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2024-08-12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精选17篇)

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它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目的。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的,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就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能力来谈谈几点认识。



一、沟通情感,缩短农村孩子与教师的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和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思想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也证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反之就会妨碍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育价值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可促进师生之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些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差,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只有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础。教师应该始终明确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的服务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兴趣的激发者。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自觉地要求学习,自然地要求上进。



二、激发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农村教师更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通过直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就非常有必要。教师通过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影碟等,让学生观看和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和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

力。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所学的剪、拼、撕、贴、刻、折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实践中进行观察、思考、想像,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爱好,培养了兴趣,将课堂知识变成独立的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其美术创造的意识。

三、培养美术技能是提高创造能力的要素。

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它与技术有着必然的联系,可以说没有造型技能就没有美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美术又是一种技术活动。技能训练、技巧的形成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过程。技能又是创造力“行为能力”要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说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在强调创造力培养的同时,又不能排斥技能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技能。就像英语中的字母,语文中的拼音、偏旁一样,要让小学生掌握使用最初级的艺术语汇的技能,为更为复杂的美术创造提供能量储备。这方面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和实践两个途径来实施,如向学生介绍和传授优秀美术作品的技术特征;通过作品风格对照,揭示形成风格的要素;通过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对各种艺术语汇运用有所了解,如形状、色调、材料的肌理等形式元素的语言性把握。这一目标向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即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时常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不能为技能而技能,其目的就是对学生视觉感受性的培养,促使其审美经验的不断积累,为进一步创造储入能量。



四、因地制宜,利用乡土材料体验创造乐趣。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积木等,这些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美术的创造能力,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去做的:1.绘画方面,可以选择节约材料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像力。绘画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2.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想像、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对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砖瓦、陶瓷厂所用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感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体验艺术的魅力,同时使课堂更加有活力。3.欣赏课除了欣赏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新楼房,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面貌,如楼房、马路、学校的样子等,使学生的思维无限地得到延伸。

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二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精神,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始于幼儿时代。每个幼儿都具有潜在的或正在萌发的创造能力, 而这种创造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 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 让幼儿进行点、线、面的感知与表现, 彩色的认识、组合与创新, 以及各种工具、材料的体验和使用等,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行、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通过自己的动手, 把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就能成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原始动力。在美术教育中,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值得我们探讨。

一、坚持赏识教育, 给孩子们以更多的赞扬

幼儿美术教育应采取赏识教育方法, 教师给予幼儿更多地关爱, 对幼儿积极正面的学习行为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幼儿的信心。因此, 赏识教育能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自信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 “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 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他们的大脑里有很多的潜力可挖, 里面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喜欢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这里如果及时给与肯定和赞赏, 他们就会兴趣大增, 信心高涨, 不停地涂涂画画。反之, 对于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 教师如果操之过急, 如果处处以成人的绘画技法等去要求幼儿强迫他们接受, 则会引起孩子的厌烦, 使他们力不能及, 打击他们的画兴。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长, 多鼓励, 少指责, 多赞扬, 少批评, 让幼儿认识到他们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 以此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创新心理品质, 激发起他们的绘画创新欲望。

二、创设各种情景, 给孩子们以更多的灵感

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专业的画家, 而是为了帮助他们各个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出的表现就是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幻想, 有着数不清的“异想天开”, 同时这也是他们心灵纯真和可爱的一种表现。这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不完美的, 但允许孩子保留这种“不完美”, 是保护和发展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前提。而情境教学法能很好的成为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 成为创造赋有童趣的美术作品的“起步石”, 我们可以利用情境这个“起步石”, 不断引导、启发, 让儿童把自己的想法用美术手段表达出来。在教学实践中, 要引导孩子们在富有童趣的情境创设中, 用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去感受周围世界, 并通过他们的想象编织出他们所希望的结果, 创造出真正属于他们的美术作品。

三、组织多种活动, 给孩子们以展示的机会

教师应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帮助孩子们加深体验, 扩展经验, 并在活动中寻找到更多的展示机会。比如到户外通过观察作画、还可以让幼儿用小树枝、小木棍、小木棒作画笔, 以松软的沙地作画纸, 在开展玩沙游戏的同时, 自由而愉悦的进行表现等。孩子们的经验越丰富, 感受才会越深刻, 才能有更过的展示机会。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观察感知各种生活事件和自然现象, 丰富经验, 实现画内画外有机的结合。例如:美丽的花朵开放了, 我组织幼儿欣赏、作画, 幼儿的画五花八门, 不尽相同。其中一个孩子的画中看不到一朵花, 一张纸上满是线条。但那密密麻麻、丛丛簇簇、飘逸飞扬的线条, 分明洋溢着花的神韵、春的气息, 让我不禁感叹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大师”, 是如此富有感悟力和创造力。还有一次, 学习完剪纸蝴蝶后, 几个心灵手巧的孩子意犹未尽, 回家去也练着剪, 还尝试剪出不同的花纹, 把作品带来让老师看。有的老师目光很敏锐, 捕捉到这一很好的教学资源和绘画素材, 请这几位幼儿分组给其他幼儿教一教自己独创的剪纸蝴蝶, 每组学一种, 结果幼儿兴致很高, 学得认真, 对小老师相当尊重。老师就以“我跟小老师学剪纸”为主题, 请幼儿将学剪纸的场景画下来。这种艺术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一些精妙的工艺品的诞生, 而这个过程便是绘画的创作素材, 这些亲身体验的素材孩子们表现起来得心应手, 画面就显得生动活泼, 而他们也乐于积极主动地进行这样的审美创造, 这将给孩子巨大的鼓舞, 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融洽师生关系, 给孩子们以更过的关爱

从创造教育的角度看,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重要标志是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 能使幼儿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幼儿产生了心理安全感和获得了心理自由时, 最有利于他的创造性的发展和表现, 其中温暖支持的气氛是幼儿创造性、自尊心发展的关键变量。因此, 美术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就必须为幼儿创设有利于他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 使幼儿真正感到心理安全, 心理自由, 从而无拘无束地发挥其聪明才智。营造健康宽松心理环境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幼儿, 并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心喜爱。要对幼儿的每一幅画, 每一个手工作品都给予真诚的鼓励, 要帮助幼儿克服胆怯、惧怕失败的心理, 使他们能够自由思维想象, 自由做出抉择, 形成一个自由的心理气氛, 进而敢于大胆地、不羁地进行各种美术创作。幼儿只有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支持、理解, 感受到有进行创造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时, 健全的创造性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综上所述, 创造力能够带动孩子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我们重视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能带动他整个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活动是一种最易开展的创造性活动, 容易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造型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 因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兵, 朱永新.论早期教育中创新素质的五种能力培养[J].早期教育, 2000, (3) .

[2]余珍有.什么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评介[J].幼儿教育, 2000, (12) .

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三

【关键词】美术 兴趣 想象力 创造力

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只有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一、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美术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每次学生作画时我提示,不要囿于教材或老师的范画,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画出来,学生欢呼极致。

二、教师要重视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时像童话一样引人入胜,不要看不起小学生捏泥人,小时候有想象力,思维得到了健全的发展,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创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蚂蚁搬家,对孩子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的营养素。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

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 的 翅膀。可以启发学生为儿歌配画、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

三、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儿童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 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四、教师要重视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

教学中运用多谋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益。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四

“强大的美国来自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来自美国畅销书、轰动全美的权威报告《我是最懂创造力的人物》中的一句宣言式的总结。

因为文化和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造成很多中国人拘泥于传统,甚至顽固不化,不接受新生事物。而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很多新事物不断涌现,尤其是艺术,美术,如果没有一个爱想象,喜欢创新的头脑,观察变化和新事物的眼睛,是不能创作出好的,震撼人心的作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敞开心胸,到处走走看看,不断学习,让我们的国家不断强大起来,不仅仅是艺术,其他各个方面都一样。而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和希望,怎样正确开发和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件非常具体、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美术教师的任务。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除了他们天生的信马由缰的自由想象,学校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学美术课相比其他科目更适合并具有专业性。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课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创作出各类作品,创造出无限可能与未来。

美术课应该怎么做,才能打开学生思路,展开丰富想象,从而创造出作品呢?

一、开阔学生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各种艺术作品,绘画,书法,音乐,电影等等,见识多了,想象的空间就大,学习的机会也多。有条件外出写生,看画展,参加各种活动效果更好。过后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观点,不定主题,不做限制。学生通过深入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山川、树木、动植物造型和色彩的变化,更直观地感知世界,感知美,从中得到启发,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独特的、有感情的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可以开阔眼界,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自己不断学习积累,加入自己的思想,重新创作,变成自己的作品。

二、绘画课上加大创作课的比例,尽量少临摹,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不按照常理作出规定,比如树木花草就是绿色红色,云就是白的,天就是蓝的,太阳、苹果就是圆的。美国一个美术老师因为告诉学生圆形是太阳遭到学生家长的起诉,家长声称老师严重破坏和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圆形可以代表很多东西,比如满月,比如圆形盘子,比如球类,不仅仅是太阳。案件最终结果是学生家长胜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保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统一的认识,有很专业的手段,学生眼中的太阳不一定都是圆形。

要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想象展开创作。我们将会看到有很多新奇的独特的带着学生想法的作品。中学生虽然绘画技巧不够娴熟,但我们可以着意培养他们在内容、题材、色彩上的独创性,比如中学生科幻获奖作品《未来建筑师》,《网瘾处理器》、《太空高速列车》、《近视治疗仪》,创作者都是通过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和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题材展开丰富的想象,画面构图的处理有独特想法,富于科幻感,色彩鲜艳,有冲击力,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品。由学生作品可以看出指导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下了很大功夫。

三、加强手工课包括简单雕塑、折纸、泥塑等的训练。

让学生凭自己想象创作作品,形式上可以采取先讨论,然后动手制作,最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的方式。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加快思考创作,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兴趣。国外的艺术教育形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德国经常把美术课堂变成手工作坊,学生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好的作品甚至可以销售,让学生从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四、定期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相互探讨创作思路的形成过程、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

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想象力的演讲比赛、针对观点的`辩论赛、针对作品的大奖赛。好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加更高更大范围的比赛,手工作品可以校内拍卖,创造更浓的艺术氛围,提高师生对艺术的兴趣。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

要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学生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 ;学生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的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在教学形式上也可以改革,把音乐引进美术课,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播放各种音乐,乡村,爵士,摇滚,歌曲,让学生通过听音乐先谈感受体会,再创作画面,或者先创作画面,再谈创作灵感思路,最后集中讨论,评比。这样听着音乐创作出的作品一定会有旋律感、流动感、跃动感,就像梵·高的作品一样。要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建议把美术课排成连续两节的大课,让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创作。一学期至少给艺术教育留出一天或者更多的时间外出写生,参观艺术展出、博物馆、美术馆。在实践中体验和思考。在外出写生采风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春夏秋冬的变化,提高自己对生活、对艺术、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原始激情,从而创作出美的、富有感情的作品。

参观名人名家作品可以使学生看到高水平的作品,提高他们的眼光,并从作品中获得灵感,得到启迪,学会一些绘画技法。优秀艺术家的事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激励学生刻苦努力,树立理想,实现梦想。

美术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利用假期和各种机会多出去走走看看,深入大自然,深入生活,不断学习先进的经验,研究教法,才能有能力带领学生完成优秀的作品,启迪他们的艺术创作力,为学生做出表率。提升个人魅力,从着装到举止谈吐,再到美术作品的水平都要有一个全面的提高,如果学生因为喜欢美术老师而喜欢美术课,喜欢艺术,也是对美术老师的褒扬,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指导和教授他们在美术、艺术的大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5.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的创造力的培养 篇五

摘要: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了自我探究的动力和习惯,严重压抑了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抑制了。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在美术教学中,要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造力 培养

当历史的钟摆走进21世纪,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已势在必行,那种老式的美术教学方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作为一中学美术教师,也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下面就从以下几点来谈谈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创造力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学习与生活脱离,课堂活动方式缺乏等问题频频出现。以及对美术理论知识的缺乏,不知道怎样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失去兴趣。而学生认为的“兴趣”则是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例如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教学思路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等形式等等;同时要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于自己实践的作品和能够读懂的作品,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喜悦和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地拿起画笔,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模仿自己所感兴趣的风格进行创作,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发挥全部技能表达自己的美感,表现自己的作品的独到之处。作品完成后最好进行讲评,使他们觉得有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创造热情。

⑴、给学生树立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做到难易适中。夸美纽斯强调:“不应该把学生还不能接受的东西强加给他们。”当学生开始临摹写实时,一旦无法达到,很容易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懂得循循善诱,对学生进行巧妙的诱导。⑵、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肯定,能促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下一次的作业。

二、因材施教,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般而言,学生可以分为一般、较好和较差三个层次,当然,教学内容要求的制定,主要针对的是一般层次的学生。但这种教学要求对较好和较差的学生而言,好的觉得简单,差的觉得难。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面向全面,以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多元化的要求尽情表现自我。

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例如:在“清晨”一课中制作泥塑时,对于那些造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一般稍加指导便能较好的完成作业,而另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降低难度,在创作前可以让大家谈谈清晨中人们的动作,对人们的动态的认识及模仿示范,充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教师指出在练习中,我们只要抓住这些特征,可以进行新颖、独特的想象,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行了。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单一的技能训练的指导性教学模式,转为主观情感表达的表现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按表现性美术教学的要求认识对象、表现对象,在表现中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这种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将与意志相关联的指导性目标和与情感相关联的表现性目标交替地安排,也形成了节奏上的变化。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孤立地强调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不管是哪类学生我们都应该保护其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思维,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应对他们多鼓励表扬,即使学生的作业是乱七八糟,也要找出他的闪光点。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判作业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唯一标准,而看谁的作品不随大流,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作业,成功的作业,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多样性的原则

三、扩大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1、广泛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接触美术作品形式单一,除了课本上的插图,他们没有机会也很少有机会去欣赏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据说在英国,教师就常带领学生们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而且英国的这些场所是对学生免费开放的。在国内这不大可能,特别是在农村。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比如欣赏罗马雕刻,感受那种不加任何美化、强调、概括的自然主义的逼真;非洲的图腾柱,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从野兽主义到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画面色彩丰富、清晰,优美的音乐,再加上动画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从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拓展思维,启发创造。

2、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丰富的想象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不但少有机会接触各种美术作品形式,连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不多,钢筋混凝土也逐渐改变了世界。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孩子多亲近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实践性强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创造思维的萌发,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引发出孩子们的无穷遐想,会使他们产生不尽的灵感。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如:风景写生、版画材料收集、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四、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创新思维,还要有实现创新设想的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思维能力,也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才能的发挥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拓宽知识面。现在的学生整天和书本电脑电视接触,狭小的生活圈子禁锢了心灵。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但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如在欣赏水墨画的时候播放一段古筝曲,让学生进入意境,浮想联翩。在讲解美术欣赏课的时候。注意和文化背景,历史知识的结合。例如圣母是圣经故事中一位庄严神秘的人物。而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却是一位温柔可亲的人间母亲形象。在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融进生活气息,使虚幻的天国世界回落到真实的空间。正是画家的这一创造使他的作品成为举世名作。

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六

幼儿绘画中往往会反映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发展想象力。我认为具体的做法可有:

一、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如:《我的家》美术活动结束后,把小朋友的作品一幅幅展示出来。老师从中挑选一幅周周小朋友的作品,上面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坐在桌子前吃饭。“看,他们吃得多开心啊!明明,你的家跟周周的家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啊?里面还有什么人、东西啊?”“我们家有冰箱的。”“那看周周的画后,你还可以给他的家添点什么东西啊?”接着,小朋友们就帮周周的家添了很多东西。让幼儿观赏同伴的画之后,老师利用问题引导幼儿再继续造画,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画出意想不到的作品来。

二、引导幼儿在简单的形状中改变图形

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万物都在变化着,是因为每个人所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说的笼统一点,当老师问你“0”是什么的时候,你会说是太阳、皮球、盘子…千变万化的答案会不约而同的出来。正是如此,幼儿的想象力才体现出了丰富。

三、以游戏活动的绘画方式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

如开展“小小摄影家”的游戏,可以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其它的还有绘画接力,滚球拼图,合作画等游戏形式,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四、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7.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七

一、以欣赏教学的广泛性开拓学生的视野

创造力的形成来自于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素材的积累, 而更多的积累来自于对各种信息的认知, 开拓学生的视野就是不断拓宽学生的信息认知天地, 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欣赏教学是学生对美术信息认知的一个主要途径,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 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 体验不同的艺术感受, 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 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 可以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 并将它们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不断拓展美术作品所蕴含的各种知识, 认知其意义所在, 其美所在, 丰富学生的知识, 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 视野和思路开阔了, 才谈得上创造。

二、以美术课堂的情趣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 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 只有具备思维上的创新, 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路非常重要,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创作上, 达到最佳状态。

1. 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 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 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 在人体素描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 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 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 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 让学生不受约束地构思创作。这样, 在看、评、讲、创作中, 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 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

2. 根据知识点设计台阶性的问题, 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成功。

巴尔扎克说:“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地设置问题, 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钻研, 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主动开启知识宝库, 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益处。所以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挖掘教材和广泛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 经常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 布置一些难度适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到探索性自主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3. 利用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 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 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之美, 捕捉到大自然与生命、大自然与社会的融合点, 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 教师应重视实践课堂, 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 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 展开想象的翅膀, 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不拘泥于事物本身, 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作品。这样, 通过长期的坚持,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努力开启他们的创造型思维, 学生就能在有兴趣的实践中学会创造, 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以教师的榜样性激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功底深厚的美术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他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所以, 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 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外, 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 不断充实自己, 要试图从多方面, 多种途径地考虑问题, 对随时涌现的想法, 只要有价值, 就要付诸实践, 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又可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教师深厚的业务功底, 独特的创作精神, 不仅能博得学生敬佩, 而且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8.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八

关键词:美术教育;发展规律;感性认识

美术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类型。美术教育属于一种能动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就是传授学生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观,提升他们的智力。儿童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启发儿童的思维和心智,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培养应建立在他们的身心差异上。美术教育是现代文化和思想传播的媒介,对于儿童的个性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儿童的个性化表现和个体适应力是美术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美术课程,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出儿童的潜能。应以发展感觉为主,使儿童个性和想象力得到全面发展,逐步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想通过美术教育来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要条件就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让他们通过自我认识和表现来发展自我。

二、提升儿童的感性认识

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主要通过观察来了解和认识世界,因而,教师应创造多种方式让儿童通过感官来接触大自然,寻找有趣、新奇的事物让儿童自己去观察,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奠定基础。教师应定期带学生走出教室,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让他们观看丰富多彩、种类多样的花草树木,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以此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比如:让学生画“我的家”时,可带他们出去观察房子、树木等,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包括房子的样式、颜色、窗户形状、树木等,结合自身的所见所想来画出自己的家。另外,教师也可通过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风格的房子,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归纳出房子的差异。通过各种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个性化的绘画。总之,要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让他们通过眼睛去认识客观事物,并进行探索。

三、美术教育的游戏化

儿童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等均是通过游戏来进行的。因美术教育的特点和儿童的特殊性,有学者指出,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应以游戏切入,再通过兴趣来引导,这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儿童美术教育游戏化更能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儿童将画画当作游戏玩,将绘画用的工具作为新的玩具,而画画都是根据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喜欢的事物来描绘的,没有固定的思维和构思,画画就是学生观察、想象及创造的一个过程,是脑、手、眼一同动作的具体过程。所以,教师应将趣味性和好玩性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对美术教育进行游戏化处理,指导学生去观察各类事物,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并鼓励他们勇于应用画笔,通过自己的符号来描绘出自己眼中的事物以及内心的想法。比如:“猜猜我的画”游戏就是让每个学生画出一个水果,再让他们相互猜画的是什么水果,并描述该水果的特点。如此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的创作。

四、以儿童为教学主体

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原因在于儿童在创造中能够充分认识自我、展现自我。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自己的理解和观察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将其作为被动接受者,也不能用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要求学生,如此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在评价儿童的绘画时,不能从绘画的专业性进行评价,而应重视他们通过绘画所体现的成长变化,对他们的绘画予以肯定并鼓励,如此能不断提升儿童的自信心,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

让儿童将美术活动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完成,而不是教师要求其做,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美术教学的主导者,应积极引导和启发儿童的想象及创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快乐、不开心等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将美术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个性、童真、乐趣等自由地表现出来,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升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把握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不同方面来落实好美术教育,提高儿童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甜.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06):22-24.

[2]罗明.浅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J].江西教育,2010,11(07):201-202

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九

作者:徐翠华

内容摘要: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专艺术活动中创造力是至重要的,而当前美术专业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创造意识不强,普遍缺泛创造力。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意识 风格 培养 自信

艺术的生命专于创造。如果在艺术领域没有创新,没有发展,而是死抱住陈旧的东西不放,陈陈相因,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情感和欣赏心理的不同,要求艺术家创造出有别于前人,有别于今人,甚至在自己的不同阶段有别于自己的艺术作品,只有这样的艺术家才具有艺术生命,才具有创造力。我们看在艺术史中,能留下名字的艺术家,都是具有非常强的创造力的人。我们从中外画坛的名家来分析一下创造力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首先我们看看印象派之后的塞尚,他在吸收前人艺术的同时,打破陈规,开创出自己的绘画风貌,他冷静、理性地分析,象建筑式的构建画面,建立新的绘画概念,在当时的画坛尤如投了一重磅炸弹掀起了现代艺术革命,在艺术史上也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伟大和不朽就在于他打破陈规,建立自己的意象世界,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画面风格。创造力,在塞尚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再来看看众所周知的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年青的艺术家”,不是因为其年龄,而在于他旺盛的创造力,他的一生,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在自己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貌,如他的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他的艺术生命就是在不断的创造中进行,超越别人,超越自己,保持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他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

近代的中国画坛,张大千、徐悲鸿又如何呢?张大千是天才型的画家,他的艺术面貌如毕加索般也是多变的,其30岁之前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入“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特别是其独创淡墨山水,更是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如其画的荷花,近似抽象,但仍不失法度,有别古人,有别西画,有别于以前的自己,如其所说:“无人无我,无古无今”。独创的面貌乃张大千第一人。徐悲鸣画马超越了前人,创造出前人艺术中所没有的东西——新的情感,新的语言和方法,古人画马很少有奔跑状,徐画马运用了前人未有的粗放笔触和浓重墨色,强调出马的主要骨架结构和奔驰的动势,使得奔马精神骏发,活灵活现,跃然欲出,徐的马之所以在艺术界受到人们的推崇,就在于在技法上,融合中西,在造型上有自己的个人特色。这些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重复别人,没有创造,也就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结,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中国美术专业的现状,特别是非专业性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普遍缺泛创造力,对创造力的认识严重不足。造成这种现状,是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1、跟现在美术专业的招生现状有关。在现阶段,中国的美术专业发展迅猛。在十几年前,高校有美术专业的并不多,即使有招生数量也非常有限,一个班,十几个人,不会超过二十,这就意味着考美术专业非常困难,美术的门槛高,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特别是20世纪末的各高校扩招,艺术殿堂也挡不住经济诱惑,各校以压倒式的数量招生,致使美术考生的素质越来越差,大多数考生都是由于其文化课差而选了美术专业,其实他们对美术并无兴趣,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肯定缺泛主动性,更别说创造力了。

2、跟当前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有关。虽然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倡素质教育,对美育的要求也非常重视,在中小学的评比中,美术这一块也占有很大的份量,可在实际的操作中美术课就是形同虚设,美术教师在学校地位低,美术课也是常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这种现状导致,我国中小学学生美术知识贫泛,美术基础薄弱。当上大学考美术专业后,仅凭一点可怜的技术活去应试,甚至一些所谓有经验的培训班,打出三个月考大学,30天学会水粉等标语,用一套死办法来训练学生,学生凭着背来的技术考取大学之后,可以说对美术理论知识一无所知,就连艺术史上著名人物高更,石涛等为何许人也,也从未闻过,如此的学生,他们会有创造意识?会有创造力吗?

3、跟当前美术教育的模式有关。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沿用的是西方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这本无错,但现在出现了课堂上几乎全是技法训练,从大一学生进校,到学生大四毕业,在这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的更多是一个手动过程,评价学生作业,学生水平的好坏,也仅是看谁的技术娴熟一些,这种只注重技术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会缺少创造力,这与我们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学生的现状,我们迫切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美术教学中的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当前的美术教育中,不能只强调无任何探索意识的技法训练,虽然,继承是创新之根本,但无意识的重复,只会是纯技术,是工匠,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给学生“洗脑”,在学生的大脑中注入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其探索意识。思想是行动的主宰,所以美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只有有了创新意识,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积极地去寻找带有自己个性特色的艺术形式,如画家齐白石在60岁以前的艺术成就可谓平平,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后来,他受到画家陈师曾的点悟,强烈地意识到了艺术创造的意义,从而有了经过长达十年的“衰年变法”,而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事业,他终于创造出自己的画风而成为一代大师,由此可见创造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从艺术史,艺术美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开展美术欣赏课

当学生有了意识之后,我们作为老师的,就要帮助引导学生,怎样去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和绘画母体。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开设美术作品欣赏课,例用大师作品的图片,指导学生去赏析。我们可以从分析大师作品的内容,形式到其表现手法,分析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对其作品的影响。从这些方面让学生从中捕捉到艺术创作的信息,及艺术来源于生活,又不等于生活的真谛。如我们引导学生欣赏法国画家米勒老爹的作品时,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去查找米勒的生活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再回到他的作品分析他的作品与他生活背景的关系,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米勒出生在法国农村,并在农村劳作中度过他的童年和青年时光,他对农村生活和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地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也分享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些构成了米勒作为家民画家的创作特色。我们要让学生从中看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有感于生活,而不是凭空捏造,无病呻吟。作品的母体要是自己熟悉并感受深刻的东西,这样你才会在创作时有一种兴奋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再来分析米勒笔下人物表现手法,均是简朴、单纯,这是他的特色或称为风格,这种手法更好的表现了他的主题,使农民朴实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见,风格是为了主题服务的,他的作品与当时时代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当时法国正处于革命时期,这些农民粗壮的形象,就如当时街头的革命者,于是受到革命派的推崇,引起社会的关注。

我们从分析米勒的作品的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取材视觉独特在艺术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的新颖独创,在艺术活动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题与手法要完美的结合。从这里学生意识到怎样去寻找自己的创作母体,寄托自己的情思,并且,为了自己的母体去寻找自己的表现手段,这样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带着目的去练习自己的技法。

3、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把创新思想在行动中表现出来,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画面,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遵重学生的想法,遵重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课堂练习中,遇到学生有特殊思维,表现手段等苗头时,要鼓励学生,向他们表达出你的想法是有价值的,以此来坚定学生的信心,并在训练过程中给学生以正当的引导,如针对他的画面反应出来的东西让学生去看某方面的作品,了解某些流派的观点,以此来帮助学生,有目的得学习,从别人那里拿来适合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国外有位教育家曾指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艺术本来就有别于科学,它没有概念性的对与错,它传达给人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上享受,所以它本无所谓正确与否,只要你有创新意识,你的东西能打动欣赏者,能与之产生共鸣,你就是对,所以我们不防在教学中多夸夸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创造欲,发挥其创造潜能。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应该非常重视的东西,而不能只重技术,并给学生某种条条筐筐,要求学生怎样画,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其主观感受,而使学生缺乏探索创造的活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大力倡导学生探索创新,鼓励学生求异。我们在教学中应是发现者而不是守护者。

10.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造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04

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其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各个学科都在注重培养的个人能力。而美术教学无论是从审美方面还是从思维方面都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优势。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它本身就极具创造性。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美术教学没有受到高考的束缚,这让我们教师可以更轻松地面对教学、更自由地安排教学内容,更贴近时代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地去开展教学,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丰子恺说:“美术是为人生的,人走到哪里,美术跟到哪里。”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的影子,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用实际的生活体验来开展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性。那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好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教学应具有创造性,为学生做好示范作用

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性地运用教材。由于没有高考压力,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教材可以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学生的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对于教材的运用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1.对已有教材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其教学大意后根据教材要求开发更多的教学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多看一些教材以外的美术教学书籍,作为对我们已使用教材的补充。创造一个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教学课堂。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我们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现实。当然,我们应以使用教材为依据和指导思想,不能太偏离这个根本。

3.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有创造性地安排课程。

二、创造性地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研究教材而忽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总是照本宣科地按照固有的模式来开展教学。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思想的进步简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会成为无稽之谈。因此,在研究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还要针对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这样,我们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才能得以实现。

美术教学由于没有教科书式的传授,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从教学内容本身入手创造性地选择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美术教学本身就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只要我们教师不墨守成规、稍做改变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对艺术的享受和娱乐的过程。这样,让学生用“游戏”的心态来开展学习是最符合我们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根本。当然,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还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三、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科学理性包括: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

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这就是教育对人性最好的培养!这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关注个性的生成发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的走向。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综观自然界,月季之所以不是牡丹,老虎之所以不是狮子,在于每一个个体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正因为其个性才有这缤纷多彩的世界。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不断创新。因此,美术课决不能是依样画葫芦式的教学。而是诱导学生发展个性,启迪智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挥学科本身具有的独特功能。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有创造性。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直接决定着创新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程度。美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想表现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业余时间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学生;教师在思想上对创造的渴望、向创造性的认知的迁移,对创造行为的赞赏可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教师的人格精神,治学态度,创新精神能长期影响学生,并成为其日后行为的指针。美术教师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

总之,美术教学不应被忽视,相反,我们应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成为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研究的内容,要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个固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贯穿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去。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环节都应贯穿落实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思想。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在教学中慢慢地得到培养。

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一

一、绘画中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

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 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 这样一年、两年之后,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 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 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因此, 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 学生会说:“我什么也画不出来”“太难了”“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出现这种状况, 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 缺乏想象力的训练, 这样发展下去, 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 将来离开书本, 离开学校, 离开老师将一事无成的人。故在教学中, 每一节课先不急于完成作业, 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 尽可能多地去设想, 比数量, 看谁的想法最多, 最有独到之处。如四年级《鞋的设计》一课, 先安排10分钟让学生大胆想象画出各种不同功能的鞋的草图, 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 有的画出三、四种, 无论多与少, 此时学生想象的闸门已打开, 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想、所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逐步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从光的角度看, 从装饰寓意手法表现, 学生明白了;只要画面需要, 什么颜色都可以去画, 以此类推, 学生敢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事物, 表现内心的情感。事实说明:发散性思维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很有益处。

二、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 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 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在动脑动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时,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立体造型, 这并不难,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在看过优秀桥建筑的照片的基础上,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 许多同学把对未来桥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桥的形状和结构, 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 设计出有主题, 有自己个性的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学生不仅动手制作, 动脑构思, 立意地思考, 而且升华了主题思想, 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 是因为教师担负着在知识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重任,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 尽可能少遇困难, 少走弯路。好的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 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 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在课堂上, 教师也要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出现, 对有些问题, 可以回答“我也不清楚, 我们一起来琢磨”,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12.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剪纸这项富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也逐渐被人们认同和传播,焕发出日渐旺盛的生命力。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针对“初中美术剪纸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思考”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希望通过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在剪纸学习中积极动手、动脑、创造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在自然、生活、学习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分享美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剪纸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就剪纸艺术本身而言,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决定了它在美术课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剪纸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对剪纸的浓厚兴趣是前提,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并能积极调动多方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进而动脑想、动手做,使学生的剪纸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剪纸教学活动中,笔者会提前搜集整理富有特色的民间剪纸样图,准备充足的剪纸辅助材料及工具,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保证。我时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个性化思考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每当学生完成一副剪纸作品时,不管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剪纸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还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体育艺术“2+1”学习成果展示、书画比赛、剪纸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有利时机,把学生的剪纸作品和搜集到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对比欣赏,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二、注重技能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笔者从多年的剪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对民间艺术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剪纸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剪纸教学光靠学生欣赏学习、自由创作还远远不够,必须先教他们一些基本必要的剪纸技能和方法。在制定剪纸教学计划、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阶梯式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剪纸技能。每学期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都着眼于学生剪纸基本技能、方法、技巧的培养,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揣摩、领悟领会,如此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对折剪、左右对称剪、剪刻结合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同时,笔者还专门挑选一些有趣的剪纸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临摹学习,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剪纸方法。

三、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自主创新学习氛围

在剪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因材施教,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宽松、和谐、富有乐趣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剪纸活动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着眼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采用游戏法、故事法、剪纸贴画等形式,分小组组织趣味剪纸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与其他同学合作举行服装秀表演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剪纸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笔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及时得到参与活动的成就感,由此更加喜欢剪纸艺术,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如,“你这张作品里面的花剪的不错,不论是图案还是造型都活灵活现,我们让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分享一下”等适时评价语言,通过激励赏识式的课堂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每次剪纸课活动中的表现都能得到认可,都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的艺术再造体验,使剪纸活动氛围更加融洽。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剪纸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1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三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重视中职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成为提高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职美术教学的现状,指出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创造能力;现状;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教学理论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以及教学条件有限等原因,中职美术教学的总体质量较低,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施新课改的形势下,了解中职美术教学的现状,不断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质量,成为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中职美术教学的现状

美术是一门艺术,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美术教师没有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未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形势固定,创新能力较低。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中职美术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讲解美术知识,忽视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导致美术教学的质量较差。另外,在教学评价方面,许多中职美术教师没有根据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科学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使得学生缺乏创作的自信心,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良好的学校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构建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评价美术作品时,中职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创新点,根据美术作品的独创性、灵活性以及敏捷性等,评价学生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例如,中职美术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画展,让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2.提供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模仿创作是美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选择美术作品,不断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中职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实物模型或者优秀作品,让学生观察之后,进行模仿创作,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看作品的色彩、线条和布局等特点,促使充分感受艺术伟大魅力,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中职幼师专业带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取得最佳化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引导学生理解幼儿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促使学生能够自觉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美术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教学特点,适当讲解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鹏志.浅谈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26+128.[2]谭小东.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13,18:342.[3]陈夜珠.试析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98:178+177.[4]夏金凤.浅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美术大观,2014,01:14-15.作者简介:

14.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四

一、明确创新精神、创造、个性特征三个概念

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同时创新精神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当创新精神符合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时,才能顺利地转化为创新成果。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美术课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

个性特征是指不同的人与不同的问题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自不同的方式与特点。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创新与发明都有创新性的成果,这就是创新思维。有人在社会活动与工作中表现的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创新思维能力较弱。相反,能力一般的人,说不定是一个创新力很强的人,说明创新思维与能力有关,但不完全是能力问题,实际上创新思维是一种特殊能力,而这种特殊能力,也与人的个性特征密不可分,个性特征因知识的增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面对美术,培养创造能力要从培养与之特征有关的个性特征入手,不然,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分析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及其缺陷,从学生学、教师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当学生时曾想让老师教创造,当老师时又要教学生创造。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中,哪些是不可能甚至是会妨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因素。基于以上理解,有两个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是会妨碍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第一种错误的观念是:将创造力等同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照本宣科的教学只能是给学生灌输一堆知识,与开发智力并不等同,更不等同于培养创造性,而且创造力不等同于智力,智力亦不同于吸收知识,创新能力离不开人的智力因素,但是高智力并不直接等同于高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还决定人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洞察力,预感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我们常看到一个人在孩童时期,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象力越贫乏越苍白。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来开发想象力,使学生一开始就愿意参与愿意动脑。第二个错误的观念是:创造性可以被传授。传授往往是重复性的行为,实际上凡是被他人重复的行为一定不具有创造性。所谓“创”就是要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

学生的创造能力常常取决于教师对创造才能的识别。教师只有尽早地准确地发现学生身上的创造潜能,才可以因材施教。对于学美术的学生,常常是“标新立异”、“离经叛道”的外表下潜伏着创造才能。他们总是不按照惯例来作画,而教师总是对此看不惯,或者会干涉,甚至会粗暴地制止学生的做法,从而使学生与创造力潜能失之交臂。这类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不少教师要求学生画的和自己所习惯的形式一样,甚至与自己的风格一样,这种“标准化”的培养并非真正的严格要求。由此可见只有教师自己处在“创造才能标尺”之上营造适当的氛围,才可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才能。

从教学的组织形式来讲,应当是师生相互合作积极参与,由原来的灌输式学习逐步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动过程,共同发展。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把学生的思维自然的转变成“我想画”“我要画”“我一定能完成好”。然后可以把个人作品组合成完整的合作品,既可相互学习,又可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课堂气氛和谐,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化

作为学生,我们要求他们不模仿、不抄袭、勤思考、设计大胆创新、不与人雷同,这便是他们创造能力的基本体现。我国美术教育虽然在教学大纲中有培养创造力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表现得并不突出,而显得含混不清,因此美术教育大多是纯技术性教育,而缺乏多功能影响,这无疑降低了教学标准,同时也对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创造力上显得软弱无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要提高美术教育在创造力教育中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将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化。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

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东西非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可。因此,只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总结疑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的思维来。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思考能力

也就是说,既要有发散,从多角度寻找答案、方法;又要有集中,通过分析从中找出最佳答案,而重点是抓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考、扩散思维、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三要鼓励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的思考。如:在教同学们画线一课中,问大家:“这可以组成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讲大海、草原、高山的,有讲斑马线、汽车、梯田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教师应树立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教师的作用不一定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场地、氛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文化知识结构和一专多能的能力。

4. 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创造能力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能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风景写生、材料收集,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在讲授基本画法、做法后,带领学生去教室外采摘树叶、小草、拣石头,学生们在兴趣中进行了创造性学习。

四、在实施美术教育创新过程中的两大重要因素

1. 科学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应摒弃一些旧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淡化评估模式的单一性、支配性、权威性。人们把美术称之为“无错误科学”,谁守纪律,谁的作业整洁,还有标准化学绩测量,这些标准固然有其可依据处,但是还存有很大的弊端。创造性才能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才能开花结果。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化,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

2. 教师的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实施创造性教育应有创新型的美术教师。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美术能力的双重责任,其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次,教师本人的创新性品质对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如果教师很有创新意识,不断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创新倾向,就会在无形中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目前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师生互动、平等参与。

1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五

一、陶冶情感,关注听障学生心理感受

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要素经过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会逐步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美的过程中,也必然受到真的启迪、善的感染,心理结构也就日趋完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良好的美术氛围包括良好的美术环境创设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良好的美术环境是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自由欣赏与创造的外部条件,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教育。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我们可以在学校种植花草树木,并对地面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诸多适宜聋人交流观察的景物,作为写生对象。良好的心理环境创设对培养聋生创造力有重要影响。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轻松、和谐、宽松、活跃、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其能够在美术的天地中大胆想象、尽情创作。

二、创设情境,多种形式激发兴趣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我认为,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设计成游戏的样式,这样既提高了听障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快乐,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如在“间色”的教学中,如果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解,听障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于是我利用学校现有的材料,采用这样的做法:用水彩颜料分别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的彩色水,盛在三个玻璃瓶内,再拿三个空瓶,一齐放在讲台上。上课时,我把这三瓶彩色水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告诉他们什么是“间色”。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瓶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神奇,边拍手边惊呼着。这种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像看魔术节目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我演示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看看红色加黄色是什么色,红色加蓝色是什么色,蓝色加黄色又是什么色,参加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的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再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调出的颜色涂画在纸上,再剪下贴在预先安排好的“色轮图”中。这样,亲身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轻松记牢了色彩知识,学会了调色方法,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变观念,增强学生审美意识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特殊教育学校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见解也有差异。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为核心的聋校美术教育体系,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明确,在残障学生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健全的同龄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加强、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增强其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以太高的标准来评价学生,而是要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等。

其次,美术教师要有自信,要摒弃“美术课是副科”意识或“美术课程不重要”等错误观念。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为了使残障学生能像正常学生一样获得美的享受,需要美术教师付出比其他学科老师更多的心血。

最后,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课堂抓起,培养学生兴趣,孜孜以求,勤奋钻研,虚心好学,积极探索让美术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四、有效加强听障学生间的交往与合作

新课程要求我们给听障学生提供更多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感受美,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教学《校园的春天》时,恰好需要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代表队设计本班标志,于是我就预先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运动会标志的各种资料。上课时,先向学生讲清标志设计的要素,留给听障学生更多思考时间,然后四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分工后,同学们就开始忙起来了,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动手操作、手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听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听障学生都有动手、发言的机会,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一定的责任。而教师在合作活动中,则主要是深入各个小组,关注学生间的交流状况,了解是否相互配合、是否互通信息、是否通过交流形成统一意见,把合作学习应有的价值落在实处。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培养残障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怎样使残障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是特殊教育特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们应紧密围绕残障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目标,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努力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创设能引导残障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自主、积极的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创造力,从而展示才华、实现自我完善。

16.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篇十六

《语文课程标准》把“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活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一点体会。

一,阅读教学要以导为主

中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掌握语文科知识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过程,对教师来讲,也就是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灌”,而是“导”。“导”的中心,是为学生提供掌握必要知识的必要思路,使学生循正确的思路去学习,并掌握学习内容,这样才不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让学生直接与课文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优秀范文的好时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学生和课文的直接对话是阅读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认真的引导。首先就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不能仅仅是敷衍地预习一下。其次,要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为此,阅读期待,自由诵读,应成为阅读教学过程不可缺的起始环节。

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可以事先不限定什么 目标和目的,完全让学生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去和作者沟通,去自由的想像,去进行再创造.其次,有效的组织班级集体性思维.教学中的 “集体性思维”,就是以班级为基础,在相互交往中探讨所提示的学习课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敏锐地察觉和果断地把握全班集体性思维的流向,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度的问题,以组织和促进班级集体性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在理解课文中显露出来的大量的创造性意见,鼓励学生继续提出以众不同的看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应该提出新鲜的课题,引申课文意义.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以提出“贫与富”“钱与情” “我们身边的菲利普夫妇” “若瑟夫长大了会怎样”,“假如回来的叔叔是百万富翁”等等话题,引导阅读小说,观照人生,观照现实,激发学生再创造的欲望.二,阅读要借助想像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情节续写,内容扩写,仿写.改写等是比阅读更进一步的对原作的再创造.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皇帝的性格进行想像.皇帝在游行完毕后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大家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捉拿骗子,但骗子早已逃之夭夭,有的想像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将他抓来并责问他为何要说真话,显得昏庸愚昧之至。有一个学生则想像皇帝因游行时没有穿衣服而受了风寒,回宫后而发烧求医,谁知医生仍是这两个骗子乔装的,骗子 用锅底灰和野草屑做成几颗黑糊糊的药团换的了皇帝的大量 金银珠宝,而皇帝服药后上吐下泻,令人捉拿骗子时,骗子早已逃的不见踪影,皇帝也一命呜呼啦。再如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游行大典进行创造性复述,扩展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去想像.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发散性思维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为此,可以在平时多设计些仿写、补写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语文是浩瀚无际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

语文是美丽动人的歌,让人充满信心和希望。

在仿写训练 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补写事例的方式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用了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角度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观点,可以要求学生也从这三个角度各补充一个事例。教《功名难夺报国心》时,要求学生针对“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这一观点补充一两个事例。在课外阅读训练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中观点补充相关事例。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有可以丰富他们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三,鼓励学生突破束缚,独辟蹊径,大胆求异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课本或教师的现成结论,而要敢于大胆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看法或结论。如教学《曼哈顿街头夜景》一文时,怎样理解“他们走在通衢的大道上,却似在险峻的山路上爬行”这句话的含义?可以让学生联系美国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我们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又如怎样看待《效颦》中的东施效颦?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追求,我们学习人家的东西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经这样点拨,打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学生们可能认识到东施效颦体现了东施对美好事物的大胆追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也需要东施这种大胆追求美的精神和勇气。另外,平时遇到“班门弄斧”、“知足常乐”、异想天开“等成语或一些已成定论的见解、谚语等,也可以要求学生对它们的理解大胆质疑,换个角度去思考,道人所不道,甚至反弹琵琶。这样,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新,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到数学,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中。借此实现学科与学科的融合、综合性学习,强调运用各学科知识来探寻与求知,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真正实现阅读与听说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阅读教材中许多内容涉及到的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让学生亲自查一查,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文中介绍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一时不能明白其中道理的,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实验;与美术相联系的,可以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如在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疆生活,边疆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境。学生非常兴奋,画处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画。教王维的《汉江临眺》时,先让学生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作画,从学生的画中可以看到汉江浩瀚的水势,以及若隐若现的远山。

这些画生动地体现了学生对诗的审美感知,它比较恰当地表现了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这样的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驰聘想像的机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阅读教材与音乐相联系时,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就先教学生学会唱这一首歌,在学会唱这一首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教材上来,在音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激发学生的想像。

五、阅读教学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们要把课堂的阅读教学融入现实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去。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激发灵感,创新思维。

和平宁静的生活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世界,学习了《桃花源记》让学生回顾历史,联系当今动荡的世界局势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构想一个未来理想世界,这样学生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自由的创造。“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观察生活,体悟人生,激发灵感,创新思维。

17.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十七

文西中学 唐南能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 2

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

每当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都有点底气不足的感觉。我能满足他们的希望吗?最怕看到这样的眼神蒙上失望与不满。是啊,他们一星期只有一节美术课,我也想使这宝贵的一节美术课象潘多拉盒一样精彩纷呈,让他们期待的眼光大放异彩。但从学生的表情上我读懂师生共有的心声——美术课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事与愿违的局面呢?笔者以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问题。

(一)学生程度不一

现在很多乡村小学,学生生活很单调,很多学校根本就不开设音、体、美课程,升入初中后中心中学招上来的来是来自各个乡、镇办小学的学生,这些乡村学生程度千差万别,造成教师在授课上有很大难度。例如:初一美术课本一、二册第一单元欣赏课,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小学很少接触美术,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见到过几幅,象《维纳斯的诞生》„„等这样的西方名画,他们又以怎样 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记的我讲这课时,刚翻到这一页,学生就嘿嘿的怪笑,有个学生干脆直接的嚷嚷“老师,是不是不穿衣服就是美„„”,让我好不尴尬;再比如初一第一册第二单元,《校园伙伴》中《写生与表现》一课,他们连最基本的造型都不会,一节课怎么能画出他们的小伙伴?画完后无论怎么看都不会象“人型” 4 的,有少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但如不兼顾大多数,“目中无人”的将课程一味开展下去,又怎不会使众多期盼的眼神蒙灰呢?(二)学生没有学具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术课 很多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而无论是绘画还是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多种纸张等,几乎每堂课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样,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要什么没什么,使得美术课也难以开展。记的有一次区里开展听课活动,实行不定班级抽签,我讲课的内容是《面具的制作》,在要求学生面具制作时,学生没有纸,没有剪刀,甚至一个班连一盒常用的画笔也没有,幸好我随身带了一大盒油画棒让他们传递使用,否则这节课真是没法开展下去,剩下的大部分制作时间就只能干瞪眼,更别说什么作业展示、灵动涌现的场景出现了。二.学校问题

其实,学生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学校问题。如若诸多的乡镇办小学一直有序的开设着美术课程,学生受着良好的熏陶,就会有一定的美术素养,积攒一点美术底蕴,也不会说出上文那种粗鲁的“大白话”。如若学校能提供一些必备的简单的学具,以上学生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一个学校美术教学器材不足,也是无法上好美术课的。美术教师连画架、画板、画笔都没有,怎么练习基本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太少,或是干脆没有,无异于斩断教师的营养活水;学校对美术教师的评价不讲“方式”,也会造成美术教师心情懈怠„„

在学生辍学相当严重的今天,各学校也都对艺体这一块引起很大关注,以此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校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发展空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而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意在告诉我们一点,美术学科不在是单纯的技能学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一种文化学习。它不但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 5

教育任务,而且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学校应该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重要性,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确实能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踏实顺利的开展这门课程,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教材问题

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课本有了很大的变化,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元,突出现代意识和中国特色。不可否认教材的指导思想很好,但你想啊,薄薄的一本美术课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谈何容易!“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能有多大!太普及了,就往往缺乏针对性,例如,初一下册课本第四单元的活动四《表演插花大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不可能买来这么多的鲜花、花泥、花盆来试插(除非他们家是开花店的),教师也没法准备这么昂贵的、多的教具,这样的活动也只好选择放弃了。编者可谓用心良苦,总想用有限的纸张向学生展现一个超越时空的无限丰富多彩的艺术长廊,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是蜻蜓点水,甚至有些课页连“水”也沾不上,更不要再奢求“甚解”了,例如,初二下册《设计、实践、体验》课中,要求学生在多次修改和调整的基础上,绘制完成室内效果图,不要说学生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就是几节课也难以完成。这样的课专业性太强了,没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授课就会有很大困难,学生更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这一课由“绘制课”改为“口头设计课”,让学生互相交流怎样设计自己的房间,学生对此既感兴趣又能畅所欲言、心情愉悦,又怎么会出现“绘制”中的恐惧与“强人所难”之色呢?再一方面,美术课属“精简”、“超薄型”,但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图片空洞无用,或展示别的学校学生制作场景,或出现某种氛围,学生从课本上对所学的内容仅仅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概念型的认识层面上。编者能不能多展示一些学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关历史背景知识的介绍及相关图片资料,能不 6

能把书编的再细一些,更有针对性一些,或者可选择、可参考的空间大一些,更能体现地域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教师问题

美术课开展的是否顺利、丰富、吸引学生,虽然有许多客观的条件,重要的一点还是取决于上课的教师。

(一)美术教师应关注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在中学教育朝着知识的多元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的今天,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看,其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隐形性。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例如,我们在介绍古埃及的金字塔时,如不了解它的历史、宗教、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史,我们几乎无法解读古埃及的辉煌艺术。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合格美术教师,就应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以适应新的挑战。

上一篇:上海消防口号有哪些下一篇:关于父母关爱的优秀作文:久违了,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