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自测试卷及答案

2024-09-05

高考历史考前自测试卷及答案(精选10篇)

1.高考历史考前自测试卷及答案 篇一

1.哈尼族唯一的自治县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解析:墨江县是1979年11月28日成立的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人口占比为61.8%。

2.哈尼族在全国的人口数排16,在云南的人口数排3,人口大约有163.97。

解析: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前五位: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

3.历史上哈尼族并没有遗传文字,现行的哈尼族文字是1957年创造的。它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解析:在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就组织了有哈尼族干部参加的哈尼语文工作队伍,开始进行哈尼语调查研究,

于1957年写出了《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哈尼语调查报告,

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草案)。

4.哈尼族共同祖先尊唐盘有7个儿子,分别叫唐盘漫、唐盘沙、唐盘兼(他朋橘)、唐盘布(它朋布)、唐盘忠、唐盘吹、唐盘乌。

解析:尊唐盘是哈尼族历史上的“百子之母”,也就是说从她开始,哈尼族产生很多分支,传说他生下七个儿子,形成七个胞族氏族部落。

5.哈尼族的族谱是父子连名,例如父亲叫BC,那么儿子叫CD。

解析:即父亲名的第二个字起,是儿子名的第一个字起。

6.哈尼族原始族谱有十四代,分别是送咪窝—窝腿雷—腿雷总—总嫫院—嫫院驾—驾提锡—提锡利—利跑奔—跑奔吾—吾牛然—牛然错—错嫫威—嫫威尊—尊唐盘。

7.哈尼族的神谱有十二代,分别是吴玛—玛汉—汉能—能绕—绕诺—诺拓—拓玛—玛俏—俏耀—耀等—等奔—奔送。

8.哈尼族的迁徙历史艰辛漫长,在《哈尼阿波冲坡坡》中的迁徙路线是:虎尼虎那—什虽湖—嘎鲁噶则—惹罗普楚—诺马阿美—色厄作娘—谷哈密查—红河南岸哀牢山。大致经过3个省份,分别是青海、四川、云南。

9.哈尼族在昆明大约居住了近200年,现指昆明北郊蛇山一带。

10.除了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国还有大约40多万哈尼族。

2.高考英语考前练习及答案 篇二

A.will

B.may

C.shall

D.would

答案:C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句意为:根据规定,学生如果想拿奖学金,任一单科成绩不得低于85分。shall用于第三人称,在条约、规定、法令等文件中表示义务或规定,意为“应,必须”。

2.I’m really very busy,otherwise I ________ certainly go there with you.

A.can

B.shall

C.will

D.would

答案:D

解析:考查虚拟语气。结合前半句中的内容以及后半句中的otherwise一词可知后半句应用虚拟语气,所以用would。

3.―God!My cell phone is missing.

―You ________ have left it at home.I heard you telephone our daughter in the bathroom.

A.shall

B.must

C.would

D.could

答案:B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根据答语第二句的内容可知第二个说话人认为对方“一定”是把手机忘在家里了。

4.Even students of average intelligence ________ become top students by improving their study habits.

A.must

B.can

C.have to

D.ought to

答案:B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句意为:即使智力一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改进学习习惯而成为优等生。can在此处表示“能够”。

5.―Look,I’ve bought some bread,including your favorite flavor.

―You ________ any because we still have plenty at home.

A.should have bought

B.could have bought

C.needn’t have bought

D.mustn’t have bought

答案:C

解析:答语句意为:你没有必要买,因为家里还有很多。故应用needn’t have done表示本不必做而实际上做了。could have done 表示过去本可以做某事却没做;should have done表示本应该做而实际上未做;mustn’t表示禁止。

6.It is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that many adults ________ be so crazy about Harry Potter series.

A.will

B.can

C.may

D.should

答案:D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句意为:很多成年人居然对哈利・波特系列这么上瘾,对此我不能理解。这里用should表示“居然,竟然”。其他选项都没有这个含义。

7.It’s a pity that Andrew didn’t want to go to the conference.________ willing to go,we could have paid all his expenses.

A.Had he been

B.Being

C.Was he

D.He had been

答案:A

解析:考查虚拟语气与倒装。根据第一句中的时态可知此处是对过去情况的虚拟,意思是“如果他愿意去,我们会支付他所有的费用”。此处是省略了虚拟条件句中的if而引起的倒装,其正常语序应为“If he had been willing to go”。

8.These days some young people just ________ work hard because they have got used to the easy life provided by their parents.

A.mustn’t

B.won’t

C.mightn’t

D.shouldn’t

答案:B

解析:句意为:现在一些年轻人就是不愿意努力,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父母提供的安逸生活。根据句意可知,此处表示意愿,应用won’t。mustn’t禁止,不准;mightn’t可能不;shouldn’t不应该。

9.―I regret to say that I failed to rank first in the terminal exam.

―Come on,nobody ________ win all the time.

A.should

B.must

C.shall

D.can

答案:D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句意为:――很遗憾我在期末考试中没有考第一。――振作起来,没有人能够一直赢。can(表示有能力做或能够发生)能,会;should应该,应当;must必须;shall(表示决心、命令或指示)必须,应当。

10.―May I take this book out of the reading room?

―No,you ________.You read it in here.

A.mightn’t

B.won’t

C.needn’t

D.mustn’t

答案:D

11.Sorry,Cathy,I didn’t know that you were badly short of money then.But you ________ me for help.

A.must have asked

B.could have asked

C.would have asked

D.may have asked

答案:B

解析:考查情态动词。说话人为自己不知道Cathy当时急需用钱而感到抱歉,认为Cathy当时本来可以向自己求助。could have done表示过去本来可以做某事,可实际上并没有做。

12.―I called you at 9 last night,but no one answered.

―Sorry,I ________ sleeping.I went to bed very early.

A.need have been

B.would have been

C.must have been

D.should have been

答案:C

3.高考历史复习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篇三

限时训练: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周王东迁后,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周王都要依赖强大的诸侯国,社会的政治

秩序被彻底打破。其根源在于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1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是

A.法典明文规定保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按律量刑,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4.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

①商品流通渠道通畅②印刷业有了发展

③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

④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金瓶梅》:“情色二字,乃一体一用。故色绚于目,情感于心,情色相生,心目相视。”

16、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代民主制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

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是对古代文明的承继,又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关于代议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

B.体现代议制间接民主原则的最好途径是完善普选制。

C.美国为议会主权代议制形式的典型代表

D.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彻底否定

17.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合时代潮流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18、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数量上有所发展,但这是在殖民主义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基础上实现的。以下各项对这一过程在中国所造成的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传播

C、造成货币和资源的大量流失

D、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受阻

19、《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20.当代一历史学家指出:“人类的物质文化在过去的200年中发生的变化远甚于前5000年。”从今天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B.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联系

C.科学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新发明的出现

D.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21.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22、列宁在1921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与下列中国的哪个事件相似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23、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美国新军事战略,高调宣称“战略东移”,霸权形象展现无余。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从古代的罗马帝国,到19世纪的英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凭借军事力量,辅以行政手段和不平等贸易,直接劫掠其他国家和民族。当代美国与历史上的霸权国家不同主要体现在()

A.凭借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获取最大利益

B.依靠掌控国际货币、金融、贸易体系获取最大利益

C.凭借庞大的出口贸易获取最大利益

D.依靠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取最大利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38、(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真要学美国人的作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于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所谓“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薛涌《美国有国学吗?》

回答:(1)材料一中“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哪一教育主张有关?

又与其什么思想相矛盾?谈谈你对孔子的思想有何看法?

(6分)

(2)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接触到的“市民文化”可能有哪些?“帝国文化’’的“定型”与“市民文化“的“幼弱”有何共同原因?

(8分)

(3)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就中国举一例说明“崇洋媚外”“往往是盛世之兆”。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6分)

39、(26分)大约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这一转变称为现代化(又称近代化)。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经历之坎坷、过程之曲折,在世界上极为罕见,给人们的启示也非常深刻。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于19世纪中期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曾经历过封建阶级“器物变革”的探索,又经历过资产阶级“制度变革”的探索,最后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材料二:在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历程中不断地吸取世界大国崛起的经验,先后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均告失败。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自己的路”,才取得了成功。

材料三:有日本学者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特点是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和外资企业产品出口,同时严重依赖购买外国专利和外国技术,而一旦这些通道出现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将难以为继。因此,随着中国越来越依赖外贸和外国技术及机械设备,发达国家也就越来越有能力控制中国。中国要谋求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下大力气进行科研和开发,但目前中国既没有这个基础,也缺乏这方面的远见,于是只好购买日本的专利,继续引进日本的技术,这样一来就受制于日本,为自己套上了枷锁。因此,“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

——摘自路爱国《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一些评价与看法》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从19世纪中期“器物变革”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请列举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辉煌胜利的范例各一项(4分),并概括这一历程给人们的宝贵启示。(2分)

(3)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是“中国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6分)

(4)材料三中,日本学者指出的中国改革开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他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分)

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参考答案

CDBC

BBDDC

DCB38、(1)有教无类(2分);贵贱有序(2分)。孔子的主张既有进步性又有保守性。(2分)

(2)宋词、话本、南戏、风俗画、四大家书法。(2分,答对两点给2分)

专制主义的强化(2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思想控制的加强。(2分)

(3)美国承认、尊重外来文化;(2分)中国对外来文化存有排斥心理。(2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答大唐盛世亦可)

(2分)

(4)政治、经济的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先进的文化可推动社会的进步;(2分)文化是在借鉴、融合中不断发展的;(2分)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2分)

39、(1)主要原因:①器物变革的探索失败(或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②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2分)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2分)

(2)①范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分);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分)

②启示:别国的经验必须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作用(2分)

(3)成就:a.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通过国企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分)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①主要问题:a.中国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出口、依赖外国技术和设备;(2分)b.中国缺乏独立科研和创新开发的精神。(2分)

②A.他的观点不正确。理由:长谷川庆太郎的根据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技术与专利的作用和影响。(4分)

B.他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中国本土企业的许多核心生产技术还要依赖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4分)

C.他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比较偏激。理由:综合前面二者的理由即可。(4分)

4.高二历史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四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 ‘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2.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3.汉朝初年,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

A.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5.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

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6.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7.1876年当郭嵩焘以公使衔出使英国时,文士们刻薄地讥笑他弃圣贤之帮而追随于洋鬼,郭嵩焘的日记因为赞誉已有两千年历史之西洋文明而被守旧派斥责为异端邪说,他们迫使官府拆毁了该部日记的印版。这反映了当时( )

A.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愤慨 B.崇洋媚外遭到社会鄙视

C.新旧思想的冲突此起彼伏 D.西学传播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

8.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其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策略的条约应该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C.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10.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C.中国辛亥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12.“国民政府坚持谈判的先决条件,终于迫使英国从上海撤军。2月19日,双方签定了《关于汉口英租界之协定》。根据协定,租界工部局于3月11日解散,由国民政府3月15日正式接收英租界。”这一事件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抗战相持阶段

1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 )

A.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

B.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D.是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捷

14.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下列事件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

A.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D.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15. 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票面采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民族文字。透过人民币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少数民族进入了社会主义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在中国、印度、缅甸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而且走向亚洲、走向世界,中国、印度、缅甸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能处理国家间的一切关系 B.把国家的主权放在第一位

C.具有开放性和强大生命力 D.以国家平等为根本出发点

17.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结伴而不结盟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缔结同盟关系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

20.格罗特的《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词。”作者的观点是( )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C.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D.雅典民主程序上的不足

21.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22.维多利亚时代(1837—19),家庭祈祷的顺序依次是家庭成员、管家、厨师、女仆、脚力和帮厨等,仆人们都是面对墙壁跪着祈祷。宗教仪式是按乡绅、农场主、商人、店主、工匠、农业工人的先后顺序安排。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社会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D.物质财富影响社会地位

23.面对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适时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俾斯麦政府的做法客观上( )

A.体现“鞭子加糖果”的两手政策 B.阻断了德国工人运动的继续发展

C.推动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国容克地主阶级的统治

24.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25.图9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26. 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A. 英、法、德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美

27. 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28.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 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29.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

30.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

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7分)

33. (14分)国家形式关涉国家政权的组织和运用,即政府权力的配置与运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分权)”的理念思想。 ——赵海月《论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

材料二 三权分立为立宪政体之精义……吾于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更令监察、考试二权亦得独立,合为五权。……好像一个蜂窝一样,全窝内的觅食、采花、看门等任务,都要所有的蜜蜂分别担任,各司其事。……凡事务有全国一支之性质者,划归中央,有因地制宜之性质者,划归地方,不偏重中央集权制或地方分权制。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

(1)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美国的“立体分权”的内容,并说明其创新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先生对国家形式的设计。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和美国三权分立的本质区别。(4分)

5.2022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篇五

由于2022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及答案尚未公布,如有公布,小编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更新,敬请关注!

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方法

保持清醒,高考数学的考试时间在下午,建议考生中午最好休息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其间尽量放松自己,从心理上暗示自己,只有静心休息才能确保考试时清醒。

刚拿到高考数学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此时不易匆忙作答,应从头到尾、通览全卷,哪些是一定会做的题要心中有数,先易后难,稳定情绪。答题时,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

高考数学选择题是知识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逆代法、估算法、特例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尽显威力。

12个选择题,若能把握得好,容易的一分钟一题,难题也不超过五分钟。由于选择题的特殊性,由此提出解选择题要求“快、准、巧”,忌讳“小题大做”。填空题也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要力求“完整、严密”。

高考数学有哪些做题技巧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高三数学成绩怎么提高

1.对数学的认知。由于成绩长期没有提升,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本身就难,或者觉得自己不具备某种天赋、某种方法,于是对自己怀疑,甚至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么这样的话很容易挫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备考的方向。很多考生觉得多做题就行了,还有一些考生进行“题海战术”,每天面对大量的习题,同时也有好像永远都做不完题,结果是成绩没有提升上去。那么这个方向,当然也有一些考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喜欢做题甚至很少做题,这些考生有的觉得自己很聪明,应该能学好理科,特别是数学,结果拿到试卷后,觉得生疏,在短时间内很难把题目做好,对以上两类考生,都是属于备考方向的问题。

6.九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篇六

1、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其中占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 ( )

A 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俄国

2、法国元帅福 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 “这不是和平,而是的休战。”!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凡尔赛和约》 ( )

A 不可能带来任何和平局面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 激化了日本与美国的矛盾 D 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

A 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 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 工人阶级领导下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 经历了 从和平到暴力的斗争历程

4、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作用包括以下方面 : ( )

①印度人民取得了自治权 ②印度人民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印度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④英国在经济上受到了沉重打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5、“抛头洒血废天朝,千古君臣一笔销。粤汉擎旗皆响应,共和之制路迢迢。 天下为公国父尊,雄才大略扭乾坤。”诗词歌颂的人和事分别指的是 (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康有为,戊戌变法

C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6、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

A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B 完成了全国性的统一

C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7、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在《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 )

A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 遵义会议 ,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 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 革命道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8、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 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 长征胜利完成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 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据此回答19-20题。

9、材料中的日期是 ( )

A 10月10日 B 11月1日 C 12月12日 D 12月13日

10、国家设立公祭日,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意义在于 ( )

①促使人类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②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同时纪念中国人民的抵抗侵略的精神。

③铭记仇恨,扫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障碍

④深切哀悼死 难同胞,不忘屈辱历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我们可以肯定,我的美国同胞们希望我在就任总统时将不得不为我国目前形势所迫。……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的政府。”

——沈琪译《罗斯福就职演说》

(1)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2) 材料三提到当时美国 “形势所迫”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罗斯福是如何保障阴影笼罩下的每个家庭走出困境的?(3分)

(3) 中外两次改 革,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

(1) “普林西普的子弹”引发了什么战争?(2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引发这场战争的根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0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2)结合材料二谈谈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3分)

材料三: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3)结合材料三判断,一战后欧洲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3分)

13、某校以“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 族精神”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以下是四部入选的电影作品。请你参加他们的活动。

《我的1919》 《走进共和》 《鬼子来了》 《建党伟业》

(1)电影《走进共和》和《我的1919》分别是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我的1919》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4分)

7.中考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七

1、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一观点与下列哪家学说基本一致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B、李冰-----------都江堰

C、纪传体通史-----------《史记》 D、隋文帝------创立科举制

3、“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1940年12月,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时播出的时事新闻应该有

A、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B、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平津战役开始

5、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不包括

A、传播阿拉伯数字 B、创立并传播伊斯兰教

C、创立佛教并传播到中国 D、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

6、“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新文化运动 B、文艺复兴 C、明治维新 D、启蒙运动

7、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8、下列各种现象中,在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能够看到的是

A、电话用于商务往来 B、火车在铁路上行驶

C、汽车在公路上奔驰 D、高压电线跨越山川

9、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珍珠港事件

C、攻克柏林 D、诺曼底登陆

第Ⅱ卷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中国近代化” 的含义。(2分)

(2)在近代化过程中起了“思想启蒙”和“思想大解放”作用的分别是什么事件?(2分)

(3)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2分)

2、(6分)【回顾辉煌的历程】

为庆祝建党__周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

展览名称:《辉煌的历程》

搜集材料:

(1)19,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_____________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诞生的党的指导思想两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分)

(5)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90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1分)

3、(8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将下表空白处填充完整。(6分)

事件 代表人物 影响

南北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请你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

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也曾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请回答:

(1)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2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最后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世界面貌的?(2分)

材料三: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是,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却得到了飞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

请回答: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二战后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2分)

8.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卷及答案 篇八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 薪火相承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B.互为一体 前赴后继 博大精深 卓尔不群

C.互为一体 薪火相传 繁荣昌盛 源远流长

D.一脉相承 前赴后继 繁荣昌盛 卓尔不群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B.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

20.再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06月3日,国青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青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授予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吵过200亿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什么”“如何生活的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戏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 CCD

4-5 DD

6.①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熟悉对方的写作,作为责编,尤其熟悉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②重视对方的观点:提问时采取对方文章中的说法来引出话题,营造对话氛围;③逐步深入地提问:从写作动机问起,问到写作方式和具体内容,最后问到对方的文学观。

7.C

8.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10-12 BAC

13.(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14.C

15.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16.(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2)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3)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17-19.ACB

20.①都要消耗能量②直接吸收利用③食物热效应

9.初二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篇九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何地当众销毁

A.吴淞 B.宁波 C.厦门 D.虎门

2.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3.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两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19世纪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5.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的洋枪队的头目是:

A.华尔 B.戈登 C.克林德 D.义律

6. 下列建议和主张不属于左宗棠的是:

A.力主收复x疆 B.重视东南海防,放弃西北塞防

C.先南后北,缓进急战 D.在x疆设立行省

7. 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

A.林永升 B.丁汝昌 C.左宝贵 D.邓世昌

8.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下列哪一个战役中:

A.马尾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9. 下列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侵略者攻占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 洋务运动中,在中央的代表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奕

11.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强学会成立 B.兴中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13.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包括

A.民主、民权、民生 B.民国、民主、民权

C.民族、民权、民生 D.民主、民国、民权

1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阻碍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15. 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平等”、“自由” B、“新道德”、“新文化”

C、“民主”、“科学” D、“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

16. 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18.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 ②袁民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 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

A.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红军要北上抗日

B.转移到陕甘宁地区开辟新的根据地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打倒蒋介石,把革命推向全国

20. 遵义会议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撤销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

B.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二、判断题(对的填“A”,错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21.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2. 放火焚烧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

23. 19建立的中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国民党。

24、中共一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25、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6、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 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__”为旗号,后期则打出“_______”的旗号。

29. 1927年的_________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3分)

(2) 台湾被割让是在哪个条约?(1分)这个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1分)

(3)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个条约?(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1分)

(2) 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1分)材料二中的卖国贼主要指的是谁?(1分)

(3) 从材料三看上述历史事件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1分)

(4)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上述事件中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1分)

32、近代中国既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斗争和探索的历史。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京师同文馆 1862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官办钢铁企业 汉阳铁厂 1890年

材料二: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材料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1分)其主观目的是什么?(1分)

(2) 依据材料二,这是在中国发生的哪个运动中颁布的法令?(1分)

(3) 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是哪一政党提出的?(1分)

(4)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这些举措或政治纲领都没有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说明了什么?(1分)

10.高考历史考前自测试卷及答案 篇十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味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猪。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

:同“崎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 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 舆:众多 D。政由一家 由:如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陆生因说佗曰 将相欲移兵而诛王

A.B。

伺者因此觉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尉佗乃蹶然起坐 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

C.D。

今其智乃反不能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

译文: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招兵问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① ②,③ ?④,⑤;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乙:①,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②,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④其间旦暮闻何物?。(白居易《琵琶行》)

⑤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樱 桃

黄 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的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列、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这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堥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堥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山演《啼笑因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讲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的多,不过我觉的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度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修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刻着镂空的:“雀替①”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②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旁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夫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着一杆小称。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很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纯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和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11.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答: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答:

12.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

14.第⑦段称赞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其实,作者当时根据自己对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察与思考完成的这篇文章,同样显示了他的“见识与魄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谈谈作者的“见识与魄力”。(8分)

答: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旋律 天籁 协奏曲 休止符 余音缭绕 不绝如缕

B。文采 脚本 座右铭 俱乐部 鸿篇巨制 异曲同功

C。履职 禀报 亲合力 传帮带 弊绝风清 惠民工程

D。机率 调剂 孺子牛 气垫船 顾名思义 一如既往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善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湘、鄂、皖、赣四省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既可整合旅游资源,也有助于形成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态圈。

B。“辽宁舰”的舰员在选拔时,年龄、经历、任职时间、现实表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选者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航空母舰舰员。

C。政府主导,媒体监督与宣传,社会各界积极行动,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约5800万缺失父母庇护的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学习生活所面临的失管、失教和失衡问题。

D。城镇化攸关到亿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在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18.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6分)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右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①_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 ②_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_④_____。

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20.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

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李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2.【答案】C 【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③段承②段,说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D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3.【答案】D 【解析】文中说“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4.【答案】:D 【解析】:由,出于。5.【答案】:D 【解析】:D、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A于是/因为;B目的连词,来/转折连词,却;C于是/竟然。6.【答案】:B 【解析】:“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7.【答案】:(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2)我不能在中原发迹起家,所以才在此称王。假使我占据中国,我又哪里比不上汉王呢? 解析: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高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纹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尉佗还送给陆生一个袋装包裹,价值千金,另外还送给他不少其他礼品,也价值千金。陆生终于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

8.解析: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中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 了自己内心孤独引发的清冷。9.解析: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10.答案:(1)①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③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⑤而后人哀之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③杜鹃啼血哀鸣④江间波浪兼天涌⑤静影沉璧⑥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注意“暇”“摧眉折腰”“璧”的写法 11.①【答案】

【解析】注意从“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开始回答,可从新建筑物涌现、人民文娱生活丰富、旅游开发三方面概括。②【答案】

【解析】注意“历史气息”一词,主要体现在“渔梁渡口”“古色古香、有旧联的桐君祠”“生发新芽的古桐”三方面体现出来。12.【答案】

【解析】作用从内容(内容重点、手法、思想情感)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划线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形象,大量引用名句,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与下文樱桃的心形象形成对比,为坐着下文情感的转变做了铺垫。

13.【答案】

【解析】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来,前面写桐庐的变化,桐君祠正在重修整修、古铜树生发新芽都表现了桐庐的未来充满生机,丰富、坚实、健旺,这与樱桃的形象是一致的,前面的内容为后面集中写樱桃做了铺垫,提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4.【答案】

【解析】见识,指明智、正确地作出判断及认识的能力。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从文中对旅游景点的判读——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对樱桃悲春的新解释——“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谈即可。

15.【答案】A 【解析】异曲同工、亲和力、几率

16.【答案】A 【解析】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方兴未艾:事物 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17.【答案】:D 解析:A、主谓搭配不当,把“开展”后加的“的”;B在“年龄”前加“在”,“经历”和“任职时间”有交叉;C、后边加“的措施”。

18.【答案】:总标题:“蛟龙”入海,世界瞩目

板块标题①深海“蛟龙” ②中国制造 ③技术优势 ④深海作业 19.【答案】①D ②C ③A ④B

20.【答案】:示例:①阿姨,请问您刚才注意到那红灯了吗?

②那儿亮着的是红灯。红灯亮了就要停下,不能跟着别人抢,会有危险的。③以后您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看好信号灯,不能闯红灯,这是对自己安全负责。

上一篇:公务员开始资料下一篇:机关工作作风转变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