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海南卷化学

2024-07-18

高考海南卷化学(精选8篇)

1.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一

海南省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第I卷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倩跟妈妈去农贸市场,发现市场上出售的养鸡场的鸡大约50元/只,农村散养的鸡大约150元/只,价格悬殊。在下列选项中,与小倩的发现属于同类价格现象的是

A.在老字号裁缝铺定制的旗袍价格是某成衣公司旗袍价格的3倍 B.3月份北京市场上的草莓价格是海南三亚草莓价格的3倍 C.中国销售的进口汽车价格是国外同款汽车价格的2倍 D.广州的租车价格大约是合肥租车价格的1.5倍

2.移动支付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对商品或服务的交易进行结算的一种方式。随着移动支付手段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移动支付方式完成交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

①货币流通速度加快 ②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减少 ③货币周转次数减少 ④货币的实际供应量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发行国债是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这些债务最终是要偿还的。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A.新国债的发行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C.国债的投资收益 D.国家税收收入 4.据研究,每一位消费者身后大约有250个亲朋好友。如果赢得了一位消费者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位消费者,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个人。这就是商场中的“250定律”。据此,企业应该 ①以消费者利益为经营目标,扩大市场 ②自觉遵守市场道德,坚持诚信经营 ③提高生产能力,确保市场经营 ④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受销量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我国某电视机生产企业2015年的利润率仅为1%。为提高利润率,该企业采取的措施是 ①发行企业债券,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②提高产品价格,抵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③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④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多种消费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5年,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减少约46%;具体定价项目由100项减少到20项,减少80%。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①完善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②扩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 ③消除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④稳定市场价格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首次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的15年间,中国对非洲投资额从5亿美元跃升至300亿美元,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中国消费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双边贸易额由原来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200亿美元。这说明 ①国际投资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的增长 ②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赖于国际投资 ③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 ④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回答8~9题。8.国家设立该基金的意义在于

①引导社会资金投向 ②激发中小企业市场活力 ③扩大国家税收来源 ④扩大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表明政府 ①扶持中小企业一积极组织经济建设 ②是提高中小企业市场活力的主要因素 ③有责任更多地介入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 ④能够通过市场化手段影响微观经济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为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某县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农民体育健身场地等设施,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这一做法

①扩大了农村社区民主自治的范围 ②优化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 ③加快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 ④提升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为推进行政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某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督在下列情形中,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 ①省政府办公厅检查各地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情况 ②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 ③省纪委调查省政府机关有关工作人员不动产情况 ④省审计厅对民政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1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及巡视机构要严格依照条例开展工作;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自觉接受巡视监督;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该条例旨在 ①坚持依法执政,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依规治党 ③强化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④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规范组织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截至2015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作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共300件,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23件,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148件,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这些法规、决议、决定的制定 ①表明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 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扩大了民族自治区政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职责范围 ④说明民族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4.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决定设立中美经济事务定期通话机制,扩大能源、环保、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两军互信机制建设,并就共同打击网络犯罪达成重要共识,就共同对应气候变化问题发表新的联合声明。双方达成上述合作和共识表明

①两国的国家利益相互交融,共同利益广泛

②加深信任、扩大合作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 ③两国消除了在世界形势认识和对外政策上的差异 ④管控分歧、避免竞争是两国对话协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4年3月,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该省829位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好人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②拓展了提高公民学科文化素质的渠道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莆仙戏被誉为宋元时期南戏的“活化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 引进艺术人才、安排专项财政资金等方式,大力扶持莆仙戏,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政府扶持莆仙戏旨在

①拓展戏曲文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②挖掘传统戏曲的历史文化价值 ③通过推陈出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掏粪。这份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强调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唯物辩证法根据是 ①部分的性质和功能受整体的性质和功能的制约 ②整体中各部分的性质和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③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④整体与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回答20―21题。20.“澳大利亚兔灾”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只有人力才能改变 ②事物的联系是不断变化的,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没有确定的界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6~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3.辨析题(10分)

有人认为:既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那么公民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发表言论就不应该有任何的限制。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该市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合理性。(10分)

(2)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该市企业“机器换人”的益处。(1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时代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教育改革,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个人学习账号,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某市在智慧市建设中,依托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技术,开发智慧学习的平台。智慧学习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中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每个市民都可以在智慧学习的平台上用有记录终身学习过程的学习账户,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订制个性化学习计划,运用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跨学科领域知识资源,进行探索性学习。(1)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终身学习。(10分)

(2)运用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建立“智慧学习的平台”的文化意义。(8分)

请考生从第26―2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6.【选修2: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分析邓小平上述观点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意义。27.【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2011年,叙利亚发生政治危机和武装冲突。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2012年4月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成立,负责监督各方停止一切形式的的武装暴力。2016年,联合国叙利亚化学武器调查小组认为,在鸽派冲突中有使用化学武器的情况吗。同年9月,叙利亚申请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安理会授权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对叙利亚境内的化学武器进行核查和销毁。2015年12月,联合国安全理会全体一致通过叙利亚和平进程国际路线图决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28.【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海南一渔民在三亚市附近海域打鱼时,意外打捞到一个外形十分像鱼雷的装置。他感到十分可疑,立刻返航向相关部门汇报。经检测,这是某国海军在我国海域秘密投放的新型技术窃密装置,承担搜集我国海域环境数据、跟踪潜艇等近距离侦察任务。

该渔民的行为体现了爱国的责任与担当。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5 AADCD 6-10 ABABD 11-15 BCCAD 16-20 DCBAC 21-22 CB 23.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内容,公民有权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表达个人看法和意愿。(3分)共鸣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时候,必须尊重他人权利。不能编造谣言、发表危害社会的言论。(4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受法律保护,同事必须履行法定义务。(3分)

24.(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分)“机器换人”计划适应了该市制造业工资成本增加、劳动力缺口较大的实际和产业升级的要求。(3分)“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了该市制造业的升级,促进了经济发展。(3分)

(2)弥补企业生产的劳动力缺口;(3分)提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3分)降低劳动成本;(2分)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其创新能力。(2分)

25.(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4分)推进终身学习,是时代和时间的发展提出的要求。(3分)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分)

(2)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为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2分)智慧学习的平台为全民学习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条件;(2分)有利于人们实现个性化学习、探索性学习和终身学习;(2分)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2分)

26.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消除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风度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4分)肯定市场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突破了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4分)27.联合国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安理会有权对地区冲突进行调查和调节,推动相关国际协议、决议的达成;(3分)通过维和行动,缓和国际和地区的紧张局势;(3分)建立国际军控和裁军机制,进行武器核查。(2分)

28.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2分)每个公民都应时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3分)该渔民为国家安全意识强,发现可疑的小型装置后及时上报相关部门,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3分)

2.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二

一、缺少元素化合价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某含铬[]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 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 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 mol

(B)处理废水中的物质的量为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分析:本题溯源于2009年安徽理综化学卷第27题: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L-1的,其对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设计了如图1所示实验流程(其他省略).该流程图示明确暗示+6铬的还原产物为+3价,不会给考生带来障碍.而今年全国卷第13题没有给出任何有关重铬酸根离子还原产物价态信息,第三册《化学》彩封图中介绍“重铬酸钾(K2Cr2O7)晶体”呈橙红色,教材在常见的氧化剂中只介绍了高锰酸钾等常见氧化剂,没有介绍“重铬酸钾”,导致大部分考生无从下手,甚至部分教师也不熟悉,仅在有关重铬酸钾的训练题中出现铬的价态变化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本题缺少必要信息“还原产物中铬显+3价”.如果高考有意识将“题海”信息迁移到试卷中,对中学化学教学有负面影响,鼓励中学教与学脱离教材,游于“海题”.

二、物质转化有悖教材

例2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图2示(其他略)如下.

分析:教育部考试图2中心提供答案:A为氧气,B为铁,G为氧化铁,并且第(3)小题按G为氧化铁进行计算.由于教材只介绍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四氧化三铁与铝也能发生铝热反应,这样会导致第(3)小题书写离子方程式和计算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看,Fe3O4可以继续被氧化成氧化铁(Fe2O3),但是,教材只介绍“……,是一种黑色粉末,FeO它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查阅资料知,铁的氧化物的分解温度及铁的燃点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可知,铁在氧气中燃烧不会生成氧化铁.教材并没有介绍,四氧化三铁进一步被氧化成氧化铁.对教材研究较细的考生,可能紧扣教材,将G判断为四氧化三铁,导致第(3)小题错误!铁在湿空气作用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生成氧化铁(铁锈),显然不符合题目“铁(B)与氧气(A)反应”要求.从铝热反应定义看,铝热反应指熔点较高的金属氧化物与铝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金属和氧化铝的反应,如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与铝反应等.四氧化三铁与铝发生的铝热反应仍然可以用于焊接铁轨.

综上所述,本题G为四氧化三铁更符合中学教材和教学实际.

三、描述现象错误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27题)(略)

分析:第27题第(5)小题:描述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现象,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反应器内壁附着有黑色的碳”.该答案存在3点值得商榷:(1)现象与产生现象原因混淆.生成的碳是观察反应器内壁附着黑色粉末的原因,中学教学中反复强调,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名称或物质的化学式”,因为实验现象是化学反应的外观表征,不能反映化学反应本质.试题要求描述实验现象,在本实验中,只能观察到黑色粉末,黑色粉末的成分是不是碳,还需要用化学方法检验,不能根据物理性质(颜色)确定物质组成.查阅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72页对教材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实验的结论是,“实验表明,镁条在二氧化碳里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在瓶的内壁有黑色的碳附着”.教材这段文字是对该实验现象描述和产生现象原因进行解释,在教学中要求区别现象与原因.(2)碳元素与碳单质混淆.中学教学要求区别“碳”与“炭”.“碳”指碳元素,如有机物含有碳元素;“炭”指碳的单质,如活性炭、炭黑、炭粉等.大纲版《化学》(必修加选修)第101页“……,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炭黑是橡胶工业的原料”,说明教材在此处已严格区别“碳”和“炭”.(3)实验现象忽视“真实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实验现象要真实反映化学反应过程,本小题答案没有很好地表征化学反应过程.本实验过程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浓白烟”,触摸瓶壁明显感觉到“烫”,冷却后才能观察到白色粉末.为了导向中学教学,尊重教材,尊重实验事实,本小题答案应为“镁条剧烈燃烧,产生浓白烟,反应器内壁有白色粉末、还附着黑色粉末”.

四、答案不符合原理

例4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第30题)(略)

分析:第30题第(5)小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标准答案:

笔者认为第④种有机物不符合题意.其理由一:查阅资料,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烃有如下规律:(1)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2)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两种情况:①碳碳双键上含碳氢键,氧化产物是羧基,例如:

②碳碳双键上不含碳氢键,氧化产物为酮.例如:

(3)芳香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不含α-H的芳香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侧链上含—CH3、—CH2R、—CHR2、—CH=CHR等都能被氧化成羧基.理由二:2005年全国高考天津理综卷第27题给出信息:理由三:查阅《高考复习讲义》[化学课标专用,杜志建主编,天星教育出版(2011年3月修订版)]第215页“烯烃和炔烃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如果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过量,烯烃、炔烃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碳碳三键会完全断裂,生成羧酸、二氧化碳或酮,…,

综上所述,第④种A的同分异构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过程为

不能得到对苯二甲酸().所以,本题(5)的答案应为4种,其中,第⑤种A的同分异构体含有环丙烷基,中学不作要求.

五、物理量与单位错位

例5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13)选项(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给出答案中认为(C)项正确.显然,(C)项混淆了“电子数”与“电子的物质的量”,电子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有关,单位是“个”,而“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毫摩尔(m mol),二者不能混淆.笔者认为(C)选项应修订为“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nx mol”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6.02×1023”或“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三

某奶牛养殖大县的一百多个农户自发成立“奶联社”,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能手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5000元入股,固定分红,5年返利6000元。入社后奶牛的饲养成本下降,牛奶的产量上升,奶价因原奶质量提高而上升。从所有制性质上看,奶联社属于()。

A.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B.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

C.混合经济、股份合作制

D.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

该题提供的参考答案为B项。

教材《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关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知识部分,指出我国的所有制经济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公有制经济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叙述集体经济时,指出它包括各种形式的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多种形式。

在教材31—32页配有这样一则问题材料:“有个街道办的食品厂,原来不大景气。后来实行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企业的重大决策都要经过员工股东大会的批准,职工的收入既与自己的劳动贡献挂钩,又与出资数量挂钩。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工厂办得红红火火。问:这家食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在材料已指出实行的是股份合作制后,又以问题的形式要求思考回答这家食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显然,不能将股份合作制作为所有制性质角度来对待。再看教材32页另一则问题材料:“几年前,某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总资本为90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总资本比股份制改造前增加近30亿元,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问:该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积极意义?”结合材料,不难发现该股份有限公司是混合所有制类型企业。可见,也不能将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性质角度来对待。

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可见,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即作为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根据对上述教材内容、党的十五大报告相关内容的理解,可以得出以下认识: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所有制性质角度看,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应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公有制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即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看,应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独资形式等,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制经济性质与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混淆在一起。

从题目材料看,由一百多个农户自发成立,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能手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5000元入股,固定分红。可见“奶联社”从所有制性质角度看应为集体经济,而从资本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即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看则应为股份合作制。该题的问题角度为“从所有制性质上看”,所以应为“集体经济”。如果问的角度为“资本的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则应为“股份合作制”。如果简单地问“奶联社属于”,备选项B则为最佳。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仅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①》(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2]蒋学模主编.《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

4.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四

政 治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15年3月以来,某国A商品在中国销售量持续下降。如下图所示,A商品的需求曲线由S1移动到S2。下列可能导致这种变动出现的事件有

①A商品生产商减少生产 ②A商品因售后服务存在问题被媒体曝光

③A商品更新换代,价格上涨

④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这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A.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C.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D.消费对生产升级起导向作用 3、2015年3月中旬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多重利好的支撑下不断上扬,投资者的入市步伐明显加快。仅3月份,新增A股开户数就达到485万户,几乎相当于2013年的总和。对新入市的股民,你的合理化建议是

①减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股票投资 ②股市有风险,进行股票投资需谨慎 ③关注股票价格,多买价格低的股票 ④采用多种理财方式,规避过高风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向往的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而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应该()

①着重理顺国家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③合理调整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比例 ④完善以税收等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5、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目标,李克强总理指出关键是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所谓“合理区间”,是指以防通货膨胀为“上限”,以稳增长、保就业为“下限”。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时,政府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①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 ②降低存贷利率,增加社会总需求 ③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④实行结构性减税,刺激总需求增长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博元投资”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中国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据

2015年3月31日起,依法对该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将是退市制度修订后,沪深两市因重大违法退市的第一股。也将成为震慑“不法者”的利器。对“博元投资”的案例理解错误的是

①表明我国政府坚持法治导向,依法治市的决心 ②该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 ③促进资本向健康的、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流动 ④业绩差的公司将全部退出上市公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我们要强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双创”活动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这需要政府继续做好清障搭台工作。下列属于政府“清障搭台”的是

①统一、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②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③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

④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8、中国拥有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网,从中国出发,向北向西可构建亚欧高铁直达西欧;向南则可通过泛亚铁路联通东南亚。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李克强总理在全世界推广中国高铁,展开了中国的高铁外交。以高铁为纽带联通“一路一带” ①有利于优化我国贸易结构,提高开放水平②有利于规范国际贸易秩序,减少贸易摩擦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动国际贸易 ④确立了我国国际主导地位,强化区域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今年清明节期间,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办法》被旅游业内称为“游客黑名单”,游客不良行为信息保存一至两年,会影响到游客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这体现了 A.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B.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我国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D.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10、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某市政府公信力的是

①市城市规划建设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市民广场绿色工程建设 ②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计 ③政府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强化自身市场竞争主体角色 ④政府各职能部门按《行政许可法》规定,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年3月,为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届第三次会议,人大代表提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进行修改,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表决通过。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②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普遗存在“法不下乡”、“以言代法”的状况,对此,文件

①赋予乡镇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②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基层政权中的作用 ③加强现有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执行 ④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权力监督机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强调,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们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这表明

A.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B.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从对立走向趋同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14、某班高三同学就老师提出的“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回答问题。下面是四个同学回答问题的要点,其中正确的是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乡三级 B.自治机关由地方的人大和政协组成

C.民族乡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5、“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中可见 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近年来,多位明星艺人的劣迹被曝光。他们屡屡违法失德,除了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道德修养有待提升以及圈子文化影响等因素外,部分公众和媒体的“审丑”心理和过于宽容的态度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解决此类问题,国家应 ①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②主导文化市场,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大众各种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7、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 B.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18、能源缺乏有目共睹。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探索廉价、环保、高效的能源制造方式。目前,科学家从大自然植物光合作用中获得灵感,制造出一种人造树叶,将水分解成氧和氢,可以生产廉价环保能源。这表明

①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③实践的能动性改变了世界的物质性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9、下边漫画的寓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实现质变必须做好量的积累 B.事物发展包含前进性与曲折性 C.要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D.正确价值观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理解,符合上述观点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④关键部分的作用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打破常规就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它事物 ④优化系统内部结构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4年1月30日,总书记给烟台市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这启示我们

①自身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因素

②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③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④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题—第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6题—第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案。

23、(10分)辨析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24、(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推动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这就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打破垄断等改革。

(1)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简述如何把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起来?(10分)

材料三 旧常态,是指长期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状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旧常态的不适应性越来越累积,旧常态就会出现矛盾和混乱,这就进入了非常态。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简析如何把握“旧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之间的联系?(8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材料一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分)26、27、28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6、(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老字号”和其他餐饮形态一样,都是社会性的、受价值规律约束的经济实体。“老字号”如果一味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它的无形资产就会慢慢贬值,甚至被社会无情淘汰。运用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8分)

27、(8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由中方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机构,所有致力于亚洲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国家均可申请该组织的成员资格。它将按照多变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至2015年4月2日,已有51个国家成为或者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国。

运用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立的意义。(8分)

28、(8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雾霾与环境污染紧密相关,与重工业分布完全重合。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往往是能源、重工业企业,可以极大地拉动GDP,增加就业岗位,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诱惑难以抵御。(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伦理原则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6分)

政治答案

答案:1-22 CBDAD DBCDB CBADC ACABC BC

23、①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竞争的需要,是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求。②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法律和道德,诚实守信,支持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4、(1)(10分)①政府切实履行经济职能。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弥补市场缺陷,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②政府切实履行政治职能。打击和惩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③政府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与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保障现代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④政府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的竞争创设良好的环境。(如果考生能够指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开市场准入等,使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经济活动”可以酌情给分)(2)(8分)①从联系观点看,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非常态既有旧常态的成分,又有新常态的因素,是新旧常态的转换期。(4分)②从发展观点看,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新常态是对旧常态和非常态的超越,是经济迈向一个新的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4分)

25、(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3分)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2分)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2分)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1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分)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1分)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分)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2分)

26、(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

27、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立有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分)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3分)有利于加快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3分)

5.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五

6.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和的是()

A.C2H5OHB.HNO3C.NaOHD.HCl

7.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A.KB.NaC.FeD.Al

8.下列电池工作时,O2在正极放电的是()

9.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mol/L氨水的pH为11:NH3·H2ONH4++OH-

B.将Na块放入水中,放出气体: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2Al+2OH-+2H2O=2AlO2-+3H2↑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

B.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HCOOCH3和HCOOCH2CH

3C.用Na2CO3溶液不能区分CH3COOH和CH3COOCH2CH3

D.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

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11.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有②

12.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

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B.6~10 min的平衡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C.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mol/L D.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

25.(17分)顺丁橡胶、制备醇酸树脂的原料M以及杀菌剂N的合成路线如下:

CH2=CHCH=CH

已知:

(1)CH2=CH-CH=CH2的名称是_______;(2)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a.加聚反应b.缩聚反应

(3)顺式聚合物P的结构式是(选填字母)_______;

H2H

H2n

CH

2a.b.CH2

n

c.H

CH

(4)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②1molB完全转化为M所消耗的H2的质量是______g。(5)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的某些同分异构体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也能生成B和C,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6.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如下图所示。

(1)I中,NH3 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II中,2NO(g)+O2

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

②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3)III中,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①已知:2NO2(g)

2NO2(g)

N2O4(g)△H1N2O4(l)△H

2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___。

ABC

②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IV中,电解NO制备 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27.(12分)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①气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的形式存在,A中反应:3FeS+5O

21_____ +3________。

(2)将气体a通入测硫酸装置中(如右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2O2氧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H2SO4,消耗z mLNaOH溶液,若消耗mLNaOH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质量。

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5分)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的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数值):

(1)用KSCN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____性。

(4)II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①NaCl的浓度是_________mol/L

②IV中检测Cl2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BCAAC

【答案】(1)1,3—丁二烯(2)a(3)b

(4)①2 CH2=CH-CH=CH2+

②6g

(5)

+HCHO

H

+H2O

(6)

【答案】(14分)(1)4NH3+5O

24NO+6H2O

(2)①p1

(3)①A②2N2O4+O2+2H2O=4HNO3

(4)NH3根据反应8NO+7H2O【答案】(12分)

(1)①O2、SO2、CO2② Fe3O4SO2(2)①H2O2+SO2=H2SO4②

4NH4NO3+2HNO3,电解产生的HNO3多

yz

x

(3)①排除SO2对CO2测定的干扰②吸收CO2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答案】(15分)(1)溶液变红

(2)2Cl—-2e— =Cl2↑Cl2+2Fe2+=2Cl—+2Fe3+(3)还原

(4)①0.2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6.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六

点评一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 化学团队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纵观2018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部分,试卷结构同2017年,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7题,分值为42分;第Ⅱ卷主观题中必做题为3题,分值为43分,选做题共三道,每题15分,总分为100分(模块分布包括必修2个模块和选修-3物质结构、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2个选修模块)。

二、试卷的五个显著特点

1.立德树人,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第12题以我国研发的“可呼吸”二次电池为背景,考查了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以及考生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向考生展示我国当今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信心,充分发挥考试的爱国情怀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2.联系实际,育人导向,凸显学科价值

第7题以常见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的理解与应用,体现化学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27题以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备一氧化碳和氢气,缓解温室效应为背景,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资源综合利用的理念。

3.立足基础,注重综合,关注知识体系

(1)选择题命题,融合多个模块内容,体现了综合性。第8题以雾霾的形成为背景,考查了分散系、催化剂、元素化学的相关知识,促使考生关注环保问题,同时考查了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第11题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分别涉及了分子结构、盐类水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可逆反应概念,重点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学科素养,有较大的考查范围。

(2)综合题目中各小题的设问保持相对独立,保证了考查知识与能力的覆盖面。

第28题分别考查了化学方程式、实验分析与评价、实验操作、常见物质检验、滴定终点判断及滴定定量计算等,要求考试具有扎实的化学反应知识,以及坚实的化学原理部分的基础知识。

4.注重实验,侧重方法,体现学科特点(1)设置新情境考查实验技能的迁移能力。

命题素材多数来自科研、生产检测及教学过程中的化学 实验,贴近学生学习体验又不失新颖性。第36题选修五有机化学结合实际药物的合成为背景,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合成路线不长,考点仍旧分布在官能团、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基础知识上,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

(2)涉及化学实验内容的试题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让真正做过相关实验的考生有熟悉感。

第9题专门进行实现现象描述的考查;第28题实验大题,考查物质检验、实验操作、现象描述、评价、元素定量分析等,综合性强。5.突出“定量思维考查”,增强理科素养

第27题(1)利用盖斯定律计算焓变、“三段法”计算平衡常数,第28题(3)②考查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 准高三学生复习备考建议

2018高考对未来的复习备考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由本次高考化学的特点看来,高考题不回避“必考点”,但在命题视角、方法、背景信息上下功夫,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和进阶,涵盖着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思维层级。2019届考生在复习时,万万不可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单一的记背,要拆掉思维的那堵墙,打破一轮二轮的界限,理解知识点应用的具体情景。

评价观点二

2018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纵观全国II卷理综化学部分,试卷结构与往年一样,题型没有改变,整体难度适中,学生不会有陌生感和突兀感,但是仍然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尤其是二卷的第27题,化学反应原理,应该是化学最难的一题,要想完全得分,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行。稳中也有变化,与近几年不同的是选择题部分淡化了对有机物性质和结构的考查,只考了甲烷和氯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没有考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并且二卷也没有考这个内容,让人颇感意外。此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比例有所增加。对于古代文献中化学内容这一热点没有在选择题中考查,表现了一定反押题策略,保证高考题的相对公平。

一、关注化学与生活 关注化学与环境治理 体现学科价值并倡导学以致用

第7题考查了碳酸钠去油污、氢氧化铝中和胃酸、漂白粉消毒、医学透视中钡餐的成分等内容,第8题通过雾霾的形成考查了物质的转化,涉及了胶体分类、催化剂、氮元素的循环等,综合性很强。

二、纵观古今 展示化学发展和成就 凸显学科价值

第12题以我国科学家研制的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为背景考查电化学原理,体现了科技强国和科技创新的价值,在高考这么大的平台上宣传这一理念,相信会对考生产生很积极的影响。第26题中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为背景考查了锌的制取,会让学生对我国的化学发展有所了解,同时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立足基础 注重综合 知识和能力考查并重

知识的覆盖面很广,选择题中对无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用途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考查,几乎每个选项考查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突出学科内综合。第8题和第13题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准确的思考、判断能力,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要求较高。

二卷的大题分别考查了化学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实验。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滴定与化学计算等,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化学知识、清晰的思路、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其中27题反应原理有2小问较难,应该具有很大区分度。实验侧重原理和方法的考查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体现学科特点 第28题以三草酸合铁酸钾为背景,通过二价铁,三价铁检验、分解产物分析以及氧化还原滴定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检验方法,实验现象和定量分析的能力,学科特色鲜明。近几年反复考查氧化还原滴定,这一热点持续大热。

四、图像、图表、文字共用 试题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将化学知识与信息,以数据列表、实验装置、结构模型、工艺流程图、电化学装置等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简约明了,实现对考生获取信息、吸收和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

综上所述,2018年高考全国理综II卷化学部分,在保持以往试卷风格的基础上,突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化学学科价值,考查了学科素养与能力,并能联系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对未来高三的复习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价观点三

题型顺序进行了调整 注重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紧扣考纲。考纲指出,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套试卷第7题STSE、第8题大气污染、第12题“可呼吸”的二次电池、第26题工业制备锌、第27题催化重整、第28题研究用于晒制蓝图的三草酸合铁酸钾、36题葡 萄糖的运用,都很好的提现了考纲的目标和要求。其他各题,也都与考纲要求相符。

稳中求新。试题注重基础,凸显主干,覆盖全面,梯度适中,在兼顾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基础上,与2017年相比,题型大体一致,难度相当,实践了《考纲》中“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检测化学学科素养”的指导思想。

选择题题型顺序较2017年略有变化,题型顺序进行了调整,且没有出现以图像形式考察“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考点,替代考查了“CH4和Cl2反应”这一教材实验。保留题型均为历年高考题中的经典题型,如7题STSE、10题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1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12题电化学等。但基本题型又不拘泥于传统和经典,比如在实验题型上,9题、13题分别从化学实验装置、现象、操作等方面,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凸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非选择题部分则保持了一贯的稳定性。26题以“闪锌矿制备单质锌”的流程为载体,考查综合考察了流程图的解读、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物质的提纯和除杂、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内容,考生若熟悉2013全国2卷和2015年全国2卷的话,考试过程中定会有种“亲切感”。27题“CH4-CO2催化重整”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其中(1)问前2空考法与2016、2017年全国2卷完全相同,第3空平衡常数的计算则给出了单位,这对下一年的高三复习来讲也是一种信号;(2)问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图像中获取实质性内容,并 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然后进行作答。新颖之处是结合生成速率方程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8题则以三草酸合铁酸钾分解的性质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2017年全国3卷第26的变形。两道选做题考查点则比较常规,在平常练习中都有涉及。

总体来说,化学试题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和对知识的整合;同时联系实际,注重化学与生活技术环境的联系。重视化学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化学计算的考查,尤其注重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科学素养的考查,真正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

2019备考建议。就2018年的理综化学整体分析而言,提醒2019届高考需要注意探索、应用、开放性题目,结合实际生产生活,用化学知识解释和分析常见问题。也提醒广大备考学生:

1.万变不离其宗,做好回归课本的工作,将课本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2.化学基础知识点众多,做好整理归纳,关注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系,课本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7.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七

江苏省是较早地 (高中从2005年9月起) 全面进入新课程的省份之一, 可以说是新课程的探路者和引领者。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在试题内容及编排上与前几年 (特别是前两年) 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2011年的试卷既继承了前几年试卷中已较成熟、较典型、较稳定的一些题型, 同时也对试卷的难度等作了一些调整, 使之回归到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中, 进一步贴近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对中学化学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另外, 试卷的设计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作了一些与往年不同的尝试, 有了一些创新与发展。整份试卷的化学味十分浓厚, 而且明显地融入了新课程理念, 很多试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可以说, 这是一份难得的好试卷。下面, 笔者着重从新课程的角度例谈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的一些特色和亮点;分析试卷中的一些难点及易错点, 以及对今后教学 (特别是高三化学教学) 的一些启示。

一、对近三年江苏化学卷结构的比较和分析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 这三年的高考试卷中, 2009年和2010年的题型安排一致。与前两年相比, 2011年试卷中, 选择题增加一题, 但其分值由前两年的48分和42分进一步降至40分;非选择题由前两年的七题减为六题。这与考试说明中“试卷分值比例为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一, 非选择题约占三分之二”的要求进一步接近;试题中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及较难题的分值比例与考试说明中3∶5∶2的要求趋于吻合, 使试卷的难度回归到了正常的水平。另外, 2011年的第Ⅱ卷中将前两年的15题 (实验题) 移到19题, 而将第Ⅱ卷的第一题 (16题) 改为无机物质制备, 这使得得分率相对较低的实验题移后, 减弱了学生对实验题的恐惧心理, 提升了学生做好本卷的信心, 有利于降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也使得绝大多数学生考试中的正常发挥有了基本的保证。这样调整的主要原因有: (1) 2010年试卷较难, 加上试卷中试题的呈现方式学生较为陌生 (试卷中化工生产流程类试题有三大题, 这明显与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相脱节) , 学生理解试题和回答问题均较困难, 从而导致了较多学生不会回答或来不及回答的后果, 因此试卷中出现了较多的空白, 进而降低了试卷的信度和区分度。 (2) 命题者有意考虑增加试卷的覆盖面 (如增加一道易于回答的选择题) , 略微降低试卷的难度, 使学生有信心、也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第Ⅱ卷, 这反映了2011年高考命题者的良苦用心, 充分体现了他们“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2011年江苏化学卷所呈现的显著特点

(一) 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化学学科能力

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整体上继续保持了近几年命题的风格, 体现了延续性和稳定性。与前两年试卷相比, 2011年试卷难易适中, 各知识块所占分值比例合理。从内容上看, 试题中涉及化学学科中几乎所有重要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又注意到对化学知识体系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如第Ⅰ卷选择题中仍然出现了化学用语正误判断 (第2题)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第3题) 、无机物性质及转化 (第9题) 、离子共存 (第4题)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第6题) 、离子浓度关系分析 (第14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第8题) 、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5题) 、基本化学实验 (第7题及第13题) 、常见图示曲线分析 (第10题)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第11题) 、化学平衡 (第15题) 等热点题型。这些题目,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加强了对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考查。

如第7题: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mL0.5000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 加水80mL, 配制成0.1000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思考与解析:该题以溶液pH的测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室制氨气、除去Cl2中的少量HCl为素材, 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对B选项的判断, 既涉及实验的精确度问题 (包括有效数字的运用及溶液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同时又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重视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B项也是个易错选的答案。答案为D。

说明与启示:化学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需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化学研究过程和方法,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 能源问题、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是人类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 它们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能源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原动力, 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当前的能源危机已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中就贯穿了能源 (量) 问题。如从能 (热) 量的产生和来源 (第1题, 化石燃料、能源转换技术等;第10题A选项,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到银锌碱性电池中Ag2O2的制备和电池反应等, 再到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第19题 (1) 及20题 (2) ], 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20题, 氢气的制取与储存问题研究) 。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能源 (量) 问题与化学反应的密切关系, 能源问题对环境的影响;又便于学生理解、面对能源枯竭的危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辟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个主要方向, 从而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在解决能源 (量) 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的教育。

再如第18题: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 生成Ag2O沉淀, 保持反应温度为80℃, 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 反应完全后, 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2AgΝΟ3+4ΚΟΗ+Κ2S2Ο8=Ag2Ο2+2ΚΝΟ3+2Κ2SΟ4+2Η2Ο

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制备过程中, 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2) 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转化为Ag, 负极的Zn转化为K2Zn (OH) 4, 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

(3) 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 (设仅含有Ag2O2和Ag2O) 2.588g, 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和O2, 得到224.0mLO2 (标准状况下) 。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思考与解析:第 (1) 问中首先要能根据题中反应的信息, 确定需检验的离子 (生成的SO42-或残余的OH-) ;还要注意可能残留的Ag+对检验的干扰, 故检验试剂必须用Ba (NO3) 2, 而不能用BaCl2或Ba (OH) 2 (这一点特别容易忽视而导致错误) ;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规范。第 (2) 问中首先要根据题中信息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次要能分析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特别要注意Ag2O2中两种元素化合价均出现变化) , 再运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的原理, 并结合题中提示的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碱性溶液) , 才能顺利写出电池反应。第 (3) 问为混合物的计算问题, 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质量守恒列方程求解等问题, 本问要注意题中对精确度的要求。

说明与启示:该题以Ag2O2的制备为背景, 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的熟悉、规范程度, 根据信息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以及基本计算的能力。题中涉及化学学科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守恒思想 (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等) , 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需特别关注的核心问题。

参考答案: (1)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 滴入1~2滴Ba (NO3) 2溶液, 若不出现白色浑浊, 表示已洗涤完全 (或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 滴入1~2滴酚酞溶液, 若溶液不显红色, 表示已洗涤完全)

(2) Ag2Ο2+2Ζn+4ΚΟΗ+2Η2Ο=2Κ2Ζn (ΟΗ) 4+2Ag

(3) ω (Ag2O2) =0.91 (过程略)

(二) 关注现代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人文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造福于人类, 也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问题甚至灾难。依靠人文精神, 有利于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有效地驾驭科学技术, 使之为人类和社会进步服务。科学技术越发达, 就越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这既是创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又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化学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便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从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人文精神教育, 使科学素质培养跟人文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而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在体现现代化学的以上这些特点方面, 也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如第1题: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 ④田间焚烧秸秆, 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B

现将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中涉及STSE[即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社会 (Society) 、环境 (Environment) ]的内容列表统计如下:

其中第1题、第16题 (3) 问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其中都渗透了“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 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第19题 (1) 问及20题 (2) 问第一个空, 强化了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另外, 第9题涉及NaCl、NaHCO3、Na2CO3、Cl2、HCl、石灰乳、Ca (ClO) 2等14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重要物质;第11题以“由天然香料 (β-紫罗兰酮) 合成维生素A1”为背景材料进行命题;第17题围绕“敌草胺是一种除草剂”这一主题素材设问;第19题以“高氯酸铵 (NH4ClO4) 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为题干进行命题。这些内容充分显示了现代化学学科涉及面宽、研究范围广的特点, 也展示了化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广阔的前景, 凸显了化学与科技、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人文内涵。众所周知,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最基础、最本质、最能体现学科特点的重要内容, 也是研究化学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据统计, 整份试卷中涉及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多达几十个, 其中直接要求学生书写的各类反应就有9个。可以说, 这是一份充满了浓浓的化学味, 彰显了化学学科特点, 同时又极具人文气息的高考化学试卷。

(三)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是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新课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材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作出假设和猜想, 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 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 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2011年高考江苏化学卷在此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如第10题: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思考与解析:该题以科学探究的方式, 借助各种图像来考查学生对各类化学过程 (或物理变化) 的理解程度, 考查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特别是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形成结论的能力。图5显然是放热反应的曲线;图6中CH3COOH是弱酸, 起始pH>1;图7中a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 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图8中显然t时刻反应物转化率没有达到最高点。

说明与启示:该题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习基本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该题也力求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该题正确答案为C。

再如第20题: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Η4 (g) +Η2Ο (g) =CΟ (g) +3Η2 (g) ΔΗ=206.2kJ·mol-1

CΗ4 (g) +CΟ2 (g) =2CΟ (g) +2Η2 (g) ΔΗ=247.4kJ·mol-1

2Η2S (g) =2Η2 (g) +S2 (g) ΔΗ=169.8kJmol-1

(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 (g) 与H2O (g) 反应生成CO2 (g) 和H2 (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 H2S热分解制氢时, 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 使部分H2S燃烧, 其目的是_____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 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 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 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______。

(4) 电解尿素[CO (NH2) 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2 (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 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电解时,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 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 Mg2Cu与H2反应, 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 。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思考与解析:该题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清洁能源 (氢气) 的制取与储存问题, 涉及各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等。题中给出了文字信息、各类化学符号及化学反应的信息、数据信息、图表曲线及电解装置图等多种信息, 考查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及整合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学习的理念和思想。提出的几个问题更是不拘一格, 其中第 (3) (5) 问, 既有定性思考也有定量分析。对于第 (3) 问, 学生要能根据曲线分析出:水分解生成氢气。3500K以后, 随着温度的升高, H2和O2的体积分数在降低, 到5000K时, H2、O2及H2O的体积分数均为0, 而A和B的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且只存在A和B, 且A为B的2倍。考虑到H2O的组成元素及高温所提供的能量可以使反应物中所有化学键断裂, 可分析出A和B分别为H和O的结论。至于第 (5) 问, 首先要能根据氢的质量分数, 经过计算得出该氢化物为MgH2, 然后再结合题中的有关提示及条件,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书写规律 (其中合金中的两种元素化合价都可看做0价) , 方能写出相关反应。

说明与启示:回答以上两问,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体现了探究的深度和思维的较高层次。该题中第 (3) (4) (5) 三问也是本卷中较难的问题。该题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体现了研究性学习重过程、重方法的特点。既具有时代感, 又体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 (1) CΗ4 (g) +2Η2Ο (g) =CΟ2 (g) +4Η2 (g) ΔΗ=165.0kJ·mol-1

(2) 为H2S热分解反应提供热量2Η2S+SΟ2=2Η2Ο+3S (或4Η2S+2SΟ2=4Η2Ο+3S2)

(3) H、O (或氢原子、氧原子)

(4) CΟ (ΝΗ2) 2+8ΟΗ--6e-=CΟ32-+Ν2+6Η2Ο (5) 2Μg2Cu+3Η2=ΜgCu2+3ΜgΗ2

另外, 突出化学是实验科学, 加重对实验考查的力度, 是本试卷的另一个特点。如选择题中的第7题、第13题, 还单独为实验内容设置了两道大题[第19题、第21题 (B) ], 第18题 (1) 问也是实验基础知识。实验题及与实验紧密相关的试题, 在近两年的高考化学卷中呈增加趋势, 而且难度也有所增大。因为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从近几年的考试中我们注意到,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几年高考的抽样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显然实验题已经是化学卷中学生失分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思想, 平时要做好演示和探究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知识的美, 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同时, 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反应原理、装置原理, 多思考、多动手,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此外, 实验中还要大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 我们只有加强学习和研究, 转变观念, 才能全面实践新课程理念, 实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一)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突出“自主、探究、合作”,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是新课程实施中核心和关键的部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合作是对学生的学习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三个不同纬度上基本特征的描述。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必须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探索出既符合教师个人教学特点, 又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确保学生的充分发展, 确保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教师应改变长期以来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 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 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开发和使用探究、合作、启发、讲授、自学、讨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方式和手段,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发挥化学实验的各种教育功能

重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内容的设计和选择中, 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 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 引导学生体会热点问题的命题思路, 并熟练掌握解题规律

如新情景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含无机反应和有机反应) , 其中包括电极反应和流程图中涉及的反应及给定相关信息或条件的反应。对于该类问题, 应着重引导学生首先弄清楚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再分清电解质环境 (包括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 而水溶液中特别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 非水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子一般会参与电极反应。又如对数据、图像、表格的分析。对于第Ⅱ卷中信息的呈现方式 (工艺流程图、电解或原电池装置) 、图表 (特别是坐标曲线图) 、模型、实验装置图、数据、文字说明、反应方程式等重要问题, 应投入适当的时间, 分专题讲解。

(三) 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高考的一些热点问题, 如化学生产工艺流程问题, 在高考前可安排专题复习。如从讨论合成氨工业的生产工艺开始,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从“研读流程框图、重视题给信息、理解化工术语”三个层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其中“研读流程框图”最为关键。应指导学生分析框图中“进入了什么物质?出来了什么物质?反应原理怎样?具体操作如何?”;此外, 对于流程图中重要的问题——条件控制 (如温度控制、pH控制、加催化剂、改变压强、改变浓度、搅拌、粉碎研磨、加水溶解、控制通入气体的速率、煅烧或高温焙烧等) , 要使学生有整体和全面的认识。如温度控制大多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物质的分解或挥发、水解、固体的溶解或晶体的析出等诸方面考虑。通过这样的专题复习, 可以使学生对此类问题有一个较为规范、具体的思考和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再如各类化学问题中有关守恒原理的应用 (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化合价守恒等) , 对“组成—结构—性质”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应通过专题进行全面梳理和复习。

(四) 适量增加情景题在教学中的比例

对化学高考题来说, 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是常考常新且基本不变的知识点, 变化的只是情景。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问题情景化和探究化, 要尝试着不断引入“鲜活”的且具有探究意境的材料作试题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化”学生的知识。

8.高考海南卷化学 篇八

一、试题特点

1.试题以生活以及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以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概念与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于试卷之中,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2.试题继续体现“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和“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突出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现象、相关模型、数据和图形等的观察,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整个试卷题型、题量和字数基本稳定,字数仍维持在4500字左右。试题凝练简洁、表述清晰、设问简明易入、题干阅读量小,考生答题时间相对充裕。试题呈现的情境向学生传递了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和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4.试题仍具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合理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仍不回避常考题型和热点题型。如2013年涉及的热点题型有:①化学用语;②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③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④物质的性质与应用;⑤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⑥阿伏加德罗常数;⑦对基本实验操作的评价;⑧有实际应用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⑩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B11电化学;B12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的判别;B1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B14对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根据实验现象形成实验结论的评价,等等。这些主干知识形成了稳定的考试热点,年年选用,稳中求变。

5.试题“喜新”不“厌旧”。2013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都“似曾相识”,题型或题给信息的呈现形式在不少市级模拟考试或近几年高考题中都有所呈现,体现了一个“稳”字,这有利于中学化学的教学。对于II卷部分,试题在保持难度系数稳定的同时,一方面坚持每个大题的各小题相对独立,避免考生连续失分;另一方面为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试题在“稳”中求变求新。如第15题多选题照例考查化学平衡知识,但与往年的“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条件不同,考查在“绝热”条件(即不同温度)下平衡地移动。这种灵活性试题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选拔功能。同时2013年高考试题继续回避了社会热点问题,有利于抑制猜题押题、追逐热点的不良备考现象,让化学教学回归教材。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分析

2.试卷内容分析

(1)必考内容

笔者对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进行了粗略统计:高考题第1、2、8、9、10、11、14、15、16(1)、19(1)、20(1)、(3)题属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题,涉及的考点有化学与环境、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表示方式、实际应用的离子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反应方向、电解、电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化学平衡移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平衡、离子浓度比较、水解平衡和电离平衡;高考题第3、4、6、20(4)①、19(3)、16(2)、16(4)③题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题。涉及的考点有离子间的沉淀反应、酸性气体成分的判断,铁的性质,液氨、SiO2、Al、Cl2等物质的性质及应用,C、SO2、Fe、NaOH等物质间的转化,Fe2+的性质,S的性质;高考题第12、17、19(4)②属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题,涉及的考点有官能团的性质、鉴别、名称、官能团的识别、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结构简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核磁共振氢谱、结构简式书写;高考题第5、13、16(3)(4)、18(1)(2)、19(2)(4)(5)属化学实验题,涉及的考点有物质的量浓度配置操作规范的判断,碳酸盐的检验、Na+的检验、Fe2+的检验等实验操作现象和原理,滤渣成分的判断,收集气体成分的判断,气体除杂,滴定误差分析,氨气的检验,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无水乙醇的作用,物质的制备与分离;高考题第7、18(3)、20(1)(2)属化学计算题,涉及的考点有NA的相关计算、样品组成的计算、盖斯定律计算、被氧化的白磷物质的量的计算。

(2)选考内容

以选考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有杂化轨道、空间构型的判断、晶胞粒子的计算和化学式的判断、氢键、等电子体、配离子中σ键的计算等。

对照2013年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内容的比例不难发现,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卷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这两方面,较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分值比例略有下降,而有机化学基础的分值比例略有上升。笔者粗略统计了整份试卷,包括选择题中的一些选项,有机化学基础所占的分值竟达到24分之多,因此我们在高三复习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命题趋势的几点思考

1.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所调整

高考命题为有效实现选拔功能必然要稳中求变、求新。如高考题第16、18、19、20题(共53分),不是单就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多知识点、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并重,能力考查和考查手段有明显调整。其中第20题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从高视角和低起点入手,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个小题分别考查了焓变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离子浓度的比较、离子方程式、利用氢核磁共振谱推导物质结构等。这一调整,看起来简单,实质上对学生来说更具思考性和灵活性。

2.不再回避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endprint

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以往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出现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而今年有所改观。

如,江苏高考第21题(4)②中要求写出一种与YZ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其中对Y和Z的推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这一问题与2013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A中第(5)问直接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就完全雷同。

江苏高考第18题计算题与徐州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8题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几乎一模一样,都要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来进行解答,属“相似题”。

江苏高考第19题(2)中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考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与南京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中的第(2)问步骤3中判断滤纸上残渣已洗净的方法相似。

同理,第19题(4)中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高考考查要求是写出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与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9题中的第(3)问第3步中要求写出无水乙醇的作用也惊人的相似。像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3.把有机题中的“隐性”信息改为了“显性”信息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7题都是对有机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而第17题的最后一小问基本上是考查学生设计出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流程图,这期间要用到的有机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给的路线图中,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类比,并进行迁移,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而今年高考有机题第17题,尽管最后一小问同样是要求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但不同的是,该试题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将有机信息以“隐性”的形式隐藏于给出的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模仿、迁移,而是直接将在设计合成流程图时所要用的信息以“显性”的形式单独列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四、对试题的两点看法

应该说整份试卷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还是在主干知识考查等方面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精准,是一份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考卷。但笔者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推敲或商榷的。

1.高考题第12题是一道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选择题,题中涉及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类型的判别,其中的酯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NH-CO-CH3”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的判断,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95页“拓展视野”中提到“-NH-CO-CH3”叫乙酰胺基,而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102页信息提示中明确指出“-NH-CO-”是肽键(酰胺键)。因此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叫乙酰胺基还是叫酰胺键,这姑且不说,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强调的是“常见”。酰胺类物质在中学阶段常见吗?酰胺键在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性质中学阶段常见吗?

2.高考题第4题是一道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关系的选择题,其中涉及了氯化铝电解制铝的问题。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参考答案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主要是基于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缘故,因此认为选项D不符合题意。但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高考I卷第9题明确说明熔融状态下氯化铝能电解析出铝,原题为: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求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试想一下,若熔融的氯化铝不能导电电解析出铝,怎能计算出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难道是2006年全国I卷的高考化学试题有误?况且像这类问题在权威化学杂志上早有争辩,就中学阶段的化学来说谁是谁非很难定论。因此,笔者建议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以免误导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8-164.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8-56.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以往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出现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而今年有所改观。

如,江苏高考第21题(4)②中要求写出一种与YZ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其中对Y和Z的推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这一问题与2013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A中第(5)问直接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就完全雷同。

江苏高考第18题计算题与徐州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8题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几乎一模一样,都要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来进行解答,属“相似题”。

江苏高考第19题(2)中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考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与南京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中的第(2)问步骤3中判断滤纸上残渣已洗净的方法相似。

同理,第19题(4)中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高考考查要求是写出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与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9题中的第(3)问第3步中要求写出无水乙醇的作用也惊人的相似。像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3.把有机题中的“隐性”信息改为了“显性”信息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7题都是对有机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而第17题的最后一小问基本上是考查学生设计出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流程图,这期间要用到的有机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给的路线图中,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类比,并进行迁移,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而今年高考有机题第17题,尽管最后一小问同样是要求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但不同的是,该试题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将有机信息以“隐性”的形式隐藏于给出的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模仿、迁移,而是直接将在设计合成流程图时所要用的信息以“显性”的形式单独列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四、对试题的两点看法

应该说整份试卷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还是在主干知识考查等方面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精准,是一份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考卷。但笔者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推敲或商榷的。

1.高考题第12题是一道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选择题,题中涉及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类型的判别,其中的酯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NH-CO-CH3”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的判断,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95页“拓展视野”中提到“-NH-CO-CH3”叫乙酰胺基,而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102页信息提示中明确指出“-NH-CO-”是肽键(酰胺键)。因此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叫乙酰胺基还是叫酰胺键,这姑且不说,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强调的是“常见”。酰胺类物质在中学阶段常见吗?酰胺键在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性质中学阶段常见吗?

2.高考题第4题是一道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关系的选择题,其中涉及了氯化铝电解制铝的问题。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参考答案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主要是基于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缘故,因此认为选项D不符合题意。但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高考I卷第9题明确说明熔融状态下氯化铝能电解析出铝,原题为: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求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试想一下,若熔融的氯化铝不能导电电解析出铝,怎能计算出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难道是2006年全国I卷的高考化学试题有误?况且像这类问题在权威化学杂志上早有争辩,就中学阶段的化学来说谁是谁非很难定论。因此,笔者建议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以免误导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8-164.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8-56.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本着“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以往的高考试题都尽量避免出现模拟考试中的“雷同题”或“相似题”。而今年有所改观。

如,江苏高考第21题(4)②中要求写出一种与YZ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其中对Y和Z的推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问题。实际上是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这一问题与2013年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的第21题A中第(5)问直接要求写出与SO2-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就完全雷同。

江苏高考第18题计算题与徐州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8题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几乎一模一样,都要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来进行解答,属“相似题”。

江苏高考第19题(2)中生成的FeCO3沉淀需经充分洗涤,考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与南京市2013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第19题中的第(2)问步骤3中判断滤纸上残渣已洗净的方法相似。

同理,第19题(4)中最后溶液经浓缩、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柠檬酸亚铁晶体。高考考查要求是写出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与徐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的第19题中的第(3)问第3步中要求写出无水乙醇的作用也惊人的相似。像这种情况在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3.把有机题中的“隐性”信息改为了“显性”信息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第17题都是对有机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而第17题的最后一小问基本上是考查学生设计出合成某一有机物的流程图,这期间要用到的有机信息往往隐藏在题给的路线图中,要求学生进行模仿、类比,并进行迁移,因而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而今年高考有机题第17题,尽管最后一小问同样是要求设计合成路线流程图,但不同的是,该试题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将有机信息以“隐性”的形式隐藏于给出的流程图中要求学生模仿、迁移,而是直接将在设计合成流程图时所要用的信息以“显性”的形式单独列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四、对试题的两点看法

应该说整份试卷无论是在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还是在主干知识考查等方面都把握得非常到位、精准,是一份难得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考卷。但笔者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是值得推敲或商榷的。

1.高考题第12题是一道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选择题,题中涉及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类型的判别,其中的酯基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NH-CO-CH3”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的判断,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95页“拓展视野”中提到“-NH-CO-CH3”叫乙酰胺基,而有机化学基础教材第102页信息提示中明确指出“-NH-CO-”是肽键(酰胺键)。因此贝诺酯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叫乙酰胺基还是叫酰胺键,这姑且不说,可考试说明明确指出: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强调的是“常见”。酰胺类物质在中学阶段常见吗?酰胺键在足量的NaOH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性质中学阶段常见吗?

2.高考题第4题是一道物质的性质与实际应用关系的选择题,其中涉及了氯化铝电解制铝的问题。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参考答案否定了这种说法。这主要是基于氯化铝是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缘故,因此认为选项D不符合题意。但事实上在2006年全国高考I卷第9题明确说明熔融状态下氯化铝能电解析出铝,原题为: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求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试想一下,若熔融的氯化铝不能导电电解析出铝,怎能计算出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难道是2006年全国I卷的高考化学试题有误?况且像这类问题在权威化学杂志上早有争辩,就中学阶段的化学来说谁是谁非很难定论。因此,笔者建议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以免误导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18-164.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28-56.

上一篇:变电设备评级标准下一篇:小学家长学校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