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2篇)
1.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篇一
提要初级阶段是留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开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口语课是一项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说”是运用得十分广泛且为众多留学生关注的一项技能。因此,把握适当的原则,在此指导下,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目前相关教材的考察和分析,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两方面做出了相应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来看,初级阶段是整个教学的开始阶段,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留学生们,由于学习的是非母语,因而此阶段的教学则更不可忽视。吕必松先生(1996)指出:“口头表达训练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以会话体为主,现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那么,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必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开展有关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一般把掌握了800个左右的常用词,并学过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其程度在HSK考试2-3级,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的留学生的学习阶段看作是初级阶段。下面,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初级阶段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一)“ⅰ+1”原则
这里的“ⅰ”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对于学生来说可懂且有效的输入。根据领会教学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罗勃特•W•布莱尔/许毅,1987),我们正是通过可懂的输入习得语言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输入是可懂而且有效的,就必须做到对学习的“ⅰ”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而且随时注意随学生学习阶段变化,“ⅰ”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教师的教学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在初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课堂用语及语速。考虑到初级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课堂用语要简单易懂,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专业语法术语,用学生已掌握的词语和语法点来解释生词、课文,回答学生的问题;语速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清晰、准确地发好每一个音。
(二)针对性原则
1.教材和课堂话题的选取
欧洲文化合作委员会70年代推出的大卫·威你金斯(David Wikis)的“功能大纲”(functional approach)或称“意会大纲”(notional syllabus),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传统大纲不同,它不是以教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结构(语法点)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交际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被推到了首要的地位,因而,“以交际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同样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结合前面我们提到的“ⅰ+1”原则,为了交际,首先要让学生接受输入,而课堂教学则是信息量相对集中的一种重要的输入途径。谈到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自然离不开教材和话题的选取了。对于一部优秀的教材,首先在用语上应以规范的现代汉语结合一定的语境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各课情节内容应具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各课还应含有相应数量且有交际价值的语法结构,让学生学有所获。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教材和课堂话题的选取,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即是指教材和课堂话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若我们选取的教材和课堂上的话题练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则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自然更能促进教学的进行,利于教学的开展。目前出现在初级口语教材中的话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与人相识自我介绍与为他人介绍
问路、找路买东西
谈家庭情况体育活动
打电话去餐厅
气候、季节乘车、买票
去邮局去医院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方面性,现实生活也不例外。但正是由于其两方面的存在,才使得现实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完整的生活。因而反映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也应包括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不应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就采取回避的态度,相反的,我们应该正视它。比如买东西,公平交易自然是我们追求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确有坑蒙拐骗行为的发生,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若我们对之一概持回避态度,那么我们的学生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行为,则会感到教材中描述的情景并不真实,甚至有可能在课堂中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没能维护我们的形象,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诸如此类外国人在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反映社会消极面的场景在教材中适当地出现一些,其实并无多大坏处,如果编排得合理,用语得当,也许还会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这一点上,《朴通事》就是一部极好的范例。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注意到了现实生活的全面性。
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切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话题都适宜在课堂中讨论,诸如当前社会上比较敏感的中日关系问题,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建议,在课堂上还是不谈为好。
(2)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认为:“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就越高。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文化定位表现为„文化因素‟或„文化知识背景‟;目的语学习越往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以专门文化的面貌出现。”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教学对象而言,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因而在其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由母语语境向汉语语境的迁移,这种迁移的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就必须注意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例如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交际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等。其中,尤以文化因素为主。那么,反映在对教材和话题的选取上,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其中渗透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五类:A生活文化(如招呼、称谓、饮食、居住、交往等)B习俗文化(如婚姻、丧葬、年节、忌讳等)C国粹文化(如四大发明、中医、气功、武术、国画等)D制度文化(如政治体制、政党体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等)E观念文化(如中和观念、等级观念、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的思想、勤俭节约的美德等)。由于前两者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内容相对简单具体,对外国学生来说较易理解,因而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以前两者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可采用与学生本国文化对比的方法。当学生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在讲解中注意将某些文化传统的来源告知学生,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并帮助他们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3)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如果话题与学生的实际十分贴近,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开口的欲望,从而推动教学的运行。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中,其知识水平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虽来自外国,汉语表达能力不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理应从基本的诸如形式单一的“a、o、e”和意义简单的“你好”,“汉语难吗”这样的内容开始,但如果我们教学内容一直停留在过于简单的阶段,那么学生们便会感到教学内容幼稚可笑,自然我们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全面考虑初级阶段我们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各个小的阶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2.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应有所侧重
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的自然特点、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心理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来,他们的年龄、身份、国籍、使用的母语、背景文化、兴趣爱好、学习目的、现有水平、学习时限等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针对这些具有不同情况的学生,展开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例如针对日韩等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由于日、韩与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因此对汉字的学习和掌握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欧美国家的学生容易得多,而他们的性格又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比较含蓄内敛,在课堂中不太喜欢主动开口。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横向比较,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树立起这样观念:对欧美学生来说,汉字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而对日韩学生来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开口是一个难点。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教师们在教学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里不一一列举。
(三)精讲多说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因而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反映在口语教学中,则可概括为精讲多说。这里的“精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内容。即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应少而精,是经过去粗取精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正确、简单、明了。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的汉语水平不太高,那么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便成为了一个十分需要注意的方面。关于这一点,本文一.
(一).“„ⅰ+1‟原则”中已做了相关论述。“精讲”的第二个方面是指方法。即教师应使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将课堂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为达这一目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如向学生出示实物或是印有实物的图片,或在讲解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形体动作帮助学习理解等等。同时,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他们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学生对某一个词的意义不能理解,此时教师不必忙于直接告诉学生,而可以通过采用先以语素为单位进行拆分,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理解其中的语素,最后将他们合在一起的方法,或是采用设置一些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对其意义进行猜测的方法。有关词语教学的方法,本文将在二.
(二)中做较为详细的论述。
“多说”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的“说”于教师的“讲”而言,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二是指“说”的内容的全面性。即应该练的都要练到。大量、有效的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运用。
我们在组织学习进行口语操练的同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说”应与一定的语境结合;二是“说”的目标要明确,或练习对词语的使用,或掌握对语法点的运用等等。
二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口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汉语交际既是汉语学习的目的,也是汉语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汉语交际活动,获得汉语交际能力是学习汉语的最佳途径。而学生要获得汉语交际能力,不仅要接受汉语这种目的语的输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输入转化为自己的,能用于表达和交际的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重组,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
根据训练的内容,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语音训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和成段表达的训练四类。根据参预练习的学生的数量,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独白性训练和会话性训练(其中又包括两人与多人会话)两类。
“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集中体现。生成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功能意念下生成目的语的能力。“理想的教学应在确切的意念指引下,造成最接近真实的„用‟的语境,学习者处于„用‟语言的状态”,“把„用‟当作„学‟的手段,把„学‟和„用‟统一起来。”但是,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们,其词汇和语法储备都非常有限,因而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应一步到位。此阶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对单个的词语、句型操练已达熟练的程度后,进入简单的成段表达的训练阶段。下面我们将对按照训练的内容划分的几类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语音训练
口语是有声语言,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是以清晰准确的语音为前提的,因些语音训练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三种方法:
以音素教学为纲
以话语教学为纲
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以音素教学为纲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主要采用的方法。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较利于初学者对目的语的识记。语音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图表演示、反复示范、循环模仿等教音法,独唱合唱、说读结合等练音法,夸张、对比的提示法和手势体态的演示法等纠音法等。但在教学中我们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哪一种具体方式,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二)词语训练
在对目前有关口语教学法的论著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口语课中词语训练重点的不同,将词语训练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训练单个词的形-音-义的关联的,如直接法(指物说词或根据动作说词等)、认读法(根据板书念词语等)、释义法(对指定词的意义进行阐释)训练对不同词的聚合、组合关系的把握的,如语素法(让学生说出一个含有与所给词相同语素的词)、替换法(用近义词替换句中的某个指定词语)、联想法(说出与指定词语相搭配的词或其反义词)
训练母语与目的语的关联的,如翻译法(将汉语词与母语词对译)
上述方法中直接法和认读法是两种基本的方法,具有直观、通俗易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零起点及稍高于该水平的学生。释义法是词语训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初级阶段,对于非抽象词,较宜采用提供实物或利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抽象词来说,较宜采用设置情景,让学生利用情景来理解的方法,而不宜采用用另一个抽象的词解释生词的方法(若在英语中有外涵、内延均与之相对应的词,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用英语词对其作解释)。
口语课词语训练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某种关联,纵横交错的词语网。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训练的目的具体表现为让他们通过课堂对词语的学习,明确在词语网络中哪些是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义项的词,哪些又是可以搭配使用的词,在需要时熟练自如地从中提取词语网络中的词语,并将之正确地连缀成句,直至成段,而非让他们死记硬背许多单个的词。
(三)句子训练
口语课的句子训练,依据难度由浅入深的顺序,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机械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主要以模仿为主,模仿的内容包括句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句式变换,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替换的练习等也属此类。由于该类练习对学生要求较低,也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而我们认为它主要适用于零起点与学习时间在四五个月以下的学生。造句练习即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或将对话补充完整。该类练习对学生的要求较上述第1类练习来说稍高,且需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知识之上,因而较适用于学生习时间在半年左右的学生。
交际练习包括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等。该类练习对学生要求是上述三类中最高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已知词语组合成句,而且必须在同时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因而该类练习开始进行的时间应略晚于上述第2类。该类练习法可与第2类配合进行。有效的交际练习也应结合一定的情景,而非孤立地进行。加强情景会话练习,可以使学习者运用会话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情景,将学过的对话方式以及话语结构作纵向的迁移。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也能熟练自如地与人交际。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运用模拟实景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尽可能地把模拟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本文一.
(二).1.(1)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四)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
由于事件包含的命题之间具有先后、因果、推理、转折等关系,反映在语言形式即句群中也有相应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或为使用关联词语连接两个句子,或不依靠关联词语连接,而依靠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合成句(如紧缩复句等)。一般说来,成年人用母语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但若使用目的语思维,或可能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或因为对目的语的使用水平有限,所表达的内容就有可能比较混乱。因此,为提高口语能力,成段表达也是一个必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成段表达不仅涉及到词语,而且涉及到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全盘把握,因而此项训练大多在中级阶段才开始进行。但我们更提倡在初级阶段就着手进行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中级阶段较为复杂的成段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初级与中级的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可分为以下三种:
看图说话或讲故事
连句成段
复述及转述短文
在用这三种方法进行练习时,我们应注意学生句与句之间的顺序是否合理、恰当,尤其是语段中的连词运用得是否正确。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纠错
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时我们不应轻易打断他们的话语。因为任何人在说话时都有一个组织的过程和思维连续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组织一句话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出错率也较高,且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还处于有待激发阶段,因而如果此时教师多次打断他们的谈话,则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维,甚至还可能大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阻碍他们今后的学习。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他们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就统统听之任之。我们在对待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二是纠正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而且我们在纠正错误时也适宜采用操练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先重复一遍学生的错误或将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辨别,然后指出正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
(二)把握好生词和语法教学在口语课中的地位和时间比,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况
口语课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因而如果在口语课中补充、讲解过多的生词或语法,那么口语课则与综合课无异。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
(三)适当突出“口语体”的特点,但不排斥对书面语体的学习
口头语言和口语体都可以简称为口语,因此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吕必松先生(2000)对此专门做了解释。他指出,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语体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一种语用概念。口头语言以口语为主,但不限于口语;书面语言以书面语为主,但不限于书面语。“我们据此进一步认为,口语应专指口头语言,至少在语言教学时如此。”以汉语为第二语言进行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决定了书面语体在口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对交际中必需的书面语体的语言形式,包括某些出于礼貌原则而需使用的词、句子和句式,比如:“父母亲”与“爸爸,妈妈”的区别,“您贵姓”和“免贵,姓X”的问答方式等,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有所涉及,而不应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
(四)处理好“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关系
杨惠元先生(1991)认为,口语课应以训练口头表达为主,把说和听,说和读,说和写结合起来,为了说而听,为了说而读,为了说而写。说的训练,读的训练,写的训练既有所侧重又有联系,这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提高口语能力,必然要求加强阅读,扩大词汇量,接触新的句式句型,增加语言和文化知识;同时,“说”的训练也应与“听”的训练相结合,通过多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也正是我们强调在课堂中尽可能地使用汉语进行教学的原因之一;“写”,则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条理有逻辑地建构“说”的框架,从而更清晰地通过“说”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我们教师要全面把握四者的关系,避免在教学中将它们完全割裂开来。
2.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 篇二
口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首先, 它是一门基础课;其次, 它是留学生由课本知识到具体的实际运用之间的一座桥梁, 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来看, 初级阶段是整个教学的开始阶段, 此阶段的学习对于留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 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留学生们, 由于学习的是非母语, 因而此阶段的教学更不可忽视。吕必松先生 (1996) 指出:“口头表达训练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 以会话体为主, 现在有些学校, 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 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 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 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 那么, 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方法也必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留学生通过口语课来了解自己对于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反应能力, 口语课老师则通过教学过程评估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其他汉语课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序整体, 而其中的各个环节也会更加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授课内容, 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语音、词语、句子和段落表达四类。根据留学生的人数量, 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独白性训练和会话性训练 (包括两人与多人会话) 两类。
(一) 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1、语音教学法。
口语是有声语言, 无论是听还是说, 都是以清晰准确的语音为前提的, 因此语音训练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以下方法:以音素教学为纲、以话语教学为纲、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以音素教学为纲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主要采用的方法。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较利于初学者对目的语的识记。语音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图表演示、反复示范、循环模仿等教音法, 独唱合唱、说读结合等练音法, 夸张、对比的提示法和手势体态的演示法等纠音法等。但在教学中我们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 哪一种具体方式, 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2、词语教学法。
训练单个词的形-音-义的关联的, 如直接法 (指物说词或根据动作说词等) 、认读法 (根据板书念词语等) 、释义法 (对指定词的意义进行阐释) 。训练对不同词的聚合、组合关系的把握的, 如语素法 (让留学生说出一个含有与所给词相同语素的词) 、替换法 (用近义词替换句中的某个指定词语) 、联想法 (说出与指定词语相搭配的词或其反义词) 。训练母语与目的语的关联的, 如翻译法 (将汉语词与母语词对译) 。上述方法中直接法和认读法是两种基本的方法, 具有直观、通俗易懂的优点, 尤其适用于零起点及稍高于该水平的留学生。在初级阶段, 对于非抽象词, 宜采用提供实物或利用动作帮助留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抽象词来说, 宜采用设置情景来理解的方法, 而不宜采用另一个抽象的词解释生词的方法。
3、句子教学法。
机械练习法, 主要以模仿为主, 模仿的内容包括句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句式变换, 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替换的练习等也属此类。由于该类练习对留学生要求较低, 也不要求留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因而我们认为它主要适用于零起点与学习时间在4-5个月以下的留学生。造句练习法, 即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或将对话补充完整。该类练习对留学生的要求较上述第1类练习来说稍高, 且需建立在留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知识之上, 因而较适用于学习时间在半年左右的留学生。交际练习法, 包括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等。该类练习对留学生要求是上述3类中最高的, 它不仅要求留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已知词语组合成句, 而且必须在同时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
4、简单的段落表达教学法。
事件包含的命题之间具有先后、因果、推理、转折等关系, 反映在语言形式即句群中也有相应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或为使用关联词语连接两个句子, 或不依靠关联词语连接, 而依靠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合成句 (如紧缩复句等) 。此项训练大多在中级阶段才开始进行。但我们更提倡在初级阶段就着手进行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 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中级阶段较为复杂的成段表达训练。这样, 留学生不会感到初级与中级的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可分为以下类型:看图说话或讲故事、连句成段、复述及转述短文。在用这3种方法进行练习时, 我们应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顺序是否合理、恰当, 尤其是语段中的连词运用得是否正确。
(二) 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中, “互动”是相对“传统型”中的“填鸭式”的“施动型”而言的。也就是说, “传统型”的口语教学模式中, 教师和课文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留学生处于静止的接收状态, 按照既定的提示与要求进行合乎规范的反馈。而“互动型”将双方放置在平等而开放的循环系统中, 教学中的双方是面对面的交流, 是“即时性”的交际, 手段、信息的走向都更加丰富多彩, 更为复杂。在这种模式中留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循环是周而复始, 永无终点的, 循环的“箭头”是永久流动的, 从而形成了一个平等、开放、充满活力的、坚韧的良性循环系统。“互动型”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 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1、“互动型”教学模式演化成一种组织课堂的框架。
教材的组成部分将由原来单纯的书本训练扩充为“书面材料+教师设计+各种外部手段+即兴内容”这样一种混合型教材。教师是教材的第二作者, 即再创造者, 教材的构成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循序渐进的词汇、语法、综合知识基础上以及经过心理测试的步骤后形成的可以自由搭配、组合、修正以及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面材料。
2、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属于“第二语言课堂”, 即大背景是目标语环境, 课堂内的小语言环境与教室外边的大语言环境是既统一又区别的。
统一之处在于都是汉语环境, 区别则在于课堂内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很强的单纯教学, 而留学生在课堂外是目的性、操作性、秩序性较为模糊杂乱的混合吸收。当然, 课堂内外环境的巨大落差, 甚至完全脱节的状态是我们在口语教学中极力避免的现象。因此, 找到一条连接内外课堂之间的有效捷径。留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从最初的“完成老师的任务”的被动状态, 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变成试图参与、加入、融合的状态, 当他们把从实践中得到的语言文化知识在课堂上重现的时候, 他们的姿态就完全转变为“施动”的姿态, “创造者”、“传播者”的姿态。
3、进行艺术性的教学, 能使留学生的
感官保持兴奋和集中, 从而获得信息的效果也高。从感官的特性来说, 留学生的感官喜欢以艺术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 而对那些枯燥乏味、呆板陈旧的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则不愿意感知, 甚至排斥, 产生一种“教学的逆反心理”。那么, 教学艺术必须遵循人的感觉感受性规律。开放的、互动的口语教学模式, 对口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需要合理地组织课堂、设计场景, 还要适度地将这些设计“隐藏”在教学过程中。使留学生与教师相对的教学状态变得融为一体。如可以给留学生欣赏短片、新闻报道、阅读剪报、广告、听民族音乐, 进而引入正题。
文化怎么看?教师在留学生自由表述之后, 对这些句子中出现的词汇、句型、语法、文化现象进行有选择的分析与操练, 同时对留学生学习过程中概念不清的地方进行梳理, 对相关知识进行有目的的扩充, 让留学生加强记忆, 体会句型变化的多种可能性与词汇搭配的基本规律。这样的一场热身,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表达, 主动地寻求解答, 这种心态对下面的口语学习极其有利。
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改变对外汉语教学中初级口语教学阶段的僵化模式, 发挥留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塑造开放型的课堂, 促成知识传播的良性循环, 还有漫漫长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追寻。
4、教学模式的自由组合。
“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是有序循环的, 因此可以将传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为开始, 每个切入口都将开创和建立一个有序的循环系统。例如, 笔者的口语课上时常会有5分钟左右类似于“今日闲谈”的时间, 假如一个留学生穿了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 大家很感兴趣, 要求他到前面展示一下, 教师就引导留学生尽力表达他们的看法。如A、这件衣服很适合你 (你穿很合适) 。B、是你们国家的传统服装吗?C、你们常在节日和重要的纪念日穿, 还是平时也经常穿?D、这种服装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吗?E、你们国家的年轻人对传统
摘要:初级阶段是留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开始, 对留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口语课是一项以培养和训练留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技能课, 在“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 “说”是运用得十分广泛且为众多留学生关注的一项技能。因此, 把握适当的原则, 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初级口语课,留学生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 1997 (3) .
[2]、王若江.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J].汉语学习, 1999 (2) .
[3]、吴淮南.作为外语的汉语口语教材《朴通事》和《朴通事谚解》[J].南京大学学报, 1995 (4) .
[4]、徐子亮.口语教学法的认知原理分析[J].对外汉语教学的跨文化视角, 2004 (7) .
[5]、刘影.对外汉语基础口语教学模式的新思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初级汉语口语课《汉语口语301句 第四课》】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试卷09-01
汉语口语速成18课教案08-06
发展汉语初级教案11-30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07-20
初级汉语教程教学设计11-23
汉语教案第十四课12-21
BEC商务英语初级口语考试短语09-10
博雅汉语29课教案09-30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12-07
怎样上好第一堂汉语课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