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2024-10-14

钢琴音乐赏析论文(14篇)

1.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篇一

李斯特改编钢琴曲《弄臣》赏析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欧洲浪漫主义时期一位享有特殊地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与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等名号相连。但最先给李斯特带来名声、名望的当属 “钢琴家” 的称号。作为钢琴家 他那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演奏技巧使其成为了时代骄子,他极大地开发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对当时整个欧洲钢琴界的演奏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钢琴作曲家,他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来挖掘钢琴的巨大潜能,在这件“乐器之王”身上塑造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音乐世界,使钢琴成为“万能乐器”。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主要分为独创曲与改编曲两大类,他的钢琴改编曲范围包括歌剧、交响曲、室内乐,幻想曲、变奏曲、练习曲等等。而大量优秀的钢琴改编曲的问世为李斯特赢得了“改编大师”的美誉。李斯特生活在一个歌剧高度繁荣并不断追求变革的时代,在他人生的 75 年时光中,欧洲伟大的歌剧作曲家群星灿烂,优秀的歌剧作品层出不穷,如韦伯有《自由射手》,瓦格纳《汤豪舍》,古诺 《罗密欧与朱丽叶》,比才 《卡门》,威尔第 《里格莱托》《茶花女》《阿依达》等。这些优秀的歌剧作曲家和歌剧作品,使歌剧艺术空前繁荣。作为钢琴创作和钢琴演奏上有杰出贡献的音乐家,李斯特也深受歌剧影响并一直保持着对歌剧的狂热兴趣。为了制造轰动的演出效果,李斯特经常在音乐会中作即兴演奏。而人们提供给他即兴演奏的旋律多为歌剧旋律。通过对人们熟知的歌剧旋律进行系统改编或创作,会使作品更具打动人的力量和强烈的亲切感。这样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音乐的意境,就会顺利地跨越时空与演奏者、作曲家心灵碰撞而产生共鸣,由于以上原因,李斯特根据歌剧主题进行改编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他的晚年。李斯特用钢琴为当时歌剧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斯特的钢琴就是一部戏剧艺术的钢琴李斯特是一位改编大师,在他手中改编过的经典曲目不计其数,而经过他所改编的曲子也都成为了经典。李斯特 1859 年根据威尔第的歌剧《 弄臣》 所改编的钢琴曲 ,选取了歌剧中第四幕中著名的四重唱《 赞美你爱情的女神》 作为其改编素材 ,在忠实表现原作的基础上 ,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 对于原作的主要声部采取了保留、加强、装饰性润色等处理手法 ,使我们在聆听时感受到与歌剧原作相媲美的强烈戏剧性效果。丰富细腻的情感变化 ,同时更由于李斯特所使用的独特的钢琴表现手法 ,使得改编曲在某些地方进一步发展了、扩展了原曲的乐思 ,更大程度地发挥了钢琴的特性 ,使原本的声乐曲也具有了器乐化的特点 ,情绪表达得更为热烈、激情、色彩斑斓。

《弄臣》是威尔第作于 1851 年的意大利语歌剧 ,主人公 Rigoletto(里戈莱托)是一个逢迎拍马 , 在公爵府中靠溜须钻营 ,帮助公爵想坏心眼的弄臣。虽然他在人前表现得狡猾无情、恶毒 , 但是他心中有一处最温柔最圣洁的地方 ,那就是他的宝贝女儿 ,纯洁善良的吉尔达。他害怕女儿与外界接触 ,所以把她关在郊外的家里。可情窦初开的吉尔达在去做晚祷的路上遇上了装成贫困大学生的公爵 , 并且爱上了他。当公爵骗取了吉尔达的信任并玩弄了她之后 ,不知情的里戈莱托才知道自己的女儿被公爵欺骗 ,他心里燃烧着复仇的火 焰 ,去请杀手杀掉公爵。他带着女儿在杀手的家门 ,意外地发现了公爵竟然在对着杀手的妹妹大献殷情 , 想骗取她的爱。

钢琴曲 《弄臣》运用了类似四个乐段的连缀,形成了A+B与A+C的复二段曲式,各部的长度大致相等,形成了平均分配的格局。围绕曲式结构,作品选择了歌剧中几个富有典型性格的主要人物的声乐形象,通过张弛疏密的和声、变幻莫测的复调、纵横交错的织体、跌宕起伏的情绪,在钢琴宽广的音域中,完成了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换。

这首乐曲的主题在18小节第一次出现,这小节开始取材于著名的四重唱 ,主旋律为公爵对玛达琳娜大献殷勤时所唱的情歌,第25小节将原作的降A改成了重降B ,于是和谐的纯五度音程就变成了不安的增四度音程。这一看似细微实质巧妙的改变使音乐瞬间充满了不稳定感 连续三指弹奏的五个连断音(降A到降E), 则将一种飘忽不定的旋律呈现了出来 , 细微的变化却可以使感情更加丰富。

在34小节第一次出现了副旋律,巧妙运用了八度行进,之后的六度音程下行仿佛构成了两个人在谈话或是争论。在钢琴曲的改编中,李斯特将其由低音区移植到了用左手弹奏的较高声区,以十六分音符上行半音化的和弦织体、跳音和渐强的力度增加节奏的紧迫感,在其上方高音区下行保持音符的笼罩下,共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复调因素,有力地显示了里戈莱托仇恨发怒的内心世界。第39至41小节,作曲家将和弦织体的上方音稍作修改,借用了吉尔达唱段的动机,使之变成了乐曲的旋律,并把原曲中的二分音符缩短为十六分音符,形成了层层推进,使里戈莱托压抑而愤怒的情绪不断向上堆积,把乐曲推向高潮。

四个不同的角色,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和人物个性: 一个是用抒情的旋律表现公爵对玛德琳娜的爱慕之情; 一个是用轻巧的八度跳音来表达玛德琳娜对公爵的嘲讽; 一个是吉尔达用连续而短促的变化音旋律在高声区抒发着痛苦的心情; 一个是里戈莱托用紧迫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发出的愤怒的复仇誓言。四个角色在歌剧中相互穿插,公爵和玛德琳娜两个声部构成的二重唱,既形象展现了他们相互之间的调情,又为后面躲在墙外目睹此景的另外两人的心理冲突埋下了伏笔; 吉尔达的悲伤和里戈莱托的仇恨也形成了对比。钢琴改编曲中,除了将歌剧中相互冲突而又相互呼应的几对矛盾如实地进行了钢琴化的再 现外,还创新地将玛德琳娜对公爵的嘲讽和吉尔达对公爵的伤心放在一起形成对比,并放在了乐曲的开头,充分预示了矛盾的尖锐和展开的必要性,极大地增加了钢琴曲中人物角色的对比。

在里格莱特低沉的复仇誓言的引申下,感情推向了高潮 ,第45小节开始以一种极快速的双手交替小六度音程下行交代了感情的宣泄。在此 ,四个主人公各自的内心情感全部混在一起得到 了最大的表现。于47小节开始回到了公爵与玛达琳娜之间的调情 ,左右手交替出现的主旋律配以快速的装饰音群, 仿佛是面对公爵的求爱, 内心既有讥讽却又有期待的玛达琳娜那充满矛盾的心情。

由一段低沉而一致的节奏型作为里格莱特动机的补充, 吉尔达的唱段于第71小节出现了 ,作者在原来的旋律之上增加了一个八度音以达到一种强调的悲伤态度 , 而后第79小节开始是重复的旋律,但是增加了一倍的音符个数以及加快了一倍的速度演奏, 紧密的旋律表现极大地增强了全曲的紧张感, 推向了另一个情感的小高潮。

在经过了公爵、玛达琳娜以及吉尔达唱段素材的逐一回顾之后,整篇唱段可以 结束了, 于是在极快速的两种形式的八度演奏下,整首作品在一个极近悲壮的旋律中结束,丰富的戏剧化效果表现不仅尊重了原作 ,还使作品得到了更为全面的演绎

钢琴改编曲《弄臣》, 充分体现了李斯特钢琴曲改编创作理念, 始终坚持和贯穿技术为音乐服务的宗旨, 追求艺术家的个性精神, 形成了李斯特以炫技、声乐原作钢琴化、乃至交响化的特点。从创作构思、钢琴语汇、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李斯特钢琴艺术的独特魅力 ,是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成功的力作 ,它不仅展示着李斯特辉煌的钢琴技巧和创作才华,亦体现着他对原作及作曲家的艺术评价和美学判断 ,从中我们更可以体会这位浪漫主义的大师对音乐的执著追求和审美原则。这是对钢琴演奏发展史上重大的贡献, 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2.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篇二

一、《钢琴音乐文化赏析》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钢琴赏析》这门课程,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具有良好艺术趣味的艺术感, 以便使他们敏感地感知和欣赏艺术作品;换句话说, 也就是通过艺术作品所能提供的富有价值的体验, 将年轻人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教养的通才。

(一) 经典作品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审美满足体验

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是第一流的艺术创作, 能给予听众完美的艺术享受。就存在方式而言, 它们都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体。

(二) 有助于充分地拓展感知力

欣赏钢琴音乐能训练听觉。在欣赏钢琴音乐的过程中, 人们必须具备感受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能力以及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变化的能力;还必须具备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 否则美好的音乐只不过是一些模糊不清的音响而已。培养和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根本办法就是在音乐艺术领域里不断地实践、体验和鉴赏美感。

欣赏钢琴音乐能培养审美情感。情感,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不仅进行人事, 并且对它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体验, 这种对于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情感。德国小提琴家倍姆曾说过:“音乐是表现感情的。每一情感、每一心情状态本身就有自己的特殊音调和节奏”。

欣赏钢琴音乐能培养注意力和记忆力。在欣赏过程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转瞬即逝的音乐就不会给听者留下鲜明的印象。音乐记忆力在欣赏音乐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例如, 人们要欣赏一首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 就必须记住乐曲的主题, 并在乐曲的变奏段落中不断识别出, 改头换面经过装饰变化的主题, 这样才能领悟变奏曲的精妙。

欣赏钢琴音乐能培养联想与想象力。欣赏音乐时, 听者通过感受音乐的语言、体验音乐的情感, 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定的联想与想象。由描绘性音乐或情节音乐而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的想象称作音乐的联想。例如, 我们在倾听作曲家舒曼所创作的钢琴套曲《儿童情景》时, 就不由得会被作曲家儿时的回忆感染, 引发听者对自己童年的记忆, 最终达到共鸣。由感知而非描绘性或非情节性音乐并体验其情感而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音乐的想象。例如, 巴洛克代表作曲家巴赫的钢琴作品多数没有标题, 也没有具体描绘的对象, 听者可以在欣赏音乐体会情感的同时, 展开自由的想象。

(三) 有助于培养艺术历史感和人文洞识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记录。不同时代, 不同历史时期, 音乐作品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欣赏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 必须了解古典主义的美学强调秩序、客观性和比例和谐;必须了解18世纪后期, 随着法国革命在欧洲的爆发, 社会的权利逐渐从贵族阶级转手至中产阶级, 古典主义是新旧时代交替的产物。了解古典主义音乐诞生的土壤, 能更好地欣赏古典音乐, 并产生个人的人文见识。

(四) 有助于扩展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不仅是欣赏的对象, 而且也可以作为人际交往的桥梁。人们在共同欣赏音乐的同时, 可以交流彼此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相互启发。

二、《钢琴赏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一) 《钢琴赏析》的教学任务

1.培养对钢琴音乐的兴趣、爱好, 养成欣赏钢琴音乐的习惯。

2.发展学生对钢琴音乐的感知能力。教学分为2个阶段:首先, 选取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 让学生反复聆听, 以获得感官层面和情感层面的直观感受。其二, 介绍作曲者、创作意图、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曲子的节拍、曲式结构、调性布局、和声配置等理性层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获取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3.提高钢琴音乐的审美能力。选取中外优秀的钢琴作品, 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4.开阔钢琴音乐视野, 增长钢琴音乐知识。了解钢琴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 懂得不同历史时期钢琴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 初步了解中外著名的音乐家与部分钢琴演奏家。

(二) 《钢琴赏析》的教学内容

《钢琴赏析》的教学内容总体上, 遵循钢琴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脉络, 讲述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的西方钢琴音乐经典, 还包含中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三、《钢琴赏析》的教学方法

(一) 《钢琴赏析》的一般过程

钢琴音乐欣赏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介绍历史背景与作曲家;第二阶段, 反复聆听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音乐的情感, 认识作品的音乐形象;第三阶段,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织体、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进行深入地讨论, 加深理性层面的认识, 强化审美感受。

(二) 《钢琴赏析》教学的载体

1.钢琴大师录制的CD大都是演奏的艺术精品,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们可以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 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的美。

2.观看钢琴大师的音乐会录像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一。音乐会录像将音乐、画面、甚至音乐所涉及的情绪与氛围完美地展示给观者, 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产生联想与共鸣。

3.教师与学生的演奏。演奏是学生最感亲切, 最直观的欣赏教学。教师熟练、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演奏,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欣赏热情。学生亲身投入到钢琴演奏的实践中,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钢琴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 《钢琴赏析》教学的一般方法

1.培养学生倾听音乐。

引导学生从听觉的体验中, 体会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与音乐形象;有意识的分辨作品的特点, 从多种角度包括:旋律、节奏、织体、曲式结构、速度、力度等。

2.运用多种手段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欣赏音乐时, 如何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在一起, 是促使他们产生联想与想象的关键。因此,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故事、图片、视频等, 都能帮助学生展开想象。钢琴音乐欣赏的联想与想象有三种方式: (1) 由描绘性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如法国作曲家拉莫所创作的《母鸡》一曲, 描写母鸡生蛋时咯咯的鸣叫声, 富有生活情趣。 (2) 由情节性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如:舒曼的《蝴蝶》, 该作品是作曲家根据德国作家让·宝儿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年岁》所写, 讲述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在假面舞会上的遭遇。⑶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如欣赏肖邦的《革命练习曲》会使我们联想到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钢琴赏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钢琴赏析》要多采用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

课堂上, 不能总是教师在一言堂, 学生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演唱钢琴作品的主题, 加深印象;课堂也可以加入小组讨论的环节, 学生们分组讨论对作品的见解, 相互交流;课堂还可以展开主题教学, 让学生在课下准备材料, 在课上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见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适当介绍一些钢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有演奏基础的同学还可以上讲台演奏自己喜欢的钢琴作品, 并将之介绍给大家等等。

(二) 《钢琴赏析》要注重本国钢琴音乐和钢琴家的介绍

钢琴文化虽然发源于西方, 但在我国也发展了近百年。自1934年, 第一首享誉世界乐坛的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诞生后, 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不断问世, 如《浏阳河》《夕阳箫鼓》《东山魁夷画意》《黄河协奏曲》等。优秀的钢琴家也不断涌现, 如老一辈钢琴家殷承宗、顾圣婴、傅聪等, 年轻一辈的钢琴家李云迪、朗朗、王羽佳等。欣赏本民族的钢琴音乐文化, 有益于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激发学生欣赏钢琴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 《钢琴赏析》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视听资源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大量方便的资讯变得唾手可得,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 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人人能够创造知识, 人人能够共享知识, 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因此,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视听资料, 欣赏更多优秀的钢琴音乐资源, 让自己的欣赏体验更加的丰富。

(四) 《钢琴赏析》课程的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钢琴赏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 教师必须对艺术史、艺术哲学、音乐、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教师积累了广博且充实的人文知识, 才能在《钢琴赏析》的课堂上旁征博引, 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钢琴音乐文化。

(五) 《钢琴赏析》课程的教材建设仍需不断努力。

《钢琴赏析》课程作为一门近些年才在高校兴起的课程, 其教材建设有明显的不足。现今比较常用的教材有:《钢琴欣赏18讲》 (康宁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钢琴音乐欣赏》 (刘悦著,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很显然, 针对普通高校所撰写的钢琴欣赏教材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无论是数量还是写作质量都有待提高。

3.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篇三

俄罗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钢琴领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它的教育体系延续并且发展了俄罗斯的优秀传统,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这时候的俄罗斯钢琴学派极大地推动了钢琴演艺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对于教材的使用都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如此,还注重音乐表现力。深层次的研究并学习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和教学经验,必然会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俄罗斯在音乐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他的基础训练同样是一直被强调的部分,强调教材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现代的音乐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俄罗斯音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它也不断影响世界音乐,俄罗斯音乐也在逐渐地影响着我国,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教学经验在我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一俄罗斯钢琴演奏者们的艺术性

在俄罗斯,钢琴家选择在风格传统中比较特别地作为艺术风貌。首先钢琴家及教育工作者,会去聆听作者的声音,感受钢琴家的创作灵魂。发现作品的创作实质,严格按照作品的文本去演奏作品。有很多老师的优秀品质都渐渐地教授给了学生。比如:体会作者的思想、严格按照书本演奏等等。这呈现出一种非常好的传承性。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俄罗斯特有的表现传统在艺术风貌中是最多的,钢琴音乐教育工作者,一般会避免出现错误,玷污了音乐本身所赋有的精神实质,应该在作者的环境下去考虑,演奏歌曲时需要严肃。这些教育工作者崇尚一些高品位的修养,从而成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严肃形象。之后,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不断超越自我和超个性两类:一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演奏家。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家遵循着先思想后作品的原则去把握音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演奏家能够忘我的将自身融入到音乐演奏中,有一句流传度很广的一句话说到,他们演奏的是一种思想,却不是在演奏自己。二是超个性演奏家。作为一位超个性的演奏家,他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都包含在里面。听众听起来会感受到歌曲的灵魂。这不仅仅特指某一首歌,所有的歌曲都有这样的效果。作家涅高兹把第二类演奏家叫做“超个性风格”的演奏大师。

二民族性是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

有着悠久历史的俄罗斯的音乐一直都是处于发展时期的,虽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俄罗斯有的音乐财富在世界上占有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俄罗斯艺术家没有随着主流而走下去,而是坚持着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对俄罗斯有意义的音乐特色。

《图画展览会》的作者是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穆索尔斯基,这个作品的来源是由于在观看了著名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穆索尔斯基是在俄罗斯音乐初期时出现的五位优秀音乐家之一,虽然在当时李斯特强烈主义严重的影响下,但是这五位音乐家的创作天赋依旧是很高水平的。同时他们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赋予音乐,让听众在音乐中展现视觉场景。不论是音乐手法还是在结构都是探索的目标。民族音乐一直是创作上的重点,音乐家能够将优美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与音乐相关的人们:演奏家、演奏者、音乐老师,只要我们一提到钢琴音乐,都会觉得非常的自豪。有一种优秀的传统是,他们更加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成就,莫扎特、肖邦的就会相对差一些。这也同样是俄罗斯钢琴的优势所在。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的音乐作家有很多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段时间从格林卡的创作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图画展览会》和《伊斯拉美》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有一些像柴可夫斯基作品,当中都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浓厚的俄罗斯色彩。这个钢琴作品是非常出色的,这象征着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二十世纪初期,由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前奏曲”、“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的带神秘色彩独创性的“奏鸣曲”、“前奏曲”、普罗柯菲耶夫的充满钢琴新风格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这三个曲子所具有的意义是不一般的,它代表了革命创新、标志着在世界乐坛上有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身影。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财富又增添了新的一笔。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人逐渐地出现在世人的眼睛里,他们的钢琴作品逐渐成熟。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在这种过程中被不断孕育着,这种成长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面大旗。

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具有体验型的民族艺术天性,这也造成了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的演奏民族性格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鲜明的,不论钢琴音乐怎么改变,他们一直都坚持着民族基础。这种传统的艺术天性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它的存在成为了在历史中共通的审美趣味、审美感,除此之外,艺术爱好和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民族艺术性格。美学家们称俄罗斯的民族艺术性格是“莎士比亚式的”、“感性的”或“浪漫型的”。这种艺术性格相比于德国法国的“哲理性”等性格特征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俄罗斯艺术家看来,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用来追求自身的感受,追求歌曲丰富的语言内容,并不是搬弄技巧。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现实主义和演奏艺术观都是以民族艺术的天性为基础而组建的。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钢琴的启蒙教育了。开始的时候只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直到孩子五岁的时候才能够去接触钢琴,正式开始钢琴的学习。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发现孩子不适合学习钢琴,孩子就面临着被放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六岁以后回到音乐学院的附小继续学习钢琴。除此之外,学生升入初中也需要经过很严格的考试,由于考试的难易度,会有很大一批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就会学习其他的音乐科目像作曲、声乐等。对于那些通过这次考试的学生,就会经常参加一写比赛,这些比赛会考一些基础的知识,在比赛后期,老师会为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下,就会有把比赛作为一种练习的效果。在这种不断淘汰的方式中,到了高中时,剩下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非常好。所以在技术上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的。这个时候就会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参加比赛能够让学生的经验丰富起来,很多学生的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演奏家的水平。

从教育的开始到结束是学生基础知识能够逐渐牢固的根本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具有实际效果性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在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在学生的初等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增强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去深造,这也需要教师去提供一定的机会。特别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更为特别。这个地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通过一些锻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表达能力,学术活动频繁、训练机制扎实,这样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音乐构思更加完整,演奏布局更加严谨,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俄罗斯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但是我们没有落后于俄罗斯音乐,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中国在钢琴教学上的教育能够挑选出一批精英人才,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将基础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到了一起。精英教育使我国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也将扩大其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的提高我国钢琴教育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的优点将他们融入我国的教育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钢琴教育,自己的特色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的。这种方式和俄罗斯的方式就比较像了。在中国钢琴教育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去依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一个好的演奏家是需要他本身喜欢钢琴音乐,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6.

[2]海因里希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73.

[3]卞萌.俄罗斯钢琴艺术的精髓———写在穆里娜教授的首次访华之后[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32(1):70-74.

[4]王芳.论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的钢琴艺术[D].保定:

[5]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09-270.

[6]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3-60.

[7]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3.

4.钢琴音乐的奇葩--高中音乐教案 篇四

教学设计:

1 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整体地把握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形象。为了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及内涵,有必要对作品的音乐主题做详尽的感受、体验及评价工作,最后再完整地聆听整个作品。

2一些相关的音乐知识要融在聆听音乐的过程当中进行,要把握深入内容的分寸,有利于理解音乐。认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具体表现。3为了更好地理解、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内涵,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背景材料。如有关历史、作者的思想及创作意图等。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有阅读课本、教师提供资料、老师在课堂上做适当的讲解等。4在欣赏两首作品时,由于课时的限制,要注意有所侧重。可以较深入地聆听《C小调练习曲》。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保证《爱之梦》的适当效果 教学目标:

1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2 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3通过了解肖邦的爱国事迹和爱国精神,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爱国”及把爱国付之于行动这个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老师补充。2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复听乐曲第

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 4 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简介作者:李斯特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教学反思:

5.欧洲钢琴音乐史 篇五

经过十六周的学习,老师悉心讲授了关于欧洲钢琴音乐史的发展,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一直到民族乐派和印象乐派,每一次上课,我都受益匪浅下面是我本学期的心得体会。

对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在节奏上生动活跃,力度对比鲜明,风格高雅讲究,色彩华丽鲜明,一半都在教堂演奏,带有比较强的宗教色彩。管风琴,古钢琴等的使用让声音宏达而又庄重。德国人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集大成者,赋格曲—这种复调音乐形式,在巴赫的手里发挥到完美的境地。毫无疑问,在巴赫的推动下,钢琴音乐有了最初的启蒙。

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由教堂走向民众,作品也有了新的形式,主调音乐占据了绝对优势。乐曲的发展也更加注重逻辑。风格明朗乐观。其中莫扎特和贝多芬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时进入了鼎盛时期。很多钢琴家创作的作品,形成了“百家争鸣”式的局面,德国的韦伯,门德尔松和舒曼,华沙的肖邦,奥地利的舒伯特等都在钢琴艺术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抒情的《夜曲》,舒缓的《威尼斯船歌》,充满想象力的《邀舞曲》„„无一不是经典之作。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威尼斯船歌》,清新自然的音乐,思想随着音符游走,情感细腻,真挚。

随着时间进入十九世纪中叶,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的新音乐产生了,钢琴家们采用本国先进的音乐素材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格里格的《婚礼日》,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福莱的《浪漫曲》„„每一首都带有浓厚的风土人情,这种风格在北欧地区比较盛行,风格典雅,手法简单,丰富了欧洲的音乐文化。

等进入了印象主义时期,音乐抽象和超越现实的色彩愈加鲜明,音乐的感受体现在感官印象上,其中德彪西《月光》,《大海》;拉威尔的《波列罗》,《镜子》是其中的代表作。

6.钢琴音乐会作文 篇六

钢琴音乐会

今天,爸爸妈妈领着我来到了齐齐哈尔市电业文化宫,参加我们天骄钢琴学校在那里举办的新春钢琴音乐会。

晚上六点整,伴随着音乐声音的响起,主持人大大方方的走上了舞台,宣布天骄钢琴学校新春音乐会正式开始。本次钢琴音乐会的表演以老师表演为主。第四位出场的是教我的钢琴老师姬老师小学作文 ,她穿着淡绿色的纱裙,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头饰,真像一位美丽、漂亮的公主。姬老师弹的曲目是《肖邦钢琴曲》,姬老师弹得美妙动听,这时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在以后的钢琴学习中要虚心向姬老师学习,加强手指力度的`练习,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

音乐会上,老师们先后演奏了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贝多芬的奏鸣曲《悲怆》三乐章、《月光》,肖邦的“即兴幻想曲”和海顿的“回旋曲”等20余个钢琴曲目。老师们的精彩演奏,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场沉浸在悠扬美妙的乐曲声中。

7.德彪西钢琴作品的赏析及教学 篇七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作品,赏析,教学

音乐不但是音响的艺术, 而且是一门听觉艺术, 是用乐音构成的充满精神内涵音响, “以声寓情”的艺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理智的欣赏作品,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理智欣赏需要对作品进行知识性、专业性、深入分析和理解, 以提高欣赏的层次。本文以德彪西钢琴作品为例, 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作品欣赏与分析

(一) 熟悉创作环境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鼻祖, 他的音乐创作与印象派绘画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很多钢琴作品都融入了印象派绘画元素。形成这种创作风格是由于德彪西天生就十分喜欢绘画, 深受印象主义绘画派影响, 因此在音乐创作中能够熟练地将各种音乐要素与绘画中的色彩美完美结合起来, 使其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有视觉和听觉效果。在德彪西的作品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用眼睛捕捉光的变化”的印象主义画派的风格, 他通过音乐表现了自己的感受, 以及对自然景致、现象和人物的印象。钢琴在他的手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他充分利用了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 使得和声创作变得复杂多样, 音乐的色彩更加鲜明, 他根据音响、音色的变化向人们展示自然现象。实际上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并未出现音乐上的敲击共鸣和表情过火, 只是通过一些零碎的片断与无拘无束来获得声音, 满足感官上的需要。他从旋律、和声、节奏、配器、调性等方面创作出新颖而特别的音响, 从而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要求。

(二) 提升学生的辨别力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时应该提醒学生以用心、投入、满怀丰富想象的态度去欣赏。如果不能以这样的心态方式去欣赏, 将会感受不到音乐作品中美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德彪西的创作思想常常打破传统的创作路线, 以多方面的创新来进行音乐创作, 这样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1. 旋律。

旋律被认为是乐曲的灵魂, 这在德彪西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采用的音乐旋律与其所表达的人的感觉与自然界奇妙的光色组合十分吻合。他的旋律属于音型化的, 到处都是杂乱而短的闪光的旋律片段。例如:前奏曲作品中的《帆》给人以朦胧而孤独的感觉。整段音乐多数是在全音音阶上进行, 且篇幅短小、凝练、简洁。这些就将船在港湾因波浪起伏而轻微摇摆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了, 让静态的事物转型为动态, 创造了生动的场景, 引导人们以感官去“观看”想象中的画面。弱奏是力度变化的前提, 作品中将弱音和极弱音作为主要旋律, 加上宁静、冷漠的音调, 很容易将人引入到特定的气氛中。逐渐展开的全音阶创造出了动态美, 寓意挂白帆的小船在河水中荡漾。在结尾处利用和弦所发出的透明色彩让人联想到浪花与海岸碰撞、水花飞溅的情景。

2. 和声。

和声是德彪西根据自己的创作思想独自创作的代表, 在他的音乐艺术中最具独创意义。他对和声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思考, 最终打破了原有的大小调和声体系, 该体系保持一百五十年之久, 这为德彪西建立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创作风格奠定了基础。强烈的色彩性是德彪西和声的最大特点。色彩因素是主导地位的表现, 是大小调式功能、声由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三者实现另一个极端的表现。德彪西和声的形成, 从他最早的声乐浪漫曲《繁星之夜》到第一部具有成熟的印象主义和声风格的钢琴套曲《版画集》, 两部作品之间相隔了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尽管德彪西之前的和声只调整了色彩和功能的关系, 但色彩因素依旧是次要的东西, 这是主观精神与个性表现的音乐观作用于古典和声的表现。然而印象主义相对此却大不相同, 色彩对于音乐而言就好比是颜色对于画家一样重要, 是作品创造意境中不可缺少的东西。鉴于这种情况, 德彪西不得不对大小调和声体系进行完全的改造。根据传统的和声结构, 色彩与功能一直是相互共存、相互制约的, 注重一方面就必须减弱另一方面的作用。德彪西正是利用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来进行和声结构调整, 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3. 调性。

德彪西他还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特点是调性微弱且模糊不清, 运用各种各样的调式音阶和全音音阶。他发现印尼加美兰音乐后, 将其丰富的色彩融入到了陈旧的西方音乐体系中。德彪西主张使用五声音阶, 并将深厚的异国色彩与东方神韵融入到了音乐中。全音阶的使用让他的音乐对细微的情感变化的表现效果更加奇妙, 这是因为全音阶除去了半音阶的倾向性, 通过让调性模糊来创造出一种朦胧的音色。

二、德彪西钢琴作品分析与演奏

(一) 早期作品

1884—1900年间创作的作品是德彪西第一时期的作品, 主要有《阿拉伯风格曲两首》、《贝加莫组曲》以及《为钢琴而作组曲》, 在这时期德彪西还没有完全形成印象主义的风格。

《阿拉伯风格》第一首运用了中古调式, 出现了平行和弦以及不协和的平行进行。第二首是被师范教程广泛采用的曲目之一。优雅的和声进行, 三对二的大范围使用, 使人仿佛置身于繁星点点之下。《贝加莫组曲》中最为著名的《月光》是值得每个想感受印象派风格的学生去演奏的, 其中音色变化的细致足以让很多大意的学生一改粗糙的毛病, 学会慢慢体验手指接触琴键那一瞬间的美感。

(二) 中期作品

1901—1904年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风格最为成熟的阶段。其中钢琴套曲《意向集》已完全奠定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基础, 最杰出的是《水中倒影》。乐曲一开始在低音五度持续音程上出现二级和弦和减三和弦的反复, 犹如水面上浮云的倒影。本曲是用音阶性的分解和弦及琶音构成的, 充满了灵动性, 是一首很好的教学范本。而另有一组非常精彩的练习是钢琴组曲《儿童乐园》, 它充满童趣和想象, 音乐的语言既精彩集中又丰富多彩, 颇有幽默感。这些作品都有一定的难度, 且精小剔透, 非常适合740左右程度的副课学生练习, 找寻印象派的风格。

德彪西印象主义的美学原则在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其题材相当新颖、素材选择也很丰富。教师在选用作品时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筛选, 但是不要认为程度较低的学生就不能选用这些乐曲, 相反, 适当地弹奏这类乐曲对于程度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 绝对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

(三) 晚期作品

德彪西在晚期的主要作品———12首钢琴练习曲中, 将双调性、复合调式、踏板用法三者巧妙结合, 并大量运用到作品中去, 色彩上的创新使得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 听觉上有新的认识、感觉和体验。德彪西在技术上给三六度、八度、和弦练习曲安排了新的内容, 并加上了装饰音练习曲、四度练习曲、同音反复练习曲、对比音响练习曲等。这组特色各异的练习曲, 虽然是乐曲风格的练习曲, 但多数注重于键盘技术风格。这类练习曲是肖邦音乐会练习曲与德彪西音乐风格及演技的完美结合, 与其它钢琴小品相比, 有着类似的艺术气质和音乐精神, 是德彪西独特创作风格的体现。

三、音色是音乐教学的重点

根据以上对德彪西的创作风格与作品的分析, 不难看出, 德彪西钢琴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色。在他的创作中, 其它元素, 如和声等都是次于音色的。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音色。演奏时依旧要保持音质柔和且音色圆润, 不能刺耳、烦躁, 但也不能太弱, 否则会对音色造成影响。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以使音色更加丰富多彩。

需要强调的是, 要根据音色的位置来判断其是否正确, 这是由音乐的整体与局部不同而决定的。由于德彪西所追求的音色比较独特, 因此他的触键方式也不一样。他的触键方式没有肖邦的柔和、连贯;也没有李斯特的结实、有爆发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放松肩膀和手指后抚摸琴键, 使产生出来的声音更加温暖。

钢琴踏板在音色把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踏板能够对声音流量、时间和方式进行控制, 因此, 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旋律的清晰、和声织体变换等。通常规则是一个乐句分逗、一个和弦踏一次踏板, 多了少了都将造成出现混响。在使用踏板的过程中, 除了要把握好时间尺度外, 还要掌握好速度快慢, 如:1/2踏板、1/4踏板等, 还要学会使用左踏板, 创造朦胧、缥缈的意境, 让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充分体现出来。但是不管采用哪一种踏板方式, 都不能让人听到换踏板的声音, 让人发觉不了踩过踏板才会使音乐浑然天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欣赏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后, 学生能体会到德彪西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钢琴作品的欣赏价值。他的音乐既没有彻骨的悲哀, 没有豪迈的壮志, 更没有情感的发挥, 但却捕捉到了人最生动的感受, 创造了空灵与写意的梦幻般的世界。德彪西利用他睿智的听觉和感觉, 结合朦胧、模仿的手法将现实世界描绘的惟妙惟肖, 从而创设了独特的音乐意境, 用他那宁静、幽雅的笔调将所有听众的注意力引入进生动、美好的画面中去。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杨通八, 张韵璇.和声复调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8.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篇八

一、肖邦音乐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一)肖邦在音乐领域的地位

肖邦(F.F.Chopin)是波兰乃至世界音乐史上最关键的人物,是知名度与影响力最广泛的钢琴家之一,是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的创作以钢琴曲为主,被世人称之为“钢琴诗人”。肖邦音乐作品中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与超然的个性,流畅、文雅而优美,具有较强的可唱性。其音乐充满神秘和幻想,以波兰民间、民族音乐为基础,体现出波兰音乐特点和民族精神,对后世作曲家具有较大影响。

(二)肖邦钢琴曲的音乐特征

钢琴是“乐器之王”,其演奏出的音乐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体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与内涵。在电影的结构中,钢琴音乐具有较高地位。自然环境中的音响、风景、人物情绪、生活百态都可以运用钢琴艺术展示出来。电影是综合性艺术,涉及到不同的表现形式,电影中恰当的运用钢琴音乐,能够表达出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让画与人、影与声妥善的结合在一起,具有显著的艺术美感与审美情趣。

电影《钢琴家》剧照

肖邦平生共创作200余部音乐作品,以钢琴曲为主,其音乐体裁多样化,包括幻想曲、奏鸣曲、练习曲、夜曲、前奏曲、叙事曲以及波洛涅兹、玛祖卡、华尔兹等舞曲。夜曲是肖邦创作的音乐体裁,其诗意饱满、形象丰富,曲调幽阑、平和冲淡,柔和的节奏中深藏着忧郁的感情。肖邦的21首夜曲是他最有诗意和情性的作品,所以肖邦夜曲又叫作钢琴曲的“百科全书”。肖邦升c小调夜曲中,紧张段落特别多,体现出戏剧性、强烈冲突性,此作品在肖邦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此曲也为《钢琴家》电影增色不少。浪漫主义文学对肖邦钢琴叙事曲的影响特别大,其艺术性与思想性都特别明显。G小调叙事曲以密茨凯维支的诗为灵感创作而成,表达出波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的气节与精神。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体现出浪漫和幻想,具有灵活、鲜明的节奏与风格,他是当之无愧的钢琴诗人。

二、钢琴音乐与《钢琴家》影片的融合

(一)《钢琴家》电影的艺术情节

《钢琴家》运用写实的方式,讲述了二战时犹太民族和钢琴家所受到的生命危险与精神折磨。电影主人公具有非凡的音乐才华,以至于一位德国军官为之深深感动,逐步转变其对于犹太人持有的态度,在他的保护与帮助下,钢琴家处于相对安全之中,一直到战争结束波兰获得彻底解放。电影艺术中经常刻画的主题是战争,以战争强烈的视觉冲击为主要表现形式。而《钢琴家》中没有大量渲染战争血腥,而是在肖邦音乐塑造的环境中,突显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此电影音乐给人以舒缓、忧郁的感觉,同时恰到好处的体现出人们在面对战争时的无助与痛苦。电影《钢琴家》中,波兰人民的反抗力量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特别脆弱,而电影中的钢琴音乐则在优雅的曲调中传递出坚持与忍耐。此音乐诠释出二战时人民悲伤痛苦、流离失所的生活,他们的生命面临着威胁,必须放弃体面与尊严,体会逃亡的心情。《钢琴家》再现这段历史画卷,其背景音乐是肖邦的钢琴作品,能够提高电影的感染力。

(二)《钢琴家》运用的钢琴曲

肖邦的钢琴音乐的生命力特别强大,在《钢琴家》中,共选择11首肖邦钢琴曲,这些作品的题材不同、风格各异,是他不同时间创作的作品,在影片中发挥出联系剧情的功能,音乐情调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电影中运用的肖邦夜曲,既体现出幻想和沉思,也表达出在茫茫黑夜中人的心声,影片中流淌的音乐中蕴含着反抗与痛苦的声音,以隐忍和舍身的精神感动人的心灵。所以,此11首肖邦钢琴曲,体现出主人公什皮尔曼多舛的命运,其中《夜曲》就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三、《钢琴家》中肖邦音乐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

电影将音乐与画面结合在一起,具有渲染故事气氛的作用。电影开篇以黑白镜头展示出1939年的华沙街头,人们的生活比较合适、平静,各自忙于自己的生活,此时的背景音乐是肖邦于1833年创作的《c调小夜曲》,其曲调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如泣如诉中让人感觉到一些伤感与无奈。随着镜头的跟进,一位演奏者在华沙电台录音室中弹奏钢琴的画面出现在观众面前,他眼中自信、坚毅与忧伤。此乐曲宏大激昂,具有英雄主义色彩。乐曲的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平静的第一部,聚集很多力量的第二部以及动力性较强的第三部,此曲式在每个小部分中也有明确体现,如第一部分包括的乐段有三个,属于单三部曲式。乐曲让听众觉得像深深的叹息,伴奏环节也表现得比较沉重、平稳、忧郁。乐曲音色严肃、庄重,渲染出悲伤、忧郁的环境,在悲伤情愫中带有不安因素。其原因在于A段乐句中运用凝重和弦与浑厚深沉低音部。

当钢琴声响起,黑白画面逐步变为彩色画面,电影音乐与画面完美统一起来。主人公衣着考究、面容俊秀,其眼神深邃而凄迷,其演奏得心应手,体现出他高贵的气质。乐曲与人物外表让观众为之陶醉。而战争破坏了这种和谐美,钢琴家只能到处避难。此时《c小调夜曲》体现出明显的结构形式,第一层次是悲伤平和的旋律,然后产生明显转变,平静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哀伤。此时故事发展到华沙正历经战争折磨,人们的无奈与不安情绪更加明显。随着炮火的越来越近,音乐逐步进入第二层次,其节奏活泼,之前音乐中的忧虑一扫而光,其顺畅华丽的节奏体现出波兰人民胜利的信心与信念和坚强品质。电影结尾处运用此音乐,当柔和的音乐缓缓传来,战争的辛酸和痛苦都已经远离,为故事奠定悲伤又具有希望的基调。

(二)促进情节发展

《钢琴家》中运用肖邦的《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此作品坚毅、开朗,充满活力,体现出波兰民族骄傲感。战争之初,波兰战事不利,德国占领华沙,大肆屠杀犹太人。躲避追杀是主人公什皮尔曼的生活,这种没有未来、没有活力的日子是一种煎熬。他每天提心吊胆过着逃亡生活,疾病和饥饿威胁着他的生命,在不断躲藏中偶然发现破旧的钢琴,那一刻他特别激动,经过紧张逃亡与残酷斗争后,电影运用波罗乃兹舞曲描写战争中犹太人的内心世界,也让观众的心情变得舒缓。在主人公打开钢琴时,乐曲在耳畔缓缓响起。此曲与舒缓柔和的夜曲有明显的区别,其汹涌奔放,洋溢着豪迈的感情,人们心境逐渐开阔,一扫之前的悲愤心情。镜头前特定了主人公因颠沛流离而消瘦憔悴的脸庞,然后是他的双手和钢琴键盘,观众看到什皮尔曼手指凌空在键盘上弹奏,其音乐来自他的心间并未在钢琴上真正响起。在战争这个特殊环境下,他只好控制对音乐的眷恋,却无法发出一点点声音。通过肖邦音乐,让观众看到主人公在残酷环境下生活下去的意志与勇气。人们被此画面深深感动,导演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处理方式,提高影片的感染力。肖邦钢琴曲,让差异明显的节奏与风格完善的联系起来,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与内心世界,为电影高潮进行铺垫。

(三)刻画人物形象

在战争的危机中人们要面对很大的压力,钢琴家为了人身安全,每天在废墟上隐藏与奔走。在一个夜晚他在废弃的建筑中,万籁俱静中钢琴家面对清淡的目光。在兵荒马乱的环境中,能得到宁静是最大的享受。饥饿的钢琴家发现个罐头,心头百感交集地看着它,此时镜头中出现一双皮靴,而后是一个德国军官,观众的心情不禁紧张起来,就好像转眼间他就会牺牲。而剧情并未如此发展。德国军官没有立刻处死什皮尔曼,却让他弹奏钢琴,此时肖邦的音乐再次响起。在德国人的监视下,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什皮尔曼弹奏起舒缓、忧伤的叙事曲,音乐声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缓慢且平和,德国人也被音乐深深打劫,脸色也柔和很多。渐渐的音乐声中透露出悲愤的感情,此时他的表情高贵而严峻,他在音乐中重新找回尊严,也凭借音乐体现出愤慨却坚定的信念。

《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1831年创作的钢琴曲,肖邦当时也遭遇到家破人亡,其写作背景与《钢琴家》故事具有相同点。乐曲开展结构是奏鸣曲,具有肃静沉稳的风格和柔和凝重的曲调,让观众沉浸在故事情境中。乐曲选择跳跃性强的节奏有,体现人们心中的悲愤和不安。而后转成E调曲调逐步柔和,体现出经过苦难的人们内心更加坚强。再后的高潮环节,将高音加入音乐中,就像人们面对战争发出的催人奋进的呐喊。电影中的音乐,最初以哀绝沉稳来刻画经历沧桑磨难的人物形象,他痛恨侵略者。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在跳跃性的音乐中,主人公变得自信和从容,心中的仇恨与痛苦转变成必胜的斗志和生活的勇气,让人们看到他不屈不挠的信念和直面苦难的精神。

(四)阐述主题

电影结尾又响起《降E大调华丽的大型波罗乃兹舞曲》的节奏,曲子体现出刚劲坚毅、肃穆庄重、豪情悲壮、开朗向上的精神。电影以战争结束为结尾,德国宣布战败,久经磨难的波兰人民以得到自由。钢琴家逐步摆脱了悲愤痛哭的情绪,再次振作起来。他重新回到以前工作的电台,重新弹奏起的波罗乃兹舞曲,向人们传达大无畏的民族精神。故事中钢琴家在战争中屡屡遇到苦难甚至是经常在生死的边缘徘徊,是人生低谷。而此时,暗淡悲伤的情绪被壮志激情所代替,什皮尔曼回忆战争时经历的事与人,迸发出生命的力量。当美好、和平被黑暗笼罩,人们会更加认识到和平生活的美好与珍贵。主人公在历经重重磨难后走出战争阴影,他以华丽优美的音乐表达出其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以高昂激越的华章赞扬波兰民族的精神,以丰富的韵律预期战争过后的美好人生。

结语

9.钢琴音乐会主持词 篇九

尊敬的各位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音乐学院“”音乐会。我是今晚的主持人。今天,音乐会即将展现在大家面前,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弥补我们的不足,从而提高我们的演奏水平,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在此,我仅代表老师以及她的学生们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好,“”音乐会现在开始!

1.首先有为大家演奏

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大键琴演奏家,一生中共有五百五十余首键盘奏鸣曲,这些奏鸣曲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有丰富的内涵。

有请

2.肖邦《a小调圆舞曲》以优美、高雅、华丽而著称,内容页较为通俗易

懂,深受大家的喜爱。

《悲怆》奏鸣曲第三悦章 即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 早期钢琴奏鸣曲 / 达到顶峰的杰作。

下面有请为我们演奏这两首广为流传的名作

3.说到《乌苏里船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根据 赫哲族 民间的曲

调,而改编的中国作品,带有浓郁的赫哲风情。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

下面请欣赏由演奏的《乌苏里船歌》

4. 一曲中国的船歌带大家领略了民族之美,下面大家将欣赏到的是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当中最著名、最优美的一首《六月船歌》,它的曲调淳朴流利,悠游自在,大多采用三拍子摇叶的节奏来体现小船荡漾的抒情韵律,抒发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猎歌》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三首,它生动的描绘了瘦猎时热烈欢腾的景象。在这首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浩浩荡荡的队伍,奔驰的马蹄声和猎人的号角声,从而感受大自然的诗趣、气息和色彩。

下面有请 为大家演奏《六月船歌》,《猎歌》 请欣赏

5.《降b小调夜曲》 旋律优美,富有歌唱性,表现了夜的沉静,充分表

达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十一月,在马车上》这首曲子也是柴可夫斯基《四季》里的一首。它给人们展示了在严冬季节人们赶着马车、哼着歌谣在雪原上穿行的画面。

下面有请位大家演奏以上两首作品,请欣赏。

6.《婚约》是 李斯特 在米兰的布雷拉宫绘画陈列馆中,看到 拉斐尔 早期的名作《童贞女的婚约》之后 / 所获得的灵感。画面上的气氛淳朴安详,远处一座圆顶教堂,近景是一群农民装束的人,虔诚的 看着一位神父把戒指带到年轻姑娘的手上,一个宛如钟声的五声音阶动机 / 贯穿全曲,它营造了庄严圣洁的气氛。

《无穷动》从头至尾以同时值的音符快速进行的乐曲,有较高的技巧要求。韦伯、帕格尼尼、门德尔松、施特劳斯等都有此类作品。今天为大家演奏的是韦伯的《无穷动》。

下面由 为大家带来这两首作品,请欣赏。

7.《摇篮曲》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地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情感,刻画宁静而富于诗意的精神境界。肖邦的《摇篮曲》是一首意境深远的钢琴诗。

在 舒伯特 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最纯洁的,便是8首即兴曲了,而今天为大家演奏的《f小调即兴曲》就是其中之一。

有请为大家演奏肖邦《摇篮曲》和《f小调即兴曲》,请欣赏

8.。今天她为大家演奏的是两首肖邦的作品——《f小调叙事曲》《a小调练习曲“东风”》

肖邦一共写有四首叙事曲,《f小调叙事曲》即《第四叙事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肖邦叙事曲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深刻的一首了。肖邦用他称之为叙事曲的曲式题材,很完美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它是肖邦终极情感的再现。

《冬风练习曲》是肖邦练习曲中技巧最有难度,篇幅最大的音乐会练习曲之一。在演奏中右手持续弹奏快速的高难度音群,有人觉得这些快速的音群像是冬天的狂风将枯叶卷起,而枯叶在空中舞动的景象,故命名为《冬风》,又名《枯叶》。

有请

好!请大家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请上今晚所有的演奏者,有请!

结束语:音乐会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认真学习,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支持与鼓励。

各位老师同学们,音乐学院“”音乐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光临,再见!

10.钢琴音乐会主持词 篇十

女:芳音钢琴在这众多浩瀚无边的星海中,每一颗小星星,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在茫茫星海中,逐渐散发出荧荧之光。

男:他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要继续顺着音乐和生活旋律相合谐的节奏不断努力,成功一定属于我们每颗小星星。

女:各位家长老师。每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动听的琴声又将在宽阔明亮的大厅中响起。

男:我们精彩的演出是对老师一丝不苟,辛勤授课的报答,对父母关心的回报。

合:衷心感谢老师的培养教育,父母的陪伴鼓励,我们将坚持不懈、为学到真正的更精湛的钢琴演奏技艺而努力。

男:我们为一年一度的钢琴音乐盛会即将开始而紧张和激动。

女:为在座各位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本次钢琴比赛而感到无比荣幸。

男:相信大家今天将感受到的是一场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钢琴音乐盛会!

男:为提高我们的生活的质量,陶冶艺术情操。

女:我们将展示更多的《贝多芬》《莫扎特》及世界名曲。

男:为本届音乐会为各位来宾准备绚丽多彩的节目。

女:向所有人展示自己这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

男:希望各位家长老师和朋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关心我们。

女:继续支持我们。

11.高专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207-01

目前,造成高专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高专类学生演奏技术上不如本科音乐院校学生;其二是缺乏实用技能,这与高专学生的钢琴基础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高专音乐钢琴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太多借鉴和仿效本科专业音乐院校有很大关联,针对这些问题,已有老师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1~3]。根据作者已具备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就高专钢琴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本文中给出了一些的探讨研究,希望能引起相关高专音乐钢琴类教师的共同关注。

1 准确定位就业方向

与音乐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去各类中等学校、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等事业单位及社会培训机构从事音乐教学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工作。就目前情况来看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中小学等事业单位基本饱和,一个学校音乐教师需要几个就够了。再加上现在人才济济,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竞聘都有很多研究生的加入,如果高专学生没有较强的授课能力,那就更加没有竞争力了。去到社会培训机构,由于高专学生演奏技术不及音乐本科院校学生,一般教小孩子和做陪练的情况居多。如果是去到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艺工作,主要是宣传大众艺术文化和组织策划文艺晚会活动。这需要很强的宣传组织沟通能力,需要的是弹、唱、跳、演、编全面发展的通才。通过以上表明高专音乐专业钢琴教育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教育,并不是培养技艺精湛的钢琴演奏家,是培养弹、唱、跳、演、编全面发展的通才,且钢琴课程对高专学生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学生要在学习钢琴演奏技能的同时培养钢琴教学、钢琴视奏和钢琴伴奏等一些重要的实用技能。

2 授课形式要强化实用和实践

2.1 集体理论课加技法个别课的形式更实用

高专钢琴课,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传统模式来授课,即“一对一”教学方式,此种授课方式,虽在钢琴技巧上有明显传授功效,音乐专业院校一直使用此种教学方式,但对于高专院校,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钢琴弹奏上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但缺少教学的能力。为了提高高专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老师应该多在学生教学能力上下功夫。所以,授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授课,主要教授钢琴教学中共性的理论:基本弹奏技法、作曲家简介、作品分析和中外钢琴艺术史等,通过教师的示范,可增强学生的讲台授课能力。集体课后,教师可根据各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安排个别课,主要解决每个学生在弹奏中存在的问题。

2.2 组织艺术教学实践

高专音乐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决定了在高专钢琴教学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实践作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建设实习基地,开设钢琴兴趣培训班,面向社会招生,由在校生担任培训班教师,从基础教学入手,老师对学生教学进行观摩与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锻炼教育教学实践能力;(2)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从中培养和锻炼自己,包括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主题晚会、社团活动等,及其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钢琴应用技能比赛,包括合唱、声乐、器乐比赛,设立钢琴伴奏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开展社会公共义演,把钢琴教学课堂搬到舞台上,使学生通过舞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建立自信,热爱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

3 钢琴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训练

3.1 加强基础钢琴技法训练

由于高专类学生演奏技术差,老师就应该加强学生的技法训练。学生钢琴技法教课中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弹奏方法,多做五指练习,使学生掌握音阶、琶音、和弦、八度等基本技术和规范科学的弹奏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用大部分学习时间扎扎实实弹奏好初中级钢琴教材,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高专学生在知识和音乐修养方面的提升,以便弥补手的条件不足,使学生适应中小学生的基础钢琴教学。

3.2 视奏能力训练

视奏对高专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一项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专学生总体钢琴基本功不够扎实、演奏水平偏低,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教师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准确而快速地掌握谱面所呈现的所有信息;然后训练学生的手眼一致性,将头脑中所掌握的信息快速地传递到手中,并且眼睛始终要走在手的前面,就如同阅读,眼睛总比口要快一步;最后,教师在曲目选择上应选择低于学生实际水平的乐谱进行视奏练习;同时有意识地提供更多的视奏机会,如在布置新曲时先让学生视奏主题或钢琴考核中加入视奏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视奏对于高专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难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以信心,并强调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3.3 培养伴奏实践能力

钢琴伴奏是一门应用及其广泛的实用技能,它不仅为声乐合唱、器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伴奏演出,同时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音乐教学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方向,伴奏能力增强后可胜任小学幼儿园歌曲教唱伴奏、企事业单位文艺演出合唱伴奏、西餐厅钢琴演出等等,举不胜举,这些也是高专学生今后就业的主要方向。因此钢琴伴奏技能应作为高专“应用型”“职业性”钢琴人才培养的主干课程来加以重点建设。要掌握钢琴伴奏技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掌握科学的伴奏方法,包括音量、音色控制、踏板、伴奏音型运用等;然后,提高音乐修养,了解不同类型声乐作品、合唱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进行正确到位的伴奏处理;最后,是与最新中小学音乐课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曲目相挂钩,掌握一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伴奏曲目。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和总结,表明高专钢琴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专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保证,应贯穿于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它包括钢琴理论教学、钢琴技法教学和钢琴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所以,教师应将理论教学、技法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互动”贯穿于高专钢琴教学过程中,使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华.高职钢琴教学改革之我见[J].辽宁高职学报,2008(4).

[2] 赵宇辉.关于高职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4(3).

12.肖邦钢琴音乐风格探析 篇十二

在华沙时期, 肖邦在华沙时期还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 懵懵懂懂的年纪, 有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时的作品还很稚嫩, 不够成熟, 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 肖邦早期作品中最宝贵的是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强烈的波兰民族特色。作品中运用了许多民间舞蹈、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体裁, 使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感人。在华沙起义时期, 肖邦的创作思想走向成熟。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只会写一些抒情的音诗转变成写具有史诗性特点的音乐, 作品更加完善, 生动, 有张力。《b小调谐谑曲》是他在维也纳居住时创作的。起义勾起了人们爱国的情义和思念远在祖国的亲人们的心情, 创作出了《c小调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是在知道华沙沦陷后创作出来的, 当时的肖邦情绪非常悲伤和愤怒, 内心的纠结与迷茫, 思绪的表达很新颖。

巴黎全盛时期, 这是肖邦创作最成熟的时期。他的钢琴作品涉及到很多的体裁, 如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以及后来写出的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虐曲等, 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在这个时期民族精神体现最浓烈的是波罗奈兹舞曲。《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表达最复杂的作品之一, 反映了40年代后期人们复杂的心理。祖国的沦陷, 感情的波折, 疾病的折磨, 强烈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使他愈发真诚的在音乐里倾诉自己的感情。

晚期创作与肖邦承受病痛的折磨有关。不过有个别的作品写出了昂扬的情绪, 《幻想波洛奈兹舞曲》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玛祖卡舞曲》、《f小调玛祖卡舞曲》这两部作品是肖邦在最后的日子里创作出来的。《g小调玛祖卡舞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歌, 写出了肖邦对生活最后的眷恋;《f小调玛祖卡舞曲》在诉说着对祖国亲人最后的思念。

二、肖邦的钢琴音乐体裁

(一) 玛祖卡舞曲

玛祖卡舞曲源自于三种感觉都不同的三拍子波兰乡村舞曲:库雅维亚克、奥别列克、玛祖卡。肖邦抓住了这三种各具特色的民间舞曲, 使它们更加完善。他从来不会按部就班的运用民间舞曲本来的曲调, 而是抓住了舞曲的精髓, 使它们在钢琴上更具表现力。肖邦的玛祖卡舞曲的情绪是丰富的, 有的轻快、充满活力, 有的诙谐、活泼, 有的则悲伤、沉重。

(二) 波罗奈兹舞曲

波罗奈兹舞曲是原来波兰望族中进行伴舞的音乐。19世纪以来, 波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人们常以新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给予音乐一个新的体裁。肖邦把这种体裁提高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度。这是一种稳定的固定三拍子舞曲的节奏。它的织体浑厚坚实, 和声是由密集和弦构成, 严谨的结构包括强大的力度布置使其拥有宏伟、辉煌的特质。

(三) 前奏曲和练习曲

虽然前奏曲和练习曲这两种音乐体裁在肖邦之前已经存在, 但是肖邦的前奏曲和练习曲与之前的性质完全不同, 肖邦的练习曲被称为是“音乐会练习曲”。它们都是一个相对统一的织体加上一个简单的艺术形象小品随意的组合起来, 变成一个总体, 而里面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作曲家内心世界真实的写照。其中有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情感激越;有的则清澈、透明, 传播着一种清晰欢快的气息。

(四) 夜曲和圆舞曲

尽管早期肖邦的夜曲中有英国作曲家菲尔德的影子, 但不久肖邦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创作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体裁。它的特点是悠长、优雅、还有很多的装饰音的抒情旋律, 和声语言的明暗色彩变化和精致细腻的织体, 这一切所制造出来的情景之间紧密融合的音乐境界。肖邦的夜曲所表达出的感情非常丰富, 有的清澈、安静, 看不见波澜;有的是与夜曲一般格局是不一样的, 把乐曲的再现部发展成一种严肃、激动、充满戏剧性力量的内心独白。

(五) 谐虐曲与叙事曲

肖邦的单乐章大型体裁作品占有重要地位是谐虐曲与叙事曲, 它们显示出作曲家的高超写作技巧与才华。这类型的体裁常使用一些比较复杂又很自由的曲式结构, 篇幅很长, 主题材料间互相的比较和碰撞, 总是有一种内在的张力促使着音乐的发展, 以此来适应和容纳更为广阔和深刻的内涵。肖邦的谐虐曲已经完全超过了这种体裁原有的幽默、欢快的性质, 成为内涵严肃、极富戏剧性的音乐诗篇。

三、肖邦作品的艺术风格

在肖邦的音乐中最突出的是民族性和爱国主义思想的表达。肖邦的创作与波兰民族民间音乐密切相关, 他借鉴了波兰民族音乐中的特色旋律, 运用了许多民间舞曲的节奏型, 音乐结构也是运用了民间舞曲的形式, 改良了大量音乐体裁, 充分体现出作曲家与波兰民间音乐深厚的联系。他在创作中和声上很大胆, 具有歌唱性, 擅长在主调音乐中加入复调音乐的思维, 肖邦的和声主要表现形式还是以优美丰富的旋律为主, 从来都不添加任何夸张的修饰, 永远都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内心的情感, 这就是肖邦钢琴作品中最宝贵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沈旋, 谷文娴, 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

[2]唐碧蓉.论肖邦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3.钢琴音乐赏析论文 篇十三

摘要:钢琴作为西洋古典乐器之一,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而钢琴因其优雅的“特性”,其在诞生之后便成为了高贵的象征,备受上流社会的青睐。本文在分析了钢琴音乐教学中融入采茶戏音乐的意义后,又简要阐述了我国钢琴音乐的教学现状,并以采茶戏音乐为立足点对二者的融合之路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钢琴音乐;教学体系;采茶戏;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钢琴也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大众也开始学习与欣赏钢琴音乐。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钢琴音乐教育体系,也就是说钢琴作为一门课程被纳入了音乐教育的框架之内。但是,我国的钢琴音乐教学大多是仿照西方的钢琴课程设置而成,入门曲基本上是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以及巴赫的《D大调奏鸣曲》,甚少有传统音乐元素的踪影。其实,采茶戏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藏着深厚的音乐文化意蕴,古色古香的采茶戏音乐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将会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14.浅谈钢琴音乐教学论文 篇十四

一、加大多媒体技术在钢琴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深化发展,钢琴音乐教学中也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将各种枯燥的理论知识具体表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首先,钢琴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通常是多人的大课堂,大课堂的空间距离决定了教师在进行具体理论知识教学时很难通过具体的钢琴弹奏来实现,因为坐在后面的学生无法真切地看清楚教师的具体操作,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教学视频表现出来,这种形象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具体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对其长远的钢琴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更频繁地播放国际范围内的钢琴名曲,一部钢琴名曲在不同的钢琴家的演奏下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因而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探究的窗户,为学生提供更多地探究与思考的时间,通过观察每位钢琴家的演奏视频,学生能够总结出更多自己的观点,这对其钢琴音乐的发展有极大的助益,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思维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专业的音乐人才,钢琴方面也同样如此。

二、推出远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途径与交流方式,新时期的`钢琴音乐教学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即远程教学。在钢琴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赶回学校上课,因而教学中学校可以推出远程教学,让学生通过远程视频进行课程的学习。远程教学模式需要在专业的摄影技术的辅助下才能实现,首先在教师中需要架设多台摄像设备,通过调整焦距来将钢琴音乐教师的整个课程教学活动录制下来,这样学生便可以通过远程教学的形式掌握最新的钢琴教学内容。其次,远程教学过程中会将钢琴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具体录制成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传输到专业内公共的网站上,这样没有理解或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可以直接从网站上下载下相应的教学视频,通过这种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方式更有利于推进学生在钢琴音乐学习中的全面成长。最后,远程教学模式也可以开启一对一的专业指导模式,通过互联网钢琴音乐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还可以进行实际的钢琴弹奏演练,而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

三、结语

上一篇:存储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观《忠诚与背叛》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