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2024-07-27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2篇)

1.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一

如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我公司创建于1995年12月,主要以生产中药及天然药物制剂为主,是一家集药品研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在州、市及开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帮助下,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企”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公司在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逾39亿元,上缴税金逾3.5亿元,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省百强私营企业和省优强工业企业。并多次被评为“省I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和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以及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开发区维护稳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现就公司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创建工作情况扼要汇报如下:

一、公司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了员工代表大会、女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工会内部组织,工作中做到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共同搞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公司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工资协商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切实维护员工的利益。并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做到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合同履约率100%。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员工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建立员工工资增长机制,每月18日以银行代发的形式,准时发放员工工资,从未有拖欠、克扣的情况发生。另外,公司还积极为员工缴纳了五大社会保险。特殊岗位还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在调解劳动争议方面,公司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及时调解劳动争议,使劳动矛盾化解在公司内部,员工违反劳动纪律情况及处理结果 1

及时向广大员工进行通报。多年来,公司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为100%,没有发生过员工群体性上访事件。

在女员工权益保护方面,建立了女员工特殊劳动保护管理规定,女员工在妊娠期、分娩期、哺乳期等都可享受特殊劳动保护,每年“三八”节,工会都会对女员工进行慰问,没有出现过侵害女员工特殊权益的现象。

三、坚持民主管理,发挥工会作用,搞好厂务公开。公司建立职代会制度,进行民主评议,推行厂务公开。定期召开职代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搭建和谐相处的平台,提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把员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形成集体的力量,增强员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中,公司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网站、内部报纸、调度会等形式,定期发布厂务信息,及时让员工知厂情、参厂政、议厂事,真正让员工感受到了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员工劳动保护。公司积极推行“学校、家庭、部队”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开发。为搞好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公司成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配备了专兼职安全员,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按规定发放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完善劳动安全条件,确保了员工安全劳动和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建立了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举办员工岗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并对特殊岗位和重点区域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

2.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二

关键词: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当前, 基层企业工会坚持走党工共建的道路, 以党务公开、厂务公开为平台, 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和职工诉求中心的有效作用, 用党建带动工会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高起点、高站位, 高度重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 应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团结向上氛围、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高度, 来组织开展创建活动。一是从组织管理上重视创建工作。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由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 落实具体人员负责工会工作的组织开展, 确定专职工会主席, 落实工会单独办公和职工活动场所, 制定各项工作制度, 明确工会组织在企业党组织带动下, 组织开展工作。企业每年年初做资金预算时, 应确保有足额的工会活动经费, 企业要制定年度工会工作计划, 安排活动载体, 形成活动记录和工会工作档案。二是围绕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强化对工会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从上到下, 在对工会工作的组织领导上, 始终坚持和谐主线, 特别是在基层工会主席人选的落实上, 要考虑职代会的讨论意见, 将那些群众基础好、思想正派、工作经验丰富、调处矛盾能力强的干部考虑进来, 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组织保证。

二、讲和谐、促和谐, 依法实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坚持用法律维护和谐、保障和谐。以宣传贯彻实施劳动法为主线, 走法制化、规范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道路。一是要用开展法治宣传的方式讲和谐。围绕学习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 在企业营造依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氛围。企业工会要通过总结分析影响劳动关系和谐因素, 导致劳动关系出现不和谐主要原因一般是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差, 凡事多依靠粗放式管理手段, 劳动用工合同条款不完善, 而职工多数又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 出现问题, 往往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提要求, 在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引发与企业的对立情绪, 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解决上述问题, 要结合贯彻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管理办法》, 不间断地开展了旷日持久的劳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组织职工开展《劳动法》专题学习, 举办相关知识竞赛, 通过建立职工和书屋, 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培养了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思想氛围, 同时, 要求企业领导、工会干部、人事干部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 严格按照劳动保障法操作。同时, 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劳动法》, 引导职工树立依法说事、依法维权的意识, 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 营造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依法办事氛围。二是要用认真依法办事促和谐。企业与职工之间做到严格依法办事, 做到所有用工必须签订规范、标准的劳动用工合同, 完善劳动用工合同管理制度, 确保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劳动用工备案率均达到100%。工会每年都要组织对劳动用工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从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以及支付经济赔偿金等各环节进行完善, 堵塞漏洞。

三、讲民主、转作风, 树立群众观念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3.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三

关键词:企业;劳动;工会建设

企业工会是最基层的工会组织,处于维权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承担着联系和服务职工的职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企业工会工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创建劳动和谐企业,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不断推进企业工会建设的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对工会工作本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会是企业与职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纽带

(1)构建劳动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2)一个企业是否和谐,工会是关键。如果员工对企业失去信心,企业不关心员工,企业氛围就不和谐。必须把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放在构建劳动和谐社会这个高度来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工会组织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其积极性和创新性。营造建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3)企业是劳动关系运行的载体,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

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劳动关系出现了新变化、面临了新的实际问题, 企业工会始终站在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利益矛盾、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高度, 努力推动形成企业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员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企业工会参与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切实为企业服好务, 为企业员工维好权, 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提供了根本保障。企业工会要积极推动本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高协商质量,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各项机制。

(4)企业职工要善于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秩序;用出色的工作表现实现人生价值和获得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通过正当途径据理力争,通过企业工会诉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拿起法律武器。另一方面,工会对企业的合法权益也不应忽视。劳动关系能否达到和谐,是劳资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工会在这其中扮演的是一个纽带的作用,使企业劳动关系朝著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

二.加强创新工作,提高工会自身建设

(1)企业工会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新时期下,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企业工会必须建立一支完善的工作队伍,只有着力提高工会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才能带领职工群众在构建劳动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积极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自身建设,打造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加强自身建设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工会工作要与时代同步伐,就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把自身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企业工会。

(3)和谐企业也必须是“安全企业”。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等职工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确保把企业的安全生产、职工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大力推进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督促和配合企业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改善职工安全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措施。

(4)要切实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广泛深入的开展职工学习活动。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技能水平、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来开展企业活动,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组织企业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拼、文体比赛、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精神。要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劳动模范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浓厚企业氛围。加强女职工工作,提升女职工的各项素质,切实维护好女职工的特殊权益。

(5)关心企业职工、落实职工各项权益。工会是职工群众的组织,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企业工会应尽的职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职工疾苦,倾听职工诉求,反映真实情况,深入开展企业工会送温暖、法律援助、医疗互助及助学活动,努力实现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必须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增强维权意识,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促进企业职工群众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6)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抓住职工关心的利益问题,把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做好释疑解惑工作,精心培育企业职工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经常性组织职工参加志愿服务,加强职工文化教育建设,推广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不断满足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工会工作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企业工会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同时, 企业通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活动, 进一步促进企业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 促进企业工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 加强企业工会的能力建设, 提升企业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宼元峰.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1 (12)

[2]杨建华.试论工会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作用[J].金山企业管理.2010(03)

4.创建新型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 篇四

近年来,电力《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呈现出组织得力、管理规范、机制健全的特点,完善劳动合同、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等制度的建设,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局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新型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创建新型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需要。同时做到创建活动与本单位文明建设考核有机融合,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努力把我局的劳动和谐关系和单位创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电力企业在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局要将发展新型劳动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纳入局各项工作,使每位职工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依法经营、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局提升整体素质、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新飞跃的具体举措。

二、突出创建重点,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重点,把握和正确处理共建和共享的关系、安全和生产的关系、劳动争议调解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对劳动关系状况进

行认真调查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使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取得新发展、新成效。充分认识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主管领导要正确认识班组管理工作的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完善班组运行机制,推进班组建设深入开展。班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它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集团公司以及各单位的各项工作目标就是依靠班组日常的具体工作来实现的。企业要靠班组的管理、职工的正确操作来反“三违”能力。为此应当赋予班组一定的活动形式和实质性的活动内容。班组管理内容要具体,要紧扣日常管理工作。要想让班组按照各项机制规范运行,并时刻处于一种积极状态,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严抓细管,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不断健全班组各项机制,规范运行,就能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企业长期以来狠抓班组管理的动机,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形成矿领导引导区科、区科引导班组的格局,通过从小处开展关键性的活动,进而推动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三、结合实际,注重创建活动的实效

为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健全诚信体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创建活动所确定的能够力求体现我局实际。

(一)坚持注重实效,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创建活动必须贯穿于企业发展和和谐企业建设的全过程,将全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局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围绕我局2009年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标准化建设

为平台,以发挥主力军作用为途径,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工会自身建设的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工会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二)坚持关心职工生活,了解职工愿望。注重在企业中营造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生活,了解职工愿望,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多为职工特别是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继续加大实施“送温暖”工程的力度,切实履行好工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深入开展职工生活状况调查,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建立和完善大病救助、爱心助学、特困帮扶的常态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帮扶举措,切实做到扶贫帮困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密切工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要千方百计将帮助贫困职工脱贫做为帮扶的最终目标,主动帮助贫困职工解决子女就业、低保申请、小额贷款、医疗保险、天灾人祸救助等,分步骤有计划地使贫困职工尽快脱贫。同时,要做好高温酷暑、严寒季节、重要节假日、大型工程工地的慰问工作,努力为一线职工“送清凉”、“送温暖”、“送健康”、“送平安”,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三)坚持突出维权职能,促进企业和谐。

企业工会组织务必进一步突出维权职能,促进企业和谐。要重点抓好职代会建设、厂务公开、集体合同签订等工作,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引导职工关心企业发展,自觉参与企业管理,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佳的社会关系环境,在分析和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时,采取一

系列科学的政策和行动。其内容包括: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并保持双向的沟通、谅解、接受与体会;帮助管理部门及时了解舆论所反应的事实并做出反应,参与处理各类问题;明确和强调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变化的形势,预测发展趋势;运用健全的、正当的传播工具为活动内容,传播工具可分为专门性和日常性两种形式。其步骤:调查与分析各类相关信息,评估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组织形象,从中找出问题,拟订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行动策略;依据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形势,充分选择和利用传播媒介,把企业的改革举措传达给公众,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根据职工反应的信息,检验企业各组织机构行动效果,以便进一步调整下一阶段的工作。

2、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的预防、监督工作,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三基管理”(基础、基层、基本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为共同创建“无违章企业”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切实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稳定,保证员工人身安全、电网运行安全和电力设备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进行。以此来促进企业和谐,家庭和谐、员工和谐。

3、同时要认真组织工会干部和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进一步抓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个条例》的贯彻和落实,不断增强全体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觉性,逐步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主题的“十个一”活动为载体,在职工中广泛普及劳动安全卫生知识。

四、突出重大节日活动内容,把和谐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把加强职工思想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同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文体娱乐活动结合起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引导和激励职工树立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精神。加强基层文体阵地建设。立足基层“职工小家”建设,逐步完善职工活动中心、站所乒乓球室、棋牌室、阅览室、健身房等建设,为职工群众提供健康文明、安全规范的活动场所。把“职工小家”建设成为民主管理、开展文化活动的新阵地。促进文体活动的开展更具群众性、广泛性和自发性,从而更好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注重制度规范,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出台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考核标准》和《厂务公开工作任务分解表》,全面落实厂务公开的“四规范”、“三落实”制度建设,全面实施公司《厂务公开工作考核标准》,将厂务公开制度纳入我局的“三标一体”建设,使厂务公开工作有据可依。同时,把厂务公开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注重内容延伸,保障职工权益。从职工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多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入手,将厂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工资、奖金分配、保险福利、劳动保护等领域延伸,做到厂务公开与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维护职

工合法权益、落实主人翁地位相结合,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三是注重职工参与,务求公开实效。做到公开内容让职工讨论决定,公开过程让职工参与监督,公开结果让职工畅所欲言。以职代会、听证会、发布会、联席会议、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吸纳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使得公开内容客观真实、公开程序合理规范、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形成职工关心企业、企业为职工着想的良性互动。四是典型带动,探索提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厂务公开的辐射面。使厂务公开工作推进企业的民主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并将公司“狠抓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十二字方针和我局“抓管理、强基础、练内功、备发展”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落实到班组,同构建和谐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

5.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五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工会组织推动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本职、发挥优势,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长期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为此,我们应该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建

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以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在宏观层面要加强源头参与,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推动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制建设;在微观层面要抓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与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确保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

二是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工会通过召开职代会,建立职工民主权利的表达机制;通过设立“12351”热线电话和各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畅通职工诉求渠道;通过参与人大、政协等会议,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会的政策主张与建议;推动各级人大适当增加工人代表的比例、各级政协适当增加工会界委员的数量,配合人大做好有关的立法和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工会的舆论宣传工作,利用多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职工群众的意愿和工会的主张。

三是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这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制度和机制,搞好劳动保障群众监督与行政监察的配合;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配合党政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推动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按照“快立、快办、快结”的原则,及时高效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建立并完善工会法律援助与服务机制,向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有效的帮助。

四是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动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发挥工会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机构和再就业基地的作用,使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参与收入分配方面有关法律政策的研究制定,推动各级政府加大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工作的力度,推动企业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与正常增长机制,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制定实施最低小时工资标准;督促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措施,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五是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地方工会组织应该会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和评选条件,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立职工和企业互利共赢、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

6.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六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进程中,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言人,处在协调劳动关系的特殊位置,责任重大,必须发挥积极作用,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共同增长,实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由于劳动者本身就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加上每个劳动者背后都有数位和其直接联系的成员,因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是劳动者个人的事情。而涉及到数千万个家庭和数亿人的利益。可以说,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发展、社会能够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等激励约束机制,来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工会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本着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主动寻找工作结合点,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创设 1 宽松的工作氛围,形成协调融洽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作出应有贡献。

1、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是畅通民主渠道。必须把完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运行机制,构建干部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对话机制,通过开放、平等、真诚的沟通交流,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精神的和谐统一,维护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近年来,××公司把职代会作为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载体,以落实职工各项民主权利为重点,构建起了“主要议程申报制”、“主要议案预审制”和“分项表决制”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保证职工代表有位、有权,提高职代会质量和权威,切实增强民主管理实效。对凡是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如:《劳动用工动态管理办法》、《职工住房分配方案》、《职工奖惩办法》等管理办法,都召开职代会或职代会联席会审议通过。同时,将不断深化厂务公开、推行厂务公开作为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头等大事,将厂务公开工作纳入到公司IPE管理体系中,建立了总经理联络员制度,使广大职工利益诉求、管理企业有组织、有渠道,以正当的途径真正行使民主权利。

2、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维护每个劳动者的经济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首要任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以完善工资平等协商机制为突破口,加大劳动关系工作协调力度。工会组织应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工会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机制,使企业劳动关系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及时召开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平等协商会议,共同研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积极参与企业涉及职工经济权益的分配办法、及时解决职工迫切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职工合法权利。

××公司自1995年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1997年签订了第一轮集体合同,签约率一直保持100%。为保证集体合同的实效性,公司工会每年组织职能部室和职工代表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并将检查中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与行政协商解决。2007年初,讨论修改第四轮集体合同公司领导充分听取职工代表意见,沟通看法,先后几次修改方案,不仅续签了第四轮集体合同,还签订了首个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新制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扩大了职工的保险范围,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通过平等协商,职工们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心情舒畅了,更加理解和支持企业工作。

3、关爱职工扶贫帮困。协调好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工会组织应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困难职工长期帮扶机制,从而加深干群之间的感情,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推进干群之问的关系和谐。

近年来,××公司认真组织开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慰问活动,以满足职工多种需要。针对职工工作压力大、身体素质下降的苗头,定期为职工检查身体,满足职工身体健康的需要;及时慰问生病职工,迎峰度夏期间开展“送清凉”活动,满足职工情感需要;以 年终工作总结为契机,大力宣传表彰“劳动模范”、“十佳职工”、“首席员工”,使职工学有方向、赶有目标,满足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职工扶贫帮困常态机制,设立“困难职工救助基金”和“医疗互助基金”,对困难职工给予资助,对重大疾病职工及时救助,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4、开展多种文体活动。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的和谐程度,除了依赖个体认知、动机、态度、能力、个体因素、领导、团体与组织行为之外,职工的心理卫生与保健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挥,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创造有利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与心理环境,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工会应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职工团队精神为出发点,大力普及多层次的企业文化体育活动,寓心理调试于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之中,让职工都来唱主角,使每一个职工都能享受到快乐的每一天,全面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

实践中,××公司坚持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每年举办“和谐之光”迎春晚会,“职工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营造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今年,公司又成立了大冶、阳新两个区域文体分会和书画摄影、表演艺术、棋牌等8个单项协会和俱乐部,并将举办首届职工文化体育节,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拉近职工“小家”与企业“大家”的距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根本是坚持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从根本上保证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者,必须最大限度的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工作中,促进企业发展。

1、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工会要充分发挥形势、任务、责任教育的先导作用,引导职工增强居危思危、危而思变、变中图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奉献的劳模意识,按质按量按时按成本干好本职工作,围绕生产经营的瓶颈和重点,持续开展大规模、多项目、广范围、高难度的各种劳动竞赛,充分发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自己动手解决生产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充分挖掘职工的自主创新潜能,以此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2、提升职工队伍素质。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职工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且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为此,企业十分注重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大职工岗位培训力度。近年来,公司职工年均培训率达到95%以上,每年投入的培训的经费达百万元之多。经常组织变电运行、用电营业等多个专业的技能比武和劳动竞赛活动,职工岗位技能明显提高,先后有28人进入省公司人才库。截止2006年底,公司高技能人才比例达77.25%,居省公司第二位,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34.04万元/人年,在省电力系统内位居前列,为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指标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激活了企业细胞。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建设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组织要将一流班组建设和“创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班组的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黄石公司通过制定《创学习型班组考评体系》、《一流班组网页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开展班组建设竞赛、班组长培训、评选“十佳”学习型班组等活动,使公司学习型班组的覆盖面达到80%,54个班组被省公司评为一流班组,占公司班组总数的34.2%。

7.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七

一、认清和摆正工会组织在创建和谐企业中的位置

创建和谐企业, 工会组织一定要认清自身角色和摆正位置, 它是具有代表性的群众组织, 一切要靠职工群众是他运行发展的基本保证。一定要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 以反映职工呼声, 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以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为途径, 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 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 团结广大职工和谐共进, 形成强大而有效的合力, 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共享和谐成果。

同时, 要认识到劳资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的基础, 而工会在劳资关系的对立与谈判中, 起着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是工会组织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所在。企业工会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 协调好、搭建好融洽的干群关系、团结协作的同事关系;还应发挥自身优势, 引导和帮助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风尚, 树立集体意识, 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营造文明和谐的企业环境, 推动企业的生产经营、党政事业、文化教育、人力配置等各个方面的高效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助推和谐劳动关系

1、抓住工作根本点, 明确重心, 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其一, 企业工会发挥出自身优势, 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企业的和谐创建活动中去, 是其工作的根本点。通过宣传、学习和调研, 使每位职工认识到开展创建活动不仅是企业加强管理、依法经营、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创先争优, 坚强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创建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和谐发展的成果。其二, 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包容性和综合性很强, 工会组织一定要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使活动内容和效果在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和达标的基调上, 兼顾思想、精神、文化等各项建设, 使其相互包容, 和谐共赢。其三, 企业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 根据发展目标, 制定工作计划, 成立领导小组, 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创建标准、组织措施、创建要求, 工会要主动介入, 紧紧抓住企业利益和职工的关注点, 实现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的良性互动, 唱响创建活动的主旋律。

2、找准切入点, 突出重点, 夯实创建活动基础。

创建活动一定要找准切入点, 从这个点向广度、深度延伸, 做到条理清晰、重点明确、内容丰富、效果明显。企业工会应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重点, 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为建立健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夯实基础。一是创新厂务公开方式, 落实职工知情权。构建“报、网、栏、书、会”五位一体的厂务信息发布渠道。二是注重职工参与, 落实职工表达权。主要是优化职工代表提案办理责任制、厂 (局) 长联络员信息沟通、合理化建议征集、节日慰问等, 建立起工作诉求、生活诉求、精神诉求、成长诉求、管理诉求的民主沟通渠道, 把职工的心声第一时间反映到领导心中和相关部门去, 为领导决策和企业科学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三是规范制度流程, 落实职工参与权。其中包括厂 (局) 长工作报告会的会前讨论、会中审议、会后落实流程, 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审议、实施流程,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流程, 涉及职工权益规章制度的审议、修改流程, 职代会四个专门委员会召开会议、调研活动、征求意见、探讨工作、协商问题流程, 职代会团组长联席会审议流程等。通过健全工作制度, 规范工作流程, 丰富职代会内容, 拓宽职工代表参政议政渠道。四是严肃考核机制, 落实职工监督权。职工代表应参与到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先进评选、干部招聘、困难帮扶、职工代表巡视、审议工作报告中去, 建立起企业协同监督机制, 从职工民主监督、财务监督、新闻监督、审计监督、法律监督等多方面, 实现公开内容让职工满意, 公开过程让职工参与监督, 公开结果让职工畅所欲言。其五是深化民主监督, 延伸厂务公开。把厂务公开在内容上向企业的深层次问题延伸, 在范围上向发动职工建言献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上延伸, 在层次上向基层第一线延伸, 在形式上向多样化、时效性延伸, 使民主管理科学可持续发展, 职工群众满意度提升。

3、发挥工会的组织宣传优势, 打造创建活动的特色和亮点。

企业工会应根据当年活动主题, 集结党政、生产、培训、后勤等多部门相互配合, 扩大宣传范围, 营造活跃氛围, 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载体提升创建活动的效果, 体现出本企业的创建特色。一要为职工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不断提升职工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以增强职工个人、团队、基层单位的组织学习能力为主线, 不断推进“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着力提高职工的学习、执行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拓展、延伸和丰富劳动竞赛的内容和领域, 创新形式, 通过开展职工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主题竞赛和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等, 进一步发挥每位员工的智慧和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二要强化工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教育、文体活动, 营造活跃的工作生活氛围。工会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拓展培训活动,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职工参与率高的文体活动, 使广大职工在不同的平台上锻炼自我、展示风采、唱响新风貌,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 从而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升华思想观念, 提高道德规范和自身素质, 坚定企业创一流发展的信念, 努力使自身与企业全面和谐发展。三要通过开展选树劳模、标兵、典范等活动,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 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气氛, 激发更多青年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4、彰显工会化解矛盾、监督劳动安全, 维护工人劳动者利益的力量。

一是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教育, 增强职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正确对待企业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畅通民意沟通渠道, 准确掌握职工思想动态, 引导职工以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 及时做好调解和疏导,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稳定职工情绪, 维护企业稳定。二是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 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确保劳动保护设施和条件完善, 落实各项事故防范措施, 治理安全隐患, 消除缺陷达标。开展“安康杯”主题竞赛活动、安全创新活动, 进行安全主题教育学习, 在工作和竞赛中提升安全意识, 增强安全责任。

5、关注弱势群体, 散播组织温暖, 为职工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企业工会要体现组织的人情和大爱, 开展好一系列送温暖活动, 除了对生病、住院、家庭困难的职工和坚守一线奋战的职工进行节日慰问, 更要时刻关注困难职工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多渠道帮助员工摆脱困难, 及时把企业的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为职工提供健康体检, 安排疗休养, 节日奖励等间接福利;创建健康食堂, 创造优美绿化环境, 成立兴趣小社团等, 竭力满足职工情感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 从而拉近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感情。形成一个企业爱员工, 员工爱企业, 心齐气顺, 风正劲足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 抓住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工会、职工、经营者、行政层和社会有关方面积极性, 探索更加科学丰富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方法, 促进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共谋, 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 推动创建活动广泛持久, 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达到共建和谐企业, 共谋企业发展, 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8.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八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质量;校园文化;社会关系;高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7)12-0007-02

第十五次全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对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院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和谐校园首先就应该师生和谐,但师生之间“视若陌人”不“和谐”的情形在现代高校却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这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探讨。

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同时也是经济、道德、法规等各种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社会制约性。大学是社会的缩影,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发展,师生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但笔者认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应该是现代师生关系的主旋律。

一、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一)亦师亦友型

这种类型是建立在师生互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坦诚、尊重、注重情感的投入。工作仔细周到,乐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生对老师亲近、信任、敬重。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情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谐。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并且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师的威信也高,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戴。

这种师生关系的形成,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开朗性格以及较高的业务素养和巨大的人格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师生关系要注意“度”的把握。老师终究是老师,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相互之间基本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如有些教师与学生“杯盏相交、称兄道弟”,甚至和个别异性学生交往甚密,不注意分寸。这些都严重抹黑了教师的形象,从而影响了教学,也误导了学生的人生,同时也将会给学院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管理与被管理型

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以工作为目的。教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对学生能够严格要求,管理目的比较明确和简单,管理手段比较规范和严厉,管理效果比较直接和明显;学生能够服从管理、听从命令,行为也能合乎规范。

但如果教师不注重感情注入和教育民主,不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权和宽松度,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学生对教师有惧怕心理;对班级活动不积极、不主动;遇事漫不经心、不积极表态;在与教师的交往中采取回避、疏远的态度。情感交流的缺乏也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比较大,难以形成真正地互尊互爱。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有一定的威信,可敬但不可亲,交往基本处于理智阶段。如果教师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较强,学生还能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反之,学生会产生对教师鄙夷的态度和对抗的情绪,以致于对老师的各种要求表面应付、言行不一,班级凝聚力不强,难以形成领导核心。同时,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社会要求来看,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三)放任自流型

此种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责任心,对学生缺乏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既不指导也不控制,任其自由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往往是有求必应,不加限制;学生对教师冷漠、怀疑、失望。班集体秩序混乱,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最终班级内将两极分化,自制力较强的学生可能会更具有独立精神,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则会放纵自己,从上课不认真听讲到惧怕考试、厌恶学习,或干脆逃课,沉溺于网络等课堂之外而难以自拔。

实践调查证明,上述三种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好的当属亦师亦友型。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融洽,双方积极性都很高,教育效果自然很好。而放任型教育效果最差,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专业部分班级得到验证。管理型则是现代校园最为普遍一种类型,这也是中学管理模式的自然延续,但并不受现代高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不利于个性人才的培养,建国近六十年各行业几乎再无“大师级”人物的出现,也与此教育模式不无关系。

“教师从来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而是新一代的塑造者”。作为处于社会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学生们往往就是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去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验证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并借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学记》也曾云:“亲其师,信其道”;再加上现代学生的个性越发突出,这都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讨,该如何具体构建与时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任何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的,离不开教师的学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教育态度,它们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

二、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

(一)要尊重学生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类从来都是用爱来交换爱,用尊重来赢得尊重,用信任来换取信任的。教师对学生奉献爱心、诚心,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敬重,形成教育威信。这也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条件。尊重学生,教师就要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珍惜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格。

(二)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

无论是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还是可做父辈的老同志,在人格上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师生双方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师生有别,也可谓分工不同,但地位没有高低。因此,教师要树立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发扬教育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建立民主、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没有师生之间的平等,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而没有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又怎能有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呢?

(三)要多理解和宽容学生

理解,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基石。由于师生在角色、阅历、年龄等方面的不同,在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多为学生想一想,推己及“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理解他们。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想方设法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以此争取学生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宽容,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展示,也是师生交往的技巧所在。所谓“学生”者,正是由于其认知上的肤浅、思维上的偏激、情感上的冲动、行为上的幼稚等,才成为“学生”,成为教育对象。因此,教师既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还要理解、原谅他们,以宽大的胸怀去感化他们,以求得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没有优良校园文化的院校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院校,而“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今天,作为引导优良校园文化的主体,我们每一位从教者都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讲究教育技巧和策略,推动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推动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创建,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斯宾塞.教育论[M].人们教育出版社,1962.

[2]张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九

和谐单位”星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矿属各单位、车间工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和谐矿区”建设,根据上级和集团公司工会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工作实际,就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星级创建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星级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建立“以人为本,利益兼顾,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和谐矿区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星级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覆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建立起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保护、调动、发挥好职工和企业经营者两个积极性,做到互利、互爱,双羸,达到“共建和谐单位,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三、组织实施(一)加强领导。

创建建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为加强领导,加大指导和协调的力度,矿成立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领导小组。矿工会主席任组长,工会副主席任副组长、劳资科长、法律办公室主任、工会组宣部部长、生产生活部部长、女工委主任、工会办公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矿工会生产生活部,负责全矿星级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

(二)精心组织。

各单位车间工会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对照矿制定的“劳动关系和谐单位”评选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实施,要及时研究、分析和总结创建活动情况,解决创建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并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创建工作,将创建和谐单位的标准公布与众,让广大职工全面了解,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引导职工积极参加到“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中来,以此推动我矿现代化管理和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评审考核。

矿“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每年按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

第1页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选标准,对各单位进行一次评审考核(一星级为合格的劳动关系和谐单位,二星级为优良的劳动关系和谐单位,三星级为优秀的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经按各星级标准考核,由矿工会分别授予合格、优良、优秀“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

(四)表彰奖励。

矿工会认真做好评选表彰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并每年进行一次“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的评选表彰。在评选劳动模范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在创建活动中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附:“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标准

主题词:劳动

和谐

星级

创建

—————————————————————————— 报:集团公司工会 送:矿领导

发:各分会、车间工会

——————————————————————————

共印60份

“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标准

1、一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标准

(1)坚持科学发展观。各项改革、改制措施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法律、政策规定,实施科学管理,推动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年年有所提高,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2)依法用工。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培训。

(3)工会作用发挥较好。工会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化,能够按时上缴工会经费,工会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4)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建立了平等协商和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区队务公开有细则或实施办法。

(5)分配制度明确。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决定机制,按月足额发放工资,加班加点按规定支付工资。职工工资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随企业发展逐步增长。

(6)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没有无故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7)职工生产生活安全有保障。劳动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条件符合法律和

第2页

各级政府的规定。从事特殊工种人员和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有毒有害岗位职工定期健康检查。无死亡事故或职业危害事故发生,高危行业安全指标不超过有关规定。

(8)劳资矛盾处理有机制。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一般劳动争议案件不出单位,没有重大群体性事件。对劳动监察、监督部门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意见能及时纠正。能够对企业特困职工进行帮扶救助。

2、二星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单位”标准

在一星级标准基础上达到下列标准:

(1)科学发展观落实较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开透明。单位每年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持续发展后劲,社会责任感强。

(2)单位用人制度科学。重视职工技能培训,人才有发展空间,能够合理流动。

(3)单位工会作用显著。工作规范,达到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标准。依法按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

(4)单位政治文明规范。集体合同、职代会、区队务公开,发挥作用明显。

(5)分配制度比较公平。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职工工资随企业发展和效益增长逐年提高,工资增长幅度不低于政府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

(6)积极为全体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7)生产生活安全卫生健康。劳动保护组织、制度、设施齐全。职工作业场所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加班加点不超时。

(8)对特困职工救助有制度、经常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制度健全,工作规范。

3、三星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标准

在二星级标准基础上达到下列标准:

(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卓有成效。单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富有成效。单位文化建设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不断加强,职工队伍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单位管理和技术进步水平不断提升,单位经济效益处于同行业前列,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用人科学诚信。企业与全体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程序规范,内容全面,保证履约。

(3)单位工会达到省级模范职工之家标准。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成绩显著。

(4)平等协商充分,集体合同程序规范,内容全面,操作性强;建立了履约监督责任制,保证履约。职代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职工工资随单位效益逐年增长,增长幅度高于政府公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单位职工年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年均工资的50%以上。

(6)能够为全体职工按最高基数,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并能够执行政府出台的其他职工福利政策规定。

(7)生产安全卫生达到省级以上同行业先进水平。

第3页

(8)对本单位特困职工建立起救助机制,运行效果显著。劳动争议调解及时有效、不出单位,没有集体上访事件,没有“民转刑”案件,民情民意反馈渠道灵敏畅通。

10.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劳动关系。协调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之一。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题———职工,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与广大职工亲密联系的是其家属、亲戚,一个职工背后有数位和其直接联系的成员,因此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绝不仅仅是职工个人的事情。劳动关系是否和谐,要涉及数亿人的利益,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与和谐社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创建和谐型劳动关系也是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必要的社会基础。所以说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社会难以实现。

所谓和谐劳动关系就是新型的劳动关系,其重要特征是劳动关系双方能够真正平等相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实际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双方互利双赢。在新型的劳动关系下,企业增强了凝聚力,减少或化解了劳资冲突,建立起亲密合作、共谋发展新局面,同时也必将大大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先创建和谐型的劳动关系。

创建和谐型劳动关系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劳动者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并促使企业提高有效竞争力。煤矿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劳动关系不和谐,是指劳工与资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不对等,在现今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资本作为强势力量的情况下,劳资关系的不和谐表现为劳工权力得不到保障,劳工利益严重受损害。

煤矿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劳动法律、法规未落到实处。新劳动法自1995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后,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和规范劳动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劳动关系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与其职工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用工关系,他们之间还存在着更复杂的社会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能完全通过法律进行调整。由于某些煤矿企业缺乏守法意识,新劳动法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企业对相关政策传达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大,企业负责人落实政策的主动性差,致使一些文件精神不能到位。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已于2008年9月18日颁布实施,但条例的实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在一些煤矿企业,企业出于眼前利益和压低人工成本考虑,不与职工签合同,也有部分职工由于劳动强度较大,临时思想严重,不愿与企业签订合同。这给职工权益保障和企业稳定生产两方面都带来不利。一方面,职工权益保障不易落实,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无法为职工建立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职工劳动权益保障不落实,容易引发劳动纠纷,自然会影响企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职工流动过于频繁,既增大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也使企业安全生产难度加大。

3)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决定了职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则居于强势地位。职工的“主人”观念逐渐消失,被“雇佣”观念逐步形成。企业改制进入民营化后,职工已经失去了过去那种与企业共存亡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取而代之的是“打一天工,挣一天钱”的临时思想,虽然希望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可是面对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害怕陷人失业的困境,只好忍气吞声,既不敢大胆主张、保护自己的权益,也不关心企业的发展。

4)某些企业在职工的劳动保护方面还存在死角。一是部分煤矿企业劳动时间超长。在井下生产一线大多实行的是吨煤工资制和材料费用包干制,工人从开始上班到下班大多一天连续工作12 h以上,每周工作40 h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二是劳动保护用品得不到保证。如一些矿山企业,是按吨煤工资和材料费用包干制发包给包工头,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的费用也包含其中。一些包工头要么克扣这笔劳动保护用品费装入自己腰包,要么把防护用品费发给矿工自行购买,而矿工为了省钱并未按要求购买合格的防护用品,给企业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三是女职工特殊保护打折扣。有些企业没有落实女职工卫生补贴,没有为女职工作定期卫生检查。有的企业当女职工进入婚育期时,就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以中止婚育女工的劳动关系来减轻企业负担。

5)劳动监察不力。劳动监察制度是重要的劳动执法手段,由于政府劳动执法人员的执法手段单一,且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不能有效地威慑和遏制某些煤矿企业的违法行为。3 创建和谐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措施和建议

创建和谐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行之有效的政策、法律支持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这些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和谐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创建。

1)法治是和谐的制度保证。只有在法治的环境下,严格遵循法治精神,才会形成和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也只有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企业要严格遵守《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建立起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保护、调动、发挥好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做到互利、互爱、双赢,达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煤矿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煤矿企业改制和发展要实行民主决策,始终坚持职工是企业发展主力军的理念,通过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调动煤矿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广大职工要通过职工代表参与企业发展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

3)把煤矿职工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安全是煤矿职工最大的福利,安全为天。煤矿企业要加大设备投入,提高装备水平,保证安全生产。要把改善工作环境,提高井下工人劳保和津贴、班中餐标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者心上,并落在实处。

4)强化以工资增长为核心的职工利益保障机制,切实提高煤矿职工生活水平。要认识到全面提高煤矿职工生活质量,不仅是协调企业与劳动者劳动关系的要求,更是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要求。要建立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有效机制。在平等协商中要充分听取和尊重工会组织的意见。要把劳动关系中最要害的、也是职工最关心的收人分配、福利保险、劳动安全等内容纳入合同的条款,保证合同内容对不同职工群体的整体覆盖面。

5)建立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既是对职工利益的根本性维护,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要素。要为普通职工创建工资与技能共同增长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广大职工文化技能素质、创新能力、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不断提升。

6)煤矿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深入细致开展工作,维护公平正义。要进

一步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11.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十一

一、关爱学生,情感渗透

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西方教育家罗素曾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发展。”事实证明,热爱学生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艺术。只有老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才会使之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乐于相互交往。当师生心理相融,情感相通时,各种教育自然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心田。我班一位女同学由于家庭生活极其贫困,稚嫩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偏激,处处表现消极、抵触和孤僻,与老师和同学关系僵化。看到这种情况后我经常找她谈心,使她知道老师和同学都是关心和尊重她的,这个世界还是充满同情与爱的。并通过贫困生资助机构为她争取到了助学金,在心灵上和经济上帮助她。如今她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变得融洽,还成了班级里的活跃分子。

二、教学民主,平等交流

课堂气氛的关键在于宽松和和谐。教学中要讲民主,这种民主不是表面上的你问我答, 而是师生之间真正的学习伙伴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质疑,允许学生思路背离教师的预设程序,尊重学生思想的每一束火花。哪怕这火花在老师看来是有点可笑的,但对其能力而言,就是一次跳跃,它可以使学生增智明理。譬如我在讲《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真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并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上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发挥出来。

三、学识广博,精心施教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一桶水要源于教师的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感。除本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广博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师除了能讲授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多读一些史学,用活生生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多读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用高超的艺术调动学生。

四、语言生动,课堂活跃

教学中运用语言要生动形象,含蓄优美,富有启发性。语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气氛。如一次,我在教学古诗《草》后,在复习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回到家后,谁愿意把这首诗背给妈妈、哥哥、奶奶听?我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在扮演奶奶时,我说:“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学生说:“是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 我通过这种方法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诗意,强化了对诗的理解,而且课堂气氛也其乐融融。

五、善于激励,委婉批评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将激励比作太阳,爱情。他认为如果没有激励,人就很难动起来,更不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潜能。如果一直受到激励,他就能永远前进。因此一个好老师应该把微笑写在脸上,把鼓励挂在脸上,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对于个别不认真听讲,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不必大发脾气,可采取一些委婉的方法进行制止。如目光暗示法,既能起到制止个别学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又不分散全班学生注意力,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我班有个学生,平时经常迟到,上课爱搞小动作,有时偷看小人书,有时欺负同桌或邻近的同学,是班里有名的捣蛋大王。对于老师的批评不是满不在乎,就是消极对抗。每个任课老师提起他都头疼。通过观察,我发现尽管他身上有很多问题,但他聪明,自尊心强,乐意做的事,就会努力去做。俗话说,用将不如激将。于是,我就让他担任小组长。在宣布他任组长的第二天早上,他就跑来向我诉苦,说有几名同学不服他。我问他:“为什么同学们不服你,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听了我的话,他似有所悟。此后,他每天到校很早,一来就放下书包收同学们的作业,认真履行组长职责。渐渐地他上课时的小动作没有了,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了。

六、人格示范,潜移默化

教师良好的人格示范对学生心灵所形成的教育力量, 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取代的。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教师以友情对待学生,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友情的手段。因此,教师要努力锻炼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做到严格而不苛求,温和而不随便。要能善待学生过错,宽容他们的无知,理解其心情,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其关怀体贴。教学中能随时留心学生的反映,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讲话中保持轻松,多鼓励,少训诫。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自然形成。

12.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篇十二

一、非生态课堂教学的特征

1. 缺失师生的生命和生活快乐

课堂教学文化由以求知为目的功能作用逐渐演变成以过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的功利主义, 带来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生命价值和生活快乐的缺失:为了应付考试牺牲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全面素质基础的宝贵机会, 牺牲了人生最珍贵的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少年的纯真无邪与浪漫以及青年时代的朝气蓬勃。[1]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比, 生态课堂文化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 更不是让学生上交一份满意的考试成绩单, 而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快乐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正是思维共享、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 互相打开彼此的心扉。课堂教学文化使师生过上一种幸福而不失意义与价值的教育生活, 即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向课堂输入能量, 更关注的是师生情感的建立。

2. 灵性与天赋呈现的缺失

以应对考试、片面追求高分为目的课堂教学为了少数人的考试成功, 剥夺了大多数人的学习权利和所有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最终, 不管是考上的, 还是没有考上的, 都成了只会死记硬背书本, 没有健康、没有智慧、没有实践能力、没有创造性的“残废人”。在这种课堂的氛围中, 教师很容易约束和禁锢学生的灵性与天赋, 会过多的干涉学习和思考过程, 使学生的知识与能量难以得到实践, 智慧与思想无法彰显。受应考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体验自身思想的提升与升华、自身潜能发展与发挥。

3. 师生民主平等意识和行动的缺失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所说的“教育学理解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具备洞察儿童内心世界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点, 承认必须能够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方式来聆听孩子们的倾诉”, 由于学生思维情感活动各异,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 在应试教育思想主导下, 师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和实际行动是缺失的。教师是课堂主体, 学生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没有选择和加工知识的权利, 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得不到尊重, 没有施展才华与能力的机会。因此, 无论是应用了多么先进的教育方式, 或者开设了多么生动的课堂教学, 如果缺少了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撑与建立, 都将无法实现教育的初衷。

二、生态课堂所追求的和谐师生关系

1. 追寻生命本真, 师生交往与互动

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是为了师生过上一种幸福而不失意义与价值的教育生活, 即教师与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向课堂输入能量, 更关注的是师生情感的建立。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相比, 生态课堂的最终目的不是知识, 更不是让学生上交一份满意的考试成绩单, 而是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快乐学习的过程。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正是思维共享、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抒己见, 一般采取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引导式等多种方式方法, 互相打开彼此的心扉, 不仅能互相理解, 在教学上也会给彼此提出好的创意和想法。可以说, 适当的师生交往与互动是能够承载信息、知识与情感的, 它对于教学的意义在于, 正如水之于鱼儿, 离开了水的环境, 鱼儿将无法正常存活。同样,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 生态课堂又怎能够实现。

2. 回归教学生活, 师生相互尊重共处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 课堂上, 学生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 而是有选择和加工知识的权利, 这里不是教师演讲的舞台, 而是学生尽情施展才华与能力的平台。生态课堂从解放学生思想入手, 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 展现他们独到的见解。实际教学生活中, 由于学生思维情感活动各异, 生活经验不同, 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所以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学习后的收获也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 要善待学生的疑问, 肯定学生的见解与观点, 尊重不同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使学生具有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 鼓励他们追求多元化的答案, 在这种答案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引导, 用正确价值观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

3. 合作共生, 注重教与学的体验与感受

生态课堂中是要建立一种民主的、个性化的、愉快的、探究合作的学习课堂, 重要的是倡导体验与感受快乐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合作者, 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大环境, 在这种环境的前提下, 教师设计出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自己去挖掘、探索、收集并整理学习资源, 教师则在他们探寻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引导与鼓励, 使学生保持着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增加了学生参与和探索的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有新的体验与感悟, 可以说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成长的经历, 实现了生态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 师生各自潜能得以发挥与发展。

三、在课堂教学中创建生态文化

1. 构建个性化课堂, 促进差异性发展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单向的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是不可取的, 形成两者互促互利, 和谐共进的关系是必要的。教师有创造性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 提供学生自由的学与悟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会积极并愉快地参与课堂活动、亲身体验活动内容,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 平衡发展教与学,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是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师将这种评价运用得当, 对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很在乎教师鼓励性的评价, 这种鼓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表现突出的反馈行为的鼓励, 如某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回答问题对答如流等, 教师会给予一定的认可;二是对“后进生”的激励, “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障碍那就是缺乏自信心。教师从这些学生的反馈信息中, 快速地捕捉到其中的精彩之处, 并给予肯定和赞扬, 让学生在这种鼓励下看到自己学习能力提升的一面。

教师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观点也是增强学生信心的一方面, 如果遇到学生提出教师都无法回答的问题, 请不要责备、训斥和回避, 这是个创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究的好机会, 培养学生提出大胆猜想和假说的能力, 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平台任凭学生积极探索、收集证据和解决问题, 允许学生在猜想与实践的过程中犯错误, 在教师的引导下试图将错误、挫折与失败变成接下来继续学习的动力, 尝试过后才有不断的进步,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的高度与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

2.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往往体现在他们交往过程是互动、共同发展的。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 二者之间以对话的形式在情感、个人观点、认识事物、思想见解、知识的学习等方面互相传递、交流。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极其注重自己的师道尊严, 主宰了全部的课堂活动, 即便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也要有先后顺序, 教师先问学生后作答, 传统的课堂秩序与规范是如此的严格。学生在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中真的能够愉快并自愿地接受教育吗?生态课堂主张的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 教师和学生本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 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师生之间相互平衡, 生态互动, 和谐共处, 才会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教师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学生心目中避免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 以欣赏的姿态去评价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的言论, 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赞扬,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给出有价值的建议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 建立好双向互动的关系。其次, 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局限于书本是不够的, 情感教育也很重要, 时刻关注学生个人感情, 多加关心与爱护, 给予正确的情感引导, 形成健康的心路历程。学生时代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理, 要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这是学生所要经历的一个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激励与鼓舞, 避免消极的情绪去打击他们, 更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 实施开放式教学, 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生态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可取之处在于时间和空间的选择上,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放性, 相对于在一个类似于“鸟笼”、“栅栏”式的封闭的教学时空, 这种开放式的生态课堂更能给教师和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创新的空间, 利用好我们周围的家庭、社会、社区等多种资源进行交流学习, 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之中, 增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一个体验, 丰富学生的学习阅历。

我们要想摆脱限定的学习时间四十分钟以及只允许在课堂中学习的这种传统教学模式, 适当的增加课外活动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必要的补充, 在教学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 教师放在课外进行, 这些适合在课外进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任何有关知识学习的外部环境进行, 例如:大自然、社区、乡下、博物馆等, 摆脱固定教学地点, 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 学到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开阔视野和思路, 课外知识可以看做是给予学生补充所欠缺的营养, 让更多的学生增强知识的力量。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就不能仅仅围绕所要讲授的知识一味的进行灌输, 可以开发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 积极建构学生已经有过的学习经验和课本之间的桥梁。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在收集资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同时注重团队的协作与交流, 与人交往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这是课本上所没有提及到的社会常识, 只有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与体会, 才能让他们懂得除了学习课堂上的文化知识, 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更要学习,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组织, 有效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 使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不经意间得以扩展和延伸。

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在这种生态课堂的氛围中, 教师很容易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没有约束和禁锢, 让他们积蓄已久的知识与能量得以实践, 智慧与思想得以彰显。教师没有过多的干涉, 有的只是支持、鼓励、帮助与指引, 给予他们的是民主与平等的感受, 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更好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4. 师生合作, 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优质的课堂是充满好奇与探索的,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常我们在课堂中实施的是活动探究教学模式, 主要有实验、调查、操作等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 这些探究性活动常常运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当中, 例如:信息技术、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 或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能会很难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会茫然, 思维会受到阻碍, 有时会将值得去探索而并未解决的问题半途而废,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心理, 这时教师则是他们最可靠的指引者, 给予学生们支持、鼓励与帮助,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与交流, 提供各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可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下达命令的“指挥者”。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发现, 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并非都是有价值的, 不乏也有一些平淡无味的。首先, 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 允许学生学会自己去关注与思考, 挑选学习的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们的选择, 教师进行筛选加以补充, 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又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 师生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教师围绕教学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时, 不要忘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话题可以是多方面的, 既然是自主探究的课堂文化, 当然离不开生活, 师生共同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与人生, 双方达成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正确取向。另外, 要打开学生们的思维方式, 给出开放性的话题是必要的, 让学生们有兴趣、自愿的去探索与检验学习的真知,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交流、沟通, 给予实际探究上的帮助。

这种师生合作、多元互动、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不仅使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个性得到发展, 情感得到培育, 收获更多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自由的理想生态课堂, 真正的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件幸福的事, 找到自我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孙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危乃华.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1 (3) :21-23.

[4]卢谦.构建生态和谐的课堂文化[J].学校文化.2006 (2) :4-6.

[5]葛高元.生态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 (10) :1-6.

[6]黄大龙.关于生态课堂再思考 (上) [J].教学研究.2010 (18) :52-55.

上一篇: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下一篇:我累了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