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18篇)
1.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一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之轮飞转,转眼之间,一学期即将结束,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开学初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读,并及时制定了教学进度计划。根据地方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校教学实际,用本地或身边的地理概况、发展变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更热爱自己的家乡。用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在每节课上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表意见,让学生们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守纪习惯,坚持多与学生交往、交流和多鼓励的理念,树立学生们学习的信心。
通过本学期的地方课教学,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家乡金柑栽培的知识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到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回顾工作,自己仍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不断弥补不足,让工作更有特色。
2.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二
“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称MOOC, 中文译为慕课) , 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背景下, 席卷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其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明的教学特色引起了教育界广泛关注与实践。从教学论的视角, 慕课以兴趣为导向, 实现了教师“教”的能动性与学生“学”的能动性的结合, 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这给就业指导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据笔者统计, 目前中国拥有包括学堂在线 (http://www.xuetangx.com) 、好大学在线 (http://www.cnmooc.org/home/index.mooc) 、爱课程 (http://www.icourses.cn/cuoc/) 、超星慕课 (http://mooc1.chaoxing.com/) 、果壳网 (http://mooc.guokr.com/) 、智慧树 (http://www.zhihuishu.com/) 、C20慕课联盟 (http://home.c20.org.cn/mooc/) 、顶你学堂 (http://www.topu.com/) 等近十几个慕课平台。这些平台大部分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课程, 为就业指导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讯资源及全新的方式方法。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010-2020) 》提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 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那么, 在国家战略引领、学生内在需求推动、课程教学现状及慕课丰富资源与先进理念拉动下, 地方高校应该如何撬开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之门?
一、目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现状与学生诉求
早在2008年,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教高厅〔2007〕7号) , 指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 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 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经过几年的发展, 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且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目前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学生内在诉求仍存在着差距。
(一) 教学内容陈旧, 针对性不强
前面谈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大学的必修通识教育课程, 旨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为其认知、开启幸福职业, 掌握、经营自我美好人生叩开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之门。【2】这样的一门课程将针对的是有血有肉、风格各异、需求各不同的个体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群体, 如专业相同的学生、同年级的学生、女生等。就业指导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各学科新知识新理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 这种实战性较强的就业指导教学仅仅照本宣科是大忌, 且就业指导教材所涉及内容往往很快就会面临知识的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理念以充实教学。只有深入了解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个人的内在需求, 才能做到有效指导。
(二) 教学手段单一, 重理论、轻实践
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课堂讲解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自主性很少。由于缺乏对市场及学生需求的实际调研,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比较笼统, 对学生实践的引导力不强, 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预想, 对于一门实战性强的课程, 这种统一授课的讲授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三) 就业指导师资水平不高, 缺乏名师授课
由于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就业指导这么一个专业, 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中, 目前仅部分高校在诸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研究方向。虽然就业指导教育已发展多年, 但大部分地方高校在用人编制上没有设置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编制, 或者就业指导教师编制数很少, 导致大部分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都是非专业指导教师, 这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就业指导科研、知识更新方面的投入力, 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专业化的名师出炉。
(四) 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不够重视, 缺乏认同感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就业指导课在学生心目中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休闲课,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引起课堂共鸣, 缺乏认同感。这一方面与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名师的号召力有关, 另一方面与教师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有关。更重要的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不强, 没有引起内心的急迫需求有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只有切合人当前的需求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面对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学生诉求, 地方院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 这是地方院校必须明确并解决的重要议题。
二、慕课给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有效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视频短小、精悍, 表达形式活泼多样, 或陈述, 或采用对话访谈式, 或借以动画, 视频制作可简单亦可精致化, 容易被就业指导教师掌握运用, 慕课平台资源的开放性、免费性、多样性为就业指导教师及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讯资源, 为就业指导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可能, 可以说, 慕课来临, 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 慕课带来的挑战
慕课对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带来了资讯、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 有相关学者预言慕课这场世界性的教育革命, 将直接革的是大学老师的命, 大学将面临关门破产、大学老师将面临失业的危险。【3】
1. 资讯挑战
发达的资讯为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政策、职业世界、就业技巧、探知自我等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尤其是在互联网、WIFI等广覆盖、学校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情况下, 大学再也不能“独善其身”远离世事“关门造车”, 教师再也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 乃至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随手可以获得一手的教师没有看到的最前沿的信息。发达的资讯推动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2. 课程内容挑战
在资讯丰富, 信息传播快速的大数据背景下, 就业指导课程教什么, 是能否实现就业指导有效教学, 能否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的关键。就业指导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择业就业领路人, 不仅要担负教育者的责任, 更要成为一名创造者, 不仅传承知识, 还要不断的创新知识。
3. 教师教学水平挑战
在慕课背景下, 丰富、开放的课程资源, 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专业提升的机遇, 但如果教师怠于学习与研究,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迂腐陈旧, 那么他的课堂将是空无一人, 即使有些许学生迫于压力在课堂, 也会两耳不闻教师声, 要么目光呆滞, 要么手机淘课。教师将失去教的话语权。
(二) 慕课带来的机遇
据《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研究统计, 在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方面,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包,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更具活力的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把它看做是自我展示的舞台。大部分教师认为微课帮助教师专业发展, 并看好微课发展前景。【4】
1. 教师专业提升与自我展示的机遇
首先, 就业指导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名校、名师的慕课资源进行模仿研习,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微课, 从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风格乃至教学神态上进行模仿与迁移, 加速专业成长。其次, 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优质微课, 打开广阔的学科视野, 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方便易学的特点, 充实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最后, 就业指导课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慕课制作中来, 究其所擅, 结成教研团队, 在不断切磋与研究中, 开辟自我展示的舞台, 实现自我价值。
2. 学生广泛选择及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机遇
大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 其发展还未定型, 对新生事物有着热烈的追求乃至追捧。在大数据网络信息、知识爆炸、信息通畅的后IT时代, 大学生有着广泛选择的空间,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学习的内容。
在大学里, 我们发现“淘课”族, 【5】他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着淘来的宝贝, 可以足不出户学习世界上名校、名师的就业指导课程, 可以反复听讲教师授课内容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自我探索、职业认知、就业政策、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都可以在大数据时代找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聆听名师讲解。
3. 丰富教学手段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与需求的机遇
慕课视频短小、精悍, 表达形式活泼多样, 或陈述, 或采用对话访谈式, 或借以动画, 视频制作可简单亦可精致化, 容易掌握。就业指导教师可以借鉴慕课这些特点, 采取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 或采用名校名师视频, 或自己录课, 通过讨论的方式,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另外, 慕课平台有着详实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 学生线下观看视频情况, 讨论情况, 关注的知识点情况, 疑点、难点情况, 教师都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三、慕课背景下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慕课来袭, 与其说其对地方高校是一把剑, 不如说它是一剂催化剂, 面对慕课, 地方院校应敞开胸怀以热烈的姿态拥抱慕课, 聚集大数据慕课优质资源, 为我所用, 创新校本教学改革, 寻找一片自我的天空。革新是必然的。事实上, 在国家首届微课竞赛中,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包容与创新, 全国1600多所高校参与比赛, 参赛选手逾12000多名, 引领全国高校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6】其中不少教师的比赛题目涉及就业、创业、职业规划方面的主题。参与竞赛的大部分源于地方普通高校乃至高职高专。而首届一等奖获奖名单中, 地方高校不乏赫然纸上。地方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理应顺势而为。
(一) 更新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陈旧, 针对性不强, 无法实现分类、分层、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慕课给学生带来了广泛选择及以需求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机遇, 有利于丰富就业指导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与需求。慕课背景下, 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有着足够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通过研修名校、名师的教学课程, 吸取先进的学科理论知识, 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 制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教学课件或视频, 融慕课资源整合与创新教学课程。另一方面, 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直接截取名校、名师优秀教学视频, 作为自我讲授就业指导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引入教育大家的先进理念, 让名师教学视频临堂演绎, 直接冲击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如针对交通运输类专业毕业生求职简历制作技巧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课下通过观看一至两个不同的慕课视频学习简历类型、简历意义、制作简历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并通过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本专业成功应聘铁路行业单位的毕业生在制作简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了解铁路单位对求职者的相关知识能力要求, 并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课上开展简历选拔大赛, 通过大量的相关知识学习与亲身实践学习掌握简历制作技巧。
(二) 丰富就业指导教学手段, 优化就业指导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教学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为主, 融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方式为一体。线上, 指导学生对自我录制的课程或名校名师的微课进行在线学习, 依托公开视频,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全部知识点, 通过在线练习与交互, 实现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线下, 即课内教学, 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游戏) 、心理测评、小组讨论与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创造自主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贯彻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思想,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自主学习, 达到求知的内在需求。如在讲授面试主题时, 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往届求职成功的师兄师姐现场传授经验、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模拟应聘、采用多媒体现场播放学校毕业生应聘成功与失败的视频案例等, 通过多种形式立体化的感性材料以加强毕业生对求职面试的认识。最后, 实践教学环节, 采取课外调查、生涯人物访谈、进行性格兴趣等自我认知测评、企业参观见习等体验式教学方法, 亲自体验对于自我、职业以及社会的认知实践。
(三) 培养就业指导教学名师
在大数据慕课时代, 世界各地的名校、名师课程充斥着网络世界, 只要一个邮箱注册后便可免费自主学习。由于发展历史等不同, 地方院校综合实力离名校有着一段距离, 而地方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离名师有多远?根据胜任力理论, 就业指导课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方式等这些专业素质是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达到的。因此, 面对丰富的网络在线资源, 地方院校应紧抓慕课发展机遇, 培养一批学生喜爱的名师。在讲台上展露深厚的专业素养及极大的人格魅力的名师, 其课堂传授的知识、技能、观念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技能、态度, 形成持久性的、根本性的影响。
(四) 关照学生需求, 开展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需求、期望是最有效的内驱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 “需求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人的行为是由其当时的主导需要决定的”。根据弗罗姆的期望理论, “一个人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的结果及这种结果对他的重要性紧密相关”。【7】大数据慕课时代, 就业指导教学应从大数据中分析并关照学生的需求与期望, 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期望为基础, 应采用优质慕课资源, 丰富教学手段, 切合学生期望, 进行有效教学, 实现就业指导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 教师在就业指导慕课翻转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慕课平台的学生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布置作业, 并根据学生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掌握相关知识点的程度。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组建微信群、QQ群的方式, 在课下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对课程进行讨论, 打破时空限制,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根据学生的接收信息的习惯, 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与激励。
四、结语
信息时代, 慕课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激起了新的一波教学改革的浪潮。地方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应该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在慕课背景下, 借力丰富的“慕课”资源,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培养教学名师, 关照学生需求, 最终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切实提高。当然, 慕课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运用仅是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一种方式, 就业指导教学改革应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 紧贴学生需求变化, 不断探索, 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2]苏红, 赵敏, 刘红.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9) :21-22.
[3]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6) :13-14.[4]
[6]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EB/OL].[2014-10-11]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
[5]孙华.大学生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 2014 (6) :96.
3.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探析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探析
一、引言
每个人天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音乐天赋,作为学生的音乐启蒙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音乐的教学工作,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音乐天赋的挖掘,慢慢地将小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质诱发出来,逐步将小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
我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让学生亲自去寻找音乐,亲自去创造音乐”,让小学生以一种非常高涨的情绪去学习音乐,去感悟音乐,慢慢地去体会音乐中的乐趣,逐步地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到一种音乐的技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经验。
二、全面做好小学音乐的引导工作,逐步将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
(一)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保证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地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全面注重对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心动力。
只有让音乐的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小学生受益终身。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灌输教学以及死板的音乐技巧训练为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同时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音乐的艺术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嵌入一定的游戏活动,做一些传递音乐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慢慢将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是他们学习音乐的起点,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动力,我们只有采用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感知音乐的魅力,理解到音乐真正的内容所在,最终激发出学生天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出学生们音乐的创造能力。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当代的多媒体技术相对于先前的多媒体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地利用好与音乐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拓宽小学生音乐学习的视野,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当中也能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于学生资料收集方面的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提升,此外,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辩证思维的方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加强。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进行“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的分析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一边看唯美的画面,一边聆听着这首美妙的歌曲,这对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视频教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使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音乐学习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内心深处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的鉴赏能力也能得到非常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育为辅的教育方针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步地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课程,更应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其内在的创造想象力,每一首歌曲,每一个韵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有自己欣赏思考的角度,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抹杀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智慧,那就不得不说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败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于学生丰富想象力以及本能的创新力量的保护和挖掘,对于学生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进行一味地打压。
(二)对小学生音乐的教育要做到因才施教
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做到全面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以外一定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对于一些胆怯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鼓励;对于一些大胆创新的学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赞许,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想法。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同时也要进行一些恰到好处的引导以及点评,一定不能以一种“非对即错”的标准对待学生。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注意到对于学生个体之间天赋的差异,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两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将学生“判死刑”,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蔑视。因为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以及特长,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发展成为音乐家或者其他技术人才的绝对自由。不论小学生的音乐成绩如何,音乐教师的称赞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使他们获得继续努力创造的信心及勇气。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逐步让学生爱上音乐课。让我们全心地投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工作当中去,为了学生的羽翼更丰满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君.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探析[J].音乐时空,2013(5):148.
[2]王卿蕾.关于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4):64-65.
[3]苏少泉.新课标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J].科技信息,2011(13).
[4]杨萍.新课标下的小学高段音乐教学创新探析[J].成功:教育,2010(2):53-54.
[5]徐佳.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4(2):234.
4.八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一、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和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计划,特制定本学期地方课程工作计划如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民族风俗习惯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加强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2了解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学生牢记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观念,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工作措施(包含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5.二年级地方课教学计划 篇五
尹桂红
指导思想: 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和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完成措施: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综合的特点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
3、增强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6.五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第一学期五年级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府谷县第四小学:刘亚琴
7.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七
一、普通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概述
钢琴集体课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 在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 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集体课丰富的教学模式与内容融为一体的新型钢琴教学课程。高校开设此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学习钢琴弹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且能让他们得到听觉、视觉全方位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从而达到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平顶山学院钢琴集体课的教学现状
( 一) 教材建设。我校钢琴集体课教材方面选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材《钢琴》《车尔尼599》。要有效地开展钢琴集体课教学, 就要不断地配套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内容、更新教材, 而目前仍使用一对一上课形式的教材。
( 二) 教师队伍。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对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运用, 然而就目前高师钢琴教师而言, 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教师人数还是少数, 其中一部分老师对这种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所以需要加强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 三) 教学对象的调査分析。对本校音乐学院14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统计, 钢琴专业的学生占比例很少, 大部分学生都是以声乐专业为主, 或学习其他民族乐器, 都只是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鉴赏能力, 钢琴的演奏能力几乎属于空白, 所以整体水平差异大。
( 四) 教学模式与内容调查。目前我校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采用分组上课, 人数每一组一般在17人左右, 但是在分组时并没有对学生的钢琴水平进行考查, 每个学生水平各异。所采用的回课形式是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 只是单一地讲解曲子的重点、难点和视奏, 没有给学生具体地分析讲解乐曲的音乐背景、旋律特点、曲式结构、 调性变化、起伏变化、和声进行等一些理论性的音乐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学会了演奏技术, 却不能知悉各时期、各流派不同风格曲子的主要特征。
三、平顶山学院钢琴集体课教学改革研究
( 一)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要保证优质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所以要不断在集体课的教学上探索创新, 开拓一条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之路。高校具体可采用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的方式, 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去进修深造, 请国内外专家来讲学授课,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定期举办研讨会等, 让专业教师真正掌握新型的教学技能, 胜任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工作, 尽快提高现有教师的集体课教学能力。
( 二)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新型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勇敢地在大家面前演奏和展示, 把握一种演奏形式都当作一次演出, 这种课堂展示就像一个小舞台, 不仅锻炼了学生从容镇定的心理素质, 而且还让他们学到并展示了钢琴的基本功, 从而为今后的舞台表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教学模式与内容改革。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集体授课、 分组授课和个别授课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体现在个人独立训练与大班上课、小组指导、个别辅导相结合。在集体课授课前, 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 进行考核分班, 然后按照学生不同的演奏程度进行分组;在教学内容上, 制作多媒体课件, 对学生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内容的安排上可实施合奏、独奏、齐奏、重奏等多种伴奏的教学, 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节奏感和集体演奏时默契配合的团结协作能力。
四、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对平顶山学院音乐学院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深入研究, 探寻出一条适合该学校学生特点的钢琴集体课教学之路, 希望能为我校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音乐能力的新型人才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马达.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8.谈地方性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 篇八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各个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却有一些差异。文章从教学形式、课程目标、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效果等多方面来阐述当今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现状。以“地方性”高校为视角,来探讨钢琴即兴伴奏课的一些特点和教学建议:(1)认真分析本院校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2)培养和吸纳专门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师。(3)多门课程有机结合促进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发展。(4)建设自己的教材。(5)做好教学反馈,以利教学。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地方性高校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260-04
一、关于地方性高校的范畴
本文中所指的“地方”是相对与“中心”而言的。中心城市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二线城市和省会等大城市。“地方性”城市指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城市。而这些“地方性”城市中的大学和“中心”城市中的大学在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的课程目标、教材、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本文就是在这个思路下,研究地方性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
二、“地方性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形式以集体课为主,但也不乏小组课甚至单独课等多样化的形式。就作者所在的宿州学院为例,经过了两种集体课教学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公共教室上课,教室里仅有一架钢琴,供教师或学生做教学示范。这种教学形式受众面广,教学课时少,好开展,重理论知识讲授,但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另一种形式是在数码钢琴教室上课,教师先根据教材讲理论知识,接下来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这种教学形式实践性强,受众面广,教学课时少,好开展,但对每一位学生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另外还有小组课形式,小组的人数大多为10人以下,大家围绕在一架(或多架)钢琴旁,听教师讲授和示范内容,学生在教室讲授完毕后,亲身实践,并开展讨论。这种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集体课教学模式,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练习时间充足,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小组课形式受众面相对有限,占用的教学课时总量加大,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再者就是单独课形式,这种形式在高校里很少见。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进行教学,针对性很强,教学效果好,但受众面很小,教学课时总量大,不能广泛开展。
(二)缺乏正确定位和适用于本高校的课程目标
近些年来,各高校互相走访交流和学习愈加频繁,大大的拓宽了高校的教学视野,教学信息的交换和传播速度很快。大部分地方性高校通过考查或参考中心城市高校,甚至是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拟定本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课程目标。但近些年来,地方性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些中心城市高校在集体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比赛,或者大齐奏等等,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部分地方高校却不一定行的通。就拿笔者的实际教学来说,有部分学生节奏感并不是很好,再加上弹奏钢琴的能力并不强,这让“大齐奏”变成“大乱奏”,地方院校教师在教学上屡屡碰见这样的“尴尬”情况。如此这般,地方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活动更难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上述的现象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课程目标不能全盘参考中心城市高校,原因在于各高校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地方高校缺乏正确定位和适用于本高校的课程目标。
(三)缺乏整体性
在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中,演唱、演奏、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民族民间音乐、合唱指挥、钢琴即兴伴奏等多门课程都纳入了教学体系之中,这些课程大多是从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中“移植”过来的,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时,人们往往只局限于本课程的教学范畴,并没有充分的与其他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如:钢琴、和声、曲式、乐理等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只强调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几乎没有联系,这样就使得每门课程“各自为政”,无疑破坏了教学体系的完整性。钢琴即兴行伴奏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想要学好钢琴即兴伴奏的学生需要掌握学校开设的几乎所有音乐学相关的课程,这样的一门课程在缺乏音乐学各门课程充分结合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种状况既是当今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的普遍问题,也是音乐学科其他课程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学缺乏整体性。
(四)教材多样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琴即兴伴奏方面的教材逐步发展,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钢琴即兴伴奏教材有了井喷式的发展。现在公开出版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材有很多,走进音乐书店,经常能看到不同版本的教材,数量可观。如:孙维权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入门教程》、刘聪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新编》、辛迪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弹奏分级教程》、费承铿编著的《钢琴即兴伴奏练习册》等等,除了少量的教材之外,大部分教材在内容上大多是千篇一律。教学内容基本都是按照先学习Ⅰ、Ⅳ、Ⅴ级正三和弦编配,接着学习Ⅱ、Ⅲ、Ⅵ、Ⅶ级副三和弦编配,再学习副属等和弦的编配,最后介绍一些五声调式的和声编配等。教材的曲目范例大多很陈旧,很难激起年轻人的学期热情,有创新、有时代性又实用的教材并不多见,甚至可以说稀缺。在选用教材上,各高校使用的教材大相径庭,有的使用公开出版的教材,有的使用本院高校的自编教材。
(五)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地方性高校的生源水平参差不齐,与中心城市高校相比普遍偏低。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效果不理想也就成了自然之事。笔者在钢琴即兴伴奏课堂上,发现大部分学生键盘弹奏能力偏低,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键盘弹奏水平,这样给集体课形式教学的教师带来了困难。學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愿望很高,尤其是在学习喜欢的曲目伴奏时,更是跃跃欲试。然而好景不长,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学生发现编弹钢琴伴奏是相对困难和繁琐的,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钢琴弹奏能力。这使得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有的学生甚至彻底丧失积极性。学生对本门课程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三、对“地方性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的建议
(一)“地方性高校”需认清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科学制定课程目标
上文提到地方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经常到中心城市院校参观和考察,并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地方高校。但中心城市高校的教学经验地方高校直接拿来用却不一定能得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生源水平。中心城市由于其基础设施、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容易吸引人才,所以中心城市高校的生源平均起来要比地方性高校好,有的名校更是人才济济,与地方性高校有很大差别。(2)教师队伍。中心城市高校地理位置优越,优秀的教师也更加喜欢去中心城市工作,这就使得中心城市高校比地方性高校总体的师资要好。(3)学术氛围。中心城市是全省、地区甚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学术交流活动丰富,有较为开阔的教学视野,地方性高校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学术交流相对较少。(4)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具体体现,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1]。中心城市院校(尤其是名校)大多有适合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有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师资来做支撑。如:中央音乐学院以培养演唱家、演奏家、音乐理论家等高层次音乐人才为主要目标;北京师范大学以培养优秀的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等。课程目标是围绕着人才目标来制定的,而地方性高校大多不具备中心城市院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条件,主要是面向地方性的培养目标。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大多数毕业的学生从事的是中、小学教师,音乐培训学校还有音乐表演行业等等。也就是说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应该满足学生毕业后有关教师或者演职人员等的工作需求。如果直接把中心城市高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拿到地方性高校来实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这也是地方性高校音乐学科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以上四点区别来看,地方性高校相对中心城市高校在诸多方面存在劣势,这就是地方高校“拿来主义”行不通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一部分地方高校也有着中心城市高校没有的特点。特别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如:少数民族地区院校学生更喜好本民族的民歌;各地方有不同的民歌或戏曲等,这些都是各地方院校的特色,有的地方性音乐特色更是其他院校没有的,如:宿州地区的泗州戏、淮北梆子等地方戏曲;安庆地区的黄梅戏;东北地区的二人转;内蒙地区的蒙古族民歌等。如果把这些特色元素吸纳到钢琴即兴伴奏课中,既了解了地方性民歌、戏曲的特点,弘扬了民族文化,又锻炼了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上不但要向中心城市高校学习,更要找到或选择适合于地方高校的教学方法。如果地方性高校能够破除全盘吸收中心城市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经验的思想,把重心转移到深入调查和研究地方性的特色教学上,才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否则,地方性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相对中心城市高校永远都会是落后的。所以,要充分认清“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和不足,科学的制定课程目标,才能找到和解决地方性高校即兴伴奏课中各种问题,改善地方性高校相对落后的教学现状。
(二)培养和吸纳专门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师
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师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过走访和调查了解到,多数地方性高校的钢琴即兴伴奏课师资主要由钢琴或作曲理论等课程的教师兼职,很少有专门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师,这说明了当今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学还没有充分的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这门课程。其他的理论课程或者专业技巧课程有专职的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难道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不需要专职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吗?回答当然是:需要!随着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和教育机构都意识到,专业技术人才很重要,因为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创造价值。而钢琴即兴伴奏课正是一门以多种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强调实践的课程,可见这门课程是多么的有意义。
培养和吸纳专门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师,可以使本门课程的教师有充分的时间研究本门课程教学的相关环节,解决兼职教师工作量偏大,不能发挥全部的能力来从事相关教学活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上文提到了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形式多样,集体课的教学效果综合起来不如小组课的教学效果好。但是小组课的教学受众面相对要少一些,需要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这加大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负担,对学校来说不容易开展。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培养和吸纳专门的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人才,这样就可以解决其他课程教师兼职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工作量过重,教学效果受影响的问题。培养和吸纳钢琴即兴伴奏课专门教师既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可以减轻其他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三)多门课程有机结合,促进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发展
笔者认为,高校的音乐人才培养,应该是培养人全方面的音乐能力,亦即,培养多能的音乐人才。而不只是培养学生单一技能。如:钢琴弹奏能力、声乐演唱能力、作曲理论能力等单方面能力。片面的强调“一专”,而不能将“多能”(或全能)放在高校音乐人才能力培养的首位,导致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分裂”,不能将各种音乐知识融会贯通,而是“分门别类”。所以,高校应该解放思想,将教学的整体性放在教学思维的首位,亦即,以培养全方面音乐人才为目标,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
上文已经提到了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与和声、钢琴、曲式、乐理等课程息息相关,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却“各自为政”,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想改变这种现实,就要让相关课程教学部门的老师坐在一起,相互合作,多元一体,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相互渗透。比如:在和声课上让学生为旋律配好和声后,熟练在钢琴上用各个调弹奏;在钢琴课上让学生分析其和声和曲式;在钢琴即兴伴奏课上在复习音乐理论知識和巩固钢琴弹奏技巧等。将各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编入教学内容,跟进教学进度,并形成常态化,做到各门课程知识相互促进,在教学上使理论与实践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知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可以提高音乐学科整体的教学水平。
(四)建设自己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科书应当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工具,是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人类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媒介,是课堂学习的知识资源,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催化剂”[2]。想要找到合适于本院校的教材,是十分困难的,公开出版的教材拿到本院校使用大多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各院校对知识的深浅度、教学进度的快与慢等,都有着不一样的标准。而且随着时代的推进,每个院校也有着不尽相同的发展之路,所以真正适合本院校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不是“拿来的”,是自己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这是一项很有意义也很艰难的工程。
笔者认为建设地方性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教材,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将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学习融入音乐审美的体验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钢琴即兴伴奏课以“即兴”为主要学习目标,也就是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歌曲或器乐曲配弹钢琴伴奏的能力,这种认识很容易偏离让学生体会音乐审美的教学主轴。所以在教材中充分融入音乐审美的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2.充分把握时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今的钢琴即兴伴奏教材中的谱例大多是一些早年的经典曲目,这些曲目虽然经典,但在学生看来,并不是他们最期盼的,或者说是最感兴趣的曲目,这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把握“地方性特色”。地方性音乐(民歌、戏曲等)是各地方祖先留下的瑰宝,将地方音乐融入到钢琴即兴伴奏课教材中,是十分有意义的。
4.理论和实践并重。钢琴即兴伴奏课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二者缺一不可,在教材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内容。
5.开放的态度。从古至今,经过长期的發展,音乐风格的种类越来越多,一本教材很难将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乐曲融入其中。用开放的方式来编写教材可以改善教材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多样的选择性学习。
6.充分考虑可行性。地方性高校的教学条件总体上有待提高,所以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间、教学人员、教学设备、学生水平等多种问题,以便师生教学活动的开展。
7.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尤其在创新能力方面,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要把握好实践的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能够适应多样的实践平台,如:课堂教学、舞台实践等等。
(五)认真做好教学反馈,以利教学
教学反馈是促进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校教学的评价方式。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能直接反映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上。作为教育机构,应及时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教学反馈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其经验和教训。同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同课程目标做认真的比对,不断反思课程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制定更为科学的课程目标。钢琴即兴伴奏课这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反应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所以学校应该充分的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反馈。
不但要调查,还要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四方进行教学调查与反馈,并进行量化评定,找出每个问题出在哪一门课程的哪些知识点上,多个教研部门(教研室)共同努力,才能使钢琴即兴伴奏这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得到质的提高。
四、结语
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创新性都很强的综合类课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可见一番。对地方性高校而言,更要清晰的认清自身的特点和不足,针对不同情况作全面而细致的调研,与时俱进,开拓视野和思路。既要针对每个问题各个击破,又要在宏观上把握和促进各门相关课程的相互渗透,以学生为本,以实用性为方向,促进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53.
〔2〕高凌飚.课程·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9.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九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都来自本村的各小组,由于受年龄与地区等因素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视野不宽,见识有限,知识贫乏。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之至甚少;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未经养成;纪律、安全防范意识尚未形成;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因此,搞好地方课程教育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22课,主要涉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会与人合作,安全防护知识,地方文化底蕴和保护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保护自我的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真正为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的和任务
1、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和集体观念。
2、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4、通过对江西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民间艺术的学习了解,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5、通过对江西古今名人的学习了解,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6、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和珍惜的动植物,教育学生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
四、主要措施
1、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地方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真备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3、注重师生的充分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
4、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真正体现知识的无限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生活垃圾分类》
《回收废电池》
《为家乡“美容”》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建筑》
《江西的民间艺术---------灯彩》
《江南名楼----------滕王阁》
《都市里的候鸟乐园》
《桃红岭上闻鹿鸣》
《田园诗人陶渊明》
《物理学家吴有训》
《珍稀植物》
10.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篇十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些人。2.学会与家人的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3.感受家庭能满足个人物质和情感需要。
二、教材分析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各自的家庭中生活。家庭生活不仅是人生生活的起点,而且还将伴随其一生。同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是人们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课文内容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说说我的家。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周围的环境。
课文的三幅插图,一幅是典型的我省农村生活环境图,通过图中孩子的介绍可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住址。另一幅是典型的城镇中套结构布置的俯视立体图,第三幅图是大树下的家,通过图中女孩子的介绍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家里的结构及家庭周围环境。教学时,要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语言或图画来描述自己的家。
第二部分:认识家庭成员。
课文中提供了一幅五口之家的图,四、五个学生在作介绍,因为每个家庭的组成成员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四、五个同学的介绍是不同的。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关系。
第三部分: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课文通过四幅插图,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意,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为父母做一些自己能做事。
三、活动目标
1、教师可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说说我的家包括家庭的住址,家中结构及家庭周围的环境和家庭人员,在介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怎样与家庭人员沟通,怎样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并在日常生活中变为自己的行为,养成习惯。
2、活动要引导学生在认识自己家庭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一些家庭结构等方面的浅显知识,学会与家人沟通和表达自己对家庭人员的爱意,同时感受到家庭能满足自己物质和情感需要,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家庭生活的能力。
四、活动措施 活动一 说说我的家。
教师可通过谈话:“你们想不想请老师、同学到自己家里去玩,那么你的家在哪里?”来导入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可提供一些句式,让学生介绍。再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图中的小朋友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家周围有什么景物?可引导学生用“他家的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有什么”来表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结构。
活动二 认识家庭成员。说说你家里有哪些人。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分别出示其各人员的称谓,并形成结构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家庭人员的关系。
活动三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11.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纲要课;历史文化资源;绍兴;徐锡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43-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是高等学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纲要课与概论课、基础课、原理课共同构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这就对讲授思政课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到纲要课的教学,必须首先对纲要课的学科特点有精准透彻的把握,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特点,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下面从绍兴为纲要课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的教学效果来论述。
一、绍兴为纲要课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纲要课的学科特点,需要可感的历史文化资源来为理论提供支撑,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城市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与教材结合的重点案例来分析。
(一)纲要课的学科特点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特点,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纲要课与其他思政课相比,其他思政课程以理论为基本元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为讨论基点[1],纲要课的史实特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材的整体逻辑体系按照时间排列。时间是历史的根本特征,教材的十章内容从时间的跨度上,从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贯穿中国近现代的各个发展阶段。第二,教材每编的综述是对这一阶段历史的高度总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十年历史的概述,包括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等历史内容。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十年历史的概述,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等历史内容。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是对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概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内容。第三,教材章节叙述上是以史为纲。教材的每章、每节甚至每一个标题,都有具体的历史内容,都是对历史的概括、总结与评价。
介于教材的这种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史实元素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和国情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绍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绍兴地处江南水乡,位于浙江宁绍平原,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四千年前的尧舜禹时期到近代历史,绍兴出现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近代以来,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诸省较早的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洗礼,民国时期浙江是思想文化活跃的省份之一,这些都为绍兴在近代史上成为文化重镇奠定了基础。绍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的历史文化人物,从涌现的高潮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人物的主要的贡献上也可以分为两大类。首选,从涌现的高潮上可分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辛亥革命前后主要历史人物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陈魏、陈志军、巩宝铨等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主要历史人物有蔡元培、鲁迅等人。其次,从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来说,可以分为革命家和文化人两大类。革命家主要有徐锡麟、秋瑾、陶成,文化人主要有鲁迅、蔡元培。这两种划分有交叉,有的历史人物既是辛亥时期著名革命家又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如蔡元培。这些绍兴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现在大多开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内建有人物事迹展厅,是了解这些人物事迹和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地。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有代表性的、与纲要课教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绍兴历史文化人物作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索,力求把纲要课上好上活。
二、如何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
绍兴有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以利用当然非常可惜。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纲要课的教学,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一)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让学生了解纲要课的学科特点和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教师上好与学生学好纲要课的前提,为此,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必要的。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就进行了主题为“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课。指导课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向学生介绍纲要课的学科特点;二是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在介绍纲要课的学科特征上,强调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即以“史”为线索贯穿思想理论,以论“史”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这样使学生对纲要课有一个整体认识,也为下面的说明提供方法论支撑。在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首先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在于,历史现象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历史提供了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立体材料,能突破教材文字平面化的局限,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再好的教学理念,如果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落到实处,也是纸上谈兵。笔者所在的高校地处绍兴,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具有现实性。笔者认为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至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搜集、整理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绍兴籍人物,如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鲁迅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二是带学生到这些绍兴历史人物的故居参观,让学生写出参观心得体会。
(二)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绍兴的徐锡麟故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代表性,参观这些名人故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拿不出很多时间对这些名人故居进行一一参观,因此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选择其中的一二处作为参观重点。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名人故居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参观对象。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在于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讲授辛亥革命,可以选择锡麟故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如果讲授新文化运动,可以选择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笔者选择的是徐锡麟故居。第二步是教师进行先期的参观和知识积累。教师首先自己对选定的名人故居的位置、交通路线、故居的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等有比较详细、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带领学生参观时做到游刃有余。第三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在参观前了解徐锡麟的有关革命事迹,并且在参观后写出心得体会。第四步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体验。笔者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位于绍兴东浦镇的徐锡麟故居参观,并且现场对徐锡麟的事迹进行讲解。
经过参观之前的教学方法指导,使学生认识绍兴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同时也知道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纲要课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考察对象,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最后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三、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的教学效果
从选定考察对象到实地考察,这只完成了教学的过程,真正检验教学还要看教学的效果。考察徐锡麟故居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参观心得体会和参观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分析。
(一)从学生的参观心得体会中看效果
从学生参观徐锡麟故居后写的心得体会中看出,学生的收获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即知识方面和情感体验方面。从知识方面的收获看,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家徐锡麟的平生经历、主要事迹及故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徐锡麟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革命家徐锡麟的敬仰之情,二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三是促进自己努力学习。从第一方面看,学生普遍怀着敬仰之情去参观徐锡麟故居,感受到徐锡麟为民族的未来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所在,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第二方面看,学生从徐锡麟等革命家事迹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有助其树立珍惜美好生活的人生观。从第三方面看,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希望。总之,这次参观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效果比较显著。
(二)从参观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效果
笔者选择考察徐锡麟故居是出于教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考虑,所以在讲授这一章前,先带领部分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为这一章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参观后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参观徐锡麟故居的学生的课堂反映看,这些学生因为已经对徐锡麟的事迹有了解,并且受到徐锡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所以在课堂中再次提到徐锡麟时,就对辛亥革命有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理解。二是从参观后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对纲要课的认识增加了,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要因地因时制宜,没有统一的模式,笔者所进行的只是一种探索与尝试。期待在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教学上出现更多的探索与成果。
[ 注 释 ]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2.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广西地方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现状
广西地方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伴随着社会发展形式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日益丰富正在不断的进行着调整, 从教学实践的内容上和教学原则上都体现了新的特点, 尤其是在网络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面临着新的教学情况, 实现高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创新需要准确的把握广西高校概论课程教学实践的发展现状, 总结高校概论课的教学经验, 实现稳步的发展和创新实践。
(一) 高校概论课教学内容
高校概论课是一门内容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教学实践, 实现了以“一门为主, 多门渗透”的教学设计, 高校概论课能够提升学生的政治敏感度, 帮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国的政策路线, 通过理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 形成自觉的判断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 实现自我的人生规划, 高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实现不断的创新, 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内容更应该不断的进行更新, 以学生为本, 不断的丰富高校的概论课程教学实践。
(二) 高校概论课教学原则
广西高校的概论课教学体现着多重的教学特点, 首先在教学的主体性上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概论课的教学内容, 将思想内容在内心形成价值导向的积极作用和有效引导。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满足现代网络化的教学特点, 广泛的吸取现代网络文化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实现多样化的教学热点,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能力, 通过各种教学媒介的使用, 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现代教学实践的价值型, 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高校概论课教学网络化手段应用
广西地方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实现了多样化的发展, 网络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为现代高校概论课的带来更加直观的展现,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资料的收集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文化的辨识和分析, 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在学生的思维模式当中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 自觉的对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念和腐朽思想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抵制。网络化的手段的运用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的展示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让现代性的概论课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实现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的现代化发展。
二、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发展问题
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实践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网络文化有着流动性强、传播速度快、文化多元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没有明确的内容界限, 对于那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学生们需要有自觉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网络文化的传播为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带来了困境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从教学实践的长期发展来看, 抓住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的优势, 进行积极的教学创新对于高校和学生都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 网络文化丰富了高校概论课的教学资源
网络文化的发展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真实的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 这些丰富的内容都可以成为现代高校概论课的教学资源, 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能够将最新最全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们, 教材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 教材上的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将网络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学生面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丰富课堂教学的气氛。
(二) 网络文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概论课教学手段
网络文化相对应的就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材内容为学生们展现的理论框架和体系, 而网络化的信息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提供的就是生动的现实案例, 通过视频、音频等讲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概论课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素材的收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文化的收集实现有效的选择和判断, 帮助学生提升判断能力, 巩固教学实践的成果。
(三) 网络文化教学为师生教学交流创造平台
网络文化教学以其生动的教学内容, 广泛的吸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更多了, 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增强了,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的搭建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通过网络文化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老师的教学感染让学生感受到概论课的价值, 提升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参与性, 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实践体验。
(四) 网络文化提升高校概论课的社会需求性
现代社会需求的是全民性的人才, 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要求, 传统的高校概论课教学活动集中在课堂理论教学, 缺乏实践案例的有效支撑, 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把握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就会造成能力培养的欠缺, 这与社会的人才需求是不符的。网络文化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现实感受, 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文化和现象有着正确的感知, 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熏陶, 自觉的提升学习的判断能力, 推进高校概论课的教学实践的实用性和长效性。
三、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对策
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创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当中, 从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内容的丰富, 教学目标的完善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实践等各个方面实现对高校概论课的教学改革, 体现高校概论课与时俱进的教学特点, 满足高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需求性, 实现适时性、人文性和长效性的教学实践效果, 实现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概论课的不断发展。
(一) 注重概论课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升, 实现信息化的教学应用
高校的概论课教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的提升专业化的能力, 对于网络的文化进行及时的把握, 认真的总结网络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渗透, 实现和教材内容的有效结合, 积极的促进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实践的发展, 将课堂教学变成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 实现网络文化的教学内容渗透, 丰富概论课教学资源
现代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需要有教材内容的指引,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教学大纲的设计对于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实践做出总体的规划, 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扩展就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网络文化作为高校概论课程内容的有效补充需要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加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 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接受能力非常的强, 尤其是对于社会新闻方面学生们更是有主动的意愿去了解并且参与到讨论当中, 网络文化的渗透能够提升概论课程实践的课堂效果, 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注重网络文化的方向性引导, 提升学生的行为认知
网络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繁杂多样的网络文化对于现代人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 价值判断的标准也不同。对于网络文化教学实践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消极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 将概论课的理论教学作为学生的思想武器, 通过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 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四) 把握网络文化的传播渠道,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
网络文化的流通性非常的快, 更新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概论课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网络文化的一种渠道, 教师通过有效的筛选对于网络文化内容进行整理,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的创设和活动的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实践, 通过对网络文化的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收集丰富的网络素材, 通过课堂交流实践了解教学内容和网络文化之间的重要联系。
(五) 建立课上课下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 实现教学效果长效性保持
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实践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课下的教学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走出课堂参与到市政讲坛、文化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概论课的生动性。学校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 在网络上设计教学模块, 满足学生学习和讨论的需求, 搭建师生课下交流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创设概论课的教学环境, 实现概论课教学实践效果的长效性保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的盛行为现代高校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带来了可能, 课上和课下的网络文化教学平台的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更新, 为教学实践创新带来了积极的效果。网络文化的发展具有时效性的特点, 高校概论课教学应该顺应着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的进行调整和变化, 实现教学实践的创新, 提升高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
摘要: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 现代高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教学内容上不断的进行深入拓展, 积极寻求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 结合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提升高校概论课程教学效果,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通过对高校概论课程的实践现状研究, 以广西地方高校为例, 对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概论课教学实践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旨在创新网络文化视域下的概论课实践教学, 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 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化,概论课,实践教学,创新,广西地方高校
参考文献
[1]陈怀鹏.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全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2 (06) .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33.
[3]沈丽巍.论“文化反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4) :75-77.
[4]张薇.高校德育中的“一体两翼”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9) .
13.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实 行 国 家、地 方、学 校 三 级 课 程 管 理”。这 就 需要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灵活多样性和实用性。乡土教材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首选目标。通过乡土教材的实践和探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参照每课时的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目标。
在准确把握各个内容模块的要求基础上,制定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标准的“话题”或“引子”,不必将其作为识记的“知识”,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视作达成课程目标的过程。
2、运用多种手段,突出学习效果。
活动中要成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方课程的内容看似多而杂,要求较高,但许多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触及的,或是通过其他信息渠 道 已 有 所 了 解 的。因 此,组 织 教 学 时,要 充 分 利 用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体 验 等因素服务于活动。
3、发挥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对地方课程事实具有支持性的人 力、、物 力 资 源、、如 师 资、活 动 场 所、自 然 环 境、、社 区 文 化 生 活 设 施、、各 种 公 益 活动、网络资源等,根据学校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删,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突出地方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内容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并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等。
七、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现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及实践活动的需要作出灵活的调整,提倡地方课程与内容相关度很大的学科整合,提高活动效率。本课程二年级每周学习时间为2课时。
二
年
级
上
册
地
方 史
教
学
计
划
付
立
14.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四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1、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部、玉龙喀什河(和田河)畔的绿洲内。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
2、和田地区是以()为主体经济的地区。
A:工业B:农业C:手工业D:商业
3、()特色林果经济区。
A:和墨洛B:策勒、于田、民丰C:皮山
4、和田玉也被称为“()玉”,因产于新疆和田而得名。A:硬B:温C:软D:宝
5、玉石按()分:山料玉、山流水玉、籽玉、戈壁料、A:颜色B:硬度C:产地D: 成因产状
6、和田玉中最好的为(),质地致密细腻,光洁坚韧,价格昂贵。A:墨玉B:碧玉C:羊脂玉D:青花玉
7、和田玉常有糖色分布,糖色属于次生色,当原生矿暴露于地表或接近于地表时,由于()的氧化浸染而呈类似于红糖的颜色,俗称“糖皮”。
A:铁B:铝C:铜D:银
8、新疆的艾德来斯绸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德来斯、红艾德来斯、黄艾德来斯、()艾德来斯。
A:和田式B:喀什式C:莎车式D:库车式
9、和田大部分县都盛产艾德来斯绸。但最集中是在()县的吉亚乡。
A:民丰B: 洛浦C:皮山D:墨玉
10、为和田县的天下奇观千里葡萄长廊的题字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1、千里葡萄长廊的特点:一是节约了()。二是经济效益显著。三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保护。四是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A:资金B:土地C:人力D:水资源
12、塔城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中部。
A: 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
13、塔城地区是一个边境地区,所属的五县二市中有()属边境县(市)。
A: 五县二市B: 三县一市C: 二县二市D: 四县一市
14、塔城地区7县(市)中,()面积最大,()面积最小。A: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B:塔城市C:奎屯市D:沙湾县
15、巴克图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区境内。A:伊宁B:阿勒泰C:塔城D:霍城
16、巴克图口岸已有()多年通商历史,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
A:100B:200C:300D:40017、()年10月,巴克图口岸恢复开放成为临时过货口岸,允许边境双方经贸、旅游人员和交通工具过往。
A:1970B:1980C:1990D:200018、()年8月中哈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该口岸常年向第三国开放。
A:1990B:1991C:1992D:199319、相传()多年前,沙湾温泉已被人发现利用,清同治年间即在此修老君庙。
A:100B:200C:300D:40020、泡温泉后冲洗时最好()香皂或沐浴液。
A:多用B:不用C:少用
21、四爪陆龟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A:特级B:一级C:二级D:三级
22、四爪陆龟4~5月份交配,产卵()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左右。
A:100多B:30~40C:10几D: 2~423、同龄四爪陆龟,雌龟()雄龟,雌龟尾巴(),尾根部粗壮,而雄龟尾巴较细长。
A:大于B:小于C:较短D:较长
24、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A:1B:2C:3D:425、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国中南部戈壁地区。
A:印度B:哈萨克斯坦C:蒙古D:美
26、干旱一般是()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的自然灾害。
A: 长B:短C: 偶发性D:多发性
27、()——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A:小旱B:中旱C:大旱D:特大旱
28、()——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A:小旱B:中旱C:大旱D:特大旱
29、地震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A:长期B:短期C: 缓慢D:迅速
30、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以上。
A:70B:80C:90D:10031、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地震。
A: 浅源B: 中源C: 深源
32、()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A:Ⅰ度B:Ⅱ度C:Ⅲ度
15.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五
关键词:地学基础课程,地方性特色,实践性
1 地学学科的地方特色
在众多的理学学科门类之中, 地学学科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就是地学学科带有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 在全世界乃至全宇宙范围内都遵循同样的原理, 这些学科的内在规律并不因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 物理定律都始终满足相同的形式。但是地学学科明显与此不同, 地学的研究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针对性, 主要针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对象的具体性从两方面决定了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1) 由于地球系统高度的复杂性, 并在人类历史年代内几乎看不出较大变化, 一直以来在地学学科内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理演绎体系。在数学、物理或者化学学科需要不断地探寻量化变化规律, 以便更好地描述和预测事物变化的时候, 地学学科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仍然主要依赖于对现象的定性描述。因此, 在地学领域这种对具体现象的描述工作相对较多, 使得地学学科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2) 由于研究对象的具体性, 地学工作者很大程度上仍然关注于对已有地学现象的解释, 因此往往采用罗列、归纳和总结的研究方法。而地球本身的复杂性常常使得不同地方的地学特征风格迥异。例如我国仅在西北地区就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地貌特征, 包括丹霞地貌、雅丹地貌、黄土高原、戈壁沙漠等不同的地学现象。这些不同现象的出现由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由于影响因素错综复杂, 使得不同地域的地学特征带有非常典型的地方特色。
2 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由于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性和地方性特色, 在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 我们容易发现以下问题。
1) 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的教学内容与地学地方性特征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开设地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普遍采用中国地质大学等地学强校编写的教材。教材全面而详细的讲解了课程相关的地学知识, 可以很好地起到知识普及的效果, 是很好的指导教材。但是全国有很多地方性院校, 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即为非常有特色的西部地区交通行业工科院校, 几十年来的学科基础和工程实践活动都带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 毕业生也主要走向西部地区广大的交通设计与施工单位, 因此, 在工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一直以来都侧重于对西部地区典型工程条件的介绍和分析。但是, 在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中, 应力求尽可能有效地对学科轮廓进行全面地概括。因此地学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也尽可能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全国主要地区的地理地质特征。这就使得在学习与西部地区关系不大的课程知识的时候, 学生往往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 会有较弱的代入感。
2) 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陌生感。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有地学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有地学实习课程。只有实地的考察和体验才能够最真切地感受到地学工作的实质, 才能最有效地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因此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时, 教师们常常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如何消除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产生的陌生感。由于个人的经历始终有限, 绝大部分个人都始终只是对自己去过的地方留有印象, 而由于条件限制, 大部分人都只对少数的地方比较熟悉。而我国又幅员辽阔, 不同地方地理地质特征差异巨大, 包括了从高原、沙漠到平原、盆地的各种地理特征, 因此在学习自己不够熟悉的区域的相关知识的时候, 通常会感到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改进。
3 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措施
因此, 为克服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征差异造成的麻烦,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及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时候就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适当的改进。
1) 针对地学基础课程力求全面而详细的教学内容与地方性特色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时就应该适当地进行改进, 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在讲授当地地方特色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将讲授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实用性上, 在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不断穿插这些知识点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时候, 裂隙水等知识内容就与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 地质情况复杂, 裂隙水、岩溶水广泛发育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将主要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与煤矿突水事故、岩土体滑坡等工程问题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工程案例中理解和掌握裂隙水的主要特点。而在讲授与当地关系不大的地学内容时, 则可以将侧重点主要放在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上, 让学生对自己还不熟悉的内容也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到地下水流域循环与溶滤作用等内容的时候, 由于该部分内容主要是科学问题, 与工科专业联系较弱, 因此笔者利用甘肃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的实际案例, 讲述了由于地下水不同的循环路径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学生们在嗟叹水资源重要性的同时, 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魔力。通过这样的案例, 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对该课程的兴趣。
2) 针对地学学科的地方性特色可能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适当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大量使用幻灯片和图片进行展示, 以给学生更加生动的印象。例如笔者在讲授《水文地质学基础》课程里有关平原区冲积物地下水时, 由于本校学生主要来自重庆本地或其他西部省份, 较少的同学来自东部地区, 因此笔者选取了大量东部平原地区的实景照片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展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 展示照片并不是唯一的和最好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尝试了播放与课程相关的纪录片或其他影片的方法, 动态的影像比静态的图像可以给人留下更加生动的印象,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此类影片制作精良, 是难得的非常好的教学题材。此外, 多样化地使用各种教学工具, 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授地下水流网这部分内容时, 如果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例子或者别的案例进行展示总是略显呆板, 缺乏新意, 难以生动地展现出绘制流网的整套过程。而板书手绘流网的方法又由于手绘效果常常不理想, 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引进计算机辅助工具, 利用实际工作中绘制流网的专业软件, 生动地给学生们展示了绘制流网的整个过程, 同时还与时俱进地给学生介绍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工具软件, 达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效果。
3) 由于地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要实现这一目标, 仅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明显不够, 高校需要紧密地联系行业企业, 实施校企合作, 安排学生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考察和实习, 学习生产一线积累的理论和经验。学校近年来陆续与本市主要地勘行业企业合作, 寻找最具有典型地理地质条件特征的地点, 开辟了多个地学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在课程后期会被统一组织到生产施工现场实地体验, 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互相结合, 融会贯通。
4 总结
综上所述, 鉴于地学学科较强的实践性和地方特色, 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时就应该针对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适当的改进。笔者与所在教研室的同事们在进行地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工作中, 从教学内容上针对地方特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从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多媒体教学、引进多种教学工具等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同时为了增强课程实践性,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辟了多个教学实习基地,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宪来, 蔡克勤, 王训练, 杨文采, 李烈荣.关于建立国家级地学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议.中国地质教育, 2011 (1) :106.
16.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 篇十六
【关键词】地方高校 教学秘书 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执行者,是地方高校二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成员。教学秘书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1.教学秘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和执行者,代表学校扮演管理者的角色。随着教育部本科评估工作的开展,目前各地方高校大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有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教学质量保障和反馈制度,主要有考试管理、教学督导、教学反馈、学生申诉等制度。教学秘书是这些制度的实施者,认真履行好职责,贯彻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秩序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2.教学秘书是服务教学主管部门、二级院系师生的一线工作人员。教学秘书是连接高校内部教学主管部门和二级院系的桥梁,也是连接院系管理层、教研室和具体教学科研人员的主要纽带,更是联系学生,反馈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3.教学秘书是二级院系教学管理和教学资源的主要协调者。教学秘书承担着编排教学计划的任务,必定会涉及大量的协调工作,涉及到教室,师资和教材的调配。
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可见,教学秘书主要从事日常管理和信息报送。随着5年一次的教育评估的展开,教学状态收集和报送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教学秘书必须提供准确的一手资料,方便教学管理和决策。
教学秘书工作具体可划分为:①按照教学计划排课。②征订教材;③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④各种信息汇总和上报;⑤教学档案管理,主要有学籍、考试、论文、实习档案,上级文件,教师业务档案等。
加强和改进教学秘书工作的策略
1.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理念,加强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必须面对诸多事务性工作,头绪较为复杂。(寇金香,2005,144)教学秘书要承担教学研究,参与日常教学活动,检查各门课程的讲授情况;组织第二课堂和考试,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实践)等工作。他们要听从领导的工作调遣,还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因此,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态,主动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教学秘书的工作态度是教学服务的窗口,他们应自觉主动维护服务教学的良好形象,当好为全院系师生服务的“公仆”。
2.不断提高个人处理教学事务的能力
面对纷繁的工作,教学秘书提高个人工作效率,有效地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兼顾其他职责。教学秘书要提高文字表达、语言表达、组织调度和协调沟通的能力。教学秘书在工作中会遇到大量通知,报告,总结等文字材料工作,这就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同时,在排课、考试安排、学籍管理等工作中,需要和教师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交流,简明、清晰的语言组织能力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消除沟通障碍。教学秘书还要善于组织协调各种活动,既要体现政策的原则性,又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使各方面沟通顺畅,协调运作。此外,教学秘书必须精通办公软件,熟悉学校各部门的管理软件系统,比如教学管理软件,科研管理软件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软件。
3.加强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高校教学秘书作为院系领导的助手和参谋,不能满足于做好事务性工作,应该注意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教学秘书大都非教学管理专业出身,需要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应该认真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熟悉教育政策法规。
教学秘书还应该学习管理学理论,比如环节控制理论,混沌理论。环节控制理论强调计划,强调对重复发生性事件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根据环节控制理论分析,教学秘书的工作可以分为课程安排、教学质量、考试管理、教材建设和管理、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等环节。应用环节控制理论管理教学,可以减轻教学院长工作量,也有利于明确教学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效率。(项金枝,2005)
阳宁东等人(2006)认为可以将混沌理论应用于高校管理中,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反馈混沌系统。混沌理论对教学秘书工作也有很大启发。从系统学的视角看,教学秘书作为教学枢纽中心,“可以更加容易发现并修正系统输入偏差,从而尽可能减少系统输出的偏差,甚至可以加强收敛性吸引引子的作用,遏制或者阻止奇异吸引引子发挥作用,从而保证教学管理系统的平衡性。”
4.重视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
虽然二级院系档案信息对日常教学监控,教学改革和学校决策都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档案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有管理层不重视,硬件环境差,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从实践中看,由于教学档案较为细致,许多材料未能及时收集,往往等到学校要求报送材料是才开始收集。二级院系也存在管理体系不细致,粗线条管理问题,不能明确规定入档材料的范围。
在档案建设上,应该根据档案分类,明确归档范围,建立详细的纲目,及时详尽地收集教学资料。教学档案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资料、教学管理资料、学生管理资料、考试材料和教师业务档案。(荀立波,2008)教学秘书应定期收集和完善档案。另外,根据学校和系级教学管理现代信息化的升级,创造性地开展电子档案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5.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研和管理的良性互动
首先,教学秘书要研究高校教学管理规律,要善于发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要充分利用第一手教学信息,探索教学管理规律,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形成科研成果。地方性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都瞄准应用型合格大学生的培养。教学秘书应主动参与,协助院系主任和任课教师,努力探索这方面的教育改革。
其次,教学秘书必须重视提高自身专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通过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提高,同时,他们掌握着学校一手的教学科研资讯,他们应明白科研对教师职业发展的益处,教学秘书要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中来。
教学秘书参与教学和科研,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熟悉教学现状和科研管理程序,有利于改善他们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一线教学管理人员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仇占宏2007),工作也会受到低估。通过参与教学和科研,可以加强与教师科研队伍的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结束语
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队伍随之壮大。然而,教学管理队伍存在诸多问题,队伍不稳定,待遇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等,也引起了管理层和研究者的注意。其实,教学秘书岗位比之普通教师岗位,有着更多挑战,也有一定的优势。教学秘书既要做到耐心服务教学,也要做到协助管理教学,既是普通教师,也是基层管理者,他们熟悉学校的管理政策,也掌握着一手的教学管理信息。教学秘书要看到这一岗位的优势,在工作中做到热情服务师生,提高个人素质,创新管理,积极参与教改和科研,就会实现个人的多重价值,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寇金香.浅谈高校系教学秘书工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2):144-145.
[2]项金枝.环节控制理论在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的应用[J]. 2005,(3):36-37
[3]荀立波.改进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台世界,2008,(9):45-46.
[4]仇占宏.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队伍的现状与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234-235.
17.小学安全课教学计划 2 篇十七
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普法规划,进一步加强对我校少年儿童的安全和 法制教育,推进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特定安全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道德纪律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目标
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真正地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和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懂的安全常识,同时通过法制教育课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保持学生的犯罪率为零指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具体工作:
1、在班会课中,加强法制、纪律、行为习惯教育,开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教育,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各班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2、充分利用思品课主渠道作用,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思想品德学科有机结
四、基本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领导。
(二)教材的使用以[公共安全教育]教材为主体。
18.一年级下册地方课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八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执教:刘 海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为了查缺补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现将本期地方课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共25人,男生9人、女生16人,全部为本地农村学生,多部分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尤其是用汉语表达方面很有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对地方课程的学习一无所知,给教学工作难免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工作开展情况
地方课是新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进行为主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地方课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本班一共学习了10个专题的地方课资源,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乡土教育、人口教育、影视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如下:
1、通过对《伟大的祖国》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名称、国土面积、人口、民族知识;认识了我国的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等常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对《遵守公共秩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并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进行批评、劝阻。
3、通过对《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培养学生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4、通过对《我有一颗爱心》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关心爱护别人,知道“有爱心”也要“讲原则”的道理,教育学生把心中的爱升华为爱祖国,用自己的爱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会关心、爱护、帮助别人。
5、通过对《保护我们的家园》的学习,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存在哪些严重的问题,了解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
6、通过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7、通过对《我爱你——普定》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普定县的面积、人口、下辖乡镇等相关资料,了解普定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沿革,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普定的情感。
8、通过对《人口普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口普查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了解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登记方法、宣传口号、登记内容等相关知识。
9、通过对《看看 讲讲 配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评论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了解影视人物配音的技巧,提高学生参加影视活动的兴趣。
10、通过对《珍爱生命 注意安全》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取得成绩
通过一个学期的地方课教学工作,学生初步认识了我国的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等常规知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了提升。学生初步了解了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对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敢于进行批评和劝阻。学生初步认识了吸毒的行为及其危害性,学生的禁毒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也得到了增强。学生初步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得到了培养。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年龄尚小,对地方课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
2、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没有配备相应的教材。
3、由于本人教学经验欠缺,对地方课的教学还是把握不好方法。
4、学校对地方课开设还是重视不够。
五、下步打算
1、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明确地方课的学习目标。
2、创设条件,建议学校购买地方课的教材,便于开展教学,上足课时。
3、平时多注意从网上搜集一些地方课的教学资源,多看一些教学视频,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
4、建议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回顾本期地方课的教学工作,自己仍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弥补不足,让地方课的教学工作更有特色。
【中小学地方课教学的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上海市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管理操作办法》的通知5则范文09-13
小学一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06-25
英语中小学衔接课06-22
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07-02
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8-14
中小学年终教学工作总结10-14
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0-07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1-1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计划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