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2024-11-25

人物描写教学设计(精选8篇)

1.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篇一

作文训练:人物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

宾州二中

李永珍

教学目的

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

2、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3、能够选择典型的细节展现人物特点。教学重点: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典型细节展现人物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

1、找一找

寻人启事

诊断:脸谱化,模式化,千人一面 建议:化概括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

2、猜一猜

看细节猜人物

生动的人物细节描写能让我们如见其人,一个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往往能将一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明确概念,心中有纲

1、人物细节描写的含义。

人物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等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2、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

人物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感人,让文章富有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感受细节,品悟写法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四、归纳总结,方法指导

1、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 ②精选动词,延长过程 ③巧用修饰语,形象具体 ④妙用修辞,画其神韵

2、细节描写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①有用的——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 ②真实的——符合现实生活实际

③典型的——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五、牛刀小试,我行我秀

请你运用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班上一位同学或科任老师,请其他同学猜猜他谁?

六、拓展延伸 妙笔绘神韵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总有许多细节让我们感动不已,父亲的一个动作,母亲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句问候„„.留心观察生活中让你感动最深的细节,写一段话。发挥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

要求:选取典型的人物细节描写,用词准确生动,能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一百字左右。

1、自由练习

2、讨论评价

3、选出优秀作品

4、宣读作品 附:评价标准 ① 人物特征是否鲜明 ② 动作、神态等是否逼真 ③ 细节是否合理 ④ 是否能烘托主题。板书:人物细节描写

留心观察 精选动词 巧用修饰语 妙用修辞

2.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篇二

一、人物描写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局限于一个人身上

人物描写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难点所在。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人物的描写会应用到多种方法,但这种运动是静态化的,就如同是黑白的单人照片。例如,中职教师要求学生以《我的同学》为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很多学生会这样描述,我的同学有多高,有着一头黑色的头发,他比较喜欢黑色,所以经常会穿黑色的衣服。学生不能将人物的特点描写出来,读者读完以后感觉非常模糊,不能依据作者的文笔去想象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人物描写脸谱化

因为基因、生活经历等众多方面的影响,每一个人都有着属于自身的鲜明特性。如果在对人物进行刻画的过程中,描写都是大众化,如长着“黑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那么就会导致“千人一面”,也就是所说的人物描写脸谱化。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依据父母进行人物描写,很多学生都会写到父亲很严厉、母亲很和蔼。随着自己的长大,他们为这个家庭操劳,也长出了很多白发。粗略描写不能将父母的衰老真正体现出来,而且也不会使得读者感受到情感的触动。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较少,对父母的关心也很少,很多话语都是从其他范文中得来的,从而陷入人物描写“脸谱化”的困境中。

(三)人物描写手法过于单一

人物描写包含的内容众多,涉及人物的外貌、动作、性格、内心世界等诸多方面,这些内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从人的动作和人的外貌可以去试着探知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中职学生在人物描写过程中总是会将这些分别开来,针对某一方面写一大段,就像是死板的黑白照片,没有任何生机和活力。写人物心理的过程中,会讲述很多的大道理,让人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个思想家。

二、改善人物描写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照射生活环境

对于学生人物描写只限于一个人身上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照射生活环境。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拿学生所写的文章,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中所存在的错误。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这样讲述:这篇文章的作者可以带着认真的态度写作,这是值得表扬的。但是如果他可以将视线向人物周围的环境进行延伸就更好了,利用环境形成对比和衬托,这样可以将人物的性格更加清晰地刻画出来。如,我的朋友小明,他平时比较沉闷,有些孤僻。下课的时候我会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闹,但他总是自己一个人走到操场上,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然后又一个人回到教室。利用小明和“我”的对比,将小明孤僻、少言寡语的性格更加鲜明地展示出来。

(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让学生对自己亲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时,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上文中父母为题的人物刻画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拿着父母年轻时候的照片和父母现在的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父母都有哪些变化。并且让学生思考小时候自己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自己眼中的父母又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内播放一些有关歌颂父母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对于父母的情感很好地激发出来,这样对于提升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让学生理清外部情态和内心世界的联系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外部情态和内心世界的联系,因为这一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需要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人物描写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唱脸谱,每一种脸谱的颜色都代表着一种人物性格。然后再对学生进行范文展示,例如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有水镜先生说起其智慧、才干,徐庶的极力推荐。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总之,想要促进学生人物描写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得学生善于发现细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灵活地应用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

参考文献

[1]洪方煜.描写:让你的表达更形象[J].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2013(9):15-17.

3.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平分生命》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75-01

语文S版第五册课文《平分生命》是一篇小小说,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小男孩时,成功介入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人物典型言行,展示人性美、亲情美,渗透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从正面、侧面描写入手展开文本教学,通过对具体描写案例分析,让学生进入人物情感世界,领略男孩那份心灵的纯真之美,获得习作方法的积累。

一、正面介绍,侧面铺垫人物背景

正面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展开的直接描绘,而侧面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环境,或是对周围人的反应、介绍,来塑造中心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常常结合起来应用,相互关照、相互补充,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平分生命》这篇课文开头介绍小男孩的悲惨遭遇,是典型的正面描写,但从描写作用来看,又从侧面铺垫人物形象成长基础。教师在具体施教时需要交代清楚正面、侧面描写的操作起点,让学生了解人物成长背景对塑造人物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的讲述导入课堂:“一个小男孩与妹妹相依为命,其生活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更为不幸的是,男孩的妹妹患上重病,男孩该怎么办?这兄妹两人会绝处逢生吗?阅读课文,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学生快速自主阅读学习,教师提出思考问题:男孩是主人公,课文开头陈述男孩和他妹妹的遭遇,对塑造男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有的学生认为:“开头部分的家境介绍,为突出男孩崇高品质作铺垫和衬托。”教师总结:开头是正面介绍,发挥的作用是侧面烘托,正面、侧面描写相互融合,表达效果更为突出,学生习得对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认知。

二、正面描写,塑造人物细节

细节描写是抓住人物表情、动作、言语等进行描写,以引起读者的重点关注。《平分生命》中小男孩的“犹豫”“声音颤抖”,还有抽血过程的“笑”,都属于细节描写,这是作者从正面写出男孩内心的斗争。这些细枝末节的描写,将活生生的小男孩形象塑造得真实可感,令人心生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对正面细节描写有更为真实的体验感知,教师与学生展开一段精彩的课堂演绎互动。

师(医生):你妹妹危在旦夕,如果不及时输血,恐怕她活不过明天。

生(男孩焦急地):那可怎么办?

师:你的血型和妹妹匹配,你愿意给妹妹输血吗?

生(犹豫):这……这……好吧,为了妹妹,叫我做什么都行。

师:你真是一个勇敢而且有爱心的孩子。(生微笑)

生(声音颤抖):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师:你还能活100年。

生(一跃而起,欢快地伸出胳膊):医生,那把我的血抽出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50年!

教师与学生合作展开课堂演绎,展示文中的人物形象,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让他们对正面描写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三、侧面烘托,生成感人的力量

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侧面描写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平分生命》中的侧面描写有很多,如医生听到小男孩问自己能够活多长时间的瞬间反应“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又被男孩的勇气所震撼”,“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男孩的手”,用医生的具体反应来衬托小男孩的形象。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感悟性训练:“生命是短暫的,能够同别人平分生命,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出这样的承诺呢?然而这个小男孩做到了。如果这个小男孩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获得深刻的心灵感悟,如有的学生写道:“你不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你是我心目中的大丈夫。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世界上最伟大的是亲情。”也有的学生写道:“你很无知,但更可爱,你的心纯净到透明,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人间真的会成为美丽的天堂。”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有机融合让人物形象更丰满,教师从描写欣赏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学习正面、侧面描写的观照应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习作认知启迪。

4.人物描写习作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寻找到的人物,能从性格、特长、品质等方面理解特点鲜明的内涵,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

2、通过赏析课文片段,观察、描写跳绳高手等方式,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同学们学习了第七组课文,不仅感受到了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还体会到了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出示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我们就要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板书,理解“特点鲜明”)“特点”是指在性格、品质、爱好、特长、习惯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征。例如:性格:幽默、搞笑、古怪、抠门;爱好:爱花、爱哭、篮球迷;特长:舞蹈、唱歌、画画;习惯:拖沓、守时;品质:勤俭节约、热心肠。

“鲜明”一词就是指某人在某一方面的特点比别人尤为突出。

二、赏析课文片段,聚焦描写方法。

1、出示交流平台,呈现课文片段。

师:(出示交流平台)我们学过的第七组课文就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呈现课文片段)同学们看一看,猜一猜这些片段写的是谁?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作者是怎样刻画严监生、王熙凤这两个人物的?

师: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

2、你们积累了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3、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师:看来,要写出一个人的特点,要想将人物鲜明的个性表现出来,必须得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处细节细细刻画,进行细致的描写。

三、观察摔跤表演,尝试细节描写。

1、摔跤表演,学生观察动作。

师:要把一个人的细节写好,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我们学习了小嘎子和胖墩二摔跤的片段,你们想不想看他们表演,(请学生表演摔跤)他们在摔跤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他们的什么?

2、尝试抓住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想好一处动作描写,用两、三句话把他们摔跤的特点写出来。

3、写后交流,关注动作描写。

4、再次强调细节描写的作用。

师:你看,抓住动作细细刻画,就把小嘎子的特点写出来了。如果我们在写人物语言、神态时也能像这样细细刻画,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特点。

四、确定思路,拟题。

1、确定思路。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确定这次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生讨论交流)

2、拟题。

师:一篇文章还需要有画龙点睛的好题目,能给自己选好的材料拟一个题目吗?(全班交流后分类整理)

(1)鲜明特点+所写人物。

《热心肠的邻居》《吝啬的爷爷》《爱花的妈妈》《我们班的“小麻雀”》

(2)以人物特点为题。

《搞笑大王》《开心果》《机灵鬼》《调皮鬼》《“魔兽”高手》

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要描写一个人必须知道此人的一切,但不要全写在一处”。具体用什么描写方法,得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来定。相信有了刚才摔跤表演的经过,你们的作文一定非常精彩!

5.人物描写教学设计 篇五

枣强二中 郭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

2、赏析名家作品片段,深刻体会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刻画的妙处。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合作探究法、课堂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突出重点

1、通过小游戏热身,导入本课,认识到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征。

2、归纳常见的几种写人物的方法,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写人物要抓住特征——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二、观察照片,抓住特征

出示作家鲁迅、相声演员岳云鹏的画像,引导同学们认识到:

1、描写外貌一定要仔细观察

2、描写外貌要有主次

3、描写外貌要突出特征

4、描写外貌适当运用修辞

三、出示例句,寻找病因

1、我的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2、我的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3、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 底的衬衣,铮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归纳外貌描写的进一步要求:

1、积累词汇,用词准确

2、力求以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内在性格。

四、赏析名段,合作探究

(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二)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

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五、即兴表演,实写演练

1、学生上台表演绕口令,下面学生注意观察。

2、进行写作小练笔(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但是必须有外貌描写)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6.《人物细节描写》教学设计4 篇六

1、感悟人物细节描写魅力,了解人物细节描写的常用方法;

2、初步学习运用人物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使文章具体、生动。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丰富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运用人物细节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细节描写的概念和作用认识肤浅,对细节描写的方法更不清楚,所以,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三点:一是只选择人物细节描写,二是突出材料对形成概念的重要性,三是重视学生合作学习。教学指津:

综合运用视频、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积极运用片断习作、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学生活动。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谈话揭题

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那天,憨豆先生急急忙忙赶到考场。可拿到试卷一看,顿时傻眼了。他会怎么做呢?„„(播放视频《憨豆先生》,中间插问以增强互动。)

师:像这种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作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真精神”的描写方法,我们称之为人物细节描写(板书:人物细节描写)。

师:如果我们把叙事类的文章比作是一棵大树,单纯的记叙只是勾勒出了大树的枝干,大体的轮廓,不形象,不生动。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一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树(板画“细节树”)。由此可见,学会运用人物细节描写,对写好记叙类的文体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方法借鉴,感悟细节

过渡:我们的故事在继续。第一次偷看没有成功,憨豆先生显然不甘心。(继续播放视频片断)

1、假如故事中的那人——他骂憨豆先生厚脸皮。

提示:运用你的想象,站在那人的角度,恰当地添加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四人小组交流,一分钟后看谁的发言最精彩(可以用手势、表情等辅助表达)!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完善同学的描述。

2、故事仍在继续„„

当那人将试卷正面压在桌面上时,固执的憨豆先生会怎么做呢?请发挥你的想像力,用几句话刻画出来。比一比三分钟后谁写得又好又快。

学生展示、点评。视频欣赏。

三、妙笔生花,运用细节

过渡:看来,临时抱佛脚滋味不好受啊,谁叫他不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呢?可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不懂得珍惜的故事却在继续着。

1、师朗读《一碗馄饨》。

2、师问:你觉得文章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点评。

3、利用“女孩的眼泪”引导学生扩写故事结尾处母亲“等”的情形。五分钟后交流,注意互相完善,例文备用。

四、课外练笔

7.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篇七

不少同学写作文时, 往往满足于结构分明, 情节完整, 叙事清楚, 却忽视了细节的刻画。让文章出彩的方法有很多, 细节描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经过与多届学生的实践探索, 我发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节描写的方法, 此法让学生在作文时锦上添花, 且屡试不爽。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描写是对事物的具体状态作描绘和摹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情节, 加以准确、细致、生动的描绘, 使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 被称为“一滴水中的太阳”。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细致刻画, 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刻画出人物特征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 植被多于空地, 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 遮住了嘴唇, 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 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 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 让列夫·托尔斯泰不拘小节、专注于文学创作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活化出人物形象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 到了喝春酒时, 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呦!”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 就只能舔一指甲缝, 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 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 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 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琦君《春酒》)

母亲的话, 既表现了自己酿出春酒的骄傲得意的心情, 又表现了对孩子的疼爱之情, 严中有爱, 爱中有度。

三.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 展现出人物的心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如果没有对连走路都吃力的“肥胖”父亲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 一个爱子的好父亲的形象就很难成为“经典”, 文章也就不会那么生动感人。

四.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 揭示出人物的内心

我正想着这些的时候, 忽然听见老师叫我的名字。轮到我背书了。天啊,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 声音响亮, 口齿清楚, 又没有一点错误, 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都德《最后一课》)

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 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平时不爱学习法语的调皮男孩的懊悔之情和宁愿付出一切代价也想学好祖国语言的坚定决心。

五.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 表现出人物的思想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 船长。”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段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 把菲利普的惊讶害怕失望的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

六.环境的细节描写, 烘托出人物的性格

下午放学我陪芸等车, 等了好久不见车来。我和芸便偎依在一起说着自己的不舍。“我不想和你分开, 一刻也不想。”芸说。我从芸眼中读出了哀伤。我转过脸去不忍看她。夏天的黄昏, 柔柔的阳光轻抚着大地上的生命, 把她们映的那么美好。淡淡的阳光, 穿透树林, 穿过天顶, 渐渐往西边的角上移去。被染得通红的天空, 把软软的云朵揽在怀里, 轻声低唱着风的摇篮曲。

“芸, 我同样不愿离开你。”当我说这话时, 我看见夕阳的余辉下, 芸好憔悴。我想她的心在流泪。

这是我的学生高雪在她的《当有梦的时候, 才有远方》中运用的环境细节描写, 她把人物的情感渲染得恰如其分, 形象地写出了注重同窗情感的人物性格。

当然,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也不是越多越好, 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点。这样才更具有针对性, 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8.描写人物有“新招” 篇八

在语文文本中,写人物的文章很多,作者经过冥思苦想,细心地琢磨、推敲,才能确定含义深刻、富有新意的文字做题目。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用文中的结束句:“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中的“再见了,亲人”做题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1.跟谁“再见了”?“亲人”指的是谁?2.送别志愿军的亲人——朝鲜的民众那么多,为什么课文只写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就能明白作者拟定《再见了,亲人》题目的意图。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题目含义深刻,作者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拟题。“鱼钩”象征着老班长,突出了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事迹;“金色”是运用比喻,赞美老班长闪耀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学习文本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本,进行仿写拟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拟出新颖的习作题目。例如,一个学生的奶奶剪了20多年的窗花、年画,举办了剪纸展览,她的作品被一位新加坡的老板看中,聘请她到新加坡去讲学,传授剪纸技术。小作者以这一事例拟题——《奶奶“出嫁”了》,这个题目与习作内容相对应,既生动、新颖,又突出奶奶剪纸艺术的高超。又如一个学生看见爷爷每天都在做着“包揽家务”、“包揽剩菜剩饭”、“包揽旧衣服”三件事,于是,便拟题《爷爷的“三包”》,把爷爷每天都在做着的这三件事在习作中进行介绍,表达了“我”对爷爷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突出典型,文章立意新

叶圣陶先生说:“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由此可见,文章题目拟定后,要围绕题目,选择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来写,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例如,一个学生观察到妈妈非常爱“我”,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照顾“我”,便选择了妈妈“帮我买水鞋”、“生病护理我”的两个典型事例来介绍妈妈,拟题为《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并通过与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进行对比,大姐姐的狠心妈妈抛弃她改嫁了,使她变成孤儿。这样巧用对比,突出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表达了“我”爱妈妈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如,一个学生拟题《“孙悟空”看豆子》,写了“我”看见奶奶在菜地里遇到小鸟吃豆子,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时,“我”冥思苦想,产生了做“‘孙悟空看豆子”的想法,最后终于成功了,为奶奶排忧解难。文章把自己做“孙悟空”和赶鸟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既充分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又把遇事能想办法,能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立意新的题目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抓住特点,描绘外貌新

描写人物一般要写外貌、形象。外貌可以从“头、脸、眼睛、耳朵、嘴、头发、衣着”等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但描写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外貌的特点来写。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段话用“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的外貌描写,衬托了老班长饱经风霜,过度劳累,所以还不到四十岁,就显得很衰老。“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家对他表示尊敬和爱戴,便叫他“老班长”。这些外貌描写为下文老班长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时就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外貌的特点来写。如一个学生写《活泼可爱的我》时,这样介绍自己的外貌:“我姓‘戴,佩戴花的‘戴,名‘倩雯,‘倩是美好的意思,‘雯表示布满花纹的云彩。我的脸圆圆的,浓浓的眉毛,头上梳着两条小辫子。一笑起来,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左眉毛上面的那颗小黑痣一动一动的,就像一盏小黑灯。”这样写不但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让人感觉到小作者的活泼、可爱。

四、展示兴趣,生动具体新

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有的人兴趣爱好很广泛,唱歌、跳舞、书法、下棋等样样都喜欢。但在描写时却要抓住一两个兴趣爱好进行详写,做到生动具体,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风筝》一文,第二自然段用“拔几根细苇,再找几张纸”做起风筝来。“我们”是“精心做着,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虽然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是依然快活,并把风筝叫作“幸福鸟”,由此来突出做风筝的兴趣和快乐。又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爱读书,这样描写:“我特别喜欢看书,一有空就会钻到书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也要看一会儿书,当看到精彩的地方,我会禁不住咯咯地笑。为看书我还闹过一次笑话呢!记得有一天,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的大嗓门叫喊开了:‘书呆子,快来吃饭了。于是,我边吃饭边看书。当我把菜往鼻子里送时,妈妈连忙说:‘你怎么把菜往鼻子上塞啊!当我醒悟过来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样来描写爱好读书,多么生动、具体啊!

五、画龙点睛,突出性格新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温顺、温柔,有的火性暴躁;有的说话粗声、快速,有的慢条斯理;有的有意志、做事非常坚决……在描写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例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讲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事迹。童第周家里穷,上中学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差,校长要他退学,他“再三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说明他有志气,有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精神;当他到比利时留学时,遇到困难多,家穷,国更穷。旧中国贫穷落后,他被外国同学瞧不起。但是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教授做了几年实验,没有成功;而他“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终于成功了,突出他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决心和意志。一个学生学了《一定要争气》一文后,在习作中写小芳挺倔强的性格:“小芳性格特别倔强,像一头水牛一样犟,拉也拉不回头。有一次,她要做一个塑料花篮送给孤寡老人黄奶奶。她做得不满意时,马上就拆掉,于是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她不要妈妈来帮忙,坚持自己做,直到晚上10点钟,才做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塑料花篮。妈妈指着她的鼻子说:‘你真是倔强得像一头水牛。她只好低着头笑一笑。”这样描写小芳倔强的性格,显得多么生动、新颖。

六、侧面描写,衬托主角新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不是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绘,而是借助文章中其他人物或事物进行间接渲染,起到烘托的作用。文本中是怎样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呢?例如,《登山》一文中,侧面描写巴果茨基过小路危险的程度:“背部紧紧地贴着峭壁”,说明路窄山高;“把头扭向一旁”,说明谷深万丈,一看就会头昏目眩;“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说明稍不小心就会坠落深谷。侧面描写巴果茨基的动作、神态,实际上是烘托说明列宁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又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通过极其简单的办公设备(“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和总理加班充饥的食物(“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这两处侧面描写,不仅衬托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勤奋工作的崇高品质。

七、变换角度,彰显内容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是选材角度要“新”。写文章有时正面写内容显得平淡无奇,如果变换角度来写,内容就显得有新意了。例如,《打赌》一文,叙述了“我”和爸爸都有不良的习惯,为了改掉坏习惯,爸爸和“我”打赌,结果爸爸戒了烟,“我”不再吃零食,我们终于都成了说话算数的男子汉。利用“打赌”来写爸爸和“我”改掉坏习惯,文章就富有新意和乐趣。如一个学生通过思考、对比,觉得正面写“我游览九石渡”的文章没有什么新意,于是小作者变换角度写“我倾听九石渡的响声”,通过写大自然的风声,树叶“沙沙沙”的响声,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把大自然悦耳动听的响声和人的说话声、欢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整个九石渡一派热闹非凡的旅游景象。这样变换角度写“我”倾听响声,比直接写“我”游览九石渡,显得特别有新意。

八、融入感情,深化主题新

要把人物写得生动有趣,除了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动作、神态、语言外,还要注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只有融入感情,文章才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的“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一番话,使作者非常感动。这句话是借物喻人,哲理清楚,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体现了文章借物喻人,融入了感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又如《敬佩的妈妈》一文中的结尾:“爸爸病逝之后,妈妈,你早出晚归地下田劳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你历尽了多少艰苦的磨炼啊!我要以妈妈为榜样,刻苦地读书,学好科学知识,实现我的梦想,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当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这样的描写,真实地抒发了“我”热爱妈妈,长大了要报效祖国,报答妈妈养育之恩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上一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下一篇:护理部质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