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2024-08-28

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精选10篇)

1.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一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宇宙探秘》的教案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1.16世纪后,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牛顿创立了理论,使人们第一次用统一的理论来认识神秘的天体运动;现今,当代科学家借助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对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光年是天文学中经常用到的单位,我们把称为一光年。1L.Y.=m。

3.关于宇宙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没有起源,是天然形成的

B.大多数宇宙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变化

以学定教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请大家说说我国实现飞天梦的大致历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回答)

从探索宇宙的工具为线索:

1、古人观天:用肉眼观测。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地方。

2、近代人观天:用望远镜观测。

3、现代人观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的范围可达3.0×1010L.Y.)和太空望远镜(哈勃)等来观测.

结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

二、两种学说

教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课堂全班性的交流]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球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玫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2.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二

三、气体的压强》教案2课时

学校:

设计教师:

设计时间:

【课题】

第十章

三、气体的压强

第一课时

大气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和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简单的有关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自主实验、合作探究大气压强实验,知道大气压强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大气压强的威力。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研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用大气压强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综合运用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广口瓶、硬纸片(或塑料片)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导入新课

老师演示:取一个饮料瓶,向里面倒一些热水,稍后把热水全部倒出去,迅速把瓶盖拧紧。让学生观察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回答,瓶子变瘪了,同时会听到“喀拉喀拉”的声音。

进一步让学生思考:是谁把饮料瓶压瘪的呢?

把瓶子压瘪的只能是空气。

二、新课教学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着大气的压强?

2.设计和进行实验

(1)实验一:杯子中盛满水,用一硬纸片(或塑料片)挡住杯口后,用手支撑着倒立过来,松手后,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再缓慢地使杯子在竖直面转动360度,观察硬纸片是否掉下来。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2)实验二: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将其对接并挤出内部的空气,然后请试着用力拉开吸盘。拉开吸盘需要用不小的力,这主要是因为什么呢?

(3)实验三:广口瓶底铺一层沙子,一个剥了皮的煮鸡蛋放在广口瓶上,观察鸡蛋有没有掉下去。把鸡蛋按一下,看能按下去吗?把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请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

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3.介绍大气层的结构,对比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①塑料挂钩被大气压强压在墙上;

②用吸管吸汽水;

③墨水被吸到钢笔里。

(二)测量大气压

1.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出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

①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②大气压强很大,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

引导启发:

①我们怎样才可以确切地测定大气压强的值呢?

②实验一中的硬纸片受力情况如何?

2.测量大气压实验。

实验原理:P=F/S

实验表达式:P=F.L/V

实验器材:2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1.实验步骤: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并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2.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L,用注射器的容积V除以长度L,可得活塞的横截面积S.4.

由P=F/S计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

5.实验数据

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注射器的容积V

注射器刻度部分长度L

6.活塞的横截面积S.大气压的值P

说明:这种方法测出的大气压值不精确,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第一个精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托里拆利。

大气压的值是否永远相当于76厘米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呢?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讲述: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约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讲述:在高山煮食物,由于大气压比平地低,故水的沸点低于100

℃。

例如在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为3.5

℃,使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该困难。同学们能分析其原因吗?

课堂小结

1.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标准大气压——支持汞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4.大气压强的变化: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大气压强的测量:测定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汞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第二课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能用其解释生活中某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归纳、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分析推理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

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设计实验认识“升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应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器材】

教师:多媒体课件、漏斗一个、乒乓球一个、吸管、飞机升力演示器。

学生:乒乓球两个、水、纸、软水管、水槽、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

一、新课引入

课前小魔术:把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方,松手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如果不停地向下吹气,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现象:乒乓球被吸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在前两节已经学过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那都是静止状态下的压强特点,如果液体和气体流动起来,它们的压强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下面的两个小游戏探究一下吧!

学生的实验器材:乒乓球两个、饮料吸管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软水管一只等器材。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师: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验方案,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交流。

师:类比之前学习大气压强中,吸管吸水的原理,同学们思考一下,乒乓球靠拢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纸张的中间与两边产生压强差。

师:那纸张两边和中间的流速有区别吗?

学生:乒乓球中间流速大,两边流速小。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特点: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师:展示图片

a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看两处的水柱高度有什么不同?

两水管的横截面积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水柱柱面高,水柱柱面低。

师:两水管的横截面积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水管横截面积大,水管横截面积小。

课前魔术大揭秘:原因: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课后作业:自制魔术道具

自制小魔术道具为家长表演小魔术并讲解其中的原因。

【跟进训练】

1.往两张自然下垂且靠近的纸中间用力吹气,你可以看到两张纸将(A)

A.向中间靠拢

B.向两边分开

C.向同一边摆动

D.几乎不动

2.让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当水流稳定后(D)

A.P点流速等于Q点流速

B.P点压强大于Q点压强

C.P点流速小于Q点流速

D.P点压强小于Q点压强

二、升力的产生

师:展示图片。

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电视中经常会见到飞机,那巨大的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呢?还有空中的鸟儿是怎么在空中滑翔的?提示一下,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的形状。

学生:是因为机翼上下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产生了上升的力。

(三)生活实例应用

学习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应用了这一知识呢?

学生积极发言,踊跃回答举例子。

课堂小结

一、流体的概念:具有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二、(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就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就大。

(2)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就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就大。

三、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三、新知应用

1.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强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力无关

2.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关闭,管外的水在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抽水机。

3.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强的值。她在长约,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汞,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汞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

(1)已知汞的密度为,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

(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汞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_____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或“可以小于”)。

4.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____体,当流体流动时,流速越大的位置其压强越_____;流速越小的位置其压强越______。

5.飞机的机翼是上凸下平,当飞行时,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____,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____,而压强____,这一压强差,就使飞机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6.秋天树叶落在路面,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时,路旁的树叶()

A.从路旁吸向汽车    B.从路中间飞向路边

C.不受任何影响     D.只向上飞扬

参考答案

1.B

2.A

大气压

3.(1)

(2)

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4.流

5.大

6.A

【课后作业】

1.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2.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则可能会出现().A.两船并行,造成相吸相撞

B.室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

C.台风刮过,压塌屋顶

D.汽车驶过,路边的树叶被卷入车底

3.塑料吸盘是家庭常用的小工具,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吸盘仍能吸在墙面上

B.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C.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仍能提起该重物

4.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她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所示.(g取10

N/kg)

(1)已知水银的密度为13.6

X

kg/m3,她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大气压的值为

Pa.(2)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

(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3)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长度

(填“必须大于10

m”或“可以小于10

m”).5.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上端开口的容器,它们构成的是一个

.当用一个管子沿B容器口吹气时,A容器中的液面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当流体处于流动状态时,其内部各处的压强有什么规律呢?

小明同学将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龙头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冀模型(如图乙所示),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冀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1)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用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将氢气球释放后,它会漂向空中

C.直升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7.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

大气压:抽气时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

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的气体压强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N;

c.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

cm;

d.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1)实验所用的器材为: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和

.(2)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数据计算出大气压强是

Pa.(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的是下列中的.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9.如图所示,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

内的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B.将装有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C.用小勺轻轻地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此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

请完成下列问题.(1)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

.(2)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

.(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10.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中.(1)实验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

(填“针筒”或

“活塞”)的压力.(2)当活塞相对于针筒开始滑动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处于

状态,不考虑其他因素,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所受大气压力F与所受的力是一对平衡力.(3)研究对象受大气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注射器的截面积.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的长度L.(4)计算大气压值,其表达式为p=

.(5)实际实验过程中,针筒中空气不能全部被排出,这会使大气压的测量值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11.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后来,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不一样: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所示.请你运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12.汽油发动机的汽化器是向汽缸里提供燃料与空气混合物的装置,其构造原理如图所示,当汽缸里的活塞做吸气冲程时,空气被吸入管内,请回答.(1)汽油的喷嘴为什么安装在管的狭窄部分?

(2)汽油为什么会从喷油嘴流出?

13.将挂有重物的吸盘用力按压在竖直的玻璃表面,吸盘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力使吸盘不掉下来的呢?两位同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同学一认为是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同学二认为是吸盘受到玻璃对它的摩擦力.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们分别设计了以下实验:

同学一:如图甲所示,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最后看到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同学二:如图乙所示,挂上同样重的钩码后,吸在涂油玻璃上的吸盘滑下,而吸在干燥玻璃上的吸盘不动.(1)同学二认为他的实验结果否定了同学一的观点,理由是因为他的实验中两个吸盘受到的相同,但实验结果却不同.(2)同学二的实验中,涂油玻璃表面的吸盘滑下的原因是吸盘受到的减小.(3)同学一的实验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原因是

.14.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

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

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

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

15.(2016.浙江衢州)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猃是()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紙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16.查询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会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ρv2+p=C,式中C是常量,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关系式可知:空气流速越小,压强      ;厨房中的抽油烟机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油烟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向扇口排出厨房.

参考答案

1.B

2.C

3.C

4.(1)9.52×104

(2)大于

(3)可以小于10

m

5.连通器

下降

6.(1)流速大(小)的地方压强小(大)

(2)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会减小

(3)A、D

7.等于

大于

小于

8.(1)刻度尺

(2)0.625

1.2X105

(3)B

9.(1)mg

(2)

(3)不能完全挤去吸盘内的空气

10.(1)活塞

(2)运动

(3)刻度部分

(4)

(5)偏小

11.吸管插入药液瓶后,由于饮料吸管的外壁光滑,它与药液的橡胶瓶盖紧密接触,空气不能进入,因此很难“吸”上药液.而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的(或凸凹不平),利于空气的进入,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12.(1)狭窄处的气流速度快,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这样外面的空气容易被压进管内

(2)汽油从狭窄处流出时的流速快,压强小于外面的大气压,这样外面大气压就容易将汽油从喷油嘴压出.13.(1)大气压

(2)摩擦力

(3)玻璃钟罩内气压减小导致摩擦力减小

14.B

15.D

3.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小丽同学听到头顶上有一阵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商业用直升机拉着巨幅广告静止在空中。请同学们思考:扔出去的铅球、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向地面,为什么这架直升机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0页至第22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平衡状态

【演示实验】 用小刀将铅笔竖立在手指上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不倒,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点拨】 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铅笔处于平衡状态。

【讲解】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向个力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

(1)教师举例:吊在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正在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教师总结】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

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教师点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2)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如右图)

①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的大小不等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②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③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__平衡__;当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时,卡片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即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满足条件的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生回答:[书本(重力、支持力);电扇(重力、拉力);老师手中的粉笔(重力、静摩擦力)等等],观察图中的平衡力。

5.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师强调】 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力和运动的关系

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4.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异同点

相互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

相等

相等

方向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区别

作用

对象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作用

时间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没有时间关系

力的作

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一般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1.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此二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B

2.如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有()。

答案 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答案 D

4.如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球的拉力

C.弹簧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D.球对弹簧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 C

5.如图所示,连接弹簧测力计的绳子各挂10N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N

B.20N

C.0N

D.无法确定

答案 A

6。见《练习册》学生用书配套部分。

板书设计

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

1.条件

4.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的影响因素.

3、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

4、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方向.

5、知道电磁铁的原理.

6、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

通电导体及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安培定则. 【教学难点】

用安培定则判别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 【教学程序】

〖引入新课〗

课本P38小明和小华的对话

〖新课教学〗

一、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 ※活动16.4:奥斯特实验

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活动16.5:探究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安培定则

(1)作用:用来判别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

(2)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4、练习:判断下列通电螺线管的极性、电流方向、绕法之间的关系:

三、电磁铁

1、定义:内部带有铁心的通电螺线管称为电磁铁.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及线圈中的电流大小有关,线圈的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

3、电磁铁的优点(与永磁体相比)

(1)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完全可以由通电、断电来控制.(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由电流的大小来改变.

3、电磁铁的N、S极以及它周围的磁场方向是由通电电流的方向决定的,便于人工控制.

4、应用:电磁起重机、电铃、电磁继电器.

四、电磁继电器 ※实验演示

1、构造: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

2、工作电路:分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

3、工作原理:

闭合低压控制电路中的开关S,电流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对衔铁产生引力,使动、静触点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动机工作;当断开低压开关S时,线圈中的电流消失,电磁铁的磁性消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动、静触点脱开,工作电路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4、作用:

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用低电压、弱电流的控制电路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工作电路,并且能实现遥控和生产自动化.电磁继电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如冰箱、汽车、电梯、机床里的控制电路)和通信领域.

五、生活·物理·社会:磁记录

〖小结〗

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练习〗 课本P42:“WWW”. 〖作业〗

5.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五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 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 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6.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六

一、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水母、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火焰、激光、开亮的电灯等。

说明:月亮、放电影的银幕、钻石、人眼都不是光源。

二、光具有不同的色彩(色光)

1、光的色散

思考:白色的太阳光是否最单纯? 现象1:分解太阳光(图3-1)。

图3-1

结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牛顿(英)。雨后的彩虹也是光的色散现象(图3-2)。图3-2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色散。

2、色光的混合

现象2:当白光通过红色(蓝色或绿色)玻璃纸时,会看到什么颜色?

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白色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颜色光。如红色玻璃只透过红光;

蓝色溶液只透过蓝光;

绿色塑料薄膜只透过绿光;

白色(无色)玻璃能透过任何颜色光;

白色(无色)塑料薄膜能透过任何颜色光。

应用:教室的玻璃是白色的,因为白色(无色)玻璃能透过任何颜色光。现象3:将任意两种色光投射到屏幕上,观察重叠区域的光斑颜色(图3-3)。

图3-3 说明: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得到的。结论: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应用:用放大镜观看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的白色区域,会发现它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亮点或亮条组成的。

3、颜料的混合

现象4:选用红、绿、蓝三种颜料涂在相应圆圈内,观察重叠区域的颜色(图3-4)。

图3-4 说明:

1、红、黄、蓝三种颜料是无法用其他颜料混合得到的。

2、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情况不同。

3、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结论: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所有颜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吸收所有颜色光。如红布反射红光;

绿叶反射绿光;

白纸反射所有颜色光;

(“白纸黑字”,白纸反射所有颜色光,黑字吸收所有颜色光。)应用:

1、教室的墙壁是白色的,因为白色墙壁能反射所有颜色光。

2、放电影时银幕幕布是白色的,因为白色幕布能反射所有颜色光。

【例题1】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 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____________色,裙子是____________色.

【例题2】今年入夏以来,太湖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天气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严重等因素,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蓝绿色油漆状并发出腥臭味.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三、光具有能量——光能

光能可转化为电能、化学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站植物光合作用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汽车习题】

光能——电能 光能——化学能 光能——内能

光能——电能——机械能4

7.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 篇七

弹力是力学常见三种性质力之一,也是后续摩擦力产生条件,所以本节课是全章的基础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学生应该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能准确画出这些弹力的方向;知道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性质、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掌握胡克定律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原则,通过观察弹簧,弯曲的木棍,气球,橡皮泥等,来认识形变以及形变的种类。着重在演示微小形变和判断弹力方向。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需要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得出胡克定律,探究过程设计简单,快速可完成。再次让学生体会用图处理数据的好处。

二、学习任务分析

1.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弹力是一种与重力产生原因不同的力。本节课通过学生体验形变;观察并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分析弹力的方向;可以加深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例题点面接触,面面接触,点点接触,知道分析弹力的方向的方法。通过学生对杆的.练习,知道杆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学完力和重力的概念,并且了解弹力的存在。强调受弹力的物体,原因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的。

2.胡克定律本身并不难掌握,但实际应用中学生往往容易误将弹簧长度理解为形变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弹性形变和裂变。

知道什么是弹力,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不同情况下,上述弹力的方向。

知道常见的形变,能识别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

通过实验了解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通过实验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知道胡克定律;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放大了的微小形变”,让学生知道把微小变化量进行放大,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体会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器材:钩码、劲度系数不同的两个轻弹簧、铁架台、米尺、铁夹等。

2.演示器材:弹簧、木棍,气球,玻璃瓶等。

3.视频资料:蹦床,撑杆跳高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弹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八年级物理弹力课件

2.《弹力》的课程教学设计

3.《弹力》教学反思

4.初二物理下册力和弹力试题

5.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6.力弹力的教学设计范文

7.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

8.初中弹力教学设计范文

8.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 篇八

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②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2、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图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2、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二)

一、电荷

1、电荷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路的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4、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③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

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A=1000mA、1mA=1000A

2、电流表的连接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3、电流表的读数

①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

物理八年级学习方法

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物理八年级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9.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九

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体会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性.

1.多媒体展示书本图片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多媒体展示踢球动画

(学生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多媒体展示: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学生实验(并带领学生分析)

A选甲,乙两同学均穿滑冰鞋,当其中一人用力推时,两人的运动情况.

B.选一组的同学用手拍课桌,让同学谈感受

2.概 括:

(1)先请学生回答:上面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2)教师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多媒体投影)

四.力的三要素

1.学生活动

A.学生甲在门上同一点用大小不同的力推门

B.学生乙在门上不同点用大小相同的力推门

C.甲乙同学生报告自己的感受

2.概括

A.学生总结刚才的活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B.老师总结(板书):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七.巩固小结

10.八年级物理下册 力弹力教案 苏科版 篇十

1、用手通过一根绳子提起重物时,会感到手受到一个向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重物

B.地球

C.绳子

D.绳子和地球

2、“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对这个现象正确的解释()

A.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而石头受到较小的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用鸡蛋碰石头,鸡蛋会破;如果用石头碰鸡蛋,则石头会破

3、用绳子系着水桶,手拿着绳子从井中向上提水,此时水桶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绳子

C.地球

D.水

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图中能生动地体现这一规律的是

()

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静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7、通常弱者与强者相争时,我们会说弱者是拿鸡蛋碰石头,那么鸡蛋碰石头时,关于它们相互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所受力大于石头所受力

B.鸡蛋所受力等于石头所受力

C.鸡蛋所受力小于石头所受力

D.它们受力大小无法比较

8、如图,将吹足气的气球由静止释放,球内气体向后喷出,气球会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气球受到()

A.重力

B.手的推力

C.空气的浮力

D.喷出气体对气球的作用力

9、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与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D.以上说法均不对

10、一物体受水平绳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又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在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才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1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相同的是()

A、作用点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11、当你用力踢球时,你的脚会感到,这是因为

也产生力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了。

12、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而手也感到累,这是因为手也受到了的力的作用。

13、—个人用力拍桌面时,桌面受到一个向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人的手受到一个向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所以手会感到痛。

14、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在A

上放钩码的目的是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填“运动”或“静止”)

上一篇:作文:女孩与树苗一起成长下一篇: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