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共9篇)(共9篇)
1.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 篇一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广大中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社团活动不仅日益成为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生活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它以特有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参与,能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如果说课堂是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学生社团则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素养,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保障。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管理和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增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才时,已相当注重人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纵向型的专才和横向型的通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事实证明,没有任何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势必在未来社会竞争的洪流中被淘汰,而那些具备良好社会活动能力的竞争者必将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占据优势。
二、社团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1、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通过一些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构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文化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感染对学生心理成熟及人格整体的和谐发展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2、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人渔”。通过学生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组织能力。
虽然学生社团活动很多由老师们来策划。但是当学生在社团内扮演了各自的角色以后,能够锻炼他们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
(2)思维、创新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这种灵感来自本身的兴趣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激励作用。
(3)表达能力。
学生在教师事先预设的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无形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4)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提高我们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3、内化自律作用
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都是基于学生自愿,其凝聚力、向心力主要依赖成员的自律意识。因此,社团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培养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而且这种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对学生更具认同感。学生从社团活动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认识、思想,形成对人对事物的看法容易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同时,在社团活动中形成的内在观念又反过来外化为自觉行动,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所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
4、学生社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心理辅导功能,能为成员提供归属感,分散不良情绪,满足成员心理需要。社团组织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便于成员间敞开心灵,融洽地接触和交流,为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健全人格创造了机会。通过学生社团活动,放松心情,减轻学生因过重的课业负担而产生的过重的心理负担,让学校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校组织的众多的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进行课外的自主管理与自主学习,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社团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建设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倾注热情、共同努力。有了社团,学生生活不再是枯燥单色的白纸,而是绚烂多彩的另一片天空。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个宁静、和谐、美丽的书香校园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2.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 篇二
近几年来, 我们“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 摸着石头过河,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
一、抓学习之“本”, 夯理论之“基”
1. 组织学习, 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 了解它与传统学科、传统教法的不同呢?
一方面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开展专题讲座和参观学习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创新与体验》到《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发展的天空》, 从“走出去”———组织教师前往扬州、姜堰等外校观摩、参观到“请进来”———邀请兴化专家、内行来本校听课、指导。另一方面是定期组织教师收集资料, 了解其他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学生活动情况, 学习优秀案例, 借鉴成功经验, 做到扬人之长, 补己之短。
通过系列学习, 教师消除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同时也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组织实施提供了帮助, 为课程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加强领导, 提供保障
为了顺利推进本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为组员的实践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开展工作。近年来, 教导处经过精心的研究, 每学年都制定详细的计划, 让3至6年级结合校本课程和班级特点, 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优化学科整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 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领导小组的成立, 职能科室的重视, 使得本校实践课程的开设既有连续性又有梯度性, 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二、挖本土之“源”, 掘兴趣之“泉”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 我们本着“在实践中探索, 在体验中感悟”的理念, 立足本土, 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 围绕“三个紧扣”, 全方位、多角度地选择活动素材, 设计活动主题。
1. 紧扣学生生活
开学初, 针对家长们反映孩子用钱大手大脚的意见, 本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 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摸底, 开展了一次“零花钱如何花?”的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 本校有3位同学患重病, 各班都开展了《和你在一起》的主题教育活动:“走进生病同学家中”“为生病同学捐款”“珍爱生命”……身边人, 身边事, 教育了学生,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 陈明同学一脸不快地说:“刚才, 我们在打扫包干区, 刚扫完地面, 几个三年级的学生跑着去倒垃圾, 纸篓里的垃圾撒得满地都是, 害得我们白忙活一场……”还没等他说完, 班长唐梦语就接过话茬:“有一次, 我去倒垃圾发现路面上有许多碎玻璃片, 一定是哪个班同学倒垃圾时扔的, 万一被小同学捡去玩了, 那多危险啊!”“用纸篓倒垃圾确实不太好, 有些小尘土一边走一边就漏了, 有些废纸片, 被风一吹, 就刮得满校园都是。还有最近同学们喝完的牛奶袋, 乱丢现象比较严重。老师们为此感到头疼。”王源同学说:“不如我们试试用塑料袋来装垃圾, 这样既干净又方便。”仅仅一个班使用是不行的, 怎样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呢?朱老师说:“不如我们就以此为课题, 开展一次‘袋装垃圾与学校环境’的研究活动吧!”
联系学生生活, 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用敏锐的嗅觉和眼光, 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发展, 帮助学生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课程主题,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2. 紧扣学校特色
本校是省农村实验小学, 校园书香四溢。近年来, 本校开展了“我读书, 我快乐”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各班制定读书计划, 安排综合实践内容, 最后推荐班级小能手, 参加学校组织的优秀读书笔记评比, “一路书香”现场手抄报、绘画、作文比赛, 古诗文诵读比赛, 课文朗读比赛, “我爱讲故事”比赛……在创建“书香班级”的活动中, 我校涌现出了很多的“书香班级”。上学期, 本校30名同学在市级以上的读书征文及其他比赛中获奖。2009年10月22日兴化市课外阅读教学研讨会在本校举行, 会上我校两位老师做了专题发言。在系列活动中, 学生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了解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更为广阔开放的思想空间。
本校的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每年10月下旬, 本校实施学生健康行动的“体育节”。学校还以“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为主题, 开展了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趣味体育比赛系列活动, 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又享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2009年12月, 在兴化市教育局举办的田径运动会上, 本校运动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校环境怡人, 花香四季。我们根据学校特点挖掘活动资源。春天到了, 学生驻足于花圃四周, “‘花花’世界”主题诞生了;秋天到了, 好玩的同学总喜欢捡几片树叶带入教室, 将它张扬着摆弄着, 引来同伴欣赏和品味, “秋天的树叶”主题产生了。主题选定后, 怎样开展, 学生各抒己见, 畅谈构想, 师生共同分析哪些问题有条件去探究, 值得去探究, 最后确定子课题。学校有一竹园, 四季长青, 分外引人注目, 主题“竹缘”应运而生:竹型、竹画、竹诗、竹魂以及与翠竹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活动的开展, 拓展了学生学习的领域, 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也能在活动中掌握研究方法, 提高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秋天的树叶》获泰州市二等奖。
本校少先队活动很具特色。学校结合少先队主题活动月, 开展了系列专题实践活动:三月的“感恩父母”, 四月的“缅怀先烈”, 五月的“劳动光荣”, 九月的“难忘师恩”, 十月的“国歌声中”……尤其是寒暑假, 这段时间是家长沟通留守儿童、沟通亲情的最佳时期。为了弘扬中华传统, 增进相互亲情,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围绕“感受亲情·感恩父母”设计了亲情作业, 多篇作品在市“三爱”主题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奖。专题活动的开展, 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素材,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增长了才干, 提高了创新能力。
3. 紧扣地方特色
本镇是“泰州市文明小城镇”, 其中蒋庄村被誉为“江苏番茄第一村”, 我们请蒋庄的学生牵头, 带动邻村的学生, 走进“番茄王国”, 了解种植、施肥、防治、采摘技术, 感受菜农一份耕耘的辛劳, 一份收获的喜悦。在蒋庄村委的关心下, 我们拥有了一分地的实践基地。同时, 活动案例《昨天今天明天》先后被泰州市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在开展此活动的同时, 六年级组的同学还搞了一次乡村环保调查, 在乡村进行了一次环保宣传, 对家乡致富能手进行了一次采访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本镇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可是近几年的水源受到污染, 居民只能引用地下水。喝着略带咸味的“地下自来水”, 学生们不管是在家还是在校, 都是议论纷纷。为此, 我们借助这一契机, 围绕“如何保护水资源”开展了“蓝天碧水在我心”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后通过交流、讨论, 说出自己的感想, 发出保护水资源的倡议, 编写手抄报, 在校内展览;书信《给XX的一封信》, 寄给了市长、镇长;作文、诗、儿歌, 寄给了报社;制作公益广告宣传画, 张贴到大街小巷……本次活动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并且立即展开调研与整改, 有效改善了我镇的水面貌, 记录活动过程的展牌也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等奖。
三、择时机之“苗”, 绽创新之“花”
在综合实践课的指导实施过程中, 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 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并逐步使他们由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同时, 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勇于去创新。
如劳技教学《凉拌豆腐》, 书本上把需要的配料和制作过程介绍得很清楚, 学生自己就能看懂, 学会。如何教学呢?教师课前先作调查, 有哪些同学在家自己独立做过或和家长一起做过, 课上请他们起来介绍。想不到有同学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配料“番茄酱”。教师当场肯定并表扬了他, 于是其他同学受到启发, 纷纷讲还可以有肉松、肉沫、小虾、辣椒、胡椒粉等;还有同学提出给凉拌豆腐配上一些西瓜片、桔子片, 这样色、香、味更佳。一盘盘凉拌豆腐在学生的手下, 俨然成了一件件艺术创作。这样的综合实践课, 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起来了, 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的培养。
又如, 科学老师在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 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 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 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 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 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 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 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 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 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 等等, 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 学生手脑并用, 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既训练了发散思维, 锻炼了创新能力, 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无疑是给了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3.关于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地方开发课程,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课程。它的实质是综合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对于摒弃被动、单一、封闭的陈旧方式,推进素质教育,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向全体学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只有当活动主题由学生自主确立时,学生的活动才能获得意义之源。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学期我在进行《奇思妙想》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我同样提供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奇思妙想的事物,很好的激发了血学生的兴趣。孩子们在这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引导方式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去关心社会,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二、注重学社自主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明显的体现的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越强,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在每一个活动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课题的活动实施,课题有了,我们研究它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研究呢?经过一周时间的思考、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组成研究小组,然后引导各小组进一步讨论该如何活动,形成初步的活动方案。如课题《奇思妙想》活动分三个阶段来进:第一阶段源自生活的奇思妙想及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第二阶段我们奇思妙想―设想未来。第三阶段准备“21世纪奇思妙想成果论坛交流会”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展示自我,锻炼各方面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收获的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图片、表演、作品等。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例如:在《奇思妙想》这个活动前,会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本组特点做好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收集和整理活动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在准备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分工,每个人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在时间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如果让学生上网查找一些奇思妙想的图片,对照图片看它奇在哪里?妙在何处?然后自己设想未来什么样的?
在这以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而是教学中的一个参与者。学生的是认识的主体、实践主体和发现主体的。我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大胆的探索,我坚持做到一人为本,以学生为“先”,让学生先想,先看,先讲,先做,真正做到: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
三、注重成果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活动本身以及探索的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而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思是更值得关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与创新意识。如在“奇思妙想”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课上,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奇思妙想的绘画,宣读自己设想未来的文章,展示自己的小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当你看到一幅幅漂亮的奇思妙想的图画,当我们听到绘声绘色奇思妙想的文章,当我们看到一幅幅精美的小制作,你会深切感受到,将探究、体验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认识,表达自己的创意与遐想,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会了反思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更学会了相互接纳、赞赏、互助、也就学会了交往。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是使自己走向自信、体验成功。
四、注重优化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而是关注小学生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和指责,而是一门艺术,她的力量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她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自信心、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在活动评价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多元评价,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通过调动他们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他们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与思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己反思、自我该进的目的,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下一次的探究实践活动。
综和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亮点,更是一门富有挑战新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活动探究、调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生动丰富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选择活动主题,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解决,自己去体验,而教师在这里只起了一个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康敏:《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师素质提高》,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4)。
4.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篇四
体验成长
——《七嘴八舌话野菜》主题活动实施总结
活动背景
1.我校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虽然他们来自农村,但是很少有走进田园进行体验的机会,很少有亲近自然的机会,他们甚至分不清哪是小麦,哪是韭菜。另外,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被父母宠爱着,很多父母甚至唯他们是从,这导致他们缺乏独立能力、沟通能力。
2.我校自建校以来,就以‚体验教育‛特色为办学方向,本着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的理念,立足本土,充分挖掘学校周边的资源,开辟了六亩的‚千山路小学田园体验基地‛。因而每个学期,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一定有一个是与田园体验相结合的,正是通过在基地里每一次的亲历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3.随着环境的改变,很多蔬菜害虫需要大量的农药才能杀灭,农药的超标更让人们对种植蔬菜越来越不放心,因此野菜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喜爱的蔬菜,那么在我们本地哪些野菜可以食用,哪些野菜有营养,哪些野菜有毒,就成了我们关心的问题。春天,正是野菜大量成熟和上市的季节,野菜随处可见可采,正好‚野菜‛主题也与我们的田园体验相契合,所以有了《七嘴八舌话野菜》这个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非常感兴趣,也容易操作。
综合实践周在我校已尝试了两个学期,这其中我们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上课形式还需要再完善。上学期的《收获花生欢乐多》这一主题活动,备课时采用的形式是‚一人主备一课‛,同时主备老师负责给每个班级上这节课。为了减少老师的工作量,采用的上课形式是合堂,即两个班级同时上课,这样老师的准备精力会比较充沛,每个班的步伐都是一致的。但由于课堂人数太多,纪律难以组织,学习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学期在开展《七嘴八舌话野菜》这一主题活动时,采用的上课形式是‚一人主备,多人共享‛,该班级所有的课主要由该班的语、数老师负责,这样便于老师组织课堂,保证了课堂效果。2.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开展综合实践周是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连贯性,以便于提高活动质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上学期开展《收获花生欢乐多》这一主题活动时,由于课程安排紧凑,有一些过程性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免出现最后补资料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学期开展《七嘴八舌话野菜》这一主题活动时,每天的活动要有一节课进行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以查漏补缺,保证当天的活动质量。
下面就结合本学期开展的综合实践周,具体交流一下我们的实施情况。
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筹备,制定计划
清明前后是野菜生长旺盛的时节,所以开学第二周我们便开始进行综合实践周的筹备工作。我们首先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野菜的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所有参与综合实践周的老师通过反复讨论,确定《七嘴八舌话野菜》主题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形式及负责教师。继而,制定出详细的活动配当。
第二阶段:中期实践,开展活动
一、开题指导,确定课题
‚开题指导课‛拉开了综合实践周的大幕。因为很多孩子都吃过野菜,自然了解了野菜的不少知识。所以,开题指导课上,在引导学生交流已经了解到的关于野菜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关于野菜的其他知识。他们通过观察野菜的外形特点、品尝野菜的味道、观看野菜图片等一系列活动,对野菜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野菜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记录在黑板上,通过提炼、合并、转化,筛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最,终确定了这些研究课题: 关于野菜种类的调查 关于野菜营养价值的查阅
关于野菜食用方式的访问 关于辨别有毒野菜的查阅与实验 关于野菜生长环境的查阅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划分了小组,并且制定了研究方案。
二、亲历体验,实践探究
(一)以生为本,指导有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带来了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再适时进行指导。
四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制定研究方案的方法,他们会根据研究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关于野菜种类的采访”小组,他们采用采访的方法进行探究。学生最初确定的采访对象多为自己的同学还有比较年轻的老师。这时老师进行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部分采访对象对野菜的了解可能比较少。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生活中,你见过谁去挖野菜?学生想到想到奶奶、妈妈常去挖野菜。由此将采访对象确定为家长还有餐厅的阿姨。
之前的主题活动中,没有涉及到采访。所以在采访之前,先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示,发现学生对于采访的技巧、注意事项不太了解。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节方法指导课——《小采访 大学问》。课堂上老师首先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进行采访,老师再通过播放微视频进行补充。采访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好意思开口说话。看到这种情况,老师进行鼓励,并要求小组的同学帮助他克服困难,有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内向的学生最终也完成的自己的采访任务。
各个小组在探究过程中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首先要学会让位,充分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当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再进行指导。
(二)实践体验,乐在其中 1.采摘节,劳动中收获喜悦
走进田园,进行体验,是学生迫切想要做的事情。虽然有了之前的探究,学生积累了野菜的相关知识,然而体验过程并非像学生想象得那么简单,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挖野菜的地方。因为参与的学生比较多,为了便于组织,挖野菜的地方应该在学校附近。‚关于野菜的生长环境的调查‛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荠菜多生长在土壤疏松地带,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决定到学校南面的田野里挖。这时,‚关于辨别有毒野菜的实验与查阅‛小组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学校南面的田野靠近马路,野菜可能被汽车尾气污染,那里的野菜对身体有害。在这个小组的提醒下,我们选择到西山村的麦地附近挖野菜。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认识到,虽然野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也要选择没有污染的地方挖野菜。
挖野菜的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难题。有的学生用铲子挖时,挖出来的都是散落的叶子。他们通过观察其他小组,发现原来挖野菜时应该把铲子往深处铲,这样可以连根铲出,防止把野菜铲破。
学生们在实践中通过比较发现了问题,并能自主、自愿探究解决问题,这比常规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更为有效。
采摘节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2.品尝节,品尝中感受幸福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老师不断向学生强调要珍惜每一粒米,不浪费粮食。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餐厅中,依旧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同学有挑食的习惯,对于自己不爱吃的蔬菜,吃几口,趁老师不注意倒掉;有的同学吃完饭,米粒掉了一地,却毫不在乎;有的同学吃不了的馒头随便就扔了。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一直在思考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学校继采摘节之后开展了品尝节。孩子们将自己亲手挖的野菜择干净,送到学校餐厅洗干净,和餐厅的叔叔阿姨一起做成野菜美食。品尝节上,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可以判断他们肯定别有一番收获。
以品尝节为契机,我们开展了《品尝带来的收获》主题交流活动。孩子们积极踊跃地倾吐着自己的心声:‚这次品尝节让我想起了采摘节,挖野菜时,我弯着腰找了好久才找到一棵野菜,幸福来得可真是不容易呀,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品尝着自己挖来的野菜,不禁想起了农民伯伯,他们要把庄稼一粒粒种下,然后施肥管理,最后一棵棵收获。我们的粮食真是来之不易。‛‚品尝野菜时,我不舍得吃,因为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我想,农民伯伯肯定也非常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希望粮食被轻易地浪费。我为自己以前浪费粮食感到很惭愧。‛‚以前在课堂上学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并没有太多感触,这次是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思。‛.....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悟,可以感受到品尝节带给他们的收获。接下来的时间,随意倒掉饭菜的现象消失了。与此同时,他们还自发当起了小小宣传员,通过小报、倡议书等形式向家长、饭店等倡导光盘。
品尝节,学生们品尝的不仅是自己收获的果实,更是心灵的收获。3.种植节,体验中学会探究
由于野菜的营养价值高,要挖到没有污染的野菜又要费一番功夫。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可不可以在我们的田园体验基地种植野菜呢?带着这个问题,他们请教了田园辅导员,发现市场上有专门出售野菜种子的,可以种植野菜。得知这一好消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陪同下,买来野菜种子。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了一些种植体验,他们对于种植并不陌生。但基于学生年龄比较小,之前的种植体验比较基础,都是田园辅导员将地耕好,他们只负责撒种子。
这一次,他们要体验种植的完整过程:耕地、浇水、施肥、埋土。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带着镢头、水壶等工具到了田园体验基地,一个个都表现得极其兴奋。由于之前没有体验过耕地,孩子们拿到镢头,无从下手,田园辅导员给大家示范了一次。同学们各个睁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记下了田园辅导员所说的每一个细节。当老师说谁先来试试看时,场面一下子‚失控‛了,孩子们个个都高举着小手喊着‚我会,我先来!‛
真正体验了,孩子才发现在田园辅导员手里看似简单的活到了自己手里就变得难多了,耕的地弯弯曲曲的,完全不成直线!他们不断地向田园辅导员请教,经过反复体验,渐渐有所好转。
撒种子更是一个技术活。之前种植的花生、玉米,种子的个头比较大,一个坑放两粒,这对于孩子们来说太简单了。可是要把芝麻大小的野菜种子均匀地洒在沟里就要有技巧。最初体验,学生发现,有的地方种子特别密集,而有的地方又特别疏松。他们小组围在一起讨论,发现用手指捏好种子,控制好速度就会保证种子撒的均匀。
每一次体验,都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学会做一件事情,更是探究思维的发展。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交流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周结束前,我们开展了成果展示课。展示遵循的原则为:‚三要三注重‛,即展示形式要丰富多彩,每个小组在准备自己的展示成果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初,他们选择的展示形式比较的单一,大多小组选择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从网上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这时,老师要进行启发,指导他们根据各组小组的研究内容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经过指导,展示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有的小组展示作品集,有的小组展示自编自创的情景剧,有的小组展示三句半等。
四年级学生的能力毕竟还是有限的,有了多彩的展示方式,但展示内容还是比较简单。如‚关于野菜营养价值的查阅‛小组准备以三句半的形式进行展示,刚开始小组创编的三句半只有五六句,而且形式不规范,这时老师加入他们,跟他们一起思考、一起修改。师生合作下,一段精彩的三句半就写好了。
整个展示过程中,学生们自主划分展示区域,自主准备道具、课件。老师只是适时进行指导、引领。活动中,学生们提高了协作能力。最后,老师、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
四、困惑与思考
1.《收获花生欢乐多》这一主题活动,采用的上课形式是‚一人主备,多人共享‛,该班级所有的课主要由该班的语、数老师负责,这样便于老师组织课堂,但是老师的工作量太大,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效果值得思考?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言稿[范文] 篇五
----连云港市开发区新县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的相关精神,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作为“建名校、树特色”的一个支撑点,利用和挖掘广阔的社会资源,去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以生为本、做有价值的人文教育。
下面,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施的相关情况向各位专家、同仁汇报一下,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
(一)、狠抓教师培训,以骨干引路。
1、选择教师投入实施。通过对教师的摸底,我们确定了张环、胡平、夏永娟、张英等老师作为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不管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我们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引导教师端正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会产生种种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思想,如:接受任务之初的畏难;开始实施时的困惑;与传统教法冲突时的彷徨......为此,我们发现老师的思想问题后,不是急于求成,埋怨责备,而是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设身处地的对他们的想法、疑虑作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学理
论、更新教育观念。
3、帮助教师掌握方法。开始教务处先拿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方案,然后组织每个年级的指导老师一起拟订具体方案,指导各年级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跟踪听课、访问学生、检查资料等形式督促和指导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注重选题,以实效取胜
我校开发的《走进家乡》校本课程,由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组成。开发的内容有:家乡的自然地理、家乡的旅游、家乡的社会生活、家乡的多种经营等。我们还精心挑选有责任心的老师执教,他们以新颖的内容,活泼的设计,使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我校还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如:已进行的“走进娘娘庙”、“一元钱的爱心体验”、“呼唤绿色食品”、“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系列活动等,就是由课题组设计方案、任课教师共同参与进行的。这些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在社区和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学生也在实践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
(三)、加强课程管理,以制度规范。
每次实践课时间,教务处都进行教学检查,记载并通报检查情况,监督和指导教师上好每一节实践课。以激励制度促进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
综合实践活动以开放的课堂形式,丰富的信息容量,个性化的实践体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创造了亲密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起到了培养学生、锻炼老师、提升学校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以来,我校曾被评为省综合实践先进集体,市综合实践三等奖。许多老师的多篇教学设计在市获奖。
《家乡的茶文化》活动,学生知道了有关茶的知识。如茶的起源,茶的品种,茶的使用等,体验和感受了采茶的艰辛和快乐。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走进娘娘庙》活动,是传承孝文化的重要资源。通过考察、走访、收集资料等活动,学生了解了娘娘庙的历史典故、人文景观、孝文化的传播影响,丰富了学生对娘娘庙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弘扬孝文化的道德情操。
《走进绿色食品》活动,学生了解了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懂得绿色食品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生能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了生活中必备的安全常识,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把学到的安全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
《一元钱的爱心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贫困地区儿童生活的艰辛,从而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发自内心的向身边处于逆境的小伙伴们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心中充满爱,并且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困难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
(2)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3)由于该学科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4)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望
6.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简案[范文] 篇六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 勤俭节约演讲稿
勤俭节约名言、警句、格言 勤俭节约故事 勤俭节约手抄报 身边勤俭节约的表率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勤俭节约辩论会
勤俭节约的文章、诗歌、儿歌、勤俭节约的倡议书 勤俭节约作文 勤俭节约金点子 勤俭节约漫画 勤俭节约制作
二、课时的具体安排:
调查学校中的浪费现象。(4课时)
调查各种浪费所造成的影响,可能涉及到危害和对各方面的不利。(2课时)
查阅相关的资料(4课时):小故事、格言、名言、警句、诗歌(朗诵)。
勤俭节约手抄报制作(2课时)
勤俭节约金点子、倡议书活动(2课时)
勤俭节约漫画制作(2课时)废品利用小制作(2课时)
三、主题确定的背景(情境描述):
学生在学校经常乱丢学习用品,教师的讲桌上总是会出现整支铅笔,整块橡皮没有同学要。洗手后经常不把水龙头拧紧,看见水龙头在滴水也意识不到要去关一下。中餐就餐时经常倒菜倒饭,不爱惜粮食,放学回家就去买零食,时常向父母伸手要钱。教室中的电灯、夏天的电扇经常开着,出去到专用教室上课也不及时把教室中的电器关掉。学生缺乏勤俭节约的意识,体会不到父母赚钱的心酸,乱花钱的现象特别严重。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决定在五至六年级准备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勤俭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准备阶段:
一、设计调查表,调查学生的现状。(2课时)小调查1
1、你自己在环保节约方面做的怎么样?(请在相应的答案○打√)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2、离开家时,把电器开关关上。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3.水龙头滴漏时,我们用容器把它接下来,然后再请人抓紧修理。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从来没有做到
4、手中的纸能合理利用。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5、水龙头没有拧紧,及时上前将它拧紧。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6、就餐时能吃完盘中的饭菜。
○每次都能做到
○经常能做到
○ 偶尔能做到
○ 从来没有做到
7、生日爸爸妈妈花钱庆祝
○同意
○没意见
○不同意
小调查2:请选择,如果选择其他请写明。
1、你的零花钱主要花与哪些方面?()A、零食/饮料
B、学习辅助书籍
C、运动服装/鞋子
D、电子游戏软件
E、其他
2、你每个月大约有多少零花钱?()你会花掉多少钱?()
A、5—10元
B、10—20元
C、20—30元
D、30—40元
E、其他
3、周末你喜欢到哪里就餐?()
A、家里
B、饭馆
C、野餐
D、其他
4、你最喜欢玩的事情是?()
A、去公园
B、在家里
C、打游戏
D、逛街 E、其他
5、你觉得你父母每个月挣钱多吗?()
A、很多
B、一般
C、刚好够用
D、很少 E、其他
二、学生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的现象。(1课时)小组合作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的浪费现象,这些浪费造成了国家很多的损失,小组发挥自己组成员的能力,去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活动实施阶段:
反馈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寻找对策。(4课时)
根据你的调查和发现,你发现了生活中有哪些浪费的现象?(指名回答)你觉得这些浪费现象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影响?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反馈
得出结论: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每件小事做起,杜绝身边的浪费现象。
搜集相关的资料
小组收集关于勤俭节约方面的资料。资料收集小组分:诗歌组、名言警句组、故事组、小品组、其他组。分组活动
收集好小组的资料。活动反馈课。(2课时)
(一)、情景在现、寓理其中
1、伟人篇:
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才有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的感人事迹,请故事组的同学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
我们身边也一定又这样的同学,你发现他们的良好的品德了吗?说一说。
2、节约篇:
每天中午就餐后,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顿饭吃下来,洒满桌子、满地都是饭菜;有的同学打一盒饭,只吃了几口就倒掉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吗?观看小品《小华后悔了》。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富裕了。你们可曾想过在贫穷边远的山区,还有许多同龄的小朋友过着艰难的生活。他们吃不饱,睡不暖,实在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我们不浪费一张纸,节约一支笔、一滴水,一度电,就会为国家创造许多财富了。
3、调查篇:
调查报告《水和电》。
队员(5人):我们都是水,你们知道吗? A: 一吨水可以发电5410度。B: 一吨水可以磨粉34袋。
C: 一吨水可以生产药片2000片。D: 一吨水可以炼钢130公斤。
齐:节约一吨水,为国为民作贡献!
队员(5人):我们都是电,你们知道吗? A: 1度电可以生产化肥3公斤。B: 1度电可以织布7米。C: 1度电可以炼钢30公斤。
D: 1度电可以供洗衣机使用5小时。E: 1度电可以缝制衬衫10件
你们还对自己家里的水电进行了调查,有什么收获吗?进行汇报。
4、朗诵篇
我们有很多的警言佳句,很多的诗歌都是歌颂勤俭节约的美德的,下面我们就有情诗歌朗诵组的同学带来的收获吧。
(二)、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明白了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节约不浪费,爱劳动,爱创新,从小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做个勤俭节约的乖孩子!制作手抄报。(2课时)
小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勤俭节约的手抄报制作。对制作的手抄报进行展示。
勤俭节约金点子、倡议书活动。(2课时)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古代又很多的名人都能够做到勤俭节约,我们的身边也又这样的同学,他们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为了号召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到“勤俭节约”的队伍中来,请同学们出一出金点子,看看同学们能想出什么好的点子?
为了使大家都能响应这个活动,我们一起行动制作一份倡议书,倡议身边的人士都能做到“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漫画制作。(2课时)
小组活动:将生活中浪费的现象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利用废品进行小制作。(2课时)
7.构建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一、激活内驱, 让需要成为活动支点
学生是否喜欢某次活动, 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其有否参与活动的内在需要。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家楣教授在《学习的苦乐观新论》中指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本无预定的苦乐属性, 孰苦孰乐具有动态特点。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体验, 当学习不满足学生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能否使学生乐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引导, 其实质是设法使学生之所学能满足其所需。”由此可见, 构建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行为的着力点应放在“通过自己精心预设并智慧实施的组织引导, 有效引发、积极回应并最终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上。就笔者拙见, 以下四点是较为有效的策略切口。
1. 妙趣横生的开题陈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活动内容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要求参加相应的学习活动。因此, 如何“开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会在每学期初, 以全校或者年级为单位, 采用“开题陈述会”的形式, 让相关的指导老师依次登台, 以谈话叙述、图片展示、音像激趣、表演演示等独特的方式,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本学期确定的课题内容、意义、实施途径以及实施效果向学生们进行阐述, 让学生了解本学期本年级的每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实施途径, 给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的机会, 使每一个课题内容都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这样, 在妙趣横生的开题陈述中学生的活动热情被点燃, 活动需要被唤起, 学生投入活动的内驱力得到了有效扩张。
2. 意味深长的情境策动
开题时, 教师以情感感人、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活动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激活学生的思维波澜。
在《走近2008北京奥运》这一活动中, 一位老师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引入:“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2001年7月13日, 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吗?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 BEIJING时, 北京沸腾了, 中国沸腾了, 多少年的梦想在那一瞬间实现, 多少中国人陶醉在这美妙的一刻, 多少中国人为了这一刻苦苦等待, 一个世纪的梦想, 将在2008年实现了。”当时, 教室里多少双眼睛里透射出光彩, 有惊讶, 有期盼, 有喜悦;一张张小脸上显露着求知的欲望;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来。可见, 若要学生动心, 教师必要先动情, 以情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 努力创造“我要探究”、“我想参与”的活动气氛。
另一方面, 情境的创设也可激发学生的情感, 引起探究欲望。
在《汽车与生活》的开题指导课中, 一位老师首先出示课件, 请学生观看“精美的各类汽车图片”、“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的广告”以及“车祸、尾气排放、排长队加汽油”等场面。在这些精美的画面前, 合着时而欢快、时而低沉凄迷的乐曲, 学生的活动兴趣被激发出来, 大家想探究的小问题也“喷涌而出”。
由此可见, 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 一个用艳丽夺目的彩图或音像制造的美妙的情境不仅能感染学生, 还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 更能调动他们在情感和行动上的参与意识, 有效引发后继探究的强烈期待。
3. 扣人心弦的疑问悬念
打破常规, 在活动中布疑设障, 设置悬念, 能激发学生的认识性动机, 促使学生“追本求源”, 以满足学生们认知的需要。
在开展《中秋习俗知多少》活动前, 一位老师先故作神秘:“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话音刚落, 就见到好几个男生伸长脖子等着老师, 要求老师快说。“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从而引出“月亮”与中秋。老师顺势谈话引入: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 大家知道是什么节吗?———对了, 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 吃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一下子,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七嘴八舌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主题, 组成了一个“中秋习俗知多少”的主题活动。
一位老师在《戏曲脸谱》活动设计中, 先让学生观赏一些自己收集到的戏曲脸谱的小艺术品, 然后让学生猜猜这是谁?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但大多猜得不对。于是, 老师组织学生欣赏《中国戏曲京剧名家名段》VCD中的《卧龙吊孝》、《李逵探母》、《四郎探母》、《秦香莲》、《徐九经》等戏段, 并从旁进行讲解, 让学生对戏曲脸谱有个初步的了解。欣赏活动过后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处在一知半解的时候都有许多的问题:“老师, 我知道诸葛亮很聪明, 他有很多计谋, 可是我不是很清楚。”“老师, 李逵后来怎么样了?”“老师, 包拯额头上为什么会有一个月亮?”......
一个个带有悬念的问题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有兴趣去探究,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充盈关爱的激励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口头激励评价, 特别是当众的口头激励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不能仅以作品来衡量, 因此, 口头激励评价尤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随时捕捉评价信息, 并以最及时、简便、艺术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例如:看到你的课题, 我感到是一种开拓、一种创新。任何成功都要有不懈的努力。认真的感觉真好, 老师欣赏认真的你和你认真的钻研。你的课题告诉我:你很认真, 可要坚持噢!小小男子汉还会怕困难?真棒, 你又进步了!课题研究是一门学问, 来不得半点马虎。
……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也要及时通过一些特殊的体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激励评价。教师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 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 拍拍肩膀、握握手的感激, 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励, 它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这种评价, 简便、直接、有效, 虽然没有量表, 也无法记载, 但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尊重主体, 让学生驰骋活动前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发展性课程,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回归学生本性, 解放学生的个性是其基本价值追求。可以说, “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 “自主”也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强烈心理要求, 是综合实践活动运作的根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运作中, 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自主”, 让学生在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中培养自主精神。应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鼓励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己寻找问题, 自己设计项目, 自己组织研究, 自己总结交流, 通过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全方位实现内心感悟。
本着相信儿童、依靠儿童、尊重儿童这一民主思想, 盖北镇中心小学在开展农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参与管理的全过程, 活动计划自己订;日常管理自己搞;采摘销售自己干;经济账目自己记;专题研究自己做。小园丁们管理得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学校把农科技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概括为八个方面:自己的组织自己建;自己的基地自己管;自己的小队自己组;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研究自己做;自己的奖章自己争;自己的伙伴自己帮;自己的阵地自己建。
笔者认为, 在新课程理念下, “自主”的“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层意思。
1.“自主”的“主”是“主人”
要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人, 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造力的宽松环境。有时指导老师喜欢自作主张, 替学生选择活动主题, 认为自己选择的主题容易研究, 好操作。殊不知, 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因为学生不怕难做, 而只会选他们爱做的。教师千万不要自己先吃了“奶酪”, 然后再吐出来喂给学生, 那样学生会深感乏味的, 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喜欢的“奶酪”才对。
2.“自主”的“主”是“主动”
指导老师要采用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努力使学生在活动中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 有自己的打算和办法, 有较强的时间概念和质量概念。
3.“自主”的“主”是“主意”
如何设计活动, 如何进行研究, 都要让学生自己拿主意。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自主制定活动的方案;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自主选择研究的方式。
4.“自主”的“主”是“主见”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主张, 有自己的主见。有时教师会从自身认识出发, 给学生研究的主题一些建议或提出修改意见, 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允许学生进行与指导老师观点不一致的探索, 尊重他们的意见,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我判断、自主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要让学生喜欢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 保护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各项自主选择权。
三、回归生活, 让学生找准活动原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诚如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定义为: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确,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承载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活动性课程, 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 是生活的缩写, 生活就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点。
1. 亲近广阔的自然生活
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姹紫嫣红的花朵, 潺潺流动的小溪, 清脆悦耳的鸟鸣……当然也存在着空气的污染, 水环境的恶化……这个大课堂, 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广阔的空间。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发现问题。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
2. 立足精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必经之地, 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立足校园生活生成的主题, 学生熟悉, 资源多, 研究坡度小, 可操作性强, 学生喜欢探究。
我们可以以“儿童游戏”为主题引领学生进行“儿童游戏的调查”、“儿童游戏的设计”、“儿童游戏展示”等探究与实践。因为“儿童游戏”这一主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的参与热情一定会相当高。
3. 关注多彩的社会生活
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往往蕴含在我们不经意的一些热点事件、偶发事件中。我们要善于从本地区或某一时间段的社会热点中挖掘主题, 引导学生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 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接触社会, 感受生活,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 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比如, 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 成为很多学生谈论的话题。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就和学生一起确定了“航天”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让学生收集与航天相关的书刊、文本、图片、网页等信息资料, 然后按学生兴趣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航天员与太空食品”、“未来的航天器”等小课题进行研究。
4. 融入温馨的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与理财、家庭劳作、老人赡养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 可以不断生成有特色的活动主题。
比如, 每个家庭每天都要消费,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生成“消费”这一主题。学生通过“小鬼当家”、“一月消费知多少”、“家庭消费类型研究”、“如何合理消费”、“家庭开支记录”等小课题的研究, 体验如何当家理财及家务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5. 认识五彩的个人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使学生逐渐认识自己, 让自己成为一个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人, 让他们既能承受生活的压力和痛苦, 也能创造生活的品位与乐趣。
比如, 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针对许多学生不吃早饭, 喜欢在校门前的小食品店里买零食这一现象, 引导学生开展了《“我们的早餐”现状的调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等活动形式, 使学生懂得了吃早餐的必要性, 调查组的同学向全校同学发出了倡议书, 提出了建议。
概括地说, 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开心果”, 能激励其沉醉于此、留恋忘返;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应是“创造园”, 能指引其激情探索、深度感悟;学生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应是“助推器”, 能支持其不断生长、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欧益生, 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传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及其主题开发设计策略[M].教育科学研究, 2004.
8.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兴趣;主题活动
一、做好铺垫工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生活现状的问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哪些相关问题呢?”学生各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选择题目、小组分工、制订活动计划(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按照上面的流程上课时,我发现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每次只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同学在不停地发言,其他学生似乎都做了陪衬。
课结束后,我思索着这节课肯定哪里出现了问题。可是问题出在哪呢?在评课时,听课的几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使我逐渐感到:这节综合实践课主题的选择进入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缺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配合老师的上课。在其他老师的点拨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认识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内容选择合适的主题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此,我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主题选题要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当地实际;要指导学生选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要关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的选择。
二、结合学生实际,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的非学科性课程,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老师的关注。它是一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实际上这种学习活动也的确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挖掘,并且这种学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研究主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所有人生活于自然中,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往往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封闭在课堂内,课堂学习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使学生有一种强烈好奇和求知欲。在上课刚出示题目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我从来没有注意他们的生活情况。我说:“是啊,和我们最亲近的人照顾我们的人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只有在我们痛失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们对我们多么重要。”在第二堂课学生汇报课上,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相关的知识。
2.主题活动的选题要和当地实际结合
虽然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响亮地喊了几年,但是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那种根深蒂固的单一追求以分数为主的片面教学仍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主题的选择、教材的编写都从学生生活着的当地选择,就是为了打破这种片面教学,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选择当地的教育资源作为学习内容的一方面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索。
例如,《新疆的民俗风情》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大主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本地13个民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民族组建探究小组进行深入的主题研究。因为各探究小组研究的民族不同,在小组汇报的时候通过自己汇报,听取汇报扩大了对新疆各个民族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
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一项事物感兴趣,那么从自身就会有无穷的动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题要注意学生兴趣,更应培养学生兴趣。坚持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在该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和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定式影响,教师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时候,只注意学生的兴趣,而可能缺少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选择。
例如,六年级第一册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这个题目比较大,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兴趣从“野心勃勃”的研究全国的老人现状到全市的老人现状到小区的老人现状最后到兴趣小组成员家庭的老人现状,让学生的兴趣在自己可控制的能力范围之内研究,避免因超出能力范围无法完成主体研究对学生的兴趣造成打击。在连续几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后,许多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如有学生发现早上才打扫干净的校园,中午一过总是不太干净,所以他和几个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研究,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有同学把吃的偷偷带进学校里来;加上中午打扫后同学把垃圾倒进垃圾桶后没有把盖子盖好。他们马上向学校反映,得到了学校领导的称赞。
参考文献:
[1]姜平.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小学青年教师,2003(12).
[2]林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需要“三个关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3).
[3]眭春花.优化生活时空 强化实践活动: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操作[J].网络科技时代,2008(02).
[4]李顺.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6).
(作者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9.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 篇九
东方中学倪春萍
台州市一等奖2009年6月
内容提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改的热点和亮点一路伴随着职高语文教学走过了第3个年头。它的出现取走了罩在学生身上的“玻璃罩”,敞开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广阔视野,促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跳得更高。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显得有些无所适从。(2)教师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3)活动的随意性、无序性影响了活动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设计和制订教师指导方案
(二)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题适度性策略
(三)教师指导学生在组织、实施活动时有效性方法的选择
(四)活动成果呈现形式、方式适时性的指导。关键词: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有效指导
在开展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看到了掩盖在常态化实施背后教师指导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老师们不知道该如何去有效组织、指导,有的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学生的事,因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二是有部分职高语文老师认为反正综合实践活动不考试,评价也难,做好做坏一下子也看不出来,何必化费苦心去钻研这门课程及有效指导的方法。于是就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活动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因而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三是对更多的职高语文老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瞎子摸鱼”。课程开设了,却没有明确细化的目标,没有直接可以拿来操作的标准。因而,他们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或“乱了方阵”,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知道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着指导目标不明、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引领、指导方式单
一、指导力度不当等问题,教师起不到一个真正有效指导者的作用。
我认为:教师能否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真正走向常态的关键所在,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四方面入手:
一、设计和制订教师指导方案
(一)教师学期指导方案的设计
1.开学初,每个语文老师确定本学期要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初步设想、方式、途径等。
我们在高一年级开设以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1)求职面试(2)策划创业(3)“保护环境,美化家园”演讲比赛(4)课本剧表演(5)手抄报制作(6)成人典礼。我们把这六项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类:(1)情境活动类(2)动手制作类(3)策划创业类
(4)表演类
我们在高二年级开设以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1)语文情景活动——听得清,说得好(2)语文情景活动——介绍与解说(3)融洽地交谈(4)巧妙地应对答询(5)模拟面试(6)自荐应聘心得交流会。我们把这六项活动归纳为以下几类:(1)情景活动 1
类(2)口语训练类(3)模拟职场类
设想: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训练内容。通过专门的实践活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使训练能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式:采用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点带面,以面促点。
途径:通过口语训练、动手制作、才艺表演、情境活动、模拟职场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以小组为单位,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2.语文老师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后,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所需实物、人员安排、经费支出等。
3.教师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确定活动内容后,教师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我们基本上每3周安排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二)学生活动主题指导方案的设计
教师根据制订好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围绕每次活动的主题做好以下工作(以“策划创业”为例):
1.合理安排人员: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也可以自由组合,再由老师调整,自荐或确定主持人。
2.明确各自的任务:讨论记录2人,代表发言2人,启事、广告执笔各一人,计分评论2人。
3.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各组选定一个创业点子,或结合专业自己出一个可行的新点子。如(1)在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开一家小超市,专营学生喜爱的文具、饰品、方便食品等。(2)在学校附近的社区设立家庭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购物送货、陪伴老人、接送小孩、清洁卫生等服务。(3)开一家旧书交易店,多种经营方式:租赁、寄售、收购、对换等。(4)开一间家庭装修咨询、监理公司,聘请几位专业监理员(兼职也可),联系多家装修公司。(5)开一间小小的鲜榨果汁店,由顾客自选水果,或代客加工,现榨现喝。
4.整理活动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份创业策划书,在班级中展示。
二、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题适度性策略
(一)对学生所选课题现实指向性、可行性的指导
以“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研究”为例
1.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资料等形式展开,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切实可行。
这个课题是针对学生、教师及家长对待异性交往中存在的不同看法而开展的,有助于纠正一些中学生及家长与老师对异性交往的不正常看法,让广大中学生了解一些异性之间交往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可见,开展这个课题是切实可行的。
3.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中学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困惑的一个的问题。通过 调查研究,可以唤起更多人来关心重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使更多的人倾听中学生的心声,更好地处理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时出现的问题。所以,开展这个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对学生所选课题范围的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对课题范围进行判断。
当学生选择好课题后,我们帮助学生判断课题范围,有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课 题研究,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所选课题的研究方向、目标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上面提到的“中学生异性交往问题的研究”,属于中学生心理问题范围。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查找资料等方法开展研究。
2.帮助学生筛选课题,提倡开展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切入口小,易操作,又可以节约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从未开展过课题研究的职高学生来说,选择小课题研究无疑是明智之举。学生对课题研究普遍比较陌生,他们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帮助学生筛选了几个比较容易操作又贴近学生的小课题。比如环保问题、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暑期打工生活、假期作业等问题均可开展小课题研究。
3.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不同范围的课题研究。
我们要求学生开展不同范围的课题研究,可以尽量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余地,另外还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课题研究:(1)环保问题(2)中学生生活(假期打工、作业情况、暑期生活)(3)超市盈亏(4)网络对人的影响(5)学生使用手机情况(6)网络语言的问题(7)关于名牌的选择(8)招牌广告的设计与发展(9)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三、教师指导学生在组织、实施活动时有效性方法的选择
(一)指导、制定学生活动方案的有效性
以“求职面试”为例
1.对活动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活动能否满足学生实际需要。
面试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学会正确地推销自己是他们今后成功应聘的前提条件,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介绍自己,正确得体地回答考官的问题,才有望被录用。所以求职面试能满足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
2.确定活动是否符合学生专业特点。
财经类学生以女生为主,她们中的很多学生活泼开朗,好学好说,胆大心细,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所以宜选择表演类、口语交际类、情景活动类等实践活动。工科类学生以男生居多,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平时的点子也比较多,所以宜选择制作类、模拟推销类、智力训练等活动。
3.确定活动能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
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应变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等。
(二)指导学生与活动对象进行联系、交往
活动对象指共同参与活动的师生,活动前的联系和交往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可以达成共识,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每项活动的开展都会涉及到很多学生,特别是那些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培养团队精神,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活动之前,我们要求学生在明确各自的任务后,分头去收集材料,等收集到材料后开一个碰头会,交流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一方面可以明确活动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达成共识,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三)指导学生应对活动过程的变化
1.对活动时突发事件处理的指导。
案例:07财电班开展课本剧表演,两位同学在相互追赶时,有一位同学脚扭伤了。见此情景,他们组的同学既担心同学的伤势,又怕剧本表演就此卡在那里了。在紧要关头,受伤的同学扶着门框艰难地站起来,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剧本表演又正常进行了,而且这组同学演得更加投入了。
针对这种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情况,我要求同学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惊慌,要冷静。(2)要找到处理问题的最佳途径(3)要保证活动顺利开展下去。(4)实在没法解决时,就要求中场休息。
2.对活动步骤变更时出现的一些情况的处理。
如在辩论赛场上,辩手之间的发言顺序进行调整,我们指导学生要顺应形势,切莫惊慌,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理清发言的提纲,然后围绕提纲展开辩论。如在模拟应聘时,主考官撇开预设问题,让你现场处理一些事情(如顾客投诉),你应迅速进入状态,想想如何给顾客满意的答复。我们告诉学生几条原则:(1)顾客永远是对的(2)微笑服务(3)有理有据(4)让顾客满意而归
(四)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和团队合作
1.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自主意识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成员都要切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在活动中担当的角色。只有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并在活动前做好资料的收集,活动时所需的道具,才能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这些准备工作应该是独立完成的。
2.指导学生在活动时如何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做好了准备工作后,通过互相交流,明确组内成员都做了哪些工作,工作进展如何,大家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碰到困难时互相帮助,集中众人的智慧妥善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如何汇总活动策略,供他人借鉴。
每次活动都会采取一定的策略,有些好的策略可以供别人借鉴。如课本剧表演时采取分角色记台词的方法,辩赛前观看辩论赛的视频录像,策划创业前写作策划书,参加志愿服务前绘制志愿服务图标,参加成人典礼前写作演讲稿等。这些方法可以为活动保质保量地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在活动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活动成果呈现形式、方式适时性的指导
(一)指导学生及时将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归类。
每次开展活动的内容都不一样,而且每次活动都会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因此会积累下比较丰富的原始材料和活动材料。这些丰富的素材既是学生活动成效的见证,又是考评学生活动成绩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学生及时整理活动材料,包括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所有材料。如自荐信的提纲、草稿、定稿,策划书的样稿、定稿,创业策划的图片(包括原先搜集到的参考图片)。
(二)指导学生写作活动个案或案例。
活动个案能全面地记录活动的全过程,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活动的效果,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写作活动个案或案例,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真实地记录活动过程。
(三)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拍摄下来并制作成幻灯片。
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基本上都会把全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幻灯片。
(四)教师将活动方案汇编成册。
根据高一高二年级各语文老师设计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把活动方案按照不同年级和专业汇编成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呈现出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有序开展的态势。相信通过广大职高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会越走越远,越跳越高。
参考文献:
1.宁志斌《训练是掌握言语技能的核心环节》,《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1期。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3.李臣之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师大出版社,2002年4月版。
5.邹尚智著《研究性学习指南》,中国人事出版业,2002年月第1版。
6.肖成全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7.黄淑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
8.张华:《研究性学习与生活》,《教育发展与研究》,2003年第6期。
9.倪文锦总主编《语文》(共用基础平台)第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0.倪文锦总主编《语文》(专业模块现代服务及财经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小学生综合活动范文】推荐阅读:
安沙小学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报告07-06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09-19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18
难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作文10-1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10-14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06-09
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07-31
如何搞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08-0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全教案08-03
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