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2024-08-02

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15篇)

1.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一

动物不会说话,却可以相互交流;动物不会学习人类的知识,却可以熟练地使用祖先传下来的生存技能;动物没有睿智的大脑,却可以用惊人的毅力谱写一首伟大的赞歌。

记得小时候,我养了一条狗,我们叫它小黑,因为它全身呈黑色。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两颗光芒四射的黑宝石,它的鼻子非常灵敏,哪怕与它相隔十万八千里有一块肉,它也能够很快地闻到味道。

有一次,妈妈叫我出去买盐,我带着小黑就出门了,小黑一路蹦蹦跳跳,我们很快就到了商店。买完盐出来时,有两个人跑过来,向我要钱,他们凶神恶煞地对我吼道:“把身上的钱交出来!”这时,我惊恐万分,说:“不给。”两人一脚把我踢在地上,准备揍我一顿。这时,小黑跑了过来,“汪汪”叫了两声,露出锋利的獠牙,咬住另一个男人的裤脚,死死不放。两个人使劲一脚把小黑踢在地上,小狗半死不活,奄奄一息,可小黑又坚持站了起来,拖住两个人,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时,路过的行人看到后,急忙跑了过来,那两个男子一溜烟跑了。我抱起小黑,抚摸着它,说:“没事吧?”小黑点了点头,好像在说:“主人,我没事。”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句话。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却在我心中深深烙下了一个印记,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能取代它那种忠诚的品质。

2.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二

本文的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课文开头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呢?”接下来, 作者不从正面回答, 而是列举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砖缝中生长的瓜苗、倾听心跳, 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 但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文章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生命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本课的内涵很深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生命是个宏大的问题。文章很有张力, 值得品读的细节有很多, 教师必须要有所取舍。

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分析、考量的基础上, 我将本课定位为“基于M o o d l e的混合式学习”。通过设计混合型学习环境、整合各种学习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创生, 让学生通过网上网下的自主、合作学习, 改变学与习的方式, 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混合式学习框架如右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前两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Moodle平台与实地结合进行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美好, 初步了解生命的丰富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想象、联系作者的经历、联系阅读与生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通过多层次的“读——思——品——写”练习,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感受生命的丰富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阅读

教师在M o o d l e平台布置课前预习题,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完成平台上的三个活动 (见右图) , 小组合作完成阅读报告。

2.观察

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捕捉与生命有关的画面, 并将之记录下来, 放在M o o d l e平台与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交流, 阅读M o o d l e平台的有关学习资源, 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写作背景、与“生命”主题相关的文章等, 为后续对课文的探究夯实基础。网络将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过程显性化, 教师通过Moodle平台的反馈, 对学生学习的起点、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进行诊断, 这为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 回顾导入, 引出生命话题

回顾各小组在M o o d l e平台提交的阅读报告和阅读交流情况。包括:阅读了关于生命的哪些文章, 捕捉了生活中的哪些生命印象, 有什么体会。

小组汇报, 交流。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 就同学的发言做补充, 或提出不同意见。

教师出示本课学习任务:学习本课前两个事例, 结合查找的资料,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联系生活, 书写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 一是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二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支架清晰地呈现出来, 帮助学生做一个清清楚楚的学习者。

(三) 细读文本, 体悟生命的启示

1.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师:默读第2、3自然段, 把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进入M o o d l e平台的“走近作者”、“捕捉生命印象”这两个讨论区浏览资源, 以帮助读懂文章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2.全班分享, 与文本深入对话

预设一:引领式学习

【事例一】飞蛾的挣扎

师:哪些地方让杏林子感受到了飞蛾的挣扎?

多媒体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体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挣扎、极力、鼓动等词, 联系资料理解句子。

师:“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什么是极力鼓动双翅?是这样吗? (动作)

生:竭尽全力、拼命地扇动翅膀。

师:说得很好, 能读出你的感受来吗?还有谁能读一读?

教师范读创设情境, 学生转换角色。引导学生分别以飞蛾、杏林子身份感受作者的内心活动。

【事例二】香瓜子的不屈

多媒体出示: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 过了几天, 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 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 在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的砖缝中, 不屈向上, 茁壮生长,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 抓关键词“没有……没有”。

师:在成长过程中, 它遇到过困难吗?

生:没有阳光、泥土, 有硬壳。

师:是呀, 阳光、水、泥土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它都不具备, 可偏偏那瓜苗冒出来了, 而且长得茂盛、茁壮。

(2) 抓关键词“竟”。

师:你想得到瓜苗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吗?你没有想到, 作者也没想到, 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也没想到?

学生回答。

师:短短一段文字出现了两个“竟”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师:即使没有阳光, 没有泥土, 即使只能活几天, 瓜苗也要不屈向上。读这段话, 读出你的惊叹。

预设二:小组合作学习

(1) 小组合作用朗读的形式汇报。要求:把品读这个故事后的感受读出来。

(2) 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小组朗读的情况, 教师用采访或互评的方式, 抓住对关键词的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根据自学要求默读文章, 圈画点注, 然后小组交流, 推荐代表发言, 全班分享。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再次登录M o o d l e平台, 阅读相关模块中的学习资源, 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在品读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灵活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抓住关键词, 通过想象、换位体验, 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渗透朗读指导, 在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体验。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中, 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同时, 也实现了语言的积累。

4.语言训练, 体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回顾作者的资料。

师:听你们说到这里, 我想再让你们来认识杏林子。

多媒体出示杏林子的第二段资料:杏林子1 2岁就患上了一种病, 叫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身9 0%以上的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逝, 整整50年的时间里, 疼痛、剧痛、狂痛伴随着她。她腿不能走, 腰不能动, 手不能抬, 头不能转, 只能保持着一种姿势, 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 0年。这其中的痛苦, 无人能够想象。

(2) 语言训练。

师:同学们, 当杏林子面对极力挣扎的飞蛾、不屈向上的瓜苗时, 她会怎么想?让我们再次走进杏林子的内心世界。

学生完成作业单上的填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作者的故事。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将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练习的同时, 也将自己从“飞蛾挣扎”、“瓜苗生长”这两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表达出来。这一环节的设计, 体现了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四) 拓展延伸, 感受生命的真谛

1.创设情境, 激发感悟

多媒体播放音乐, 展示生活中与生命有关的图片。

师:在你的眼睛中, 生命又是什么呢?看窗外杨柳依依, 生命是绿意盎然的杨柳;看蚂蚁匆匆觅食, 生命便是那劳作不息的蚂蚁;看海中的游鱼, 看沙漠的绿洲……请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写一首诗, 也可以写一段生命的感言, 还可以像作者一样写一件小事。

2.登录Moodle, 自由写作

师生在网络平台进行练笔, 交流评点。

3.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 你们的精彩作品让我感受到生命丰富多彩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课题:《生命生命》, 引读。

师:生命是有限的, 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下一节课, 老师将带领你们继续阅读生命的故事, 一起去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通过读与写的结合, 将文本的情和作者的情都移为学生的情;充分利用网络为学生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互动环境。学生完成练笔后, 就可以开始在线的交流分享, 根据教师在平台上提出的品赏要求进行互评。这样既可以互相促发思维, 又可以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交流时间、空间不足的问题。

(五) 评价反馈

1.在线完成目标测试 (Moodle课程“第四关”) 。

2.布置作业:拓展阅读;修改提交到网络平台的作品。

3.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三

一天,我去登山,不经意间,发现了一块大岩石,石缝中顽强地冒出了几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它的茎是那么娇嫩,那么纤细,它的根却牢牢地巴住岩石。小花挺直身躯,仰起头,盼望绿萌下的丝缕阳光。啊!野花那小小的身躯中,透着一种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在狭小的空间中,在没有阳光,没有松软泥土的石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我不禁肃然起敬。

有一次,我看到了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虽然耳朵聋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放弃对音乐的热爱。他用筷子插进钢琴的发声器,凭借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贝多芬拥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拥有着对生命的热情,把厄运击败了。

雷锋曾说过:虽然生命短暂,但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有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生命短暂,但是,我们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我一定会加倍地珍惜生命,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价值。

感悟生命

生命,有微小的,有强大的;生命 ,也许是一颗流星,转眼飞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人的生命意义,应在于“死”吧。

我听说,萤火虫长成成虫后,生命只有短短几天,可它们却仍旧要发出最明亮的光,依旧要寻求配偶,使后代昌盛,自强不息。有一次,周末的夜晚,我们去了一个萤火虫繁多的山谷,走进那片小林子,看到了许多发着黄光、绿光的萤火虫。只是,没有想像中的壮观,它们发出的光都很微弱,呼---呼---晚风吹着,树木轻轻摇曳。风,把遮着月亮的轻纱夺走了。这是,那些发着微弱的光的萤火虫像人吃了兴奋剂似的,猛地飞起来,飞向半空,发出最强烈的光!我看呆了,一群萤火虫都这样做,它们,照亮了半边天!紧接着,它们一只接着一只,陆续坠入旁边的小湖中,犹如......流星雨!那晚所见,我一直铭记在心,那壮观的场面,我永久忘不了。

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

记得三年级的暑假,我到湖北乡下的外婆家去玩。外婆的院子里有一个葡萄架,炎热的夏天吹来阵阵风,我就在架下乘凉。葡萄已经成熟,我一边摘着葡萄吃一边享受着这自然风带来的凉爽。

正当惬意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只蜗牛,它努力且艰难地慢慢往上爬,好像要吃葡萄,我伸出小手轻松的把它拿了下来,虽然只用一只小手,但对于一只小蜗牛来说,就像一座小岛啊!我正揣测它还会不会再次爬起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它再次爬上葡萄藤,这次,我没给它机会,又把它拿了下来,我一次又一次的把它拿下,并三番四次的与蜗牛“作对”,它反复向上爬,它的坚持不懈不得不让我“手下留情”。后来,它终于爬到了葡萄藤上,用触角对着我,仿佛在说:“服了吧?”“是的,真服了你了!”我心里暗暗地说。

蜗牛那种求生、坚持的本能让我震惊!想想平时的自己,每遇到困难时,常常逃避或求助依赖别人,不去想办法。

4.生命的精彩作文600字 篇四

杏林子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她在12岁那年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此腿不能走路、腰不能弯曲、胳膊不能抬起、头不能转动,除此之外,还要无时无刻地忍受着钻心的疼痛,多痛苦呀!但是即便这样,她仅用几根能动的手指写出了40多本散文、小说。一个半身不遂的人都能够好好地珍惜生命、自强不息,我们又何尝不能呢?

在这篇文章里,最打动我的是第三自然段:一粒种子在没有泥土、没有阳光、没有水源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小苗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父亲”的关爱,为什么还能生长呢?因为生命的力量无坚不摧。

5.你是我的生命作文精彩 篇五

因为,二十四诗品,表达了二十四种境地,每个作品,往往有一个境地,每段生活,往往有一个境地,每个心态也往往有一个境地,而这一切都融在你我的心里。其实,岁月,空间是一样的,慢慢经历和表达。境地是表达不尽的,它是四维的。不过,现在已经表达出来的,已经让人陶醉了。那就是,你是我生命中忘不了的温存!

其实,“陌上清风过绿萍,少年心事吹作尘。梦里一年或一度,漫漫飙然起迷雾”,灵魂在一种语调里,于多重断裂中的青春寻觅与惶惑间,也明白人的本质是孤独的,一无所有地来,一无所有地去,始终是一种独居的动物的道理。生活在俗世,就如同鱼生活在水里,一群群地游来游去,即使偶尔身体肌肤相碰,但这也只是一瞬间。水容纳鱼群的同时也把每一条鱼分开,让他们彼此相望、相嘻、同游,却永远是独立的个体,不融合。

6.生命, 因读书更精彩 篇六

大家见过在岩隙中生长的松树吗?长期的营养缺乏让它们渐渐扭曲了枝干, 还没有长大就仿佛已经苍老, 那旁逸斜出的姿态固然是一种力量的昭示, 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辛酸?缺乏必要的营养, 再强的生命力也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高度。一棵树的成长要植根于肥沃的土壤, 一个人也必须根植于知识的土壤, 才能吸收营养, 不断成长。

而读书便是最佳的智慧和力量的取得方式。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 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我们为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 不断地进行“充电”, 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能原谅老师的严厉苛刻, 但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

如果我们教师放弃了阅读, 仅仅是备课, 看教科书、教参, 教学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 三十年都用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方法面对学生, 那只是备了一遍课, 重复了二十九次。如此“徘徊复徘徊”下去, 未来肯定会被淘汰。这就好比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每天辛苦地把石头推上山, 推得筋疲力尽, 第二天又重新开始, 周而复始, 永无停息。

教师每天的时间的确被大量的工作任务挤占, 或被许多琐碎的事务分割得支离破碎。每周要上十余节课, 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 再加上学校的一些工作, 成天奔波忙碌, 没有时间读书。课余时间身心疲惫的我们还需要休息, 忙家里的众多琐事, 以及适当地娱乐一下, 留下能读书的时间也就所剩无几了, 很容易找到没有时间读书的理由。我一直这样心安理得,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加拿大奥斯罗教授的读书故事, 我的思想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终身与书为伴, 每天睡前一定要读15分钟的书。15分钟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但算一算这样读书的账目, 相信大家会和我一样吓一跳: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 读一本一般性的书, 每分钟能读300字, 那么15分钟就能读4500字, 一周能读3万多字, 一个月13万多字, 一年的阅读量可达160万字。试想, 如果我, 如果你, 如果我们一生中能好好经营这15分钟, 何愁没有充电的数量和质量?

都说“教学相长”, 我说是“读教相长”, 因为不管有多好的现成的教案, 不管有多高水平的名师, 我们不可能真正地克隆, 那不是我们自己的, 形成不了自己的风格。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都是教无定法。教师个性不同, 学生个性不同, 教材个性不同, 环境又不同, 哪能有什么固定的法子可学。”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 如果腹中空空, 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 岂不知功夫在书外。如果真正“读书破万卷”的话, 我们的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

看到在《给教师的建议》中, 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的话:“对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 总的来说, 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突然之间, 我明白了为什么名师大家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 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 旁征博引的课堂讲解因读书而来:妙趣横生的师生互动, 和谐轻松的教学风格因读书而来!那一刻, 我告诫自己:读书吧, 不要再找出任何理由为自己辩解, 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琐碎的事情上, 又怎么会没有时间读书呢?

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 读高层次的书。现在不仅有报刊, 有图书, 而且有电影、电视、网络, 还有了更多的传媒等方面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 各种信息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 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 或者一般的小报的话, 即便是读上终生, 也就是在下下层次徘徊, 因为它本身就在下层次上。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 就能够以一当十, 用一天的所得, 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阅读。这种高效率的阅读, 其作用就是拉长了我们的生命。

就语文教师来说, 我们天天批改的是学生的作文, 读的文章也是出自10岁左右学生之手, 仅仅是读学生作文, 久而久之, 我们将会被慢慢地同化, 水平也就和学生差不多了, 永远别想提高。写文章如此, 说话也会如此。怎么办?阅读高层次的书。

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一个很严峻的现实, 古今成才的一个反差。如果从孔子诞生公元前551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算起, 这两千五百年间, 中国有多少学生?很少。但是从1949年到现在五十年间有多少学生?总人数是两千五百年间总人数的数倍关系, 但是两千五百年间, 那么少的学生, 可每一个时代都出现横亘世界的大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这都是世界一级的大思想家, 魏晋南北朝有《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 田园诗人陶渊明, 宋朝苏东坡多伟大, 儒释道三家兼济者, 一部《红楼梦》, 世界有多少能赶上, 可以说在历史每一个时代, 我们都有一个、几个, 甚至一大批世界无法比拟的大家。可是现在我们有群星灿烂式的学生, 却没有大家了, 即使有也是寥若晨星。为什么?我们先人是“取法乎上”, 我们的今人是取法乎下;我们的先人一开始就是学《四书五经》, 我们的今人一开始就学“上中下, 左中右”, 到研究生不懂《论语》, 不懂《老子》的大有人在。要成为大家, 先从阅读高层次的书籍开始吧!

古今中外, 皆浓缩于尺牍;千山万水, 尽了然于卷帙。博览群书, 才能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引经据典, 才能妙趣横生、兴味盎然;读书万卷, 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动人婉转的曲赋, 意境优美的诗词, 惊心动魄的小说, 形神兼备的散文, 都使人如醉如痴;发人深省的教育理论, 精彩绝伦的教学案例, 顿然醒悟的教育叙事, 充满智慧的教学随笔, 都筑成了我们专业成长的一步步阶梯。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诗仙李白, 天资聪慧, 而他的成功也来自那“三万六千日, 夜夜当秉烛”的勤奋;诗圣杜甫, 生性睿智, 他的神来之笔也来自“读书破万卷”的积累。一步一步走下去, 不断增加生命的厚度, 也就是在延伸生命的长度, 使我们的专业得以成长, 使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7.生命是精彩的作文600字 篇七

人生的道路如此宽广,面对着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前景,我不禁在岔路口游离徘徊。可是事情不是毫无转机。刹那间,我似乎长出了一对透明的羽翼,它带我飞到了马尔代夫看日出,飞到日本东京欣赏烂漫的樱花,飞到爱琴海上泛舟……可以成就、并给予我这一切的是—梦想。

梦想可以在灰色的信念中,透出一丝光亮。可以乏味的旅途中,增添一份乐趣。可以作为人生中的一种动力,甚至也可能成就你一生的辉煌!

作为一个忠实的白日梦患者,从小就有很多的梦想……

第一次萌发梦想的枝芽,是在看电视和画报的时候。一个个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美似沉鱼落雁的姐姐,踩着细长的高跟鞋出现在我的眼帘时,我顿时心花怒放,羡慕不已。所以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做一名模特或空姐。

就在我整天沉溺在梦想的世界时,终于盼到了一次可以和空姐碰面的机会。那不仅是我第一次坐飞机,也是第一次见到“鲜活”亮丽的空姐真身。

当我阅读了飞机的旅客须知卡,看到姐姐们忙碌周到的服务时,我才明白:原来当空姐,并不只是展现自己姣好的容貌,而是稍微高级些的`服务员,还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心虑稚嫩的我,改变了这个主意。

在这不久,我接触了舞蹈。觉得它既神奇又曼妙,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宣泄自己的情绪。能在舞蹈的运行中,倾诉自己的灵魂,洗涤稚嫩的心灵。所以,我的第二个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这个梦想我坚守了很久。

也许将来,我还会再动摇,但是梦想却是给了我很多的动力,他会一直鼓舞我一步步走向通往成功的阶梯。

8.精彩生命作文 篇八

司马迁因替李陵求情而受宫刑。面对如此奇耻大辱,他也想用死来回敬这无情的事实。这让他无法抬头的耻辱,但理智使他明白:死有“轻于鸿毛,也可重于泰山。”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著成《史记》。试问,若他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又怎么有《史记》的诞生

司马迁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注释着生命的真谛。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也为我们作了好榜样。

他出生于一个极其黑暗的年代,照理说,他的生命应该毫无光茫,无情的战斗夺去了他的双腿。他走过的是终日不见天日的日子。起初,他也想到了死,知难而退是人的本能反应。但他没有,因为现实让他知道死只是弱者的作风,于是他开始投身写作,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诞生了。试想,要是他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又怎么会有保尔的出世!

对理想的执著使他们功成名就。我想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们一样,我们就绝不会平庸的过一生。可我们却没有,浪费时间,我们也习以为常。

有些同学,他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踏着朝读声进班,不一会儿就有了班上的小儿垂钓,一下课又成了自由的小鸟;中午到校便睡,直到午睡课下还是不肯醒;晚自习一下又精神百倍,一夜的苦战又开始了。

9.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九

一、愉快的情境, 为精彩的生成提供动力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课堂的生成, 培养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 我出示了以下各数:3/7、25、1、0、3/4,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学生听到老师的问题很感兴趣, 争着回答:我最喜欢求3/4的倒数, 因为3/4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4/3, 3/4×4/3=1, 所以3/4的倒数是4/3;我最喜欢求1的倒数, 因为1可写成分数1/1, 分子、分母换位后还是1/1, 1的倒数就是1, 所以我喜欢求1的倒数, 我认为还可以这样想, 因为1×1=1, 所以1的倒数是1。同学们热情高涨, 我又追问:那你最不喜欢求哪个数的倒数?为什么?有个学生脱口而出:我不喜欢求0的倒数。因为0写成分数后是0/1, 要是分子分母换位后就写成1/0了, 0不能做分母, 0好像没有倒数;再说0乘以任何数只能等于0, 不会等于1, 我想0肯定没有倒数。伴随着这些充满情感因素的提问, 学生很快对老师设计的题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自由探索及思考的余地。这种愉快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同时也分散了教学难点, 让学生享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高质量的预设, 为精彩的生成提供充足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是一对辩证的统一体,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 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 如果不重视生成, 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 缺乏生命活力的。我们只有正确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 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 无论老师课前预设得多么充分, 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 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学生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 应学生而动, 应情境而变, 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 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倘若有了这样的意识与胸襟, 我们就能够重视学生的“不同声音”、“节外生枝”、“奇思怪想”, 当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时, 我们就能够勇敢面对、正确引导, 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多彩。

三、多元化的思维, 为精彩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是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开放场, 它不应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 更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体验。在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遇到老师这样或那样的“一厢情愿”的事例。殊不知, 由于年龄特点、性格差异, 乃至文化积淀的不同, 往往会造成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的广度与深度的不同。换句话说, 课堂是不确定的, 学生的思维是多元的, 只有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才能显得精彩纷呈。在教学中, 我努力设置悬念, 让学生时时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时, 由于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已顺利掌握, 能被3整除的数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不易被发现, 而且很容易产生负迁移。因此, 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我先要求学生试除黑板上大小不等的数, 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当学生试除感到困难时, 我对学生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真的吗?”学生好奇心马上来了。一个个争着起来说:“48”能、“78”能、“1934”不能、“2313”能……学生说的速度越来越快, 数也越来越大, 一边说一边在下面演算, 结果验证老师的答案完全正确。老师怎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呢?这就为学生设置了悬念,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时, 为了满足学生流露出来的探索欲望, 借助学生探索热情, 我把握这个有利时机, 揭示学习目标: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于是, 整节课, 便在学生的自学、观察、探讨中有声有色地进行着, 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

四、大胆的质疑, 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真实而又开放的课堂里, “生疑”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最根本的起点。有疑才有思, 有思才有悟, 有悟才有提高。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巧妙地将学生的“疑”与课前的“预设”结合起来, 现场捕捉, 生发灵感, 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的思维碰撞中领悟知识, 抒发情感, 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还原课堂学习的本来面目。

五、教学智慧, 为精彩生成提供方法与保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 同时, 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课堂的生成。课堂中学生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 提出未曾想到的问题, 都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我们应当欢迎有价值的错误出现, 欢迎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说出不同的解题策略, 与学生一起讨论辨析, 在师生的互动中使课堂精彩生成。如发现学生出现错误, 就花时间让学生亲自参与找错、辨错、议错。通过这一动态的过程, 学生生成的知识、技能更牢固, 思辨能力也得到发展。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进行的, 因此经常会出现激情四射的场面, 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10.精彩生命作文 篇十

透着寒气的冷风直面扑来,我瑟缩着走在街道上。看到黄褐色的枯叶在空中旋转、纷飞,终又落回到地面。心中不由而生一股怅然和落寞之情。

正巧,我瞥见前方一枝树梢末端的一片枯叶似乎要摇摇欲坠,忙疾步上前,抚上了叶片。

“唉,你这短暂的一声又要过去了。”我怜悯地望着它,神色哀戚。

“是呀。我正要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呢。”它快活地说。

我不禁讶异,从它的话和语气中,我竟听不出一丝伤心之意。

“你难道不难过吗?你就要死啦,就要化作一把尘土,没人会为你掉一滴泪。”我有些激动地说。

“唔,是这样的。”它仍旧以轻松的口吻对我说。“你说的是一点不错的,可我真的不伤心。说真的,我又有什么好伤心的呢?”它反问道。“叶,终究是要归根的,只是个时间的不同罢了。我从一开始长出来就在默默地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不需要有人为我哭泣,我既是一片叶,就应遵循树叶的宿命。”

我的内心开始有些颤抖,噢,它怎会?它怎会?

“你就不感叹命运的不公吗?造物主让你当了可怜巴巴的树叶,一生都动弹不得。只能一辈子都挂在树上,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雪侵。他既没有给你如花朵般娇艳的外貌,也没有给你来去自如的自由,更不让你主宰自己的命运。你,你比最低等的动物都不如。”我等于在竭斯底里地狂喊。

我的内心在激荡着。是的,我在愤恨造物主的不公,愤恨这世间的不平等,愤恨我的不幸。我在发泄,借此来发泄我胸中的恶气。

“别、别这样。”它轻声地安慰我。“其实我在年少气盛时的确想过这些,我甚至感到哀怨。但后来我想通了。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世界正因有了这千姿百态的生物才更加精彩。像我,我虽是一片小小的树叶,可在我壮年时我的绿色却使这棵树看起来更加生机盎然。我不美,也许还很丑,但‘红花乃需绿叶衬’呐,没有我的丑那会有花儿的美呢?我的身体固然没有自由,但我的一颗心是自由的我可以幻想着自己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去。我还是很有用的,在我死后,我会在泥土中腐烂,然后变成肥料,助大树兄弟长得更加粗壮、茂盛。我……”

11.精彩生命作文 篇十一

在大街上,时不时会有一些大巴车停在路边,半天都不动,车门外还有一些成年人在排队,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就是献血的车,有一些好心人会献出自己的献血,来给那些有的儿童和成年人。

这一点很让我,那些献血的人无需任何回报,也不会索取金钱,这些人就等于作了一次“志愿者”但,可能就这么一袋的献血也就是我们身体里的那么一小部分,就可以挽救一个人珍贵的生命!

虽然献血的人没有获得任何金钱报酬,可献血者心里会充满一种,一种无法形容的高兴的心里,你会想:当缺乏鲜血的人看到了合适的鲜血,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也许,那一袋和他的血型合适的鲜血正是我的啊!

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啊!是多么快乐啊!但是,我们还是小孩,还不能献血,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啊!每年,都会组织捐款、捐物和捐书,把我们的东西和幸福也分享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些吧!

对于他们(贫困山区的儿童)来说,我们是非常幸福的,有吃的、有穿的,还有呢!

在贫困山区,电脑都算是“稀奇物种”了,在我们麒麟小学,光是电脑,就有几百台呢!听说,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一个班级就只有几台电脑,书,也没有多少本,可他们(贫困山区的儿童)很爱,也很爱学习,我们的书本很多,我们完全有能力去支援他们(贫困山区的儿童),我们也就可以献出那么一点点的,他们(贫困山区的儿童)将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让我们捐出那么一点点爱心吧!

12.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十二

1.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平等对待、尊重每一位学生, 也就是要爱每一位学生。说起来简单, 但是真正做起来, 却很难。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 有一个小男生, 他虽然个头不高, 但坐在教室的最后, 我猜测他可能就是大家“公认”的学困生胡XX吧。他除了学习成绩差以外, 还有一些不良的习惯, 前任班主任只能让他坐到最后一排。为了让这位同学健康成长起来, 不受班上其他同学的歧视, 我先把这位同学的座位进行了调整, 从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二排。当时, 其他同学的反响很大, 不让他坐到前面, 我也没有发火, 对他们进行了耐心地劝说:“胡XX个头小, 而且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 不帮帮他, 你们愿意我们班的平均分落到其他班的后面吗?”这个班的学生集体观念比较强, 听老师这么一说, 再没有提及胡XX的座位问题。但是,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没有人愿意做他的同桌, 我把每一位同学都考虑了一下, 觉得把新转来的郭XX调到他旁边再合适不过了, 郭同学除了乐观外, 还好学、上进。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观察, 我发现郭同学除了在学习上帮助胡XX外, 还能够协调他和班上其他同学的关系, 尤其是最近发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件事情, 全班同学都为胡XX喝彩。

记得那天我上课的内容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按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当交流到最后一个数1.995时, 我看到胡同学很自信, 勇敢地举起了他的手, 我就让他回答这个问题, 当时他的回答是这样的:“1.995保留整数是2, 保留一位小数是2.0, 保留两位小数是2.00。”我还没来得及评价, 班上已经响起了掌声。因为这道题在本节课的内容中是一个难点, 有些成绩中上的同学都出现了错误, 而他却做对了, 所以我及时给予了表扬。在同学们的感叹声中, 胡同学面带笑容,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 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我们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 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 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 精神得到充实, 情操得到陶冶, 性格得到优化, 思想得到升华。

2. 讲究批评的艺术, 展现教育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 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我们要对学生提出批评的时候, 应首先表扬和鼓励他, 肯定他突出的好品质, 强化优点。比如我们班的王XX同学, 他每次考试都能考到97分或98分, 但拿不到满分。对这位同学, 我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王XX同学很聪明, 他考得很好, 大家平时要和他多交流, 学学他的方法。”这样使这位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 凭他的能力, 考满分是没问题的, 所以在课后, 我找他进行了单独谈话, 帮他分析他丢分的原因——粗心, 让他自己意识到这些分不该丢。这样在同学面前给足他面子, 背后老师又给他找问题, 不仅为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增添了砝码, 而且即使未来遇到挫折和失败, 他仍会自信满满, 不会惊慌失措。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适合用这一套, 有些同学, 对他们要进行“无言”的批评, 在他们犯错的时候, 我们“冷”处理, 暂时不要理他们, 这时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讨好”老师 , 等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 我们再去与他们沟通。

显然, 艺术的批评是班主任奉献给学生的一份财富。批评学生, 要对事不对人, 无论是优秀的学生, 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 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 批评学生, 评语要准确, 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 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

3. 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

班主任要创设条件, 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不管这个学生是小还是大, 身上有多少缺点毛病。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班主任就要挖掘学生的强项。我们班的王同学, 课堂上比较好动, 任课老师反映, 上课时他经常左顾右盼, 不认真听讲。有一天我宣布完运动会的名单后, 发现他一直在哭, 问他怎么了, 这时他哽咽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同桌同学说:“他想报400米, 老师您没给报。”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样啊。另外一位同学很大方地把400米的项目让给了他, 结果他不负众望, 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为班级挣来了宝贵的一分。自此以后, 这个同学其他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显而易见, 成功的体验, 能带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 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13.精彩生命作文 篇十三

两个出名于制造陶瓷的商人,乘坐一艘大船,准备把他们的陶瓷售于不同的大城市。但是,再途中遇上海浪,船只沉没,所有的陶瓷都破裂。两名商人非常沮丧。他们来到了一个城市,发现当地瓷片与裂开的陶瓷非常相似。因此,他们把所有的瓷片都弄碎,拿到当地市场卖,得到一笔巨款。一批陶瓷,没有完整,破碎分离,但却因这缺憾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生命就如陶瓷一样,一开始是完整的,但世间事情是难测的。生命会遇到大风浪,浑浊的海底和坚硬的岩石会使陶瓷破碎,同样的,生命会经受挫折,磨练,虽然痛苦,结果更是不如意,但实际上已经是获得另外一笔财富。不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财富。”失败乃成功之母”正是印证了”陶瓷”这个故事。

缺憾,包括一切不足,在生命旅程中的一次次失败,跌倒,都会是生命的画像中的一个个遗憾。缺憾,不代表不完美,相反,更现出精彩的光芒。

人也有缺憾,但缺憾更会创造奇迹。

霍金是一个街知巷闻的人物。身体上严重的创伤和缺憾,更促使他在科学的颠峰上取得无人能替的成就。

许多事情或许并不完美,正因为缺憾,它的能力才因为缺撼而体现出来。所以说,如果苏轼没有被贬,千古流传的诗句就不复存在;没有贝多芬的耳疾,就没有文明世界的佳作;没有缺憾,那里显得完美的神圣呢?

14.生命是精彩的作文600字 篇十四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发现了“摇摆的等时性”。后来,又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宣布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第一个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在哥白尼、布鲁诺的“日心说”鼓舞下,开始向教皇奉为至宝的“地心说”发起挑战,还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在科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激怒了罗马教皇及其信徒们,他们把伽利略投入了监狱。但伽利略仍不屈服,仍矢志不渝的追求真理,终于也追随着真理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伽利略就是这样,他的生命也因追求真理而精彩。

追求真理不只是伽利略这些大科学家才做的事,有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也是追求真理的典范,它推翻了“蜜蜂发生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的“常识”,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有人曾说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初中,我们将来还要上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我们上学读书不就是在追求真理吗?使人们走向成功的不也是追求真理吗?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也还是真理啊!如果我们发现了知识中的问题,就更要把它改变成真理啊!

15.高中生命的精彩作文 篇十五

一、 有效的对话建立于师生间的“平等”

有位教师上《飞夺泸定桥》, 一开始, 问学生是否知道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 这学生想了想说:“我可以选择问题吗?”这一“反客为主”的回答叫教师着实意外, 他愣了一下, 立刻给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其他问题。由此例我们想到在自主性阅读中, 学生应当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而且有权利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是为了能促进阅读的交流和理解。它在整个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可以使阅读陷入僵局、收效甚微, 也可以使阅读顺利甚至高效率地进行。当然这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有较高要求。

这是富有人性的对话, 是师生平等的对话, 是激活思维的对话, 是生命的对话。用叶澜教授的话来说, 他们不只是教和学, 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合的涌动和成长,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二、有效的对话建立于生生间思维的“碰撞”

今天的学生思维活跃, 富有创造性和独立性, 自我意识较强, 希望在家庭和学校中有更多的自主权。因此,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他们的向往。针对这种情况, 在阅读中展开讨论, 让学生提出自己不同见解, 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是完全必要的。学生通过激烈的争辩, 往往能摆脱思维的僵化、呆滞, 打破思维的定势和惰性;让学生畅所欲言, 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且使他们心情愉快。

从个别案例不难看出, 学生的群体活动是多么活跃, 多么富有生气, 他们之间的对话便是富有灵性的对话。教师的恰当点评, 能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探索新问题, 发现新结果。《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学生个性差异, 满足不同程度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开发他们的潜能, 发展个性。”在研读中, 学生完全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拘泥于标准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自我, 也张扬了个性。

三、 有效的对话建立于与文本、作者间敞开心扉的“交 谈”

有人说:“真正的阅读,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我们的阅读教学所期望的结果是能让学生进入文本理解, 又能跳出文本合理拓展, 这样阅读教学也就成了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的过程。由此看来,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之间的对话, 都是为了给学生个体的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提供某种条件,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或者无法替学生自己阅读。同时, 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即与课文的对话, 又是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对话反映出来的。

在课文研读中, 学生的个体阅读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这是学生与课文交流的结果, 是与作者心灵交流的结果。学生真正认识、理解了文本的内在含义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运用, 我们的研究性阅读基本上也就到位了。当然, 孩子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也有可能读出成人都想不到的意思, 尽管有些并不十分正确, 但不应简单否定。如笔者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感受张衡数星星的那份执着时就遇到有个学生这样解读课文“老师, 我觉的张衡一点都不累, 累的是奶奶, 你看书说他是靠着奶奶, 那累的应该是奶奶, 而且那时候小孩子也没电视看, 他没时干, 只好数星星。”虽然这位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课文, 但这个思索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与课文对话的过程。

学生的这种在与文本交流过程中的发现和探索, 这种敢于向教材、教师、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见解和主张, 积极探究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正体现了新课程阅读充满生命活力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第五章实践尝试:挑战与应答[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M].宁波出版社.2004.

[3]黄晓欧.对话呼唤“质”的提升[A].新教学写作文集.2005.

[4]王琼.“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

上一篇:品读课文体验内涵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