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2024-07-05

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共9篇)(共9篇)

1.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一

另外一种是通过网络模式采集压缩视频流,将压缩的视频流转换成非压缩格式进行分析,导致要采用具有高运算能力的处理器,如双核、四核服务器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进行视频格式转换,一般视频分析及视频格式转换各自消耗50%的资源,这也是限制视频分析路数的主要原因。

4.2误报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本身图像质量的原因,会产生大量误报信息,如何提高分析的精度、减低误报率,尤其是在人流复杂的环境进行精确分析,这就体现了厂家的实力。

有研发能力的厂家为了提高视频分析的精确度,降低系统误报率,会采集大量的视频信息进行分析,对光照度(逆光、反光、车灯、阴影等)、天气的变化(雨、雾、雪、烟雾等)、环境的变化(树叶、人流、晃动等)等因素进行精确的计算,不断调整参数,并合理运用“过滤”机制减少误报率。

4.3工程商的问题

目前,有很多工程商对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一知半解,听信厂家的广告宣传,认为视频分析技术无所不能,片面理解视频分析技术,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系统误报问题不断。

视频分析技术的调试存在“72小时调试法”的说法,就是说每一种分析技术从调试到投入使用,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经过72小时试运行及不断的修正、精心调试,逐步降低误报率,提高精度,才可以投入使用。

一个成功的视频智能分析系统,除了厂家要有持续的研发能力提供技术保障外,还要求工程商有丰富的工程经验,透彻理解视频分析技术,精心安装,耐心调试,才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2.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二

随着平安城市的不断扩大,应用的不断深入,视频监控“大联网”的需求日益强烈,各级公安机关对远程图像资源共享的需求不断提升,全国在这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成为视频监控“大联网”的先行者和探路者[1]。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视频图像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资源共享程度低、视频图像信息的技术标准不统一、各系统相互独立运行,视频监控图像资源难以在各级各地公安机关内联网共享。因此,基于统一的技术规范整合公安视频图像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大大提升视频监控图像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提高公安机关协同作战能力,有效打击犯罪。

二、视频图像资源整合接入设计

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通过自建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社会单位监控系统等多种形式,建成了初具规模并局部实现视频监控图像系统整合,视频监控图像系统已经在各类重大活动安保、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安视频图像资源整合接入分为两种:一种公安机关已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接入,另一种各类社会面图像资源接入。

2.1公安机关已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接入设计

国内大部分公安机关都已经建设了基于视频专网的视频监控平台,网络已实现互通。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现将后期需要接入视频进行整合,思路如下:

(1)新增监控资源的接入

对于公安机关新增的监控资源,由各级新建监控平台通过新增摄影机、编码设备、存储设备进行接入。

(2)已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接入

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平台整合接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各级公安视频监控平台满足国标GB/T28181-2011[2]。

平台可以直接互连,实现各级公安视频监控平台无缝对接,无需增加任何设备。

第二种方式:公安视频监控平台不符合国标标准的,可以通过增加平台网关或通过升级平台软件实现其接入。

各级平台之间的互通采用平台网关方式进行互通,后期新建的监控系统满足规范协议兼容要求即可接入该系统中。平台网关主要将不符合国标标准的平台转换成符合国标的标准信令及码流接入符合国标平台。

各级平台之间的互通还可对原有系统进行开发,通过接口方式进行互通。对于已有系统无法进行修改开发适应规范,但自身具有SDK开发包的情况,可采用SDK接入方式。由新建监控平台按照这些开放接口对下级监控平台进行兼容适配。

2.2各类社会面图像资源详细接入方案

国内大部分公安机关视频都在视频专网上,而各类社会面图像资源都在局域网上,使得视频图像资源共享必须使得网络互连互通,可通过安全接入网关实现互连。

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现将后期需要各类社会面图像资源接入公安,思路如下:

(1)符合新国标GB/T 28181图像资源接入方案

第一种:网络录像机(NVR)对接接入方案。

IP网络摄像机+网络录像机架构,广泛应用在一些中小型单位。均可通过国标标准直接接入新建的社会面图像整合平台,无需增加任何设备。社会面图像资源整合平台主要是双网卡的服务器,主要实现各类社会面图像资源的接入,并通过安全接入网关无缝接入到公安机关建设的平安城市平台中,任公安调用。

第二种:视频监控平台对接接入方案。

IP网络摄像机+视频监控平台架构,广泛应用在一些大中型单位。均可通过国标标准直接接入社会面图像整合平台,无需增加任何设备。

(2)非新国标GB/T 28181图像资源接入方案

目前,社会资源监控系统前端为模拟摄像机和IP网络摄像机。

第一种:模拟摄像机+工控机(PC式)架构或模拟摄像机+嵌入式DVR架构。

广泛应用在一些中小型单位。具体实现如下:

第二种:模拟摄像机+编码器+数字监控平台架构。

广泛应用在一些中大型单位。当数字监控平台为主流品牌,无需开发,通过数字平台标准化网关转换标准协议及码流接入社会面图像资源整合平台。

当数字监控平台为非主流品牌时,考虑通过配置现有平台同品牌的解码器,按照实际需要接入路数,配置解码路数,并通过新增编码器接入社会面整合平台。

第三种:IP网络摄像机+视频监控平台

广泛应用在一些中大型单位。具体对接方式同公安机关已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接入设计中已有视频监控系统平台的接入。

三、结束语

公安视频监控平台通过安全隔离设备与社会资源网互联互通,实现对辖区内所有社会资源网内图像资源的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实现社会监控资源的共享,同时全面整合公安机关内部视频资源,最终将各类视频资源统一接入,发挥规模效应,达到充分利用视频资源的目标。

摘要:随着平安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公安机关及社会面资源建设的视频图像资源平台的开发厂家不同、数据格式不同,导致难以实现海量视频资源的共享。本文提出了对各级各地公安机关以及社会资源建设的视频图像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实现视频图像资源的互联互通和深度应用,提升视频图像信息服务在公安实战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关键词:视频图像资源共享,公安视频监控平台,社会面图像资源

参考文献

[1]罗万杰,曾昭龙.基于公安业务的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3-87

3.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三

关键词:公安学学科建设;公安实战;协调性发展

目前,我国的公安学院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在学科安排上,也是理论学习多余实战演习,对于公安对于这种暴力性机构与实战能力要求较高的特殊职业来说,无疑是阻碍了实践性公安人才的发展。因此,必须励精图治,改变我国公安学院的学科建设现状,发展与公安实战相协调的公共学学科建设。

一、公安学学科建设简介

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科本身的发展会不断改变对知识的需求,这将导致原本的知识理论出现滞后、错误等情况,学科建设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況的出现。公安学学科建设主要是依据公安学学科发展需要以及公安队伍建设需求改进理论知识,将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育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公安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职责以及工作内容、工作对象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需要公安学院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先进文化知识和实战能力的人才,满足国家对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本文所讲述的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是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手段。公安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雏形就是来自于公安实战。因此,它的更新与进步同样需要公安实战的支持。缺少公安实战,公安学学科建设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公安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一些较为优异的成绩,不论是在学术发展、人才培养、研究团队方面,都具备了与国际水平较为接近的力量和成果。但是,现代社会对公安学学科建设的需求是复杂的、高端的,以目前的建设水平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空白处需要填补。在公安学的某些领域,甚至出现了是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问题,对公安院校学院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我国公安学学科建设有待长足的发展。

二、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不论是从公安的职业需求来讲,还是从公安这一职业的性质来讲,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都是具有必要性的。公安学学科建设无法与公安实现协调发展,那么公安学院也就没有了教育的实际价值,其所教导出来的学生也将无法适应公安职业的需求。

(一)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是公安学学科建设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1.公安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必要性

公安学学科主要学习案件侦破、警务活动开展一类的实践性知识。一个优秀的警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超强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作战与指挥作战能力,这是公安学学科学习的必然要求和教育重点。只有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才能够保障公安学院人才具备处理基本警务事件和复杂警务事件的能力。公安学学科涉及的知识面积非常广泛,多种学科相互交融,最终考察学员的实际工作与作战、作战指挥能力,如果公安学学科无法与公安实战相结合,将使学员无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2.公安学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公安实战

对于公安学这一新兴的学科来说,它的根基就是公安实战,一切的公安学学科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公安实战,总结于公安实战经验,大多数的公安学学科建设,包括犯罪心理学、刑侦学科等,它们的学科理论无一不是来自于对于实际案件侦查、侦破以及公安作战的经验总结。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才能保障公安学学科建设能够源源不断的汲取实战资源,更新理论知识,不至于长时间的停滞在同一理论阶段,并使公安学学科建设更具现实意义与实际效应。

(二)它是公安实战作业的需要

单纯又脱离实际的公安学学科建设根本无法满足公安人才需求,也无法为国家培育出具备实战能力的公安人才。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任何警务作业的开展都离不开公安学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但是任何理论的综合和成熟都离不开现实的支持和佐证。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各类型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犯罪人员的动机与犯罪心理也是让人难以捉摸,包括一些高科技的犯罪、网络犯罪,给公安侦破工作带了巨大的难度。运用简单的公安学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起到有效的案件侦破作用,只有与公安实战相结合的公安学理论知识才能给与实际工作更有价值的指导。

(三)公安学学科建设是公安实战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撑,它们之间的发展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优秀的理论知识的支撑。对于公安实战人才培养来说,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优质的教师队伍、合理的学科管理等就是它的智力支撑,而这一切条件都依赖于公安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才能保障教学队伍建设与理论体系建设符合实际需要,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人才培养之间是同步发展与进步的关系。公安实战人才需求发展推动和刺进公安学学科建设,公安学学科发展与进步则满足公安实战人才需求。由此可见,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是公安学学科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公安实战人才队伍培养的必然需求。

三、如何协调发展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

理论教育与军事教育共同发展是公安学院教育、军事学院等暴力机关人才培养学院永远不过时的理论。拿公安学院教学来讲,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是公安学院开展教育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一)以科研增强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发展的动力

科研是发展一门学科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方式。现代公安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未来的社会是科学技术与网络科技主导的社会,早之前就有人寓言“21世纪是网络世纪,不懂计算机的人就是半个文盲”,而今社会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对待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也需要不断的进行科研,对公安学学科进行科研、对公安实战进行科研、对公安实战技术进行科研,必须要使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相结合,并使之能够与现代公安工作相结合,以科研承载公安学学科建设,以公安实战推动公安学学科建设,而后,公安学学科建设才能为公安实战、公安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

(二)以公安实战为主要研究和建设对象之一,发展公安学学科建设

对于公安实战与公安学学科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它们之间是相互服务、相互指导与相互推动的关系。因而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应当是二者之间共同发展,而不是某一主体单方面的发展。以公安实战作为主要研究和建设对象之一,是为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资源,同时也是在发展公安学学科建设。以公安实战为主要研究和建设对象需要研究者们深入公安实战,探讨公安实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科知识和理论。

(三)建立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互动机制

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需要得到机制的保障。科研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公安学学科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与互动机制。不断的拓展公安学学科科研人员与在职公安人员、一线公安作战部队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就典型的作战案例、侦查案例等,双方人员进行探讨。诸如这一类的交流活动要定期开展、频繁开展。可以制定有关的保障机制,保证双方的交流研讨能够高效化进行。开展公安学学科科研人员与公安在职人员、一线作战队伍交流研讨会议主要是为了提升公安学学科理论与公安实战需求的交融程度。除此之外,还可通过派遣有经验的公安警务人员参与公安学学科建设,或者排遣公安学学科科研人员参与公安实战,从实战中汲取经验与建设资源。

保障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科技化公安队伍的实际需求,制定双方交流合作、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需要双方人员深入合作,交互合作,通过人员排遣、岗位交换等方式,加强两项工作之间的融合。

(四)大力改革学科、课程专业与师资建设

学科改革与建设、课程专业发展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是公安学学科建设预计公安团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力量,三者缺一不可。公安学学科改革、课程专业发展以及师资建设三者之间需要协调发展,同时还要与公安学学科建设、公安实战、公安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统一体,把握国际公安学建设风向,看准国内公安队伍需求与弱点,发展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公安学学科建设。大力改革学科、课程专业与师资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公安实战需求为根本,发展公安特色学科专业

我国现有的公安院校分为武警学院、边防、消防、警卫以及公安干警、刑侦等几个类型,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公安学院的需求与特点进行。例如武警消防学院则应当以消防理论建设与发展为主,突出消防实战特色与技能建设,而刑侦一类学院则应当以刑警实战需求与发展进行,努力发展刑侦技术与案件侦破理论。总之,公安学学科建设应当以公安实战需求为根本,以不同公安学系特色为导向,以公安人才队伍建设及该学科建设空白为主要内容进行发展和壮大,不同特色的公安职业应当发展建设专门的公安学学科研究团队,突出本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不同体系的公安学学科,围绕发展实际发展的要点,开展具有实际效应的公安学学科研究与建设。

2.以公安实战发展变化为牵引,创建发展新兴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是突出公安学学科建设特点与差异性的主要方式和主要内容。学科专业建设同时也是解决公安实战需求最直接的途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是公安学学科建设的二级系统,它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反应在公安人才培养上。公安学学科专业建设主要是进行剔除、保留与发展。“剔除”主要选择重复的专业科目部分,将具有共性的专业融合在一起,實施个性教学;保留则主要保留公安实战需求量大、个性特点较为强烈,具有突出特殊性的专业科目;发展则是依据当前公安实战需求与公安学学科专业建设空白为导向,发展建设新兴公安学学科专业,培育新型人才,发展新型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全面满足公安实战发展需求。创新发展新兴学科专业还需要学科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的社会、深入给公安集体,探寻公安实战发展最缺失的部分,而后通过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弥补。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各种暴力分子、独立分子与反党分子崛起,在各地制造突发事件,因此还应当大力发展应急与突发事件处理专业、管理专业,改善当前公安队伍处置突发事件能力薄弱的问题,迎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具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

3.创新课程理念、加快课程建设

课程理念与课程建设是更新公安学院教学模式,配合公安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式。创新课程理念,加快课程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安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工作素养,同时积极配合公安学学科进行发展建设。以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为基础,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实施适合于公安学学科建设和公安实战人才培养的课程是创新课程理念、加快课程建设的实施措施之一,公安学员应当明确公安文化教导、实战培养以及学科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三者的关系对课程进行调整,提高公安学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努力展现公安学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效果,同时配以实战训练,提升公安学员的实战能力,并练就他们敢于冲锋、敢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应急反应能力。

4.以优化师资为出发点,大力建设公安学院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的建设始终是公安学学科建设永恒不变的内容,目前,公安学院的教师队伍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实战基础上都存在一定的缺失。一部分的老师来是来自于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几乎从未接触过公安实战;一部分是来自于基层部队经验丰富的干警,他们则是毕业多年,久经沙场的战士,在战术、实战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所学的理论知识缺不乏有些过时。因此,在建设公安学科的同时,应当大力建设公安学院师资团队,择优选择具备实战能力和先进理论知识的人才。

四、结束语

建设公安队伍,提升公安队伍工作素质是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建设实战化公安队伍的基础,公安学学科建设也应当得到长足的发展。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相结合才能保障公安学学科建设符合实际、符合现代社会对公安队伍的建设需要。

参考文献:

[1]郏红雯.略论公安学学科建设与公安实战协调发展[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3(04):121-133.

[2]冯红新.略论我国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J].江苏高教,2013(06):183-190.

[3]刘锦涛.试谈推进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维度[J].公安研究,2014(01):249-251.

[4]程琳.以新设公安一级学科为龙头,努力开创公安教育新局面——关于公安一级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59-160.

4.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四

北京北清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背景介绍

针对林区内视频监控设备缺乏和林区治安环境复杂,林业案件频有发生的现状,森林公安局开拓创新,积极谋划在林区主要交通干道和重点地区部署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并结合本地林区工作实际,合理定位,理清思路,首先明确了林区视频监控设备建设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林业,面向社会,维护治安,确保稳定”,具体建设目标是:“减少发案,维护林区秩序好,保持治安稳定,使群众安全满意”。(主题文字)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项目背景

地区森林资源频频遭受外来不法分子的侵袭,他们或成群结伙,或单独行动,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进行盗伐林木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周边地区林业生产和治安秩序,有必要建设森林公安局统一的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延伸森林公安机关的视频监控视角,拓宽林业治安防控面,力求对林区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做到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快速反应,也有利于事后倒查、追查,有效震慑林区中潜在违法犯罪分子,降低林区发案率。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技术将在全国各地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中越来越普及,数字化处理将贯穿于系统的传输、控制、存储等所有环节。基于数字化的“网络视频服务器 + 监控平台”的方式在组网灵活性以及智能应用上的可扩展性方面均存在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可以预计模拟监控时代向全数字化监控时代的全面迈进是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方向。

系统概述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编制范围为,通过系统建设,实现对林区网络视频图像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发布、应用管理。林区管理的决策者能够利用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各种资源,监控林区治安环境,减少林业案件频有发生,为林业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在整体建设思路上,在森林公安局逐步建立以一级监控指挥调度中心为龙头,前端、木材检查站、观测站、三叉路口等十二个重点地段境监控点为基础的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网络。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成各林区前端监控点、市森林公安局监控中心二级组网结构,与森林公安系统林区督管理部门组织架构完全吻合。在监控系统中,监控中心负责查看、管理辖区范围内林区的视频监控信息,同时也满足其他林区监督管理部门部门管理的需要。

系统组成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按网络的结构层次分为林区前端监控点接入层,网络承载传输层,视频控制调配、管理层,第三方接口层等四层组成,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北京北清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现远程监控管理。

控制调配、管理层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控制调配、管理层是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资源调配、管理中心,完成对整个系统的统一控制、统一资源调度和管理,以及对设备的接入控制和管理。由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中心管理软件平台组成。

第三方接口应用层

第三方接口层是指通过控制调配、管理层将相关的信息转换为森林公安指挥信息系统能够识别和接收的应用信息格式,将图像信息、报警信息发送到森林公安指挥信息系统的方法和媒介。

系统设计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嵌入式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压缩、传输技术,网络技术),将前端林区的摄像机采集的视频图像信号经网络视频服务器(编码器)或者网络摄像机数字化后经编码压缩通过网络传输到森林公安局监控中心林区监控主机上,将图像信号还原成可供(显示信号,在显示器或者电视墙上显示。由于林区本身与本地电信运营商已经协调了传输接入环境,因此系统仅需进行简单的设备安装就可以实现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集中监控功能。

(一)林区监控点设计

1、摄像机选择及安装位置

根据林区的实际需要,可以在林区道路交叉口、森林检查站以及其他需要监控的部位。

2、林区道路交叉口

安装分辨率450线以上高速球形摄像机,可根据林区建筑的具体情况决定安装方式、高度、角度及摄像方向,摄像机及镜头选型及安装的设计必须满足要求:

能够清晰监控林区车辆、行走人员的出入情况及人员细节,包括正面面部特征、着装情况、携带物品等。

对于出入口处光照度不够的,进行补光,以保证成像效果。

尽量避免摄像机逆光安装,必须以适当的安装方式、安装位置或进行补光、选择具有宽动北京北清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三)监控中心设计

监控中心是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汇接各种监控资源,将所需的视频、音频、数据信息进行转发和存储,并根据授权进行实时播放、检索和浏览,是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和满足森林公安管理应用的共享平台,为森林公安机关、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决策、指挥调度、取证提供及时、可靠的报警和监控信息。

按照二级平台的总体思路,监控中心的建设以市森林公安局为一级监控中心。采用分级设置,依据管理权限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级、二级监控中心,每一级的监控中心对本级监控中心客户端和所辖下级监控中心进行管理。

一级监控中心:由市级森林公安局设立的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一级监控中心在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具备最高的管理权限,可以查看、控制所有的现场视频,在需要时,可以调用所有的历史图像信息。一级监控中心(市森林公安局)还能够实现管理系统中所有的下级监控中心和现场监控点,包括系统设备使用状况、告警状况、存储策略设定、分配用户权限、查询用户使用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等等一系列管理功能。各个县、区森林公安(分)局二级监控中心和前端林区监控点都受到一级监控中心的管理和控制。

二级指挥中心:由县、区森林公安(分)局可选择是否设立的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监控中心。二级监控中心对所辖的前端林区监控点具有管理权限,并且可以将本地监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接受一级监控中心的管理。

1、视频显示

视频显示部分完成视频信号的解码及输出显示,这部分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服务器,还包括电视墙、多媒体大屏幕、调音台、功放等模拟视音频设备。

网络视频服务器同时具备视音频解码、输出和网络接入功能,可以把来自前端网络视频服务器送过来的IP 数据包进行数字化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信号后输入到电视墙、大屏幕、调音台、功放等模拟视音频设备。

此外,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还提供客户端软件,该软件可以通过视频管理平台对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输出进行灵活的控制,实现数字矩阵的功能。同时内置软件解码工具,支持多路视音频信号的软解码,使得用户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对监控内容进行实时查看或历史回放查看。客户端可以接收系统产生的各类报警并加以直观显示和联动,客户端同时支持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方便用户操作控制。

2、控制调配、管理平台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软件可为用户实现远程实时视频监控、存储与回放、报警联动、远程调度与控制、视频内容分发、语音通信等主要功能,以及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功能。主要功能:

北京北清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3)设备接入服务器负责设备的接入、配置、控制和音视频流访问,一个设备可以设置多个设备接入服务器,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可以由另一个进行接管。一个最小化的系统不需要转发服务器,用户可以直接从设备接入服务器获得音视频流,只有当用户数量较多,设备接入服务器性能不够时才有必要安装转发服务器。接入服务、录像服务和转发服务一般都安装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监控中心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融合方案

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中的通过网络视频管理系统与森林公安机关应用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平台融合,将市公安系统和其他有关部门已建和在建子系统进行高度集成。

这些子系统分别是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公安的管理监控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报警信息或其它重要视频信息都统一在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上显示和管理。

操作人员可以通过GIS平台使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备,可以控制前端云台摄像机,现场视频图像可以在大屏幕上显示,或进行数字图像浏览和回放,方便应急指挥。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其报警信息应能及时传输到网络视频管理系统平台,并通过GIS平台电子地图上指示报警位置和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内容等详细环境警情信息,记录报警信息,联动相关视频图像等,并自动给出处理预案,指示有关人员按照专家预案进行处理。

系统的报警信息和其它重要信息都自动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可以很方便的对环境警情进行各种统计和分析,以便有关部门进行决策和预测,并可以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更科学地进行管理。

报警与监控资源接入融合方案

根据森林公安局林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有些林区已建有监控系统的现实情况,北清视通公司系统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利旧需要,在原有林区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在设备兼容的情况下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整合这些资源,是减少投资、扩大信息来源的重要手段。

结语

5.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五

为进一步推进公安消防部队“三基”工程建设,加快勤务实战化改革步伐,建立新型、高效的执勤、训练、作战、保障一体化勤务模式,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安部党委关于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战斗力为标准,以打得赢为目标,从灭火救援实战需要出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制度,落实“五个第一时间”要求,以最快速度救人、最快速度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目标任务。2008年底,各总队、支队全面建立以全勤专业指挥体系为重点,业务基础扎实、工作制度完善、执勤管理规范、训练作战一致、灭火救援预案实用、组织指挥科学、灭火救援高效、通信调度畅通、战勤保障有力、防消结合紧密、联动机制健全的勤务模式。

二、强化战训基础工作

(三)完善灭火救援预案体系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资源为依托,立足于现有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设施,在对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灾害事故总体预案(如火灾和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等灾害、事故、事件消防救援总体应急预案)、类型灾害预案(如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化工装置、油[气]储罐、商[市]场、影剧院、医院等火灾和易燃可燃液[气]体泄漏、爆炸,危险化学品槽车等事故灭火救援预案)和重点单位预案(如×××商场、工厂、宾馆、仓[油]库等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总队、支队要制定灾害事故总体预案、主要类型灾害预案、跨区域作战预案、较大要害目标的重点单位预案;大队、中队要分级分类制定重点单位预案(预案制定的数量由总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形成完整的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体系。

(四)研发灭火救援指挥及专家系统。遵循“分级构架、分类规划、数据整合、上下贯通”的原则,依托公安信息网,建立人员装备实力、消防地理信息、专家及社会资源、灭火救援预案、灾害事故分析与评估、各类火灾及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危险化学品查询等数据库,建立《灭火救援指挥及专家系统》(部局统一研发),形成部局、总队、支队、大(中)队四级灭火救援信息动态管理体系。

(五)推进执勤训练制度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和“三基”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的相关规定,围绕勤务实战化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结合灭火救援和技术装备的实际,贯彻落实《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援勤务规程(试行)》、《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试行)》,进一步规范作战程序,完善执勤战备管理,落实作战安全措施。依据《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试行)》,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和按纲施训、联勤联训、科学组训、安全施训的要求,建立健全训练规程、训练检查、训练考评、训练档案、训练安全和训练保障等制度,实现执勤训练规范化。

三、创新灭火救援指挥机制

(六)建立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总队、支队建立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勤指挥部由总(副)指挥、指挥长和指挥助理组成。全勤指挥部实行正副班轮流值班备勤制度,遂行作战,全面负责灭火救援现场组织指挥工作。总指挥、副总指挥由具备指挥资格和实战经验的总队、支队领导和参谋长担任。指挥助理由具备指挥资格的战训、警务、防火、通信、后勤等岗位人员担任,实行专业分工。

(七)实行灭火救援指挥长制度。总队、支队全面实行指挥长制度,指挥长必须由具有灭火救援指挥资格、岗位经历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担任(专职比例不得低于50%)。省、自治区总队配置7-9名,直辖市总队配置8-12名,一、二类支队配置8-10名,三、四类支队配置4-6名,四类以下支队配置2-4名指挥长。各地可视情增设兼职指挥长。各总队要制定全勤指挥部值班制度、高危职业岗位补贴标准和其它福利待遇等相关规定。

(八)落实遂行作战指挥制度。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省、自治区总队在5个中队(含本数,下同)以上,直辖市总队在3个中队以上,支队(直辖市支队)在2个中队以上出动时,全勤指挥部应同时响应、遂行作战,提高灭火救援初战指挥层次。直辖市总队、支队指挥长应按照出动计划、预案、报警及第一到场中队的情况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九)组建灭火救援专家队伍。总队、支队均应组建灭火救援专家组,建立专家库,吸收和聘用有专业特长、灭火救援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建立专家组工作制度,为灭火救援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十)推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积极推动政府领导下的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公安、安监、卫生、民政、气象、地震、环保、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和其他各种救援力量参加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设,提高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能力,确保各种应急救援力量快速反应、协同配合和有效处置。

四、规范灭火救援行动

(十一)加快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建设。依据公安机关“三台合一”和消防通信技术规范,按照“集中接警,同时响应,专业处警,统一指挥,多警联动,资源共享”的原则,规范接处警、第一出动和增援力量调度指挥程序,与110指挥中心实现“三方通话”,配齐调度专线、故障告警、录音记时、数据存储等设备,确保快速、准确、安全、有效接处警。完善总队、支队消防通信专业调度指挥系统,建立灾害事故处置等级调度方案,明确各级各类预案启动的时间、权限、方法,实行一次性接处警、“一键式”预案启动和一次性调集力量的调度指挥模式。总队、支队要建立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实施现场有线、无线、计算机、卫星等通信联络方式和图像传输系统。加强现场通信管理,建立通信管理智能组网平台,设置满足实战需要的三级无线组网频点,规范通信管理应用程序,保证现场指挥快捷、畅通、有效。

(十二)严格灭火救援程序。建立和完善接警出动、火情侦察、火场警戒、安全防护、战斗展开、救人灭火、破拆、排烟、供水、照明和侦检、警戒、救生、防爆、堵漏、输转、急救、洗消、现场清理和移交等灭火抢险救援战斗程序,促进灭火救援战斗行动的科学、规范、高效。建立和完善作战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谁指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灭火救援行动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设立安全员,明确紧急撤离信号和要求,严守操作规程,严格防护等级要求,最大限度预防和避免官兵伤亡。严格灾害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报告灭火救援情况信息,为上级单位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十三)加强灭火救援战评。严格落实《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评规定(试行)》,坚持“每战必评”制度,通过简要战评、专题战评、集中战评、现场推演点评等形式,根据战评组织层次和内容,坚持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每起战例,总结经验教训。强化战评结果应用,开展战例研讨,制定、落实改进措施,严格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和部队实战能力。

(十四)规范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建立适合不同形式消防队伍的执勤、训练、作战、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并将其纳入公安消防部队执勤、训练、作战体系,建立统一的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和联勤联训制度。积极开展各种实战演练和战术研讨,增强独立作战、协同作战能力,充分发挥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作用。

五、强化实战训练

(十五)更新训练内容。在开展体能和基本技能达标训练的基础上,立足灭火救援对象的新变化、新特点,重点开展车辆装备和作战力量的编成训练及战术操法训练,认真组织各级指战员的安全防护、通信联络、心理行为能力和现有装备应用训练。结合部队任务职能的不断拓展,深化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地铁隧道及危险化学品泄漏、建(构)筑物坍塌、交通事故、山岳、水域等灭火救援专业训练。开展灭火救援战(技)术研究和技术装备革新,研究扑救和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新对策和新战术,推广应用高层救人灭火、远程供水(射水)、压缩空气泡沫、细水雾等高效、环保、大功率灭火救援新技术装备。

(十六)改革训练模式。依托培训基地,重点开展对各级指挥员特别是大、中队指挥员的集中培训和轮训,强化合成训练、模拟仿真演练、实战推演及战术、技术、装备测试。开展随机拉动、临机设情演练和重点单位、夜间、节假日及火灾多发时段的实兵、实装、实战演练。依托信息通信网络,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和网上作业训练,以及模拟通信指挥训练和考核。(十七)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参照《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试行)》,推行消防指战员等级考评制度,规范各级各类指挥员、战斗员等级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组织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消防职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评定工作,并通过等级递升,提高各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六、拓展勤务职能

(十八)强化特勤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特勤网络化力量体系,在加强地级和县级城市消防特勤中队、特勤班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在确保常规火灾扑救任务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以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公路、山岳、地震、水域、隧道、地铁等灾害事故灭火救援为主战力量的专业化队伍,配备必要的专业装备,制定专项预案,开展针对性训练,适应各类事故处置的需要,提高灭火救援的专业化水平。

(十九)实行“防消结合”勤务模式。战训部门和责任区执勤中队要参加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参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灭火救援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演练和消防供水设施试验,配合防火监督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在进行“六熟悉”和灭火救援预案编制与演练中,对发现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堵塞、消防设施损坏等问题,要立即反馈单位并告知防火监督部门。在扑灭火灾后,要注意保护火灾现场,为火灾事故调查提供条件。防火监督部门应及时向战训部门和责任区执勤中队通报重点单位变化及火灾隐患情况,配合执勤中队做好“六熟悉”和实地演练的协调工作。按照同时响应程序,备勤的防火监督人员要迅速赶赴火场,协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七、完善战勤保障运行机制

(二十)落实战勤保障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战勤保障队伍,健全备勤、出动、训练、遂行保障等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实行24小时备勤。对战勤保障装备、物资、设施、生活用品、运输等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确保备勤物资充足,装备良好,设施齐全,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做到保障及时有力。

(二十一)制定战勤保障预案。根据本地灾害特点,结合部队遂行作战要求,在对战勤保障任务、对象、特点、环境等进行预测和评估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不同任务类型、不同级别、不同专业的战勤保障预案,明确指挥机构、力量编成、联动机制、保障方式等内容,使之与灭火救援的规模、任务相符合,与总体预案相衔接。

(二十二)开展战勤保障演练。战勤保障专业训练要纳入部队训练计划。根据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遂行作战特点,建立与相关单位的协同工作制度,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和实地拉动演练,并根据总体预案的设定,与有关部门及专业队伍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战斗保障能力。

八、工作要求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勤务实战化是公安消防部队适应现代灭火救援工作需要,改革和完善现行勤务模式、指挥机制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行总队、支队两级主官负责制,从政策、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和保障,全面落实指导意见的各项要求,确保勤务实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十四)落实工作措施。各总队要对照部局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定试点单位,落实推进措施,定期分析研究,狠抓工作落实。特别要将灭火救援全勤指挥部和指挥长制度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尽快完成组建任务,尽早形成分级响应、遂行作战能力。

6.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六

很多考生都在为如何备考感到焦虑。然而报考铁路公安的考生可能是其中最焦虑的一群人,理由很简单,报考铁路公安不光要准备常规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还要备考铁路公安必考的神秘题型——视频题。

说到视频题,可能很多考生都不太了解,因为实际考试中其使用频率非常低,国考中只有铁路公安有这种题型。我们通常见到的面试题目都是文字或漫画的形式,通过文字或图画传递信息,而视频题则是通过视频短片来传递信息,本质上只是信息载体的区别。

当然视频题的考察也一定程度体现了铁路公安岗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较强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等,是素质考察在题型设计层面的体现。但是不论如何其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尽管视频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神秘性,只要我们剥开“形式的外衣”,做好针对性地练习和准备视频题仍然是可以攻克的。下面就请随我一起来看看视频题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

焦点问题一:视频题在铁路公安面试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铁路公安面试一般会有4或5道题目,视频题通常位于最后,每年必考。当考生答完前面的常规题目后,考官会用电脑或投影仪为考生播放一段1分半到3分钟左右的视频,要求考生仔细观看,可以适当进行记录。视频播放结束后考官会朗读相应的题目,请考生思考回答。

通常只播1遍,也有的地方会播2遍,但都会计入考生的答题时间。

所以,考生在观看视频时一定要放松情绪,集中注意力,避免视频放完还没进入状态的情况出现。

焦点问题二:视频题的素材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从内容上来看,视频素材都是铁路公安现实工作中的情境。如考的最多的情境是“车站或列车上的盗窃问题”,从2013年至今26道题目共出现了9次之多;次之是“车站或列车上的治安管理问题”,如乘客间打架纠纷、发现危险品等;以及“安检环节问题”,如疑似毒品、可疑人员等。总之都是铁路公安的日常工作内容,是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的现实问题。要想回答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对铁路公安的日常工作有充分的了解。

焦点问题三:视频题的素材来源于哪里? 从我们搜集和分析的结果来看,视频素材多数来自于铁路公安实际工作中的“监控”截取或相关“新闻报道”的截取,个别视频是为考试专门录制的。所以视频在清晰度和观看角度上都不尽相同,考生在观看时要格外留意对各种细节的分析和记录。

焦点问题四:视频题的考察形式是什么样的? 视频可能是一个事件内容的连续播放,也可能是多个视频同时播放,曾经出现过4个甚至5个视频同一画面进行播放,类似于监控室画面。要求考生找出不同,并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描述或分析、解决问题。也曾出现过单个视频切分成多个段落打乱播放顺序,要求考生先将视频进行排序还原事件再回答相关问题。

视频题通常都有两问,第一问是描述性质的,如描述发现的问题、描述作案过程、描述嫌疑人体貌特征、描述民警对话内容等等。第二问多是问怎么处理、接到报警怎么办、能提供哪些线索和信息等。

焦点问题五:怎么备考才能提高应试能力?

一、做个有心人。

试题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一定是对日常生活或工作场景的还原。因此,考生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对于把握视频题中的细节,作答考题十分有帮助。

二、学思并重,灵活处理。

视频题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题来源于生活,因此考生在解决问题时应该不会觉得太陌生,但是每个案件都有其个性化的地方,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多加思考,把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正确把握事件,妥善解决问题。

三、实践提升能力。

7.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七

随着公安业务的迅速增长,传统视频监控技术逐渐满足不了公安业务的需求。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筛选出视频中的干扰信息,分析提取视频源中有用信息,判断视频中异常情况,从而有效进行实时监控。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公安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化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将大大提高公安部门处理业务的效率,也将提高公安队伍快速打击不法分子的精准度。

2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2.1 高清视频源

随着高清视频编码的视频压缩格式(如H265)的推广与应用。这些压缩格式的兴起可以提高视频质量,减少传输所需的视频流,并且不会再视觉上产生差异。这意味拥有高质量高清视频源成为可能。另外,据说它还可以支持下一代的HD分辨率——8K超高清(UHD),可达8192×4320像素。毫无疑问的是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网络带宽和增加存储空间,推动视频监控系统的升级,让视频监控系统朝着高清化的方向转型。高清视频源的推广,促进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又反过来推动了高清视频源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 智能分析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用来理解和描述包含目标信息的图像序列。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目标侦测、目标追踪和行为辨认技术。目标侦测技术是追踪技术和辨认技术的前提,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后续的处理效果。目标侦测是从复杂背景图像中将目标提取出来,尤其是精确分离运动目标和背景。[1]目标追踪技术是在侦测技术的基础上,跟踪运动目标,将其的运行路径给记录下来。行为辨认技术是现在研究的热点,同侦测技术和追踪技术相比,辨认技术是更高级别的研究。现今目标辨认技术还处在不成熟阶段,但也能够识别出整体的物体,然后根据物体的整体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满足很多特定领域的需求。在进一步分析过程中,它主要是对运行模式加以描述。从而发现目标运行轨迹中的异常事件,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3 多摄像机联动技术

多摄像机联合对目标路径追踪是新兴技术。多摄像机联合是针对单一机器覆盖视野的局限性提出的。传统的单一摄像机只能当需要查询视频时,才能被动利用起来,时效性很差,而利用多摄像机联合追踪则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实时跟踪。同时,多摄像机不仅可以增加监控的视野,还能增添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2]因为不同种类的摄像机适用的场所和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因此,可以将多个摄像机联合起来实现数据融合。空间中的物体可以根据系统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构。在需要恢复三维信息和立体视觉的场合,也需要将多个摄像机的图像进行综合处理。此外,监控环境中的遮挡和盲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如此,多摄像机联动技术也减少人员和财物的投入,非常明显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能力。可以说,多摄像机联动技术对推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在更多的高危领域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多摄像机联动实现了实时数据的同步传输,而且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不同地方的摄像机对目标进行跟踪具备了更好的检测性能。

3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应用

3.1 排除干扰因素,追踪目标路径

随着公安部门在城市的摄像机布点逐渐完成,监控中心每天接收到的视频信息量成几何倍数的增长。日益繁重的业务量给公安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何从海量的视频源中提取出公安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去除掉冗余的信息和背景干扰信息,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使公安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智能分析技术可以从复杂的背景干扰中提取出公安业务所需的信息,从而锁定追踪的目标。智能分析技术还可以将目标运行轨迹记录下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一旦将目标同干扰信息分离,公安业务的任务量将会大大减少,也会提高公安办事的效率。智能分析算法使公安工作越来越细化和具体,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且越来越贴近实战应用。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它会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2 视频数据深入挖掘

随着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让智能分析技术在海量数据中发挥作用也成为人们热衷于研究的一个方向。将海量数据中不同性质的事物检索、识别、标的出来,可以实现从数据内容中快速查找,减少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并且让一些人力无法完成的任务得到解决。虽然现阶段因为视频源比较复杂,不同的摄像机安装条件不同,所工作的环境也不同,导致目标信息挖掘准确率不够高。但这一技术却仍是公安工作非常迫切需要的。在公安等特定领域的应用,使技术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形成社会参与和技术装备共同构成的安全防控报警与快速反应网。积极推广视频数据深入挖掘,能够实现预测预警长效机制,真正做到“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公安工作目标。深入的视频数据挖掘只有通过公安实践的不断完善,才能朝着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方向不断前进。而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更加迎合公安业务的需要,满足公安工作的需求,从而解决传统视频监控技术的弊端,改变视频监控网络图像分析内容还需要依靠人工的现状,真正实现从海量视频源中迅速提取目标信息,满足公安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3.3 实现多级平台联动

随着高清视频监控技术和多摄像机联动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大大增加的系统整合数量,出现了视频图像信息海量储存、检索困难,历史图像查找比对困难,多级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传输网络架构和带宽不足等问题,为侦查破案带来很大的困难。[3]要满足公安工作侦查破案要求,需要整合智能分析技术提取的视频信息、业务相关的数据、电子物证、3D重构模型信息,并与警用GIS联动,才能够在业务平台上精确定位目标,跨区域实现综合查询和指挥中心进行研判分析、综合应用,做到可视化的决策指挥、集约化的信息应用,逐渐实现在综合实战平台上查询情报信息、业务数据,研判分析各类警情,制定防控手段,从而提升公安专案侦查战斗力,为公安工作的侦查追踪破案提供强有力的综合平台支撑。[4]

4 结语

总的来看,智能视频监控技术正朝着更加标准、更加集成、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啊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监控也正朝着联网、高清和智能方向不断前行。进入数字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视频行业对高清和智能化的需求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而作为其典型代表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也已初具规模。同时技术的进步也反过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未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推进将更加迅猛,也会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公安业务的迅速增长,公安部门迫切需要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公安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公安业务也正朝着更为精细和具体的方向发展。未来公安业务的要求更加多样,所需功能更加复杂,而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越来越多的依托视频数据深入挖掘。公安业务会更加依赖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随着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将在公安工作中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要:公安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视频监控技术逐渐满足不了公安业务的需求。而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迎合公安工作的需要,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现阶段公安业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公安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波.视频序列中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范柘.浅析基于“目标”的智能视频监控技术[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2,2(15):151-153.

[3]曹中胜.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存在问题剖析[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3,3(13):126-129.

8.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八

关键词:人脸识别,几何匹配,分合算法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计算机、各种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物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与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具有方便友好、易于接受、不易伪造等优点,目前可用于身份认证、视频监测及视频资料检索分析等方面,是当前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1 分合算法

人脸识别就是对输入的图像或者视频,首先判断其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提取出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人脸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1]。

图像分割的目的是把人脸的器官与脸的其他部分分离开来,并保存每个器官的完整性。在照片中,人脸比较明显而易辨别的特征主要是面部器官:眼睛、嘴巴、鼻子和眉毛。

分合算法的目的是把图像分割为许多这样的区域: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并且相互连通的像素分在同一个区域,而特征不同或者不相互连通的像素分在不同的区域[2]。

二值化后的原始图像直接用黑和白的像素表示。在用分合算法分割之后,每一个连通的黑色特征块就由一组数据块编码来表示,编码所代表的数据块在一起组成了该特征块。分合完成,物体属性都计算完毕之后,就可以标出所有的特征块。

2 几何匹配

图像分割完成后,结果保存在“物体”数组中,每一个“物体”就是一个连通的黑色区域。

几何匹配算法所做的就是在“物体”中寻找可能是人脸器官的组合,所利用的判断依据则是人脸器官之间所固有的几何关系[3]。使用这些判断依据按照一定的权重组合,可以对每一组可能被当作面部特征组合的“物体”计算一个评价函数。如果这个函数值超过了一定的阈值,就认为它是一张人脸。

几何关系的模型参考的是SHI-HONG JENG、HONG YUAN MARK LIAO等人的工作[4](见附图),但是在评价函数的构造上有一些改动。

具体的算法是这样的:

(1)首先任意挑选一对“物体”(设为eye1和eye2),计算它们作为一对眼睛的评价函数:

其中l1和l2分别是eye1和eye2的归一化长度(长度除以eye1和eye2的中心距离D),O1是eye1的主轴倾角,O2是eye2的主轴倾角,O是eye1和eye2连线的倾角。

(2)在其余的“物体”中任取一个,计算它作为嘴巴的评价函数:

其中dm是“物体”中心到两眼中心连线的垂直距离,O是两眼中心连线的倾角(在1中算出),m O是“物体”的倾角,xm是“物体”相对于两眼中心连线中点的横向坐标(计算方法:先把坐标系原点移动到两眼中心连线中点,然后旋转坐标系使得两眼中心连线与x轴重合,此时“物体”的重心的x坐标就是xm),ml是“物体”的长度,el是两眼长度的平均值。

(3)计算综合的评价函数,表达式为:

3 系统检测结果

本系统通过大量样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本系统能多姿态、多角度、快速地检测出有效人脸,并对光线能进行一定的补偿。通过对600个样本测试,正确检测率为88%,误检率为2%。

4 在公安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随着公安情报资料搜集工作的逐步完善、公安基层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现有情报信息资料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整合,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将更广[5]。

(1)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加强追逃工作:预先把在逃人员的照片等信息输入到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库中,在飞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旅店、大型商场、银行等场所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前端,通过当前人和后台数据库中人脸信息进行比对,以查找在逃人员。

(2)无名尸、匿名者等身份的确认:可以通过对人口信息等系统的图像数据库进行无名尸、匿名者的人脸识别。特别是当一个案犯被抓获而拒不承认自己真实身份的时候,可以用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出他的身份。

(3)边境检查:对外开放的不断深人,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使出入境人员数量不断猛增。在边检通道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当国际恐怖分子等重大嫌疑人入境、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外逃时可以及时识别并报警。

(4)司法人像鉴定:在刑事司法鉴定中,可以使用在犯罪现场监控录相获得的视频图像与嫌疑对象进行人像同一鉴定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对检材中的人像与样本照片或某人进行同一鉴定;从而判断检材中的人像与样本照片是否同一或检材中的人像是否就是某人[6]。

(5)重点场所的门禁:一些重点场所对出入人员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对出入人员身份进行准确识别是确保重点场所安全的关键。比如在银行金库、博物馆、机要室、武器库、重要会议等重点场所设置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对出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保障重点场所的安全。

参考文献

[1]TOSHIAKI K,HONG Y.Automatic human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under non-uniform illumination[J].Pattern Recogni-tion.1999(32):1707-1718.

[2]HOROWITZ SL,PAVLIDIS T.Picture segmentation by a direct-ed split-and-merge procedure[J].Proc.2nd IJCPR,1974(2):424-433.

[3]KENNETH RC.Digital Image Processing[M].Prentice Hall,1996.

[4]SHI-HONG JENG,HONG YUAN MARK LIAO,CHIN CHUAN HAN,et al.Facial feature detection using geometrical face mod-el:an efficient approach[J].Pattern Recognition,1998(3):273-282.

[5]ROBERT MH,LINDA GS.Computer and Robot Vision[M].Ad-dison-Wesley,1992.

9.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 篇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近年来呈现出多样性及高效性的特点, 其中视频技术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的公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多媒体视频技术必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一、新形势下的公安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公安教育目前面临着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继续进行公安学历教育, 另一种则是大力发展公安培训教育。这两种观点都是从培养符合公安工作实际需要人才的目标出发的, 前一种观点更多地遵循了高等教育的规律, 用高校培养造就人才的模式来教育训练预备警官, 后一种观点则是更多地遵循了公安实践对公安教育的特殊要求, 突出了加强公安机关职业能力建设, 培养公安机关实践性人才。这两种观点在培养公安人才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在形式上是相辅相成的, 由此江苏警官学院提出了“两个融入”的理念, 即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大局的发展理念[1]。在深化公安教育改革的同时, 如何面对新的教学环境、新的教学对象, 完成公安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们就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有一种观点认为没有必要, 认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 各种媒体的频繁出现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往往在形式上千篇一律, 使得学生很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教学效果不能与教师的付出和期望成正比。另外, 使用多媒体课件也必然增加课堂的知识总量, 学生不容易消化吸收, 往往形成学生上课不愿做笔记, 下课拷贝教师的课件就完事了的现象。另外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上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把多媒体课件的质量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认为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 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 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 创造了有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充分领略了视听作用, 积极主动地学习, 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2]。以上两种观点都片面地理解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一方面不能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教师常规的授课,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 丰富授课方式, 提高讲课效果。

在公安教育的众多课程里, 既有偏文科的又有偏理科的, 既有注重理论教学的又有注重实践学习的, 有的课可能抽象的概念较多, 我们可以适当运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元素, 有的课程可能操作性的内容较多, 我们则可以适当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另外, 我们也要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学生有高中毕业考进大学的, 有工作后在职培训的, 有社会大学毕业后再进行公安学习训练的, 也有军队士官退役后进行转警培训的, 面对这么多的教学对象, 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知识背景、学习经历, 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目前正处于深化公安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及时掌握公安教育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充分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更好地为公安教育服务, 有效地提高公安教学效果。

二、公安教育中对视频教材制作的要求

视频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元素, 视频技术也就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公安教育教学中, 正确地使用视频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1. 公安教育要求制作人员所具备的素质

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 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一个人的素质不仅决定了他是否适合某项事业, 而且决定了他从事该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我们要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 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后天素质。公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教育, 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坚持政治建警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也是建设强大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一条基本的宝贵经验, 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要求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必须坚定。视频教材本身即包含了制作人的政治思想倾向, 不论是视频教材的选题, 还是视频教材的制作手法, 都要充分考虑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科学的政治观。

(2) 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对于制作公安题材的教学视频, 制作人员必须对公安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公安专业毕业的, 但是必须对公安工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 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专业课教师的意图, 这对完成好一部公安视频教材是很有帮助的。

(3) 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制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敏感性, 及时发现好的、有价值的题材;制作人员还要有良好的视频语言的驾驭能力, 运用准确的表现手法, 将视频教材所要表达的内容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2. 公安视频教材的选题

视频的特长是善于呈现直观、形象的活动图像, 因此, 选题的关键是要选择需要用活动图像呈现教学内容的课题。选题是否恰当, 是视频手段的长处能否充分发挥的问题, 也是决定视频教材质量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公安教育的课程很多, 既有基础课, 又有专业课, 既有理论课, 又有实践课。这为选题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也相应地提高了选题的难度。作为视频教材制作人员, 如何正确选题, 关键是要多和专业课教师沟通。课程是多样的, 视频制作人员不可能对每一门课程都有所了解, 如果不和专业课教师交流沟通, 就不可能知道哪门课程更适合通过视频教材来进行教学, 也不可能知道通过怎么样的表现手法来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

三、公安视频教材的制作和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视频技术运用在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 从传统的电视教学片到目前的远程视频教学, 随处都可以看到视频技术手段的运用。从视频技术的使用方式来看, 可分为传统的视频现场教学和基于网络数字化的远程视频教学。

1. 传统的视频现场教学

传统的视频教材主要包括电视教学片、多媒体课件中使用的视频片段等。这些视频教材可以很好地实现场景再现、新闻回放, 如现场勘查、法医、反恐等课程中都适合使用视频教材进行教学。

(1) 视频素材的获得。最常用的方法是亲自拍摄, 这样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来决定拍摄内容。包括有计划的演示和现场抓拍等类型。拍摄前必须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了解其课程内容所要表现的重点, 撰写拍摄提纲和脚本。在对一些特殊场所拍摄时, 要提前做好组织联系, 比如在法医课的视频教材拍摄时, 需要事先和法医中心取得联系, 并且还要考虑到被拍摄对象家属的意愿, 在拍摄某种刑事案件现场时, 需要事先和刑警队联系, 将我们需要哪一方面的刑事现场告诉对方, 这样在某类刑事案件发生时, 刑警队可以及时通知我们前去拍摄。

其次,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和公安影视作品。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媒工具, 以其海量的信息量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视频信息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可以通过百度视频或谷歌视频进行搜索, 搜索到需要的视频后可以在线观看或者通过软件下载使用。

还有一种视频资源, 就是在公安工作中所形成的视频资料, 比如案件现场的监控录像、道路交通的监控录像、勘查现场时所拍摄的现场录像, 等等, 都是很好的视频教学资源, 平时应该注意这些专业素材的收集和积累。

(2) 视频教材的后期制作。由于数码技术的发展, 现在的视频后期制作多为非线性编辑系统, 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将数字化的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在我们准备视频素材时, 可能是通过几种渠道获得的, 所以各种渠道获得的视频格式可能会各不相同, 目前常用的视频格式为RM, RMVB, AVI, MPG, WMV, FLV和SWF等, 对视频文件进行编辑需要依据视频文件的格式选择相应的编辑软件, 或者事先通过软件先将各种格式的视频文件统一格式。在编辑软件方面目前常用的是Adobe Premiere, Sony Vegas, 会声会影等, 不同的编辑软件其功能及所需的硬件条件不一样, 专业制作人员和普通教师要选择使用。

2. 基于网络平台的远程视频教学

随着公安大教育、大培训的深入开展, 我们不仅要对在校生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 对广大的在职民警也要进行相应的教育训练, 针对基层民警平时工作十分繁忙、集中训练难度大的特点, 进行网络远程教学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在网络远程教学中使用比较多的是课堂教学视频, 其优势在于教师和学生可以不必面对面地教学, 教和学的时间、地点都比较灵活, 将教师上课的情景通过视频方式记录下来, 存放于网络服务器上, 通过网络, 不同地区的学员可以自行选择时间、地点点播观看学习[3]。在视频的拍摄上我们可以多台摄像机同时拍摄, 再经过后期剪辑成片, 也可以通过数字录课系统实现多通道实时录制、实时压缩、实时存储。画面构图上要尽量保持背景简洁, 要尽量使主体突出, 力求在画面中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在机位的布置上要考虑到教室授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及学生互动的内容, 一般需要2—3台机位。在拍摄课堂教学时还要考虑一个环节, 就是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考虑到投影机亮度的问题, 一般教室内的光线都比较暗, 这时教师授课的画面可能就会曝光不足,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局部补光来达到画面亮度的统一。最后拍摄完成的课堂教学视频要放在服务器上实现网络远程点播, 还需要对制作好的视频文件转换格式, 目前流行的网络视频格式有RMVB, ASF, FLV, WMV, MP4等, 具体使用哪种格式要看服务器的配置和网络状况。

四、结语

目前公安教育正处于一个改革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在如何提高公安教学质量的问题上,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视频技术, 将新的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 将新技术与公安专业课程的特点相结合, 这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跃章.以“两个融入”理念推进公安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9, (1) .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春节放鞭炮的对错作文下一篇:苗寨游玩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