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精选14篇)
1.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 篇一
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2010-6-10 18:42 提问者: 月影_冰 | 浏览次数:12476次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肺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接受”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大惊失色?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中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3、想一想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6、想一想“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接受”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我来帮他解答
2010-6-11 16:38 满意回答
1惊讶的脸发白 ;因为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2受益者的生命、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3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而且 他的儿子给了那么多人生活得希望
5是以生命为礼物,赐予的幸福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被赐予的幸福是他们获得了生的希望
6他认为那是了不起的做法,他需要时间来接受,省略号表静默或思考
2.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 篇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企业的生存环境更为复杂多变, 企业的发展也更为艰难。企业要想在这种复杂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对生存环境及其动态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 审时度势, 以变制变。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沿着一条轨迹进行, 这就是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分析并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财务战略, 对于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力, 意义重大。
企业财务战略的影响因素
财务战略, 是指为了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实现总体战略目标, 根据战略要求和资金运作规律, 在分析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 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作出的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它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是一切财务活动的纲领性谋划。
财务战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是资本市场。这是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财务战略的依托。二是财务风险。对于财务战略中的风险, 不同的管理者所持的态度不同, 相应地就会制定和实施不同的财务战略。三是生命周期。企业的发展会经历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 财务战略的重点也不同。
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财务战略选择
1. 初创期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在这一阶段处于起步期, 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稳定的份额, 投机性较强, 盈利能力差, 资金周转较慢, 资金短缺, 而外部筹资渠道又不多, 所以如何筹集所需资金是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一阶段企业的战略目标应定位在销售收入最大化。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制定财务战略的关键是如何最优化企业资源, 使企业生存下来。
(1) 资金来源应以权益资金为主, 以降低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一是鉴于企业在创业期的风险较大, 应尽量以内部资金来源为主, 采用较低负债水平的资金来源结构;二是企业在初创期的盈利较低, 如果采用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 不仅会加大风险, 而且财务杠杆的抵税效果也不明显, 因而资金来源应以权益资金为主, 以降低经营风险和筹资风险。
(2) 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 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 使用和支配对方的人员和设备, 但不转移资产, 也就是所有的设备等都归对方所有, 企业只利用这些资源, 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达到双方互惠互利。这种筹资战略可从“蒙牛”的创业案例中得到启示。
(3) 投资业务应集中化。在投资方面, 企业应根据有限的资金, 选择所能达到的投资规模, 通过资源在一项业务中的高度集中, 增加其主要业务销售量, 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原始资本积累。首先要分析企业投资于何种目标市场, 然后进行产品定位。如“蒙牛”刚成立时, 集中财力生产液态奶, 形成了优势产业,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应较少的分配收益。由于这一阶段的盈利很低、市场不稳定, 基本上不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 因此企业应少分配、多留利。此外, 实施多留利的分配策略有利于提高权益资金的比例, 可为企业进一步举债筹资建立牢固的基础。
总之,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应选择“低负债、稳投资、少分配”的财务战略。
2. 发展期财务战略选择
如果说初创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存, 那么成长期企业的任务就是扩大市场规模, 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一阶段企业已拥有了较稳定的产品和生产销售体系, 销售增长率高, 资金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自由资本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增加, 筹资能力也较强, 在筹资方面表现为更多的利用负债、灵活利用财务杠杆。因此, 企业应根据这一阶段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财务战略。
(1) 多元化筹资, 适当提高负债。在成长期, 企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壮大就需要资金支持。通过股份制谋求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大, 是企业扩张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途径是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同时, 企业还可采取适当的提高负债的筹资方式, 巧妙灵活地运用财务杠杆, 产生杠杆收益。
(2) 投资重点是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开发人力资本。企业在成长期的战略目标应是谋求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提升到强势企业的规模, 拥有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投资重点: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 应在巩固原市场份额的同时, 制定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投资战略。如海信彩电在2000年获得了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的“零投诉”产品的荣誉称号, 成为17年来彩电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产品, 创造了品牌效应。二是开发人力资本。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 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远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 所以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 应注重人力资本的投资。“海信”始终认为融智胜于融资, 把知识升值的基点放在创造一个让知识转化为成果、让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上, 正确认识人才、公平考核人才、科学使用人才。
(3) 企业在成长期应采用一体化战略进行扩张。一体化战略包括两种模式: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战略又可分为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一体化战略模式。如“美的”公司, 为了节省高额的家电连锁通道费用, 通过前向一体化建立零售专卖店, 向家电零售业发展, 减轻了对零售连锁店的依赖。
(4) 收益分配战略目标应为多留利、少分配。少分配收益可将大量的留存盈余用于再投资, 这对于急需资金扩大再生产、而内部积累不足的企业来说, 尤为重要, 并且有利于提高权益资金比重, 为进一步举债筹资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总之,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应选择“高负债、多投资、低分配”的财务战略。
3. 成熟期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资源投入相对稳定、结构相对合理、市场份额稳定、产品质量稳定, 生产效率达到了最高点、成本达到了最低点, 利润也随之达到最高水平, 但利润率开始大幅度下降, 筹资能力增强。因此, 战略重点应转移到保持、提高市场份额上, 根据这一阶段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财务战略。
(1) 较少利用负债, 加快资金流转。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减缓,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相对减少, 同时企业发展所积累的资金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资金的需求, 这使得成熟期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必然减少, 所以企业在这一阶段应采取“低负债”的筹资结构, 主要以内部筹措方式为主;同时加速资金周转, 节约资金, 从而增加资金的来源渠道。
(2) 采用多元化的投资战略, 以避免资本全部投入一个行业而产生风险, 同时开发新的市场。如“海尔”所拥有的冰箱核心技术优势使其在冰柜、空调等产品领域遥遥领先;“格兰仕”先生产单一产品———微波炉, 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后, 再扩展到空调、电风扇、电饭煲等产品。
(3) 采用稳定的或稳定增长的分配政策。企业在成熟期, 筹资能力相对较强, 可随时筹集到经营所需资金, 资本积累规模较大, 具有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企业在这一阶段, 应采取稳定的或稳定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
总之,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应选择“低负债、多元投资、中分配”的财务战略。
4. 衰退期财务战略选择
企业进入衰退期, 销售额和利润都明显下降, 新产品和替代品大量出现, 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盈利能力下降, 资金周转不畅。针对这种情况, 一是企业应注意保存实力, 维持充足的现金流量, 防止因现金过度流失可能带来的财务危机;二是应利用各种财务资源, 及时组织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实现战略转型, 开辟进一步发展的新局面。
企业进入衰退期, 应考虑退出该行业, 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战略转移;或从衰退行业中尽可能多地收回投资, 同时停止一切新的投资, 削减成本, 精简机构, 盘活存量资产。
企业在这一阶段, 由于收益率很低、现金流量不足, 所以不应采取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而应少分配收益。
3.从选择生命到选择中国 篇三
一对科技——工业文明的深刻反省
英国,这个工业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曼彻斯特高高的烟囱在蓝天写下了不列颠人的骄傲。而今,辉煌已成历史,工业化浪潮冲击了西欧以外所有的地区,在那里引起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极大变化。
社会变迁必然要反映到学者们的著作中来。面对时代大潮,两位大师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在他们看来,现代文明可以叫做科技——工业文明,这是建立在人类追求生理欲望满足基础上的一种文明形式。为满足生理性的欲望,人类的生产活动偏重于物质生产活动。当农耕时代原始的自然农业不足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时,人们便转而开发工业性技术与资源,由此引起了产业结构、社会文化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变革,如第二、第三产业取代第一产业(自然农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科技取代宗教日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不可改变的信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取代了温情脉脉的伦理主义的自然经济等等。这些变革,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另一方面,由于把本来是一个生命体的世界系统人为地物质化(就像医生看病人那样,不把病人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看作是一个有病的肌体),把人——文化——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任意分割开来,所以也导致了人类社会体系全球性的崩溃。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地区性战争持续不断;,许多国家社会分化越来越不公正,政局日益不稳;由于放纵人类贪欲,存在于人类内心的恶德无所制御,一旦膨胀,人道主义、良心与爱便无处容身。社会常常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不仅社会和集团内部分崩离析,就是一个人内心,也是经常存在着矛盾、冲突,严重的,甚至人格分裂。
当然,对人类危害更大的,还是科技——工业文明发展引起社会与自然以及自然内部关系的分裂,即自然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目前,自然灾害越来越具有人为的性质,越来越与人灾——人的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汤因比警告说:“人类的力量影响到环境,已经达到了会导致人类自我灭亡的程度,这种情况似已确定无疑。如果人类为了满足贪欲而继续使用这些力量,必将自取灭亡”(第38页)。
有些科学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环境会得到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也会逐渐好转;社会总会不断进步。但汤因比和池田大作认为这种想法过于天真,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因为首先科学认识论并非万能,并非能解释一切。有些客观现象,科学能解释;有些现象,科学则无能为力。如果说它在处理单一的非生命现象或物理化学现象时,有确定的成功率的话,那么,用它研究动态的系统的生命现象时,其成功率就要小得多。倒如人类精神活动,有意识和潜意识等多层次,意识只是表层,是冰山显现在大海上的一角;而深层的潜意识则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主体,是隐蔽在大海之中的冰山。要了解人类精神活动的全貌,必须探究人类的潜在意识。然而科学的心理学迄今还只是停留在意识领域,潜意识的研究,虽然有弗罗伊德天才的探索,但离揭开潜意识之谜还很遥远。科学对其它问题的研究,也大体上是这个局面。这并非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一万年以后,科学也无法完全认识客观世界,也不能穷尽真理。因为它将运动的联系的活的对象看作是静止的孤立的死的对象,获取的信息只能是片面的和表面的,在这个基础上作出的结论,因而也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
其次,许多自然灾害和环境公害,本身就是近代以来由于科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与科技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现在要用科技来消除环境公害和自然灾害,是难以想像的。诚然,科技的发展,有可能根治一部分公害,但它不能根治全部公害;不但不能根治全部公害,而且在根治公害的同时,还会产生另外的公害和社会问题。从总的情况看,科学技术会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
此外,科技——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毁灭这些财富乃至全人类的物质和社会力量。当前人类手中已经掌握着可将自身毁灭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这个星球随时可能毁灭几次到十几次。科技已经给人类脖子上套上了绞索,“越挣扎就越可能加速死亡”(第51页)。
科技——工业文明发展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以至人类自身这一步,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贪欲性和侵略性,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产物”(第52页)。自我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两大不同的对立的世界,把人与社会关系同样也看作是互相对立的关系,强调自我和个人的价值。这种观念支配了人类的全部行为,使人类不去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去适度地合乎规律地发挥科技的作用,而是恰恰相反,其结果,不仅社会矛盾加深,而且也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他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变革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从本质上认识科技——工业文明,重新思考这个世界本来的秩序,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在社会中的位置,选择生命。
二克制自我:人类的精神革命
从反省的角度来观察科技——工业文明,并为它的前途设计,并不自今日始。早在科技——工业文明出世不久,同样在英国,一位德国移民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研究了一些文献资料后发表了一个见解:资本主义作为科技——工业文明的经济体制必然灭亡,社会主义革命将在欧洲(具体地说在英、法)首先取得胜利。一百年后,虽然我们没有见到红旗在西欧上空飘扬,但是社会主义幽灵却伴随着工业化的脚步从欧洲走向了世界,一大批社会主义或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了。就是欧洲,众多的福利国家、社会党政府和公有经济也越来越多地带有社会主义色彩(尽管他们和我们的一些人并不承认)。现在看来,社会主义或福利国家体制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产生了另外一些问题,如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等等。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看到了这一点,认为体制革命不是拯救这个时代的灵丹妙药。“解决现代这种矛盾的钥匙绝不在于技术上的尝试。这种矛盾并不是单靠改革一种社会体制或机构便能立刻解决的。”“要根治现代社会的弊病,只能依靠来自人的内心世界的精神革命”(第149页)。
进行精神革命的前提,就是要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念:人不仅是一种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存在,而且是一种与整个地球乃至宇宙相联系的生命存在。“人类只有和自然——即环境融合,才能共存和获益”(第30页)。因此,人类必须放弃自我中心主义世界观,克制自我。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人之所以不能控制环境,原因就在不能克制自己。克制自我才是避免自己失败的唯一方法”(第30页)。由于宗教戒律最重要的是要人自我克制,所以,这一心灵的变革也是人类皈依宗教的运动,或者是无论如何要借助宗教来实现的运动。
汤因比和池田大作两人都是宗教信奉者,在他们看来,宗教是文明的生机。池田大作坚信宗教应当而且能够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汤因比的观点更绝对,他说,人类若要不自我毁灭,除了皈依宗教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些观点,在一个无神论者看来是荒唐的。但通观全书,作者所说的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信仰而已。汤因比信奉基督教,池田大作信奉佛教,虽然有时也免不了对各自所信奉的宗教有所偏爱,但从总的讲,他们的宗教言论浸透了深沉的哲学和历史学思考。宗教有古今之分,古代宗教几乎全部是禁欲主义的,而今天的宗教——他们认为,国家主义、科技至上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近代产生的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三大“宗教”——则是“解放欲望,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而产生或利用的”(第374页)。这两类宗教各有其弊,因而需要建立一种未来全球统一的新宗教。新宗教必须赋予人类以力量,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包括贪欲、战争和社会不公正,以及由科技应用造成的环境破坏等等。这种新宗教正是他们主张的精神革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意识形态和组织体制的变革
实在地说,他们主张精神革命,想重温农业时代的旧梦,回到田园牧歌式社会,是不可能的,完全按照传统宗教理想对未来进行设计,也只是幻想。但是精神革命的出发点,在于纠正人类对世界的不正确认识和错误的生活态度,提高现代社会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这种革命在西方达到高消费水平的国家,有现实要求,但要在发展中国家推行,大概又会像当年科技——工业文明推进一样艰难,因为这些国家月前仍在为衣食奔波,同时又在做赶超西方之梦,需要的是科技与工业化观念,不可能有心思理会这些软工程。但是,正因为发展中国家在滑向工业化误区,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学西方,不可能像西方那样发达),所以,更有必要言之在先,当头棒喝!对于中国也是这样,我以为发展商品经济似乎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秩序,虽然不必求助于基督,也无需奉迎佛骨,但不可以没有民族精神,不可以没有主导思想,正如一个人不可以没有灵魂一样。
三未来,汤因比选择中国
由于对科技——工业文明深刻的反省和对宗教的社会学意义进行再认识,两位大师坚信近代科技的发展,不但没有解决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而且还导致了它的分裂。解救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不是让这种分裂继续下去,而是相反:通过人类的精神革命使世界整合。由此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未来必定是现实和历史的革命性发展。汤因比,这位西方最有远见卓识的历史学家,透过西方表面的繁荣和强大,认定二十一世纪的太阳,绝不会从西方升起。未来,他从东方一系列有希望兴起的地区中,最后选择了中国。
在汤因比看来,这个世界只有统一起来,走向单一化,才能避免人类的集体自杀。但这种统一是不能靠武力征服来完成的,一定是和平方式的统一。他说:“在原子能时代的今天,这种统一靠武力征服——过去把地球上的广大部分统一起来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作到。同时,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大起来的”(第294页)。
这种地理和文化的主轴就是世界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西方近代以来各国都是民族主义的,因而它们不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轴。非洲、中东和南亚尽管在未来肯定会成为有希望的大陆,但也不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主轴。那么,真正具有世界主义的思想,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文化和地理主轴的国家,只有中国。他说:“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而是中国”(第289页)。因为中华民族的政治统一经验和世界主义精神,儒教世界观中的人道主义和合理主义,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东亚人对宇宙神秘性的敬畏与敏感,东亚民族的活力、勤奋、勇气与聪明,内聚力很强的文化观念等,正是未来世界统一所必须的条件。“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的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其理由就在这里”(第294页)。当然,这种统一,绝不能看作是中国人对世界的政治或军事征服,不是东半球对西半球的统治,而应看作是全球对中国文化的选择,是世界的中国化,是历史的回归。
汤老先生这种超越时代的惊人预言,绝不是空疏学者的迂腐之见。十四年来东亚——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为它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要让它得到进一步证实,还有待于大陆中国的起飞。但中国人目前似乎还沉浸在西方化——现代化的狂想之中,没有注意到或没有理解汤氏预言的要义,当然也不可能在农业文明和科技——工业文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农业化和工业化之间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常是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左右摇摆,徘徊不前而坐失良机,目前的改革似乎又一次地落入陷井,再一次证明,在西方中心主义者或它们的奴隶所主宰的时代,中国要想起飞是很困难的。但从长远趋势看,这并不严重影响世界的中国化,不影响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选择和对东方的回归。汤氏预言的实现,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正是在这一点上,它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威望,同时也加重了未来中国人的负担。希望之路,还得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
4.生命的真谛 阅读答案 篇四
①很多人都在追寻生命的真谛:是腰缠万贯?是德高望重?还是名垂千古?
② 在我理解,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古时起,就有许多人在追求这样一种境界,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没有生活的层层重压,在这样一个远离名与利的世界里,人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东晋的陶渊明,放弃了能给予他名与利的官场,毅然“归园田”,这在世俗人眼中,似乎是一个愚笨的决定,但这种远离名利困扰、洒脱的生活带给他的快乐,却是那样的无穷无尽。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
③一直认为生命的真谛是一种谦虚,淡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居里夫人发明了放射性元素镭,对于治疗癌症有重大意义。许多人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决定出天价来收购这一项专利,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居里夫人在人们的追捧和重金诱惑面前始终保持着原有的谦虚和淡然。她拒绝了所有的“收购者”,并宣布:这项专利属于全世界所有的患者,自己不会收取任何酬劳!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获得了人生的真谛!
④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远离名利的困扰……今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日本地震海啸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带走了人们本应幸福快乐的日子,带给人们无限的恐惧和不安。在核危难的黑暗中,是那些临危不惧的人挺身而出,为人们驱散核危险。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倒下了,有的人甚至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不经历核危难,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福岛50勇士。他们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尽职尽责直到倒下,这种坚强从何处来?来自他们对工作的认真,来自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他们——使我理解的人生真谛得到升华!
⑤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名利不过是过眼云烟。摆脱名利,重新发觉自己的人生,你会获得更多宝贵的财富,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1.阅读文章,概括生命的真谛是什么。(2分)
2.下面哪则事例可以替换第②段中“陶渊明”的事例?为什么?(3分)
【事例一】
唐代的柳宗元,被贬永州。他寄情山水,沉醉于清幽秀美的自然环境中,借以摆脱官场的纷扰,排遣心中的失意之情。
【事例二】
魏晋名士嵇康,对尔虞我诈的官场深恶痛疾,拒不做官。他追求摆脱约束、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宁愿选择在洛阳城外做一名快乐的打铁匠。
4.文章第③④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示例:
生命的真谛是远离名利的困扰,是一份洒脱的自然,是一种谦虚,淡然,是尽职尽责,无私奉献。(2分)
2.示例:
因为嵇康拒绝官场,做打铁匠,追求自由生活的快乐,有力地证明了“生命的真谛是一份洒脱的自然,远离名利的困扰”。(共3分。“选对材料”1分,“说明理由”2分)
3.示例:
5.《生命的价值》阅读答案 篇五
(2)孤儿院、市场
(3)男孩儿、院长
(4)男孩儿对自己的生命很悲观。
(5)男孩儿按照院长的吩咐拿一块石头到市场去卖,由于惜售,石头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6)男孩儿明白了,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2.“总”与上文中“常常”相照应,说明男孩一直 对自己的生命极其悲观,内心非常痛苦。
3.不能去掉。因为“竟”表示出乎意料,男孩没想到一块极其普 通的石头,由于他的珍惜,而身价倍增,这恰是院长的用意,用“竟”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4.“卖”是用 东西换钱。当石头到了宝石市场时,已成了稀世珍宝,已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所以说“展示”而不说“卖” ,由此可见作者用词很准确。
5.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启示: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6.生命的化妆阅读答案 篇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会“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4.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顶: ()
A.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以改变体质,而改变气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答案】
1.①以化妆闻名:化妆师用脂粉等使容颜美丽。
②生命的化妆:通过多阅读一流的文章,多欣赏艺术,多思考,从而改变气质,变得对生活乐观,对生活有信心,心地替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
2.好奇轻视 → 刮目相看 → 感叹 → 致敬→ 惭愧 → 体悟
3.“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是:①化妆师的话充满了智慧;② 改变了我最初对化妆的看法。
4.不矛盾。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化妆的。
前者是从改变表相的角度来谈的:后者是从改变人的体质和气质的角度来说的,改变容颜等外表的化妆,作用不大。
7.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 篇七
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特征分析
1. 初创期的财务特征。
(1) 资本来源一般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在初创期, 企业的资信水平低、偿债能力差、可供抵押资产有限, 举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 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因此资金来源一般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 (2) 经营风险很高。在初创期, 由于投入多、产出少, 投资项目风险高、技术研发风险大, 同行业竞争激烈、产品推广阻力大, 缺乏销售渠道、资金回流缓慢, 融资不利等, 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极不稳定, 因此其经营风险往往很高。 (3) 资金需求缺口大。一方面企业处于开发产品阶段, 资金需求很大, 另一方面现金流入少使得企业资金筹集困难。
2. 成长期的财务特征。
(1) 经营风险大大降低。由于产品试制成功, 销售量快速增长, 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企业开始产生现金流入, 拥有了一定的自有周转资金, 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2) 融资渠道多元化。由于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获得新进入投资者所注入的资金, 而且还可以利用银行进行一定的负债融资, 从而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3) 资金需求仍很大。一方面, 企业规模日渐壮大, 销售量快速增长, 使企业存货和应收款项占用的资金量增加;另一方面, 企业再投资机会的增多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企业需求大量的资金。
3. 成熟期的财务特征。
(1) 财务状况较为平稳。企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产品市场份额稳定, 盈利水平稳定, 现金流转顺畅, 资产结构合理。 (2) 大量进行负债融资。由于企业经营风险减小, 盈利能力增强, 产生了大量的正现金流量, 企业开始大量举债融资, 以发挥财务杠杆效应, 进行合理避税。 (3) 资金需求降低。企业已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 有较充裕的现金流量, 对资金的需求减少。此外, 企业的再投资机会减少, 生产需求减少, 资金需求也随之减少。
4. 衰退期的财务特征。
(1) 资金主要来源于借款。在衰退期, 企业逐渐从行业中退出, 销售业绩开始下降, 市场需求逐渐减少, 因而企业多考虑使用短期资金, 通过借款融资进行合理避税,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利润。 (2) 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在衰退期, 企业产品供大于求, 市场逐渐萎缩, 盈利日趋下降, 现金流量减小。宽松的信用政策造成资金占用过多, 坏账损失增多也使资金流转不畅。 (3) 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并购。在衰退期, 企业的产品、设备老化, 管理思想僵化, 财务状况逐渐恶化。企业必须通过业务收缩、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延缓衰退或蜕变为另一个新的企业。
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1. 初创期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在初创期, 企业正处于产品开发时期, 财务实力相对较弱, 经营中的现金流入较少, 不能满足企业大量资金的需求。同时, 由于企业尚未树立市场形象, 信用低, 很难获得负债融资, 所以实现的税后利润应尽可能地多留存, 以充实资本。剩余股利政策是首先满足企业的权益资金需求, 如有剩余才派发股利, 如没有剩余则不派发股利。因此, 初创期的收益分配政策应选择剩余股利政策, 并基本偏向低股利或零股利政策。
2. 成长期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在成长期的前期, 由于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 投资机会的增多, 企业资金需求仍很大, 此时股东往往有分配股利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地平衡资金需求和股利分配这两方面, 在成长期的高速发展阶段, 企业可选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成长期的后期, 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经营、收益、现金流量相对稳定, 企业有能力给予投资者较高的、固定的回报。因此在成长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企业可选择固定股利政策, 向投资者定期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以向市场传递企业发展良好的信息。
3. 成熟期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在成熟期, 企业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 经营风险很小, 财务状况较为稳定, 产品质量和市场销路稳定。但企业的再投资机会减少, 所以企业会提高股利支付率, 把剩余的资金分配给股东, 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因此, 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应选择股利较为稳定的固定股利政策或股利支付率相对稳定的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4. 衰退期收益分配政策选择。
8.“生命权”与“选择权”的较量 篇八
堕胎权争议的由来
在美国,堕胎问题是一个引发激烈争议和分裂的医学、宗教和道德伦理问题,也是联邦和州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罗伊诉韦德案”裁决以来,支持妇女堕胎的“选择权”和反对妇女堕胎的“生命权”两大阵营一直争论不休,对美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19世纪初,美国并没有限制堕胎的法律。19世纪20年代后,出于当时卫生条件贫乏和医疗技术落后等因素,妇女堕胎死亡率较高。为了降低妇女堕胎的死亡率,以及出于宗教、道德伦理和维护传统两性关系地位等原因,各州相继制定了反堕胎的法律,马萨诸塞州成为第一个通过堕胎非法法律的州。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几乎所有的州都制定了反堕胎法,除肯塔基州外,各州均将堕胎定为重罪,多数州只有在为挽救孕妇生命的情况下才允许堕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妇女权利运动,矛头直指妇女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两性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对禁止堕胎以及对妇女在家庭和工作场所的限制发起挑战。此外,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产妇死亡率降低,也使得一些医生为免于起诉而反对现有的堕胎法,以寻求合法地位。随着“性解放”和避孕药具的普及,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的妇女日益增多,但由于各州法律严禁堕胎,正规医院和医生不能从事堕胎手术,致使一些妇女不得不在条件恶劣的“黑诊所”以及条件一般的私人诊所偷偷堕胎,结果手术失败和术后感染的悲剧时有发生。在这样情况下,美国堕胎权组织应运而生,呼吁废止现有把堕胎定为犯罪的法令,放宽对堕胎限制的运动开始席卷全国,并得到热烈响应。
在反堕胎和妇女权利运动的推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科罗拉多、新墨西哥和马萨诸塞等州修改了堕胎法,以后又有一些州紧随其后修改了法案。1970年,阿拉斯加、夏威夷、纽约和华盛顿等四个州通过了全美最自由化的堕胎法,允许孕妇在医生认为必要的情况下堕胎。但当时多数州仍把堕胎定为犯罪。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得克萨斯州一名叫做诺玛·麦考维的妇女用简·罗伊的化名向最高法院起诉,该州1857年制定的把堕胎定为犯罪的法律违反了宪法,即“罗伊诉韦德案”。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判定得克萨斯州仅允许在挽救孕妇生命时才可以堕胎的法律违反了妇女应享有的受宪法保护的隐私权,这一裁决推翻了所有州禁止堕胎的法律,确立了妇女堕胎的宪法权利。
当时,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遭到了宗教和社会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从宗教和传统家庭价值观出发,认为生命始于受孕,胎儿虽然不能自我辩护,但拥有基本的生存权利,“随意堕胎等同于随意杀人,违背了基督教教义,是一种灭绝人性的犯罪行为”。他们强调,“男女完全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男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让妇女拥有自由的堕胎权,不仅纵容了由于性随意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破坏了上帝对人类的精心安排。由于人类的繁衍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纵容妇女自由堕胎等于打断了人类正常的繁衍过程。”他们还认为,最高法院对“罗伊案”的裁决是违宪的,因为宪法中没有一处提到堕胎、隐私权和个人选择。此外,根据宪法第十修正案,制定堕胎法属于州权的范围,最高法院无权作出决定并强迫各州接受这一裁决。
而民权和妇女权益组织、堕胎诊所则支持这一裁决。他们从个人自由的观念出发,认为生育自由是最根本的人权之一,妇女有权控制她们自己的身体和生育,有自己决定是否堕胎的“选择权”;堕胎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私事,受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和《权利法案》引申而来的“隐私权”的保护。此外,他们还认为,“男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传统赋予妇女家庭主妇的角色是社会中产生男女不平等的根源,用法律的形式来强迫妇女做母亲是不人道的”; 妇女职业上的成功、经济上的解放以及平等参与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只有在控制自己的生育权后才能得到推进。
这样,在“罗伊案”裁决之后,美国社会在堕胎问题上就形成了认为妇女拥有自由堕胎权利的“选择权”派和反对堕胎的“生命权”派两大阵营,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持续到现在。
激烈的立法与司法争议
“罗伊案”后,“生命权”派和“选择权”派围绕堕胎问题展开了激烈的立法和司法之争。
推翻最高法院“罗伊案”裁决、通过禁止堕胎的宪法修正案一直是主张“生命权”的宗教和社会保守派的终极目标。“罗伊案”后,由于不能禁止堕胎,“生命权”派把立法的重点放在尽可能的限制堕胎上。克林顿政府时期,国会两次通过禁止早期妊娠堕胎的法律,均遭克林顿否决。小布什总统上台后,国会于2003年通过《禁止早期妊娠堕胎法》,但很快被诉诸到法院。奥巴马执政后,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于2011年和2013年两次通过禁止妇女在受孕20周后堕胎的法案,遭到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的否决。2014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掌控国会参众两院后,这一法案再次提起,奥巴马明确表示如果国会通过的话,他将否决该法案。而“选择权”派则把“罗伊案”裁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长期的目标,努力推动国会通过堕胎自由的法案,以捍卫堕胎权运动这一成果。
除了国会立法之争外,由于规范堕胎也属于州权的范围,同时“罗伊案”裁决也适用于所有50个州,州也成为两大阵营之争的另一战场。一些保守州制定了各种限制堕胎的法律。统计显示,2011年至2014年,全美共通过了230多部严格限制堕胎的法律,这些法律如果实施的话,将急剧减少数百万孕妇堕胎的机会。另一方面,一些自由派占主导的州则相反,有的州通过堕胎自由化法案,有的州立法禁止在堕胎诊所前示威,以确保孕妇可以进入堕胎诊所。除纽约州外,堕胎权倡导者还在马萨诸塞、新泽西、明尼苏达、蒙大拿和佛蒙特等州通过了维护妇女堕胎权的法律;内华达州于1990年通过自由选择法,是全美制定该法的第一州,之后马里兰(1991)、缅因(1992)、华盛顿州(1992)、康涅狄格(1997)、加利福尼亚(2002)和夏威夷(2005)相继通过相似法律。堕胎权团体还努力推动民主党人控制的州和国会通过“选择自由法”,防止对妇女堕胎权的进一步限制,以确保妇女的堕胎权。
nlc202309091048
与此同时,“选择权”派和“生命权”派之间的官司也愈演愈烈。在“罗伊案”的里程碑式的裁决之后,最高法院又先后三次审理堕胎案件。1992年,最高法院在“美国计划生育协会诉凯西案”中重申了妇女堕胎权是受到宪法“合适程序条款”保护的基本自由,从而维护了“罗伊案”基本框架,阻止了保守派推翻“罗伊案”的努力。但最高法院在该案的裁决中也承认了州在保护胎儿生命和规范堕胎方面拥有“利益”,实际上这等于是允许州对堕胎进行限制,只是这种限制不能对妇女的堕胎权带来“不合适的负担”。2000年,最高法院在对“斯滕伯格诉卡哈特案”中,推翻了内布拉斯加和其他州通过的禁止早期妊娠堕胎的法律。在以上两案中,最高法院都做出了有利于“堕胎权”派的裁决。小布什就任后,任命了两名保守派大法官,使裁决的天平倾向“生命权”一方。2007年,最高法院在对“冈萨雷斯诉卡哈特案”和“冈萨雷斯诉美国计划生育协会案”中,支持小布什政府通过的《禁止早期妊娠堕胎法》。
堕胎还成为美国两党和选举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把他们在堕胎问题上的主张写进总统的竞选纲领中,两党在堕胎问题上的主张截然对立:民主党选民的绝大多数站在“选择权”一边,而共和党选民的绝大多数则支持“生命权”;历届的州长、总统候选人、历任大法官就职都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表态;在堕胎问题上的红色州和蓝色州分野也越来越大。
美国社会也围绕堕胎问题陷入严重分裂。维护和推翻“罗伊案”裁决分别成为自由派、民权团体、“选择权”派与“生命权”派、宗教和社会保守派之间争斗的一个目标。“罗伊诉韦德”案裁决以来,每年的1月22日,“生命权”派和“选择权”派都要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前举行针锋相对的集会和示威游行。在一些保守的城镇,打砸堕胎诊所、枪击堕胎医生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得州堕胎法及法院裁决的影响
目前最高法院正在审理的得克萨斯州堕胎法是全美限制最严的堕胎法之一,2013年由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通过。该法规定,堕胎诊所须达到手术中心的要求,诊所实施堕胎手术的医生必须得到附近医院的特许。这两个条款遭到堕胎诊所和“选择权”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些规定对堕胎诊所制定了不必要和不现实的标准,在医学上毫无必要,并且小诊所难以承担医疗设备升级的费用,其目的是对堕胎设置障碍,迫使堕胎诊所,特别是那些在乡村地区门诊量小的诊所关门歇业,以减少孕妇实施堕胎的机会。这些条款属于最高法院1992年在“美国计划生育协会诉凯西案”中明确禁止的对堕胎施加的“不合适的负担”。
堕胎权者和堕胎诊所向地方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否决该法。地方法院裁决该法违宪,得克萨斯州不服,上诉到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2015年6月9日,联邦第五巡回上诉法院作出支持得克萨斯堕胎法的裁决。官司最后打到最高法院。2015年6月29,最高法院以5比4的表决结果裁决暂时中止实施得克萨斯堕胎法。同年11月3日,最高法院决定审理该案,2016年3月2日开庭。
这一案件是继1992年最高法院对“美国计划生育协会诉凯西案”裁决以来最重要的案件,它将决定州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制定限制堕胎的法律,对各州的堕胎法制定以及“选择权”派和“生命权”派之争的走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得克萨斯州有540万育龄妇女,每年有6万名妇女堕胎,如果该法生效的话,将使这个美国人口第二多的州的堕胎诊所由目前44个减少到10个。这些诊所大多集中在休斯顿、达拉斯、奥斯丁和圣安东尼奥等四个大都市地区,约30万名妇女离最近的堕胎诊所超过200英里,孕妇需要等候20多天才能实施合法的堕胎。相比较的话,加利福尼亚州有160个堕胎诊所,纽约州有近100个堕胎诊所。其次,在目前许多州制定了严格限制堕胎法律的情况下,由于最高法院的裁决有建立司法判例的作用,该裁决将对全美的妇女具有重大影响。以密西西比州为例,该州的堕胎法如果得到执行的话,全州唯一的一个堕胎诊所将关门。
对堕胎争议的裁决,最高法院大法官个人意识形态和司法哲学具有重大影响。在堕胎问题上,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大法官也陷入分裂,一般来说,自由派大法官倾向于支持妇女的堕胎权,而保守派大法官则反对堕胎。在本案中,由于大法官安东宁·斯卡利亚猝亡,保守派大法官中安东尼·肯尼迪一票将起关键作用。肯尼迪是现有大法官中唯一一个参加撰写“凯西案”意见书的法官,在凯西案中,他与自由派法官一起,认为妇女的堕胎权受宪法保护;但在2007年中,他站在保守派一边支持联邦政府《禁止早期妊娠堕胎法》。在本案中,如果肯尼迪加入到自由派一边,该案就确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司法惯例;如果肯尼迪站在保守派一边,在最高法院内两派将形成平局,这一裁决结果将会维持联邦第五巡回上诉法院支持该法的裁决,但没有确立一个全国性的司法裁决先例,这将使各州限制堕胎的法律继续存在。
难以通过妥协寻求一致
与民众在同性婚姻问题上的态度近十多年来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美国民众对堕胎问题的看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本没有变化。2006年8月的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民调显示,支持和反对堕胎的分别为51%和46%。近期皮尤民调显示,反对堕胎的人数略有增长,但反对和支持堕胎的人数仍保持大体平衡。这说明,在“罗伊案”裁决40多年后,美国社会在堕胎问题上仍陷入深刻的分裂,围绕堕胎权的(立法和司法)争议远远没有使问题得到解决。此外,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堕胎问题是一个高度情感化的道德伦理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争议的双方是难以通过妥协寻求一致的。因此,不管最高法院裁决结果如何,美国社会围绕堕胎问题的分裂和争议仍将持续下去。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9.《生命生命》阅读答案 篇九
《生命生命》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答案
2.第二次将蜜蜂赶走。
3.蜜蜂的左翅像皱折的一团纸,不能飞行了。
4.表现我不珍视小蜜蜂 表现小蜜蜂顽强不屈的精神。
5.划线的句子属于细节描写,表明“我”深入观察蜜蜂而忘了自己,也写出我对蜜蜂态度的转变,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言之有理即可)
6.原题“生命 生命”,采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生命的重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7.通过写我两次将小蜜蜂踩入沙土,小蜜蜂努力振翅飞翔的故事,表达了我对蜜蜂顽强生命力的赞颂。 (言之有理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感恩:生命中的心灵之花》阅读答案
2.《生命的种子》阅读答案【精选】
3.林清玄《生命的出口》阅读答案
4.《生命的声音》阅读答案
5.《再塑生命的人》阅读答案【精选】
6.《什么样的行星“宜居生命”》阅读答案
7.《冷冻疗法挽救生命》阅读答案
8.《海洋与生命》阅读答案
9.生命的接榫 阅读答案
10.生命教育不是简单选择 篇十
无独有偶,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题目叫《我的五样》——心理老师出了一道题,“写出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便写了“空气、水、太阳、鲜花、笔”;然后,心理老师让大家“舍四保一”,作者便仅留下了“笔”……语文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也曾对作者的选择发出过质疑——“空气、水、太阳”都没了,不就意味着生命也没了吗?那还要“笔”干吗?但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们早就磨炼出了一身硬功夫,那便是,在没道理处讲出大道理来,这便有了“笔乃作家之魂,比命还重要”之类牵强的讲解。许多老师按照编者的意图,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也试着写出“我的五样”,然后,一样样舍弃,最后只剩下那最最宝贵的一样。学生嘻哈着写,老师嘻哈着评,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个游戏。但也有例外,上虞市一个语文老师在带着十几名澳洲学生做这个游戏时就遇到了意外情形——女孩们在“舍四保一”环节中动了真情,她们实在不忍划掉“上帝、父母、朋友”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她们选择了哭泣。在我看来,她们所交的“白卷”才是货真价实的“满分”。
毋庸讳言,在我们的教育中,“生命教育”一直缺位。“生命教育”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它周期长,牵涉广,最重要的是,它要求每一个参与者都明确知晓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究竟能否区分出高低贵贱。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在他的课堂上为大家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你正站在天桥上,突然,你发现天桥下面的电车刹车失灵了,而不远处的轨道上正走着五个人;你身边有一个胖子,把他推下天桥,就可以成功阻挡电车前进,从而拯救那即将被电车撞死的五个人。问,你怎样做?桑德尔教授说:如果按照边沁(英国哲学家)“功利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为最多的人谋求最大的利益”,那么,你完全可以将那个胖子推下天桥;然而,“胖子”珍贵的个人利益得到应有的尊重了吗?谁敢说以“胖子”个人的生命换取那五个人的生命这件事因“划算”而可以付诸实施?
不管我们以怎样柔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在父母和自己之间、父母和朋友之间做出生死抉择,我们都是在残暴地威逼着学生去蔑视生命、亵渎生命、戕害生命。什么样的痴汉笨伯才会将一次次意念中对爱者的无端埋殡命名为“生命教育”?一个个伪命题横陈于孩子面前,让单纯稚嫩的心无所适从。在我看来,不论是“舍一保一”还是“舍四保一”,那被舍掉与被保住的,都已受到无可告语的暗伤……
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之分。越是愚钝的手,越试图掂量出生命的高低贵贱。殊不知,你掂量得越认真,你受到的伤害就越大。
11.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 篇十一
关键词:项目团队,项目经理,生命周期,领导行为
组建一支有效力的项目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项目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 因此, 项目经理是否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 能否根据项目情境的需要灵活选用合适的领导风格管理好项目团队, 往往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作为项目经理必须对项目团队各发展阶段的成员活动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团队需要变换领导风格, 以完成对项目的领导任务。
一、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
1、项目团队特征。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团队是一个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当这一目标实现后, 此群体即会解体。项目团队是为了适应项目的有效实施而建立的团队, 不仅指被分配到某个项目中工作的一组人员, 更强调一组互相联系的人员同心协力地进行工作, 以实现项目目标。一个有效率的项目团队不一定能决定项目的成功, 但一个效率低下的团队, 则注定使项目失败。除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团队成员的相容性等特征, 项目团队还有以下特征。
(1) 临时性。完成项目是组建项目团队的唯一目标, 项目成功结束后, 项目团队也随之解散。
(2) 强调团队分工协作。不同背景和不同技术的成员分工协作, 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但成员分工不明确, 交叉程度高, 相互协作性强, 需要成员密切配合。
(3) 以项目任务为中心。项目团队成员和团队所有资源都是以项目任务为中心而集结和运转的。
(4) 团队成员目标各异, 忠诚度不够。参加项目团队的成员目标各异, 忠诚度不如其他固定的团队。
2、项目团队的生命周期阶段。
项目团队的生命周期有很多种分法。彼得·凯普泽奥以人作类比, 将项目团队分为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解散期等五个时期。吴其伦等人则将项目团队分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体态期。B.W.塔克曼认为项目团队发展有形成、震荡、正规和表现阶段。本文将项目团队分为形成期、磨合期、规范期、成果期和解散期。
在项目团队刚刚组建的形成期, 成员对新环境、新同伴、新项目有很高的期望值, 团队士气非常高, 但成员对于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掌握得不多, 对项目目标及各自承担的责任也不甚明确, 工作效率相对较低。磨合期内问题逐渐暴露, 工作气氛趋于紧张, 团队士气相对于形成期已有明显下降, 一般会降到整个项目团队生命周期的最低点, 随着成员对其承担任务的了解及新技能的掌握, 团队士气逐渐回升, 工作效率也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团队成员相互熟悉和配合使项目团队在规范期的工作效率持续提高, 团队士气也到达谷底开始回升, 也有可能出现波动, 能否顺利上升要依赖团队技能能否胜任工作, 如果团队士气有所下降, 特征会滞后显现。团队工作效率和团队士气会在成果期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即双高阶段, 团队工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成员配合默契, 大量的工作成果产生, 团队士气高涨, 但无法超过形成期。团队士气在解散期主要取决于团队成员的情绪, 成员悲观, 团队士气会下降, 反之, 则不会。
二、项目团队成员的行为特点
1、项目团队形成期。
团队形成期成员的行为特征为:兴奋紧张, 期望值高。团队成员从原来不同的组织调集在一起, 既兴奋, 又焦虑, 有许多纷乱的困惑和不安全感, 大家开始互相认识、相互了解, 同时还有一种主人翁感, 通常对项目团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2、项目团队磨合期。
团队成员的主要行为特征为:问题暴露, 冲突增多。团队成员从彬彬有礼、互相尊重, 到逐渐发现成员的缺点, 再加之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现实与期望发生较大偏离, 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 团队成员有挫折和焦虑感, 内部冲突增多, 成员之间相互猜疑、对峙和不满。由于不知道能否完成项目, 可能会消极对待项目, 有的成员开始将问题归结于领导, 从而对领导权产生怀疑。
3、项目团队规范期。
团队成员的主要行为特征为:技能提升, 团队形成特色。随着工作技能慢慢提升, 新技术逐渐掌握, 工作规范和流程正式建立, 人们发展出融洽的关系, 团队特色逐渐形成, 群体开始表现出凝聚力, 成员归属感越来越强, 团队成员建立了忠诚和友谊, 有可能会建立超出工作范围的友谊。
4、项目团队成果期。
团队成员的主要行为特征为:沟通流程化, 分享领导权。团队成员分享领导权, 能感觉到高度授权, 如果出现问题, 就由临时小组解决问题, 决定具体实施方案。随着工作的进展并受到肯定, 项目团队成员们逐渐获得满足感, 每个成员都拥有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意识到项目工作的结果是他们获得职业发展的需要。
5、项目团队解散期。
团队成员的主要行为特征为:两极分化, 重心转移。对于完成某项任务、实现了项目目标的团队而言, 项目团队已经准备解散了。项目团队成员的高水平表现不再是关注的最优先点, 注意力反而放在如何结束项目上。项目团队成员开始骚动不安, 情绪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有人很悲观, 他们协作完成任务, 分享成功, 分担失败, 却不得不面临解散;也有人很乐观, 他们认为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还有新的目标去实现。
三、各种领导风格的特点及作用
海-麦克伯咨询公司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0多个经理中随机抽查了3871个, 并从中整理出了成功经理的一些特点。调查显示大约有六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这六种领导风格分别是强制型、权威型、合作型、民主型、方向制定型和教练型。
1、强制型领导风格。
多数情况下, 强制型领导风格是所有风格中最无效的一种。这种风格会削弱组织的目的性和项目成员对组织的承诺, 最终使员工或项目成员偏离他们所从事的工作, 并认为这是无关大局的。
虽然说这种风格有很多缺点, 但这并不是说它一无是处。当企业处于转型期、面临敌意收购或在经历了象地震、火灾等灾难的危急关头, 这种风格往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能够改变企业的一些不良习惯, 并使人们意识到应该采用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 但使用时一定要加倍小心。如果领导只依靠这一种风格, 或在危机过去后仍然继续使用这种风格, 而不关心其他员工的士气和感觉, 它的长期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2、权威型领导风格。
权威型领导风格也许是最有效率的, 它能提升企业工作氛围的各个方面。由于它对企业工作氛围有积极的影响, 这种风格在大多数企业状况下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当企业处于不确定状态下时, 这种风格尤其有效。一个权威型的领导会设计一个新的方案, 从而将他的员工或项目成员带入一个新的长远规划中去。但这种风格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当领导与一个专家或比他更有经验的同龄人工作时, 这些人也许会认为领导的架子太大或不可靠近, 这种风格就会失败。同时, 如果一个管理者过于想成为权威, 他必然会削弱一个高绩效团队所需要的人人平等精神。
3、合作型领导风格。
合作型领导提倡“员工或项目成员先行”。这种领导风格关注的是周围的员工或项目成员, 它更重视个人及其情感, 而不是任务和目标。合作型领导努力使员工或项目成员心情舒畅, 并在员工或项目成员之间创造和协的气氛。同时合作型领导不会对员工或项目成员的工作方式进行不必要的责难, 能给予员工或项目成员以最合适的方式和工作的自由, 这都有助于灵活组织风格的形成。虽然合作型领导风格非常有用, 但它不应该单独使用。因为它比较强调表扬, 有可能使不好的业绩没有被及时改正, 员工或项目成员也可能认为做一个平庸的人在组织中是被允许的。
4、民主型领导风格。
民主型风格的领导通过花费时间听取员工或项目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得员工的信任、尊敬和忠诚;通过让员工或项目成员在影响自己的个人目标及工作方式的决策中发表意见, 从而提升组织的灵活性和责任感。这种风格在领导自己无主张并且有能力突出的员工或项目成员给出指导和建议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即使领导有很强的预见能力, 民主型领导风格对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新的意见和建议的形成也有很大的作用。这种风格的缺点是它对工作氛围的影响没有其它风格大, 尤其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无休止的会议。
5、方向制定型领导风格。
与强制型领导风格相似, 方向制定型领导风格也经常被采用, 但对它的使用应该有节制。在此种风格下, 领导制定相当高的绩效标准, 并以身作则, 他希望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对周围的其他人的要求也一样。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他会用其他人代替他们, 因此这种风格常常会破坏工作氛围。但这种方法在员工或项目成员自我激励、高度竞争及需要较少指导或协助的团队 (如研发小组或法律小组) 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方向制定型领导风格也不能单独使用。
6、教练型领导风格。
这种风格在改善工作氛围及企业绩效方面有显著的正面作用。教练型风格的领导能帮助雇员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自身的弱点, 并能将它们与员工或项目成员个人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种风格的缺点是如果员工或项目成员不愿意学习或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则这种风格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领导缺少帮助员工或项目成员的经验, 这种方法也会失败。
四、项目经理在不同阶段的领导风格选择
1、项目团队形成期。
这一阶段项目成员的主要行为目标是发展关系, 交流合作。经过了磨合期的种种磨合, 人际关系开始解冻, 成员由敌对情绪转向相互信任、相互合作, 成员大量交流信息、观点和感情, 自由地、建设性地交换看法。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合作方式, 注意力也转向任务和目标。
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则是努力建立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他的领导行为以指点为主, 尽量发挥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因此, 项目经理宜于采用教练型领导风格领导项目团队, 他们在团队成员中应扮演的角色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与项目成员达成一致, 并给予大量的指导和反馈。当一个项目成员知道他的经理在关注并一直关心他的所作所为时, 他就会放心大胆地工作, 因为他知道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项目团队成果期。
项目团队成果期项目成员的行为目标可总结为分享信息, 协力合作。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度高, 他们经常合作, 并在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外相互帮助, 协力解决各种问题;通过标准流程和方式进行沟通、化解冲突和分配资源。
这一时期项目发展顺利, 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是授予团队成员充分的权力, 鼓励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其领导行为以委托为主, 通过充分的授权让团队成员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此时项目经理多采用民主参型领导方式, 由项目成员根据制定的准则和纲要来决定怎样完成任务。这种领导方式要求项目经理向下充分放权, 赋予每一位项目成员参与权及相对称的职责。从而充分发挥项目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保持高昂的士气。
3、项目团队解散期
这一阶段项目成员的主要行为目标是任务完成, 寻求发展。成员们开始考虑自身今后的发展, 思考“我以后可怎么办”, 并为项目团队解散和各自离开做最后的准备。
往往进入到项目收尾阶段, 团队需要梳理所有松散的结果。有许多核查表要去完成, 许多工作要去收尾, 许多审查和测试要去做。项目经理必须确保所有工作都核对无误, 并遵循程序来保证事情按照规则来进行。但是此时项目队伍开始有些不稳定, 面对这些问题, 项目经理需要一定的强制型领导作风来保证项目的圆满完成, 同时还要稳定队伍, 以一定的激励措施来收拢人心, 调动团队的凝聚力, 做好团队成员的安置和项目结束工作。
五、结语
成功的经理通常并不仅依赖于一种领导风格, 而是根据项目的发展状况和项目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 使用不同的领导风格。一个项目领导越能灵活运用多种风格将会越成功, 如果一个项目经理能掌握四种以上的风格, 尤其是其中的权威型、民主型、合作型和教练型风格, 那么将会得到最好的工作氛围和绩效。
参考文献
[1]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2]戴良铁、白利刚:管理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
[2]赖一飞、夏滨、张清吴:工程项目管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4]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毕莹:影响IT项目成功的“人”的因素分析[J].云南科技管理, 2006 (3) .
12.《生命的品格(节选)》阅读答案 篇十二
②要懂得珍惜。生命只有一次,时光不会流转。要珍惜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一点赐予,珍惜每一寸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孔夫子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在学习上,多读一本书,多学一点东西,多了解一点世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在工作上,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真正做到不虚度年华而悔恨。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支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食物,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多少人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种;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伐木工人到油漆包装送到文具店,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人海茫茫,能回首相聚是缘分。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每一份关爱,哪怕是一个招呼,一个微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决不能以怨报德。必须懂得尊重别人,感受别人,体恤别人。
③要有悲悯情怀。人生在世,当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赤诚之心。我们生长于世,靠大地养育,大地是我们的一切。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吃着母亲的奶水长大;长大了,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子;学习过程中,是别人教我们读书写字;生病了,也是别人照顾着。我们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别人。所以,要尊重别人,包容别人。要常怀一颗慈悲的心去帮助别人。要把关怀别人、救助别人当做自己的天职,变成自己的天性。正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④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人诞生到世间的`第一个反应的啼哭,就预示了人的一生在世间注定要经受种种磨难,因此要要勇于面对苦难。同时,地藏菩萨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要把为了别人而承受苦难看做是自己的荣耀和责任。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正是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感悟,所谓“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有时候,通过忍受磨难,才能表达真理和爱,才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以致可以无畏地直面死亡。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⑤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一名行者,沿途的风景再好,你只能尽情地看,不可能带走;路边的旅店再舒适,你也只是一个路人;弱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饮。人赤条条来到世间,也赤条条离开世间,生时没有带来任何东西,死时也带不走任何东西,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囚徒,是富豪还是乞丐,概莫能外。这是造物主给人的定数,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白的头脑,把人生想透彻。在滚滚红尘中,要学会“爱惜自己的羽毛”。王明说:“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只有进入无我之境,才能超然物欲之外,“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
1、本文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4分)
2、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出的“珍惜”的具体内容。(3分)
3、第④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论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结尾写道:“自始至终干干净净地做人,走完人生的旅程,这就是生命的品格。”作者认为怎样才是“干干净净地做人”呢?你能否列举出一个这样的人,并简要说说他(她)的成就(事迹)?(4分)
参考答案:
1、⑴论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有限的生命的历程的质量(1分);
⑵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①要懂得珍惜;②要有悲悯情怀;③要有面对苦难的意志和勇气(3分,答对一点给1分)。
2、珍惜时间;珍惜物品;珍惜友谊。(3分)
3、道理论据(1分);
作用:引用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一个人只有敢于并勇于承受磨难,才能锻炼成无所不克的意志,才能不断增长道德勇气”这个道理的正确性,从而进一步论述一个人经受磨难,能使有限的人生旅途更有意义,是生命有品格的表现(2分)。
4、⑴“干干净净地做人”在文中的意思是:心灵纯洁,超然物欲之外(2分);
13.生命的意义阅读附答案 篇十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命的意义 罗家伦
人生的意义在能认识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宇宙间的生命,既是如此的多,何以只是人类的生命,才有特别的意义?想解答这个问题,是属于价值哲学的研究。
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乃是因为人能认识和创造人生的价值。因为人类能够反省,所以他能对宇宙的整个系统,求得认识;更能从宇宙的整个系统之中,认识其本身价值之所在。
人类的生命,虽然限制在一定的时空系统之中,但是他能够扩大经验的范围,不受环境的束缚;能够离开现实的环境而创造理想的意境。其他动物则不能如此。
例如蛙在井中,则以井为其唯一的天地;离开了井,它便一无认识。人类则不然,其意境所托,可以另辟天地。只有人才能把世上的事事物物,分析观察,整理成一个系统,探讨彼此间的关系,以求得存在于这个系统内的原理,并且能综合各种原理,以推寻生命的究竟。说到人类能创造价值一层,对于生命的意义,尤其重要。
一方面他固须接受前人对于人生已定了的价值表,一方面更须自己重新定出价值表来,不断地根据这种新的启示,鼓励自己和领导大家从事于创造事业和完成使命。如此,不但个人的生命,不致等闲消失,并且把整个人类生命的意义提高。古圣先哲,终生的努力,就在于此。这是旁的生命所不能做,而为人类生命所能独到的。所以说宇宙间的生命虽是无量数,唯有人类的生命才有特殊的意义。
生命不断地变,但必须求得当中不变的真理。我们人类虽每天吸收动植矿物的滋养成分,以促进身体上新陈代谢的变化,但是生命当中所包含的真理,决不因生理上的变化而稍移易。世界上人与人相处,彼此之间全赖有人格的认识。所谓人格,就是一贯的自我。他应当是根据我们对于宇宙系统的研究与反省所得到的精确认识,而向着完满的意境前进,向着真善美的世界发展的。他须努力使生命格外美满和谐,使个人的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相协调。他更须佐以渊博的知识,培以丰富纯正的感情,从事于促成生命系统的完善。这种好的人格才真是一贯的;因为是一贯的,所以是经得起困苦艰难,决不会随着变幻的外界现象而转移的。有了这种人格,然后在整个宇宙的生命系统当中,人的生命才可立定一个适当的地位。
生命之价值,要看生命存在的意义如何,乃能决定。吾人之生,决定要有一种作为。生命虽易过去,但有一点不灭,那就是以生命所换来永不磨灭的事业。孔子虽死,他的伦理教训,仍然存在;秦始皇虽死,他为中国立下的大一统规模,依然存在;拿破仑已死,他的法典,仍然存在。生命虽暂,而以生命换来的事业,是不会磨灭的;其事业的精神,也永远会由后人继承了去发扬光大。诸葛亮在隆中,自比管、乐。管、乐生在数百年前,其遗留的事业精神,诸葛亮继承着去发扬光大。左宗棠平新疆,以“新亮”自居,也就是隐然以诸葛亮自承。所以生命之易消逝,不足为忧;所忧者当在这有限的生命,能否换来无限光荣的事业。若是苟且偷生,闲居待死,就是活到九十或百岁,仍与人类社会无关。生命千万不可浪费,浪费生命是最可惜的事。
所以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我们须得对人生的价值有认识,对人格能维持其一贯性;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加紧地去把自己的生命换成有永久价值的事业。这样,才不是偷生,才不是枉生!
1.下列对人“生命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能认识人生的价值,为人类作出贡献,自我反省,努力认识宇宙的整个系统,并从中认识其自身价值之所在。
B.人虽然局限在一定的时空之中,但他能够让经验发扬光大,不受现实环境的影响,开辟新的天地,创造理想意境。
C.人能对世上的万事万物进行分析观察,整理成系统,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存在于这个系统内的原理。
D.人能每天吸收动植矿物的滋养成分,以促进身体上新陈代谢的变化,使个人的生命与整个宇宙的生命相协调。
2.下列关于“生命之价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孔子虽然逝去,但他的伦理学说、教化人的思想却永远留存于世其“生命之价值”显而易见。 B.秦始皇统一中国,修筑万里长城,保卫了炎黄子孙,保卫了中华国土,其“生命之价值”昭然。
C.拿破仑以生命换来的事业,没有被磨灭;事业的精神也永远留传,其“生命之价值”不容忽视。
D.诸葛亮继承管仲、乐毅数百年前遗留的事业精神且使之发扬光大,其“生命之价值”不言而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命有特别的意义。关乎这一问题的研究,属于价值哲学研究的范畴。
B.本文举“蛙”的例子,旨在说明凡是人就能对事物分析观察,整理成系统,探讨彼此间的关系,综合各种原理,以推寻生命的究竟。
C.作者用左宗棠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生命容易消逝,如果苟且偷生,就是活得再长,还是没有生命的“价值”或“意义”。 D.文章最后谆谆告诫人们:不要轻视生命,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玷辱生命;应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14.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教育 篇十四
“语文课程的性质, 从表层看是学习言语的表现, 要教人学习听、说、读、写的;从深层看是奠定言语人生, 诗意人生的基础, 体现生命的存在价值。”[1]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 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土地之上”。语文教育的终极意义, 就是要使人在言语创造中获得“诗意地安居”, 营造充满生命气息和浪漫情怀的诗意人生。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进行正常的知识与能力训练外, 应更多地渗透“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 使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恩生命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忽视生命教育:传统阅读教学的低效性
面对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语文阅读教学应走向何方?在我国古代, 视文本为意义的根源, 更多的把文章看成是政治、道德、伦理的派生物。既然“文以载道”, 那么阅读教学应以“明道”为主。“大抵为文者, 欲其辞达而明道耳, 何问其余哉?”表明了传统阅读教学以“文章分析观”为本的渊源。其实, “文章分析观”的教学实践, 以课文分析为主线, 把课文肢解为语文知识的碎片, 以借鉴写作为目的。最终, 它还是以“事功名”为终极价值。
关于语文的学科性质, 是工具还是人文?一直以来, 成为语文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与此相伴而生的阅读教学, 工具论学者将“言语教育观”作为阅读教学的中心, 主张建立实际应用语言的知识系统, 于是, 语法、修辞、逻辑等应运而生, 从索绪尔到张志公, 再到余应源, 他们在精心客串着语文科学化的重要设想。几十年下来, 偏重于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论抽象, 而忽略了学生言语生命世界的关怀, 语文逐渐变成为人人讨厌的“符号”, 失去文本固有的美感世界。
还有一派主张, 在阅读教学中高扬起“思维训练”的大旗。他们以“智力的核心———思维, 总是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为理论依据, 主张阅读教学重在激起学生思维兴趣, 强化思维力度。为此, 以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为首的思维训练派, 将阅读教学导向了所谓的“创造性阅读”, 还提出了审读、补读、改读、综读、逆评、发散等配套训练方式。其实,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任何言语活动都以智力为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开发智力为中心, 训练学生的思维应激力。
语文的阅读世界是一个充满着诗性美的生命世界, 一切教学模式也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上。《语文教学大纲》早就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让学生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感受生命存在的美丽, 尊重生命存在的价值, 创造生命的活力, 都应当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的内容。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 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首先是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一“和谐”的内核应当是充满着爱与生命的敬重, 这其中更要包含着对普通生命的关切。阅读教学应当发挥阅读资源优势, 适时开展生命化教育。
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 西方人本位教育家一直把身心的和谐发展或者真善美的完满人格作为全人的标志。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仁者, 爱人”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大学》提出的“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 都反映了儒家对以“善”为导向的人格完美的追求。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要以人为中心, 以善为导向, 追求人性的和谐发展。任何忽视生命的阅读教学, 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生命教育的原因、实施及价值
(一) 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生命教育的缘由
“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学的熏陶, 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 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语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致力于帮助学生了解并建立人的生命活动和言语表现之间紧密联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曾在《我的教师梦》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一发现是双向交流的自我发现, 即包括教师的自我发现和学生自我发现。”语文教师的使命, 就帮助学生自我发现, 注重自我的精神人格塑造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福州一中特级教师陈日亮以为, 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 应该敢于在学生面前喊出“我就是语文”的口号。他坚信语文“是人生的一种行为”, 认定语文“是随时随地都要使用的工具, 是人的生命行为中须臾不可或离的工具。说它是工具, 毋宁说它就是一种生命行为。”
[3]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应试教育的魔爪下举步维艰, 学生面对的尽是考试、升学竞争与压力,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更使教育走向了漠视生命的极端。“考好则心喜, 考差多怨语”的评价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久经考场的炼狱, 心理变得异常脆弱, 语文教育也因丧失了生命力而背负着“误尽苍生”的骂名。
语文是最具灵性的学科, 是对学生人格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塑造。如何让语文教育重新回到人本身, 让生命教育贯穿语文教学中, 达到语文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训练的和谐统一, 是语文学科的时代要求和当今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二) 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语文阅读课程与个体生命、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 能够通过大量的人文知识去影响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语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性和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开展的重要资源。
(1) 树立尊重生命的伦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思想家史怀哲在《敬畏生命》中指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他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我们应当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他是在非洲志愿行医时, 有一天黄昏, 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渡, 突然感悟到生命的可爱与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心中蓦然而生, 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弘一法师在圆寂前, 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 一定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垫一个碗, 碗中装水, 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金梅的《弘一法师传》, 读到这个细节, 总是被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深深感动着。
(2) 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反思西方虚无主义、悲观主义思潮的影响, 加上家长、老师对生命话题的神秘和回避, 我们应当纠正错误的生命态度。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吗?看着那“老柏树苍幽, 野草蔓藤自在坦荡”, 我明白了活的更茂盛的其实是生命本身;看着那“爱喝酒的老头饮酒情状卓尔不群”, 我懂得了人生时刻清醒也是一种罪;看着那“捕鸟的汉子又等了好多年”, 我又明白了即使没得到, 生命仍要坚持的执着;看着那“气质素朴并优雅的中年女工程师”, 我又懂得了生命不一定非得绚烂、耀眼, 其实淡定与素雅更耐人回味。
(3) 倡导敬畏善待生命的态度。读过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吗?我们在感受生命偶然的同时, 又让人不能不为那几棵莲子由弱小而茁壮的顽强的生命力深深的敬畏。我们不得不承认:天地萌生万物, 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 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莲子尚且如此, 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热爱、善待生命呢?让生命的坚强与神圣, 融入文化而铸成我们永恒的信仰。
(4) 养成感恩生命的习惯。《诗经·大雅》的“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承继了人间最朴素的感恩之情;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唱响了对父母养育的感恩之情;白香山“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今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表达了对他人所给予的帮助的感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将感恩之心推及他人的豁达境界;《战国策》的“人有德于我, 不可忘也”, “我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明亮了世人对感恩与施恩的体悟。生命是一种诗意的存在, 存在即是一种幸福。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让感恩生命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伴我们一同成长。
(三)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生命教育的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谰教授指出:“新基础教育研究致力于重建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 其核心理念是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 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4]新的教学价值观需要我们重新理解教学活动的性质。
语文阅读教学理应自觉承当起生命教育的职责, 通过生命教育对语文的人文内涵作出新的诠释, 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命素材开始, 教学生认识生命, 理解生命;期待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鼓励学生感恩生命、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构建起一个以“人”为核心, 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高度和谐的语文教学生态系统, 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实践生命教育就是在实践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
语文教育是诗意的教育, 是精神相遇的教育。在课堂上, 就师生关系而言,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人格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 而且是对话中相互激励, 相互理解, 相互接纳, 彼此精神共鸣。在人与文本对话中, 人走进文本, 用生命阐释文本的意义, 构建富有独特个性的生命化理解。
语文教育是唤醒、引发的教育, 是幸福的教育。语文阅读课堂不仅要授受知识、启迪智慧, 更要润泽生命。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在于用知识启迪智慧, 将智慧融入生命, 最终提升生命的意义。“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 即使再多, 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其间, 那或可动人的智慧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5]所以, 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 进步伴随着浮躁, 文明蕴蓄着喧嚣。纷繁的世界固然精彩, 但始终无法掩饰精彩之后的落寞与无奈。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 生命愈发地彷徨, 教育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迷失。如果教育与生命隔离, 那么将是教育本身的误区, 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时代呼唤教育的回归, 回归到人的生命这一主题上来。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 在一定的意义上,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 理应自觉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责任, 将生命教育进行到底。作为生活气息最浓厚的学科, 语文阅读教学在目标上理应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融入生活与关怀生命, 就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基本魅力。
语文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体验生命之存在的意义, 鼓励、倾听学生的生命叙述, 呈现生命成长的活力。教育即生活, 生命在教育中。教育的终极意义并不在于穷尽真理, 而在于逼近现实的存在, 回归自身。让生命融于教育之中, 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与独特。让生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渐臻于丰富、完满与幸福。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问题是中学语文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以往阅读教学实践中以知识与技能训练为主要追求, 重视考察作者的情感态度, 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生命体验。新语文教学观强调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 树立尊重生命的伦理, 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倡导敬畏、善待生命的态度, 养成感恩生命的习惯。语文阅读世界充满着丰富而美丽的平凡生命, 阅读教学承担着语文教学的重要角色, 因此它理应将关注生命的和谐生长进行到底。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命教育,价值,关注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第88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第2页
[3]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第436页
[4]叶澜.教育学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第190页
【生命的选择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生命的药方阅读答案08-26
生命的价值阅读答案11-11
生命的价值阅读题答案10-22
生命生命阅读题及答案10-25
读书要有选择阅读答案06-13
郭枫生命的一抹阅读答案11-04
唤醒生命 阅读答案10-30
生命与气候阅读答案10-23
《中国式生命》阅读及答案08-21
给生命配乐阅读题及答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