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2024-08-05

农行信贷管理制度(共12篇)(共12篇)

1.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一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发展银行内控制度的加强,尤其是今年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后,信贷员下乡不能直接办理存贷业务,各项业务都必须在柜面上办理。农业发展银行走过风风雨雨十多年,老一辈银行信贷员进山村,跑田头,访农户,几乎是人到哪,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发扬“挎包银行”、“流动银行”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信用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容易出现农业发展银行“外勤不外,外勤不勤”的现象,有些信贷员成了专职“电话遥控员”。久而久之,信贷员与农户之间关系没有以前那样融洽,甚至相互之间产生隔阂。特别是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如果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相互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将会加大贷款潜在的风险。

针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一名基层一线信贷员,我的做法是: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努力加强自身党性修养

作为一名年青党员,我深知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一年来,我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天通过各种媒体关注国内外政治事实,坚持参加每周半天的集体政治学习,坚持进行每周一个晚上的业余政治学习。保证了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增强了理解党和国家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准确性及执行政策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强化了搞好工作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进一步增强了廉洁自律意识。

二、以“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切实抓好计划信贷工作

信贷员业务素质提高注重一个“精”字,以前别人总说信贷底子差,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信贷员综合素质差,很多人不会查帐、不会写调查报告,不会一些基本的规范化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我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系统的培训计划。

1.是开展以会代训的形式,组织信贷员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

2.是坚持每月不少于两天的业务培训,加强对信贷员的业务知识的学习;

3.是加强兄弟行之间的交流学习,去年我们带领信贷员分别到了和支行进行参观学习,大家感觉收获很大。

4.是组织信贷员集中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贷款资格的认定、信用等级评定、统一授信管理、对公转项电、大额现金支付系统、企业财务理论等多期业务知识培训。在培训后组织讨论,让信贷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在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做好信贷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样既调动了信贷员的积极性,又使信贷员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由于所学切合实际,相互交流,学用结合,所以效果良好。目前,信贷人员基本都能胜任本职工作,总体素质提高很快。为迎接新业务的开展作好了充分准备。

三、以工作岗位为平台,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来农业发展银行这段时间里,我特别珍惜领导们给予我这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的锻炼。

一是积极协调各方关系,提高了协调配合能力。在信贷部这个岗位上,对内要协调部门、领导与同事的关系,对外要协调与企业、财政与政府的关系,对上要汇报反馈情况,对下要传达贯彻精神,这些是与在机关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的事情,我在短时间内就适应了这种角色的转变,适应了工作岗位的需要,在处理各种关系上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二是积极参加支行工会活动,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

三是积极协助上级行开展活动,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

四是积极写作摄影多投稿,提高了宣传报道能力。

四、后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一)继续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两个素质

按照上级行的要求,今年是业务培训年,我将带领信贷员一手抓政治思想学习一手抓业务素质的提高,为迎接新业务的开展作好一切准备。

(二)继续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自我性格中更刚性的一面

个人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得到加强,我将继续立足于本职岗位,扎实工作,摸索经验,坚持原则,不和稀泥,管好一帮人,下好一盘“棋”,为全行工作做好份内之事。

(三)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正面临企业改革改制和自身业务转型时期,有许多实际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我将带领信贷员们深入工作、深入实际,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多写些好的文章,多推介好的经验,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现实依据。

总之:在的工作中,自己能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工作,我计划在新里,继续加强学习,发扬自己以前工作中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作风,大胆治理、大胆工作,与同志们一同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二

一、农行发放小额贷款的作用

调动农户的生产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农村小额信贷把资金直接贷给贫困农户, 而且贷款期限较长、 利息较低、不用抵押担保, 这就为贫困农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生产经营的机会和条件。由于农村小额信贷项目来之不易, 贫困农户都十分珍惜, 他们在获得贷款后, 积极开动脑筋, 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精心选择生产经营项目, 善种的就种, 善养的就养, 能经商者经商, 有条件搞加工的就搞加工, 促进了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此外, 由于存在按期还贷的压力, 贫困农户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 精打细算, 开源节流, 克服“等靠要”思想。 另一方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必须逐步培养自己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意识。

缓解国家的扶贫压力。 农业银行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发放的农户小额信贷, 事实上帮助国家解决了一部分扶贫攻坚任务, 国家可以集中力量, 把主要的扶贫项目放在那些农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达到的重点贫困地区。另外, 国家还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支持及保护措施, 制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一系列相配套措施, 保护农业银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支持农业发展的积极性, 以维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农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一般意义上说, 采取小组联保的小额信贷, 由于农业银行与农户之间以及农户相互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关系, 原来独享的信息因共同利益关系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由项目或机构与农户一起分享, 在不增加任何新的投入和费用的条件下, 农户可以获得具有乘数效应的信息。这种共享信息的优势, 对于因自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而处于信息获得边缘上的农户来说, 其对减缓贫困的影响尤为深远, 尤其它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素质, 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双赢”效果。

农村小额信贷 (Micro-fmance) 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按特定的目标向贫困人直接提供贷款资金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的信贷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 金融业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有了几种不同的界定方式。农村小额信贷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一种由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发展而来的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机制及其金融产品。农村小额信贷针对的人群不同, 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系统和运行方式, 很大程度上都不同于传统的金融信贷服务。归纳起来, 农村小额信贷具有如下几个方面:农村小额信贷的提供者;农村小额信贷的额度;农村小额信贷的客户;农村小额信贷的期限和偿还方式;农村小额信贷的目标。

通过长期的发展壮大, 黑龙江省农业分行的农村小额信贷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自身认识错位导致农村小额信贷的推广缺乏动力。 目前, 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仍主要运用于支持传统的单一农业, 没有向更加广阔的现代农业推广;运作模式的局限致使农村小额信贷优势难以显现, 农业银行作为发放农村小额信贷的正规金融机构, 应当拥有资金和政策各方面的优势, 然而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这一优势并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信贷队伍力量薄弱导致社会效益削弱, 农业银行作为唯一一家几乎在全国所有县市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面向“三农”的责任;外部环境恶劣使得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巨大, 农村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是指信贷机构在面向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活动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因素的影响, 使该业务的实际收益与效果与预期发生背离, 有蒙受损失的可能。

二、完善农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建议

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融资方式, 理应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广和支持。 特别是对黑龙江这样一个农业大省来说, 农村小额信贷是黑龙江省发展农村中小企业, 解决低收入人群贷款难、增收缓慢, 提高经济的必须手段, 让农村小额信贷充分运用到农村生产活动中。

1. 树立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正确认识。农业银行是我国四大银行中主要面向农村发展的商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主发行即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优点是面向农村中小企业和低收入农户, 不计收入和成本, 以助力农业发展、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收入低增收慢的现象为宗旨, 以方便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利用最便捷优化的方式获得资金融集为核心, 以无需抵押品或担保仅凭信誉贷款为手段, 竭力推广农业, 提高农业经济水平。

2. 优化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运作模式。一方面, 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采取贷前、贷中、 贷后相结合的制度, 各环节严格谨慎, 规章办事, 落实责任, 紧密配合。另一方面, 针对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 改革创新, 推出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融资产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一致, 融资方式显然不能一味照搬。可为各地区实行定制式服务, 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 进行重新整合, 推出新的适用各地区发展的融资产品。

3. 提高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人员素质。农业银行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方式, 推出融资产品, 必然要受到广大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支持和信赖, 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而在推广的过程中, 人的沟通占很大比重, 农业银行服务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提升服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二是加强业务培训, 提升服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三是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培养高素质人才。

4. 改善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加强信用建设, 建立农户信用体系。通过建立农村贷款担保协会和农村金融诚信系统, 促进信用建设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大力培育诚心客户群体, 加强对农户的细分和调查, 推动诚信建设。

5. 制定农村小额信贷的合理利率。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采取的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偏低, 小额信贷业务的盈利水平受到严重影响, 市场化利率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利率的确定应找寻利率和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 以高于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以淘汰非贫困农户借款者为原则, 制定合理利率。

3.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三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座落在闻名世界的长白山北麓,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边疆近海,区位独特,催生了边贸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该行金融支持边贸及旅游业提供了新的空间。为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三动”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延边特色的边贸和旅游产业之路。今年,延边州分行不断创新边贸资金结算、边境企业融资产品服务模式,支持以代理进出口业务的林狼木业、弘丰制衣、珲春比比爱水产品等外贸生产型企业。随着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今年,延边州分行将营销重点放在单证业务及贸易融资的大中型企业。目前,已有绿都置业、浦项物流、长德国际城等一批项目落户农行。同时,该行还与东扬实业、珲春水产、中外运集团达成仓单质押业务合作协议,改善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品种单一、国际结算量收入偏低的现状,为全行的发展寻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截止7月末,该行累计发生边贸结算业务5342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46万美元,增幅达107%,居全州同业第一。

针对丰富的旅游资源,延边州分行明确重点信贷投向,对旅游业业务发展重点进行筛选,提出了以长白山、珲春防川两大品牌旅游板块为核心,重点对景区开发和经营、运输和管理、有持续稳定现金流的优質旅游企业给予支持,对其他有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以及旅游上下游关联企业进行择优支持。2011年以来,先后投放贷款1.8亿元,支持长白山开发建设(集团)公司及下属16家子公司开发了夏季、冬季旅游项目,引入瓦腾夏季国际越野滑雪、国际森林自行车赛等项目,还与长白山蓝景公司合作,开发旅游温泉项目。

4.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四

一、影响消费信贷开展的主要障碍

(一)消费者的观念障碍受传统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中国人一贯主张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攒多少钱办多少事,除非婚、丧、病和衣食不保,不得已而借债,绝大多数人是不肯借债消费的。越是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人们的观念也越保守,消费信贷也越不好开展。东港市是辽宁省的海滨城市,经济比较发达,1999年推行按揭贷款业务时,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阻力。很多人既想买房,手中钱又不够,又不敢申请贷款,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总是感到贷款买房心中不踏实。1999年丹东李世集团在东港市建筑一栋高标准防震住宅楼,许多人购买欲望强烈,到农行询问按揭贷款的不下200人,但最后贷款买房的仅50户左右。许多人就是因为观念没转过来而放弃了买房打算。

(二)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居民家庭是否具有负债消费的经济承受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对消费信贷的经济承受能力越大,反之就越小。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根有关部门对全国10个大城市的统计,占城市居民家庭10%的最高收入户能够承受10万元以上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30%左右的高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能够承受5-10万元消费贷款;占城市居民家庭约20%的中等收入户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贷款;还有30%的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消费信贷的承受能力。对于汽车、住房等价值10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级的高值商品,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总体消费信贷承受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小城市承受的消费贷款要远远小于这个数。由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城市的40%,因而农村居民家庭能够承受消费信贷的比例更低。由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的下降、下岗人数的增多以及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各项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如北方地区取暖费改自费等,加上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普遍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三)消费信贷操作手续复杂,条件过死,消费者望而生畏当前消费信贷运行中存在着申请手续繁杂、收费环节多且收费水平不尽合理的现象,使许多消费者对消费信贷望而生畏。其主要原因是有关消费信贷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收费项目太多,如评估费、保险费、公证费等。繁杂的手续和众多的收费项目,办一笔住房贷款只少要两天能跑完。而自已掏钱买房,则只须办一个房照就可以了。另外,贷款条件规定的也过死,其中有一条,要求贷款对象出具固定工资收入证明,就把很多从事个体经营和全体农民拒之门外。

5.农行贴息管理办法 篇五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管好用好扶贫贷款,提高扶贫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章程》,参照《贷款通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贷款性质。扶贫贷款是为实施扶贫攻坚计划而安排的政策性贷款,是有偿、有息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三条 贷款原则。扶贫贷款坚持“效益到户、自主审批、有借有还、到期收回”的基本原则,依法管理,确保扶贫贷款的流动性、周转性和效益性。

第四条 贷款方针。扶贫贷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解决贫困户温饱为目标,优化贷款结构,促进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贷款范围、种类和用途

第五条 贷款范围。扶贫贷款投放范围是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省(区、市)政府确定的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中零星分散的贫困乡、村、户不得使用国家扶贫贷款。

第六条 贷款种类。扶贫贷款分扶贫贴息贷款和扶贫非贴息贷款两种。其中,扶贫贴息贷款全部用于贫困户以及覆盖面广、直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中效益好、有还贷能力的项目;非贴息扶贫贷款,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适量用于周期短、收益率较高和扶贫效益好的产业和项目。

第七条 贷款用途。扶贫贷款主要用于:

(一)投资少、见效快、履盖面广、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相关的加工业。

(二)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的开发利用,建设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商品基地及支柱产业。

(三)发展能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大量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的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项目。

(四)极少数生存和发展条件特别困难的村和农户,开展劳务输出,实行异地开发或移民。

第三章 贷款对象与条件

第八条 贷款对象

(一)列入扶贫开发规划的贫困户。

(二)贫困乡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承担扶贫开发任务的各类经济实体和服务组织。第九条 贷款基本条件

(一)生产经营项目列入扶贫开发规划,扶贫任务明确,措施具体,产品符合社会需要,预测经济效益可靠。

(二)项目权属清晰,承贷主体明确,债务落实。

(三)贫困户要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能力。

(四)对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的到户小额贷款,原则上实行信用放款。小额贷款标准的划定由各分行根据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五)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直接解决贫困户温饱的扶贫项目,严格执行担保和项目资本金制度。借款人要参加相应的财产保险。

(六)贷款企业必须持有工商行政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在经办行开立基本帐户或由县农发行指定开户行;确需组织银团贷款的项目,在落实主办行责任后,项目单位与各贷款行签订同比例还款收息合同,并向各贷款行报送经营计划和财务报表。

(七)贷款对象必须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恪守信用,保证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第四章 贷款期限和利率

第十条 贷款期限。根据贷款项目的生产经营周期和借款者综合还款能力合理确定,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五年期以上的贷款,宽限期为二至三年。

第十一条 贷款延期。

(一)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贷款人必须在贷款到期10日前向经办行申请贷款延期。担保贷款延期还应当由保证人、担保人出具同意的书面证明。

(二)一年以下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一年至五年期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五年期以上的贷款,贷款延期不得超过三年。

第十二条 贷款利率。扶贫贷款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和规定,利率不上浮。除违约违规外,不加息,不罚息。企业贷款,实行按季收息;贫困户贷款,实行按年或按半年收息。

第十三条 贷款贴息。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有三种:中央财政贴息、地方财政贴息和部门贴息。

(一)中央财政贴息贷款的贴息,由总行与财政部统一结算。

(二)地方财政贴息贷款的利息贴补办法由各省(区、市)分行与地方财政部门商定。

(三)部门贴息,由主管部门将应贴补的贷款利息直接贴给借款人。

第五章 办理贷款基本程序

第十四条 办理扶贫贷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一)受理借款申请。经办行受理借款单位或贫困户提出的借款申请后,要对所报贷款项目进行初审,并签署审查意见逐级上报。

(二)贷款评估。经初审同意的项目报上级行列入计划。按贷款审批权限组织项目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续建项目、流动资金贷款和贫困户贷款要写出调查报告,上报上级行。

(三)贷款审批。审批行对经过评估的项目,按照贷款条件进行审查、决策,并行审批手续。

(四)签定借款合同。对已经审查批准的贷款,借贷双方按照《借款合同条例》和有关规定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办理借款手续,按生产进度适时发放贷款。

(五)建立贷款登记簿。经办行在贷款业务发生后,要逐户建立贷款登记簿,记载、反映贷款发放、收回、占用形态、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内容。

(六)贷款监督检查。贷款发放以后,对借款人借款合同的执行情况、贷款使用效益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和违约行为要及时纠正处理。

(七)按期收回贷款。要坚持按照借款双方商定的贷款期限收回贷款。贷款到期前,书面通知借款人准备归还借款本息。借款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如期偿还贷款,可以在到期前申请延期归还,经银行审查同意后,银行可以按照新约定的期限收回。

(八)经济活动分析。经营扶贫贷款业务要注重经济活动分析,掌握扶贫贷款运用状况,研究改善贷款管理和提高贷款经济效益的政策与措施。

(九)总结报告。要经常或定期总结贷款管理工作经验,并向上级行报告。要在项目建成和收回全部固定资产贷款后,按项目分别进行项目总结。

第六章 贷款管理

第十五条 计划管理。扶贫贷款计划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采取自下而上编报、自上而下审批下达方式,年初总行一次下达。扶贫贷款计划不搞基数化,根据有关考核指标一年一定。编制扶贫贷款计划的依据:

(一)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的数量及贫困程度。

(二)扶贫贷款计划执行情况和贷款管理、效益水平。

(三)申报的贷款项目计划和财政资金配套情况。第十六条 项目管理。扶贫贷款实行项目管理。要做好贷款项目选定、评估、执行、监测和总结评价工作,并建立项目备选库和执行库。县支行依据县级扶贫开发部门提出的扶贫贷款意向项目计划,按照当年扶贫贷款计划的150%编制扶贫贷款项目计划,逐级单独行文上报。

第十七条 合同管理。

(一)扶贫贷款要按照国家发布的《经济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和有关金融法规,由借贷双方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明确借贷双方权利义务。

(二)依法业已收回的贷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追索。第十八条 核算管理。

(一)各项扶贫贷款要准确记入总行规定的会计科目。各分行根据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立有关二级科目。

(二)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要在总行规定的扶贫贷款有关科目中记载、核算和反映。

第十九条 存量管理。各级行要及时收回到期贷款,收回的到期贷款继续用于国定贫困县。各级行要下达扶贫贷款回收计划,并将回收计划完成情况与下贷款计划挂钩分配。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各级行要建立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信贷岗位责任制和贷款审贷分离制,提高贷款决策水平,降低贷款风险;要建立健全贷款质量监测报告制度,及时按规定核销呆帐呆款。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各级行都要建立健全扶贫贷款经济档案和项目档案。档案按项目分别设立备选库、执行库,记载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贷款发放、信贷制裁、贷款检查及经济活动分析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审批权限。建立贷款的分级审批制度。贫困户贷款由经办行直接审批,间接到户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贷款和加工业贷款,要根据贷款项目风险度、贷款用途、管理水平以及自有资金比例确定各级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在审批权限以上的贷款,必须报上级行审批。权限内审批的项目必须报上级行备案。

第七章 贷款监督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建立严格的扶贫贷款审计制度,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贷款,不准以新贷抵旧贷,不准从贷款中预收风险保证金,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从贷款中收取立项手续费、设置扶贫基金等。一经发现,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 建立贷后检查制度。检查采取四结合方式,即上级行检查与下级行自查相结合;定期全面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信贷部门检查与审计部门审计相结合;检查与通报相结合。主要检查下列内容:

(一)执行国家扶贫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情况。

(二)贷款使用情况。

(三)信贷管理情况。

第二十五条 建立信贷制裁制度。对借款人和借款企业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贷款的,要依据情况给予下列信贷制裁:

(一)加息或罚息。

(二)停止新贷款。

(三)提前收回贷款。对一个贷款对象可同时适用两种以上的信贷制裁。

第二十六条 建立扶贫贷款监测考核制度。

(一)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各级行必须按总行颁发的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反映扶贫贷款进度和执行效果。

(二)考核指标。1、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工业贷款及到户贷款所占的比例。2、贷款效益指标。分为社会效益指标和自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包括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情况等;自身经济效益分为贷款回收率与贷款利息回收率。3、不良贷款回收率指标。不良贷款的实际回收数与不良贷款年初余额的比率。

(三)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对考核结果,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通报。(四)奖征措施。对于完成考核目标好的分支行,要给予奖励,同时在下扶贫贷款计划分配时给予倾斜。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制订、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八条 各省(区、市)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总行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6.农行“三线一网格”管理模式 篇六

“三线一网格”是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的要求,结合实 际,不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纪检监督为保障,以案件风险防控为重点,以员工行为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IT系统平台为支撑,以打造关爱员工文化、确保“两个责任”落实和提升“双基”管理水平。“三线”指党建线、纪检线、运营线,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强化案件风险防控的重要条线和关键环节;“一网格”指员工行为管理网格化责任体系,将每个行政管理单元确定为一个网格责任区,全体人员均处于各自相应的网格责任区中,履行对格内人员思想行为的监督职责,形成“全行成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管理格局。

农业银行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要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要服从党的领导是必然的要求。强化党建线,就是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改变基层党建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不是一句空话,党员要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在发展的前线;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我行的发展提供正能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客户至上,始终如一”是我行的服务理念。客户就是我们履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对象,是我们业务发展的动力源泉,做好客户服务是我们一切业务发展的前提,无故将客户拒之门外显然是不符合我党的宗旨,不符合我行的服务理念的。这是以党建促经营的重要体现。运营工作是我们业务发展的保障,是做好风险防控的主要抓手,运营主管是做好运营工作的排头兵。强化运营线,赋予运营主管职责与权限,通过担任纪检委员,管人管事相结合,让运营主管真正的动起来,不要一味扑在业务上而两耳不闻“台”外事,真正做到基层监督。其实,在以往的工作中,运营主管也在管人,只不过管的多是“业务中的人”,而非一个全面的人,这显然是存在局限性。做好网点的风险防控,仅从“业务中的人”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还要从“生活中的人”的点滴去发现,要充分了解你的员工,才能更好地做到管人管事相结合。

员工网格化管理,让每一位员工加入网格,形成我们大的网格,形成自律、他律、律他三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强化员工行为管理,促进合规经营。这是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传播正能量,可以促成基层网点员工同分行纪委书记的沟通。系统中的很多履职事项其实我们平时都在做,只是并没有形成系统。三线一网格系统让我们平时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章可循。

我认为“三线一网格”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化党建线,明确党支部书记履职清单,推动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运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改变基层党建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纪检线,就是要让基层行纪委找准职能定位,聚焦主业专责,将“监督”作为首要任务,把“执纪”作为履职重要手段,以“问责”保证监督执纪效果,确保纪委监督工作沉到网点、抓到个人、贯穿业务、落到基层。三是强化运营线,赋予基层营业机构运营主管了更大的职责和权限,通过兼任网点党支部纪检委员,充分发挥“内当家”和“巡视员”的作用,强化监督职责履行,做到管人管事相结合,真正把营业场所看紧、盯牢、管住,把监督工作做细、做严、做实。“三线一网格”的运用将全员纳入网格体系,实现“全行成网,网中定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形成自律、他律、律他三方面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广大员工明确“我的合规我负责,别人的合规我有责”,把员工行为管理由领导单一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管理。

7.对当前农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篇七

新华网凉山分频道2006-4-30 8:51:00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稀缺资源,银行要发展就要靠人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农行人才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是构建农行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也就是说,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具有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忠诚、敬业的金融人才队伍。

人才是当前农行必须

金融人才的竞争一直是现代经济社会人才争夺的主战场之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与世界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金融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对于机构多、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农行,人才尤其显得重要,因为农行历史包袱沉重、不良占比较高,经营困境人所共知,而现在,发展和生存危机摆在了农行人面前,别无他途,只有充分发现、挖掘现有人才,科学合理地安排、布臵、使用现有人才,强有力地提高农行的核心竞争力,农行才能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金融激烈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前两年,农行在分流裁员的喊声当中,一些农行培养出来的人才,趁此机会外流到他行,成为了他行的业务骨干,农行戏剧性地成为了金融人才培养基地,而农行却没得到这些人才所带来的更大的实惠。

2004年,农行改革比较他行较为平静,人员分流对于各行来说,也没有他行压力大,但农行股改时间表已定在2007年,改革浪潮必然来临。当前农行人力资源方面的困境在于:36岁以上员工占总人数的50%以上,36岁至45岁员工也占了50%以上。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是当前基层农行的业务中坚。但是,这部分员工不仅年龄偏大,尤其是在民族地区的这类员工,学历也不高,知识结构单

一、复合素质欠缺,论知识没有优势,论年龄没有优势,并且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上相对吃力,尤其是后勤保障人员,基本上没接受过其它业务的培训和学习,因此在总体上产生了一些困境。而一个人才的养成,需要个人内在素质的具备,需要实际工作的实践锻炼,需要勇挑担子的勇气和信心,需要持久学习力和较强的执行力,需要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扶持等等,农行目前的形势是新人进得少,人才大都是在各个岗位上长期锻炼而养成。

从中国金融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上看,现代银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成果的运用,都表明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增长,重要的一点是要看银行的各个领域人才优势是否具备,包括一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效率,以及全员的综合创新能力。中银香港集团重组后,极为重视吸引优秀人才及加强人才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业务策略的需要,制定了包括前钱销售、财务策划师(CFP)培养、客户服务培训、提高授信

人员专业能力以及管理人员合规培训等计划。从这些做法看来,农行可借鉴的经验不少,而且,要生存、要发展,唯有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尤其是新形势下农行的营销人才,十分紧缺,农行要尽快培训一支既懂市场又懂业务和技术,而且又善于交际和攻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俗话说:“三百年出一戏子。”也就是说一个浑身细胞都是戏的演员三百年才出一个,一个全面型的人才本身极为难得,从人才分类来看,大致有: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和开拓型的人才。因此在人才问题上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同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重视在岗培训和自学成才。

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对于农行来讲,人才是经营管理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支持银行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人才的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有一技之长甚至业务技术高超,但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足,有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但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又欠缺,这些都不能说不是人才,也并不是说非要提拔到领导岗位才算是重视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要件,同时也是最为复杂、不可捉摸的动态因素,人才需要高度艺术的协调技能的管理,需要一个充分发挥能力和潜力的氛围与平台,农行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改善鼓励措施,正确处理人才的提拔和使用关系,创造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的各种条件。

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局面的形成有赖于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良好氛围形成的关键也在于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其一是完善培养人才机制,人才结构要与各行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这是着力点,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持续性、深层次、研讨式的培训制度,确保各类人才具有领先的知识、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意识;其二是打破旧有用人机制,依据科学的岗位分类,制定出定岗、定员、定责、定薪的试行办法,有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其三是用新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各个岗位的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人才,确保“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策略得以实现;其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按

8.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八

周波 江志明 2011年09月19日

近年来,农行浙江分行大力开展助学贷款业务,很好地践行了社会责任。不过,由于大学毕业生流动性大、就业困难多等原因,导致了该行的助学贷款出现了一些违约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助学贷款的损失,该行在不良助学贷款清收中,多措并举,成效明显。

毕业生流动性大、就业困难多和高校职责落实不到位,是助学贷款形成不良的主要原因。

信用观念认识存在误区。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存在错误认识,认为“助学贷款是国家给的,不需要还”。另一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对于绝大多数贫困学生而言,是人生中头一次对个人事务做出决断,他们对欠贷将给个人信用造成影响的认识不足。

高校职责落实不到位。助学贷款由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学校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资格审查,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贷款发放后,学校负责监督学生的贷款使用情况,毕业离校前,学校组织借款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还款确认手续,制订还款计划,签订还款协议,借款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上述手续后,学校方可为其办理毕业手续。由此可见学校是承担助学贷款管理的主要角色,但当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学校疏于对助学贷款的管理,没有及时掌握贷款毕业生的信息,并对其进行适时提醒,造成违约率不断攀升。

就业影响还贷。近年来,受大学毕业生快速增长及用人单位存在应届毕业生不用的思想观念等的影响,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调查了解,就业困难是助学贷款形成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相比较而言,名牌高等院校毕业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较少。

银行管理成本较高。助学贷款不同于一般的商业贷款,它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功能,对于银行来说是一项善举。不过,由于助学贷款户数多、金额小、收集信息工作量大等原因,造成了银行管理成本较高,从而疏于管理。

制定可行方案,责任落实到人,催收多措并举,可大大提高不良助学贷款的清收效率。

助学贷款是银行一项“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的举措,若简单采取诉讼的方式,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影响到银行声誉和银校合作。浙江分行在不良助学贷款清收中,讲求策略,锲而不舍,成效明显。

落实工作职责。不良助学贷款虽然总量较少,但清收难度较大,需要全行高度重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尤其需要及时分析清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定期通报不良助学贷款清收处置情况。

制定可行方案。对不同的助学贷款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对即将离校的借款学生,共同参与对他们遵守诚信原则教育,督促这部分借款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及时归还贷款。对刚毕业的学生,及时与学校联系,重新掌握借款学生的联系电话、地址,以便与他们进行及时联系。对已毕业且没有偿还贷款的,通过电话和特快专递信函等方式进行跟踪催收,加大催收频率和力度。

方法运用得力。对已形成不良的助学贷款,该行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加大清收力度。一是错开时间打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催收。以前,清收人员在工作时间打电话与家长联系,往往无人接听,因为学生家长也可能在上班,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黎明即起就到外面干活。清收人员放弃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合理错开时间,在家长可能在家的时间里打家庭电话,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清收。二是通过当地政府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催收。清收人员通过114查号台查找乡(镇)政府电话,再通过乡(镇)政府取得村长书记的电话,与村长书记取得联系后,获得学生家长电话进行催收。三是通过有贷款的老乡同学联系进行催收。四是采用先部分偿还方式,以此维护诉讼时效。对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和家庭确实经济困难的学生,清收人员要求借款人或家长根据经济状况,采用部分还款的形式,以此维护诉讼时效,为今后收回贷款打下良好基础,待经济情况好转时全额归还本息。

降低助学贷款不良率,需要加强银校合作和从源头上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帮助大学生转变信用观念。一是在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时要直接和学生面对面、一对一地进行谈话,把贷款情况说明、相关政策解释、还贷方法的教育等工作交给学校去做,教育学生诚信还贷。二是采用诚信宣传、还款确认、电话及信函三种方式,帮助还款未到期的借款人树立诚信意识。

9.农行信贷管理制度 篇九

010-57455531

银行招聘:农行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银行招聘网:近日,农业银行出台《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是大型商业银行首次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出台的全行性管理办法,也是农行继多户联保、林权抵押等担保方式创新之后,立足农村现实需求,面向“三农”客户推出的专属担保创新型贷款产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商业银行面试课程辅导课程(全年)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并着手推进相关制度建设和法律修订。作为面向“三农”的大型商业银行,农行顺应形势、大胆创新,在金融机构中率先推出全行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抵押品范围,盘活农村巨大的土地资源。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加快的背景下,该《办法》的出台将更好地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行“三农”业务发展和经营转型。

根据农村土地改革精神和政策,2014年商业银行网校辅导课程《办法》规定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土地使用权,家庭承包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流转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均可设定抵押,地上设施可一并抵押。针对农业规模化经营需求,《办法》提高了自然人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同时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特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现金流情况,规定贷款只能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用途,并设定了科学灵活、符合实际的贷款期限、抵押率和还款方式。2014商业银行笔试课程(全年)

为保证《办法》推广与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建设进程同步,农行采取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原则,明确首批试点区域为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确权颁证整体推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农业“七区二十三带”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较快的优势地区和集中连片地区。

农行下一步将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动会,专门部署全行试点推广工作。北京市银监会笔试辅导课程

农大西学习中心

10.信贷风险管理 篇十

信贷质量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始终是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对信用社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由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特殊地理位臵和社会环境,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活金融发展县域经济作贡献,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生存、发展壮大自己,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对如何确立市场经营观念、准确定位,把市场拓展、内部信贷决策和内控管理与 防范贷款风险等有机衔接,确保资产质量的提高和经营效益的实现

现行体制和机制下信用社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1、体制风险

信用社不能真正市场化、商业化运作,是信贷风险产生和累积的最根本原因,虽然这么多年国家对农信社的改革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近进行的“花钱买机制”的改革也旨在明晰产权,转换经营机制,强化自我约束。但以前的改革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形式上的改革,并未触及到问题的实质;最近的产权制度改革也进行得不彻底或是不到位。按组织原则,信用社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实际上股东们缺乏积极主动行使自己权利的意识、能力、信息和机会。由于信用社产权关系不明,产权约束乏力,使得信用社的所有者主体缺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素缺失,科学的管理机制无法建立,信用社始终无法市场化、商业化运行,各种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由此产生。信用社股东、客户、职工、经营者,没有人真正对信用社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责,股东们充其量只想多分点红利,没有风险意识,也没有机会和能力去阻止信贷操作中的不良行为、恶意放贷行为,监督制约机制失效,从而使信贷风险不断产生。

2、监督风险。

制约机制失效,违规成本小,是产生信贷风险的直接原因。信用社通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已经是一个较大的体系,可以说已较为完备;但这些规章制度却始终得不到有力的贯彻执行,特别是信贷管理中的“三查”制度,以及其它信贷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等),使得信贷风险不可避免地出现。为什么这些规章制度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呢?是因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不彻底,钢性约束失效,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制约监督机制必然成为软约束。以贷款“三查”制度为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信用社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是恰恰在这一“ 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或因种种原因不愿作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资料,对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信用社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作出决策放贷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督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但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放得很松,仅仅依靠贷款的抵押担保作为阻当风险的屏障。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只为了应付上级的日常制度检查,凭印象撰写出一些简单的贷后检查报告放臵于信贷档案内,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这种背景下审批出的贷款,其“三查”制度的贯彻自然会流于形式。而信用社即使将贷款通过这种方式放“烂”了,也可通过转贷、“输血”……等方式将风险重新包裹起来,这种违规成本相当小。所以一些信贷人员敢于违规、勇于违规。

3、管理风险。

管理力量薄弱,使信贷风险的控制和处臵乏力。信贷管理部门,担负着全辖信用社大额信贷资产的审查、审批、贷后检查,风险预警、处臵、资产保全,各种信贷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检查……可以说是任务相当繁重。但信贷管理方面却人力单薄。仅应付人行、银监、省市联社的各种报表、文字材料、检查、调查、研讨、学习、培训……等,哪里还有时间来顾及信贷业务的开展及风险的处臵和预防呢?联社业务部门1人身兼多岗、多项工作,岗位职责没有细分,没有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致使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不能做到及时、专业、深入。失去了担负信贷风险“过滤器”的应有作用和功能。

4、道德风险。

信用社信贷人员的选拨、上岗,往往没经过正规培训、考试、资格审查,导致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表现在政治思想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在业务素质上,对信贷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不熟练,甚至有些连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简单的财务指标也不会计算;对《担保法》、《民事诉讼法》、《合同法》……等基本的实用法律知识理解不深不透、掌握不牢。以至于在签订合同、办理担保手续、进行诉讼时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无意识地做些有损自己利益的事,从而增大了信贷风险。

5、政策风险。

由于农村信用管理体制不畅,职责功能不明,既要求信用社不断盈利、降低不良贷款,又要求信用社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程、项目。许多时候出现了由“政府点菜,信用社买单”的现象,导致信贷风险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信用社失去了经营自主权,贷款投放的政策性色彩浓厚,却缺乏相应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6、信用风险。

社会信用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差,剥弱了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目前中国的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尚未全面建立,社会文化背景中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也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少数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一旦自己经营管理不善,陷入困境,便再无还款意愿和还款意识,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赖债、躲债、逃债,甚至有的从一开始贷款就是通过骗取手段获得,根本没有想过要归还信用社贷款。而对这些不守信的企业和个人,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加以惩处,使他们的不守信成本很低,不守信的收益很大。面对这些不守信的个人和企业,信用社只有依靠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权益。但令人遗憾的是司法部门也存在种种弊端,最典型的是“执行难”这一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由于借款人采取种种手段转移、隐匿资产,信用社往往胜诉后因垫付高昂的诉讼费和执行费而“赢了官司输了钱”,助长了借款人恶意逃废信用社债务的气焰,增大了信用社信贷风险;

7、激励风险。最典型的是对信贷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分配制度不完全公平,挫伤了信合干部职工在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积极性。比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质产资量好的反而不奖励,而对资产质量差的,由于收回的“两呆”多,反而得到重奖,这样使得信贷人员付出的劳动与收益不成正比,价值观念被扭曲。此外,信贷人员的晋升机制没有建立,爱岗敬业,质产质量搞得好,对信用社贡献大的信贷人员,不一定有新的平台,而真正把信贷资产质量搞好,少不了要与部分客户发生冲突,自己所花的代价很大。

信用社目前时期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新《巴塞尔协议》将银行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

一、如何预防和管理信用风险

(一)、贷款发放前的筛选

1、找准行业----行业分析

(1)行业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分析,如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行业政策。

(2)行业周期分析,导入、成长、成熟、衰退阶段。行业与行业持续时间区别很大,并不按四个阶段周期发展。

(3)行业需求与供给分析(4)行业盈利性分析(5)行业依赖性分析(6)行业集中度分析(7)行业可替代性分析(8)行业风险综合评价

2、别把贷款给错了人----借款人分析

(1)经营风险分析。规模、产品市场供求、采购、生产、销售等

(2)管理因素评价人。组织形式、管理层的稳定性、素质与经验、资金管理、3、贷款风险的缓冲垫----担保的设定与评价 担保的种类与作用,担保的设定。

4、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信贷资产分散化

信贷资产分散化是指在贷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把贷款放给更多的人,避免贷款过多的集中是一个人,特别是集团、上市公司等。要避免贷款的传染效应----风险在贷款之间的传播,贷款之间尽量减少丰关性同。

5、贷款中的价值规律----合理进行贷款定价

贷款利率是贷款价格的重要表示方式,由于贷款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贷款的定价者是接受者。

6、可以给你,但不能完全满足你----信贷配额的确定 企业过度负债的负机影响包括,在困境时可能放弃企业生存的机会,能过其它方式,加大现金分红有比例,引发管理人的道理风险(转移财产)等,7、给借款人排队----借款人信用评级,能过模型支持。

(二)、贷款存续中的监测与管理

1、贷款分级实践----贷款五级分类管理

2、为贷款作体检----贷后检查

贷款的早期预警信号包括财务报表、经营状况、企业管理人员、抵押品、企业与信用社的关系、非财务因素。

(三)、风险贷款出现后的管理

1、确定风险贷款的管理目标---对其它主体博奕 尽量减少损失是信用社必须全力做好的工作

2、分析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

3、选择管理的对策----具体应对方法

催收、重组(展期、借新还旧、还旧借新、降息、增加担保品),更换借款人、清算抵押品、诉讼、破产、冲销等。

二、如何管理和规避操作风险

1、信贷决策科学化

对借款人、保证人、担保品的选择,贷款的审批科学化

2、良好的信贷监督机制

信贷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阻止不该发放的贷款

3、完善的贷款质量与控制体系

区分主观和客观产生的原因,尽职给于免责

4、标准化的信贷操作

贷款的流程、贷款文档的制作与管理、担保的登记、担保品的评估、担保品的选择与贷后跟踪管理等形成标准化的规定。

发放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超业务范围放贷、帐外经营等(2)未经授权、越权、违反信贷政策操作

(3)担保不充分、对借款人、保证人背景调查不充分(4)对贷款的目的与用途、还款来源分析不够(5)对借款人的融资需要可能给其带来的利益不了解,而有可能被长期占用

(6)对债务人的报表分析失误或咨询不够我,判断错误

(7)贷款的期限不合理

(8)为了争夺客户而过分注重贷款的增加,放宽贷款标准

(9)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经验或不怕劝告,抵押物有缺陷

(10)信贷人中员经不住客户的诱说,胁迫或公然不成示原则发放贷款(11)信用分析不足

(12)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13)放贷综合症 发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1)贷后检查不严格(2)对经济形势不关心(3)信用额度缺乏控制

(4)没有措施防止债务人过度扩张(5)不断增加贷款

(6)信贷人员不愿承认错误(7)

掩盖事实(8)行动迟缓或轻信

(9)信贷人员观点的“霉变”(10)信贷人员“厚此薄彼”

5、借款人欺诈与识别

(1)长期缺乏现金或债务记录无规则,迫切需要资金(2)财务比率恶化

(3)不停追逐新市场或投资

(4)主要层次上人员变化频繁,特别是财务人员(5)工作条件或组织行为恶化(6)现金日常支出由另外人控制

(7)管理人员或唯命是从的人报酬很高,按融资比例提成

(8)向信贷人员送钱送礼,请客

(9)普通员工对企业大的投资或主要业务不熟(10)接受高利率

(11)会计报表有假或不合逻辑(12)资金在关联企业间流动

(13)一般员工素质较低,薪酬也低,但高管人员对外显示派头或不易接近

(14)财务指标与实物不接近(15)过度复杂的公司结构

(16)人员不在、资料不全或以保密为借口,对付调查(17)不明交易增多,上班时间不正常(18)主要负责人婚姻、经济方面压力大等

三、如何关注和管理市场风险

11.信贷管理年终总结 篇十一

截止9月末,我行各项贷款余额为 万元,较年初投放x万元,累计投放各项贷款 万元,累计收回 万元。其中:正常类贷款 1万元,关注类贷款 万元,次级类贷款 万元,可疑类贷款 万元,损失类贷款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 xx%。

二、三季度工作简要回顾

(一)制定目标,细化工作任务。结合全辖工作实际,我部于7月10日出台了《三季度工作安排意见》 ,并分别与支行签订了《 有限公司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督促各支行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信贷管理部8月22日组织辖内办贷网点对基层网点贷审组运行情况进行了排查,此次共抽查了13个网点的 笔贷款,合计金额 万元。通过排查,无调查岗和审议岗混岗现象,对关系人发放贷款时执行回避制度。各支行都能严格按照《山 贷款审议委员会议事规则》和《 信贷业务审贷分离实施办法》办理信贷业务。

(三)严格执行在线实时监测制度。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风险,及时处置。一是实行在线实时监测制度,利用信贷管理系统提高甄别,处置风险的能力,配备了专职监测人员,对全辖所有信贷业务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信贷业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防范了贷款风险。二是实行月提示月盘点制度,为了做好到逾期贷款的及时转化及清收,每月底及时向支行下发到期贷款明细,及未清收贷款的预警书,起到督促作用。至目前已下发提示x份,预警书x份。

(四)建立信贷业务违规问题台账,督促做好信贷方面的纠改工作。在此方面,主要是督促各支行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纠改,其次是建立相关贷款台账,进行逐笔销号,进一步完善存在的问题,提高问题整改率。

(五)根据《 实体经济发展强化“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精神,制定了 20xx年 目标规划:当年重点扶持“三大版块”,即:“ 年净增5亿元。

截止9月末,我行已扶持“产业集群版块” 户,累计发放贷款 万元;“核心小微企业(商户)” 户,累计发放贷款 万元;“新型农业产业 户,累计发放贷款 万元。

(六)下乡督促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工作进度,根据不良贷款听证问责验收方案中“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对照信贷管理部应完善制度内容,全力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客户经理从业素质不高,不能充分认识贷款风险。从贷款调查到发放的各个环节,客户经理对可能存在的隐患不重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办理贷款手续,不能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力及业务操作不规范,信贷业务检查后,重复类似问题依然存在。

(三)信贷产品过于单调,不能满足辖内贷款客户需求。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建议

(一)在人员素质方面。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客户经理、审查、审批及涉及贷款业务的相关人员;二是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及“以查代训”,根据各支行业务操作情况、存在的问题较多等特殊性的情况,可采取上门或对距离比较近的行统一集中进行专项培训;三是每期培训进行考试,提升客户经理对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的执行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在完善管理制度方面。一是继续制订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并按照不同的贷款品种,完善贷款业务操作流程,信贷管理制度趋于更加规范化;二是改进操作流程,对贷款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倡导贷款支付管理理念,推行贷款用途管理和实行面谈制,堵塞一些管理环节的漏洞,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提高我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三)创新信贷产品、精准服务。研发制定符合各支行实际的贷款业务品种。重点要制定和推广土地流转贷款、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押贷款和动产抵,着力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同时,根据产业链设计融资方案与担保结构来控制和防范风险,将产权归属清晰的应收账款、存货作为贷款抵物,解决借款人的临时性资金使用和周转。

(四)在绩效考核方面。按照客户经理实施办法对客户经理进行业务性的指导和业绩薪酬考核的审核工作,提高客户经理分管贷款的管理和规范操作的能力。一是加大信贷考核力度,有效降低资产风险;二是根据监管部门、本部的贷款业务检查通报,对整改不彻底或未整改的按照考核办法进行经济处罚;三是实行贷款业务管理责任问责制,责任明确到部门、支行及岗位,改进“重贷前、轻管后”的管理薄弱环节,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贷款的操作行为,推动信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五)在贷款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方面。继续加强贷款风险控制和风险预警工作,及时杜绝和防范信贷风险。一是严格执行贷款面谈制,防止和杜绝向关系人、以贷还贷、多家银行贷款的客户发放无指定用途的贷款;二是本部有选择性的对各支行发放的小额农贷、抵押贷款、大额贷款等的借款用途、资金交易的真实性、贷款质量、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及还款能力等进行抽查,抽查方式为现场核实、非现场调查及信息咨询等方式;三是对支行日常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进行关注和风险提示,及早规避贷款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四是加强贷款风险监管力度,健全贷款发放与支付管理,减少贷款发放信用风险和挪用风险,有效促进信贷管理稳健经营。

(六)在内部管理方面

12.农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宣讲稿 篇十二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X午好!

我今天能站在讲台上与行领导和全体同仁共同探讨农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问题,这是行领导对我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我向大家学习的极好机会。下面我就紧密结合我个人工作实际,谈谈关于学习《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的粗浅看法。我宣讲的题目是“爱岗敬业、严守规章、奉献农行”。如有不当,敬请在座领导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连日来,我行开展了《处理办法》学习教育活动,我在认真做好信贷工作的同时,能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中来。我除积极参加行里组织的集中学习外,还充分利用工作闲时和休息时间地反复学习这个办法和有关规定,我边学习、边做学习笔记。通过学习,使我深知,中国农业银行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塑造农业银行的良好形象,促进农业银行的发展,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结合农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等规定,要求员工必须认真履行公民的义务和行员工作职责,切实维护农业银行的信誉和整体利益,自觉做到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业务精良、服务规范、纪律严明。同时为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提高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制定了《处理办法》,用来制约员工行为;使我还知晓了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明确了正确处理与银行、客户、同事、同业和监管关系的行为规范和执业准则,加深了对合规文化的理解;使我深深体会到,严格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处理办法》学习,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还我深深体会到,我行的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它具体规定职员的操作规范及行为守则,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我深知,只有刻苦学习、严格遵章守纪、履职尽责,礼貌待客、微笑服务、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市场。

我XXXX年入行以来,具体从事贷款工作,工作中能严格执行各县规章制度,认真按照程序办理业务,没发生过一件差错,为客户提供了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使客户满意而来、高兴而走。

通过这次《处理办法》的学习,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规定,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

一是思想上还没引起足够的认识,认为工作中不出差错,不给客户误事就行。

二是对《处理办法》和有关规定、有些规章制度的理解不够透彻。

三是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不够严格细致等等。

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加强学习、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奉献农行。

具体说:

一是爱岗就必须遵章。遵守规章制度是农行员工应尽的基本职责,俗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矩,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就必须有相适应的、能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的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不仅仅是要求,更是需要。是农行维持正常经营的需要、持续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员工不断提升素质、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复合型员工的需要。爱岗,是热爱农行、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具体体现,而遵章就是员工爱岗的前提。爱岗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爱岗敬业是金融职业道德的基础,表现为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成员工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不需要强制,不需要责难,甚至不需要监督。会将工作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二是敬业就必须学业。“业精于勤而荒于疏”。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键是看怎么学,学什么。一个人要敬业,就得有相应的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如果抛开个人能力和道德水准来谈敬业,无异于“敲冰求火”,根本无从谈起。我要不断加强学习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本职工作业务知识、《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同时还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业务能力为根本,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业务能力全、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员工,才能适应我行不断深化改革的需求,才谈得上敬业问题。同时,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去学习,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再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

三是爱岗敬业要从点滴做起。爱岗敬业不应该是单纯的口号,是需要付诸行动的。我在工作中,要遵守规章制度,时时以一名合格农行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是农行的普通员工,积极做好营销个人贷款,保放保收等工作。工作中要做到一是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每一笔信贷业务。在积极营销个人贷款的同时,严把客户准入关,确保贷款放的出收的回,加强贷后管理,防止客户挪用信贷资金。贷款发放后,要按照贷后管理的要求,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发现风险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及时总结,为今后贷款的发放、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还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同事做起,不断增强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思想。认真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意见,以求真务实、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为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奉贤自己的力量。

四是增强责任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农行员工。责任心就是单位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要求,责任心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会影响个人,也会影响单位。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心,工作懒散,见异思迁,不履行职责,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责任心是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是促使我进步的动力。责任心还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是农行员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处的他人的一种情感体验。一个富有责任心的员工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他能始终保持主动的进取精神,对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具有激情和热忱,总是朝气蓬勃,不断向上。领导在时努力工作,领导不在时仍然勤奋;独自工作时兢兢业业,集体工作时依然勤勤恳恳;有荣誉的工作愿意做,没有荣誉的工作也争着做,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处处体现出主人翁的责任感,把责任心变成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行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竭尽心力,做一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遵章守纪”的农行人,为农行的腾飞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的宣讲完了。

上一篇:2021年最新护士长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个人饮食卫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