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2024-08-04

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精选8篇)

1.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篇一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

课时:2天

管理的四大基本职能:

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领导职能

4、控制职能

第一节 计划职能

一.什么是计划

二.计划活动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三.计划的内容

四.计划的性质

五.计划的步骤

第二节 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的含义:

–管理的组织(organizing)职能就是通过建立、维护并不断改进组织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分工、合作的过程。–分工与合作,这是管理T***的组织职能的两大主题。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Q605556860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

–组织结构体现了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组织g的重要性:

组织职能的过程:

认识组织的两类基本特征:

(一)结构性特征(Structural Dimensions)

(二)背景性特征(Contextual Dimensions)管理宽度:

管理层次的产生:

层次的副作用:

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扁平型结构与高耸型结构:

管理宽度是一个权变因素:

影响管理宽度的各种因素:

(三)典型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网络式

第三节 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领导的原理和要求:

谁是领导者?

领导职能的定义:

领导的实质:

领导的作用:

领导的原理:

做好领导工作的要求:

第四节 控制职能

•控制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就是依靠信息反馈来维持一个系统的原

有状态,并在一旦发生偏差时,设法使它复原。

第四节 控制职能

作为管理职能的控制是指:

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控制的目的:

组织中存在的两类问题:

管理突破过程:

实现管理突破的六个步骤:

控制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控制标准的类型:

第四节 控制职能

常用的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三种:

合理的测量指标体系的特征:

因果图的应用程序:

根据纠正措施的作用环节的不同,将控制分为:

控制工作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

2.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篇二

关键词:班组,管理,培训

班组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最基层和最小的单位,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是推动顶层设计具体实施的最后一个齿轮。同时,班组又是一个企业当中的细胞组织,只有每个班组都充满活力,每名员工都迸发出积极的正能量,这个企业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持续发展,不被改革的浪潮所淹没。近30年的国有企业基层班组管理工作,使我对国有企业中基层班组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如下思考:

一、全面分析考量,科学选拔“班组长”

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运行发挥承上启下的有效功能。虽然是兵头将尾的芝麻官,却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组织任命委派,还是民主选举,选拔任用班组长应考虑几点因素。(1)班组长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群众威信,具备较强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善于发挥团队作用。班组长每天与员工接触密切,能够及时发现员工当中存在或潜在的各种问题,因此,作为班组长要在关心爱护员工的基础上,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员工对班组长的信任感和依赖感。(2)班组长应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全班人员。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公德,到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组长必须带头认真遵守和执行。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要有较强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时时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班组长要关心爱护每名员工的成长历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改革和变革之中,员工的思想情绪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班组长要注意做好与班组成员的思想交流工作,通过交流及时了解班组成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根据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与特长。(4)处理矛盾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以理服人。五个手指不是一般齐,具体工作或枯燥或复杂,班组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某些矛盾纠纷,班组长必须学会运用领导艺术,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及时化解矛盾,保证班组团队和谐发展。(5)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把人们带入大数据时代,很多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已经在社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班组长要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正确把握好前进方向的同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抓紧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作用,快速更新和积累新知识、新技术,真正成为本部门、本岗位的行家里手。

二、严守制度责任,着力突出重点

班组管理的重点就是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与考核。企业的安全管理、员工的工作质量、生产的产品质量、遵守的劳动纪律这四个基本方面构成了班组管理的重点内容,这四个方面也是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每个班组对这些内容都应按照时间段、工作量进行分解,具体量化到每个员工,并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分类考核,考核应与员工的经济利益和荣誉相挂钩,以此激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认真履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核标准,使每个员工都清楚地懂得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每个员工的命运都与自己的工作质量和企业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最终一定会砸掉每个员工的饭碗。提高工作质量,抓好产品质量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也是班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与企业生产活动同等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主要应在“打假”上狠下功夫,开假会、假学习、假记录、假检查、假汇报已成通病,必须严加整治,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必须根本改变,在具体管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使班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清醒地认识到生命高于一切,必须时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要认真查找本单位的安全隐患与漏洞,彻底杜绝习惯性违章作业行为,吸取有关安全事故教训,总结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详细整改措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劳动纪律是维持生产秩序,顺利开展各项具体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员工在受到纪律约束的同时也享受到企业劳动纪律带来的保护,遵守劳动纪律是对多数人利益的保障。作为一个基层集体组织,班组成员遵守劳动纪律就是每个小集体的工作作风体现,是每个团队精神风貌的体现。加强劳动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团结,鼓足干劲,拧成一股绳,共同向着企业所制定的方向稳步前进。

班组管理工作细致繁杂,比较突出的难点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当遇到某些突发情况或严重问题时,班组长应在上报上级组织领导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指示的处理方案积极组织班组成员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充分掌握具体情况和班组成员思想动态,对症拿出解决问题方案,并做好相关善后处理工作。

三、树立长远目光,积极开展培训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不会在改革的浪潮中被淘汰,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员工自身适应环境的要求。其中,班组长及骨干成员的培训尤为重要。对班组长及班组骨干的培训,可采取集中短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班组骨干培训内容主要是明确各岗位职责及工作方式方法,如:班组安全员和质量检查员以及班长、工会组长如何做好检查工作,如何认真的做好相关记录,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和按程序汇报,解决问题的路径等。对班组全体成员的培训,可采取集中学习和随时接受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具体工作标准、专项工作技能、考核与奖励等。做好班组培训的目的就是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及产品质量,使班组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使员工经常性地处于不断学习、不断升华的状态之中。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为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提供方便与帮助,营造积极学习、以学习进步为荣的良好氛围。广纳吸收和引进有专业、有学识的人才加入到每个班组的团队中来,对不同班组之间的横向学习提供桥梁,以满足和适应现代化企业班组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3.未来管理的五大职能 篇三

基于愿景和战略的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但必须基于美好的愿景和长远的战略。企业如何构筑愿景、产生战略、实施计划,是管理工作的重心。

愿景是最高层次的计划,代表的是组织的最终理想与目标,是组织价值观的体现。愿景是计划的终极灵魂,而计划是愿景的工具与寄托。战略就是一种长期计划,其视角比一般计划更为长远,更加接近愿景的要求,它通过跨越更深广的时间和空间来为愿景服务。

战略是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战略管理则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控制战略绩效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计划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以实现愿景所描绘的理想状态,它像一座桥梁,把我们所处的此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不仅需要对组织的宗旨、使命有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有效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因此,有效的管理应该构建有层次性的规划,构建“愿景——战略——计划”三个层次的组织规划体系。

内外资源整合的组织职能

组织是管理的第二职能。组织设计必须基于企业的愿景和战略。在组织设计中,传统的思路关注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以保证人与部门的匹配。然而,这常常使组织只关注小团队利益而无视组织的整体利益。增加部门之间的争权夺利。于是,强调组织流程的设计日显重要,以促使各部门之间精诚合作。

除了组织内部管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最重要的管理任务已经从组织内转向组织外,如何配置组织外部资源成为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一环。与工业化时代风行的纵向一体化相反,知识经济时代的很多组织努力识别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并把其他的非核心部分外包出去,从而更好地打造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有不少企业广泛地开展开放式创新,与供应商、客户、研究机构结成紧密的创新网络。

因此,对组织发展来说,如何管理外部组织已经变得与管理内部员工同等重要,成功的企业必须关注内在能力的协同与外部资源的获取这一新的组织要求。

尊重、激励员工的领导职能

在此基础上,领导起到了统领的作用,因为管理就是引领未来、计划落实的过程。构建并推广愿景、制定并实施战略与计划以及在此过程之中的决策,都是领导这一管理功能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汤姆·里格(Tom Rieger)所认识到的,管理者的任务是移去组织内部的隔阂,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和自由,赋予鼓励、能力、承诺和支持。员工在某个组织获得的不应只是工资和奖金,还应用生存能力的提升和改变世界的机会,并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追求公平和正义。

管理中的领导职能,就是这样一个新的诉求,它要求管理者放弃胡萝卜和大棒的激励方式,而将尊重员工、释放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生理勇气和道义勇气作为激励的本质内容,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所言,企业员工需要的是做人的权利。

高效执行的控制职能

组织必须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要十分关注运营工作。组织运营的目的是在已有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尽心改进,以提升组织效率。为此,组织关注如何提高生产质量、实现零库存管理、优化供应链设计以及实现精益生产等。

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并构筑组织层面的创造能力。

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管理者必须不断地检核工作进展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偏差,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纠正,这就是管理的控制职能。

组织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为了防范代理问题发生,现代公司必然强化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控制。

面向可持续增长的创新职能

创新将成为未来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在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中获胜的法宝,是管理的新的重要职能。

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中第一次提出了“创新理论”,他强调“创新”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新组合,包括生产的新产品、新方法、原材料新来源、新市场和生产新组织,但他把创新局限在了生产过程中的新变化,仅仅突出了新技术的商业应用。这种“创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或仅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全球化以及数字化、科技和自动化的迅猛发展给现代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稍纵即逝,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规模变得不再重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胜的唯一法是改变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乃至管理创新。

未来企业应高度关注管理的这五项职能,特别理解和把握所包含的新的要求和内涵,竭力实现高品质发展。

4.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基本路径 篇四

姓名:..班级:..学号:..1、提高认识,树立“四个第一”的观念。实施人本管理,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人本观念。(1)树立“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人的特殊本质决定了人具有任何动物不可替代、无法比拟的创造性。(2)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人才是指在某方面受过专门训练、有特别专长的人。他们是人的因素中最富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中的“栋梁之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3)树立“人和第一”的观念。发挥人的作用,不仅要发挥“个体人”的作用,也要发挥“群体人”的作用。日本企业崛起谜,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魂洋才”的精神是日本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企业管理中,只有妥善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同德,发挥“1 + 1 > 2”的整体效应,保证事业成功。如果人与人之关系不和,必然一事无成。(4)树立“人的发展第一”的观念。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满足人的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同时,还要关心下级,让下级感到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热情。(2)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一种分配制度合理与否的判断标准,是看它能否起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要处理好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问题和收入分配悬殊的问题。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收入分配悬殊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防止收入悬殊,是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二是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要确定企业领导收入与员工收入的合理比例。

3、尊重员工,促进企业领导与员工关系的和谐。建立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就是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团结员工、为了员工。员工受到领导的尊重,就会受到巨大的精神鼓舞,激发工作责任感;同时,上下级之间就会融洽相处,和谐一致,形成“合力”。(2)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的主人

翁地位能不能得到尊重,主要表现为员工能不能参与企业管理。推行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企业领导与员工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实践明,如果企业领导发扬民主作风,在管理活动中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协商,广泛听取职工的合理化意见,就会在相互尊重中实现信息交流,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就会使员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

4、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人的聪明才智。(1)创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影响人才归离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拴心留人”的机制和环境。(2)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应把注重“现实人才”(即已经具有某种专长的人才)的引进和“潜在人才”(即需要培训的内部员工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把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使人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增加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从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对积极支持人才培养、完成人才培养指标的部门和学有所成的个人给予奖励,并纳入综合考评体系。四是推行全员培训计划,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努力达到“人人是人才”的标准。

5.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 篇五

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校长负责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教代会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校长负责制才能健康运行,学校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才能加快。

(一)端正“一个认识”,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基础。解决认识问题是作好任何工作的基础,教代会职能的发挥,同样取决于学校全体干部群众对学校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学校上下各方面对民主管理的认识都端正了,群众思想就容易统一了,民主管理工作才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一是要端正学校领导班子的认识。教代会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是否能搞好,关键在领导。要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校领导干部学习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理论知识,交流民主管理经验,研讨教代会及学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使学校领导干部主动将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策略和措施,自觉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二是要端正工会干部的认识。工会是群众性组织,应依法履行维护、参与、教育、建设职能。学校党组织要将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工作范畴,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工会干部了解工会的职能和性质,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使工作干部不以学校领导自居,避免发生角色错位现象。三是要端正教代会代表的认识。要通过培训班、辅导报告等形式不断提高代表的自身素质和民主管理水平,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四是要端正教职工的认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讨论,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意识,增强教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两全原则”,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保证。落实教代会职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和全面推进校务公开的原则,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1、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这一原则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在学校管理中,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教职工、团结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尊重教职

工,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深入,学校办学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指导思想,切实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要调动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改革实践中,广泛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使学校管理过程成为教职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成为依靠教职工集体的力量解决教职工自身的问题的过程。

2、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是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师生关系,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措施。落实校务公开原则,一是要坚持公开领导的规范性。成立校务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工共同负责,各部门具体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校务公开运行机制。二是要坚持公开内容的全面性。要从学校管理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做到“六公开”:(1)重大事项公开,如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等;(2)人事任用公开,如教职工聘任、职称评聘、晋升晋级、评优选先等;(3)财务收支公开,包括学校经费年度预决算、各类经费开支、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情况和学校收费的政策依据、收费项目、标准及相关费用结算情况等;(4)教职工福利公开,如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奖金发放等;(5)政策落实公开,如师生评优选先、贫困师生救助等;(6)干部廉情公开,如领导干部津贴与奖励、车辆管理与使用等。三是要坚持公开形式的多样性。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基本载体,通过设立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召开师生座谈会,利用各种媒体发布相关信息等形式,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的校务公开途径和形式。四是要坚持公开事项的真实性。公开的信息必须是相关事项的原始全息,即使是“校误”也要公开,做到实事求是、原汁原味。五是要坚持公开时间的及时性。要尽量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布相关信息,让教职工尽快了解事实真相,共同为解决问题献计出力。六是要坚持公开责任的确定性。要明确相关部门、人员在实施校务公开中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学校领导班子议事规

则和决策程序监督制度,实施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使校务公开成为规范学校管理运行的矫正器。

(三)理顺“三对关系”,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前提。协调和处理好教代会与学校相关组织和个人的关系,直接关系教代会职能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

1、教代会与学校工会的关系。教育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从上到下都有系统的组织体系。教代会则是学校内部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制度,是教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两者性质不同,职能也有所区别。但是,教代会工作又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会是教代会的组织者、参加者,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这种关系使工会与教代会在机构设置和工作开展上都应该有机结合。

2、教代会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隶属关系,要求学校党组织加强对教代会的政治领导,引导教代会进行民主管理,对校长及学校行政工作给予支持和监督,指导教代会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学校党组织要指导工会选好教代会代表,真正体现代表的先进性,要指导工会加强代表队伍建设,提高代表队伍素质。教代会应积极配合学校党组织,带领代表集中精力想大事、议大事,为办好学校献计献策。

3、教代会与校长的关系。教代会与校长的关系集中表现为领导与支持、管理与监督的关系。教代会要支持和维护学校行政领导的指挥权威,教育教职工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行政领导要尊重和支持教代会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民主管理权利,认真对待教代会的提案,严格执行教代会的决议。

(四)构建“四个载体”,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措施。建立有效载体是严格实施教代会制度的根本措施。

1、开好全体代表会议。全体代表会议是落实教代会制度的主要载体,开好全体代表会议是落实教代会制度的关键。开好会议要作到“六个规范”:一是组织机构规范。每次会议都要建立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二是会议时间规范。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同时,可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

三是会议组织规范。要参照人代会设计会议组织形式,使与会人员体会到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四是会议内容规范。每次会前,都应召开党政工联席会确定内容,设计程序;五是会议讨论规范。会议讨论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详实记录,分组汇报,并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六是决议实施规范。每次会议,都要对会议内容形成决议并酝酿通过,并监督保证决议中相关事项的实施。

2、规范处理代表提案。教职工代表在教代会期间有权向大会提出提案和议案,这是代表反映教职工意见和要求,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教代会提案一经立案,就成为具有效力的议案,必须按规定程序落实处理、答复反馈。本次大会提案落实处理情况,要在下一次大会上报告。每次大会的提案,一般应由学校工会或者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小组)在召开会议之前开始征集。征集提案前,要对代表进行专题培训,使代表明确大会主题、提案工作目的意义、要求和提交时限等。收集提案后,应立即对提案进行整理、审查和立案,以便在大会召开时,及时报告提案征集和立案情况。提案处理工作要严格按审核、立案、落实、再审、反馈的程序进行,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

3、组织代表考察、调研。组织代表考察、调研是发挥教代会经常性作用的重要措施。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工会或教代会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部分代表对学校某方面工作进行考察、调研。考察、调研内容应当是学校领导或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使代表考察、调研活动富有成效,在活动前,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考察、调研的内容和重点,与学校有关方面做好衔接工作。活动结束后,应当通过座谈会、书面报告或其他形式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馈考察、调研情况。为提高代表素质,借鉴、交流教代会工作经验,还可以组织代表进行校际之间的考察、调研。校际之间的考察、调研,也应通过总结会、考察报告等形式报告学校,为学校党组织或教代会提供参考。

4、实施对话、听证制度。对话、听证是直接面对面吸收群众意见,沟通思想、交流看法的最好形式。通过对话和听证,有利于赢得教职工的理解和信任,将学校意志转化为群众意志,形成一致意见。凡是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及关系教职工普遍利益的重大决

策,都应该在适当范围内征求意见或举行听证会,认真听取并采纳教职工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使最终决策更加合乎民情、顺乎满意。

(五)行使“五项职权”,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关键。履行职权是教代会工作的重点,教代会的作用必须通过教代会行使相关职权才能得以发挥。教代会工作是否有成效,取决于教代会五项职权是否得到全面真正落实。

1、审议建议权。即通过审议对学校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如:审议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并对上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2、审议通过权。即通过审议对学校相关意见和措施作出赞成或反对结论的权利。凡是校内与教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如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等,都需经教代会审议并通过后才能由学校颁布实施。

3、审议决定权。即教代会通过审议建立规章制度和形成决议等方式对学校有关工作作出决定的权力。凡是在国家政策规定范围内,涉及教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学校教职工福利管理办法,教职工住房分配的原则、办法等,都应该由教代会审议决定。

4、评议监督权。即对学校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信任表决的权力。教代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要在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大会主席团组织实施。评议对象一般为学校党政正、副职领导和中层干部。评议内容以干部任期目标和岗位责任制为依据,综合评价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评议和表决的结果要叫由学校党组织向被评议人反馈,并按政策规定将评议结果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优选先、晋升晋级等挂钩。

5、检查督促权。即检查督促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和教代会决议、决定贯彻落实的权力。教代会的检查督促权主要通过代表视察、调研等途径落实。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工会应组织教代会代表就学校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视察和调研,对学

校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督促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确保学校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

五项职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尽管在不同时期、不同会议上表现各有侧重,但五项职权之任何一项都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建立和完善以教代会制度为核心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处理好校长负责制中党政工之间的职能划分和权力配置,真正落实教代会职能,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是现代学校管理改革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建立和完善

6.第二章 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 篇六

一、名词解释

BPR——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于在现今衡量企业表现的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戏据化的改善。它包含了四个关键词: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戏剧化。

物流企业——是从事商品实体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其基本的经济活动分为两方面:经营和管理。

二、单选题

1、我国大中型组织机构大多采用的管理形式是(一体化的组织结构)。P702、对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的认识最初是从(美国)开始的。P613、物流企业建立组织机构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高效)P724、(业务经营部门)是指直接参加和负责组织商品流通经营活动的机构,其主要任务、职责、权限是直接从事商品流通的经营,对外建立经济联系,并负责处理经营业务纠纷等,是企业组织机构的主体。P735(职能管理机构)是指与经营业务机构活动有着直接联系,专为经营活动服务的管理工作机构。P736、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

7、BPR是指(企业流程再造)。

三、多选题

1、物流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2、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精简、统一、自主、高效

3、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部门可划分为: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

4、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方法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现代化管理方法

5、我国物流企业包括:股份经营、企业群松散联营、企业集团化经营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物流企业管理的两重性?P58

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方面同流通生产力相联系,表现为劳动者同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相结合,为组织社会商品流通进行共同劳动,由此产生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同商品流通中一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表现为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由此产生的社会属性。

2、物流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具有哪些基本形态?各有什么优缺点?P67

a、传统的组织结构

优点是机构层次少,权力集中,命令统一,决策和执行迅速,工作效率高。缺点是领导需要处理的事物太多,精力受牵制,不利于搞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种结构适用于经营规模小、经营对象简单的小型物流企业。

b、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

缺点:没有改变物流流程的分散性,物流业务分割的状态仍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c、功能独立型组织结构

优点:物流的经营职能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物流经营比重的扩大和物流务量的扩张;缺点:职能管理和物流的现场作业不能完全统一,存在物流与生产、营销等企业行为的协调问题。d、一体化的组织结构e、物流子公司制的组织结构

3、一般现代组织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或哪些角度)创新?P741、以过程为导向;

2、以战略为导向;

3、以虚拟为导向组织管理创新;

4、物流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有哪些?试说明各职能的要点。P581、计划职能在物流企业管理所有职能中居于首要地位,是企业经营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它是一项指导性、预测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很强的企业管理活动。

2、组织职能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从纵横交错的相互关系上,从时间和空间要相互衔接上,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3、领导职能是对人进行管理及研究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4、协调职能指协调企业内部各层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使它们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消除工作中的脱节现象和存在的矛盾,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5、控制职能按预定计划或目标、标准进行检查,考察实际完成情况同原定计划标准的差异。

5、物流企业管理方法包括哪些内容?P59

三大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现代化管理方法(如有多选则不选)

6、企业采用物流子公司制,与其他的物流组织结构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P67

优点:物流费用明确化,提高了以对物流成本核算的认识,利于加强物流管理;能够以进行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利于物流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调动物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便于加强对物流人员的劳务管理;能开拓物流业务新领域。

缺点:很难定位其与母公司的关系,原有企业不愿意接受子公司提出的物流合理化建议,从而不利于原有企业合理化推进;如物流子公司不和原有企业彻底脱钩,原有企业会转嫁损失,这此都会影响物流管理组织的有效性

7、中国物流企业流程优化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是什么?P82

基本原则:从最终用户开始,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整个流程应被看作一个整体,每一项活动的处理不能超过一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重复活动;由处于最合理位置的人来完成工作,保证每个成员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整个流程应只有一个数据库支持,每个成员共享所有信息,以使资源配置更精确和有效。

关键:以物流流程为核心,实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从用户出发,加强订单、配送、仓储和采购等的一体化;注重用户价值的增加,删减非增值作业;本着服务宗旨,在流程做优化基础上增加附加活动;以信息技术为牵引,改造传统的物流活动和流程。

8、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一体化”主要体现:

1、物流的每一个领域被组合构建成一个独立的直线运作单元。

2、制造支持被定位为运作服务,确定了其有共同的服务方向,可在物资配送、采购、包装之间直接沟通。

3、物流信息系统将成为独立于物流以外对于企业本身和物流本身至关重要的部分,凸现出信息对于物资流动、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4、督导和信息一样位于组织的最高层次上。

9、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部门划分:

1、业务经营部门指直接参加和负责组织商品经营业务活动的机构。

2、职能管理机构指与经营业务机构的活动有着直接联系,专为经营业务活动服务的管理工作机构。

3、行政事务管理机构 间接服务于经营业务和职能管理机构活动的行政事务机构,包括秘书、总务、教育等机构

10、BPR的企业组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应该是流程型组织;

2、流程经理的作用;

3、职能部门也存在;

4、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性;

7.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转变浅析 篇七

一、企业管理中会计职能转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工作重心随经济发展发生转移

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发展状态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但是也同样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以往企业会计的主要工作是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整理、归纳以及核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加上会计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会计核算的效率更高、准确度也明显提供,财务信息更加细致全面,有效的降低了会计人员人工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负担,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人工核算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信息分析、业务技能提高以及企业管理中来。工作中心的转移使得会计工作能够从会计信息中提取出更多更有效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为企业的发展和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打破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会计职能转变成为必然

传统会计的工作以会计信息核算为主,会计职能的转变是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会计核算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占会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在更多财务管理职能相关工作的处理上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传统会计工作采用手工做账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无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全面、细致的反映出来,会计人员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会计工作整体效率不高,事后核算所带来的弊端往往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和重大决策造成不良的影响,有很强的局限性,制约了财务管理能力的发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而提高工作效率是首要条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做以支撑。会计职能的转变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十分有利。

二、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转变的意义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企业在制动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方法都要以企业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作为最基本的参考依据。 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的会计职能也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转变。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需要利用多方面的信息, 包括财务信息同时也包括非财务信息,不再限于事后核算,而且更加强调事前分析和预测。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面对经济发展的大潮,企业管理者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且会计职能向管理型转变,以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

(二)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作用就是向企业管理者或者决策者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会计信息不仅要包括过去和现代的信息,还要有一定的预测性, 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是企业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 会计工作不仅要进行会计核算,要对企业的基本状况、财务运转情况、财务成果等进行清楚的了解和分析,为企业管理提供具有有利价值和预见性的信息,通过对各项数据和指标的全面分析、 合理预测, 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并提出解决建议,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 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分子,这也就表明会计职能必须向管理型转变。

(三)企业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加快发展的步伐,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重视知识管理,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打破传统企业管理理念的束缚,不仅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更要建立起由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强调价值理念。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中医部门,更要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管理理念。 在开展会计工作时,会计职能要与企业管理理念保持一致,符合以企业发展为指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决策息息相关,而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对会计职能的转变有直接的影响。 企业要持续保持积极发展的态势,就必须要求会计职能的转变。

( 四) 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会计职能的转变, 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和调配,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全局管理到各部门的管理, 从各分项业务到业务关系的处理都可由会计部门进行统一的协调和配置,以达到资源的最优化, 从而有效控制企业成本,追求最大效益。 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获取最大利润, 通过财务管理的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控制成本,增强企业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利润。

三、会计职能转变的方式

(一)参与到企业决策中来

企业决策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对于某一问题制定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方案或方法。 通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每一种问题都有可能有一种或者多种解决方法。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 会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选择最优的方法,以实现企业经济目标,这就是企业的决策。 科学的选择和确定决策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最重要的职责, 除了依靠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和管理经验, 更多的是要依靠会计信息, 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从而进行理性决策。 会计职能在转变的过程中,要本着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向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 并提出可行的财务运转思路。 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为管理者的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重要部门, 只有管理型会计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加强会计控制功能

会计控制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的执行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企业的经营与原计划保持一致,最终实现预定的目标。 加快会计的控制功能,主要是对经营事项和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确定,对执行效果与标准指标之间的差异紧密的跟踪和把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向企业管理者提出战略调整的意见。做好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与实力数据进行比对,修正与实际不符的控制指标,总结成功经验,改造不足,对下期工作做好预测和计划。

(三)加强会计信息服务

会计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经营活动。 新经济形势下,会计信息要改变以往事后预测的局限性,加强事前控制和预测,对事中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事后做好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快速做出反应应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充分的满足投资者对企业经营了解的需要,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影响, 为了能够适应这些变化与影响,企业需要重视到会计职能的转变。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的转变需要思想改变与更多知识的掌握,是一种对于会计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验,也是为适应现代发展做出的必要进步。

摘要:在以往传统的会计理念中,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主要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且会计核算侧重于事后核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新形势下会计职能的转变,从核算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变,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章对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职能转变的可行性加以分析,对会计职能转变的意义加以阐述,并提出会计职能转变的方式。

关键词:会计,企业管理,职能,转变

参考文献

[1]宋吉明.浅谈现代企业中的财务会计工作[J].中国总会计师,2013(01).

[2]张智琳.财务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J].财经资讯,2014(04).

[3]郝红文.论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会计职能[J].山东煤炭科技,2012(51).

[4]张春艳.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职能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3(08).

8.和谐企业社区的基本特征 篇八

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前提

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空间,小区环境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态度、文明程度和参与建设和谐的力度。一个设施陈旧、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小区环境,很容易成为助长不文明行为、引发各类矛盾的“催化剂”,而一个高雅、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肯定会被居民热爱、珍惜,成为修心养性、营造和谐的“净化剂”。创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就是要完善小区配套设施,培养居民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净化、美化、绿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一是要按照现代化、智能化、规范化的标准,加快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特别要抓好对新建小区的施工质量和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努力创建一个设施完备,生活便利的生活环境,让居民得到高层次的心理享受。二是积极推行“绿色物管”新理念。不断提高小区的绿化管理水平,按照小区的地理位置和房屋布局、居民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设计一些独具特色的绿化方案,栽种一些个性鲜明的花草树木,使小区内的房屋建筑风格、配套设施水平、绿化艺术品位与居民人文特点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给人以“温馨、自然、优美”的视觉享受。同时,要大力开展“节约型社区”建设,引导社区职工和辖区居民,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养成崇尚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是要抓好环卫保洁管理。环境卫生是一个小区的脸面,既反映了物业管理水平,也反映了居民的文明水准。多年来,胜中社区发扬“精、细、美”的胜中精神,先后建立了“半月抽查、双月检查、考核排序、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实行了物业管理巡检制、楼道检查表制,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为居民创造了优美洁净的生活环境,受到一致好评。

提供“温馨便捷的优质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

居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是衡量社区和谐与否的重要指标。提供温馨便捷的优质服务,就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以居民是否满意来检验和谐社区建设成效。一是要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社区要关注居民的不同需求,大力推行“首问负责制”、“素质人居”、“总台式服务”等新的理念,及时解决居民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要抓好440服务、抄表收费等窗口建设,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服务时限、服务规程,对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快速反映,及时解决,让居民在享受物业服务的过程中,感受温馨、体会和谐,促进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和谐互动。二是要在特色服务上做文章。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问题,社区医疗卫生和学前教育系统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动力,积极培育糖尿病、结石治疗、心脑血管、儿童保健等特色专科,大力开展幼儿思维训练、感觉综合训练、蒙氏教学、幼儿情景教学、宝宝乐园等特色教学,让居民在和谐创建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提高参与和谐创建的积极性。三是要在人性化服务上见成效。社区管理服务是直接与人相处的活动,关心人、帮助人、满足人是提高社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环节。因此,社区要积极推行“礼仪服务”,在接待居民来访、上门维修服务、抄表收费售电等各个环节,制定礼仪规范,在满足居民物业服务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情感基础。

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

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机遇期”与“各类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特殊阶段。在这一时期,各类热点问题、利益冲突和突发事件对社会心理、群众情绪产生很大影响。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是要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社区安全稳定、辖区秩序井然、群众安居乐业。一是要树立安全发展观念。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关注和谐首先要关爱生命。我们要把关爱职工居民生命健康,放在社区管理服务的第一位,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管理,大力推行HSE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度》,筑牢安全生产的根基。要突出加强对民用天然气的安全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二是要深化“平安社区”创建。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有和谐。当前,社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社区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积极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以社区治安巡逻队为主力、以家委会为依托、以百户治保员和门卫为骨干、以辖区居民义务巡逻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分子,为构筑和谐提供安全屏障。三是要全力维护大局稳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没有稳定就谈不上和谐。社区党组织要把维护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建立完善稳定工作承包网络和应急预案,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将各类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小区、进入家庭,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心愿,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防止矛盾的积累和激化。要抓好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在和谐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支撑

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文明的言行,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引导居民群众讲文明、讲道德,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是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居民由于生活空间相对封闭,有时在认识问题上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处理问题也比较偏激,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现象。社区要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各类人员认清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把握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达到开阔视野、了解大局、顺应形势、平衡心态的目的。二是要倡导知荣明耻的道德风尚。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解和整合的功能。社区要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单元”创建活动,引导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创建和谐提供道德支撑。三是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社区要把弘扬社区先进文化作为和谐创建的重要内容,抓好社区图书馆、小区广场、文体活动室等文化场所建设,为居民参与和享受文化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要按照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原则,组织居民成立老年合唱团、京剧联谊会、居民秧歌队等业余文化团体,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境界、情趣、品位,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良好社会心态。

营造“团结协作的共建氛围”,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保证

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的共建氛围,就是社区与主营单位、小区居民共同管理社区事务,密切配合,功能互补,形成合力。一是社区与地方政府和谐共融。要始终畅通与地方政府的主流合作渠道,积极构筑稳固良性互动的合作协调机制,做到思想上多沟通,感情上多交流,重大决策定期通报,切实消除合作梗阻,打通合作通道。要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治防控体系,与地方政府联手联力,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稳定。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使油地双方职工群众在心理上消除隔阂、加深了解、走向融合。二是社区与主营单位和谐共建。社区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驻共建、促进发展”原则,与主营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形成思想工作联做、生活环境联建、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社区文化联谊的良好局面。要发挥社区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医疗服务到前线、文艺演出到前线、志愿服务到前线等活动,支援主营单位的生产建设。要加强与中小学的联合,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为青少年开辟社会实践的基地。三是社区与辖区居民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里,严密的防盗门和自身的心理防线使“社会人”变成了“个体人”,邻里之间虽然仅有一墙之隔,却互不相识。为此,社区要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楼道互助”以及“亲情小区、亲情楼栋、亲情家庭”等活动,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冷漠的人热情起来,让孤独的人充实起来,共同把社区建设成为有亲和力、有凝聚力的幸福家园。要关注困难群体的疾苦,广泛开展“扶贫助困献爱心”活动,下大气力抓好再就业工作,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和谐社区的温暖。

形成“竞相迸发的发展活力”,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根本

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的成果让群众共享,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目标所在,更是激发社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形成竞相迸发的发展活力,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广大职工和居民群众。一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增活力。社区是改革的产物,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的变革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改革与和谐的关系。改革与和谐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改革是为了推动社区在更高层次上的和谐发展,而和谐是推进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如果我们把改革的步子缓下来,把发展的速度减下来,也许能够使某些正在显露的社会矛盾暂时退隐下去,使某些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暂时缓和一下,然而长期拖下去,只能造成人民内部矛盾的“积蓄”效应,从而使解决矛盾的工作陷入更大的被动乃至成为死结,最终损害的还是职工群众的利益。而和谐创建是在承认这些矛盾、冲突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化解矛盾、消除冲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创造安定团结的良好环境,推动社区的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推动创新要活力。要发挥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推行管理服务创新活动,培育和谐向上的团队精神,锤炼个性鲜明的服务品牌,为推动社区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三是转换经营机制强活力。要积极适应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鼓励基层职工自觉到外部市场中去锻炼队伍、增长才干,学会用市场的机制、市场的观点、市场的方法去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用发展的成果激励职工的斗志,努力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四是调动一切力量添活力。居民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主体,离开了居民的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为小区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形成“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大课题,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大胆实践,开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局面,为和谐油田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上一篇:2023—2024学年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办主任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