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精选17篇)
1.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一
蛇窝泊小学学习体会
巧用DIY教学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科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DIY教学法是小学科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基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中,自制教具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巧用DIY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始于好奇”。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爱玩、爱动的个性特点,富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这正是引起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适时地创设一些动手操作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可以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点燃创造的火花,激励他们主动探索、锲而不舍的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在教学《声音的传播》这节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制作学具的任务:利用你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可供研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学具。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孩子们纷纷忙碌了起来。等到了上课的时间,我首先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所制作的学具拿出来展示并介绍,他们的话匣子立刻打开了,都争着抢先介绍,兴趣十足。他们有的带来了口哨,有的带来了笛子,甚至还有个男同学动手制作了一组“水瓶琴”,并说:“我是利用物体的振动这一原理来制作的!„„”听到这句话,我十分开心,感觉这次的活动非常成功,因为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几乎没有提到这个词,但是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制作,探究,思考,居然自己就得出了结论。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我所期盼的。整堂课我都把时间让给了学生,让他们充分去感受,去表现,让他们的学习兴致得到最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巧用DIY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制教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从设想开始到动手设计、制作、试用、最后定型,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创造地
验,对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是极其有利的,自制教具正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它不用像正规教具那样“正规”,它完全可以不拘一格地从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素材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这也是科学教师们经常采用的方法。
自制教具还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在短时间内就能见到效果。世界上一般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是比较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是要千方百计用尽可能短的时间让学生们看到这个变化,进而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实验的时间较长,效果再不明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只有缩短了每一项实验的时间,才有可能在4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实验个数,加大教学密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巧用DIY教学,有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出实验教学新的教学方法,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只是把新课程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这些方面自制教具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点作用。
1、DIY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师生用自己研制的学具做实验,得心应手。其次,师生动手DIY教学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与科学探索精神。
2、DIY教学使师生学会了使用简单工具和工具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师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动手组装实验器材,维修实验器材,也就是说师生动手能力要强。传统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教学,老师要一组一组的准备实验,调试仪器,维修器材等,有的老师不会使用简单工具,更谈不上研究与制作。新课程标准是让学生象老师那样会选择实验器材,会安装、会调试、会维修,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实验。DIY教学活动满足了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如果自制教具缺少工具,大家就千方百计去研究自制工具,如:锤子、钳子、小钢锯、画线工具等。
3、通过师生共同研制教具,密切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坚持“学中做”与“做中学”共同发展,大力强化“做中学”。师生通过开展DIY教学的研制活动,除了能正
2.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二
一、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文本, 紧扣教学的重难点设计问题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只有目标明确, 问在学生 需要学习的核心内 容上, 问在能使 学生提高 能力的关 键点上, 才能使阅读教学的提问更有效, 语文课堂才会更高效。“对学生来说, 课堂知识的重点, 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 也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兴趣 点。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攻克难点, 他们会充满快乐、满足和自豪。”教师围绕教学目标, 依据文本, 紧扣教学的 重难点设计好问题, 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提问, 便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 同时, 通过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分析知识的重点, 也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会找寻重点, 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故都的秋》一 文的教学, 紧扣散文 教学的特点, 确立教学目标 为: (1) 学习掌握 抒情散文 的选材特点; (2) 理解本文“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以情选景, 在景物的细致描 写中渗透作者的主观感情。
第一步设计以下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全文后思考探讨: (1)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为表现什么情感而写?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 郁达夫眼中的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之后思考探讨以下问题: (1) 作者捕捉了哪些意象来描摹故都的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 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通过探讨这些问题, 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 再引导他们理解怎么样以情选景, 怎么样以情驭景, 怎么样以景显情, 从而突破重点。
二、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
张志公先生曾这样说:“问得平直, 太浅易, 学生想都不必想就 答出来, 这种问题 的用处不 大。问得太 迂曲, 太深奥, 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 这像猜谜语, 也没有什么好处。”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要有效, 问题设计就要合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在授课中运用、展现学生尚不能理解的事物, 使学生感到惊讶、疑惑或矛盾, 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并且这个问题也是学生经过探究能够解决的, 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 有信心。反之, 所提问题太简单, 学生轻易就能解决, 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太难, 学生的思维受阻, 就会失去思考 的兴趣, 丧失学习的信心。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根据杰尔·布洛菲和汤姆·古德对问题进行的研究, 确定课堂提问的难度, 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不同的难度层级, 要能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求, 能为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条件, 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例如, 教学李煜的《虞 美人·春 花秋月何 时了》一词, 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 的事物, 作者为什 么希望它结束呢?
(2)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只是朱颜改”中的“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4)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 流”一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这四个问题, 前面两个问题只要认 真阅读, 联系作者写这一首词时的背景, 大多数学生都能解答出来;第三和第四个问题相对稍难, 需要学生借助诸如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但经过“跳一跳”是能解决的。因此, 这样设计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都有所收获。
三、根据文本的特点, 从整体上设计问题, 注意问题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阅读教学中, 有效提问必须是教师通过深入研究文本, 整体把握文本, 确立教学目标和重点, 然后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 把有关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 最后设计成问题的。整节课所提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链条式的整体, 要考虑问题在全文、全课教学中的整体化、立体化效能。同时, 要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 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讲求问题编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从而使提问更有效。
例如《鸿门宴》一课的教学, 依据教材、学情、培养目标确定“品味语言, 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语言运用之妙”为教学目标之一, 在疏通了文意, 分析了故事情节后, 着重分析人物性格。在分析项羽的性格时, 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 (1) 读了课文之后, 你对项羽的性格有何评价?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2) 在学生读了第一段之后, 再提出:宴会前, 项羽大怒:“旦日……为击破沛公军!”项羽“怒”的原因有哪些呢?“破”字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3) 这段话是在什么背景、场合下说的?这三个问题中, 第一个问题是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子问题, 这两个子问题其实体现了渐进性, 因为“破”字体现了“怒”的不可遏的程度, 也体现了“击”的结果, 这两个字充分体现了项羽的自负、狂妄、轻敌。第三个问题把思路引向深入, 再次指向 人物性格的分析这一目标和重点。这三个问题既从整体上设问, 又注意了问题的相关性和渐进性。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文体、问 题提出所 处的教学环节等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使同一类问题可以采用多种 问法的变 式, 尽量避免 老用“是不 是”“为什么”“是什么”等刻板的句式设疑, 注意增强提问的趣味性, 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提高答问的积极性, 从而使提问更有效。比如, 可以用故设悬念的技巧来吸引学生, 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可以用情境式提问, 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根据内容设置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的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还可以用点拨式提问, 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或有价值问题的诱因进行点拨提问, 加以重锤敲击, 从而激起共鸣, 碰撞智慧。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让 学 生 学 会 自 己 提出问题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美国 学者布鲁 巴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有了强烈的质疑精神, 才会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 才会突破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式的局限。因此,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促进学生思考、质疑、提问。在教学 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自己解读文本,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范例, 让学生学会面对文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 从哪些角度发问。具体来说, 要让学生明白, 不管怎样 的文本, 问题源都会涉及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 从这两大方面发问, 可以提出很多问题。在内容方面, 教会学生就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发问, 可由整体的探讨再向局部、细节发问;在形式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从“怎么写”这一角度, 着眼文章的语言、表现手法、结构思路等方面提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就“为什么要这么写”提出问题, 探讨形式怎样为表现内容服务。
3.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优化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6-01
随着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单的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理念,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务负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要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上下工夫。
一、创设情景,调动主体主动参与,引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教师可运用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吸引他们,从他们生活中、身边的“感知化学”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利用新闻引入、故事引入等方法。如学习氯气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2005年3月高速公路上运送液氯的运输车发生事故,造成液氯泄露,空气中出现黄绿色雾气,两万多亩农作物受损,农作物叶茎变黄、发白,事故现场消防队员利用稀碱液喷洒处理,附近人群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掩住口鼻,并向高处转移。2005年10月武汉一废品收购站的液氯钢瓶发生泄露,消防队员将钢瓶浸入石灰水中。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信息,你能得出关于氯气的哪些性质?一组图片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由自主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当然创设情景化学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化学实验,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创设情景提高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关于实验第二点继续阐述)
情景素材应用的有效性不仅是体现在引入新课、引出探究问题上,更要体现在促进对课堂核心问题的解决上,也就是说教学难点、重点的突破要围绕情景展开。教师可以利用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挖掘情景中的信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在选择情景素材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特点,并能够与学生已有经验和认识产生联系或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自然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才能落实主体地位,从本质上脱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
二、优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塑造品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能力,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精心选择实验探究专题。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实验都具有探究的价值。因此,选择有价值的实验内容是进行实验探究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本着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则,选择探究价值高,且有可操作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的时候,首先创设情景,我们知道水是可以灭火的,那水能不能生火呢?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开始实验探究“水生火”, 在石棉网上放上包有少量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团,然后用滴管滴入几滴水,结果棉花团冒出熊熊火焰。学生看到这一现象,觉得兴奋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能生火的疑问,可以自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做演示实验,所以学生认为实验是老师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每天的生活中。如,探究“酸、碱、温度等因素对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时,提问:请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假设一下好吗?经过短暂的时间后,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平时吃黄瓜时,妈妈都是凉拌并加醋,我认为:“在酸性环境中以及温度低时维生素C不易流失”。经这个学生一说,其余的学生都纷纷点头,开始激情满怀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去探索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地解决问題,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强化实验设计性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得到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有利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和谐的。因为,学生同教师之间不但年龄上有差异,在心理上也有一条鸿沟。如果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沟通心理,就会造成学习上的被动。只有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勇于与老师交流,敢于无顾虑地质疑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及时评价,激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实验设计、解题思路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这样对学生主动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用鼓励性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时刻在注视自己,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
4.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四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文/高继新
摘 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进行有效教学,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优化课堂教学,依托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要进行有效教学,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抓住英语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体现“教”与“学”的有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引下,通过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优化英语课时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和明确性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挑战学生的潜能以及帮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通常就是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状况,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需要和能力,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与条件来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同时又要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尽可能做好充分的预案,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二、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提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强调构建充满生命的课堂教学体系。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充满生气和乐趣、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体现参与者个体生命价值的生命活动。有效的提问是构建这种运行体系,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
1.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课堂上,如何实现既定的“三维目标”,都是通过提问来一一实现的。有研究表明:在各学科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无论提问的频率还是人次都高于其他学科。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课堂提问更为有效,使之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
2.问题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提问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带动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回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自己的学习过程时,他们便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所学到的也会更多。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群体差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选“对象”,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到难点明确、重点突出,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注重提问方式的灵活性,适时地变换提问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尊重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效率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英语课程教学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创造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巧妙组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民主性,积极创设英语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多听、多看、多讲,教师只引导,不包办代替。
初中的英语教材,语言真实,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扩展文化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以生活展现情景、事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语言描述情景等,以情调动、依景互动、设景主动,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交际技巧入手,通过对话练习、提问练习、讨论练习,突出听说技能训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设置的教学活动才是最好的,才是有效的。活动只有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索、创新,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符合“乐学”原则,向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即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英语的场合和机会,让学生“沉浸”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并激发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在宽松、自由、平等、和谐、互动、合作的活动氛围中快乐学英语,成为一种享受,当学生有交流的欲望、交流的内容和交流的能力时,课堂才能真正互动起来。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现有的学习水平,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优化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结合有效的提问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钱建波。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教师教育,(10)。
[4]李华。英语课堂有效性的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07)。
5.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五
推进计划
东南镇中学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东南镇中学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推进计划
为了推进我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项目深入发展,依据县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优化
一、目标任务:
“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模仿到规范,再到高效创新的转化;课型模仿实现学科重点突破,逐步向自主创新转化;管理评价工作与课堂教学结合,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化。以市县级教学能手、标兵为骨干,打造一支能力过硬,教学效果佳的教师队伍。
二、推进的方法和措施:
1、完善机构,确保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
(1)领导机构
组长:梁江儒
成员:李福田雷小林杨明军张会林
(2)实验班级:八年级各班
(3)实验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2、加大硬件投入,努力营造实验氛围。
(1)制做各种牌匾,悬挂在教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2)制作小组桌牌,明确各自职责。
(3)添置打印机、复印机、微机等,确保实验活动各种资料
及时打印。
(4)建立电子备课室。
3、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实验效率。
(1)依次制定《高效课堂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评价制度》、《高效课堂听课评课制度》、《高效课堂集体教研制度》、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2011-2012学推进计划。
《高效课堂导学案复备制度》、《学术助理职责》、《学科长职责》、《学科长职责》等。
(2)制定《高效课堂实验评估与考核方案》。
4.加强学习,强化认识。在第一阶段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高效课堂的共同特点,丰富理论储备;通过开展大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形成共识;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
5.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与评价,评价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同伴互助为主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逐步建立一个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6.充分利用我县“教育科研”资源平台,借鉴校内外课堂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结合我校实际,形成我校“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总体框架。
7.结合我校实际,发挥本校资源优势,寻找突破口。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学科老师(含班主任)、教学模式操作的工作培训和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监控与指导,确保模式改革工作起好步、有实效。
8.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向外学、向身边学等形式,重点解决模式推进中的管理保障、教师集体备课质量、学生学习小组建设与教学质量效益等问题,尽快突破疑惑期、高原期的瓶颈制约,逐步打造实验教师骨干体系。
9.以改造和优化模式为重点,加强学校、教师、学生在模式实践应用中评价研究、集体备课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研究,定期督查、巡回指导模式实施。
10.根据 《课程标准》的阶段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选择和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架构。对照高效课
堂的评价标准,组织高效课堂专题学习研讨活动;通过组织研究课、引路课、示范课,观摩、研究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一案三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流程。
11.进行“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课例研究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12.在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广泛交流、研讨总结的基础上适时召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
13.优秀成果交流。适时开展“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小课题研究交流研讨、优质课评选、优秀教学设计(导学案)及课件评比活动,对于优秀课题研究实践成果,集中收集整理上报,对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实验结束时、形成活动总结上报教育局。
6.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六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班班通、网络、多媒体等软硬件设备相继进入课堂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也于今年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认识和掌握电子白板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子白板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如屏幕遮挡功能、探照灯、照相机、回放功能、批注功能等,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子白板 优化 低年级 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在班班通、网络、多媒体等软硬件设备相继进入课堂后,交互式电子白板也于今年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认识和掌握电子白板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子白板特点,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如屏幕遮挡功能、探照灯、照相机、回放功能、批注功能等,设计出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我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激发兴趣,激活情感。
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原动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贪玩,上课不能坚持。所以我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学才会有生命、才会有效。因此在教学中我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走进文本并浸润其中,与文本进行对话。
例如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中,我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班上?”一边用白板笔点击白板显示小燕子飞来了,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小燕子,通过学生喜欢又熟悉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接着说“今天呀小燕子说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到她的家乡,一座小山村去看看。”这时我播放《小燕子》动画歌曲,此时我轻轻地带头哼唱歌曲,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哼唱,显得特别开心,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接着我点击白板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并说:“你们看小燕子的家乡美不美?”“美”学生大声回答,显得很兴奋“那你们知道吗?古时候有一位诗人也觉得这里很美,就把这里的美景啊,写成了一首诗。”此刻播放课文动画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出示古诗,就这样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头脑中很难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认知。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停留在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依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电子白板适时、合理地呈现视频、动画、图片、音乐等创设学生具体可感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感官,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中自主探究、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愉快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而使所学知识通过具体的情境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例如在教学S版第一册课文《16.浪花》时,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我们这的学生从来没有在大海边生活的经验,所以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时我轻轻在白板上一点,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大海视频呈现在学生眼前,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同学们,你们看画面上这是什么呀?”“海边”学生兴奋的大喊,“现在同学们已经来到了海边,仔细看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我看到了浪花。”“对,这就是海边的浪花。”我又将浪花的不同图片和声音进行播放,教室里顿时浪花翻滚,许多学生兴奋地跳起来,“哇,浪花真没啊!”我适时点拨:“你们看,淘气的浪花来来去去,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读,这就叫——”“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学生大声回答。一个教学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通过白板播放的浪花视频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脑海中,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话,小学生虽然语句读得没有那么流利、动情,但是他们读的是那么认真、投入!在接下来的句子训练中,“我坐在沙滩玩耍,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轻松而活跃。
三、直观演示,增强互动
在现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我运用PPT制成的语文教学课件,因其内容无法更改而使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对于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即使老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突发性问题了。而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随时可在课件界面上进行选择、标注,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这是传统多媒体课件无法做到的。
仍以《16.浪花》为例,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关于“出”这个字比较难写,小学生总是搞不清笔画顺序,教学时,我在白板自带的资源库里,拖出一个田字格,利用白板画笔功能,该功能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画笔的颜色、笔的粗细。在白板上直接范写生字“出”,写的时候对于重点笔画可以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让学生看得更仔细,写完后请学生说说老师的书写步骤,对于仍然搞不清笔画顺序的学生,启用白板回放功能,再播放一遍,学生就明白了。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中,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对写字充满了好奇、乐此不疲。我请学生轮流上来在白板上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好看,学生跃跃欲试,写完后再用回放功能,集体讨论,看一看同学们的笔画顺序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对白板充满了好奇,对识字、写字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了。
四、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提倡精讲多练,而每节课的时间都是极有限,平时教师在黑板前书写与在讲台间走动时耗费一些时间时,很容易对一些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而破坏他对知识内容的关注和理解。这点尤其应避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但电子白板能整合多种多媒体技术,老师也不再空间位置的控制,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和学生的交流之中,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进度。
又如在教S版一语文教材中《石榴笑了》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呼---呼---呼---秋风来了,书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在这句话中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将石榴成熟的情景描写得准确生动,特别是一连串动词的运用,非常精确。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这些动词的理解是模糊的,至于这些动词的细微差别他们就更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文本的语言美,琢磨作者用词的准确,分清楚这些动词的区别,我在教学中用白板创造出石榴树遇到秋风石榴成熟的样子。在带领学生熟读课文后,我回放石榴成熟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作者用这个词的精妙。同时学生被白板的“神奇功能”所吸引,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笔者在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的的体会和感受。其实白板的功能很多,刚开始使用时,我不一定很快就能掌握白板的特点,只有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能了解白板的各项功能,一旦真正掌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就会发现白板的优势。它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动、更加精彩。
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子白板这一新技术将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极大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进程。但是这一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其再先进毕竟也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只有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还有待于我们对电子交互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7.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七
一、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现状
(一)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及普遍态度
大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因此上英语课时兴趣较低, 学习动力不足, 很难集中注意力, 从而不能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按时保质地完成课前及课后作业, 形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理解。
(二) 缺乏课堂语言的应用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传统升学考试的影响, 难以适应大学英语课堂的听说练习, 有些学生在整堂课中甚至都没开口说过英语。这样英语课堂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言科目的英语教学, 也达不到使其作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信息和传递知识的工具的目的。为了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二、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
学生在进入大学课堂后, 需要有一段认识大学学习的时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在学习任务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先要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 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学生无兴趣、教师苦教的现象,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师生一起努力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应尽量做到:
(一) 认真对待教学前期准备的每个环节
在备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大到长期阶段性目标, 小到该堂课的目的效果, 从而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教学步骤, 应细致到每一个步骤该教什么, 教授时间为多久等。教师在授课前应熟悉教学内容, 理想的状态是不用看教案、讲义就能讲出教学内容, 在一堂课上尽量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在准备教学资料中做到丰富、生动、有趣、实用。
(二)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成果需要适当教学模式的支撑,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互动是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 是连续的循环过程而不是线性的、单向的, 其形式和过程也是多种多样的。交互式教学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师生交互式阶段和学生交互式阶段。前一阶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注意, 并使之参与对话, 从而建构其对范例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在第二个阶段, 教师更多地起到引导者的作用, 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习策略与同伴进行交互活动, 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为学生个体间协作学习或者个别学生的双向交流、小组之间的合作、小组内部的协作、学生个体对群体, 内容多样, 可以涉及情感、知识、能力、行为和培养等各方面。教师可把班级按照人数分为若干个小组,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合作创作和合作演示。当学习单位由整班到小组时, 每个成员的任务感会与之增大, 其参与度会随之增加。在合作的过程中, 有助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 同时为营造好的合作环境, 创造一个有利的时空, 为练习社交英语创造了条件。合作学习活动的类型也可多样, 如问答法、讨论与决策法、角色扮演法等。
3. 任务型教学模式。
能够将学习任务科学地导入并产生执行效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在导入任务前, 教师要正确分析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主题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预测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解决。为避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是小组个别成员活跃, 其他成员沉默的现象, 教师应在任务的设置、问题的提问方式、难度方面都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任务不但包括问题型任务和启发型任务, 还应布置一些基础任务。如, 举例型任务和比较型任务, 从而调动更多学生参与任务的完成。在执行的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 主要起到提示、帮助的作用, 但不干预学生的活动或纠错, 以免影响学生的完成进度, 在任务完成后再对其汇报的内容进行评议。
四、利用情感因素活跃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语言教学中, 情感指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及其交际对象、交际语境的感知、反应与评价。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焦虑、自信心等因素。因此,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情感因素, 掌握调控策略。
(一) 创建民主、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行为分为教学方法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 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关系到能否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最基本要素。课堂气氛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暗示给学生, 学生通过这些信号产生情感呼应, 从而产生某种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对语言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诱发积极学习动机
在有些高职学生课堂参与意识不强与学习动机低落的情况下, 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激发其学习动机, 可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介绍目的语国家的背景知识、创设实际语言情景, 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 充分挖掘其中合理的因素, 通过激励评价启发智慧, 培养兴趣。
(三) 增强心理承受力, 降低焦虑自卑心理
教师在课堂知识教授的过程中还应及时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应, 适时调整知识框架, 从而让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在课堂上应多表扬、多鼓励, 帮助那些课堂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怯懦或抵触的学生建立信心, 做到关心学生, 个别谈心, 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降低其焦虑心理。
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 优化教学效果是个大系统的课题, 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我们高校教师去思考、探讨、研究和实践。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及语言应用的能力, 使课堂充满活力,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课堂学生学习的现状, 分析了当前高职英语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设置高职英语课堂的有效手段, 以达到优化高职英语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洁, 《浅谈高职英语任务型教学》[J], 《职业教育》, 2011
[2]葛丽萍, 《高职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其解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8.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八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非常重要。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实践表明,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有利于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阐述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把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揭示出来,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课堂提问应遵循的策略
1、有效提问应明确清晰。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在学生量出几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后提教师问:“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答:“三条边都是线段。”有的学生答:“三条边首尾相连。”还有的学生答:“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把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并思考问题。
2、有效提问应适时有度。
首先,课堂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宜过频。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盲从,增加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
其次,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中什么时候提问,什么地方提问也很重要,也就是只有较好地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且能促使学生定向思考。课堂提问就要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学生“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又有疑”之间,这是一种艺术。
最后,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问题太容易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无法长时间保持听课状态,从而使提问失去价值。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认为:提问的最好区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3、有效提问应关注评价。
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正确地回答。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时会因为赶速度而另请高明;有时会失去耐心,语气中带有批评之意,造成不少学生怕遭受失败而情绪低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答对了,我们可以激励:“你真行!”“你的想法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答错了,我们可以鼓励:“没关系,你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答得很有创意,我们更可以大加表扬:“真棒!”“比老师还厉害!”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表示,让学生认为回答与否都一样的感觉,大大降低了老师提问的效果。
4、有效提问应关注细节。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总之,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数学课堂。
9.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九
素质教育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全方位的改变。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带来了重要契机。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整体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枯燥讲解,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自由、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学,树立生本教学观,让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活动,参与学习过程,享受学习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一、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快乐学习,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线。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主动学习。
1.生动故事。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所以,我们要将教学与故事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产生更大的期待。对于故事,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收集,也可以自己创编。如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资料,将每一个汉字与故事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来学习汉字。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2.趣味游戏。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设计一系列的语文游戏活动,可以集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玩中学会更多。如形近字、多音字等是学生容易混淆的,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字集中到一起,让学生将生字宝宝送回家,让学生在做游戏中来加深对这些字音形义的理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眼()、()天、()况、()洁、()进,让学生将“睛、晴、请、清、情”这几个形近字送回家。
二、体现形象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还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于直观事物,获取信息的种类也主要是感性材料。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知识的抽象性间的矛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只能是机械地记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将那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层含义与事物本质寓于形象直观的事物中,引起小学生的关注,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这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课本插图、图片、照片、多媒体等来向学生展现直观的事物,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来获取感性材料,从而为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插图。现行教材图文并茂,许多课文都配有大量形象直观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些课本插图。与文字相比,插图更具形象性,更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获取更多文字所不能传达的信息。如写景类文章,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使得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直观地感受到山水的秀丽,也无法感知作者的热爱。而通过展现相关的插图、图片等,学生就可以将优美的语言与美丽的景物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加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现相关信息,刺激学生视觉与听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能将文本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尤其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历史题材类文章,通过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向学生展现那段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如临其境,让学生将文本的理解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从而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相关的影视剧片断。这样不用教师过多地描述,学生就可以从影视剧片断中直观感受场面的壮烈,感受扫壮士的英勇,从而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题。
三、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能以讲解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而是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与独立的思,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1.让学生充分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机会,让学生在读中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用读架起学生走向作者内心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这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2.让学生独立思。读与思是一个整体,读书重在思考,只读不思是没有效果的。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将读与思结合起来。读并不是简单地在头脑中还原作者所描述的生活与场景,而是要将作者所描述的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才能产出更多的独特见解,从而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10.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
学习了《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受益颇多。下面我有针对性谈谈我对《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这本书学习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老师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熟悉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多角度地预测可能会产生的多元化的答案,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地评价学生可能的丰富多采的回答。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回答出色的学生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同时,对于因为胆小害怕而说话语无伦次的学生也应适时给予鼓励,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就更要耐心倾听,以及时作出评价。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很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很好的体会、多思,正确的运用好课堂教学评价。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提问要集中,不能太散乱,指向性要明确,化零为整。
三、有效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老师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四、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
一位教师的课讲授的很出色,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这一节课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一节有效组织的课堂教学也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教师有效的教学,学生有效的学习。
五、有效课堂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11.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一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G633.9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等,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评价形式;构建教学结构等。上述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要达到优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则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其“内在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等。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措施
1.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加工,尤其是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创新设计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有学生提出用韭菜叶和水萝卜叶代替行不行?带着问题让学生不仅“质疑”,而且要主动“释疑”,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发现韭菜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水萝卜叶中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个被人称为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必定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成功的关键。
(1)以问题促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蛋白质工程》教学这一节,可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新课一开始,思考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很难实现,那该用什么方法实现呢?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带来了希望。但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则应运而生了。这样,学生也就明了了蛋白质工程的来龙去脉。
(2)以比赛激兴趣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时髦的代名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丰富,无需赘述。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曾外出参观学习,印象较深的是课堂上各小组会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曾学习的《种群特征》一课,教师简单讲述了模拟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在15分钟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出种群密度。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步骤,最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进行陈述。老师和各小组推选的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对各组的陈述进行打分。同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将得分公布于黑板上。得分高的小组学生欢呼雀跃,得分低的小组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通过比赛知道了自己方案的缺陷,同样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复仇”的决心,力争在下次比赛中获胜。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以实践验理论
生物学科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最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实验中了解发酵的原理。在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的问题探讨中,提示学生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这些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3.尝试转换评价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感慨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变化不够明显,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标准上,很难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不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选择题、判断题的讲解,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不断变化评价方法,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各个感官参与其中,并融合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准确、快速、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而且要保持活跃的思维有效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步提出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和发人深思的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获得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教师以此强化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学生有所进步,获取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等待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2.
[2]、刘群、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12.
[3]、李明、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12.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精心设计探究流程, 突破教学时间瓶颈, 提高课堂实效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科学课堂中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同时探究式学习会花费和占据课堂的很多时间, 从而往往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这样势必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因而科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学时间紧张, 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这就给提高课堂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其实广大科学教师应该明白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那就是: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 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心情, 所以多占用一些时间是值得的, 明确了这样做的理由, 但如何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合理简化科学探究流程
科学探究一般的流程如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合作与交流。那么我们是不是每一个科学探究的实验都要按这一流程让学生一成不变地进行到底。其实不然,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做一些详略得当的处理, 简化科学探究流程, 这样就可以有效使用课堂时间。比如笔者, 在《牛顿第一定律》地教学时, 就做了如下处理:在新课教学之前复习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作为知识铺垫, 然后直接由教师提出问题:失去动力的运动着的小车,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会与谁有关呢?学生快速的作出猜想:
运动距离会与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此基础上用课件打出斜面以及毛巾、棉布、木板作为水平面的实验图, 然后教师向学生明确说明小车应在斜面同一高度下滑的目的。然后就让学生分小组利用提供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最后根据现象快速总结得到初步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 小车运行越远, 速度减得越慢。) 在此基础上学生迅速得到:摩擦力越小, 小车运行的越远, 速度减的越慢。最终得到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在这次科学探究中我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只要是让学生体验和推理的特点。就做了:师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师提供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推论的探究流程。 (这样出教师直接提出具体的问题虽然限定了学生的发挥, 但也有效地让学生的思维有效的集中到水平面的什么时会影响到小车的运动距离。这就为同学们的猜想指明了方向。而师提供实验方案更是大大节约时间, 也给学生进一步做推论争取时间。) 结果整个实验探究只用了十五分钟。可见只要我们精心设计, 作到详略得当就可以突破时间瓶颈。
(二) 采取课内外探究相结合
实施探究教学应采取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 普遍要求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式, 只要学生有探究的积极性, 就完全可能在课外去做他们有兴趣做又能做的事。例如在教学“平均速度”前, 启发学生开展“比一比我班谁最快”的活动,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发现可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长短”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多少”的方法来比较快慢, 课上老师只让学生汇报探究方法与结果, 可大大节省授课时间。只要老师在平时的备课中, 能对教材做到统揽全局、总体规划, 不单节孤立被动的备课、授课还是能够解决时间紧的问题的。
二、恰当调控探究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质疑, 实现课堂实效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 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然而上课时往往出现“一放就乱, 一管就死”的局面, 该如何有效的调控课堂, 把握好“管”与“放”呢?先看笔者在一次教验活动中, 听一为老师讲授:七年级上册中的《地球仪和地图》一课的案例。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多媒体电脑大屏幕显示:一艘正航海在大海中的轮船) 。
师:同学们, 假设我们航行在茫茫大海中, 我们的船不幸抛锚了, 如果你是船长, 该怎么办?
师:打电话给谁?我们现在就来模拟打电话。
生:“喂, 总部, 我们出事了, 快来救我们!”
师:“我是总部, 你们在哪出事了?”
学生没想到会问这个问题, 迟疑了半天, 小声答了一句:“我在太平洋。”
师转向全班同学问道:“救援人员若按这位船长说的位置, 能找到出事的船吗?应该怎样描述我们准确的位置呢?”
本想让学生思想集中到地球位置的确定问题上来时, 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
师只好停下来让他说。“老师, 有一次我跟爸出海, 他们是这样描述位置的:X X海里, 偏南X X海里。”
师没有对他的回答作出对错的简单评价, 而让学生来讨论。
最后, 师归纳:“你说的方法在近海可行, 但在远海呢?周围只有海洋, 没有海岛等参照物, 你如何确定你的位置?大家学完这节课的知识, 就知道答案了…” (导入大大超时, 最后该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
案例中: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讨论激烈, 并且始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啊!新课程理念要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当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一致时, 学生的思维被即或, 课堂充满火力, 一个个问题生成, 一个个问题被解决。这样必然与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发生矛盾。如何在课堂中做到开放与高效两不误, 有待于教师们在实践探索。比如, 就案例中笔者认为:教师创设情景之后, 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模拟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就发现, 想要及时获救, 要报告船只准确位置。我觉得这样的“放”, 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同时, 也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判断, 提高辨别力。也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师无奈的引导最后还是让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的尴尬局面。就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我们应明确意识到:一方面, 按新课程的要求, 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 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要“放”, 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 让学生去主动探索, 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 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管得太死;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课堂教学的复杂性, 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 纳入教学过程, 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 使课堂放而不乱, 使得学习环境激烈又和谐。如:笔者在一次教学《物质与微观粒子的模型》教学片段。
新课教学:学生探究建立水电解的模型
提出问题:水蒸发的过程只是分子间的距离改变, 水分子没有改变, 那么水分子是否还能再分呢? (让学生猜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
(利用水电分解录像播放水电解实验) 设问:同学们能否也用模型来模拟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
学生活动二: (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建模 (这对学生是有困难的) 教师及时打出友情提示提醒学生找到有用信息帮助自己建立模型。
友情提示的内容:
(1) 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有大量的水分子构成,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 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具有可燃性, 氢气有氢分子构成, 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3) 氧气可供给呼吸, 具有助燃性, 氧气有氧分子构成,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学生活动三: (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水分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教师请各小组展示制作的模型。
思考题1:水分子是怎样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 能把这个过程模拟演示出来吗?
学生活动四:邀请水分子组、氢分子组、氧分子组各一位同学上讲台把整个微观变化演示给大家看。
在案例中进行“活动二”时, 放手让学生自行构建水电解的模型那肯定是“乱”了课堂, 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如何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的概念。那么教师就应该主导的“管”, 在这里利用“友情提示”的方式, 帮助学生获得各种分子的信息, 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切入点 (很显然我们只有给了学生足够的垫, 你才能放心的放, 即使是放那也将是有的放矢。) 因此, 只要教师作好“放”的铺垫、进行适当的调空, 就能实现“放而不乱”的课堂。
总之, 新课改教学中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但只要我们明白:课程的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 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 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 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从主观认识上找根源, 树立“问题意识”, 积极时间, 找差距, 找问题, 找不足, 大胆更新自己的观念和实践, 就一定能成为教学改革的成功者。
参考文献
[1] 孙钰柱.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困惑现象和反思[J].中国教育网
1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十三
东阿县大桥镇第三联办小学教师路吉山
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课堂疑问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应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那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确保知识的科学性
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及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是科学的某些问题需考虑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应界定范围。如果提出了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提问题时,应在科学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严肃认真,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出现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
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问学生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提问中,一个问题总是往往有多种提问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启发性更强的提问方式。
四、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
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五、课堂提问应和学生已有知识于自身经验相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以及能增进一个人新知识的问题,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中国古典小说每章回的结尾,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将引起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看下去。这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点,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从麽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跟学生以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分析能力。
六、课堂提问应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14.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四
双流县黄水小学 邓莉
前段时间,参加了由双流县教师研培中心组织开展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为主题,因此我和另外一位来自棠湖小学的周老师按照同课异构的要求,为大家呈现了不一样的《买矿泉水》。课后,通过对学生前后测的对比和听课老师的评析,我深刻体会到不一样的教学设计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虽然是同一课,可是教学侧重点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大为不同;不同的教学方式也营造了不一样的教学氛围;这种震撼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激发了我对“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教师对教材、学生以及对自己角色的不同理解,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截然不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对“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
一、优化教学设计,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基础。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教学“与11相乘的速算”时,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在获得与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中 “认识整时”这一课时,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能有效。
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做到:(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2)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
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我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优化教学设计,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它的优越性。
(三)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已从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感染作用,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之目的。
(四)优化练习设计
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内容要“求活”,应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到数学魅力无穷。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之内在力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谜语、等形式进行练习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让每一个学生 “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有了好的设计,要想有效落实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2、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
15.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五
一、延迟性评价
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即时性评价, 不利于教与学双边思维的活动, 容易使答案片面化, 造成训练的狭隘性。针对这种现象, 美国学者帕内斯提出“延期评价”的观点, 主张“有意地隔离对观念产品的批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延迟性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立即判断, 而给出一定的时间畅想与表述,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思考的答案异彩纷呈起来, 让创新的火花飞溅起来。如有一次学完《狐假虎威》, 在学生分析狐狸的狡猾特点后, 我没有就此打住, 而是期待着新的答案。结果一位学生认为课文中的狐狸并不狡猾, 它只是为了逃生, 且又没有伤害其他动物。该生言之有理, 想法新颖, 归功于延迟性评价的效用。
二、双向性评价
传统教学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常被排斥于评价过程之外, 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 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致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的单项性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况且没有一个教师是“完美”的, 在课堂教学处理中很难与学生的思维完全对接。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师进行即时的评价, 在评价反馈中改变教学思路。有些特级教师还故意制造教学“缺陷”, 让学生于有意评价中提高认识。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双向性评价间的协调关系, 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 使课堂教学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三、区别性评价
学生的个体特征不同, 各人的阅读存在个性差异, 对文本的感悟、判断能力也存在差异。课堂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 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切不可以统一标准, 统一答案, 武断地“一刀切”, 那样会显得草率, 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上, 从内心把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层次性, 慎对学生的思维结果, 给出恰当的区别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从考虑学生差异性的角度出发, 这就存在评价内容和评价要求的差异性, 区别对待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思维与表述过程。有时在同一评价内容下, 也要注意评价标准的伸缩性, 合理安排答题程序, 可以先鼓励暂时后进生尝试回答, 最后让优等生深入补充, 尽量兼顾层次不同的学生。区别性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因文而异, 因材施教, 努力遵循面对全体、突出差异的原则。
四、暗示性评价
在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 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 往往巧妙运用带有暗示性的评价。这种评价通过某种暗示要素适度刺激学生的学习心理地带, 让学生自觉、及时地或矫正或发展自己的主体行为。暗示性要素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如教师恰如其分的点头、鼓掌、打手势、拍拍学生肩膀等各种动作语言评价, 用来表示赞赏或不赞赏的微笑、凝视、皱眉、期待等表情语言评价, 都能传递给学生相应的暗示信息, 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此外, 教学中有意识的示范表演、学习榜样的树立、个别现象的批评、典型事例的表述等暗示性评价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影响学生学习的发展取向。
五、小组性评价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 适当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交际能力和互助精神, 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且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地加入评价体系, 以提高单位小组的整体战斗力?实践表明, 注重组内与组外多重评价有机结合的小组性评价, 从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整体效益。小组性评价分三个层面:小组内成员互评、以组为单位小组间互评、以组为单位与教师互评。小组性评价的不同层面各有特点, 在具体评价中要把握好各自的评价时机, 注重不同层面评价的相互作用, 充分发挥小组评价的联动效应。同时, 要引导小组的合理构成, 恰当选择评价的内容, 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防止出现流于形式的评价, 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16.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篇十六
【关键词】课堂策略;阅读效率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Goodman认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括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始终是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之一。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意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对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但现在相当多教师经常将阅读材料当作精读处理,教学过程就化为讲解生词、归纳短语,逐句逐段地翻译,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的过程。这导致许多学生对阅读理解感到力不从心,他们常常是认识词汇,懂得分析句子的语法和结构,却对文章内容及其意义不理解,所以在英语考试中很多学生在做题时经常出现失分现象。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一定会随着知识与语法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一种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启发心智的过程。因此,如何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效率,使阅读课真正具有实效性已成为很多英语教师探究的重要課题。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学习,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应当是轻松愉快的,但一说到阅读,学生总是“谈虎色变”,感觉阅读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此,营造这样的氛围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阅读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较快地融入到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求知渴望,从而使学生觉得其实阅读不是一件难事。
首先,要巧用“读前”环节。英语教材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主题都编排了相对应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开展有目的的、富有创意的读前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与本单元阅读主题相关的背景材料,比如文字材料、图片,或者录音。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图片或播放视频,这样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课堂重、难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仁爱版九年级英语Unit1 Topic1 “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Section C时,我通过开展主题为“我和爷爷奶奶比童年”的讨论活动,用多媒体或图片呈现旧北京城和现代北京城的照片并做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新社会的幸福生活,感受社会进步。学生可以先根据图片和自己所见所闻来对自己和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在住房、道路、建筑及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比。接着引出课文“the changes of Beijing”,这样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启发其积极主动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为有效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其次,科学设置阅读问题。阅读问题设计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尽量设置有趣的、开放性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what” “when” “where” “why” “who”和“how”,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Unit6 Topic 3 Section C的话题是有关行人交通安全和一些交通标志。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导入阅读课:“How can we keep safe when we are walking on the road? ”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所呈现的交通标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营造出了热烈的课堂教学情境,诱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又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扩展,让课堂和生活相结合,达到寓教于乐。
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尝试。对学生阅读认知中出现错误,不能指责和嘲笑,而须要耐心指导,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应多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努力获取正确认知。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呈现良好有序的状态,培养并保持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初中阶段英语阅读的主要方式包括预读、精读、朗读、默读等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这些阅读方式加以练习。其次,在阅读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2 Topic 3 Section C“Keeping Healthy”时,老师先让学生对生活习惯进行一些探讨,学生就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进行热烈讨论,然后在进行阅读文章前,教师设置一个问题:“How many ways to keep healthy are there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y?”学生们先把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预读,最后通过精读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通过教学课堂来指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所以有目的性有方法地阅读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方向,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再次,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和中心句,归纳文章的核心,一般核心句在每一段落的开头或者是结尾部分。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1 Topic 2 Section D“Famous Sports in England”时,文中要求学生找出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中心思想,学生在预读中很快就发现中心句分别在每段的开头,接着要求学生再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意思,这样能很好地获取阅读信息量,提高效率。事实证明,学生掌握了科学的阅读学习方法,他们的阅读认知会变得更主动、更流畅、更有效。所以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养成不能完全依赖课堂,而是要尽可能将课堂延伸进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要成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或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或者课外读物。阅读材料的内容很广泛,比如人物传记、政治历史、风土人情及当时热门的社会现象等等。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说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常识,并且增加了不同领域的课外见识,这样他们就更能体会到阅读理解中的内容和意义。一些教师每周可以选择三到四篇生动有趣的不同话题又能启发心智的文章,每周安排一个固定时间段进行阅读竞赛,并统计小组成绩,以此激励学生逐步增加课外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选择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报纸刊物,比如《中学生英语》、《21世纪报》、《英语周报》等。通过在课堂外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渠道,能有效地将课堂内外、精读泛读、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英语识、读、写、听、说能力的综合发展,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即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阅读兴趣和技巧能力的不断强化。
17.优化作风_提高工作效率_演讲稿 篇十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优化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
我市新一轮的‚一创双优‛集中整治活动已拉开帷幕,我镇积极行动,于2月15日召开了以‚强力推动项目落地加快‘三化’协调发展‛为主题的‚一创双优‛动员会。在学习了上级文件和我镇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后,我深感优化工作作风在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着我们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本文来源于范文学习网()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计生和妇女工作者,要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优化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一、认识优化作风重要性,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保障。何雄书记在2月10号全市‚一创双优‛集中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要求‚按照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效率高低,众所周知,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大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客观因素,工作能力低于工作岗位的要求,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使工作缺乏效率。但工作能力也并非越强越好,能岗匹配,即工作能力与工作岗位相匹配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率,否则,没有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同样是工作缺乏效率的表现。二是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可以缩短工作周期,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工作方法。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选择好的方法至关重要,因为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我们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更使我们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四是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观因素,它决定了执行者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保持良好工作态度的干部,在工作中会充分投入,把事情不仅是做完,还要做好,对工作负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反之,则是敷衍了事,把工作仅当作谋生的手段。以上四个因素,都与干部的作风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因此,王屋要走在全市的前列,首要就是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二、多措并举优化作风,建设和谐美丽新王屋
一是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政策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总结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二是当好公仆。要做到思想上重民,带着深厚感情为人民服务,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民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作风上亲民,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工作上利民,要抓住为群众“谋利”和“解忧”这两个主要环节,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再难也要想方设法去干,掌握上级有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使我们的育龄妇女真正享受到有关优惠政策,积极为她们服务,当好广大妇女群众的娘家人,发挥妇联的作用,挖掘和培养一批妇女创业致富带头人,以她们为辐射,形成我镇广大妇女赶学比
超的良好局面。三是联系实际。必须从我们的工作实际出发,摒弃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工作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创新思维方式,用新的观念谋划工作,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借鉴他人的经验,主动挖掘自己的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努力把各项工作推上新台阶。四是自我激励。在工作中,学会自我激励,坚持高效务实的作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肯定,让自己拥有工作成就感,从而保持工作激情,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办事高效的干部。
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是创造富裕和谐美丽新王屋的需要,是落实加快我镇各单位大发展的基础。
‚莫谓途难时日远,鸡鸣林角现晨羲。‛同志们,借着‚一创双优‛ 这一契机,我镇的广大党员干部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迅速掀起活动高潮,推动工作作风有大的转变、机关效能有大的提高、干部形象有大的提升、发展环境有大的改善,为加快我市推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优化教学设计_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07-18
如何优化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09-30
优化分层教学,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09-19
优化写字教学提高素质教育09-29
优化板书设计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07-04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08-06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10-12
构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07-27
优化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09-19
优化初中英语教学课堂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