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2025-02-04

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16篇)

1.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篇一

一、运用联想, 前后勾连记忆

有些知识点很难记忆, 我们可以把一些学生熟悉的与此不太相干的内容相互联系, 只要便于记忆就行。如, 光合作用图解和自行车的联系。光合作用过程这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即使以图解的形式呈现, 还是很抽象的。大胆地想象, 使之与自行车相联系,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实物化, 可便于学生记忆。

又如, ♀和♂的区分。♀这个符号的下面是个“十”字, 看到这个想到红十字会郭美美, 是女性, 所以这个符号表示雌性;或者看到红十字想到120急救, 需要护士, 护士一般多为女性;剩下的这个♂就表示雄性。

二、编成口诀, 朗朗上口记忆

在生物教学中, 要记忆的内容较多, 我们要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妙用口诀记忆。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 这样就能记忆快、印象深。

如对R型菌和S型菌的特点记忆:R粗双无 (R型菌菌落表面粗糙, 无荚膜、无毒性) , Rough (粗糙) 的第一个字母是R;S光双有 (S型菌菌落表面光滑, 有荚膜、有毒性) , Smooth (光滑) 的第一个字母是S。

又如对DNA的结构记忆口诀:54321。 (5是指DNA的五种元素组成CHONP;4是指四种碱基 (ATGC) 或者是四种脱氧核苷酸;3是指三种化学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2是指两条脱氧核苷酸链;1是指一个DNA分子)

再如, 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可通过“无中生有是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患病是伴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患病是伴性”来记忆。

另外, 还可以利用谐音记忆, 如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 , 可谐音为:假设来借一两本书。又如绿叶中的四种色素及层析的顺序: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胡黄a、b) 。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 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些易混淆的知识, 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快乐。这样学生不但记忆快、印象深, 而且在运用的同时也学会了自己尝试用谐音去记忆的方法, 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理解识记, 由表及里记忆

如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记忆,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似但不相同, 是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斐林试剂是新形成的Cu (OH) 2, 根据该分子式, OH-浓度应该是Cu2+浓度的2倍, 据此记住所用的Na OH浓度是CuSO4浓度的2倍, 0.1g/m L Na OH和0.05g/m L CuSO4溶液。新形成就是要现配现用。使用时将等体积的Na OH和CuSO4溶液混合摇匀后即刻加入到被鉴定的样品中。而双缩脲试剂是碱性条件下的Cu2+, 首先要营造一个碱性环境, 所以先向组织样液中加Na OH溶液, 营造碱性的环境, 再向其中加入少量的 (3-4滴) CuSO4, 加多了会形成Cu (OH) 2沉淀, CuSO4浓度也很低, 因此用0.01g/m L CuSO4溶液。Na OH浓度与菲林试剂中Na OH浓度相同。

又如,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我们先看“利尿”, 顾名思义, 作用效果就是使尿量增加, “抗利尿”的作用效果是使尿量减少。怎样才能使尿量减少呢?就是要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对水的重新吸收。为什么要减少尿量?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 排尿排出的主要是水, 因为体内缺水, 才需要减少尿量来保住水分。体内缺水, 血浆渗透压升高, 也就是血浆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要增加。

再如,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K+主动运输到膜外, 引起膜外正电荷多, 故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受到刺激, 膜上的Na+通道打开, Na+被动运输进入膜内, 引起膜内正电荷多, 故内正外负。

2.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巧记忆 篇二

一、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是城门失火了,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干死了。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那么,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可以借助这个方法保持稳固记忆。

①俾众周知

“俾”(读音比),在文言文中,是使的意思。和使的音调一致。这个词的意思是“使大家都知道”。与人相关,是单人旁。

②髀肉复生

“髀”,是大腿的意思。这个词是刘备感叹自己好久没有打猎,大腿上的肉又长出来了的时候说的。意思是长久安逸,无所作为。与骨骼有关,是骨字旁。

③纵横捭阖

意思是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捭”是分开的意思。分开当然要用“手”了。

④有口皆碑

人人称赞的意思。古代把人的功绩刻在石碑上。所以是“石”字旁,也可以说“有口碑”,但不能说“口碑好”。

二、浮想联翩

有一些不是多音字词语的字音,由于生活中的误读,不能确定读音,但通过联想,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

①脊梁

“脊梁”的“脊”的读音,是阳平还是上声,往往左右为难。尤其是考试中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还会增加紧张的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是绞尽脑汁地搜索老师讲的是什么,我觉得可以联想,用脊再组其他词语,“脊背”、“里脊”读音都是上声,在三秒钟之内就可以确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②顷刻

同样可以联想组词“公顷”,这是数学中常用的词语,可以确定读音。

③呕心沥血

“呕”的读音容易读成“欧”的音,可以联想到呕吐一词,由此可以推出,读音为上声。

三、一丘之貉、狼狈为奸

有些形近字,读音难以分辨。而读音相同或不同的情况,都可以用捆绑记忆法。

①徇私和殉职

这两个词,很多同学都不能确定读音是否相同,而往往错误认为“徇私”的“徇”读音为阳平,其实它们读音一致。可以连读一起记忆。

②祈求与乞求

读音不同,可以把“祈求”与“祈祷”合起来记忆,都读第二声。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容易犯望文生义的毛病。我喜欢给学生讲一些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帮助记忆。我试验过,效果甚佳。

①可见一斑

有些同学会觉得是“可见一般”,只告诉学生是“斑点”的“斑”,不会记忆很深刻。这个词往往和“管中窥豹”连用,意思是通过竹管的小孔看豹,只能看见豹子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这时我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好像我真的窥豹子一样。有的学生还会模仿我做。这样,这个词义的印象会深植学生的脑海,长时间都不易忘记。

②班门弄斧

这个词的意思是在鲁班的门前摆弄斧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在他家门前敢用斧头的人,可见其自不量力。当然,勇气可嘉。

③画地为牢

这个词常被望文生义,错例:

“一些地方政府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我这样解释: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中,悟空去给师傅化斋,临走之前为防止妖怪伤害师傅,用金箍棒画了一个圈,只许师傅唐僧在圈内活动。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五、追本溯源

中国的汉字文化渊远流长,仓颉造字也是来源生活。可以说是“一字一故事”。在教学中,针对重点字,可以用此法。

①即与既

“即”在造字上是这样的,一个人面对食物要吃饭。意思是即将;“既”是一个人吃饱了,背对食物,转身要离开,意思是已经。我在黑板上画出这两个字的象形字,学生记忆深刻。

②觞与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齐彭殇为妄作”。“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中的“觞”是酒杯,古代很早的时候都有用牛角饮酒的,所以是角字旁;“齐彭殇为妄作”中的“殇”是未成年就死去,与死亡有关,所以是歹字旁。

③满与落

这两个字学生经常弄错结构。“满”写成了上下结构,“落”写成了左右结构。其实很容易记。“满”,水溢才为满,自然和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左右结构;而“落”,说的是叶子飘落下来,叶子是草木,当然是草字头,所以是上下结构。

④度与渡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一夜飞度镜湖月”,学生默写的时候有一半的同学把“度”写成有水的“渡”。我这样解释:

李白除了斗酒诗百篇,还喜欢剑术,我想李白的轻功自然会很好,所以,李白是飞过去的,既然没有沾到水,“度”怎么会有水?

再有,秦观《鹊桥仙》有“银汉迢迢暗度”。银汉乃银河,既然银河是星系,不是真正的河,那牛郎织女怎么会是“渡”的河呢?

当然,刘邦迷惑项羽,接受张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建议成就帝业。陈仓是地方不是河,自然是无水的“度”了。

学生学习的科目很多,有时,也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

诗歌是中国璀璨的文化瑰宝,诗词曲的发展也是诗歌自身的需要,而唐诗宋词元曲就是诗歌的三座高峰。这就是数学中的正弦曲线,有高峰也有低谷,但是永远不会消亡。古典诗歌发展到现在,就是现代诗歌,而且会永远发展下去。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语句来赞颂莲花的纯洁无暇,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强调的是内因的作用。而外因也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比如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用莲花的事例可以这样论证:莲花之所以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因为它从淤泥里钻出来之后才开花的,不可能开完之后才钻出来。

以上种种雕虫小技,不过是我教学中的一点拙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总结,寻找规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知识要积累更要实践,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积极练笔,把生活中美丽的东西诉诸笔端,既巩固了知识,又在记忆中留下一片璀璨,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里也时时有生活。语文就是生活的镜子。学语文吧,爱语文吧,因为语文:

每天多看一点点,就是博学的开始;

每天多学一点点,就是多才的开始;

每天多想一点点,就是睿智的开始;

3.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篇三

01、怎样写文章开头?

文章的开头,就是文章怎样“提笔”。开头应该新颖别致,引人人胜。常见的方法有:

(1)总冒式:文章一下笔就开宗明义,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对全文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概括了解,然后,全文围绕这一中心进行记叙。

[例段]我家对门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下棋能手——胡爷爷。《下棋能手》

(2)开门见山式:文章一下笔就先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物,然后再叙述主要内容。特点是下笔扣题,点出题目,揭示文章主题,直截了当,既可清楚地展开记叙,又可节省篇幅,全文顺势而下,但开头要注意语言简洁、凝练。

[例段]今天早晨,我们想去看日出,可太阳总是不肯出来,我们就只好看云。《太阳和云》

(3)介绍式:这种开头的方式是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环境等,先作一些概括的、简单的介绍,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然后引入正文,再作具体的介绍。

[例段]电子计算机是尖端科学、高新技术、渊博知识的象征。而微机是计算机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前,我对它是非常陌生的,而在今年暑假,我却和它交上了朋友。《同微机交朋友》

(4)提问式:文章开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急切关注或兴趣,促使读者读下去,而问题的答案就是正文要叙述的内容。

[例段]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上是个连手指甲大的位置也没占到的地方,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相信吗?你听——    《你听——我讲新鲜事》

(5)描写式:这种格式的开头,从写景状物下笔,抓住景物的特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引出即将出现的人物。

[例段]记得小时候暑假里的一天,太阳象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我坐在家里虽然拿着扇子猛扇,可黄豆般的汗珠子还是直往外冒。

《我难忘的一件事》

(6)倒叙式:倒叙式开头,与“开门见山式”开头恰恰相反,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回过头来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其目的是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例段]虽然刘老师已经离别我们三年了,但崇拜、眷恋之情还时常在我的心头滋生,多么难忘呀!那堂堂的仪表,爽朗的笑声,习惯性的用小拇指搔头……

《桃李情》

02、怎样写文章结尾?

文章的结尾,就是到此收笔,结束全文。好的结尾,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或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文章的结尾与文章的开头一样,方式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1)首尾照应式:即结尾照应开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首尾圆和。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给读者留下余味。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在开头段中,对以后将要出现的人物、事件作必要的暗示。而在结尾时,对首段留下的伏笔作必要的回应。

[例段](开头)每当我看到写字台上那笑容可掬的“不倒翁”时,那举家欢笑的情景便浮现在眼前……

(结尾)是啊!小小的“不倒翁”给我家带来了欢笑,但更多的是给人们以启迪……《家中的欢笑声》

(2)总结点题式:在写人叙事文章中,尤其是层次多、内容多的文章里,结尾往往要对人或事做出评价,即点明全文的中心。它的作用是起到归纳、总结全文、点明事件的意义。

[例段]这次爬竿,使我深深地懂得,只要有决心、毅力,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爬竿》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法是在主要内容写完后,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常常采用含义深刻的话来结尾。既点明题意,突出中心思想,又使读者深受启发,得到教育。

[例段]啊!椰子树,我爱您,我爱您所具有的品质,我爱您所具有的精神,但是我更爱您所具有的风格。我要高声歌唱您!《我爱椰子树》

(4)议论、抒情式:这种结尾,作者直接表明观点,发表议论,抒发情怀,令读者思考,余味无穷。

[例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03、怎样描写人物?

记人的记叙文就是对人物的概括介绍,再加上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说明这个人在做什么,或他在怎么做。从而表现出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形成“人物+事例”的基本方式。记人的记叙文,主要是以人物的描写为主。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就是具体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即外形、音容笑貌、神情姿态、生理特征、衣着服饰等。目的在于展示人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因为“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因此在写作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特点来写。同时还要注意人物的年龄、经历、教养、身份、生活习惯等因素,不能“千人一面”。

(2)动作描写: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举手投足的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环节,因为人的活动离不开行动,它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所以在写作时,要善于通过人的动作行为、情态变化来展现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描写时,要用准确、传神的动作表现出“他(她)”是怎样做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纸上的人写活。

(3)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在具体环境思想里的活动,即内心世界的描写,描绘出他(她)在想什么或怎么想。通过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灵中的反映,只有揭示人物的内心隐密和心灵冲突,才能够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身份、职业、年龄、性情和爱好。还要同动作、语言描写配合使用。常用方法有:①采用第三人称时,直接描述他(她)在想什么?②采用第一人称时,由我自叙或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③通过环境烘托或梦境等间接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

(4)语言描写:语言是思想的衣裳,是人内心活动的直接透露,人的语言总要受自己的思想支配,无论自言自语,还是和别人对话,都是思想的表露。语言描写就是指对作品里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声调等给以文字描写。它包括个人自叙、独白、两人对话,以及各种场合、各种人物交往时的谈话等。语言描写必须描绘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

04、怎样记叙事件?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也就是以记事为主,虽然也是写人,但不着重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为把一件事或几件事、一个场面或一次活动,记叙得具体明白、条理清楚,就是要按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六方面)去写。描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审明题目,是记一件事还是几件事。(2)要明确需要记叙的重点是什么?(3)要认真构思,理清文章思路,按一定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顺叙或倒叙)进行记事。还须写得有头有尾,做到文章的结构完整、条理井然有序。(4)要认真选材。根据文章中心需要选取有代表的、有新意的材料。

05、怎样状物绘景?

状物就是对动物、植物、器物、景物作物体上的具体描摹,犹如绘画中的写生。主要是记叙描绘物体的形状、大小、构造、色彩、环境。但应注意,有的文章虽以物品命名,但实际上却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或是以托物寄情为主的文章;或是借物展开联想,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已。

(1)怎样写动物:动物是能活动并具有感觉功能的兽禽(包括昆虫、水簇等)。在写作时要注意描写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生物特点、动物情态。行文时可采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

(2)怎样写器物:器物一般指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工艺品等,描写器物就是对物体作具体描摹,说明物品大小、形状、质地、构造、色彩、用途等。

(3)怎样写植物:植物的范围极广,一般指花草树木,它是状物文章记叙的对象;要状写好植物,就得观察、熟悉它的主要特征、形状、姿态、生长特性、颜色、气味及作用、用途等。描写时,首先要看其整体是什么样子。然后再看局部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又分别是什么形状。即按“根一干一枝一茎一枝一花一果实”或相反的顺序去观察。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上下左右、远近俯仰等)去描写,就像照相取景一样。但要注意植物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植物无不受到气候、时令、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不同的环境和季节,植物就有不同的风貌。同时,个人的思想感情对状物也起着极大的作用。

(4)怎样写景物:景物描写也就是描写环境,包括自然风景中的风雷雨电、山川河流、城市村庄;社会环境中的风俗人情、社会风貌。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三种,一种是以写景为主,把景物作为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是按景物的位置,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里到外,或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记叙。另一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描写景物是为人物故事作背景的,也就是说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环境,对衬托人物活动、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起着重要作用。

06、怎样写看图作文?

写看图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图画。要注意观察顺序,可以按照先人物后环境,先整体后部分。或从上到下,或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的方法也要因图而异。还要分析人物的外表和内心,事物和环境的关系。看图作文分为单幅图作文和多幅作文两种。单幅图重点在画面部分,“图前”“图后”的情况,通过想象,适当交代一下。多幅图,整个事件的过程都画出来了,只要注意图和图之间的连接,并注意确定哪一幅、哪两幅作为重点,处理好详略关系就可以了。

07、缩写时要注意什么?

缩写就是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在保留原文的情况下,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时要删减掉次要人物、次要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不要随意添加自己的感想、意见,否则就变成改写了。

08、扩写时要注意什么?

扩写时首先要注意忠实原文,不能随便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主要情节、以及人称、体裁,只能依据原文,在语言上、细节上、具体描写上多下功夫。其次要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如果扩写的是有主要情节而少描写、议论性的文章,就可以增加一些描写、议论性的语言:如果是一个故事梗概,就要补充一些情节或细节。再次要详略得当。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要详写,反之略写。

09、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改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在不改变中心的前题下,用不同于原文的形式,将其内容写出来。改写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改写体裁。即由一种文体改写成另一种文体。改写时要展开想象,补充一定的情节去充实空白部分,使情节完整。第二种是改写人称。最常见的是把第一人称改写成第三人称,改写时要跳出“我”的圈子去描写人物、叙述事件。第三种是改变叙述方式,常见的是把顺叙改成倒叙或把倒叙改成顺叙,这种改写只要注意叙述的顺序和前后的连贯照应就行了。

10、续写要注意什么?

续写时,首先需要读懂提供的材料,反复琢磨这部分内容的意思,思考接下去应该写什么,怎样接下去写。然后再据此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写作。续写,可以是片段,也可以是成篇的文章。

11、应用文写作应注意什么?

4.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篇四

(1)顺序记忆法: 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 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 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 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 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 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5.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篇五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一般会把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或者叫三大模块: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在考试中则相应体现为对学生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检验与评价。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评价中也更重视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但正如俗话所说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楼房修得有多高,不管楼房修得有多漂亮,它总得有地基,而且地基打得越牢固,房子就越坚实,安全系数也就越高。

语文基础就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地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地基,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不切实际。例如,学生不掌握一定的“字音、词语(含成语)、短语、句子、标点使用、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他谈何去读懂一篇文章,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今天,我们依然不能轻视和放松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我们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就是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打牢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目的

重视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并不是在教学中要学生去死记硬背那些常用汉字的读音、写法,词语的解释和造句,短语的类型,病句的一般类型、修辞以及文学文化常识。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我们在教学中要以灵活运用这些基础知识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例如修辞手法的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的修辞手法,更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些修辞时的注意事项,要能够用这些知识去正确分析别人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法。不仅如此,在学生自己写作文时,要能通过对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来提高自己作文的文采与质量。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的修辞教学就需要细致入微,如教学生比喻修辞,根据小学生接受能力和大纲要求,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比喻修辞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别,并且要让学生了解明喻的特征与运用。明喻作为比喻修辞中最常见的修辞,它在句子中会出现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比喻词一般是像、好像、仿佛、似乎、似等。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出现这些词语不是使用比喻修辞的必要条件,如果句子中有这些比喻词,但没有本体和喻体,或者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都不能构成比喻修辞。学生只有理解这一系列关于明喻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分析使用中运用自如。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动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要把那些字、词、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进行精心处理,做艺术性提炼,易于让学生学习,乐于让学生理解,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汉语文普通话声调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声调的标调要求,我们可以设计出一首打油诗一般的“标调口诀”:

a母出现莫放过, 没有a母找o e。

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不用说。

i上标调把点去, 轻声不标就空着。

j q x是三兄弟, 和ü相拼把点抹。

汉语拼音的标调要求多而细,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本来是比较难的,而且经常会记混淆,在使用中稍微不小心就会用错。把这些使用规则用口诀式这么一处理,学生觉得像背诵律师绝句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和节奏感,兴趣一下提起来了。

四、让学生掌握方法是保障

教师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学生身边学习,小学生在小学学习六年后,就会升入初中,犹如小鸟,等羽翼丰满之后,就要飞向蓝天一样。就是在小学的六年里,也不一定每位语文老师能把一个班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带到他们毕业。所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掌握基本的方法。

6.语文记忆方法谈 篇六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大敌是遗忘。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 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快, 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这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名的“遗忘曲线”, 因此记忆的关键便是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要运用记忆规律与遗忘作斗争,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及时复习, 强化记忆; (2) 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 (3) 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 (4) 另外, 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呢?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

首先, 要指导学生了解记忆的过程, 认识“识记”、“保持”、“再现”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做好识记、保持、再现, 有效地培养记忆能力, 提高记忆水平。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观点看, 记忆的过程基本可归纳为“识记—保持—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把某种事物的形象或表述语词留印在脑子里。识记某一事物, 首先必须和它接触。在接触中, 刺激物经过人的口、耳、鼻等器官接受下来, 再由传导神经传入大脑, 形成识记;保持就是输入的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编码和储存;再现就是识记和保持下来的产物, 在需要的时候, 从大脑中再现出来, 保持越牢固, 再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其次指导学生灵活掌握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 联想记忆法。

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他指出, 记忆要依靠联想, 而联想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 有意义的积极联想会成为一双强有力的翅膀, 使我们的记忆振翼飞翔。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接近性、相反性、相似性进行恰当的接近、相反、类比联想,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联想的方式很多, 可以进行横向的相关联想, 例如, 从一个作家可以联想到他所处的朝代、作品、出处、对这个作家的评价等;从一个朝代可以联想到那个朝代的作家、作品、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等, 还可以进行纵向的相关联想。运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可以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 贯穿成线, 形成知识网络, 便于我们在记忆知识时顺藤摸瓜, 由此及彼地记住所学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记忆法 (又称协同记忆法) 。

简单的解释就是一遍一遍地念, 直到熟读。这是使用普遍、效果显著的记忆方法。心理研究表明, 这种记忆法效果好的原因是由于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语言运动记忆等多方面记忆功能一起协同参与的结果。

朗读记忆法一般应按以下骤进行:

理解性朗读———边读边理解, 用心体会, 尽量把速度放慢, 甚至可以读读停停。同时可以勾画下一些重点的词语或句子。

熟记性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内容, 在难理解的地方、重点的词句处反复朗读。

背诵性朗读———在熟记的基础上, 尝试背诵, 可以背背看看, 看看背背。

再现性朗读———在尝试背诵的基础上, 离开原文, 靠回忆读出课文。

巩固性朗读———在全部再现记忆的基础上, 进一步熟诵。要想朗读记忆发挥作用, 必须注意:朗读时一要正确, 读准字音, 不加字, 不丢字, 不重复, 不颠倒;二要流利, 也就是朗读时要熟练, 流畅, 自然, 速度适当;三要有感情, 是身心融入原文的意境之中;四要专注, 若有口无心就不会收到记忆的效果。

如背诵《沁园春·雪》时, 指导学生通过眼睛看课文内容及课下注释, 获得感性认识, 同时用手勤抄勤写, 然后熟读成诵, 这样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了很好的记忆效果。

3. 口诀记忆法。

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有些内容比较枯燥的东西, 难于记忆, 就可以借助口诀帮助记忆。

运用此法, 应注意如下三点: (1) 编口诀的内容, 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的; (2) 在编拟时, 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 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 使之条理化, 为编口诀打下基础; (3) 把概括出来的条文, 依次排列在一起, 编成口诀。口诀的语句, 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 并注意音韵、节奏, 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

4. 比较记忆法:

比如, 要记住叙述与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功用, 采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 就会容易得多。试看下表:

5. 画面记忆法:

对于一些我们理解却又经常记不住的东西, 这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

例如在背诵古代诗词的时候, 由于古代的语言与我们现代交际中所说的话有所差别, 比较难记一些, 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 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来帮助记忆,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相对于比较抽象的文字来讲, 图画更容易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表征, 没有记忆便无从肯定已否学习。记忆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有了记忆, 人才能积累经验, 扩大经验;没有记忆, 一切心理的发展, 一切智慧活动, 都是不可能的。希望上面所谈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提高记忆的帮助。

摘要:语文学习离不开识记, 教师要针对现实, 指导学生认识记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根据自身的特点, 摸索把握几种有效记忆方法, 充分地发挥大脑的记忆功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7.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几种方法 篇七

1.短语记忆法。教师可以把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总结成短语,这样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会非常方便、快捷,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低,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谷;“凸低为高”是指一组等值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低处,则该地区的数值比相邻地区更高,如果等值线为等高线,则该地为山脊。

(2)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计算方法如下: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的地点在已知时间地点的西面,则相减。

2.形象记忆法。教师可利用字母或数字的形状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原理和规律。

(1)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教师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来讲解洋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以赤道为界,“8”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8”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2)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洋流。该海区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部分表示季风的风向,字母的弧线部分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记忆。

3.谐音记忆法。每一个汉字往往都有与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教师可以把地理知识中的文字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其他文字来替代,以达到方便记忆的目的。

(1)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于是我教导学生这样来记忆:珠穆朗玛峰很高、很危险,8个人去爬啊爬(88),3死(444)1伤(3)。

(2)京杭大运河的长度为1794千米,我们可以记为“大运河一气就死”。

(3)北美五大湖可记为“按一休秘书”,即按(安大略湖)、一(伊利湖)、休(休伦湖)、秘(密歇根湖)、书(苏必利尔湖)。这样,不但名称记住了,而且从东到西的顺序也记住了。

4.首字组合法。教师可把要记忆的地理概念、因素、规律的第一个汉字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帮助记忆。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水源、土壤、地形;社会经济因素:政府政策、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技等。这些因素可记为“光热水土地,政交市劳技”。

(2)世界七大洲名称可记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故事学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讲故事或典故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在讲解有关“时区和日界线”的知识前,我先讲了个故事:某年1月1日,有一艘客轮从西太平洋向东航行。航行途中海上起了大风,船体剧烈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一个女婴,5分钟后,在船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后,她又生下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了一岁,因为妹妹出生的日期是去年的12月31日。这种罕见的情况,也只有在日界线两侧才会发生。

6.地理谚语法。我国民间有丰富的地理谚语,其中很多都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反映的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

(2)“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

(3)“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的是过去福建省交通的困难。

(4)“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反映的是秦岭地区地理景色。

(5)“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反映的是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不同天气。

8.高中各科知识点记忆方法总结 篇八

1、梳理知识树形图。

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是出题的蓝本,一张好的试卷会覆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轻松。

同学们可以根据课上的笔记,先列出章节大标题再慢慢补全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总结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总结梳理,会消化吸收得更好。

2、基础计算练习。

计算作为理科的基础,本就应当得到最大的重视。但每次考试都会听到同学们讨论又因为哪里算错数、哪里写错符号等原因丢分……重视基础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不仅减少丢分,更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去思考各种压轴难题。

3、综合和模拟。

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压轴题难度,在考场上解决出来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议大家考前选择一些综合练习,熟悉综合题的出题套路、难度及了解对策。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各个科目相互交错安排。

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

二是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

9.小学语文知识记忆方法 篇九

1、声母儿歌

广播的b,泼水的P,双门m,拐棍f,马蹄d,伞把儿t,单门n

小棍赶猪1、l、l、9像9,蝌蚪的k,喝水的h,

I字拐弯就念j,气球的q,西瓜的x,板凳z,刺猬c,蚕吐{丝}s,

Zh,ch,sh,卷舌头,加椅子,一棵小苗r,r,r,树杈y,屋顶w

2、韵母儿歌

(1)aoeiuü

发a时,嘴张大,念o时,嘴变圆,小嘴一咧e,e,e。

衣服的i,乌鸦的u,u加两点就是ü

(2)ai,ei,ui

大姐a小弟i.,a,i并排aiaiai:

小哥哥,砍树桩,ei呦e,i呦eieiei

小姑娘,围围巾,uiuiui

(3)aoouiu

奥运环aoaoao,ao并排aoaoao;

小莲藕ououou,uo并排ououou;

小朋友,水中游,i,u并排iuiuiu。

(4)区分复韵母ieei和uiiu

i和e站一排,i站前,就读ie,e站前,就读ei;

u和i站一排,u站前,就读ui,i站前,就读iu

3、整体认读音节儿歌

小i的妈妈是大y,小i和y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yiyiyi;

小u的爸爸是大w,小u和w挨一起,组成整体认读音节wuwuwu;

小u有困难,大y来帮忙,组成整体认读音节yuyuyu;

4、声调儿歌

一生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标调儿歌

有a在,把帽戴,a不在,oe戴,要是i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6、u的去点儿歌

小ü见了jqx,摘下帽子敬个礼,小ü见了大y姐,擦掉眼泪笑嘻嘻。

7、音节拼读儿歌

(1)两拼音节: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2)三拼音节:轻声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05

“半学习”状态需要“慢教育”心态

最近几年随着家长自身生存压力的增大,社会转型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导致家长对儿童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给孩子辅导学业时冲突时有发生,王强回顾孩子上小学一年来的变化,深有体会的说:“其实,这一年走下来,我觉得有些知识性的东西,时候到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懂了,用不着在某一时间点上逼孩子完全弄懂。比如这学期学习认元、角、分,最开始学时总是弄混,费了很大劲儿教她,还是会出错,很生气。现在再看,她已经完全明白了,所以,有时过度逼孩子不值当。做好三个相信,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孩子,孩子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变化。”

一年级孩子是“半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孩子一半时间玩、一半时间学。孩子处于半游戏半学习的转变中,赵石屏建议,家长要用慢教育的心态去细微地引导孩子:“慢教育对一年级,即将要读一年级的家长特别重要,至少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到三年或者六年以后。一年级家长一定要淡定,就像马拉松长跑一样,裁判判输赢是坐在终点的,不是看起跑。是一个长跑,这个长跑中间的能力形成生长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长要有慢教育的理念。”

关于辅导孩子学习这个话题,赵石屏主张,家长既然要辅导,就要照着学科教学,往专业性去靠,家长需要的是专业指导:

“学习不光要尊重老师孩子,而是尊重过程。在孩子学习对错的问题上,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严格讲他们真的没有错,他正常的情况就是应该不会,他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学会的,他没有学会就是他稍微迟一点,这个真的不用批评。”

10.小学英语单词记忆方法初探 篇十

【关键词】教学;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单词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理解、运用单词的能力。下面就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

一、运用读音规则记忆法

国际音标是标识标记英语语音的符号系统。如果熟悉并掌握国际音标及规则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就可以根据音标来直接拼写英语单词,尤其是一些比较长又难于识记的单词。例如:pronunciation (n发音),就可以根据其音标来正确书写单词。单词的读音与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cow,how,now 等词中的字母组合ow 都发/au/ 这个音;cake,these,five,note 等词中的元音字母都发该字母名称音等。对于一些长串字母组成的单词,可采用按读音分节的方法进行记忆。如:computer可分为com/k?m/、pu/pju:/、ter/t?/三部分,important可分为im/im/、por/p /、tant/t ?nt/三个部分。英语单词之间有时候读音完全相同或极为相似,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观察,找出它们的同异之处,来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果。例如:/tu:/-two, too /si:/-sea, see /mi:t/ -meet, meat /f :/-for, four /raIt/-right, write

二、字母组合变化记忆法

英语单词中以某个单词为基础,加、减、换、调一个字母就成了另一个新单词。具体方法如下:前面加字母: ear—near— hear;后面加字母:hear—heart;中间加字母:though—through。 减字母:she—he。换字母:book—look —cook。调字母(即改变字母顺序):blow-bowl。

三、比较记忆法

对相似而又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如:改变一个元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ball,bell,bill;改变一个辅音的词就能变换出不同的词:fight,light,might,night,right,sight,tight;音同而形义不同的词:sun 和son,too和two ;音形相同而意义不同:light(光)和 light(轻);义相同: also/too/either, ago/before/past, each/every/all, because/as/for;义相反: yes/no, old/new, right/wrong, up/down, young/old等。

四、分类记忆法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如果能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记忆,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归纳,还可以按科目名称、时间、数字、季节、动植物、职业名称、场所地点名称图名等归纳分类等。例如时间的分类如下:

(1)Time: century, year, season, month, week, day, night, hour, quarter, minute, second。

(2)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3)Months: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4)Week: Sunday,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五、图表记忆法

利用图表法可以把零星、分散的材料组织起来,从整体记忆。如一些表示空间概念的介词,单从汉语翻译的内容来理解,往往会弄错或混淆,但如果用图表示,则很容易理解和记忆,如:under/beneath, on/over/above, across/through, in/on/to the south, in/into等;英语中有些内容比较适合制成表格,这样便于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如人称代词主格、宾格、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表。

六、对称图像思维记忆

英语单词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对称现象,这简直同建筑物毫无两样了。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把单词中某些对称性的部分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图像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变得轻松、有趣。例如:tomorrow明天“orro”,tomato西红柿“to..to……

七、象形记忆法

象形词是就是人们利用单词整体或局部结构的象形性(形状)、特征、动作而创造出来的。在记忆过程中尽量运用直观形象和形象思维,以提高记忆效果。如: eye see meet sleep (e、e代表两只眼睛);bed(b、d代表前后床头)……。

八、感官记忆法

感官记忆法是把耳、口、眼、手调动起来,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 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英语,如电器设备上的英语,各种警示语、标语等,还可以聆听外文歌曲,欣赏国外影视……耳濡目染。例:有些人整天把奔腾挂在嘴边,却不知道pent的词根含义。其实只要稍微留心,品牌电池的外包装上有battery(电池)字样,洗发精瓶外有shampoo(洗发水)字样,某些药品包装盒上的OTC(Over the Counter,非处方药)字样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当渗透相关知识,教育学生勤观察,多积累。

九、卡片记忆法

11.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之记忆方法 篇十一

高一语文的学习重点在于适应学习的难度及节奏,顺利做好衔接与过渡。在高一阶段,文言文一直是同学们最头痛的模块,大多数学校也会从文言文入手进行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

这个时候,难度的增加和教学进度的加快会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同学们需要在庞杂的学习任务中总结方法,提纲挈领。

12.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口诀记忆法 篇十二

(1)运用口诀记忆形近字、易错字例如,用横戌Xu点戍shu戊wu中空,十字交叉读作戎rong的口诀来记住戌、戍、戊、戎四个形近字;用王姬去颐和园,人群熙熙攘攘来记住姬、颐、熙这三个偏旁特殊的字;用老虎是残暴的,虎爪是向外的来记住虐字下半部分的特殊写法。

(2)运用口诀记忆语法知识例如:可以用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声的口诀来记住6类实词后类虚词;可以用副词放在动形前,介词落在名代前的口诀来记住副词与介词的区别;可以用叹词在句首,语助在句尾的口诀来记住叹词与语气助词的区别;可以用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的前定、地前状,得字后边是补语的口诀来记住单句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

(3)运用口诀记忆文言文知识例如,可以用是以是以是,以是是因此、何以是以何,以何凭什么来记住是以、以何的翻译方法;可以用主谓间断开,发语词断开的口诀来记住文言文朗读中的合理停顿;可以用直译对译和意译,增补省略调语序的口诀来记住文言文的一般翻译方法。

13.浅谈提高小学生单词记忆的方法 篇十三

关键词:词汇记忆;方法;加工策略;复习策略

语音、语法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人进行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也就无法有效地用语言进行交际。词汇的记忆主要是由记和忆这两个过程组成的,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良好的记忆策略和方法技巧是掌握词汇的关键。

一、注意单词的呈现环节

小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如呈现单词时运用实物、模型、视频影像、表情动作、简笔画等,使学生获取较多关于本单词的信息,将单词与具体实物联系起来,形成对单词的整体印象和知觉。如,在教授rabbit这个单词时,可以在旁边画上兔子的简笔画;在教授关于水果的单词时,可以向学生出示真实新鲜的水果,就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的印象,使两者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

二、利用多种记忆加工策略

记忆要有方法,教师在单词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使学生能够事半功倍地克服单词记不住的困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谐音联想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第二语言与母语之间谐音的线索,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umbrella——俺不玩了,下雨了要去拿伞

tiger——泰山上有只老虎。

2.奇特联想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大多是以联想模式存在的。英语中很多单词只要拆分或增添几个字母就会变成另外一些单词。因此,我们只要把这些很相像的单词联系在一起,并编成一句话,就能形象地记住并区分它们:

beef——bee beef(牛肉)里面有个bee(蜜蜂)

eye——ee是两只眼睛,中间y是鼻子

奇特联想记忆法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及其创造力,使学生轻松记住单词。

3.以旧连新法

应用新学单词与已往学过单词间的联系和比较来形成网络式词汇记忆。

(1)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

big—small tall—short

(2)新单词各部分与旧单词的联系

classroom教室,class班级+room房间

notebook笔记本,note笔记+book书本

4.多种感官综合使用法

心理学家证明,人一般可以记住自己看到的30%,自己听到的20%,自己阅读的10%。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并用,促使多种感觉器官在同一时间内共同参加识记活动,进行多种“联系通道”的综合性的信息传输,从而收到强化信息的作用。

听——让学生仔细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在脑海里“烙”下正确的第一印记。

说——让学生大胆地说出单词的读音以及拼读方法。

看——让学生认真看实物、卡片、图片或简笔画,在视觉上感受单词的含义。

读——让学生自行朗读含新单词的句子,词不离句加深理解。

写——让学生边读边书写单词,使学生对要记忆的单词印象更加深刻。

三、复习策略的运用

复习就是重复学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搞好复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运用复习策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复习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呈现负加速型。人们学习一项新内容后,在前20分钟内是最容易遗忘的。因此学习新内容时要注意及时复习和巩固,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先密后疏、形式多变的反复循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防止遗忘。

2.经常复习

大脑对经过多次重复的东西掌握得更为牢固。因此在英语单词学习中要使学生在循环往复中熟记所学词汇。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促进学生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学习英语应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习惯:

1.倾听的习惯

学习第二语言与学习母语一样,都是从听开始的,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输出。

2.观察的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中文与英文并注的标识语、广告牌、商品包装或者电视节目等,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多识记多留意的习惯,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词汇记忆。

提高小学生单词记忆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对象和教材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单词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伍新春.教育基础知识[M].首都大学出版社,2009(3):44-45.

[2]黄华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5-6.

1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记忆方法例谈 篇十四

摘要 记忆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进而继续学下去。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关键词 记忆方法 图表 关联性 兴趣 实验

记忆是人脑对外界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很多人觉得数学学习只要理解,无需记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数学学习也离不开记忆,数学中的公式、概念需要记忆,解题模型也需要记忆,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记忆也是积累数学经验、丰富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记忆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这样才有继续学下去的可能,没有记忆,数学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又快又准地记忆所学内容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帮助学生记忆的方法:

一、利用图表,降低记忆难度

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而言比较小,心理发育不完全,所以在记忆东西时,形象记忆占很大比例。所谓形象记忆,即记忆对象为感知过的形象,而图表就是一种学生很容易去感知的表象。数学知识有其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不和谐,所以

教师要借助形象的图表来降低记忆难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储存与保持。其实,数学知识就是由图形抽象而来的,我们的祖先采用“结绳计数”的方式,后来才用到数字,而我们的教材也是从图形引入,逐步抽象到数。笛卡尔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图形更容易映入我们的脑海中。”

二、找出关联,构建记忆网络

以概念、公式、推理等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逻辑记忆,而概念与概念,公式与公式之间必然存在着关联性。只要找到这些关联,就可以把一些概念或公式归入一个知识系统,这样可以使知识点更有条理,更有系统,方便记忆。另外对深化理解、灵活运用知识都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有很多学生觉得清楚地记住这些公式比较困难,做题目时也常常混淆。其实,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一棱长×棱长×棱长,圆柱体积=底面积×高,只要仔细对比一下,这3个公式可以统一为:底面积×高。这样只要找到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要记住它们就简单了。所以我们可以找到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理清这些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记住它们绝非难事。

三、培养兴趣,激发记忆动力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数学习中,要利用游戏、图片、动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

学、善学,激发记忆的动力,提高记忆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在开始学数学时,对数学充满好奇,充满兴趣,充满期待,而这份热情常常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被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吓退了,被教师时不时的批评磨灭了。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留住学生的这份热情,并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跨入数学大门,在兴趣的指引下记住数学知识。

我曾观摩过“认识方向”一课。本来“方向”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时先带学生一起复习语文中曾学过的一首关于方向的儿歌,在儿歌中复习方向,并使语文学习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学生们充满好奇。然后又利用指南针让学生们自己发现方向,学生学起来很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游乐园平面图上的方向。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见在教学中,只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数学知识就变得容易。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能引起人们兴趣的事和物,就容易被记住。对小学生而言,熟悉的、简单的、有趣的,他们就感兴趣,有兴趣就愿意学,愿意学就能学会,就能容易记住。

四、动手实验,提高记忆效率

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做中学,记忆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长久地记住它们。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

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自主地构建新知。”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剪、移、拼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并比较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践,学生知道了公式的来历,便能快速并长久地记住它,同时也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15.高中各科知识点记忆方法总结 篇十五

语文:多读多背勤写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古诗文,理解后记得更牢固。

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理解之后记忆会更快。当然,背诵后也有助于理解。

(1)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2)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3)采用“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3、勤写。

勤写,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英语最注重的就是抓语法知识和单词

1、背诵单词、搭配。

单词是英语的一大基础,单词不过关,就别想学好英语了。常常看到学生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背背一个单词,或者在纸上把这个单词抄10遍。这样做即便记住了单词,也只是这一时,考试就忘了。而且,这种做法也只能记住几十个单词,单词多的话就不管用了。

最好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音标记单词,每个字母的发音其实就几种,只要熟练音标和字母在单词中常见的发音,那么当听到一个单词,基本上就能拼写下这个单词。即便是没有学过的单词,也能根据音标写个大概的模样。

而至于要保证写对,学习哥建议,可以把每个单词做个小卡片,睡前翻一遍,连续几天就能掌握这些单词了。

至于搭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到句子里。比如说动词搭配,只要造一个简单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能记住了。英语中的一些搭配,其实就是一些不成文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固定出现,固定这么用,千万别去钻牛角尖。

2、了解、记住语法。

语法算是学习英语过程中比较难的一项,但又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具体怎么学呢?最基础就是了解主谓宾结构。

简单句中有主谓宾,复杂句中同样有,只不过就是主语或者宾语可能变成了从句,加了定语修饰或者是名词性从句作解释,当然二者也可能变成动名词 doing 形式或者不定式 to do 形式。

当然,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这就需要背诵了。至于动词的话,要掌握的是时态的问题,一共是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这也就牵扯出了虚拟语气。所以,了解了句子成分,背诵了一些固定句型,语法其实没那么难。

3、背诵作文范例和典型句式。

找一些优秀的范文背诵,这一点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做。但是,背诵范文,不是背诵内容,而是要了解句型和行文思路。

所以,建议对每一篇作文都画一个流程图,了解思路,然后在流程图中,标明作文中用到比较好的句型,然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尝试用上这些句型。但是,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些句型的用法和意思,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对于纲要性很强的学科

在复习前要列好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有以下几点:

1、抓关键。

这个关键分为“点、面、体”的关键,你了解考试的重点在哪里。比如历史,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历史如何定性,最好有所分类来记忆,效果更佳。

2、背目录。

目录是提纲挈领的文字,概括性非常强。跟着目录背,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清晰,记忆效果也更佳。

3、多了解题型,动手做题。

熟能生巧是一定的,了解题型多做题有助自己的记忆。如果说背诵是把课本记在了嘴上,那么,默写主要内容就是把课本记在了心里的。

4、同学合作。

和同桌互相问问题,而且挑对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来考对方,这样很有趣,记忆也更牢。

理科的知识点记忆窍门

理科对知识的考察灵活多变,很难在试卷上发现曾经做过的题目,背诵看似无从下手。但根据以往经验,其实只要做好以下三点,就能取得好成绩:

1、梳理知识树形图。

教材上涉及的知识点是出题的蓝本,一张好的试卷会覆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轻松。

同学们可以根据课上的笔记,先列出章节大标题再慢慢补全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总结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总结梳理,会消化吸收得更好。

2、基础计算练习。

计算作为理科的基础,本就应当得到最大的重视。但每次考试都会听到同学们讨论又因为哪里算错数、哪里写错符号等原因丢分……重视基础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不仅减少丢分,更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去思考各种压轴难题。

3、综合和模拟。

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压轴题难度,在考场上解决出来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议大家考前选择一些综合练习,熟悉综合题的出题套路、难度及了解对策。

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文理交替。就是不把内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起学,而是将各个科目相互交错安排。

一是学习内容相近,大脑皮层工作的部位也比较相近,长时间使用同一部位,造成局部脑细胞内物质的消耗大,因而产生疲劳。

二是将相近的科目和同类的材料放在一起学习,使大脑中的神经联系也比较接近,产生重叠、交错,因而引起回忆时的混淆和差错。

16.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篇十六

语文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学好语文对中学生个人知识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新时期中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中学语文教学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课堂教学效率偏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从实践法、诵读法、故事法等提出改进知识讲解方法的相关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义务教育研究的重点,各地区教育部门长期注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旨在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从教学成效来看,初中语文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中学生对于书本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响了其语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对整堂课的节奏具有调控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讲解的技巧,这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二、初中语文知识讲解技巧性应用方法

1.实践法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知识便是真正地学习了,这种旧式思想严重制约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挥,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限制了初中生语文思想的拓宽与发展。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理论是教学之根本,实践是教学之关键”,这既强调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理论,更与课堂教学实践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践”是现代语文课堂知识讲解的先进模式。[1]理论是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基本,掌握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涵,更加全面地认识语文课程。教师掌握教材知识后,需拟定一套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方案,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快速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比如,教学《我的母亲》,除了课堂上讲解教材知识外,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母亲,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母爱,从而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的最佳方式。

2.诵读法

初中语文有部分教材内容需要学生背诵,并且被纳入考试中。对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教师需灵活应用诵读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教材知识内容,同时也对知识有相应深度的理解。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诗文,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2]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学生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就会马上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可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故事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仅凭借课堂讲解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必须要利用情境创设或语言描述才能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法是初中语文课堂比较实用的方法之一,即根据课文所涉及的不同历史背景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如《曹刿论战》记述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陈涉世家》表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运动的壮阔画面,《出师表》反映了三国历史,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政治、军事事件;《老山界》、《七根火柴》都是赞扬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大无畏精神,《梅岭三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谁是最可爱的人》分别歌颂的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事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雄伟画卷。[3]故事法教学是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其主张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教师需不断调整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找符合时代教育需求的新方法。语文知识讲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过程,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所用讲解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提出了实践法、故事法、诵读法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成.试论课堂教学环境及其设计的策略[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2]张传宗.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J].学科教育,2000(6).

[3]马云鹏,刘宇.教师理解课程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1(4).

上一篇:中国扶贫十三五规划下一篇:递进式结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