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2024-09-13

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精选7篇)

1.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篇一

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运算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运算能力是数学学科中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还关系着生活和今后学习等许多方面,因此,小学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小学高年级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与总结。

[关键词]运算能力;时间观念;思路;技巧

许多小学生运算能力是其学习数学的薄弱环节,首先,他们不能有效规划、控制时间,导致出现试题还没做完就要交卷的现象;其次,他们做题思路形成缓慢且容易出现漏洞或者错误,影响运算的进程;再次,他们运算的技巧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匮乏,不能通过捷径将运算简化。针对上述现状,教师们应该积极创新教法来缓解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时间观念,合理控制时间

时间观念对于做各学科的题目来说都很重要,对于数学运算来说也尤为关键。良好的运算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计算得准确,而且速度要尽可能快,在考试时应留出自己检查的时间来。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每带领学生们学完一课之后我就会组织他们进行限时训练,如学习“小数乘法”这一章的过程中,每节课我都会留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出一些小数乘法题,一来可以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二来可以促进学生尽快熟悉小数的乘法运算。比如前几天大家的平均做题速度是5分钟做50道题,那么几天之后就要把时间限制缩短到4分55秒,再过几天可以再次缩短到4分50秒。在限时训练中我会要求学生们每人带一块手表,然后告诉他们做题的规定时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看手表自己掌握做题的速度。我还会在限时训练中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压力,如在训练开始时,我会大声喊出“开始”,让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引起重视;在到达规定时间时,我会马上喊出“停!”然后学生们要立即放下笔,严格遵守时间的约定,这样可以给学生形成适当的压力,而且可以激励他们更快地运算。我还会让家长配合训练学生的时间控制能力,如学生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在一旁计时,然后将时间记录下来,这样我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做题速度,通过平均速度有目的地制定新的训练方案。控制时间的能力不仅是运算能力的基础内容,更是今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时间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二、快速而高效地形成做题思路

许多学生运算能力弱与做题思路形成缓慢、正确率低有很大关系,如果在运算之前就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很快形成思路,那么运算时就会变得胸有成竹,且效率也有保证。因此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快速而高效地形成做题思路。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我想要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快速形成思路的训练,于是出了一道例题:一个长1.6米、宽50厘米、高120厘米的玻璃柜子需要在各个边安置角铁,问一共需要多少米角铁。展示出题目后我引导学生们:“看到这道题,通过读取条件和问题,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同学提出以加法的方式将柜子的边长加起来。我向他们点头示意:“是的,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计算的方法,如用加减还是乘除。现在确定了计算方法,那么边长如何计算呢?”很快有学生提出要利用边长的公式,我向他竖起大拇指并说:“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做题思路,通过条件和问题,确定算法,辅以公式。”然后我将“条件+问题→算法+公式”的板书列在了黑板上。这样的方式,不仅强调了题目中问题和条件在做题时的基础地位,还为学生的做题思路指明了方向并指点了思路的形成方法,一举多得。

三、时常总结运算的技巧和习惯

我时常带领学生们一起总结运算的技巧和好习惯,比如“简易方程”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正确设未知数求解、列简易方程。因此根据这一章的习题我带领学生们总结出了如下技巧:先明确题目中哪些是变量而哪些是固定不变的量;设未知数x的时候要尽量选取较小且容易表示的变量;在检查方程正确与否时要重视确保等式两边平衡。再比如像“47+52+39+61+18+93=?”这样的题目,学生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将其转化为(47+93)+(52+18)+(39+61)=140+70+100=310,这样凑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就更加方便快捷了。比如对于与11有关的乘法像“11×18=?”这样的形式,可以利用“两边一拉,中间相加”的诀窍,将18两边一拉,第一位数是1,最后一位数是8,中间相加即1+8=9,那么中间位数就是9,则答案等于198。这样的技巧和习惯的总结总能让学生感到豁然开朗。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三个部分:构建他们的时间观念以促进他们合理控制时间;通过教学辅助他们快速而高效地形成做题思路;教师时常带领学生们总结优秀的运算技巧和做题习惯。以上只是我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的初步总结,相信在教师们大胆探索和创新教法、总结反思的不懈努力之下,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运算能力培养策略,将数学课堂建设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新颜.英国小学计算教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04).

[2]王素萍.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

2.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篇二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 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 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 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下面粗浅地谈谈我是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的。

一、情景创设, 将运算与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 运用在计算教学中, 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数感, 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 使学生体验它那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形式, 欣赏计算的形式美, 感悟严谨而又灵活的多样化算法, 从而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计算器”, 而是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比如, 在教学乘法的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中的人数, 然后看谁数得快, 学生都摇晃着小脑袋, 认真地点数着, 而不知教师已经通过乘法很快计算出了班级人数。运算方法的快捷与简便, 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乘法计算的学习中来, 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将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诠释。再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 我们就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主题图, 而是直接让学生就班级墙上评比栏中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学生天天关心的事例, 他们的数学思维很快被激活, 很快就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二、重视学法, 将“教”与“学”相结合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 掌握法则, 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 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方法是计算的基础, 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比如, 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个字, 即:“看、想、算”。首先要“看”, 即看仔细题目中含有哪些小数?这些小数都是怎样构成的?再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几种运算, 共分为几级?“想”, 根据题目想方法, 先想运算顺序, 再想运算步骤。“算”, 就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操作的过程, 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看、想、算”三字诀是数学计算指导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学法, 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比如, 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三个字:“乘、数 (Shǔ) 、点”, “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乘, “数”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点”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 点上小数点。

三、多样训练,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不久前, 电视新闻中播出了英国国民运算能力很差, 记者在采访政府要员时很多不能很快说出个位数乘法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这一尴尬现状时, 也不由得反思,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 虽然它有别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但他的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数学课标早就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通过这个新闻故事再次反思, 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口算是其他运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的提高势必影响混合运算、估算等其他计算能力的发展。口算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 围绕重点, 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 持之以恒, 逐步达到熟练。我在教计算课时, 采用的方法是:课堂上是基本练习, 有例题的模仿练习, 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有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训练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 如学生独立算、小组竞赛、开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下是巩固练习, 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每天出5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 巩固以前和今天所学的计算知识。每个组有一个记录员登记本组成员完成的时间和分数, 然后一个月一统计进行发星奖励。课下总有学生追着我看计算题, 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这种方法使用一段时间后, 确实效果明显, 我班的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习惯, 提高计算效率

审题习惯是计算能力的基础, 是能够正确解析、高效计算的前提保证。审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从单一的加减乘除运算抓起。低年级关注学生读对算式, 背准确口诀, 而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清数字和运算符号, 再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 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 再有就是认真的习惯, 有些学生一边写一遍玩, 浪费了很多时间, 即便是基础的计算也要磨蹭个把钟头, 通常, 教师可以采用计时赛、争先赛等形式, 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再有就是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 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 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88+1÷88+1学生容易将88+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 (88+1) ÷ (88+1) 相混淆。

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技能, 更是自然科学实践中必要的工具。教师只有将数学置身于生活, 将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展现在学生面前, 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计算的过程, 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 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达到大跨步的提高。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而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最基础技能——运算能力, 它的扎实掌握将决定学生理算理、寻求运算途径, 从而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篇三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有效性

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实验

1.实验目的

为进一步检验在中职二年级进行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来自M学校10电商班班。该班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参加南京职教教研室的数学统考,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数学课,开设了计算能力训练的选修课。

(2)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为教师自编计算器训练教材.测试材料由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计算器运用成绩测试组成。

(3)实验方式。

开设计算能力训练选修课,将学生前测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比较,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方式了解计算能力的训练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

3.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时半年,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1)实验前测。

选修课的第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计算器能力测试,其测试成绩和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前测。

(2)实验中测。

该班学生的期中计算器能力测试成绩作为中测。

(3)实验后测。

该班学生的期末计算能力测试成绩以及实验后学生再次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后测。

4.实验结果分析

(1)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计算能力测验成绩的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验以后,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测验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如下表:

由表1的数据信息显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施后,学生的平均分在逐步提高,及格率从原来的59提高到了100,优分率从7.5提高到了68.6,而学生的差分率从6.8下降到了0。

事实说明,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

连燕玲老师在《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准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数学应具备三大功能:其一为基础功能,它是为生存需要所必备的实用功能;其二为服务功能,它是为自然科学及专业化学习服务的支撑性功能;其三为思辨功能,它是为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高级功能。那么从现行职教走向和生源现状看,职校数学的关注点应落在一般实用性和相对狭窄的支撑上,数学学习轨迹要依从弱理论、重方法、强运算的发展途径。

而在南京市,所有的中职学生只上一年的数学课,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南京市的统考,在二年级将不再开设数学课.而对于二年级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仍然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的学习专业课。

①学生对提高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所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将学生所接受的任务放在他面前,以使他能获得成绩,由于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能架起通往以肯定态度对待学习的桥梁。”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它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

②学生通过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A是学习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B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A的联系中学习.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很少有像在实验室条件下严格意义的迁移.学习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下位学习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让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数学课的情况下,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能力训练后,认为计算器的运用对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同学从原来的27.3上升到了68。同时通过和专业课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在碰到需要计算的知识时,掌握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校商贸实训基地实践时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实验证明,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很好的利用计算器,提高专业课的成绩,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5.个别访谈

期中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从计算能力测试一直保持好成绩、成绩提高较快、成绩提高不明显等不同层次中分别抽取2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对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感到满意,他们觉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得以不同层度的提高,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时有了更好的自信心,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6.实验的反思

(1)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中职二年级学生没有数学课的原因。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较好地帮助了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我对本次实验进行了认真地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主要进行了计算器的使用训练,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实验时间比较短,有些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对本实验效果的测量标准不够严谨、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尚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取得进展。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确能大幅度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2.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专业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4.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篇四

行测答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都是选择题,考生可以从选项入手,利用数的一些性质,例如整除性,排除不符合已知条件的选项,进而得到正确选项。免除了繁琐的列式、计算等中间环节,就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一般来说,和差倍比问题,特别是遇到含百分数、分数和比例的问题,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利用整除性解题。

一些多位数问题,也可以利用数的整除性绕过复杂的分析,直接排除错误选项来解题。例题: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解析】此题答案为A。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 6%,则设去年有男员工x人,去年女员工有(830-x)人。根据今年员工数=去年员工数+3,可得

(1-6%)x+(1+5%)(830-x)=830+3 解得x=350,则今年男员工有(1-6%)x=94%x=329人,也可根据今年男员工比去年少直接选A。利用整除性快解:考虑到员工数是整数这个特点,可以直接从今年男员工数是去年的94%入手,选项中只有329除以94%是整数。故直接选A。

利用数的整除性解题,考生还需要用下面的几个性质:

性质1:传递性。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 a能被c整除。【示例】72能被 9 整除,9 能被3整除,所以72能被3整除

性质2:可加减性。如果a能被c整除,b能被c整除,则a+b、a-b均能被c整除。【示例】56 能被8整除,16 能被8整除,56+16=72、56-16=40均能被8整除 性质3:如果a能被c整除,m为任意整数,则a•m也能被c整除。【示例】39 能被13整除,15为整数,39×15也能被13整除。

性质4:如果 a 能被b整除,a 能被c整除,且b和c互质,则 a 能被b•c整除。【示例】162能被2、9整除,2和9互质,所以162能被2×9=18整除。性质5:如果a•b能被c整除,且a和c互质,则b能被c整除。【示例】2×9=18能被3 整除,2和3 互质,所以9能被3整除。

例题1:一个三位自然数正好等于它各位数字之和的18倍,则这个三位自然数是: A.999 B.476 C.387 D.162 行测答题技巧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yueduziliao/xingce/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个三位数是18的倍数,即这个三位数能被18整除,又18能被2和9整除,根据整除性质1,这个数一定能被9和2整除。

A、C两项不能被2整除,排除;B项4+7+6=17,不能被9整除,排除;只有D项符合。例题2:有一食品店某天购进了6箱食品,分别装着饼干和面包,重量分别为8、9、16、20、22、27公斤。该店当天只卖出一箱面包,在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则当天食品店购进了()公斤面包。

A.44 B.45 C.50 D.52 【解析】此题答案为D。由“剩下的5箱中饼干的重量是面包的两倍”,说明剩下的饼干和面包的重量和应该是3的倍数,而6箱食品的总重量8+9+16+20+22+27=102为3的倍数,根据整除性质2,卖出的一箱面包重量也为3的倍数,则重量只能是9或27公斤。

若卖出面包重量为9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9)÷3=31公斤,题干数据不能凑出31,排除。

若卖出面包重量为27公斤,则剩下的面包重量为(102-27)÷3=25公斤,正好有25=9+16满足条件,则面包总重量为27+25=52公斤。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惠新西街学习中心

5.小学数学期末考试简单运算公式 篇五

1、乘法运算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计算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路程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价格计算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效率计算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法计算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减法计算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乘法问题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除法计算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6.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六

目前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有一部分教师在谈到能力培养时经常提到的要么是探究能力, 要么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却忽视了运算能力。似乎初中还要谈运算能力的培养有点“小儿科”。

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运算能力的忽视, 已经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也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尤其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如果运算不过关, 谈任何能力都是苍白的。在这一点上, 一些国外的课改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等一些课程的改革中就忽视运算, 在初等数学中引入矩阵等内容来解决方程问题。我们也曾经在考试中允许学生使用运算器, 试图把学生从单调的运算中解放出来, 后来也被证实所起的负面作用相当大。在中学尤其是初中, 数学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有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问题是出在运算上。那么在初中阶段如何进行运算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遵循运算规律, 注重循序渐进。

在所有的运算中我们首先要重视低级运算, 即有理数的运算, 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在所有的运算中这也是最被人忽略的部分, 这部分内容并不难, 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从运算规律来看, 其他运算都是在这些运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学习了运算规则后, 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 例如:整式的运算, 解方程的运算, 甚至在无理数的学习中, 运算部分依然与有理数的运算相关联。

不同类别的运算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不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就不可能掌握实数的运算;不掌握整式的运算, 也就不可能掌握分式的运算。由此可见, 运算能力是随着知识面的逐步拓宽、内容的不断深化、抽象程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的。

所以初中有理数的运算要学好, 学扎实。如果有理数的运算非常熟练, 后面的学习就会很轻松。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学习其他的运算。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激发运算兴趣, 强化运算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将枯燥的运算置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使学生不再认为运算是一种重复的机械活动。

教学中要时刻培养学生的运算意识, 增强学生对运算重要性的认识。虽然新课标要求要避免繁琐的运算, 但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少量带有一定难度的运算练习, 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强化对运算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明白运算的重要性, 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重因材施教。对于程度和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 我们在题目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地使数值简单些, 让其在做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增强自信心, 然后逐步增加难度。

三、注重训练, 培养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

数学的运算能力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运算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 过分追求技巧反而会本末倒置、弄巧成拙。最后是基本的运算没有学好, 所谓的技巧肯定也无从谈起。要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必须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在这个方面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只要了解怎么运算就可以了, 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运算的过程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知道怎么去算, 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运算。这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如果停留在这个阶段, 后果就会非常严重。在考试中有不少学生反映时间不够, 就是运算耗费了太多时间。第二阶段是熟练地进行运算,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运算的正确性, 运算离开了正确性就没有太多意义, 在此基础上要加快解题的速度。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要达到这个层次并不是太难。第三阶段就是针对一些题目采取的技巧和方法。但新课标注重的是基本的运算方法, 而不是过多的技巧, 考试中也是以基本的运算为主, 这才是运算的实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一种运算, 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 学生初步达到熟练。

此时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单调重复练习, 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单调感和厌倦感。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变式训练。

2.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有目的地给出一些运算题, 不要太浅或太深, 要由浅入深, 讲究科学运算的过程。

不论是上课或是课后, 让学生有意无意地进行一些必要运算, 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3. 在运算中一开始要求速度适当, 首先要强调准确性, 不宜过快。

4. 在解答过程中, 尤其是一些比较长的混合运算时, 首先一定要观察, 运算的顺序, 并且所用公式、方法、法则一定要正确。

5. 教师在出题时要多想到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错误。

题目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一些常见的错误要多加训练。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运算错误的原因, 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 并在以后改正之。细心也是一种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

运算习惯是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算理不清外, 运算习惯差也是主要原因, 而习惯是非智力因素, 是可以训练并养成的。首先, 要求学生把好审题关, 抓好审题训练, 做题前应认真读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尤其是一些看起来很复杂的题目, 一定要找到应该从哪里开始, 明确运算的顺序。看清数字、符号, 以及数字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其次, 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严格按照公式和定理, 不能够想当然, 甚至创造公式。比如完全平方公式, 有的学生就容易犯 (a+b) 2=a2+b2的错误, 有些是公式记忆的错误, 但也有一些其实公式是了解的, 但当稍微复杂的时候比如遇到无理数的时候就想当然地创造出公式, 这就是运算的习惯有问题。

最后, 要注意口算与笔算的有机结合, 过程要详细, 尤其是平时的运算中要求学生杜绝使用运算器, 在解题过程中要书写规范, 冷静思考, 不急不躁。运算过程要一丝不苟, 字迹清晰、工整。

总之, 只要师生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严格要求, 并适度进行训练, 那么学生的运算能力必定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不仅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有帮助, 而且对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也非常有好处。

摘要:数学运算一直是数学学科的重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 这一基本的能力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现阶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运算习惯,运算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尔升.面向新世纪的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问题[R].全国数学课程改革培训会, 2001.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叶尧城, 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赵光千, 李亚英.有效上课——问题探索对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7.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训练 篇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运算 方法

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对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是: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并能进行近似计算。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下面粗浅地谈谈我是如何进行计算教学的。

一、情景创设,将运算与生活相结合

以现实生活情景为素材,运用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数感,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计算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计算,使学生体验它那简洁而又严密的逻辑形式,欣赏计算的形式美,感悟严谨而又灵活的多样化算法,从而将新的教学价值取向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生不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新才能的人才。比如,在教学乘法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中的人数,然后看谁数得快,学生都摇晃着小脑袋,认真地点数着,而不知教师已经通过乘法很快计算出了班级人数。运算方法的快捷与简便,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乘法计算的学习中来,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加以诠释。再如:在教学“十几减九”时,我们就没有运用课本上的主题图,而是直接让学生就班级墙上评比栏中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由于是学生天天关心的事例,他们的数学思维很快被激活,很快就提出很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二、重视学法,将“教”与“学”相结合

课标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计算方法是计算的基础,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我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了三个字,即:“看、想、算”。首先要“看”,即看仔细题目中含有哪些小数?这些小数都是怎样构成的?再看看这道计算题中有哪几种运算,共分为几级? “想”,根据题目想方法,先想运算顺序,再想运算步骤。“算”,就是将思维过程转化为数学操作的过程,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写下来。“看、想、算”三字诀是数学计算指导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学法,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比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成如下三个字:“乘、数(Shǔ)、点”,“乘”就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去乘,“数”就是数出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点”就是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多样训练,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不久前,电视新闻中播出了英国国民运算能力很差,记者在采访政府要员时很多不能很快说出个位数乘法的结果。当我们看到这一尴尬现状时,也不由得反思,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虽然它有别于发散思维的创造性,但他的实用性却是毋庸置疑的。我国的数学课标早就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通过这个新闻故事再次反思,更显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口算是其他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提高势必影响混合运算、估算等其他计算能力的发展。口算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我在教计算课时,采用的方法是:课堂上是基本练习,有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有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如学生独立算、小组竞赛、开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下是巩固练习,以竞赛的形式出现。每天出5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巩固以前和今天所学的计算知识。每个组有一个记录员登记本组成员完成的时间和分数,然后一个月一统计进行发星奖励。课下总有学生追着我看计算题,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这种方法使用一段时间后,确实效果明显,我班的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培养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审题习惯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是能够正确解析、高效计算的前提保证。审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从单一的加减乘除运算抓起。低年级关注学生读对算式,背准确口诀,而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根据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看能不能进行简算等等,再有就是认真的习惯,有些学生一边写一遍玩,浪费了很多时间,即便是基础的计算也要磨蹭个把钟头,通常,教师可以采用计时赛、争先赛等形式,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再有就是计算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计算上出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对计算方法、算理等方面知识的不掌握,而是出现将式子中的数字看丢、计算符号看错,错误判断运算顺序等。如:88 +1÷88+1学生容易将88+1放在一起进行运算。结果与(88+1)÷(88+1)相混淆。

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基础技能,更是自然科学实践中必要的工具。教师只有将数学置身于生活,将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计算的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才能让学生的运算能力达到大跨步的提高。

上一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下一篇:劳技优质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