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2024-09-29

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一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英语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学习习惯导致低效率的学习,一直困扰着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我校是农村小学,孩子年龄小,思维能力不成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英语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教学领域的发展同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一样,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研讨,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知道英语教学的实践,推动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具体内容

(1)课堂学习习惯

① 是否注意力集中② 能否积极发言③ 能否主动思考④ 能否遵守纪律

(2)课前预习习惯

① 是否提前听新课部分的录音② 是否阅读课文③ 是否查找新单词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课后复习习惯

① 是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② 是否检查作业③ 是否分析错题原因、及时订正

(4)其他

① 是否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英语② 学习课文后,是否理解内涵并付诸实际行动

2、调查的方法

(1)随机抽取茹各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五十名

(2)问卷调查法和行为观察法

三。调查结果

1、注意力易分散

小学生正处于多变时期,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教师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原则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新课时,教师设置了角色扮演的环节,请同学们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但轮到一位小姑娘的时候,她不愿意上来,老师认为她是紧张、害羞,便鼓励她,其他同学也一起鼓励,有的同学甚至去拉,没想到小姑娘反而哭了。这就是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没做好“备学生”:原本大家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这一事件使得课堂秩序一下变乱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从课堂学习转移到这位小姑娘身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2、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明显

从“机械地学”向“主动地学”过渡较迟,有些学生上课也认真听课,但仅仅停留在“听”的被动学习阶段,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得有些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

3、克服困难的意识不强

很多学生经过老师多种教学方法的激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想依赖老师、父母、同学,不能迎难而上,缺乏钻研精神,最后向困难妥协,久而久之,这些同学的学习热情便逐渐下降。

4、未能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

在实际学习生活中,许多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计划,既不定时,也不定量,从形式到内容全是被动式的,老师推一推,他就动一动。在学习的时间安排上,总是先松后紧;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喜欢搞临考突击。往往是老师留作业,就做一做,不留作业,不做要求的,就概不理睬。长期下去,导致知识脱节、老师讲课跟不上。这样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往往是“水过地皮湿”,经不起严格的检验。也有的同学,该记的没有记住、该明白的没有弄明白就忙于做课外题,结果没有抓住根本。因此,定时定量执行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目标,获得知识的法宝。

5、综合分析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比前几年有所改善。虽然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经过课程与教学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了长足的进步。

小学低年级英语,按教材阶段目标为语音语调输入阶段,教学宗旨是“听说为主”,着重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选择、编排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生并没有把英语学习作为负担,相反却成了他们的乐事。

四、思考与建议

1、 创设契机,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一般单词较多、课文较长时,可以采用集中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培养自学能力,并使课文分析较为连贯流畅,不致因教单词过多而使课文支离破碎。操作时,可让学生从“要我学”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找出自己想学、会学的单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真正把学生放在主题的位置上。实践证明,这种形式的集中教学,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同时,也可有意识地找出所教单词具有的共同点加以分类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指导,多种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总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单词、句子,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去获取和运用英语知识,以顺利完成对英语的分析综合过程,使这个过程更加完善、更简化,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常用的方法有: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直观教学法和音乐教学。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当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就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种各样巧妙的办法时,英语教学,不仅变得很容易而且充满了趣味和快乐!我们认为英语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内容、手段、形式都必须体现开放、灵活、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乐学,提高学习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儿童就像饥渴的小苗需要水分和养料一样,天然渴望在适宜的环境里自然而茁壮的成长,他们需要活动的认识,需要兴趣得到唤起和培植,他们要主动的发展自己”。只有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发展规律,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下“听,说,读”的基础。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全身心投入,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从T校各年级中随机整群取样650名, 去掉缺损数据和无效数据后, 有效被试为646人。其中:按照性别, 男生366人, 女生280人;按照户别, 城镇户口389人, 农村户口257人;按照年级, 一年级79人, 二年级94人, 三年级114人, 四年级129人, 五年级111人, 六年级119人。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田澜编制的《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 (LHI) 。该问卷由40个正式项目组成, 包含学习效果监控、深度卷入、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努力管理7个维度, 各维度分别包含9、7、5、5、5、4、5个题目。本问卷使用Likert五分量表法, 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分别给予1—5分的评定。经测试分析, 全问卷的同质性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9183和0.8885, 各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787—0.8293。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位于0.584—0.839,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246—0.611。这表明, 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可作为鉴别小学生学习习惯的个体差异之用。

三、研究结果

1. 小学生学习习惯各因素发展水平的差异

被调查的646名学生在7项学习习惯因素上的得分率高低排序为:去依赖性>学习深度卷入>听讲专注度>努力管理>作业承诺>阅读与记忆>学习效果监控。结果见表1。

2. 不同性别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 男女小学生在学习习惯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及努力管理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3. 城乡不同来源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 城乡不同来源小学生在学习习惯7个维度及总体习惯上的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4. 不同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水平的差异

表4显示, 从总体上看, 小学生的总体学习习惯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表现为, “小一”>“小六”>“小二”>“小五”>“小三”>“小四”。多重比较表明, “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 其他各年级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从维度上看, 被测小学生在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作业承诺、去依赖性、努力管理5个维度上的年级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 而在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2个维度上的年级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具体说来, 对于学习效果监控、学习深度卷入2个维度, 均表现为“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 其余各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于作业承诺, “小一”显著低于“小六”, “小二”、“小三”和“小四”均显著低于“小五”和“小六”;对于去依赖性, “小二”显著低于“小一”、“小四”、“小五”和“小六”, “小三”和“小五”又显著低于“小六”;对于努力管理, “小一”显著高于其他5个年级, “小二”显著高于“小四”、“小五”和“小六”, “小三”显著高于“小五”。

四、讨论

T校被调查的646名学生在7项学习习惯因素上的得分率高低排序为:去依赖性的平均得分率最高, 学习效果监控的平均得分率最低。这说明, 该校小学生基本上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但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目标和结果缺乏必要的监控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突出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意识到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带来不同的学习结果;能够意识到自己当前所用的学习方法, 因此能监视自己的心理活动;能够从自己采用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结果中获得反馈信息, 进一步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 因而能够依据是否有助于达成学习目标来调节自己所采用的学习和行为方式, 以便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2]

本研究发现小学女生在学习习惯全问卷及阅读与记忆、听讲专注度、作业承诺、去依赖性4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就说明, 男女生认知风格及个性上的差异, 跟小学女生表现出对学习更为负责任, 跟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课不无关系。因此, 本研究提示,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干预应重点针对男生, 开展对听讲、作业和课外阅读态度辅导, 提高他们的学习责任意识。

本研究发现, 城乡来源的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经济条件的差异还不足够引起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差异。当然, T校位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城乡学生的经济条件差异逐渐缩小, 本研究的此项结论能否推及其他地区的学校, 尚待后续研究加以证实。

本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学习习惯在总体上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出现总体习惯水平能力下降的趋势, 尽管在高年级有局部回升趋势, 但从二、三、四年级起出现学习习惯的明显低落期。这就提示,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必须注重发展性教育措施, 也就是说学习习惯的全面培养从低年级开始一直到高年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需要充分考虑性别与年级的差别因素有针对性地施教, 唯其如此, 才能有效地防止小学生学习习惯随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出现下滑的迹象。

摘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但因缺少实证分析, 往往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从而导致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误区。通过运用《小学生学习习惯问卷》 (LHI) 分析T校的646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生学习习惯总体上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出现总体习惯水平能力下降的趋势, 这一点与我们平时的认识完全不同。因此, 作者提出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必须注重发展性教育措施, 才能让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水平差异,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游家水.重视学习习惯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J].教育导刊, 2005, (10) :35-36.

3.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调查及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年龄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都是从学生成长而来。学生是否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比其书面考试成绩更重要。但学生习惯的培养,没有现成的教学内容和检测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本文从调查入手,揭示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现状及特征,为老师教学和研究人员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收集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力求揭示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特征,通过就读年级的差异与学习习惯的关系,力求探讨学习习惯深层次的原因。

1.调查问卷的设计:共设计了18个问题,1、2题调查学生学习态度;3题调查偏科程度;4-7题了解学习方法;8-12了解学生听说读写习惯;13-16了解学生动手与创新状态;17、18了解学生交流合作的习惯。

2.调查对象:浏阳市乌龙中学七年级和九年级全体学生。共发下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43份。其中九年级109份,占44.9%,七年级134份,占55.1%。

3.有关数据处理说明:对全体及就读年级进行了统计,算出所占百分比,进行对比分析。

二、数据分析

将所有调查学生在就读年级上分九年级和七年级两个组,对18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学习动力

表1,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主动学习的只占44.4%,而学习动机不能持久的占54.3%。九年级与七年级学习态度对比显著,这说明随着年龄增大,厌学情绪在增加。

表2,学困生较多,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达10.7%,说明老师或教材的要求高于学生的水平或学生的基础较差。七年级自己规定任务并完成的比九年级的比例高。

(二)学习状态

调查数据显示:各科都差的占7.0%,各科极不平衡的占13.2%,说明学困生的面比较大。不同年级对比,九年级不平衡的多,学困生多。

(三)学习方法

1.预习习惯。能主动预习第二天新课内容的比例并不高,还不到一半的人数。课前不预习,导致第二天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效果不好,这是学生学习一个致命的缺点。学生学习情绪化现象严重,只预习喜欢科目的比例相当高,这也说明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调查中也有令人高兴的一面。学生在预习时,能认真研读、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并标记不懂问题的占58.0%,说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预习方法。从分析中也可看出,七年级比九年级会预习,可能与九年级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有关。

2.关于上课记笔记、如何处理作业与课后复习的关系及错题处理。初中生并不都会记笔记,能记下关键、会在书上“圈点勾画”的只占80.7%,还有近20%不能正确记笔记。其中,九年级比七年级会记。不会记笔记,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处理复习与做作业的关系,正确的方法是先复习梳理再做作业。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还不到1/3。将近2/3的学生习惯先完成作业再复习。也有10.7%的人干脆不复习。这些数据说明,学生要么没有掌握复习的方法,要么把完成任务看得比学习效果重。

学生对错题的处理还是比较重视的,置之不理的只占2.9%。但有自己的错题集比例的并不高。对错题经常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是提高学习成绩与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四)听说读写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听说读写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实际的情况是,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要点并在内心作分析评价的只占到55.6%,某些科目听不懂的所占比例较高,喜欢上课的比例不高,这说明学生听的能力不够高,习惯不太好,这是教育的失败。因为听既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人交往的重要方式。

上课喜欢发表自己意见的,七年级明显高于九年级。说明在我们的教育下,学生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高,不喜欢读课外书的人比例不高,只有3.3%,说明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比较好,也说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生还是喜欢读书的。其次,把学生喜欢读的书粗略分为三类,文学多于科学,科学多于伟人。

通过调查发现,写并没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九年级每天都写的仅为1.8%,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现象,说明学生作业负担重,没有自主性。

(五)动手、应用与创新

表4,动手操作是一种重要能力,既锻炼了脑和手,又能帮助理解,使知识记忆深刻,还能培养观察、搜集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整体较好,但九年级不喜欢动手的比七年级多很多,这对学生发展不利。

(六)合作与交流

同学之间的良好合作,学生学会适应老师,这两方面对学习很有帮助,也为今后的适应社会打下好的基础。表5说明同学间的合作还要加强。表6说明还要引导学生适应不同个性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

三、调查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以下几点值得肯定:(1)大部分学生学习主动,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2)各学科发展较平衡;(3)基本上养成了课前预习、上课记笔记、课后复习的习惯;(4)能较好地做到与同学合作学习、与老师交流。

但学习习惯中也存在下列问题:(1)相当一部分同学(约1/3)处在待转化状态,即从亚学习状态向优学习状态转化。调查中发现,还有数量不少的同学(约占1/3)处于亚学习状态,如兴趣不大,方法不够科学,良好学习行为不经常坚持等。(2)相当一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3)两个年级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平衡,基本呈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针对调查中出现的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充分认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加强理想教育。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无不说明了理想信念是读好书的最大动力。周总理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既是他自己的生动写照,也激励了无数后来人的发愤图强。现今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脑子里很少有理想信念。进入学校后,老师着重于知识的教学,看重的是成绩,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即使有也很空洞。学校和老师要多从家乡与国家建设的巨大成绩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伟人的传记而不要盲目追星,与伟人的心灵交流往往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学习上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3.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第一,老师要尽力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法要适应学生,适应学生的教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第二,要因材施教。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困生是逐步积累形成的,学生的激情、兴趣、创意也是逐渐减少的。如果每个阶段都做到了因材施教,不把问题遗留下来,就不会形成学困生而激情与兴趣也会逐渐增加,思维也会越来越活跃。

4.加强学法指导,进一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从调查中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是有要求没落实,有的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进一步抓好落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云霞,张海钟,龙红芝.关于西北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的调查研究报告[J] 甘肃高师学报,2000,5(4):98-100.

4.小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篇四

一、调查目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方法、姿势、态度、意志、行为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基本保证,是终身学习的迫切需要。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好习惯能使意志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受益终身。反之,坏习惯徒费时间,学习效率低,贻害一生。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目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不良习惯,需要重新认识,并予纠正。为了解我校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探索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对各年级段的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为调查反映全面,课题组确定低年级二年级和高年级五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xxx人。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课题组研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小学生一般学习习惯调查表》,除此还责成课题组骨干成员分学科制定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习习惯调查表,抽取四、六年级进行抽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本报告主要着重分析一般学习习惯。

五、调查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准备、课上听讲、思考提问、合作交流、完成作业、自习早读、使用学具、书写、上网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调查表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

调查表共分15个项目,四个等级:A、B、C、D,A级为表现最好,其他三个依次降低。

(二)对统计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和特点,通过课题组成员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研讨,达成如下共识。

1.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及三维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入,能在日常教学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制定具体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领导重视,校长曾多次在学校例会、教师座谈、学生会上强调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影响人生,性格改变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注重强调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听说读写习惯,规范用尺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等多次进行宣讲和强调。学校也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教育,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墙报、红领巾广播、班队会等。组织各种竞赛与评比,如: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评选,作业展览、书法比赛等。倡导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并经常组织教师交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做法。并利用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活动等学习与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识。

(2)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能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重视,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习惯要求,并能贯彻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对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能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法,及时沟通,经常提醒。课堂上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究乐趣。树立榜样,通过名人故事、身边的人和事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重大的。

(3)小学生正在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调查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或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规范用尺、控制上网、合作学习、作业书写等方面AB级比率达到90%以上,反映出学校、家长及学生自身都比较重视对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一些显性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养成。

2.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精神不集中,课堂听讲效率偏低。

从调查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仅听讲一项,C级比率达到30%,C级标准为:开始听讲认真,过一会就不专心了。这可以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走思。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读,并经常督促,这些都反映出小学生记忆力持久性差,干事专注的习惯需重点培养。

(2)书写不规范,作业质量应提高。

从调查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书写一项符合C级标准的高达35%,反映出部分学生不按要求用笔(学校规定三年级以上书写要求用钢笔),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且书写欠工整。作业完成一项选C的为28%,还有3%选的为D级,可以看出学生作业时较马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极其不好的习惯。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

(3)缺乏自主学习,缺少学习内驱力。

从调查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学生自觉预习、复习的比率很低,A选项平均为19.5%,上自习的效率低下,还有5%的学生不会上自习。这些数据都反映出现在的学生缺少学习动力,不会自主学习,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4)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没有养成。

从调查数据统计表可以反映:不会独立思考,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为20%。善思善问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良好习惯,它是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被动机械疲劳无趣的学习,根本不会独立思考与主动学习,就等待着老师讲解、辅导或问同学或看教辅资料,分析文章回答问题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见解,做数学题目方法单一,生搬硬套,稍有变化便迷惑不解,遇到很小的困难,便会止步,缺少探索精神,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善思善问的良好习惯。

3.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成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师不用教具,在课堂上随手画圆,画出的似圆非圆,不习惯用尺,等号直线画的不齐;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符号书写不规范美观,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社会方面的原因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各种有用的、没用的、健康的、消极的大量信息充斥各个空间,影响着学生的感官和思想。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4)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心理上的某些主观原因也会造成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正确的道德认识不能战胜不合理的个人需要。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不能正确理解相关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如把违反纪律看作“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视作“勇敢”等。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上的某些缺陷,如:自私、任性、骄傲、懦弱、自闭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导致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残缺的个性特征。

5.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篇五

【内容提要】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通过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策略,以便更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的责任。

调查概况:

我于2012年11月份,对鹰潭市第一小学五年级6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现状。

2.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3.总结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的听课习惯、作业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因素。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以下特征: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与学习成绩提高密切有关的学习习惯欠缺。

(1)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从随堂观察记录看,大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的注意力分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边做边玩,有的边做边看电视,不够专心,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做作业时需要陪做。有79.9%的学生认为作业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粗心大意、不专心所致。

(2)欠缺认真倾听的习惯。

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随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3)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欠缺。

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文章读完后,就等待着老师提问,没有自己先思考的习惯。有33.3%的家长认为孩子很少向他们提问,有2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期中考试看,有一些题目学生不

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与朗读技巧,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4)认真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需要教师与家长反复提醒。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不良的姿势为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很少。年级越高,字迹越不端正,学生涂改随意,不整洁,不能很好地达到字迹匀称、端正、美观。学生用笔随意,同一本作业本用了三种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家长反映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

(5)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许多小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部分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二)当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消极的性格特点,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如学习不努力、不肯吃苦、懒惰、作业不完成、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等。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管教过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家庭结构的变异或家长自身的恶习,如父母离异、有盗窃或赌博等行为,会使孩子受到腐蚀,导致行为习惯不良。(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应该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和保护伞,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观点上的偏颇或方法上的不当,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助长学生的不良品行。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利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成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与参与方法不明确,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随手画圆,画出的圆似圆非圆;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3)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缺乏全面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上各色的歪风邪气和腐朽思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侵蚀和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一些不适合学生接触的文化场所和文艺作品也可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4)学生自身的原因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从小抓起,潜移默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就是麻烦的,因为就像“建筑师要想建造一座建筑物,他就需要选择一块开阔的地段。假如地面上已经有了房屋,他便必须把它拆掉,方才能去建造一所新

房屋”一样。夸美纽斯的这段话提示我们,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越早越好,因为如不乘其“心理上还很清新”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让其自发地形成不良习惯,要想改正过来,就十分艰难费事了。比如,小学生写字姿势一旦形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家庭作业一旦形成了马虎了了事的习惯,即使花费几倍精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有些人甚至会保持终生。所以,当然,在强调尽早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同时,还需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发展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对1-3年级的学生,应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写字姿势正确的良好习惯为重点;到4-6年级,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上课前先预习,作业整齐、规范、细心、迅速等要求,以使他们在小学毕业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作业,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加强教育,启发自觉

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重复所养成的,但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小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小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例如,要养成每天早起跑步锻炼和早读的习惯,那就要有坚持精神:不但每天都要早起,不能赖床,且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要自觉坚持,不可寻借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换言之,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

(三)坚持从小事做起。

诸葛亮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以逐步帮助小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要求:预读习惯、查读习惯、划读习惯、摘读习惯、询读习惯、注读习惯、比读习惯、议读习惯。在培养小学生这八个习惯过程中,只能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的放失地逐步地培养,最终由小积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反复强化巩固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怎样才能使强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调一致:各课教师间要一致,班与班之间要一致,教师与家长要一致。否则,就容易发生“内耗”。以“先复习后作业”习惯为例,如果教师在学校里提出这样的要求并严格训练,而家长却听之任之,甚至因为家庭中某些特殊情况而允许孩子“例外”,则孩子不仅不但形成先复习后作业的良好习惯,甚至还有可能形成“不复习,乱作业”的恶习。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小学生逐步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在培养习惯问题上,决不能也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发生。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要求小学生订一些制度,并严格地检查监促他们执行。

(五)相互学习,相辅相成除了学习习惯外,对小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在上述诸多习惯中,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马大哈”的话,那么,要培养他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决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而要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结合起来进行。

(六)与恶习作斗争

为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育他们自觉地与自己已经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并用新的良好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一点,一要启发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性,促使小学生下决心改掉老毛病;二要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落实具体措施;三要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善于运用批评和表扬武器;四要要求小学

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的很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2、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听的习惯的培养

要求上课思想集中,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听时能抓住要点,边听边思考。在学外语时,这点尤其重要。如果听的懂,将收益终身。

(二)看的习惯的培养

认真阅读课本。看懂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如对应用题的提示语、解题步骤、式题的旁注、计算的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计算公式等关键性知识要看懂,同时还要看懂课本上的示意图和线段图,为分析数量关系作准备。学外语时,如果书本上的文章都能看得懂,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下非常厚实的基础。

(三)思的习惯的培养

上课时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提问和发言。课本上的黑体字、解题规律、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图形的特征、计算公式的推倒过程等都要提醒学生多加注意和思考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说的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老师的要求积极争取发言,要想好再讲,要力求作到叙述有序,有条有理。语言要简明扼要,语句完整。口齿要清楚,声音要洪亮,态度要大方。讲就是对听、看、想的全面综合的考察,是一重途径。

(五)做的习惯的培养

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时间,完成课内外作业。并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计算细心。做完题要检算。错题要更正。学外语时,做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书上的所有练习都做一遍以上,对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帮助的。

(六)查的习惯的培养

审题习惯是多种的综合体现。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因为在计算中,运算方法、运算技巧再熟练、再灵活,如不能正确审题,方向出错,就会南辕北辙,犯了根本性的错误。所以,只有正确审题,才是正确解题的最基本保证。

具体的讲,应用题的审题方法是 “两读”:一读是了解性的读题;二读是分析性的读题。必要时可画出示意图及线段图,以帮助理解题意。文字题的审题方法是一读、二画、三想。一读:读准题,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标点符号处要停顿,关键字词要读重音。如:52与18的和乘以24与15的差,积是多少?二画:就清楚地看出数与数的关系是两数之和乘以两数之差。三想:想一想求的是什么问题,有几个层次,怎样列式,要用哪些运算符号,找一找能否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规范要求,让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若干具体方法

(一)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家长也要作到。

(二)对学生的习惯行为要给予及时的评价。要做到七结合:行为考试和书面答卷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班主任和科任相结合;自我评估和小组评价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

(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诸如尊师、友爱、遵纪、劳动、学习、作业等竞赛活动。

(四)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如怎样扫地、怎样擦玻璃等等。

(五)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格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六)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

论、认同。

(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教室、走廊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谈或乱扔纸屑。

(八)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实践体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6.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六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调查报告实验小学

[内容提要]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养成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是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会学习的基础,会让人终身受益,因此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调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找到相应矫正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小学生 探究性学习习惯 调查

[正文]

一、调查目的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讲过“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探究性学习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找到应对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开展此项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实验小学一年级,现有6个班,300名学生。

调查内容:从课前准备情况,课堂听讲答问情况,预习、复习、考试情况,完成作业情况,讲究学习卫生等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方式:以教师、学生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课堂观察等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部分具有较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在选取的300名学生中,按时上学、作业达到较好等次的约占95%,课前备齐学习用品良好率达91%,能够比较讲究学习卫生,能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占总数的81%,综合评价达到“较好”的占80%。从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大部分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生得以完成学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是让调查者叫好。接受调查的大多数同学针对面临的问题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方法多样,并能和同伴合作交流,最终解决问题。

大部分小学生学习习惯较好的现实状况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被重视和逐渐形成。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新课程目标的认识逐渐全面,能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能比较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问卷、课堂教学观察、师生座谈,也发现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习惯养成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下面就一一列举。

(1)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答问的习惯还存在着问题。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随意讲话,不做小动作。调查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为52%,有39%的学生偶尔不专心听讲,有9%的学生经常不听讲,这9个百分点可不能小看,若不及时矫正,300名学生中就会产生27名学困生。我们了解到,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占30%。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能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的约占37%,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发问,也不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偶尔回答问答的占42%,从不回答问答的占11%,孩子学习不主动,可见一斑。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学生作业、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培养。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的学习责任感。虽然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作业人占72%,但偶尔不做的还有22%,经常不作的约6%。更不容忽视的是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适当,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不高。预习和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温故而知新”,如此状况实难如愿。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和健康的用眼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调查中,发现有13%的学生不讲究学习卫生。家长反映有的孩子做作业粗心,漏题、看错题意、边看电视边做作业。教师反映有少数学生磨蹭拖拉,做作业,眼睛盯着本子,半天过去,也不见多出几个字。

(4)存在问题原因初探

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有的家长缺乏表率作用,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受到不良影响,例如读书看报的人少,学生中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就少。独生子女增多,造成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依赖、放纵等,以至慢慢发展为不良的习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又不懂教育方法,对子女管教过严,简单、粗暴,使孩子觉得家庭中没有温暖,从而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的诱惑。父母缺位导致行为习惯不良,孩子要么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管,要么寄养在亲戚朋友家里,在调查中发现有75名学生的父母均不在家,这些学生中的76%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不重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没有培养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只教书不育人。有的教师不知道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每种习惯的内涵是什么,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培养。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部分学生思维不活跃,发言不积极。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都影响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有的教师的一些教学设计不正确也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例如:提问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教师启发性的提问问题质量差,学生的思维层次不够深。有的教师不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致使思维也不够严谨。

三是社会原因和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载体让孩子们着迷,一些学生年龄过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短,导致无法坚持或者无法安心学习的现象明显存在。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三点建议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有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

1、制定出系列化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已经引起大家的重视,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关键是没有一套学生应该养成的学习习惯的内容体系。教师要明确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及要求。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课堂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战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习惯,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3、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因为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化为可实践的东西,让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在家中“练习”,让家长把“练习”结果向老师反馈。对有不良习惯学生的教育,班主任与家长结对子,教师将不良行为习惯发生的时间和主要事实、教学效果及时通报给家长,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研究制定矫正策略,形成教育合力。

7.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七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接受教育,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实验前,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个大班234名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调查显示:57%上课注意力集中;67%愿意参加讨论;60%能独立收拾学具;59%学习兴趣浓厚;65%能踊跃举手;62%安静倾听别人发言;57%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54%掌握阅读技巧;77%严格执行作息制度;50%坐姿、握笔姿势正确。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结合新《纲要》精神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开展关于“大班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的调查及教育策略”的实验研究, 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研究方案

(一)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相关问题的调查表。通过6个班级幼儿现有学习习惯的调查统计, 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学习习惯现有的发展水平。

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学习习惯的某个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 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观察法:在研究中, 通过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态度,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总结, 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积累幼儿学习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

(二) 研究对象与时间

1. 研究对象:从本园6个大班中随机抽

取3个实验班幼儿各39名, 共117名幼儿作为样本。

2. 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9月

(三) 研究步骤

1. 发放“观察表”和“问卷调查表”, 对6

个大班幼儿现有的学习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收回观察表和调查表, 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差异性检验并最终得出结论。

2. 通过“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不良

学习习惯的某些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分析, 并假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 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寻找出导致幼儿形成不良学习习惯

的原因, 及时进行分析讨论, 归纳出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方法及途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 《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研究》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数据如下

实验班:85%上课注意力集中;93%愿意参加讨论;95%独立收拾学具;98%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93%学习兴趣浓厚;95%能踊跃举手;90%安静倾听别人发言;95%不盲目服从别人;99%能按要求完成任务;86%掌握阅读技巧;91%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普通班:65%上课注意力集中;72%愿意参加讨论;69%独立收拾学具;77%能严格执行作息制度;70%学习兴趣浓厚;68%能踊跃举手;61%安静倾听别人发言;74%不盲目服从别人;68%能按要求完成任务;78%掌握阅读技巧;75%坐姿、握笔姿势正确。

(二) 分析与讨论

经过一年的实验后, 在实验班与普通班的研究对比数据中显示:在没有对幼儿学习习惯进行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普通班中, 有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但在实验班中, 大部分幼儿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很好地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 对大班幼儿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 影响幼儿学习习惯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育策略。

四、教育策略及培养途径

(一) 在师生的直接互动中, 教师通过直接

教导、树立榜样、强化、情感支持和暗示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幼儿, 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

首先, 在实验观察中发现, 幼儿学习习惯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的直接教导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持。

其次,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 教师要保持在幼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使幼儿自控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 教师要强化良好行为, 当孩子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 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二) 使幼儿明确行动规则, 不迁就幼儿无理、缺乏自制的行为

观察和实验都表明, 幼儿是否明确行为规则, 以及对行为规则的明确程度, 直接影响幼儿自制力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幼儿提出一定的行为规范时, 不仅要使幼儿知道行为规则的名称, 更重要的是要使幼儿明确这一行为规则的含义以及应该如何遵守、执行, 从而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不违反这一行为规则而自觉地控制、支配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三) 有意识地进行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我们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首先应为幼儿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幼儿要遵守这些作息制度是不容易的, 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这种规范的约束下, 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惰性, 努力实现目标。为今后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四) 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 并使幼儿学会等待

8.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学生学习习惯 矫正研究

1 高职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1.1 高职扩招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纷纷降低了入学门槛,现在的高考总分750分,学生只要考180分就能上大学,导致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了。有的学生因没有考上好的学校或者没有考上本科院校而自暴自弃;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

1.2 就业情况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高职学生的需求出现一种“怪”现象。部分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不及本科生的理论水平,职业技能与中专生无差异,在此状况下,他们情愿选择中专生,而不选择大专学生;对于高职学生本身而言,他们的就业心态是坐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看看报纸上上网、不付出体力劳动、“夏天热不到、冬天冻不着”而要拿高工资的工作。

1.3 学生自身情况 从高中到大学,往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对大学课程不适应,因为与高中相比,基本上没有重复的课程,不像在高中时反复的学习语数外等;另外,在高中时,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和同学间的交流沟通比较,在家时,有父母长辈的陪伴,而到了大学,这一切都改变了,一切都需要自己的独立和自我约束。

1.3.1 心理素质不高。高职学生因为自身素质原因,在高考中大都成绩不够理想,许多人心理素质不高,自信心不足,有不少人甚至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在此情况下,他们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心理承受不了,容易走向极端。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是问题学生,成绩差而反叛心理较强。

1.3.2 自律性差、缺乏责任感,自我要求不严格。一部分民办高职学生学业基础差,是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许多高职学生平时懒散、不守纪律,甚至存在不良习惯,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也正因为如此,许多高职学生缺乏理想和抱负,没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对现在的自我要求不严格,对未来的自我也没有做到职业生涯规划,总之,顺其自然,破罐子破摔。

1.3.3 文化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750分的高考试题,部分高职学生只考180分,可想而知,这批学生底子弱,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从实践和调查中我们发现,除个别情况外,大部分高职学生是不爱学习,不知道怎么学习,也不想去学习,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把基础坐实。

1.3.4 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容易分散。部分高职学生因为在中小学期间,普遍对学习不感兴趣,只知道早恋、上网打游戏,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除学习以外的事情上。到了大学,这种习惯被延续下来,想要改变就很困难了。

2 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对策的研究分析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学习情况,民办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环节和学生管理环节的研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

2.1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新的形势下,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民办教育的办学理念,建立起适合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同时要形成以专业理论知识、实习实训教学、社会、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建实验室、校企合作、将从业资格证和培训证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2.1.1 改革考试制度。民办高职院校必须打破传统的笔试卷面成绩60分的考核结果,实行“教考分离”,对学生的考核应该以平时表现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实习实训成绩相结合,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和实习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行论文式、百分制、作业式、等级制与评语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除了常规的笔试之外,部分课程可以采取闭卷考试,部分课程也可以采取开卷考试,部分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由论文、作业、动手操作、平时的主动性、联系实际的情况等进行组合。

2.1.2 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打破单一、呆板的读课本教育模式,要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如: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现实中总结理论等。

2.1.3 开展有趣的课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但是,积极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也是挖掘和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潜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课外活动多种多样,一般根据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方法,采用实习实训、个别访谈、报告讲座、知识技能竞赛、社会调查和实践、考证培训、创业就业教学做一体化等形式。

2.1.4 建立企业订单班。高职院校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鉴于现在高职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学生的现状,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企业订单班的形式进行人才培养,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可以进入企业学习实际操作。

2.2 学生自身

2.2.1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自信、独立意识。学生本身要摆脱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或本科院校而自暴自弃的心理,要多参加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从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改正,发现自己的特长继续挖掘潜力。在这些活动中要和任何人进行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从他人身上进行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自身水平。

2.2.2 学生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罗伯特·F·梅杰说:“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你很可能走到不想去的地方。”学生从入学就应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修改和完善目标。上了大学,你应该规划大一、大二、大三的三年大学时光,不至于三年大学结束后自己还在迷茫之中,到那时后悔已晚。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建立自己的 “个人标准”,一个符合你的兴趣和能力的标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2.3 学生要培养自己的职业人、社会人意识。大学生是“半个社会人”,因此学习并非大学生活的惟一,作为大学里的一员,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孤独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累赘,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们从大学入学以来,应该时刻牢记:大学时光正在流失,应该时刻培养自己踏入社会的知识和能力,树立自己未来职业人和成熟的社会人的理想。所以从大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职业人和社会人意识。

2.3 社会环境

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不能认为高职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不及本科生不及公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技能与中专生无差异的社会思想来歧视高职的学生。我们的企事业单位不应该以文凭的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也不应该以工资的高低来评价工作者,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应该公平公正的看待每一位劳动者,应该以他们的能力、态度、绩效来衡量一个工作者的价值。我们的社会不能歧视高职高专的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福利、待遇、职业培养等方面都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

2.4 学生家长

孩子啃老,孩子独立性差,家长首先要自省。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教育孩子的独立精神,要教育孩子通过学习和社会劳动来生存和生活,打消他们长期依靠长辈,不劳而获的思想,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骆风,王志超.当代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调查分析和改进对策,广州大学学报,2010,9.

[2]赵新华.高职学生的主要不良行为习惯及对策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0,06.

[3]李苹苹,宁爱兵.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不良生活习惯调查分析——以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卫生职业教育》,2011,04.

9.学生学习准备习惯问卷调查表 篇九

调研人员:黄诚级班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保证,为了了解你们

现在的学习习惯,特制订问卷进行调查,为学校培养你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准备。请你们如实选择答案,正确填写。你的正确填写,我们非常感谢。谢谢合作,相信你在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准备

1.学习计划()

A.计划合理,且能认真执行。B.有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

C.有计划但没有执行。D.没有计划。

2.课前预习()

A.长期坚持B.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C.很少预习。D.从不预习。

3.课前准备()

A.安静休息、并做好上课准备。B.安静休息、但并未做好上课准备。

C.一边讲话一边做上课准备。D.从不做上课准备。

4.在学习新功课之前,你是否会翻阅一下先前学过的内容以便能更快地

领会新知识?()

A.长期坚持。B.有复习习惯但不坚持。C.很少复习。D.从不复习。

二、课堂学习

1.课堂听课()

A.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被动的接受信息。

B.认真听老师讲解,但基本没有自己的想法。

C.听课不认真,经常开小差。D.玩小动作。

2.课堂笔记()

A.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有重点地记笔记。

B.照抄板书。C.极少记笔记。D.从不记笔记。

3.课堂发言()

A.主动举手发言。B.老师点到自己才发言C.害怕发言D.不发言。

4.课堂练习()

A独立思考完成B.请教他人后独立完成C.抄袭他人完成D.不完成。

5.问题质疑:()

A.有问题或有不同的见解,主动提出。B.有问题害怕提出。

C.有问题,不提出。D.发现不了问题。

6.活动讨论、合作交流()

A.能积极参与并交流意见。B.能积极参与但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C.能参与,被逼也能交流意见。D.不参与。

7.学习评价()

A.能正确评价他人和自己。B.不能评价他人和自己。

8.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手段()

10.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研报告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简单而言,就是要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达尔文所说的“规则”,便是指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学习习惯这么重要,那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怎样呢?

二、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我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特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

三、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采访、上网查找。

四、研究步骤:

先调查我们班同学学习习惯,再去查一下有关资料,然后去采访老师,听听老师的意见或建议。

五、研究的过程:

1、调查阶段:

(1)确定活动的主题。

(2)确定活动的方案。

(3)进行调查、采访、发放问卷、搜集有关资料。

2、分析阶段:

我制定了小学生学习习惯调查问卷,采访的对象是我们班同学。我共发出42张,收回42张有效问卷。然后我对问卷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班同学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1)我们班有68%的同学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说明我们班有多于一半的同学都是有计划地学习。

(2)我们班有74%的同学可以做到出声早读,这是一个好习惯,可以把文章记得更清楚。出声早读的好处:一个人通过一个晚上的休息,大脑完全没有了疲惫的感觉,早上开始读书,会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那么,早上读书,记忆力比较好,自然就事半功倍啦。

(3)我们班有64%的同学能合理安排假期时间,说明我们班的同学自理能力和安排能力较好。

(4)我们班有58%的同学有偏科现象,原因是老师表扬或批评了他(她),所以导致了偏科现象。偏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影响我们部分科目的成绩。

(5)认真倾听的习惯欠缺。许多学生认为认真倾听就是专心听老师讲课,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课堂中,许多学生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喜欢发表各自的见解,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答案。

(6)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考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少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考试看,有一些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缺乏细心,没有读懂题目,不知道从何做起,不会审题。

(7)学习缺乏自主性。许多学生都是在家长与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活动。在课堂中,不能自始至终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一旦不在教师的视野范围之内,就容易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有的每天看,有的放下作业就看,有的一有机会就看。做完作业主动检查的学生不多。有34.2%的学生不会勤查工具书。

3、行动阶段:

(1)上网查找资料。

(2)制定并发放倡议书。

倡议书

同学们:

11.英语学习习惯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阅读习惯 调查

一、引言

读、说、听、写是学好英语必须掌握的四大技能,而其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更是初中英语课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多年来,中外学者也对阅读的本质、阅读的心理机制、阅读的策略与方法、阅读教学的理论、阅读课教学的模式等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但很少有关于当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实证研究。笔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此一直关注,认为影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固然有很多因素,但英语阅读的习惯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作了这次初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以期通过调查分析寻求对策,从而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2009年9月22日,笔者对我校九年级的其中4个班级,共18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习惯的问卷调查。

根据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实际情况及笔者阅读教学的经验,设计了14种阅读习惯的描述,14种习惯描述可归纳为4种类型:生词策略、难句策略、技巧策略、评价策略。从这4个不同的角度及层面进行调查,有利于比较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中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从而及时找出改变不良阅读习惯的有效办法。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62份。要求学生在答卷时,对每一个项目的陈述务必慎重考虑,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前打“√”,不符合自己情况的项目前切勿打“√”。最后加一项:你阅读的其它习惯是怎样的,由学生自述,以弥补14种习惯描述之不足。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生词策略

生词策略部分的调查要求学生回答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哪种策略。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在英语阅读中具有较好的生词策略。他们遇生词时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合理的策略处理之,使阅读在良好状态中继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指出:阅读理解是作者的书面信息与读者的积极心智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应该指出,这与任课教师平时经常性的生词策略指导是密切相关的。

在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发现,部分同学由于词汇障碍而导致在阅读时过分地依赖词典或其它工具书;部分同学则不管词汇障碍、句法障碍,不管理解与否,只管读下去,使阅读理解呈现粗糙的特征。这两种习惯势必都会影响阅读的良性进展。

2.难句策略

难句策略部分的调查要求学生回答在阅读中遇到难句时,他们通常会采取哪种策略。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在英语阅读中具有合理的难句策略,他们不拘泥于枝节,能正确把握阅读的节奏。但还是有22.28%的同学当遇难句不理解时仍然继续阅读,这必然影响阅读质量。笔者认为这部分学生需要多去学习有关句法方面的知识。6.93%的同学先啃懂难句而后继续阅读,这种习惯过于循序化,必然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不值得提倡。

另外,在“你阅读的其它习惯”中,学生自述了以下几种习惯:①有时根据试题猜测文中难句的意思,理解文章。②将长句化为短句再读。③有时一、二句未弄清,会读上几遍,争取弄清。④划出长句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应该指出,①不失为一种好策略,②、③、④如与解题有关,也是一种无可指责的对策。同时,中学生在阅读中有长句难句不理解也是正常的。

3.技巧策略

如果说生词策略和难句策略是阅读过程中的两个具体问题上的策略的话,技巧策略则是阅读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阅读策略。调查表明,初中生在这一层面上的阅读习惯欠理想。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实际上习惯于“心译”。其特征是:一边阅读,一边在心理翻译。这样,他们在阅读时,英语和母语始终处于交替运用的动态过程中,他们和“用英语进行思维”还没有沾上边。这就给英语阅读形成了障碍,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究其原因,还是与英语词汇的词义、句式等不熟悉有关。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有“回视”的习惯。基本特征是读到后面忘掉前面,然后回头重读。这一习惯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影响阅读的流畅性,严重者可能挫伤阅读兴趣。其原因可能有:①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统领语篇要旨及重要细节。②因词汇及句法障碍没能读懂或一知半解,读到后面有所悟时便回视以核对自己的理解。但这是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它会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

通过段落主题句及全文主题句来理解段落及全文,这是英语阅读的重要技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的质量和理解的正确度与深度。在“你阅读的其它习惯”中,反映出中学生灵活多样的阅读解题技巧,归纳起来主要有:①先读题,再读文,带着问题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尤其是图表广告类文章。②先(快速)通读理解大意,然后解题,或通读原文——读题——细读原文中相关内容——解题。③上述两种技巧结合使用。④文章较难时,根据问题去找关键句。

初中英语阅读基本上处于第一层次(表层理解。通过对词汇、句子的解码,理解语篇的字面意义及传达的客观信息),少量地涉及第二层次(深层理解。既理解句子及语篇的字面意义,也理解某些句子或段落,通过使用特定的词汇、句式在特定的语境中所隐含的真实意义,包括作者的态度倾向、意图目的及感情倾向等。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客观信息,也能据此客观信息推断出符合逻辑的没有明述的另一结论)。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少量初中学生在阅读中已经能突破作者的局限,试图自主地驾驭语篇去评价和欣赏,这类学生所占比例虽然很低,但却已显示了他们的阅读才华及思想境界,令人欣慰。

四、调查分析及研究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主要倾向较好。主要体现在:

1.大多数学生具有良好的生词策略和难句策略。他们懂得如何处理生词和难句长句,保持阅读的流畅性。

2.一些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具有多种解题技巧。他们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某些困难,但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去解决它,使阅读较顺利地进行下去。

3.少数学生在阅读中初步具有评价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的习惯倾向。

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一些不良习惯。主要有:(1)部分学生遇到生词和难句时策略失当、习惯不良。(2)相当高的比例的中学生有心译及回视的不良习惯。(3)多数学生未养成根据主题句来理解段落主旨及细节、段落间逻辑联系的习惯。

不良习惯或重或轻地与他们的语言能力密切相关。生词量太大,语法知识(主要在句法范围内)不健全,背景知识不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超过其语言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学生虽然已经知道应该如何阅读,但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而不能形成行为习惯。因此,对于无良好生词和难句策略的学生来说,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语言能力。有心译及回视习惯的学生,其词汇障碍和句法障碍并未完全排除,他们应在大量的阅读中增强词汇和句法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也应加强他们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训练,如用英语解释生词、难句及长句,用英语讲解文章、用英语解答阅读理解题等,使他们在英语的环境中逐步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也要加强即时信息记忆能力的训练。

笔者认为,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足以帮助学生构建语篇图式,半精半泛的阅读教材则较为有效。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主旨、行文逻辑、作者态度等设计若干精当的问题、提纲或图表等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找到主题句、理解主旨及文脉逻辑,从而构建语篇图式,提高理解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退休老员工致辞下一篇:怀念爷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