成员的观看学习。

三、推进农村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要对策建议

针对农村党员,我们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即“三抓三加强”:

(一)抓思想重视,加强工作职责。

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各村的党支部书记,要加强对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要自我学习,自我监督,更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可以把对农村党员干部的职责要求进行细化并与工资挂钩,一年一评,动态管理。也可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讲党课评比活动,起到交流学习的效果。从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展示形象,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让农村党员真正参与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来。一方面,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个村的村风村情都是不尽相同的,围绕如何开展好学习教育可以建议村级党组织进行专题调研,问计于民,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为做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寓“学”于“做”。支持党支部建立起专门的党员活动中心,建立在党员中心户家播放电教制度。通过志愿者活动、帮扶对接,从为群众办实事中加强党性修养。通过组织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凝聚人气,加强组织团结。

(二)抓组织保障,加强日常管理

督促基层党组织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并将不合格党员及时处置,让每一位合格农村党员都能接受有效的学习教育。同时,落实“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学习制度、远程教育和各重要节假期间党性锻炼等基层党建系列活动,推动学习常态化、经常化,将“两学一做”层层贯彻落实到位。

在学习教育中要突破以往民主评议党员凭印象、凭感觉的局限性,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听取老党员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可以从政治纪律、理论学习、组织纪律、履职尽责等方面按100分制进行考核,同时设计表彰、获奖加分项目。对考核优秀的农村党员,党组织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农村党员,党组织将限期整改到位,不到位的将给予组织处置。

发挥党支部、党小组长等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活动中心,比如xx村今年就计划在相对偏远的农三支部建立起专门的党员活动中心,该项举措就得到了支部党员的一致肯定,现在已经开始积极筹划未来的活动安排了。

(三)抓内容建设,加强形式创新。

创新形式,抓好内容建设,针对农村党员设置专门的行动计划。针对年轻党员、流动党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管理。通过订阅先锋网、共产党员等的微信关注最新的党政资讯,通过QQ群共享优质的党员电教片以及村级发展的动态,让党性教育贯穿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逐步关心并热心于村里的发展。

针对村里的普通党员,学习教育要以集中学习为主,乡镇党员干部要给予指导建议,积极推荐课程易懂、内容丰富的小课程、小讲稿。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在农村党员队伍中精心挑选一批群众基础好,政治、文化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代表接受专业、细致的“两学一做”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认真消化理解“两学一做”的真正意义与实际内涵,改变其应试教育式的惯性学习思维,督促他们把“两学一做”的精髓和自我完善的理念用党员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传达给每一名农村党员。

10.关于开展农村“党员中心户” 篇十

政策宣传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

传授知识的课堂联系群众的场所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马龙县旧县

镇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过程中,设立了63个党员活动中心户,其中设立了2个军民共建党员活动中心户。党员活动中心户的设立,为新设立的党支部解决了无活动场所、无专门时间、无工作经费、无学习内容、无明显成效、无管理机制的“六无”问题,成为党支部政策宣传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联系群众的场所,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舞台。

一、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政策宣传的窗口

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支部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的窗口,党支部经常通过党员活动中心户活动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党员群众中去。团结村党员活动中心户仝外生,通过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现已成为团结村党支部的政策宣传员。他经常组织全村23名党员结合当前的“三农”工作,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云南省农村工作条例》,学习“云岭先锋”工程的有关内容,学习县、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在党员向群众宣传的基础上,他还经常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对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的宣传,群众认识到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部分群众要求只生育一个子女,目前已有8户领到了《独生子女证》,为全镇的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典范。

二、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凝聚党员的阵地

“人心齐,泰山移”。自从党员活动中心户设立后,农村党员的激情空前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了凝聚党员的阵地、思想交流的绎站、娱乐的场所、学习的乐园、学习知识的学校。在高堡村党员活动中心户周祝秀家,每晚都会聚集许多党员,读书的、看报的、打扑克的、看电视的、谈心的,真是热闹极了。在一次学习活动中,周祝秀提议:“进村的道路,现在人、车都很难通行,我提议我们党员带头去修一修”,一呼百应,党员们一致同意这个建议,第二天党员自发地对道路进行了维修,在党员的带动下,群众也自发地来了许多。仅用了3天时间,就把3.5公里长的村庄道路修通了。

三、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传授知识的课堂

党员活动中心户设立后,经常组织党员、非党村组干部、共青团员、致富能手进行学习,每季度举办一次党员科普培训。党员群众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掌握了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团结村民小组的仝吕柱,通过党员活动中心户的科普培训,掌握了生猪养殖技术,他利用烤酒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养殖生猪240余头,每年可出售肥猪170余头,已成为全镇赫赫有名的养猪专业大户,在他的带动下,旧县村民委员会发展起了20户养殖典型户。

四、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联系群众的场所

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了联系群众的场所,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村民邻里关系的“调解、稳定中心”,成为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员群众经常在这里商讨村组的重大问题,对支部工作建言献策,流动党员经常到这里了解村组建设情况,汇报外出工作情况,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团结村党员冯建林通过党员活动中心户,带出了2名群众到沾益打工,还带回了香菇种植技术,通过党员活动中心户,把香菇种殖技术传授给了群众。目前,团结、官家村已有80余户农户种植香菇,每户可实现年收入8000-10000元。

马龙县旧县镇人民政府

(梅光祥高玉花)

上一篇:出纳人员应聘简历集合下一篇:音乐音响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