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师德反思

2024-10-22

幼儿教师师德反思(共13篇)

1.幼儿教师师德反思 篇一

学师德楷模做人民满意教师

庙滩镇黄畈中心小学汪兆富

从教几十年来,我感受到教师的职业虽然是光辉的职业,通过多年的学习,对照师德规范觉得做的很好。但同时我也深刻的感觉到在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通过日后的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加以提高。对照八查八看特作如下反思:

一、取得的成绩

我自从参校以来通过多年的学习,我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取得的成绩如下:

1、多年来能遵循教育规律,很好的执行教育方针,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爱岗敬业精神强,专心从教,教学时间从不做私事。

3、工作中特别注重关爱学生,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的生活,如:住宿情况、吃饭情况,学生生病了及时带去治疗等能做到爱生如子。

4、能做到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一的、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部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5、能遵守社会公德,不参与黄、赌、毒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自主钻研业务。不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

6、廉洁从教,从不向学生推销和变相推销课外书籍和资料,不办课外补习班和进行有偿家教。

7、时刻惯彻安全思想,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对照八查八看本人虽然在师德方面做的比较好,但也存在问题。如,本人借年龄较大存在怨学思想,不求进取。知识结构更新缓慢。

三、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本人学习不够,借口多,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教师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的知识、道德文化修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开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的师德,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让自己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老师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小学教师,要具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然而爱学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在私底下聊天,不听要求,还随便乱动实验器。本来这些常规要求早在第一节课时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但一到了做实验的时候,学生就像刚从笼子里放出来的小鸟一样,什么都觉得好奇,什么都想碰一碰、试一试。私下我找了一些学生问了问,第一节课老师是怎么提的要求,他们都能回答的很好,可一到上课就做不好了呢?这应该和孩子的心理有很大关系吧。后来我发现,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进入状态,我就每节课简单的说两条,有时间就编些顺口溜,渐渐地课堂纪律果然有了好转。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并不想我想象中的那么快,而且学习知识也需要一定的反复性,有时侯记得很快但忘的也很快,所以我觉得做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有时更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所以我觉得具备极大的爱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四、整改方向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存在问题的原因,我本人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习,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对照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还有就是要尊重差异、分类推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学生中难免会有良莠不齐,尤其是后进生,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要正确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虽然在某些方面他们会出现一些困难,但我门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赢配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学生优秀的一面,激励他、鼓励他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能够弥补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达到目标或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甚至奖励,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作为教师一定要多关心他们,多理解他们,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校园里都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的成长。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台此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

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作为教师不仅是要具备专业的知识、道德文化修养,要从一点一滴的“微小”事情开始做起,“积小善而成大德”,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的师德,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提供一种道德的楷模。让自己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老师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2.幼儿教师师德反思 篇二

一、寻找载体

在过去, 北园小学的师德建设未能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后来, 在“以德导能, 以能表德”和“向师德要质量, 向细节要师德”的理念的倡导下, 北园小学意识到深入推进师德建设, 将师德建设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 并使师德建设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价和易操作的工作, 应成为学校亟待研究的课题。

经过深入思考, 北园小学的领导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学校要帮助教师发展, 使教师享受职业幸福。于是, 通过听讲座和查资料, 北园小学准确把握了四个理念:一是“师德是专业道德, 它与教育教学密不可分”;二是“进行师德建设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三是“要建立一个与载体相配套的完整体系”;四是“师德建设应成为有生命力、有序列性的活动”。根据这四个理念, 北园小学决定以“教学反思”为载体进行师德建设。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它不仅能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更能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习惯。实践证明,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习惯, 才能创造良好的业绩。

二、建立体系

1.反思形式

为了具体呈现教学反思, 北园小学确立了五种反思形式:一是反思日志, 即教师每天对教学进行反思, 并形成一段完整的文字;二是反思周记, 即教师每周对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或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创新点和艺术点进行反思, 并形成一篇短文;三是反思总结, 即教师每月对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反思, 既要表达感悟, 又要阐述理论, 并形成一篇相对较长的文章, 旨在丰富教学思想, 促进专业发展;四是反思论文, 即教师把每学期的反思日志、反思周记和反思总结进行梳理与整合, 总结其中的教育规律, 并形成一篇论文;五是反思收获, 即教师总结每学年的反思日志、反思周记、反思总结和反思论文, 以发现教育规律, 创新教学方法。

2.反思平台

为了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 北园小学为教师提供六个反思平台。一是每月组织一次反思日志、反思周记展评;二是每学期组织一次智慧实践活动, 例如“春华杯”“秋实杯”等讲课比赛;三是每学期组织一次“我的教学艺术”论坛;四是收集优秀的反思周记、反思小结和反思论文, 汇编成《教学思想文萃》;五是每学年举行一次反思成果展示, 包括教学策略汇编、课题研究等;六是每学年评选十名教师为“教学思想先锋”, 并进行表彰奖励。

3.管理方法

北园小学在校委会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与五种反思形式相对应的积分制管理办法, 从定位、要求到积分的量化, 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详细的流程。最终, 积分制管理办法经过全体教师的讨论与修改, 并形成试行稿。

4.目标规划

北园小学的目标规划有两个。其一, 教师团队建设目标。2012年被定为“主导反思年”, 2013年被定为“自主反思年”, 2014年被定为“习惯反思年”, 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能力目标和效果目标。其二, 教师个人成长目标。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反思”, 养成六个职业习惯 (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及时总结、善于交流和互助合作) , 成为三种教师, 完成两次转型 (反思型教师——发展型教师——成就型教师) 。

5.工作室

师德建设工作室既是“教学反思”资料的档案室, 又是《教学思想文萃》的编辑部, 既是“教学反思”的展示台, 又是学校的荣誉室。总之, 师德建设工作室为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并激励全体教师在“教学反思”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三、实践探索

北园小学“教学反思”的实践探索有六个步骤。其一, 推荐文章, 引领反思。学校为全体教师推荐多篇相关文章, 引领教师学会反思。其二, 调动骨干, 做好示范。学校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进行讨论, 使他们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并要求他们做好示范。其三, 抽查积分, 提高实效。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 每次每组抽查2至4人, 被抽查人按实际得分计分, 年级组其他成员的成绩为组内被查人成绩的平均分。这样, 既减轻了工作量, 又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还提高了教学实效。其四, 认真考核, 公平公正。负责考核工作的相关教师分工明确, 严格把关, 认真答疑, 一视同仁。其五, 正面引导, 积极评价。学校对教师进行正面引导, 以鼓励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积极参与“教学反思”, 最终步入良性轨道。其六, 善于发现, 及时积累。学校应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的闪光点, 不仅要认真记录, 更要总结表扬, 最终形成颇具价值的“教学反思”材料。

四、初见成效

两年来, 北园小学既帮助教师找到了科学、高效的发展之路, 又通过“教学反思”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转化为师德建设的过程。

1.“教学反思”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具有新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思维, 但缺乏教学经验, 不能轻松驾驭课堂。如果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 那么他们的教学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最终有效掌控课堂。例如, 青年教师庄绪艳, 在教学工作中, 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反思”活动, 并不断将反思收获应用于课堂实践,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 青年教师褚艳杰, 在教学“小数点移位”和“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等内容时, 她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采用了拟人化的教学方法, 最终提高了教学实效。

2.“教学反思”提升中年教师的创新意识

中年教师具有较多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 但缺乏创新意识, 而“教学反思”恰好为提升中年教师的创新意识提供广阔的平台。例如, 中年教师付春晖, 虽然她从教近30年, 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骄人的教学成绩, 但她仍然积极参与“教学反思”活动, 努力创新教学方法,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 中年教师王正奇, 尽管他担任班主任20余年, 可他依然积极参与“教学反思”活动, 最终总结出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三大策略 (精心候课, 唤起学生注意;引入竞争, 使学生保持注意;体验紧张, 让学生享受注意) 。

3.新时期师德价值体系的哲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师德 哲学 师德建构

0 引言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关于教育的思想》一书中说过:“教师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引航者,必须具备高尚的德行和品格。但在漫长的教育史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时期对教师的社会职业道德诉求却存在一定的异同,因而千百年来,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和社会学者探讨的常新话题。

笔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剖析了传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和所面临的困境,结合新时期的变化,从角色转变、人格示范的建构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诉求,以期望借此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1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从哲学的视角来反思问题,注重从问题的前提性来审视问题,黑格尔说过:“反思你的预设。”哲学的审视问题就是反思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以及如何解决和实现问题;我们从哲学的视野来思考教师职业道德体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在教育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是什么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众多回答,它们从不同的维度诠释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1 道德权威说。中国古代荀子认为教师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主张为师必须“尊严而惮”[1],既要有尊严,又要有威信,如此才可以“化性为伪”,通过教育使人性由恶转化为善。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人的道德发展的本质就是学会运用意志力量服从外在权威的过程,而教师就是社会权威的代表者。教师的职业道德从人的道德塑成角度来说体现在对学生的道德权威塑造方面,教师既要“通其业”,又要“成其道”,韩愈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合格的教师应该能承担学生通其业和成其道的双重职责。

1.2 讲经中立说。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存在以讲经和育人为己任的两种老师,通俗的讲就是“为生存而教育”和“为教育而生存”的两种老师;讲经式的老师只管教书而忽视学生有意识影响个性的教书匠,在中国教育经书中虽含有经邦济世、为人修身的法则和道理,但经师不践行其道,他的职能只限于教书。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只重视教书,而忽视道德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道德的发展提供一个中立的空间。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价值观,毋须尊重任何权威。他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但在这种讲经中立的模式下,教师自我的道德水准也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提升,同时,这种讲经中立说,容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真正价值标的。

在教育史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功能可以说众说纷纭,除以上两种外,还有结构促动说等,从中可以看到在传统教育发展中教师职业道德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内涵。

2 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规模逐渐扩大,体制日趋复杂化,在“为生存而教育”和“为教育而生存”的不同职业道德诉求中,现代的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矛盾。

价值观的困境——科技发展、经济的搞活,新思想和新观念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功利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冲击着学校教育。教育在一个国家中是备受关注的,教师从这种崇高的期望中得到了精神满足,但职业的社会地位不仅取决于该职业所带给当事人的精神价值,还取决于其物质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职业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却是分离的,这就大大降低了职业的自尊感和优越感,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我定向能力较差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个人价值观也在动摇,面对复杂冲突的价值取向困惑不解,陷入了困境。

角色的困境——作为教育者面对不同期望的规范取向和自我取向而产生相互矛盾和困惑,同时教师作为自我的角色认知也会产生希望看到的自己角色扮演成果与现实中呈现的因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教育者本身也会面临在不同对象面前如学生和同事之间角色的差异,教师角色行为由此表现出一定的冲突,甚至会产生双重人格,当然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认知教师角色的困境,在新形势下,在多种价值观的充斥下,教师面对多种对象产生的困惑和迷茫的挑战也更严重,作为教育者,这种不同的双重人格冲突变得越来越明显。

3 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建构的几点思考

面对新时期的变化和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所处于的困境,笔者从哲学的视角出发,从角色转变、人格示范等方面思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建构的问题。

3.1 人格示范——教师是创造美的人,拥有美的人格,以身作则、以身立教在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灾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危难时刻舍生忘死,坚守岗位,展现出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辉。而与之相对的“范跑跑”弃学生而跑的极端个人自由主义,遭受到全国人民对其失德行为的唾弃,不仅是对他丧失教师基本道德的谴责。因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应重视教师正确人格的培养,率先垂范,教育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道他们所不知的东西;教育意味着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做。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怎样待人接物,学习到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和品行优良的人接触,可以促进我们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从教师的品格和行为中学到的东西,比教师所教的东西更多。”[2]“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构建核心。

3.2 角色转变——我国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期望的结构、内容和性质对教育者角色行为表现起客观导向作用,期望发生质的变化,行为方式也相应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角色形象,主动进行角色转换。教师要与新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新的教育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发展意识相适应,要从保守型、封闭性和绝对权威型角色等为特征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创造型、多元型和平等型的角色形象。

3.3 构建新时期师德体系的价值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信息化、全球化的凸现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中国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能否受益于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育大发展程度,而教育的与时俱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支拥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队伍。从根本意义上说,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我国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重视和完善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全国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相信在新形势下,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学者对师德的关注和重视下,行程于几千年漫长教育发展征途中师德价值体系会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等.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9页.

4.教师师德师风反思 篇四

师德师风个人反思

——德安县河东小学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通过一个月来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其举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也需要我们提高自律和反思意识,在我只有一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首先,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在这点上,由于平时班主任工作比较繁忙,我觉得自身的学习不够,没有及时进行各方面的充电,.其次,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所以,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为人表率。如上课时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不可将个人丝毫的不良情绪表现在课堂上。更不可在课堂上发牢骚,否则,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我有时受情绪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这方面也需要改进.第三,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创新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我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花的功夫和时间不够,这一点也需要反思.树立良好的师风需要不断的努力,要从每个老师做起,培养良好的师德。希望能借这次师德师风学习的东风,“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我能改正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层,使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5.幼儿师德反思 篇五

师德反思

算算时间我来到谷城县幼儿园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对于教育的专业知识也进步了不少。但是同样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看见了很多好的一面,同样我也看见了我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带的班是大班,从这个学期开学开始我就在带着个班了,对这个班上的孩子我已经比较的熟悉了。通过这近两个月的带班时间,让我对我们这群还是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觉得其实孩子虽然很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也表达不清楚,但是孩子的心里却很敏感,你说的话,语气,态度,表情,这些很微妙的东西小孩子虽然表达不清楚,但是他们是可以感觉的到的,比如说,小朋友都喜欢动,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容易调皮捣乱。有时候老师就会批评他们,这时候孩子们是可以很明显的感觉的出来的。而且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你如果批评他的话,他就会感觉到很沮丧,很难过,如果你连续几次批评他的话,他就会认为你不喜欢他。这些都是孩子们特有的心理特征,我个人觉得,我们在批评小朋友的时候,应该多注意和小朋友的沟通,注意他们是怎么想的。我记得有一次在上课写字的时候我突然问到一个小朋友,外婆喜欢你吗?她哭着眼泪跟我说,不喜欢。我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外婆打我。小孩子很多事情的理解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完善,他们的世界里面,批评,挨打,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好的。而我们小朋友在教室里面上课或者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很容易调皮捣蛋,或者产生摩擦等问题。当我们一般情况下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通常采取的方式就是批评。所以当我们去批评他们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小孩子一些表情和动作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就是小孩觉得又不好的东西加到了自己的身上,他们会难过,会伤心。我觉得真正的教育是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史息息相关的,而孩子们的成长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如果我们发现小孩子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我们可以和他们聊一聊,想讨论问题一样,让小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思考,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这样的后果好不好,教给孩子们去思考,去理解,自己去判断一件事情对不对,我就得这样的行为要比批评他们要来的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自己思考的东西就会印象特别的深刻,这样的话他们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注意,去改正。

6.小学教师师德反思 篇六

在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像她那样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记忆中美好的回忆。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激情踏入一高校门时,当我怀揣着满腔热情和赤诚,登上三尺讲台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

在我上师范学校之前曾经问她:“怎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她说:“要有爱,很多的爱。”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老师的我发现,虽然在其他的地方,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名或者利,但对于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她的爱,这份爱里包括了所有的爱心与关怀,牺牲与奉献。

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同学。他大概是因为从小由老人带大的缘故,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有不是太规范。虽然是男孩子,却很小心眼,爱告状,甚至撒谎。有好几次,他犯了错误,怕被老师批评,就说一些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的谎言,希望能够避免被老师追究。但他毕竟年纪还小,撒的谎都比较幼稚,很容易就被我识破了。渐渐的,我开始对他不信任起来,小朋友有时候告他的状,我会不怎么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而立即批评他。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爱说谎的捣蛋的孩子。

直到那一天,上完课后,班长告诉我他上课的时候吃东西。我吃了一惊,立即感觉到他真是太过分了。班长早已经尽职的把他推到我面前。我沉下脸问:“是不是上课在吃东西?”他低下头回答:“没有。”我观察他的嘴巴,很明显的含着什么,对他这种总是撒谎的毛病反感到极点,于是狠狠的批评了他,让他回教室里坐着反省。我看他眼睛里含着泪花,慢慢的下楼去了。我想:“总算掉了几滴眼泪,希望他能够从此接受教训。”回到教室里,课代表把作业本拿给我,我问:“他到哪里去了,我不是叫他在教室里反省的吗?”课代表回答:“他今天不舒服,好象有点发烧,喉咙痛,不敢和你说。其实他吃的是治喉咙痛的含片,现在在厕所吐呢。”我大吃了一惊,脸顿时红起来,为自己方才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我竟然这样伤害了他,使他倍受冤枉。就在这个时候他进来了,看见我连忙不好意思的一笑,怕我再批评他,赶紧到座位上做好。看见他似乎很怕我的样子,我对自己平时对他的态度做了一个深刻的反省。我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真正很好的关心过他,没有了解过他的想法,他的内心。他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环境,我应该更多的爱护他,帮助他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批评。

我走到他面前,亲切的问他是不是病了。看到他对我的态度仿佛很吃惊的样子,我的心又难过起来。他点点头,说昨天晚上发烧,但早上有些退了,父母亲很忙,家里没有人看护,还是决定送他来上学。我问:“你刚才吃的是药吧,还有没有。”他立即拿出一盒含片给我看,小心翼翼的说:“刚才上课的时候喉咙很疼,忍不住吃了一粒……”我拍拍他的圆圆的脸,第一次发现他有明亮的眼睛和动人的微笑。我说:“今天是陈老师错了,不应该没有问清楚就批评你,你愿意原谅老师吗?”

他对我的态度和说的话都很吃惊,他更加不敢相信的望着我,我说:“你不肯原谅老师,老师心里会很难过的。”他立即说:“原谅的,原谅的。”旁边的孩子们都笑了。大家七嘴八舌的说:“老师还向别人道歉啊?”我回答他们:“今天确实是老师错了,有了错误当然要承认,不然,我怎么还能够去批评别人呢?”我一点也不觉得向孩子认错很伤自尊心,反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虽然我总是批评他并且很可能有几次是他受了委屈,但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对我非常亲热。他热爱劳动,总是抢着帮我擦黑板,扫地。每当我问:“谁来把窗台上的灰擦一擦。”立即能够听见他响亮的回答:“我来!”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也很有上进心,不久他的学习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适应了在上海的生活。

孩子们当然有缺点,但做为老师的我同样如此。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使我意识到老师的责任与目的,那就是爱孩子,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7.师德,教师的灵魂 篇七

关键词: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师爱,机制

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更崇高的职业, 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教师仍然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而教师不都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鼠标轻击百度, 不难发现一些有关师德滑坡的案例不少。这些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等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 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标志着教师个人的道德修养的高低也不仅局限于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的好坏, 而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很多方面。

一、教师的爱岗敬业

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些著名的文献著作又将教师比喻成蜡烛、钥匙、天梯……当然每一个比喻对象都有某一方面的形象性, 但是作为被大家传颂夸赞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岗敬业。

情感上, 爱教爱校爱生。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认可、接受并且喜欢, 将教育事业看做自己毕生要为之付出的事业, 将自己的思想境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优劣联系在一起。对自己工作的场所有一种特殊的情结, 以校为家,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兄妹, 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基本的动力。情感是内在的, 也是持久的, 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报酬的高低或条件的优劣而随意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 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 并为之自豪;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以谦恭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 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理念上, 教书育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表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 又要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所以,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就不应只局限于学习成绩, 除了千方百计地提高成绩外, 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会学习, 还要教会他们做事和做人。教师的爱岗敬业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 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这是一个教师最应该关注的。

态度上, 认真负责。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曾说:“敬业者,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而非物, 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 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的效果检测是一笔良心账, 容不得半点虚假。在学生面前, 教师没有任何个人行为, 教师的言行举止永远都在学生的视野中, 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失。

二、教师的师爱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所以师爱是教师的魂中之魂。教师爱学生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学生, 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向有勇气、有智慧、有担当的成熟人迈进。苏霍姆林斯说:“不了解学生, 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就谈不上教育。”所以了解学生也是爱学生的一种体现。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 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 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 是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也是他们的权利, 教师的爱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情感是师爱的前提, 理性是师爱的方向, 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教育功能的保证。教师从早到晚与学生一起活动, 上课时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 下课后又要关注他们的课余生活。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多一点点的关注而喜悦, 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每一点点的进步而欣慰。这些简单的、纯真的情感就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教师只有“爱的奉献”是远远不够的, 师爱还要求教师尊敬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师爱是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情理相容, 严慈相济。奉献之心, 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 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 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为民族的未来负责。

三、教师的公正

从整个社会来说, 教育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公正, 而教育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教师的公正决定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每个学生都对教师的公正有相当高的期望值, 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偏颇导致某些教师的角色模糊;经济繁荣与教师主体性的矛盾导致某些教师人生理想淡漠。广大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用好公正这面大旗。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也可为实现社会公正作出贡献。

教育通过促进人的社会化, 进而实现人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这些职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就是教师, 而对教师的职业素养的较高要求又由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决定。较之于其他社会职业, 教师的劳动具有其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源于教育劳动的内在特性, 而这种内在特性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灌注于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全社会乃至民族发展的重要方面。

首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 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第一, 建立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制度, 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 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第二, 要将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教育工作中, 让教师随时参与到师德的讲座学习中。第三, 要求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知道哪些行为教师可为, 哪些行为教师不可为, 主动提高道德修养, 自觉运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自主学习, 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让广大教师掌握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 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 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念, 在处理人际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没有这种内心体验即诉诸情感的道德认识, 教师的道德行为就缺乏内在动力。可以说, 师德修养的提高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对完整的道德意识。

其次, 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和社会监督作用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期考评或年度考评是对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综合考评, 是激励并督促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的有效途径。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 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有必要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 积极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这样, 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 不流于形式, 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靠教育又靠激励和约束。教育是基础, 激励约束是手段。我们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及其优秀事迹大力表彰, 以先进人物事迹的道德感召和情操感染唤起更多的人对美好道德的向往, 并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而高尚的内心体验。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同时, 又强化政策导向, 严肃法纪, 严格为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与教师的奖惩、培训、聘任、辞退及教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挂钩, 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的处理。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 教师在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 知道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 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最后, 进行师德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 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内化是教师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 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自律是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 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自愿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首先要树立法律的意识, 使新型的法律理念融入思想意识之中。另外教师职业道德师德内容、师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已不仅是道德的要求而且是法律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 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教师只有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 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实践职业道德的内容, 才能使学生“度德而师之”, 从而将书本内容融入生活, 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总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 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 积累情感体验, 磨炼道德意志, 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 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 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张国权.浅谈教师职业道德素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4) .

[2]贺春湘.当前师范生师德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 2010.

8.浅谈幼儿教师的师德素养 篇八

一、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巴特尔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作为幼儿教师,要有爱心,没有了爱心,所做的一切多优秀也是虚假的,要做好幼教工作,就要爱幼儿,只有真心热爱幼儿,才无愧于幼儿教师这个称谓。真心热爱幼儿,就要求教师把爱付诸于教育各环节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幼儿。爱幼儿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爱探索的习惯等。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幼儿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为了幼儿的一切,一切为了幼儿,以他们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要严格对照岗位职责,严于律己,做好幼教工作。

二、拥有良好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

作为幼儿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幼儿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幼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发生过这样一件插曲:一天,我遇到了一件不顺心的事,而这件事也直接影响到了我当日的带班情绪,令我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我到办公室取了教学挂图匆忙回到班上,刚进教室门,就见到几个幼儿在追打嬉闹。原本心情就不好,再看到幼儿不听话,我看了很生气:“全都坐回位子上去!”没想到,我的“号令”一发,幼儿们停止了喧哗,停止了走动,都一个个快速地坐回自己的座位,安安静静地休息。这时我听到有一个小朋友低低地说了一句:“老师今天不漂亮。”我跑到镜子前面看了一看自己的脸,果然眉头紧皱,脸涨得通红,真的有些可怕。面对幼儿的如实评价,我羞愧不已:幼儿眼中漂亮的老师不仅仅要身着光鲜亮丽的衣服,更要有一副亲切、美丽的笑容。经过这件事,我暗暗发誓:今后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个真正让幼儿喜欢的教师。

三、尊重同事和家长

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职业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对待同事应互相尊重,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互相协作,步调一致,形成良好的集体,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家长的配合是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家长,理解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的心情,帮助他们了解儿童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使得家长与幼儿园能更好地配合,并参与教育工作。

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幼儿教师要勇于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获取信息,从而透彻理解有关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新动向,获取第一手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做一个真正博学多才的人,使教师在幼儿面前更有说服力和教育力,从而使教师的师德得以升华。

9.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反思 篇九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事小学工作才3年。在这3年的工作历程中,我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举世瞩目的功绩。和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默默地奉贤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就是在这忙碌的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就是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自己在人生中的价值观。

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老师的我发现,虽然在其他的地方,大家说的最多的都是名或者利,但对于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她的爱,这份爱里包括了所有的爱心与关怀,牺牲与奉献。

我们班里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同学。他大概是因为从小由老人带大的缘故,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有不是太规范。虽然是男孩子,却很小心眼,爱告状,甚至撒谎。有好几次,他犯了错误,怕被老师批评,就说一些自以为可以蒙混过关的谎言,希望能够避免被老师追究。但他毕竟年纪还小,撒的谎都比较幼稚,很容易就被我识破了。渐渐的,我开始对他不信任起来,小朋友有时候告他的状,我会不怎么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而立即批评他。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爱说谎的捣蛋的孩子。

直到那一天,上完课后,班长告诉我他上课的时候吃东西。我吃了一惊,立即感觉到他真是太过分了。班长早已经尽职的把他推到我面前。我沉下脸问:“是不是上课在吃东西?”他低下头回答:“没有。”我观察他的嘴巴,很明显的含着什么,对他这种总是撒谎的毛病反感到极点,于是狠狠的批评了他,让他回教室里坐着反省。我看他眼睛里含着泪花,慢慢的下楼去了。我想:“总算掉了几滴眼泪,希望他能够从此接受教训。”回到教室里,课代表把作业本拿给我,我问:“他到哪里去了,我不是叫他在教室里反省的吗?”课代表回答:“他今天不舒服,好象有点发烧,喉咙痛,不敢和你说。其实他吃的是治喉咙痛的含片,现在在厕所吐呢。”我大吃了一惊,脸顿时红起来,为自己方才的行为感到羞愧难当,我竟然这样伤害了他,使他倍受冤枉。就在这个时候他进来了,看见我连忙不好意思的一笑,怕我再批评他,赶紧到座位上做好。看见他似乎很怕我的样子,我对自己平时对他的态度做了一个深刻的反省。我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真正很好的关心过他,没有了解过他的想法,他的内心。他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来到我们这个陌生的环境,我应该更多的爱护他,帮助他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批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他其实有很多优点,比如:他性格开朗,为人热情,虽然我总是批评他并且很可能有几次是他受了委屈,但他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对我还是非常亲热。他热爱劳动,总是抢着帮我擦黑板,扫地。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强,也很有上进心,不久他的学习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孩子们当然有缺点,但做为老师的我同样如此。我也和孩子们一样,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件事情使我意识到老师的责任与目的,那就是爱孩子,给他们很多很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里健康的成长。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我要做的,就是真诚的热爱工作,真心的热爱孩子,和他们心心相印,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为祖国的明天,为祖国的未来,我愿终身奋斗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上,用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去描绘更加美好的明天。

米河镇高庙小学

10.教师师德师风自我反思剖析材料 篇十

我参加工作已达17年,长期担任语文教学工作。通过我校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我对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对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也更熟悉了。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教育工作经历,自我剖析如下: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语文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语文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对后进生的辅导缺乏耐心。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3.在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还不够积极;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但在自觉抵制并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方面,显得不够有力,决心不够坚定;在为人师表方面,我虽能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语

言规范性有待加强;

4、在“在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因为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而恰恰在这方面,我不太擅长。反思的范围缺少广度,反思的内容不够深入。

二、我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1、重教书,轻育人。

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关注好学生,更爱差生,勇于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职责和义务。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利用周会课上学生认识到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把爱洒到教室的每个角落,关注好学生,更爱差生,勇于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职责和义务。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

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积极参与业务学习活动。

11.教师的师德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师德;培养;观念

一、加强教师自我修养

(一)勤于读书,提升自我

苏格拉底曾说过:“美德即知识”即“美德的本质就是知识,有了关于善的知识就会行善,无知则会为恶”。拥有更多的知识,践履灵魂实践的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特征。读书的过程就是求知的过程,求知和行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读书是一个获取知识、提高知识素养的过程,是教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文明程度、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垄断性拥有者、信息的唯一来源。通过上网、新闻检索等方式,学生可能拥有比教师更丰富的课外知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想要“教好书”必须要先“多读书”以博学赢得学生的信任。唯有勤于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唯有善于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唯有学会读书,才能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师德观念,学会思考。

(二)虚心求教,向他人学习

读书固然重要,但师德的养成,离不开向榜样的学习和与他人交流。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身边的同行、同事虚心的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特别是向那些被评选为师德模范的优秀教师学习,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生动反映了新时代师德的特点。我们教师在工作之余,应该多阅读优秀的师德案例,学习他人在处理教育教学难题时的有效方式,结合学校中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模仿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师德品质。

(三)善于反思,弥补不足

反思作为师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通过反思,教师能发现自身不足,及时纠错和弥补,促进师德修养的全面提高;通过反思,教师能深化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和责任感;通过反思,教师能有效针对具体师德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创新自身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德实践能力,得到成长。

二、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理想信念是方向

加强师德修养,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理想,作为人民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为人民服务的社会理想中,才能真正承担起社会所赋予教师的传承文明和真诚育人的历史重担。其次,教师应有高尚的道德理想。教师既要继承我国教师优良的道德风范,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树立新的道德理想。再次,教师应有正确的职业理想。教师应将培育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不能将其仅视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二)道德情操是目的

教师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操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首先,在实际工作教师要加强道德认知修养,道德认知修养主要包括集体、真实、尊老、律己、报答、责任、利他、平等内容。加强道德认知修养,教师就应该以身作则,积极提高自身对道德情操的认知,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肩负起社会赋予培养学生的重担。其次,教师应加强道德情感修养。教师良好的道德情感,可以让自身充满正能量,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充满德性的环境中熏陶、成长。再次,教师更应加强道德意志修养,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意志,才能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最后,教师应加强道德行为修养。看一个教师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要做一个真正温暖人心的好老师,一定要将内化于心的师德外化与行,做到道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扎实学识是基础

师德修养必须加强知识修养,这是师德形成的基础。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的基本素养。首先,教师应加强道德科学基本理论学习。教师要正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和规范,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知,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有了这些知识,才能分清善恶、正邪、美丑,同时将道德科学基本理论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其次,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修养。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对教育、心理学通识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系统地把握教育体系脉络,科学地把握教育规律,及时给学生做出全面而准确的指导,真正做到高效教学。再次,教师应该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教师应努力学习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教师形成优秀品德和高尚道德情操所不可缺少的。

三、在实践中体验感悟

(一)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形成良好师德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教师过分注重师德相关知识理论学习,却忽视了教师在实践中涵养师德,以至于有的教师只会“坐而论道”而不去践行师德。这种重理论却轻视实践的做法不可取,教师应当重视师德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二)在实践中践行是师德养成的关键

教育实践是师德养成的根基。若无实践,师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育实践是师德养成的归宿。师德养成不是目的,在实践中践行师德,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身德性,才是师德养成的关键。也就是说,教师师德水平高低不能靠感觉评判,也不能靠教师一时的主观评判,更不能靠短时的静态的评判,教师自身道德实践才是评判教师师德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三)师德养成的具体路径

12.师德重塑与教师成长 篇十二

关键词:师德,教师,学生,学校,社会风气

一、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为人师表者必备的素质

“自有人生, 便有教育”, ①教育活动衍生了有关教育的道德规范。韩愈有句非常著名的话,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亦即品德高尚, 因为道德修养高于一般人才有资格供人效法, 人格高尚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 为学生所敬仰。依据现在的德才兼备标准, “才”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德”则是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方向规定, “德”与“才”构成了一名职业教师必不可少的两个职业素养。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北京四中的时候说:学校中有两件事情永远需要, 一是爱, 二是知识。爱, 我们可以理解为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和乐于奉献的优良师德。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制中, 就对从事教师职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和条件。夏商时期,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开始出现, 教育的内容多是军事项目和人伦教育, 教师和贵族是二位一体, 做教师的人, 必定是掌控知识和技能、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官吏和贵族, 必定是为众人所敬仰的德高望重之人。西周的学校教师, 多从各级职官中选用, 择师也是很严格的, 《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 使教焉。”②只有那些有知识, 有专长, 能讲道理者, 才可以做教师。

二、坚定的师德信念和责任感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是重塑教师职业崇高的引领动力

信念提升人格境界, 会使得道德行为神圣起来。禅宗说“挑水砍柴, 无非妙道”, 有了妙道, 挑水砍柴也是神圣之举。信念如同妙道, 它让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变得神圣起来:献身教育, 是我的理想、我的事业、我愿意为它奉献我的毕生精力。孟子把教育看做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③的崇高事业和人生最大幸福, 康有为则认为教师道德是“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④信念是一座灯塔, 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支撑和前行动力, 它能够时刻照亮我们前进的路。信念不是一种纯抽象的思想教条, 如果信念被忽略则师德必然走向堕落。

职业信念、职业责任感决定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坚定的信念能够使教师专著于自己从事的工作, 把教师工作视为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工程而不是一般赚工资谋生存的职业, 无论这种工作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经济来源, 都无损于它的神圣之性质。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能够使教师对学生负起责任, 播种希望, 收获成果, 体验由自己的奉献而带来的成功、自信心, 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1996年, 23岁的山村女教师宋芳蓉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她15岁起就走上小学讲台, 为了帮孩子们圆读书梦, 开辟校园, 翻修校舍, 刷黑一块木板做黑板, 下课后, 黑板又变成了乒乓球台, 山上砍回来的葛藤被搓成跳绳, 鸡毛被扎成了一个个毽子。她是校长、老师, 也是保姆, 还常常用微薄的工资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1998年, 已是满身荣誉的她在完成大学本科进修学习后, 拒绝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 又毅然返回三坪小学, “只要三坪存在一天, 我就坚持在这儿教书, 帮山区孩子圆读书梦”。

“圆孩子读书梦”是宋芳蓉老师简单而坚定的信念, 支撑着她十几年如一日, 一路走来。信念, 是提升教师职业价值、献身教育和永葆工作激情的不竭动力, 它促使教育工作者专注教育而心无旁骛, 不为名利和琐事所羁绊, 彰显出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三、关心与爱护学生是师德建设的灵魂与核心所在

以德育人, 用优良的师德熏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师德建设的目的之一。热爱学生, 是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 是一种充满尊重、信任和宽容的爱心, 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是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保证。爱心, 能够创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感, 自然有利于提高教学和育人效果。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思想, 就是要求教师爱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去实施教育, 开展教学活动。

热爱学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健全人格和做人好品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爱心是使一切变得美好的源泉, 当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 它就会被学生们快乐而幸福地拥有并传播光大。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张教师要具有爱国、爱生的品德以及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 崇尚自然, 发展个性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毕生效力于大众事业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认为教师要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情怀, “爱满天下”, 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所谓师德本质, 大概不外乎此。

四、加强师德建设,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是适应形势的需要, 有利于规范教师不良行为, 提高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自律与内省的过程, 是一个从学习、内化道德理论到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及其道德要求的认识或领悟程度, 有赖于其道德义务感的不断养成和职业道德策略上的不断成熟。系统、完备的道德理论, 给教师提供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良好敬业精神的科学途径和方法。

教师认真修习道德理论, 是适应形势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我国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 其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 也是民族综合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在内的竞争。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 要求教师有新知识、新理念, 用先进的道德理想和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文化来培养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提高师德修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任务光荣而艰巨。

加强师德修养可有效减少和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维护教师的为人师表好形象。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 主要是防范三类不良行为:一是过于功利, 不廉从教, 比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所保留, 但在收费辅导班里却讲的重点突出、细致条理;二是教书不育人, 降低为人师范标准;三是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

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树立良好师德风范, 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新课程提倡“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表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它要求教师率先垂范, 发挥榜样的力量。汉代学者杨雄在《法言·学行》提到“师者, 人之模范也”。⑤正人先正己, “不能正其身, 如何正人?”。⑥为师者身正影直, 学生就不易把路走歪;正己而后正人, 学生就对你信服。当赢得学生的赞同和信任时, 就等于开启了师生间心灵沟通之桥, 为传送美好德行和知识铺设了顺达之路。从这个角度说, 师德行为的修习养成, 会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提高。

五、师德建设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师德建设状况会对学校的整体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凡是师德工作做得好的学校, 必然人心凝聚, 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 它对于教师事业进步、学校建设、学生成长所产生的作用, 往往远胜那些教学设施好而不注重师德建设的学校。优良的师德传统和文化氛围, 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 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创建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 获得社会认可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根本保证。

好的师德成就好的学校, 也维护好的社会风气。清代著名教育家盛宣怀认为, “唯师道立而善人多”, ⑦教师品行的立与废, 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 师德是正本清源、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值相对较高, 一旦师德出现问题, 常常后果严重, 为人师者不能自毁长城, 过去是德行的楷模和榜样, 现在也是, 将来还是。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是一支十分令人感动的歌曲, 它真切地道出了教师职业的重要、崇高和伟大:放飞希望, 写下真理, 授人以知识, 给人以梦想, 赋人以灵魂。尽情挥洒汗水和智慧, 用燃烧的激情和宝贵的人生岁月, 无私奉献, 直到“成灰泪始干”“到死丝方尽”, 是对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

拿破仑在一次行军途中对他的将士们说,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那么, 我们做教师的就走在中间吧, 因为, 我们的工作很重要。

注释

1杨贤江教育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2, 413-414.

2师德修养简明读本.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72, 77, 85.

3孟子·尽心上.北京:中华书局, 1984, 309.

4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 1987, 18.

5论语译注·子路.北京:中华书局, 1980, 138.

13.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变异及反思 篇十三

——《中国师德手册》读后感)

读罢《中国师德手册》,再联系当前教师师德状况,其现实状况与书本的要求,真是派若两人,令人感慨万分。

生活的压力,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厌烦,从而失去了职业信心。教师作为普通人,难以承受职业对自己提出的长期过高的要求,而逐渐产生疲倦困乏、畏惧工作的心理,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严重地危害着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发展,而且会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下降,师德面貌的滑坡,学生更可能被冷漠无情地对待,难以得到应有的优质教育。

现实生活证明,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周而复始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从教之初豪情壮志,希望桃李满天下,慢慢地牢骚多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原先活泼可爱的学生似乎也变得令人讨厌了,稍不如意就想讽刺学生几句,或者上完课就走人,眼不见心不烦,盼望着少上班,暑假过后就是寒假,甚至想放弃教师职业。原因何在?原来,“传道、授业、解惑”成了教师肩上沉重的压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教师心中长久的负累。当今时代,社会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教师贴上了神圣的标签,人们把教师比作“太阳”、“园丁”、“蜡烛”、“ 桥梁”,对教师抱着莫大的期望值,有甚者,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给教师涂上了一层理想化的神圣色彩和蒙上了困惑的阴影。社会的高期望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使教师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压抑感。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的期望也比较高,可现实与理想有一大段距离,慢慢地,教师就会感到生活泛味,事业无望、精神疲惫、认知冲突……所以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心里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渴望快乐却感受平淡,渴望成功却感受平凡,渴望激情却感受平庸。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伴随长期的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与行为的衰竭状态。

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脑力劳动,特别是近年来教师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教研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更有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任务,各级教育部门下达的指标,繁重的工作量带给教师超负荷的身心压力,再加上缺少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关心、协调以及受官僚作风的影响,其他职业的冷眼,教师因产生抱怨而失去了心理法码的平衡。由于教师工作时间过长,一天超过9个小时以上,过艰辛,不仅有教案作业,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材料,不是上课就是加班,加之学校管理制度僵化,评价标准偏颇,人际关系失调,再加上社会期望过高,经济收入却偏低,社会舆论压力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教师对自身要求不切实际,从而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产生了不高的自我效能,因而师德生发了变异。

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国家总书记向全国教师提出了几点希望,其中一点是要求教师要淡薄名利,志存高远。其实,教师两袖清风,深居简出,没有什么名誉可争,也没有什么利益可图。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猛烈冲击,教师对经济越来越敏感,动辄以经济为代沟,有经济实惠就去做,没有经济作为筹码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例如:教师最常规的工作是教育教学,然而某些教师却口口声声地和学校索要备课补贴、超人补助,和校长讲上课条件。当然,工作分配中很难做到绝对公平,但有些教师却斤斤计较,伸出手要经济实惠才肯接受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如此等等,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吗?当然,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虽然有了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较,收入是偏低的,很不可观,教师的收入都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其他人员。目前,与其他职业人员相比,教师是所谓的穷光蛋,要车没车,要房没房,有的甚至背着房贷过日子,勒紧裤带生活。然而,工资低,生活贫寒并不代表教师职业的含金量。为此,教师更应该甘于贫穷,甘于寂寞,以仁树人,廉洁自爱,以爱岗敬业为乐,以敬业完善自我,让生命在无私奉献中得到价值体现。

师德表现是多方面的,爱岗敬业只是其一,为人师表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这方面,在某些教师身上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变味。有道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可是有的教师口是心非,在学生面前说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没有诚信可言,因而形成“要学生做到的,老师不一定做得到,要学生不去做的,老师不一定不去做”的现象。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众目睽睽,在学生面前大肆抽烟、酗酒、打牌、赌博,吃喝玩乐,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表率?俗话说,“正人先正已,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想,一个在学生面前衣衫褴褛、敞胸露怀、出口成“脏”的老师,在他的潜移默化之下也会“有其师必有其生。”记得在一次学校大集会上,校长要求某班某班要搞好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这个班的班主任老教师却在公众场合下公然反对,大声要求学生不要听校长的话,不要搞卫生,搞得校长下不了台。我想,像这样以老买老,在学生面前唱反调,发泄内心无理的牢骚,对现实社会极为不满。这是什么师德表现听者会不言自明。无可就药的师德就是这样无赖。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然而,某些教师却只会教死书,死教书,他们追求的只是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分数高的学生就倍受宠爱,分数低的学生就遭受冷眼。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心态和做法,已经违背了教育法律法规,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中国师德手册》明确指出,作为教师,要做到海纳百川,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放弃后进生,要转变观念,遵循教育规律,营造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然而,有的教师却歧视差生,排挤差生,想方设法驱逐差生出教室,以各种手段变相体罚学生,逼迫差生走投无路后不得不辍学。这是什么师德逻辑?这是不折不扣的以追求升学率和个人利益为目的的非师德模式。

总书记还说,教师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终身学习,博古通今,挑战自我,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用创新打造特色教育,这是《中国师德手册》对教师提出的目标。然而,这却成了某些教师的耳边风。他们认为知识也是“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于是,那种“文凭一到手,学习可放手”的喜悦与自高自大随之滋长,并表现得淋漓尽致。闲暇时间不是进歌厅,就是进酒巴,不是为情人累断腰,就是磊长城干通宵,他们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有人说,文凭高了好办事,我却认为知识多了好研究。知识好比一座木桥,架一根木板为桥面人虽然可以通过,但人走在上面会惊惊颤颤、晃晃悠悠的,很不安心,然而多架几根木板之后,人走起来就放心多了,不会担心掉下去。因此,多学些知识,多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多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绝不是坏事。就因为这样,国家教育部、教委才英明地提出教师要搞继续教育,要求教书教到老,学习也学到老。

《中国师德手册》第一章提出:作为教师,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和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学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做个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教师。

当然,教师是普通人,是平凡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也有七情六欲,生活和普通人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做为教师,就要讲师德,以德服人,因德感人,用德教人,把教师形象高高地树立在人民人群的口碑之中,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创造出生命的价值和事业的奇迹。当然,教师的师德需社会的理解,人民的支持,个人的坚持,否则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教师形象的树立更需社会舆论的呵护。

彻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心愿,正确树立师德形象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做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要多一份开心与快乐,多一些执著与追求,少一点抱怨与气妥,少一点牢骚与索取,这样,就会体会到做为人师的幸福,感受到尊师重教尊重人才的温暖,从而以实际行动和坚定的信心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掘取生命的意义。

《中国师德手册》,是人民教师必读的范文。我学习后,心里跳动着一个字—“爱”,做一名人民教师、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有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要有父母般温馨慈祥的爱,要有朋友般真心诚挚的爱,使学生尊师重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要有爱心

教师做人的底线是要有爱心。仁慈、宽容是一种爱,严格、激励也是一种爱。面对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要讲仁慈、宽容,用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接受所有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要有敬心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是教师以人为本、敬业之心的具体表现。敬业心,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而持久的敬业精神,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使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教师有了敬心,才能在做思想工作时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中接受教育。

三、要有师心

教师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才有真正的师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实效。

四、要有恒心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这种理念无时地提醒着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终身学习,要有恒心,提升个人素质,为学生做好表帅。终身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知识、新观念、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国师德手册》,作为规范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为人师表,在实践中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这次学校组织我们集中学校《中国师德手册》,它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做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我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爱心。

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它能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安慰和力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所有的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注意时

时处处在细节中体现出公正的意识。

二、无私奉献。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三,为人师表

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可以说教师终身学习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当初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现在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长流水。”这种观念的转变和进步无时不刻的在提醒着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提升个人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为学生做好表帅。终身学习,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我们就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善反思、勤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意味着为社会做出一个表率,为学生做出一个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以“学高为师”?唯有“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潜下心来学习,我发现,需要我们教师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提升个人素质并不是一句空话,它要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为途径!工作中有了披

荆斩棘的能力,才能走的更远!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国师德手册》,让规范成为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让规范中的每一条都落到实处,因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无愧疚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中国师德手册》有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这些天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有些感想,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在书的前言里就已经提出了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教师的期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言真意切。从这些文字能够感觉到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是多么的高。

在书中,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不停的转动着,令我一再的感动着。确实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爱有多深,责任心就有多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心声,也让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付出更多的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我们的爱,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爱,因为一名学生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爱,那么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很麻烦。而如果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的差,他的做人也不会有问题。而只要做人没有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祸害。

而在爱之一字上要做到很好,却也并不容易,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学习,以达到自己身心的提高,不光要有爱心,还要会把爱心给表达出来,还要让学生感觉到爱,学会爱,让学生也能够学会表达爱。书中对爱的几种总结,我一直都很喜欢,现在复述如下:

一、危难时,舍生忘死献大爱

二、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三、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四、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五、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六、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七、把师爱用目光传递出去

八、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九、让师爱成为高尚的“友爱”

多么精辟的总结,从这九点之中我们也感觉到了爱的多样性,表达爱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那一种爱,要做到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都是要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够流露出真诚的爱,才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

对于“教书育人”我也有了一些比较深刻的体会。最近我在写的论文《初中化学教育与学生做人教育的结合》就涉及了大量这方面的内容。教书是把书本知识,科学知识教给学生,教师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呢?当然不够,教师还担负着育人的责任,不光要把书教好,还要把人育好。

特别是其中提到的“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天堂”这两点,我在课堂中得到了更深刻的感觉。以前的教师经常的或者是习惯性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把知识灌给学生,而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没有过多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而我以前上课的时候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学习之后感觉到了互动的重要性,然后查找了一些资料,对与学生互动的方法方式进行了一些学习,也慢慢的在总结之中。

在“做为人师表的典范”里面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勇于认错,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努力改正,不仅可以得到学生和同事的谅解,还能有助于自我完善,彰显师德师风。勇于认错是强者的风范,是一种美德,是教师心理成熟的表现。在第234~237页的一个例子,让我这个自认为是男子汉,不会轻易流泪的人,在看完之后流下了眼泪。我希望领导能够组织学校的老师进行一下这一环节的学习。“勇于认错,不惜生命挽回师德尊严。”这里说的模范教师关美兰的故事,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值得我大家去回味和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是人,与学生是一样的,是平等,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只是看教师在出错的时候的态度而已。知错能改,那么是学生的典范。知错不改,那么就只能够误人子弟了。

终身学习是现在的世界主流,也是所有普通人都要做到的事情,而教育更是应该如此。做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身为人民教师更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时刻在学习,时刻在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每个人都无法做到完美,做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精通。但教师很多时候却需要通才,需要对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都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经常通过网络等方式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与眼界了。确实的,终身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博学”,它不是要求每位教师在讲台上都能出口成章,但至少要言之有物。也只有这样,教师才算是真教师,才算是有师德、负责任的教师,才对得起我们脚下的三尺讲台。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们大家都要努力的做到校训所说的,因为这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身为教师就要先做到。不然又怎么能够为人师表呢?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作者:admin 范文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3-7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就是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应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一切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对教师行为所提出的要求,并已成为古今中外所公认的教师道德的共同特征。青少年学生一般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心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塑造者与被塑造者的关系。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乃至举止风度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琢磨和仿效着,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使多方面步入成熟阶段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对中小学生影响更大。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者全体学生”。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权威往往高于自己的父母。儿童乐于模仿但不一定明辨是非,在这个阶段,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往往通过观察,有意识地模仿自己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上课前特别要求黑板要擦干净,上课时板书完整、字迹工整。学生在做作业时效仿老师,作业整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再如,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在上课预备铃响时,老师快速到达教室门口,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听到铃声就迅速进教室。以上事例充分地说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感染着学生,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熏陶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正直的人格作保证。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正直的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字迹本身。”

要做到为人师表,关键在于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处理好律己与教生、言传与身教的关系。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在一些看似细微的事情上做学生的表率,更应该注意思想道德的修养,仪容、气质、习惯、风度等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不断形成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品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中国师德手册》的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深刻含义。因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不仅仅只是教育教学,教师既有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全社会、全人类都希望教师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处处为人师表。具体的说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一、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教师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条。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献出一切,也有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自己与祖国的客观联系,体验到自己对祖国的奉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真正迸发出炽热的爱国情感,尽自己所能报效祖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把这一思想通过各种途径传给我们千千万万的学生。作为教师,只有了解国情,才会有清醒地认识和理解。才能更扎实地去努力消除其不美,更进取地去尽力弥补其不足。只有这样那些不断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奇迹”,则会在教学过程中,一点点地在我们手中出现。了解土地国情不但利于自己珍惜土地,更能借此唤醒学生对土地忧患意识,让他们从小树立保护土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的意识。

在当今形势下,中国的核心利益和根本利益就是繁荣和统一,是发展中国,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国家大局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对各种遏制中国、抹黑中国行径的最好回应,更是爱国主义最为具体生动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有以大局为重、理性爱国的责任“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自己的事”,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是最大的理性,最大的爱国,最崇高的师德情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校,要做一个好老师;在家里,要做一个好家长;在社会,要做一个好公民。只有这样,我们才是一位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们的合格教师。

二、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伟大的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我们全体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人生如月,月圆则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就好。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只要我们知足长乐,安心乐教,就能饮醇自醉,快乐地甘于寂寞,在三尺讲台上悠然自得。让三尺讲台,成为我们闪烁师德光彩的舞台。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默默耕耘也并不会让我们失去快乐,天天看见学生天真无邪的笑容、家长感恩戴德的眼神、社会对我们的赞誉„„这就是我们教师最好的奖励。

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是教育的根基,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没有德行的教育就失去了方向。

其实,我们在与学生爱的互动中,大多都是平凡的,甚至微不足道的小爱。但也只有这样,一旦灾难临头,我们才能有精神像“5·12”灾区的英雄老师那样,为学生奉出自己的大爱。像学生的亲人一样关爱学生,让学生觉得师爱就像春雨一样,在细微处滋润着他们洁白的心灵。感受到那份无私的温暖的师爱。

四、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高山有高山的巍峨,小草自有小草的风采。每一个学生都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差生也自有他的长处。我们教师绝不能鄙视差生,应该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也唯有此,我们的教育才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学生之幸。

五、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因为教师是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自己的为人处事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原因是我们教师的身后总是跟随着一群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石。身为一名教师,无疑更应该具备诚信的品德。教师教学生诚信,这是为人之本;教师对待学生诚信,这是为师之本。因此不管在做人还是教研方面,我们都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作风取信于学生、家长和社会,从而提高公信度,做诚信的表率。这样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素质的同时,加强外在素质的修炼,使仪表风度更好,以不辜负学生心中的“偶像”之誉。

六、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它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既肩负着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之责。又承担着传授知识,育人育德之责。而要想在传授知识中不辜负学生,不辜负“教师”这个称号,就是为师者一定要终身学习,让自己博学多知。“乐于旁问”、“不耻下问”,向所有人请教,哪怕是请教自己的学生也无例外。因为学习永无止境,我们也应该像学生一样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辩证能力,保持任何时候都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不断积累,为自己储备更多的学识才能不误人子弟。才好在“三尺讲台”上承接历史,联系未来。做个合格的教师,为下一代传授更深奥的科学知识。

上一篇:高考文综政治试题及答案详解下一篇:银行信用卡营销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