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

2024-06-14

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14篇)

1.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 篇一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2007-03-21源自: http:///Ar您是第316位阅读者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到2020年之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显示了以下七个特点及趋势:

一、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广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试验。2002年,有300多种已进入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比2001年增加了50%。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有200种以上新的生物技术产品投放市场。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约为400亿美元,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

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二、生物医药发展呈现市场集中、产品集中的显著趋势,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一是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有绝对比重,处于产业主导地位。在世界药品市场中,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了80%。从生物技术产业看,2002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362家,销售总额约为4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76%,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3%,而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仅占全球的3%左右。美国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其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均占全球70%以上。二是大的跨国公司主导了世界专利药市场,跨国企业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攀升,所占比重不断增长。1994年全球制药2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球医药市场的50%,2002年上升到66%,现代医药产业的集中度逐年上升,跨国企业的垄断程度不断加大。三是在产品市场领域,单品种销售的市场集中度也呈现不断增高趋势,2002年全球最畅销的10种药物的总销售额近400亿元,占2002年全球药品销售额的1/10。这种市场集中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发达国家已形成若干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许多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硅谷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占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销售收入占美国生物产业的57%,r&d投入占59%,其销售额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除美国外,英国的剑桥基因组园、法国巴黎南郊的基因谷、德国的生物技术示范区、印度班加罗尔生物园等,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大部分产值。这些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崭露头角,对扩大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传统医药产品仍居主导地位,生物技术制药和天然药物前景广阔

由于不少重量级产品的带动,抗生素的需求仍呈现增长态势,总体上讲,未来10年传统化学药物市场依然庞大,约占整个医药市场的70%左右。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学药品在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

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五、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市场并购重组高潮迭起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长周期的特征,需要高额投入作为产业进入和持续发展的条件。为应对科技创新瞬息万变和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局势,各国际大型跨国医药企业争相加大科研投入。据统计,全球大型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在9%~18%之间,而著名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则在20%以上,对于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研发投入比重更大。为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也为了获取新药或是直接掌新技术,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生物技术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制药企业之间在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非常活跃。如2000年,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合并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美国华纳-朗勃特公司和agouron制药公司、强生公司和centocor公司并购案。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和重组热潮,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垄断技术、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

六、战略性技术同盟成为新药开发的成功模式

新药发现是一项整合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投资巨大,风险也很大,需要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结盟并联合进行投资。据资料反映,2000年被批准的生物技术药物中有一半是通过合作的方式研制成功的。这种加强合作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战略同盟促成生物技术向产业化转化。由于大部分生物技术产品及生产技术掌握在新生的生物技术企业手中,为保持新药研发的持续性,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与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由这些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通过合作开发,获得生物药品的生产技术或生产权,这种模式成功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二是创新药品开发采用委托外包策略。为了缩短创新药品开发时间,近几年许多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开始和一些小型公司结成技术联盟,将技术性强的研究开发内容,分包给具有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完成。据centerwatch公司统计,目前“委托研究机构”(cro)公司已承担了美国市场将近1/3的新型药物开发的组织工作。cro已经成为制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正以其低成本、专业化和高效率的运作方式,受到生物技术及制药公司的高度重视。

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

许多国家都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加强领导,网罗人才,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例如,美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生物技术产业激励政策”,持续增加对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日本制定的“生物产业立国”战略;欧盟科技发展第六个框架将45%的研究开发经费用于生物技术及相关领域,英国政府早在1981年就设立了“生物技术协调指导委员会”,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大对生物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新加坡制定了“五年跻身生物技术顶尖行列”规划,5年内将拨款30亿新元资助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印度成立了生物技术部,每年投入6000万美元~7000万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20世纪90年代古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生物技术投资计划”,投入10亿美元发展生物技术产业,10年来已取得400多项专利,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到英国等20多个国家,直接促进了古巴经济的繁荣。

2.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 篇二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明显减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产业的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下行趋势更加明显。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表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显现,1至2月,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收入、出口、利润等方面均呈现负增长,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多年未有。面对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如何促增长、保稳定、调结构、谋转型,是全行业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振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政府已明确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二是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如何完成这三大重点任务,确保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健康高速发展?

第一要拉动内需。事实上,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扩大内需的政策一方面是解决企业订单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调整市场结构的问题,改变过分依靠国际市场的局面,提高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自主品牌。

二是要加大国家投入。电子信息产业高风险、高投入特征明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跨国企业纷纷减少投资,国内企业投资也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国家、地方、企业及社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机制通过加大国家投入,引导各方面资金共同支持产业发展,能够有效突破关键核心产业的技术和规模瓶颈,为支持和保护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生产力平稳度过危机提供保障,

三是要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产业政策,可以给产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整个产业带来普惠效益,有助于在困难时期增强产业发展的信心。通过落实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制订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克服危机影响的新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是整个规划最核心的内容。

四是要完善投融资环境。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投资驱动是这些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同国外完善的投融资环境相比,国内的投融资渠道还不畅通,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生存压力不断加大。要加快建设和逐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驱动的体制框架。

五是要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当前是我国开展企业并购整合的关键时期:一是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实力明显提升,但企业小而散的局面制约着产业进一步发展;二是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很多国内企业生存困难,企业整合的门槛已经降低;三是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外跨国企业,特别是一些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为国内企业整合国际资源提供了机遇。

六是要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依存度高,60%以上的产品依靠出口。保持出口的稳定,是实现产业平稳发展的关键。

七是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是企业应对危机的利器,也是解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系列矛盾的根本。《规划》主要从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关键领域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协同创新、加快自主标准产业化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长期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危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切实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各项措施,为克服危机影响,夯实产业技术基础,促进产业由大变强提供重要的保障。

《规划》是指导未来3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既关乎现在,又影响长远。如果结构调整到位,无疑将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乃至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2.电子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篇三

一、电子信息产业概念及产业链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是军民结合型工业。由广播电视设备、通信导航设备、雷达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电子仪器仪表和其他电子专用设备等生产行业组成。美国经济学博士马克•波拉特在《信息经济:定义与测算》中将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首次将信息产业纳入国民经济产业范围。

从产业链角度看:分为终端产品(手机、电脑等)、电子中间产品(汽车音响、空调等)、配件(电脑主板、显卡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等)

电子行业主要产业链有:通信产业链、计算机及外设产业链、软件产业链、数字视听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链、LED产业链、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链等

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特点

1、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凭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一举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它在各行业激烈的经济技术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高速发展,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6%~10%之间,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2倍。

2、电子信息产业特点

(一)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开始向工序分工转变。产业链和产品工序的作用日趋明显,产业由梯次转移向直接投资转移。比如说,由于SMT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整机厂板子都不做了,开始投资研发,加大新机型组装和销售力度。例如苹果手机,苹果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的投资研发等,整机、配件的生产主要有富士康等企业代工。

(二)技术、品牌、资本、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作用加大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成为竞争的关键。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和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从而跨国公司联合研究开发应运而生。

电子信息产业的利润主要取决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生产规模。就整机厂家来说,中国微波炉第一大户格兰仕由于依靠定牌加工(OEM),自身收益也只有3%—5%。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进行组装的富士康等中国组装企业,则只得到每台6.54美元的酬劳。而苹果公司在每台iPhone4上的获利高达360美元,即利润约为60%。

(三)跨国公司主导地位突出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几万个跨国公司,但在各行业有影响的只有几千个,主要以世界500强为主。这些跨国公司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主导竞争潮流已成定势,比如说,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主要有以下企业:计算机领域:苹果、惠普、戴尔

电子视听领域:索尼、松下、飞利浦、三洋

通信领域:苹果、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

集成电路领域:英特尔

软件领域:微软、EDS

(四)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

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电子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建筑、轻纺、冶金等产业的结合不断催生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业门类。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

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7.8万亿元,增长29.5%。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单一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软件服务相结合,从集中于产业链下游转变为产业链上下游相结合。受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2009年,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已达15.6%,比2004年的9.1%提升了6.5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区域聚集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9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40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区域,劳动力、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均已超过80%,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这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之间已呈现出空间分工的雏形,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

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福州厦门电子带,包括深圳、东莞、中山、惠州、福州、厦门等地,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电脑零配件以及部分电脑整机的主要生产、组装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长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半导体、消费电子、手机及零部件的生产、组装基地,目前除主要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部分的研发职能,其中上海还是国内外知名IT公司总部的汇集地;环渤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包括北京、天津、青岛、大连、济南等地,主要从事通信、软件、元器件、家电的生产,目前除承担制造职能外还承担研发职能,尤其是北京,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集散中心,国内外知名IT公司总部的汇集地;

而成都、西安、武汉等地,则主要是家电、元器件和军工电子的生产基地,目前主要承担制造职能。

2、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产业较欧美的国家相比起步晚、起点低,通过国家的支持及自身的努力,也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可不是强国,由于技术的差距.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我国信息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更没有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小容易产生浪费,不仅在资源方面,还有技术的浪费。产业的结构“硬重软轻”,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为主,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占的比重低;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结构是“软重硬轻”,软件占的比重已

超过硬件。我国信息产业这种不合理的结构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就信息产业门类而言,呈现出不平衡态势。

(2)信息能力处于世界低水平之列

信息能力是一个国家生产信息产品和开发利用信息产品的综合能力。在全球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信息能力测评中,中国排在倒数第二位,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化人才和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等三方面,我国均排在最后一位。

(3)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核心基础产业薄弱表现为:信息产品产值低,生产手段落后。信息产业内部各个分支行业之间联系松散,缺乏互动的协调机制:一方的发展不能带动另一方发展,一方的落后却制约着另一方的进步。信息产品或服务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而自主创新能力急待提高,科技投入不足,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还不能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中,技术受制于人。

(4)人才流失严重.缺乏高技术人才

世界各国不惜花巨资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专业队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只有拥有技术,信息产业就会向前发展。但是我国电子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电子特别是高科技行业严重缺乏高科技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很强研发创新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是我国电子产业急需解决的困难。

四、电子产业发展的探索性建议

1、政策扶持,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电子电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加快提升电子电器行业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新入驻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行财政奖励制度,打造出产业自身的龙头企业,成为行业中领军型企业。

2、加强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建设。快速优化电子、电器产业的产品结构,上连下延扩展产业链,形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加快一批对电子行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有一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力求完善一批产品科技附加值高、带动性强、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完善各产业集群地的产业链建设,形成葡萄串效应。

3、鼓励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水平。电子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的竞争。要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要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发挥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各自所拥有的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2012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篇四

一、中国医药行业景气刚刚开始

1、医药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有序成长期

综观历史,中国医药产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 所示),2009 年,历史的车轮迈过一个拐点,进入在新医改牵引之下的有序成长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医药工商企业将加速淘汰与整合,强者恒强。医药工业企业将从5600 多家减少至约500 家,医药工业企业将从12000 多家减少至约1200 家。未来医药行业企业都可能或早或晚分享到“需求扩大vs 供给集中”所带来的高成长。

2、“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激活需求,蛋糕无限扩大

2002 年国务院提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 年全国不到8000 万农民参合,到2008 年已经覆盖约8.1 亿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1.5%,提前两年实现

以中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当前医疗消费水平为依据,市场普遍测算“全民医保”将带来约2000 亿元的药品消费蛋糕增量。事实上,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政府民生工程全面完善和刺激内需政策,潜在需求将被激活,未来的蛋糕远不止2000 亿元。

3、消费提升潜力巨大,行业成长刚刚开始

如果横向比较,2004 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仅是美国人的1.16%,日本人的2.5%,俄罗斯人的28.9%,未来拥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两会之后政府投入民生更明确,医改三年规划步入落实期

国务院在1 月12 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 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会议决定,从2009 年到2011 年,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五项改革(图6)。

1、新医改保障:3 年投入8500 亿元

医改三年规划方案同时指出:初步测算,为保障上述五项改革,3 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 亿元。09 年3 月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其中中央财政将承担3300 亿元,其余由地方财政承担。

卫生费用占GDP 比重有望提升。从我国卫生总费用来看,虽然每年总额都在持续增长,07 年达到11289.5 亿元,08 年卫生部预计达到12218 亿元,但近几年占GDP 的比重都是下降的(见下图7)。随着政府大力增加投入,未来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将有望明显提升。

别为城镇居民40 元/人和新农合50 元/人)。我们粗略测算,通过“扩面+提高补助水平”,到2011 年医保支出将达到3567 亿元,较2005年增长超过200%。

三年规划目标实现确定性大,“全民医保”有望提前实现。2007 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结余就高达2477 亿元,已经远超08 年实际需要支付的约1756 亿元,在中央和各地财政明确投入下,到2011 年达到规划的医保覆盖和支付水平是比较确定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数据显示:08 年底参加新农合的人口8.14 亿人,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试点城市也有07 年88 个增加导08 年317个,参报人数增加7359 万,总计达到1.17 亿人。表明新农合覆盖率已经超过90%目标,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也在加速提升,我们判断“全民医保”有可能提前实现。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有待大幅提高。目前医保的报销比例还不高:2007 年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基本医保和农村人口医保对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是70%、50%和30%。这导致2007、2008 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结余率高达34.8%、32.8%,远高于发达国家控制在10%以下的水平。未来存在提高报销比

了一项48 亿元投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计划:支持7300 多个农村卫生项目,包括县医院26 个,县妇幼保健站59 个,县中医院72 个,乡镇卫生院1610个,村卫生室5547 个。其中乡镇卫生院的投资所占比例超七成,达18.91 亿元;新建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以及包括东部贫困地区在内的卫生院约6000 个左右。其中,全国有农场、林场和海岛基层卫生机构近3000 个,卫生院3300 多个。该投资计划两年内完成,届时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将基本得到全覆盖。

三、结论

5.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 篇五

未来医药商业公司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可以通过我们对医药商业公司的类别进行分类解析。目前按照医药商业公司的终端销售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配送型医药商业;二是终端销售推广型医药商业;三是配送加终端推广型医药商业。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配送型医药商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配送型医药商业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医院渠道配送为主的医药商业公司,它是医院药品招标中标药品的指定配送商业,销售渠道以医院配送为主。目前它主要区域市场中的主流商业公司,例如,浙江英特药业、西安双鹤医药公司等。第二是以零售药店及第三终端渠道配送为主的医药商业公司,它是依托其完善的药品配送、物流、仓储等物流体系和区域广覆盖的配送能力占领着区域市场药品的零售市场。它的生存和发展更加市场化。例如:全国各地的九州通医药商业。第三是医院和零售市场、第三终端市场兼有的配送型医药商业,目前这类型的医药商业公司均是区域市场强势的主流医药商业公司,例如北京医药股份、广州医药股份、重庆医药股份、华东医药股份等,以重庆医药股份为例,其下属多家专业化分类的医药商业公司,有以零售、批发、第三终端市场配送为主的重庆和平物流公司,有以药品医院配送销售为主的药品科、医贸中心等分公司,有专业进行OTC市场销售的和平连锁保健品分公司。

其次,从未来配送型医药商业公司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规模化发展和精细化终端细分的配送体系的建立是这类医药商业公司的发展趋势,其核心还是牢牢抓住终端市场的配送权,对于医院市场中标药品的配送权的获取是其进入该市场的门槛,而手段就是其规模化的市场效应,只有规模的扩大,才能吸引更多的上游商业,以品种、品规齐全,价格合理为优势前提,建立和完善优良服务配送体系为基础,不断强化医药商业公司自身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配送能力,提升企业整体销售规模和逐步强化企业区域市场的垄断地位,增强企业盈利水平,

因此,未来配送型医药商业公司是目前区域市场中已经初步形成配送强势地位的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关键点是进一步扩大企业配送规模,逐步巩固区域市场强势配送服务能力直至垄断地位,紧紧吸引上游供应厂商的品种、价格等支持和其他营销活动的扶持,并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实力和规模效应,不断兼并和并购配送盲点地区强势的中小型医药商业公司,形成上游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共享,增加医药商业公司整体市场规模效应,这是区域市场大型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

而对于区域市场中中小型医药商业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自身市场为大型医药商业公司配送服务范围的有力补充,可以通过与大型医药商业的横向或纵向合作进行市场互补,其手段有兼并、重组或并购,甚至战略性的合作。未来这类商业企业的发展关键点是努力将自身小区域市场的龙头地位巩固,以地理位置的优势换取企业配送优势,提高盈利水平和小区域市场的垄断地位,增强与大型医药企业合作的筹码,获取更好的合作基础。第二,就是目前许多非配送型的医药商业公司,他们配送的终端或市场一般是区域市场中的强势终端,其配送职能并不是他们的强项而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功能。这类医药商业公司的特点是已经建立了一支终端产品推广销售职能的营销队伍,销售的产品不多,但每个产品的销售很专业,是一支专业化销售的医药商业。这类医药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发展的趋势是逐步成为某类或系列品种的专业推广公司,其强势的市场销售和推广能力会逐步被其专长销售品类产品的上游企业所吸引,为其市场进一步深化和精细化销售奠定基础。他的发展方向会逐步由配送型医药商业向销售推广型商业所演变,他所销售的品种不在于品种多而更加重视品种的专而精,例如,有些医药公司为当地主要进口产品或新特药的销售公司。

最后,从医改新政发展方向来看,未来医药商业公司的发展趋势会向着市场细分化发展,各类细分市场专业化的医药商业公司将诞生,医药商业公司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中,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定位自身企业的发展方向,配送型企业要重视配送市场范围和规模,以及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能力,配送型医药商业更加重视区域内的强强合作,逐步形成区域市场的垄断地位。而更多的医药商业企业尤其是区域市场中中小型医药商业,向专业化销售型医药商业发展不失为一条光明之路,尤其是目前许多地区中的中小型医药商业。市场的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销售职能的建立和完善是其发展的方向,这也符合未来市场细分的原则。

6.我国医药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六

【关键词】医药贸易;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33-02

引言

医药贸易是我国经济贸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投入也变得越来越大,但当前医药贸易行业中还是存在一些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在为了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医药行业的改革,最终促进医药贸易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我国医药贸易的现状概述

(一)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医药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需品,当前我国国内的医药市场的销售实现了稳步增长,并且逐渐呈现出一种国际化的趋势。我国的人口在逐渐增长,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该要变得越来越迅速,才能满足当前人們对医疗行业的需求。当前我国医药市场的销售实现平衡增长,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比较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医药生产企业以及产品的大量涌入,一些合资药以及进口药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重,这些药品对我国的药品在医药行业中的市场有一定的挤占,使得医药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二)当前的药品销售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当前的医药贸易行业中,药品的销售区域差距比较大,很多地区的农村医药市场都还没有开发出来,医药贸易行业中医药市场更加倾向于发达地区,在一些发达的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的医药行业的发展比较迅速,相比较而言,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的医药行业的发展还存在落后的情况。当前我国的浙江、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占据了我国的医药市场的60%以上,但是我国有大部分人群都还生活在农村,农村人口的药品消费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差距,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药品销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医药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我国医药贸易市场发展的趋势

(一)医药贸易市场存在的问题

1、当前医药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支撑,在当前的医药贸易行业中由于各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不断加强医药贸易行业的发展,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医药行业的秩序进行规范,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2、医药企业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

医药企业是医药贸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医药企业的结构还存在一定的冗余状况,导致医药行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在为了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医院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

3、医药贸易行业的人才综合能力素养不高

人力资源是各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的完善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医药行业中各种专业化以及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还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医药贸易行业的发展。

4、药品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药品质量管理是促进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的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质量管理标准不够规范、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力度,促进药品质量管理的体系不断完善。

(二)我国医药贸易的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医药贸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医药贸易行业不断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1、加快医药立法,对医药行业中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完善

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是促进医药行业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的医药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医药立法的完善,促进医药行业中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确定药品的质量认证和市场准入资格,从而对药品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过程进行规范。对于当前医药贸易行业中存在的法律法规要进行完善,通过彻底整顿医药行业秩序,对医药市场进行规范,从而促进医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医药行业与国际医药行业不断接轨。

2、加快医药企业的结构调整

医药企业是医药贸易行业中的主体,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医药企业的结构的调整,对医药企业结构中的冗余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通过重组、合资、联营等手段,实现不同的企业之间的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能够实现医药贸易行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不断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随着我国医药贸易行业的不断发展,医药企业应该要对传统的发展思路进行调整,走自主开发的道路,从而不断加强药物的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3、加强医药贸易行业中的人才的综合实力水平的提升

医药贸易行业中的人才的综合实力水平是影响医药贸易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人的综合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对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人才的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医药贸易行业的人才的综合能力水平,加强各种新的药品的研发,才能促进医药贸易行业的快速发展。

4、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药品质量管理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前的药品质量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该要积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的标准的制定等,不断促进药品质量的提升,尽量与国际医药行业接轨,提高药品的国际竞争力。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贸易行业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迅速,为了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水平,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应该要对当前医药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采取正确的措施促进医药贸易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思成,温德良,冯燕丽.我国医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3(03)

[2]冯变玲.我国医药商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1(07)

[3]张昊,褚淑贞.我国医药产业内贸易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02)

7.电子商务下的医药物流剖析 篇七

电子商务下的医药物流

专业:物流工程

姓名:张蒙蒙

学号:2015220613

班级:经硕1502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伴随着“雾霾”等各类环境污染和日趋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事件的来袭,致使人民群众的患病概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我国病患消费者的习惯是大病小病都要去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处方在医院拿药,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存在,这使得很多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在这种形势下医疗电商应运而生,各电商巨头相继布局医药市场,21 世纪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全社会掀起的“绿色”之风正加速普及,绿色理念日益渗透到物流行业。2012年国家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建设布局中,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2015年进一步提出“节能减排,绿色物流”,强调推广新能源汽车,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必须承担绿色发展之重任。然而作为关系民生健康的医药物流,行业绿色意识相对薄弱,药品配送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突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GM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GAP)和 2013年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GSP)的颁布实施,对药品流通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强调加强供应链全程有效监管,大力应用现代医药物流技术,推动医药物流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本文从电子档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对药品物流配送进行研究说明。首先阐述网上药店的现状来说明中国网上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分析医药电商的集中发展模式,医药物流的配送研究得出选择最优的配送方式、配送路线从而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流成本,让广大病人轻松快捷得到安全高效的药物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医药电商带来良性循环。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产品;物流配送

引言

今年5月28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向幵放处方药网上销售,这被业界普遍视为医药电商大跨步前进的号角,这一新政势必造就医药电商的第二个风口——处方药网购,新的机遇将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处方药将真正成为医药电商经营的核心品类,医药电商的玩法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5月发布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即指出,“互联网药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处方的标准、格式、有效期等,应当符合处方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当前国内百分之七十到白风之八十的处方药市场被医院控制的情形下,允许处方药网上销售,意味着医药电商即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另外,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推进医药分开、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不含中药含片)总体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从国家政策可以看出,现在正是大力发展,医药电商物流的黄金时期,而今年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民跟多的运用互联网来购物,网购成了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外,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意识加强,使得便捷的网上购物成为必要的生活需求,二医药电商油然而生,逐渐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对药品的质量,服务意识与客户体验的要求更一步提高,怎样把药品以更快的时间,更安全的送到病者手中这对物流的配送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基于电商发展的药品物流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现阶段,除医药电商B2C企业提供的O2O服务外,其它医药O2O服务的企业大致分为三种:(1)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2)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3)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医药O2O服务,如百度提供的药直达平台、阿里健康提供的医药O2O服务等。但根据GSP的要求,药品在运输的途中必须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如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而我国目前的邮递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国家药监局规定网上药店的药品必须有专门的配送人员进行配送,我们的物流配送大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配送体系不完善,配送效率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国内外发展情况

1.1国外网上药店现状

在以零售药店为主要购药渠道的美国,网上药店是非常重要的零售形式。自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网上 药 店 开 始 兴 起,1999 年 美 国 国 家 药 房 委 员(NABP)启动了“互联网药店站址认证(VIPPS)”计划,增强了顾客对药店资质的验证和监督手段,网上药店经营的规范性明显提高。美国网上药店的数量高峰时超过 1000 家,伴随着兼并与资合网上药店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日趋扩大和提升。美国医疗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由 1999 年的64 亿美元上升至 2004 年3700 亿美元,共有1000多家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将近1700亿美元,占到总规模的 30%~40% ;不仅是美国,日本网上药店销售也达到了1000 亿美元;2010 年欧洲药剂协会下属的药店中开展网上药品预订服务的占到了 90%以上。相比之下,2011 年中国医药市场达到了近10000 亿元,而其中医药电子商务销售份额的占比只有不到 5% 1.2国内网上药店现状

我国网上药店起步较晚,且缺乏经验,因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全,国家在慎重考虑后出台了列较为严格的要求。2004 年 7 月 8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施行了《互联网药品服务管理办法》。2005 年 9月 29 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通过审度再次制定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若不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两项资质,则均视为非法。截至 2012 年 3 月 19 日,全国得两项资质的企业只有 103 家,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的有 3936 家企业,真正在网上开展药品信息服务和销售的目前只有 68 家。这些直观的数据既体现出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更体现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网上药店依附于互联网存在,利用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可以满足实体店无法覆盖全区域的需要。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医药电子商务的研究

黄惠春基于HACCP管理原则,结合药品流通物流的特点和药品流通质量管理GSP规定,从5M1E角度对药品流通物流中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构建了基于HACCP管理体系的药品流通物流质量控制体系,为药品流通物流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借鉴。占超、潘小毅、王辛、李清君、晏星星从制度法规、物流建设、企业意识和人才培养以及消费习惯方面分析了我国医药电商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并探讨了应对这些阻力的对策,旨在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陆健丽、赵菡对现医疗电商企业具有针对性的做出相应SWOT分析矩阵,分析表明医疗电商市场存在的问题依旧未得到完全的解决,消费者也多处于观望状态。虽目前医疗电商发展受限,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接受医疗电商,医疗电商颠覆传统医药行业是必然。

2.2 医药电商模式的研究

刘梦雅医《药行业电商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九州通与微信合作推出O2O“药急送”为例,本文介绍了九州通推行O2O模式的背景,网上药店发展政策的发展,历程九州通与微信的合作过程,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此次O2O合作模式对中国医药电商的启示,一要注重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二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将“网店”与“实体店”结合在一起,推动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三改变了传统的会计记账、算账方式,四加强医药监管行业的监管力度。高红玉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及发展优势,并通过案例及可行性分析,指出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国医药流通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提升自身企业估值的同时,可为上下游客户解决融资难题,增强整体供应链资金效率,同时也创新了流通商业模式。重以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国药控股为例,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集团模式,并提供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具体策略及流程。目前,国内外有关医药物流与绿色物流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国外方面,Christian L.Rossetti,Robert Handfield&Kevin J.Dooley(2011)[1]研究药品供应链,提出以改变生物制药供应链上的购买、配送以及销售方式来推动医药物流改Yingxie&Liz Breen(2012)[2]通过一种跨边界方法,建立包括所有关键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绿色 PSC 模型,旨在解决药品垃圾的产生和处理问题。国内方面,钮立红(2010)[3]强调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应用SCOR模型构建医药行业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型及信息共享模式。郑罗平和孙文博(2010)[4]通过分析国内药品行业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基于绿色导向提出药品逆向物流管理的新思路。钟剑珊、陈邵云在计算助推医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分析医药电子商务的现状,探讨云计算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模型。结果 将本来分离的不同功能模块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可以改善目前国内医药信息分散、效率较低及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成本高等问题。结论 医药电子商务行业的软件系统要围绕云计算技术来开发,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的资源整合起来。

2.3 医药电商配送的研究

李春香(2014)[5]运用 SWOT 分析法剖析医药流通企业绿色物流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针对医药物流配送方面的问题,如何运用绿色理念构建医药物流绿色配送体系,促进医药物流绿色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 医药物流及其特点我国医药物流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医药物流尚没有统一的定义,考虑张晓丹(2006),魏刚(2007),王亚青(2014)等的研究,医药物流的定义是指物流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以药品为主要对象,以将药品从制造商有效配送到零售商为目的,以实现流通成本低、物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物流综合活动。特别地,医药物流是物流与医药相结合的产物,受到物流政策和运营的影响,必须遵守医药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小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医药物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医药电商的模式与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商务环境下,其物流运营模式、物流模式的创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批发与零售,其经营理念、业务运作方式更高效,对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一体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更高,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更高。

首先,医药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不同于医药机构的件货物配送,其配送呈现出订单数更多、单散的特点,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或配货站必须能够支持最小包装药品的高效率拆零、分拣、复核、出库、配送等物流作业整包装拆零、分拣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医药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最后一公里”是医药电子商务的关键,因此要建立相应的配送网点,配备专业的医药配送人员,进行点对点的配送,并提供药学服务。因而,区域物流中心枢纽及区域配送中心网络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决定最后1公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是否完善。

其次,医药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实现药品的销售,对信息化、电子化的要求更高,基于药品消费的安全性需求,必须保证销售全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实时性。消费者通常对网上购物缺乏信任度,尤其对于关系到身体健康的产品,人们更愿意在医院和药店获得。要消除消费者网购药品的安全顾虑,需要加强对网络售药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经营以及无药品安全保证的销售方式,严密监管网络药品宣传,严防利用网络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增加公信力。要实现这些安全保障的目标,需要医药电子商务物流建立包括从原料到生产、采购、仓储、拆零、分拣、出库、配送 等全供应链物流管理规范保证全过程符合GSP要求,借助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药品物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保证药品的安全。

再次,面对目前医药市场高度同质化竞争的局面,医药电商企业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多种营销及服务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业务渠道,向供应链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对上游供应商,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与其共同开发市场;对下游客户,开展医院药品供应链创新服务,采取提供增 值服务、二维条码建设、药房合作等模式。在医药电商的服务创新中物流服务的创新显然是重中之重。其创新模式可借实行的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

参考文献

8.太和医药产业专题汇报 篇八

中共太和县委、太和县人民政府

2014年3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张宝顺书记关于太和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把太和打造成为华东最大生物医药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在集聚产业要素、打造发展平台、提升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医药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种植、医药加工、医药物流等大医药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进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县医药产业在企业主体培育、产业载体打造、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医药生产、新药研发和医药物流协同发展的医药产业体系,成为我省产业集聚度最高、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医药产业基地。主要表现在:医药生产企业快速集聚壮大。目前,全县有医药企业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2013年,医药企业产值突破50亿元,利税近6亿元。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县共有医药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2006年至2012

1年,共上报四类以上新药临床试验申请3项,生产申请3项。贝克药业拥有国际领先的手性化合物合成技术,宝和生物在中药提取萃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悦康生物制取7-ACA装臵为目前世界单体第一。县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命名为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示范基地、安徽省生物医药及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医药市场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太和医药市场是全国唯一以西药普药销售为主的市场,也是国内最大的医药集散地。2013年,太和医药市场销售规模突破150亿,单体市场销售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太和医药市场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发展。华源医药拥有亚洲最大医药仓库,配套医药运输网络遍布全国,配送体系水平国内领先。自2008年起,华药会已在太和连续举办6届,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继国药会之后全国第二大药交盛会,有力提高了太和医药市场的层次,品牌效应更加突出。

二、近年来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产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经过慎重比选,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专家编制了《太和县医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省发展研究中心等有关部门支持下,拟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聘请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德勤•摩立特把脉问诊,从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实施路径、招商培训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论证和设计,同时,积极发挥该公司在全球医药领域

丰富的专业信息优势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优势,促进我县有效对接国内外高端医药企业和产业要素。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全县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元级医药企业1-2家,拥有3-5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医药大品种,形成西药、中成药、原料药、中药材加工、医疗器械、保健品、生物制药等七大产业集群,太和经济开发区跨入国家级高新区行列。

(二)引进培育并重,强化企业主体

坚持把大招商、招大商作为加快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事,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实现了新的突破,建成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重大项目。贝克药业一期、上海华源安徽仁济制药、哈药集团安徽三精日化、天然制药、一帆药业、海神药业、哈博药业、神健医药设备等20多家骨干企业落户太和并建成投产。另有悦康生物、贝克二期、银丰药业、海南海力药业、德信佳生物科技、徽邦香料、盛康药业、致鑫药业等20家医药项目在建。同时,依托太和20万药商大军优势,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积极引导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介绍项目、回乡创业,把他们多年在外打拼积累的管理经验、资本、技术在太和发挥出来,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三)集聚创新资源,提升产业层次

为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医药产业层次,2013年以来,我县积极与中科大对接,围绕生物医药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高端人才培养等达成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以独立平台方式(科太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驻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内容和单元包括:以生物技术药物开发及技术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合作实验室-科太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以长效干扰素药物技术和成果转让及合作开发为目标的合资企业-科太生物医药创新有限公司;以及为持续保证平台研发资金为目的设立基金公司-安徽冠亚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科太创新联盟,推进太和医药企业与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同时,为进一步集聚国内外高端医药创新资源,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积极谋划建设太和医药创新基地,通过建设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中试研发大楼、标准化厂房和专家公寓等,努力为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目前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完成,近期将开始基地建设招标工作。

(四)拓展产业载体,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把夯实产业载体作为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托,优化产业布局,全面优化产业发展基础环境。首先,进一步做强太和经开区。2013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太和经开区扩区至13.126平方公里,这为太和医药产业发展

提供了更大空间。以此为契机,按照产城一体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不断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力、人口集聚力。其次,以促进集群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医药加工、医药物流“三大医药板块”,努力形成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医药物流为牵引,医药加工为核心的大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薄荷、桔梗、黄蜀葵、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太和被誉为“中国桔梗之乡”,板蓝根基地是全国首批通过国家GAP专家组认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原因,太和医药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医药大企业仍然偏少,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必须以超常的思维和举措,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发展要素,努力促进太和医药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三、几点建议和请求

为进一步促进太和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请求。

1.借鉴外省经验,建议建立阜阳市与省直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太和医药产业基地工作机制(具体建议附后),既“市厅共建机制”,加强对太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

2.建议将太和经开区纳入全省产城一体试点开发区。

9.复星医药:打造医药产业链 篇九

IPO时间:1998年上交所(600196),2012年港交所(02196.HK)

行业归属:医药

行业地位:国内领先

复星医药通过并购的方式打造出一条涉足多个业务板块的医药产业链。支持其疯狂并购的,是复星医药的资金实力,更是其对资源的强大整合能力。

复星医药从乙肝诊断试剂起家,通过先后控股、参股数十家企业,如今已经形成了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服务、医学诊断及医疗器械多个业务板块,各个业务之间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串起了一条医药产业链。

诚然,中国医药行业集中度低的格局为复星医药创造了并购整合的好机会,但是其激进的并购还是引发争议,被称之为“医药界PE”。但事实上,复星医药的频繁动作自有其逻辑。对于能够完善自身产业链、与原有产品或服务形成互补的环节,实行“拿来主义”,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而对于一些成长性较强,但业务互补性不强的企业,则进行财务投资,等待合适的时机退出。

在医药工业上,复星医药关注新陈代谢及消化道、心血管系统、抗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及抗感染五大治疗领域,其主要产品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均占据领先地位。

2003年,复星医药与中国医药集团共同建立了国药控股(01099.HK),后者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此外,复星医药亦通过其自身的分销体系分销药品及医疗保健产品,并通过经营复美大药房(复星医药是唯一供货商)及金象大药房参与零售药房业务。

复星医药在医疗服务领域近年来更是连续出击。2010年,复星医药投资美中互利,后者旗下的“和睦家”连锁医院是国内目前品牌知名度最高的高端医院。之后,复星医药投资了安徽济民肿瘤医院等数家医院,进入专科及综合医疗市场。2014年初,复星医药全资子公司复星实业(香港)有限公司参与美中互利私有化,复星医药成为“和睦家”控股股东。

在检验医学领域,复星医药除拥有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等几家诊断企业外,其还是美国Saladax Biomedical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并参股了韩国上市公司SD Biosensor。

在医疗器械领域,复星医药不仅与美中互利合资成立了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还收购了以色列Alma Lasers公司。

不过,复星医药今日的产业链不只来自于外延扩张,更来自于通过对资源的整合获得内生增长的动力。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曾表示,“如果我们医药企业,只注重收购兼并,不注重内生增长,这条路肯定也走不远”。复星医药实际控制人郭广昌也曾说:“一些人讲来讲去就看出我们很懂得财技,很懂资本市场,其实如果离开了复星含辛茹苦地培养这些产业,含辛茹苦地去创造利润,含辛茹苦地一步步提升我们的管理,资本市场会认可你吗?不可能的。”

10.医药电子商务论文 篇十

医药虚拟市场必须是一个合法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双方也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这就要求医药虚拟市场应该独立于任何政府部门,相关政府机构对医药虚拟市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事前的资格认定和事后的监管,政府部门不应该直接参与虚拟市场的运营。这样,基于第三方的医药虚拟市场可以保证交易过程的公正、公平与公开。

发挥虚拟平台性功能,卖方可以面向全球众多潜在买家方便地发布其产品、服务信息,并通过Internet与购买者进行交易,有效地提高交易过程的效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买方在虚拟市场中可以更大程度地接触不同的供应商,并通过Internet进行及时有效的比较、沟通,提高采购产品及服务的选择方式,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简化了原本复杂的采购流程,极大地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虚拟平台上,可实现商品的统一编码和自动报价管理。由于国家目前对药品没有统一的编码,加上药品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为便于商品和价格的管理,对平台上的每一个药品制定一个编码,系统会根据客户信息自动搜寻相应商品的价格及策略,然后给出报价,减少了不必要的谈判环节和不信任度,便于交易。

强大的后台数据支撑,为客户提供强大的信息资源,可自动提供发布的促销信息、卖方的销售排行榜以及新药品展示等,为上游厂商提供自动药品流向查询和库存信息查询,为客户量身订做多种采购方式,而在这个渠道中进行的所有药品购销行为都会通过现代化的信息采集手段记录下来,并经过相应的信息处理后成为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执法监督的依据。

3 电子商务在医药行业中的作用

3.1 整合企业内部价值链

传统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设有很多管理层级,使得企业不仅要担负高额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由于层级太多,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和不及时,从而造成决策失误,耽误时机。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信息渠道大大缩短,市场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准确和及时,加深了高管人员与基层人员的交流,每个分店的销售业绩和库存情况一目了然,可以直接对配送中心和各个分店上传的各种单据进行分类汇总,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3.2 整合医药供应商资源

通过电子商务,很容易获得所有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在对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全面衡量后,择优签订供货合同,操作公开透明,由第三方的介入可保证其公正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可通过招标采购而获得更大量的折扣,由于招标采购全部在网上进行交易,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3 整合物流资源

大多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企业在进行跨地域扩张或运力不够时,在电子商务的帮助下,完全可以把药品配送的工作交给当地的药品供应商或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样,药店可实现零库存管理,减少资金积压,加快资金周转,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运输工具和仓储设施的成本。

3.4 整合服务资源

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取医药有关的服务资源,如政策服务、产品知识问答、健康知识服务、医疗资源服务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通过与医院共享资源,可提高企业知名度,实现医药的利益共享。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医院很容易掌握药品的总体情况,有利于将药品价格降下来;物价管理部门,也可通过网上平台了解情况并掌握药品的价格采购以及这种药是否已中标等相关信息,这样避免了各方对信息掌握的局限性、不全面性,也给百姓带来实惠。

4 我国发展医药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医药虚拟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传统医药市场管理的框架下,通过对交易双方,以及运营虚拟市场平台的第三方信息机构进行合法资格的认定,实现对交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交易结果的事后审查,达到有效管理医药流通市场,加速我国医药流通市场规范化的目的,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医药相关机构、IT公司、银行、第三方中介等部门的不断发展和共同合作。

法律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医药电子商务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树立人们对医药虚拟市场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由于药品本身的`特殊性,它的网上销售除了要适应一般的电子商务法规外,还需要专门的法规来进行约束,这样的法规不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而且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另外,药品网上交易数据的知识产权、客户隐私权问题也有待探讨。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网上交易的诚信打了折扣,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制约了人们对网络活动的充分信任,诚信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市场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密的社会监督,对于新的购销模式存在畏惧的心态,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意识淡薄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硬件不足,基础条件差。目前商用计算机联网率低,整个社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滞后于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另外,政府宏观管理手段落后、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落后、工薪阶层收入不高、网络信息传输速度慢等因素,也影响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现阶段,国家投入到医药行业信息化建设及医药电子商务方面的资金明显不足。人才的稀缺制约了电子商务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的应用。运用电子商务对医药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全面整合,需要精通医药、网络、管理、营销、法律等多学科的各种复合型人才。

11.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篇十一

一、2012年基地发展情况

我市的新医药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新医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本市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现。目前该基地现有新医药企业26家,规模以上新医药企业20家,主要领军企业由拜耳药业、盖天力药业、艾力斯药业、希迪制药和双林生物等,2012年实现销售61.7亿元。主要产品包括以盖天力、白加黑、小白糖浆、艾力沙坦等为主的西药产品群;以槐耳颗粒、枸杞糖肽等为主的中药产品群;以第六要素、N-乙酰氨基葡萄糖甲缩醛等为主的海洋生物产品群;以磷酸肌酸钠、左舒必利、拉米夫定、曲螺酮等为主的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产品群。

目前,该基地新医药领域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有14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产品,30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其中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盖天力”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的抗肿瘤中药一类新药“愧耳颗粒”被列入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和中药保护品种,市场覆盖率达95%。随着艾力斯药业、华拓药业和希迪二期等项目的投产,我市新医药产业增幅将超过50%。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培育超5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5家。

二、2013年基地发展条件简析

三、2013年基地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2013年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力争实现销售80亿元,税收1.8亿元,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120亿元,税收5亿元。

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扶持政策,在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方面向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倾斜,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00亿元,税收5亿元,其中新医药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达70%。

二是产业布局更加优化。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建设,吸引国内外重大医药项目落户本园区,努力把园区打造成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园。

三是竞争实力大幅提高。重点发展5大产品群,培育30家骨干规模企业,开发50个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重大产品。到2015年,形成亿元以上企业30家。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其中2013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0人;建成南通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载体10个;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品20个;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个。

四、围绕“六个一”工程(即:形成一套基地发展规划、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人才、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确定2013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最近,华理工药学院的曾步兵教授、博导已到园区挂职副主任,具体负责园区科技创新及平台建设。

二是2013年将重点扶持柏盛化工和希迪制药两个创新团队,柏盛化工技术副总张天永荣获2012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称号。

三是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订完善。

四是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就建设检测分析平台开展市场调研和平台建设。

五是计划每季度开展一次产业招商推介活动。

五、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产业发展指导。加强对园区产品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2013年我们将修订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公共检测分析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培育行业示范龙头企业。及时分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相关产业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引领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实现粗放型生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当前经济形势和重大问题

进行研究,指导企业如何应对,帮助企业提振产业信心,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为园区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进一步放大我市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优势,瞄准国内外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招商活动,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衔接,吸引大企业大项目来我园区落户发展,推动园区医药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2013年计划引进总投资超5亿元的医药企业3-5家。

三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要求,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对园区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施的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和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和生产服务业等六个方面的技术改造项目,由市发改委辅导,帮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申报江苏省技术改造导向性计划、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计划,早日进入省级盘子。同时择优申报江苏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计划,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争取省级部门专项资金扶持。

充分发挥市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重点企业实施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设备投资不低于总投资60%的项目,在项目竣工投产后,按照不同行业和产业以不同比例,对设备投资进行补贴,单个项目贴补总额可达到100万元。

四是倡导节能减排。鼓励重点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优先推荐重点企业申报使用国家、省节能专项基金和治污专项资金。加快企业环保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将重点企业纳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对设备投资额达到50万元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改造项目,按实际设备投资额(淘汰落后设备按淘汰规模)的2%给予补助;对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按项目实际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

五是提供融资支持。抓住国家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的机遇,积极推进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新医药新材料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和担保问题。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参与对我园优质企业的股权投资。

12.流感流行与医药产业发展的商机 篇十二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01-02

第一作者简介:张萃,女,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第二作者简介:董国俊,男,硕士,讲师,主研方向:医药产业经济学。

[摘要]每次疾病的流行都在背后酝酿着无限商机,本次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也不例外。在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不论是生物医药产业还是制药企业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撞击。本文从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的进程及获利的企业等情况分析,概述了在本次流感流行过程中全球医药行业疫苗生产的机遇,同时亦阐述了制药企业在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过程中西药和中成药生产的主要地位。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医药企业;商机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央财政预算今年投入328亿元,2010年投入300亿元左右,重点推进包括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在内的11个科技重大专项投入措施。重点支持生物产业,而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业为重点,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

1国际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概况

1.1拉响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警报:对于本次甲型H1N1流感流行,人类并未作好准备,CDC执行主任理查德•贝瑟说:“每一种新流感病毒都是独特的,在流感暴发前,你不知道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的确,不像禽流感病毒流行,人类有了一系列的准备,不觉得恐怖。于4月1日墨西哥报纸报道了今年第一例有关呼吸道疾病的病例[1],直到4月21日美国CDC发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双周报告》中,首次宣布了一种罕见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在人类中暴发,于是拉响了全球应对新流感的警报;4月28日,墨西哥将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與152个死亡病例联系起来。与此同时,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怎么做好迎接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挑战,在应急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是疫苗的生产。5月14日报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已感染超过6000人。为应对疫情,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和一些疫苗制造企业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汇聚,讨论疫苗生产问题。尽管世卫官员未公布讨论结果,但疫苗专家戴维•菲得森认为,疫苗生产势在必行,因此,大型疫苗生产企业尚面临转产的“后勤问题”。这涉及到制药企业放弃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转而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而一个企业只能有一种生产能力,确实要权衡利弊。

1.2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6月12日,诺华宣布通过全新细胞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出第一批抗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这距离WHO宣布流感大流行仅仅1天的时间。澳大利亚的CSL公司称,将于8月中旬生产出首批疫苗。接着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阿斯利康以及百特都参与了疫苗竞争,其中一些企业证实,已收到订单,最早一批疫苗将于9月或10月前面世。并超过30个国家的政府已向诺华提出了供应要求,希望获得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包括过去已经达成的大流行流感疫苗供应协议,和新的疫苗供应要求。其中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曾于2009年5月与诺华签订了2.89亿美元的订单,这是美国政府对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最大的订单,由此可见疫苗产业背后隐含的巨大商业利益已浮出水面。

紧接着美国某公司6月23日宣布生产出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这是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蛋白质科学公司已利用昆虫细胞技术生产出首批约10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昆虫细胞技术是一种新的生产细胞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流感疫苗生产。传统流感疫苗生产企业通常会用鸡蛋培育疫苗,而蛋白质科学公司利用的昆虫细胞技术则是首先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提取出血凝素基因(血凝素是流感病毒包膜上的一种与变异有关的成分),然后再将其植入对人体无害的昆虫杆状病毒内,使其在毛虫细胞内表达疫苗的成分血凝素,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疫苗的基本成分。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当天宣布,与蛋白质科学公司签署总额为3500万美元的合同,要求该公司利用这一技术生产出的疫苗进行临床测试。如效果良好,合同期将延长,合同总额也将增加到1.47亿美元,因此这一项流感疫苗生产将为蛋白质科学公司带来可观的利润。

2国内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进展

2.1政府的重视:自从全球拉响甲型H1N1流行并可能引起暴发的警报开始,尽管国内还没有输入病例出现,但我国卫生部已经开始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卫生部表示甲型H1N1流感疫苗主要用于战略储备,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最有效的一个手段,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易感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对所有的人都是易感。在人群普遍易感的情况下,对新型疾病的防控往往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对传染源的控制;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然而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疫苗的使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从生产研制到最终能够使用,按照专家的分析和估计,最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估计我们国家能够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厂家有十余家,疫苗研发需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厂家的研制阶段,现在10个厂家进入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临床实验评价,包括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接种的剂量和途径等;第三阶段是进入审批阶段。疫苗从生产研制到最终投入易感人群的使用,专家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进程。

2.2主要疫苗生产企业的进程:在6月29日北京银行正式向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1亿元信用贷款,用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并与6月15日中国第一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科兴正式投产,有望于7月底产出。为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尽量多的疫苗,保护更多的人免受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北京科兴决定联合其他流感疫苗生产厂家合作生产。由于金融机构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银企合作进入了新阶段,为中国疫苗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曾经独家研发了SARS疫苗、大流行流感疫苗等,其中大流行流感疫苗(H5N1)已成功完成临床研究,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首个大流行流感疫苗生产批件。同时,北京科兴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流感疫苗供应行动组(IVS)成员。在订购方面,甲型H1N1流感疫苗8月后入市,北京定购500万人份。北京市疾控中心与正在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分三批采购500万人份,针对市民开展免费接种。

6月20日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有望8月中旬进行人体观察。该公司已获得WHO提供的生产毒株,于6月17日启动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此外,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用于亦庄疫苗产业基地项目建设,项目用地250亩,计划今年9月开工,2011年底完工。华兰生物公司于6月23日进行鸡胚病毒接种工作,也属于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生产厂家,在经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实验和临床实验后,这批疫苗有望于9月上市。目前正加紧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另外,华兰生物目前具备日连续处理20万枚鸡胚的能力,其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日产量可达60万剂,月产量可达1500万剂,年产量可达1.6亿剂。华兰生物公司今天正式宣布,已成功生产出国内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开始进行临床前的一系列实验。除此外的其他参与疫苗生产的公司亦在加紧步伐生产,总体上会满足国内易感人群接种疫苗的需求。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已批准5.5亿元资金用于药物和疫苗的贮备,同时做好疫苗采购注射工作,第一阶段准备200万人份疫苗,对18岁至60岁年龄段的人群注射疫苗;第二阶段准备200万至300万人份。

3国内医药行业的机遇

3.1疫苗行业:截止2009年06月08日,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毒株本周内到达11家企业,并获知这11家企业包括除了前面提到的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三家外,还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雅利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均在疫苗生产中快马加鞭,估计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研发和评价。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不仅仅给疫苗企业带来新的商机,也给医药产业带来机遇,包括制药公司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大量生产,此外如下几个方面领域面临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新医改提出我国的医疗体制的改革应该以预防为主,适合我国的国情,这也是保障医疗体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疫苗包括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在预防性疫苗方面,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的是计划性疫苗和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投资,受益公司为天坛生物及中生集团所属的六大生物制品所;治疗疫苗方面,除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外,还有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疫苗等,这些疫苗将用于注射疫苗,以此来提高以感人群的健康水平,相关受益公司如华兰生物、海王生物相关公司、长春高新、天坛生物、华神集团等。

3.2西药研发受益企业:6月4日报道军事医学科学院自主研制的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成功转让湖南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这标志着该药即将进入产业化。帕拉米韦三水合物是该研究所继2005年研制成功抗禽流感新药“军科奥韦”之后,又一项奉献社会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成功研制出这种全新结构的一类新药。与目前普遍使用的抗流感药物“达菲”和“乐感清”相比,药效更加明顯,可用于抢救流感重症患者。湖南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是首先的一个收益单位。丽珠集团7月2日表示,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抗病毒颗粒产品被实验证明可以抗击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应急药品扩能项目,同意该公司将生产其他药品的装置临时改产磷酸奥司他韦(达菲)中间体,确保流感防控药品供应安全。

随着甲型H1N1流感不断升级,罗氏公司已经通过产能扩充,将年内的达菲生产量提高到4亿疗程,其中月均产量超过3600万疗程。而回想2004年的禽流感暴发时,罗氏的达菲产能全年2800万疗程,此次增加了15.45陪。众所周知罗氏旗下达菲是已经上市药物中治疗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药物,罗氏授权我国上海医药集团和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中国生产达菲。但该药仅用于防止和控制流感疾病大流行,达菲原料仍由罗氏供应,达菲是不能向商业流通领域售卖,只供应采购和医院储备。上药集团目前在其旗下的新华联制药厂和三维制药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制剂和制药的生产。由于该药不允许零售,因此上海医药目前受益空间不确定,如将来上药集团整体上市成功,则上海医药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其他药物生产上,国家明确了对重大药物创新的支持、使得国内具备研发实力的大企业将显著受益,相关上市公司包括双鹭药业、恒瑞医药、现代制药等。

3.3中成药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治疗流感的主力药物:2003年一场突发流行的SARS[2],使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今年的流感流行也不例外。跟据资料显示,过去几年国内市场上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合计总销售额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至少有数十种之多。如老牌子的六神丸、牛黄解毒丸、麝香丸等,中药注射剂类新剂型如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穿琥宁等。中成药的生产不仅国内需求增加,而且被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韩等周边国家所接受,因此也冲击着国际市场领域,这将对我国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制剂企业均获得收益,在此不一一赘述。

4结语

13.中医药电子商务论文 篇十三

由于中药材品种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其标准难以统一常常为业界所诟病。更有专家指出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标准本身,而是标准是否可以执行?被市场所接受,能否实现市场流通才是核心。

4.2 统一中药材价格指数,提升指数参考性

统一中药材价格指数,不仅可有效引导和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维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还可大幅提升我国在国际中药材市场的价格话语权,推动中医中药走向世界。

4.3 仓储物流配套

中药材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很复杂,它牵涉到市场链条的各个环节。但无论是自建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都要牵涉到物流环节的规模、配套服务、仓库管理和行业经验问题。仓库面积越大,企业的存储越有弹性,当市场销售出现波动时,可以很便利地扩大或减少商品库存,有利于资源的更好配置。

4.4 建立有效的信用体系

为使企业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都需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信用管理体系来审核、控制、监督信用交易,识别信用风险,减少信用损失。

4.5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培训行业

14.医药产业的电子商务趋势 篇十四

医保改革·招标政策·十三五规划与医改新动向

至12月底,在国办发“7号文”、卫计委“70号文”的指引下,部分省份药品招标已在开始不断上演,政策火力大、市场竞争烈、企业应对忙,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但仍然有很多省份不但仍未开标,甚至尚未开始或推进缓慢,各省招标怎么搞、企业怎样应对?落标后的市场该怎样绝地反攻?辅助用药目录不断涌现,大品种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国家要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标准的确立也在牵引着药企紧张的神经,这将直接和药价挂钩。但过去按服务项目收费,未来则探索总额控费、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门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医保付费机制改革已全面推开。

医保控费机制改革后,医疗服务效率、现代医疗体系、现代医院制度将很快形成,这对将于未来药价市场化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医保对传统“医”与“药”的商业运营模式形成巨大冲击,药企怎么办?

在当前中国经济三期叠加效应下,第四期叠加效应正在形成,医药行业环境的三期叠加也带来了行业结构性的变化,行业呈现多变、不定、放开、覆盖、拐点、分水岭等新特征,面对未来,政策是延续还是覆盖?行业的巨变下,药企面临多达18项的不利环境。

涉及医改的卫计委、社保部、工信部、发改委、药监总局、财务部、税务总局、商务部等,都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治理环境、推动改革。企业该如何明辨时局,把控方向,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十二五期间,四省医改试点中,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提价、推行药品采购成为了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旋律。在相关部委十三五规划酝酿制定、不久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未来的医改还将趋势怎么走?药企如何在医改政策的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中,寻找到自己的突围之路?

应广大医药企业的强烈需求,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指导下,定于1月9日-10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中国医药政策趋势分析报告会--医保改革·招标政策·十三五规划与医改新趋势。

本次报告会邀请人社部、工信部、卫计委等相关部委政府官员出席演讲;邀请有关招标、医保、药价课题组成员及行业协会负责人等权威专家演讲;邀请对政策有深入研究的实战派嘉宾演讲。透露梳理新政要点、研究判断新政趋势、分析透视新政影响,指导辅助企业应对。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主办单位:赛柏蓝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医药企业高峰论坛组委会

承办单位:北京赛柏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采育行(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201月9日-10日

北京(具体酒店会前10天另行通知)

报告会议题

模块一:十三五规划与医改新动向

1、《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基本原则将对医药工业制造带来怎样的新革命?

2、在《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下,由工信部牵头的《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规划重点突出了怎样的产业导向?在工业4.0智能制造背景下,医药工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3、资金短缺、研发薄弱、缺乏产业化机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制约行业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医疗信息化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确定为重点突破领域,具体的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4、药品审评注册改革、药监市场飞检严管、临床数据自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将对制药工业带来怎样的格局变化?

5、与医药相关的七大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包括分级诊疗、大病保险、社会办医、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等等政策文件,将对市场和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如何有效应对?

6、新医改与医药相关政策梳理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基本药物、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政策、药价改革、招标采购。

7、“十二五”深化医改的规划与实施进展回顾:三大重点、七个领域、五大保障。

8、国家整体“十三五”专家中,北京大学李玲教授领衔参与医改“十三五”规划,这将给企业带来怎样的预期与前瞻?

9、20医改工作重点、卫计委工作重点、全国工作报告等,涉及医药工作内容解读、回顾与未来趋势研判。

10、-年,涉及医药的十大政策分析;八大部委涉及医药政策改革方向、动向。

11、各类医药政策中,以降价为核心诉求的政策梳理,未来的药品价格趋势。

模块二:医保改革前瞻及企业应对策略

1、医保问题为何牵住总理的心?多地医保已经挺不住,必然的改革大思路是什么?

2、全面掌握2016年医保政策顶层动向: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衔接,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

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门诊费用支付比例达到5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扩容及支付方式调整,对医保用药市场将起到怎样的促进推动作用?

4、全国医保重点工作中,原计划7部委制订的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指导性文件何在?9月底之前制订医保支付标准管理办法,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出台药品医保支付标准制订的程序、依据、办法等规则。进展如何了?这将给药企带来怎样的影响?原计划的4部委11月底之前制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试点实施意见,意见提出的完善市级统筹、省内异地结算、鼓励省级统筹和跨省结算,目前进展如何了?这给用药市场带来怎样的机遇?

5、2014、2015年国务院数次发文强调,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成为了医改工作重点之一,大量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并且管办分开,这将对企业市场竞争规则产生怎样的颠覆?

6、目前,全国已有10省左右,以及10省之外的35个城市都已经实现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的“三保合一”,未来的趋势如何?

7、当前国家卫计委以及上海、重庆、青岛等地,都从单病种付费、医保结算价以及放开自费药的价格三个方面对医保进行改革,这三种以价格为基础的医保改革将分别对药企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8、医保改革中的“单病种付费”势在必行,重庆市出台了《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安徽、江苏等地都已在推行。这种模式下,医疗机构会在控制成本目标下选择疗效可靠价廉药品,无疑将加大药企间的竞争程度,药品必须进治疗方案才有销售,大部分进不了方案的药品何去何从?

9、医保支付基准价是目前医保改革又一个重点,国家卫计委也曾多次推广“三明模式”,未来极有可能被全国效仿,这种以接近全国最低价甚至更低价作为支付基准价,这对普药企业、原研药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巨大冲击?

10、在全国药价放开大背景下,包括上海在内将放开自费药价格。这意味着政府只控制医保支付的药品价格,对自费药的价格交给市场决定。这对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等各类药企产生怎样的影响?

11、人社部官员近期表示,今年我国要全面推进大病医保制度,大病医保改革现状与进展?不同类型药品在改革中的利弊分析。国家人社部今年4月初调整了医保目录中的部分品种,为什么?

12、天津市12项医保政策解读;福建省、湖南省在医保付费改革上的`探索、进展与趋势分析;上海在向保险公司购买专业化大病医保改革与探索,在报销服务上迈出的实质性一步具体怎样的改革意义?西藏探索以总额控制为主的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分析。

13、地方典型医保改革样本是否会影响到国家医保支付政策的制度?医保价格谈判是否将蔓延?医保支付谈判机制政策分析。不同的主管部门代表了怎样的利益诉求?对药企将产生怎样的冲击?

14、医保支付制度的重要性及其通常的演变过程,医保支付基准价到底该如何制定?国际上有哪些模式值得参考借鉴,各种模式对药企的影响分析。

15、医保支付价格是和医保的支付制度、支付方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究竟能不能推行下去?最终如何传导到药品价格上去?在未来的制度依然只能以省为单位可能性大,碎片化地影响着各省价?

16、什么样的企业产品将在医保改革之后获得优势?现有的医保目录内的优势产品,是否仍然能够保持优势?

17、香港、台湾、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医保付费经验,将如何影响我国医保政策?

18、国家医保支付改革的未来预判:付费机制改革、药品支付标准改革、商业保险介入带来的格局调整,竞争性的医保体系能否形成?是否会倒逼招标管制作废?

19、当前,《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已进入窗口期,出台在即。目录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品种调整,结构不合理是否将得到调整?更新调整周期是否还是漫长的五年?

20、新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遴选机制是否会更为科学合理?是否会扩大目录覆盖范围,保证临床必需药品的报销资格,提高患者临床必需的创新药品可及性?

24、《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操作实务: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关键因素分析;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风险管控重点内容;目录医保基金限定支付范围解读;企业医保目录战略实施模式;企业医保目录工作六原则;企业医保资料撰写要点。

模块三:重磅解读医药招标政策现状与趋势

1、国务院《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7号文)、国家卫计委《关于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70号文)深度解读与分析:十大关系、十八大政策导向和关键词;未来招标七大预判。

2、未来药品招标如何在卫计、发改物价和医保部门中实现平衡发展?全国非基药招标政策及各省进展分析,“7号文”后,将产生怎样的改变?

3、五部委《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解读与分析:全国再增加700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对招标的影响?

4、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的国家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搭建进展,对企业投标报价影响,企业如何制定科学的投标价格策略。

5、医药企业在当前招标环境日益恶劣背景下的战略发展思考;药品分类招标带来机遇与挑战,从历史与现状分析招标管制的废除问题争论。招标配送现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6、全国基药招标政策与各省进展分析,从全国基药招标中的非基药配比,看未来基药非基药“两标合一”的可能性。

7、医改综合试点安徽省、江苏省、青海省的医改动向、模式及药品招标解读分析。北京、广西等近期启动或即将启动招标的省、区解读分析。

8、药品招标中,五条永久核心的规则解读,如何把握“不变中的变化?”药品招标三大评标方法“最低价法、综合评标法与性价比法”,企业如何有针对性制作标书积极投标?

9、招标9大关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企业招投标的管理模型、产品招标特征分析模型;如何建立6大招标内控系统?药企应对当前招标的4大管理策略。

10、药企如何有效与被医院欺压的医药配送企业展开良好合作,以防止商业成本转移到工业的问题?招标配送现在问题与未来趋势。

11、全国非基药招标政策及各省进展分析,“7号文”后,将产生怎样的改变?

12、招标“二次议价”“带量采购”现存的重大问题与隐患,对医药企业的伤害,如何在医疗机构强势要求让利而无量的承诺情况下,做好企业的应对策略?

13、未来药品招标如何在卫计系统、发改物价系统和医保部门中实现平衡发展?

14、医疗反腐、CFDA“黑名单”、卫计委“九不准”、国家工商总局严厉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行为,对招标形成怎样的影响?

15、医药政府事务的新状态与新思维,如何从思想认识、工作流程、目标路径等角度科学开展政府事务?

16、药品招投标法律风险之案例分析:奥吉娜状告山东卫生厅招标不公案;重庆天圣状告重庆卫生局招标案件;江苏高值耗材招标造假案;广东基药招标腐朽案。企业在招投标中应当注意哪些法律风险、腐朽风险。在遇到不公平竞争时,应当如何争取自己的权利,什么情况下妥协、保市场,什么情况下申诉、举报、投诉、乃至诉诸法律?

参会对象

医药工业、商业、医疗器械企业等单位的董事长、总经理、营销副总,营销总监、市场总监、政府事务总监、市场准入部总监,以及以上部门工作人员等。

会议费用

出席会议代表学习费、资料费、中餐费共计3580元/人;住宿可协助预订,费用自理。1月2日前报名并汇款可享受3200元/人优惠价格;会议前汇款者,可享受3400元/人优惠价,现场缴费无优惠)。

开户名:北京赛柏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开户行:浦发银行北京富丰路支行;账 号:9132 0154 80000 6549

联络方式

上一篇: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下一篇:破釜沉舟中考冲刺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