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2024-07-22

旅游资源评价报告(精选8篇)

1.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篇一

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目 录

一、雅安市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1.雅安市概况、历史 2.旅游开发现状 3.目前接待能力

二、旅游资源类型

三、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价值 2.旅游条件 3.景点规模

四、开发建议

1.定位

2.产品体系和项目策划

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一、雅安市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1.雅安市概况、历史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古称雅州,现辖雅安市雨城和名山区、天全、芦山、宝兴、荣经、汉源、石棉六县两区,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153万。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湿度大,日照。

雅安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现代更留下了“翼王头落地、红军会师处”的壮丽诗篇。雅安山川秀美,生态良好,是天然氧吧,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雅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的“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是全省乡村度假旅游和自驾车旅游的热点地区。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2006年,以雅安为主要核心区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球人工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2.旅游开发现状

开发的旅游景点有旅游地有碧峰峡风景区、蒙山风景区、周公山温泉、上里古镇、金凤寺景区、汉高颐阙、白马泉、唐代摩崖造像、严道古城遗址、富林文化遗址、安顺场渡口、田湾河、汉樊敏碑阙、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大板桥风景区、宝兴邓池沟熊猫故乡等。另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3.目前接待情况

目前各大景区接待设施完善,配套项目非常齐全,可以满足日常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景区内部制定一些应急预案,对小长假的游客承载量进行一定的估算。

二、旅游资源类型

1.地文景观(1)碧峰峡风景区

碧峰峡位于雅安市北8公里,景区为两条峡谷,左峡长7公里,右峡长6公里,呈“V”字形,宽30-70米,海拔700-1971米,峡壁相对高度100-200米。植被、峡景和瀑布是碧峰峡景区的鲜明特色。峡内林木葱郁,苍翠欲滴,峰峦叠嶂,崖壑峥嵘。时而奇峰耸峙,高插蓝天,时而两山并合天光一线,多类型的瀑布景观,更使双峡增添无限景色,令人陶醉。谷底溪流奔泻,激发的银色浪花与山谷鸣响,别有一番意境。沿1.5米宽的石板路在峡区内环绕旅游,可领略险、奇、秀、幽之原始风貌。景区有黄龙峡、天仙桥、天然盆景、千层岩瀑布、白龙潭瀑布、女娲池、滴水栈道、动物园、碧峰寺等景点。(2)蒙顶山风景区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蒙顶山,又叫蒙山,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号称“天漏”雅安市和名山县之间,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蒙顶山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说到蒙顶山,我们都知道一副对联:“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副对联说的是蒙顶山的“仙茶”,蒙顶山也因为是茶的发源地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景区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水域风光

(1)周公山温泉度假区

周公山温泉距雅安市6公里,位于山环水抱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东南风景秀丽的周公河畔,周公山穿行其间,宛如色丝带自山顶而下,更增添一份柔美。公园内植被丰富、田园风光诗情画意,而品质优良、水量丰富的周公山温泉,更为这处天然的度假胜地,注入优质的核心资源。周公山为游客所熟悉的不是它略现一般的风景,而是这里有“蜀山第一汤”之称的,开采于地下3000多米的温泉。3.天象与气候景观(1)牛背山——未开发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泸定县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时都变成了玲珑盆景。站在牛背山顶环顾四周,看脚下云海、云瀑,时而如丝般柔滑,时而如潮水般汹涌,其壮观的云瀑更是无以能比,民间已有“牛背归来不看云”的赞叹;看四周群山环绕层次分明,有雪山、佛光、彩虹、霞光相伴。在不同的季节,可以看到不同而美丽的景色,有金色的群峰,有云海的飘渺;有炫丽的霞光,有连绵的群山,有满山的杜鹃,让人感到自己已经步入了仙境。4.遗址遗迹(1)高颐阙石刻

东汉浮雕。在今四川雅安姚桥高颐墓前。建安十四年(209)刻立。共有东西二阙,相距13.6米;东阙仅存阙身,阙身北面刻有“汉故益州太守武阴令„„”铭文。西阙高5.86米,阔1.63米,阙身上面所雕枋子、斗拱、棱角犹新,阙座四周雕蜀柱斗子,阙顶正脊当中雕(朱雀)口衔组绶,此浮雕影象清晰,动态鲜明,形状壮美,层次处理得宜,为古浮雕中杰作。阙身到屋檐,用五层石块逐渐向外挑出。石块上的雕刻是此阙的重要部分。大斗上浮雕饕餮,四面大斗各雕一神;二层雕成斗栱,斗栱之间浮雕人物故事;三层周边浮雕图案花纹;四层浮雕人物、车马、禽兽;五层雕成纵横相交的枋子。整个阙的轮廓曲折而有变化,雕刻华丽细致,是四川雅安诸阙的代表作。5.旅游商品(1)雅鱼 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雅鱼,属雅安名特产之一,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砂锅雅鱼为当地名菜。相传,清代上贡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2)汉源贡椒

产于中国四川省汉源县的四川汉源花椒历史悠久,唐代列为贡品,故名“贡椒”。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畅销省内外。6.人文活动(1)上九节

上九节,是夹金山藏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初九,藏族同胞要在夹金山下举行各种灯会,表演舞狮、舞龙等传统节目,在灯的海洋中,人们的欢声笑语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这时人们可以看到独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和令人忍俊不禁的高跷、“天鹅抱蛋”等杂耍。(2)年猪节

雅安市雨城区年猪节,由传统的农家过新年、杀年猪、看大戏的喜庆场面逐渐演绎而来。自2005年开始举办,今年已是第四届。年猪节一般在农历十月以后择日举行,前后历时三个星期左右,结合主办地上里古镇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主要进行“年猪祭祀”、“杀年猪,喝旺汤”、“唱大戏”、“茶马互市古装演绎”、“民俗表演”等活动。目前,年猪节已成为雨城区独特的民俗文化演绎名片,在省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三、旅游资源评价

1.资源价值

在资源的数量方面,雅安旅游资源单体达到30个,旅游资源主类上地文景观9个、水域风光4个、生物景观2个、天象与气候景观1个、遗址遗迹2个、旅游商品5个、人文活动5个。

在资源功能方面,雅安市具有丰富的地文景观,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文化,造就了雅安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2.旅游条件

雅安交通发达,形成了一系列的旅游专线;饮食方面,雅安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饮食风格,造就了雅安风味小吃众多的特点;导游服务方面,景区加强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所以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人员众多。3.景点规模

各景区规划合理,景点与景点之间形成了多重组合,方便了游客。在景区环境容量方面,景区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游客的容量,在小长假期间专门制定了应对机制。

四、开发建议

1.定位

运用空隙型定位策略,可以将雅安旅游形象定位为具有旅游体验特色的外向型、多样化的旅游城市。在继续完善和提升现有的熊猫品牌、茶文化品牌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红色旅游体验、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美食体验等体验旅游产品,以及温泉休闲康 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体、市郊山地休闲度假、农家乐体验等山地体验度假旅游产品,建成全国著名的体验旅游城市。2.产品体系和项目策划

通过调查分析,雅安的旅游品牌大致可以集中在碧峰峡熊猫文化体验、蒙顶山茶文化体验、农家乐体验、周公山温泉度假体验、红军文化体验,因此,在进行雅安的新形象宣传的时候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不同旅游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

(1)按年龄划分:针对青少年学生市场——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验夏令营、红色修学旅游等;针对中青年市场——推出熊猫文化体验,茶马古道探秘体验等;针对中老年市场——推出蒙顶山茶文化体验,农家乐体验旅游等。

(2)按地域划分:针对国际市场重点宣传:“魅力熊猫(相 亲)体验之旅”、“绮丽东拉山体验之旅”、“暇逸金秋(红叶)体 验之旅”等;

(3)针对国内市场重点宣传:“憧憬红色(精品)体验之 旅”、“健康疗养(温泉)体验之旅”、“奇妙茶马古道体验之旅” 等;

(4)针对省内市场重点宣传:“便捷自驾体验之旅”、“浪漫古镇(情话)体验之旅”、“逸静商务(会展)体验之旅”、“意趣民俗(农家乐)体验之旅”、“特色(小吃)美食体验之旅”等。20128918 魏树涛 雅安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2.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篇二

一、六盘水市概况

六盘水地处我国西南, 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交界, 是西南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且煤炭资源丰富, 素有“西南煤都”之称。近年来,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 煤炭储量迅速减少, 煤炭质量明显下降。并且, 随着六盘水市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 人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开始注重生活环境问题。政府对于因煤炭开发而引出的大量环境问题开始进行思考, 且为响应国家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化发展战略, 利用研究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打造研究区旅游品牌。研究区地质特征为喀斯特山地地貌, 且海拔较高, 植被种类少, 覆盖率低, 因此生态环境脆弱。目前研究区旅游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 大量的旅游资源处于尚未开发状态, 为保证科学正确地开发研究区城市旅游资源, 必须充分考虑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因此对研究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的准确评价就显的十分重要。

二、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丰富, 有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北盘江大峡谷、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世界第一深洞的“白雨竖井”、韭菜坪等多个旅游景点。本次旅游资源分析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依据, 结合研究区旅游资源实际状况, 将研究区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文化遗产和建筑与设施等6个主类, 每个主类中又具有亚类、基本类型及代表性资源。

三、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

通过调查了解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后, 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的评价, 得出对旅游资源整体的认识。本文结合六盘水实际情况, 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及环境保护与安全3个方面, 对研究区城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得出评价赋分值。

参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 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用量值表示,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为85分, 资源影响力为15分, 总分值为100分, 资源要素价值包括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包括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适游期或适用范围5分。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分正分和负分。

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 将其分为五级, 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 得分值域≥30~44分。此外, 还有未获等级旅游资源, 得分≤29分。其中, 五级旅游资源称为“特品级旅游资源”;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研究区内优良级旅游资源众多, 其中特品级旅游资源3项、优良级旅游资源55项,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数量所占比例分别是5%、17%、78%, 旅游资源品质组合较为合理。五级资源有国家森林公园、北盘江大峡谷, 是研究区等级最高同时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存在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以梭戛长角苗景区、月亮河风景区为代表的四级旅游资源, 也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而众多的三级优良旅游资源也可根据其区位条件、可进入性等进行市场开发。

四、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评价

在对研究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前, 必须对研究区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才能全面地进行评价。因此, 对研究区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 全面地了解研究区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 从而对研究区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一) 优势。

研究区地处贵州西部, 是川滇黔桂四省交界结合部, 有四省立交桥之称, 为国家规划的179个一级枢纽城市之一, 贵州西部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随着“十二五”期间, 研究区机场的修建, 贵阳到成都、昆明、重庆和广州等地高铁和高速公路的修建, 大大缩短了上述城市与研究区的距离, 增加了旅游资源辐射范围, 在相同时间内使客源范围扩大。研究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海拔位置高, 因此形成了常年无夏, 春秋相连的气候特征。境内全年均温13~14℃, 1月均温3℃~6.3℃, 7月、8月气温最高。因其“凉爽、舒适、滋润、紫外线辐射比同类城市小、空气清新适宜旅游疗养”的气候特点, 被中国气象学会专家组授予“中国凉都”的称号。

(二) 劣势。

研究区内从事旅游方面的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技能弱, 且大量的导游无证上岗, 部分拥有导游证的人员中, 多为初级导游, 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旅游业工作者对旅游业发展判断不准确, 在服务时不能正确引导、介绍旅游资源。研究区内优良级旅游景点众多, 但严重缺乏精品旅游资源, 大量的旅游景点在国内甚至省内知名度较低。目前, 各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周围商品开发、市场营销定位等各方面仍有欠缺, 与精品旅游仍存在较大差距。

(三) 机遇。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 受到社会企业的普遍关注, 使得大量的传统产业将资金投进旅游业, 大大促进了旅游景区的发展。作为资源型城市而兴起的城市, 研究区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难, 因此经济转型这一问题, 被各级政府所高度重视。为相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 研究区政府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 多次举办大型活动, 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中国凉都·高原半程马拉松比赛、凉都·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以及贵州省第五届残运会等, 借此提升旅游发展形象, 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 威胁。

随着可持续发展口号的提出, 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研究区旅游业发展起步时间晚, 旅游资源开发尚不完全, 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市场竞争力较弱。并且研究区境内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 因此竞争优势不明显。研究区位于贵阳、丽江、桂林、成都等知名旅游景点的包围区中, 这些旅游景点知名度高、配套设施完善、旅游业发展成熟、吸引力强, 使得研究区被屏蔽在阴影区。

(五) 研究区旅游潜力评价。

3.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篇三

关键词:旅游资源;分类;评价;开发构想;花溪

花溪位于贵州高原中部、贵阳市南部,地处东经106°27′-106°52′,北纬26°11′-26°34′之间。北邻贵阳市南明、乌当、小河3区;东接龙里县;南与长顺、惠水两县相邻;西界清镇市、平坝县,总面积957.6平方公里。花溪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350.5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异石和峡谷景观众多。花溪风景区主要由3大部分景区组成:以花溪河为主线,在20公里长的河滩上沿岸分布有天河潭景区和十里河滩景区等,共包含20多个景观;以明清建筑人文景观为主的青岩古镇景区;以高坡黔陶融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区。

一、花溪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构成吸引和满足旅游者参观游览要求,并对旅游业产生经济价值,包括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自然和历史景观。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系统,对花溪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该旅游区旅游资源主要有7个主类,20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详见表1。

根据统计,花溪区旅游资源单体数共计83处,按照新国际标准的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花溪区涵盖了新国标的7个主类,占87.5%、20个亚类,占64.52%、33个基本类型,占其21.29 %。从表1中可以看出花溪的旅游资源排列F建筑与设施第一位,H人文活动占第二位,而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并列第三位,由此看出花溪的自然

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二、花溪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定性评价

1、优势评价。(1)气候优势。花溪区地处云贵高原斜坡上,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溪区常年平均气温14.9℃,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4.7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常年适合旅游,有高原避暑之都的美称,为贵州旅游发展提供良好条件。(2)客源优势。目前贵阳旅游业正在迅速的发展中,贵阳城市人口有100多万,属于一个区域性的旅游大都市,对于花溪的旅游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3)政府政策优势。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花溪区被确定为贵阳市的一个城市片区,发展定位是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花溪区政府提出了把花溪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旅游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区的目标,把“旅游兴区”作为发展战略,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旅游大区。(4)资源和技术优势。花溪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丰富的革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颇具特色。贵州省大批科研院校坐落区内,这不仅利于花溪区旅游环境的优化、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知名度的提高,而且,科研院校本身也可成为旅游体系的一部分。

2、劣势分析。花溪地处西部内陆地区,基础设施与经营设施比较落后,尤其是交通设施方面,一些景区如镇山、高坡云顶草场、黔陶桐野书屋还没有直达交通,可进入性差。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项目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普遍存在旅游项目雷同,参与性娱乐性少,民族性和地方性展示不够。花溪是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其知名度仅在本省及周边地区。其旅游的宣传途径太少,没有一个完整的信息交流平台。由于其开发不到位,游客即便来过,评价也较低,影响了旅游者的重游率,且有些景点开发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缺乏规划、管理、经营旅游专业人才,其旁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多重管理妨碍了旅游的保护与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经济投入远远不够。

(二)定量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体系,对花溪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共有因子综合评价赋分,详见表2。

从表2中综合评价赋分值结果70分可看出,花溪旅游资源属于三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族习俗活动较多。全年适合旅游期比较长。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三、花溪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

(一)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多种资源特色鲜明的旅游形式

花溪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应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多种旅游形式。如根据花溪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可以开展青岩古镇历史民俗游,镇山布依村的民俗风情游。依托景区景点,发展休闲观光型的乡村旅游。依托花溪“大寨农业生态观光园”,可以发展科教观光型乡村旅游。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景点内的交通问题是今后重点解决的对象,但不能以牺牲景点的整体环境为代价,因此应尽量避免现代化交通道路和设施大量泛滥于景点,而应选择有个性化的、能与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道路系统和设施。景点外围应配置食、住、行、购、娱的基本设施。

(三)加大宣传力度,塑造花溪区旅游整体新形象:花溪高原明珠生态旅游区

要综合运用互联网、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公交车广告、灯箱广告等方式提升青岩古镇、天河潭景区等景区的知名度。可以积极举办各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事活动,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四)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加强与地方高校的联系

定期的加强对区内景区景点的旅游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业务知识,把旅游产品以完美的形象推向我们潜在的客源,重视导游培训,让其在游览期间做更多的宣传,讲解花溪区旅游概况。通过与高校合作,积极发挥其旅游管理人员的才能。

(五)加强旅游资源的精品开发,开创自己的品牌

花溪区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如要将其不知名或尚未开发的景点将其一一开发,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应该精品重点开发。比如说天河潭景区,基本上涵盖了喀斯特所有景观,开发的形式就有多样化。还有像花溪河,少数民族风情等,虽不是很出名,却是开发潜力较大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強开发力度,扩大影响。在精益求精的开发下建立自己的旅游资源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滕建珍,苏维词.贵州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

2、黄远水.简议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案[J].旅游学刊,2006(2).

4.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篇四

为了真实掌握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现状,为今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乌拉特后旗农牧业局组织人员对全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现将乌拉特后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汇总如下:

一、前沿

我旗土地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3650万亩,耕地面积11.2万亩,农业是乌拉特后旗的支柱产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等。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达6.34万吨,其中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掉的接近一半之多,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本次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割方式和利用途径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我旗今后秸秆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立项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及结合我旗实际情况,主要对我旗玉米、小麦、向日葵等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及去向做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工作问卷调查比例,确定了1个镇2个行政村为入户调查区域。即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和五支渠村。调查时间为2009年4月10日至30日。

二、乌拉特后旗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 乌拉特后旗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阴山横贯旗境内把我旗自然分为两个部分,山前狭长地带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山后地区是广阔的大草原,山前属于河套平原地带。旗内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5℃-6.8℃,日平均气温≥10℃的年积温2521℃,无霜期140天左右,全年日照时数达到3220—3360小时以上,光能资源丰富。项目实施地点位于山前河套平原地,无霜期可达145天以上。干旱少雨,光照强烈。

全旗总人口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万人、农牧业人口3.1万人,占总人口的47.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的少数民族边境旗。现辖2个苏木、3个镇、73个嘎查村,交通、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同时,开通了中国移动、联通通讯网络。建旗以来,我旗的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等事业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5 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3.0:81.6:15.4;财政总收入完成150006万元,增长21%,总量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6亿元,增长4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68元,增长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15元,增长50%,两个收入的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我旗再度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行列,排名第80位,较上年提升19位。同时被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年会和第三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评 为“首届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旗县”和“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旗县”。

三、调查过程和数据处理

我旗本次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严格按照《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主要以实地调查为主,文案调查、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讨论座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充分利用已经有的农牧业相关调查数据结果。对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并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农作物秸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的规定,对调查回来的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基本掌握了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的总量和利用现状以及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案调查

查阅我旗2006年-2008年的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农牧业 部门统计台帐、气象部门数据记录以及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等相关数据资料,填写了此次调查基本情况表内容。

(二)组织技术人员座谈讨论

根据此次调查工作要求,2009年4月21日,我旗组织农牧业局、农业技术推广、植保、苏木镇分管农业镇长、村长等12个相关人员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利用、焚烧等情况进行研讨评价。通过座谈讨论,初步了解掌握了我旗秸秆资源现状,根据我旗实际情况确定了典型调查乡镇和自然村。并为我旗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三)实地调查

根据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种植结构以及秸秆利用方式等的不同、技术人员座谈讨论及按总乡镇数量20%-25%的比例选取了1个苏木镇2个自然村为问卷入户调查对象,并每个自然村选取15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计30户。调查人员携带调查表逐户入户调查,确保获得准确、完整的数据。

四、我旗秸秆资源量评价

秸杆资源总体情况:我旗种植面积不小于总播面积5%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等三种作物,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 2006公顷、玉米1928.7公顷、向日葵1554.3公顷。经过我们调查测算,我旗2008年小麦秸秆生产量为1.42万吨,玉米秸秆生产量为2.3万吨,向日葵秸秆生产量为0.82万吨,这三项主要农作物的秸秆生产总量约为4.54万吨。

秸杆利用现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50 %,约2.27万吨;主要以玉米秸杆为主。二是用作肥料,主要用于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这部分约占秸秆总量的13%,约0.95万吨;三是用作燃料。农户投入柴灶生火做饭,这部分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25%左右,约1.14万吨;主要以向日葵秸杆为主;四是焚烧。这部分占秸秆总量的10%左右,约0.45万吨;丢弃浪费的占秸杆总量的2%左右。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是秸秆综合利用附加值低。在已被 利用的秸秆中,有25%左右直接用作燃料,有13%左右的秸秆直接还田用作肥料,这部分秸秆利用附加值低。二是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单一。目前,我旗70%左右的秸秆利用主要是用作饲料、燃料,使用方法比较原始、单一。就拿饲料而言,并没有将秸秆压块或粉碎,只是简单的零星投放。而燃料更是农民将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在院内,随意去烧。三是秸秆利用未形成规模优势。秸秆用于畜禽饲料的还是以农户养殖的羊为主,非常分散,未能集中连片;沼气建设在我区已全面展开,目前我区农民户用沼气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所占比例很小。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生产沼气等技术在我旗目前还处于空白状态。

五、我旗秸秆资源经济性评价

乌拉特后旗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边境,欠发达旗县,目前还没有秸秆资源深加工企业和厂家,目前我旗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主要是畜禽饲料和炊事燃料,给农户没有带来很大的经济收入,体现不出来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

六、我旗秸杆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我旗农业生产现状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分析认识,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总量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一)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分析,我国粮食需求从目前到2020年这一阶段,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均粮食 消费量为395公斤,总需求量达5725亿公斤。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国家必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扩大粮食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同时我旗目前粮食种植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也有利于扩大粮食种植面积。2008年全旗小麦种植面积2006公顷,总产量为1.18万吨。除用种和口粮以外,小麦的商品量为10.99万吨(按总产量的65%折算),而我旗现有伊力特面粉厂,年生产能力就达2万吨,因此生产总量远不能满足我旗生产加工厂需求,供需缺口较大。2008年底我旗小麦市场价格1.24元/斤,比上年增加0.28元/斤,增长25%。小麦也是各类套种和复种的母田,是轮作倒茬、恢复地力、防治病虫害的最佳夏收作物。玉米也是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粮食品种之一。一是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玉米需求量逐年增加。2008年全旗牲畜饲养量65万头(只),消耗玉米约5000万公斤。二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业异军突起,剌激了玉米种植。今后随着养殖业和玉米精深加工业的不断发展,玉米的需求量及外调量仍将增加。预计今后玉米种植面积将会稳定增加。

(二)向日葵种植面积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近年来我旗向日葵种植一直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种植向日葵经济效益较高,农民种植向日葵的积极性比较高。向日葵种植面积波动不大,秸杆资源总量也会稳中有增。

综合以上分析,未来5—15年内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可利用总量在目前的基础上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各级各部门应抓紧做 好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利用的综合规划,推动秸杆资源利用工作的尽快开展,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

七、不确定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旗小麦、玉米、向日葵秸杆总量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这为我旗开展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番茄、脱水菜等其它种植业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原因是我旗番茄、脱水菜以出口为主,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如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番茄、脱水菜出口受阻,价格下跌,但由于番茄、脱水菜等其农作物秸杆占我旗秸杆资源总量比重很小,不会对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综合利用产生大的影响。

八、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对我旗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我们认为,我旗农作物秸杆资源较丰富,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蕴藏着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旗应尽快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目前,我旗已建成沼气池1600座,经过调查,每建一座沼气池年可消耗2亩小麦秸秆或1.5亩玉米秸秆,基本满足农民一年生活所需的燃料,可为农民节本增收千余元,同时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有利于发展清洁能源,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减少秸秆污染。因此,要把 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户用沼气与动物粪便为原料的户用沼气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秸秆沼气快速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实现农作物联合收获,检拾打捆、贮存运输全程机械化,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和秸秆编织业。

5.旅游资源评价报告 篇五

作自评报告

根据《中共易门县委办公室易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社会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14年社会评价工作报告如下。

今年来,易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保障发展更有力、保护资源更严格、开发资源更有效、服务民生更优质”的目标,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工作重点,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作风建设

以“正风肃纪,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建立作风建设问责制度,局督查办加大对各股室、管理所(分局)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办事效率的明察暗访。对服务群众中态度冷漠、服务意识不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执法监管中作风粗暴、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的;对不严格遵守工作纪律,迟到早退、擅离职守、随意脱岗,工作时间玩游戏、炒股票、聊天、购物的;对各项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落实不到位,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予以通报曝光,同

—1— 时追究分管领导、股室责任人的责任,对被问责的股室和个人,一律不纳入评先评优的范围。通过开展作风整治,全局干部职工作风明显转变,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形成了上行下效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在全系统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工作,对机关股室、7个管理所(分局)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充实,同时对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进行了适当调整,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得到加强,使一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为全县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认真开展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自检自查工作,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干部培训教育和人才工作,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三、以深化政务服务工作促进优化服务

以深化政务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切实解决“三难”(办事难、审批难、落地难)问题,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26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易门县政务服务大厅,并按要求把办事程序,要件材料须知、收费依据等事项录入云南省政务服务网,提高服务质量。

四、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一)认真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是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分别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面积。二是坚决贯彻执 —2— 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积极引导产业项目进驻园区,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国土资源保障。三是全面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1403块,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38902亩, 完成了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建库工作,并通过了省级初验,现已报省市检查验收。四是严格执行易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管控作用。组织开展了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工作,规划修改成果已通过省政府批准,并向省政府争取低丘缓坡规划用地指标150公顷。

(二)严格执行供地政策,保障发展用地需求。以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为重点,完成工业园区土地征收89公顷、县城南片区土地征收1.73公顷。2014年共上报5个批次及1个单独选址项目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审批,面积合计186.9922公顷。其中:2个城镇建设批次面积为58.7公顷,1个公鸡山低丘缓坡建设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面积为1.0461公顷,浑水塘、曾所、浦贝低丘缓坡试点项目3个批次建设用地,面积为126.9636公顷,1个单独选址项目(小街35Kv输变电工程),面积为0.2825公顷。单独选址项目、公鸡山低丘缓坡的用地批复已下达,其余用地报件已经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办理划拨供地21宗,面积20.7536公顷; 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补办出让手续17宗,面积89812.1平方米;挂牌供地17宗,面积63.1475公顷。

—3—

(三)加强和规范建设用地预审、规划审查工作。严把土地预审关,做到集约节约用地。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用地预审。1-11月,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15宗,面积38.5152公顷;规划审查3宗,面积0.6844公顷。

(四)认真开展批而未供清理,完善用地手续。认真清理2008年至2013年易门县划拨用地未批即用、未供即用的项目用地。经清理,其中预留用地12宗,面积7.6817公顷;行政单位用地9宗,面积13.1637公顷;市政道路14宗,面积15.9764公顷。截至目前,共补办划拨用地手续17宗,面积12.8274公顷。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清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审批、登记管理工作,年初,下发《关于认真开展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用地工作的通知》,共清查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集体建设用地1020宗,面积724824.75平方米,占用项目涉及集体公房、集体办公用房、活动室、卧式烤房、村容村貌整治等。

(五)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成效明显。一是于7月底完成公鸡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情况评估工作。公鸡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区规划总面积1075.92公顷,项目区共分为四期建设,批准的一期开发建设用地规模为128.04公顷,实际动工建设面积为61.8135公顷,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68亿元,已入驻企业9户,总投资达18.97亿元。二是编制完成《公鸡山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开发经费预算报告》,—4— 2014年,共争取到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经费2000万元。三是完成浑水塘片区、曾所片区、浦贝片区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获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项目实施后将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85.9公顷,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将得到有效缓解。

(六)矿政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1.加强矿权管理,认真组织全县矿山企业年检工作和矿山储量动态测量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易门县探矿权清理整顿工作。2014年挂牌出让砖瓦用页岩采矿权一宗,办理新立采矿权登记1宗,延续、变更登记2宗。完成2013探矿权、采矿权年检工作及网上报备任务。办理完成省、市、县级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年检34家,年检合格率100%。完成9家金属矿山和1 家非金属矿山的储量实测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并通过省、市过验收检查。完成13家矿山企业现状实测工作,并提交了成果资料;对17家矿山企业开展了储量动态测量工作。

2.认真落实矿山安生全产检查,积极开展打非治违、缉枪治爆专项行动,开展公路沿线砂石料厂及公路运输泼洒漏专项治理行动。成立“打非治违”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及时开展和落实各项专项行动工作。与各管理所(分局)、股室、中心、大队签定《2014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6份,明确2014国土资源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深入矿山企业(特别是安易路沿线10家石场)进行现场检查、督查落实整改,下发检查通知38份和发放宣传材料426份。签定《易门县公路路域环境保护承诺书》63份、《易门县公路路域(矿产品运输)环境

—5— 保护协议》112份,下达《路域环境限期整顿通知书》2份,督促易门县大岩山石灰石矿新建清洗池1个,安易路沿线(含采石矿山企业)平交口道路硬化1680米,浑水塘区域搬迁影响道路景观矿石80多万吨,限期整治厂区及破碎站等区域防尘降燥、绿化美化等工作。

3.大理石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突破。完成小街乡木冲、六街樟木箐、十街乡贾姑大理石资源调查评价及详查工作,发现具有开发价值的大理石品种12个,详查区内初步探明储量约1600万m3,完成小街木冲大理石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储量报告编制工作,并通过市局评审备案,目前正在开展采矿权出让准备工作。

(七)全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

1.扎实推进在建项目。2014年,共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件(其中省级土地出让金项目2件,市级补充耕地项目10件),总投资9051.03万元(其中两件省级出让金项目总投资1646.03万元,市级补充耕地项目7405万元)。截止11月30日,2件省级出让金项目和10件市级补充耕地项目已竣工,2件省级出让金项目已经完成工程量复核,正在开展审计工作,争取年内通过县级验收,10件市级补充耕地项目已通过单项工程中间验收并已完成工程结算,正开展工程量复核工作。

2.扎实开展新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省国土厅批准易门县省级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2件,即易门县龙泉街道办事处韩所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和易门县小街乡罗尹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2件项目批准概算总投资2955万 —6— 元,建设规模867.83公顷,新增耕地30.11公顷。截止11月30日,已下达资金2400万元,目前正开展项目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

3.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储备工作。完成5个市级投资补充耕地项目可研编制,项目估算总投资10380.85万元,建设规模2922.52公顷,项目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市级验收,待省级批复备案后组织规划设计。完成2件省级投资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可研编制工作,2件项目建设规模587.37公顷,新增耕地57.31公顷,概算总投资2115.91万元。2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市级验收,成果资料已由市局转报省厅等待安排省级评审。

(八)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1.加强全县6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巡查。健全完善了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体系,配备监测人员120名,建立岗位责任制,与乡镇(街道)、村逐级签订责任书,并配发必要的设备,设置各种警示牌、标识牌360块, 全年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点及矿山开展巡查、排查360余人次。落实应急排险工程项目6个,投资58.98万元,安排地灾防治宣传培训应急调查等工作经费50万元。

2.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和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工作,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督查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1-11月份,收取矿山地质

—7— 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274.05万元。

3.加快易门县铜厂乡窝拖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推进力度。项目概算总投资1196万元,已于11月10日开工建设,年底计划完成投资750万元;加快推进十街乡老吾石头村地质灾害点搬迁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搬迁任务。

4.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4年共向上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两个,分别是易门县绿汁镇小河头箐泥石流治理项目,项目概算投资380万元,已完成项目可研、施工图设计工作;易门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概算总投资68694.41万元,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省国土厅审查,待转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立项批复实施。

(九)切实加大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有效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一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定期开展动态巡查并按时上报台账。2014年1至11月,开展动态巡查569次,其中:土地巡查377次,矿山巡查192次,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89起,及时制止68起,依法立案查处21件,结案21件,共收取罚没款522.08万元,全年无违法违规批地、批矿行为。二是认真做好2013土地矿产资源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下发土地疑似违法图斑126个,矿产疑似违法图斑5个,现均已完成核查,对3起矿产违法案件及7起非法占地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法进行立案查处并结案。三是积极配合国家土地督察局做好土地例行督察工作,对土地例行督察中存在的问题做的查处到位、整改到位、问责到位,并通过国家土地督察成都局检查验收。四是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做好土地出让金和 —8— 耕地保护审计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自检自查,并整改到位。

(十)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1.圆满完成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我县自2012年6月启动该项工作,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圆满完成并通过市级检查验收,全县57个村(居)委会747个村(居)民小组,共确定2859宗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颁发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2843本。

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截止11月底,完成了全县7个乡镇(街道)的外业调查共计29376宗,外业调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铜厂乡、六街街道、小街乡共13983宗的外业测量工作和外业检查复核工作,年底力争完成3000宗集体土地使用权发证工作。

3.积极做好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根据省厅和市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国土局,明确了工作职责,确定了技术作业单位,制定了《易门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方案》,并召开了全县地理国情普查动员会,完成19个单位基础资料收集,近期正在开展外业信息采集工作。

4.四是认真履行测绘管理职责,做好测绘管理工作。完成2014年测绘成果汇交工作,做好辖区内三家测绘资质单位的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市场信用评价工作,正在开展1:500地形图测绘工作。

五、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9— 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交心谈心制度,促进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继续开展机关“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作风转变年”活动,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县委规定办法颁布后,及时组织学习,强化认识,深入持久地抓好落实工作。一把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切实压缩减少各种会议,严格控制会议数量、规模、时间,压缩公务接待开支,控制公务接待标准,不搞超标准接待,不搞公款相互宴请,工作日禁止午间饮酒。全面查找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易发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坚决纠正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管理,促进廉洁从政,努力树立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全年全局干部职工未发生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易门县国土资源局 2014年12月10日

6.旅游资源评价 篇六

2.1.1客家方言在成都东山,有的70%居民操客家方言.客家人在对外联系和交往中,一般说四川话,但在家庭内,在劳动,赶集,与本土人交往过程中,大都使用母语(客家话),并以此作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客家话在东山十分盛行,洛带镇有85%的居民说客家话,石板滩镇有90%,长安乡95%,文安镇98%,龙王,万兴,木兰,龙滩乡有80%的居民流行客家话.当地的乡镇干部绝大多数是客家人.据不完全统计,成都东山有近40万人以客家方言作为语言交流工具,这不能不说是东山客家祖辈留给后人的一大财富,构成了东山语言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东山客家话的发音声调,许多和中原中古语音接近[2].如祖父称“阿公”,父亲叫“阿爸”,下雨说“落水”.东山客家人大部分来自广东,其客家话带有广东语音.

2.1.2客家习俗客家人移居四川后,一方面持续着原有的生活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四川其它居民文化的影响,构成了其特有的交融文化.客家人喜欢唱山歌,在婚嫁,丧葬,祭祖,求子等方面仍然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客家人婚嫁,先由媒人(介绍人)提亲,将女方生庚年月日交给男方父母,男方父母同意后由男方母亲带儿子到女方家下聘礼.男女双方见面同意后约定时间邀请女方父亲到男方家填写庚书,此名“会亲家”,至此完成定婚.到结婚时期,由男方查期并选取结婚佳期,请媒人上女方家预报.经双方确定结婚日期后,男女双方再议说各自家庭的传统习俗以及所需彩礼等,到结婚前一日

过礼,礼物主要包括喜酒,喜烟,糖果及猪头等.晚上男方亲朋到男方家祝贺,第二日新郎新娘正式举行婚礼.男方选一男宾领喊拜堂,拜堂完毕,新娘红布盖头,两名男童奉烛,选一已婚男子掌灯,将夫妻双双引入洞房.新娘入洞房后进行梳妆打扮,再回厅堂拜祖宗,拜亲友.在拜礼过程中,受拜亲朋好友要给红包,称为过堂拜客礼俗.礼毕,请客人入席用餐.其间,婆婆引儿媳敬酒并向客人一一介绍,以便认识.饭毕闹洞房时请能言善辩之人铺床说喜话,新娘要给红包,称“发喜钱”.新婚第二天,新娘务必下橱做饭,以示其操持家务的潜力.客家人婚嫁礼俗隆重,可作为独特的民俗资源进行开发.

客家人的丧葬礼俗也很有特色.以穿孝衣为例,不同辈份穿着有别.父母双亡,儿子儿媳穿麻衣,头戴麻冠手扶竹杖.儿子须扶竹杖三年(指三年内有红白喜事,在会见客人时均应手持竹杖).女儿和媳妇戴白孝,穿白鞋,用麻作腰带,腰上系小包,包内装米豆.女婿仍穿白孝,但系红腰带,不挂小包.若父母去世一个,不能用全白鞋.孙儿戴孝穿白色麻衣下缝边,执8个月杖.孙女孙媳仍以白色示孝,但不用穿麻衣,腰间不吊包,只系一丝带即可.重孙全白丝麻作带,守9个月孝(有事时穿孝衣守孝);玄孙穿红细染布,守3个月孝;玄孙以下穿绿布.根据孝衣穿着的不同,能够辨别在家庭中的辈份.客家人除了婚嫁,丧葬等与众不同的习俗外,在祭祖,求子,唱山歌,舞火龙等方面也有特色.如世纪之交的大年初四至初六,洛带镇的舞龙烧龙民俗活动具有独特的程序,接龙,祭祖,迎龙归巢,杀鸡出龙,舞龙点睛,舞龙前的祭拜,念咒等等,据传这是江西客家人刘姓入川时带来的,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风味.

2.1.3客家建筑与客家民居东山的客家建筑很多,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是龙泉驿区洛带镇的广东会馆,江西会馆,巫家大夫弟,巫家祠堂和郑家祠堂.广东会馆又名南华宫,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乐楼,耳楼,前,中,后殿组成,呈中轴线对称,复合院落结构,是典型的客家风格.此外,在东山龙潭乡,金堂,新都石板滩也有或以前有超多客家建筑,如龙潭乡曾有过的范家祠,李家祠,张家祠,龙潭乡的碉楼,金堂县的客家山庄,新都石板滩的客家酒楼,这些客家建筑构思巧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客家思想,客家精神在建筑体上的完美体现.东山的客家民居星罗棋布,随处可见.乡村老式民居依五服总图修建,呈对称排列,大门在中央.根据家庭中有几代人(从儿子辈算起,至最末代为止),就修几重屋,中央大门直通最后一重屋,每一重屋一扇门,可少开门,但不能多开.每重屋之间有天井相隔,天井院落是家人乘凉,聊天,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场所.每重屋一间屋,如家庭人多,可横向发展,向东西两侧再修一列或多列,但两侧屋的重数不能超过中央列的重数,否则视为不贴合规矩.成都东山的客家民居多为三重屋,有3个堂屋,中间一个最大,祖堂在上.也有二重屋或多重屋的,视每个家庭有几代人而定,这种屋可称为环状围屋.从客家民居的布局结

构看,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家族团结,抵御外来干扰的思想,这与他们移居它乡,怕受侵扰有关.

2.2明蜀王陵群明蜀王陵群位于龙泉十陵镇,是我国规模仅次于北京十三陵的明代陵群,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目前已开发出来的有僖王陵,其地宫长29m,仿成都明皇城结构修建.陵墓结构严谨,修饰精美,被考古界誉为“中国最精美的地下宫殿”.以僖王陵为中心,在半径1.5km范围内还分布有昭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成王陵,黔王陵,怀王墓,半边坟郡王墓,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成王次妃墓等5位蜀王,3位王妃,2位郡王共10座陵墓.为此,那里还将建成面积超万亩的十陵公园.

东山区除明蜀王陵群,还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北周文王碑.此外,石经寺是川西五大禅林之一,也是西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之一.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东山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3龙泉山观光农园龙泉山观光农园位于东山范围内,它以果园和立体农业为依托,在省内外久负盛名.目前已具规模的观光农园主要有桃园,枇杷园,葡萄园,大棚蔬菜高效立体农业园,客家农园和花卉观赏园.龙泉桃园种植面积1.14万hm1200万株.桃是以观花为主的果树,每年3-4月为赏花期,最佳时间在3月中旬.花型漂亮,但花期短.枇杷园,葡萄园是以观景为主的观光农园.枇杷园种植面积0.233万hm130万株.东山除桃园,枇杷园和葡萄园外,还有梨园,柑桔园,大棚蔬菜农业园,客家农园和花卉植物园等.大棚蔬菜的色相景观和灌溉技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蔬菜,水果还可作为绿色食品供游人品尝.由于各种蔬菜,水果,花卉的花期和果期不同,在不同的季节都能赏花或观叶,观果,或品尝,所以,东山个性是龙泉山,适宜发展观光休闲旅游.

2.4现代人造景观目前已启动或立项的项目有成都野生动植物观赏园和中国客家城,已经建成的有龙泉湖,金堂县的客家山庄,新都石板滩的客家酒楼等.

规划中的成都野生动植物观赏园位于金堂县赵镇,距成都约30min车程,占地286.67hm首期开发将引进各类珍稀动物近300余种数万头,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白犀牛,亚洲象等.引进植物上千种百余万株.将开辟散放狮,虎,熊等猛兽区和非洲草原,美洲林区,大熊猫园,群猴山,鳄鱼池,万鸟园等40余个动物散放观赏区和近百个植物观赏园.还将新开辟5个大型动物表演场和充满原始生态气息的探险道,并设置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大型度假别墅区.野生动植物观赏园建成后,将会成为东山最具吸引力的景观亮点之一.

成华区龙潭乡建镇久远,保留有大庙,龙潭寺和客家碉楼.现正在兴建的融旅游,商贸,住宅为一体的“中国客家城”工程已启动.该工程规划占地20hm依托龙潭寺,大庙旅游观光的巨大潜力,开发建成中国内陆最大的客家城.

7.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评价研究 篇七

西安,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其文化旅游资源又呈现怎样的特点?在现有形势下, 如何利用西安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把文化旅游做强做大, 正是本文所关注的。

1 西安旅游资源分布概况

西安前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城区、近郊区与临潼, 其次为长安、蓝田、户县、周至。整个市内大致形成了西安古都旅游区、曲江旅游度假区、临潼旅游区、秦岭生态旅游区、未央湖旅游度假小区、半坡湖旅游度假小区、四大遗址保护区七大旅游区。

2 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2003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结合西安市旅游资源情况, 现将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见表1。

3 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本文对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的分数参照引用《陕西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马耀峰等, 2007) 一书, 分别对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等级分布、优良级文化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数量进行统计。详见图1、表2。

(1) 资源结构。

综合表1、图1和表2可以看出, 西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种类多样。在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的4大主类51个亚类中, 西安仅优良级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就包含4大类中30类, 其中既有人类文化遗址、古陵墓、古遗址等古代人文旅游资源, 又有主题公园、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现代人文旅游资源;既有形文化旅游资源, 又有无形文化旅游资源, 种类繁多, 各具特色。

(2) 级别结构。

从图1可以看出, 西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级别与数量结构关系呈金字塔型, 即级别越高, 数量越少。最高等级的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52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3%;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123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7%;三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206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1%;二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293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16%;一级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429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24%;未列入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为690个, 占资源单体总数的39%。

(3) 优良级资源结构。

依据表2, 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① 西安市优良级文化旅游资源单体共计381个, 占文化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21%以上。西安的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09个类型中占据80种。可以得出, 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

② 在西安市优良级文化旅游资源中, 排在最前面的分别是人事记录、文学艺术作品和碑碣。虽然他们数量众多, 但只有《长恨歌》等少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大多数仍属于原始状态。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只有那些对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修养的人才容易体味到其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所以对其开发存在一定难度, 需要运用新手段不断挖掘、再现其文化内涵。

③ 西安的科普文化教育类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如表2所示,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占到22个、文化活动场所15个, 仅次于人事记录和碑碣。丰富的科普文化教育资源, 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文物考古、科学教育等修学旅游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 结论

西安市旅游资源文化特色明显, 文化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资源价值结构呈“金字塔”状。西安市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开发潜力, 这些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西安旅游的典型代表, 其在科学艺术文化价值、旅游观赏价值、珍稀奇程度以及知名度等方面均有极高的品质。对这些高品质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一方面会提高西安文化旅游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 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保护西安现有的珍贵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西安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耀峰, 宋保平, 赵振斌.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徐菊凤.北京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5) :31-35.

[3]蒙吉军, 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15 (1) :23-28.

[4]孙克勤.世界旅游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5]崔杰.西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8.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篇八

关键词: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开发是指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點,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旅游吸引物的经济技术系统。[1]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处连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位置,在我国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旅游局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全国发展旅游的重点是“自然生态看海南,少数民族风光看云南,人文历史景观看河南”,本文将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价值

河南省地处黄河流域,中国的中原腹地。悠悠黄河,蕴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巍巍太行,绵延秀丽,婀娜多姿,多处国家级风景区令人向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学观赏价值

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人们到这里观光、度假、疗养,达到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目的。河南省位于我国南北自然过渡带上,兼有暖温带和亚热带两大自然带的特色,有着豫北太行山的秋叶纷飞、银装素裹,也有豫南鸡公山的丛林茂密,四季长青;东西跨中国地势的两大阶梯,东部黄淮平原,辽阔坦荡,沃野千里,黄河远眺源远流长,天水一色;西北太行峡谷,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云台山奇峰秀岭,连绵不断,“以山称奇,以水叫绝,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南部鸡公山奇峰怪石,“大者嶙峋耸峙,小者造化精灵”,中岳嵩山,雄浑刚毅,人杰地灵。河南河流如网,山水楼台交相辉映的百泉湖,烟波浩渺;富有南国旖旎风光的南湾湖,吐珠喷玉;千姿百态、神奇曼妙的自然溶洞,都独具特色、美不胜收。

(二)科学研究价值

众多的自然风景区,在地理学上都有某种特殊性,是由特定的地质作用和气候条件形成的,是人们进行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焦作云台山被誉为“北方岩溶地貌”、“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以单面山体构造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园内形成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都与这里的造山运动和流水的自然侵蚀分不开。据考察研究表明:云台山在远古时代乃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隆起形成平原,在十几亿年前的造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下降形成平原。后来在喜玛拉雅造山运动影响下,又使山区激剧上升,河道下切,形成又深又陡的峡谷,地表、地下水沿裂隙对岩面进行侵蚀,加之石灰岩的岩性松软,形成的瀑布、泉和河流的钙华阶地、钙华瀑、钙华滩等,是我国北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南方相比,我国北方水少天寒,并不利于岩溶地貌发育,所以,云台山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不是水参与的化学变化,而是以断裂、崩塌构造等物理因素为主的自然破坏,与南方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化学溶蚀是不同的。[2]鸡公山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药草园”的美誉,和这里“一山有四季”的气候特征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有关。可见,风景名山对研究地质地貌、气候植被自然带等,都具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三)历史文化价值

河南省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源地。河南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6000年前的阳邵文化、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等遗址,都证明了中原地区已进入人类社会的早期文明。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灭亡的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殷商甲骨文、商周的青铜器、春秋礼器、战国车马坑、汉代画像砖雕石刻、北魏、隋、唐石窟造像艺术等,无不展示出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南博物院的大气磅礴、少林功夫的高深叵测、洛阳牡丹的国色天香、清明上河园的宋都风情以及蕴含于洛阳、开封、安阳三大古都深厚的历史文化淀积,无不展示出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彩。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都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记录历史的书页,一个古老的风景区就承载着一部历史。

(四)革命教育价值

河南省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10多处。如郑州“二七”纪念塔、永城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记载着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鲜血的英雄事迹;林州“人工天河”红旗渠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展示了党的好干部“心系人民、廉洁奉公、事实求实、不怕困难”的公仆情怀,这些都成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党政干部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基地。

(五)经济价值

近几年,河南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已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先发展。2015年,河南省旅游业再创佳绩,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5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5%[3]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金融、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旅游一动百业兴”。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承接东西、贯穿南北,自古就有“十省通衢”的美称。以郑州为中心的“十”字型高速公路架构,与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曹魏古都许昌紧密相连,郑州至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行车时间大都在50~100分钟之间。以郑州、洛阳、商丘、信阳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连接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宁西五大铁路干线,郑州火车站每天有218趟旅客列车通向全国各地。郑州、洛阳、南阳三个民航机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全国各主要城市,新郑机场是内陆地区的一流国际航空港,通往曼谷、洛杉矶、悉尼、巴黎等国际大城市。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过往车多,始发车少,对游客在此的滞留时间限制较大;民航的运营问题导致国外游客很少从空中走廊到河南观光旅游;还有些距城市较远的偏远景点,公路等级较低甚至没有公路,路况较差,或没有直达车,客源稀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只看周边大城市的交通,更要关注资源地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状况。如林州市有安林高速相通,而洪谷山(林州西南合涧镇三池村)却没有直接通往林州的公路。

nlc202309012143

三、客源市场

再好的旅游资源,没有客源市场或客源不足,资源的开发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所以,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评价的主要指标。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南北长、东西宽的特点,根据客源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原理,游客60%来自本省,河南省虽是人口大省,但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并不高,旅游消费能力不强。据调查,我们滑县教师系统中没有到外省旅游过的人接近半数,河南的景点也只是去过少数几个。周边接壤的山东、河北、湖北、陕西、山西、安徽六省,也都不是整体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区,市场比例都不超过5%,全國主要客源输出地如北京、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等省市因距离较远加起来只有10%多一点。国外客源市场也主要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而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很小。[4]目前河南发展旅游的客源市场明显不足。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潜力巨大,适合中长期开发。

四、基础设施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许多方面,旅游地除了资源本身的价值外,还要有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和配套的服务设施(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这些设施决定了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目前,全省有星级酒店和旅游涉外饭店33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家,四星级酒店15家,三星级酒店113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30多家(其中国际社3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5]但旅游区(点)的建设及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求,一些热点景区的交通、餐饮、住宿还相对滞后,旅游景点购物、娱乐十分欠缺,游客“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现象比较普遍,直接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河南地处中国南北的中点,北通京津冀、南连珠三角、东接长三角三大经济发达区;亚欧大陆桥承东启西的关键点,是欧洲、西亚各国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河南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拥有世界遗产,就有了发展旅游的世界品牌。借助“中部崛起”战略,搭乘“一带一路”快车,重塑河南形象,提升河南品味,以“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的优势,唱响中国,走向世界,有条件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福义、范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314

[2]焦作网—焦作晚报,2014-7-21

[3]中国行业研究网,2016.1.19

[4][5]河南旅游网

上一篇:作文 藏起幸福的感动下一篇:严明纪律切实加强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