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

2024-12-15

基层统计(精选11篇)

1.基层统计 篇一

做好基层统计调查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孙萍

李春静

李亚峰

河北承德

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关键字:基层统计

数据质量

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1.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

1.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1.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2.1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

2.2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3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方法。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针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3.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县乡及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专业范围与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统计部门关于加强统计“双基”工作的要求,督促和帮助调查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要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分级负责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目标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理论水平、职业道德。

3.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可以通过加工整理或推算以及本该由统计部门核算的指标也从报表中删去,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3.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新的统计法,使各级领导和统计调查对象增强统计法制观念,深刻认识按时、如实地报送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是每个统计调查应尽的义务,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乃至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均属违法行为。使每个统计调查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实处。

3.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

3.5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

(2)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3)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

(4)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

(5)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

(6)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 2009,(3)27.[2]罗天彦.从统计角度看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丹江口统计信息网.[3]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4]李安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7)

[5]王金凤.企业领导应更新八种观念[J].当代贵州,2005,(06)

2.基层统计 篇二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对策

一、这些问题是

1、统计工作社会地位低下, 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

在一些领导眼里, 县级统计机构不像工商、税务、财政部门那样为政府部门增加收入, 也不像信用社、开发办那样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统计只生产数据, 实在没有什么实际做用, 把统计部门看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而在调查对象眼里, 统计机构是没有权力的部门, 既不能“降灾|”也不能“降福”, 配合意识日益淡薄。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不积极支持, 不重视。统计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使统计的服务水平不能很好的提高和优化。

2、统计渠道不畅通, 采集原始数据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县乡中, 私营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统计调查对象里占很大比例。而这两类调查对象, 管理体制不健全,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完整并且法律意识淡薄, 忽视统计工作, 经常瞒报、迟报、拒报。给县乡一级基层统计机构采集原始数据带来很大困难。

3、采集的统计数据质量差

基层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 力求统计信息准确就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目前, 基层统计数据采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报表单位有顾忌, 瞒报统计数据。二是报表人责任心不强, 报表随意性大。三是报表人员素质不高, 对报表不理解。这三种问题使基层统计工作采集的原始数据质量差, 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统计人员变动频繁, 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有些人认为, 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 填几张报表完事, 谁都可以干,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因此, 企业统计员兼职多, 且变动频繁。造成统计工作衔接不好, 数据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 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5、统计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 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

在县乡中, 在干部的任用选拔上, 统计干部由于各种外部条件, 竟争不过县委、政府、组织部门的干部, 一些有真材实学的优秀统计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 严重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统计工作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做为。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建设、现代化建设、规范划建设

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把基层统计建设作为整个统计工作的重点, 作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常抓不懈。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建设, 加强网络信息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划建设。要适时出台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政策措施, 使统计工作建立在规范, 坚实的基层基础之上。

2、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治理基层统计工作环境

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一直较差, 导致统计工作举步难艰。因此, 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执法力度势在必行。一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宣传工作是获得社会支持与配合、搞好统计执法的前提。二要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 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大处罚力度, 提高统计违法成本。三要开展统计法制教育, 以法治统。提高基层报表的时效性和报表质量。

3、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 坚持实事求是

为了消除人为干扰,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应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 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同弄虚作假现象做斗争的先进统计工作者。同时, 对那些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的单位或人, 通过抓坏典型, 及时曝光于社会, 进行反面教育, 这样, 可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稳定基层统计队伍, 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只有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才有利于提高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如果人员经常变动, 势必给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工作, 进行业务培训造成困难, 形成培训、调离、再培训、再调离的恶性怪圈。因此, 要提高人员素质, 首先要保持队伍的稳定。积极搞好业务培训,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 并进行考核, 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 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5、提高统计干部的政治待遇

3.基层农经统计的初探 篇三

关键词:基层农经统计;目的和意义;报送规则

中图分类号:F3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10-1

1 目的和意义

农经统计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经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农经统计通过准确及时搜集、整理出的数据,并通过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这些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以揭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这其中的特点和规律,为党和政府研究农村、农业政策及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和解决农村经济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各级领导指导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等提供可靠依据,对加快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农经部门、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基层农经统计报表的报送规则

2.1 填报和报送

每年先组织学习年报文件。按照农村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基层农经和村农经统计人员进行学习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后,由村负责农经统计的同志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整、清楚地填写准确的统计数据,送村长负责人审阅同意和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镇农经统计部门并附数据质量情况的主要说明(即说明影响指标数据增减变动的主要原因)。

2.2 审核和签收

镇农经统计人员收到所属统计范围内填报单位报送的统计报表后,必须按报表制度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填报单位核实。并核后签收。

2.3 订正和反馈

村基层统计单位统计报表报出后,如发现错漏报等需要修改的,应在修改订正前与上级农经统计部门联系并征得同意后,由填报单位填写修订数据及修订说明,并按报表报送程序在规定的期限内逐级订正。反之,镇农经统计部门根据各村填报的报表进行汇总和修订数据及时反馈村基层统计单位。

2.4 备案

村基层统计单位,在上报统计报表时至少一式二份。一份报送镇农经统计部门,一份作为本单位存档备查。

3 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改革和委派代理会计后,代理会计和村级报帐员替换原填报人村会计,原农经统计的方法片面,调查少、部门配合差。现更加突出。

由于农村经营体制的变化,多数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按时填报,要做到较准确统计确实困难。所以本就困难重重,现更容易产生个别代理会计人员和村级报账员业务不熟,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闭门造车,不深入基层,随意性大,并与实际数据偏差大。

为了迎合领导和上级,报喜的多,数据质量差。由于农经统计年报数据有部分指标是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基层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所以容易产生受行政干预,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农经统计工作经费不足、统计队伍力量单薄,统计基础不扎实。由于工作经费不足,调查少,有些数据镇统计人员只下村问一问或开村干部会了解的数据,统计基础不牢,同时由于机构改革,镇基层农经统计人员少。有的镇农经统计人员被调它用,造成队伍单薄,统计队伍素质低。

不能发挥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4 探讨和看法

了解、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科学制定农村经济政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是农经统计人员的职责,而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准确的质量保证,统计工作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全力突破重重困难,保证农经统计质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工作实际的需要,提出几点探讨和看法。

4.1 领导重视,理顺关系

要进一步引起领导的重视,得到各方的支持。对农经统计人员现存的管理体制进行理顺,定编定员,归口管理,便于上下联系固定,有利开展工作。

4.2 端正态度、进一步对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认识

统计的工作性质主要是为党和政府搜集情报服务,本身不具有创收职能。农经统计通过准确的数据,这些统计指标体系能反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真实水平,为党和政府研究制定农村、农业政策及发展。所以,要树立优质服务思想,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3 深入调研,搞好分析

农村经济统计需要一定深入调研,搞好分析才能把统计的工作做实,使统计工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应全力突破历史遗留的重重困难,加强数据调研和分析。

4.4 保证农经统计工作经费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主要特是点多面广,工作量不断加大,新的统计项目接连出现,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把统计各个环节上的具体工作做到实处,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4.5 组织统计培训,规范农经统计工作

农业局要对农经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镇、村农经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应切实做好逐级培训工作,使农经统计人员特别是基层农经统计人员熟悉指标体系和指标口径,掌握数据的采集和填报方法。

4.6 加强农经统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统计工作队伍。

稳定的农经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可为农经统计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农经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形成技术过硬,素质全面,知识广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的日渐改观,必将使农经统计队伍迈上一个新台阶。

4.7 农经统计事业的现在和未来需要创新

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否则就要落后,就要陈腐。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扎实有效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农经统计事业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光辉灿烂。

作者简介:吴天全(1957-),男,大专,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经师,从事农经工作。

4.农村统计调查基层基础工作 篇四

自查总结

县统计局:

按照基层基础建设自验情况的通知要求,我镇严格按照基层基础建设“八有”、“八化”标准,对全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作以总结汇报:

一、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工作进展顺畅

从自查情况看,镇统计工作站和全镇20个村都成立了统计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专职统计工作人员。镇统计站有单独办公地点和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统计站制度完善,网络健全,有柜子、有专卷、有计划、有安排,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并制定了村统计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全镇20个村均配备了兼职统计人员,各村均有统计台帐,资料基本健全,统计网络作用发挥良好。镇统计站对每年对村级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不少于2次,统计人员业务能力较强,在日常工作中基本能做到底子清、数据确凿、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好第一手资料。

二、高标准、严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好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1、在日常报表报送中,统计工作人员在严格遵照,《统计法》的前提下及时、真实的提供好数据,并能做到原始表与上报表,原始资料与上报资料高度一致,经查看镇统计站重要报表资料保存40多年(1961年至今)统计台帐保存50多年,原始资料齐全,报表、台账数据一致。

2、结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合理、科学测算人均现金收入。在工作中,各村统计人员均能做到依据村情科学、合理选点,并按要求对抽选的5户农户进行详细调查,为人均现金收入测算打好基础。全镇粮食产量、畜牧季报、固定资产月报、春播、全年播等重要报表统计工作在各村做好科学、翔实统计的同时,镇统计站抽调3名业务干部不定期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做好调研和检查工作,以此确保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工作开展中全镇20个村均能及时上报各种基础性报表并和镇统计站做好衔接,保证资料齐全。

三、克服不足、再添措施,促进基层统计工作上台阶

从自查中我们发现全镇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由于统计站工作人员变动没有取得统计资格证;二是村级统计员文化水平低,虽然每年接受镇上组织的业务培训但业务能力不够强;三是部分村报表报送不及时;四是部分村统计资料保存不好,部分资料和原始报表有对视现象,衔接有问题。

5.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篇五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而镇级统计工作则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基,其源头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统计数据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统计部门能否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近年来,**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省局要求,抢抓机遇、克难求进,特别是借助推进“四大工程”和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有利契机,全市镇级统计机构在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条件等诸多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切实为全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府支持。

多年来,**市政府一贯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市政府为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就统计基础工作作出了很多原则性的规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近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意见》

(徐政发„2007‟91号),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统计体系、改善基础条件、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六个方面对各级统计基础建设提出了指导性规定。2012年6月,**市政府又下发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徐政发„2012‟88号),明确要求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设立或明确实体型统计机构,实现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履行综合统计工作职能,配备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统计人员,县级政府所在镇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7名,中心镇(重点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5名,其他镇(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3名。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在城关镇、中心镇和市区分片区设立统计派出机构;探索设立镇(街道)首席统计员,按社区、行政村配备统计协管员,并给予相应补贴的劳动报酬制度,为“十二五”期间我市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2010年,**市局制定《**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印发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制度、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记载簿(范本),规范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2011年,印发《**市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试行)》,对镇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建设情况、办公设施建设、统计制度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业务建设、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建设、统计服务情况等内容予以考核;2012年,制定了《**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建设实施方案》,确保通过2年时间“双基”工程的实施,实现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建立统计双基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借助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

2011年,**市局下发了《关于建立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的通知》,建立了11个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要求各示范镇(街道)分别按照《**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扎实做好统计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发挥示范点的典型带动作 3

用,努力提高统计能力,提升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市局对示范点规范化建设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验收,推动全市镇级统计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今年,市局将组织对各示范点统计工作的验收,并对各县(市)区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我局一贯重视加强镇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坚持“长期抓”和“抓长期”,通过统计持证上岗考试、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年定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对镇级统计人员的培训。经过多年努力,我市除新招录人员以外,全部镇级统计人员均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有近40%的人员有初、中级职称。近年来,市局每年都组织对镇级统计人员进行培训,由市局具有高级职称的业务处长授课,分别就各专业业务知识和统计法规进行培训。今年我局还组织开展了全市统计业务知识有奖竞赛,重点面向市、县(区)、镇(街道)、村(居)、4

企业单位等统计人员,通过竞赛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与岗位技能。

(五)加强工作调度,组织学习交流。

2011年以来,**市局按季度定期调度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情况,并建立了市局领导分片包干落实各地镇级统计基础建设的工作制度。2012年3月,**市局组织各县(市)区统计局一行18人赴淮安涟水学习调研统计代理工作。市局一行参观了涟城镇统计事务所,涟水县统计局详细介绍了实施统计代理工作的做法,并听取了涟城镇统计代理工作的汇报,双方就统计代理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座谈与交流。2012年5月,**市局专门召开了全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与会人员分组观摩了铜山区柳新镇、鼓楼区丰财街道、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和云龙区彭城街道的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情况。赵军局长就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强化管理,确保按时完成达标任务,全面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再上新台阶。2012年7月,由**市统 5

计局局长带队,市局一行10人到山东省临沂市统计局学习交流统计工作。双方就双基建设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参观考察了兰山区银雀山统计站。目前,我市睢宁、新沂、丰县等地区正在积极探索县(市)区基层统计垂直管理和“统计代理”工作,睢宁建立了全省首个镇级统计分局,配备了7名专职统计人员,镇级统计模式探索迈出了可喜步伐。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特别是自《**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市镇级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施行以来,我市把加强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过对比2008年、2010年、2012年开展的三次镇(街道)统计工作情况调查结果,全市镇级统计基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统计机构、统计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2012年1月,全市164个乡镇街道(含开发区、农场等),建立统计机构(含实体型和合署办公型)131个,6

占全部镇(街)的80%;统计人员398人,平均每个镇(街)2.4人。

二是统计工作经费有所增加。各乡镇(街道)每年都能为统计工作安排相应的经费,对重大专项普查、抽样调查等工作,市、县、区财政也都安排专项资金支出,做到了及时足额划拨,确保了各项统计任务的落实。

三是统计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镇级统计机构共有统计专用计算机300台,平均每个镇街1.8台,全部连接了互联网,其中实现统计系统内部五级联网的镇街121家,联网率73%,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四是统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部镇级统计机构都根据市局制定的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记录簿和镇级统计工作8项制度,建立健全了镇级统计工作制度。

五是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镇级统计办公用房面积、档案柜、专用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空调等设备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得到加 7

强,统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与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统计机构不健全。全市乡镇(街道)设置独立统计(实体型)机构占比为53.7%,比苏北五市平均水平低5.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处于全省相对落后的水平。

二是人员配备不足。全市乡镇(街道)平均统计人员数(2.4人/每镇),比全省平均数3.3人低0.9人;专职统计人员331人,平均每个乡镇2.0人,比全省平均数2.7人低0.7人。

三是工作经费缺少保障。从全市来看,统计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只有32.3%,有2/3的乡镇工作经费没有固定来源,距全省平均数52.9%和苏北五市平均数45%,分别低20.6个百分点和12.7个百分点。

四是办公条件较差。市区街道和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统计机构办公条件相对较好,偏远地区乡镇和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办公条件较差;虽然80%的乡镇有独立统计办8

公场所,但较全省91.5%的平均数仍低11个百分点。平均每个乡镇(街道)1.8台的电脑数,也低于全省2.74台的平均数。

五是人员流动性大。在专职统计人员中,市区街道统计人员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是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推进年,**市局制定了《**市乡镇(街道)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徐统发[2012]13号)和《2012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计划》(徐统发[2012]44号),明确了今年全市镇级双基建设主要任务,即各县(市)区要至少50%的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达标。针对当前镇级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和各县(市)区局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8月底前,各县(市)区局要根据年初制定的达标工作方案,对已达标的乡镇 9

(街道)并进行监督指导,对未达标的乡镇(街道)查漏补缺,并组织对考评不达标的乡镇(街道)再次验收。

(二)强化督促力度。要采取执法检查、调研指导、互查互评、进度通报等多种形式强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争取把统计基础建设纳入乡镇(街道)综合考评内容中。9月底前,市局要对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和各地申报的先进单位进行验收,同时对各地考核验收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通报县(市)区政府。

(三)开展专项检查。结合当前全省统一开展的联网直报专项统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镇(街道)政府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和执行《**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情况,查处违反“四条红线”的统计违法案件,为企业一套表实施和镇级统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创新工作模式。在认真学习有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发展特点和需要的基层统计工作模式。我市睢宁县睢城镇成立了统计分局,为我10

们开了一个好头,**市局将积极探索政府统计调查委托民间统计机构组织实施的工作模式,稳步推进由民间统计机构加工和采集部分政府统计数据,充分调动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加强镇级统计基础工作找到新办法,闯出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6.基层统计 篇六

(讨论稿)

为进一步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贯彻落实《邹平县统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确保“双基”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镇街统计所“双基”建设实施细则

镇街统计所“双基”建设应紧紧围绕“八有八化”这一总体目标来开展。即:有机构、有场地、有经费、有设备、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档案;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信息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培训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一、八有

1、有机构、有场地

各镇街统计所应在办公室门口悬挂统计所标牌,办公室内悬挂统计所岗位职责,明确统计所受镇街人民政府和县统计局双重领导,业务以县统计局安排的业务为主。

各镇街统计所应有专门办公室、专用或兼用的档案室。办公室干净明亮,办公桌干净整齐,上摆明确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分工的桌签。办公室墙上悬挂“四上”企业分布地图。档案室应做到分类清晰,档案齐全。

2、有经费、有设备 各种专项调查与大型普查等专门工作所需的经费与镇街统计所日常统计工作所需的经费,均应列入镇街财政预算。以镇街文件的形式体现。

各镇街应为统计人员配备电脑(一台台式机一台笔记本)及配套设施、统计内网专线、专门的办公桌与档案橱等办公设施。

3、有人员、有职责

各镇街统计所要结合镇街实际,制定明确的人员分工,明确主管领导(镇长或主任)、分管领导、统计所所长与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人员分工情况应以制度形式上墙公布。

4、有制度、有档案

各镇街统计所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适合镇街统计工作的报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并将相关制度与《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统计人员守则》等一并上墙。

根据县局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统计档案交接和管理制度,如遇机构变动、人员调整,须办理统计资料交接手续,确保统计档案资料连续、完整。

统计所统计档案包括“四上”企业“一企一档”、基层统计表、综合统计表、统计台帐、统计调查分析、重要统计文件、重要会议材料及其他有价值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所有档案资料应登记齐全,建立索引目录,实行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统一保管,以便于查阅。进度统计资料保管期限为3年,统计资料永久保存。二、八化

1、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报表标准化 各镇街统计所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适合镇街统计工作的统计管理制度,包括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资料发布制度并上墙。

鼓励各镇街建立镇街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镇街统计业务流程图,以分专业的形式明确数据源头催报、数据审核把关、数据对比分析等环节,明确各专业、各环节责任人并上墙公布。

2、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

积极参与县局“业务素质提升工程”,创新统计服务,通过撰写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统计调研等统计资料,参与县局业务轮讲、一月一讲等业务交流等方式,加大统计信息力度,提升业务专业素质。

依托县局统计内、外网平台,开启镇街统计内网。并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内网的运转和维护。内网建设要做到板块覆盖面大,内容更新及时,提升镇街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3、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工作法制化

“四上”企业“一企一档”、基层统计表、综合统计表、统计台帐、统计调查分析、重要统计文件、重要会议材料及其他有价值的统计资料及相关资料均应纳入统计档案,鼓励统计所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制定统计所统计人员守则,明确职责范围。制定统计执法检查方案,用统计法规范调查单位报表。

4、统计培训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镇街统计所要积极组织统计所人员及调查单位统计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并积极组织开展针对调查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统计基层业务素质。镇街统计所要积极开发针对镇街的以统计信息、统计快报、统计调研、统计分析等形式为代表的统计服务产品,为镇街领导决策提供积极的参谋助手作用。

企业“双基”建设实施细则

企业“双基”建设应紧紧围绕“五有五化”这一总体目标来开展。即:有场地、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账;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一、五有

1、有场地、有人员、有资格

各“四上”企业要结合实际,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解决专兼用办公场所,明确分管领导,机构下设专兼职综合统计人员和部门(生产、销售、财务)统计人员。人员分工情况应以制度形式上墙公布。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2、有制度、有台账

各“四上”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适合企业统计工作的报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制度,并将相关制度与《统计人员守则》等一并上墙。制定企业统计业务流程图,以分部门的形式明确数据源头、数据汇总、数据审核、数据上报、数据开发等环节,明确各部门、各环节责任人并上墙公布。并建立各环节的统计台账(生产台账、销售台账、统计过录台账)。二、五化

1、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

企业综合统计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统计部门开展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业务素质能力。统计报表要遵守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严格数据生产过程,不能违反《统计法》要求。基层统计表、综合统计表、统计台帐、重要统计文件、重要会议材料等统计资料要纳入企业档案管理,认真整理,分类保管。

2、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

具备ERP等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企业要积极开发这些系统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完善企业统计流程。不具备这些系统的企业要积极开发企业电子台账、企业电子档案等统计电子档案。

企业统计人员要严格遵守《统计法》《统计人员守则》等统计法律法规。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开展统计法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工作。

7.论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策略 篇七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 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 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统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基层统计数据, 基层统计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 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对各级领导分析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基层统计工作长期以来的缺陷

长期以来, 基层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统计机构不健全、经费紧张;统计人员地位低下, 人员素质低、变换频繁, 任务重、人手少, 统计人员是“清一色”的兼职, 对统计工作只是应付, 对统计业务不熟, 对统计指标含义、统计口径、统计范围以及统计方法一知半解;上报的报表不规范,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基层单位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指标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取得, 统计人员只能按照自己对统计制度的理解去估算, 统计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基层统计人员除了要完成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 编制定期报表、年报外, 还要完成大型普查任务和其他专项调查任务。

3、基层统计工作遇到的新挑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单位改制, 利益主体多元化, 统计对象的数量急剧增多, 统计力量不足, 统计信息收集的难度增大, 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特别是当统计数据与单位或领导利益相矛盾时, 由此引发的虚假统计现象屡见不鲜, 统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往往同流合污, 弄虚作假、瞒报问题、谎报成绩, 造成“官出数据、数字出官”等现象。同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信息量变大, 对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全面性要求越来越高, 统计工作越来越被社会公众和各级领导所关注。基层单位统计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 传统统计理念和方式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相关策略

针对基层单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加强统计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提升统计服务手段;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 才能彻底扭转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基层统计人员地位, 调动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统计环境, 从源头上根治虚假统计信息, 维护统计工作秩序, 促进基层统计工作健康发展。

1、完善统计法制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基层统计工作收集报表难、开展调查难、搞准数据难, 统计工作环境一直不理想。必须完善统计法制建设,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增强全民的统计法制观念, 强化统计人员的法制意识, 把统计法制建设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才能进一步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统计法》是规范统计工作的法律武器, 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统计工作要以《统计法》为基准, 为依法治理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搞好统计法制化建设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完成和统计资料准确的必要条件, 也是基层统计工作正常开展的法律保障。

强化基层统计负责人职责, 建立健全基层单位全员负责制, 设立独立统计机构、配备统计人员, 实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度, 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频率和统计执法力度, 在各环节上把统计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具体责任到人, 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及时、合法。依法对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强化统计执法监督, 以法律的形式确保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对那些严重违反《统计法》的当事人、责任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 减少其预期收益, 增大其预期风险, 加重统计违法的成本和后果。

建立违法统计案件举报制度, 建立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 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把统计工作切实纳入法制轨道。同时, 通过加大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和对统计法律的宣传教育, 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时效性和真实性的认知程度, 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 从而获得各界对统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使得基层统计工作能够正常地开展。

2、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基层统计工作必须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长期以来, 基层统计工作为领导做的多, 为群众服务的少;为机关做的多, 为基层服务的少。统计工作只限于完成报表任务、单纯提供数据的被动服务, 统计信息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基层统计工作应当规范统计行为, 加强各项统计管理制度建设, 包括建立健全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台账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做好数据搜集、汇总、上报以及统计报表的编制等基础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 把统计工作准则和数据质量贯穿于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汇总上报等每一个环节, 层层落实, 层层把关, 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和真实可信, 提高统计数据信息质量。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 加强统计信息分析, 提高决策服务水平, 为政府决策做好直接服务。

提供统计数据既要用数字说话, 又要注意克服因为应用数字太多而使人产生眼花缭乱的问题。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 除要满足完成任务, 更要注重统计分析, 做到分析问题透彻, 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 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强。通过指标数据分析, 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增强统计服务的实效性, 大力推行网上直报, 通过联网上报统计数据, 方便调查对象上报统计数据, 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实现统计资源共享, 能够提高统计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开展多种形式统计服务, 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不但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 而且要为单位和社会公众服务, 需要深入调研、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加强统计方法制度的宣传, 使统计调查的项目、标准、目的、意义深入人心, 统计调查的制度标准和调查数据要公开, 提高全社会对统计的认知程度, 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现实状况。

3、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提升技术手段

长期以来, 由于基层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统计部门领导对信息化趋势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形成了“重业务、轻信息化”的观念, 信息化工作得不到重视, 基层统计信息化人才普遍较少, 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相对不够。信息化人才价值得不到发挥, 缺乏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知识更新速度过慢, 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对统计信息化的要求。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着技术手段信息化的挑战, 统计信息的收集、上报和汇总必将受到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 统计人员必须要学会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统计加工整理的过程中, 去伪存真、去劣存优, 区分有用的统计信息与无用的统计信息, 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层加工, 提高统计信息的有效性与精确度。改变目前主要统计数据逐级汇总、上报模式, 实行基层直报, 各级统计部门同步获取数据并汇总的业务流程, 及时完成统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工作。充分扩展信息渠道, 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

利用互联网从各方面广泛地获取各类统计信息, 建立信息调查网页, 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 大大缩短报表时间, 节省物力和人力,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减少环节、减少干扰, 提高质量, 优化统计工作流程, 使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提高统计管理水平和统计工作效率, 增强统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度。信息化建设是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和手段。

4、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加强继续教育

基层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工作中要努力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 提高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面对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浪潮, 基层统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知识, 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学习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及时了解现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掌握统计数据收集、指标计算、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统计部门要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统计人员培训, 宣传《统计法》和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统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增强为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统计人员可以通过在职培训、在职教育和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 还可与其他同行保持联系, 进行不定期的交流学习, 彼此取长补短, 不断巩固统计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 进一步熟练掌握现行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业务。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活动, 大力培养“精通统计科学,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熟悉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造就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懂业务、爱学习的基层统计人员队伍。

三、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经济结构出现复杂化, 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 基层统计工作中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日俱增, 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来临的双重挑战, 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完善统计法制建设, 增强统计服务意识, 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才能从源头上根治虚假统计信息, 净化统计环境, 维护统计秩序, 确保信息畅通, 保障统计地位, 使得基层企业统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促进整个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安:基层统计“一对一”管理服务方式尝试[J].中国统计, 2009 (8) .

[2]贾庆媛:基层房地产统计工作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12) .

[3]贾向荣:基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0) .

[4]刘晓燕: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浙江统计, 2008 (5) .

8.基层统计 篇八

【关键词】企业一套表

近两年来,中国统计正通过“企业一套表”的改革试点和对统计科学发展的不断探索,进行一场深刻的统计生产方式革命。为了适应这场统计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县区基层统计应及时转变统计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跟上改革的步伐。

2011年年初,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人们日报发表文章,文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更明确这次统计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思路。在规范统一的原则要求下,国家统计局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出了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措施。

企业一套表——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通过整合现行统计报表制度,规范统计标准和业务流程,在同一软件系统下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企业一套表就是由被统计调查单位报送纸介质报表改为通过互联网报送电子报表;由基础统计部门进行数据采集,审核,逐级汇总报送改为调查单位数据一步到位,直接进入国家国家数据中心平台,统计数据报送体制有链条变为直线。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打破了专业界限,是对传统的统计工作生产方式和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适应统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统计需求,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统计部门依法独立统计的法定目标。

下面结合县区基层统计2011年年报和2012年2月份月报工作,分析“企业一套表”对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思路转变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1.转变工作思路的具体要求

保证报表单位的真实性,提高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完整真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实时更新,特别是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更新和建设,这是企业一套表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先入库,再出数”是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了确保调查单位的真实性。对三上企业的名录库建设要做到准确、及时,把新增的、“三下”变为“三上”的、注销的和停止生产经营还未注销的企业更有及时掌握情况,在名录库中予以反映,一免造成统计工作的漏报和误报。要做到上述要求,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工作人员就要进入企业多走,多看,掌握第一手信息,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企业一套表”改革之前,县区统计机构把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放在繁重的企业原始数据收集、汇总、审核和向上级报送上面,每个县区的限上企业少则几十家多则上百家甚至几百家,县区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很难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了解每个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而现在,由于企业一套表的实施,把我们从之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转向对原始数据的核查和对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督导上面,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对数据的真实性有一个更准确的判断,同时能够面对面的指导和解决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在报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第一时间给相关部门做出反馈。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单位)联网直报的实施,县级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很少有机会与纸介质统计报表“见面”,也不能面对统计报表直接审阅基层的统计数据,所以,深入企业督促指导,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基层统计机构的常规任务,这一常规工作任务的转变将大大的减少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的发生。

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马建堂局长《“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统计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传播统计信息资源。企业一套表要求统计机构各级工作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人不再面对纸质报表,而是人机对话,因此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成为统计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同时,为适应这一变革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基层就应该进一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化与统计工作的结合,争取达到统计工作从调查方案设计、调查任务布置到统计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加工和公布的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实现无纸化办公。

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十二五”时期中国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努力的方向》一文明确指出:只有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调查的重要性、复杂性、法定性和个体资料的保密性,才能支持配合統计工作。只有社会公众知悉统计制度的严密性、调查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生产的规范性,才能放心使用统计产品。只有社会公众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具备必要的统计素养,才能正确运用统计信息。作为与社会各阶层的关联度最高的县区基层统计机构,要想把工作顺利推行下去,并被社会公众所接受,达到上述三个“只有…才能…”的效果,各级统计机构就必须加强统计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作为一名县区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这点感受良多,有时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不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理解,对加强统计知识的宣传,提高统计地位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加强统计法制保障工作。依法行政是当前统计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提高统计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也是统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工作中,对联网直报企业(单位)无故拒报、迟报和源头统计数据的不实处理行为,县级基层统计机构应充实法制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夯实执法办案基础,依法严肃查处。

2.存在的问题

统计机构内部各部门配合紧密度不够,不能满足当前数字化,信息化的快速反应的需求。以限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为例,到现行统计制度规定一套表年报上报时间结束时,我们的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还没有开通,这使得我们对辖区所有相关企业开年报会是的要求变成一纸空谈,失去公信力。

现行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bug太多,在实际的统计应用过程中变动、修改和升级过于频繁,给县区基层统计机构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系统一条指令的改变,基层的统计工作人员就要给辖区内所有的企业重新下通知并一一解释指导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这条指令的改变所带来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一条新的审核公式又加上去了,我们又要重复上述的工作,使得县区统计局对辖区内调查单位发出的通知和工作要求失去了权威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为后续工作带来很多的不利影响。

统计执法可操作性差。统计数据讲求时效性,而执法讲求依法行政,对于不理解、不配合企业,当我们按照法律程序往返企业,协调催报,时间往往就超过了报表要求的报送时间。另外,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取证难。

9.基层统计执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九

一、当前基层统计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

健全。规范、严格、完备的法律法规是统计执法的前提和基础。而现有的统计法律法规,存在法律规定“软”、处罚权力“小”、查处手段“弱”的问题。法律规定“软”,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过于宏观,对政府及部门和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行为不能一视同仁,难以体现实施法的特性,致使统计执法面对许多违法行为常常束手无策,难以查处。处罚权力“小”,主要体现在统计部门上,对政府及部门不能开处罚单,对企事业单位开处罚单力度不够,单位不缴罚款统计部门无能为力,缺乏行政强制手段。查处手段“弱”,主要体现在统计执法的主要手段就是罚款,而且执法程序繁琐,结案周期长,且罚款有时还不能到位。

(二)管理体制不顺畅。顺畅的执法管理体制是统计执法的关键环节。目前,统计执法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纵向分离、横向分散。突出表现在:一是统计执法工作的“瓶颈”主要在县级,基层统计部门执法与政府法制工作分离,由于统计工作人员的“一切”受到当地政府的制约,基层统计执法难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二是统计执法的地位不象各统计专业那样明确和重要,虽然要求统计部门要全员执法,但在执行起来却有折扣,加之统计部门人员少,业务多,大家报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三)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机制是统计执法与统计监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当前,统计执法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首先,对统计违法责任的追究机制不健全,统计执法对政府及部门负有违法责任的追究力度不大,对违法企业往往也只是以交罚款结案;统计单位的法人代表和有关责任人员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其次,缺乏对守法统计单位的奖励机制。“违法统计成本低,守法统计成本高”成了不说的事实,造成守法经营与违法经营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最终导致守法统计单位也蜕变为违法统计单位。

(四)执法能力不够强。执法能力是确保统计执法任务真正完成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统计执法工作任务重、装备差、人员少,而且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统计执法能力严重满足不了执法的需求。一是没有专门的执法车辆保障,执法人员东奔西跑,造成执法工作效率低下。二是没有执法所需的调查取证设备,不利于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对违法单位的违法问题也难以实施证据保全。三是执法人员业务技能不全面,在难以确保全员执法的情况下统计执法人员就要承担各专业的执法任务,而执法人员还达不到熟练掌握各专业的业务,执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执法效果不明显。目前,统计执法存在着重“执法检查”,轻“执法处罚”,执法效果不明显的现象。一是执法人员存在着避重就轻的思想观念。上级没有直接要求的不想查,看得见但管不了的不想查,群众没有举报的不想查;二是对统计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不够,大多限于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对于违法行为人来说,这种处罚无异于“隔靴挠痒”,根本起不到任何震慑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统计执法人员有顾虑、有担忧,一方面认为地方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处罚会得罪人,怕惹“麻烦”,出现了“统计报表靠熟人,统计执法怕熟人”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执法人员自身对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程序、方法、规定掌握不够,生怕处理不当自己要承担责任,吃官司,因而抱着“和为贵”的思想来处理统计违法案件,不敢动真,不敢执法,不敢碰硬,存在着畏难、畏势的心态,导致有案不办,压案不查、查而不处的现象。

二、搞好统计执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执法宣传力度。把统计执法宣传同日常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结合起来。以统计违法案例的分析扩大统计宣传的影响,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共识,营造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执法环境。在统计违法案件处理上,采取内部通报、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扩大影响,特别是对个别特殊案件实行公开曝光,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统计法不是一个摆设,从而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的统计法律意识。

(二)明确统计执法内容。执法要围绕统计基础工作开展,加大对统计法学习、统计登记证建立、统计台账的设置、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基本内容的检查力度,起到以执法带普法、以执法促工作的作用。

(三)创新统计执法形式。可以采取定期执法和突击执法相结合,常抓不懈。执法形式上可采取由县统计局执法人员牵头,局、队各专业人员及各乡镇统计员联合执法的形式。对典型单位可协同县局执法专业人员一起进行现场执法、现场教育、现场整改。必要时可以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执法检查活动,与人大、政协、监察局、司法局、法制办人员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起到多管齐下的震慑作用。

(四)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部分基层统计机构,还没有将统计执法工作当作一个专业来对待,人、财、物的配置投入不足,加之一些统计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能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两个方

10.基层统计工作规范考评细则分析 篇十

为贯彻落实皖政办秘〔2013〕165号文件精神和淮政办秘〔2015〕101号文件精神,夯实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以保证全区统计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现结合本区统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一、考核对象

各镇、办及开发区统计站及统计员。

二、考核范围

各镇、办及开发区的统计工作

三、考核方法

1、实行百分制。本考核细则按季度考核,以百分制计算,与统计工作项目补助经费发放挂钩。

2、考核方式。考核组通过现场看文件、查资料、询问有关人员等方式进行打分,90分以上为合格,按100%发放项目补助经费;80分以上按90%发放项目补助经费;70分以上按80%发放项目补助经费;60分以下为不及格,取消当季度项目补助经费发放。

四、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基层统计工作规范考评内容主要包括各镇、办及开发区统计站统计机构、办公场所及设备配置,统计制度建设,统计队伍建设,统计档案盒管理,统计资料管理和统计服务六个方面,具体如下: 1

(一)统计机构、办公场所及设备配置(10分)

1、有分管领导1分;无分管领导扣1分。

2、经费实报实销1分;不能实报实销扣1分。

3、有固定办公场所1分;无固定办公场所扣1分。

4、有公章、有牌子1分;无公章、无牌子扣1分。

5、有办公桌椅、档案柜、计算机(人手1台)、打印机、电话、传真等配套设施6分;计算机不能人手1台,每缺1台扣1分。

(二)统计制度建设(5分)

1、根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统计制度1分;无制度扣1分。

2、统计制度公示(上墙)1分;无公示(上墙)扣1分。

3、认真执行统计各项制度3分;联网直报触一条红线扣3分。

(三)统计队伍建设(23分)

1、根据文件规定足额配备专职统计人员1分;少于文件规定人数扣1分。

2、明确统计站负责人(首席统计人员)1分;没有明确负责人(首席统计人员)扣1分。

3、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并持证上岗2分;没有或未能持证上岗扣2分。

4、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掌握联网直报工作技能2分;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熟练掌握联网直报工作技能扣2分。

5、能及时催报调查单位并认真回复上级查询2分;不能及时催报调查单位并认真回复上级查询扣2分。

6、能按时完成统计定报和年报工作审核、验收、上报等工作6分;不能完成统计定报和年报工作扣6分,完成统计定报和年报但数据有逻辑性、趋势性差错扣4分,数据质量受市局批评1次扣2分,受区局批评1次扣1分。

7、能及时掌握所在瞎区企业统计人员的更换情况并年内开展培训1次以上1分;未开展培训扣1分。

8、按时参加市、区统计局组织的各种会议和培训5分;无故缺席1次扣2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

9、调查指导员所指导的村居账本完整规范,账目无漏记、错记、混记现象3分;发现乱记账、虚假记账1次扣3分,发现漏记帐一次扣0.5分,发现漏记帐5次以上扣3分。

(四)统计档案盒管理(58分)

1、农业统计档案盒管理(8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扣1分。

(3)有原始记录1分;无原始记录扣1分。(4)有统计报表,且定报和年报分开存放2.5分;无统计报表扣2.5分,定报和年报不分开存放扣1分。

(5)统计报表及时打印签字盖章1分;没有打印签字盖章扣1分。(6)有统计台帐,且电子台帐及时打印留存2分;无统计台帐扣2分,电子台帐未打印留存扣1分。

2、工业统计档案盒管理(10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将目录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口1分。

(3)列表所辖企业名录及企业信息2分;未列表所辖企业名录及企业信息扣2分,列表所辖企业名录但无企业信息扣1分。

(4)有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且按名录表顺序装订、存放1.5分;无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扣1.5分,有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但未按名录表装订、顺序存放扣1分。

(5)有综合台帐1分;无综合台帐扣1分。

(6)有定报和年报1.5分;无定报和年报扣1.5分。(7)定报和年报有领导签字盖章0.5分;定报和年报无领导签字盖章扣0.5分.(8)有综合档案盒,内容按规定存放2分;无综合档案盒扣2分,有综合档案盒但内容未按规定存放扣1分。

3、能源统计档案盒管理(6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将目录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口1分。

4(3)列表所辖企业名录及企业信息1.5分;未列表所辖企业名录及企业信息扣1.5分,列表所辖企业名录但无企业信息扣1分。

(4)有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且按名录表顺序装订、存放1.5分;无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扣1.5分,有每个企业基本情况简介但未按名录表装订、顺序存放扣1分。

(5)有领导签字盖章的定报和年报1.5分;无定报和年报扣1.5分,有定报和年报,无领导签字盖章扣1分。

4、投资档案盒管理(13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将目录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口1分。

(3)企业或项目一览表信息(含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等)完整1分;一览表信息不完整扣1分。

(4)法人企业或项目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复印件或证明材料齐全1分;不齐全扣1分。

(5)有统计人员上岗证或复印件0.5分;没有扣0.5分。

(6)有新开工项目申请表(h202)1分;无申请表扣1分。

(7)有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101-1表)1分;无基本情况表扣1分。

5(8)ˊ新开工项目(7分)

①项目内容(详见附注3)完整(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附注3前4项或前3项及第5、6、7中任一项)5.5分;内容不完整,每缺必须上报材料一项扣1.5分。

②有每月统计报表(原件)1分;无月度统计报表扣1分。

③有投资进度台帐0.5分;无投资进度台帐扣0.5分。(8)"单纯购置项目(7分)

①有购置合同2.5分;无购置合同扣2.5分。②有付款凭证2分;无付款凭证扣2分。

③有设备到位照片1分;无设备到位照片扣1分。④有每月统计报表(原件)1分;无月度统计报表扣1分。

⑤有投资进度台帐0.5分;无投资进度台帐扣0.5分。

5、服务业档案盒管理(8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将目录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口1分。

(3)企业、事业单位名录汇总表基本信息齐全(有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号、地址、行业代码、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3分;有名录汇总表但基本信息不齐全扣1分。

(4)有重点服务单位统计台帐或电子台账2分;无统计台帐或电子台账扣2分

6(5)有重要核实查询记录表1分,无重要核实查询记录表扣1分.(6)有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资料1分;无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资料扣1分。

(7)有统计月报和年报1分;无统计月报和年报扣1分。

6、商贸(线上)档案盒管理(10分)

(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将目录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录口1分。

(3)辖区内限上单位分布情况一览表基本信息齐全(有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号、地址、行业代码、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信息)3分;有名录汇总表但基本信息不齐全扣1分。

(4)统计台帐设置完整(有台帐名称、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报告期、填制单位名称、填制人姓名、统计负责人、统计人员变更交接记录等)3分;有统计台帐但设置不完整扣1分。

(5)有统计定报和年报汇总表1.5分;无统计定报和年报汇总表扣1.5分。

(6)有上级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资料1分;无上级单位下发的有关文件、资料扣1分。

7、调查员、镇村指导员)档案盒管理(3分)

7(1)档案盒贴有统一标签0.5分;无统一标签扣0.5分。

(2)有档案目录,并置于档案盒首页1分;无档案盒目

(3)两员(辅助调查员、镇村指导员)信息(姓名、电话、住址、职责等)准确1分,不准确或没有信息资料扣1分

(4)有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资料0.5分;无上级下发的各类文件和资料扣0.5分。

(五)统计资料管理(2分)

历史资料、普查资料分类保管和归档2分;有资料丢失扣1.5分。

(六)统计服务(2分)

每季度为政府提供统计信息1篇2分;每季度统计信息少于1篇扣2分。

附注:

一、根据文件规定,10万人以上乡镇应配备统计人员3人,10万人以下乡镇配备统计人员2人。

二、单项分数扣完不够扣的,不扣其他单项分数。

三、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内容(证明材料)原则上应该有①-⑩项,至少上报①、②、③和④四项,①、②、③是必须上报材料,如果没有,说明原因后可以用⑤、⑥、⑦中的一项代替。

①项目建设内容简介; ②施工合同; ③现场照片;

④立项批复或核准文件; ⑤项目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⑥项目整体设计文件; ⑦项目可行性报告; ⑧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⑨规划许可证; ⑩项目环评文件。

11.我骄傲!我是一名基层统计人 篇十一

“于会计”到“于统计”的变化

在成立村级统计站之前,我作为会计也兼任统计员的工作,但主要以会计工作为主,大家见到我也习惯性地称我为“于会计”。说句实在话,那个时候我们镇的会计工作和统计工作是融为一体的,统计工作就是“捎带脚”的事儿。自从统计站挂牌成立后,这种情况便不存在了。主要的变化是我在村委会院内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村委会是村民们经常去办事儿的地方,人来人往的,好多村民看见“汤河口镇新地村统计站”这块亮铮铮的牌子,都会跑到我的办公室问我:“啥是统计站?”问的人多了,我解释的次数也多了,村民们便逐渐知道了统计工作,认识了统计工作。等我再去老百姓家寻问统计数字的时候,他们都非常乐意告诉我,有时还主动为我提供一些线索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便开始叫我“于统计”了。

统计服务意识增强

还记得,以前我们只有年报的时候才会根据报表的内容进行培训。说句心里话,那时候周围的人不知道统计工作是干什么的,因此也不太重视统计工作,甚至有时我自己也觉得统计出来的数据没有太多实际意义。如今,村级统计站不但为统计人员开展电子报表填制、计算机操作、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有效性等一系列培训,还进行了统计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了“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并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这不仅提高了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增加了大家的法律意识,更让农村的统计工作逐步走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乡镇经济社会的各项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为基层统计人感到骄傲

村级统计站建立后,统计的数据也更准确了,领导对统计工作更重视了,我们的责任心也更强了,老百姓对统计工作也更了解了。一句话,统计数据真实了,领导决策就有了依据,真正受益的就是我们老百姓。例如,汤河口镇领导根据目前市场对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且对特色高端农产品情有独钟这一情况,结合新地村的发展优势,今年大力倡导种植金银花,并开展了娃娃鱼及散养山竹等特色养殖业。这不但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增强了人民身体素质,还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还记得当我们村支书说“这里面有小于的一份功劳呢”时,我的心里暖暖的,为自己是一名基层统计人而感到自豪!

一年多来,为了农村数据的更加真实准确,我曾在滂沱大雨中到田间查看粮食状况;我曾在寒冬腊月到各家各户展开畜禽调查;进山村、访农户,风餐露宿为的是把数据算准。枯燥的数海也很多姿多彩,现在我喜爱上了统计工作,可以很自豪地说:“我骄傲,我是一名基层统计人!”

编辑:张雪威 / 邮箱:zxw@bjstats.gov.cn

上一篇:数控机床的维修教案下一篇:科技查新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