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2024-10-11

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15篇)

1.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一

学校“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方案

**第一中学“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方案 我校团委工作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等四部委[]18号文件精神,以“民族精神”主题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思想道德wenmi.net建设。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口号,深入开展 “民族精神”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一、活动背景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树立爱国意识,培养自身完善的人格修养,是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这便是我们选择“中华魂”主题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本学期活动主题的出发点所在。 二、活动目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撑,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就不可能在世界上做到真正的自主,因此,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创造历史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实现个人理想中为国家和民族增光添彩。以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共同开创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通过主题活动形式,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在实践中启发 “民族精神”问题的进一步主动的思考,将爱祖国真正地贯彻到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并作为自身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三、活动实施 1、准备工作 由***副校长在升旗仪式上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发出号召,学校拟定具体的双“五”活动方案。 以班级为单位的“五”个一活动有: 出一期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开一场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组会、作一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演讲稿、访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做一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以学校为单位的“五”比赛活动有: “弘扬民族精神,讲爱国历史小故事”比赛、“爱我中华,诗歌朗诵”比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演讲比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文比赛、“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 2、活动过程 1. 歌声悠扬,爱我中华 一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所走过的拼搏奋斗的光辉历程,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经过顽强不懈的拼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我们用自己的心声唱出对祖国的赞歌。 2. 浩然正气,言美辞华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仍然需要继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民族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我们须臾不可或缺这种来自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3. 亲身体验,自我实践 在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中,我们要求每年清明节到熟悉的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再一次感受先烈们自强不息、敢做敢为、舍已为人的战斗精神。处于新世纪的今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的征途上,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仍然需要我们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进烈坚韧的战斗精神,不怕压、不畏难,认定目标,披荆斩棘,夺取最后胜利。 4. 社会调查,体会总结 五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现在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要吸取往昔的精华,更要强化公民对民族的责任心。责任心提高了,民族精神也会相应提升,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也不再是泛泛wenmi.net之谈。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自觉地步入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得到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看看民族精神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没有用?有多大作用? 确定每年9月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是在新形势下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而“中华魂”主题教育更是在学生中弘扬民族精神,为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学习,立志将来报效祖国的有效载体。 **市第一中学 二○○四年九月八日

2.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二

一、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整合关系

首先, 高校再进行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渗透前, 必须要搞清“民族性”这个问题。作为民族精神发展的根基, 如果单纯的把它理解为“团结”、“和平”、“自由”最终导致的结果都将会由于缺少民族特点, 而泛滥成整个人类进程的特点。所以说, 我们所提到的民族性应当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整合。这种民族精神虽然再表达形式上种类繁多, 但最终都是一种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有所区分的, 并且这种精神层面并不是一种舶来文化, 它必须是一个神圣而又坚定的内心情感, 不仅需要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还需要全体民族有所认同。可以说民族精神起源于乡土精神, 而民族精神还是乡土精神再实际的历史演变中慢慢积累最终的一种放大体现。

其次, 民族精神作为历史教育的前提, 对历史的认知就要首先从认知民族精神入手, 历史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本质载体与体现, “灭人之国, 必先去其史”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特别是日本对我国台湾和东北伸出侵略之手的时候就是采取了“亡人之史”的手段。我们高校历史教师在实践的授课中必须强调这点, 利用历史书本内外的知识来让学生来对任何一种有意隔断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破坏都应有所谨慎和警惕。

最后, 民族精神的培养必须根植于对历史教育认同这个基石, 如果这个基石做的不牢固或者不稳定, 那么任何一种民族精神都不会得到稳定的发展, 同时也无法落到实处。国学大家钱穆先生曾经提出想要了解国民对祖国的热爱, 只需要先通过他们对国家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便可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观点我们不难理解, 只有对历史有过深入了解的人才能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通过历史的穿越来理性看待问题、理性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只有充分的接受过历史教育, 才能够对自己所在民族、文化产生高度认同。

二、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根源

对民族精神提升的前提是人民对这种精神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认知感, 形成这种高度的认同感首要因素就是全民的共同记忆, 然而这种共同记忆则是通过对历史教育的学习实现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 华夏文明是整个人类历史唯一没被终端的持续文明。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以政治实体形式得到了延续, 而且还被各个时期的有志之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予以记录, 这不但是人类历史的一份瑰宝, 同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依据和起点, 更是我们后人进行历史教育的依据和标榜。

白寿彝教授说过, 研究历史是为了观察未来, 人类的发展需要这个过程来延续。我们只有通过对历史教育的学习来认清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优势, 通过对他民族的取长补短来增强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最终充分发扬历史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 历史教育在强化民族精神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以北魏发展历史为例, 由于北魏政权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汉人文化、历史、思想进行学习, 最终完成了政权的高度统一, 这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魏书》中《序记》来进行研究。

三、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一面镜子

历史教育作为民族精神反应的最佳舞台, 它不仅是一部上等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高校学生在对五千年绚丽文化和中华民族百年耻辱进行学习的同时, 能够深刻的领会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 我们只有通过对悠久历史的不断陶冶、提升, 在塑造健品行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道德化树立。

另外, 历史教育的成败还直接关系到民族精神发展的进程和前途。高校历史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加强历史教育来唤起学生们爱国情怀, 并将这种积极的民族精神发扬至整个的社会变革当中, 中华民族的明天才能够越来越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对历史教育置之不理的高校学生不可能担负起的历史发展使命, 历史教育必须依托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为根基, 通过历史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来让全体高校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只有注重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融会贯通, 我们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得以发扬光大, 历史教育也将再上一个新高度。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依旧是每一名高校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站在高校历史教学的高度来对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进行推广, 而现阶段的教育将民族精神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政治层面上的, 它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制, 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 它包括传统的儒家之道, 具有华夏特色的伦理精神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开展的高校历史教育过程, 便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认知、对课堂实践的设计以及历史专业教师本身对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感知和认知进行融合教育。下面就结合实践教学来谈一谈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的历史专业教育从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教学参考。

关键词:历史教育,民族精神,关系,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陆晓敏.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7) .

3.关于加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篇三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而辉煌的文明。在这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之所在,成为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清晰脉络,成为鼓舞中华民族不断奋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因此,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研究、分析高校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探索新的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对高校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人才至关重要。

面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高校有必要审视一下这方面工作的不足。

首先,经济全球化背景使一些大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存在误区。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去留学、经商、工作、旅游观光或在国内的外资公司供职。在这样的形势下,往往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既是“地球村”,人人都是村落中的一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当然,也因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最优化的配置,更加速了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人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每个人都因此去寻求机遇,发挥才智,获取自己最大的生命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最大人生价值。致使一些学生认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倡导的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有碍于个人利益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再加上经济全球化伴随着激烈竞争,使人们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个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爱国感情,在国家遇到危难、遭受侵害时,爱国的民族情感会自动迸发出来。在大学里,关键是学好专业知识,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其次,“入世”后的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对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审美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语言体系、文化心理结构的融汇和综合。在过去,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和技术手段的相对落后,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流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网络传媒打破了空间界域,网络上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势不可挡,多元的文化传播在网络上将出现从未有过的激烈竞争。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网络传媒起步较早,各方面相对都比较成熟,这就形成了英语文化对非英语文化国家影响的“顺差”。这一局势必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加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其种类和数量也触目惊心,诸如种族主义、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和侮辱性言论等文化垃圾,严重危害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产生负面效应。顺应新的时代要求,中国适时地加入WTO,但中国加入WTO后,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国外的电影、音像制品、出版物、艺术品、演出、旅游等领域也将逐渐享受与国内相关领域同等的待遇。根据中美就我国“入世”所达成的协议,我国在近几年内将允许中外合资经营音像制品的发行、销售和出租;将允许每年进口20部外国影片,并在“入世”3年后达到每年50部,允许中外合资新建或者改造影院并参与管理。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输入”将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复杂化。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之中,我国(特别是前卫的当代大学生)客观上也必然受到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冲击。这些都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就必须正视时代,正视自己;就必须适时地把握时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沉淀着自己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特质,这种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灵魂。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推向新的未来,我们必须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当代大学生中,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教育,更具有深远的和现实的意义。

首先,必须提高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性认识,以此来巩固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基础。要在大学生中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就必须指出大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所存在的误区与认识不足,必须分清弘扬民族精神与狭隘民族主义二者之间的区别。狭隘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由,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之上,对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歧视、限制、掠夺的政策,维护本民族的特权。认为自己民族的一切都好,拒绝和排斥其他一切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和先进的文明,盲目排外,惟我独尊。而民族精神却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因此,它绝对没有丝毫的排他性,而是体现着一种宽容团结与和谐进取的精神,它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弘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与时俱进的民族品质,可见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弘扬民族精神和追求个人价值二者也是不矛盾的,在全球化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只有国家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国家才有能力为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和活动空间,使个人的价值得以实现。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又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两者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弘扬民族精神和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不矛盾,高尚的民族情感可以强化学生的报国之志,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可以更好地学好专业技能。相反,就有可能迷失政治方向,最终走向歧途。

其次,活跃校园文化,做好“四个”结合,丰富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民族精神培育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做好“四个结合”,是保证培育在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性载体。具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假期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主题社会调查、科技支农、夏令营、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一个锻炼自己、认识社会的机会,使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意识。也可以结合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中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节和优良道德风尚。各个高校中都有许多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社团,其中不乏有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传统的社团。学校可以加强这些社团的建设,在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其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和人文讲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再次,加强“两课”建设、改进“两课”教学,贯通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两课”建设、改进“两课”教学,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民族精神培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即要保持各类课程内容的专门性,又要在选材和结构上突出民族精神培育的功能性。“在《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突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阐述,老一辈革命家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热情;《邓小平理论》中突出社会建设成就的阐述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思想品德》课应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应树立学生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有的责任感。

4.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四

一、活动目的让广大小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增强对伟大祖国、党和人民的热爱,进一步把爱国情感化为具体行动,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校园

三、活动要求

各班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以“尊师重教、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好各项活动。

四、具体活动内容:

1、开学第一课

9月1日上午各班进行新学期常规教育,以安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为主。下午8:00---10:00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我的梦·中国梦》重播节目,激励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贡献力量。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时间:9月6日上午举行(活动由大队辅导员主持)

地点:教学楼前

范围:全校师生

3、主题班会

9月7日: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学习舟曲抢险救灾先进事迹)9月14日:开展以“浓浓尊师意 款款爱生情”为主题的主题队会 9月21日:“我为校园添光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主题班会讨论 9月28日:另行通知

4、安全知识培训 时间:9月18日下午 负责人:陈政 活动安排:另见通知

5、板报安排

板报主题:感念师恩(1—3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6年级)

6、其他活动

(1)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唱红歌活动。(2)课程渗透:各个学科将结合宣传月的主题,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研究课程渗透的方式方法,在课堂上,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渗透。

(3)精心设计国旗下讲话内容,系列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灿烂文化为内容,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方案

5.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借重阳节,慰问曾经为祖国、为临二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离退休教职工,开展“我是祖国栋梁 尊师敬老我先行”的重阳节主题教育。

二、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敬老爱老的民族精神。

三、活动准备

1、购买退休教师重阳节礼物(10月7日9点前到位 负责人:陈怡)

2、组织学生排演重阳节表演节目(10月6日彩排 负责人:杨妍)

3、饭店预定(9月28日负责人:马佩华)

4、提前通知退休教师活动日期。(9月20日前负责人:马佩华)

四、具体安排

(一)时间:2008年10月7日重阳节中午10点

(二)地点:学校二楼会议室

(三)对象:15位退休教师、学生代表

(四)过程:

1、开场白。

2、校长书记作贺词。

3、学生代表为退休教师敬送贺卡、送祝福语。

4、请退休教师代表讲话。

5、尾声。分发重阳节礼品。

6、中午聚餐活动(地点另定)

(四)活动主要内容

1、工会主席作欢迎词

金秋时节,重阳将至,这是一个登高望远、品糕赏菊的日子,是一个属于敬老爱老的日子。九九重阳,又是我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退休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全面贯彻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讲话精神,为进一步丰富、活跃退休教师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营

1造使老教师、老职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氛围,在今年的重阳节,学校工会结合校德育处,联合开展这样一次“我是祖国栋梁 尊师敬老我先行”的主题教育。请退休教师回到临二,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学校全体教老师和学生的关怀。

2、周校长作贺词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我国传统的敬老节日——“九九”重阳节。值此机会,我谨代表临二的全体教职员工和全校学生,向各位临二的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祝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在这个幸福的日子里,我们邀请大家欢聚临二,重温过去、感受现在、畅谈未来,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富贵财富,退休教师更是学校的功臣。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你们为临二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特别值得我们一提的是我们的王郁校长。王校长是我们临沂二村小学的奠基人,在王校长的带领下,临沂二村小学的发展蒸蒸日上。王校长严谨治学、管理有方,打响了临二的品牌形象,在家长心中和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特别是在临二教师的心目中,对王校长的工作作风、为人处事,拥有无比的敬佩和崇高的赞赏。在党员组织生活和行政例会上,所有的党员和老师,都一致非常想念王校长。

莫道桑榆晚,为霞霜满天。临二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前辈、老教师为学校发展打下的扎实基础和付出辛勤的汗水。所以,为了表达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对退休老师的一份感恩之意,特请各位老师在重阳节之际,重返临二,感受临二校园的美丽变化,感受临二教师的亲切关怀。同时,也衷心希望各位老教师,科学安排好自己晚年生活。

最后,祝各位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健康长寿,节日愉快!

3、学生代表为退休教师敬送贺卡、送祝福语(负责人:杨妍)

由学校德育处组织15名学生,到二楼会议室参加活动。全体学生集体祝退休教师节日快乐,每一位学生找一位退休教师,向退休教师赠送贺卡。

4、退休教师代表讲话

请退休教师代表王校长讲话

5、尾声

为每位退休教师分发重阳节礼物

6.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篇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向深入,中宣部、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校是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进一步扎实有效地组织好主题月的教育活动,现作如下具体安排。

二、活动方案:

1、读一本好书。根据9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以及学校“让心灵呼吸新鲜空气、让心灵感受温暖阳光”阅读行动计划,各班自主开展主题性阅读,并利用班会等课堂时间开展书友会交流活动。

2、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德育基地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

3、给家长写一封信。向家长介绍学校管理情况、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表达立志成人成材理想信念,感谢父母的辛勤付出。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促进。

4、唱一首革命歌曲或感恩歌曲。

5、举行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

6、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利用电影晚会,组织学生观看革命传统电影,写观后感。

7、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团)活动。各班组织开展“铭记党恩、励志笃行”主题班会(团)活动。

8、出好一期黑板报。结合本月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出一期主题性黑板报。

三、活动要求:

1、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八个一”的活动。

2、积极发挥学生老师和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性的开展各项活动。

3、加强活动的总结,典型事例、参与活动人数,做好统计工作。

4、学校将结合活动的组织及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表彰。

7.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七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民族精神

国防教育, 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御侵略和颠覆, 维护世界和平, 对全体国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普及持久地施以影响的宣传教育活动。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它对一个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结构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伟大的民族精神往往会成为一个民族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 是一个民族开拓创新的力量源泉。

1 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存在内在逻辑

1.1 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活动载体

《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国防教育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载体, 主要包括节日载体、场地载体、实践载体等。这些具体载体不是国防教育活动载体的全部, 而是其中较为突出的具体部分, 它们单独或联合发挥作用, 推动民族精神教育。

(1) 国防教育的节日载体。《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2条明确指出“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 以此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并提出要将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 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

(2) 国防教育的场所载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环境, 对民族精神培育至关重要。我们知道, 环境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3) 国防教育的实践载体。在国防教育载体中, 实践载体主要是通过参军锻炼、军事训练等具体军事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达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1.2 国防教育承载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 是维系本国、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国家明确将国防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也将国防教育纳入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中, 突出了国防教育作为重要活动载体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教育内容。

1.3 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1) 国防教育课程与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内容具有相近性。我国有着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 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 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仆后继, 无数民族英烈临危不惧、舍生取义, 无数仁人志士居安思危、励精图治, 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防精神。国防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公民抵抗外侮, 捍卫祖国独立和主权, 维护国家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2) 高校国防教育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模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 高校国防教育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多年来, 根据这“两个结合”的原则, 初步形成了集中训练、分散教学、课内外结合、教养一致的国防教育课教育模式。

(3) 国防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教育过程, 共同完成民族精神教育。无论什么活动载体, 都要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 国防教育具有典型性, 它充分调动了两者积极主动性, 并使两者有机结合, 促进民族精神教育的开展。

2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视野下民族精神培育的方式创新

高校中的各课程均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由于各自目标指向和课程特点不同, 各课程所实施的民族精神教育总是有限的。但国防教育课却不同, 它可自始至终围绕国家的安危、民族的荣辱、国力的盛衰, 利用大学生年轻气盛、自尊心强的特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国防教育理应成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1) 树立国防观念, 继承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防观念是指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 积极防御侵略和颠覆, 以广大群体为标志的主体意识。它包括保卫祖国的行为观念, 建设祖国的行为观念, 它决定着人们对待国防的思想和行为, 是国家和民族奋发进取的巨大动力。

(2) 突出重点内容, 加强树立社会主义信仰。一是增强国家主权意识。经济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主权过时, 但对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有一定的冲击和消解作用。二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铭记近代中国有国无防、落后挨打的教训, 严密关注新兴安全领域和综合安全的问题。三是增强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 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 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政党, 难以兴旺发达。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 坚持艰苦奋斗。

(3) 优化教学手段, 大力推进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充实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的。组织大学生学习好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等理论,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和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二是强化教学业务培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军训保障措施。三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作用。互联网上传递信息的开放性、形象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创新教育方法,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平台。首先, 要抓好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才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其次,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丰富教育载体,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理论宣讲、法制宣传、作品创作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既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又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通过依法开展国防教育, 提高全民国防观念, 不仅是保障祖国安全的需要, 而且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强化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9.

[2]张戈.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养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10.)

[3]谭学臻.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 2000 (12.)

8.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八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认为,课堂教学要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传授精神。在教学上,她认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合二为一、不可分割的,民族精神渗透于语言文字而得以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她认为,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民族精神教育资源,依托民族语言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无痕地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风笑天:独生子女不是“问题儿童”,不是“小皇帝”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南京大学生活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方法领域的专家风笑天教授发现:年龄是确定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是否具有差异的关键变量。在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两类子女存在较大差异,而在学龄中期特别是青年前期,二者之间则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就是说,在年龄越小的儿童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越大,不同之处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大,两类儿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不同之处也越来越少;尤其是到了青少年和青年阶段,两类子女之间的差异几乎完全消失。

这一研究轨迹表明,独生子女不是“问题儿童”,不是“小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生子女在人格、个性特征、社会化等方面的些许差异会逐渐消失,在基本社会化末期,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

陈一筠:青春期教育讲什么?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陈一筠指出,学习两性交往的最佳时机始于青春期。时代的发展需要开展以性健康教育为主线的人生教育。青春期教育不仅讲性,还要讲友情、爱情和婚姻,“青苹果的烦恼”更多源自情感上的困惑。

陈一筠认为,家庭应成为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应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因为家长对孩子更具亲和力,家庭环境也具备隐私性和针对性。作为辅助阵地,学校遵循青春期教育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面向初中生开设少男少女课堂,讲授青春发育的生理变化、体貌变化和性感情发育等知识;在高中生里开设婚恋课堂,教授男女交往的知识与技能,探讨传授主流性价值观和性道德。

青春期的时间段在10—19岁,但从8岁起就应进入准备期,此间,父母要留意孩子青春期的变化。青春期有三个指征:生理变化、体貌变化、性感情的产生。最后一个指征常被忽视,却非常重要。因为多数孩子的困惑发生在情感层面,如果情感层面上性的困惑得不到疏导,性的压力得不到解脱,偷尝禁果的行为就易发生。少男少女的交往有助于他们完成第二次断乳期,形成积极自信的心态,为下一步恋爱、择偶、婚姻做早期的铺垫和准备。家长应积极引导少男少女与异性交往,集体“放电”比个体“放电”安全,公开“放电”比私下“放电”保险。

深圳:拟建50所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今年10月起,深圳将开始首批50所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申报与创建,义务教育阶段设重点班、严重违反“减负”规定而拒不改正的学校将一律取消创建资格。

深圳首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主要有六种类型:德育工作特色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课程改革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要申报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必须满足办学3年以上,开展特色学校探索和实践2年以上,所申报项目取得一定成果和社会影响力等条件。符合条件的全市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均可申报。同时教育部门要求,同一学校申报的特色学校类型不超过两类,同一类型特色学校的特色项目须有三项以上。在两年创建期间,深圳市教育局每年将拨付专项经费,小学每年每种类型特色学校拨付10万元,中学15万元。各区教育部门需给予等额的配套经费支持。

89.1%:当今好老师不常有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336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感叹当今好老师不常有,原因包括:社会不良风气对老师影响太大(68.2%),教师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不合理(65.5%),应试教育体制制约(60.2%),教师选拔、任用机制有待改进(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太少(48.0%)等。

公众对当今老师的整体印象如何?调查中,55.6%的人认为“一般”,和其他职业没什么不同;26.9%的人感觉“很差”;也有17.3%的人觉得“很好”,老师值得尊敬。现在的老师最缺什么品质?56.4%的人首选“因材施教”,其次是“平等对待学生”(55.1%)。接下来还有诲人不倦(44.4%)、循循善诱(43.6%)、教学相长(35.5%)等。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63.1%的人首选“富有人格魅力”,接下来还有“敬业”(62.1%)、“爱学生”(61.5%)、“因材施教”(53.1%)、“亦师亦友”(50.9%)、“有为国育才的责任感”(44.1%)等。

韩国:父母与子女“一心一体”

韩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以父母为经济中心支持子女上学,是学生得以保持不断升学并热情不减的主要动力。韩国的家庭是保持大韩民族优秀传统的堡垒,仅在父母和子女的感情关系上,韩国就和西方大不相同。在西方,子女到了18岁就要自食其力,开始和父母分居;在韩国,子女18岁还和父母亲密无间。在孩子上学后,大多数父母(尤其是母亲)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子女的培养上。

在韩国教育投资的构成中,由父母承担的私教育费在教育投资总额中占半壁江山。按照韩国教育开发院的观点,所谓“私教育费”,除了学生家庭支付给正规教育机构的学业费用外,还包括:各类补习学校的学杂费、家庭教师费、教材费、学习用品费、膳食费、交通费、住宿费、校服费、团体活动费等。

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大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为使大人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韩国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了“秩序教育、亲切教育、清洁教育”。大人守秩序,孩子们就会跟着学,从礼貌精神、礼仪形式到实践行动,潜移默化,将文明礼貌向制度、习惯、文化方向推进。

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方案 篇九

活 动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我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主题是“感受新变化,喜迎十八大”,通过组织学生统一上形势教育课的方式,集中时间向中小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中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健康成长。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安排

1、领导小组

组长:刘力平

副组长:周乐庆 邓星业

组员:伍春晖王征平王宏广 唐姣云唐平于爱国姜小梅学校团委会成员学校学生会成员

2、活动目的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3、活动原则

(1)注重体验、重点参与。

(2)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

6、总结表彰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结束之后,每班写一份总结材料,学校将根据活动结果及成效,评选先进班级及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本次活动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2012

10.城附小学民族精神月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给包括少年儿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幸福。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结合弘扬民族精神月,通过各种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使团队员以特有的视角,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发现、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去感受、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进一步激发“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热忱,培育团队员“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勇担重任”的精神,并努力把远大志向化为每一天的具体行动。

二、活动主题:

“感受建设成就,感悟时代精神”

三、活动时间:9月1日——9月30日

四、领导小组:

组长:白雪峰

副组长:王俊罗丰国

成员:陈德辉邓关胜晏长林唐发明罗柔刚各班主任

五、活动内容:

活动一:“听长辈讲‘春天的故事’”

通过当小记者,采访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听他们回忆过去的生活片段,从中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巨变。(一、二、三、四年级)

活动二:“美丽城市、阳光故事”——社会考察活动。

引导少先队员、儿童团员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通过巡访、调查、摄影等形式,加强“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科技新发展”、“国际新形象”、“未来新蓝图”等五个专题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历史文脉,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之情。(五、六年级)

活动三:“我把幸福告诉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征文演讲活动。

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主题,以新老长宁照片、文字等作对比,通过征文演讲活动,让队员回顾长宁30年来的发展,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七、八、九年级)

 其他:

1、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环节,对学生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变迁及爱国主义。

2、利用队会课、红领巾广播、等活动阵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3、各中队开展一次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相关的主题活动。

六、预期效果:

11.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培育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对国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国防教育以及民族精神,这就让他们无法更好地树立爱国精神,从而阻碍了他们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所以,这就需要高校能够重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仅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同时还要培养出具有爱国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人才。这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找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提出解决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下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并且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的国际地位。这也意味着通过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以及民族精神,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从而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国内、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

1、国内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随着我国的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就促进了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先进方法主要是采用课程教授的方法。也就是说,我国在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中,就是利用新媒体将相关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在的发展下,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而且这种方法也是国内的最先进的方法。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中,首先是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进行初步的调查与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现在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情况。接着,再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上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同时,的到来更好地推动了我国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新思路,这对于我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就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创新进行了研究,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当时的英国学者认为,在到来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还要结合学科传播与教育学综合,并且利用更多的学科理论来推动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后来随着这种方法的发展,欧美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形成了新的先进方法,在他们的先进方法中,对于是持有批判态度的。所以,国外对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方法也各不相同。

三、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方法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方法中,可以通过大学里面的学生管理来了解具体的方法创新。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中,利用新媒体来记录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课程,并且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情况作出统计,并且在这之后利用新媒体来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通过新媒体让大学生了解到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主动学习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课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快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在大学生的学生管理中,一定要加强新媒体的使用,利用现代的数字化资源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并且利用新媒体的资源来实现学生之间的管理。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宣传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报、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方式来宣传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大学生管理。大学生管理到完善与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建设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自身涵养和政治素养,这对于我国国家政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方法就是利用的特点,形成大学生里面的大学生管理。

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

1、创新培育理念。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中,一定要加强创新培育理念。就加强了理念上的高度重视,才能让每个高校都落实到行动中去,并且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要求。创新培育理念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涵养,这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2、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也影响着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发展。如果教育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较低,那么就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进行。所以,这就必须提高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让每个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同时,高校也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且为他们定制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这对于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不断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管理机制。当然,教育管理机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发展。如果教育管理机制过于死板而传统,那么就无法更好地促进教育,这也会使得大学生无法接受更好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这样也不利于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可以更好的提高的教育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

六、结语

对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既具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我国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是,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将会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里,就要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并且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这也会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华栋.加强高校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 方海涛.论高校网络新媒体管理的现状及管理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437).

[4] 丁宏.互联网对高校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工作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3.

[5] 何建中.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模式新格局[J].南京社会科学,2008.

[6] 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机遇与挑战[J].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研究,2007.

[7] 刘显忠.论高校网络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方法[J].探索,2009.

12.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十二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 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 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有国必有防, 国无防不安, 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 它的内容丰富, 表现形式灵活, 既包括国防理论知识和国防精神的培养, 又包括国防技能、军事技术的训练等。在高校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 是国防教育的实质所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更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它可以凝聚人民创造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促进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及以后持续发展、凝聚人心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

二、加强国防教育, 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

高校国防教育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应增加新的内容。深入开展以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的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努力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 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要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中华民族必须具有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 这既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及安全为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国防意识的形成也是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量。通过高校的国防教育, 在青年学生中牢固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 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 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上奋勇拼搏。在国防精神教育中,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用革命年代的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实例熏陶和引导他们, 使其养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 并使其心系祖国, 把国家的富强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 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不断奋斗。在国防知识教育中, 给学生介绍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的国防状况, 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整个世界所处的实际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 通过认识与其他国家国防力量的差距,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国防技能教育中, 通过军事训练和实践等方式, 锻炼学生的体魄, 磨炼学生的意志, 使他们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奋进、自信勇敢、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格。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

通过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教育, 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国防的兴衰成败, 知晓我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除了经济技术落后以外, 主要是清政府腐败无能, 忽视国防建设, 军备废弛, 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 经济和军事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我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需要强大的国防予以支撑, 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筑成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城墙。国防教育, 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培养爱国情怀和意识, 振奋民族精神, 使学生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积极、自愿的为民族的独立自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终身。

三、民族精神的培养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 各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 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 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的加强不断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并在国防教育中都有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经纳入到国防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第一, 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有连续性, 且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学习之中, 要通过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的国防教育, 使学生一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优良道德品质教育。同时, 充分利用特殊节日, 如:建党节、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 采取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专题讲座、瞻仰英雄纪念碑、参观革命博物馆、祭扫烈士墓等形式,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第二, 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国防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积极发挥宣传媒介作用, 借助各种国防教育资源优势, 运用多种手段, 在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穿民族精神的培养, 使每个接受国防教育的对象都受到深深的影响。

四、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

一是注重国防教育课堂教学, 这是学生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在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军事理论等专门课程, 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提高教育水平,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时效性与趣味性, 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规范化课堂教育, 激发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是利用学校和部队共建平台, 发挥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作用。把军校共建作为学校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学生军训中、参观学习中, 赋予生动翔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零距离了解军队和军人, 学习军人吃苦耐劳、刚毅果敢、纪律严明等优良品质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理念,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 这对正在发展的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是开设专题讲座和日常宣传相结合, 建成长效机制。聘请军事院校的教授、专家定期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最新知识。学校开展日常性的活动, 如:校园广播开设军事内容栏目、校园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等, 使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 培养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在新的历史阶段,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把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 切实将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国防教育的实质, 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殊性和国防教育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建设人才的高校更应该广泛、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这一培养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对于提高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两者关联的角度, 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国防教育只有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核心内容, 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学生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1.

[2]王传中, 黄建军.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 (2) .

[3]袁小武.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J].企业家地, 2011, (9) :125.

[4]黄栋.高校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曾庆裕.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的探讨[J].邢台师范学院学报, 2012, (9) .

[6]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133-140.

[7]王联斌.把国防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N].中国国防报, 2004-09-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1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篇十三

2012-2013学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今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红军长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锻炼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活动目的:

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风采,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活动口号:

“继承长征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

利用9月4日升旗仪式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 “弘扬长征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大队辅导员布置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活动要求,校园悬挂“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宣传横幅,教育活动拉开帷幕。

(二)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活动。

通过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教育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并在学校宣传栏、校园网中开辟专栏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民族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并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组织好宣传活动,具体包括:出一期宣传栏专刊、出一期队报专刊、以班级为单位办一期《学习园地》。

2、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六个一”活动:观看一部反映长征的影片;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的歌曲;召开主题队会,进行一次 “长征故事”讲故事比赛;举办一次反映长征的手抄报展评活动;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一次“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演讲比赛。

3、结合实际对学生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学生礼仪教育,学校将制定《迎宾路小学学生必养十条好习惯(分年级段)》,结合全国 “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开学教育,对学生广泛进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三)活动安排:

1、各中队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影片或读一部反映长征的书籍。

2、让每一个学生收集一个感动自己的红军长征的故事;(第二至三周)

3、召开中队故事会,让学生讲一个感动自己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并说说他们的精神和闪光点;(第四周)

4、完成一张纪念长征的手抄报(八开纸),在各中队进行展评,在中队展评的基础上进全校展评;(9月中旬三~六年级每班上交3张作品,在学校宣传窗展出);(第二至三周)

5、结合音乐课学唱一首歌唱红军的歌曲;(第二至五周)

6、围绕“长征精神,永放光芒”这一主题进行一次教室布置。(第二周)

7、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要求学生根据《迎宾路小学学生必养十条好习惯(分年级段)》,利用两周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第二至五周)

8、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9、布置一期校园专刊宣传窗;(第三周)

10、举行一次“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演讲比赛暨活动月总结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胜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十一三建队日活动)

六、活动要求

1、我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教育全过程,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人民是最大光荣;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2、活动力求“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本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学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锻炼。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校的教育资源。

3、各班级、各中队是活动的重点组织者,各班主任老师、中队辅导员要认真组织学生,按照学校的活动方案,配合大队部落实好活动,确保活动实效。

杨村学区小学

14.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十四

活 动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丰富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青少年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活动主题

弘扬民族精神,树校园新风

四、活动时间:2011年9月8日——10月8日

五、活动内容 1、2010年9月9日下午开学典礼上,首先成申利主任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发表讲话,其次,校团委书记谢代娟和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弘扬民族精神”的倡议,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2、9月13日在班主任会议上进行再次动员,明确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以及要求。3、9月14日,各班召开班会。(159班的班会开的很成功)4、9月20日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初三(156)班的学生黄丽芬代表进行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国旗下讲话。5、9月21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各班进行收集能具有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比赛。6、9月20日——22日(周一周三),全校各班出一期黑板报、设计一期广播节目,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7、9月21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全校各班分年段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会课活动比赛,通过歌曲传唱、故事演讲、畅谈体会、诗歌朗诵、哑剧哑谜等形式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每一位学生心灵都受到一次有力的震撼。8、9月20日——30日,全校学生进行庆国庆书画比赛和黑板报比赛,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0、9月22日(中秋)下午3:30—5:00,全校各班以班为单位在操场搞中秋晚会,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1、9月1日——30日,校园广播沃西之声每天中午、傍晚各朗诵《论语》中的一篇文章,让学生感受中华儒家文化的精髓。12、9月份,充分利用学校校刊、校园广播站、宣传窗等宣传形式,向全体老师、同学介绍整个活动的开展情况。

15.民族精神 教育方案 篇十五

一、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可行性分析

(一) 二者的教育目标一致。

高校国防教育关系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在革命战争年代, 其重心是战争,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是其核心任务。新的时期,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主题, 但天下仍不太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中华民族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前进阻力, 在国防教育中培育民族精神仍是重中之重。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加强民族精神培育, 就是要在大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培养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者有着共同的根本指导思想, 那就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增进学生为争取和维护祖国独立、富强和荣誉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献身精神。

(二) 二者的教育内容相近。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国防历史中, 无数中华儿女、民族英烈、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 不屈不挠, 前仆后继, 临危不惧, 舍生取义, 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防精神。国防精神体现了一个国家公民防备和抵抗侵略, 制止武装颠覆, 捍卫祖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维护国家尊严和独立的强烈意识。强化和振奋大学生的国防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它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组成部分, 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红岩和雷锋精神, 以及抗美援朝和“两弹一星”精神, 等等, 一道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丰富教学素材。

(三) 二者的教育载体互补。

高校国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军事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要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主渠道作用, 把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塑造放在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同时, 可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组织一些既生动又有一定深度的国防教育活动, 如, 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 进行战争史教育, 使学生更直接更集中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历和战胜无数次灾难, 更深刻地感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此外, 国防文化和校园文化也是进行大学生民族精神构建的最好教材, 可以利用文化节、读书会、文化沙龙、影视评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充分利用网络、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 强化民族精神的引导功能和国防文化的渗透功能, 将抽象的民族精神鲜活地物化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娱乐、生活环境之中, 为大学生深刻体会和真正实践民族精神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 历史证明:越是在和平时期, 越要重视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和平年代, 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 因此要更加注重国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在二战前的相对和平的一段时间里, 法国等欧洲国家因迷醉于一时的“繁荣”与“和平”, 结果在短时间内就沦陷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就是典型教训。当代中国大学生大都是“80后”、“90后”, 虽然他们普遍具有民主自由意识及维权意识, 热情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 努力展示自身优点, 但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影响下, 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 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和物质, 而不是责任和祖国。尤其令人担忧的是, 一些人对待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态度和国防意识比较淡薄, 主要表现为“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讨厌打打杀杀, 认为只要有爱就可以避免战争, 对国防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生作为国防建设的后备人才, 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必须具有正确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 现实表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客观要求强化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 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 这既是历史的结论, 又是现实的呼声。当今世界, 尽管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这两个问题都没得到根本解决。两极对抗虽已结束, 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存在。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并未改变, 企图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改造中国, 不时释放“中国威胁论”, 损害中国形象和阻挠中国发展。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和钓鱼岛争端依然存在;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被东盟强占;“台独”势力时刻危及两岸和平;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和境内外“东突”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 妄图分裂祖国。国际形势的错综复杂和我国安全形势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客观上要求强化全民国防意识, 尤其是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使大学生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这将对国家的安全、国防的强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三) 法律规定:高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四十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 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它自始至终围绕国家的安危、国力的盛衰、民族的荣辱, 利用大学生自尊心强、年轻气盛的特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特别是通过军事斗争、国防建设的古今对比和中外对照,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激情。高校其他各课程虽然都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但由于各自目标指向和课程特点不同, 所实施的民族精神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可见, 国防教育课具有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独特优势, 理应成为高等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路径选择

在大学生中开展民族精神培育, 是新时期、新阶段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民族精神教育是贯穿于国防教育的教学、日常生活、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一) 军事技能训练。

1. 巩固学生军训成果, 深化军训后期效应。

军训作为当代大学生的入门必修课,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 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

WENJIAOZILIAO

念, 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增强抗压承挫能力。但军训一般都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 只有十几天时间, 很容易变成走过场。如何深化军训效应, 让它沉淀下来, 强化民族精神培育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军训, 反思军训经验教训, 弘扬军训中的优良传统, 将之落实到学生工作中去。只有用科学育人的眼光审视和分析, 总结出符合学校发展状况和办学实际的特色, 结合高等教育的育人规律开展国防教育、组织军训, 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日常管理。

军训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而是对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力途径。要发挥军训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 我们就要对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如, 军训严格的训练和要求, 能使大学生经受一次思想、意志的考验, 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集体主义工作作风。我们可以结合军训中的集体主义教育, 制定完善优秀集体和个人评优表彰制度, 调动学生争优创先积极性, 强化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培养大学生的竞争协作意识, 激发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结合军训中的组织纪律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 制定完善在校大学生早操早读制度, 这对大学生炼就强健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形成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终生有益。总之, 我们要使军训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军训的作用。

3. 找准德育结合之处, 突出军训育人为本。

发挥军训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 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找到结合点, 把军训和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相关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有机整体。例如, 通过军训, 大学生能接受国防教育, 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无防不立”的国防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紧迫感;通过军训, 大学生能学习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牢记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摒弃追求个人享乐的功利主义,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军训, 大学生能真正领悟“军令如山”, 形成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 培养百折不挠的品质, 有助于强化组织纪律性意识, 服从上级的领导和指挥。总之, 要全力以赴, 发挥军训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育人功能, 并使之巩固持久。

(二) 军事理论教学。

1. 认真贯彻国防法规和教学大纲, 使《军事理论》课程真正进校园。

《国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法》第十五、十六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 采取有效措施, 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006年修订) 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 (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 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普通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 大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 (统称军事课) 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其在普通高校中的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多年来, 大部分高校军事课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但也有部分地区的部分高校有令不行, 尚未真正开设军事理论课, 即使已开设军事理论课, 大部分也是在训练场、大会堂、体育馆等能容纳几百上千人的地点进行讲座式授课, 至于课时, 没有一所学校按《大纲》规定开足36学时, 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遑论其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因此, 我们务必认真贯彻国防法规和《大纲》, 使军事理论课真正进校园, 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地位, 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的“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

2. 深刻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 使其真正进入军事理论课的教材。

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问题, 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对培育民族精神的系统论述,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主要包括:民族精神的特有价值、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既然高校国防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肩负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深刻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 使其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章节编选进教材。现在使用的军事教材中虽有与国防精神相关的内容, 但对国防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特别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基本理论却没有阐述, 理应予以完善。

3. 准确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使其真正进入军事理论课的课堂。

高校国防教育要完成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这个重要的战略任务, 使其进教材只是前提, 准确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使其进课堂则是核心。首先, 教员掌握军事课教材要达到“懂、透、化”。“懂”即对教材的框架、思路和内容一清二楚;“透”即对教材有细致而深入的理解, 梳理好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化”是将教材的指导思想融入并转化为教员的课堂教学行为。其次, 教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生活经验, 科学地进行课堂设计, 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用艺术的语言讲解, 让学生真懂、真学、真信、真做, 从而达到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目的。

(三) 国防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活动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载体。大学生通过参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可以增加对我国国防建设的了解, 达到民族精神教育的目的。

1.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潜移默化作用。

在革命传统佳节期间, 如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期间, 组织大学生参观、访问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和其他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纪念馆、博物馆、文化宫、科技馆等场所。以形象直观的实物、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真实动人的历史回放, 增强大学生对国防军队的理解认识, 培养其民族精神,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的潜移默化作用。

2. 充分发挥军营、军人的“现身说法”作用。

让学生分批次到军营体验军事生活, 接触英雄部队和英雄人物, 以军营文化、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进军校、军事基地开展“军营一日”活动, 全景式地了解军人一天从早上出操到整理内务、军事训练、就餐, 直至就寝休息的一日生活制度, 从中感受军人的纪律观念和意志品质, 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大力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 给大学生提供一些接触军人、了解军人的机会, 提高军人“现身说法”的力度, 进而提高大学生爱军拥军的自觉性, 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和支持国防建设的责任感。通过这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与当代军人零距离接触的国防教育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培养其民族精神。

3.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

《国防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并提出将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国防教育。高校可通过校园公共舆论阵地, 如校报、校园广播、横幅、板报、警示牌等加强宣传教育;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国防教育专题讲座, 举行学习历史心得交流会、读书报告会, 请老红军、老八路作革命传统报告;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演讲会、朗诵会、国防知识竞赛、军事读书活动、优秀军事题材影片播放等活动, 丰富大学生的国防和军事知识,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摘要:高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核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相近、教育载体互补。因此,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从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日常国防教育活动三方面探讨高校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 充分发挥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育人合力。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大学生,培育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陆海燕.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2]任宏权.高校国防教育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2) .

[3]龚泗琪, 蔺玄晋.加强市场经济制度下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4) .

[4]徐永利.论大学生军训的育人功能及其长期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3) .

[5]祝木伟, 赵红灿.论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7) .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厉害了,新时代的中国下一篇: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