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共10篇)
1.《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 篇一
反思一: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名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讲给他们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车的运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接触控制变量实验的第一课,而且还是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第一课,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要以教方法为主。本节课在控制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教师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特别是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于繁杂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控制没有感到困难,反而兴趣盎然,整节课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在实验中,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实验的过程,去记录每一个数据。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认真的态度。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反思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课,教学要求是知道推和拉都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同时,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性目标落实尚可,首先我提出问题:同学们,怎样让这小车运动起来?学生很容易答到推和拉,然后再问:为什么推和拉就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因为产生了力量(力)。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推力和拉力。然后我让两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由输赢引起讨论得出结论:这个小实验说明,力有大小和方向。知识目标很快落实。但是我明白,教学的知识目标的落实只是其中一个小目标,关键是在落实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提高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实验中培养尊重证据的必要性。于是我又设计以下问题:怎样让小车运动得更快一些呢?让学生猜想,然后设计方案,最后实验。在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猜想尚可,设计方案却有些难度,导致实验的时候,有的同学拿着钩码、线绳和小车,不知道咋办。
所以下次教学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可以设计几个问题:
1、你怎么改变拉力的大小?(改变钩码的个数)
2、你怎么确定运动的快慢?(计时)如果你的计时工具不给力,咋办?(用同样的速度数数)
3、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量是不变的?(小车、和运动的距离
4、试验室的小车用垫圈拉不起来,改为钩码。另外:试验室桌子的宽度(80厘米),用钩码小车运动比较快,所以时间不好确定。最好让学生带比较小的小车和垫圈备用。
反思三: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1、解放学生手、脑、口,重视实践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和结论,决不是科学教育。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在做中学,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步骤。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完全体现了科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再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手、口,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性的培养。
2、让学生主动去参与,重视自主性
本课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进行研究。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师在示范、引导下解决第一个实验研究与坡度有关之后,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验,选择另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体现了教会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给予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机会,重视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的思考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本节课在控制变量、作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反思四: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在经历了准备上课评课反思的整个过程之后,感到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从上课的体会与反思入手,谈谈我的个人收获。
一、体会和反思。首先是选课的问题。我选择《小车的运动》一课,原因如下:
(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科学素养;
(二)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三)四年级的学生情绪易于调动,上课气氛活跃;
(四)《小车的运动》一课为实验课,教学目标明确,易出结论。
其次是确定上课环节。原想着《小车的运动》一课已经多次有人上过,若能在教法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则能显山露水、大气有成。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太大的距离,在两次试讲之后,我终于放弃了让学生在路面、载重、拉力,甚至车轮等因素全面探究的设想。讲课过程中总感觉英雄气短、左支右绌,毎个问题都讲不明白,每个实验也难讲透。眼看着几天的时间已经悄然而逝,我一改最初的设想,调整课的设计,从目标入手,扎扎实实地走每一步。本课的重点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是在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从而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明确了目标,就如同船只行驶在黑暗的夜里,突然寻到了灯塔,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多个实验难讲明白,我就突破一个实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拉力和载重的问题是学生最易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因素。应该选择哪个因素为突破口,才能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呢?从导入开始,先是比较车速的快慢,从而引入动力这个因素,其次替换拉力的概念,提出研究的问题拉力怎样影响车的运动快慢,接着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重难点解决了,一个实验讲透了,再设计其它实验,也变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收获。
1、教师的规范的进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磨课过程中,起先我认为实验很简单,只是让学生说了说实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实验,过程中才发现问题重重,学生不会填实验报告单,秒表不会用,不懂实验流程,合作不默契,致使浪费了很多时间,收获还很小。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2.《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 篇二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提高, 机器人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国外作为模拟动作的体育机器人有足球机器人、排球机器人等[1,2], 但目前还没有正式训练用的排球机器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作为训练使用的排球机器人目前才制造出来。通常根据轮的结构性能可以将轮式行走机器人 (WMR) 分成传统轮式和全方位轮式, 目前合肥工业大学研制的排球扣、发球机器人装备的是传统轮, 与传统轮相比较, 全方位轮具有更高的行走灵活性, 这两种轮灵活性的比较可见参考文献[3,4,5]。最早提出的经典通用轮 (全方位轮ODW) 的设计是在垂直于转动轴平面上配辊子[6]。全方位轮常见的结构有:轮换轮式 (Alternate) 、半辊子式 (Half roller) 、球形轮式 (Spherical) 、麦卡姆型轮 (Mekanum) 以及Killough和Pin提出的双轮结构 (Double Wheel) [7]。本文将对麦卡姆型轮进行分析。
1运动学建模
对麦卡姆型轮的运动学分析, 文献[8]中已有所介绍, 并制作出了机器人进行试验, 但分析时只考虑了直线运动而没有考虑转动。下面将根据移动机器人基本原理给出麦卡姆型轮式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图1为第i个辊子及其相对平台的运动简图, 各矢量的表示法与文献[9]相同。
由速度的合成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undefined。 (1)
式中:undefinedi——轮子中心Oi的绝对速度;
undefinedi ——主动 (Active) 辊子中心Pi的绝对速度;
vi ——点Oi与Pi点之间的相对速度。
同样, 根据速度的合成公式, 对辊子角速度和轮子角速度进行分析, 有:
undefined
。 (2)
式中: wh——轮子的角速度矢量;
ki、ei、gi ——单位向量;
wr ——辊子的角速度矢量;
ω ——智能小车几何中心对地面的角速度;
undefined——轮子相对车子的角速度;
undefined——辊子相对轮子的角速度。
则有:
undefined。 (3)
undefined。 (4)
式中:fi、hi——单位向量。
将式 (3) 和式 (4) 的结果代入式 (1) , 即得到下式:
undefined。 (5)
对式 (5) 两边同时乘gTi, 可以得到下式:
undefined。 (6)
考虑平台的速度与第i个轮的速度关系, 有:
undefined。 (7)
同理对式 (7) 两边同时乘gTi, 得到下式:
undefined。 (8)
联系式 (6) 和式 (8) , 有:
undefined。 (9)
上面完成了对麦卡姆型轮的运动分析, 下面将根据运动分析来研究机器人的行走能力。
2分析三轮工作平台运动的规律
根据文献[10], 一般的麦卡姆型轮式机器人采用的轮子有三轮或者四轮。三轮时往往使用Δ或者Y排列, 四轮一般是矩形对称布置, 本文主要考虑三轮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 大多采用辊子与轮轴夹角为90o的情况。根据文献[10]中的分析, 运动学方程可以写成下式:
J1θ=J2t 。 (10)
其中:
undefined
。则得到如下3个方程:
undefined
。 (11)
其中:r为小车旋转中心到轮子的距离;jundefined、jundefined、jundefined分别为只存在轮子转动时, 轮子前进方向的单位矢量。由于是对称布置, jundefined+jundefined+jundefined=0。从而式 (11) 可以简化成下式:
undefined。 (12)
这样就可以通过给定驱动轮的速度来实现平台的移动控制。
2.1 曲线运动
行走机器人作曲线平移 (Curvilinear Translation) 时, 轨迹见图2。假设曲线半径为4m, 轮子半径为0.25m, 工作平台中心到轮的距离为0.5m, 要求5s内完成动作。这个问题的求解相当于解一系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每个解都对应一个时刻的轮子的状态。利用MATLAB进行计算, 可以得到undefined的变化曲线, 计算结果见图3。
2.2 双路径运动
行走机器人作双路径运动 (Dual-path) 时, 运动轨迹见图4。假设向左前进5m同时逆时针旋转180o, 轮子半径为0.25m, 工作平台中心到轮的距离为0.5m, 要求1s内完成动作。利用上述的理论, 可以得到undefined的变化曲线, 见图5。即可在理论上对这类运动进行控制, 并给实际的控制提供依据。
3总结
本文建立了通用轮的运动学模型, 分析常见的三轮全方位轮运动方程;根据结果计算了几种典型运动的驱动轮角速度变化规律, 为控制平台运动提供依据。从计算的结果看, 要求的运动条件下, 装备全方位轮的智能小车实现了横向行走5m~8m, 旋转半径为4m。而排球半场为9m×9m, 行走范围基本覆盖了排球半场, 所需的最大角速度并不大, 低于300r/min, 能够完成一般轮式智能小车无法完成的复杂运动, 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Ould-Khessal Nadir.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robot soccer team baesd on omni-directional wheels[C].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anadian Conference onComputer and Robot Vision (CRV'05) , Canada, 2005.
[2]Hiroaki Nakai, Yasuhiro Taniguchi, Michihiro Venohara.A volleyball playing robot[C].Proceedings of the 1998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Automation, Belgium, 1998.
[3]Leow Y P, Angeles J, Low K H.A comparative mobilitystudy of three-wheeled mobile robots[C].Proc the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and Vision, CD-ROM, Singapore, 2000.
[4]Leow Y P, Low K H.Mobile platform with centredwheels[C].Proc Second Asian Symposium on IndustrialAutomation and Robotics, Bankok, 2001.
[5]Alexander J C, Maddocks J H.On the kinematics ofwheeled mobile robots[J].The Int Journal of RoboticsResearch, 1989, 8 (5) :15-27.
[6]J F Blumrich.Omni-directional wheel:US Patent3789947[P]1974-02-05.
[7]L Ferriere, B Raucent, G Campion.Design of omnimobilerobot wheels[C].Proceedings of the 1996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Minnesota, 1996.
[8]冷春涛, 曹其新, 缪寿洪.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运动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38:1088-1091.
[9]Jorge Angeles.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方法和算法[M].宋伟刚,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四年级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 篇三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2.教师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让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师做小车从斜坡滚动实验,让学生观察。
2.师质疑: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5)与车型有关……
(6)与轮胎有关……
……
……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37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3.学生分组进行不同实验,领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5.布置课后任务:同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我们研究了影响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因素,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
……
3.实验验证: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39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4.布置课后任务: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
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4.小车九项心得体会 篇四
1.小车九项必考项目:侧方位停车、半坡定点停车及半坡起步
选考项目(选1项):连续障碍、过单边桥、过限宽门、百米加减档、曲线行驶、直角转弯、起伏路
2.前一天熟悉场地的先后顺序:
侧方位停车→半起定点停车及半坡起步→过限宽门→直角转弯→连续障碍→曲线行驶→百米加减档→起伏路(适应时,就给开车走一圈,不管所经项目是否通过;当天的引车员可能是心情不好,对我们四个学员极度地不耐烦,我是最后一个开车的,他对我的态度较其他三个来说还算和气一点。真正考试时谁遇到这样的引车员可要倒霉的哦。)
3.考试当天
我的选考项目是:过限宽门(本应在电脑照相时通过电脑知晓的,但照相的负责人没有告知,带队的教练也不说明,那天在侯考室的显示屏也没有滚动显示,一直带着疑问侯考、上车、行车。)
两个必考项目完成得比较顺利,半坡起步完成后,开始下坡时,我不得不踩离合和刹车问引车员,下一个项目是什么?他给我的回答是:“没叫你停车,你停车干嘛?走限宽门!”态度还好!下坡中还没调整好车就已经逼近了第一道限宽门,慌张中左车头碰到了左边杆,“格噔”马上蹦起一个念头:“我得重新从侧方位停车考起了!”稀里糊涂、手忙脚乱地过完第二、三道门,居然没再碰!车体出完第三道门时听见广播“4号考试合格,请下车”,引车员马上要我踩离合、刹车,不待我他自己挂了空档、拉了手刹,换我下来后,由他开车飞回起点。直到最后我才知道我的选考项目是走限宽门,坐车回来起点的过程中及下车时连续对引车员道了几次谢意,回到大厅时悬在喉咙口的心是放下了,但签字的手还抖不停!意外的是我的考试成绩居然还得100分!问了带队的教练,他的解释是只要两个必考项目考得满分,选考项目一般不会抠得太紧,但老唐的选项是连续障碍,她压了一个铁饼,考试成绩是80分。
假如参赞知道选考项目,我认为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我应该不会碰杆。回来时跟FC讲时,她说不管是什么选考项目,限宽门都是必经的,我才大悟!天呀,教练应该先跟我们讲的.呀,考前我根本不知晓这些的!
4.关于侧方位停车
从起点处紧贴着框位的外边线往前开,但不能压到前面的边线,准备到前面的边线前要通过右视镜调整车身要与框位的外线平行且较靠近,停车。踩离合挂倒档,松离合慢慢倒车,当第一根杆出现在右后窗的下三角处时,停车,右打死方向,松离合继续倒车,看左视镜,当发现内角杆出现时,停车回正方向,调整左视镜至最低点保证看到左后轮为止,松离合继续倒车,当看到左后轮将压未压边线时,停车左打死方向,松离合继续倒车,倒到车头正对整个框位即可。
5.关于定点停车及半坡起步
小车从侧方位出来后,走到坡的正下面时,应该开始调整好位置,人、方向盘、车头中心点与左前凸的中间位置要与坡上的大箭头重合,车速不要过快,缓缓上坡,两边脚随时保证踏在离合和刹车上,行进到车头右雨刮的最高点与坡上的标杆重合时,同时踩下离合和刹车(不能再给车有任何的行进),挂空档,拉手刹。(此时完成了坡上定点停车)
用1秒钟左右的时间放松两脚后,左脚踩死离合器,挂一档,左脚慢慢放离合器,感觉车的由弱到强的抖动,当车的抖动慢慢剧烈平稳时,固定左脚的离合位置,放下手刹,待小车平衡地爬坡后,再继续慢放离合,让车正常爬坡。(此时完成了半坡起步)
6.关于连续障碍
5.《风帆小车》教学设计 篇五
一、学习背景
基于学生五年级学过的《运动和力》单元的知识内容,结合高年级同学的设计、制作等探究能力,设计制作小车的帆,让小车运动的距离更远。
二、学习目标
科学(S):初步感知风帆小车的运动距离可能与帆的形状、大小、材质等因素有关。
技术(T):掌握制作简易帆的工序,能够利用自制的`帆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
工程(E):体会“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交流——改进方案——制作测试”的工程技术流程。
数学(M):能够利用工具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适用年级
小学六年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并制作小车的风帆,使小车的运动距离变长。
难点:学习工程设计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设计有效地制作风帆。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车、磁铁、小奖状、画板等
2.学生准备:记号笔、设计纸、测试用轨道、小电风扇、剪刀、塑料膜、小车、竹签、绑丝、双面胶、直尺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辆车,它们的车牌最明显的不同在哪里?绿牌表示什么?这是新能源汽车,既环保又节能,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也要来造一辆零排放零污染的新能源小车,用什么能源呢?你们一看就懂了。对,把船上的帆移到车上来,这就是风帆小车。
(二)设计、交流
1.出示材料,确定目标。
师:我们要用相同的材料,通过你们不同的设计,小组合作制作,做一个使小车运动距离最长的帆。
2.设计图纸,交流方案
师:同学们,我们小组要做这个帆,先要干什么?大家有没有画过设计图啊?真正的设计图是怎么样的?
师:仔细看看这张船的设计图上,包含着哪几部分啊?对,等会我们画设计图也要这样。然后小组内讨论改进设计图,并最终要完成一张小组设计正稿。
3.出示要求,明确评价要求
师:各小组今天要比一比,看哪组的设计、制作更优秀。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给各组打分:一是给设计稿和展示打分,二是给小车的运动距离打分,三是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活动情况给出的附加分。
4.按图设计风帆,展开交流
(三)制作、调试风帆小车
(四)交流展示、评价
1.展示、测试风帆小车
师:请各小组向大家来展示我们的作品,把整个过程的想法与感受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并向大家展示你们的风帆小车的运动距离。
2.师生配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五)小结拓展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研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是还有什么问题?我们认为小车的运动距离应该跟帆的什么因素有关?
师:到底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因素在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呢?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逐项来证明帆的这些因素是不是真的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
6.《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 篇六
康小知识
体育课教学心得体会:小学生运动健康小知识
小学生生长发育较快,而他们的身体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均较脆弱,所以绝不能忽视养护。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一、选择合适的场地
目前,条件一般的学校体育场地大多是水泥的,如篮球场、排球场等。其实,水泥、柏油铺设的操场质地坚硬、弹性极差,长期在这种场地进行跑、跳等体育锻炼,不仅极易发生外伤,而且
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伤。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设置塑胶场地。这种场地能保护学生不易受伤,没有条件的学校则尽量保持土质场地与沙场地。
二、保证器材安全
器材的选择对于学生安全非常重要,学校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争取逐步配齐,条件所限一时配不齐的,可以发动师生自制器材,但一定要考虑到卫生和安全因素。要做到不合格的器材不用,坏器材不能凑合使用。
三、课堂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以室外为主要场所,在动态之中进行,因此增加了组织教学的难度。倘若学生使用器械不当或生理负荷过量,就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加强体育课安全意识。
体育课要求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活动时的确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潜在的危险性,但只要注意养护教育,课堂组织严密,以正确科学的方法施教,加强养护措施,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安全先从教师做起。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养护意识应该渗透到备课、上课、课后小结的各个环节之中。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不仅仅是写好教案,而且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术要领、动作结构、重点与难点、保护与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如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纪律习惯、运动能力等等。
4.教学要严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知识、灵敏的技巧、娴熟的技能,并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动作要领,明确技术规范,进行准确操练。教师还必须亲自带领或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必要的专门性练习。
5.服装不可忽视。
7.《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 篇七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汽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2.认识轿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引发幼儿对汽车奥秘的探究兴趣。
3.感受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以及汽车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并统计自己看到的汽车。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汽车玩具。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统计表交流在马路上看到的汽车,了解汽车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提问: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汽车?它们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分组玩玩具汽车,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教师小结:汽车都由车门、车窗、车轮、方向盘、发动机等部分组成。为了减少阻力,汽车的外形都是流线型。同时汽车根据用途的不同,有货车、客车、轿车和跑车,等等。
3.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谈谈都坐过什么汽车?去过哪里?如果没有汽车会怎样?感受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导幼儿讨论:汽车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之外,也给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些不好的影响有哪些?
教师小结:随着生活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可以方便我们出行,节约时间;但许多汽车的出现,排放出大量的汽车尾气使我们空气变得污浊,损害了人们的健康,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4.引导幼儿探索轿车的奥秘,了解轿车的组成部分和用途。
(1)带领幼儿到老师的轿车上,让孩子自己看一看、摸一摸、坐一坐,如玩玩方向盘,打开前盖和后备箱看看,转动雨刮器,看看反光灯、油表及时速控制表等。
(2)请幼儿找找轿车部件的数量。如方向盘一个,后备箱一个,前面车灯两个,后面车灯两个,有四个车门。
5.鼓励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秘密。说说自己对车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各种汽车模型,布置“我是小车迷”区域,让孩子继续探讨自己感兴趣的车。
教学反思:
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几乎每天要用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不知不觉突破了幼儿制作的难点,为下一步自由创作作了铺垫。本设计重视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巧妙地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的探究问题。
8.《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 篇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踩着塑料圈走直线、曲线以及有一定高度的斜坡,提高幼儿对全的控制能力和平衡性。
2、引导幼儿根据抓紧的能力,选择相应的负重物练习负重骑圈,进一步培养幼儿平衡能力
3、通过竞赛性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没恩一个塑料筐;雪碧瓶若干(里面装有或多或少的水);高哦15厘米宽25厘米的平衡木4根;幼儿园操场上有一个小山坡;地面画有各种弯度的“钢丝”。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以杂技团演员展示本领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小朋友要来当一回杂技小演员,先让我们来准备一下吧!”
1、组织全体幼儿绕着场地塑料圈进行曲线跑
2、组织全体幼儿呈四列纵队听音乐做准备操——圈操。
二、探索各种踩圈的方法
1、“在杂技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演员们踩独轮车,那么今天我们就拿这塑料圈来当独轮车,谁会踩?看谁踩得又快又稳。“(引导幼儿用双脚脚后跟踩塑料圈的方法尝试进行表演。)
2、(集合)“塑料圈还可以怎么踩呢?看谁想出的办法最奇特。”(幼儿探索着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跟别学习各种踩圈方法:沿着直线踩、沿着曲线踩、倒着踩、过小山坡……)
三、游戏——走钢丝
1、(骑小车来到事先布置好的场地上,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这里的钢丝有什么不同?”(弯度不同)“现在让我们一起骑着独轮车表演走钢丝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弯度的“钢丝”,练习顺着倒着走钢丝。)
2、“小杂技演员的表现可真不错,观众们都给我们喝彩呢!这不他们给我们送来了许多饮料,让我们自己去拿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重量的饮料瓶,练习负重走钢丝;提醒同伴间可以互换饮料瓶)
四、竞赛游戏——我运饮料忙又忙
1、将幼儿分成4组,组织到场地上,告诉幼儿游戏的内容以及方法:有第一名杂技演员开始,双手各拿一瓶饮料,踩着塑料圈,沿着地上的直线,曲线(钢丝)以及平衡木(独木桥)走,将饮料瓶晕倒箩筐中,拿圈返回,第二名幼儿跟上……直到最后(组织幼儿预赛,同时强调比赛规则)
2、组织幼儿决赛,看哪一组获得冠军,并给获胜者颁奖。
五、结束部分
1、告诉幼儿回活动室洗手。
2、收拾、整理玩具。
教学反思:
大班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还是比较重。对于每个孩子,他们都有骑小车的权利,老师不能强加干涉和过度包办。但是当活动中有矛盾或是纠纷现象发生的时候,老师首先该考虑游戏的规则是否有问题。从游戏规则这一点出发,来约束每个孩子,这样才更具说服力。幼儿游戏的行为才能更文明。
9.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心得体会 篇九
清晨,校园里彩旗飞扬,锣鼓喧天。别开生面的开幕式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锣鼓队、彩旗队、花束队、向日葵队、花环队、气球队、运动员代表队依次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昂首阔步,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当校长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的时候,气球飘起来了,鸽子飞起来了,掌声响起来了,整个校园一片欢声笑语,成了欢乐的海洋。
运动会上,每当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我们都会以热烈的掌声向运动员表示祝贺,特别是在拔河比赛中,我们二年三班参赛队员在教练员的精心指导下,在啦啦队的`呐喊助威声中,顽强拼搏,取得了拔河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运动会上,所有选手都赛出了成绩,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发扬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无论成功与失败,无论欢笑与泪水,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奋勇争先、勇夺第一的日子。
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心得二星期五我们学校在二中操场举行了第二届运动会。
这天同学们都兴致勃勃,来到操场大家更是欢呼雀跃。开始我们举行了运动会开幕仪式,首先是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摆的方阵,然后我们又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开幕式结束后接着就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比赛。全校的各个班级都先后派出了班上实力最强的选手,我们班也不甘示弱派出了班上的短跑健将周冰清,她代表我们班的六十米跑。
比赛开始了,只听“嘭”一声枪响运动员们便像飞箭一般跑了出去。我班周冰清遥遥领先,轻而易举得了冠军。接着是四百米跑,是由李雯欣上场,虽然开始她遥遥领先,可是最后有一个人超过了她,使她得了第二。还有温家祥跳高得了第二,朱天鸣跳高得了第一。
10.《让小车跑起来》教学设计 篇十
知识目标:
学会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知道如何添加图层;学会将图片导入到舞台或库;
能力目标: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创作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学习的良好品质。 渗透创作过程中的搭建思想。
教学重点:
学会创建传统补间动画。
知道如何添加图层;学会将图片导入到舞台或库;
教学难点:
学会创建传统补间动画并理解运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教学时数 :第2 课时
教具准备 :微课(自学课件)相关素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展示动画《小汽车flash动画》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这是一个汽车行驶在公路的动画,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动画中有一辆红色的小汽车,你们熟悉吗?它是我们画过的小汽车是吗?你们都会画是吗?FLASH多么神奇,它能让我们画的静态图片变成动态的,你们想不想学呢?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让小汽车跑起来的动画。板书课题:让小汽车跑起。学生欣赏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二、学习新知
1、制作补间动画
小汽车到底是怎么跑起来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自学课件,小汽车飞驶而过的微课。为了方便我们来一起看一便,同学们看的真认真,你们看懂了吗?
师引领学生一起分析动画制作原理。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小汽车位置的有变化吗?没变化会怎么样?对我们要赋予小汽车一个起始点和一个结束点,也就是要为动画设置好起始帧和结束帧(动画要有起始帧和结束帧)板书:起始帧 结束帧
插入的结束帧一定要是关键帧。
如何让小汽车动起不呢,这就是FLASH神奇之处,我们只要在起始帧和结束帧之间设置传统补间动画就可以实现了小汽车动起业的效果。(板书:传统补间动画)大家现在可以试试,来完成任务一。假如你还有不会的地方可以根据教材或微课再次进行学习。
1.教师出示任务一:让小汽车跑起来。
请同学们打开老师为提供的小汽车元件的FLASH文件进行自学探究,完成任务。
比一比看谁快,快的同学可以辅导本组其它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做完了,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欣赏一下,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吗?
你们在制作教程遇到了哪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再次解决疑惑,巩固新知。
2.导入文件到舞台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和我说,他想为动画加个背景,你们想吗?
看来咱们同学的求知欲真强!你们真棒!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背景图片,它在桌面文件接收柜里。
同学们你们说怎么加,加到哪帧合适呢?
老师告诉你们,想要让背景和动画小车同步,我们就得添加图层。
制作添加新图层的自学课件。
请同学们根据添加新图层的自学课件自学,完成任务二:为小汽车添加背景。
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多数同学都做完了,谁成功了,你愿上前面当小老师来为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做的吗?
教师适当点拨,补充。答惑解疑,帮助学困生学习。
三、拓展延伸
导入文件到库
又有同学有想法了,相中老师动画里的车了,也想拥有一辆漂亮的车,你们是不是都想用更好看的小汽车做动画呀?
想法不错,怎么办。老师来教你一招。导入文件到库,做为我们的小汽车元件。
师演示讲解,导入库一个图形元件 。
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小汽车再来设计你的小汽车飞驶的动画吧!
任务三:制作小汽车flash动画作品
提示,要设置多个小汽车行驶,要添加图层。注意找准小汽车在路上的位置。
学生尝试操作 ,完成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展示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参考。
我也想把我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欣赏。简单说一下自己的创作原理。背景动小汽车不动。这个老师也有自学课,同学们课下也可以研究。
五、头脑风暴
创意无限!通过这节课学习和看了老师的作品,你们还有什么想法,还想怎样完善创意自己的作品,或者你还想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创作什么样的作品?
多个小汽车,加音乐。。。尝试一下关于多种帧的操作,体会它们的不同。
尝试做一只小鸟飞过的补间动画
【《小车的运动》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小一班亲子运动项目(推小车)10-16
小车的英文是什么09-12
智能小车的研究背景10-16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08-31
小车车辆挂靠协议07-01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08-08
小车司机礼仪规范08-12
智能小车电子设计报告08-09
乡小车管理制度09-21
小车司机承诺书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