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共8篇)(共8篇)
1.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篇一
折射率公式大比小,与计算有关它出现; 半衰期只与核有关,不随物理化学环境变。教师寄语:物理世界虽复杂,简化它为七力天津市高考物理主干知识(顺口溜)
干涉衍射是波动,光电效应粒子性;
1、平衡、牛顿定律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色光频率都不同,三棱镜色散上面红; 红色色光折射率小,f小E小易波动; V大λ大ΔX也大,间距宽来衍射也明。七运动。牛顿定律两定理,系统再加两守恒。贝克勒尔放射性,原子核也不是最小的; 希望同学多努力,爱拼之人才会赢!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原来原子是可分; 卢瑟福发现了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物理学史 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力使它们在一起。牛顿(英):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静止匀速是平衡,正交分解合力零; 偏振证明是横波,实际应用能记清; 质量亏损放核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的色散,光的微粒说 匀变直线和惯性,牛
一、牛二准能行;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说,赫兹实验来证明; 定。卡文迪许(英):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测万有牛顿运动第三定律,分析物体间相互作用。引力恒量 电磁波连续考两年,看它成光变简单。
8、电学试验
2、圆周、万有引力定律选择 库仑(法):库仑定律,利用库仑扭秤测定静
5、交流电选择 电流表大内与小外,分压限流指滑变。电力常量 圆周运动有三种,杆球绳球与环球;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时正弦电; 大内小外看电阻,分压限流看条件。奥斯特(丹麦):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竖直轨道最高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最大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先唯一定压后定流,正进负出画圈圈。安培(法):磁体的分子电流假说,电流间的绳球重力是向心;gR是最小; 求电量使用平均值,有效值应用最普遍;
9、力学综合计算 相互作用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法拉第(英):研究电磁感应(磁生电)现象,变压器三变四不变,压正流反是关键,审题一般有规律,对象、状态、能、过程;
引力定律大发现,解天体问题是关键;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输入输出谁定谁,并同串反电表变; 单体运动必定考,匀变直线牛二律; 楞次(俄):楞次定律 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不计自转是条件; 高压输电远距离,节能减耗谁还怨。涉及空间先动能定,涉及时间动量定理。麦克斯韦(英):电磁场理论,光的电磁说预向心等于万有引(力),运动理想匀速圆;
6、振动和波选择 爆炸、打击与碰撞,系统问题动量守恒。言光是电磁波 导出公式一大串,简化记来很划算: 振动和波是一家,常用图像描述它; 表述过程要规范,各物理量字母交代清。赫兹(德):发现电磁波 r大速度(v、ω、a)小,只有周期跟着跑。惠更斯(荷兰):光的波动说 纵横两轴略不同,先看横轴它是啥;
10、电磁场综合计算 托马斯·扬(英):光的双缝干涉实验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t是振动知周期,x是波求λ; 匀强电场类平抛,运动分解方法妙; 爱因斯坦(德、美):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要想求出万有引(力),没有小m对不起。振幅都是正最大,a总指向横轴它; 速度位移两分解,至少四式写来瞧。现象,质能方程
3、电场选择 振动判v向顺时法,波动判v向逆波法; 请别忘记俩夹角,三角函数要用好。汤姆生(英):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 电场选择不头疼,抓住线面不放松; 卢瑟福(英):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波的多解很重要,常用v的公式解决它。匀强磁场做圆周,VBq是向心;
线面越密场越强,场强力强a也强; 结构模型,发现质子预言中子存在
7、原子物理选择 先找圆心定半径,周期公式后面跟; 玻尔(丹麦):关于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氢力的方向看正负,正同负反要记清 光电效应四结论,频率越大易发生; 速度垂线、弦垂线,两线交点定一心。光谱理论 场强计算三公式,条件记清用对路; 强度决定光电子数,光强、数多、大电流;
11、电磁感应知识 贝克勒尔(法):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电势高低看走向,沿线越走势越低; 子核可分 电子绕着正核转,轨道能量均不变; 感应电流有条件,闭合回路磁通变;
电势差计算几公式,正负一定要带入; 皮埃尔·居里(法)和玛丽·居里(法):发现电子上跳又下蹿,吸放能量有条件; 楞次定律判方向,来拒去留不情愿。
电势能变化看做功,正减负增一根筋。放射性元素钋、镭 四种方程要分清,衰、裂、聚变、人工转变: 磁通变化有快慢,电动势大小由它断。查德威克(英):发现中子
4、光学选择 衰变只有原料一,u裂H聚最常见; 图像问题常考查,先方向后大小解决它。约里奥·居里(法)和伊丽芙·居里(法):发光学知识两条线,折射、波粒最简单; 转变要用射线引,一般使用氦核源。安培力做功生电能,动能定理准能行。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 篇二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馆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四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②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③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①区别: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什么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P51)?②联系: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③方法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5、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6、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挥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①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②特点: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②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5、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①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①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②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③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④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③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4、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问题的根本方法。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③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①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失误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②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c.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d.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矛盾: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一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⑤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②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②方法论: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2)方法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补充:这一原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①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9、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原因: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 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④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及其要求: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什么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3.2024年巴黎奥运会口号发布 篇三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5日,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口号:“OUVRONS GRAND LES JEUX”,中文可以叫“奥运更开放”。
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比赛日历
2022年7月26日,值巴黎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巴黎奥组委在官网上公布了详细到每场比赛的巴黎奥运会比赛日历。巴黎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举行,但是手球、足球以及橄榄球比赛将于7月24日率先开赛。整个巴黎奥运会期间将会展开329个竞赛项目共762场比赛的争夺。
2024年7月27日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第1个正式比赛日,届时将会进行自行车(男子、女子计时赛)、柔道、击剑、射击、跳水、橄榄球、游泳以及滑板8个运动大项的争夺,巴黎奥运会首金也将在这一天产生。
根据赛程,2024年巴黎奥运会首金将在射击或跳水赛场产生。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赛将在2024年7月27日10:30至11:50进行,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的奖牌赛将于当天11:00开始,预计12:00结束。两场比赛的结束时间有10分钟的差距。但是考虑到实际比赛可能出现的变动,首金出自哪个项目无法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代表团在两个项目上都有很强的夺金实力。值得注意的是,游泳、田径决赛都将在晚间进行:游泳奖牌赛将于20:30开始(最后一天例外,18:30开赛),田径奖牌赛将于19:00开始。
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申奥过程
2024年奥运会是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城市于9月15日之前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国际奥委会于9月15日在秘鲁共和国利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上决定主办城市。
12月15日,意大利总理伦齐在位于罗马的国家奥委会宣布,意大利决定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
月16日,美国奥委会宣布将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城市将从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和华盛顿中产生,希望时隔28年将这一世界盛会再次带到美国。
207月29日,美国奥委会宣布,由于得不到民众支持,原本在美国本土获得申办权的波士顿放弃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转而挑选洛杉矶继续申办。
年6月23日,在法国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委员会(CNOSF)总部正式宣布巴黎参与竞争202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巴黎申办2024年奥运的官方口号是“为了分享”(Made for sharing),但官方口号使用英文让法国多个协会组织非常不满。
德国汉堡原本也有意申办,但在2015年11月29日宣布由于在全民公投中有超过半数的市民投票反对申办而宣布退出。
9月21日,罗马市长维尔吉尼娅·拉吉表态反对申办2024年奥运会。
月11日,因罗马市议会的反对,意大利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撤回在罗马举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202月22日,匈牙利城市布达佩斯宣布放弃申办2024年奥运会。
年7月11日,国际奥委会130届全会在瑞士洛桑举行投票,决定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将同时产生。洛杉矶、巴黎和国际奥委会将在全会结束后立刻进行三方谈判来决定哪个城市先举办奥运会。
2017年8月1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筹办过程
10月21日晚间,巴黎2024年奥运会组委会巴黎大雷克斯剧院发布了该届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会徽。圆形的会徽中含有奥运金牌、奥运之火和法兰西共和国象征——玛丽亚娜女神三重意义,象征着巴黎将举办一次友好、以人为本的奥运会。
据法新社巴黎消息,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的组织者当地时间12月13日宣布,2024年7月26日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塞纳河上举行,打破了长期以来夏季奥运会只在体育场馆里举行运动员和官员出场式的传统。
2022年4月2日,在国际奥委会召开的远程执委会会议中,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程正式确定。 [24] 同月,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建造马维尔水上运动中心的工作已正式开始,预计该场馆将于2023年10月完工。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1日,为迎接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此次改造计划预计耗资2.6亿欧元,改造后的香榭丽舍大街将绿化更多、污染更少。2022年5月13日报道,法国和加拿大两国奥委会在巴黎2022年世界体育周期间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以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之前加强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促进奥林匹克价值观,保护公平和道德的体育竞赛环境,并计划在法国和加拿大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和高水平运动项目。
2022年6月,国际奥委会官网发布2024年巴黎奥运会摔跤项目资格分配方案,288张奥运会入场券争夺战将从2023年世界摔跤锦标赛开启。
2022年6月22日,在韩国举行的亚跆联执委会上,山东省泰安市在众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巴黎2024年奥运会和残奥会跆拳道亚洲区资格赛举办权。这将是山东省首次举办跆拳道亚洲顶级赛事。
4.高考政治考点知识 篇四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不一定)
5.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
6.部分决定整体。(错)
7.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8.量变比质变更重要。(都重要)
9.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
10.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11.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12.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错)
13.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14.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15.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
16.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17.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18.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
1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
20.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错) (应为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21.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影响消费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物价水平。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2、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我们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也不提倡过于节俭。)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我们要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
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5.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篇五
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2)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1)利:
①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
②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③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
(2)弊:
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②导致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
③外汇储备贬值。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增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6、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
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7、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8、价值决定价格。
9、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一般来说,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不同。生活必须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大。
(3)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价格上涨,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互补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替代品的需求减少,互补品的需求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1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与物价。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的当前收入、收入预期会
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
12、怎样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对经济的调节,稳定物价。
(3)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
(4)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3、居民的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
14、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6.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篇六
1、文化的作用(5个方面,回答主观题时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公民良好的文化素养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使公民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①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区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精神世界”常用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领略到、修养、境界等标志词;“增强精神力量”常用增强了、鼓舞着、激励着、振奋了、促进了等标志词。)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重要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必要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7.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篇七
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的选举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选举方式各自优缺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2)各种选举方式优缺点见新坐标46页的“点拨”,理解即可。
(3)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目前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公民如何珍惜自己选举权利,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才能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方式的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前提;
(2)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社会公示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4)社会听证制度——有利于决策利民。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科学性。
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实行民主管理,发展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1)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8.高考政治知识要点总结 篇八
一、经济生活
1.运用经济生活谈谈是什么原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弊端,生产者盲目追求利润。
②政府宏观调控不力,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③消费者_意识薄弱。
④社义经济体制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未真正建立。
2.从经济生活看为什么要重视产品质量?
①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重视商品质量才能卖出商品,实现其价值。
②企业只有重视商品质量,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③消费者重视质量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价值,维护合法权益。
④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国际声誉形象,有利于社会和谐。
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和道德经济。”
①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实践决定,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技术,改进管理,提高个体劳动率,有利于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推动科技管理进步。
②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弊端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其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来规范引导。
③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4.为什么要推进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
①城市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②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拉动经济增长。
③利于建设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保证讲诚信的企业获得更多商机。
二、政治生活
1.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政治原因?
①政府未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未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市场监管不力。
③未切实履行文化职能,社会诚信意识缺乏。
④未坚持依法行政,未正确行使权力。
三、文化生活
1.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诚实守信的意义?
①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②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四、生活与哲学
1.从哲学生活角度分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一不得行人道德滑坡的现象,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道德水平。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助于树立正确意识。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德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相互影响。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群众路线的体现。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重视物价上涨问题?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3.从唯物论分析如何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①物质决定意识,立足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加快经济调节。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经济发展。
③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进行宏观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4.转变发展方式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贯彻落实科观,以人为本是坚持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坚持一人为本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有利于实现经济顺利转型。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立足于目前我国社保体系不健全的社会实际制定政策。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促进社保体系完善。
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注要求重视量的积累,调整社保结构,积极推动社保体系⒍改革,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积极开展改革试点总结经验。
⑤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优先保障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利益。
6.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谈谈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①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上,大学生村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2024年高考《政治生活》主干知识】推荐阅读:
202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抢先准备07-16
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07-26
2024高考政治押题卷07-04
高考政治生活知识体系11-03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必考总结07-26
高考政治必背的知识点11-10
政治学科2014年高考备考重点专题复习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