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十要(精选8篇)
1.年轻干部十要 篇一
(征询意见稿)
远大集团中高层领导行为准则
(十要十不要)
一、要一心为公,不要以权谋私。——公私分明。
二、要光明磊落,不要心胸狭隘。
三、要加强团结,不要结帮拉派。
四、要善于沟通,不要信息闭塞。
五、要真抓实干,不要轻浮空谈。
六、要尊重他人,不要娇纵傲慢。
七、要负责担当,不要搪塞敷衍。
八、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九、要虚心好学,不要夜郎自大。
十、要持续创新,不要满足现状。
——心胸坦荡 ——高瞻远瞩 ——提高情商 ——深入实际 ——修身养性 ——落实权责 ——科学严谨 ——谦虚谨慎 ——转变观念2013年6月19日
2.年轻干部十要 篇二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长期任务, 要适应新形势, 把握新要求, 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 加强培养教育。一要加强理论武装, 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要加强实践锻炼, 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的治国理政能力。三要加强党性修养, 教育年轻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要加强监督管理, 确保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解放思想, 拓宽渠道, 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也是革命”, 我们要从党的事业的大局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出发, 大胆破除妨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思想束缚, 坚决抛弃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等种种陈旧观念和错误做法。要全面、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广开渠道, 不仅要注重从党政机关中选拔, 也要注重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选拔, 要从发达地区选拔也要从欠发达地区选拔, 要从国内培养的人才中选拔也要从留学归国人才中选拔。必须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基础性工作,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
3.挂职年轻干部的角色定位 篇三
一、变“挂职”为“任职”。由于挂职干部在责任、权力、义务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往往容易出现原单位鞭长莫及管不着、现单位无名无分不好管的现象。因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正确对待挂职干部这一特殊身份,把挂职当任职,在心理上克服三种不良倾向。一是克服临时观念。挂职锻炼一般为一到两年,最短不少于三个月。虽然挂职有期限,但挂职年轻干部要安下心、沉住气,强化扎根观念,把挂职当做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和重要财富,真正工作在基层、心思在基层,努力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二是克服自傲心理。挂职干部一般来自上级机关,有一定的职务职级,学历层次比较高,专业知识比较扎实,思路比较开阔,和基层干部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不能因此而自大自傲,感觉自己高人一等,官气十足,颐指气使,指手画脚,更不能认为基层干部都是“泥腿子”、“土把式”而瞧不起人家,应该谦虚谨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基层干部当知己,与普通群众交朋友,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三是克服畏难情绪。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离开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到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的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所遇到的困难多,矛盾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年轻干部不能怕苦畏难,消极应付,而必须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挑战,敢挑重担,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通过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的摸爬滚打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增长才干。
二、变“客人”为“主人”。一般情况下,挂职干部的行政关系、工资关系都保留在原单位,在挂职单位不占编制、不拿报酬,因此往往被基层单位奉为上宾,礼遇有加。对此,挂职年轻干部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不做“客人”做“主人”,不做“看客”做“干将”,工作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请缨。年轻干部要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尽快熟悉基层情况,熟悉分管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和优势,找载体、搭平台、争项目、求发展,在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主动沟通。一方面,主动与挂职单位人员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双向交流,坦诚相待,以心换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身错误,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主动向原单位领导汇报挂职情况,争取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帮扶。三是主动参谋。对挂职单位的重大事项,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向主要负责人反映,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对需要决策表态的事情,既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又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力争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不可固执己见或人云亦云。
三、变“镀金”为“充电”。有人认为,年轻干部在基层挂职是一个“镀金”的过程、补基层经历课的过程。对此,年轻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端正动机,把挂职锻炼当做一次“加油”、“充电”的好机会,勤奋学习,探求新知。一是善于学习新知识。年轻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自觉摒弃陈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领导方式,主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二是善于积累新知识。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外,年轻干部还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学习经济、管理、法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做复合型人才。三是善于追踪新知识。对于代表未来发展和前进方向的新文化、新技术、新成果,年轻干部都要积极关注、及时追踪和认真学习了解,培养自己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和科学的决策力。同时,要坚持学用结合,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联系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推进工作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领导能力和知识水平,使挂职经历真正成为自己的一笔宝贵财富。
4.年轻干部如何成长 篇四
1、个人的勤奋努力是基础。年轻干部自身素质是成长的基础、发展的起点,干部个人只有勤奋刻苦、努力工作才能为成长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年轻干部只有通过努力学习党政理论、业务知识以及经济、法律、管理、金融等综合知识,才能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储备扎实的工作技能。其次,年轻干部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第三,年轻干部只有充分挖掘和展示自身特长,积极参加单位集体活动,才能更快地脱颖而出,更好地成长进步。
2、组织的培养教育是动力。人才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首先,要通过健全后备干部推荐管理机制,采取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法,将各行各业的年轻、优秀人才广泛吸纳进后备干部队伍,通过分类培养,促进他们及早成才,快速成长。其次,要以各级党校为主阵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抓好年轻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对有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的后备干部,要优先放到基层、综合部门或重要岗位加强实践锻炼,促使其快速增长才干。
3、公正的选人用人是关键。始终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按贡献排座次、以发展论英雄”的用人导向,为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条件成熟及时用。树立不看学历看水平、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背景看业绩的观念,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及时提拔使用一个。二是同等条件优先用。从班子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拓宽使用渠道,加大使用力度,为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创造环境。三是关键岗位大胆用。对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干部做到放手使用,让他们在关键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5.年轻干部要修身 篇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1月17日出席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2010竞争上岗任职人员集体谈话会并讲话,强调年轻干部特别是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修养、勤奋学习、敬业工作、严以律己,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应有贡献。
贺国强指出,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和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有力促进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今后,要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在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上不断迈出新步伐,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贺国强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不断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他向年轻干部提出4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修身。要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同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要加强人格修养,强化道德养成,培养健康情趣,提高心理素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要增强健康意识,加强身体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切实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二是要勤学。要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建设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为契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正确选择学习的内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身边人学,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精神境界。三是要敬业。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全部心思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用在“多干事”上,切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工作与家庭、失与得、苦与乐的关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拼搏奉献中绽放青春光彩。四是要自律。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把各项纪律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要慎独,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规范和约束,切实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要慎微,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切实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要慎情,教育和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亲属,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要慎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慎重对待社会交往,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和朋友圈,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贺国强强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支持他们大胆开展工作,同时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他们,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6.年轻干部的成长 篇六
湖南省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此文件充分表明了对年轻干部的重视,年轻干部是当前党政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培养及成长关系着我们党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从最年轻厅级干部张辉,最年轻市长周森锋,最年轻镇长牟阳,到最近清华毕业生焦三牛被提拔重用,年轻干部破格提拔一直就备受关注,饱受非议。
诚然,选拔年轻干部往往要打破常规,有一些争议,受一些质疑也实属正常,但一有年轻干部被提拔重用,便妄加猜疑,群起攻之,此风还是不能涨。
客观说,当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总体上还是公平公正的、健康有序的。纵有一些问题,也是个别的,当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年轻干部的破格选拔。
7.年轻干部十要 篇七
选拔数量要“从一些到一片”。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鲜血液、生力军、后备力量, 承载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当前, 不可否认, 年轻干部队伍的数量和素质还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统筹性、计划性、针对性不够强。为此, 在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 不能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不能象征性地拿出几个职位去“装点门面”, 而要根据工作实际, 结合班子建设的需要, 扩大范围、增加数量, 把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上来, 为党的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选拔频率要“从一时到一贯”。人们常说, 江山代有才人出。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与合作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许多地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表明, 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既是当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又是事关党和国家未来的一项战略任务。正因如此, 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是一项权宜之计, 不是一种短期行为, 不能一蹴而就, 也不能一劳永逸, 不搞昙花一现, 而要作为一项根本之策, 统筹考虑当前需要和可持续发展, 对干部队伍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和战略安排, 建立长效机制, 常抓不懈, 做到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选准用好年轻干部。
选拔机制要“从一项到一套”。从当前各地的实践来看,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是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快车道”。但在选拔年轻干部的问题上, 不能“一提了之”, 不能“一选完事”, 而要既重选拔又重使用, 既重教育又重管理。为此, 在健全选拔任用这一项机制的同时, 要完善各种配套制度, 包括教育培训、激励管理、考核考评等一系列制度, 弹好年轻干部“选、育、用”三部曲, 让年轻干部不仅选得出, 而且管得住、用得好。
8.年轻干部是“腐败高危人群”吗 篇八
近些年,我国在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面取得不小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71.5%,其中35岁以下的占30%。当然,这组数据蕴涵的信息,对于全面评估干部队伍年轻化还不够充分。比如,人们并不能从中看到领导阶层的年龄结构,而高级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意义和实践意义;又比如,这样一支看上去已呈现年轻化的干部队伍,在提高政治效能、改善政治生态、推进体制改革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至今仍未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不能说一些地方为干部队伍年轻化所作的努力是作秀,也不能说极少数吸引人们眼球的年轻干部只是一种点缀,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干部队伍年轻化还远未制度化,令这方面的工作呈现随意性,同时也容易使公众对干部队伍年轻化方向产生疑虑。近年媒体经常报道年轻干部成为贪腐高危人群。年轻干部固然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这种现象至多只能说明腐败人群有年轻化趋势,而不能证明年轻干部已成为腐败高危人群。如果混淆这个概念,再加上集中暴露年轻干部作为年轻人所具有的共性弱点(比如资历浅、经验少),就很容易使人们对年轻干部的整体形象产生信任危机。
年轻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与干部队伍年轻化方向,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事物。前者是后者在发展中的问题性表现,不能因为前者而对后者发生动摇。倘若考察现实体制环境和社会生态,我们甚至可以说,有些年轻干部的问题主要原因不在于他们自身。邓小平说自己“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不是也照样干”?“二十几岁就做大官”,当然也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不是坐火箭升上来的,但拥有巨大潜能的人,若得不到机会,也只能怀才不遇。“二十几岁就做大官”的人,也不可能老练得一点错误不犯,若没有包容、扶持,就无所谓“照样干”,结果是“行而不远”。对年轻干部求全责备是一种偏见,以为不那么年轻的干部犯错就少,同样是一种偏见。
哈耶克说:“自由社会里,没有人有义务去负责某人的才能要得到正确运用。”显然,这是一种理想化情境。从现代行政意义上说,组织部门不应以“当代伯乐”为追求目标,而应以构建科学的、民主的工作机制为要务。年轻干部身上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组织工作机制问题的折射与投影。
年龄与阅历,的确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将二者对立起来,就有可能顾此失彼,沦于偏执。偏好于年龄优先者,主张“年龄是个宝”,在年龄上人为划杠杠,搞“一刀切”,“痴长”一岁也不行;偏好于阅历者,强调“台阶”的不可或缺性,主张“排排坐,吃果果”,年轻化就会沦为一句空话。其实,一个人的才干与经验,不取决于自然年龄,而取决于社会实践。因此,年龄与阅历的冲突,可以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调和与统一。从这个角度看,现实中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还存在不少偏差。
“一日三迁”之类的选任,只可作为“佳话”、作为特例,而不应视为通则。没有规矩的特迁、简任如果泛滥,只能败坏用人风气。“60后”、“70后”领导干部,文凭高,眼界宽,信息灵,知识新,交游广,反应快,这些都是优势。但一个干部能否胜任岗位,不取决他的一般知识,而取决于他在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形成的具体知识。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所谓“三门干部”,如果不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他们的具体知识就不出这“三门”,即使升了上去,也难当大任。一个当过县委书记的人,到市里去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很可能胜任愉快;而一个在市里某部门担任“一把手”的人去当县委书记,情况却可能相反。此外,在选任视野与专业化标准等方面,选任年轻干部也存在与一般性干部选任工作类似的问题。
干部队伍年轻化不可逆转,且应在规范化的轨道上快速推进。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过,“领导层干部年轻化的目标,并不是三五年就能够实现的,十五年内实现就很好了”;“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假如没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和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再过一个“十五年”,这样的目标恐怕也只能是一种想望。
【年轻干部十要】推荐阅读:
年轻干部情况09-19
年轻干部党课心得09-15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08-18
年轻干部如何更好成长09-06
培养年轻干部,须有“三心”10-13
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总结11-11
年轻干部当好排头兵06-13
年轻干部选拔调研报告09-30
年轻干部的使命与担当10-16
年轻干部成长的思考与建议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