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安全工作总结(共14篇)(共14篇)
1.旅游安全工作总结 篇一
一、高度重视,责任落实
1、领导重视,各级责任落实。根据区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调整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及安全生产工作网络建设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依据属地管理的实际和新增加的旅游安全监管的职能要求,结合旅游工作的实际和职能,及时调整了工作职责和管理网络,明确各责任单位和属地监管的原则,落实责任,完善体系,严格监管,积极工作,安全责任得到较好的落实。由分管局长负责我区的商贸旅游安全工作,各科室分别落实了商贸旅游系统的安全生产工作,并明确专职工作人员,分别建立工作台帐,分工监管各系统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督促相关主管部门、街道与商贸旅游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管;在重要节庆和重大活动期间协调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专项整治达标;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建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促进商贸旅游企业的安全健康发展。热点文档: 思想汇报
2、组织到位,各项工作落实。今年区成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从我局移交安监局,我局的安全生产工作从行政督管转为行业管理。根据我区实际,区经贸旅游局在制定工作计划中,将商贸旅游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议程重新谋划和建设,明确了任务和人员,编制了《下城区商贸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局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局办公会议对我区商贸旅游安全工作及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布置,加强对节假日和重大商贸旅游活动的安全检查指导;制定落实各项专项整治措施,落实对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组织工作的落实。今年区举办的仲夏购物节活动、购物天堂博览周、西湖博览会下城展区的会展、购物活动中,我局都成立安全指挥部,统一协调布置落实安全检查工作,保证各项商贸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商贸旅游行业事故多发的形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集中开展了对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和特种施备的专项检查;组织企业结合临安特大旅游事故,排查隐患,加强整改,建全管理,防患与未然。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月报制度,督促企业积极开展自查和管理,并将安全管理检查工作情况及时上报汇总,促使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督查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地处中心城区,辖区内企业有万余之多,商贸旅游企业几千家,督管任务繁重。根据我区的实际,我们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合作,共同监管的原则,重点做好星级宾馆饭店、人员聚集的大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和重大节庆商贸活动的安全监管,平时加强相关企业自查和隐患整改的督查,通过各主管部门和街道的工作网络,区月安全工作例会和季安监工作情况汇总及时了解掌握辖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现况,适时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道进行检查和督导整改。充分利用不同的管理渠道和监管层次联合对商贸旅游企业实施安全监督。今年已下发上级部门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和检查通告、整改通知151份,推动了商贸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2.旅游安全工作总结 篇二
一、旅游安全与旅游者安全认知
旅游安全通常指的是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旅游活动各环节中的安全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涉及人、设备、环境等相关主体的安全现象。既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与安全理论等“上层建筑”,也包括旅游活动中安全的防控、保障与管理等“物质基础”。
旅游者安全认知是旅游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关注与反应,不同旅游者因其个体的差异性而对旅游安全表现出不同的认知。
本研究试图分析旅游者对杭州旅游安全的认知现状,了解杭州旅游业发展要素中的安全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为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提供安全管理的建议。
二、来杭旅游者旅游安全认知的实证研究
课题组于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通过实地调研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来杭旅游者进行了调研。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6份,有效率为97%。其中景区实地调研200份,回收186份;网上问卷300份,回收300份。
(一)接受调研者的人口社会特征
据有效问卷中来杭旅游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基本情况反应如下:
1、性别比率构成情况
2、年龄构成情况
3、学历构成情况
(二)来杭旅游者旅游安全认知调研的统计分析
1、旅游安全关注认知的分析。
调查显示有73%的旅游者都会关注甚至于非常关注出游安全。只有6%的旅游者不关注安全问题,由此看出,随着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对于旅行的关注点也越来越多,不仅关注旅游中的吃住条件,同时也关注安全事宜。
2、旅游者旅游安全问题影响认知的分析。
近85%的来杭旅游者认为旅游安全问题的影响是非常大或较大。只有3%的旅游者认为影响不太大。
3、旅游安全信息认知途径的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34.6%的旅游者是通过新闻媒体来了解旅游安全信息,50.2%的人们是通过网络获取。
4、对杭州旅游总体安全状况认知的分析。
有64%的旅游者认为杭州旅游总体是安全的,12%的人认为非常安全,还有24%的人认为安全状况一般甚至是不安全的。
5、杭州旅游活动六环节安全认知的分析。
可以清楚看到交通,住宿,餐饮分别名列前三。
6、杭州旅游安全问题原因认知的分析。
从下方图三可以看到40.2%的人认为是旅游企业管理不到位,39.2%的人认为旅游设施设备问题。31.3%的人认为是法律法规不完善,27.45%的人认为自我防范不到位。
三、基于来杭旅游者安全认知的杭州旅游安全问题分析
调研结果中认为杭州旅游非常安全和比较安全的人数占总比的85%左右,这一数据说明杭州的旅游安全状况总体评价较高,得到了多数游客的认可,而调研反映出的主要的问题在于:
(一)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的缺失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于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公布。但政策和法规的落地还需要时间,还需要许多安全主管部门间的协作,如当地旅游局、建委、消防等。更有问题的是旅游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忽略,这方面星级酒店做得最好,但至今仍有很多旅游企业,如社会餐馆、租车公司等没有设置任何安全管理机构或无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让黑导游、黑车、黑作坊存在,都对安全构成了威胁。其次,部分旅游企业与公安、消防部门建立了旅游安全联动系统,但这种联动的效果并不理想,当旅游安全问题发生时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旅游活动各环节安全问题丛生
由此次的调研结果可见,旅游交通依然是安全问题最突出的,游客对购物安全的担心较少,这与管理部门花大力气整治黑导游及购物点密不可分。
尤其是交通占比近六十,说明交通方面的问题多多:出租车宰客现象还是比较明显存在,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再者黑车出现在车站,景点的频率还是十分高,这对于安全很难保证,尤其是最近因为黑车导致女大学生失联的事件屡次发生,使得人们对于这方面有了更大的担忧;公交线路的完善,公交车来回路线的不统一,班次的不固定会让很多初来此地的游客一头雾水;堵车严重,一旦长时间堵车,极易发生追尾事件。
占比第二的住宿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于火车站附近,一下车就经常会有人来推销各个或正规或不正规的旅舍,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相当多的民宿装修多为木头为主,安全设施不到位,导致容易发生火灾,去年在西湖边上的马灯部落就发生了此类着火事件。而餐饮方面依然有宰客现象,虽然相比三亚要好,但还是存在此类现象;小餐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营业证件,卫生是否合格。
(三)安全防范意识有待提升
一方面旅游企业缺乏相应的安全应急机制、将行业企业部门管理体系始终建立在一种常态的假设之上,缺乏危机意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内容滞后、局限于操作层面甚至流于形式。另外旅游者的自我安全意识与防范意识同样有待提升,游客的相互拥挤就非常容易出现践踏安全事故。
(四)旅游安全设施设备有待更新
落后的安全设施设备已成为旅游安全的一大重要隐患。调研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索道、栏杆防震系统。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的缺乏造成的设计不合理、投资不到位以及维修不及时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旅游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尤其在旅游的旺季这一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表现得更为突出。
调查访谈中反应出景区里的部分公共设施因为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例如围栏,安全隔栏的破损对于小孩都十分危险,而此类案件并不是个案,小孩溺水,西湖游船翻船事件屡次发生。还有景区未设置安全监视系统与危险地带警示牌等。其次景区的急救设施准备并不是十分充分,包括游客有突发疾病时急救设施都无法及时送到,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
四、杭州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从政府层面而言,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专门的旅游安全管理机构以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将涉及多个职能机构,如旅游、工商、交通、林业、环保、安监、水利等。特别是规范杭州的公共交通,建立长期有效地机制来监督黑车,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从而保证旅途安全。
从旅游景区及企业来讲,应严格监控景区游客数量,完善安全事故处理预案。旅游企业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重视安全制度的落实。
(二)提高旅游安全意识
不仅是在旅游行业内部加强对旅游安全防范培训与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真正掌握。景区内建立急救小分队,对员工进行急救培训,人人具有急救能力。急救设施完好无损,配备齐全,做到万无一失。
21世纪也将是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在网络中活跃,旅游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从传统的报纸电视转向了网络。政府就加强游客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资源上网,让游客能更方便的、主动的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旅游安全信息,知道在困境中,如何自救,保护自己不受侵害。行业组织机构也应该善于利用网络传播旅游安全信息,包括拍摄游客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视频,让游客提高旅游安全意识,同时也从侧面警醒旅游企业与景区的安全建设,切实的保障旅游者安全,更好的提高旅游安全质量。
(三)完善旅游保障设施
旅游企业尤其是景区景点需要购买或及时更新旅游安全防范设备、安全预警设施及安全处理设备,充分保障旅游者的旅行安全。
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公告告之游客可能的安全风险,以提早针对性做好防范措施,例如在西湖景区某些地段、某些时间段禁止车辆通行等。同样重要的是加强景区安全设施的维护,警示牌上的等多种语言提示以提醒自助游的外国游客,将紧急电话标注在显目位置。安全事故发生后的保险保障也需要再开发,除了目前的旅游意外保险之外,增加自驾游等特殊的旅游险种。
3.旅游安全问题简析 篇三
凉山州;旅游安全;安全事故类型
[中图分类号]X922;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63-02
一、凉山州区域特点和相关性旅游安全研究
1.自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凉山州位于四川西南部,就自然地理位置特点来说,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复杂多变;凉山地区多是山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凉山州还处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发生频度高,强度大,是一个震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上西昌曾发生过三次强震,1536年3月19日的7.5级地震、1732年1月29日6.7级地震和1850年9月12日的7.5级地震。由于凉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2.社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1)民族类别众多,民族风俗各异对旅游安全有一定影响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旅游安全事件的导火索。旅游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必然形成文化的碰撞,如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接触后,由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产生局部冲突的可能性较大,成为产生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另外,一些对少数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势必造成和加剧旅游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引发旅游安全冲突事件。
(2)人员流动大,背景复杂,也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凉山盲流人口是对凉山地区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的特殊人群。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经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凉山少数民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因为文化上的障碍和社会歧视,无法在城市谋求正当职业与合法收入。由于人数众多,他们已经在城市街角和郊区形成了聚落,对旅游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3)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造成旅游安全隐患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成为制约凉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凉山州各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地,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打破封闭、开阔视野、促进与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凉山地区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要手段,除一些国道、省(区)道外,大部分属于低等级公路,路面质量差。特别是有些山区、还缺乏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仍然肩挑背扛或畜驮,导致旅游可进入性大大减弱。
二、凉山州旅游安全类型分析
1.自然灾害类
自然灾害类旅游事故主要是指由于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原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凉山地区多是山地、峡谷、湿地等特殊地形,局部地区气候多变,加之凉山全境属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地处攀西大裂谷,雅砻江大断裂和金沙江大断裂,境内地质结构错综复杂,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地震发生频繁,暴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多,给旅游者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损害。
2.交通事故类
交通事故类型可以分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水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凉山州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易发生一些意外的交通事故,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不得不盘山而建,一些危险的溪流也是必经之道,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加上凉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医疗救援条件落后,没有及时救援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些自驾游车主的疏忽、疲劳驾驶、不熟悉地形和道路设置等主观原因也导致边境地区交通事故的发生。
3.他人伤害类
文化特点鲜明的少数民族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里的境遇与汉族流动人口有很大区别。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很低,许多人甚至缺乏起码的汉语沟通能力。他们原有的观念习俗和行为模式,也与城市生活规范和公民社会的法律意识格格不入。这些文化上的障碍使他们不能融人
主流社会,只能在城市中形成自己的聚落和小圈子。
另一方面,主流社会对他们的到来也缺乏制度和心理上的准备。人们对这些人的防范和歧视比对其他农民工严重。自身的局限加上社会歧视使这些人就业率很低。除少部分人能从事一些特色行业经营(办特色餐馆、贩卖山货、捡垃圾)外,多数人很难找到营生,只能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生活来源。所以,他们涉足高危行为多,犯罪率高,成为旅游安全中的隐患。
4.其它事故类
除以上几种安全事故类型外,由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旅游者来到凉山因语言问题和习俗问题发生冲突的旅游安全事件也会偶尔发生。另外因为旅游者的自身失误、或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也会造成一些安全事故。
[1]杨西华,王菱.凉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对策[J].2009,9.
[2]李柏文.社会学视角下的区域性旅游安全问题[J].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28-30.
[3]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J].旅游学刊,2000(3):60-64.
[4]魏小安.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凉山模式[M].2008,2.
作者简介:
4.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篇四
旅游安全工作汇报
今年是奥运年,也是安全年。单位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为教育引导单位职工增强做好奥运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安全生产月”和“安全万里行”活动,对单位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规定各部门每周一对各自的安全工作自查一次,单位每月1、11、21号为安全检察日,检查各部门安全工作落实情况。针对奥运年重新制定了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应急预案,在海事所的指导下,对游船进行了水上救护应急演练。在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对陆地游乐设施出现故障、停电等因素造成游客被困的情况进行了救助演练,增强了单位职工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对所有的船只,由市交通海事局进行检验,并核发了检验合格证。对陆地游乐设施,请厂家进行维修保养,更换了不合格的零部件,由市技术监督局特检中心进行了检验,核发了检验合格证。由于准备比较充分,以至于在5月3号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导游客,将所有船只上的游客安全转移到岸上,也是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演练。同时在海事部门的协调下,到十渡拒马乐园进行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参观了颐和园防恐、防火、人员落水施救演练,学到了发生事故后处理突发事件的先进经验,增强了安全意识。
5.旅游安全工作紧急通知 篇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1月27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当前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情况下旅游服务和旅游安全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强做好应对工作的紧迫感。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十多个省区市旅游接待受到影响。春节黄金周旅游高峰即将到来,全国旅游安全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各级旅游部门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更加有力的安全措施,千方百计保障旅游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确保春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正常运行,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安全。抵御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是当前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一要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和出游提示。遇有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国家旅游局值班室报告。二要加强同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联系,重点做好旅游车辆和运营人员的安全引导,配合做好滞留游客的安置工作,防范恶性事故发生。三要督促各类旅游接待单位及时启动灾害天气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旅行社要通过导游和领队人员加强对旅游团队的`安全防范;旅游景区景点要做好景区道路积雪的清扫、防滑,加强各类游览游乐设施的安全防范,因雨雪冰冻关闭的景区和游乐设施,重新开放和使用前,一定要经过认真安全检查,消除隐患;旅游住宿接待单位要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游客供水、供电、供暖等基本生活保障。四要加强冬季冰雪旅游和探险旅游的安全监管,对不适合的旅游项目要及时叫停。
6.县旅游安全长效工作机制 篇六
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夯实我县xxxx旅游景区安全,营造一流的旅游环境,特制订本长效工作机制。
一、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xxxx旅游景区观光设施设备、道路交通、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力度,确保旅游区内特种设备合格率达到100%,食品卫生达标率达到100%,道路交通安全率达到100%,旅游伤亡“零”事故。
二、责任单位
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由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区牵头,旅游中心、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公路段、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安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参与。其中:
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区、旅游中心负责旅游区旅游经营、管理的安全监督工作;组织旅游区突发事件、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调查处理工作;加强对旅行社监督管理。
公安局负责节假日期间,旅游高峰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
交警队、交通局、公路段负责旅游区沿线道路畅通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负责监督检查旅游区餐饮业卫生工作,同时加强旅游区疾病疫情防控。
安监局负责配合旅游中心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并监督其实施,牵头处理旅游突发事件发生后安全责任调查处置。
质监局负责对旅游区特种设备运行监督管理。
工商局负责对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广告,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合同欺诈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三、主要任务
1、指导旅游行业发展,组织制定全县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旅游安全监督制度,组织旅游行业人员岗位培训。
2、制定旅游景区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3、加强对旅游景区设施、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隐患排查力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督促制定整改时限、措施。
4、加强旅游景区沿线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加大对超速、超载、超员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车辆交叉时间通行管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5、加大旅游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旅游广告,严把旅游产品质量准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6、加强对旅游景区食品卫生和重大疫情的监测和检查,防止食物中毒和重大疫情发生。
四、实施流程
1、成立壶关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任组长,大峡谷旅游开发管理区主任任常务副组长,旅游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大峡谷旅游安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大峡谷旅游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修订和实施;负责指导旅游企业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督促指导企业演练;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
2、成立壶关县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县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大峡谷旅游开发区主任任总指挥,旅游中心主任为副指挥,各有关单位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小组,分工负责有关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理工作。
3、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旅游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各相关单位要定人、定时、定点对旅游景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并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落实安全监督检查责任制。
4、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和分级监控治理机制。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各相关单位要定岗、定人、定时对旅游景区进行隐患排查,根据各自职能对查处的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被检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做到及时发现,彻底处理。对隐患严重或不及时整改的,一律停业整顿,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经营。
一般事故隐患,由旅游企业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整改;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负责人制定方案,实施整改,并向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组报告。
5、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机制。
对一些危害程度高、整改难度大、整改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发生事故隐患的,要实行挂牌督办制。所有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必须明确责任领导、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加强监控,确保整改到位。对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要组织安全部门对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向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组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县旅游安全工作领导组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并及时核销挂牌。
6、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
在节假日和旅游高峰时期,旅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协
调各相关成员单位抽调专人加强旅游安全工作监管。各成员单位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协调下,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实行联合执法,确保旅游高峰时期旅游安全。
五、问责追究
在旅游安全工作中,未按规定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委、县政府和县纪检监察部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调离岗位、降职降级、责令辞退、免职撤职、开除党籍公职等党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规定组织开展旅游工作的,或在工作中作风不务实、行政不作为、排查不到位,导致旅游安全隐患应发现未发现、应处理未处理的;
2、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设备颁发有关证照,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没有吊销有关证照的;
3、对旅游区内重大安全隐患或违法行为查处不及时的;
4、对旅游区重大安全隐患或伤亡事故未按规定及时报告、或瞒报、少报、不报、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
5、对旅游区发生事故后未及时组织抢救或擅离职守的;
7.旅游安全工作总结 篇七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人的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人类的自然需求, 正如博登海默所言:“我们社会的大多数成年者, 一般都倾向于安全的、有序的、可预见的、合法的和有秩序的世界;这种世界是他所能依赖的, 而且在他所倾向的这种世界里, 出乎意料的、难以控制的、混乱的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危险事情都不会发生”。
1 研究意义与对象
由于旅游业具有异地性、大众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所以对于旅游业而言安全保障问题更显突出。研究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 首先要界定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主体。在旅游业, 旅行社处于龙头地位, 旅行社对旅游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是安全保障义务中的典型。虽然包价旅游合同是旅游者和旅行社之间的合同, 但是事实上旅行社几乎不可能亲自提供旅游合同中约定的所有给付, 旅游饭店、交通行业、娱乐场所、景区等其他企业参与履行旅游合同的现象在旅游业中十分普遍, 是实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的当事人。由于旅游涉及的当事人众多, 所以有必要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分类细分。就包价旅游合同而言, 旅游会涉及到旅行社、履行辅助人、旅游者三个方面。
1.1 旅行社
旅行社是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并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和市场供需关系收取旅游费用之法人, 其主要特征是:一、提供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二、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和供求变化收取相应的费用;三、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
1.2 旅行辅助人
旅行辅助人是指与旅行社存在合同关系, 协助其履行包价旅游合同义务, 实际提供相关服务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如住宿业、运输业、餐饮业、娱乐业以及旅游景区等等的管理者或经营者。
1.3 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以闲暇消遣、游乐、度假、体育活动等为目的, 或因学术、商务、公务、探亲访友、疗养、宗教活动等原因, 暂时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连续逗留不超过12个月, 并且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包价合同中的旅游者指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的游客。
2 旅游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过错认定
旅游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过错既可以是故意, 也可以是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结果, 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结果应当预见到而没有预见到, 或者已经预见到了行为的结果却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理状态。实践中一般要求受害者一方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人具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而过错本是一种主观状态, 只因人为赋予其客观判断标准才得以外化。但是, 当法律或约定的规则并不能为其提供客观标准时, 要证明其存在与否是极其困难的。受害者认为经营者没有达到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操作规定等所要求达到的注意程度, 或者没有达到同类经营者或一个善良的经营者应当达到的合理注意程度。而旅游经营者往往认为其已经尽到同类经营者的注意程度。因此注意程度的边界这个主观认定问题最终变得扑朔迷离。法官和旅游执法人员也难以对被告具有什么“主观心理状态”进行认定, 仅能通过调查被告人的外在的行为方式, 依据我国现行通行的价值观, 综合考虑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等诸多因素, 进而推断出被告的主观心理状态。判断的依据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积累而产生的感觉, 这种认定方法因为没有具体明确的标准, 所以经常产生令人难以信服的过错认定理由。
3 过错认定标准
3.1 学界观点
过错的判断标准, 是指运用何种尺度来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以及何种过错。而在过错的判断上又有主观标准说与客观标准说之分。主观标准说, 是通过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来确定其是否有过错, 即依照行为人能否预见行为能够造成的损害结果来决定其有无过错。客观标准, 则是指以某种客观的行为标准来衡量行为人的行为, 进而认定行为人有无过错甚至是过错的大小, 而不考虑当事人个人的情况, 以“具有一般理性的人”为标准, 来判断当事人的过错。主观说和客观说的分歧焦点在于:在对行为进行价值评断的时候, 需要考察的是行为人主观的心理状态还是客观的行为状态, 是以行为人特殊心理活动为准, 还是以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为准。
3.2 过错的判断标准选择与认定
在过错判断标准应该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问题上, 客观标准说作为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过错判断标准更为公允。原因如下:第一, 过错本质上是一个主观的范畴, 主观过错标准无法界定和衡量, 也不存在纯粹的主观过错标准。在一般情况下, 主观因素无法由外界直接得知, 只能通过外在的因素加以判断推理。第二, 主观标准说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考虑到了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理解、认识、判断、预见能力, 希望从具体的实际事实出发来判断行为人过错的存在与否, 但主观标准说只考虑到了行为人预见有害结果的能力却没有考虑到行为人应预见的范围。如果采用主观标准说来判断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过错, 会给旅游活动安全保障义务责任判断带来严重的后果, 使法律适用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 公平正义难以体现的严重问题, 同时也使法律的公正与严肃受到挑战。例如, 某组织者在举办篝火晚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娱乐性活动时, 违反消防法规, 既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也未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 结果造成了重大的火灾, 这时根据主观标准说, 他也可能被认定为无过错, 因为他主观上的确不知道《消防法》的相关规定。这会导致很多人在其位不谋其政, 以不知道法律规定为由而不承担其本应承担的责任。这不仅违背法律公平公正原则, 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朝着良性的法治方向可持续发展。
故而, 判断旅行社是否具有过错的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是否违反了有关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法规、规章。
第二, 是否违反了旅游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行业惯例等。
第三, 是否尽到了一个善良经营者的“合理”的注意义务。
上述标准中第三点“合理”的注意义务比较难以把握, 要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 要重点关注损失的可预见性, 受损害利益的价值, 损害发生的概率, 安全保障措施的成本, 损害后果的严重性等几个方面。
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人得到的利润越多, 其所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标准也就随着提高。在旅游业经营场所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越高, 其随后的安全保障义务标准也就越高。旅游团构成越具有特殊性, 其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也越高。相对于一般的旅游者, 一些特殊的旅游群体, 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对危险的感知和承受能力要弱, 旅行社如果组织这样的团体旅游或者旅游团中存在有这样的人群, 其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就应有所提高。另外, 相对于一般的常规旅游, 特种旅游的危险性大一些, 因此, 在常规旅游中, 旅行社可以仅仅提醒或警告旅游者远离那些危险源并将所知的危险源告知旅游者即可;而在特种旅游中, 有时候仅仅是提醒和警告对特殊旅游者有时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旅行社一定要采取足够且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危险结果的发生, 如使用专业安全保护设施设备和配备专业的安全保障人员等。当然, 在一般的常规旅游中, 即使有旅游者因疾病或事故遭遇到人身伤害, 如果旅行社已经尽到了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 除非双方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有特别的约定, 否则就不能因旅游团中缺乏随团医师而认为旅行社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
4 过错责任分担
在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 旅行社负有谨慎合理选择履行辅助人并督促其履行的义务。在旅行社和履行辅助人之间, 双方负有及时沟通协调义务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涉及第三人侵权时, 旅行社和履行辅助人按各自的安全保障义务要求承担相应的义务内容。一方面, 旅行社要避免选择危害高发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途经地, 另一方面, 旅行社应当建立健全面向游客的安全预警制度, 保障游客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及时与履行辅助人沟通, 确保食宿、交通、购物、浏览和娱乐的全过程安全, 适时提示旅游者旅游过程中注意安全。同时履行辅助人在其经营场所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救援措施, 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时, 要采取措施及时救助遇难的游客, 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5 结语
只有弄清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主体、合理确定过错判断标准、厘清过错责任承担, 才能维护旅游行业市场秩序, 督促旅游从业者依法经营, 更好地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
摘要:旅游离不开安全, 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旅游的顺利进行, 旅游安全是旅游活动的保障。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 就要督促有关主体切实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包价旅游合同, 是指旅行社预先安排行程, 提供或者通过履行辅助人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导游或者领队等两项以上旅游服务, 旅游者以总价支付旅游费用的合同。包价旅游合同是旅游法规范的主要对象, 文章针对其涉及到的旅游业安全保障义务主体、过错认定、过错判断标准、过错责任承担提出见解。
关键词:包价旅游合同,安全保障义务,过错
参考文献
[1][美]博登海默著, 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228页.
[2]马骏驹, 余廷满.民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版, 第1023页.
[3]张新宝, 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法学研究, 2003年第1期.
8.国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 篇八
[关键词]国际旅游;旅游安全;研究综述;启示
一、引言
安全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国外旅游安全的研究始于对旅游犯罪问题的关注,较早的研究见诸于20世纪70年代麦克皮斯特和斯通(Machetes and Stronger)的《旅游作为环境外部性的犯罪:佛罗里达迈阿密》。上世纪90年代学术研究成果开始大量出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皮赞姆和马斯菲尔德(Pizam and Mansfield)主编的《旅游、犯罪与安全问题》。2000年后,由于“911”事件、SARS、印尼海啸等突发性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使旅游安全问题更加引起关注和重视,研究视角也由旅游犯罪趋向多维,旅游与恐怖主义、旅游犯罪、旅游与政治不稳定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与国外相比,国内学者研究中国旅游安全问题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旅游安全研究始于安全操作和行业安全管理,如饭店安全。近年来,探险旅游安全、都市旅游安全等专项旅游产品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学界重视。郑向敏(2002、2003)的《旅游安全理论与实践一福建省个案研究》、《旅游安全学》为国内较早研究旅游安全问题的著作,邹统钎(2005)、谷慧敏(2007)等则从旅游危机的角度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近年,随着业内和学术界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旅游安全研究领域不断的得到扩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国际旅游安全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对国内研究给予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内容分析
本文以Science Direct、EBSCO为搜索引擎,检索相关论文80余篇,根据检索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国外对于跨境旅游安全的研究集中在国际旅游者的安全认知和选择策略、国际旅游者不安全行为、国际旅游不安全事故表现形态研究及防范治理措施等方面。
(一)跨境旅游安全问题
斯蒂文和格兰德(Stephen J.Page and Glenda R.Lawton)于1996年出版《Tourism,Crime andInternational Security Issues》一书,对一些跨境旅游安全问题论述,并对新西兰、泰国、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些安全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国外对于跨境旅游安全的研究集中在国际旅游者的安全认知、安全行为、安全事故和防范和治理措施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王建民(2007)对国际旅游中的安全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对国内跨境旅游安全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1.出境旅游安全认知和选择策略
国外较多的学者运用民族志、田野调查等社会学人类学方法对旅游者进行接触和调查,发现旅游者选择出境旅游产品关注度最高的是安全因素;欺诈、乞丐流浪、不卫生的条件、缺乏安全感的国家环境阻碍了游客的出游激情;歌莉娅(Gallia Fuchs)(2010)发现重游者与初次旅游者对安全的感知不同,初次旅游者认为旅游过程中存在由人引起的风险、社会心理风险、食品安全、天气风险等,而重游者认为目的地不安全的因素包括经济危险、服务质量的风险、自然灾害、车祸等,同时,在减少风险的措施方面重游者和初次旅游者也不同;男性和女性对安全的感知程度不同,女性对健康和事物的安全感知更为强烈;在同一目的地,旅游者由于不同的国籍、年龄、收入水平、是否有子女、旅游经历、教育水平等不同,对安全的感知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不安全的认知是增长的,度假者比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为目的的旅游者安全认知更为强烈,而国内的旅游者要比跨境的旅游者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意识;康斯坦塔(constanta Burn)(2009)发现旅游者对安全的担心要比潜在的旅游者担心的少,旅游者主要担心的是一些轻微的犯罪和犯罪相关的安全问题;安全信息来源的途径、旅行的计划、旅游活动的类型(如组团的人数)、旅行的特点(停留的时间等)都与旅游者的安全感知有一定的关系;曾经的安全事故的经历对旅游者的感知也产生一定影响;另外,语言不通也成为跨境旅游者认为不安全的一项重要的因素。
2.安全因素对出境旅游决策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意识到会发生恐怖袭击,旅游者就会避免出行。但一些学者认为尽管旅游者对安全的警觉性很强,但旅游者不会由于安全问题放弃出境旅游,会选择一些替代性的旅游产品。面对跨境安全危机,一些年轻的猎奇者仍然选择一些具有危险的旅游地,认为危险已经常态化,在自己国家和旅游目的地都是存在的“无论你怎样,恐怖袭击还是会发生的”。基于安全的考虑,由于跨境旅游者的感知不同,在景区类型、交通设施选择、开展活动的类型、景区的游客及环境等方面都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布朗特和哈姆不雷(Brunt,Mawby and Hambly)(2000)发现英国旅游者为了避免风险喜欢混在旅游者之中,走路较慢,穿着趋于普通,减少明显消费,行为尽量不与其余国家旅游者进行区分。乔治和凯米洛(Jorge E.Arana and Carmelo J.Leon)讨论恐怖袭击的发生对旅游者出境选择的影响。
(二)国际旅游者不安全行为
9.旅游行业上半年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篇九
2017年,区旅游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工作相关文件要求,坚持树立“安全第一、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把消防工作列入重点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落实工作措施,使全区旅游行业的安全形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按照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工作要求,区旅游狠抓工作落实情况,现将2017年上半年消防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
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区旅游委一直将旅游安全工作摆在全委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成立了以旅游委主任为组长,主管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旅游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消防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年初,组织召开了“旅游行业安全工作会”,对全年消防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与区内400多家旅游企业负责人现场签订了《2017年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分工,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相关责任人,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使消防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效提高了全区旅游行业消防安全的责任意识。
二、多措并举,积极营造消防安全氛围
旅游行业属于人员密集型行业,易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区旅游委在2017年的消防安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旅游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推动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保障重大节日活动、重点时段的消防安保工作顺利完成。
1、结合重大安保工作和节日特点,开展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区旅游委召开工作会议4次,在春节、清明、五
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到来之际,针对全区旅游行业消防工作特点,制订了针对性工作方案,向全区旅游企业下发了工作通知,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动手、早准备,提早做好各项重要活动的保障工作。
2、深化落实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责任制,切实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职责。区旅游委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了安全咨询日活动,在人员密集地段设站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共接待各界咨询群众500余人,发放各类安全宣传材料4000余份,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使消防安全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同时旅游企业也在自己单位显要位置悬挂安全横幅、海报,有力地营造了全行业关注安全、重视消防安全的氛围,提升了旅游企业防火意识和消防应急能力,增强了游客安全意识,提高了事故防范能力。
3、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区旅游委针对行业特点及消防安全形势,分别与4月27日、6月8日组织旅游企业负责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导、督促、旅游企业落实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规定内容,充分营造良好氛围消防环境。
三、突出重点,排查隐患,扎实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2017年,区旅游委将安全生产大检查与行业的日常监管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冬春、两会、清明端午、夏季消防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易发生火灾安全事故的电气设备、有限空间、厨房餐厅、洗浴场所、娱乐设施、特种设备等重点区域、盲区死角的检查,截至目前,共检查旅游企业570家次,对发现的问题均已提出整改要求并监督整改。期间,区旅游委还联合安监、消防等部门对重点旅游企业开展了2次联合检查,有效提高了重点旅游企业的消防意识,消除了消防安全隐患,确保消防工作落到实处。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加大检查力度。以A级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社会旅馆、京郊旅游特色业态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督促、协调落实企业责任,强化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二)以深入开展夏季消防检查为契机。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上下联动,主动出击,坚持安全检查不留死角、隐患排查不留空白、整改落实不留余地、打非治违不留情面,查到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10.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报告 篇十
根据《关于做好“五一”小长假旅游安全生产的通知》(抚旅发〔2018〕17号)文件要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发委,省、市、县安委会文件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县近期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特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全县旅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确保我县“五一”假期旅游健康发展,现将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局迅速召开了“五一”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布置会,并成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小组,由局长黄聚红任组长,黄艳为副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并制定了大排查行动方案。同时要求各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要强化安全意识,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节假日期间的安全工作领导,抓好假期旅游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强化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二、深入检查,确保安全
要求景区重点做好游步道等安全防护设施修缮、危险地段安全警示牌设置等工作,及时排除各种旅游安全隐患;检查旅行社在组团外出前是否发放了旅游安全须知,制定周密的行程计划,租用有旅游营运资质、信誉佳、有实力的企业和客运车辆,必须持有车辆技术状况安全检查合格证明,并签订车辆租用合同,严禁超员和超时开疲劳车等危及游客安全运输行为,保证旅游团队在车辆行驶中人人正确系好安全带。确保节日期间旅游运输安全,主动引导游客购买人身意外险,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星级饭店是人员密集的场所,重点检查了酒店和员工宿舍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好、布局是否合理、消防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预案是否切实可行,以确保旅游者和员工以及公共设施的安全。
三、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台账
我局历来重视台账的健全工作,于年初与春秋旅行社签订了《春秋旅行社旅游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并督促我县景区完善景区安保制度。在此次安全检查工作中,对重点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进行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局本着对隐患和问题“零容忍”的态度,狠抓落实,督促指导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行星级饭店做好各项旅游安全工作,并分别对有问题的对象下发了安全生产隐患督促整改书,要求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整改到位。
四、认真值班,保持畅通
11.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 篇十一
一、必须重塑“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过去的几年,我国入境旅游强劲增长,是由于我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相反,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全球旅游业的低迷态势,以及美国的“9.11”事件发生,这样,“中国是最理想的投资沃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国际形象,就在全世界范围塑造一个“金字招牌”。由于“非典”的缘故,我国这一“金字招牌”受到极大的创伤,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我们如何重塑“中国是最安全的旅游胜地”的形象,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安全概念的更大范畴,同时,是我们更加增强安全意识,对旅游业来说,抓安全就是抓促销,抓好安全就能吸引客源,抓往安全就是抓住发展。
二、牢固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由于旅游是一个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综合性产业,因此必须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观念,贯穿到旅游“六要素”的各个环节中去,扎扎实实抓好每个环节工作的落实。社会治安、交通安全、景区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宾馆卫生环境等等,都必须引起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部门要督促各相关方面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并确保直接管理的有关环节不出问题。旅游区(点)、旅行社、饭店、餐饮单位、旅游娱乐场所都要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特别是全国重点的旅游区(点),要高度重视旅游卫生安全,要在旅游区(点)设立救护中心,建立一套卫生防疫体系。
三、狠抓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各级旅游部门要明确一把手作为本部门旅游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旅游企业也要明确法定代表人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起旅游安全的责任。要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安全规范的检查,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堵塞每个漏洞,消除每个细节隐患,确保本部门、本单位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四、坚持组织旅游安全大检查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每年坚持几次旅游安全大检查是克服麻痹思想、松懈心理的有效良药,是确保旅游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当前全力抗击“非典”,旅游业全面“淡季”的时候,各级旅游部门要强化安全意识,为迎接我国旅游业的全面“复苏”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在这个时刻,各级旅游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重点要围绕几个方面:一是旅游区(点)的卫生环境、救护和防疫体系的情况;二是旅游车船公司的车辆、游船的消毒和机械安全状况,还有驾驶人员执行交通安全法规情况;三是旅游企业特别是饭店、宾馆、重要旅游娱乐场所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还有锅炉、压力容器、煤气管道、电路、电梯的安全状况及消防设施的配置情况;四是旅游景区景点的索道、吊桥、游艺机等设施的安全状况;五是漂流、登山、蹦极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安全保障措施;六是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情况。
五、广泛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级旅游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要利用多种场合讲安全、宣传安全、强调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这段时间,要加强旅游行业重点岗位和特殊工种从业人员的培训,实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和上岗制度;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切实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意识;各级旅游管理机关和企业要把安全意识是否牢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安全工作做的好不好。作为考核干部和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重大、特大旅游安全事故要及时妥善处理、及时曝光;要在全行业形成人人关心、事事注重旅游安全的良好氛围。
12.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方法述评 篇十二
一、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的特殊性
旅游地生态系统从自然生态要素上看, 和其他地域空间一样, 其生态安全测度内容主要包括: (1) 水体安全, 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水等各类水体; (2) 森林和草场、湿地等生态空间的安全; (3) 大气安全, 大气健康气体含量及结构; (4) 地表安全, 包括地表性状稳定、各类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等等。与其他类型区域生态环境一样, 旅游地生态安全受到地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政策法规、开发技术、管理体制等的综合影响。
此外, 旅游地作为一种休闲观光类生态地域, 其生态机理具有特殊性, 主要表现为:
1.生态风险时空的非均衡性。旅游者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一方面, 绝大部分旅游地旅游者人流及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时间差异性必须考虑;另一方面, 在旅游地不同功能分区中, 游客的活动性质、消费类型、停留时间等均不相同, 核心景观、游乐区、服务区等生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功能区, 测度时要考虑旅游者生态消费的空间非均衡性。
2.生态威胁因素的特殊性。旅游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诱因是旅行空间尺度不等的外来人口———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其在旅游地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成为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威胁因子, 这其中还需考虑生态风险具有弹性, 因为旅游地生态风险直接受旅游开发方式、旅游活动性质、旅游管理等影响, 相应地, 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管理水平、旅游地社区可能的响应方式都需被视为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3.生态安全内涵的独特性。基于旅游地主体功能是为了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游憩的需求, 对其生态安全测度不能只重视旅游地显性生态因子, 还应重视直接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等非污染性的隐性生态影响因子, 如景观美感度、开展旅游活动的生态适宜度 (如河流两岸及河床地形、水位改变可能对漂流活动的体验影响) 等等。
正是因为旅游地生态安全具有上述特点, 在对其生态安全测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二、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方法
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的测度, 从各测评方法的立足点看, 大致可分为三类: (1) 从生态系统中各生态要素与标准状态的差距来测评; (2) 从旅游地生态景观的空间格局及稳定度来测评; (3) 从现有容量与旅游地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或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来测评。
(一)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着眼于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测评, 该方法依照系统思想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评价, 再对关键旅游生态安全影响因子进行测量, 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其关键[3]。
1. 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着眼于整个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各个自然关键因子, 属于多因子小综合评价法, 其过程为: (1) 分析旅游地生态安全变化规律, 建立表征各生态安全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 (2) 确定评价标准; (3) 建立评价函数曲线; (4) 根据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5) 将各因子的变化值综合, 得出生态安全测度值。
其代表性的模型为:
式中, ΔE为旅游开发前后生态安全变化值;Ehi为开发后因子的质量指标;Egi为开发前因子的质量指标;Wi为i因子的权重。
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的信息基础是人们对每一层次生态因子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 过程为: (1) 建立层次结构, 分目标、准则、指标、要素层; (2) 构造判断矩阵; (3) 层次单排序; (4) 层次总排序; (5) 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中, 人们常采用P-S-R模型同时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先从层次结构的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后再从功能的角度分析旅游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功能关系的影响, 最后再从层次与功能相结合的角度综合评价旅游活动对生态安全造成的影响。
其代表性的模型为:
式中, P为旅游地生态安全度;C为实测值 (或预测值) ;Cs为标准值;i为第i个生态要素;n为生态要素总数;j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第j生态因子;m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生态因子总数;Cij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第j生态因子的实测值 (或预测值) ;Csij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第j生态因子的标准值;Pij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第j生态因子的安全指数;Wij为第i生态要素中的第j生态因子的权重。
此外, 为克服单一数学模型存在的缺陷, 在综合各方法优点的基础上, 人们相继开发了各种方法相结合的EIA复合评价模型, 如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模型、层次分析—变权—模糊—灰色关联复合模型、AHP-模糊数学评价法[4]等等。
(二) 人工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是大量简单神经元联结而成的非线性复杂网络系统, 以其并行分布处理、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健全性与容错性等独特性功能引起广泛关注。尤其在生态信息不完备情况下, 在知识处理、模式识别、方案决策等方面, ANN具有很强的能力。其中, BP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分类方法, 具有非线性的模式识别、分类、预测、优化、控制等功能。旅游环境质量的许多指标是不能用数值确定的, 即没有明确的边界, 只有评价程度的高低, 因此采用BP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为旅游生态安全测度提供了有效途径[5], 被越来越多生态研究者采用。其过程为:构建网络拓扑结构;提供训练样本;用实测值进行网络测度;生态安全等级评价等[6]。其代表性模型为:
式中, xi (t) 为t时刻神经元j接收的来自神经元i的输入信息;Qi (t) 为t时刻神经元j的输出信息;τij为输入输出间的突触时延;Tj为j的阈值;wij为i到j的突触连接系数或权重值。f (·) 代表神经元传递函数, 可以选择传递函数为所希望的函数形式———平方根、乘积、lg、ex等, 除线性传递函数外, 其他变换给出的均是累积信号的非线性变化。
(三) 景观生态学方法
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了生态学和地理学相关方法的优点,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地域内异质土地单元之间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生态斑块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其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多个维度, 如景观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均匀度、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蔓延度等, 较为全面的景观生态学评价体系涉及指标可达五十种以上。在旅游地, 景观生态学方法能够描述生态安全变化的时间动态和空间累积两方面特征。旅游地常从景观结构稳定性、景观功能效应性、景观受胁迫性等方面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7]。其代表模型为:
式中, EQ为旅游地景观生态安全;Ai分别为景观结构稳定性、功能效应性、受胁迫性等方面阈值;Wi为各方面对生态安全的权重。
此外, 还可根据旅游地生态特性采用专门指标体系进行针对性的要素安全测度, 如以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法来测度景区内游步道对生物物种的影响。实际运用中, 人们往往将综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等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8]。
(四) 旅游生态承载力测评方法
生态环境承载力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C) 方法着眼于在维持旅游地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旅游地到底能承受多大的生态压力。换言之, 该方法总体过程为: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承受量或生产量;测算旅游地各类旅游活动的实际承受量或消费量;评估旅游地生态安全状态。
1. 旅游环境容量 (TECC) 方法体系。
旅游环境容量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TECC) 是指, 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降低的情况下, 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9]。旅游环境容量的最初研究者认为, 旅游环境容量主要指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 游憩区域的容量问题主要是指区域生态条件的恶化问题[10]。
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代表模型为:
EEBC=min (WEC, AEC, SEC)
EEBC为生态环境承载力;WEC为水环境承载力 (以水面为主要旅游资源, 取WEC=污水日处理能力/人均污水产生量) ;AEC为大气环境承载力 (对于不产生大气环境污染的旅游活动, 可取无穷大;产生大气污染时, AEC=区域大气环境容量/人均废气产生量) ;SEC为对产生固体废弃物的承载力 (SEC=固体废弃物日处理能力/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固体废弃物量) 。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F为扩展性生态容量;n为污染物种类数;Si为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第种污染物的数量;Ti为各种污染物的自净化时间;Qi为每天人工处理掉的第种污染物数量;Pi为每位游客每天产生第种污染物的数量。
受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的启发, 美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可接受的改变极限 (LAC) 和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 (VERP) 方法, 从游客体验质量 (旅游需求) 和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旅游地生态供给) 两方面结合来对旅游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测度。LAC用一组指标来对相应地区进行监测, 如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道路两侧土壤状况、优势动植物营养水平等等。VERP体系比LAC方法考虑到更多的旅游地实际情况, 如来自于游客行为、活动种类、活动强度、活动时间及地点等更多方面的影响[11]。此外, Prato提出了判断一个环境系统的状态是否与容量要求相协调的 (AEM, Ex Post Adaptive Ecosystem Management) 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和寻求获得这种协调的MASTEC (Multiple Attribute Scoring Test Of Ecosystem Capacity) 容量多因素评分检验技术[12], 使TECC方法体系内涵不断丰富, 实用性逐渐增强。
2. 旅游生态足迹法。
旅游生态足迹法 (Tourist Ecological Footprint, TEF) 由生态足迹法 (EF) 发展而来, 是生态足迹法在旅游业的具体运用。TEF是通过测定一定区域内维持人口 (含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人口) 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消费量以及吸纳人口产生的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大小, 与给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 评估人口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测度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近些年, 生态足迹法已成为国内外一批旅游界学者来评估旅游地生态安全及旅游行为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方法[13~16]。其基本模型为:
TEF=TEFtransport+TEFaccommo+TEFfood+TEFshopping+TEFentrainment+TEFvisiting
旅游生态足迹 (TEF) 分别由旅游交通生态足迹 (TEFtransport) 、旅游住宿生态足迹 (TEFaccommo) 、旅游餐饮生态足迹 (TEFfood) 、旅游购物生态足迹 (TEFshopping) 、旅游娱乐生态足迹 (TEFentrainment) 以及游览观光生态足迹 (TEFvisiting) 组成, 是6个子模块计算结果的总和。
其具体测算公式为:
EF=Nef=NΣ (aai) =NΣ (Ci/Pi)
式中, EF为总的生态足迹;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N为人口数, ef为人均生态足迹。
三、各种旅游地生态安全测度方法的对比
EIA测评体系中, 综合指数法简明扼要, 该评析对象侧重于生态安全的自然环境要素, 能直接反映旅游地某一自然要素或自然环境总体所处的安全状态, 可以对比测度旅游开发前后旅游地的自然生态位差。由于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其自然环境要素和旅游开发项目两者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生态联系常常不能准确表现, 而且不同类型旅游地又包含了不同的显性和隐性生态安全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建立、权重关系确定等又受测评人员专业背景、经验和目标等影响, 因此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时难免会有失偏颇。AHP法可对单个生态要素 (如水体、大气等) 或旅游地区域综合生态系统进行安全测度, 是一种对复杂现象的决策思维过程进行系统化、模型化、数量化的方法, 能从层次和功能相结合的角度综合评价开发活动对旅游地生态安全造成的影响, 较好地反映了自然、经济、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但正因如此, 涉及多个因子的取舍及其权重关系, 其准确性也会受到数据和专家经验的影响。神经网络法数据处理能力强大、拟合误差小、预测灵活、参数调整控制方便、模型建立快捷等优点, 适合解决各类旅游地安全测度中信息不完全、分析指标较多、指标非线性关联难以确立等问题。但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首先受到人为设定的标准 (教师信号) 影响, 而标准设定的恰当与否又直接受测评人员自身的经验影响, 因此测评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尤为重要。
景观生态学对区域内某种指标生物自然栖息地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 能够以整体的思想审视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避免了大量反复的生态调查, 是在中国各旅游地现有生态环境基础数据较为缺失的情况下, 进行远期旅游发展影响评估的好方法[17]。但由于景观生态学方法的主要评价对象是自然类旅游地, 因此较适用于生物物种尤其是植被占优势的自然类旅游地, 如森林、草场等类型的旅游地。
相对而言, 旅游生态承载力测度方法体系容易理解和操作。旅游环境容量通过测评水、大气及污染物等是否超过生态环境容纳能力来反映旅游地生态安全程度, 它第一次将生态安全与游客数量直接联系起来。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旅游环境容量只能是一个阈值, 很难直接表征旅游地生态安全水平, 因为旅游环境容量模型缺乏对旅游地生物多样性、景观稳定性、旅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深入探讨[18]。此外, 旅游环境容量直接受制于旅游地生态环境性质, 普适性不强, 还受到旅游规划水平、旅游管理水平等“软”要素影响[19]。但该方法简单, 可操作性强, 可用其来简易测评目前各类非都市型“纯”旅游地承受的生态压力。LAC和VERP作为旅游环境容量方法的发展, 融合了自然环境、游客、社区、管理者等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该方法常被运用于以自然类旅游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地。旅游生态足迹法则从资源消耗和供给的角度, 提出“可持续性”的解释和测度方法, 容易理解也更加简便, 不需要很多专业技能[20], 并能给出一个关于整个旅游行为所引起的生态消耗的清晰描述, 甚至能从旅游产品分类的角度对生态安全作一个明晰的测度[21~22]。但由于任何旅游区域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与外界有物质流和能量流交换, 对那些开放度较高的旅游地而言, 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旅游容量要考虑外地物质和能量输入, 而外地输入量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因此作为一个区域旅游承载力的极限值难以准确界定。从各类旅游地看, 该方法较适用于范围较大、游客消费链完整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
13.百里杜鹃旅游局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篇十三
今年年以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在管委会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毕节地区旅游局旅游安全管理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等专项行动,着力抓好黄金周旅游安全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突发性安全应急抢险措施,精心组织旅游日常安全隐患排查、检查,不断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努力消除旅游安全隐患,杜绝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旅游安全责任制
2011年百里杜鹃旅游局依据省市区旅游安全工作安排,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工作的通知》、《旅游局关于开展落实旅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方案》、《旅游局2011年旅游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印管委会旅游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的通知》认真督促各景区、旅行社、宾馆等旅游企业抓好旅游安全生产。
二、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建立了有消防、民兵应急分队、医疗卫生等机构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并明确人员的职责分工,并组织模拟演练,增强应急处突指挥机构的指挥能力和应急抢险队伍的抢险救援能力,做到事前有准备,事中不乱,形成指挥有方,抢救有利的应急指挥抢险队伍。
三、突出重点,开展全方位安全防备
星级酒店安全是我区旅游安全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个别酒店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装备落后,安全管理不够规范,职业教育和安全培训不足等问题,我局联合安监等部门增强安全检讨,帮忙增强防备,有的放矢地督促整改,力保旅客住的舒心,吃的放心。
四、重视旅游安全管理监督督查检查
一是抓法人安全责任制。坚持法人亲自抓安全,负总责,把安全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督促消除安全隐患,做到安全经费保障,旅游局与各旅游企业签署安全生产责任状,并组织旅游涉安人员进行安全救援等安全旅游知识培训,明白安全责任和执行义务,并按期组织检讨,抓好落实。二抓安全检讨督促模式。旅游安全无小事,事关安全工作要时时抓常常查。重点要抓好节假日前大检讨,节假日旅游人数众多,各部门都认真按照部门职责规定抓好专项检讨,企业坚持日常安全工作自查。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检讨,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事故发生。旅游安全牵涉各个方面,各部门必需紧密配合,齐抓共管,我局经常配合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企业进行安全检讨,专项整治,至六月底,共检讨旅游企业12人次。这些方法有效地保证了我区旅游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实现连年无旅游安全事故。
五、落实旅游责任单位安全责任
旅行社是集体旅游的组织者,其安全工作也不容疏忽。我区旅行社都能够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安全工作,签署旅游合同,实施派团单制度,认真遵照执行合同旅游线路和食宿用车商定,接近都能告诉旅游线路安全情况。但还存在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教育有待增强。旅游部门对此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帮忙整改督促落实,同时对旅行社的安全档案管理给予指引,帮忙他们健全了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规范。
六、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三年行动”、等专项行动的开展
1、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我局认真落实地区旅游局及管委会安办文件及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旅游局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做好了完成治理行动的前期宣传发动、安排和预备工作,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局将突出工作重点,排查治理隐患,及时督办整改,营造旅游系统“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气氛,为实现旅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安稳供给有力保障。
2、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14.节前旅游安全大检查工作简报 篇十四
为保障元旦假期水上交通安全,连日来,茂名海事部门大力开展节前水上交通安全检查,消除隐患和纠正违章共10余项,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乘船出行安全。
临近岁末年初,水上交通安全趋于繁忙,特别是受寒潮大风的影响,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尤为重要。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茂名海事人员全力加强了对重点船舶、重点水域、重点码头的检查力度,对水上旅游风景区船舶,如放鸡岛、高州水库、滨海公园、罗坑水库的相关船舶和水域进行了巡查,全方位细致检查了客船的安全救生设备、适航基础条件等。同时,针对乡镇渡口将出现的`探亲客流和学生客流,海事人员切实做好乡镇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联动政府各职能部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叮嘱渡工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加强瞭望,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做到安全、适航、畅顺。另外,海事人员还对客流集中的水域加强巡航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自用船的非法载客行为,对乘船群众加强乘船知识宣传,叮嘱群众不乘坐无牌无证船舶,让群众安全便捷乘船出行。
截至发稿时止,茂名海事部门已对水上辖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共出动海事执法人员180多人次,海事巡逻船艇20艘次,海事巡逻车辆25辆次,巡航里程800多海里;检查港口各类船舶130多艘次,检查渡口12道,渡船18艘,消除隐患和纠正违章10余项,全面营造水上安全顺畅氛围,保障群众乘船安全.
【旅游安全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旅游安全工作汇报08-26
旅游安全工作总结10-05
旅游安全专项检查总结08-17
旅游局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07-24
09旅游车辆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08-13
旅游安全避险知识10-15
旅游景区消防安全07-08
旅游景区安全检查表06-25
员工旅游安全责任书07-30
旅游安全责任书范本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