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24-11-25

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精选8篇)

1.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篇一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木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青铜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铁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对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旅游景区的环境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次讲座通过分析目前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针对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的系列措施。

一、中国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因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现代化的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更注重精神的需要,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很多人将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旅游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的环境却随着旅游人员的增加而破坏日益严重,造成旅游景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一)旅游景区破坏的自然因素

1.由于自然灾害给旅游景区带来的破坏

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海啸、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会突然直接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面貌,毁掉部分或全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例如: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旅游资源大省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截至目前,汶川地震已造成四川旅游业损失达624亿元,相当于去年四川省全年总收入的一半。据四川省旅游局数据显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4000多个旅游景区被损坏了568个,累计损失达278.40亿元。四川两处世界遗产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卧龙景区受到了严重的损坏。都江堰景区二王庙等大部分古建筑倒塌,而通往卧龙景区的所有道路全部断裂受阻,彭州银厂沟、什邡欢乐谷、平武猿王洞、北川小寨子沟和安县千佛山等景区在地震中均受到不同成都的破坏。

对于像博物馆这样的人文景观,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自然灾害对人文景观的影响。相应的要做好必备的应急预案,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才能够做到快速安全有效的防御。

2.景区的风化腐蚀、生物变化等自然原因也给旅游景区带来了破坏

自然界的风化侵蚀,生物变化会慢慢地改变景观的形态,严重的破坏景区的环境。如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在内的中国岩石雕像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风化和渗水作用的严重困扰。由于长期风化,许多雕像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石像脸部五官残缺,有的四肢脱落,上面留下被水侵蚀的印痕。而洞窟顶部的裂缝处也明显有渗水的痕迹。如稀世之宝的敦煌壁画和雕塑,频受威胁;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汉白玉浮雕、铜制品,正遭受酸雨的侵蚀;又如秦始皇陵,据说它高约120米,底边周长约2167米,这座由人工用黄土堆积的陵墓,经过2000年的风化侵蚀,目前高度已降到64.97米。兵马俑也正在缓慢风化,这些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老古董开始地面生活后,出现“水土不服”症状。由于暴露于空气之中,兵马俑一直面对氧化、水侵的威胁。对于博物馆来讲,腐蚀和生物变化对文物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物陈列时,充分考虑到温度、湿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例如,我馆的武魁匾,道光年间的木质文物,在储藏保存和展陈上则需要按照木质文物特有的特点来进行保护。

在本讲座的最后,会请文物保管部分的专家具体介绍木质文物、青铜文物、铁质文物的保护和处理办法。

(二)旅游景区破坏的人为因素

1.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

2008年网上报道:“黄金周鸟巢惨变垃圾场、后奥运拷问国民素质”一文。文中指出随着2008年8月24日,“祥云”圣火缓缓熄灭,北京奥运会在全世界的赞叹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如今,奥运已经过去两年多,国人心中的“奥运激情”却没有丝毫的降低。十一“黄金周”,鸟巢想当然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观光地,然而,一组曝光的鸟巢“黄金周”照片,令所有人遗憾、震惊!那个开幕式上美轮美奂,比赛期间干干净净的“鸟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肮脏不堪的“鸟巢”。这种因旅游者人为地破坏旅游景区环境的现象在旅游景区屡见不鲜。

2.水景污染和建设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环境

世界自然遗产著称的张家界自然景区,五一“黄金周”期间,武陵源各生活接待区的空气质量都超过了国家一级标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都呈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加大52%;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然而这些生活垃圾却得不到及时处理,这些污染使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美丽的国家旅游度假区银滩,当年的那片海“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因而冠之以“天下第一滩”的美名。而如今,那里的沙子已经不再洁白,海水也很有“味道”。大量的农民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高石芽截去半截,用于烧石灰或水泥,使石林伤痕累累。西岳华山风景区当年为建设一条进山路,毁千年绝壁,埋溪流泉水,把六千米长的山道上的树木连同千年古树一起砍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怎样保护好我们的旅游资源,如何保护好我们旅游景区的环境?这是值得我们全国人民思考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二、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可观赏性,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

旅游景区是人们陶冶情操、放松心情的圣地,优美环境,既能使人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中,又可使人精神和生活上的满足。所以应通过绿化环境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们提供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同时旅游景区是历经亿万年的自然和人类演变过程而得以保存下来的、具有价值的珍贵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旅游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的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旅游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科学搞好环境规划,在合理开发新旅游资源时,注重落实环保措施,实施林木和绿化建设,确保景区生态平衡,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景区发展必须保护好旅游资源,使其可持续发展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三、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

(一)控制旅游景区旺季时游客的数量

自2000年5月1日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开始实行以来,国内游客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从车站到码头,从市区公园到郊外景点,从商场到酒店,无一处不贯彻着“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这八字“方针”。在旅行的路上,游客们可以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除了污染物,还是污染物。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黄金周”期间由于游客增多而产生的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质次价高。从近年来全国假日办所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旅行社服务不到位以及商店欺客宰客的现象比较严重,航班晚点、后续服务跟不上的问题时有发生,景区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宾馆饭店服务缺失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通过实行调整门票价格和限制游览人数的作法,对游客进行疏导、分流或限制。

(二)环保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

环保部门要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情况依法进行监督,对旅游景区排放污水、粪便和其它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要限期进行治理,经治理仍末达标的要进行关闭。同时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例如旅游景区把环保责任纳入企业规范,严肃处理违反制度的导游及司乘人员,将环保责任纳入单位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与工作业绩挂钩,严格考核。同时杜绝游客在公路沿线随意抛弃垃圾,禁止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袋,旅游汽车和客运车辆内必须设置垃圾箱,并在车内和旅游景区醒目的位置张贴和悬挂有关环境保护、杜绝白色污染、回收垃圾等告示牌。

(三)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外出旅游已是人们度假的首选,然而在一些名胜古迹和参观景点,“乱刻乱画、乱丢乱扔、乱攀乱爬、乱嚷乱哗、乱摘乱采、乱拥乱挤、乱拍乱摄。”被媒体称为游客中的常见的“八大丑”陋习随处可见。早在2006年,我国政府就在全国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文明旅游不仅仅是游客的责任,旅游地同样需要提高文明意识。文明出游对保护旅游景观,营造整洁高雅的环境氛围有着重要意义,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无不是展现良好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要求。自然美景、和煦春光,再加上旅游参与营造的良好氛围、文明的环境,才能构成真正的美。

木质文物保护

墓葬掘开后出土的木质文物幅面保护的状态必须很快弄清楚

一、基本发掘措施

1、在全过程中要保湿

2、避免强光

3、取出的木质文物要尽快浸入净水中

4、对于简牍类尤其要小心,要用硬板托着取出、不要弄乱

5、迅速运往实验室

二、实验室的科学保存:

1、避光

2、保湿、水浸

3、低温20℃

4、甄别木质文物的质地、针对不同质地分别保存、制定保护方案

三、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状况及甄别方法:针扦发

物理状况

木器:1 质感、泥状、但形态完整、手感柔软 2 有一定硬度、但用银针一扎即透3 针扎不透、质地较好

含水率测定

绝对含水率=(湿重—干重)/干重*100% 破坏性试验只能用线片进行测定——严重朽蚀

按朽蚀状况不同分别贮存 制定处理方法选择

1、对于保存的文物考虑自然干燥—得到的文物质量最好

2、有一定朽蚀的文物采用其他方法处理

一般含水率100-200%可能质地较好、200-600%朽蚀严重、600-1000%则接近毁灭 完好地进行干燥,不变形是很困难的事情、强化也不易、漆存更难处理前的贮存

1、避光,尤其是有彩绘的及有字的简牍

2、去离子水定期更换、浸渍

3、低温

20℃

4、有专人保存,防止脱水

木质文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一、朽材的物理化学模型

1、化学模型、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的分子降解大量的流失,内含物大多不存在2、物理模型:宏观上讲,依然有细胞形态,但细胞壁破损,有较大的通透性

3、实际上朽蚀的木质文物由少量纤维素包裹着大量的水分为存在形式。

二、木质文物的脱水问题—世界上公认的难题

1、表面张力导致的收缩将使木质文物全然失去外型,这是毁灭性的。

2、脱水后,木质文物强度差、易破损——暂未解决的问题

三、木质文物脱水的基本思路

1、填充法:将溶于水的其他材料填入木材,最后取代水分

2、用表面张力小的液体替换水。(醇—醚法)

3、综合1、2

醇醚树脂连浸法

达到减小表面张力又强化木质的目的

4、找到一个对抗表面张力的力(方法一对于器形敏感的器物不适用)漆器:由于漆膜的包裹,许多方法不能解决问题。

木质文物的脱水处理

一、自然干燥法,前提是出土文物质地好

与现代的木材气干不同,必须是缓慢干燥,在高温的环境中实现,注意防霉 通常的做法是:(1)沙埋法:因地制宜 如小木船一类(2)把木头置于木锯屑之中,缓慢干燥,可随时加水(3)对珍贵的文物(小型器件)可用密闭容器盛装后,控制出气孔使缓慢干燥,其中要加防霉剂(4)材质为泡桐、楦木、柳木、枫木上述方法不适宜。

二、明矾法(硫酸铝钾)Alk(SO)2.H2O

在热水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利用此特性可对木质文物填充,常温下又固化,支撑木材的细胞维持原形,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1858—1958丹麦就用此处理方法处理数万件木器

配方:明矾:甘油:水

4:1:1

此法缺点:太重,文物的颜色变深,吸潮、反渗,不宜处理,严重腐蚀文物。、三、水玻璃的‘电修法’ Na2SiO3----无色胶状溶液,强碱性,易溶于水。波兰1961报导了出土木构件的‘电修法’

方法:用用一个特殊配置的溶液做电解质,喷洒在木材上,其中含水玻璃经铅

电极通入直流电,水玻璃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进入木材。

电解质配方:硫酸铝钾和水玻璃另在水玻璃中加入作为反应实试剂的氯化钙

四、溶剂的树脂联侵法

1、醇---醚树脂联侵法 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他既能减小收缩,又能强化木质文物

过程是先用乙醇取代木材中的水分,再用乙醚取代木材中的乙醇,使木材中只含有表面张力很小的乙醚,由此减少木材干燥时的收缩。具体的做法是:(1)将文物置于低浓度的乙醇中浸泡,如20%浓度的乙醇中,再逐步提高乙醇的浓度。(如40% 60% 70% 90% 95.7%)

更换浓度不同的乙醇时要确认木头中的乙醇量已接近浸泡液。(用酒精浓度计测)

上述过程只宜用于单纯木质文物。(不宜用于竹质文物,漆器)

(2)当乙醇完全更换木质中的水分后,将文物浸泡在乙醚中,一般可由40%乙醚溶液(即60%乙醇)中浸泡,平衡后再提高乙醚浓度,如60% 80% 100%等。用比重计测定,确定乙醚完全置换乙醇后,则置换工作完成。置换工作完成后要加入树脂,可在最后浸泡过程中加入。一般用乳白胶、松香

(3)完成置换后,使饱含乙醚的物质文物缓慢的气干,此法为世界各国使用,一般处理

小型文物。

丙酮---树脂法:1972年有过报导,将湿材用3.5%稀盐酸浸泡,在用乙酮浸泡,含水率低至0.1%以下,将木器在52度67%松香(乙醚34度)丙酮溶液中浸泡缓慢的气干。

五、甘油法(丙三醇)黏稠,含甜味,吸湿的无色液体。熔点18.6度沸点290度用Na2SO4、甘油和水的混合液浸泡木材,可处理d=5cm的木材。

六、聚乙二醇(PEG)法:分子量600以下为黏稠液体,分子量1000-1500为软蜡状,溶于水、乙酸和其它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湿材处理。

1950 Center wall用PEG浸泡饱和木材,小件木制品。12%PEG在20度下浸泡,升温至60度,连续一周,然后让水缓慢蒸发,效果较好。

(1)热溶法:将木件浸泡在1%PEG中,60—70度逐渐加入PEG至80%--90%处理后洗净表面,或自然干燥均可。根据木件的厚度确定浸泡的时间。

(2)1961年瑞典用PEG处理一般有连续法和非连续法

A、连续法:将木件置于容器中用30%的PEG4000水溶液浸泡t度升至90度

B、非连续法:置换浸注液的浓度,由5%—10%PEG逐步提高到60%—70%(朽蚀严 重)

C、定时对木质文物喷淋 第五章

木质文物处理新发展

一.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醇——醚法

特点:1.周期长2.乙醚危险3.虽然能减小收缩率,但对于那些的文物仍不适用4.对于简牍(竹木)不适合5.成本高

二.新发展新思路

1.为减小表面张力——寻找一个对抗表面张力的力

2.细胞修复——用发泡的方法完成

三.新醇醚法的产生

1.热浸渍

完成乙酸——乙醚的浸渍,只需很短的几天(醇醚浸渍在高温下完成,时间大大缩短)2.压力——降压法

完成脱醚

收缩为0 3.成本大幅下降,但缺点是:加固不够

青铜文物的保护

精美的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结晶,属于人类文明的优秀遗存之一,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比较珍贵的价值。目前,收藏进各文博机构的青铜文物除一部分为传世品保存相对完好之外,大多数是从古代遗址或墓葬中经现场抢救科学发掘出土的,遗憾的是这类青铜器因岁月久远、地层变动及墓穴坍塌遭受撞击挤压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形破损,表层锈迹斑斑,有的已经出现有害绣,可以说自从文物出世的那一天起,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一般来说,文博收藏场所的保管环境与青铜文物的寿命息息相关,适宜青铜器存放的环境温度在18~24℃左右,允许上下浮动的相对湿度在40~50%之间,收藏环境中气温过高或过低,温度时大时小均不利于文物的保存。

限于各文博机构自身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利用现代技术将文物保管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在一个固定的允许范围之内还不太现实,众多青铜器在库房柜架里长年累月经受着酷暑严寒等自然气候的洗礼,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种有害气体、灰尘、霉菌和紫外线等对青铜文物的危害日益突出,如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及时修复已经受损的青铜文物,自始至终都是每一位文博界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青铜器的表层处理与保护

经过长期不同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的青铜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在它的表层会形成深浅各异的氧化覆盖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铜绣”。这种绣的色彩及种类很多,如黑色的氧化铜、红色的氧化压铜、靛蓝色的硫酸铜、蓝色的硫酸铜、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和银白色的氧化锡等,色彩不一,对于那些绝大多数性质比较稳定的金属腐蚀产物来说,它们的存在是青铜器年代久远和历史沧桑感的见证,一般情况下不会加速青铜器的腐蚀老化,相反成为器物特有的一道保护层,这是应予保留的有益绣。经研究证实,那些在一定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才是青铜器锈蚀的主要物质,它是一种呈粉状的浅绿色氯化物,当氯化亚铜与过量的水、氧气接触后在青铜器身上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锈蚀点,这类腐蚀从铜器的表面逐渐深入其内部,造成膨胀、疏松的碱式氯化铜,习惯上称之为“粉状绣”。粉状绣犹如青铜文物的“恶性肿瘤”,从点滴处产生后快速蔓延,短时间内能使青铜文物纹饰剥落、铭文模糊不清,甚至造成整个器物畸形、粉化,而且这种绣还具有很强的传播感染能力,可危机同架层乃至整个文物收藏处所的青铜金属。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剔除青铜器身上的有害绣,加固封存以妥善保护,当前经我国文物修复界普遍认可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即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电化还原法。

一、物理方法

⑴、机械除绣法:此种出秀法以手工剔挖为主,借助微型电动工具为辅,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效果比较明显。手工除锈时使用的工具有11号手术刀、各种型号的木刻刀、不锈钢针、锉刀,小锤及纱布等,将暴露在青铜器表面的粉状绣和其下面的灰白色氯化亚铜小心剔挖、刮削及打磨干净;微型电动工具则根据需要更换相应的磨头,靠机械运转带动特殊磨头消除有害锈蚀,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操作时要求大胆心细,用力均匀,掌握分寸做到恰到好处,力求最大限度保存原文物自身特有的历史风貌。

⑵、超声波洁牙机去绣法:将待处理之青铜器浸入蒸馏水中约1~2小时,大件的则用棉球蘸蒸馏水多次擦润有害绣处,使其酥软,再将超声波的强度调至50KHz, 利用超声波产生一个高压力,并借助水流的冲击把附着在青铜器表面及深层的有害绣蚀物震掉。一次操作之后,可用纯酒精和丙酮清洗干净,放置观察一段时间,如不理想可再重来,直到除净为至。

⑶、激光除锈法:这是利用激光在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器物表面快速升温,溶离有害绣蚀物。此种方法限于条件推广的可能性不太大,仅仅适合于铜器自身小面积有害绣的去除。

⑷、去离子水法:使用温度为40~60℃的去离子水多次反复漂洗青铜器的修饰处,在不改变器体表面绿绣的前提下洗去氯离子,消除铜器的锈蚀源。

二、化学方法

⑴、倍半碳酸钠法:采用化学试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按1∶1的比例配制成碳酸氢三纳溶液,把有害绣蚀的青铜器放进溶液中加热浸泡,两者发生相互作用使铜器上的氯化物逐渐转化成相对稳定的铜的碳酸盐,氯离子被置换于溶液内。定时更换液体,直至浸液中无氯离子出现,然后使用蒸馏水反复浸泡冲洗,以除去碱液。

⑵、氧化银封护法:青铜器身上的有害绣经过机械方法去除后,以乙醇或丙酮液体擦洗晾干,把氧化银调和乙醇或者洋干漆成粘性适度的糊状,均匀地涂抹在它的表面,使其与残留的氯化亚铜接触并发生反应形成角银膜以阻止氯离子的游动,达到隔离空气保护青铜器的目的。

⑶、苯骈三氮唑(BTA)法:取1%~2%的乙醇溶液浸泡涂刷青铜器表,苯骈三氮唑与铜器表面的金属物反应形成类似于高聚物线状结构的保护膜,牢固稳定,不溶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是青铜器的优良缓蚀剂。在实践操作中有时更倾向于将苯骈三氮唑与B72混合使用,B72是目前文物修复界对青铜文物加固封护时普遍采用的优质材料之一,一般选用1%苯骈三氮唑和B72混合丙酮溶液作铜器的封护剂,在个别断裂碴口处或去绣后铜胎较酥松并有缺失的部位涂抹1%BTA和5%B72的混合丙酮溶液,兼具封护与加固的双重作用,效果更佳。

⑷、其它化学试剂去绣法:比较常用的化学试剂如拧檬酸(10%~50%)、草酸、醋精、氢氧化胺(5%~10%)、碱性甘油及盐酸等,有时也可以采用5%柠檬酸和1%硫脲的水溶液清除有害绣。

三、电化还原法:以锌粉或铝粉为还原材料,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质,先将还原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混调成糊状,敷在青铜器锈蚀的部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后,用蒸馏水反复擦洗干净即可。此法适用于青铜器表面局部有害绣的处理,特别是有复杂纹饰及精美铭文的部位,除锈彻底又不伤铜胎。

除此之外,用作青铜器除锈的方法还有许多,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除锈前必须对青铜器表面进行清洗,清洗剂一般选用蒸馏水、乙醇和丙酮,彻底清除干净器体表面的泥沙、油污及其它有机粘连物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博物馆馆藏铁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

铁器文物是继青铜器之后出现的,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又一次飞跃发展。中国古代冶炼比较发达,在商代就出现了铁制品,有名的“铁刃铜钺”、“铁援铜戈”、就是例证。在历史文物中,铁器占有一定的比重,众多的出土铁器,为研究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也是我们文博单位研究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重要源泉。继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好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而铁质文物已经历了长久的地下埋藏,出土后又暴露于大气之中,使许多铁质文物不断锈蚀。在稍微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被氧化,慢慢就被分解成废铁。要遏止、减缓它们的腐蚀,有效地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物,必须先了解腐蚀的原因,并检测它的腐蚀程度,以便为采取下一步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一、铁器腐蚀机理

铁质文物自然是以铁为材料制成的,但这里的铁并非指单纯的铁金属,而是指铁金属与碳的合金。这是由铁的冶炼,过程决定的。铁的金属性活泼,易于腐蚀。铁的组成为铁与碳不同比例组成的铁碳合金。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铁的结构可用统计观点按抗腐蚀能力分成三大类: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

古代的熟铁(块炼铁)是由铁素体组成,铁素体是含碳很低的固溶体,呈海绵状带气孔的疏松结构,空气水分各种污染容易渗透,故而耐腐蚀能力很差。

古代的白口生铁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渗碳体一般分布不均匀,合金表面的含量大于合金内部。它虽能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渗碳体于铁素体之间有严重的歪扭现象,两者之间有微裂间隙,仍可使其受腐蚀。

渗碳体是一种不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为铁和石墨。我国古代的灰口铁和展性铸铁中存在大量石墨,石墨层与层之间存在裂缝和许多孔洞,是有害分子进入铁器内部深处的通道,抗腐蚀能力也较差。只有古代的钢,经反复锻打,微孔较少,并有渗碳体保护,故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但是由于铁体本身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各种组织电极电位不同,会引起电化学腐蚀

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氧化升成棕色铁锈。加之古代冶炼,铸造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铁器金属组织疏松,孔隙率高。这些空隙可储大量水分,是铁的锈蚀过程加剧、加速。生锈的铁器与自然界的氯化物接触后,可在铁器的局部分形成微电池,发生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氯化物起着电解质的作用。铁锈与金属铁之间存在一定电位,通过电解质进行电化反应,反应中金属铁反应生成离子,使器物基体受到严重侵蚀。

此外,铁器还易于受细菌腐蚀。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电化学腐蚀中产生的氢气用来还原土壤中硫酸盐,使其成为能侵蚀金属铁的硫化物。受硫化物腐蚀的铁器,表面生成多孔的黑色硫化亚铁。同时,由于细菌腐蚀过程中氧原子被氧化成氢氧离子,从而清除了能够减缓电化学腐蚀的阴极氢极化学作用使电化学腐蚀也愈演愈裂。

对不同类型铁器之腐蚀层的检测结果表明:铁器腐蚀产物有各种形式的铁氧化物,靠铁心的内层锈以Fe2O3.H2O为主,外层多力Fe2O3.Nh2O是水合式氧化铁,其质地疏松,形成充满毛细管的多孔性表面层,能吸附大量水分,无机盐和污物,故使腐蚀加剧。

当铁器埋藏在地下时,埋藏的铁器无论成份、结构如何不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因此,铁器出土时,腐蚀都很严重,有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灭地步,所以,早日发掘铁器是挽救铁器的根本。

铁器一旦发掘出土,就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仍会受到来大其中的湿气,灰尘既有害气体的侵蚀,这种侵蚀对于已经带有锈蚀的出土铁器尤为严重。铁器出土后,仍然面临腐蚀的可能,一是来自空气中的湿气,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威胁。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因素,如:出土铁器的锈蚀层具有毛细管作用、易吸水。不带锈(或除去锈)铁碳合金也容易揭露。它们都会导致来自大气的腐蚀。以上腐蚀机理是我们保护铁器文物的理论根据。

入馆收藏的铁器,其腐蚀主要来自环境作用,如氧、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沿海地区的盐雾污染。在干燥环境中铁的腐蚀是缓慢的,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35%时,铁器则呈稳定状态,若收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55%,则馆藏铁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腐蚀。

根据铁器的腐蚀机理及锈蚀构造,铁器文物的保护程序应该为:强制性干燥,检测锈蚀情况;去锈去氯,加固粘接;进行封护,采用气体缓蚀剂,并做环境控制。

二、铁器锈蚀处理前的检测

铁器锈蚀程度的检测:对于已锈蚀的铁器,在做防腐蚀处理之前,必须进行检测,以便断定有关问题的准确性质并制定出正确的处理办法。铁器锈蚀一般较厚,疏松且无规律,最好采用X-射线照相,X-射线穿透能力强和密度有关放射后,在底片上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器物锈蚀得分布及范围,并能看出锈蚀孔洞得深度。另外还可以探明锈层下面器物文饰和文字。这是保护铁器的最佳依据。如发现有镶嵌或铭文,存在,铁器结构将决定用机械方法清除可以进行的程度。射线照相术在以后去除腐蚀覆盖层的任何机械清理中可以作向导。如果自己单位没有X光透射设备,只好选择几件贵重且锈蚀严重又没把握估计的文物送到医院作检测,限于条件,我们也只能这样处理。而绝大部分文物均用比较简单的磁铁吸引法、钢针、金属探针或放大镜来检测。

1、锈蚀程度的检测:在做防腐蚀处理之前,必须进行检测它的腐蚀程度,以便断定有关问题的准确性质并制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铁器锈蚀一般较厚,疏松且无规则最好采用X射线照相,它可以清楚地显示铁器的内部结构,器物被氧化腐蚀的分布和范围,还可以估计锈蚀孔洞的深度,探测可能隐藏腐蚀物下面文饰和文字,所得资料对以后的处理方法提供最佳依据。如发现有镶嵌物存在,铁器结构将决定用机械方法清除可以进行的程度。射线照相在以后去除腐蚀覆盖层的任何机械清理中也可以作向导。如果自己单位没有X光透设备,只好选择几件贵重且锈蚀严重又没把握估计的的文物送到医院作检测,限于条件我们也只能这样处理。而绝大部分文物均用比较简单的磁铁吸引法、钢针、金属探针或放大镜来检测。

磁性测量:观察金属铁器腐蚀程度好坏,磁性测量试,是一个好办法,金属铁器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磁性,而铁的腐蚀物失去了磁性。这样要检查铁器的腐蚀深度及内部铁芯的完整程度,可以借用磁铁来进行;探针法:铁器在墓内露出土面,锈层严重,但不明内部铁心的情况起取慎重。可用一根细针,逐段,逐片向下刺探,一要探明锈层的后薄,二要了解铁芯的坚固程度。如铁芯程度极差,采取匣去或从底部压力切入托起的方法,取回室内处。室内清理时采用探针做细部探查,判断厚锈下是否存在有文饰或镶嵌物;密度测定法:我们知道金属铁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7.86克.立方厘米,而铁的氧化物的密度在5.24-4.90克.立方厘米,铁的氯化物密度则更小。如果铁质文物密度在6.5克.立方厘米以上,可以判定锈层比较薄。铁锈蚀产物最小,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以下,可以肯定这件器物的内部以全部腐蚀。如果造型特异的器物无法测量体积,可以在容器内,通过测量物体浸水中的排水量来计算。要知道铁器的密度,用此法先算出它得体积和重量然后得出:密度=体积÷重量

2、氯化物的检测:氯化物是铁器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大大加速铁器的腐蚀过程。氯化物是铁器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会大大加速铁器的腐蚀过程。因此我们通过放大镜观察铁器表面,如果初步怀疑可能有附着氯化物的铁器,则要统统作检测,看其锈层中是否真正有氯化物。若有,必须在下一步进行稳定性处理。氯化物的检测原理是根据氯离子和银离子可生成白色絮状沉积。检测氯化物的方法:分析铁器文物锈蚀还应检测锈蚀中是否含有氯化物,若有,就必须在下一步工作中进行稳定性处理。检测氯化物的方法较为简便,即将器物在蒸馏水中热浸泡,然后,取10毫升浸液放入试管中,加几滴ZN硝酸溶液,摇匀,使之酸化,在滴入0.1ZN硝酸溶液,利用黑色衬板看是否有色絮状沉淀出现,若有,则含有氯化物。

三、铁器腐蚀机理

铁质文物自然是以铁为材料制成的,但这里的铁并非指单纯的铁金属,而是指铁金属与碳的合金。这是由铁的冶炼,过程决定的。铁的金属性活泼,易于腐蚀。铁的组成为铁与碳不同比例组成的铁碳合金。从文物保护的角度看,铁的结构可用统计观点按抗腐蚀能力分成三大类:铁素体、铁素体+渗碳体、铁素体+石墨体+少许渗碳体。古代的熟铁(块炼铁)是由铁素体组成,铁素体是含碳很低的固溶体,呈海绵状带气孔的疏松结构,空气水分各种污染容易渗透,故而耐腐蚀能力很差。

古代的白口生铁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渗碳体一般分布不均匀,合金表面的含量大于合金内部。它虽能在合金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但渗碳体于铁素体之间有严重的歪扭现象,两者之间有微裂间隙,仍可使其受腐蚀。

渗碳体是一种不十分稳定的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为铁和石墨。我国古代的灰口铁和展性铸铁中存在大量石墨,石墨层与层之间存在裂缝和许多孔洞,是有害分子进入铁器内部深处的通道,抗腐蚀能力也较差。只有古代的钢,经反复锻打,微孔较少,并有渗碳体保护,故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但是由于铁体本身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以及铁的各种组织电极电位不同,会引起电化学腐蚀

铁器在潮湿的环境中,极容易氧化升成棕色铁锈。加之古代冶炼,铸造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铁器金属组织疏松,孔隙率高。这些空隙可储大量水分,是铁的锈蚀过程加剧、加速。生锈的铁器与自然界的氯化物接触后,可在铁器的局部分形成微电池,发生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氯化物起着电解质的作用。铁锈与金属铁之间存在一定电位,通过电解质进行电化反应,反应中金属铁反应生成离子,使器物基体受到严重侵蚀。

此外,铁器还易于受细菌腐蚀。土壤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可将电化学腐蚀中产生的氢气用来还原土壤中硫酸盐,使其成为能侵蚀金属铁的硫化物。受硫化物腐蚀的铁器,表面生成多孔的黑色硫化亚铁。同时,由于细菌腐蚀过程中氧原子被氧化成氢氧离子,从而清除了能够减缓电化学腐蚀的阴极氢极化学作用使电化学腐蚀也愈演愈裂。

对不同类型铁器之腐蚀层的检测结果表明:铁器腐蚀产物有各种形式的铁氧化物,靠铁心的内层锈以Fe2O3.H2O为主,外层多力Fe2O3.Nh2O是水合式氧化铁,其质地疏松,形成充满毛细管的多孔性表面层,能吸附大量水分,无机盐和污物,故使腐蚀加剧。

当铁器埋藏在地下时,埋藏的铁器无论成份、结构如何不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因此,铁器出土时,腐蚀都很严重,有的面目全非,甚至到了毁灭地步,所以,早日发掘铁器是挽救铁器的根本。

铁器一旦发掘出土,就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因为它们在空气中仍会受到来大其中的湿气,灰尘既有害气体的侵蚀,这种侵蚀对于已经带有锈蚀的出土铁器尤为严重。铁器出土后,仍然面临腐蚀的可能,一是来自空气中的湿气,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威胁。另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的因素,如:出土铁器的锈蚀层具有毛细管作用、易吸水。不带锈(或除去锈)铁碳合金也容易揭露。它们都会导致来自大气的腐蚀。以上腐蚀机理是我们保护铁器文物的理论根据。

入馆收藏的铁器,其腐蚀主要来自环境作用,如氧、臭氧、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沿海地区的盐雾污染。在干燥环境中铁的腐蚀是缓慢的,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35%时,铁器则呈稳定状态,若收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超过55%,则馆藏铁器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腐蚀。

根据铁器的腐蚀机理及锈蚀构造,铁器文物的保护程序应该为:强制性干燥,检测锈蚀情况;去锈去氯,加固粘接;进行封护,采用气体缓蚀剂,并做环境控制。

四、修复操作过程 1.建立修复档案

详细记录器物的编号、名称、质地、时代、来源、尺寸、以及器物现状、绘制器物病变图。对修复过程中各个阶段拍照图片资料,包括录象资料和照片资料,也可使用数字式照相机,将图片直接存入机算机进行处理。填写修复卡片,将修复所采用的方法,使用的化学试剂、药品等做详细的文字记录。2.清洗

铁器的清洗通常分为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机械清洗主要包括直接剔除和机械振动去除。直接剔除可采用手术刀、牙钻等工具,机械振动可采用仪器或手工直振动接振动,但机械振动对器物的要求较高,锈蚀矿化严重、器物有裂隙一般不能采用该方法,否则会对器物造成新的损害。化学清洗包括化学试剂清洗和电化学清洗。使用溶液清洗铁器表面的锈蚀常用的方法有:⑴有机溶剂清洗,如:乙醇、丙酮等;⑵在受腐蚀较轻的物体表面用1%的EDTA四钠盐或三钠盐溶液敷在腐蚀部位去除钙化层;⑶用5%-10%的柠檬酸溶液,5%-10%的磷酸或20%亚磷酸,在加上一定防腐剂如1%的亚硝酸钠和亚硫酸钠可使其氧化层软化进而清除,同时磷酸可在器物表面形成一层磷酸盐保护层;⑷对于铁器中含有的有害氯化物的去除一般采用5%倍半碳酸钠浸泡,且每周更换溶液,直到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在4ppm以下。电化学清洗主要是利用电解还原法,把要清洗的器物与低电压的负极相连,同时用一种惰性物(如不锈钢)与正极相连。放入电解液(苛性碱或烧碱溶液)中,通入电流,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并在腐蚀层下面的金属面生成气泡,产生机械挤压作用去除结垢层。使用电解清洗方法时一定要严格监控,操作不当会造成文物损伤,同时这种方法不能用于生铁制成的文物。

这件铁釜表面泥土较硬,锈蚀严重,器物通体矿化,内部有裂缝。只能采用有机溶剂软化泥土,再用机械法剔除,达到即清洗又不损坏文物的目的。

清洗实验块的选取:

针对器物的现状,选用适当的清洗方法后,应在器物病变严重或非重要部位(无文饰、铭文等处),选取面积为1㎝2区域若干块作清洗实验,将确定的清洗方法逐一实验,选定性质最温和、效果最明显的清洗方法。

表层泥土的清洗:

该铁器表层泥土多为较坚硬的黄土,清洗首先用乙醇溶液进行软化,再用手术刀或竹刀剔除。由于器物内表面泥土中含有动植物遗存,清洗会丧失历史信息,并且器物矿化十分严重,内表面的泥土同时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将内表面的泥土保留而未作清理。

不稳定锈蚀层的去除:

锈蚀层表面的黑色粉末可用乙醇棉签直接清洗。黑色粉末较蔬松的锈蚀,用牙钻清理。牙钻转速控制在5000-10000转/分,钻头选用钢钻头、石英钻头、钢刷或尼龙刷,清洗至黑褐色坚硬的表面(该锈蚀为稳定锈对器物表面起保护作用),最后用橡胶钻头进行抛光。使用牙钻清理时要注意戴护目镜、口罩,同时要注意环境的防尘。器物局部的泡状锈蚀,表面是一层较坚硬的黑褐色硬壳,硬壳下为红褐色粉末,有些已穿透器物。对于这种情况,清洗会破坏器物的形状,黑褐色硬壳已形成保护层,也不作进一步的清理。

白色钙质的清洗:

钙质层较薄且十分坚硬,选用钢钻头或钢刷清洗。

在清洗中发现,器物垫片周围锈蚀严重且多呈黑色粉末状。造成这一特殊腐蚀的现象是因为垫片的成份与铁釜的成份不同,铁釜为生铁铸造且含碳量较高,加之周围的潮湿环境,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垫片作为阳极,腐蚀严重。清洗时要十分注意,否则会出现孔洞。3.稳定处理:

铁器使用的转化剂都是以碳酸为基础,它可以将氧化铁和次氯酸亚铁转化成稳定的碳酸亚铁,形成保护层。该保护层多数情况下可以防潮、防盐、防尘。这对文物的艺术价值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材料。碳酸多存在于丹宁酸中,很多植物中都有,且丹宁酸性质温和,因此常用丹宁酸替代碳酸。转化的配方是:磷酸10g,去离子水215g,丹宁酸35g,乙醇10cc,溶液的PH值控制在2-2.5之间。将配制好的溶液分三次涂刷于铁器表面,每遍间隔24小时。然后用去离子水清除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在用乙醇和丙酮进行脱水,最后用红外灯干燥。4.粘接:

这件铁釜的粘接主要有三部分: 口沿和腹部的少量鳞片状脱落,用502速干胶粘接,多余溢出的胶用丙去除。

器物底部的裂隙,用液态环氧树脂沿裂隙渗透,也可用针管滴注。多余的树脂用丙酮去除。

其余部分的粘接,使用双组分的环氧树脂胶,1:1调和粘接。对于裂缝较大处可先将树脂挤出,在树脂中加入合成有机颜料,调制成与铁釜整体颜色协调统一的色泽,再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搅拌后的颜色比以前的颜色略浅。为保证所有粘接处的颜色一致,调制的胶应略多,以防二次调制。将调和好的胶用竹签涂于断面处,用纸胶带固定好,24小时后去除纸胶带。多余的胶用加热的手术刀去除。5.表面封护:

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器物不受侵害,在完成以上程序后,一般在铁器的表面还应涂刷一层保护材料,达到加固、保护器物的目的。这种材料应具备:无色、透明,化学稳定性,不透水性,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与支掌物的膨胀系数一致,抗生物性,有一定的机械抗性。目前较为理想的材料是ParaloidB72溶液,浓度1%-5%。这件铁釜粘接完成后,使用了1.5%的ParaloidB72三氯乙烷溶液,在通风橱中,用软毛刷涂于器物表面,自然干燥一小时后取出。

6.资料的整理归档:

铁釜的保护修复完成后,将铁釜的所有资料,包括考古、科学分析和修复中的文字资料、绘图、照片资料、科学分析结论和X光等整理归档。7.铁器存放环境的控制

铁器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较大,即使对铁器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修复,若没有一个安全的存放环境,铁器仍会发生新的病变。一般对铁器应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隔绝空气,控制微环境的温度基本恒温,不能聚冷聚热,相对湿度低于40%,同时注意环境的杀菌。

铁质文物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下来的的相对数量较少,因此铁器的保护修复就显得极其重要。我们在修复铁质时,应采取最少干预的原则,尽可能的保持文物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希望通过我们的修复最大限度的延长这件铁釜的寿命。以上有关腐蚀铁质文物的腐蚀机理,以及其检测、处理和封护方法,既有中合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在铁质文物保护中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供同行参考。我们的修复并非十分完善,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此将整个修复过程叙述下来,希望广大修复界的前辈及同僚给予批评和指正,以促进我们对铁质文物的保护修复。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旅游景区景点环境管理工作,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法[1995]462号)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点文物古迹所在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开展旅游活动的区域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对景区环境质量负责,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四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较大的旅游景区景点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第五条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将旅游景区景点的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拨出资金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旅游景区景点也应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以及国外有关机构的捐助,并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环境保护,用于环境保护资金不得低于景区门票收入10%,环保投入比例随着旅游区收入增长逐步提高。

第六条 实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制订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专项环境保护内容,或制订专项环境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分,明确环境保护目标。不允许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其他需要绝对保护的区域开发旅游活动。规划应报县以上政府批准实施。

第七条 县以上环保、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参与规划的论证审查。

第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设施和防止流失、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和审批。

第九条 旅游景区景点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生态环境有害的项目。建设其他设施和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现有的上述项目或设施,其污染物排入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必须限期治理或依法关闭、搬迁。

第十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应因地制宜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景区内生活服务单位的燃煤锅炉必须采取消烟、除尘措施,其他炉灶应采用型煤、液化气、电等清洁燃料,宾馆、饭店的营业炉灶必须安装油烟处理设施,禁止原煤散烧;排放污水超过标准的,应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回用;生活垃圾应分类袋装,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旅游景区使用高音嗽叭或其他方式造成噪音污染。

第十二条 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机构及其经营单位应当做好植树造林、护林防火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人文景观。禁止捕猎野生动物和破坏其生存环境,禁止采集和销售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禁止毁林毁草、开山取石、挖土采沙、开矿冶炼、建炉煅炼、改变水系等破坏生态的行为。生态严重破坏的地段,要封闭进行自然恢复。

第十三条 游览步道及交通道路的建设要合理规划、设计,避免破坏生态和景观,提倡采用天然石板路等。较大景区内的交通应当采用环保节能的方式,如电瓶车。机动车停车场应建在景区外隐蔽处并加强绿化和环境管理。

第十四条 景区中心区或主要游览区不得安装高压电缆和架空电线,各种线路、管网宜采用隐蔽工程。

第十五条 景区内禁止焚烧秸秆,控制使用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规模,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观赏动物应做好卫生防疫和粪便处理工作。

第十六条 旅游景区景点环保机构或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景区景点日常环境监测制定制度,定期监测景区景点内的理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并及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旅游景区景点应做好环境卫生和文物保护工作,推行随票进门发放清洁袋并有效回收,建设水冲厕所或生态厕所,杜绝乱扔食品包装袋,废纸等废物和在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上乱刻乱涂、乱写乱画现象。加强对饭店、宾馆的管理,卫生洁具、餐具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杜绝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卫生洁具、餐具。

第十八条 旅游景区景点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建设必要的宣教设施,通过宣传教育片、宣传手册、广告标语、导游解说等方式宣传环境保护。

第十九条 对环境管理做出显著成绩的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给予表扬和奖励。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旅游景区景点,环境保护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2.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篇二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三亚国际性旅游城市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一、问题的提出

1. 对外汉语教学至今有六十多年发展的历程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 70年代后期,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中外交流逐渐增多。随着“中国热”在世界各国的掀起, 汉语学习也逐渐加温。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国家教委1989年5月《关于印发〈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一文中明确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为了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87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政府部门及北京语言学院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1998年扩展为11个政府部门) 。国家教委负责人任组长。日程工作由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 (简称“汉办”) 负责, 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为北京语言学院院长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经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目前在世界上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领域已占主流地位。这当然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 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能有今天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表现。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 其重要性, 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2. 三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目前海南省境内主要以接纳外籍留学生的方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属精英教学, 据业内人士统计年接纳量不足500人次, 多为汉办的政策性任务, 教学点主要在海师、海大两个高校。如何在短的5至10年间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能力, 缩小百倍的差距, 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

三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琼州学院2009年新招收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以外, 在琼州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每年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学生。

二、对外汉语教学在三亚国际性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12月31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而三亚作为享有盛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域条件。三亚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是海南省风景名胜最多、最密集的地方, 在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 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海山奇观、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 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在国内外堪称一绝。由此, 也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来观光度假。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对三亚乃至海南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在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必要性

目前, 三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排头兵, 来三亚旅游的外国客人很多, 特别是每年有很多俄罗斯人来三亚过冬, 给三亚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创造了条件。

1.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能满足三亚对外开放及对外交流的需要

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给三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让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三亚, 也让三亚能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成为国际化的旅游都市。如今, 许多旅游者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 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外国游客来到三亚, 不仅仅是为了看海, 看风景, 而且还在于了解三亚, 了解三亚的风俗文化。我国古人就有提倡“游学”的传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交八方友”历来就是令人向往的。这一点同样也值得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美丽汉语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针对来三亚旅游的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方面传播祖国文化以及三亚旅游文化, 另一方面能提升三亚的国际知名度。

2.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把对外汉语教学置于旅游产品的地位加以开发, 以丰富国际旅游岛的内涵建设。挖掘国际旅游岛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 利用汉语的强势影响, 结合国际旅游岛的自然、人文优越资源, 把对外汉语教学视同休闲、会展、购物的旅游项目地位, 在政策上倾斜, 合理功能组团, 加以开发建设。让游客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汉语, 学好汉语。

3.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能满足旅行中的外国人学汉语的兴趣及需要。

4.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能满足中国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 旅游文化对外展示与传播的需要。外国游客懂得汉语, 海南居民可以很好的与其沟通, 同时海南人民可以很好的学习到外国民族的先进思想。外国民族的先进发展经验可用于海南本土发展。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在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可行性

1.从国家政策上讲, 国家大力推广汉语, 汉语作为民族的语言, 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扶持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为三亚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给三亚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创造了条件。

2.从三亚的自然条件以及气候条件来讲, 没有冬天的海南, 拥有着碧海蓝天的三亚, 不仅吸引着中国游客, 而且吸引着外国游客前来旅游, 来三亚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特别是每年冬季来三亚过冬的俄罗斯人特别多, 他们除了旅游以外, 更重要的是在三亚度过整个冬天, 这样就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在生源上创造了的条件。

3.三亚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的硬件及软件, 第一, 琼州学院是中国十大教育援外基地之一。第二, 琼州学院作为中国最南端的公办院校, 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 有最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 有与对外汉语密切相关的外国语学院的中国教师:会英语的教师, 会俄语的, 会日语的教师等。第三, 琼州学院2009年开始招收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究以及教学理论研究都有一定的发展。

4.三亚具有充足的外国游客, 其中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26国入境免签证和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的对外开放优惠政策, 将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在海南休闲生活。到中国最美的热带海岛旅游一趟, 休闲十天半个月的, 给亲朋好友带回各种土特产, 但最荣耀的莫过于在亲友面前秀一秀大中国的中国话和海南岛的方言, 因为炫耀经历的需要, 多数人会把汉语学习当做一种神奇的经历来体验。这种当做体验神奇经历而学的汉语, 可称为娱乐汉语。

综上所述,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在三亚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三亚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2]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华语教学出版社, 1987年,

[3]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年,

[4]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讲义) 》, 内部资料, 1996年,

[5]赵贤洲等《对外汉语教学通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

[6]刘珣 (主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年,

[7]国家汉办《各国推广本族语情况汇编》,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年,

[8]会议组委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年,

[9]会议组委会《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8年,

[10]会议组委会《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1年,

[11]会议组委会《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3.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篇三

关键词:旅游英语 技工院校 酒店与旅游专业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发愁,不再把物质追求放在第一位,而是讲究精神需求。目前,国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踏出国门也不再是梦想,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的学生学好旅游英语已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提升旅游英语学习水平的首要条件就是调整目前技工院校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调整旅游英语课程内容的必要性。

一、旅游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物质生活丰富、精神需求也大幅度提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只要满足条件,大家都有走出国门深造或者游玩的机会,因此,出国留学、访学、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国内大中专院校开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不在少数,但能学好旅游英语和酒店英语的学生却不多,而技工类院校的学生能学好相关专业英语的则更少。在旅游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的导游却供不应求,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要快速缓和这种矛盾,提升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得调整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

二、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旅游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

虽然全国大多数技工院校的酒店与旅游专业都开设了旅游英语和酒店服务英语这两门专业英语课程,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在出境游导游服务工作中都面临着既不能用英语顺利地交流,也不能迅速阅读英语书面信息的双重窘境。究其原因,旅游英语教材的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工作需求,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侧重对文章语法的解说与单词的朗读,显然偏离了工作岗位的需求,这样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

笔者根据多年的企业工作和教学经验,发现目前的旅游英语教材很单一,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接团、送团服务流程和著名景点介绍的英语,第二种是涉及饮食、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娱乐六大要素的大杂烩式英语。笔者认真分析了课程内容如此安排的不足:第一种接送团服务技巧部分实用性虽然比较强,但涵盖的导游服务工作内容不全面,只选取了几个较著名的景点做了简单的介绍,实际上对导游讲解时涉及的词汇数量严重不足。技工院校的学生考取的是中文导游证,对他们来说这些英语内容没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因为在出境导游时,完全不需要他们讲解并安排饮食、住宿、出行、游玩、购物、娱乐等方面,他们只是全程陪同游客出境进行旅游活动而已。第二种教材涉及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内容杂但不全,学生学起来很困难。英语教师掌握的是英语专业知识,并不太了解酒店与旅游专业需要的实用英语内容、应该侧重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应该实际达到的专业英语水平。

三、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的学生掌握旅游英语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对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特别是在北京APEC会议后,中国护照“含金量”的增加以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出境游异常火爆,出境游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并成为全球旅游业增长的新机遇。据中国旅行社协会和艾威联合旅游顾问机构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年报2014—2015》的总结和分析:2014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数已突破1亿人次,未来五年,中国出境总人数累计将超过6亿人次,出境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

虽然游客出境后会有国外地接导游接团,但许多工作环节还是需要中方导游协助或独立完成。例如,在机场、飞机上、海关、酒店、餐厅、商场等地都需要中方导游帮助游客办理相关手续。国外的地接导游有严格的工作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国外地接导游不可能24小时进行陪同和翻译。因此,学生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实用性英语以满足工作需求。

四、调整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旅游英语的课程内容

在出境导游服务工作中,最实用的英语是哪些?笔者分别对在酒店以及旅行社工作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毕业生做了一个调查,并将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做了以下整理。

第一部分设置的课程内容分为在机场、在飞机上和入境及转机三个专题。目前的教材一般都是以中文导游A和外国导游B在机场对接时的交流、核对以及国外地接导游在去往下榻酒店的车上向游客介绍城市概貌来编排内容,尽管有模拟情景、分角色表演、朗读等多种方式,但重点完全在外国导游的身上,学生只是又一次了解了接团的程序而已。通过调查,笔者认为更实用的内容是与国际机场或国外值机柜台人员的沟通,办理登机手续,能看懂登机牌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登机口、航班号、航班起飞时间以及座位等。进入机舱后,能根据登机牌信息帮助游客找到自己的座位,知道座椅扶手上的控制按钮的功能。入境前,还必须为游客填写好入境申请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掌握的英语技能,而这偏偏是目前教材所缺失的。由于政治、国际关系、地理位置等很多原因,很多城市之间还不具备直航的条件,这就意味着游客需要转机。在境外城市转机,导游得帮助游客办理行李托运和登机手续,如果出现行李丢失或者行李超重需要付超额费用(国内、国外不同的航空公司免费托运的重量不一致)的情况,还得由导游协助国外地接导游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部分应将办理登记入住手续、酒店的服务项目及设施、客房的设施设备及服务项目、餐厅点餐和询问卫生间的位置及付小费五个方面作为一个专题。目前的教材基本都聚焦于办理登记入住,接着简单提及酒店的某些服务项目,最后办理退房手续。看似结构完整,但这些工作都是由国外地接导游完成的,中方导游仍然是从旁静候。先是死记硬背,再灵活运用,或许这是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的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办理登记入住手续时游客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中文导游也应该主动协助国外地接导游的工作,能看懂入住登记表并且填写好游客的姓名、国籍、护照信息、入住天数等重要信息。因此,房间类型(双人房、单间、套房等)的词汇、入住登记表(姓名、护照信息、国籍、入住天数等)的词汇及所需句型都得掌握。要知道怎样用英语表达客房里的设备设施,如果游客房间的某个设备设施出现了故障,需要更换或者调试,游客都会首先反映给中方导游,万一遇到国外地接导游下班回家的情况,更是要由中方导游与酒店前台的服务人员交涉、沟通,为游客解决问题。

在用餐时,国外地接导游会提前安排好团队餐,面对异国他乡的美食,游客要求额外点餐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这时,不能事事都依赖、求助于国外地接导游。因此,学生要掌握常见的食品种类和酒水饮料的词汇以及点餐的句型。否则,很可能连吃饭都会成为问题,还会直接降低中方导游在游客心目中的威信,不利于对游客的管理和服务。

第三部分以兑换外币、购物与询问价格等为一个专题。学生要掌握一些知名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原产国、产地和价格等词汇,最重要的是学会所有的问价、打折扣的句型。谁都想物美价廉,询问是否可以打折扣是必需的,但不是每个游客都会英语,国外的地接导游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而且不同的游客有不同的购物需求和心理价位,难道中方导游在此时就袖手旁观、无能为力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四部分以问路、打车及在药房买药三方面为一个专题。晚上是游客自由活动的时间,作为全程陪同的中文导游,虽然也是自由活动和休息时间,但如果有游客想出去逛街或者去附近的大型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就需要问路。如果中方导游也是首次来这个城市,就得先向酒店服务人员问路,搞清楚后才能帮助游客。再如,如果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游客没有携带药物,导游人员按规定不能给游客私自用药,这时就得陪同患病的游客去药房购买相应的药品。因此,像感冒、发烧、咳嗽、嗓子痛、呕吐、腹泻、流血、止血贴等常见的疾病及相应的药品词汇也要掌握。具体的问路句型和打出租车的句型都得掌握,哪怕是死记硬背一些词汇,在紧急关头或许也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为了培养他们学习旅游英语的兴趣,在讲授旅游英语时,更应遵循实用、科学、合理的规律。随着出境游的持续升温,持中文导游证的导游带团出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且国家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酒店有外宾入住也不是新鲜事。因此,笔者认为技工院校酒店与旅游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设置非常有必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P.Walsh.带着英语去旅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赵静洁,李启金.饭店服务英语[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雅,黄敏.酒店服务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黄敏.酒店情景英语[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

[5]黄惠晖.旅游实用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6]莫敏.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 2009(1).

[7]张茹.初探技工学校旅游酒店英语专业教学新模式[J].文化教育,2010(9).

[8]张晓霞,徐静.对旅游及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教育与管理,2008(11).

4.旅游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篇四

(一)旅游业标准化是旅游行业各项工作的技术支撑

旅游业包含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覆盖行业众多,涉及面广。标准化作为一项技术性基础工作,渗透于旅游行业宏观管理、服务质量、基础设施设备要求,以及旅游创新等诸多方面。标准化为旅游涉及的相关行业设立了规范和标准,这种标准是行业发展的技术指标,是行业规范化管理的依据。这些标准为保持行业增长、规范市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各类型游客提供的科学技术依据。有了这些标准的引领,旅游各行业才能不断走向规范化,才能和国际旅游规范接轨。这些标准是我们评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强县等旅游目的地的评价方法,也是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我们做好旅游业各项工作的技术保障。

(二)旅游业标准化是旅游科学管理的手段

旅游业标准化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还有企业标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标准化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形成了含旅游业基础标准、旅游业要素系统标准,旅游业支持系统标准,旅游业工作标准四个业务领域的系统。旅游要素标又把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涵括其中,使得旅游管理在方方面面都有规可循,有纪可查,在旅游业的方方面面都有标准,有依据,且这些标准很多又结合地方的实际,既有针对性,又有适用性,为旅游管理更加规范化、更加标准化、更加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从这个方面来说,旅游业标准化是提高旅游业整体效能,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旅游业标准化有利于增加旅游竞争力

旅游业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的标准化,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迅速,旅游业标准化逐渐成为规范旅游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业标准化可以减少质量信息上的供求不对称,通过星级标准,特

许权识等使旅游者在旅游之前就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有了预期,通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衡定,使得旅游活动更放心。旅游业标准化使旅游从最初的价格竞争转向更高层次的非价格竞争,使得旅游企业不得不通过服务和管理创新来赢得市场,这进一步促进了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由于旅游业标准化使得旅游服务价格下降,消费者要求高品质的旅游服务,这就使得旅游产品趋向无差别化,行业利润平均化,但这也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推动力,进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是由于这些涵盖各个旅游领域的旅游服务标准,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旅游业标准化促进旅游质量提升,有利于规范旅游服务企业行为,优化服务产品,从而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促进旅游服务业健康、公平、有序竞争和发展;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塑造知名品牌,促进旅游服务业向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的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也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旅游业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看到标准所包含的巨大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关注其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方面的重要作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能够促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还可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代际延续的良性循环,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规范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由于旅游业标准化的建设,旅游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得到有效控制,旅游活动中损坏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得以减少,旅游产品质量得到提升,这样增强了消费者的可信度,增大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的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对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管理和保护就相应的措施和标准,这有利于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再者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可以减少旅游中信息不对称,增强旅游活动透明度,减少旅游活动中坑、蒙、拐、骗的不良行为,有利社会环境的建设,促进旅游行来良性循环,从而带来良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作为旅游大省,加强旅游业标准化工作是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旅游业“二次创业”、“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和“桥头堡”等重要发展战略不仅对云南省旅游业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平台和机遇。

(五)旅游业标准化是国家层面的重要决策

2009年12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是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意见》指出要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我国旅游业正处在全方位提升发展,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中国旅游品牌,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发展阶段。在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旅游业标准化是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行业监督管理,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总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旅游业新一轮黄金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发展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培育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提供技术支撑,是旅游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六)标准化是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契机

旅游二次创业是以实现云南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质增效,由旅游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实现云南旅游的二次崛起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旅游标准化是提升云南旅游业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支撑,标准化为云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为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提供了指导。另外,旅游“二次创业”要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行革新,这也对云南旅游业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需求。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批准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

5.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篇五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田基础设施需高标准配套

项目区内的骨干道路、水利骨干网络基本形成,但是项目区内的发展极不平衡,对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具体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依靠地方和群众的力量难以修复完善,对提高粮食产量非常不利。必须加大投入,实现农田的高标准配套,夯实粮食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作物结构与布局需调整优化

项目区的水稻、油菜等作物,总体上呈现出区域化分布的格局,然而,也有不少的“夹花田”,一些地方呈现出零散分布状态,存在着“旱夹水”、“水包旱”等现象,需要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推进区域化规模种植。水稻、油菜生产上,品质档次较低,通过区域化布局、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等措施,能有效地挖掘麦稻田增产增效潜力。

(三)农业面源污染急需有效控制

现行的生产体系规范度低,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投入品施用量过大,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仍然存在,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农民生态及环境意识的弱化,农业废弃物日益增多,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先进农业科技急需推广应用

项目区水稻每亩产量510kg左右、油菜每亩产量185kg左右。尽管已出现少部分的高产田块,但总体上仍很不平衡,中产田块占有较大的比例,水稻、油菜等作物的增产潜力很大。通过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特别是通过水稻、油菜等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等适用技术的普及,能快速地实现项目区平衡增产,做到农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同步提高。此外,与先进技术推广普及要求以及优质粮、油产业持续发展相适应,项目区的农科推广体系、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有待加强。

(五)农民科技素质与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农民更多依赖于生产经验和种植习惯,偏重于产品产量,而忽视品质与安全;偏重于效益增加,而忽视生态与环境。此外,由于自身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利用程度较低。通过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途径,提高基层干群的科技文化素质迫在眉睫。

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标准配套农田基础设施,促进优质粮油增产的需要 项目区河道等骨干引水工程较为完备,土地也比较平整,但由于当初的建设标准偏低,建成的工程难以适应稻麦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要求。近十几年来,虽然各级水利、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不同程度地投入了部分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但因受资金投入、自然条件限制等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稻麦等作物持续高产的要求。一些地方的渠道陈旧,田间道路窄小。本项目的建设,将按灌区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目标要求,可为促进优质粮油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本项目建设,可高标准地完善和配套灌排系统,有效地减少渠系渗漏,提高水的利用率,不仅可节约水资源、满足水稻等作物优质高产种植对水的需求,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灌溉成本。同时,通过先进技术的普及推广,有利于“节种、节肥、节药、省工”,从而达到增产、降本、增效的生产目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三)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受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以及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的影响,长期以来,项目区只注重生产而忽视生态、只重视产中而忽视经营、只重视硬件而忽视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本项目建设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同时着力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优势主导产业建设,务实推进科技推广及农民培训,注重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改善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农产品质量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体系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从而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和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做强优质粮油产业,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的需要 项目区具有发展优质稻米和双低油菜等产业基础与区位优势,通过政府的扶持和资金投入,能尽快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科技水平较高,综合效益好的高效农业规模开发区,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建设现代农业发挥积极作用。项目建设,可对通州区及其周边地区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通州区有112万亩左右耕地,但仍有不少地方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产出率较低,通过项目的建设,能加快农民对集约经营及其农业科技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全区农业生产水平。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高起点建设

金沙镇土地较为平整,其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项目区外部灌溉水源有保障,排水有出路,周边环境及交通条件较好,粮食增产潜力大。项目建设是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项目区是规划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其特色明显,优质粮、油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项目区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耕地集中连片。项目区周边地区已有多家粮、油加工企业,有着发展优质粮、油产业的优势与潜力。

(二)干群热情高涨,有利于项目的高质量推进

通州区在以往各类农业开发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和管理班子,他们了解农村的具体情况,与农民群众结有深厚的感情,既熟悉财政工作,也熟悉农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既懂财务管理,也懂项目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仅成效显著,而且管理规范,勇于创新,在全省较早地推行了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科技推广委托制、工程监理制、工程管护责任制等规范化的配套管理制度,成效显著,得到国家、省等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通州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意义,高度关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指挥、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精兵强将,抓紧制订项目区建设规划,决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各项支农资金整合到位。成立了通州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领导组,为项目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项目区所在金沙镇及行政村工作班子能力强,群众的开发热情十分高涨,为实施规模开发、连片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资金落实有保障,有利于项目的高效率实施

项目区所在金沙镇的经济及社会基础条件好,2008年财政收入达3.0054亿元,2009年有望达到3.5亿元,近几年镇财政每年的农业投入达2000万元以上。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好,迫切希望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的平台投入更多资金,把产业做大做强。项目区内农户筹资投劳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通州区财政将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有资金都纳入预算,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

(四)有稳定的科技支撑,有利于项目的高标准完成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6.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篇六

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巴枯宁有关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观点时认为:“无产阶级在取得胜利以后遇到的唯一现成的组织正是国家。这个国家或许需要作一些改变,才能完成自己的新职能。但是在这种时刻破坏它,就是破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能用来行使自己刚刚夺取的政权、镇压自己的资本家敌人和实行社会经济革命的唯一机构”。为此,“工人阶级应当首先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并指出:“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他们也深深了解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复杂情况。恩格斯曾经分析说:“国家再好也不过是在争取阶级统治的斗争中获胜的无产阶级所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

所谓“祸害”,其要义就是权力的侵蚀,就是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成为执政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其领导干部亦可称之为“官吏”和“政治家”们,因为权力而在“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逐渐形成其特殊的既得利益,而日益同社会同人民群众相脱离、相异化,以至由“表面上”达到“实质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由公仆变成主人,最终走向社会的对立面,陷入“腐败的泥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江泽民也正是这样分析了中国的情况:“由于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党内有一些人逐渐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他们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看成是自己的所谓既得利益,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而是用来为自己捞取不合理的、非法的私利。他们甚至把这些东西看成是谁也碰不得、动不得的私有财产,想方设法地要去维护和扩大这种所谓既得利益。这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认识到,这种权力的侵蚀或“祸害”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工人阶级执政党构成的挑战,在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和严峻。这除了因为前面分析过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特点以外,还应看到,与马克思恩格斯所经历、所目睹、所说、所想的情况大不相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人民民主专政并不如“革命转变时期”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那么短暂,而是长期的。这些情况,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的任务更为艰巨、更为严峻。

7.旅游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篇七

1 旅游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要性

1.1 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如上所述,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 而时代在发展、更新的过程中, 市场也在随之发生变化, 处于市场中的企业, 如果不能够及时把握市场的动态, 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计算机网络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 人们的娱乐需要计算机网络, 人们的工作、发展也同样需要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 有85%左右的人都是通过上网来获取相关的社会信息, 而其中有75%的人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旅游信息, 这既是社会科技下的必然结果,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由此可以看出,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当代, 旅游企业如果没有及时地实施营销模式更新、改革, 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网络营销, 就会违背市场的发展, 从而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而其结果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更不用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因此, 我国旅游企业必须尽快完善自身的网络营销模式, 这样才能够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 也才能够凸显出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获得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前景。

1.2 满足自身行业竞争需求

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 而科技的推动, 使得计算机网络普遍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市场也在随之发生改变, 而敏感的企业在获得市场改变信息的同时, 也不断的策划自身的发展战略, 而竞争也随之而来, 要知道网络营销的覆盖面范围更广、成本更低, 而且还能够让全世界各地区的人们看到, 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市场。而旅游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构成, 从事旅游业的公司与企业数量庞杂, 在整体质量上也参差不齐。如何在众多的企业、公司里异军突起, 这就要求具有创新的理念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营销模式。因为, 从根本上来说, 营销是为公司吸引顾客, 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而利润则是一个企业能否稳步发展生存甚至扩大规模的决定性因素。网络营销作为一个伴随信息化发展的营销模式, 首先, 它是符合时代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其次, 从世界范围来看, 网络营销的模式被运用到商业以后, 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也给企业增加了更多的商机, 在营销模式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 选择网络营销不仅是整个商业社会的需要, 更是对旅游行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2 旅游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网站内容和服务功能欠缺

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离不开自身的网站, 因为网站既是对自身文化、形象的诠释, 也是给予消费者相关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 就我国目前旅游企业的网站来说, 仍然显得太过粗糙, 比如说, 仅仅大致地宣传自身企业的相关信息或者是相关节日的旅游信息, 并没有突出自身的特点以及旅游地点的特点, 大大地降低了对大众的服务指数。除此之外, 也没有及时地开展一对一式的网站服务, 从而使得自身企业所建立的网络营销与企业服务脱离, 并没有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2.2 旅游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旅游是一个多元化的活动, 比如说包括了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行、旅游者在旅游当地的住与食以及旅游者的相关娱乐、消费等等, 而这些并不是一家旅游企业就能够全部承担的, 换句话来说, 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做好旅游活动, 就必须由多家企业共同合作完成。但是, 就目前的旅游业来说, 企业与企业之间极度缺乏合作意识, 没有形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共识, 最终使得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不能够尽兴, 甚至败兴而归, 最终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3 网络法律建设不完善

网上交易是交易方式的电子化, 旅游企业与消费者不直接见面, 消费者与网上销售的旅游产品没有直接的接触, 这必将会引发一系列相应的法律问题。举个例子来说,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交易存在着恶意的预订、恶意的登记等等, 或者消费者在订购之后又无故取消, 而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旅游企业的运作。尽管在预订网页上都郑重声明违约罚款条例, 但实际上很难落实到位;而当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在网上交易中出现欺诈行为、货不对版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 消费者更是投诉无门, 缺乏法律保护。

2.4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是旅游业自身可以控制的, 但是建设的质量、效果却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网络营销, 因为网络营销工作的开展需要计算机网络这个重要的媒介, 而一旦缺少了媒介, 网络营销也就很难能够良好的获得发展。或许会有人产生怀疑, 觉得当下的计算机网络已经完全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但这个数字只是对于城市来说的, 而若将这个数字与我国的人口做比较, 就会变得非常微小。不仅如此, 就已建成的网络来说, 其利用率也比较低, 造成了网络资源的闲置、浪费。

3 推动旅游业网络营销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对旅游信息的开发

旅游信息对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 进行自身的网络营销, 就必须及时地加强对旅游信息的开发, 因为旅游信息越是完善, 就能够增进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 进而发现他所感兴趣的旅游设施和旅游节目。由于旅游行为日趋多样化, 客观上也要求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详细的旅游信息, 以满足各类旅游者群体对各种不同旅游信息的需要, 进而采取相应的旅游行为。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都应尽力满足旅游者对各种旅游信息的要求。旅游主管部门应提供所辖区域的全方位的旅游信息, 包括食宿、风景名胜区、公园、博物馆、艺术画廊、旅游节目以及入出境管理、卫生检查法律条款、公共交通、天气情况等;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的同时力求详细, 如公共交通信息方面提供方式、价格、时刻表、目的地等详细信息。旅游企业重点在于提供详细的信息, 如客房方面提供设施、价格等详细信息。其次, 旅游信息还应准确、及时, 这是对旅游信息在质量上的要求。旅游设施、旅游节目、旅游交通时刻表、天气状况、入出境管理等旅游信息必须准确, 以帮助旅游者确定相应的旅游计划或者完成预定的旅游活动。相反, 旅游信息不准确, 就可能影响预定旅游计划的完成, 例如无法按时抵达目的地。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势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很容易成为过时的信息, 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势性。

3.2 加强自身网站的建设

网站是旅游企业通过网络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通过网站, 企业可以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 表达自身的企业理念, 从而最大限度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反过来说, 消费者可以通过浏览旅游企业的网站, 及时的了解到旅游企业所推出的旅游活动, 并且获取相关的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 旅游企业要想成功地推行自身的网络营销, 就必须积极建设自身的旅游网站, 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对网站实施完善, 这样才能够将网络营销做到最好, 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的营销目标。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 简单、清楚地介绍自身企业。尽管网站只是一个交流、沟通以及宣传的平台, 但是却对旅游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旅游企业必须在这个平台网站上简单、清楚地介绍自身企业, 这样才能够使消费者一进入网站就大致的了解企业, 并且加强对企业的印象;第二, 及时更新自身的旅游活动。比如说在节假日之前, 旅游企业就应该及时地将自身企业对节假日所推出的旅游活动更新到网站上, 这样就能够跨越地区、国界, 使各地的旅游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这些信息, 既方便了旅游者, 又为旅游企业带来客观的效益;第三, 加强网站的服务。通过网站的宣传, 旅游者可以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所需要的旅游信息, 但是沟通、交流毕竟是动态的活动, 如果旅游企业仅仅只是设置相关的程序或者公布相关的信息, 就很难能够全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正是因为这样, 旅游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站的服务, 比如说建设出动态的、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而这种模式既能够及时地帮助旅游者解答问题, 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企业的经营, 使旅游企业不断汲取旅游者的建议, 进而不断完善自身企业。

3.3 加强网络营销的渠道

就目前来说, 旅游企业的营销渠道主要有企业的站点营销以及网络上的无站点营销, 站点营销是一种当面的交易, 尽管比较可靠, 但是却需要大量的人手以及时间, 属于被动交易的范畴;而网络无站点营销则是属于无形的营销, 其特点是灵活、多样。在旅游企业大力推广网络营销的过程中, 必须积极地加强对自身网络营销渠道的拓展, 这样不仅仅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 还可以丰富企业营销的多样化,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最终获得持续性、健康的发展前景。比如说建立起网站的旅游景点图片库, 以实实在在的旅游景点刺激旅游者的旅游心理, 或者大力推广网络报名优惠, 使旅游者能够感受到网络营销的实效性等等。总地来说, 拓展网络营销渠道, 就是在帮助旅游企业拓展市场, 这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 网络营销是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市场竞争下的必然结果。正是因为这样, 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及时充分认识网络营销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积极地推出适合自身的、科学的、有效的网络营销, 这样才能够确保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 也才能够反过来促进社会、国家的稳步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发展, 计算机网络已经全然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 基于这样的客观环境, 旅游业必须及时更新自身的营销模式, 因为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才能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旅游业进行网络营销的必要性以及旅游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 初步探讨推动旅游业网络营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网络营销,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旭风.旅游业的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06) .

[2]杨帆.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8) .

[3]张丽.浅谈旅游业的网络营销[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07) .

[4]王晓斐.论我国旅游业的网络营销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11) .

8.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篇八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旅游开发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借助旅游加以开发、利用与发展,这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社会并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

随着世界、国家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相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列入名录的遗产项目给遗产地带来的知名度的提高和人们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好奇与探究是必然的,无形中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集中在偏远地区和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大了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民族成分构成最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云南省为例,云南省率先确立了“文化立省”大战略,旅游业作为云南省文化产业的主导行业,并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云南省还设计了多条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二月街”民族节、苗族“赶花节”等。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1.生存环境恶化,开发工作困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逐渐失去其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条件的变迁、技术的发展使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地被人们所忽视。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第一,是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等认识不清,调查了解和掌握不够;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适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第三,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

2.开发模式单一,缺少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遗产地居民大打“旅游牌”的信心和决心。但在旅游规划过程中,遗产地居民的极大热情往往会导致对科学规划工作的干扰。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民俗村、寨、博物馆在一些地区比较时髦,致使有关民族文化旅游的人造景观越建越多,且形式上大多雷同。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人造景观泛滥,导致其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仅发挥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反而会使遗产地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3.资金投入不够,开发力度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得较好的地方一般都位于西部地区或偏远的民族地区,而“老、少、边、穷”一直是用来特指这些地区的同义语。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却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行开发,则不可能变成现实的旅游产品。由于缺少资金,导致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开发力度,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至今还未开发利用。多数地方没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不能正面主导、参与这项工作。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旅游开发是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只有采用开发式的保护措施,文化遗产才会活生生的传承下去,才不会让我们的文化遗产消失。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旅游开发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越发达,当地居民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就越是依赖于旅游业,他们对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就越重视,自然也就会自愿和竭力地加以保护。事实上,许多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品、传统食品、戏剧曲艺、民风民俗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得到重新发掘、整理、更新和提高的。如果这种源于经济原因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能够同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相联系,则这种保护就将获得更为有力的保证。

(二)旅游开发可以为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发展旅游业,资源是基础,吸引力是关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地方与传统文化,进一步惠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如过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靠国家或地方政府十分有限的财政拨款,旱涝不保,难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将参观游览的门票等旅游收入,全部或部分地用于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从而使得保护工作有了更充足的资金。

(三)旅游开发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对国家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民族文化因它在旅游市场上占据的优势而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许多原先几乎被抛弃的文化遗产不仅随着民族旅游文化的商品化而获得了新生,而且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通过这些具有民族历史价值的人文旅游景观的再现和重组,一方面展示了少数民族自身文化智慧和创造力,重新唤起了各民族成员的历史记忆,增强了内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主流文化群体的旅游者在民族旅游中获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新的认知和再认识,总之,民族旅游文化的商品化推动了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变迁朝着健康的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6).

[2]杨丽.我国博物馆特色旅游开发刍议[J].经济地理.2003,(1).

[3]李宗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知识产权,2005,(6).

[4]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观看《榜样》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