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精选10篇)
1.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一
两篇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 ⑵先主遂诣亮。(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 )⑷昔武王伐纣。(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 (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
,傅说举于 ,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 。
【参考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17分)
16.(2分)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2分)D
18.(4分)(1)总共 (2)拜访 (3)通“伸”,伸张 (4)讨伐,征讨
19.(2分)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2分)B
21.(5分)三顾茅庐 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 畎亩之中 版筑之间(原文或现代汉语均可) 百里奚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2.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篇二
(一)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方劝必揆②诸义而后发。家贫,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
(二)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适岁凶,家储粟才五升,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操履③清慎,既就外傅④,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⑤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⑥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注】①日者:以占侯卜筮为业的人。②揆(kuí):揣度。③操履:操行。④外傅:老师。⑤监酒:监管制酒。⑥恶可:怎么能,如何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如是者凡更三师(更换) B. 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亲身)
C. 有余则市笔札录书(购买) D. 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值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4分)
A.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B.因请寓宿,手抄归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嗜读书,束于贫 货恶其弃于地也
D. 仕不足以匡君福民 诚宜开张圣呼,以光先帝遗德
3.用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②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4.许衡与李德辉在志趣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D
2.B D
3.①②
3.孟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三
下面的短文选自《孟子》,请你阅读后思考并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②非不深也,兵革③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④,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⑤,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⑦。
注释:①郭:外城。②池:护城河。③[兵革]指武器装备。④[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⑤[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域,界限,这里名作动,指限制。⑥[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1.文中的“畔”是一个通假字,根据上下文,你能推断出它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参考注释中给出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解释,说说“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条件是________(两个字概括),《曹刿论战》中的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课文中语句回答)。
4.(选作)选文条分缕析,论证非常严密,请你说一说上面选文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畔”同叛,背叛。
2.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
3.人和 忠之属也
4.《是仪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四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悉验问 ( )
②于是见穷诘累日 ( )
③仪独云无闻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3.结合全文,说说是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参考答案:
1.①来 连词 ②没有人 ③通背,违背(共3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2.①像那为了贪图小的利益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在诸侯中丢弃了信用,失去了天下人的支持援助,不如把地给他。(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5.文言文公输阅读附答案 篇五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B.愿借子杀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小题2】解释划线字词。(4分)
(1)请献十金( ) (2)不可谓知类( )
(3)肉食者鄙( )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4】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1)请允许我 (2)明白事理(3)目光短浅 (4)赐福,保佑
【小题1】(1)北方有欺侮我的人,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2)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小题1】子墨子的做法是设法阻止战争,曹刿的.做法是积极为鲁庄公谋划备(迎)战之策。第二、三问为开放性探究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成,将以攻宋 (用来) 问:“何以战?”(凭借)B.愿借子杀之 (代词)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C.义不杀少而杀众(表转折)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D.吾义固不杀人 (思想) 舍生而取义者也 (义气)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6.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六
文言文阅读
张昭,字潜夫。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以父失所在,时盗贼蜂起,道路榛梗,乃自秦抵蜀,徒行丐食,求父所在,积十年不能得。乃发哀行服,躬耕海滨。青州王师范开学馆,延置儒士,再以书币招直,署宾职。师范降梁,直脱难北归,以《周易》、《春秋》教授,学者自远而至,时号逍遥先生。
昭始十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日:“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日:“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
长兴二年,丁内艰,赙绢布五十匹,米麦五十石。昭性至孝,明宗闻其居丧哀毁,复赐以钱币。服除,改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充史馆修撰。上言乞复本朝故主,置观察使察民疾苦,御史弹事,谏官月给谏纸。并从之。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多拘滞,繁而寡要 要:要领 B.多自效军门 效:献,尽力
C.又奏请劝农耕及置常平仓等数事 劝:勉励 D.以本官致仕 致仕:登上仕途
答案: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4、文中“此古人之志也”中的“之”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C.夫晋,何厌之有? D.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答案:B(结构助词,的)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的父亲在**的年代,共计十年,千里寻父,历尽艰辛,终究没有能够找到父亲,于是为父亲办丧事。王师范邀请儒生,连续几次用书籍和钱财来请张昭的父亲,他才去了。
B.张昭年少时就才华横溢,鹤立鸡群。后来更遇名师,得到程生的指点,于是学问得到极大的提高。
C.张宪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对张昭有知遇之恩。后来张宪部下联合戍将准备兵变,张昭试探张宪的打算,他对张宪能成古人之义表示赞同。
D.宋朝初年,张昭官拜吏部尚书,又进封郑国公。因为同僚陶谷胡乱奏事,并且强拉着他作证,他坚持原则,结果太宗很不高兴。
7.曹氏不怕鬼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篇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
曹氏不怕鬼
曹司农①竹虚言,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动,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此与嵇中散事相类。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畏则心乱,心乱则神涣,神涣则鬼得乘之。不畏则心定,定则神全,神会则戾之气不能干。故记中散是事者,称神志湛然,鬼惭而去。
注释:①司农:官职名。②歙(shè):县名,在安徽省。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延坐书屋(邀请)B.曹强居之(勉强)
C.鬼技穷,倏然灭(尽)D.及归途再宿(趁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女子也乃不知有汉
B.延坐书屋,甚轩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称神志湛然,鬼惭而去杂然而前陈者
D.神会则戾之气不能干甚矣,汝之不惠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
②夫虎不食醉人,不知畏也。
22.古时的鬼怪故事,不仅情节怪诞,而且字里行间,常有大智慧在,细加思索,余味无穷。请简要评析本文所体现的大智慧。(4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改编)
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②这首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诗人原先积极推行新法,晚年被迫闲居江宁,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
(1)诗的首句写出杏花怎样的特点?
(2)三、四两句和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比较赏析。
阅读理解答案:
19.(D)(3分)20.(B)(C)(4分)
21.(1)族兄笑道:头发还是头发,不过乱了些。(2分)
(2)老虎不吃喝醉的人,那是因为(喝醉的人)不知道害怕。(2分)
22.在困境中,人们要坚定信念,勇于面对困难,使内心充满正气。即便是鬼魅作怪,也无可趁之机。(4分)
23.(1)首句通过一个绕字,写出了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情景,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2分)(点出绕字,1分;分析到侧面表现杏花的可爱,1分;大意对即可)
8.文言文醉翁亭记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八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来源:学#科#网Z#X#X#K]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句: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句:
1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答:
12.(1)昏暗 (2)香花 (3)摆开
13.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难度较小。A.都是介词,“在”的意思;B.而且/可是;C.代词,它/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用/因为。
14.(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2)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色。
9.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九
宋史晁补之传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 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12. 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5分)
参考答案:
10.答案:C。
解析:读之叹曰不可分开,排除AD,博辩隽伟不可分开,排除B。
11.答案:D。
解析: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12.答案:A
解析:苏轼看后并没有自愧不如。
13.答案:(1)(5分)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对他们的行装都了解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把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默得,译为暗中记录;审,译为清楚的知道;竟,译为结束;句意2分)
(2)(5分)他写了《罪言》一篇,文章的大意是要选择仁厚勇略的官吏担任五管郡的郡守,并修理海上各个州郡的军事装备,谈论的人都认为他非常通达世务。(为,译为担任;修,译为修理;以为,译为认为;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巨野人,太子少傅晁迥的五世孙,晁宗悫的曾孙。晁补之的父亲叫晁端友,擅长于做诗。晁补之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他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他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他荟萃了钱塘山川风景人物的秀丽,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因此人人知道了晁补之的名字。
晁补之后来考中了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第一。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他被调为澶州的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哲宗元初年(1086),他任太学正,李清臣推荐他可任馆阁,皇帝召他面试,他被升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回朝廷后,任著作佐郎。章专擅朝政,他被遣出知齐州,当时有一群强盗白天抢劫街巷。晁补之暗中记住他们的姓名,并对他们的行装都记得很清楚。一天,他设宴请客,传召贼曹官,并以捕贼的方法教给他,席间依次斟酒还没有斟完,贼曹官就已经把盗贼全部抓来了,整个府城为此撤除了警戒。后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宋徽宗即位,又召他为著作佐郎。他到朝廷后,被提升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并兼史馆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但他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后竟主管鸿庆宫。最后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徽宗大观末年(1110),他才出党籍,复起用为达州的知州,后改知泗州,不久,便逝世,年五十八。
10.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十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4.任选下面一句翻译。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选B句,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送东阳马生序》。
2.shì 特别爱好。
3.C
4.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
【文言文解带阅读理解附答案】推荐阅读:
阅读文言文《义犬》附答案07-07
文言文阅读做题附答案10-15
《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阅读附答案08-13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附参考答案)09-17
文言文阅读答案10-06
《三峡》文言文阅读答案09-07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08-09
短小文言文阅读和答案06-26
文言文阅读《劝学》题目及答案08-04
陶侃母文言文阅读答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