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2024-08-14

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精选11篇)

1.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篇一

几天前,我带着抵触保险的心理,很不情愿的来到了这里,参加了面试。一个很巧合的原因,让我选择留在了这里。但我留在这里,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平安本身。

我觉得,我的抵触心理就是我的潜意识在作怪,就像小时候不爱吃香菜一样,觉得香菜有股异味,从而一直反感。后来遇到了一个朋友,他告诉我其实香菜很好吃,而且很有营养,于是,带着些许好奇,我放下了我潜意识里面的抵触心理,我尝试用筷子挑起来一根尝,突然觉得,虽然有股腥味,但是也没有那么不能接受,于是慢慢的习惯吃香菜。

我对保险也一样,从潜意识里面开始转变我对保险的态度。其实,我也说不上来我为什么对保险抵触。经过一天的课程之后,我发现,保险,和大部分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保险是一种至上的服务。我发现很多保险业务员,乃至各行业的业务员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自己是做销售的,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首先自己认为自己地位低下,怎么让客户瞧得起你?所以,很多销售员都不敢和客户讨价还价,客户砍价,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公司的领导申请,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很被动的位置。那么,你的业绩怎么上的去?公司的领导怎么会喜欢你?同时客户还不一定看的起你。你和客户之间的谈判就是一个不平等的谈判,签订的合同就是不平等条约。

我在前公司,有一次被一个客户骂,说要我滚。我其实并没有做

出什么事情,只是他可能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去给他推荐我们公司的产品。我当时的反应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一字一句的说的很慢:“是,我是一个销售人员,我来这里是帮助你的,帮助你解决你们单位的内网安全,中办现在已经下文明文规定一定要安装该类产品。我不是来求你办事的。你不可以对我这么凶。你在忙,我可以不打扰,你可以叫我改天再来,或者直接告诉我不用再来了,但你不可以叫我滚。这是我的名片和我们公司的资料,我留在这里,回见”。于是我潇洒的转身离去了。一个多月后,客户真的给我打电话要求签合同。我们卖保险也是一样,我们销售的是一个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的的品质和文化,销售的是我们的服务。不是求他办事的。不要在客户面前输掉了自我。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应该要平等。那么我们怎么与客户之间形成平等的关系呢?唯一的答案是,拉近我们与客户的距离,把客户当做自己的朋友。有人要问了,我们把客户当朋友很简单,那客户不把我当朋友怎么办?这就是销售的基本功,为人处世的能力了。学会察言观色,学会抓住客户的兴趣。很多人认为说话很厉害的人就是对着对方一顿说,说的对方云里雾里,这样的销售能说会道,很厉害。其实不是,这其实不是最高明的方式。真正沟通的最高境界,是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对方说,你从对方的话里去发现客户的兴趣,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担忧。

客户买或者不买你的产品,都是有原因的,只是很多业务员挖掘不出来真实的原因而已。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以前的IT公司

总结出来的销售经验。

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推销的产品的所有功能,他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会不会对客户产生什么不良的事情?很多人只讲产品的好处,坏处一点都不提。等到客户自己发现这个产品的坏处之后,就会说我们是骗子。其实这个坏处并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否则公司也不会让我们去销售。我们应该在客户下单之前告诉客户,有这么一个坏处,你能否接受。(打个比方说,我向一个客户推荐槟榔,我们只告诉客户,这个东西可以健齿等一系列好处,而没说初嚼着会出现头昏,出汗等正常现象。等客户出现了这种现象,就会否定槟榔的一切好处。并且说我是骗子。)所以,我们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帮助客户分析我们所要推荐产品的利弊。

其次,我们要去了解我们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有针对性的去给客户推荐适合他的产品。

很简单的比方,我们是卖服装的,进来一个顾客要买东西。客户要的是衣服,我们就不能一直跟客户说哪条裤子打折,那条裤子是新款等。我们专心的给客户推荐好的衣服,跟客户讲解一件衣服的详细信息,等和客户熟悉了之后,你才可以附加的问客户是否需要配一条裤子。

我觉得这个比喻很恰当,但又不是十分恰当,开服装店都是客户走上门来的,但保险我们是主动上门,而且我们保险业务员面对的客户,一般不会告诉你他真正的需求。因为他觉得跟你不熟,没必要跟你说太多。这就牵扯到我要说的一点。

找到客户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打开客户的话匣子。比如,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书架里的一本书,或者一些特殊奇怪的物品,我来说两个例子。

我在前公司曾经一次陌生拜访就签下来一个8万的合同。只源于他办公桌上的一张他和他女儿的照片。他的夫人英年早逝,他一直没有续弦,唯一的女儿出国深造了,他已经1年多没见过他女儿了,甚是想念。然后,他跟我讲了很多他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后来发现12点了,还请我吃饭,饭上又喝了不少酒。吃的差不多的时候,他突然问我,我找他什么事,对方是某省直单位的一个办公室主任,我就告诉他,我们公司的产品,现在国家对这方面很重视,要求各厅局各单位都要安装该类产品确保安全。你做这个事情,等于是花国家的钱帮国家办事,同时,到年底的时候搞工作汇报,这就是你的政绩。客户一想,反正中办要求要做,现在你还找上门来了,我又不出钱不出力,年底了工作总结还有东西可以写。于是很爽快的下午就和我签订了合同。在整个过程当中,我和客户都是对等的,是朋友和朋友之间的交流。逢年过节的,这个客户还给我发祝福短信。客户比我爸爸差不多大,但我和他的往来,一直没有受辈分和年龄的局限。一个中年丧偶,子女又不在身边的人,我想脾气应该不会太好,如果,我是假设,我去向他推销产品的时候,没有那张照片,或者没有发现那张照片。我想,这个项目我是很难搞下来的。

我还碰到过一个客户喜欢三国,我本人也是喜欢三国的。我就是在他书架里面发现好多书都和三国有关,就推断客户肯定喜欢三国,于是我说,这本书我在市场上找了好久没找到,您看方便不方便借我看几天?客户觉得你对三国有兴趣,也会和你来探讨一些事情。本人小小不才,对三国也算略懂一二。总算是应付过去了,客户对我很满意。一周内就把合同签了。

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假如我不懂三国,他讲了半天,我不懂,肯定也装不了。哪怕找到了客户的兴趣,客户也会失去了跟你讲下去的兴致,因为他感觉他在对牛弹琴。

如同香菜一般,我现在潜意识里面已经不再抵触保险销售员,不再抵触保险的产品。以上是我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帮的上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为自己加油!为自己的将来喝彩!

2.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篇二

其实, 语文教学陷入当下的窘况绝非只是老师教法上的问题, 过分地指责中小学语文老师素质低下是轻率的, 也是有失公允的。事实上, 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的严重脱节, 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 作为现代中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 怎么会不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 无所适从呢?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在我的语文观中, 语文教学无外乎两者:一是小语文观, 即知识体系的掌握, 应对考试;二是大语文观, 即人文素养的提升, 更多地关注“人”的教育。而这二者我以为又都不可偏失, 因为我想作为语文教师, 如果局限在小语文中天地会更小, 正如冰心说的“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 天地便小了”。有了这种观念, 今年的语文教学我在充分重视语文课堂中教学的同时, 还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回首望望走过的每一步, 无论是成功的喜悦, 还是失败的那份无奈, 都不停激励着我, 让我学会反省, 催我不断奋进。

一.思想教育与语文兴趣的培养

根据文章内容, 结合作品中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通过朗读、讲解、感悟、讨论, 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 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然后再教给他们知识和本领。在课堂上, 结合学生、家庭和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领会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发展其健康个性, 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抓好课堂教学, 向45分钟要质量

学情告诉我们, 光靠传统的满堂灌完全不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自己用手、用脑去学习。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运用了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题的思路、方式及最后答案, 然后再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作为小老师上台发言讲解, 最后, 我再为他们补充。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使学生以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参与课堂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的潜力,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强化诵读, 在诵读中积淀

语文教学要抓言语, 言语训练要抓语感, 语感教学要抓诵读。要使学生对言语的运用得心应手, 只有对言语做千百次的重复, 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形成积淀, 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系统。诵读便是完成言语强化的必由之路。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 引导他们“准确地读”、“流畅地读”、“有表情地读”, 对有些文段要求熟读成诵。克服了课堂上重“讲”轻“读”的现象, 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 由传统的封闭的模式向新型开放式教学模式转变。“改革”一词,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依此, 语文教学改革, 就是指把语文教学中旧的不合理的因素改变成为新的、能适应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东西。这个解释应该说是很清楚、明了的, 对它只要给予必要的注意, 理解当中是不会出现差错的。但是问题在于, 很少有人注意过这个解释, 甚至很少有人去查过词典。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 大多数人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想当然地去理解, 结果, 往往下意识地把“改革”跟“弃旧图新”之类的意思等同起来。改革的对象“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 往往只剩了“旧的”这一个因素, 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往往也剩下了“新的”一个方面。理解发生了片面化的倾向, 这从现实中人们对教学改革的具体认识和态度上就能得到证明。

3.我对优秀班主任的新认识 篇三

关键词:班级管理;核心内容;优秀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68-01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集中办学的思想体系已成现实。相应的学生入学率逐年提高,班额人数不断增加,班级管理问题也随之不少,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质量如何,先要看看班级管理怎样,班级管理直接反映着学校“三风”建设的精神面貌,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团体。清洁、舒适的地面,摆放有序的洒扫工具,独具特色的学习园地,衣着得体、精神抖擞的莘莘学子,无不渗透着一个好班主任管理技能与水平。相反,早操、课间操、放学站队、开展集体活动时拖拉、推搡;早自习时出出进进,黑板擦、脸盆架子东倒西歪;进教室上课时学生无精打采,站无站相、坐无坐姿,小偷小摸现象伴随其中,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是徒劳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怎样重新审视一个优秀班主任呢?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究、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带着疑虑、深思与追踪、摸索,笔者认为:

一、志存高远的思想

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有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境界。在追名逐利,唯金钱官位是衡量一个人地位高下的思想影响下,一个平凡的教师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君子安于受穷”的宏愿,没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高尚情操,是较难做到这一点的,十多年的班主任管理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辛苦稍有不慎就会“挨批”的工作,也是天底下唯一一个推来又挡去的“官衔”,每学期几十元的津贴有时候还不够一次精神补偿费,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引下,许多班主任因学生偷盗、交通安全事故被家长训斥、领导找去谈话而担惊受怕,每次开学初与班主任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实际上就是追究安全责任事故和质量考核是为合格的依据,我敢肯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如果不是学校教育强硬制度的使然,是不会自告奋勇当这个班主任的。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师德风范。

一个优秀班主任既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也要具备老黄牛持之一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风范,弄虚作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虎头蛇尾,满足现状,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的做法是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养的。一个好班级是由点点滴滴的实事建立起来的,做好了小事,班主任工作就不难到“家”了,连小事都做不好的班主任大事一定也做不好。整齐的放学路队,行注目立的升降国旗,举止文明的弯腰行礼,无不是从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事积累而成的,疏忽了小事,班主任工作就会有影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时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性格开朗和蔼可亲,做事细心周到,讲求实效,信守诺言,严以律己的班主任一定会带出一个生命力旺盛,团队精神强的班集体。

二、一个优秀班主任要具备“宽容、理解、信任、平等、公正”的健康心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自古就是许多有识之士行为的标准,也是现今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哲理,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的成功机会对他来说是十分遥远的,班主任宽容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它包含着对同事、任课教师、领导的宽容与理解,一个班主任对这些关系处理不妥,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就容易失去理智,武断专制,从而分散了搞好班级管理的精力,也会影响领导、同事的支持力度,要始终以真诚包容的态度期待学生的悔过自新,包容不等于包庇,也不是对学生缺点的忽略,而是对无意识、偶尔犯错的一种谅解与宽恕,是行之有效的鼓励,以达到学生与教师的人格平等。学生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班主任凭一面之词不仔细调查,凭感情解决就会适得其反,这时一定要冷静耐心,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引导,公平公正不偏不移的解决矛盾,任何徇私舞弊的风吹草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宽容、理解、信任、平等、公正”是建立优秀班集体的法宝,也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这个班级才会一路阳光,蓬勃向上。

一个优秀班主任要具有勇于创新,顾全大局,激励评价的工作思路。

4.浅谈我对教师义务的认识 篇四

关键字:教师义务;正确认识

谈到“教师”,人们就会想到一句令人肃然起敬的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教师法》第3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不仅明确了教师的法律地位和使命,也同时告诉我们教师是一份责任重大的职业,教人做事,振兴民族。《教师法》对教师义务的规定中第一条即要求教师要尊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人类心灵的设计师”,说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尊师爱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模范与榜样,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严于律己,文明做人,为自己的学生们树立守法道德的榜样,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相关法规要求教师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正如扫马路是清洁工的每日便餐一样,这对教师来说应该算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考核。作为教师应当认真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学校教学计划,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不仅是对学校对学生负责,更是给国家和社会的答卷。虽然如此,但不得不说,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开始轻视教育义务的履行,而转向盲目追求名利。在中小学,部分教师不去自觉地制订自己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计划,对于课堂教学和学校交付的各项任务应付了事,而将主要心力放在课外有偿辅导方面,长时间地不更新知识,不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不钻研教育教学改革,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还有一些年轻教师职业观念不强,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忠实履行教师义务的内在动力。这些不良状况,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师群体义务的履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教师教学生首先是“传道”,教他们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授业、解惑”,教他们掌握知识。教师既要为“经师”,又要为“人师”,也就是既要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引文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在《教师法》对教师义务的规定第三条指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接受社会和国家委托,专门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人,其天职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各级各类人才。在教师的根本任务当中,既包括了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养成高强的实践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和人格。这也就是常说的”做人“和”做事“,我们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做事。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指导,以至于像”马加爵“等恶性的学生犯罪的屡屡发生。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是一个凭良心的工作,教育需要有爱的参与,教师的基本要求中首先就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不仅仅是给学生上好课,它既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也包含这教师对学生正当的严格要求。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农村教师魏敏芝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而寻找的故事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的一种表现。“教师应当在头脑中树立起”人格平等,教学相长“的现代师生关系观,对学生的情感、学习和生活多加了解和关照,和学生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让学生对教师更多的是敬畏和服从而不是畏惧和抵触。有些教师是不能理解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管束有余而热爱不足,甚至仍有打骂、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也常在互联网上看到师生互殴和学生打老师的事件,不得不说有时候不能单方面的去指责孩子们的不是,作为教师也是应该反省下自己有没有进到一名教师该尽的义务。

本人觉得教师是一份平凡的职业,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做好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干好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对社会尽了职责和义务。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一味的被教师职业头上的那个光环所误导,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好得行驶权利和履行义务。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为人师表,尽三尺讲台而挥洒青春,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王卫东,郑亚楠,当今中小学教师义务及其履行问题

5.谈谈我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 篇五

有人说:学校是孕育明天的摇篮,教师是培植希望的园丁。业不精、身不正的教师何以培育出美丽的花朵。教师的业就是基本功。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是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过去所说的教师基本功,就是三字一画(钢笔、毛笔、粉笔字和简笔画)和语文基础知识、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我们重新看待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基本功的含义越来越广,教师基本功包括的范围越来越大。

一、为人师表 教师基本功应以德为先,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思想上以学生为本,有做名师的愿望,至少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练好基本功。

1、有理想,有事业心。教师应该以对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感染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热情。教师在工作上的孜孜追求必然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如果教师没有事业心,他所教的学生可能会没有责任感和不求上进。一个教师有当名师的愿望和行动,学生将来在工作中也会追求卓越。教师的工作态度会很明显的表现在学生身上,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

2、以身作则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凡事做在学生的前面,身教胜于言教,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教师不能“言必行,行必果”,不讲诚信,不能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教育就难以有效。

二、表达能力

1、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教师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级水平。即使普通话不标准,也应该尽量用普通话。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或与人沟通时,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观点,愉快接受自己的意见,不会让对方觉得难以接受。教育学生时能够入情入理,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春风化雨,把话说道学生的心里。这的确需要高超的谈话技巧。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这就叫基本功,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教师讲课,没有精彩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教师的语言要能“粘”住学生,即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

2、文字表达,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工作虽繁重,但是要学会反思和总结,把心得体会写出来,才能少走弯路,更快进步,摆脱烦琐;才能轻松、高效的工作。教师的计划、总结、随笔、论文、教育故事、等等。虽然同样是写出来的东西,但是有的人能写出来东西,而有的人写不出来体会,这就是文字表达的能力。现在要求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没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

三、动手能力,三笔一画这是传统意义的教师基本功。“字若其人”。写字方面,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简笔画方面,能按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简笔画。

2、板书设计,不仅表现出一位教师上课的基本功,而且也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首先教师应在板书上下功夫,字写得好,学生就很佩服。无形中也就影响了学生。要是教师的板书东斜西歪,学生写字则“龙飞凤舞”,这就是模仿的结果。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理念。虽然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但板书设计绝不能丢。好的板书设计能够统领全课,提纲挈领,画龙点睛,构建知识架构,吸引学生的兴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3、运用制作教具,使用、制作教具方面,能按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具;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教具。制作教具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风格,可以营造师生互动的气氛。但是现在制作教具的人越来越少了,实在让人遗憾。

四、备课能力。

1、备教材:必须熟悉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规范教学,熟悉教材全过程,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认真研究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学期课程计划。

2、备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备教法学法:重视教学思想,采取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根据有关教学理论和要求,处理教材与授课的关系,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论教,先学后教。

4、教学设计:预测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以便应对。或者出现了意外情况,教师能够冷静处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好,做到环环相扣。尽量落实三维目标,把三维目标的落实当成一个整体。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课堂教学能力 笼统地讲就是课堂教学技巧,就是教学技能。

1、组织教学,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善于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善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善于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善于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善于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善于反馈、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善于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

2、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提问要有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够创设情境,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三维目标的落实教师要把备课时目标按计划落实。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单纯的分开。要有教育机智,抓住意外事件发生的机会,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落实三维目标。

4、互动教师要能够使学生和课本、环境、学生、教师开展良好互动,互动出彩。要在学生的需要处互动,在学生困惑处互动,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巧设环节和活动,抓住教法和学法的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引进小组学习,巧妙提问和调控。

5、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设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六、教研能力,我觉得不一定每一个教师都要成为科研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但具备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应该是教师积极投入的一种体验。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也就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科研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独立或合作的展开研究,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因此,新课程需要老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1、听评课能力,听课并不是听听课那么简单,要听出优势和不足,听出自己的感受。评课时教师要致力于理解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评价课堂教学,能科学地对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方法、效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要有一定深度,要点评教师背后的理念,不能只是就事论事。评课时要有侧重点,结合主题。评课时要注意以学论教,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紧扣教学效果,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2、评价能力,新课程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的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并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3、命题能力,现在教师大部分缺乏命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至少有分析试题的能力,至少有分析试卷的能力。知道哪些方面容易出错,哪些地方是重点,解题技巧在哪里。教师能够命题,直接证明了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6.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篇六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参与式教学是一种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的沟通现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的伙伴关系。受教育者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沟通的伙伴。参与是语文教学是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具体化。通过开展参与式教学,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分组活动的学习方式,自由的学习思想、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学生体验到了参与学习过程的乐趣,体验到了身处民主环境的幸福,发现了成功的途径与自我的价值。学生逐渐变得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体会,会逐渐成为大胆创新,个性丰富的人。

上学期我校组织初中部教师学习观摩了榆中县小康营中学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从小康营中学回来后,我校也着手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在之前的一个学期也在学习、试行“参与式教学”模式,但是也只是在初步的摸索中寻求经验,属于空想学习阶段,并没有进入到真正的教学改革中。通过学习观摩小康营中学的“参与式教学”,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参与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震撼。回校后,每一个班级,每一位老师都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课桌摆放方式变了,坐次变了,老师的讲台领域扩大了,它属于每一个学生的讲台,讲台变成了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我也不例外,充分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来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力求课堂教学效果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谈谈我对参与式教学的设计、实践及反思的一些看法。

参与式教学的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为学生发展选择学习目标

2、创设学习情境

3、提供学习材料与工具

4、确定活动时间

5、确定小组内角色分工

6、明确学习任务和步骤

7、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

8、学习成果展示

9、评价与反思

参与式教学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个大的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问题的陈述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潜能,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努力做到把抽象问题情境化,把复杂问题形象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设计问题。

例如,人教七年级语文《皇帝的新装》一课的问题就可这样设计:

根据课文5-21段分析故事的主要人物--皇帝的特点。

1、课题是皇帝的新装,这件新装有何特点?这样的衣服你认为会不会存在?既然大家一读就知道新装是假的,为什么两个骗子还有那么大的胆子去骗皇帝?

2、皇帝一心想穿上这件新衣,为何没有一开始就亲自去看布料?当他亲自去了,面对空织机时有何心理活动?

3、当他觉得老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时,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4、请你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概括皇帝的特点。最好能结合课文做些解释。

这四道题在难度上是有梯度的,第一题的第一、二问,学生都能答出,第三问和第二题就需要动动脑筋回答,而第三题只有个别好学生才能答出,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富挑战性。

其次,在设计问题时,也可由一个次要问题引出几个主要问题;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可从“乐园”一词的`含义入手,抛出一个矛盾的问题:百草园其实是长满荒草的园子,为什么却被我当成美好的地方呢?以此切入,学生概括百草园里的趣事,并挑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子的作用,品味景物描写和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捕鸟等细节描写语句,体会鲁迅充满幻想、幼稚而又天真的童年。

另外,要设计悬念式教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活动环节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教学的灵魂,如果好的问题有好的活动过程作为载体,那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可以把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设计参与式活动过程一般有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

提出问题是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是参与式教学中设计活动环节的首选方式。例如,在讲述《故宫》一文时,可让学生在课前先根据课文画出故宫的布局图,搜集有关故宫的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扮演导游,每组可自己制作导游旗,开始旅游活动,导游可全面介绍故宫的布局,概况,也可选取故宫的一所建筑详细介绍。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畏惧学习语文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语文学习任务。

探究问题是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探究问题与讨论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习境界的常用方法。如,在《斑羚飞渡》一文中,让学生讨论人在课文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受到启发。

总结反思是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设计参与式教学活动、强化创造性动机的极好方式。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运用参与式教学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参与式教学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很有效的增强了记忆力。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小品短剧表演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一来,马上就搞活了课堂气氛,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3)、课堂竞赛

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在教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如果单纯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月球的奥秘,往往会很枯燥。为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同学,举行“月球知识大奖赛。”表演者借助歌曲、神话传说、古诗词、小品等将月球的各种知识来了个大比拼,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地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

(4)、角色互换,学科综合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话,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把学生放到思维阵地的最前沿,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一些简单的课文我经常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先让学生作主自学该课内容,在笔记簿上列出自学提纲,同时将疑难问题列出来。上课时,我就先叫一位写字较清晰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该课内容的知识点,然后再由每大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回答的可由该组的其他同学补答,如果实在不能回答的或答错的就由教师补正。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同时这方面的课外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知识,在课外还应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和发展。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的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在备课的时候,往往缺乏针对性,选择性,觉得哪部分的教学知识都舍不得删,最后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清楚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备的内容与目标不相符。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紧扣目标,突出重点,问题梯度化,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2、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的时候教师看学生讨论的热烈,索性听之任之,没有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导致话题脱离问题,学生实际上讨论的是无意义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正确引导。在一堂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也不应太多,太杂,要考虑活动时间及课堂的整体时间。

3、评价机制仍然很不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回答问题后,教师不能及时地作出评价或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比方说,有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是,只是用“很好”、“声音很洪亮”这一类的词语,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做出有意义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形成要有好的评价机制,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

4、设计的参与活动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教师在设计参与活动时,还不能从自己的角色中走出来,不能真正设计出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还是以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设计教学活动,使得参与式教学换汤不换药,只是停留在表面。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转变角色,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5、教师课后不注意及时总结,课上完就结束,不去思考这堂课的得失,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得不到提高。教师和学生都应在课后及时总结,反思,这样学习者参与活动才能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才能有所提升。

7.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篇七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

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和思维发展, 加强语文实践, 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 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符合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习不是以理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的, 而是依靠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进行的。具体的过程是“感知 (具体语言文字材料) ———概括 (将接收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抽象概括, 得出知识的结论) ———应用 (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 ”的认识过程。所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依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 设计具有可理解性、一定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开展中职语文实践活动符合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素质、有一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能力都需要培养及提高, 这些都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以知识的讲授为目标, 更要通过创新设计活动方式, 让学生接受知识, 形成能力, 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语言问题开始,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作为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始, 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也会使学生由兴趣进而探索, 使学习动机变得稳定与持久。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

《教学大纲》将中职语文实践界定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 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须是“语文”的活动, 活动应以“实践”为主要特征, 并且要有很强的“综合应用性”。依据这一界定, 可以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阐述为: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以学生直接经验, 以及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 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

实践活动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实践活动性”为突出特征。实践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积极动脑思考, 动口表达交流, 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均是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的”这一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言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 它必须以学习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方法的整合、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教育 (或职业素养养成) 的融合, 着重解决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所以,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应该姓“语文”。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代替不了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从而发展特长, 培养个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大多数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 自己选择内容形式, 自己组织, 独立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主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让学生成为活动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以及主动意识, 是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想基础。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活动是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活动本身只是手段, 要发挥活动的多种功能, 使每项活动都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有实效, 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认识能力、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情感熏陶、一般知识等的发展。

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显著特点。开设语文实践课要与学校其他课程有机地结合, 发挥语文实践课的整体功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内容、形式到所产生的教育影响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它要求课程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实现学科的整合。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各项活动的完成, 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 所培养的能力也是综合的。除语文能力外, 还包括其他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除此之外, 学生在人际交往、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锻炼。而且,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课, 学生还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使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不仅表现在知识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能力和发展上。

落实大纲要求, 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大纲》明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与作用, 它要求教师从教育改革的实质出发, 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再进而组织、实施。那么, 该如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大纲精神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呢?

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在旧的模式下, 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的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满堂灌”、“一言堂”。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 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 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让学生自己先去查找相关资料, 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通过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表现、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课堂成为学生质疑创新的舞台。教师的身份由“演员”向“导演”转变, 教学模式从课堂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例如, 以前讲授古诗的时候, 教师总是喜欢“三包”:包找资料、包讲课、包总结。课前忙得团团转, 课中滔滔不绝, 课后不甚放心, 唯恐落了哪一节没讲。学生就像一个瓶子让教师装个够。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学习是被动的、机械的。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但教师累, 学生也苦不堪言。改革教学模式, 可以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实践课, 诗人的生平、背景材料, 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诗歌的内容及抒发的思想感情, 可以通过创设意境, 以同类或同题材的作品加以引导、赏析, 让学生自我领悟。这样的效果是:学生在顿悟的过程中理解透彻, 感受到美的愉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训练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余文森教授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所以, 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变教学思维:由机械模仿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机械地复制知识, 而应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作为教师, 要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多考虑如何把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自如。教师就像游泳教练, 既要告诉学生游水的要领, 让学生下水自己游, 还要随时跟踪, 把握水中情况, 以便指导;而学生通过实践, 可以掌握要领, 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加以选择、纠正、丰富、再创新。应摒弃那种“教师讲课照本宣科, 洋洋洒洒口干舌燥, 学生听课埋头笔录, 手忙脚乱头昏脑胀”的局面。

改变评价体系:由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

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以结果定命运, 学校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 于是, 考试成了教师的指挥棒, 分数成了学生的存在价值。这样, 人为地加大了师生双方的心理负担, 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因此, 在教学评价中应彻底摒弃唯分数论, 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 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找到用武之地, 培养自信心, 燃烧闪光点。所以,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应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方式, 强化过程控制, 加强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回自信心, 激发前进的动力, 实现自我价值感的回归。考核的方式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同时, 又要根据各专业特点设计考核方案, 才能实现学科整合, 发挥学生的所长。所以, 设计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活动方案, 让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活动的方案, 落实语文的各项能力指标, 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素质及能力。

总之,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应把握好大纲精神, 落实大纲的要求, 应把语文知识、方法、技能与学生个体的智慧、经验、情感及体验联系起来, 多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机会, 让语文教学为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提供条件。

摘要:从理论角度出发, 阐释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涵与意义, 并从认识的层面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强调教学模式与思维模式的转变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语文实践活动课,新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川.论职业教育学的“实践性”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9) :57-61.

[2]安淑春.高职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1) , 32-34.

[3]佟强, 张素云.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5) :78-79.

[4]许耘.理解意义把握原则突出实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0) :25-28.

8.我对语文教师的新认识 篇八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教育理念社会价值反思

2010年以来,随着进入21世纪后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陆续制定、完善和颁布,它将在以往的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的规划,这将是有史以来变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对教育改革的全新部署。可是,在如此重大而又严峻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呢?

对此,我深感疑虑,尤其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两次跟随“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的优秀学员(政治学科的一线骨干教师)学习和接触的过程中,并在经过研究生的专业课内容的学习以后,我的忧虑不但加深。结合已学的知识,以一个敬畏者的心态经过仔细的反思后,我想对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自我认识和定位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自我角色该如何定位

一直以来,在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的教育模式中,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历来是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随着其主体性的日益彰显,学生往往被当作被动的被灌输知识的客体,这在目前全国各类学校的教育中极为普遍。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造就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对生活的倍感无趣,进而抹杀了其作为生命个体的思维发展和自我存在的意义。总之,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了做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社会存在性。而在其中,教师也在有意或无意中充当了造成这一恶果的帮凶。

在现代教育理念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这种转换,却让许多老师感到茫然,尤其是在广西壮蔟自治区今年也即将实施新课程改革试验的大教育环境下,好多教师更是多了一份慌乱和无所适从。

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

新课程改革所引入的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教育的目标上,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将学生教育成人、成材,但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培养方式上—即其所执行的教育理念也是时刻在激烈碰撞的。

新课程改革下的现代教育理念,其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体验过程,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和记忆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和价值观。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作为辅助的桥梁,通过适度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自我成长和自身发展,从而在社会中形成生活的智慧乃至学术和人生的智慧;并通过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追问和顿悟’,从而升华为一个自主性的、社会化成长的学生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充分体现在“教育”的“育”字上。这一点上学期在德智外国语学校,从与其校长的教育理念的交流中,到其讲叙学校的办学思想—“让学生‘象大树一样成长’”和其学生在外人面前所表现出的良好素质中可以看到。也可以看出一些有眼光的教师在课程改革这方面所做出的一些适当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但可悲的是绝大部分教师到目前为止还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三、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社会价值取向把握的冲突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尤其是高考制度不合理方面上纲上线的限制,好多教师尤其是面对高考升学压力的一线的老师们,似乎在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荒谬的共识——‘课改是个屁,分数是个宝’。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新课程改革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在其现实利益与个人前程面前就更加显的苍白和无力。

当然,也有些有智慧、有眼光的教师能够看到新课程改革的价值意义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其价值取向中,其偏重的依然是高考方案及其背后所隐含的利益和实惠。为此,在轻重缓急中其撇清的永远是新课改,课改方案也仅是点缀和陪村而已。

四、在新课程改革中该如何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和实践

随着当今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实施, 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启动以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对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此,就如何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践新课程改革,我想提出如下感受和建议。

反思是自我更新意识的体现,也是实现自我更新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在教育过程中倡导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善于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社会化成长,即“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师应把教学、研究、学习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活方式,将反思和自我专业发展作为一种职业人成长的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容许教师自由地选择专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激发其参与专业学习和实践新课改的动机。并设置有利于适宜自我更新的环境、创造教师学习的必要条件。

五、结束语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思潮中,一切冲突和碰撞都是在所难免的。而新课程改革实验本身也在破旧立新中渐次推进和向前发展的。在这样一个大的教育背景下,作为‘教育场域中的人’而不是神的教师势必会与新课改相互作用。为此,教师的能力、信念、热情和态度,教师的角色定位、教育理念和社会价值取向甚至是功利化和世俗化的思想都是构成影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各方面的因素。故而,教师在面对和即将面对新课程改革这一项系统而又繁杂的工作时,其面临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但作为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并不能因为困难而不去作为,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发挥自身正面的积极因素去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这不仅是教师专业化知识和自身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应尽的责任和任务。

9.我对法律的认识 篇九

考上大学之前,从没想过我要学法律,或者从事法律方面的职业,甚至抵触迈入这项家族的行业。但命运将我送到这里,我接受了,我妥协了。本来以为法律是个文绉绉的东西,无穷尽的文字,却不能像文学,绘成画,酿成诗。你永远无法从一本法律书籍上找到一张照片,一幅插图,甚至一张维恩表。貌似是学法律的人不允许法被人那样亵渎,不允许法与花花世界同流合污。法,在三个月前于我似站在巨人脚下,而它高高在上的俯视,让我不禁羞红了脸承认“我不懂你”;此时的我也算懂了他的一二,触了他的皮毛,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一、法律的血液

实在不能否认,学习之初,我抱怨了一条法律理论的解释有太多种,譬如,犯罪的要件,我国(苏俄法系)有犯罪构成,大陆法有该当构成要件、有责性、违法性,不嫌乱还有英美法系;对宪法的定义,一家就成一言;民法中基本原则的理论,又有人孜孜不倦的提出不同意见„„

然而这些“百家争鸣而没有独尊儒术”的现象正是法律的魅力所在。如果一个社会科学的一切都成了定论,那还有什么可使它作为“社会科学”而骄傲的呢?社会科学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前进的,是依附其他研究而研究的,它不仅不能脱离社会,更不能脱离社会的主体:个人。这些丰富多彩的看法、观点就像血液中种类繁多的维他命,正是有了它们,人才得以健康的成长,正是有了它们,中国的法律界才得以鲜活。所以我们应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法律拥有着这样的血液,在新陈代谢中更新,就会焕发出更强大的力量,迸发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法律的轮廓

作为一门科学,数学几乎用不到其他学科的东西,只有去其他学科借用它做“工具”的份儿。对于物理,研究它也只需物理基础和数学知识。它们对其他学科没有太多倚靠,没有太多联系,也没法用其他知识的相似性助于理解。它们都是有轮廓的科学。

然而,法律是没有轮廓的,没有绝对边缘的,它可以无忌惮的与其他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法律离不开经济,因为经济基础是法的本原;法律和政治分不开,因为我国的政治体制、国体都是由我国宪法构建的;法律也不能和文化脱节,因为不同地区的人民孕育出不同的乡土文化,研究好习惯法也是维护国家团结、促进民族友爱的肯綮。关于科学发明、学科研究,民法中有知识产权法保障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诞生的智力成果,法律的保护使人们更敢放手去做,放手去追梦,如果没有法律的庇佑,这些雨点般的智慧怎敢展现在社会大舞台上呢?所以,法律是联系在各个学科之间的,换句话说,一个只懂得法条的人是无法仅靠法律课堂上的知识立足社会的。

三、法律的内核

法是刀子嘴豆腐心,它表面写着严峻的法条,司法上却往往是带着谦抑的微笑。法是严父厉母,他愿扮黑脸做打击贪官的打狗棒,国家权力的限制人。法是严明的老师,被誉为公民的权利书„„但我觉得,我们的法也是两面派,口惠而实不至,宪法第22条第2款说了“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现实生活中政府却常常为了发展经济建设而忽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第27条第1款又说“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

僚主义。”可由于它的声音并未让所有的官员听到,甚至一半都不到;国家机关既不精又不简,甚至拖沓像块赘肉。甚至发生了“钱云会”这样的案子,他明是秉承了27条第2款的精神,却反被机关内的黑幕陷害,落得不了了之。

不过,开诚布公的说,黑锅似乎也不该让法律本身来背。法本身是一纸条文,如果不执行,恐怕它什么也不是。就像十二铜表法,它不是现在还摆在那里吗,可是它还具有效力吗?是人决定了它的效力,是人决定了它是谁。它的内核只是它本身具有的,它的力量还是在于赋予它身形的人类。

四、法律的力量

我认为,法律应该有明确性,司法应该有说服力。

刑法课上常常提到“口袋罪”(即在某条文后出现的“和其他„„情况”并没有附加的限制)。“口袋罪”的出现使法官有了用自己的道德观念裁判当事人或行为人的可能。这就出现漏洞了,难道法官和常人的道德观念有等级上的区别吗?或者法律的神圣地位能由法官替代吗?法官难道与常人不同吗?如果相同,那么谁都可以去当法官了;如果不同,那又要怎样证明法官的道德观念比一般人的就要准确呢?因此,为了“法律至上”,首先立法应该明确。

其次,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司法部门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如果法律不被执行就是一纸空文,也正是这才使我上一段的论述成立。司法不仅在执行法律,更是在述说法律。如果它把自己当做法律去裁决了,和上面的法官的悖论有什么不同呢?法律不仅需要执行,更需要“依据”它执行,只有司法机关都信奉法律了,民众们才有可能信仰法律。

综上,严明的法律才是有效力的对个人或事物的裁判。

10.我对礼仪的认识 篇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懂“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尽管礼仪的研究和教育在国内已经有所发展,特别是职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成大势所趋。

从社会交往来说,文明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每个人只要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合,居家还是外出,均离不开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第1页(共5页)

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歌德曾经这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也他的肖像的镜子。”现在人和人相处,越来越重视第一印象,因此我们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为彼此留下一个好的开始。礼仪行为是一种信息性很强的行为,每一个礼仪行为都包含着多层信息。礼仪其实可以分为好几个部分:

个人礼仪,包括自身的仪容、举止、服装等。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个人礼仪,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举止行为,不但事关对方对自己个人形象的印象好坏,而且也是个人教养与素质的最形象的展示。但是在现在的社会,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存在。大街上,穿着暴露、邋遢、不修边幅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顾礼仪规范,一味追求前卫,带给别人的印象却是糟糕至极。公共礼仪,指的就是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行路、行车、乘坐交通工具等在公共场合都应注意礼仪。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环保等都是最基本的规范。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违反这些最基本的规范。乱穿马路、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是给他们自身的形象摸黑,更破坏了公共秩序,让外国友人看见,更是破坏了我们中国人的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做到遵守礼仪规范、提高自身修养。

交往礼仪,这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何称呼、介绍、握手、交谈等都有许多礼仪规范需要遵守。在这一方面,有许多人存在着误解。比如要介绍年长者和年幼者认识时,我们通常都是将年长者先介绍,认为这样就是尊重年长者了,其实不然,先介绍年幼者才

第2页(共5页)

是尊重年长者的表现,因为他们是被尊敬的人,应享有优先知情权。又如握手时,男士和女士谁先伸手更合适,通常大家都会认为是男士先伸手,其实不然,应该等女士先伸手才是尊重她们。类似于这样的礼仪有很多,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在以后的交际中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因此,这更说明了我们需要提高礼仪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联礼仪,就是人们在通信、联络时的礼仪规范。现在的人很少用书信交流,所以到了真正要用的时候,把该有的礼仪都忘了。又比如打电话,也不懂得礼貌,选择恰当的用词及时间,这都会带给对方麻烦,影响他人对你的评价。但如果你能做到基本的通联礼仪,就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貌的人,对你的印象也更好,对你的工作学习都能带来一定的帮助。

餐饮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在用餐时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座次的安排、敬酒礼仪、用餐时的规范等都是在社交场合经常能用到的。如果能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了,他人都会觉得你是个非常懂礼仪的人,反之,则会觉得你不懂礼貌,甚至会影响你的学习、事业。

在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作为即将离开学校走向实习岗位的我们应更加注重礼仪。这里我们来谈谈个人礼仪吧。

一、修饰与衣着

作为女生的我们在面试时最好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因为这太过耀眼的着装会给人一种轻浮的感觉。但是我们也要化些淡

第3页(共5页)

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打扮的整整洁洁会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同时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你对此次工作的重视。

面试时要多带几份简历,在面试官翻找的时候我们要拿出自已提前多准备的简历给他,他会觉得的很舒服的。当面试完后要给面试官写感谢信,现在很多人一般都不写,但这是礼仪,我们还是要写的。在面试或会议时要带上比较精致皮面的笔记本,还有好的笔,不要随便找一个本或笔。

面试时要提前半小时去,先与他们的总台人熟悉一下,总台是个很关键的人物,多打听一下有关将要面试你的上级的消息。如称呼等。下面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一次一位王女士,接了一个电话说:你好,我是xx公司的王浩,请你明天九点到我们公司来接授面试。第二天,他八点半就到了,和总台服务员聊了一会,服务员打了一个电话,说“王总,王小姐到了”,这时她才知道,原来给她打电话的就是王总呀!在这之前她还把这个人当成小人物呢?因为一般打电话通知的都是小人物或员工做的事。所以她进去面试时,说了你好!王总。你想想假如她说,你好,王浩!王总会怎么个想法,“王总”叫了几年了,都已经叫习惯了,突然叫他王浩,他能够习惯吗?

简单的自我介绍:我们应该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名字和专业以及一些主要信息报清楚。

真诚的微笑。微笑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微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

第4页(共5页)

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礼仪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和精神文明的一种艺术方式,它通过特有的语言、表情来撞击人的心灵。它也可以通过特殊的环境布置,特殊的活动、特殊的氛围来体现人们对长辈、领导、贵宾、朋友甚至素不想说的客人的尊重,来适应社会规范及道德规范,促进交往和友谊。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更会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我们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担起这个重担。从自身做起,积极认真地学习礼仪文化,并付诸实践,不仅自己要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带动周围的人和自己一起做讲文明讲礼仪的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注重自身礼仪修养的提高,不用多久,我们整个社会、国家的礼仪素质都会得到提高,真正做到礼仪之邦,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

11.我对“重彩”的认识和创作体验 篇十一

晚唐以后,由于水墨画兴起,中国画表现语言发生了变化,重彩与水墨成了一个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工整细腻的代名词,另一面是收放自如的代名词。以水墨为正面,以重彩为背面,则成为画史的趋势。明清之际,中国画走向全面写意的时期,工整细腻的重彩开始被冠以工笔的名称,工笔与写意又成了相互对偶的绘画表现形式。

至此,中国画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最后被定格为工笔重彩。它是以“勾勒填彩”、“勾勒渲染”为画法定式,融色彩的装饰性、符号性、象征性和表意性为一体,成为表达中国人色彩意识的程式化绘画语言。

近些年来,在潘絜兹、蒋采苹等先生的提倡下,在日本画和西方绘画的影响下,中国画色彩表现的问题又重新受到关注。潘絜兹先生指出,工笔是相对写意而言,重彩是相对白描、水墨、淡彩而言,工笔重彩就是工整细密和着重于色彩。蒋采苹先生提出,重彩一词是传统的工笔重彩发展和延伸出的新阶段。他们不仅在理论上探讨中国画的色彩观念,而且要在重彩画的创作实践上为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开拓新方向。

创作是一种能量的积累,也是另一种能量的释放。在绘画创作中,需要通过造型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画面的整体意识,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对思想的解放、眼界的开放、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来自新事物的不断冲击有切身体会。最初从传统重彩画转向现代重彩画是被重彩的技法语言和画面效果所吸引,想选择新的手法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1998年,在蒋采苹先生主持的重彩高研班上,我与重彩相遇,一晃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的积累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在重彩的色彩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逐渐清晰了思路。我想在作品中呈现一种属于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同于传统绘画中的诗情画意,又不同于当下青年画家们的标新立异,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情感寄托,一种和美的社会氛围。这种美的把握不能太直白、太甜美,我希望通过人物的神情展现出一种内心的满足。我又想通过新的语言形式,体现出中国画的现代审美因素,希望自己的创作既有技法语言的丰富性,又具有新时代的人文色彩,这是以创作带动技法语言的丰富,而不是简单地从旧技法到新技法的更新。

十余年的重彩画创作使我对重彩也加深了认识。我认为重彩画材料及技法更为自由,更接近当代生活,更能表达当代人的审美感受。

在绘画技法上,工笔重彩也好,青绿山水也好,多以草色打底铺垫,再用石色层层渲染,或平罩或分染,以工整细腻不留笔痕为上。无论用色如何浓重鲜丽,总不能夺去线的地位,最终必须受线的节制约束。笔为墨帅,色为线辅。这里有主从之分,不可逾越。这样的制作过程逐渐形成一套程式化的绘画语言,它是一个时代的审美范式,也是这一绘画语言的经典呈现。而重彩画的表现在线与色的表达上则宽泛了许多,它甚至能够完全突破线的束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作用。在表现技法上可见由笔形成的笔彩、笔触,色彩的薄涂和厚用等绘画质感,以及颜料的粗粒子与细粒子的对比变化带来的美感等,在所使用的工具上也不仅只有毛笔和排刷笔,还有作肌理的磙子,撒云母的筛子,以及贴金银箔时使用的各种工具,都使绘画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与丰富。这种状况催生了诸多新的表现技法与表现样式,因此在重彩画创作过程中技法没有一定之规,只有无限的潜力有待于新人的探索,这既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又为传统技法注入新的活力。

但是,绘画艺术决不等同于材料和技法的堆砌,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都是画家对客体对象观察体悟后,所反映出的精神世界。因此,中国的重彩画应是用颜料(墨也是一种黑色颜料)、材料画出来的有意识的色彩,表达的不仅仅是视觉直接可见的真实色彩,也是心理感受到的色彩和想象中的色彩,表现的应是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和色彩的文化特征。它不以工具、材料的具体使用所局限,也不只是工笔才可能表现重彩。从这一点来说,重彩更具有现代意义,更能自由地发挥绘画主体的创造性。

相对于中国文人画,重彩画注重色彩的运用和装饰性,更能展现当代多姿多彩的生活,适应人们崇尚自由的心理,这也是重彩画在中国发展比较快速的原因。目前重彩画的创作呈现出画法多样、色彩丰富的整体面貌,但除了新材料、新工具、新形式和装饰效果较吸引人外,在张扬重彩的文化特质上还做得很不够,中国重彩画里的日本趣味、西方痕迹还很明显。

中国重彩画的成长初期得益于对外来绘画的学习和借鉴,因而在创作中我们不能保守,要向一切可以借鉴和吸收的文化学习,无论是日本绘画还是西方绘画。但是学习他人之长的目的是回到本土,借鉴也不是照搬,因而不能迷失创作的方向,重彩画创作要具有中国面貌和中国文化精神应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如何强化中国画的中国文化精神,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重视中国绘画色彩理论的学习。在传统绘画思想中有许多可以古为今用的理念,在传统绘画的技法中潜埋着许多有待开掘的积极因素,只有下功夫进行重新发掘和整理,才能走出目前创作的困境。

二是要注意传统色彩观念与现代色彩观念的融合,对色彩中的构成关系、肌理关系、对比关系、冷暖关系等色彩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地研究,在作品中表现出现代意识下的审美趣味,带给观者更丰富的心理感悟和视觉感染。

三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认识现有的社会,了解我们自己,更好的从生活中总结和探索新的规律。

上一篇:参考员工试用期工作自我鉴定下一篇:职工福利费使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