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标准做法

2024-07-29

脚手架标准做法(共9篇)

1.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一

墩柱脚手架搭设标准

为强化燕房线02标墩柱脚手架搭设标准,加强脚手架防护、整体稳定性,提升架子搭设人员专业水平,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搭设架子所使用的钢管必须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标准;

2、搭设前应由班组长召开班前会,让每个搭设人员熟知现场情况并让每人了解到技术及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

3、脚手架底层应满铺一层固定的脚手板(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且不得有探头板,自作业层向下每隔3米应满挂一层水平安全网;

4、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立杆竖起后,其底部先按间距规定与扫地杆扣结牢固,装设第一步水平杆时,将立杆校正垂直后亦予以扣结至全周边都搭好后,再分步满周边向上搭设

且小横杆应设置于扫地杆下方左侧处;

5、搭设人员必须穿防滑鞋和佩挂好安全带,作业工人应佩戴工具袋,工具用后装于袋中,不要放在架子上,架设材料要随上随用,以免放置不当时掉落伤人;

6、脚手架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对接应交错布置,俩根相邻的立杆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3分之一,(对接接头处应对接严密,严禁拆除)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7、剪刀撑的设置,每道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米,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应符合第6条规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8、马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不应大于1:3,转角平台处的宽度不应小于马道宽度,马道俩侧及转角平台外围均应设置挡脚板及护身栏,(转角平台处护身栏应超出外侧两跨)栏杆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马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30MM;

9、脚手架搭设高度为6-8米时应设置一次抱柱、且后序每隔6米设置一次。

2.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二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考

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以北,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全市土地总面积6638km2,其中耕地30万hm2,人口445万人,辖一县三市四区。扬州市1991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有宝应、高邮、江都、仪征、邗江5个项目县。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为扬州农业的增产、增效、增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2004年以来,在组织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的过程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做法

1.1 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基础,规划设计标准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建设水平的高低。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标准,发挥长效、高效作用,扬州市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结合扬州粮食主产业发展实际,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科学设定项目区。坚持在农田基本保护区选择项目区,依据土地资源潜力大,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搞好项目区设定,以创现代农业粮食生产高效平台。二是合理工程布局。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条田化、道路相通硬质化、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农业措施现代化”的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灌排、交通、林网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工程的全覆盖作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设施条件改善,进行统筹考虑,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三是精心工程设计。包括水、田、林、路等土方工程和桥、涵、闸、站等建筑物配套工程的建设,都有个准确设计问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开发工程人员,从现场勘测入手,充分征询农林、水利专业人员意见,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进行精心设计,在此基础又请工程设计专家进行把关审核,使工程体量适中、价格合理、配套协调,以发挥工程的最佳效益。

1.2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综合配套,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做法。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系建设为核心,以土方工程建设为先导,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推磨转圈,大搞土方建设,一年一小片,多年如一日,土方到边到位,旧貌变新颜,在提高农田建设标准的同时,又新增了耕地,增长率在2%左右。仪征市在登月湖区完成了近6666.67hm2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近3333.33hm2的集中连片的高产良田。里下河平原地区,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中心,以土方建设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建立不同治理模式,提高了建设效果。宝应县建立“二改三结合一步达吨田”的农田治理模式,即短改长、宽改窄,把农田改造与农事作业、农机作业、土壤改良结合起来,稻麦两熟亩产超过1000kg。江都市在里下河地区采用“一方农田、两种模式、三沟配套、四周绿化”的治理模式;在高沙土地区采用了“高灌低排”,“沟当中、渠两边、路随渠走,沟渠路树四位一体”的农田改造模式。高邮市2004年以来,在项目区共拆除田间破房屋99间,铲平老庄基、土垛堆101个,迁坟3945座,砍杂树62897棵,清理河道216.96km。在综合配套上,以项目区灌排工程配套建设为重点,强化灌排设施建设,包括闸站、桥涵、沟渠、河塘等灌排体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一日降水200mm48小时排出,蔬菜等高效农田24小时排出不受涝。近几年,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地点,积极推广防渗渠、PVC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高投入高产出。以项目区通道为抓手,修建田间生产路和主干道,建桥涵,拉长框架,把乡与乡、村于村、圩与圩串通相连,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做到一年一小片,三年连成片,实现连片集中开发。项目区达到晴雨通机通车,农业机械化程度75%以上,农田森林覆盖率20%以上。抓好项目区科技开发,搞好科技委托,实施好科技推广费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措施到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科技贡献率55%以上,把项目区建成现代农业的样板,稻麦两熟吨粮以上,高效农田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

1.3 连续投入

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搞开发。一方面,根据扬州市十五、十一五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按照年度项目投资指南要求,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区域,推进规模开发,年度一般土地治理项目区的规模不低于666.67hm2,乡镇在333.33hm2以上,省级规模开发项目在666.67hm2左右,均以一个乡镇为主。全市2004年以来,实施土地治理项目计划4008.67hm2,计49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813.33hm2。另一方面,坚持连续投入,不断扩大地域范围,实现集中连片治理,提高规模开发效益。宝应县连续4年在望直港镇安排土地治理项目,把一般项目与规模项目、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三资”项目与国开项目结合起来,围绕有机米、有机藕等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2000hm2的集中连片高标准项目区。由原来的“三无”(无电力、无建筑物工程、无农机道路)的低洼地变成了“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1.4 整合资源

以农业开发项目区为平台,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和“三资”项目,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高效农业园区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跟进和统筹做好通达工程、碧水工程、科技工程、优质粮工程和财政小农水工程建设,把田容田貌、村容村貌的改造结合起来,把生产设施与新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一并考虑、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科学管理、各计其功,整体推进项目区的现代农业建设。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项目区乡镇以灵活的方式、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吸引工商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园区建设。特别在农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以来,扬州市农业开发系统及项目区乡镇,招商引资35.8亿元,其中外资1.08亿美元,扶持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新建了一批农业园区,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在扬州已形成农业开发项目到哪里,招商引资项目就跟到哪里,高效农业就发展到哪里,以“国资”引“三资”,四资共同开发农业的良好局面。江都小纪高效农业园区,国开项目三年投入项目计划财政资金675万元,吸引超大集团等民营资本80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农田666.67hm2,其中建成高效大棚蔬菜400hm2。超大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成10000m2的育苗中心,通过种苗服务,发挥了高效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2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利因素

2.1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与进度

总结多年的实践,以扬州平原地区测算,建成666.67hm2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持续发挥效益的高标准农田,需要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左右,2009年江苏省土地治理一般项目亩均投资500元,规模项目亩均投资700元,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直接影响项目区建设标准。在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提高投资标准到1200元,扬州市2009年土地治理面积,将由7833.33hm2下降到3800hm2,占原计划的48.7%。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15.33万hm2,如果每年以3800hm2的速度,需要40年时间才能转入下一轮,不能适应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提高标准与建设速度,迫切需要中央财政加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2.2 大量劳力外出,影响农民投工投劳与项目建设

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自筹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搞好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就业打工日益增多,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妇女儿童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成为“3860”部队,老弱病残多,动员足够的劳动力参加项目建设较难,部分项目区投工投劳变成了以资代劳,农民出资,专业队伍机械化施工。有的项目区由于受外出打工收入影响,农民筹资难,投工投劳不足,影响项目区土方工程标准建设。研究解决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难的问题,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2.3 工程投资偏颇,影响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发挥与提升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尤其是灌排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高产稳产。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目前农业开发投资有限,项目工程投资偏颇,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一是项目区建设砂石路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特别是里下河地区,雨水多、地下水位高,砂石路容易受损,寿命短,保养难。二是项目区只注重“三沟”开挖配套,且标准低,项目区内河、排沟缺少项目资金的投入,淤积严重,河床高抬,排水不畅,影响项目区效益发挥。三是土地平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河堤沟边,项目区内一些废沟、废塘、实边隙地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杂树杂草、垃圾乱倒乱堆,环境不良,与新农村建设不相协调。加之,过去农业开发没有设立工程管护费用,工程老化受损得不到及时修缮,影响开发效益的发挥。

3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3.1 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标准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是针对粮食安全事项,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财政相配套的投入体制,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在国家设立增加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阶段,国家应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综合开发专项投入,强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粮食生产,为增加千亿斤粮食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只有中央财政的增加,地方财政才能配套跟进,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投资标准。通过调查测算,以里下河地区为例,建设666.67hm2高标准农田需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左右,其中包括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四大措施。达到项目计划面积工程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切不可以缩小开发规模来提高投资标准,那样会削弱农业开发部门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江苏在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下,随着市级财政配套资金的逐步退出,要增加省级对县级项目资金配套比例,否则,县级以上配套资金“今不如昔”,与现行的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不相媲美。

3.2 要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标准

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要继续抓好灌排工程、农田工程、土壤改良、林业、机械化措施等项目建设,提高标准,提高覆盖率。此外,还需加大如下几个方面的工程投资建设。一是增加田间道路建设投资,在规划合理的情况下,项目区主干道一定要按照农村通达工程建设的标准来实施,新建机耕路都要硬质化,保证晴雨天畅通,长期受用,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产品车辆的运输。二是增加平整土地,灌排渠系,河沟清淤及环境整治清理等土方工程的投资,提高对土方建设投资额度,减轻农民投工投劳负担。三是增加培植地力投资,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秸秆还田、推广生物农药、化肥等。四是制定农业合作组织技术推广服务扶持政策,用于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仪器的购置,通过计划申报,验收考核等措施,确保科技措施落实到位。五是从建设高标准农田出发,工程管护经费需要提高提留比例。

3.3 要多点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增产增收示范带动效益

组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不仅具有增产增收作用,而且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来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要多点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每个省或者说每个粮食主产省,设立2个以上的地点进行试点项目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科学制定选项立项条件:(1)粮食产业特色明显,产量高品质优,具有区域性和代表性;(2)农业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农田集中连片,有一定基础条件,增产潜力大;(3)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基础相对较好;(4)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高,民风淳朴;(5)有利于土地流转,发展土地股份制,推进发展规模经营;(6)农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项目实施建设科技委托、依托条件好;(7)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健全,队伍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

3.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三

摘 要:良好的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本文在阐述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性做法进行研究并对其创新性做法实施效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管理;创新性做法

一、概述

(一)标准

标准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侧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继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1]。

(二)标准化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三)企业标准

通常企业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类。其制定应遵循的原则是应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这里技术标准是指对流程、技术、工艺的一个公认的最佳的评价标度[2]。

(四)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要以各类标准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工作进行全面控制,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处于协调、有序、稳定的最佳状态,促进企业各方面工作按计划目标发展[3]。

二、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管理现状

省级电力公司是国有特大型企业,主要承担全省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优质电力保障的责任。省级电力公司通过几年的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试点以及标准化建设验收评审等工作,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极大的促进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以往相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现场标准化作业、运行设备标准化巡视、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等。但是,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作为国有特大型供电企业,省级电力公司在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不足和差距,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高。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认识仍存不足

在对标准化理念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宣贯时,由于思想观念、工作经历等不同,员工对标准化的认识并不是一步到位、完全统一的。

(二)标准体系建设仍不健全

从标准体系的健全性上来看,覆盖企业主营业务各方面、贯穿经营管理全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三)标准执行仍不到位

从标准执行上来看,标准化在一线班组的生命力不强。许多班组只是机械地执行上级规定、要求和标准,对工作中发现的标准不符合实际的问题无动于衷。

(四)标准的编写仍不够专业

由于班组人员缺乏系统的标准化知识,对于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编写质量不高,存在前后逻辑不合理等现象。

(五)标准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并未充分有机融合

标准化建设还未完全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去,没有利用管理机制助推标准化,使标准化的理念植根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六)多种管理技术方法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标准体系,很难支持公司的全面运作。

(七)企业标准化工作难以与当前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省级电力公司执行的标准或制度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这些标准没有把市场观念和市场准则贯彻其中。

三、省级电力公司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只有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主动展开,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标准化管理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标准化将同一生产领域不同的电力专业技术措施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而收到单项技术措施所收不到的效果。

(二)标准化管理可以将技术和管理进行整合。标准化管理既能充分发挥技术与管理的作用,也能使两者相互补充,这就是标准化何以能大幅度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原因所在。

(三)标准化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桥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如要真正的被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被纳入标准并贯彻到生产实践中去,才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创新与标准化是内在统一的。

(四)标准化管理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是电力公司效益最佳化。这一基本目标是电力公司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及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电力需求,同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增加积累,以扩大再生产。

(五)标准化管理工作能够提高供电可靠率。在标准化建设的背景下,建立统一的制度及业务流程体系,能够有效地优化业务操作效率,为各级电力企业提供专业且操作性强的业务流程模版。

(六)标准化管理工作促进安全型企业的创建。标准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安全管理标准化,而安全管理标准化又是电力企业运作的必然需求。

(七)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利于电力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推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四、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做法

(一)公司标准化管理组织体系设计

为加快公司系统标准化建设进程,全面提升公司系统管理效率和水平,省级电力公司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同时设立标准化办公室和三大标准分委会。并应对公司的各级标准化管理层级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保证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使标准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充分融合。

1.公司标准化委员会

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监督标准化方针、政策、规定和标准的贯彻执行;屯批公司标准化管理办法、规定和审定公司的重要标准;审查公司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否决并建议撤销公司不符合国网公司、省公司标准化方针、政策的文件和规定;有权监督标准的贯彻执行和标准化经费的使用;有权对标准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嘉奖,并对违反标准化条文的人员提出处罚意见;批准发布公司标准以及批准公司标准化成果奖励和成果推广方案。

2.公司标准化办公室

标准化办公室是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它在标准化委员会带领下开展工作,在标准化委员会主任主持下,召集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例会研究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目标及各种工作事项,并负责贯彻标准化委员会的各种决议。

3.三大标准分委会

技术标准分委会负责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工作。工作标准分委会负责公司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公司工作标准体系表。管理标准分委会负责各专业管理标准的管理工作,由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建立公司管理标准体系表。

通过构建公司标准化组织管理机构,使公司在标准化建设当中职责明确、分工清晰,三大标准的建立均可归口到确定的部门,使公司标准化建设工作有了坚实的支撑。

(二) 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准体系的建设要求中,明确将推进标准与信息化融合作为促进标准落地的重要手段,将推进两化融合作为构建和完善标准体系执行机制的核心任务之一,并纳入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发展规划。因此,开展以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体系研究,在省级电力公司已建成的覆盖本单位全业务、全流程与全岗位的标准体系基础上,深入研究标准体系的信息化固化现状,充分结合国网统推的标准管理信息系统与省级电力公司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提出一系列符合标准体系执行需求,具备一定前瞻性与导向性,又切实可行的标准化与信息化融合方法,形成系统整体推进方案,为构建省级电力公司“三全五化”的标准体系执行机制提供有效地途径。

(三)层级式标准执行体系建设

省级电力公司在现有管理方式和管理环境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上企业标准化做法,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理论,运用管理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质量管理理论,实现企业标准管理体系的创新、规范和提高,寻求了一套适合于本公司实际的具有持续改进功能的系统化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作方式,把公司各项管理逐步引入到一个先进、准确、完整、配套和严格的运转轨道上,以此轨道为基础,不断吸收、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企业的不断进步。

构建管理体系的基本过程:一是从省公司、基层单位、业务支撑机构、班组各个层级建立专业工作的责任目标体系,对企业整体管理体系和每一个过程都确定目标并明确责任,将各级目标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每一个目标,以确保其实现的最优过程建立本层级的标准文件(或标准执行文件);二是设计覆盖省公司管理范围的标准体系结构,以此形成体系运行机制,通过层级式标准管理体系结构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落地于每一项业务、活动、设备,作用于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三是设计确定了三大标准之间协调关系,具体了各层级标准化建设方法和操作方法,形成公司系统标准管理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确保标准体系有效作用于日常工作和行为;四是鼓励创新,树立制定标准是为了改善的理念,鼓励各层级员工对标准内容的持续创新和修订完善,搭建激励创新的平台,以此不断提升公司管理和技术水平;五是通过标准文件的有效执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促使员工养成按标准作业、用标准规范行为的良好习惯;六是建立标准体系运行审核、考核和改进机制,作为持续推进体系政策运转和改进提高的推进器,信息化手段则作为标准化的支撑,助力标准化管理上水平。

(四) 总体实施效果

总的来说,目前这些做法产生的实际效果有下面一些:

1.全面推行大型现场作业标准化流程

公司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明确要求制定大型现场作业标准化流程,加强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确保准时下令开工。为此公司组织制定了规范的大型现场作业标准化流程,强化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减少了推矮扯皮,规范了工作流程,有力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了现场检修效率。

2.应用“一书两卡”作业模式简化现场工作程序

针对作业指导书繁琐不实用的现状,公司生技部对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应用了“一书两卡”的作业模式,即作业指导书、安全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现场作业只使用安全控制卡及工序质量控制卡,作业指导书作为培训教材使用,简化了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繁琐程序,提高了效率,更加适应现场实际需求。

3.釆取目标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科学的目标管理是围绕团队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的工作目的,进行任务分解和考核奖惩的一种管理体系。目标管理的指向性很强,能有效地把企业各项工作统一协调起来,促进经济良胜循环,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在公司基层班组,标准化建设教会了一线员工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工作方法,使员工由技能型员工向知识型员工转型。

4.标准化建设为公司系统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5.保障了体制机制创新的顺利推进。

通过标准体系创新建设,固化了“五大”体系业务模式,强化了“五大”与“三集”及其他专业的有机衔接,有力支撑了“五大”体系的顺利建设和规范运行。

6.企业标准化组织体系的建立能确了保标准化工作系统、有效、全面地开展,促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展开,促进了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文章对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做法进行研究,包括公司标准化管理组织体系设计、信息化手段固化标准体系以及层级式标准执行体系建设等等创新性做法。最后,文章对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做法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可以看出,省级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创新性做法效果明显,对电力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黎.MC电力公司标准化管理探析[J].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李妍,张冲.现代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5(02):171-172.

4.混凝土工程标准做法 篇四

编制

日期

初审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修订状态

修改内容

修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的:

明确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控制流程,提升混凝土工程实体及观感质量,进而提升客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满意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

混凝土工程标准做法:

3.1原材料

n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用量≥300kg/m3。厚大体积混凝土优先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不宜使用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P·Ⅱ)。

n

粉煤灰:粉煤灰等级不低于Ⅱ级,掺量控制在20%以内;

粉煤灰取代水泥率:1)、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不超过15%,2)、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不超过10%。

n

塌落度:人工浇筑≤100mm,100mm≤泵送<200mm。

3.2主体结构混凝土不得进行现场搅拌(包括主体结构非受力构件,如窗台板、空调板、砌筑反坎、构造柱等),禁止在混凝土中加水;砼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可以采用现场搅拌(要有具备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现场要有计量保证措施)。

3.3原材料控制流程

运输到现场

查看配合比、送货单

现场抽样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配合比

强度等级、粉煤灰掺量与级别、外加剂用量、塌落度、快测强度、浇筑部位、单位、工程名称等。

送货单

强度等级、方量、塌落度、出厂时间、车牌号等。

塌落度

是否与配合比相符,和易性: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最大塌落度控制在200mm以内(测试频率为三车一次)。

3.4施工机具

汽车泵

地泵

试块模具(包括塌落度筒)

布料机

震动棒

2.5m长铝合金刮尺

抹刀

收光机

铁锹

自制测量工具

3.5

施工人员的准备

管理人员:旁站监理(2人)、混凝土施工员、试验员、材料员。

人:混凝土工、杂工、瓦工、钢筋工、木工。

准备动作步骤表

步骤

重点事项

第一步

人员分工(振捣手、接管、搬运、模板看模及调整、钢筋修整等),交底(浇筑方案、浇筑部位强度等级、浇筑顺序、注意事项等)。

分工明确,交底到位(特别是模板、支撑、钢筋、预埋件)。

第二步

泵机、震动棒等设备调试检查。

备用量足够。

第三步

接管(管道走向、布料杆放置)。

布料杆基座位置模板加固,管道架空,布管宜直、转弯宜缓、接头严密,预防堵管。

第四步

模板表面淋水充分湿润。

模板表面干净,楼层垃圾归堆等。

第五步

混凝土到场后原材料检查。

配合比、供货单、塌落度等检查。

第六步

混凝土浇筑。

竖向结构底部填100mm同成分砂浆,分层浇筑、振捣,模板调整及侧振,板面标高、楼板厚度等。

3.6标准做法

A1:墙柱根部周边混凝土收面标高、平整度控制在3mm以内。

A2:墙柱新旧混凝土接触面须做凿毛处理,露出石子,表面凿毛面积≥70%。

A3:墙柱在支模前采用海棉垫做微调(仅适用于平整度在5mm以内)。

A4:梁柱交接处钢筋过密时,绑扎时应留置振捣孔。

A5:墙柱单侧或两侧为吊模时,在根部阴角位置增加钢丝网可有效防治烂根现象。

A6:墙在降板位置单侧为吊模时,模板、木方应下到底部,利用钢管对撑顶紧。

A7:外墙模板支设前在上下层模板之间粘贴双面胶,防止出现漏浆。

A8:墙柱模板根部采用板条封堵,在浇筑前一天预先用水泥砂浆塞缝。

拼缝采用胶带粘贴

A9:表面有多余螺杆洞(或其他孔洞)未封堵的模板(混凝土浇筑时孔洞漏浆造成墙体表面观感质量差),不允许使用。

A10:模板表面缝宽≤2mm,模板之间需夹自粘发泡胶带封堵,>2mm的板缝采用铁皮封堵或用模板修补,模板孔洞采用铁皮封堵,避免漏浆。

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距柱边500mm增加钢丝网

A11:柱砼标号高于梁标号时,梁距柱边500mm处加设钢丝网(该区域混凝土标号同墙柱)。

A12: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认真交底,并做好浇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A13:墙柱浇筑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100mm厚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振捣均匀。

A14:墙柱浇筑高度超过2m,必须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严禁一次浇筑完成。

A15:墙柱采用两次振捣,用50振动棒随捣随振,用30或20振动棒或人工锤击模板(两名工人同时在墙柱两侧锤击,从下往上,锤击间距200mm)进行二次振捣,以防止表面气泡、蜂窝、麻面、烂根的产生。

A1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有两名监理(楼面上和楼层间各一名)进行全过程盘站。

A17: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总包应安排至少两名模板工人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并进行实测;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调整。

A18:记录最后一道墙柱浇筑完毕的时间,12小时后方允许试拆模板,试拆时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现场查验,拍照记录。

A19:电梯井道、屋面烟道必须采用筒体结构现浇,不得采取砌筑方式。

A20:采用钢筋三角架,间距≤1.8m,浇筑时配合刮尺使用,控制楼板厚度、平整度,在混凝土收面后可取出。

A21:斜屋面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应垂直于放坡方向,沿浇筑方向每隔1m设置一道钢丝网,规格10*10*0.5mm(采用细石混凝土,细石与1-3石的比例为:7:3)。

A22:宜采用定制钢架或钢筋网片(材料规格30*30*3方钢加Φ12钢筋,现场制作)架设混凝土施工通道。

A23:楼板厚度控制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兼做马镫用途;或采用日式板厚控制器。

A24:楼板浇筑之初采用感应式扫平仪初步平整。

A25:采用水平仪做精确标高控制。

A26:楼板振捣必须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

A27:采用插针法检测楼板厚度,并用2.5m长的铝合金刮尺将楼面刮平。

A28:楼面(含屋面、地下室顶板)面层采用收面机,收面机无法操作位置应人工铁板收面;楼面平整度、水平度≤4mm。

A29:楼面有二次装修时,表面做拉毛处理,不得采用扫帚扫毛。

A30:阳台降板高度必须达到10cm。

A31: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抗压强度达到1.2MPa后才允许上人(12小时左右,行走不留脚印),每平方荷载不超过150kg。

A32:雨季施工,浇筑后采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遮盖。

A33:楼板后浇带采用模板做锯齿形(支撑条控制<500mm)。

A34:底板、墙后浇带采用快易收口网的做法,钢筋支撑间距500mm。

A35:楼板后浇带二次支模前,砼底板处粘双面胶或海绵,模板与砼搭接宽度≤200mm,立杆放置在交接处的底部。

A36:墙后浇带两侧采用双面胶或海绵,两侧利用原有螺杆锁边。

A37:地下室施工时,每个承台底部要预留小型集水井,浇筑时积水及时利用水泵抽走。

A38:柱墙采用塑料薄膜布养护,应覆盖包裹严密,并应保护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A39:采用覆盖浇水养护(不得少于7天)或养生液养护(均匀喷刷在砼外表面,不得漏喷刷)。

A40:混凝土布料机采用标准节伸出浇筑楼面实施浇筑工作,不得直接座落在浇筑层楼面模板上。

A41:布料机机身从未拆模楼层的预留孔洞中穿过(留两层洞口),机身四周用斜拉杆加固。

A42:布料机承重部分放在下面三层楼板上,底座放置在已浇筑好的楼板上,底部加强处理。

A43:夏季混凝施工时,为更好控制混凝土入管温度,泵管采用麻袋覆盖。

A44:统一在楼梯通道口位置墙体上标明该层浇筑时间、拆模时间、养护方式等信息。

A45:同条件试块放置在楼层设定位置,采用钢筋笼封装。

A46:现场建立恒温恒湿标准养护室,养护室器具包括:空调、温度计、湿度计、天平寸、试块模具、养护记录表等。

A47:拆模后三天内将各实测实量数据标注在墙体上,施工单位用白色粉笔、监理用蓝色、第三方用黄色。

A48:混凝土浇筑前,底层垃圾、材料归堆,清扫干净;浇筑完成后用水将落地的水泥浆、混凝土块冲洗干净。

A49:泵管清理干净堆放在指定位置(不得堆放在外架、楼梯口、通道口、洞口、电梯井架体等危险位置)。

A50:模板拆除后楼层清理干净,管线位置采用木盒保护。

A51:楼板地面水平度、平整度或顶板水平度偏差超过2cm,必须凿除,重新施工。

3.7样板图示对比

以下图示中打‘×’表示不合格的成品样板,打‘√’表示合格的成品样板。

×

B1:剪力墙问题描述:存在漏浆、阳角漏振、接缝不平、表面气泡、夹杂、蜂窝、麻面、实测指标超标等。

B2:剪力墙合格要求:表面色泽一致,无漏浆漏振、蜂窝、麻面,接缝平整,棱角方正,线条顺直,各项实测指标合格。

×

B3:墙柱根部问题描述:存在漏浆、烂根、蜂窝、夹杂等。

B4:墙柱根部合格要求:不出现烂根、夹渣、蜂窝、过振现象。

×

B5:梁问题描述:存在胀模、漏振、漏浆、蜂窝、麻面等。

B6:梁合格要求:表面色泽一致,无胀模、漏浆、漏振、蜂窝、麻面,阳角线条顺直。

×

B7:板问题描述:接缝漏浆、凸凹不平,棱角观感差,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气泡、裂缝、实测指标超标等。

B8:板合格要求:表面色泽一致、无气泡,振捣密实、阳角顺直,接缝平整,无裂缝,各项实测指标合格。

3.8观感质量缺陷修补措施

涉及混凝土结构修补的,必须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编制施工方案,经监理、项目经理部、品质管理专员审批后按方案执行,本标准中涉及的修补方法仅供参考:

C1麻面:用清水刷洗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

C2露筋:将外露钢筋上的砼和铁锈清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抹平;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剔除,清洗干净,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C3蜂窝: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用1:2水泥砂浆修补;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并剔成喇叭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细石砼捣实后认真养护。

C4孔洞:与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按批准后的方案处理。梁中孔洞,应在梁底用支撑撑牢,再将孔洞处不密实的砼凿掉,要凿成斜形(外口向上),以便浇砼,然后用水冲刷干净,保持湿润72h,再用高一级微膨胀细石砼捣实后认真养护。

↓C6收缩裂缝:裂缝刚出现时,如仍有塑性,可采取重新抹压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并加强养护;如砼已硬化,可向裂缝内撒入干水泥粉,加水湿润,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见下图。

C5胀模:将偏差值较大的砼凿除,返工重做,凿除时不得将主筋外露,必须凿出的需要做专项修补方案。

管理动作:

4.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撑、钢筋安装质量、预埋件等都必须经过监理、项目经理部验收合格。

4.2浇筑过程中,模板、钢筋工程必须有专业工种人员跟踪,对每一块顶板、墙柱模板及支撑必须100%检查、调整,监理工程师(两名)必须全程旁站监督,上下各一人。

4.3浇筑完成后,楼面不得有脚印及其他印迹。

4.4记录最后一道墙柱浇筑完毕的时间,12小时后方允许试拆模板,试拆时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现场查验,拍照记录。

4.5混凝土结构如发现蜂窝、麻面、露筋、胀膜、裂缝等观感质量缺陷,不得修补;如发现孔洞,必须由总包单位编制专项修补施工方案,经监理、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部审批后,按方案执行。

4.6楼板地面水平度、平整度或顶板水平度偏差超过2cm,该板必须凿除,重新浇筑。

4.7实测实量指标:

项目名称

佛山公司标准

常规施工阶段

不抹灰工艺

合格标准

不合格点的最大允许偏差(a)

合格率要求

合格标准

不合格点的最大允许偏差(a)

合格率要求

顶棚的平整度

[0,5]

a≤7

95%

[0,4]

a≤5

95%

墙柱垂直度

[0,4]

a≤6

95%

[0,3]

a≤4

95%

墙柱平整度

[0,4]

a≤6

95%

[0,3]

a≤4

95%

楼板厚度

[-4,4]

-5≤a≤6

95%

[-3,3]

-4≤a≤4

95%

截面尺寸

[-4,4]

-5≤a≤6

95%

[-3,3]

-4≤a≤4

95%

楼面平整度

[0,4]

a≤6

95%

[0,3]

a≤4

95%

楼面水平度

[0,4]

a≤6

95%

[0,3]

a≤4

95%

梁侧模垂直度

[0,2]

a≤3

95%

[0,2]

a≤3

95%

梁定位偏差度

[0,2]

a≤3

95%

[0,2]

a≤3

95%

施工放线

楼板混凝土面弹双线控制,模板弹控制线

实施双线控制,水电预埋控制线

4.8若第三方的实测实量合格率<95%,则该楼层由工程管理部发起限期整改通知,一周之内总包必须对正在支模楼层的模板及支撑问题100%关闭,并分别对总包、监理单位处以2000元、1000元的质量违约索赔,并要求责任单位对相关责任人处以单位索赔额20~50%的罚款;如逾期未100%关闭,则予以质量拉闸、罚款加倍,并将未关闭楼层交由外部施工队伍进行关闭,所产生的费用直接在总包单位工程款里扣除。

5.刚性防水套管制作及封堵标准做法 篇五

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

二、刚性防水套管制作

三、刚性防水套管预埋及固定

四、刚性防水套管混凝土浇筑及成型

五、刚性防水套管内部封堵

六、管道内部封堵后迎水面防水附加层施工

防水套管按结构形式分为柔性防水套管(A/B型)、刚性防水套管(A/B/C型)及刚性防水翼环三种类型。其中,刚性防水翼环适用于管道穿墙处不承受管道振动和伸缩变形的构(建)筑物,地下室外墙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防水套管为刚性防水套管B型,施工过程中经常容易操作不当引起漏水。下面就以工程实例来看一看刚性防水套管(B型)的制作及封堵施工工艺。

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

刚性防水套管施工前应根据图纸设计、规范要求、结合类似施工经验由项目部编制施工专项方案,报公司总工审批,审批合格后报总监工程师审批,总监工程师审批合格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按方案执行。专项方案施工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管理人员及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后签字确认。

二、刚性防水套管制作

(1)制作套管前将管道进行去锈处理。

(2)套管端口及翼环打磨均匀,不允许有飞边毛刺。

(3)套管与翼环应双面焊接,焊口位置焊缝均匀饱满,不得有漏焊现象。

(4)预制完成后套管内壁刷防锈漆两道。

(5)套管内外径、翼环宽度、壁厚等要符合《防水套管》02S404要求。

套管防水翼环制作

三、刚性防水套管预埋及固定

(1)根据设计图纸标高准确预埋套管位置,无压力排水管图纸设计标高一般为管底标高,有压力排水管图纸设计标高一般为管中心标高。套管在预埋时,内部采用木屑封堵,外部采用塑料胶带双层固定,以免灰浆在振捣时灌入。

(2)套管安装准确验收合格后附加钢筋与结构钢筋点焊、套管与附加钢筋点焊。套管预埋安装的过程中不得与结构钢筋直接焊接,应与辅助钢筋焊接,再将辅助钢筋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点焊。

套管预埋及固定

四、刚性防水套管混凝土浇筑及成型

混凝土先振捣其他部位后振捣预埋套管位置,从套管两侧分别振捣,振捣棒快插慢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避免振捣棒与预埋套管接触,影响套管预埋位置。

当管径D>500mm时,应在管底部开设浇筑振捣孔,以利于排气浇灌和振捣。套管必须一次性浇筑于墙体内。

五、刚性防水套管内部封堵

刚性防水套管内部封堵(②③④⑤)及迎水面防水附加层(⑦⑧⑨)剖面图

刚性防水套管内部封堵及迎水面防水附加层三维示意图

准备水泥、油麻绳、捻凿等材料(如图1),在捻麻时先清除套管内的污物(如图2);

图1

图2

将油麻绳(选用纤维较长、无皮质、清洁、富有韧性的油麻)拧成麻花状(如图3),用麻钎捻入套管内(如图4),捻两圈以上(如图5),约为套管深度的三分之一(如图6),使套管周围间隙保持均匀;

图3

图4

图5

图6

将油麻捻入后进行捻灰(如图7、图8),水泥用42.5级以上加水拌匀(水灰比为1:9)(如图9),用捻凿将灰填入套管(如图10),随填随捣(图11),填满后用手锤打实,直至将套管打至剩余20mm,灰口表面有光泽(如图12)。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捻口养护:套管捻完后应进行养护,用湿土覆盖或用麻绳缠住定时浇水养护,一般养护2-5天。冬季采取防冻措施。养护完成后用堵漏王将剩余20mm抹平。

六、管道内部封堵后迎水面防水附加层施工

刚性防水套管封堵后迎水面防水附加层(⑦⑧⑨)剖面图套管内部接近外墙处20mm区域使用堵漏王压实抹平的同时,在管根周围加强涂抹一圈堵漏王。

抹平后外表面刷聚氨酯防水涂料。

聚氨酯防水涂料干后,管根处防水卷材附加层及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施工。

6.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六

自我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严格按照区委关于创建标准化党支部的工作要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创建标准化党支部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从制度流程上完善、措施保障上细化、主题活动中提升,使党支部建设在巩固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打造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各路工作呈现出良性有序、扎实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积极谋划。镇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或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专项研究谋划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书记主抓、包抓联系领导和各支部书记分头抓、各村党建专干严格落实执行的工作机制,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指导各支部制定实施方案,提高工作针对性,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化繁为简,创新印制了《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手册》,发放到全镇六个农村党支部统一使用。在全镇上下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流动红旗”评比,为标准化建设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是理清思路,明确目标。镇党委先后4次组织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培训,召开工作推进会3次,认真对标对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加强工作培训和指导力度,到各支部督查指导标准化工作4轮次,帮助村(社区)做好自查工作,召开镇党委会议进行多次广泛讨论,深入酝酿,最终确定12名党建指导员,要求每1-2名党建指导员联系1个村(社区)党支部,并通过点对点的努力工作,切实提升各支部标准化工作水平,根据“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确保全镇各党支部申报即达标,高质量达标,在年底验收工作中能够高标准通过评星验收。

三是抓住重点,强化举措。根据包抓联系力量的调整,每位党建指导员针对所包支部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抓住农村和社区“两委”联审后的有利契机,突出政治功能,重点提升组织力,以创建标准化党组织为目标,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重点围绕规范运行、制度落实、支部建设、活动开展、问题整改等方面每周至少深入包联支部1次,对支部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帮助基层党支部“查问题,找根源,堵漏洞,抓整改,促提高”,通过一对一包联、面对面帮扶,真正达到突破瓶颈、消除软肋、补齐短板、练强弱项的目的。

四是完善考核,注重实效。为了防止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走过场或方向走偏,镇党委要求党建指导员积极利用联系支部的工作例会和支委会,...(剩余全文66.82%)

7.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七

1 从建园入手,把创建活动与高标准建园相结合

1.1 产业规划标准化

“十二五”以来,新余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余蜜桔产业的发展,依照全市山地、土壤立地条件,确定了全市以七里山、蒙山、沪瑞高速三个果业带为龙头,以哲划线、一字岭、分宜上高线为主体,农村房前屋后为补充的全市1.33万hm2蜜桔产业规划。规划对建园坡度、土壤、水源条件、开发方式提出了详细要求。通过科学的规划,使全市新余蜜桔基地建设思路清晰,开发标准更高,连片规模更大,三通工程更规范。

1.2 果园建设标准化

1.2.1 道路设计硬化到园。

对连片产业带和规模大的果园,按果园大小设置主干道、支道和操作道,满足农产品、农资运输和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要求。

1.2.2 网络信息覆盖到园。

首先是网络入村到园,为实现技术培训、服务、咨询和产品销售上网,其次建立了新余蜜桔专业网和果业科技手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和手机,可以为果农及时提供栽培管理、防病灭虫、防灾减灾及果品市场信息,实现果业信息全覆盖。12.3果园机械普及到园。果园开发全部实现机械化整地、开沟、作畦,规模果园平时生产施肥、改土、扩穴基本配有开沟机、悬耕机,全市80%的果园安装了机械化远程管道打药系统,提高了喷药效率,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成本。

1.2.4 规范建立果园档案。

要求每个果园按照《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模式规程》建立了果园档案,档案信息包括果园基本信息、物候期、特殊天气、生产管理、农药使用等,既便于果农分析、查询相关资料,又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确保农产品质量。

2 从产业体系建设入手,把创建活动与实施现代农业柑桔项目相结合

2.1 建立和完善了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制定了新余蜜桔容器苗生产标准

新余市在国家农业部和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柑桔项目的支持下,兴建了占地6.67hm2的新余市国家级新余蜜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8hm2新余蜜桔无病毒苗木扩繁基地、10hm2新余蜜桔纯母本园。结合国家柑桔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制定了新余蜜桔苗木生产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建立了标准化采穗圃,种苗全程进行监控,按照新余蜜桔无病毒种苗生产标准进行扩繁,使新余蜜桔种苗从农户自繁自育逐步走向无病毒标准化生产,部分开始向容器苗发展,从而保障了新余蜜桔产业的发展。

2.2 推广标准化技术

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实施“新余蜜桔新技术集成与应用”,大力推广“树顶灯,树上板,树脚螨,树底管”技术,建立了“猪———沼——果”肥水一体、节水灌溉、病虫害生物防治、果园生草栽培及测土配方果园管理整套标准化生产规程,果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全面提升了新余蜜桔产业标准化水平。

2.3 建设新余蜜桔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及贮藏库

通过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柑桔项目资金,在七里山(南安)、哲划线(水西)、一字岭(马洪)3个果业带建立了4个新余蜜桔选果、贮藏、出口加工厂,兴建了2个果箱生产厂,新增3条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新增柑桔贮藏能力5万t,大大提高了新余蜜桔产业水平。同时通过加工贮藏保鲜,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加了产后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

2.4 从标准化栽培技术入手,把创建活动与提升新余蜜桔品质相结合

2.4.1 建立疑难病虫测报机制。

根据新余蜜桔疑难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特点,结合全市重大病虫害联防机制,建立了新余蜜桔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

2.4.2 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建立了新余蜜桔标准化果园示范区8个,并与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联合对果园果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保证了新余蜜桔的果品安全。

2.4.3 创新标准化生产新技术。

创新增施有机肥、适施微肥技术、修剪技术、微量元素营养液保花保果技术、控梢保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以达到丰产稳产、提高果品品质目的。

2.5 采收贮藏标准化

2.5.1 统一采收时间。

为了保证新余蜜桔品质,防止新余蜜桔早采、乱采,采后处理不科学,损害果品形象,根据不同产区、不同年份和采后不同处理,每年统一采收时间,一般要求10月下旬采贮藏果,11月上旬采鲜销果。

2.5.2 采摘技术规范化。

采摘遇露水、雨水未干和雾天时不能采摘。采摘人员在采摘前剪除手指甲,采用两剪法剪果,第一剪带果柄剪下果实,第二剪齐果蒂剪平。认真做到轻采、轻放、轻装、轻卸。

2.5.3 规范果品贮藏。

8.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八

2011年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承担了国家标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现将建设情况和做法介绍如下:

1 示范区自然概况

示范区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吴起县西北部, 地理坐标东经108°23′09″~108°23′20″、北纬37°21′09″~37°21′20″, 海拔1500~1600m。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 地貌为中山丘陵沟壑区, 属无定河流域。该区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7.8℃, 极端最低气温-25.1℃, 极端最高气温37.1℃, ≥10℃积温3086℃, 年无霜期13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395.4mm, 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400~450mm;土壤类型为黄绵土, 土壤质地为轻砂壤, 田间持水量为15.3%。该区处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地带, 由于气候、地质地貌、土壤肥力等的制约, 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 天然植被已破坏殆尽, 现存植被均系人工营造, 主要造林树种有河北杨、小叶杨、白榆、山杏、山桃、柠条、沙棘、紫穗槐、沙柳等, 以灌木为主, 小乔木林比例低, 呈片断零星分布。

项目区所在的金佛坪小流域共涉及金佛坪、马湾2个村4个村民小组210户946人, 该流域南北长12km, 东西宽2.5km, 总面积约30km2。从1998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以来吴起县在该流域内种植了大面积的中国沙棘林, 该流域有沙棘纯林面积3100亩, 沙棘混交林 (与杨树、油松、侧柏混交, 混交比例为1∶1) 面积14500亩。沙棘纯林随着林龄的增加, 部分衰退甚至死亡。由于当时只考虑荒山绿化, 没有考虑沙棘果的采收和利用, 沙棘的串根和萌蘖, 现已经造成一是密度大, 人或机械无法进入进行采摘;二是部分沙棘林开始老化, 甚至死亡。鉴于此, 我们在该流域建设沙棘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将制定的标准应用到沙棘种植工作中, 规范沙棘生态建设, 真正建成标准化、示范样板的沙棘种植区。

2 示范区建设

2.1 示范区选择

2011年我们通过外野调研, 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面积最大、沙棘生长、抚育存在问题最多的陕西吴起县作为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地点。根据沙棘适合的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小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等, 在陕西吴起金佛坪小流域选择荒山荒坡阳坡面作为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区, 阴坡作为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区, 2~3年后, 形成明显对比。300亩荒山沟壑区作为沙棘种植示范区。3月春季造林之前, 要求按照《沙棘种子》 (SL283-2003) 、《沙棘苗木》 (SL284-2003) 准备好示范区种植的苗木, 春季造林开始, 对种植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2.2 人员培训

在种植之前, 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 将标准汇总, 印刷成册, 做到种植人员人手一册。首先在室内举办培训班, 对标准进行讲解, 让大家熟悉示范区建设各个环节的要求和各个标准、规范的内容;其次, 在种植现场进行示范培训, 对种植每个环节进行一一示范、讲解, 让每个种植人员充分了解种植的要求。共举办了农民培训班3期, 培训人员400多人。

2.3 示范区建设

首先对选择示范区进行规划, 确定种植密度, 即明确株行距2m×3m。根据地形, 在1∶1000的地形图上绘制施工图形。其次, 对种植地进行全面整地, 挖好种植坑或穴, 要求挖深30cm, 穴径30cm。按照苗木标准要求对种植的苗木进行分级、检测和检验, 选择优良I级苗木 (3年生苗木, 要求苗高:大于80cm, 地径:大于3cm, 根系:侧根大于20条) 进行种植。技术人员不断地巡查, 现场进行指导, 以保证种植成活率。

2.4 抚育管理

种植当年可对栽植穴进行2次松土除草, 深度5~10cm, 里浅外深, 不伤苗根;雨季后对整地工程进行检查, 对毁坏的地方进行修补;种植成活率不合格的应及时补植或重新种植;种植后3~5年内应对林地进行抚育, 不得进入林地放牧、樵采, 并要防止其他破坏活动。

2.5 督促检查

在种植过程中, 5~6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促检查, 发现问题, 随时进行纠正;在春季种植结束之后, 邀请专家组进行现场咨询, 技术人员陪同专家现场巡视, 专家根据示范区建设情况, 提出下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秋季种植时进一步完善示范区建设, 并在秋季种植完成后, 及时对当年种植的沙棘进行现场验收, 严格按照《沙棘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SL350-2006) 对种植的沙棘进行验收, 并对沙棘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

2.6 建设成效

2011年严格按照《沙棘种子》 (SL283-2003) 、《沙棘苗木》 (SL284-2003) 和《沙棘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SL350-2006) 标准进行选址、育苗、种植、管护等, 在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小流域建设沙棘标准化栽培示范区300亩。由于2011年雨水比较好, 沙棘成活率高, 长势良好。真正建成标准化、示范样板的沙棘种植区。对当地的沙棘资源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和推动作用。同时, 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发现《沙棘种子》 (SL283-2003) 比较符合实际, 《沙棘苗木》 (SL284-2003) 中苗木分级标准有点低, 特别是对于硬质扦插苗Ⅰ级和Ⅱ级苗木标准低, 待下一步修订。《沙棘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SL350-2006) 涉及内容多, 从种植时沙棘资源普查、种植设计、采种、育苗、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种植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到竣工验收等, 所以各个环节规范的不够具体、不够细致, 建议下一步列为沙棘资源普查、种植设计、采种、育苗、种植技术、经营管理、种植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效益的监测和竣工验收9个标准 (规范) , 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3 示范区建设的做法

3.1 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思路明确

在金佛坪小流域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一是注重沙棘资源的保护。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大“三防三禁”措施的落实, 保护沙棘这一珍贵资源。二是加强沙棘产业化示范园建设。按照经济林果园的标准, 重点在林园建设、雌雄株搭配、低效园的更新改造、病虫害防治、采摘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建设, 促进沙棘的更新改造, 提高沙棘的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条龙, 提高产业化水平、规模和效益。延安圆方集团等企业已开发上市了沙棘茶叶、沙棘油、沙棘饮料等系列产品。四是辐射带动沙棘栽培标准化。以示范区为样板, 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中以此为标准, 从种植、管护、采摘等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进行, 从而带动了吴起县沙棘标准化建设。

3.2 效绩考核管理制度健全

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开展以来, 吴起县建立了“组织保障、个体承包、技术承包、抚育管护、奖惩激励”五种机制, 明晰了产权任务、落实了兑现政策、规范了技术要求、强化了服务指导, 使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干部有责任抓、部门单位有任务搞、技术人员有标准管、农民群众有信心干的齐抓共管格局, 推动了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

沙棘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目标责任制, 领导小组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 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有关责任人, 年终检查验收评比, 建立奖罚机制, 重奖在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惩罚在巩固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工程建设中不负责任者。

沙棘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期间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度、项目进度控制制度、项目建设奖罚制度、项目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 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项目的建设, 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在沙棘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中, 实行专账、专户, 严格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为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的资金投入基础。

3.3 标准化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吴起县拥有188万亩沙棘林, 是全国沙棘种植面积第一县。吴起县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 利用沙棘标准化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着力培育和发展沙棘产业。吴起县政府通过金佛坪小流域沙棘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示范样板作用, 紧密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 加上政府的扶持及宣传, 大大地提高了当地企业和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的生态建设模式。“政府”负责项目的全程管理, 确保运行机制的顺利通畅;“企业”发挥产业拉动作用, 保证原料有销路;县内龙头企业, 每年从农民手中收购原料,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与管护的积极性, 使得项目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 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建设成果, 沙棘种植的标准化使农户真正通过参与生态建设工程, 获得收益。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 典型引路, 以点带面, 逐步形成了县带镇、镇带村、村带户和“企业+基地+标准 (科技) +农户”的示范模式, 为沙棘标准化示范区的实施, 探索出路子, 积累了经验, 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有效提高了沙棘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将加快我国“三北”地区, 特别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 加快沙棘生态工程建设。通过沙棘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 使沙棘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帮助农民增收, 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兼顾国家与地方、经济与生态、企业与农民等方方面面关系和效益, 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良性循环之路。

参考文献

[1]土小宁, 卢顺光, 顾玉凯, 等.沙棘种子标准[S].SL283-2003, 2003.03.25.

[2]土小宁, 卢顺光, 顾玉凯, 等.沙棘苗木标准[S].SL284-2003, 2003.03.25.

[3]土小宁, 卢顺光, 杜文嫣, 等.沙棘生态工程建设技术规程[S].SL350-2006, 2006.10.23.

[4]李蓉.沙棘标准化初探[J].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9 (3) :11-13.

[5]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S].国标委农[2007]81号, 2007.10.12.

[6]白俊元, 樊少华, 韩春霖.我们是如何开展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J].中国标准导报, 1999 (1) :1-17.

[7]董兆芬.初探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J].中国标准导报, 1997 (3) :1-16.

[8]张玉虎.发挥标准化作用加快花椒产业发展[J].中国标准导报, 1997 (5) :1-12.

[9]丁昌东.关于标准的一些思考[J].中国标准导报, 2006 (10) :8-9.

[10]金爱民.农业标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1.

9.脚手架标准做法 篇九

准化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基本情况

开滦集团具有131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目前在册职工8.2万人,其中,从事煤炭生产的近4.8人,井下作业人员3.5万人。2008年,煤炭产量3285万吨。集团现有生产矿井22对,主要分布在河北的唐山、张家口以及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其矿井集中的唐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水、火、瓦斯、煤尘、地压等五大灾害俱全;唐山、林西、赵各庄3个煤矿开采时间已超百年;有5对矿井开采深度超过千米,最深达1157米;大多数矿井已形成多水平生产、多区段提升、多级排水系统,单翼运输距离最长达9公里。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很大。

开滦集团始终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常抓不懈。近年来,他们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充实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考核内容,建立起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规范操作、改善环境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动态考核验收常态机制,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总体水平。井上下生产作业环境显著改善,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可控程度进一步增强,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多措并举,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打好基础。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人的行为,是实现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开滦集团实施“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安全型人”工程,重点围绕提高职工素质,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素质提升培训工程。连续开展两个“三年素质培训工程”,通过采取系统培训、模拟演练、现场纠偏、心理调适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新工人、一般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班组长等不同群体,全面开展理念灌输、习惯养成训练、系统追问、危险预知、危害辨识、操作技能等培训教育,培育职工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培训结束后,逐个考核过关;不能过关者,不得上岗并重新进行培训教育,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2.加强班组长队伍建设。实施班组长持证上岗制度,制定专门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集中对在岗的班组长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不过关的撤职换岗。建立后备班队长选拔培训机制,从各班队选拔部分骨干,参加班组长培训。对班队长进行定期考核讲评,实行末位淘汰,空出的职位,从培训合格的骨干中选拔任用。

3.推行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为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全面开展了准军事化职业行为训练,对职工进行准军事化班前会、队列行走、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现场交接班、职业技能训练等多项训练,以严明纪律培养职工的自觉管控能力,使职工自我管理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对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以及规范化作业标准,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4.推行岗位安全确认,手指口述。围绕提高人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危害辨识控制能力,推行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工序化的“三全一化”岗位安全确认。并以“安全预想、危险预知”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行了“手指口述”式安全确认法,进一步强化了现场安全管理,促进了规范操作的落实。

(二)全面推行“三按”管理,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在各生产矿井积极尝试推行了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的“三按”管理机制。按照细化、量化、标准化要求,参照国家和行业安全标准、技术规范,针对企业实际,修订了回采、掘进、开拓、机电、运输、通风等各个系统设计规范标准,完善了规程措施编制、会审、贯彻流程,把按设计施工列为精细化管理和走动式管理的主要内容,实施了施工过程中达不到设计标准限期整改,以及由下一道工序追偿等硬性措施,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

1.按规范设计。要求一切井工工程都要有设计,在规范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细化设计内容。对每项工程的每个环节、施工现场的每个细节,都以设计说明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项提出具体操作要求,明确具体标准。如设备或材料怎么摆放、管线如何吊挂、采面单体液压支柱放液阀必须朝向相同等。在规范设计内容过程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针对现场施工内容和操作细节,在基层班组广泛征集设计内容,组织设计成果观摩、比较、论证,好中选优。

2.按设计施工。所有生产工作岗位操作全过程都要按设计标准进行,已开工的工程必须现场悬挂设计图表,对施工过程“时时有规定,处处有标准”。集团公司专门编制了煤矿操作岗位标准化作业标准,对每一个生产工作岗位、每一道操作工序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在生产过程中强力推行。每个工作面开工前先检查按设计施工的问题,与设计要求不符不许开工。为促进作业现场按设计施工的推行与落实,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坚持走动管理,凡是不按设计施工的一律挂黄牌、停产整顿,直到验收合格后才准许恢复生产。

3.按标准验收。突出对生产全过程的动态检查、班末验收和竣工后的对标考核,坚持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动态检查与班末验收相结合,对当班施工质量、设计标准落实情况逐项进行考核打分,实行日清日结考核。坚持将班末验收打分结果与工程竣工后的系统验收相结合,作为安全质量结构工资的考核依据,做到设计、施工、检查、验收环环相扣,全程闭合。

(三)加强安全环境建设,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地面和井下安全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职工安全与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1.强力导入安全视觉识别系统。采取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在企业所有办公区域、生产作业场所,特别是井下事故易发地段、交通要道等处,全面导入了SVI煤矿安全视觉识别系统,推行了反光安全标识和安全设备设施编码管理。在工业广场、更衣室、井口设置了大屏幕,班前会议室配备了多媒体电化教学设施。安全视觉系统的导入,及时传播了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信息。

2.强化安全环境硬件设施建设。本着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深入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各生产矿井全面实施井上井下“亮化、净化、美化、规范化”环境改造工程。从井口到井底车场,从运输大巷到采区石门料场,从工作面上下两巷到采煤工作面,分阶段逐步实现全部照明。实践证明,职工在宽敞明亮的环境中工作,无论心态、注意力还是操作的准确度都有较大改观。

3.营造安全健康文化。从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入手,着力营造安全健康文化。集团公司上下,全部建立了职工安全健康保障体系,定期开展职工健康检查,建立了职工安全健康管理档案,在地面和井下分别建立了保健站、急救站,为每个生产班组配发了现场急救箱。积极实施为井下生产作业地点配备蒸箱、饮水机和工作服集中管理的“两热一管”工程。对职工食堂、宿舍、更衣室全面实施人性化改造,逐步实现服务人性化、就餐住宿宾馆化、更衣洗浴舒适化、井下服务地面化,以减轻职工作业后的疲劳,进一步增强职工凝聚力。

4.着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装备系统。以实现“机电设备零隐患、矿井装备零故障”为目标,实施矿井提升系统数字化改造和主扇风机安全节能改造,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积极引进大功率、高强度的综采设备和免维护减速器,推行掘进工作面轨道化运输;实施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安装顶板在线监测系统,自主研发了自动闭锁风门。先后进

行了运输、供电、通风、排水本质安全型系统和部位的改造和创建活动,既增强了矿井抗灾防灾能力,又提高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科学管理水平。

(四)创新考核运作机制,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规范有序运行。在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区科旬检、矿处月验、集团季检制度的基础上,开滦集团深入探索、不断完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考核运作机制,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保证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规范运行。

1.改革薪酬分配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推行了独立于效益工资之外的安全质量结构工资制。各生产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在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已全部达到30%以上。改变传统的“以量计资、超产超尺累加计奖”的考核方式,试行了“定单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促进了基层单位由生产管理型向安全质量管理型的转变。

2.实施专项激励机制。集团公司坚持每年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样板化区科、信得过班组竞赛活动,不定期组织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议,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同时采用正激励手段,每年都奖励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规范操作的职工,有效促进了职工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上一篇:行路难白居易下一篇:关于购买环保袋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