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2024-06-29

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精选11篇)

1.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一

吉林大学老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力优势,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为吉林省增产百亿斤粮食服务。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从老科协现在的实际能力和状况出发,以分会工作为基础,加强交流研讨活动。各分会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发展,积极探索分会之间合作的项目。

一、继续巩固、发展办学实体。

从振兴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出发,为培养人才服务,这是今后重要努力的方向。“助学中心”和老工大分会的办学实体在巩固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发展。其它分会努力进行探索。

二、巩固发展经营实体。

南湖分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老工大分会利用现在条件探索办企业的路子。

三、继续努力争取为地方三农服务的项目。

四、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继续在现在基础上,在编写科普读物和为社区服务,为吉大各校区离退老同志服务,普及科学生活、科学健身、科学用药等医学知识进行宣讲活动方面再做新贡献。进一步办好“健康长寿”小报、“健康之路”墙报、“百岁健康课堂”讲座。

发挥科普工作部的作用,初步把编写班子和宣讲班子组织起来,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完善。

五、抓“建家”活动

这项工作,各分会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些活动。“总会”拟建立吉大老科协资料库,首先收集老科协建立的各个“总会”和各分会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争取2011年建会10周年时编辑几种成型的资料。

六、调整、充实吉大老科协理事会、各分会理事会。

七、开展工作研讨活动。

老科协成立八年来,开展了大量的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对经验、困难和问题都需要进行分析,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开展工作。需研讨的题目很多。

1.从实际出发,如何发挥好老科协作用。2.组织建设,不断吸纳新会员的经验。3.科普工作。

4.如何筹集活动和发展基金。

八、职称。

吉林大学老科协 2009年3月

2.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二

一、扎实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

(一) 切实抓好免疫工作

围绕确保“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力争有所下降”的防控目标, 切实落实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有机结合, 扎实做好基础免疫, 切实抓好散养户的免疫工作, 加强免疫效果监测, 提高免疫密度, 保证免疫质量。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4种强制免疫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 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狂犬病力争做到全面免疫, 炭疽、猪乙型脑炎等疫病切实做好重点地区免疫。科学开展布氏杆菌病免疫, 防止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二) 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

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在全面开展疫情监测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大中城市活禽市场监测, 把活禽市场抗体水平检测作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标, 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充分发挥动物疫情测报站作用。完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提高疫情报告时效,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加强举报疫情核查, 及时排查疫情隐患, 查找防控工作漏洞, 制定应对措施。加强动物流行病学工作体系建设,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争取防控工作主动。

(三) 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

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 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制定“两会”和重大节日期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 加强应急预备队演练,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调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组, 完善定点联系工作组制度, 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 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四) 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化管理

组织开展动物卫生风险评估,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加强专家队伍和能力建设。指导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评估, 适时申请国际认证。指导开展广州、南京马属动物无疫区建设工作, 制定马属动物无疫区标准。探索建立生物安全隔离区, 选择在防疫条件好、养殖加工水平高的畜禽规模企业启动无疫生物安全试点工作。

(五) 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启动中长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战略规划研究, 按照目标可行、分区分段、科学合理的原则, 提出今后一段时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防控计划和规划。组织制定布氏杆菌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规划。继续组织实施全国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建设规划, 完成项目验收工作。研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关补贴政策和标准。

二、切实加强兽医行政执法

(六) 扎实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加快动物卫生监督相关规章、制度、规程制 (修) 定进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动物检疫制度, 严格检疫把关, 2009年产地检疫率力争提高5%, 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发证和监管。加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 继续完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网站建设, 构建全国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协作平台。加强区域执法协作, 规范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严格活禽交易市场监管。严厉查处收购、加工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 依法开展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加强与纠风、工商、质检、商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研究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七) 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总结完善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等四省 (市) 试点工作经验, 积极稳妥地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完善中央数据库建设, 组织制 (修) 订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大牲畜耳标和移动智能识读器抽检和监督检查力度。探索通过科学有效途径, 强化管理措施, 保证养殖、监管等基础信息全面、真实、有效、及时传入中央数据库, 实现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目标。

(八) 创新兽医实验室监督管理机制

组织开展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兽医实验室摸底调研, 分析各单位兽医实验室优势, 提出兽医实验室布局规划, 引导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资源整合, 提升实验室技术支撑能力。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审查和实验活动审批, 严格动物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管理, 强化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组织开展对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抽查, 加强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出台实施兽医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 明确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 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分级考核, 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检测诊断能力。

三、强化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

(九)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监管

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监管, 对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和飞行检查力度, 继续实施驻厂监督制度, 严格执行批签发管理, 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和及时有效供应。加强疫苗生产原辅料管理, 防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制造疫苗。依法查处、坚决打击非法制售假劣疫苗, 以及非法自制疫苗行为。实行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中标情况上报制度, 重点监控企业疫苗中标价格严重超出正常范围的产品质量。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制度, 强化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十) 深入开展兽药市场治理整顿

在总结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尽快制定出台《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规范兽药经营秩序。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和重大案件查处、曝光力度, 进一步净化兽药市场。建立健全兽药重大案件查办、报告、督办及案件处理信息反馈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兽药监督抽检制度, 规范兽药抽检程序, 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继续组织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 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 降低残留超标率。落实兽用盐酸麻黄碱监督管理措施, 严禁流入非法渠道。建立完善兽药使用制度, 重点抓好奶牛用药监管工作, 保证用药安全。

四、加快兽医法律体系建设

(十一) 健全完善兽医法律制度

深入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 出台实施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动物疫情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 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兽医器械管理, 积极推进兽医器械管理条例出台。加强兽药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 制定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研究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名录, 制定分类管理原则和办法。启动乡村兽医用药指南制定工作。

五、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十二) 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制定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的意见, 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督促指导地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力争2009年底市县级兽医工作机构改革完成率达到90%以上。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组织开展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 建立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登记信息系统。制定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建设管理意见, 明确各级各类兽医机构职责和建设标准, 建立兽医工作机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推动兽医工作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全面提升兽医工作能力。

(十三) 深入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组织做好河南、广西、重庆、宁夏、吉林等五省 (区、市)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 为2010年在全国开展执业兽医考试积累经验。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 制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队伍建设意见, 明确动物卫生监督官方兽医任职条件、选任程序和工作要求, 力争在2009年底前完成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工作。指导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推进“参公”管理, 为实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职位分类管理奠定基础。筹建中国兽医协会, 强化兽医从业人员行业自律。制定动物诊疗操作规范, 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组织研究中兽医管理问题, 推进中兽医事业发展。

六、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十四) 强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抓紧实施好2008年新增动物防疫体系投资项目, 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组织做好2009年度动物防疫体系项目申报、审批和实施工作。总结《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2004—2008年) 》建设经验, 宣传建设成效。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 (2009—2013年) 》。

七、推进兽医科技进步

(十五) 着力提升兽医科技支撑能力

进一步加强兽医科技基础工作, 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国兽医科技领域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完善兽医科研框架。加强兽医科研资源整合, 推动合理布局。申报和组织实施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48计划、农业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等科研项目。组织开展联合攻关, 不断强化技术研发和储备。加强变异口蹄疫病毒和牛呼吸道疾病病原的科研工作。强化外来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及应急技术储备。开发实用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检测方法。加强猪、牛、羊主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八、全面扩大兽医对外交流合作

(十六) 加强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建设

深入研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有关工作规则和标准。加强对有关国家和地区兽医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以及兽医工作发展历程、典型案例的研究。研究参与国际兽医事务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强中央和省级管理技术人员外事能力培训, 加快兽医外事专业人才培养。增强我国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能力。

(十七) 继续扩大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承办好2009年OIE亚太区委员会第26届会议。推进向OIE申请我国无牛肺疫认证和广州亚运会无马属动物疫病区认证。组织有关单位申请OIE参考实验室、协作中心。密切跟踪OIE标准修订进展, 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积极协调OIE支持我国无疫区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可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FAO、世界银行 (WB) 有关禽流感援助项目。继续推进双边、多边兽医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台有关方面的合作交流。

九、加强兽医系统自身建设

(十八) 加强重大问题调研

组织研究谋划关系兽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进一步总结、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兽医事务协调交流合作等工作。重点开展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需求和状况、兽医科技发展情况、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战略、养殖环节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全国兽药监管体系与模式等重大问题的调研。集中力量组织研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规划、工作目标、进度步骤及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

(十九) 加强兽医队伍培训

制定官方兽医、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规划。组织开展官方兽医培训。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加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力度, 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做好兽医专业现代远程教育, 提高兽医人员学历层次。加强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和技术培训,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人员培训, 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

(二十) 加强兽医行业宣传

根据2009年农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要求, 研究制定加强兽医行业宣传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开通中国兽医政务网, 搭建兽医行业宣传平台。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重点宣传兽医法律法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兽药质量抽检、兽药残留监控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进展及成效。及时宣传与OIE、FAO等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情况及成效。编制中国动物卫生状况白皮书。

(二十一)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围绕全年兽医工作大局和目标任务,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密切配合, 落实责任, 确保如期完成。兽医局要加强组织协调,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形成工作合力。对重点工作要做到精心部署, 定期交流, 加强督导, 统一考核, 确保取得实效。

3.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三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深入推进教育部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抓好直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配合各地推进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全面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确保教育系统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2.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好全国教育大会筹备工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动员和组织全国教育系统与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教育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把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工作的过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制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规划纲要,对未来12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3.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推动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

4.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要求和部署,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继续增加教育投入,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添动力的事情。保质保量完成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继续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化解农村“普九”债务,争取三年内基本化解历史欠账。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工作。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和监测,依法推动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坚持勤俭办教育、办学校,加强规划项目和资金的管理,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5.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继续做好《考试法》的修订;加快起草《学位法》、《终身学习法》,深入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立法规划。加大教育法律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二、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加强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总结、交流和宣传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7.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推动优秀网站建设,普及辅导员博客,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加强高校辅导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8.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修订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教材审查标准和程序。扩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范围。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9.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课程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学生军训制度化、规范化。

10.深化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全面推动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深入推进高校招生考试内容改革,发挥高考命题的素质教育导向作用。指导和推动10个省(市)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积极推行平行志愿等录取方式改革。扩大和规范重点建设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改革。

11.学习、宣传和实施《教育督导条例》。继续做好部分省(区)“两基”国检工作。推动各地开展“两基”巩固提高督导复查。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专项督导检查,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试点。加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完善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监测标准与指标体系,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文、科学学习质量测试。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做好第八届国家督学换届工作。

三、大力办好农村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加强和落实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义务教育责任,建立健全经费拨付管理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完善中小学预算制度。认真落实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工作力度。做好关心农村下一代工作。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13.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造学生宿舍、食堂和厕所等,为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改善農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实验装备水平和学校图书、体育器材配备质量,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建设。

14.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国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安全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尽快维修改造,经过若干年努力,把学校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15.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应用水平,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

16.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的力度。均衡配置公共义务教育资源,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逐步推进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推广把示范性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完善素质教育的评价、监测和督导机制。深入推进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工作,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17.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实现年招生840万人的目标。创新办学模式和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东西部和城乡之间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联合招生,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8.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以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村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建设覆盖县、乡、村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

19.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极推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认真总结和大力推广先进经验,深入推进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健全弹性学习制度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学生实习保险制度。

20.全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深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21.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质量工程。认真做好2009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安排和管理工作,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继续加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力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紧缺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支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加强高校教学科研能力建设。

22.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规划和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案,切实加强分类指导,促进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建设全国高校教学质量信息数据库和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积极探索教学状态数据发布、专家进校评估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机制。继续开展专业评估认证试点。

23.全面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动高校设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完善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度。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继续加强医学、法学学位体系研究,完成专业学位总体设计工作。深化以初试、复试和推免生为重点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选拔。积极推进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改革,做好专业学位招生考试工作。

24.加强高校科技创新的组织、培育和协调,推动高校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强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实验室等创新基地建设和管理,完善高校创新体系。推动高校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引导开展自主科研。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入推进行业产业创新联盟和省部科技创新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又好又快发展。

25.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宣传。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专项。完善高校社会科学基金体系。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26.加快创建高水平大学步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竞争力。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使更多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支持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的能力。

六、积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27.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完成3000万人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6000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成人继续教育。

28.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形成学习型社会。办好广播电视大学,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支持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面向全社会、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进一步总结经验、抓好试点和完善政策,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教育文化科技资源,努力使人人享有终身学习机会。

七、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29.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大力加强政策落实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稳妥做好这项重点工作。开展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和调整农村学校编制。加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启动农村教师周转房和住房建设试点。

30.创新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大力推广并逐步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探索教育硕士培养与特设岗位计划相结合的新机制。全面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计划。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

31.深入推进并扩大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启动实施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计划,落实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举措。支持地方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推进教师教育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强师范教育类专业建设,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32.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大力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光盘培训、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实施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

33.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面落实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加大从企事業单位和社会聘请特聘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力度。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规模,加强骨干学校校长培训。

34.启动新一轮高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等项目,培养和汇聚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强引智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开展与地方共建引智基地和创新团队的试点。

3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贯彻落实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八、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36.全力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完善国家大学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和网上联合招聘制度,积极推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37.贯彻落实《汶川地震学校灾后重建规划》,确保2009年秋季开学时大部分学生回到新建校舍学习生活。配合地震灾区地方政府,加大地震灾区教育对口支援组织协调工作力度。抓好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继续实行地震重灾区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资助政策。

38.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国家助学体系。全面落实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以生源地信用贷款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进一步扩大贷款覆盖面。做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工作。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落实好解决北方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39.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教育。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师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办好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和高校民族班、预科班。完善教育对口支援机制,做好支援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教育工作。

40.全面实施“阳光工程”,确保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体系。做好高考命题、试卷安全保密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危害考试安全和录取公正的行为,综合治理高考移民和高校违规招生。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加强研究生和成人高校招生管理和监督。

41.依法从严治教,加强规范管理,维护教育良好形象。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与规范工作;继续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研究和制定幼儿教育收费政策。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全面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推行教育行风评议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42.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校园活动,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全面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开学安全第一课”,普遍开展安全演练。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学校公共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大力开展校园植树活动,积极建设绿色校园,努力使各级各类学校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深入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积极倡导和培育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的优良校风,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九、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43.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地方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试验,进一步加强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促进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服务。切实办好高校学生食堂,改进和完善后勤保障体系。

44.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民办学校管理,继续规范独立学院设置和管理。督促民办高校落实法人财产权,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民办幼儿教育发展和管理。

45.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深化与外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的教育高层磋商机制,构建区域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学历学位互认。做好俄语年各项工作。完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健全教育涉外法规体系,加强对教育涉外活动的监管和引导。做好与港澳台教育交流工作。

46.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国留学工作,积极发展来华留学事业。深入推进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改进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支持公民自费出国留学。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47.制定《汉语国际推广中长期规划》,统筹规划全球孔子学院布局,注重提高质量,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平等合作。加强汉语学习读物和文化产品开发,创新汉语教学资源推广模式。设立孔子学院奖学金。举办汉语夏令营和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加强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国外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

48.加强教育服务与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国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招生、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质量监控、毕业生就业、国家公派留学管理和教育涉外监管等应用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教育电子政务。

49.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应用与管理,促进语言生活健康和谐发展。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继续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加强汉语汉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启动新世纪普通话审音。建设语言生活监测与中国语言资源库。加强网络语言监测与研究,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50.加强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充分发挥高校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5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大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把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做好直属高校巡视工作。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研究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52.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理顺党组织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做好普通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和落实工作。认真抓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加强中小学党支部建设。

53.进一步加强教育部机关建设,大力推进机关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做好机构完善和职能调整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教育政务公开制度,加大信息公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综合协调、公文审核、文件归档、会议管理和督察督办职能。全面加强保密工作。做好教育信访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和节约型机关建设。

54.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督。深化校务公开,推进学校信息公开。严肃查办案件。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55.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責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大净化网络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教育部网站)

4.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四

时间:2010年2月5日来源:巴彦淖尔市农业环保能源监测管理站作者:点击:867

2009年,我站农村牧区能源和环保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生态能源站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自治区农牧业工作会议和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巴彦淖尔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以改善农村牧区生态环境、优化能源结构为切入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早动手、早安排,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牧区能源建设和农业环保工作。通过巴彦淖尔市能源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站2009年业务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要点汇报如下:

一、农村能源工作进展迅速

2009年,巴彦淖尔市下达计划建设户用沼气为36446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个,县级物业服务站1个,乡村级沼气服务网点117个,大中型沼气工程4个,其中户用沼气建设任务相当于2002-2008年巴彦淖尔市建设数量的总和,项目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全年累计争取农村牧区沼气中央补助资金6426万元,同比增加3996万元,落实自治区级配套资金235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到位极大的促进了巴彦淖尔市沼气事业的发展。

(一)沼气国债项目完成情况

1、户用沼气完成情况

2009年,巴彦淖尔市计划建设户用沼气36446户,实际完成28365户,占任务的78%,超市委、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13365户。由于2009年新增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因此剩余部分2010年继续建设。各旗县完成情况:前旗完成任务的69%,五原95%,中旗61%,临河89%,杭后99%,磴口52%,后旗62%,农垦局100%。巴彦淖尔市完成投资1269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682万元,地方配套699万元,农户自筹8314万元。通过今年的建设,使巴彦淖尔市户用沼气数量累计达到66923户,占巴彦淖尔市适宜发展沼气户数的26%,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完成情况

2009年巴彦淖尔市共下达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2处,其中磴口县建成16个单体容积16立方米,总容积为256立方米的多池连体沼气池,并配套了日光温室;前旗建成4个单体容积75立方米,总容积为300立方米的多池连体沼气池,配套建设了养猪圈舍,两处可为周围100户农户供气,其它建设内容全部完成。

3、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情况

一是建设县级服务站1处,由临河区生态能源站承建;目前大功率远程进出料车、维修设备已购回并投入使用,办公场所已装修完毕并开始使用。服务站初步确定了以协会的方式进行运转,并在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物价部门已审批了服务价格,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路子。服务站建设完成投资2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

二是建设村级沼气物业服务网点117个,其中2008年新增项目86个,2009年新增项目31个。目前2008年项目配备的沼气物业服务车、检测、维修等设备已全部到位,其它建设内容全部完成,服务站开始投入运行。2009年项目的部分网点初步完成了选聘、培训服务人员、确定服务地点、选定服务场所、制定服务制度等内容。为了进一步探索沼气物业服务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今年,我站确定了个人承包、协会领办两种沼气物业服务模式分别在杭后、临河、五原三个旗县进行试点试验,目前服务模式运行良好,为今后的物业管理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4、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情况

2009年巴彦淖尔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任务有4处,其中养殖场沼气工程3处,秸秆沼气工程1处。建设地点分布在乌拉特前旗和五原县各一处,杭锦后旗2处。工程总投资170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45万元,地方配套186万元,企业自筹775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土建工程部分,部分旗县完成了仪器设备安装。共完成投资1159.7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投资760万元,地方配套132万元,企业自筹267.75万元。秸秆沼气工程是巴彦淖尔市乃至全区第一个用秸秆产沼气的大型项目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将为今后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借鉴经验。

(二)自治区预算内配套资金项目完成情况

1、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2009年自治区预算内配套资金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具体由我站实施,建设规模为75户。截止目前,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蒙海新村、临河区干召庙镇民族村四社、乌拉特后旗呼和温都尔镇红旗村各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池25户,每个沼气池容积为10立方米,已全部启动使用。同时,为每个村配备秸秆粉碎机1台,为每户配备沼气饭煲一个。特别是杭锦后旗三道桥镇蒙海新村作为市能源站的高标准典型示范点,为了提高建设标准,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我站与杭后能源站整合卫生改厕、新村建设等项目,高标准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已成为今年沼气建设的一个亮点村。

2、县级沼气物业服务站项目

巴彦淖尔市县级物业服务站建设任务6个,其中新建3个,续建3个。目前前旗、临河、磴口已购回大功率沼渣沼液吸运单元并投入使用,其它旗县的服务设备、检测仪器、培训设备正在采购和完善当中,服务站房屋改造修缮也全部完成,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县级物业服务站的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沼气物业服务的能力。

3、“庭院一池四改”示范村建设项目

建设任务500户,建设地点:前旗额尔登布拉苏木阿了奔嘎查、临河区八一办事处联丰村、杭锦后旗三道桥镇蒙海新村各100户,五原县隆兴昌镇隆盛村、旧城村,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镇东升村、呼和温都尔镇广林村各50户。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庭院“四位一体”示范村的建成既方便了生产,又方便了生活,达到了厨房整洁卫生化、暖圈厕所标准化、沼渣沼液利用科学化、使用便捷化、生产发展化、庭院经济高效化的目标。

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1、农业污染源普查通过自治区验收

4月20日,自治区农牧业厅农业污染源普查办对巴彦淖尔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并对随机确定的五原县和市农牧业局推荐的乌拉特前旗两个旗县进行了现场抽查验收。验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资料、调阅普查表、核对录入结果、核实普查经费等方式,对巴彦淖尔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了细致检查,全部通过验收。7月份,我站被评为农业污染源普查国家级先进集体,一名同志被评为国家级先进个人。

2、农产品产地污染普查及区域划分工作有序开展

按照《内蒙古农产品产地污染普查及区域划分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站对巴彦淖尔市四个旗县的12个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完成了建档登记以及周边农田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7月份又对企业周边土壤开展了取样工作。巴彦淖尔市共取土样24个,已送自治区进行化验。

3、秸秆资源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我站组织巴彦淖尔市七个旗县区的农(牧)业局,对巴彦淖尔市50个苏木镇(办事处)的秸秆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0个苏木镇(办事处)的18个村、270户农牧户的秸秆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按照调查对象要求,此次符合调查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番茄四种农作物。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357万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315万吨,秸秆可利用资源量为95万吨。通过这次调查,摸清了巴彦淖尔市秸秆资源贮量,为下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基础数据。

三、党建工作

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总体部署,我站结合实际,从2009年3月底开始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能源事业,实现能源增效农牧民增收”主题活动。按照活动要求,我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每一阶段的活动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精心组织学习,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我站完成了各阶段的活动内容,每位职工完成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1篇,两位站长各撰写心得体会2篇、调研报告1篇,全站发表简报10篇。通过学习活动,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增强了凝聚力,为推进巴彦淖尔市农村能源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信息报送工作超额完成任务,截止目前,完成信息中心报送稿件25篇,完成巴彦淖尔日报报送稿件7篇,两项完成任务的117%。

四、主要措施

1、早安排,早动手

今年沼气建设工作突出体现一个“早”字,在年初的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就把沼气建设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随后市政府又转发了市农牧业局《关于切实加强2009年农村牧区沼气建设管理的工作意见》;1月20日,市农牧业局与各旗县农(牧)业局签订了责任状;2月29日,各旗县区完成物资招标采购和技术工人培训工作; 3月6日巴彦淖尔市率先在全区开工建设,抢抓建设黄金期。各项工作比往年同期早行动12-30天,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

2、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建设进度

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各旗县创新工作方法:一是把沼气建设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里,建立目标责任状。由各乡镇具体落实建池户,能源站只负责建设,把沼气建设工作变成政府的一项工作行为,加快了推进工作;二是普遍采用挖掘机挖坑,既节省费用,又节省了时间;三是加强项目整合,加大补贴力度。大部分旗县整合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村改厕等项目资金,加大每户补贴建设资金,吸引农户积极参与,如巴彦淖尔市七个旗县全部整合了农村改厕项目;四是引进新池型,如农垦局和临河区引进玻璃钢沼气池,克服因地下水位过高影响建设进度的不利因素,加快了建设进度。

3、深入发动,广泛宣传

为提高干部群众对沼气建设工作的认识,增强建设积极性,我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册、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先后发放沼气宣传挂历5000册,在农民日报上刊登1篇、在巴彦淖尔日报上刊登3篇宣传沼气效益的文章,在内蒙古电视台报道1篇、巴彦淖尔市广播电台报道2篇,在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信息网发布10篇。通过宣传,巴彦淖尔市上下建设沼气、发展沼气、利用沼气的氛围明显增强。

4、加强督查,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沼气建设中安全生产、安全使用、提高建设质量、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我站会同市发改委的有关人员组成督查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加强项目督查,强化项目管理。对检查出的各类问题,需要立即整改的,要求项目旗县马上整改;需要限期整改的,到期再督查。全年不定期检查20余次,定期检查2次。

5、扩编增人,增强力量。针对今年任务较重的实际,市及各旗县能源站增加编制,吸收专业人员,加强能源站队伍建设。市能源站扩编6个,新增4人;临河区在原有5个人的基础上将编制扩充为12个;五原县单独设立能源站,准科级建制,编制5人;前旗、中旗、磴口正在申请单独设立能源站。

五、存在问题

一是今年实施的户用沼气项目中央补贴标准不统一。2008年第二批项目比新增项目每户补贴少300元,影响了2008年第二批项目户的建设积极性,增加了项目旗县的实施难度。

二是中央补助标准太低。按照今年的建设成本核算,建一个标准的“一池三改”模式总投资需7000元以上,除中央补贴1500元,个别旗县补贴800元外,剩余部分全部由农户负担,造成农户投资比例过大,影响了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落实困难。由于巴彦淖尔市地方财政收入较低,部分项目旗县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造成农户自筹比例过大,影响农民建设积极性;另外,项目工作经费落实困难,巴彦淖尔市仅有两个旗县落实了工作经费,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沼气物业服务滞后。当前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服务跟不上、机制不适应、管理不到位、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致使服务站运转不畅,若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农民的依赖思想又很强,不愿花钱买服务,造成物业服务人员从业积极性不高,导致后续服务跟不上,部分沼气池不能正常使用,挫伤农户建设积极性,对沼气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六、2010年工作重点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为保证,坚持“示范带动、全面发展、质量优先、服务至上、开拓创新、提高水平”的方针,重点抓好农村沼气建设质量和技术服务,努力实现巴彦淖尔市农村沼气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工作重点是:

一是着力抓好沼气国债项目的实施、申报工作。项目实施要保证建设质量和数量,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示范带动、全面铺开。项目申报规模要与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民需求、技术力量相适应,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同时积极申请集中供气、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气化等其它项目,依托项目推进巴彦淖尔市农村能源工作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重点抓好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建管并重转型。在总结今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运行机制,以召开典型现场会的形式在巴彦淖尔市范围内普及推广;同时强化县级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拓宽服务内容,力争使每一个县级服务站、村级服务网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其应有的服务功能,逐步走上“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服务道路,保证每一个沼气池都能持续发挥效益。

三是扎实开展对沼气户的安全宣传培训工作。我站组织各旗县能源站采取发放沼气宣传挂历、安全使用挂图等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面向广大农牧户的宣传培训工作,使每个农牧户能够熟练掌握沼气的安全使用、日常管理和“三沼”综合利用知识,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

四是继续抓好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加大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归纳、整理、分析和利用等项工作,为巴彦淖尔市今后开展农业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五是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产地污染普查及区域划分项目相关工作。重点抓好12个污染企业周边地区的大气、水和农产品品质的调查、监测和监控工作,及时掌握污染企业周边农产品的污染情况。

5.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五

中国科协2017年高校科协建设工作要点

2017年高校科协建设工作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部署、全国“科技三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把握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落实”为核心,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高校科协建设,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常委会组织建设专委会作用,坚持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作用发挥同步研究推进,不断扩大高校科协有效覆盖,确保实现全国50%以上的理工农医和综合类高校成立科协组织,不断提升高校科协发展活力,积极引导高校科协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不断开创高校科协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扩大高校科协组织有效覆盖 1.以省(区、市)科协为核心,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区高校科协覆盖情况,建立目标导向,层层传导责任。推动省(区、市)科协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发挥地市级科协作用,形成主动联系高校的工作机制,推动高校以党建带群建提升对高校科协的重视程度,确保实现各省(区、市)50%以上的理工农医和综合类高校成立科协组织。举办全国高校科协建设推进会,交流工作经验、凝聚思想共识,明确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扩大覆盖率的有效措施,营造上下联动、齐心合力推动高校科协建设的良好氛围。

2.以省级高校科协联盟为抓手,指导部分条件成熟的省(区、市)科协以本地区重点高校科协为龙头,动员其他高校科协积极参与,建立省级高校科协联盟。引导各地以高校科协联盟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力量,吸纳更多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高校进入联盟,通过联盟使各高校了解科协组织的职能定位和资源优势,带动更多高校成立科协组织,构建区域高校科协组织网。

3.以中央部属高校为重点,指导有关省(区、市)科协推动尚未成立科协组织的知名高校成立科协组织,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带动地区内更多高校成立科协组织。支持各省(区、市)科协以重点高校科协为依托,加强规范化建设,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团结凝聚更多高校,以工作开展带动组织建设,逐步扩大高校科协组织覆盖。

4.以普通专科院校为突破,指导各省(区、市)科协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发挥地市级科协作用,建立联系,提供服务,加快在普通专科院校成立科协组织的步伐。发挥科协组织在专科院校中的积极作用,聚焦专科院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形式和方法开展工作,使科协组织在广大专科院校中形成声势影响,让更多高校科技工作者了解科协、进入科协、热爱科协。

5.以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为基础,广泛吸纳大学生科协、研究生科协、青年教师科协、离退休教师科协以及高校院系建立— 2 — 的科协组织成为高校科协团体会员,扩大范围和影响。大力发展个人会员,积极吸引更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加入科协组织、参与科协工作,提升高校科协在校内科技工作者中的知名度,壮大高校科协队伍,筑牢高校科协发展的组织基础。

二、打造品牌、树立典型,提升高校科协创新发展活力 6.推动科协系统资源向高校科协延伸,建立高校科协有效承接机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梳理中国科协和地方科协面向高校的资源项目清单,坚持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协调推进高校科协参与承接创新争先奖章推荐、院士候选人提名、科技和人才表彰奖励、代表委员推选、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青少年科学营等有关项目和活动,逐步提升高校科协活动能力和工作水平,为高校科协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

7.推动高校科协聚焦高校“双一流”建设,团结凝聚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明确高校科协职责定位,以服务高校科技工作者为根本职能,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等中心工作,发挥高校科协在思想政治引领、高校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举荐、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的作用。组织高校科协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系列活动,形成高校科协典型品牌,树立高校科协崭新形象,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密切科协组织与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情感联系。

— 3 — 8.推动健全高校科协组织机构,加强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指导省(区、市)科协明确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工作专职部门和责任人,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对高校科协规范化建设和民主办会的指导力度,切实通过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团结联系一批高校科技工作者。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协独立建立秘书处,提升高校科协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引导各高校科协建立专业委员会或专门工作委员会,整合力量资源,加强与校内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高校在人员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整合吸纳各方资源,采取兼职、挂职、聘用等方式充实高校科协干部队伍。支持高校科协用好大学生科协,积极吸纳高校青年教师志愿者参与科协工作,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校科协工作队伍。举办高校科协工作人员培训,提升高校科协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顶层设计、统筹推动,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制度规范建设 9.研究制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通则》,明确高校科协的职能任务、组织体制、工作机制,为高校科协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和规范,推进高校科协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0.研究制定《高校科协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实施细则》,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章程》关于团体会员和基层组织的有关规定,明确高校科协加入的条件、程序和日常管理。按照稳妥谨慎的原则,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高校科协开展加入中国科协作为团体会员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指导地方科协规范高校科协作为团体会员有关工作。

6.中国科协2012年工作要点 篇六

2012年02月08日

2012年,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科协八大要求,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培育提升学会能力,着力增强科普惠农益民实效,着力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着力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切实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努力在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1.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结合科协实际深入开展“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密切配合党委和政府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用科学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党的建设成功实践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营造科技界积极健康、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精心组织、广泛开展为党的十八大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发挥表率作用,努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而奋斗。党的十八大召开后,要精心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宣讲报告、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切实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2.推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大力培育科学文化。广泛动员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主题科普活动,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努力把优质科普资源更多地引向农村、社区和中小学校,引入基层,发挥好科技创新作为文化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认真组织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以“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为主题,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共同主办2012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探索推广社区科普大学等有效举措和新鲜经验,促进社会和谐,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科学素质基础。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定期开展“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中国科协论坛、中国科技馆“科学讲坛”等活动,帮助公众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坚持移风易俗,抵制愚昧迷信活动,努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3.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实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计划,支持鼓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学生剧社排演《钱学森》、《邓稼先》、《王选》、《竺可桢》等话剧并成为传统剧目,筹备拍摄文献纪录片《李四光》,用更加鲜活的科学家形象激励青年学生爱国创新、奋发有为。充分利用电视电影、书籍报刊等文化载体,大力宣传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获奖者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基层一线科技人员,用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和先进文化传播者的精神风貌引领社会文化潮流。深入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及时对采集形成的珍贵音像资料、实物资料及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通过展览展示、出版图书、制作专题文献资料片等形式进行二次开发,用老科学家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4.着力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大力培育科研诚信文化。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等部门继续深入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使宣讲教育全面覆盖所有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全国新入学的40多万硕士研究生、6万多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教育。针对高校学生开学时间比较集中的现实情况,于2012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都研究生宣讲教育报告会,推动各省(区、市)继续开展好集中宣讲教育,并督促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相关教育。认真总结经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要求,引导广大研究生、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严谨治学、诚实做人,在全社会营造严谨求实、诚信守责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5.积极推进科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研究制定中国科协文化建设纲要,培育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协文化,推动形成科技界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努力把科协建设成为温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坚持把科协业务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大力拓展科协文化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交科技工作者之友”活动,研究探索科协系统建家交友的新方式、新举措,探索建立基层联系点、示范点,进一步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学者的工作,不断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联系,深化与科技工作者的友谊,努力做科技工作者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凝心聚力、共促和谐。

二、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个关键,努力把科协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6.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所属学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提升学会服务能力,联合财政部共同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示范性全国学会,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科技社团,积极探索学会发挥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用的体制机制和有效途径,大幅度提高科协所属学会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紧紧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前沿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打造中国科协学术品牌,办好青年科学家论坛、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等系列学术活动,积极举办小型、高端、前沿学术交流活动,帮助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及时准确了解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按照“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与河北省共同举办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实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积极增加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并着力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界和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7.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服务企业、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引导科技工作者把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努力攻关。发挥好专家工作站的引领作用,重点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及产业密集区建设一批示范性专家工作站和专家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提升创新创造能力。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推动科技工作者把深入基层服务创新与“讲、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支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专利技术信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推进基层农技协发展和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促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挥好受表彰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个人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科技服务农民生活、服务农业发展、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综合效果。

8.以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为科学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政协科协界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凝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力量,努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扎实推进地方科协科技思想库试点工作,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充分调动地方科协和全国学会参与决策咨询的积极性,探索建立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决策咨询模式,不断增强科协系统的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决策咨询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进一步扩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覆盖面,加大共建共享力度,为科协组织充分发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技思想库作用提供支撑。

9.以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导向,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对外交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实施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事务专项,引导全国学会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能够代表我国科技界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工作、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专家队伍,塑造和树立我国科技界的良好国际形象,提升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学术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服务国家外交大局。鼓励所属学会积极参与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与人社部、教育部合作,实施好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专项,为争取2013年以中国科协名义加入《华盛顿协议》做好准备工作。承办好在华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世界力学家大会等重大国际会议,推动提升我国科技社团的国际影响力。积极拓展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办好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活动,做好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工作,努力为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作贡献。

三、紧紧抓住务求实效这个核心,努力把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0.认真履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准确把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主线,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牵头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认真履行办公室职责,做好综合协调服务,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建立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宣讲和培训工作,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和政策调研,做好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相关深度研究,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全面落实提供重要依据。

11.重点加强科普条件建设。充分发挥已建成科技馆的功能和作用,推动科技馆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一流科技馆。开展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探索形成科技馆公共服务的机制。深入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探索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的流动科技馆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和充分发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服务功能,推动科普站、栏、员建设与发展,深化科普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开展新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推广县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试点经验,推动构筑覆盖城乡的科普阵地。

12.着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联合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利用高校资源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普夏(冬)令营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社会开放科普资源。促进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进行科普效果评价,鼓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科技工作者率先垂范,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效集成优质科普资源,加大应急科普资源的开发储备,推动形成集配送、展览以及互联网科普服务于一体的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使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群众获取更多的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积极推动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机制,搭建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影视动漫、科普展览与教具产品的开发服务平台,举办好国际科教影视制作人年会、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使科普工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紧紧抓住为科技人才成长服务这个重点,努力把科协组织作为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3.大力表彰奖励举荐优秀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好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活动,继续向基层一线和中青年科技人员倾斜,调动激发基层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科技社团表彰奖励体系,充分发挥同行认可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和全国学会主办的88个科技奖项,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发现举荐各类优秀科技人才和后备人才。继续做好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举荐,建设好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发现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参与“千人计划”实施,做好“海智计划”各项工作,发挥好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窗口的作用,大力加强同海外华人科技团体和华人科学家的沟通联系,尽快建立海归人才服务平台,着力引进国家急需的顶尖人才为国服务。

14.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把五年一次的面上调查和专题调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全国科技工作者规模、层次和岗位分布的新情况,认真组织开展企业科技工作者、海外留学人员状况等专题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发展、思想观念、科研环境、流动趋势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规模、分布和结构的变化,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引导科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结构,鼓励发展省级调查站点。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与科技工作者开展面对面、手拉手的交流访谈活动,推动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交流联系。

15.切实加大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力度。扎实开展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工作,积极配合人社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配合科技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推动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扩大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努力构建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开设科技传播等与科普相关的课程或专业,培养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充分发挥农技协、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面向农村、企业、社区和青少年的基层一线科普实用人才,着力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城镇社区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和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致富能手;发展以老科技工作者、在校大学生为骨干,以学会会员为基础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的科普专兼职人才队伍。支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完善认证组织和管理程序,修订专业分类和标准,培育专业认证队伍。

五、紧紧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努力把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6.切实推动学会创新发展。联合民政部进一步加强对科协所属学会改革发展的指导,支持学会强化组织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探寻发展途径。推动学会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办事机构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联系和服务会员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会员服务能力。结合举办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鼓励和引导学会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承接政府转移社会化服务职能,提高学会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7.着力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起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总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力度,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和吸引力。认真研究新时期县级科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加强工作指导。大力推进高新区科协和科技型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科技社团参与科技型企业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科技工作者获得同行认可和社会认可。推动大专院校建立科协组织。发挥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品牌示范作用,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推动它们做大做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7.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七

党广录在活动仪式上代表活动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搭建科普工作平台,认真履行普及科学技术、促进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科技知识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他同时肯定了咸阳市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方面做出的大量、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他希望各级科协组织要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科普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各类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科普宣传,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树立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陈俊锋在会上要求,咸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强化农村科普工作,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促进农民增收,以教育培训为重点,提高农民素质,以创新方式为抓手,丰富活动载体,在全市形成推动科学普及的强大合力,精心打造“咸阳科普”的特色品牌。

在启动仪式上,咸阳市委副秘书长姚斌县同志代表咸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宣读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倡议书》。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活动现场安排有科普咨询、科普展览、科技培训和科普大篷车展品演示等。陕西省科协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抓手,聘请陕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杨忠安教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广大菜农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培训。聘请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国良博士,在马嵬中学为1000余名师生开展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国防科技等方面的青少年“励志与创新”科普知识报告。同时陕西科技馆也在马嵬中学组织了3D科普展览展示,为青少年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科普食粮,极大的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普、走进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有关领导在参观完马嵬中学科技培训点后感慨的说:“农民最需要的是科技,依靠科技致富是我们要常抓不懈的。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学生和民族最需要的东西,科协搞这次活动是抓到了点子上”。随后各位领导又参观了2006年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示范画廊——兴包文化广场和2008年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的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兴平市清水莲菜科普示范基地。张生朝对这两个示范点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科普要搞得有声有色才能收到实效,一个示范基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这种形式确实值得推广,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亮点”。

8.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八

韩启德指出,过去的一年,中国科协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显著,令人鼓舞,取得成绩应该充分肯定。当前科协系统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发展战略也是正确的。他强调,科协要把工作做得更好,一定要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优势和独特作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科技和自主创新是支撑、是关键,科协要深入思考如何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他强调,新的一年里,科协组织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发挥优势的途径,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发挥好科协组织的作用。

邓楠在题为《围绕主题 服务主线 推动科协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纽带职责,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举荐、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邓楠强调,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科协组织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召开中国科协“八大”为契机,围绕中心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立足服务、促进和谐,深入基层、务求实效,着眼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把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入企业、引入农村,努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发挥好国家级科技思想库作用;着眼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修改完善并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按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开展好科普活动,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着眼于建设人才通道,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大力引进举荐高层次人才,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推动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着眼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提高全科学素质、完成“十二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齐让传达了中央关于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并要求与会代表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传达工作,切实把中央指示精神贯穿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完成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9.012年广东省科协工作要点 篇九

2012年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一年。全省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协八大精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汪洋书记在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新定位、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三服务一加强”各项工作,为我省切实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及省科协八大的胜利召开。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深入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在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

1.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各级科协组织要把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在纪念广东省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深刻领会《讲话》对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新期待、对科技 1

工作者的新希望和对科协组织的新要求。在学习中,要注重与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科协八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

二、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广泛开展科技服务

2.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和咨询服务。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选好题目、深入调研,努力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扎实开展广东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决策咨询的积极性,努力把科技工作者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调查研究和立法咨询,发挥好政协科协界作为重要决策咨询平台的作用。做好《广东省民众心理和谐评估与建设》项目成果应用工作。

3.深入开展企业科技服务活动。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培育和推广新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形式。动员和组织各级学会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 2

展“厂会协作”和建设“学会科技服务站”等工作,召开“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厂会协作”经验交流会。加强“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完善院士专家进站服务机制,推进高新园区、产业集群区域、大型企业建站工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继续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活动和外国专利资源应用试点工作。

4.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开展“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力度,推动建立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库,引导和帮助受表彰的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千会服务千村”行动,组织学会采取“一会一村”、“一会多村”、“多会一村”的服务形式,与农村建立科技服务关系,确立一批联系点进行示范,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升级。

5.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各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和农函大,发挥农村科技服务团、农村科普讲师团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的作用,开展农技协会长、农技协技术骨干、农村党员干部、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

6.扎实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精神,深 3

入实施《广东省科协“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完成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三、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扎实开展科普工作 7.认真履行省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贯彻落实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会精神,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好统筹协调、联络服务、检查督促和监测评估等工作,推动实施《广东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指导和督促各成员单位实施专项工作方案,认真完成好科协牵头承担的各项任务。召开省纲要工作联席会议、全国和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经验交流会,继续开展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创建活动。

8.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继续做好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工作。抓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实施青少年教育“五个一”工程,办好第27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2届广东省机器人竞赛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活动,实施青少年国际创新人才培养与校外实践公益项目。继续开展社区科普工作“五个一”创建活动,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开辟城市社区科普新途径。继续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中倡议“读一本科普书、听一堂科普讲座、参加一次科普活动”。

9.扩大科普品牌的示范作用。按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携手建设幸福广东”主题,组织开展“全国 4

科普日”、“全国科技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等群众性科普活动,继续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千场公益科普宣讲活动,积极开展应急科普服务活动,着力培育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科普活动品牌。

10.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广东省“十二五”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规划》。办好第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积极制作科普挂图、科普动漫、科普电子书、科普影视片, 编印公民科学素质读物,建设好广东科普资源网和中国科普资源开发与集散中心华南分中心。充分发挥各级科学馆、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大篷车”在科技教育中的重要阵地作用。

1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普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基层科普场馆、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工作。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四、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为抓手,认真做好为科技人员服务工作

12.以增强联络维权实效关爱人才。着力创新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拓展服务范围,继续做好在粤工作院士、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科技人才的联络维权工作。做好各级领导听取高层次科技人才意见的“直通车”有关工作。深入开 5

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及时了解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制定实施《广东省科协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暂行办法》,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

13.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培养人才。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技创新,积极搭建多学科、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继续办好“广东科协论坛”、“广东院士讲坛”和“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实施重大学术交流活动项目资助计划,开展省级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专项资助工作。开展第三届“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海外科技团体的合作交流,做好第六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科协与科技社团联席会议及合作论坛、第十届海峡两岸四地工程师论坛和第八届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合作论坛等工作。

14.以大力表彰奖励激励人才。大力宣传我省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决心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广东创业和发展。加强与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加大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力度,编辑出版《星光灿烂----广东科技人物

(四)》和《南粤新星----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获奖者事迹》,做好 “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推荐。

15.以推动创业发展造就人才。积极组织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咨询、专题调研、建言献策、“厂会协作”和“千会服务千村”等活动;组织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或委托的科技服务项目;继续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学会科技服务站”,为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搭建更多平台。

16.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发挥科协和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文化,培育创新文化。深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崇高科学理念,推动形成理性怀疑、学术争鸣、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

五、以增强科协实力和服务能力为根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17.加强科协组织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理顺科协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加强地方科协特别是县(市、区)科协组织建设。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加强企业的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技术园区建立科协基层组织,不断扩大科协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8.加强学会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大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发挥科协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继续深化学会改革和试点经验推广工作,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内一 7

流的骨干学会。组织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服务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提高学会实力和服务能力。支持和引导学会开展科学普及、科技评价、科技奖励、创建学会科技服务站等工作,适时召开全省学会工作座谈会和创建学会科技服务站经验交流会。

19.推进直属单位机构改革。按照公益目标明确、布局结构合理、机制完善、主业突出、职责清晰、发展实力大幅增强的要求,积极实施《省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稳步推进直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20.加强工作条件建设。加快科协工作信息化建设,推动地方科协网站建设均衡发展,推进全省科协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强化对基金会资助资金的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省财政支持,改善基层科协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县(市、区)科协工作条件。

21.加强科协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管理监督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加强科协系统干部培训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心系科协、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六、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开好广东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 22.筹备并开好省科协八大。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广东省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应于2012年下半年召开。要做好省科协 8

八大会务筹备工作,努力把省科协八大开成一次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大会。各全省学会和地方科协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科协八大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3.做好省科协八大文件的起草工作。要认真做好大会有关材料的起草工作,争取形成一份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感、体现广东特色的科协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我省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凝炼和提出今后五年我省科协组织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4.做好省科协八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侯选人的推荐工作。省科协七大召开以来,我省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省科协八大的代表人数和委员人数都将比省科协七大略有增加。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扎实做好省科协八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候选人的推荐工作。

10.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十

今年是“

十二、五”开局年。也是建党90周年。围绕今年新形势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校老科协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各分会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从老科协现在的实际能力和状况出发,坚持自愿、量力的原则,努力提高办会水平。

一、进一步加强老科协自身建设。

做好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的筹备工作,认真总结十年来,尤其是近五年来老科协的工作。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选好第三届理事会,为提高办会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老科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

二、进一步加强老科协工作的宣传力度。

今年是校老科协成立十周年,以此为契机编辑出版吉林大学老科协十年历程一书(书名待定)。内容为三部分,老科协工作、先进老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工作研讨。开展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成果展。在五校区活动室和第三届老科协换届大会上巡回展出吉林大学老科技工作者风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表彰十年来对学校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三、继续巩固、发展办学实体。

从振兴地方经济所需人才出发,为培养人才服务,“助学中心”和老工大分会的办学实体在巩固的基础上争取进一步发展。

四、巩固发展经营实体。

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实体和项目基础上。积极探索分会之间合作的项目,加强交流研讨。

五、努力争取为地方三农服务的科研项目。

六、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

充实完善科普工作部的作用,继续编写科普读物和为社区服务,为各校区离退老同志服务。在普及科学生活、科学健身、科学用药等医学知识宣讲方面再做新贡献。进一步办好“健康长寿”小报、“健康之路”墙报、“百岁健康课堂”讲座。

七、进一步做好“建家”活动

各分会从实际情况出发,集思广益,探索新办法。开展一些有益于老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此吸纳更多的新会员到老科协组织中来,壮大老科协队伍。

吉林大学老科协

11.市科协2009年工作要点 篇十一

笔者将其与去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作了一下比较 (详见附表) , 得出如下整体感觉:基本稳定, 小有变化;贴近生活, 注重底蕴;强调理性思辨与创新精神。下面, 笔者就今年的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的整体特征作一些分析, 并结合《考纲》相关的能力要求, 为广大高三学生备考2010年的作文提一些应对策略。

一、题型极其稳定, 稍有变化

2009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题型。从题型比例来看, 今年与去年是惊人的一致:话题作文2道,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各8道。这说明, 经过多年的命题探究与经验积累, 高考作文的命制已基本形成一个稳定而科学的格局, 这也符合高考命题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的原则, 使作文教学有规律可循。这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这三种题型都要训练, 不能“偏食”。要熟悉掌握它们的命题形式及相应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式和技巧, 打好“审题”这考场作文第一战。

不可忽视的是,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题数比肩而立, 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相比较而言, 材料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稍大, 因此, 我们更要强化审题意识, 注重审题训练, 力求准确把握题意, 做到行文“切合题意”。对命题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对题目结构分析, 从而确定行文重点, 如写江苏卷“品味时尚”这个动宾结构的作文题, 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写“时尚”, 还必须兼顾“品味”。同时, 对命题作文尤其是对材料立意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辩证思维、全面思维、主流思维。对引语及材料主流思维的把握须抓住材料中心语、关键句。

材料作文更为如此。如针对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 就要抓住“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评说, 行文立意应本着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 尊重规律, 以促进人的真正发展。江西卷, 就得紧扣材料中的“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有人认为……”这一中心语、关键句进行评论。

今年高考题型的变化, 最为明显不过的就是两道半命题作文题的出现 (福建卷、湖北卷) 。这种命题形式, 既保留命题作文固有的限制性, 更放大了命题作文的自由性和人文性。毋庸置疑, 半命题作文的“复出”, 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的必然性, 是对考生自我的进一步尊重, 更便于考生水平发挥与创新行文。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势必引领一种新潮流, 应引起我们作文教与学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

写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既是审题的过程, 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考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文题的哪部分内容, 在理解命题意图的情况下, 从语法的角度确定行文重点, 进而填入符合要求、适合自我、富有特色的最佳字眼。补题时, 要避免我行我素、脱离文题, 更要注意拟题俗套与拟题过大等现象的出现。

二、主流是生活, 文题强化现实感

综观今年各高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甚至直接点击社会热点。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 反映社会“热点”的就多达5道。题目的生活味与往年相比显得尤为浓郁, 特别是高考作文不避社会热点话题的现象, 在去年的基础上得以强化。这既反映了高考作文命题追求“人性”化的大趋势, 也是在进一步强调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充分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鲜明指向。

如全国卷Ⅰ中对动物学游泳的评判, 就是在全国展开中学是否实行文理分科大讨论的形势的直接反映;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拍而不买兽首的行为的看法”, 则是直接点击今年曾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的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争论”事关三鹿奶粉等商品质量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

当然, 更多作文题还是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情操、情感体验的。或直接跟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 或强调关注社会生活的, 如广东卷的“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 四川卷的“熟悉”, 山东卷的“见证”。如此直接而鲜明与生活挂钩、与重大的社会热点挂钩、与学生自我挂钩的命题理念, 几乎涵盖了今年的所有高考作文题的核心。

三、强调情感的真实诚挚

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与情感的真诚流露应是结伴而生、互为因果的。也可以这样说, 正因为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 所以更需要情感的真诚流露。尤其是一些适合写叙述类文体的、比较感性的文题, 如“我与故事” (重庆卷) , 要求考生的文字要倾注自我的真情实感。即便“我说90后” (天津卷) , 虽含有说理的味道, 但它也要求考生首先要认识自我, 阐述富有个性的自我评判。这些是现实味道浓郁的题目所揭示的, 对一些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更应注意这一点, 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文章内容的充实性的同时, 在行文时, 应强化情感及文采意识,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多一点感性, 少一点冷漠。要使叙述饱含脉脉深情, 要使描写闪耀动人的珍珠, 要使议论张扬真善美的激情, 要使抒情高扬人格的魅力。行文可适当穿插歌曲、诗歌、工整句、排比句等抒情性很强的内容, 从方法和技巧上强调情感;运用便于表达情感的一些应用文体, 比如书信体、日记体、分章节等等。总之, 笔头要带情感, 不可干巴用语, 应将文章中的事例情感化、场景审美化、细节唯美化、议论抒情感性化, 使得通篇文章具有体现生活厚重与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四、强调理性思维与思维发散的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绝大多数题目是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 但从总体上来看, 今年高考作文的标题、话题、材料、要求中, 充分体现理性思维的词语很多, 如题目中的“品味”、“说”、“与” (体现关系) 等;在“要求”中出现的体现理性思辨的关键词有“感受”、“感悟”、“见解”、“评论”、“看法”等, 这些词语的出现频率很高, 有的甚至直接要求写“议论文”, 完全考查逻辑思辨能力;在许多题目的导语或材料中, 都出现了不同角度 (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 的观点或提示, 这些无不鲜明彰显哲理思辨的光彩, 都需要考生进行理性的评判及思维的深化。

虽然任何一篇文章都可在“深刻”上下工夫, 都可以“缘事析理, 写得深刻”, 但一些适合写议论文或必须写议论文的作文题, 在对理性思维的深化上, 要求则更高。因此,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 应强化自己的理性思维训练, 学会运用理性辩证思辨, 透析现象, 把握本质, 力求文章的主旨准确深刻。

同时, 这也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典型而常见的文体, 都要去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 不可轻视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思维呈现习惯及行文结构框架。今年高考作文中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也比较多。如“踮起脚尖”、“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都为我们展现广阔的行文空间, 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 多方联系生活, 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从而体现人生百味。发散思维的核心能力是联想能力。这些富有浪漫诗意的比喻性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联想, 联想我们的生活, 回味我们的情感经历等。这种类型的题目, 往往会让人感到很“虚”, 因此, 应学会“面中取点”和“以点带面”的写法, 即在大的题意范围下, 选取其中一个方面, 既而全面反映题意。如此, 就既可以自由选择自身最擅长的写作角度, 又可以体现作文命题的核心用意。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比较开放的、展现空间广的题目, 往往会使我们“过分”自由, 因此也须加强文体写作意识,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克服过分追求形式的弊端, 克服文体“四不像”的毛病。

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 是中学生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反映作文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 是考场作文“观点深刻”、“有创新”等能力的根本保证, 是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得高分的不二法则。因为, 即使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 人人都有话说, 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 必须注意情理的充分渗透。

五、提倡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 养成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命题者希望看到志向远大、坚韧不拔、活泼乐观、知情达理、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形象, 不希望看到犹豫低迷、满脸愁容、心胸狭隘、眼光浅显的考生形象, 这也是历年作文命题的一贯宗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创新意识在今年被进一步的强化。如:安徽卷“关于‘弯道超速’的联想或感悟”要求考生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 正确把握人生关键阶段, 学会超越;江苏卷的“品味时尚”提倡考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学会辩证思维;而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要求考生富有激情理想, 自信乐观, 热爱生活。因此, 我们应该在800字的空间里, 尽量给阅卷老师一个相对完美的中学生形象。

“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内容方面的底线, 也是行文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朝气的根源所在。

总的来说, 几乎每一道高考作文体, 都是全方位考查考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代表了考场作文的命题指向, 不可忽视。因此, 要备战高考作文, 每一位考生都要在“积累”和“运用”上下工夫,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 作文就是简单、空洞的演绎, 是无病呻吟者的粗制滥造, 内容势必是一潭死水, 荡不起半点涟漪。“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上一篇:【精品】数学学习计划下一篇:解除行政处分考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