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2024-08-02

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共7篇)

1.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篇一

第二讲 影视语言结构法则:蒙太奇与长镜头

第一节、蒙太奇理论与蒙太奇学派

一、什么是蒙太奇(1)蒙太奇的概念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名词,意为安装、组合。后来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为电影的专用术语。

镜头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场面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一个统一的动作,相当于文学作品的句子。蒙太奇就是将镜头组合成场面、段落的一种结构技巧,是电影语言最独特的基础。

因为蒙太奇,电影终于发展为一种艺术语言。

(2)蒙太奇的由来:

蒙太奇的发明和进步是同摄影机的摆脱固定状态相联系的。启蒙时期的电影,电影的构成单位是场面而不是镜头,所以,那时期的电影没有蒙太奇手法。创造最初蒙太奇技巧的是英国布赖顿学派的斯密士,他在1900年《祖母的放大镜》中首次采用了在同一场面里交错运用全景和特写的手法。

电影史上真正把蒙太奇作为电影创作元素,促使电影语言向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的是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他把影片的结构单位由场景改变为镜头,并创造了画面景别、景位转换和视角变动等各种镜头组合变化和剪辑的技巧手法,电影从此脱离了对戏剧的依附,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他的两部经典性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因此被赞誉为电影艺术大厦的两块基石。

在格里菲斯电影实践的基础上,完成蒙太奇理论建构工作的是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蒙太奇”这个电影术语,也是首先由苏联艺术家们从法国建筑学中借用过来加以推广应用的。

(3)蒙太奇的三种指称

蒙太奇的完整内容或概念内涵,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影视作品具体的剪辑技巧和技法。

2、影视创作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3、影视艺术反映现实的独特艺术思维方式――影像思维,也可以称蒙太奇思维,它贯穿在影视创作的始终。

(4)蒙太奇的类型

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蒙太奇的分类历来众说不

一、种类繁多。最基本的划分是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大类。

(一)叙事蒙太奇:

也称叙述蒙太奇,是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首创,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闪回蒙太奇、重复蒙太奇等都属于叙事蒙太奇。

(二)表现蒙太奇:

由苏联蒙太奇学派创立,使蒙太奇从原有的电影叙事手法上升为一种具有美学和哲学意味的电影手法和电影理论。镜头的组接不单纯为叙述故事,而是通过镜头的对接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备的新含义,以表达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

表现蒙太奇包含有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类型。

在表现蒙太奇的镜头关系中,一幅画面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它相毗邻的画面的对照,镜头的连接常常没有现实的联系,而只有抽象或诗意的联系。如《母亲》中,以春天河流冰雪的融化来比喻工人的觉醒。

蒙太奇语言的发现与运用,是电影艺术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电影艺术因蒙太奇语言的发现与运用,而成为人类艺术系统中的第七艺术,蒙太奇语言也因此与文字,音符等语言形式一起,成为艺术家族中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形式之一。从原始镜头组接到叙事蒙太奇到思想蒙太奇的发展,使电影艺术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表现视野与表现能力,使电影的艺术品质与文化品质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二、苏联蒙太奇学派(1)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学派出现在二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时代的革命电影艺术,而他们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蒙太奇的实验与研究上。

他们研究得出:电影的艺术效果和含义来自各个画面的组接,亦即来自蒙太奇的创作力量,所以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是蒙太奇使电影摆脱了对现实的单纯记录。在蒙太奇理论创立的同时,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杜甫仁科等导演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影片,这些影片是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

(二)“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领导的“电影实验室”,进行过一系列电影蒙太奇剪辑实验,通过实验他们指出:两个不同镜头的对立或撞击会产生出新的质,新的思想涵义,进一步突出了蒙太奇的作用。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为“库里肖夫效应”:“我们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苏联演员莫兹尤辛的几个特写镜头,我们选的都是静止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写。我们把这些完全相同的特写与其他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产生了3个新的含义”。

通过实验,库里肖夫得出论断:造成这种情绪反应的,不是单独的镜头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蒙太奇剪辑能创造非凡的效果。

(三)《战舰波将金号》

摄于1925年,无声黑白片,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电影代表作,是蒙太奇理论的艺术结晶。爱森斯坦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他的意思是镜头的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其效果大于这两者的总和,强调了蒙太奇技巧的巨大表现功能。提出了“杂耍蒙太奇”的理论,强调具有冲击力的“瞬间”的组合,以给予观众强烈的心理冲击。

片中著名的“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其放映时间为3分43秒,镜头多达139个(平均每个镜头时值不到2秒),运用蒙太奇剪辑从不同角度反复拍摄这一屠杀的场面,在动作中插入了许多“细节镜头”——脚、脸、枪和倒下的身躯——大大扩展了时间过程,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三、蒙太奇的功能:

从“敖德萨阶梯”这场戏中,我们可以看出蒙太奇组接的几个重要艺术功能: 1.蒙太奇创造时空

影片中的蒙太奇反复组接扩大了空间,也“放大”了屠杀的时间。影片运用蒙太奇剪辑从不同角度反复表现这一屠杀的场面,在士兵走下台阶的全景镜头中不断插入了许多“细节镜头”——脚、脸、枪和倒下的身躯——大大扩展了时间过程,最后节奏加快,动作简捷到只有“特写”镜头的一个个连接:屠杀者狰狞的面孔、一个戴眼镜的老妇人,她的眼睛在流血、枪管上的刺刀„„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2.蒙太奇创造动作与节奏

手持钢枪的匪军与手无寸铁的群众;迈着机械步伐的匪军与四处奔逃、惊慌失措的群众; 沿级而下的匪军与逆向迎上的悲痛的母亲;沉重的皮靴与单薄的婴儿车„„影片以构图、方向、运动、动作来构成尖锐的对比、强化戏剧冲突。反动军队逼近和人群奔逃重复了二十多次,向上与向下运动的对比组接产生了新的情绪节奏。如婴儿车的一段,婴儿的哭喊.车的滑动以及周围观众惊恐欲绝的面部表情,特写的交替,快速组接,画面转换速度的加快,把情绪推向高潮。

3.蒙太奇创造思想

爱森斯坦认为,蒙太奇的比喻与象征能产生新的寓意与思想。影片中,从老妇人流血的眼睛的特写镜头,切换成波将金号大炮,大炮轰鸣,沙皇军队总部所在地。奥德萨歌剧院在炮火中跳动-切入三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石狮在沉睡;第二个镜头:石狮在苏醒;第三个镜头:石狮在跃起。隐喻:人民起来革命了。隐喻人民从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奥德萨阶梯”成为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手段的典范。影片中的“瞬间-杂耍”造成了对观众心理的巨大冲击,充分显示了爱森斯坦采用“能吸引观众、能刺激观众某种感情震动的那些因素”的杂耍蒙太奇、“吸引力蒙太奇”的创造力。电影导演通过反复再现起始于“具体内部冲突”的矛盾由表及里地揭示现象的本质;通过有着内在联系又互相冲突的镜头,构成了银幕形象系列。

第二节

长镜头理论与纪实美学

一、什么是长镜头

所谓长镜头,就是连续地用一个镜头拍摄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以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贯性的镜头。

长镜头是与蒙太奇相对的电影叙事规则。蒙太奇的叙事规则是镜头的剪辑和组接,强调对电影时空的重新构筑;长镜头是指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从形式上讲,长镜头拍摄的时间较长,单个镜头的长度可达10分钟左右;从内容上,它在一个镜头内保持了动作与空间的相对完整。

二、长镜头的由来

追溯长镜头的使用,可以说是源自照相阶段。那时,由于摄影技术的限制,电影的摄影技法还不能自如地展现拍摄对象,这时期的单镜头实际上也就是原始的长镜头。

而长镜头作为电影语言的又一叙事法则的提出,则是在蒙太奇理论完全成熟之后,作为蒙太奇理论的“陌生化”(实为一种补充与完善)提出的。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不满于蒙太奇理论人为地切割和重新编排时空,认为这是对生活本体的不尊重,是导演企图用人工手段强制观众接受导演的意图。巴赞主张在电影中使用长镜头和景深镜头,因为长镜头能保持影片在时间上的延续性,而景深镜头则能显示空间的真实性和完整感。

一般认为,电影史上最早应用长镜头的范例是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摄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在这部影片中,弗拉哈迪用一个较长的长镜头表现了爱斯基摩人从冰窟窿里猎取海豹的过程。

长镜头的出现,带来了电影表现手段的一次革命,造就了新的银幕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长镜头就不会有现代电影,长镜头技巧的成熟运用标志着电影形态开始由传统过渡到现代,进入一个电影叙事手段、电影结构、电影风格多元化的时代。三十年代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让·雷诺阿较早系统地运用了长镜头手法。1941年美国奥逊·威尔斯在他的经典影片《公民凯恩》中,又成功地运用了景深镜头、长镜头段落、运动摄影以及多视角的叙事结构,使这部影片成为一座“现代电影的纪念碑”。这以后,瑞典英格玛·伯格曼、意大利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等也都以他们的艺术实践证明了长镜头的艺术魅力。五十年代,伴随着写实主义电影浪潮的兴起,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创立了以长镜头理论为核心的电影纪实美学。

三、长镜头的美学功能

作为电影艺术语言的长镜头的艺术功能有如下几种:

(一)创造完整的时空

因为长镜头在本质上更加符合现实,更少人工性,银幕上出现的不是分切得很破碎的镜头,而是完整的动作和四周中的环境。镜头的运动本性又不断提示着画外空间,使得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连成一个整体,时间也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这也就是电影表现时空的完整性。如《罗生门》片头,用长镜头完整地表现那个暴雨如注的罗生门,由此定下了影片的基调。

(二)形成丰富的表意性

长镜头为观众提供了多方面的观察事物,多角度地理解被表现的对象的可能性。长镜头让我们在一个平素习以为常和熟视无睹的现实面前感到一种逼视的震惊。现实本身具有多义性的特点,长镜头体现了对现实的多义性的尊重,即把思考的权利交还给观众,符合现代人的欣赏要求。如《卧虎藏龙》中许多场面以长镜头语言,来构筑画面丰富的表意性。

(三)渲染烘托情绪和环境气氛

长镜头还常常有助于渲染和烘托情绪及环境气氛,能帮助形成影片凝重、舒缓、纪实性强的抒情风格。如《城南旧事》片尾“小英子目送宋妈远去”的场景已经成为中国电影长镜头运用的经典范本。

五、纪实美学

(一)电影发展中的两大传统:

电影从一诞生,就带有两种明显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卢米埃尔兄弟及其摄影师开创的新闻片、记录片所具有的写实主义倾向;另一种是梅里爱所开创的表现虚构情节的戏剧化倾向。戏剧化倾向因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贡献,走上了充满想象力的蒙太奇艺术之路,使电影在银幕上呈现出象征、夸张、梦幻的非现实色彩。纪录片带来的写实风格,则在美国人罗伯特·弗拉哈迪、荷兰人约里斯·伊文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以及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的推动下,形成以巴赞长镜头理论为核心的写实主义艺术风貌。

(二)写实主义电影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电影社会性受到人们的空前重视,人们不再醉心于脱离现实的“梦幻机器”,希望电影艺术更能关注自己的生存状况与人生命运,于是一大批现实主义和具有不同程度现实主义因素的优秀影片在各国相继问世。所以,战后电影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向是:自电影诞生后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的戏剧主义电影,被战后新崛起的纪实主义电影所取代。与此相适应,经巴赞、克拉考尔的理论概括与总结,电影纪实美学终于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牢固地确立了它的历史地位。它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电影本性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它独特的表现技巧与制作方法,也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语言。

(三)电影写实美学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电影掀起了一股纪实性美学思潮。这股美学思潮来势迅猛,很快就深入到电影美学的各个层次,促使许多电影艺术家重新检查了传统电影美学和新浪潮电影美学,批判其中违反生活真实的部分,吸取其合理因素,以新的姿态在纪实性美学的新路上进行探索。

电影纪实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电影批评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一般认为,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是世界电影理论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以巴赞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是第二个里程碑,以麦茨为代表的电影符号学则是第三个里程碑。

安德烈·巴赞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及写实主义美学理论紧密相连。他的代表作是电影批评文集《电影是什么》,提出了电影的“照相本体论”,认为电影的实质就是照相机的延伸和扩展,目的是把现实场景和事件真实地表现给观众,使用长镜头和纵深镜头拍摄,可以最佳地实现这一美学追求。巴赞于1955年在法国巴黎创办了著名的《电影手册》杂志,在《电影手册》的周围团结了一批有为的青年影评作者,如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克劳德·夏布罗尔等,形成新浪潮时期著名的“电影手册派”。

巴赞之后,德国的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出“物质现实复原说”对长镜头理论又做了新的注释和发展。

2.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篇二

一部是1948年由中国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片《小城之春》。此片第一次在上海公映时, 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甚至被当时的一些评论家斥为“苍白”和“病态”。然而, 这部在历史上颇受非议的影片在40年后复映时却引起了轰动, 海外评论家将它列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 作为一部艺术珍品, 它的确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赞誉。《小城之春》恰如陈年老酒, 愈久弥香。它之所以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除了它表现了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类情感、道德和心理结构的电影语言内容之外, 更在于此片的电影语言形式和电影语言内容达到的水乳交融的境界。这部电影将具有永恒意义的情感和道德寄寓于精致、淡雅、优美的镜头画面中, 正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悄然、舒缓、娴静、悠然地平铺、铺排、铺展, 直至最终的展开和无限的遐思, 以将东方传统绘画的美学意境完美带入到镜头画面里, 给观者以徜徉、悠长、隽永的感悟。

影片《小城之春》一开始, 即以几个简单的平铺蒙太奇剪辑画面:春天来了, 半倾的废墟, 处处断壁颓垣, 无表情的少妇缓行在破败却被深深草木半遮半掩的城头, “眼中不看着什么, 心里不想着什么”……仅此, 画面就唤起了战后春意虽盎然, 人心亦苦闷的联想。而随着40年的流逝, 画面还可以传递人类审美心境的共性, 特别是东方人对生命的哲学认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以此来完成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慨。

一座半倾的废墟, 5个废墟中的人物———男主人、女主人、妹妹、老仆人、客人。小城春天里这场波澜不惊的平常故事发生在12天当中, 客人来了又走了, 其间似乎有一些故事发生, 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客人到来的第一天, 导演选择了舒缓的长卷式铺展镜头, 来叙说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缺乏激情的歌声萦绕室内, 妹妹望着客人, 满怀期待地唱歌给客人听;客人坐在妹妹前面, 无视妹妹, 眼神却随着女主人移动;女主人总是在低头中, 忙着服侍男主人吃药;男主人只是倦怠着, 浑然不觉。依靠精确的镜头和演员的调度, 这个长镜头画面以中国画的浓淡相宜和虚实相间手法, 将四个人物的心态交代得不留痕迹又余味复杂。

第二天早晨, 开始四个人的唯一一次出游。他们漫无目的, 各怀心事。他们从城头来到湖里划船, 歌声再次响起。这里又是一组平铺镜头, 如一幅长卷铺开:女主人坐在船边幽然划桨, 时不时地回头张望;客人就立在女主人身后, 颇有力量地在摇桨;其间插入的是湖边杨柳岸的近景和远景空镜。蓦然, 在电影里荡漾着的心照不宣处处可见。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物和场景中, 恰是利用这种中国画式的远近和留白手法逐渐营造出了淡淡的愁绪。

可以说《小城之春》挥洒了中国的绘画艺术, 长于使用那些舒展长卷似的平面移动镜头, 虚实相间的画面构成, 以及颇具表现力的线条和运动, 都使得这部影片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在沉郁舒缓的音乐中, 这些流动的风景与影片中凄凉哀婉的意境和孤独落寞的情绪相互呼应, 浑然天成, 赫然张贴出了圆满的中国民族艺术和古典美学意义的标签。

另一部影片则是1939年法国新版影业公司摄制的黑白片《游戏规则》。此片更可谓命途多舛, 这是在法国表现“慕尼黑协定”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头几个月中人心惶惶不安的唯一一部作品。但是此片的胶片却在战争中遗落, 战后被偶然发现, 才得以重新粘接, 修复公映。此后, 从1962年以来, 《游戏规则》一直被誉为电影诞生以来的十部“最佳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是以喜剧情节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缘于这一点, 《游戏规则》的电影内容和电影形式的结合表现注定与《小城之春》大不相同。如果《小城之春》恰契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那么《游戏规则》遵循的则是二元相对、两极背离的荒诞。

《游戏规则》通过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 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荒诞的艺术形象, 以及带有纪录片风格的写实场景, 揭示出说谎和尔虞我诈是大战前夕法国社会的“游戏规则”。对这样庞大的电影内容, 影片几乎抛弃了合乎如此展现的长卷平移镜头, 却将大部分场景置于室内和花园, 并通过大量的带有景深的长镜头, 结合整体感很强的场面调度, 将若干细节和不很连贯的场景串联成一寓意深刻的艺术整体。

影片《游戏规则》通过百无聊赖的大资产阶级人物和争风吃醋的男男女女, 来反映情欲是人类共有的东西。但是, 风流场上的追逐和搏斗又表明社会各阶级是不能混同的。比如影片中的这一场景:晚宴开始后, 侯爵和自己的情人在调情;侯爵夫人倒在了另一个男人的怀中;爱慕侯爵夫人的著名飞行员如里欧醉醺醺地冲上前扭打;侯爵为了脸面加入了“战斗”, 同样暗恋侯爵夫人 (也是如里欧的好友) 的流浪诗人奥克达夫忙着劝架;同时马夫舒马歇前来寻找自己的妻子丽特赛 (也是侯爵夫人的女仆) ;丽特赛正和男仆马尔索幽会;舒马歇举起枪开始追赶马尔索……房间里登时一片混乱, 主人、仆人像演着一出杂乱无章的舞蹈, 又像一场活生生的狩猎场景, 众人展开了追逐, 伴随着客厅里机器风琴弹奏的简单机械的音乐。这里, 导演利用了法国贵族的恢弘门厅和长廊来推进场景镜头, 拉出景深, 延伸了一个纵深的多层次空间, 摄像机镜头保持相对静止, 而让各色人物不断地移动、出镜、入镜, 借鉴了油画的立体和透视, 将这一场面混乱、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叙事多重的大戏客观洗练地显现, 同时也赋予了影片以思想的深度。

可以说, 《游戏规则》张扬了西方的绘画艺术风格, 景深镜头和纪实长镜头的结合, 表达了圆满的纵深画面并升华了广阔的大社会命题和深刻的影片主题。以此, 这部影片也完成了其创作者———导演让·雷诺阿在影片开头题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宏图:像博马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写出《费加罗婚礼》那样, 他也要在谁也不否认的战争即将来临的前夕献给法国一部同样的规模的作品。

历史的进展到了而今, 平铺和纵深一样依旧被融合到镜头里, 不一样的是:平铺和纵深不再是各自为政的使用, 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剪辑画面的联缀, 而是更包含着单个镜头画面中的融合使用。

例如, 2005年公映的《傲慢与偏见》。开篇的第一个长镜头, 先是利用镜头平移, 铺出女主人公的入镜亮相, 一路行走来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再保持镜头静止, 让女主人公出镜, 利用门廊的纵深景深, 让女主人公的姐妹逐一入镜亮相;接着, 镜头再次平移, 女主人公再次入镜, 移至窗户, 使得窗内的女主人公父母得以入镜亮相———利用窗户框架将画面分层, 形成纵深, 表达出父母私语的事件和女主人公无意间地听到;同时也自然而然将影片内容的叙事展开。这一个长镜头, 融合了平铺和纵深, 凝练而丰富, 能够迅速地将观众带入到人物、环境和故事中, 并引起观众的联想和理性思考。

再例如, 2010年摄制的《让子弹飞》。同样是开篇交代人物、环境和故事。马拉火车入镜, 火车外是麻匪埋伏, 火车里是县长、夫人和师爷在围谈火锅。这里有一个镜头利用了平铺和纵深的融合:镜头平移先给出县长、夫人和师爷的亮相, 再让县长打开火车的车厢门———使得县长雇用的卫兵们入镜亮相, 同时使画面形成纵深层次。镜头拉出景深, 近景是县长圆滑地犒劳卫兵, 卫兵愉悦;远景是师爷调戏夫人, 夫人则欲拒还迎。这个镜头平铺和纵深的融合效用, 已经大于了镜头中的各个单元之和, 不但能够交代叙事的内容, 而且能够迫使观众理性思考, 从而得出画面之外的抽象的人物性格和诸位人物之间的关系, 以及由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引发的事件和叙事逻辑。

3.《美国往事》分析视听语言 篇三

这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颇有气势,暴力的描绘有一种诗意。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均作为背景。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

《美国往事》有很多更深层的思想在里面,影片三个多小时的片长所容纳的是一段较长的历史,里面的厚重让我在看完影片后想了很多。《美国往事》蕴涵了很多沉重的东西,从人们反抗大环境到人性光辉的体现,从友情到爱情,有很多残酷的东西。

音乐在这部影片起着重要的作用。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始终,无时不在感受音乐的力量。长迪吹出缓慢、哀怨的而略带怀旧的情调。无论是黛布拉舞蹈场面,穷孩子搞恶作剧的场面,还是抢珠宝店时面条对卡萝尔施暴的场面,无不伴随着优美的旋律,音乐的作用旨在阐释主题,用音符去述说一段值得回忆的往事。“上帝赐福美国”、“夏日时光”、“昨天”、“日日夜夜”等歌曲和配乐无不再现了叙事的年代,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影片的摄影相当讲究,画面的明暗处理十分得体。回忆的镜头,多采用近似黑白的摄影,有些场景画面非常明亮,场面出人意料的豪华。

面条的自我逃避,如影片的首尾所暗示,他的一生就像鸦片,是场幻梦。

他一直在逃,却始终被过去追杀,被影子缠绕。鸦片馆里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让他想起向警居的告密,这告密把三个朋友送向了死亡;仇人的追杀,让他坐上离开家乡的列车,这列车把他送向了35年的逃亡;“贝利”部长的请柬,让他看到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即使Max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仍然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戏,仍然不愿承认眼前就是夺走他一切的曾经的挚友,他悲怆到欺骗自己。最后,年迈的面条仿佛又回到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的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没有响。于是他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一切的悔愧和伤痛,被幻梦洗清。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息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慰。

没有哪部电影把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写的如此沧海桑田。

一切都无法言说。

4.《魔法灰姑娘》视听语言分析 篇四

张素

(常州工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本文从镜头、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四个角度对影视的视听语言进行分析,联系影视的自身特点来阐释它的艺术形式的性质以及它给人创造出的细腻完美的视听效果,感受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真人童话,以此彰显影视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关键词:视听语言 镜头 场面调度 剪辑技巧 电影声音

《魔法灰姑娘》,影片根据1998年纽伯利儿童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奇幻色彩,影片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莎士比亚戏剧创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重新演绎出一个另类搞笑的浪漫喜剧。影片主要讲述小女孩艾拉刚出生就被仙女露丝达施以终身“服从”的魔法,一切都源自这个魔法,虽然表面上艾拉听从别人命令但是内心已经练就一颗勇敢,敢于抗争的心,直到母亲死后,继母和姐姐的到来更是让她深受痛苦之中,艾拉不甘于作别人的傀儡,于是便踏上破解魔法的旅行„„故事结构虽然单一,但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之下,有很多有趣的变化元素,充满了人性、权利、各类生灵的平等、魔法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而且影片突破传统的公主(安妮·海瑟薇饰)形象,在爱情和自己内心的强大力量下自行破解了魔法,相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镜头

镜头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一个镜头是指摄影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从视点上分析,《魔法灰姑娘》画面颇有童话色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迪士尼的创作特色,但是还是看到导演汤米·奥海文在此基础上所做的个人创新,抛开现代城市所给人们带来的浮华和枯燥,影片开始就给人一种穿梭感,让人完全融入另一个世界。一切的感情色彩都从视听语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空间上分析,影片开始的空中拍摄暗示着即将有冒险的神奇旅行,通过俯视的大全景拍摄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人们基本的生活概况,接着通过艾拉被施魔法和抗争魔法的过程,对平民生活空间的简单描述,展现了一种家庭生活气息、西方古典浓郁装饰风味、大自然所带来的田园风光等等。影片中的主人公长大仅通过一个特写镜头,即艾拉戴上死去妈妈项链的过程,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展现另一个冒险空间的是用一本由人变成的魔法书,巧妙地将空间与空间之间联系在一起,让人映象深刻的画面不胜枚举,影片大量运用全景进行空间的转换,其中展现精灵的热情与无奈;巨人镇的田园与欺压;城堡的巍峨气势、令人向往;郊外的哥特神秘气息……从人物上分析,夸张的人物造型,富有复古风的服装、建筑,人物形象的强烈对比,背景颜色的丰富多彩,这些都给影片人物塑造增色不少。艾拉的清新甜美,善良勇敢与母女仨人的恶毒庸俗的强烈对比,在对精灵、巨人、食人怪的塑造上则是选择戏剧性极强的场景,王子叔叔的塑造上,利用迪士尼动画惯用的方法,用动物来增加趣味点和象征意味。在镜头的摄影方面,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推敲,静止摄法中,艾拉受魔法控制,跃起停在半空中的画面,夸张了魔法的力量和主人公的无奈;王子叔叔举起王冠的画面,也是戏剧性的夸张幽默地表现他的愚蠢和可笑。

以上是对影片在镜头运用上的分析,镜头的内容是什么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表现和选择什么样的造型元素,又是怎样将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的,而这部影片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二、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目的在于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导演如何把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统一的运用在一起并能产生丰富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在此片中剧情跳跃虽然给观众一种急促的感觉,但是戏剧中心人物还是很明确的,影片中有这么一出戏:先是父亲对于自己另娶妻的想法说出之后,场景紧接着切换到房子外面,即继母三人的到来,继母从马车上下来,她便是此时的戏剧人物中心,给观众一个初步印象。接着是父亲从房间出来迎接,中心人物进行了转换,在继母对于自己孩子的介绍之后,艾拉从房间中走出,这种巧合是为了使中心人物的明确和故事的戏剧性发展,画面中的人物情绪变化从他们的对话、表情、动作和这种演员的场面调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了不让场景变得混乱,镜头场面调度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在继母与父亲的对话中,镜头采用小景深,这样更利于对观众的视角的把握。另外,影片中常常会有运动的场面,要使观众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这些都要依赖镜头的场面调度,在《魔法灰姑娘》中,艾拉被侍卫当作小偷的戏中,通过摄影机位的不断变化,景别的切换,人物运动的节奏,以及最有力的表演瞬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连贯紧张的画面。影片中的精彩的打斗画面、戏剧舞蹈表演也都采用类似的方法。影片中还利用其它的场面调度的技巧。比如,平面场面调度和对比性场面调度,艾拉受巨人所托的歌舞表演,主要运用横移拍摄,这里是平面场面调度;导演所创造出巨人镇的气氛则是与人类生活圈的对比,这样便增加艺术的反差和对比度,使得情节更加鲜明和生动。还有艾拉参加舞会时穿着仙女为她变得白色礼服的画面,不仅通过服装让她成为观众的焦点,而且夸张的动作也使中心人物更加确立,这里同样采用平面场面调动和对比性的色调。

毋庸置疑,导演通过自己的独特的创作模式来使剧情更加合理和深刻,他明确的表达方式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本片看完之后会给你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这就是导演目的所在。

三、剪辑技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而成的。”—普多夫金。我们可以总结出剪辑在电影创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剪辑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再创造、修整、补充的过程,剪辑师和导演为了更好地把效果呈现给观众,就必须把拍摄和剪辑联系在一起。大量有力的画面都是由精心挑选剪辑而成。

影片中艾拉和精灵(斯兰恩)进入精灵镇的戏中,把各个分镜头有节奏而又流畅的剪辑在一起,并且能产生逻辑性和趣味性,让大众享受到整个过程和当时的情调气氛。随着精灵大妈的一声“visitors!”,画面随即出现房屋的灯火通明,一下子氛围由平静变的活跃起来,然后以主人公的行踪来串联各个舞蹈画面,我们可是深切的体会到演员的情绪强度和整个音乐的感召力,虽然那个时空是假定的,但是由于合理的方向感和逻辑性,再创造的时空就可以使其艺术性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剪辑并不只是为了串联和流畅,整个影片必须是统一的,那么这就要求剪辑要有自己的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它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都达到完整的统一,诠释了一个美好的喜剧画面

四、电影声音

视听语言是画面和声音的综合艺术,自有声电影以来声音艺术创作也是整个影片创作的重要方面。《魔法灰姑娘》中运用了旁白、对白、动效、电影音乐,并且和画面有机地结合,使之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

艺术感染力的优秀影片。

在《魔法灰姑娘》中,旁白部分主要分布在开头和结尾,通过总领的旁白介绍了故事情节要素和引领观众的所要关注的话语。还有一个出现在荧幕上的旁白人物,他的旁白又更细致的说明电影的立意,以及制造了悬疑的感觉,在电影的最后他同样幽默地点名了立意,“假如跟着心灵同行,将与歌声到达彼岸”。

对白部分,它除了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习惯,还可以为下面的故事发展做铺垫。影片中艾拉的母亲临死时说的话和艾拉战胜魔咒的事件有联系;艾拉寻找仙女的过程中,魔书让她意识到仙女可能会出现任何地方,这与仙女后来出现在郊外有很大联系,就不会让观众感到意外和奇怪了。

在动效的运用上,我觉得是本电影的一大亮点,充满智慧和幽默。魔法驱动的声音贯穿整部影片,每当下达一个命令之后,就会出现魔法的声音,它暗示着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魔法被破除之后,命令后的声效消失也就意味着魔法的彻底克服。其他的还有动作上的声音夸张和应用,恶毒叔叔命令艾拉做的一系列动作中,音响的同步使情节更加深化。

影片中出现多首好听又富有情调的音乐,其中walking on sunshine和strange magic用来渲染气氛、描绘、剧作功能和连贯作用。而somebody to love和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是主题音乐旋律,其中加入和声、尖叫声、人们欢笑声、鼓掌、拍打声等音响性声音元素,组合成欢愉浪漫热闹的氛围。整部影片中音乐占了很大的篇幅,它大大增强了影片场面的真实感,再加上影片大量运用群众表演,更突显主题和整体表现力。

五、结论

统观整部影片,镜头、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都集中体现编导者的思想、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完整统一的基础下,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丰富,影片运用多变的镜头表现、古典浪漫的画面、欢快愉悦幽默的音乐,使之更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随着电影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回归到设计的文化本性,在好莱坞,迪士尼等大型电影公司力量的辐射下,我们还要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造。

【参考文献】

5.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篇五

1.视听语言的概念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各种镜头的调度的方法和音乐运用的技巧。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于人们长期的视觉和听觉实践,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

2.《全城热恋》中光线和色彩色调

“光线(lighting)作为摄影艺术的灵魂,是电影重要的书写工具。不同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塑造同一物体的造型效果不同,物体呈现的特征也不同。光线是表达情绪、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光线效果和影调是影片形成视觉风格的造型元素。”

然而,在说到光线的运用中,不得不说到色彩色调的运用,因为光本来就带有色彩,他们是难以分割的。“影视创作利用人对色彩的情绪反应来选择符合剧情、场景气氛、人物心情需要建立画面的主色和重点色。”“暖色调代表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进的感觉。冷色调代表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

《全城热恋》整片以“热”贯穿,“热”字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字眼,既代表感情的温度,同时也是城市的气候。虽然是夏天拍摄夏天的感觉,但是在光照上,明显有对光线进行加强的处理,配合演员身上抹的油和不断地喷水,造成一种非常炎热的感觉,而且整个画面光线都有些泛白略带些金黄色。给影片带来了一种明显的影调。在拍摄晚上的场景时,人工光的成分变得很明显,泛着蓝色。光对人物有塑造形体和强调表现内容的作用。影片在00:11的时候,刘若英坐在病房打吊针,很多病人都坐在各自的病椅上,此时已是黄昏。屋内比较暗,然而,从侧面的窗户那就打了一束金黄的光,集中照在刘若英一个人的脸上,不仅体现了她脸上的层次,也表现了她的皮肤质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突出了表现的主体。观众可以在灰暗的屋子里一眼看到主人公,集中了注意力而不会去注意旁边那些无关紧要的表现元素——群众演员。

而在色彩色调上,《全城热恋》里对它的把握也是很有特色的。影片表现了两个时空的5段爱情故事,每个故事各具特点,无论是处在哪个爱情阶段的人,看了之后,都会有一份自己的领悟。在表现过去时空的那段爱情故事时,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整个画面笼罩着一层黄色色调,给人一种与其他几个现在时空的故事形成了对比和区别。暖暖的色调不仅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还有一种温暖,温馨的感受,也从故事表达上,预示着这是一个美满的结局。而在大S与谢霆锋那段爱情故事里,基本上都是蓝色的色调,虽然与故事内容大部分是晚上有关,但是我觉得它主要也是给人一种悲伤的气息。整体的蓝色调给人一种莫名的忧郁,虽然其中充满了幽默和调皮,这也预示着这是一个悲剧结局的故事。影片中色彩色调在表达情节渲染气氛表现情绪上有很巧妙的运用。

3.对《全城热恋》中蒙太奇的运用分析

在《全城热恋》中成功地出现了多种蒙太奇的运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欣赏。叙事蒙太奇跟表现蒙太奇中较常运用的手法都有所体现,整部影片以天气的炎热中的“热”字来影射恋爱中的“热”,用这一外向的意向把恋爱具体化、生动化。

3.1.开篇中平行式蒙太奇和交叉式蒙太奇的灵活运用

平行式蒙太奇就好比小说中的“话分两头”的叙述方法。开篇就是几组独立的情节,分别将几段即将上演的爱情分别独立的呈现给观众,没有具体的某一位或两位主人公,而是一群主人公。让故事情节在几个爱情片段相互交织中表现出来,丰富了故事情节。这几组独立的没有交叉的爱情故事就是平行蒙太奇成功运用的比较好的例子之一。

而表现每一段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各自生活的部分就是运用的交叉式蒙太奇的手法,交叉式蒙太奇的主要特点是把同一时间内,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两种或三种动作线交叉剪辑,以此造成悬念,使剧情逐步趋于紧张,推向高潮。

3.2积累式蒙太奇的成功运用

“积累式蒙太奇是利用从内容到性质上相同的一些类型的画面,而在这一类画面里所表现的主体是不同的,按照动作或造型特征,取其不同的长度组接起来,构成一种紧张的场面,造成预想的气氛和节奏。或是将几个主体形象相似的的镜头组接在一起,造成一种效果积累。它具有渲染气氛、强调情节的作用。”

片中在01:04分的时候响起了一首很宁静悠长又带有一丝伤感的英文歌曲,然后相继出现了所有主人公的在燥热的白天过去之后,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思念着对方的镜头。有的叹气、有的凝视远方、有的扇着扇子痴痴地盯着手机、有的看着乌龟发呆等等一组类似镜头,虽然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却都表达了事情发展当时各对恋人对彼此的想念,与当时的情节相映衬,恋人们的感情发展都到了一个瓶颈,大家心里的情绪复杂、苦涩。通过这些镜头的积累,产生了一种与燥热的夏天相反的舒缓节奏。强调渲染了一种忧伤的气氛。

3.3其他蒙太奇在影片中的运用

心理式蒙太奇又叫“情绪式蒙太奇”或“过去与未来式蒙太奇”,即给人物的心理活动作画面造型,可以直接生动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经常用来叙述过去的事件或未来的想象。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在影片中的成分不是特别突出,主要在片尾的部分有所体现。

隐喻蒙太奇又叫“象征式蒙太奇”,即通过镜头和画面的连接,将不同的形象加以并列,或以甲比乙,或以此喻彼,从而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的作用。画面的比喻是在上、下两幅画面的冲击中产生的。片中也用到,就是小女孩生命消失,墙壁上出现蝴蝶飞走的影子。虽然没有直接拍摄小女孩的死,但是蝴蝶的飞走,就给观众预示了一个小小生命的消失,带来一种伤感。

4.《全城热恋》视听中商业性特点分析

4.1商业电影

艺术电影以追求艺术的创新和表现力为主,主要考虑的是实现自己对电影的思考和探索;而商业电影则以商业考虑为主,追求最大票房价值,因而在影片中充满了吸引观众眼球的情节。不过,商业电影同样注重影片的商业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注重精良制作与丰满的故事情节,是艺术与商品二元属性的融合。我们应当把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看成人类文化长廊中的两枝奇葩,用正确的眼光去衡量它们、欣赏它们。

4.2《全城热恋》给观众带来的视觉享受

在画面效果上,该片打造了一种比较唯美的效果。色调,灯光加各种美妙的视觉元素,给观众一种激动人心的享受。影片中每个主人公在光线造型上都塑造得很细致,通过自然光打底加人工光的修饰还有柔光以及后期的处理,使得每个主人公都非常鲜活漂亮,各具魅力,焕发着光彩。人物的肤质、面部层次、灵动的眼睛,还有场景的柔美、温馨、炎热但又不让人觉得刺眼的夏日表现等等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还有不少明星养眼,不少桥段搞笑,不少场景让你记忆犹新。其中张学友、刘若英、谢霆锋、大S、徐若瑄、吴彦祖、井柏然、杨颖等等靓丽的明星,凸显了该片的商业性,确实可以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尤为明显的是大S,短发造型以及坏坏的黑烟圈眼影,演绎不良少女纹身、飚车、游夜泳等等这些元素,和之前她饰演的一些长发淑女的角色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些都是能调起观众兴趣,吸引大众眼球的因素。4.3影片节奏和叙事引人入胜

4.3.1影片的节奏把握

总体感觉是影片以快节奏的蒙太奇手法来体现高温炙烤下的躁动和激情,就像现在微博的速食文化能够为更多人所接受一样,几段热恋也在快速切换的时间和空间的镜头中展开,精心雕琢的影像,简短利落的对话,朴素真挚的细节,轻松幽默的动画,浓烈跳跃的色彩,巧妙而得体地呈现出一幕幕爱的奇迹。让观众在不断地奔驰而过的跳跃和切换中体会到爱的暖流正在缓缓地凝聚和流动,在寒冷的冬夜里温柔地抚慰一对对恋人的心。

影片也有柔情舒缓的时刻,当刘若英和张学友在局促的小屋里享受期盼已久的凉爽的时刻,它慢下来,两人手拉手娓娓而谈,破旧的藤椅好像浪漫花园里的秋千轻轻摇荡。其实,摄影师的故事也是调节气氛的一曲略带悲情柔板华尔兹。

4.3.2影片的叙事商业性特点

从叙事上来说,《全城热恋》一共有六个小单元,有四个是一对一的异性恋纯爱故事,一个是伤害与弥补外加意外收获的爱情故事。它的叙事支点是爱情,让观者品砸爱情的五味杂陈。影片里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小细节,例如某段爱情发生的时间、张学友和徐若瑄故事的交叉点、谢霆锋与吴彦祖故事的交叉点等等,这些足够巧妙又不落俗套的小细节让整部影片可供回味的地方多了许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里某位六年没演戏的大牌的出现,因此看到那里的时候和全场的观众一起在惊呼,乐趣也不少。

6.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篇六

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 Hands)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1991年出品

故事简介:

一个科学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雅芳小姐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他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并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影片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将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灰黑系列(1)环境:深灰古堡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古堡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环境,白天呈灰色,夜晚呈深蓝里的深灰,接近黑色。这些幽暗的非彩色给古堡平添了许多神秘气息。

“大凡含有古堡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大多被抽象化,而故事的内容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有关爱情,或许有关道德,或许有关人性。在这些故事里,古堡都是清一色的哥特造型,地理位置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地,虽远离居民区但也隐约可见。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建筑,随着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更迭,拥有了庞杂厚重的深刻记忆。于是,逐渐流传出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恐怖的、美好的、真实的、魔幻的,都在被时间侵蚀的建筑物中延伸开来。”

图1.15:古堡的灰色

雅芳小姐在童话世界里处处碰壁之后,来到远处山一样巨大的神秘古堡(图1.15),积满了灰尘的铁门竟然虚掩着。推开吱嘎作响的厚重大门,她小心试探着进入。高大、空旷、阴森、冰冷的空间里光线微弱,外面射进来几束蓝色的光,越发显得古堡的幽深、神秘。一楼有很多灰色、冰冷的机械装置,二楼的深咖啡色地板、暗绿色墙壁以及蜘蛛网的灰都标志了时间的久远。在德国人爱娃·海勒的调查里,灰色包含了过去、年龄、年老与秘密等象征意义。年老:灰色57%、褐色31%、黑色6%。

年龄:灰色32%、黑色22%、褐色20%、银色7%、紫色5%。

秘密:灰色29%、黑色19%、紫色14%、褐色8%、黄色8%、白色7%。

无情:灰色26%、黑色18%、蓝色11%、黄色11%、褐色7%、银色6%、紫色6%、白色6%。灰色首先是年老和年龄的象征,其根据是人的头发,无论金发、黑发、红发,上了年纪以后都会变成灰发。灰色还是秘密的象征,法律意义上,灰色地带指介于许可与不许可之间不明确的区域。灰色收入也指秘密或者非法的收入。灰色还是恐怖可怕的象征色彩,德语里,灰色就与恐惧、残暴等单词同源。

在这样的意义下,导演赋予古堡灰色的外表是恰当的。灰色给人以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代表遥远的过去,代表人们并不向往的、不确定的远方,代表距离与人为的遗忘。正如色彩专家绿什所说:“灰色既不是彩色的,也不是明亮的,或者灰暗的。它完全是没有刺激性的,没有任何心理学上的倾向。灰色作为一种中立,并非是两者中的一个——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既不是内在的也不是外在的;既不是紧张的也不是和解的。它不是一个热闹的区域,而完全是一条界线,无人区的界限。灰色是所有作为抽象概念的理论。” 灰色一直存在,却宛如无人区。古堡虽然处于人们视线之内,却似乎从未有人进入,充满神秘、恐怖的气氛。

(2)人物:爱德华

在这久远的灰色里,在这神秘的气氛里,黑色的爱德华出场(图1.16)。机器人爱德华拥有苍白的脸色、凌乱的长发、黑色的皮装,以及张牙舞爪的银色剪刀手,再加上肢体僵硬的机械步态,都显现机器的质感与光泽。银色剪刀手的机械本质使爱德华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被排除于人类社会必需的身体交流之外,因为他会伤害任何碰到的东西,并且,奇异的剪刀手令他在面对人类的复杂生活时会显得拘谨、困窘;另一方面,这双手又使他具有常人不具备的亲近事物的方式和技巧,比如修剪草木、理发、冰雕、切菜和开锁。爱德华本是与世无争的机器人,却要通过用剪刀手进行创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并博得人类的喜爱。”

图1.16爱德华的外表

人物色彩:黑+银——冰冷的机器的颜色。作为金属的颜色,银色首先有凉和距离的意思,而在黑色与银色众多的意义中,距离、沉重、坚硬和迅速是相通和共同的。

坚硬:黑色43%、蓝色15%、银色12%、灰色9%、红色6%。有棱角:黑色18%、灰色18%、银色15%、白色12%„„ 迅速:银色35%、红色18%„„黑色8%„„ ”

在很多人眼里,银色是代表速度最快的颜色,能让人联想到飞机、火箭等。银色在电影里是剪刀手的颜色,稍后我们能见到它速度飞快的神奇修剪。

导演将灰黑系列赋予城堡和它的主人爱德华,“一方面,深灰(年代久远的象征)古堡的神秘感增添了故事的幻想色彩,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古堡与我们钢筋水泥的世界保持着忽远忽近的距离,正是这样一个未遭世俗污染的乐土,才能给爱德华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而古堡和人类社会的格格不入,暗示着童话最后的结局。实际上,在电影中,古堡的作用不是拒绝、屏障,而是敞开、迎入,古堡的主人也并不自闭、满足,而是更多地处在等待、孤独的状态。这一切都说明古堡的主人比普通人更加渴望交流,更加没有威胁。换句话说,古堡的负面形象倒更加适合普通人,而爱德华才配得上一双真正的手和一栋温暖的房子。”

除此以外,灰色还有其他的用意。在汉语里,灰代表物质燃烧以后的残留物。现在常见的灰色的意义之一——“灰心”,见于《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灰色偏向冷调,让人感觉没有活力,“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古诗中常出现的“寒灰”一词,将色彩与冷暖完美结合。在电影里,一开始爱德华兴冲冲地冲出古堡寻求童话世界,而受挫之后只得“灰心”缩回自己的城堡,这里是他的安全地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在这个看似灰色其实是自己安全归宿的地盘,爱德华是否会有李商隐一般的相思和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燃烧的火焰如花,如青春,如激情,如人生的盛宴。而之后,是零落,是白头,是寒冷的灰烬。这一片天地灰茫茫,怎不令人——爱德华、讲故事者金以及观影者我们——无限惆怅和伤感。

2.粉色系列

祖母的故事一开始,就是空镜中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

全景中,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图1.17)。蓝色天空,黄色和粉红色的房屋,绿色草地,伴随着小声的狗吠鸟叫,怎一个世外桃源了得。

图1.17童话般色彩的小镇

图1.18雅芳小姐粉紫色

简单、整洁的社区,外墙色彩一律为粉色系列。主要人物雅芳小姐出场,也是一身粉色(图1.18):粉紫色套裙、粉紫色帽子,手拎粉蓝色的箱子。她来到一个绿色房屋面前,按门铃。粉色的第三次出现是在镜头直接切入房间内部时,雅芳小姐在粉红色房间里给一个粉红色女孩耐心讲解桃红色。多么美丽的社区,连房屋内的色彩也饱满、鲜艳异常,每天各种纯色汽车载着丈夫们按时上班下班,女人们友好地一起party,一起BBQ„„童话般的粉色小镇,犹如儿童积木搭建的房子一样纯粹、明亮和简单。

粉红、粉紫、粉绿,都是在纯色里加入白色形成的,典型的女性色彩,是弱化的红色、紫色、绿色,又是美化的白色。它们的意义包含了温柔、礼貌、浪漫,还代表着柔软、顺从、娇嫩,是婴儿的代表色,也是儿童喜欢的颜色,童话意义明显。

3.绿色树雕的美丽与和谐

亮黄色小车载着黑色爱德华进入社区,社区充满童话色彩,人们穿着各种彩色的衣服。雅芳小姐家屋外是粉蓝色墙壁,屋内也是粉色。爱德华就像一个闯入粉色世界的黑色音符,格格不入,四处碰壁(汽车玻璃)。之后,身着白衬衣的爱德华,脸总是被剪刀划伤。

在这个童话社区,爱德华的剪刀剪出了第一个绿色动物:恐龙——画面里,蓝色的天空占据一半,绿色虽然在面积上没有蓝色大,但是由于恐龙高,绿色成为了视觉中心,画面色彩饱满、简洁。他修剪出的第二个作品是一组绿色的四口之家。这之后,黑色爱德华开始了与粉色小镇的短暂和谐相处,画面表现为绿色。

光波长度为570~500nm的绿色,本来就是和谐的颜色,比如可以象征和平——在战争中,军人的服装常常是橄榄绿,因此我们常常用橄榄绿作为和平的代名词。色彩理论家认为绿色是蓝色与黄色的中和,而心理学家却认为,绿色是一种基本颜色,其表现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纯正的绿色是一种中性色,具有独立的品格。我们在绿色里找到生命、希望、平静、和平、信任等多种意义。歌德认为:“我们的眼睛在绿色里找到了一种真正的心满意足。”

爱德华带着好奇、欣喜和善意为社区修剪着各式绿色的园艺造型,传达着安全、纯真、信任的意念,以及初生的爱情。绿色是处于萌芽阶段的爱情的颜色,古罗马人认为绿色是维纳斯的颜色——她是管爱情、花园和蔬菜的女神。

在爱德华的剪刀下,平凡的绿色变成神奇的艺术,对爱德华来说,这绿色是对雅芳小姐善意的报答,也是对金爱恋的最好表达。而对社区无聊的女人而言,这修建出来的绿色免费且实用。在街上站满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树雕之后,爱德华更展露了剪狗发、剪人发的惊人才华,全镇人把他当成了明星。在爱德华有用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小镇与古堡,女人们与爱德华,对立的两面在绿色里达到和谐与统一——那是短暂的和谐与统一。

4.白色冰雕与雪花

爱德华爱上了雅芳小姐的女儿——美丽的金。这不是一个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不是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因为即使美女金亲吻“野兽”爱德华,他也变不成王子。那年的圣诞节,雅芳小姐家一如既往地装点着圣诞树,穿着白色礼服的金开门走出来,似乎是下雪了。她惊呆了,一个美丽的冰雕诞生了,雪花原来是爱德华手中飞溅的冰屑,小镇上开始飘起了第一场白雪。爱德华站在院中高高的架子上,为金做出了天使一样的冰雕。美少女金一袭白裙,一头金发,在冰霄飞扬的雪花中旋转,翩翩起舞,展示她幸福的、天使般的笑脸,并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拥抱心中的幸福。这个白色的段落非常美,无疑是全片的高潮段落。

白色是七彩光全部反射的结果,主要象征纯洁无邪、没有瑕疵。它是完美的,添加任何其他色彩都会减少其完美性。

这一曲白色的绝美的冬日恋歌,很快让红色给破坏了,金伸出去拥抱幸福的手无意中让剪刀手划伤了,鲜血流了出来„„

这场戏中,爱德华呈黑色,金呈白色。黑色与白色组合的强烈明暗对比使人产生一种紧张感,这种强制的紧张感将我们的视觉捕获——白底黑字就是公认的例子。

让我们再牵强一点地理解这场色彩之戏吧。在婚礼中,新娘穿白色,表明她的纯洁之身,也表明从现在起放弃之前的纯洁无邪,无条件地遵守指定的角色定位。新郎穿黑色,表示他的理智和坚定,以及婚姻的严肃,新郎(黑色)做出的决定是坚定不移、不可更改的(直到死亡把他们分开)。这时,金手掌(白色)中被爱德华剪刀(黑色)刺破的红色,使得这场“雪中舞”更具有色彩象征层面的婚礼意义。

是的,这个童话没有俗世的幸福结局,但是已经有过高潮戏了。在老年金的回忆里,这场舞一直持续着。当孙女问:“你怎么知道他还活着?”金回答:“我不知道,我相信。在他没有来之前,这里从来不下雪,之后,这里开始下雪。我永远记得雪中的舞蹈。”

白色代表着黑色爱德华纯洁的内心和纯洁的爱情,只要白色的碎屑还从小镇的上空飘下来,就证明爱德华以及他的爱情还存在,多么好。

二、色彩双重对比

《剪刀手爱德华》主要用深灰与黑、白、粉色、绿色等颜色来构筑全片,其色彩特点是对比。影片中人物与人物,环境与环境,人物外表与内心,环境外表与实质,均形成了双重对比。

1.环境色彩的对比(1)故事讲述与故事发生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色彩特点:暗而冷。

镜头拉近,从窗子看出去原来是一个古堡,外面白色雪花纷飞,暖色老妇人(深红衣服,黑色背心)(图1.19)从窗口转过头来(显然,前面的全景是她所注视的图像),呈现给我们一个橘黄、暖调、稍暗的冬天室内环境(图1.20)。这稍暗的温暖调子是由橘黄的台灯和壁炉里的炉火一起营造的。

祖母说:“外面下雪了。”小孙女追问雪的来历,引出了剪刀手的故事。“好吧,先从剪刀说起,从前有个男人的手是剪刀。”当老人说到“很久以前,有个发明家住在古堡里„„”时,镜头开始向窗口移动,穿越出去(图1.21),继续向外,变成蓝调,穿越蓝色夜景中的道路和房屋,以及一片森林。当小姑娘的画外音问:“他有名字吗?”祖母答:“当然,他的名字叫爱德华。”这时,镜头停留在古堡的画面(图1.22)。暗蓝色的窗子前似乎站着一个男人——他就是爱德华。

图图1.20

图1.21

图1.22 镜头的两次穿越,使得背景与讲故事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

1.19

接着镜头一转,是阳光明媚的小镇全景空镜。画面明亮、饱和、五彩缤纷,童话色彩明显。与之前老人讲述故事的环境又形成了明暗对比,视觉效果极为强烈。

(2)灰色古堡与童话社区

除了序幕里深色的古堡全景,古堡的第一次出现也很有意思。在社区处处碰壁的雅芳小姐准备回家,打开自己亮黄色的车门,沮丧地坐下,说着今天真不走运。突然,她停了下来,似乎看见了什么(图1.23)。果然,镜头反打,倒车镜里映出古堡的深色图像,镜子里的古堡仿佛一个不速之客闯进这个童话般艳丽的社区,形成明暗度与面积大小的双重对比(图1.24)。这个故事的开场非常好,引出了环境的对比与心灵的对比。

之后,雅芳小姐掉转车头,往古堡驶去(图1.25)。这是引子,引出了古堡。

图1.23

图1.24

图1.25(3)古堡、社区自身:内外对比

走进深灰色的城堡,里面却是世外桃源,有各种形状的树雕、各种美丽的花草。外部看似毫无生气的城堡与内部充满生机的绿(图1.2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我们知道,在这灰色的城堡里,有爱德华那么多关于温暖和生命的记忆。这里,才是安全的。这里,才是世外桃源!

图1.26:古堡内外

与之相反,社区虽然被明亮、温柔的粉色系列包裹,镜头展示的内在却是窥探、流言、虚荣、私欲甚至挑逗与犯罪,那样的不堪。

如果说,社区的柔软和纯洁(粉红)包裹的是坚硬、冰冷和残酷,那么古堡则是用坚硬、拒绝(灰色)包裹着柔软和纯洁,色彩与内容形成了那么鲜明的双重错位对比。

2.人物色彩比较:服装与内心(1)爱德华

爱德华出场时脸色苍白、清瘦,身着黑色的衣服,外加银色的剪刀。前面我们分析了,这是拒绝的外表,但是我们知道爱德华有纯洁的内心。让我们从他的回忆里看关于他的三次创造。爱德华在雅芳小姐家开启罐头时,第一次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深灰色。机械的运动、齿轮、传输带、搅拌器、打蛋器、深蓝色衣服的老人——“父亲”形象——给予自己一颗心——善良的心,黄色的、饼干般甜美的心。

后来女人们纷纷喂爱德华食物,其实是想利用他为自己做事,爱德华躺在床上开始了第二次回忆。那是“父亲”在教他礼仪,灰色的城堡,移动镜头,老人为爱德华念书。从此,爱德华会笑了。

最后一次关于“父亲”和城堡的回忆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深蓝色“父亲”送给爱德华两只手。灰色的环境里,两只淡黄色、鲜活的手那么突出,栩栩如生。爱德华不知道怎么接过它们,“手足无措”,他的剪刀手与人手接触、拥抱,嘴唇碰到它们,父亲突然倒下,剪刀手划过他的脸,全是血迹,“双手”跌碎满地。

灰色的古堡里,曾经有关于爱德华的三次创造:第一次是心,第二次是微笑,第三次是手。是的,爱德华是机器人,除了没有所谓正常的“手”,他有血有肉有心有笑容。他的坚硬的外表与他柔软的内心——镜头已经展示了他蛋糕一般香甜、柔软的心——是有对比的。

(2)小镇人

与爱德华的黑灰相比,小镇人的服饰都是明亮的、纯净的粉色系列,是温柔、娇美的颜色。除了雅芳小姐一家,其余的小镇人都有怎样的内心呢?

拿那个准备跟爱德华开理发店的马太太来说吧,在四周都是绿色墙壁的环境里,粉绿色的马太太开始脱掉外套,里面是粉绿色紧身衣,再脱,里面是黑色内衣,爱德华落荒而逃。粉色的外表与黑色的、复杂的、充满欲望的内在,这就是大多数小镇人的色彩。(3)爱德华与小镇人

概括地说,爱德华是非彩色,小镇人是彩色。导演用彩色与非彩色的外表区分了他们,他们从来都不是一类人,即使爱德华与金,也不是一类人。

在演播室,主持人问热门人物爱德华:“你有女朋友吗?”两个推镜头,将电视里蓝色冷调的爱德华和看电视的黄色暖调的金形成对比,都是大特写,爱德华的眼神茫然,金的眼神逃避,最后还是剪刀手触动了电线,造成短路——这个短路,也预示着爱德华与金的碰撞会造成短路。

另一次,爱德华因为金的缘故,答应为吉姆去开锁偷钱。虽然大家都穿深色衣服,依然不是一类人。夜色里,隐藏的警报系统响了,吉姆等人仓皇逃跑,所有的人都离开,只有爱德华留了下来。这时的剪刀既是凶器,又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当警察要他举起双手,爱德华顺从地听命,人们却以为他举起了武器。

警察在红色警灯的笼罩下不停地喊话,爱德华从绿色的光影中走出,惊恐地举手,色彩为绿色+黑色(影子是黑的)。

这是红与绿的对比与对峙。

就像那个关于捡钱的测试:如果捡到钱你会怎样做?A:收下这些钱;B:买礼物送给朋友;C:送给穷人;D:交给警察。爱德华选择了“B:送给朋友”,金觉得这样很可爱。想来,这也是导演的态度吧,因为在后来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主人公查理就是用捡到的钱买来巧克力结果中奖的。

总之,无论是测试里的答案对比,还是之前演播室蓝色与黄色的对比,或者偷盗场面红色与绿色的对比,爱德华与小镇人的立场都是对立和对抗的。他从不曾属于这个世界,从他闯入的第一天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非彩色与彩色,善与恶,这就是爱德华与小镇人的距离,永远也无法越过。

三、童话性质:忧伤而温情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个童话,几乎每一个人都会这样评价。是的,有王子,有公主,有夸张的人物,有鲜艳的色彩,有恶人,有巫婆,却没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记得在《美女与野兽》里,最后,美女贝儿跑到野兽身边轻声说“我爱你”,野兽身上的魔咒立即被破除,受伤的野兽恢复了健康,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城堡里所有的器具也都恢复了人形。美女和王子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在《剪刀手爱德华》的城堡里,深灰色(黑色)的爱德华和白色的金却没有这样的结局,金说:“我好怕,我怕你死了。”之前剪刀手的还击造成了吉姆之死,金的白色衣服上沾满了血迹,红色再次冲击白色。爱德华轻声说:“再见。”金轻声说:“我爱你。”

美女说完“我爱你”之后,是离开。野兽未能变身为王子,美女与野兽最后没能在一起。

是的,这是一个有着童话色彩的忧伤故事,看似灿烂却很黑色。爱德华只得躲进灰色的城堡,挥舞剪刀手,日夜修剪他的植物、冰雪和爱情。但是,跟海的女儿化成水面上的泡沫不同,跟快乐王子被丢进铸造厂的火炉焚化不同,《剪刀手爱德华》这个童话虽然忧伤却不悲伤,因为它还有温情,因为爱德华不需牺牲自己的生命,因为当冰屑如雪花般飞舞在自己公主的眼前和心头时,公主总会感受到这纯白而深沉的爱!

“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就像《童话》歌里所唱的那样,很忧伤,但是请别忘了后面几句歌词是这样的:“也许你不会懂,从你说爱我以后/我的天空,星星都亮了/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这样,再回到讲故事的环境的时候,听见红衣老妇在温暖的炉火边说着:“我只愿他记得我年轻的样子。”就会有伤感的感动,或者感动的伤感。

7.视听语言镜头与角度 篇七

【单选题】关于电影,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影最早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发展而来B、电影的历史已达到数百年以上C、电影也称映画D、电影可容纳多种艺术形式 我的答案:B

【判断题】视听语言源自于英文——audio visual language。()我的答案:√

【单选题】视觉艺术语言的根本技法是()。A、光影B、线条C、色彩D、构图 我的答案:D

【单选题】优秀的构图,让人几乎看不出来人工的痕迹,是因为()。A、构图的本质是再现自然B、再现的事物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C、创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精妙的安排D、创作者没有对现实事物做出修改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判断题】设计艺术最核心的理念是构思。()我的答案:√

【单选题】用三分法取景时,应该尽量把需要突出的目标事物放在画面分割线的()。A、左侧空白处B、右侧空白处C、右侧交叉点D、下方交叉点 我的答案:C 【单选题】

黄金分割点的具体比值大约是()。A、0.818 B、0.618 C、0.318 D、0.382 我的答案:B

【判断题】三分法也称之为田字构图法。()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艺术场景构图起到的目的和作用?()A、展现故事内容B、交待电影场景C、营造电影氛围D、强化艺术风格 我的答案:A

【单选题】在艺术场景的构图应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A、美学原则B、主题服务原则C、变化原则D、追求真实原则 我的答案:D

【判断题】“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是马克思的名言。()我的答案:×

【单选题】采用()的画面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A、椭圆形构图B、垂直式构图C、三角形构图D、交叉线构图 我的答案:D

【单选题】关于优秀的单反相机无法取代电影摄像机,描述错误的是()。A、单反相机受到物理结构的限制B、主体清晰,背景虚焦的镜头会破坏电影的空间感C、单反相机在景深上比电影摄像机做得更好D、主体清晰,背景虚焦的镜头看上去很唯美 我的答案:C

【判断题】交叉线构图中的景物交叉点必定是在画面以内。()我的答案:×

【单选题】关于椭圆形构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常用于表现不需要特别表现的主体B、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C、着重表现场面和渲染气氛D、强烈的稳定感是其首要特征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椭圆形构图的重点在于()的共存。A、高与低B、长与短C、动与静D、大与小我的答案:C

【判断题】静态的照片,很难通过构图来讲故事。()我的答案:×

【单选题】交叉点在画面内的构图可以产生()的效果。A、凝聚力量B、延展故事C、表达感情D、交待背景 我的答案:A

【单选题】X形构图能让画面中的各种元素()。A、生动活泼B、零散分布C、井然有序D、丰富多样 我的答案:C

【判断题】X形构图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外。()我的答案:×

【单选题】十字形构图的一大魅力是恰到好处的()。A、倾斜B、平稳C、运动D、留白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拍摄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或者有规律的运动物体常用()。A、三角形构图B、水平线构图C、十字形构图D、垂直式构图 我的答案:C 【单选题】关于斜线式构图,描述错误的是()。A、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B、直线比斜线更有趣C、经常用来表现运动、倾斜、动荡、危险等D、可以表现专注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判断题】画面中的“斜线”,可以起到固定导向的作用。()我的答案:√

【单选题】三角形构图中,最常用的是()。A、正三角形B、反三角形C、斜三角形D、倒三角形

我的答案:C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三角形构图的特点?()A、突出中心B、安定均衡C、紧凑干净D、丰富而灵活 我的答案:B 【单选题】关于S形构图,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用于强化作者的情感B、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C、看上去有韵律感D、常用于表现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判断题】S形构图一般都是刻意创作出来的。()我的答案:×

【单选题】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一望无际的平川等应该采用()。A、三角形构图B、十字形构图C、水平线构图D、X形构图 我的答案:C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水平线构图的特点?()A、平静B、舒适C、稳定D、激烈 我的答案:D

【判断题】水平线构图是客观性最强烈,最不带有任何偏见的构图方式。()

我的答案:√

【单选题】垂直式构图的()不如水平式构图。A、客观性B、主观性C、平衡性D、全面性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单选题】表现参天的大树、飞泻的瀑布等画面应该采用()。A、X形构图B、S形构图C、水平线构图D、垂直式构图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垂直式构图可以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我的答案:√

【单选题】需要突出主题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应该采用()。A、水平线构图B、垂直式构图C、放射式构图D、向心式构图 我的答案:C 【单选题】()是由次要元素将观众注意力集中吸引到主要元素中去。A、放射式构图B、向心式构图C、三角形构图D、十字形构图 我的答案:B 【单选题】对角线构图不具备的特点是()。A、结合主体和陪体B、可突出主体C、强烈地营造气氛D、吸引人的视线 我的答案:C

【单选题】对角线构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合理且优雅的将画面中的()完美的结合起来。A、前景与背景B、前景与人物C、背景与景物D、人物与景物 我的答案:A 【单选题】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余地的构图是()。A、变化式构图B、平衡式构图C、向心式构图D、放射式构图 我的答案:A

【单选题】变化式构图是依据剧情发展的特定内容而进行的一种()的技法。A、丰富内容B、建立规则C、美化画面D、打破规则 我的答案:D 【单选题】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的构图方式是()。A、平衡式构图B、水平线构图C、对称式构图D、变化式构图 我的答案:C

【判断题】之所以选择对称式构图,外界环境影响小于创造者主观的选择。()我的答案:×

【单选题】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的构图方式是()。A、三角形构图B、S形构图C、X形构图D、平衡式构图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平衡式构图的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我的答案:√ 【单选题】《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是()。A、蒂姆·波顿B、史蒂文·斯皮尔伯格C、连姆·尼森D、本·金斯利 我的答案:B

【判断题】《辛德勒的名单》的主人公有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

我的答案:√

【单选题】《辛德勒的名单》的制片地区是()。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我的答案:A

【判断题】《辛德勒的名单》曾获得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属于电影音效分类的是()。A、音响效果B、音乐C、对白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摩登时代》《城市之光》《马戏团》是()的代表作。()A、威廉·惠勒B、卓别林C、乔治·阿克塞尔罗德D、乔治·库克 我的答案:B

【判断题】最早的电影是无声的。()我的答案:√

【单选题】《辛德勒的名单》的配乐者是()。A、汉斯·季默B、约翰·威廉姆斯C、马克·哈米尔D、凯丽·费雪 我的答案:B

【判断题】音乐可以用来提供嘲讽的对比,这在《邦尼和克莱德》中有所体现。()我的答案:√

【判断题】在恐怕片和悬疑片中。声音往往被用于恐怖源而不让我们看见。()

我的答案:√

【单选题】首部全电子乐器配乐的电影是()。A、《弃星之旅》B、《星球大战》C、《越狱兔》D、《电锯惊魂》 我的答案:A 【单选题】“人耳可以听到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的音色和材料来进行创作”这一理念的本质是将声音进行()的创作。A、形象化B、艺术化C、音乐化D、抽象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判断题】在电子音乐作品当中,作为声音元素必须是现实中存在的声音。()

我的答案:×

【单选题】观众最直接接触电影的两种感官是()。A、读与写B、视和听C、看与说D、动与静

我的答案:B 【单选题】多声道环绕立体声的电影时期,电影声音除了具有的情绪表现力和叙事功能以外,还具有()。A、动作表现力B、色彩表现力C、时间表现力D、空间表现力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在电影《电锯惊魂》中,导演尝试不去区分电影声音中的三大元素而去进行电影配乐和声音设定。()我的答案:√

【单选题】在拥有了一个故事的“起因”之后,还必须要去探寻这个“起因”的()。A、合理性B、优劣C、延展性D、真伪 我的答案:C

【判断题】故事的起因应该是复杂而有深意的。()我的答案:×

【判断题】任何一个故事点,只要经过适当的加工、挖掘,都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起因”的潜质。()我的答案:√

【单选题】电影《唐山大地震》之所以被批“穿帮”,是()出现了问题。A、人物塑造B、氛围烘托C、作品逻辑D、故事情节 我的答案:C

【判断题】中国民间故事《从前有座山》,由于一个单纯的事件同时担任“起因”、“过程”和“结局”三者的功能,形成了一个自循环系统,所以它是极少数真正没有“结局”的故事之一。()我的答案:√

【判断题】在欧美现代编剧工作中,一部作品的逻辑盲点主要由一位编剧去梳理寻找,避免多人合作产生的不协调。()我的答案:×

【单选题】升华是建立在作品内部逻辑缜密、故事发展线条清晰,没有发生重大()的前提下的。A、画面失真B、人物变化C、逻辑漏洞D、重点转移 我的答案:C

【单选题】故事结尾部分不具有的功能是()。A、收束故事B、另起新篇C、埋下伏笔D、升华主题

我的答案:C

【判断题】“起因”是一个点,“过程”通常是一条线,“结局”也是一个点。()

我的答案:×

【单选题】基于人类基础情感情绪变化而对故事情节产生的分类中,不包含()。A、喜剧B、悲剧C、闹剧D、默剧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电影《致命ID》里反复出现的数字,属于()。A、自我反诘B、伏笔C、节奏调整D、烘托氛围 我的答案:B

【判断题】情节的基本类型其实只有两个:“不发生冲突”和“发生冲突”。()

我的答案:√ 单选题】“演员在台上面对观众,就仿佛面对一群汹涌的野兽;而台上的演员,正是驯兽师”出自()。A、史蒂文·莫法特B、彼得·卡帕尔蒂C、乔纳森·林恩D、约翰·威廉姆斯我的答案:C

【判断题】作品的宏观设定是衍生于微观细节的。()我的答案:×

【判断题】在故事的创作中,宏观到微观容易,微观到宏观困难。()我的答案:√ 【单选题】对于情节节奏的控制是基于两种根本原理——()。A、破坏和失控B、破坏和中断C、建立和打破D、重塑和建立 我的答案:C

【单选题】下列属于控制情节节奏的方法是()。A、用画面、音效来控制节奏B、用一个情节来控制另一个情节C、用氛围来反控制情节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复述故事交错讲述,属于控制情节的手段。()

我的答案:√

【单选题】填充细节要求创作者()。A、从生活、阅读,或者其他途径捕捉到足够多的信息素材B、具有强大的联想能力和丰富的情感C、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操控细节需要达成两种合作模式,即()。A、与自己合作,与情节合作B、与自己合作,与他人合作C、与情节合作,与导演合作D、与导演合作,与演员合作 我的答案:A

【判断题】在创作中,如果过度地自我保护,容易令创作者陶醉在自己设定的剧情之中,失去对作品有意识的客观控制。()

我的答案:×

【单选题】对原本稳定进行的常态剧情进行(),是最主要的引发戏剧冲突的手段。A、复述B、延展C、破坏D、升华 我的答案:C

【单选题】闹剧、喜剧、悲剧、正剧,它们在剧情构架上的根本原理是()。A、破坏与失控B、延展与建立C、建立与摧毁D、伏笔与转折 我的答案:A

【判断题】《是,大臣》(Yes, Prime Minister)是一部英国悲剧。()我的答案:×

【单选题】《霸王别姬》是导演()的作品。A、冯小刚B、陈凯歌C、周星驰D、贾樟柯我的答案:B

【判断题】所谓的“失控”,只是指在戏剧内部,事件脱离了剧中人物的控制。()

我的答案:×

【判断题】喜剧式的叙述,是有意将观众带出主角的境遇,以客观角度对主角进行讽刺、讪笑等,亦即俗称的“出戏”。()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对“伤害”消解的方法?()A、预先反设B、事后处理C、铺陈细节D、过度夸张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单选题】喜剧是对人的天性中存在的()进行的一种宣泄。A、内在欣喜B、内在悲伤C、内在惊慌D、内在愤怒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喜剧的“残酷”是指喜剧造成的结果是“伤害”。()我的答案:× 【单选题】故事节奏进入“失控”状态是指剧情频繁的切入()的状态。

A、高潮 B、升华 C、发生冲突 D、发生转折 我的答案:C

【单选题】故事节奏的“失控”是()对自身失去控制。

A、创作者

B、剧情内部的故事和角色 C、演员 D、导演

我的答案:B

【判断题】失控跟混乱根本是两个概念,但又极易混淆。()

我的答案:√

【单选题】所谓(),就是故意抽掉原本完整的故事点中的几片,使之对观众隐藏一部分的信息。

A、逻辑跳跃 B、伏笔设置 C、悬念设置 D、情节设置 我的答案:A

【单选题】逻辑跳跃最容易遭遇的障碍是()。

A、经验贫乏 B、逻辑能力差 C、被规则固化 D、情感麻木 我的答案:C 【判断题】逻辑跳跃是将固有概念去掉标签,并重新定义的过程。()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些不是自我反诘起到的作用?()

A、寻求更多可能性 B、重新定义

C、对情节辩证思考 D、烘托氛围 我的答案:D

【单选题】()究其本质而言,是“去标签”和“重新定义”的延伸。

A、调整节奏 B、自我反诘 C、悬念设置 D、伏笔设置 我的答案:B

【判断题】创作者不应该经常对自己创作出来的情节进行质疑。()

我的答案:×

【单选题】()是深入刻画一部作品及其中角色、使之深入观众内心深处的最根本途径。

A、真实 B、有趣 C、虚构 D、复杂

我的答案:A

【单选题】创作者创作的一切故事皆缘起于自己的()。

A、写作能力 B、生活经验 C、生活方式 D、情感冲动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创作需要达到的真正最终目的,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能有效地被观众或读者感知。()

我的答案:√

【单选题】深层剖析最核心的部分,是检验角色与()的互动。

A、其他角色 B、环境氛围 C、个体意志

D、世界观结构下各个分支事件 我的答案:D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作品创作中的四大着力点?()

A、角色的意志 B、角色的观点 C、角色的来源

D、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 我的答案:C

【判断题】角色的“观”是贯穿全剧一成不变的。()

我的答案:×

【单选题】欧美兴起的“文化产业化”运动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 D、20世纪末 我的答案:C

【单选题】在集体化创作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创作彻底偏离轨道?()

A、人手多 B、观念杂

C、编剧们创作方法的差异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判断题】集体创作模式中,每个个体需要的能力与技法跟个人创作模式是有本质区别的。我的答案:√

【单选题】早期的电影场景设计是以()为先导。

A、卓别林 B、梅里埃 C、格里菲斯 D、伯格曼 我的答案:B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影场景设计是由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构成 B、电影的场景设计最早起源于舞台剧的布景 C、超现实主义最早起源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 D、电影场景设计主要强调对道具的表现 我的答案:D

【判断题】现代电影的场景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环境。()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电影场景所能影响的?()

A、影片风格 B、影片空间感觉 C、人物塑造 D、故事的原型 我的答案:D

【单选题】关于电影场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B、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C、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整齐划一

D、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B 得分: 0.0分

【判断题】电影场景主要指空间的关系,而非时间的关系。()

我的答案:× 【单选题】借鉴现代()的手法表达电影场景的内容,更能表达电影的文化品质和精神气质。

A、环境设计 B、图案设计 C、氛围设计 D、服饰设计 我的答案:A

【单选题】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天与人的关系,体现出对()问题的思考。

A、性别 B、权利 C、宗教 D、种族

我的答案:C

【判断题】在电影中,场景设计就是将视觉形象转换为文学形象。()

我的答案:× 【单选题】推、拉、摇、跟、移、升、降属于()。A、镜头位置 B、镜头角度

C、镜头调度的运动形式 D、镜头距离 我的答案:C

【单选题】关于场面调度,描述错误的是()。

A、场面调度一词出自于法文Mise-en-scene B、场面调度源自法文,意思是摆在合适的位置或放在场景当中 C、随着影视业发展,场面调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 D、这个词最早用于电影拍摄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场面调度主要用以营造电影氛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作用不太明显。()

我的答案:×

【单选题】当同时表现两个行为主体的运动,展示双方的对立冲突关系时,常用()调度。

A、斜向/对角线 B、环形/螺旋 C、重复 D、横向

我的答案:A

【判断题】横向调度与纵向调度相比,横向调度有景别的变化,而纵向调度几乎没有。()

我的答案:×

【判断题】横向调度的镜头拍摄形态是全景俯拍或横向跟移。()

我的答案:√ 【单选题】表现动作的大幅度跳跃或在不同空间局部的对比中显示空间造型节奏的变化,应采用()调度。

A、横向/平面 B、纵向/纵深 C、环形/螺旋 D、上下/高低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单选题】表现空间场面的气氛及人物在这一场面中的态度行为,含有隐喻的是()调度。

A、上下/高低 B、横向/平面 C、环形/螺旋 D、纵向/纵深 我的答案:C

【判断题】环形/螺旋调度表现出的规模和气氛,可以用分切镜头展示替代。()

我的答案:×

单选题】对比调度的方面有()。

A、动与静

B、音响的强与弱 C、冷色与暖色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单选题】场面纵深调度可以利用()的多样变化,使人物和景物的形态获得强烈的造型表现力。

A、透视关系 B、人物关系 C、上下关系 D、时间关系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判断题】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可以使观众在比较中领会其中内在的联系和涵义,从而增强剧情的感人的力量。()

我的答案:√

【单选题】电影和电视剧在时长上的差异,其原因不包括()。

A、观众的欣赏习惯 B、制作成本

C、不同的国家制度 D、内容与叙述方式 我的答案:C

【判断题】电影和电视剧之间时长的差异,会对它们的创作模式差异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的答案:√

【判断题】电影时间短、节奏紧凑,所以在故事的完整性上不如电视剧。()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造成电影和电视剧质感差异的原因?()

A、演员素质 B、制作周期 C、资金量级 D、制作心态 我的答案:A

【判断题】就目前而言,发展迅猛的电视剧与成本高昂的电影之间,其观感的差距正在逐渐地缩小。()

我的答案:√

【判断题】在电视剧集制作工业化水准较高、产业化程度较发达的欧美地区,电视剧制作周期会比电影长。()

我的答

【单选题】在悬念设置方面,一般()更倾向于分段设置,密集解答。

A、真人秀 B、电视剧 C、商业电影 D、综艺节目 我的答案:C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电影和电视剧在剧本结构上的差异?()

A、逻辑性和完整度 B、冲突的必然与合理性 C、悬念设置 D、故事时间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加冕街》是一部以平凡人生活为线索的电视剧,播出时间长达三年。()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美国制造”的模式?()

A、国外引进原材料 B、外国人加工 C、打上引进地标签

D、出售到国内国外的市场 我的答案:C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公司的是()。

A、迪斯尼 B、米高梅 C、湖案 D、派拉蒙 我的答案:C

【判断题】《歌剧魅影》《猫》等舞台剧,也是“美国制造”的产品。()

我的答案:√

【单选题】美国文化的根本,来源于()。

A、美洲文化 B、欧洲文化 C、亚洲文化 D、非洲文化 我的答案:B 【单选题】美国文化产品产销体系中,不包括的地区是()。

A、美洲 B、欧洲 C、澳洲 D、亚洲

我的答案:D

【判断题】美国西部片的情节、背景设定的背后可以看到欧洲文化的深远影响。()我的答案:×

【单选题】()是西方文化产品产销体系的根本和基础。

A、流水线式的运作模式 B、创作人才的培养 C、“收购”资源 D、创作环境的优化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西方影视业带给我们的启示的是()。

A、高度精专

B、鼓励创作型人才

C、对小众艺术的严格控制 D、组建交流平台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判断题】人才培养不足与创作环境优化的缺失,是我国目前文化产品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日本电影的优势?()

A、人才培养团体 B、对东方文化的创新 C、流水线生产体系

D、可挖掘的民间传统项目 我的答案:C

【判断题】亚洲三强目前已基本摆脱自产自销的传统农业式产销思维。()

我的答案:×

【判断题】韩国有极为先进的电影工业体系,所以生产出了能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的佳作。()

我的答案:×

【单选题】“自产自销”体系是文化产业以()为单位,简单明了的关起门来自行发展。

A、个人 B、国家 C、城市 D、团体

我的答案:B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自产自销”体系的特点?()

A、倡导外部合作 B、有浓重的本国印记 C、别人难以模仿 D、消极等待 我的答案:A

【判断题】互联网时代是文化产业经营者难以招架的洪水。()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东方三国合作的阻碍?()

A、历史遗留问题

B、长期对立的合作屏障 C、相似的流水线操作 D、各自的生态圈 我的答案:C

【单选题】对中日韩三国的影视发展,其未来可能性不包括()。

A、内部合作 B、与西方合作

C、对民族资源加以封闭式保护 D、打破固有的“阵营主义”思维 我的答案:C

【判断题】进入2010年代以后,大量的欧美制作公司、工作室开始入驻中国,其内容也渐渐从外包制作,转变为合作。()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香港本土电影特色的是()。A、中西结合 B、注重娱乐

C、注重对本体的研究和反思 D、注重商业价值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单选题】关于王家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个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B、出道剧作是《春光乍泄》

C、疏离、拒绝、逃避、自由都是其电影的主题 D、其作品具有后现代意味 我的答案:B

【判断题】电影《花样年华》与《东邪西毒》都表达出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无奈。()

我的答案:√

【单选题】柔光或硬光属于()。

A、光的质量 B、光的方向 C、光的亮度 D、光的色彩 我的答案:A

【单选题】()是影视画面中视觉冲击力最大的景别,是影视画面构成中的视觉重心。

A、中景画面 B、远景画面 C、近景画面 D、特写画面 我的答案:D

【判断题】王家卫在拍摄电影时,是不需要前期准备剧本的。()

我的答案:×

【单选题】()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影视特质,也是影视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表达方式。

A、人物 B、色彩 C、环境 D、动作

我的答案:B

【单选题】关于王家卫的电影主题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营造出一种现代感和颓废感

B、其主人公们都是既在追寻,又在逃避和拒绝 C、人们都处在彼此联系却又隔绝的状态之中

D、尽管故事凄凉,导演还是希望传达出一种乐观的情绪 我的答案:D 得分: 33.3分

【判断题】彩色技术被应用于电影,始于1950年。()

我的答案:×

【单选题】哥特电影源自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哥特文学与()文化紧密相连。

A、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B、欧洲20世纪 C、欧洲21世纪 D、欧洲中世纪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单选题】关于蒂姆·波顿,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哥特题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B、被誉为好莱坞的鬼才导演

C、在200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D、美国电影导演 我的答案:C

【判断题】蒂姆·波顿的成功在于,他的每部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票房成绩。()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系列电影是哥特式电影的新起点。

A、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B、克里斯滕森 C、蒂姆•波顿 D、马可•穆勒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单选题】关于哥特文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哥特是日耳曼民族一支部落 B、哥特人疯狂、野蛮、勇猛

C、哥特民族从未被其他民族同化过 D、曾征服了强大的罗马帝国 我的答案:C 得分: 33.3分

【判断题】以蒂姆·波顿的作品为代表,哥特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鼎盛。()

我的答案:×

【单选题】《僵尸新娘》是一部()的影片。

A、戏剧式 B、歌剧式 C、小品式 D、动画式

我的答案:D

【判断题】在《僵尸新娘》的结尾,故事中的人物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升华。()

我的答案:√

【单选题】《剪刀手爱德华》于()面世。

A、1996年 B、1994年 C、1992年 D、1990年

我的答案:D

【单选题】镜头远景的古堡和镜头近景的古堡周边的园艺的鲜明对比,是导演惯用的()手法。

A、伏笔 B、暗示 C、隐喻 D、运动

我的答案:A 得分: 0.0分

【判断题】导演在影片中用孩子的思维把对立的方面进行杂糅调和,既让人感到伤心,又让人心含希望。()

我的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哥特式音乐的特点?()

A、多为小调和低音旋和曲式 B、注重烘托气氛 C、悬疑、阴郁 D、以协和音为主 我的答案:D

【单选题】蒂姆•波顿常常将歌剧和影视混合,这样做的作用是()。

A、烘托气氛 B、抒发情感

C、烘托气氛和叙事 D、铺垫故事背景 我的答案:C

【判断题】钢琴家克莱德曼与蒂姆•波顿有着长期合作,他曾为《蝙蝠侠》《剪刀手爱德华》配乐。()

我的答案:×

【单选题】关于《断头谷》,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蒂姆·波顿执导 B、是一部恐怖悬疑片

C、片中的红衣凤头鸟渲染了恐怖的气氛 D、黑色是影片的主色调之一 我的答案:C

【判断题】《断头谷》中的人物、场景、建筑以及服饰、妆容,都采用了灰色为主的色彩搭配,使整部影片视觉上更加阴森恐怖。()

我的答案:×

【单选题】影片中透过窗户玻璃或者镜子拍摄的一些画面,反映了()。

A、时代背景 B、故事情节 C、人物心理 D、环境氛围

我的答案:D 得分: 0.0分

【单选题】《理发师陶德》这部经典的哥特式风格电影中,()的形式贯穿整部影片。

A、话剧 B、歌剧 C、动画 D、芭蕾舞

我的答案:B

【判断题】《理发师陶德》是一部以复仇为主线的电影。()

我的答案:√

【单选题】“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古怪的人。一个神经质的,有才华的,勇敢的,最长得滑稽的,一个正直的朋友。”是()对蒂姆•波顿的评价。

A、昆汀·塔伦蒂诺 B、文森特

C、布拉德·皮特 D、约翰尼·德普 我的答案:D

【单选题】“死亡”在哥特电影中的审美价值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包括()。

A、通过死亡获得解脱,通过艺术将死亡的恐惧转化为美感 B、通过死亡获得解脱,通过艺术诠释死亡的永生含义 C、通过死亡展示真与善的价值,通过艺术诠释生命的价值

D、通过死亡展示真与善的价值,通过艺术将死亡的恐惧转化为美感 我的答案:C 得分: 0.0分

【单选题】《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主题是()。

上一篇:工作日报制度试行通知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