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的调查(精选8篇)
1.学困生成因的调查 篇一
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的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占用你一点宝贵的时间,请你和我们共同完成这项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请你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学困生的研究将提供重要的帮助,以便我们优化教育资源,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问卷中的答案无所谓对、错。本次调查不记名,只求真实。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
祝您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谢谢!
填表说明:
(1)凡符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括号内划“√”或在 中填写。希望你每题都能打“√”,不要遗漏。
(2)如果有些题目未能列出适合你的情况和想法的项目,请在该题的“其它”栏或空白处填写你的具体意见、建议和想法。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周岁)
2.性别 男()女()
3.班级:
4.家庭住址:
二、家庭环境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独生子女 大()一般()小()
2.家庭意外变故 大()一般()小()
3.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而无法实现 大()一般()小()
4.家庭其他成员过分溺爱 大()一般()小()
5.父母在管教方面放任自流 大()一般()小()
6.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7.家庭经济条件优越 大()一般()小()
8.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大()一般()小()
9.家庭学习环境差(父母关系不和、经常赌博、酗酒、品行不端)
大()一般()小()
10.繁杂的家庭劳动 大()一般()小()
11.家长对学生评价观念滞后大()一般()小()
12.家长素质不高导致学习困难大()一般()小()社会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经商潮” 和“拜金主义” 大()一般()小()
2.大学生不包分配,就业难 大()一般()小()
3.社会分配不公及“新的读书无用论” 大()一般()小()
4.经常光顾网吧、录像厅以及观看不健康的影视、小说大()一般()小()1
5.经常参与赌博大()一般()小()
6.参与拉帮结派,结交一些不良朋友大()一般()小()
四、学校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教师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大()一般()小()
2.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不当 大()一般()小()
3.教师的业务能力低 大()一般()小()
4.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大()一般()小()
5.教师对学生评价不公 大()一般()小()
6.片面追求升学率 大()一般()小()
7.学校、班级管理不严 大()一般()小()
8.学校班额过大,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学生大()一般()小()
9.学校频繁考试、排名 大()一般()小()
10.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大()一般()小()
11.课程“繁、难、偏、旧”学习兴趣不高大()一般()小()
12.学习风气不正 大()一般()小()
13.统一的教材、相同的进度、统一的评价要求 大()一般()小()
14.学习资源单一,不符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大()一般()小()
五、学生自身因素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孤僻、自卑、悲观的个性 大()一般()小()
2.懒惰、缺乏意志、毅力,自信心不足 大()一般()小()
3.在初中阶段,学习适应能力差 大()一般()小()
4.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大()一般()小()
5.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差 大()一般()小()
6.“不会学” 大()一般()小()
7.自控能力差 大()一般()小()
8.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一般()小()
9.缺乏竞争意识,上进心不强 大()一般()小()
1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大()一般()小()
11.缺乏学习反思 大()一般()小()
12.依赖心理强,坐等坐待老师的讲解和答案,缺乏积极思考 大()一般()小()
13.心理波动大,学的好一些就忘乎所以,学的差一些就情绪低落,思想开小差
大()一般()小()
14.付出得多而效率低、效果差 大()一般()小()
15.不能正确处理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大()一般()小()
16.不能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大()一般()小()
17.不能正确处理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一般()小()
2.学困生成因的调查 篇二
一、调查情况
关于中职语文学困生情况的问卷调查是在笔者所在学校——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进行的。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 现有教职员工两百多人, 仅中专部就有六十多个教学班, 五个专业, 近四千学生, 五年制高职一个专业, 一千余名在校生, 因而在同类中职学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通过调查得知, 造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十分复杂。这些因素并不是平均地发挥影响, 有的原因是随着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师生环境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有的原因发挥影响是以其他原因的存在为前提的, 有的原因还具有累积性, 相互影响。因而, 只有找准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正确地实行转化。在调查分析中, 我们将这众多的原因, 根据其影响的性质大小、层次、次序及方向等加以比较, 找出其中发挥主要影响的原因以及对其他因素的制约作用进行归类统计。
二、中职语文学困生具体成因分析
1. 学习基础差, 综合素质低
初中升学政策导致初中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实行“分流升学”, 即基础好的学生进普高, 基础差的学生进职业学校。加上近年高校扩招, 普高升温, 考分在三四百分的学生都争相花钱进普高, 而职业学校有的不需要考试, 还有国家助学金的支持, 却只能招收到考分在两三百分甚至总分一百分左右的学生, 以及辍学打工后重新回到学校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 甚至初中没毕业的学生, 相对于升入示范高中的学生来说其基础之差可想而知。
2. 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不足
学生调查问卷表明, 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2.9%~13.6%, 学习动机不足的占总人数的6.3%~6.6%。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 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 而专业课是从零开始, 思想上没有包袱, 很多学生进中职就是为了学点技能, 早日找一份好工作, 立足社会, 学习带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3. 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方法不科学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般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学生的智力水平, 以及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 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很多中职学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或没有正确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些中职学生进入职校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总是希望老师明确地指示自己做什么、怎么做, 不会自学。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计划的执行者。
4. 家庭因素
我校中职学生80%左右来自农村, 父母受过高等教育 (大专及大专以上) 的不足10%, 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小学以下的占40%左右, 属文化方面的相对弱势群体。职业以农民、普通工人、私营个体劳动者为主, 母亲无业的比例较高。多数家长在子女学习的问题上关心不足, 教育方式不当, 或忙于生计终日劳碌奔波, 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或放纵溺爱、包庇纵容、疏于管教, 或不问缘由简单横加批评、粗暴打骂。
5. 学校因素
中职学校由于专业性强, 强调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因而语文教材版本繁多, 且更换频繁, 教辅资料缺乏, 多数没有配套教参和练习题, 造成教学困难。有的中职学校为了使文化课让位于专业课, 大幅缩减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时, 一套语文教材3~4册, 只安排上1~2册, 使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无端被割裂;有的学校语文教材不减少, 但却大幅削减语文课时, 导致语文教师疲于完成教学内容, 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之学生原来的基础差, 从而导致“语困生”的出现。
6. 社会环境因素
当下的社会处于转型期, 中职学生生活在流行文化盛行、各种思潮激荡的社会环境里, 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职学生。“脑体倒挂”现象,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打工做生意照样赚大钱, “学习无用论”等助长了“语困生”的“厌学”“逃学”情绪;社会的功利、浮躁使中职生相互攀比、效仿, 讲究吃喝, 一心玩乐, 使“语困生”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形成学习困难。
综上所述, 要使中职“语困生”走出困境, 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注中职“语困生”的生存状况、关注其学习方式、关注他们主体意识的养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巧用教学艺术,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改变他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综合矫治, 方能见效。
3.学困生成因的调查 篇三
一、调查的对象、方法和调查的内容
调查是在初高中六个年级进行的。本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法,调查老师到班发放问卷,学生完成后,回收问卷。问卷共有三道大题,35小题。为了探究学习环境的影响,第一大题设计为填空题,以调查学生的类别、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第二大题为选择题,其中9道为多选题,25道为单选题;选择题中有4道防伪题。第三大题为简答题。
课题组从四大方面对学生历史学习状况进行调查:⑴学生方面: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⑵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⑶教材方面:教材的难易、教学量等;⑷学习环境方面:学生类别、班级氛围、学习伙伴关系、家庭状况等。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状况,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历史困难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造成学生学习历史困难的主要因素
1.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从全部的调查对象看,一对历史的兴趣已经产生分层,二对历史的轻视心理普遍存在。他们认为历史是副科,中考历史开卷考,上高中考大学可以通过选择理科来逃避,历史成绩好坏无所谓。上课想听则听,得过且过,尤其以高中理科学生居多。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学生都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处,认为没必要学好历史。
2.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
在学习时间上,大部分初高中学生能保持每天半小时左右。在学习策略上,能完整做到及时预习、认真听课、及时复习巩固、及时完成作业的,初中生约占34%,高中生约占40%,其他学生学习环节都碎片化,随意而无序,学习习惯很差,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
3.教材难度太大、趣味性不强
如高一年学生有53.1%认为“课堂内容太多”,有9.7%认为“教材难度太大”,有60.5%认为“趣味性不强”。
4.教师因素导致产生学困生
七年级学生在回答“您觉得以下历史教师的哪些教学方式及行为使您产生厌学现象(可多选)”时,有35人回答“教师照本宣科”,占比23.5%;77人回答“课堂气氛沉闷”,占比51.7%;41人回答“缺乏师生互动”,占比27.5%。26人回答“经常拖课”,占比17.4%;22人回答“对差生不关心”,占比14.8%。
高一年学生在回答“您觉得以下历史教师的哪些教学方式及行为使您产生厌学现象(可多选)”时,有139人回答“教师照本宣科”,占比53.9%;205人回答“课堂气氛沉闷”,占比79.5%;128人回答“缺乏师生互动”,占比49.6%。103人回答“经常拖课”,占比39.9%;104人回答“对差生不关心”,占比40.3%。
因此,教师因素导致产生学困生的主要有:⑴不关心差生;⑵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⑶教学方式手段落后,教学没有针对性。
5.班级氛围、学习伙伴关系、家庭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经商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的学生,超过56%的历史学习成绩不理想,也经常违反班级纪律。在班上有多个朋友的学生基本没有“被遗弃的感觉”或“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诉说”的挫折感,这类学生也不会有厌学感。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化现象,有19%左右的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材的难易、教学量、学习环境等都是影响学困生产生的因素,但学生本身的问题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三、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及尝试
1.创立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困生本来学习成绩就不理想,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再经常指责、讽刺,就会使他们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师生关系就会疏远,甚至对立,这些都不利于学困生自信心的形成和学习的积极主动。
因此,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与学困生平等交往,了解、研究他们,不歧视、讽刺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真心关爱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建立一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和谐师生关系。
(2)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重要助手,笔者曾指导班干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关心、爱护同学为主,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当然,对违纪现象要制止,事后照样做朋友);②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和爱好,据此由点及面,促其转变,要知道,学困生也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③齐抓共管(别总是等着纪律委员说话),影响和带动你周围的同学;④每次发言,都要发自内心地表扬一位同学或倡导一种风气,特别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⑤召开班干部会议,请其谈发现的问题,出计谋,抓落实。
(3)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学困生缺乏自信心和独立精神,过分依赖他人的帮助,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2014届有位女同学经常课后向笔者反映:“老师,这么多的东西怎么整理啊,我自己花了好几天时间,可一点头绪都没有。老师,要不你帮我整理吧。”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首先帮她分析过度依赖他人的不良后果,明确如何矫正,该养成什么样的行为。如告诉她,如果笔者帮她整理,她以后就会过度依赖老师的见解,自己没有创新,最终会害了她。最好的方法是学习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见解。
2.采用分层教学法、学案教学法转化
教师的教也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分层教学法、学案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解决学困生问题的教学法。
首先是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B层为中等生,约占全班人数的50%;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约占全班人数的25%,这种层次划分是呈动态变化的,每半个学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对层次进行调整,该升则升,该降则降,以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学生分层次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学生自定层次、教师公开分层或暗中分层。
其次是教学分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面向全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分层:
(1)目标分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各自对应的目标进行学习。如笔者在2014年12月在进行必修1专题六第2课《卓尔不群的雅典》的教学设计时,将其教学目标分层为:全体学生都要知道下列基础知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及作用;懂得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具体表现。第一、二类学生要能够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学会提取相关史料的有效信息、表达出正确的意思。
(2)提问分层和讲授的分层。提问分层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施教分层次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课堂讲授同一教材内容,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从基础开始,分层设计问题,分类指导,教、学结合,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学生们人人参与,各得其所,最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的教学中,让第三类学生就 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简单归纳总结;第一、二类学生通过相关史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启示,并要表达出正确的意思。
(3)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课前设计导学案,将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要求、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探究的问题、练习等内容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各学习小组组长课前进行检查,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或由老师督查提问。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的教学中,课前就发放《卓尔不群的雅典》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课后分层练习。
(4)练习的分层。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设计难度要呈梯形。作业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分层和操练一致,只是要求更高,书面作业的分层与课堂练习题的分层一致。
(5)考试分层。每个单元结束后,都要进行单元测验。测验题的设计分为A、B卷,A卷为基础知识题,难度小,占100分。B卷为有些难度的题目占30分。要求C层学生只答A卷,按满分100分计算;A、B层的学生A、B卷均答,A卷折合成70分,B卷30分,他们的总分仍为100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对能够达到所属层面要求的,特别是达到高层要求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个别达不到本层要求的学生,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分层指导。教学中要遵循上不封顶的原则。要求A层学生尽可能尽善尽美,要求B、C层学生努力向更高层次递进。笔者常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比作悬在不同高度的苹果,让各类学生多能跳起来摘到苹果,使他们都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增长知识和技能。
2014届高三第二个学期,笔者曾碰到一位原先报考美术后来又改读文科的学生,因为原先历史基础就比较薄弱,后又因美术的专业考试落了很多课,对要在这么短的时间(还有四个月高考)重新学习历史,这位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回避心理,历史学科就干脆放弃不学了。
针对这样的学生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具体步骤包括:第一、低起点。前两个星期我们要求他达到的目标是两天掌握一小节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我当前的上课进度,由于接触频率高和反复强调,目标对他来说“跳一跳”就可达到。第二、小步子。对他在一个星期内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书面测试,由于测试范围不大,难度不高,自然会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第三、多活动。在课堂上让他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足够的成就感。第四、快反馈。在这位同学取得进步时,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也要对他进行鼓励性评价,以增加学习信心和培养成功的信念。后来这位同学历史成绩有所起色,对历史学习的恐怖心理逐渐改善,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克服自卑性,增强自信心,达到学习上的成功。
3.建立档案,个别辅导,跟踪服务
实行由任课老师分别承包学困生的办法,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个人基本情况;第二,亲子关系状态;第三,个人心理特征、兴趣、不良倾向;第四,学困成因;第五,应对策略:如①多与孩子谈心,不断激励学生。②课堂上,多给他提供回答力所能及问题的机会。③放学后,进行单独辅导。④多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努力等。第六,巩固提高措施。
学困生的学习基础通常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教师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课下辅导,指导他们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一要及时,二要耐心,三要保证时间。“如果能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帮助,95%的学生(5%的优等生加上90%的中间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对于学困生而言,也绝对会有相当的提高。辅导时,教师应该主要教会学生怎样听课、做作业、复习,怎样观察、记忆、联想等方法。
两年来,本课题组针对学困生的问题,采用分层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等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使所授课班级学生的成绩逐步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例如在2014-2015学年度,高一年实施了分层教学法、学案教学法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后,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更可喜的变化是学生兴趣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养成。
但同时我们也理性的看到本课题的问卷调查范围还不够广,所得数据有一定局限,解决学困生的方法还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4.学困生的成因分析论文 篇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学习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文化素质始终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困生的出现又是教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现象,让很多一线教师感到棘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呢?
一、 学生内在的因素
(一)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困难。学困生最显著的个性特征就是他们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我调控水平低。对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也有一些学困生由于过分担心成绩不理想,或由于成绩不理想导致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老师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因而随着考试临近,常出现紧张不安、忧心忡忡、失眠,难以集中进行正常的学习或考试等,考试后又不能及时松弛下来投入下一轮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二)学习态度不良导致学习困难。学困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不专心,做小动作,有的甚至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也有部分学困生凭个人的爱好学习,对一些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的学习兴趣浓厚,而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毫无兴趣,更有一些学生对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甚至上课故意捣乱,从而变成学困生;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报复教师或家长的某些行为而故意不学习,结果导致成绩不良;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受家长或某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学不学都一样,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钱,从而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缺乏意志,即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一但成绩不好就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三)学习习惯不好或方法不当导致学习困难。学困生往往喜欢上课做小动作,回家做作业时边看电视或边吃零食,也有的学困生经常是很晚才睡觉,从而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很少举手发言,若遇老师提问,则往往措手不及,答非所问。方法的正确、科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困生一般都是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尤其遇到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时,更是束手无策。这在数学学科中尤为明显,他们往往只会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题,但对需要运用一定知识进行分析的应用题,就难以正确解答。
二、客观因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对于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第一,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长期吵闹、打架或相互间冷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孤癖、暴躁,无心学习,甚至会走上社会的对立面。
第二,长辈的溺爱。爷爷、奶奶及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关心、呵护,使得孩子过分依赖人,唯我独尊、自私,性格过强,吃不得苦,只知享受,反映在学业上,就是不愿学习。
第三,留守儿童。生活所迫或想寻求更高的发展,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看管。这一类的孩子在农村特别多。老人最多只能在生活上关照孩子,学业上的问题无法解决,心理成长的困惑更无法跨越代沟。父母在外也只能通过打电话、写信来问一下孩子的学业,而且父母有一种补偿心理在作怪,在钱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这些孩子在家庭方面的监督实际上是失控的。
(二) 学校的原因。由于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力较弱,因此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某一句话,或教师对某件事情的处理不当,从而放弃学习这位老师所授的课。当然也有的教师长期不学习,教学方法死板、陈旧让学生生厌。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的时代是创造奇迹的时代,也是经济时代。过多的“金钱观”给学生的负面影响较大,一些学生认为钱与读书无多大的关系,身边多少没有什么文化的人赚的钱比读书人多得多!比如身边最熟悉的教师,能有几人买得起汽车,再看看社会上的老板并没读多少书!因此老师的教育在读书无用论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减少或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要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培养他们长远的学习动机,并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心理上促进学困生转化。
其次,必须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学校的教育是规范性、长期性的教育,改善教师的待遇,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举措;社会上良好的舆论、积极的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潜移默化的。“三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初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篇五
通诚县塘湖中学---汪锦飞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但每年中考后,农村中学都会出现一大批差生,他们几乎没有一点数学基础,没有一点数学素养,成绩极差。要想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困生的教学。本人从2012年2015年连续3年担任初三普通班教学工作,对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在一年内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作了一些研究,下面谈一谈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及其转化策略。
一、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1、自身原因
(1)、数学学困生缺乏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平时不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学习习惯差,学习目的、意义不明确,怕困难,怕吃苦,不愿动脑筋。
(2)、学习方法呆板,不是理解问题的实质,而是盲目,无概括的机械识记,平时做作业时只会去模仿完成,不会去挖掘出它的内在联系,甚至抄作业欺骗老师家长和自己。
(3)、即使思维快,但学习态度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消极,不愿花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巩固。这样掌握知识不牢固,在以后学习中产生障碍,使学生困难重重,恶性循环,成绩明显下降。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上的进步。
2、家庭原因
(1)、问题家庭出问题学生,此话当然说的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部分学困生确实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者长期于爷爷奶奶代管。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自卑、内向,不愿与人交流。(2)、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有些家长一看到数学不及格了,不是认真细致的分析原因,而是大声呵斥。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产生阴影了。也没有丝毫乐趣了。
3、教师原因
(1)、有些教师未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只管自己上课,没有及时反馈学困生的学习信息,忽略了这部分学生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
(2)、没有设身处地为学困生考虑,放弃了对学困生特殊的帮助和辅导,而学困生大多神经过敏,他们往往会因为教师的无意冷落破罐子破摔,最后放弃学习数学。经常说,老师的关心能成就一个学生,但老师的轻视有可能荒废一个学生。
(3)、为了应付平行班级的竞争,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管学生的接受程度,消化能力和掌握情况拼命赶进度,结果部分学生对知识一知未解消化不良,由于数学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这部分学生有可能演化为学困生了。
二、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对策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优秀的学生可能喜欢数学学科进而喜欢数学老师,而数学学困生往往不喜欢数学学科进而不喜欢数学老师。要想在一年内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必须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他们接受你了,喜欢你了才有可能接受数学,喜欢数学。学困生的“情商”都比较高,在他们身上一定要舍得感情投入。入初三的第一堂课,我简称“联谊课”,即联络感情,培养友谊的课。在这一堂课上让所有的学生畅谈两年来学习数学的感想、困惑。也可以让他们发泄对数学学科甚至数学老师的不满。让他们反思自己两年的数学学习,找自己数学落后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找自身原因。最后我送他们一句豪言壮语“即使两年数学没有学又有何妨(事实上好多学困生等于没学,很多知识甚至要从小学开始补起来的),只要这一年认真学数学也照样能考出好成绩。”通过这一堂课可以短时间内了解他们过去两年的数学学习,和他们拉近距离培养感情,便于今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学困生的帽子已经带了两年,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数学也根本没有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要利用一切手段培养学习兴趣,恢复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有爱迪生。”教师的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我们的一举一动,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忘恢复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如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形象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让学生将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加深印象,通过观察拼图再进行演绎推理。有的教师可能认为初三学生不必再展示过程了,这样会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跟学困生上课必须先动后思。这样对恢复信心,培养兴趣有帮助。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部分学困生都是“电脑专家”,有些课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上有关“平移和旋转”,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图表,分析数据等。(3)、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浪费”半节课到操场上去测量又有何妨。
3、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1)培养学困生上课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的习惯。
听课要认真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学困生在上课的时如果单纯听老师讲,就很容易疲劳,会身不由己地开起小差来了。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忙起来,要心、眼、耳、手并用。心要专心;眼要看着板书,盯着老师;耳要听老师讲;手要随时记下重点、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这样老师的一举一动时刻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效率也就提高了。
(2)培养学困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调查过普通班学生数学作业完成的情况,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只有不到10%。而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自觉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如果每位学生都能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为重要。为此,除了呼吁号召同学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我班还设置了相应的检查人员,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作业质量。独立完成作业之后就会发现许多问题,而好多同学的弊病就在于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日积月累,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是导致学生不能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独立作业还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信息,指导教学。
(3)培养学困生及时总结,及时反思的习惯。
学困生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就可能比较满足了。所以很少有老师注意培养学困生及时总结,及时反思的习惯。其实不然,正因为学困生更要有意培养他们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弗赖登塔尔教授说的“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普通班也都要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使问题层层深入,思维深化。从一道题后反思,到一组题后反思,到章后反思,再到学期后的反思。从方法的总结,到规律的发现等。让学困生的反思渗透在自己学习行为中,进而让他们在每一次反思中都得到提高,取得进步。
4、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1)、低起点。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不要拘泥于教材,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前备课考虑不周或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导致无法正常教学,那宁可不完成教学任务也要先“迁就”学生。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多给学生归纳、总结,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如在“三线八角”的学习中,由于图形较复杂,学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总结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c”的规律。不管是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试卷评析课都要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
(3)、快反馈。学困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快反馈”既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学困生受到及时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得到进一步的校正或强化。有利于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
5、开展适度的课后补习
(1)、教师补习。由于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任务重,初三教学时间又比较紧,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后的补习上。所以教师要精选课后补习的对象。一是近阶段退步很大的学生,二是在班级中有“威信”但成绩很差的学生。
(2)、学生补习。尽管是普通班,但也有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中等,把学生按成绩一分为二,为每个人找个师傅或徒弟。师傅每天为徒弟检查作业,适当补习功课,互相促进,共同学习。这样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就解放出来了。
6.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篇六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这也是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中学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所谓“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他们学习吃力,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
“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等重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的条件下得到最好发展,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学困生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问题。学困生在整个学校班级集体中虽然占的比例小,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甚至还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对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的成因较复杂,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诸方面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1、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会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习动力不足,即学生“不愿学”,主要表现为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思维上存在惰性等;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有些学生碍于家长的要求,应付家长和老师,没有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
3、意志不坚定。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只有三分热情,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4、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 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枯燥、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二)家庭原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严”、“宽”失衡,包括从小溺爱到大、任由发展,小时宠爱、长大后不服管教,平时对子女百依百顺,一旦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粗暴教育下造成的逆反性格等,此对学习极为不利。
2、不少学生的父母往往异地经商或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除了每月甚至半年一年定期的经济关照,电话往来外,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如此家庭,教育学生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
3、家长言行失当,个别孩子家长,喜爱赌博,语言行为不文明、不检点,给孩子构成了极坏的影响。
4、家庭变故因素,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双亡、隔代抚养等都给孩子健康成长投下阴影。
5、由于家庭的富有,居住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生活水平的小康,外加独生子女或二孩家境的优越等等,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畏拒感。
(三)学校原因
1、教师有形或无形的歧视,虽然现在教育部门已明令禁止歧视学困生,但曾经的伤害和可能存在的无形(无意)歧视不能说荡然无存。
2、教学的偏差,给学生一样的要求与标高,有的学生会跟不上,出现知识断层,而教师并没有及时改变为因材施教,强化个别辅导。
3、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
4、教育者只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或者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零打碎敲而不能形成系列化的教育方案。
5、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与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的方法亦有很大关系。
6、有的教师在教育学困生时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等。
(四)社会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侵蚀等;如迷恋网吧、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等,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潜移默 化。
2、当前经济意识日趋浓厚,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经商、打工,出现留守母亲、空巢家庭,而一些单独在家的母亲很多不能很好的管好子女,委托监护人的很多更是监管不力。
3、不少企业、公司等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青少年学生因此而产生:“有钱能使鬼推磨,大学毕业又如何”等糊涂认识。
4、党政机关的某些不正之风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舞权弄术以谋私利等。
5、从总体上看,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仍算不上高。此种现象,学生是清楚“学理化的不如学理发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虽然完全消除学困生是很困难的,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成功地转化学困生是完全可能的。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一)有的放矢,因人施教。
学困生的性格类型和形成原因并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特殊性,采取特别的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进步。因此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困生,摸清他们各自的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身体素质、原有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特长等,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对学困生的特点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他们消极的方面,又要注意他们的积极方面。在转化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优点、长处、优势,并且要善于把他们的缺点、短处、劣势也转变为有利的积极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需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深入其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知其心。例如,有位学生在学习上很努力,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久之,则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我发现之后,通过与她谈心,终于使这位学生吐露了心中的秘密:原来是家长对她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了她的神经衰弱。此后我与其家长进行了沟通,并共同设法解除了她的心理障碍,在教师、学生、家长的紧密结合下,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这就说明了教师要知学困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其转化,只有师生之间在心理上达到了真正的沟通,双方的信息交流得到了畅通无阻,从而架起了由教师的内心世界通向学困生灵魂深处的桥梁,成为知心朋友,这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第一步。
(二)尊重、关爱学困生 根据北京市教科院学习障碍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40.9%的学困生认为,当好、中、差学生都犯错误时,绝大多数老师会偏向好学生;18.8%的学困生认为自己不喜欢某门功课的原因是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78.2%的学困生认为,如果有同学犯了错误,老师会采用向家长告状、训斥和罚站等手段;考试成绩不好时,31.1%的学困生认为老师会责骂自己,6.7%的学困生认为老师对此不关心。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教师对学困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是导致教育效果比较差的重要原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可以产生融化冰雪的力量,爱心所致,学困生的内心怎能不为之而开呢?学困生需要尊重,也需要爱。学困生比起其他同学有较多的缺点,但是他们有自尊的需要,也有满足自己愿望和兴趣爱好的需要,对教师也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对教育者而言,爱心是重要的心理素质,是教师高尚道德的自我体现,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更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因素,只有关爱、尊重学困生才能化解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打开他们心灵之窗而转化他们。教师关爱学困生体现在以深厚的感情,从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主动和他们交往,寻找师生间的接近点,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善意和期待,促使他们觉醒和转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处处体现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学习和成长,学困生精神上会感到温暖和舒适,从而抚平心灵上的挫折,激发起奋进的愿望,进而成为促进其进一步转化的速效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是转变学困生心理的主阵地,育人环境的好坏对转化学困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良好的环境熏陶、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健康的舆论导向等措施,使每一个学困生都能体验到集体的温暖,能够展示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尝到成功的快乐,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基础。
1、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转化学困生就要求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化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
演示实验可以利用学困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最初的学习动力。通过演示实验,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主动参与意识就会增强。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 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再用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
通过学生实验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困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一定会比成绩优秀的学生差,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别人不会做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通过学生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其学法指导。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核心任务。帮助学困生及时调整、转变学习方式,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手段。教学中,应增加尝试活动,减少学生模仿。因为在人的认知需求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认知的“探索”需要,学困生绝对不会例外。当然,探索的难度宜小不宜大,使学困生真正投入到问题的尝试之中,这有利于学困生较为清晰地掌握知识和减少应用中的常见错误。教学中,还应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发现、探索和交流合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钻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要在“导”字上下功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学困生之所以落后跟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根本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尤为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从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3、重视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要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如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你规定的作业,学困生完不成,进而害怕做作业,害怕你教的这一学科,就一定会走入死胡同。为能使“分层教学”在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分析研究,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不加任何限制,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每人都能学好,但要确实做到“量体裁衣,因人施教”。
4、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在尝试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是为了应用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大气压的知识时,将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吸饮料,上钢笔水等生活现象相联系。在学习电能的知识时,鼓励学生去了解家用电器中电饭锅的保温与煮饭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工作的;电吹风送冷风和送热风的原理有什么不同等,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这些生活现象,他们往往比较感兴趣,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物理即使将来升不了学也很有用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捕捉学困生的强项和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
我们不能习惯于用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比如,我们通常衡量学生的发展,就只有用分数作标准;衡量学生是不是聪明,就只有以反应的快慢作为衡量的标准,等等。单就衡量学生的发展来说,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道不是重要的标准吗?我们说,多一种评价标准,就会多一些好学生,或者说就没有转化不过来的学困生。
1、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强项和闪光点。
有的学生,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你可以引导他写数学作文,循序善诱,慢慢培养他的兴趣和爱好;有的学生,喜欢画画,你就在书画展评中给他评个奖;有的学生,喜欢唱歌,你就在歌咏会上给他发个奖品,等等。这些,我们学校和老师都是很容易做到的。通过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个体自觉行动,由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发展主体,从而激励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
2、关注学困生的闪光点,是转化和引导的一把钥匙。
有人称学困生为“潜能生”。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特长和闪光点。我班有一名学生,文化课成绩很差,体育非常优秀,我推选其当体育委员。在物理课上,我经常向其提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其专心听讲,培养其学习兴趣。我也经常单独辅导她。这名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3、利用学困生的闪光点,是我们转化学困生成功的法宝。
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人的个性是千姿百态的,而社会的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既不等于他们不可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不等于他们一无所长或一无是处。把这些学生,看成是一个才能还没有被开发的人,他们很有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具有卓越的才能。
(五)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齐心协力共同督促
1、家校联合,打开学困生心灵之门。转化学困生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帮助。许多学困生之所以很差,大多数是学习习惯不好,家长溺爱的结果,作为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学困生各方面的情况,以达到“因人施教”的结果。作为家长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协助学校、教师教育孩子,使其能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健康发展。
2、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通过家长会等形式,认真做好老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工作,使学生、家庭、社会联通,有效防止“学困生”的形成。
3、家校联系,加强监督。
老师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应经常化,一方面及时把“学困生”的进步转达给家长;另一方面,老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合理解决。家长与学校经常交流,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学生进步,但是要切避“告状”。
4、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
加强家庭、学校的联系,构建德育网络化。学校、家庭对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影响。配合是相互的,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如果仅有学校的教育,而没有家庭的配合,学困生的转化则无法收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每一个教育方法要真正掌握它运用好,还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细心探索,不断总结,才能运用自如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大胆创新,付出爱心,就可以教育好每个学生,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只要我们教育者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学困生一定会在某个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总之,人各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尊重差异, 发展差异。张扬个性, 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候一波 《一个都不能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10月
2、《河北教育》 河北教育报刊社 2008年4月
3、张青松 《能力后进培养与训练》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4、李少兰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 文教资料 2007年12期
7.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剖析 篇七
语文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语文学习效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很多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 意志不强。
学习语文的毅力和耐力较差,只有三分热情,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往与合作、胆小沉默、不合群。
他们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以致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老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学困生常感到学语文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自己缺乏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4. 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学困生语文基础差,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缺漏多。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深入到实质。
5. 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
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使其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
6. 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
思考问题表面化,反应慢,表达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语文知识。
7. 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语文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存在依赖心理,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外部原因
1. 小学阶段的基础差。
由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无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造成学习困难。
2. 教材原因。
初中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语文的学习。
3. 应试教育原因。
由于目前还处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赶进度,造成教师授课“重”知识的传授,“轻”知识的发生过程,不重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逐渐形成初一重全体,初二重视中等生,到初三就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授课对象,盲目地提高难度,大搞题海训练,这样无疑抛弃了部分学生,严重挫伤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4. 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发展,金钱的诱惑,网吧、游戏厅的吸引,加上部分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些是非判断能力低的学生盲从而成为学困生。
5. 教师的原因。
教师是科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和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导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成长。少部分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进行必要的政治业务学习,讲课敷衍了事,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对学生的了解渗透着个人的意识倾向,以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特征去认识学生,导致产生心理偏差,出现体罚、讽剌、挖苦学生的现象,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6. 家庭的原因。
当代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比例。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另一方面又溺爱,造成了一些学生复杂的矛盾心理,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学习成绩下降而沦为“学困生”。
7. 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致使一些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总之,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认可和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困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2]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12.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上海三联书店, 1993.3.
8.“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篇八
一、不用功型
学生学习不用功,主要原因有二:(1)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因此,要使学生用功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人一生的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认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从而产生“我要学好”的愿望。其次,要通过行为训练来改变其不用功的习惯。培养学生意志力和用功学习的方法很多,在此仅举一例。比如好动贪玩型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行为训练的方式:要求学生每天把书包和书桌整理一遍并保持整洁;每天吃完晚饭后坐在书桌前什么事也不做,时间要逐日加长。若干天之后,他觉得空坐着无聊,便会拿出课本来。渐渐地,他就会养成静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了。
二、基础差型
学生基础差,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什么原因,当务之急是要把基础知识补上来。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基础差的原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另一方面要在学习上多“优待”差生,多为差生开“小灶”。具体做法有:(1)让差生坐前面,便于教师随时提供指导;(2)让差生多回答问题,便于教师了解差生的学习狀况;(3)为差生多板演,多面批;(4)给差生多鼓励、多支持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议差生参加课外辅导(培训)班学习,把基础打牢。
三、方法不当型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自然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毋庸置疑,预习、听课、作业、复习都是有诀窍的。掌握正确、恰当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就是要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找窍门、有规律。笔者以为,学习必须是有计划的,而非随心所欲的。学习缺乏规律,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即抽风式学习和学习过度。抽风式学习指学习时间全由自己的情绪决定,心情好时,一口气学它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心情不好时,连着数日或一个星期都不摸一下书。换言之,就是“一曝十寒”。学习过度指的是有些学生学习过于用功,以至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形成学习焦虑,从而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涣散、头脑迟钝、神经衰弱等现象。教师发现学生有这两种学习情况,必须予以纠正。
四、生理缺陷型
这里的生理缺陷与弱智不同,主要是指学生某一方面先天不足而引起学习困难(比如偏科)的现象,这种情况通过特别训练是可以达到正常水平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类:(1)阅读困难;(2)书写困难;(3)口语障碍;(4)计算困难,等等。
本文以计算困难为例,介绍几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水平。(1)排序练习。给学生一些大小、长短不一的物品,要求他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2)拼图练习。给学生一些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图片要求他们拼出完整的图形。(3)数数练习。让学生借助算盘珠子或小棒来进行数数。(4)分类和归类练习。让学生把一堆东西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类。(5)识别时间训练。要求学生回答出学校的作息时间,并能识别钟表时间。(6)计算技巧训练。包括对数位的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顺序,理解算术符号的含义等。
【学困生成因的调查】推荐阅读:
“学困生”的成因及问卷调查报告06-18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09-05
欠税现状调查、成因及措施分析08-26
“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调查报告07-31
英语学困生调查报告11-11
中国建筑质量低劣的成因09-28
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10-07
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08-19
简述“执行难”的成因与对策11-08
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思想的成因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