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2024-09-21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精选17篇)

1.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篇一

“我当小老师”——《走进大自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传统的学习方式,而是自己是教师,自己教育自己,学习效果极佳。由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历亲为,当了一回小老师,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活动体验,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探索和实践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增强,从而养成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本次活动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在学习中,我深深感到:1、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把学生为主体放在首位,不能大包大揽,而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点拨,锻炼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活动实施,应紧紧围绕计划,主题来实施。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4、活动不能侧重活动结果,应重视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性。

通过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得到了拓展,走向了课外知识及网络,同时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对大自然有了正确、深刻的认识,而学生们自制的fiash、演讲等极具个性的展示也让我由衷赞叹。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之后,同学们的课后感受让我感慨万千,他们有的写到:“在实践中,我们更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加强了,每个小组的组员都积极合作,也许,我们组不是最好,但我们会去追求更好,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但过程与我们学会的,获得的却是最宝贵的,这些是从书本中无法得到的”。有的写到:“这节课让我的心泛起了汹涌的波涛,大自然造就了我们人类,可人类却忘恩负义,不说外国,就先说我们中国,中国很早就提出要尊敬、孝敬父母,可中国人却把排污的枪头,瞄准了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科学家们也说,中国人最聪明,可中国人却傻到砍自家的树,去给别人,当看到我国第二松花江上,死鱼成群,我震惊了,当看到大气层破坏,地球气温升高,漂亮的威尼斯就要被海水淹没了时,我的内心又一次泛起重重波涛。大自然已流泪了。这节课,使我深受感触,我下定决心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我要从现在,从小事来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还有的同学写到:“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受益非浅,让我第一次感到大自然是那么美丽,那么奇妙,让我第一次想要去探索大自然……”而有的同学还说:“这次活动让我当了一回老师,我觉得当老师真不容易。”看到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有这么多的收获和感想,让我很欣慰。尤其是一名叫刘铁源的学生在课后感受中写到:“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有能力的.种族,但由于人类的过度自信,使我们美丽的地球遭到了破坏,人类为了一已私利开发地球的同时也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使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也变得起来越丑陋了,大自然对于人类的破坏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沙尘暴、酸雨、山洪……使人类毫无能力应对。人类,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卫生,那么我们将没有机会生存下去了,为了人类,为了地球上所有生物,请保护我们的环境吧”!看到这饱含情感,富有理性的文字,让我深深感到,身为一名综合实践教师的责任与自豪,也更加激发了今后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探索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的重要作用,锻炼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及实践活动能力的坚定信念。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虽得到了许多的成效,但仍存有欠缺,不完善之处,如:展示课上时间有限,学生搜集到的知识只能简要介绍。生生评价也不够,这些都是遗憾,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仍会不断去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篇二

一、走出教室, 面对自然———强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学生的“眼力”

眼力, 即观察事物的能力, 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能力, 也即“看”作品的本领。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思维的先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以后, 让他们到大自然中面对真实的景物, 再一次进行写生绘画, 体会一下与课本中的区别以及如何去表现这些景物。

二、走出课本, 走进自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中学美术课程中, 构图和色彩是绘画中的两个重要的表现手段。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曾说过:“对景作画, 要懂得舍字, 追写物状, 要懂得取字。”强调学生在写生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写生者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画面的需要, 把对象加以选择、剪裁、提炼, 使之比自然形态的景物更加完善、更加集中、更加理想。例如, 在进行铅笔淡彩画的教学时, 利用校园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技法后, 脱离课本, 到大自然中去描绘真实的风景。面对眼前丰富而复杂的自然景物, 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选取哪个角度, 主次如何安排, 色彩如何表现?这时教师应从构图和色彩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首先在构图上指导学生对景物作出取舍, 突出主要对象, 舍去多余景物;其次, 在色彩上, 要求学生以大的色调为主, 简练和概括地表现。从而使画面效果比实际看到的景物更有画意, 更为理想。

三、概括创新, 改变自然———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中学生, 单纯的模仿绘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变革创新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具备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 有许多课程是需要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概括创新的。例如, 在版画的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所看到的树、房屋、山村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来, 再对这些景物进行适当的夸张变形、概括创新、设计成图案, 就可以把观察到的自然生活景象, 描绘到图形的制作中, 最后制作成版画。由于学生家住农村, 这类风景平时接触较多, 影响深刻, 所以制作时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能自主地设计, 自由地发挥创造性思维, 制作出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3.走进大自然 篇三

如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游戏乐趣,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开展具有农村特点的游戏是最佳途径,是农村幼儿园游戏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自然物品开展游戏

《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在农村,不仅有天然的游戏场所,而且有取之不尽的游戏材料。我们教师常常利用自然物品制作教玩具供幼儿学习和玩耍。例如,组织幼儿拿竹块当积木或响板;带领幼儿到小河边找鹅卵石当打击乐器,用小石块打水漂;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带领幼儿用稻草搓绳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绳、跨跳,抓尾巴等游戏。在幼儿园里,玉米、芦花、稻草、辣椒……都是很好的素材。而且每个班级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氛围,红辣椒穿成的链子挂在横梁上,菱角、蛋壳、棉花壳、白果串成了帘子,用芦苇叶制作成了大风车、美丽的风铃来装扮门窗,用芭蕉叶制作成了五彩扇,墙上还贴着孩子们细心做成的种子贴画。不管走到哪里,孩子们都爱停下脚步,细细地品味,谈论着、欣赏着自己的成果。有的班级还创设农家饰品一条街,带领幼儿一起用稻草、玉米秆布置教室,引导幼儿用麦秆穿项链、编辫子、拼贴图案;把河蚌壳和蟹壳加工成工艺品、蛋壳装饰画、种子贴画等,幼儿自己制作自己销售;有的班级开设了农贸市场,“卖菜了,新鲜的蔬菜快来买哦!”“请问你要买点什么?我们这儿有……”“谢谢你,欢迎下次光临。”走廊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孩子们爽朗的叫卖声、有礼貌的话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游戏的快乐。对孩子们来说,游戏材料是否精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快乐。可以说我们把“快乐学习”的方法运用到了探究活动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游戏

农村幼儿园充分发挥大自然赋予的优势,积极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确保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游戏时间。在春暖花开时,我们带孩子们去捉蝌蚪、摘野花;秋收时节我们带孩子们去田里帮助农民收集谷物。记得一次秋游,我们看到农民在挖芋头,就让孩子停下来观察,有的孩子说:“这是山芋吗?”“不对,这是马铃薯,妈妈说过,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这个是芋头,前几天我奶奶带我一起挖的,叶子是大大的,芋头上面有点毛毛的,不信,我们问问老爷爷,好不好?” 老爷爷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面前,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连根挖了一大棵芋头,指点小朋友观察:“看,最中间的一个芋艿最大,连着芋头叶子,旁边有许多许多芋头子,吃芋头的时候,这些芋头子最好吃,中间最大的有点老,吃起来有点麻的。”看到孩子们兴致这么高,我们请老爷爷把整个芋头子都敲下来,小朋友发出了“哇,一颗芋头上长这么多芋头啊!”在互动中,幼儿不仅拓展了视野而且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语言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冬天,在那些闲置的干水沟旁,带领孩子们进行躲猫猫的游戏,在田埂上比赛谁跑得快。农村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游戏场所,我们教师要巧借这些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在玩中探索,在游戏中学习。

三、利用本土文化开展游戏

每个乡村都有独特的风俗民情,每一种优秀乡土文化都有巨大的审美价值。我们大可从乡土文化中发掘、整理游戏,用以拓展幼儿生活的空间。

我园地处长江边,创设浓郁的滨江特色就成了我们幼儿园的特色。造船公司、船家小吃、鱼网编织等等出现在了幼儿园造船处,孩子们积极地分工,有的设计,有的选材料,有的切板,有的粘贴,有的装饰,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再看那船家小吃,厨师在忙着配菜、烧菜,服务员在热情地招待客人,俨然是个家庭小主人。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大人的工作,学说、学做、真真正正地体验工作的辛苦,感受其中的快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四、利用家长资源开展游戏

幼儿园的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一系列活动使家长对游戏的重要性从不懂到了解,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由于一些民间游戏是家长小时候曾经玩过或熟悉的,他们积极为自己的孩子甚至幼儿园提供游戏题材和游戏材料,共同把游戏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如制作一些户外的体育玩具。用玉米叶子做花、做玉米娃娃,在活动中进行头顶传、胯下传;整个的玉米可以做灯笼,在游戏中进行挑灯笼;如用稻草制作的草垫、草球、草绳,把一些种子放在布兜里做成沙包、串在一起做一顶小帽子;又如麦柴,可以用来编东西,做成有趣的物品进行活动,麦管还可以用来做成小喇叭,吹出好听的声音。把丝瓜瓤涂上好看的颜色摆放在地上跳格子活动……这些活动材料简单,既省钱又易于分组开展,能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协调。此外,如抓杏核、夹豆子、跳皮筋、玩陀螺等游戏,不仅能训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幼儿运动的控制能力,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挑小棒”“手翻毛线”等发展幼儿智力、体力的游戏,几乎对每个幼儿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孩子们是时时玩,时时新,不断玩出新花样。还利用家长开放日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样既可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游戏,也可以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生活中,有的家长带孩子走田埂,采野花,抓螃蟹,跟孩子们一起粘知了、捉蛐蛐等,使孩子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有的家长让孩子参与简单的劳动,如摘蔬菜、给菜地浇水等以满足他们模仿成人劳动的愿望。

4.走进苗家教学教学反思 篇四

学习内容:

1、成品舞片段欣赏

2、苗族歌舞音乐文化学习

学习目标:

1:在欣赏过程中对舞蹈常识的温故知新,对苗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2:了解、体验苗家歌舞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兴趣。

3:学生能唱苗歌、跳苗舞、敲苗鼓、穿苗服。

学习重点:苗家歌舞艺术的体验

教学流程:

学习经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舞蹈作品《扯扯扯》:

指导学习小结:

1、从作品主题、舞蹈动作、舞蹈类型、音乐、服装、等多角度来讨论

2、介绍苗族小故事

欣赏并思考:

1、各人谈谈自己欣赏舞蹈后的体会

温故知新:

1、在复习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领悟

2、在欣赏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提高鉴赏思维能力。

3、巩固、检验学习成果。

拓展与研究

指导学生跳跳苗族舞

设问:同学们能从舞蹈作品中找出其他的相关艺术形式吗?

*苗歌

教师示范唱。

*苗鼓

教师示范性敲击

*苗服

介绍服饰(百褶裙、苗绣、银饰品)

一组民族艺术资料片欣赏:服饰、建筑、雕塑

欣赏体验:

1、了解苗族舞蹈的基本特征、学跳苗族舞蹈,体验愉悦与激情。

2、初步了解有关苗族歌舞音乐文化及民俗风情。

3、,感受苗族歌曲独特的韵味。

4、学敲苗鼓,练习鼓点节奏。

5、穿戴服饰,欣赏、体验感受。

6、了解、感受苗族各门类艺术

学生通过看看、说说、学学、唱唱、跳跳、敲敲等方式感受体验苗族的歌舞音乐及民族艺术文化。

结束语

师:我提议用苗族同胞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师生一起很有激情地“哟嗬!”

(学生离席间,屏幕出示)

字幕:民族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折射出千百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真实感情的流露。仅一个苗族就让我们浮光略影的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蕴藏着很深的民族艺术文化。俗话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如果我们丢失了自己的文化标志,留下的只会是无尽的遗憾和茫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关注艺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民族艺术。

教学反思:

《走进苗家》像自己精心设计了很久的艺术品,作品完成了,再认真的审视,才发现其中有许多的点金之笔值得回味,也有许多的不完美需要改进。

首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虽然考虑到了内容的时代性,多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口,可在与教材的结合上明显显得不够紧密,也就是说,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突出不明显,很多东西都属于课堂拓展内容,这一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注意;

另外,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与恰倒好处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譬如:在领略苗族歌曲的魅力时,我不只是停留在学生听赏,还给学生亲自示范演唱;在学习苗舞时,不仅自己示范,还邀请一部分学生上来学跳;在学习苗鼓时,要求全班同学一起敲打等,自始至终,我一直努力保证全体同学的共同学习,当然,顾此矢彼,在对有某些具有艺术特长学生课堂内,为他们提供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仍然太少,今后还需要加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应该是每堂课都去追求的。

其次,对于一堂成熟的艺术课来说,《走进苗家》在人文性、综合性和愉悦性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可在学生的创造性上颇有不足,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大胆的延伸艺术课堂,努力的去创造艺术生活。

5.《走进商场》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我一改一往的教学方法。第一课时,让学生备课,讲课,通过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懂得尊重商业服务人员的劳动。

第二课时,我让全班学生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带了几块钱的`零花钱和几件小商品,在全班开设了跳蚤市场,学生在“市场”中自由买卖。交易气氛非常热烈,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在交流环节,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因为每一点感受都来自于真实,所以学生表达的诚恳、真挚。通过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课堂所学。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思想的目的。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6.走进鲁迅单元教学反思 篇六

学习第五单元的过程中,安排孩子们搜集鲁迅的作品,以备后用。单元结束,“鲁迅作品交流会”如期进行。鲁迅作品不难搜集,交流应该很精彩!

过程却不尽人意!经过调查有一半多的孩子没有做好准备。咋办?大发雷霆后,取消活动?稍作平静后,我临时决定:活动改称“鲁迅文章评析会”。作品展示后没做准备的同学需谈体会,每个人都要说,没有选择的余地,并且不能和别人重复。我略带讽刺地称他们为“评论家”。刚开始的一篇文章是张慧同学从《狂人日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总体感知:很难懂。有一部分同学的评论却有一番意义,感受到鲁迅在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体会到社会的不平等。也有一部分同学的说法令人啼笑,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我还是宽容相待,不管怎样敢站出来说话了,对某些同学来说,这是很大的进步。

接下来,《风筝》《论雷峰塔的倒掉》孩子们照样说的有鼻子有眼,看来“逼迫”有时还是奏效的。随着活动的进展,班内的气氛开始活跃,“评论家”们已经感受不到自己是“受罚”了,慢慢大胆起来,笑声渐渐生起,我先前的气愤情绪也随之淡了下去„„

这样的“交流评论”比我先前预设的“读作品”更有意义。虽然评论鲁迅文章的高难度,导致论述浅显,但孩子们的思维被开启、培养了语感,实践了语言、表达了心声„„

7.跟摄影人陈孟虎走进大自然 篇七

《陈孟虎摄影作品集》是陈先生第一本摄影作品集, 全书分春、夏、秋、冬四部分, 收录其40余幅自然风光作品。在该书出版之际, 本刊记者对陈孟虎先生进行了采访……

LYZL:当您第一次看到“旅游纵览美术编辑工作室”为您设计的画册时, 是什么样的感觉?

Mr.Chen:第一次看到画册时, 有眼前一亮的惊喜, 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视觉上的冲击。画册设计精美、布局合理、色彩运用极富诗意, 提升了图片的品质和效果。整体感觉很美, 我都很满意。

LYZL:谢谢您的肯定。在此之前, 您出过画册吗?

Mr.Chen:这是我在摄影方面的处女作。

LYZL:既然是处女作, 那么您一定对这个作品集寄托了很多希望吧?

Mr.Chen:作为处女作, 自己始终以审慎的态度做好每幅照片的筛选, 包括文字的配备。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己散碎的作品做一整理, 结成集子;另一方面也是对所有关心自己的朋友有个比较完整的交代。借此机会, 对《旅游纵览》总编辑张德治先生在该书编辑、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帮助和具体指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LYZL:有没有统计过, 为了出这本画册, 您去过多少地方?

Mr.Chen:没有刻意地进行过统计。只是脚步随着心在走, 心随感觉走。

LYZL:您在《走进大自然》的自序中写到:“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构建心灵的牧场和精神的家园。”也就是说, 摄影丰富了您的精神生活!Mr.Chen:在进行摄影创作的过程中, 走进自然、贴近自然,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和感觉, 真的会使人忘情山水, 超凡脱俗。那一刻, 应该是我们最为享受、最为幸福、也最为陶醉的时刻。因此, 在人生路途上, 我们每个人都应寻找到可以安放灵魂、可以安抚心灵的家园。今后, 我还将不断地寻求, 不断地完善。

LYZL:您从事多少年摄影了?是以风光片为主吗?

Mr.Chen:从事摄影大概有三、四年了吧。主要是以自然风光为主, 其他如人物、鸟类、静态等也会涉足。

LYZL:那么在这几年摄影过程中, 有没有令您难忘的事情?

Mr.Chen:摄影本身是一件很辛苦事情, 这大家都知道。起早贪黑, 风餐露宿, 那是家常便饭。有时, 甚至会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危险。特别是在拍摄一些难度较大的画面时, 或悬崖顶, 或深渊边, 稍不留神, 就会有生命危险。当然, 最难忘的还是历经艰辛, 终于拍到一幅称心、满意的图片时, 那种激动与兴奋, 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LYZL:您觉得摄影带给您最多的是什么?

Mr.Chen:从事摄影几年来, 自己走的地方多了, 看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 知识丰富了, 对大自然的感悟加深了, 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一句话, 它带给我最多的是精神财富。LYZL:如果让您给影友推荐一个地方, 您会选择哪里?为什么?

Mr.Chen:这几年, 走过了很多地方, 领略了许多美好与美妙的自然风光。如果只推荐一个地方的话, 我想, 就是梅里雪山。因为, 梅里雪山既有雪域高原的壮丽与圣洁, 又有江南风光的灵秀与柔美。走近它, 你仿佛走进了神话与传说。在通透、碧蓝的天色下, 映入眼帘的是雪山巍峨雄壮, 湖泊湛蓝清莹, 林海莽莽苍苍, 草原广袤无垠。无论在感觉或色彩上, 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因此, 在这里, 你会以一种铅华洗尽的纯粹与朝圣般的虔诚拍摄出美轮美奂的画面。

附:

走进大自然

陈孟虎

“一天秋色冷清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闲来山上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遥想南宋时期, 天一定湛蓝, 水一定碧绿。而生活在其间的诗人翁卷, 却依然向往“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那么, 作为生活在工业社会高速发展、生存空间日渐狭小的现代人们, 对青山绿树、碧水蓝天的向往, 对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渴望, 相对于古人, 必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缘于此, 终于有一天, 在朋友的相伴下, 以一种急迫与激动的心情, 走出喧闹的城市, 走出多年的羁绊, 怀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 走进了山水风光, 走进了鸟语花香。一路走来, 虽历尽艰辛, 却硕果累累。饱览了大好河山, 心灵得以放飞;撷取了美好瞬间, 镜头记载永恒。

8.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篇八

在介绍自己游览的地方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也可以按照由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描写,这样能让你的文章条理清楚。接着抓住游览重点,进行详写,其余的景物要略写或不写。请小朋友们注意,文章开头别忘了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结尾可以写下自己游览后的感受,这样可以让你的文章更丰满。最后还可以问问家长或上网查查你喜欢的名胜古迹的由来,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篇例文:

游原山森林公园

长假里的一个周三,爸爸带着我和妹妹,去位于博山区的原山森林公园游玩,我和妹妹可高兴了。

我们刚到大门口,我和妹妹就兴奋地跑了进去。首先来到了儿童乐园,里面不时传来欢笑和惊呼声。我拽着妹妹来到一个网梯下,就使劲快速向上爬,然后飞快地跑过木板桥,又小心翼翼地走过独木桥,还有索道。妹妹在后面追着我,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哈哈,当然有网子接着。这里好玩极了。

接下来,我们沿着一条窄窄的山路往山上爬。路旁是一些郁郁葱葱的大树,树下有一簇簇的野花,很漂亮。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紫色的。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还有一些蝴蝶在翩翩起舞,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走着走着,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像塔一样的建筑,我问爸爸:“这是什么啊?”爸爸说:“这是古时候打仗时用来报警的,叫‘烽火台’。”接着,我们登上了齐长城,看到长城上站着一些高大威武的士兵,旁边还有几面旗帜迎风招展,像是随时准备打败来侵犯的敌人。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石海、恐龙谷、十二生肖树雕和一个寺院。这一天虽然很累,但很开心,因为我们不但观看了风景,还学到了一些知识。我好喜欢这样的外出游玩。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小学二(6)班 孙北辰

指导老师 晨鸣(王俊臣) 焦红景

点评:二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确很难得。文章层次分明,观察细致,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原山森林公园的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活泼,修辞手法运用恰到好处。

无 锡 游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妈妈带我到无锡去游玩。

第一站首先到了梅园,梅园的景色很漂亮,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池塘里开满了睡莲。梅园里的石头很多,有又高又大的冷艳石、磬石,还有古梅奇石……我都拍照留念了。

我又来到了华溪石浪,那里的小溪水里和岸边都是小石子。我在小溪间走来走去,不小心踩塌了一堆小石子,掉进了水里,把一双脚弄湿了。

第二天,我们又到了惠山古镇,那里人山人海。我看到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有很多名人的祠堂。我走在街道上,如同回到了古时候。我在美食街上品尝了当地的美食,我们吃了好多东西。

这趟无锡之旅真有意思。我玩得真开心!

江苏省常熟市虞园小学二(2)班 陆路阳

点评:小作者观察细致,行文流畅,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在游记中表达了对无锡的喜爱之情。读着读着,让你仿佛有种重新踏上旅程的感觉。

阅读了例文和指导,小朋友们是不是也心动了呀?心动不如行动,赶快写一写吧!仔细回忆回忆,再用自己手中的妙笔为我们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那次游览活动吧!要层次清楚,语句生动。别忘了可以用上下面“词汇银行”中的好词语哟!

描写水的词语:清澈 透明 绿绿的 清清的 浑浑的 水波粼粼 碧波荡漾 水平如镜 清澈见底

描写山的词语:蜿蜒 巍峨 险峻 青青的 高高的

奇峰罗列 怪石嶙峋 连绵起伏 拔地而起

9.《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反思 篇九

在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次以整组单元的形式呈现,虽然上学期已经有过《我爱你汉字》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但这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却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第一组《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分了几步走,第一步让学生从已知材料中去搜集信息,已知材料就是阅读材料,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收集信息传递的变化。第二步,做一次家庭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从那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在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发现什么。这一步对学生来说就是一大步,首先他们不能把信息记录完整和准确,其次他们不能从信息中进行分析。于是我一次次拿学生的家庭信息记录做例子,评论,修改。再经过三个课时和多次一对一的修改,完善中,这一步终于走完,第三步,获取信息,开展关于看电视好不好的辩论赛,这时候学生收集的信息就又成了问题,指导,查找,学生有想法但没有地方可以查找支持的论据和事实依据。首先,现实条件受限,只有几个学生家中有电脑。其次,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多学生来说也成为了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家离图书馆、书店太远。这样学生的辩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组《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我原本以为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完成,而且已经学习了阅读材料,可是事实却岂是一个难字了得。虽然大点都知道,可是内容没有啊。没有网络,没有书刊,没有访问,这样的调查报告怎么做?我反复问自己如何开展,但就是没有好的办法,我能教给学生的只能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和方法。这时候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美国做研究报告的情况,和我们的孩子一比,我们的研究报告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

从本次的综合实践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孩子能力也不弱,可是就是没有良好的条件,时间也不充裕,如果老师只是走过程,那么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本就不能提高。因此,我想下次有综合实践活动,我就让学生从开学开始分组进行时间活动,这样给学生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充分的开展活动了。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去社会实践,去访问,去实地调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10.《走进航天港》教学反思 篇十

《走进航天港》一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查阅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资料,复制网页上的文字及图片内容粘贴到Word中并进行排版整理,掌握复制粘贴的技能、培养文字编辑整理能力。

课程首先对之前学过的Word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然后通过嫦娥三号即将登月的相关事件导入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作为新授课程,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复制网站的图文信息到Word文档中和在Word中设置行间距、段落缩进等。一共分成了三个大任务:打开指定的航空航天网站找到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复制;将复制的内容粘贴到Word中进行字体大小、段落设置等的排版工作;美化文章,去除多余的.符号,设置行间距等。最后学生保存作品后,进行了作品展示和总结。

结合听课老师的建议,总结了一下不足之处:一是内容的安排,量大且头绪多,学生在每一处练的相对较少,提问一共三次,提问的次数还可以适当增加,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二是教学组织形式简单了一些,如果能针对学习难点,设计一些活动,使学生学得再活泼一些、轻松一点就更好了;三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还有再准确、精练一些,也不需要经常强调有多少同学完成了任务。陆老师的点评令我受益匪浅,也给了我许多思考和启迪。

11.要让中学生走进大自然 篇十一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有许多诗人、作家、科学家,他们都是在大自然的探索中发现了真理,提取了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环游地球5年,登山涉水,采集标本,挖掘化石,在大自然中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经过20年的深入研究,最终完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阐明了物种进化的观点。由此可见,走进大自然是非常必要的。今天,我们让中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和探索,难道就不会出现更多的诗人、作家和科学家吗?

回到现实,由于学校受升学和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很少能够走出校园。有人说,现在的中学生是“三差一强”。其一是自控能力差,其二是组织纪律差,其三是适应能力差,一强就是依赖性强。在家依赖父母,在校依赖老师。造成这“三差一强”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接触社会实际太少,不能够走进大自然,缺乏必要的锻炼。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有4条可行。其一,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到那种走不出校园的怪现象给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打破一切束缚,按教育规律办事,问题就不难解决。其二,要认真学习教育家的有关论述,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之工、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论述多么全面,多么深刻。只要我们按照去做,就不会走偏,学生定有较大收获。其三,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不要把学生束缚得太死。在必要的时候,组织学生走出去,指导他们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其四,鼓励家长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寒暑假亲自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现在信息发达、交通便利,要到哪里去很容易。去年我在电视上看到郑州市的一些学生家长,在节假日带着自己的孩子从城市跑到农村,给孩子换一换环境,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种做法很好,要大力提倡。其他城市的家长也要像郑州市的学生家长那样,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们像鸟儿一样在大自然中飞翔。

12.接近自然,走进新西兰西部乳业 篇十二

对于婴幼儿来说, 乳制品是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 其品质的好坏对于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的健康及安全极其重要。7月18日, 新西兰西部乳业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公司携全新的婴幼儿营养产品系列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的婴幼儿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会让他们在未来中高端的乳产品中增加更多种选择。

新闻发布会当天, 当记者走进新西兰西部乳业的发布会现场时, 迎面而来的便是浓郁的新西兰风情。天花板上点缀着由棉花制成的朵朵白云, 主席台大屏幕上展现着新西兰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周墙壁上悬挂着新西兰西部乳业牧场的各种景象, 让在座的每位记者仿置身于新西兰本土, 尽情地感受蓝天、白云、碧海和丛林的震撼。另外, 也让在座的每位记者由衷地相信, 在这样的环境上生产的乳产品, 其品质绝对一流!

作为乳品行业的创新领导者, 新西兰西部乳业位于新西兰西海岸, 是一家独立的合作制乳品企业, 在1937年由数家小型乳品公司合并而成。新西兰西部乳业历经2001年新西兰乳品行业重组后依然保持独立, 专注于生产、经销各类乳制品成品及原料。所生产的产品囊括黄油、奶粉、高端运动营养品和高端儿童营养品, 种类繁多, 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各类需求。

企业要想生产出优质的乳产品, 好的奶源是基础。作为全球最高品质的奶源地之一, 位于新西兰西海岸的牧场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充足的日照和充沛的雨量, 使得那里的乳牛可以终年享用到新鲜的牧草, 产出高质量的牛奶。

然而, 卓越的品质不仅来自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还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新西兰西部乳业非常注重国际标准, 严格遵守最为严格的卫生准则和环境需求标准, 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存在多年的乳品行业国际标准的认证, ISO 2200和ISO 14001。除了对标准的关注之外, 公司还重视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整个供应链中的风险, 从农场到终端用户, 整个供给链完整透明, 每一个环节都有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另外, 公司旗下的所有奶农都要严格遵守公司的行为准则, 每天都要对奶源质量进行检测。这套行为准则还覆盖了整个牧场管理的方方面面, 包括牧场的设施, 牛棚的设施以及动物食品处理等方面。

对此, 新西兰西部乳业的首席执行官Rod Quin先生在会上说:“公司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独立的合作制企业的身份, 这是我们的优势, 因为我们旗下的股东都是为我们提供高品质奶源的奶农, 他们是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了这些诚实可信的奶农, 就可以保证我们奶源的高品质, 高品质的奶源在未来的竞争中一定会受到广大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

此外, 新西兰西部乳业还拥有一流的生产研发团队, 发挥专业知识专注于产品, 并为客户提供最优产品、服务和最好的解决方案。在生产过程中, 新西兰西部乳业的科研人员及技术人员也对乳品的工艺层层把关, 确保产品真正满足客户需求。新西兰西部乳业特别设立西部乳业研发中心, 专为客户量身打造合适的产品和工序。西部乳业研发中心毗邻生产车间, 使生产队伍和科研人员可以更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全球所瞩目,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新西兰西部乳业也不例外, 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其实, 新西兰西部乳业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0年的时间, 在过去的10年里, 公司向中国提供了高品质的奶粉产品以及黄油产品, 不仅包括商用的黄油, 还包括针对消费者零售的黄油产品威士高品牌。谈到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时, Rod Quin不无自豪地说:“中国对于新西兰西部乳业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每年年收入6.8亿新币当中, 有17%来自于中国的销售收入。”

谈到对中国市场的看法, Rod Quin表示, 中国市场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 并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在规划、创新、奉献、勤奋、执着和商业头脑等方面的表现, 收获了全世界的认可及赞誉。作为举世公认的行业领袖, 整个世界都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受益良多。他说:“尽管我们对此已有一定了解, 但仍有更多有关中国的模式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也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来加入其中, 期待能在中国展开一段新的旅程。展望未来, 我们将全心投入, 为更多中国消费者带去真正的新西兰品质体验, 与新西兰西部乳业举步共行, 见证更多期待与成就!”

新西兰西部乳业发布会现场

关于新西兰西部乳业

13.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篇十三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是跨时代的领军人物,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步加入了人声的交响曲,也是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的一部巅峰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同学们看到交响乐队与人声合唱的完美结合。因为这部作品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旋律,我去引导学生会唱的要跟着一起哼唱主旋律。把大家带到角色之中,仿佛是自己就置身在舞台的交响乐队之中。跟着慷慨激昂的乐曲去体会贝多芬那种虽然自己盲聋,但对生活的态度依旧积极乐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和启发学生听、唱、思考,如何去以审美的眼光,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合唱交响曲。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用悦耳动听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作用于人的情感,能让学生品尝到一桌丰盛的听觉盛宴。中间加入了电影《贝多芬传》中的几个耳聋的片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贝多芬坚强、不屈的性格和品质。再配合第四乐章片段,庞大的合唱阵容、配置精良的管弦乐队、精湛的指挥技艺,让这首乐曲得到升华。由于本首作品是合唱作品,我还加入了歌唱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圆润的声音演唱这首合唱作品。目的是在审美的高度上能够让大家情感得到升华!

14.走进西双版纳教学反思 篇十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握新理念、构建新课堂。将器乐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质,是我们追寻的目标。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强。极具民族风情特色的葫芦丝,其优美的音色已将学生深深地吸引,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演奏中获得音乐的美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器乐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师生互动。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自始自终参与实践,有老师的指导和示范,有学生演奏与评价。采用表扬、鼓励等手段让学生充满自信。在乐器教学环节中,把演奏方法、气息、识谱的知识均贯穿渗透在有趣的闯关游戏中,将枯燥的练习形象化,有效地解决了学习难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把器乐引进中小学生的课堂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器乐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得到实践,它对学生提高音乐的兴趣,扩大音乐的视野,提高识谱能力,发展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集体演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配合,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15.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篇十五

自然美, 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景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等的美, 都属于自然美。自然是孕育人类并以其乳汁哺育人类成长的母亲, 人类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脉动中, 感到惬意、宁静和温馨。无论是芳草萋萋、杨柳依依, 还是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自然界总是以其变幻莫测的美, 使人心驰神往。

中国是非常崇尚自然美的国家, 而且主张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所谓“天人合一”。杜甫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文人都对山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具体来说就是, 中国文人对山水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兴趣, 喜欢用自然山水作为比喻, 借吟咏山水来表达内心世界, 山水成为最能触动古代文人灵感的因素之一。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借游山洞的经历, 阐释了尽志求思的人生道理。古代文人还喜欢把自然山水与尘世人间相对比, 因而他们在写山水、赞山水、甚至置身于山水之间时, 经常会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冲动, 这是他们在借歌颂自然山水来否定世间的纷争, 表达避世的意愿。从这个意义来说, 中国文人对山水的感情还掺进了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和追求。所以, 中国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因此, 法国汉学家侯思孟在其《山水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作用》一文中说:“在古代世界的两端, 人都在寻求真理, 但方式截然不同:在中国, 人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在欧洲, 人却背离大自然, 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这种“体物悟道”式的山水审美观, 所以, 由此创作出的表现自然美的文学作品, 就洋溢着中国人特有的崇尚自然的生命精神, 映照出远比自然世界更广袤深邃的心灵世界, 让人流连忘返。

一、山水创造,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爱戴之心

中国古代的美学家与艺术家始终以一种爱戴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生活于其间的大自然, 建立起了一种山水—人生双向流贯的审美思维方式。这种爱戴的态度, 表现为描写山川风物之美。古代文人并不把山水大自然看做是游离于人之外、甚至与人对立的客体世界, 而是把它看做与人相亲相和的统一体。所以, 其笔下的山山水水, 倾注了作者生活激情和生命的意识, 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人生寄托境界, 成为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山川风物之美表现在:一是美在有声有色、仪态万方, 生动的景物表现中凝聚着作者的生命情调。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兰亭之地,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 吟诗作赋, 这是何等雅事、何等情调。这种情调是对山水中“清湍修竹”宜人的发现。这种发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使读者为之动情, 激起关于人生应如何度过的情怀。这其中隐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 表现出一种高旷的宇宙情怀。所以, 下文才会引发对人生的慨叹, 反思生命本身。有了这部分景物的烘托, 展示出的情调美才充实具体, 人生之乐才有感染力。我们不难体会到这浩浩茫茫的天宇、林林总总的万物不仅仅引发作者的欢快, 也引发了作者的联想和思考。这种感觉提供了生命主体存在的确证, 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妙和珍贵。二是山川风物美在有情有致, 天人幻化, 移情笔墨别有风味。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传达出的轻快、愉悦之情。三是山川风物美在有神有灵, 令人奇想纷呈。中国人羽化升仙观念由来已久, 穆天子西上昆仑, 秦始皇东寻三山, 为了访仙求丹, 李白遨游天下, 如其自白, 实为“五岳寻仙不辞远”。有些作家据此神与物游, 运笔渲染山水皆有灵性。如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山水之美至于此, 岂不令人心驰神往。

二、山水乐生,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山水是中国文人的生命绿色, 其个体生命因青山绿水而洋溢着活力和乐趣。古人哪怕处境再困顿, 悲苦再沉重, 一旦步入山水清境, 与天地自然之气相通, 就神泰气畅, 体味到人生的欢乐价值, 并形成了文人的一种心灵超脱模式, 苦生—山水—乐生。这种对大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在于山水具有多重美感, 能够赋予文人丰富的愉悦与启迪, 引导文人彻悟生命的美好与归宿。

首先, 山水大自然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 其新奇怪异足以耸人耳目, 其声光形色足以怡人心神。如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 景气和畅, 故山殊可过”, 文中所描绘的辋川景色, 宁静闲适、清爽秀丽, 足以怡人心神。其次, 山水大自然具有纯洁宁静的氛围美, 对于目睹身历着社会上的尔虞我诈、特别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身心疲惫的文人来说, 这无异于是恢复心理平衡的灵丹妙药。如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言:“此时独坐, 僮仆静默, 多思曩昔, 携手赋诗, 步仄径, 临青流也。”结合上下文看, 他冬日夜景中对俗世生活细节的再现, 绝不仅仅是为了衬托山中的幽静, 更有一层欣赏在里面。这种欣赏体现了他寄情田园、隐居山水更多的是无奈, 是大志难以实现后的自我安慰, 是对遭受仕途挫折后的心理恢复。如果再结合其“诗中有画”的风格来想, 就能发现蕴涵其中的绘画结构美、色彩美以及借客观世界的空寂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一物”禅意。最后, 以天人合一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徜徉于山水间, 从山峙水流、月落日出、春华秋实等自然律动美中, 体悟到万物化育之自然、生死盛衰之必然、人生乐天之本然, 一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所言:“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三、山水自由, 表现为对大自然的任情适性的追求

自由是伴随着文明进步而与日俱增的人生基本欲求。但中国古代礼法之繁苛举世罕见。一部《十三经》中就有《周礼》、《仪礼》、《礼记》三礼, 三纲五常、国法家规犹如一条条绳索, 束缚着文人。古代文人为了争取人身自由、维护人格独立, 大抵暂时或永久地放逸于山林原野。古人所咏的山水自由, 具有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意蕴。他们在意念中成功地把山水营造成了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净地乐土, 不但以亭、阁、台、榭、碑、铭、诗、文等人化自然, 更以山水风云熏陶心性, 升华灵魂, 将心性灵魂自然化, 悟得人生的自然本质与归化自然的理想归宿。

首先, 山水自由表现为主宰自我行止的人生自由, 张扬了我行我素的孤傲气质。如陶渊明对田园山水的热爱, 就在于对人格独立的追求;还有庄子的《逍遥游》中体现的自由理念。其次, 山水自由表现为弘扬自主命运的旷达意识, 如苏轼泛舟赤壁, 反对“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认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了;自其不变者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现实之痛固然是自己亲历之痛, 但这并不是黄州生活的全部, 除此之外, 自己还拥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物, 如眼前之美景。这些顿悟与尽兴忘情, 正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 也是一种佛家式的参禅, 更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诗化人生、自由人生, 它能解放人的心灵, 释放人的烦恼, 帮助人走出痛苦。三则, 山水自由表现为以山水为复归真率本性的理性归宿, 消解了“人生世上风波险”的忧患。正如李白《山中问答》云:“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当然也要看到, 这种山水自由有着明显的时空局限性, 它往往是以削弱社会进取性为代价的。

总之, 由山水之美, 寻获山水之乐, 别创山水人生, 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 古人将生命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追求符合物我合一审美理想的精神境界, 从而把自然之美提升到了生命本原的高度, 成为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可以说, 这些美都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然、认识人生, 认识并形成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可或缺的间接经验, 是他们茁壮成长所必需的精神养料。

摘要:中国古代表现自然美的作品, 往往表现出这样的山水审美观:作者审视山水的兴趣点不在山水而在人生, 其指归在于透过自然美景探索深含自然之道的人生真谛。在鉴赏描写山水的古文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 体悟文本辞彩的优美, 更应体会作者表达的无限情思。

关键词:文言文,自然美,山水,人生

参考文献

[1]臧维熙.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4.

[2]童庆炳.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6.走进自然界 篇十六

枝叶关情

人生如雁

赵丽宏

①仍记得儿时最初的语文课:“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简单的文字,描绘出苍凉神奇的境界。年轻时去乡下“插队落户”,在长江边围垦,常看到雁群从天空飞过,确实时而“一”,时而“人”,春天往北,秋天向南。在辽阔天幕中,它们是不辞辛苦的迁徙者,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大雁年年南来北往,这是个永恒现象,是生命在大自然中创造的奇迹。凝望空中的雁阵,曾引起我无限遐想。

②古代的诗人,善于触景生情,当然不会忽略南来北往的鸿雁,他们把感慨写在诗中,让无数读者共鸣。雁作为古诗中常出现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③羁旅中的诗人,仰头见雁,怀想的是故乡,听到空中雁鸣,牵动的也是思乡之情。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欧阳修的《戏答元稹》中有名句:“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诗中有雁出现,意境必定苍凉,一个雁字,牵动无限愁思。韦应物有五绝《闻雁》,也写于旅途之中:“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________,________。”异乡之夜,秋雨绵绵,忽闻空中传来雁鸣,在一个远走他乡的游子的耳中,这声音意味着什么?无须议论,已将萧瑟孤寂的心境和盘托出,让人读来感觉到无限凄凉。宋人陈亮《水龙吟》中,“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表达的也是类似心情。

④古诗中,鸿雁也是信使的象征,鸿雁一词,有时就直接代指书信。譬如杜甫《天末怀李白》中,“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李商隐《离思》中,“______,______”,都是人们熟悉的名句。

⑤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更深的是苏东坡的两句:“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苏东坡由大雁联想到了人生,人生来去如鸿雁迁徙,代代往复,生生不已,而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返,形迹缥缈。这是诗人的联想,却使无数人吟之而共鸣。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迁徙和盘托出

2.下列诗句是从第③④自然段中的横线上摘下来的,请你结合语境,将这两句还原到文段中,第③段是_____,第④段是_____。

A.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B.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3.诗人敏感而多情,往往会触景生情,在古代诗人眼中,雁寄托着他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敏感而多情的诗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意象上,就如诗人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月亮上一样,请你写出你所喜欢的意象和相关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触景生情,大雁南飞,给作者的印象是“苍凉”。其实,不同的人,对这一情景绝对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说说大雁南飞的队形给你的感受?人们在雁的身上还寄托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物语

动物生病也心烦

大 宇

①在研究者眼里,动物的许多疾病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从最常见的腰痛到糖尿病,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千万不要以为精神方面的疾病是人类的“专利”。据科学家的研究,豚鼠和人一样也会患上类似“自闭症”的精神疾病。这种病一般被认为是小脑发育不良所致,得了这种病的豚鼠和患上自闭症的病人反应是一样的:与外界沟通困难,难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②科学家发现,灵长类动物也存在着精神方面的问题。在坦桑尼亚公园,科学家对狒狒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生活在动物园里的狒狒,个个都像生活在天堂。食物供应丰富,狒狒们从不为吃喝犯愁。在填饱肚子之后,公狒狒就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无休无止的争吵和打架上面。它们在打斗中拉帮结伙,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

③科学家们发现,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公狒狒们分成“主人”和“随从”两种。身处“统治阶级”的公狒狒,应激激素的分泌速度无一例外地高于“随从”。这使它们在打斗中总能占到上风。因为打斗中的胜利者可得到更好的食物,可在午睡时霸占最阴凉的树荫,可拥有更多的母狒狒。更有意思的是,打斗结束以后,它们体内应激激素的浓度可在很短的时间内降下来。“随从”体内的应激激素不但浓度上升的速度慢,而且在很长时间里不能平息。应激激素的存在会给器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随从”不免更容易受到精神紧张的困扰并患上此类疾病。

④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能患上的每一种疾病,在所有动物身上都能发生。有一些动物对人类患上的某种疾病有着天然的“免疫力”,这实在源于造化的奇妙。

⑤比如说牙痛。大海里横行的鲨鱼,基本上不会受到牙痛的折磨。人类在乳牙脱落长出恒齿之后,掉一颗少一颗,无法自然更新。鲨鱼则不然。以“海洋杀手”大白鲨为例,这种鲨鱼有一种更新牙齿的“绝技”,它可以无休止地换牙直到终老一生。大白鲨撕咬猎物时,它的颌骨所造成的咬力,每平方厘米可以达到3吨。它咬海龟的硬壳时,难免会丢掉一些牙齿。然而它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它很快就可以长出后备的牙齿填补上“前任”留下的空缺。

⑥不少人都受到过腰椎间盘突出的折磨。腰痛发生前,往往没有任何先兆。一个不正确的姿势,运动时冷不丁闪了一下,有时仅仅是着了凉,都可以引发腰痛。不过别因为腰痛而怨天尤人!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腰痛的毛病,如犬族,也会像人一样患上椎间盘突出的毛病。然而,这种病就不会落到蚯蚓的头上,它根本就没有脊椎,它们用轮匝肌和纵肌代替脊椎。

⑦看来,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皆有百病生,皆为百病苦,“终生免疫”的本领皆源于自然的造化。

(《世界之窗》2008第9期)

【阅读训练】

1.作者举例说明“动物的许多疾病和人类几乎一模一样”时,为什么要举“豚鼠”和“狒狒”的“精神疾病”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品味下列两句,说说句子中加点的字的作用。

①一个不正确的姿势,运动时冷不丁闪了一下。

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都有腰痛的毛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一段文字是从这篇文章中摘出来的,请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并抓住文章中关键信息,看看这段文字应放在哪里?为什么?

每到冬天来临,医院常因感冒流行而人满为患。可是整天与冰雪为伍的北极熊,不知感冒和发烧的滋味。因为除了身上厚厚的脂肪层,北极熊还有一样对付严寒的法宝,那就是它那中空而透明的毛。北极熊的毛就像千万根细小的管子,通过阳光的折射作用把里面的空气加热,再传到表皮。因为随身带着“暖气”,北极熊才能在-40℃的寒风中泰然自若地捕食嬉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你写一篇推荐语,让更多的朋友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段时间里,虐待动物已成为不是新闻的新闻。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动物诚可怜,人性更无价,若是真善心,人兽皆尊重!”也有人认为:不要轻易地指责那些行为不当的人们。他们可能存在心理压力,需要一个可供释放的渠道,动物也许就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有人甚至认为“那些虐待动物的人本身也需要关爱”。亲爱的同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知道吗】

在我们眼中,动物们都是无忧无虑的,春风中呢喃的燕子、小山上嬉戏的猴子、水里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枝丫间跃动的百灵……它们多么快乐啊!然而,感冒、腰痛、自闭症等,也时常光顾它们。原来可爱的动物们也有病痛,也有烦恼。做一只动物不容易!

当我们俯下身子,看到无数动物正在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摧残,我们应该多生一点怜悯 ,对动物们多一些理解和同情,多一点爱心。

珍爱动物,它们也是鲜活的生命。

科技·新知

现代造物术——转基因技术

王振东

你在进餐时,发现煮出来的马铃薯居然有牛肉的味道,清炒的青椒带有猪肉的味道,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轻轻咬一口,咦?酸酸甜甜的果汁中竟溢出一股浓浓的乳香……

医院里,你去看病,发现医生开的药方不再是以往那些味苦的药,而换成了各种美味食品:吃几个西红柿就可以预防乙肝,吃根胡萝卜会预防腹泻,喝杯羊奶可以治感冒……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虚构场景,也不是童话中的故事情节,这已经或即将成为活生生的现实。种种神奇都得益于一种神奇的现代造物术——转基因技术。

给基因“搬家”

转基因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一个分支。转基因就是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嫁接”给另一个物种,以得到混合有不同物种基因的生命体,而这种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就会产生提供基因物种的某些特点。

比如说,草莓是我们喜爱吃的水果,不过它特别怕冷,也不宜长时间冷藏。科学家发现,北极有一种比目鱼能抗寒冷,在它体内有抗冻蛋白的基因。如将这种基因引入草莓,这种转基因草莓不仅能在白霜笼罩下结出累累硕果,而且经过冷库长期保存,拿出来仍会是新鲜的,口感也没有什么变化。

由于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基因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之间“搬家”,所以转基因技术的直接成果就是产生新的物种。比如,让土豆有牛肉的香味,使小麦的根须结出花生,从母猪身上挤出牛奶,都可能变为现实。

菜篮子VS药铺子

第一次绿色革命使世界食品的产量在20世纪后30年内增加了两倍。科学家通过杂交育种等手段,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如今,转基因技术使人类面临第二次绿色革命。

到2002年底,全球转基因作物已达120多种,种植面积超过4 400万公顷。到2005年底,全球实现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达9 000万公顷。至今,全世界已经有50多个国家开展了转基因植物田间实验,培育出抗病毒、抗除草剂、抗虫和富含高蛋白的各种农作物品种。

现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已经不陌生了。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等经过基因改良的农作物已经批量生产。越来越多的转基因蔬菜充实了我们的菜篮子,含有动物脂肪的蔬菜和能提供多种维生素的水果将占据我们的餐桌,一种转基因食品就足以保障你一天所需的营养。

转基因植物还可以成为我们治病防病的灵丹妙药。假如你生病了,无须打针,也用不着吃药,只要吃上几种蔬菜、水果就行。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是近年来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的热点,并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培植转基因植物西红柿、马铃薯、拟南芥、大豆等,研制出一些新型口服疫苗。这些疫苗将来有望用来预防胃病、乙肝、肺结核、疟疾等疾病,并可能对预防癌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制药厂VS器官库

转基因动物可说是天然的、无公害的“动物药厂”。向羊的受精卵里注射人类凝血因子基因,转基因羊就可能在乳汁中制造大量人类凝血因子蛋白,提取出来就可以用于治疗血友病。利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蛋白质、制药,是全新的生产模式。与细菌、细胞等生物工程制药相比,它有明显优势:转基因动物的乳汁收集方便,且不损伤动物;而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已经过动物体内加工,不必再进行后加工,而且成本低。

以往,美国每年需要600万人输血,才够本国血友病人必需的凝血因子,而以后只要两头转基因牛就可代劳。如有300万头转基因猪,就可以让全人类的用血再无后顾之忧——再也不需要人捐献血液,从而不用担心输血后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

【阅读训练】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

给基因“搬家” _____________

无公害的“动物药厂” _______

2.文章第一、二段从你所熟悉的“陌生现象”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给基因‘搬家’”,请你给“转基因”下定义。文章还采用哪些说明方法,请你任选两种,并说明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特别关注文章的小标题,说说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编辑不小心,将下列这段文字删减了,把它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呢?请说理由。

另外,转基因动物还将是人类最好的“器官库”,提供从皮肤、角膜,到心、肝、肾等几乎所有的“零件”,让器官移植专家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体内部分“零部件”出了故障的病人重获生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是新闻记者,请根据“趣味链接”内容拟定一条标题新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链接】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研究,培育出了抗乙肝转基因西红柿。从此,预防乙肝不用打针,只要吃几个西红柿就行。抗乙肝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口感一样酸中带甜,不但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榨成汁或炒着吃,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它虽不能治愈乙肝,但一年只吃几个,就完全能代替注射乙肝疫苗。

参考答案

《人生如雁》

1.迁徙: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和盘托出:把知道的通通说出来。

2.第③段是A,第④段是B。

3.思乡之情和思念之情。

4.略。示例:月亮代表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①从排成“人”字,排成“一”字,可以看出大雁的团结合作精神。

②略。示例:雁是漂泊的鸟,寒季从北地起程,飞到温暖的南方去,春暖时,它们又飞回到解冻的北国。

雁是专情的鸟,一旦选择了伴侣,便相爱着,厮守终身。

雁更是合群的鸟,一群雁是一个大家族,相互关心着,祸福与共。

《动物生病也心烦》

1.与一般疾病相比,患“精神疾病”的概率要小得多,以这两种动物患“精神疾病”为例,例子更典型,能以一当十,更有说服力。

2.①“冷不丁”:形象地说明了运动时,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

②几乎:“大概全部”之意,这说明动物生病的机会很多。

3.应该放在第⑥段后,这段是介绍“有一些动物对人类患上的某种疾病有着天然的‘免疫力’”的。

4.人吃五谷杂粮会生病,动物也会生病,动物还会患上精神病,你知道吗?如果你想了解这鲜为人知的秘密,那么请欣赏《动物生病也心烦》。

5.略。示例:我们要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对那些心里有压力而虐待动物的人,我们要尊重他们,更要关爱他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宣泄情绪的渠道,不要让他们把动物当做出气筒。

《现代造物术——转基因技术》

1.“搬家”就是将一种植物或动物基因移植到另一种植物或动物身上。

“动物药厂”就是利用转基因植物或动物生产预防或治疗疾病的疫苗,或生产蛋白质、制药。

2.巧妙地引出说明对象,形象地说明其特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转基因就是把一个物种的基因“嫁接”给另一个物种,以得到混合有不同物种基因的生命体。

举例子:比如说,草莓是我们喜爱吃的水果,不过它特别怕冷,也不宜长时间冷藏。使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目了然。

作比较:美国每年需要600万人输血,才够本国血友病人必需的凝血因子,而以后只要两头转基因牛就可代劳。两相比较,直观简洁地说明了“转基因牛”的巨大作用。

4.逻辑顺序。

5.放在“制药厂VS器官库”最后。这段介绍的内容是“转基因动物还将是人类最好的‘器官库’”。

17.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篇十七

为了引导学生读更多的童话和指导阅读的方法,我设计了《走进童话世界——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以下是这节课教学反思。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认识他们吗?他们是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啊?幻灯显示:(童话故事的图片)

生:认识,它们是《白雪公主》《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海的女儿》 师:你是从什么途径认识他们的?

生:我是从安徒生那里认识的。(老师纠正说法)我是从电影上知道的。

反思:此环节设计目的是用大家熟识、喜爱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童话的回忆。问题2的设计,一位学生的回答表达就不清楚了,这个问题应把她设计为“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他们的?”这样问就应该表述清晰点。

(二)例文引路,总结阅读方法。

1、师:以安徒生童话集为例(略)这样我们通过看书名、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方法我们叫“浏览”(板书)

反思:教会学生看书的方法是很必要的,但系统地教给学生一套读书方法是很少老师办到的。看一本书,我们从书的封面入手,教会学生通过看书名、出版社、目录、内容提要、作者介绍和前言等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方法可用在购书时和到图书馆借书时选取符合自己需要的一本书。

2、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①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篇童话读一遍,可以是默读或轻声读;读后用一句话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老师提示一下,你可以说谁,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结果怎样。

②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次读我们就抓住表现人物形象的段落、句子、词语多读几遍,用笔划一划,也可以在旁边写下旁注,写出你的感受,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③我们仅仅读懂人物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作者写这篇童话的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在小组内学习,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反思:很多学生读书的时候只注重情节,看完后没什么收获,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这是很重要的。如何深入地读懂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呢?我就设计了以上的三个步骤。一是“速读”,目标是能以一句话概括所读文章的内容,这一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用一句话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作了提示,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第一个任务。第二个步骤我设计的是“精读”,让学生抓住体现人物形象的句子读或抓住深受感动的句子读,并画起来,还鼓励学生做旁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细细地读,慢慢地体会才是真正把文章读好,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是让学生有所感悟,这样印象才深刻。至于第三个要求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目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有第一的难度,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还告诉学生以后读书过程中碰到难懂的问题也可以带回学校跟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地读懂了文章。但因为这篇童话故事的写作背景与目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因此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出色。

(四)、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到了现在,我发现同学们已经真正的把这篇童话读懂了,那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到底是怎么读童话的?(小结方法)

2、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也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世间真理。

3、读书是幸福的,它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读懂人物读懂道理之后我们还可以干什么呢?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她不仅认认真真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出示)(老师读)

反思:通过小结让学生更明确刚才的读书过程,知道如何更好地读懂这篇童话,以此为例,让学生知道读一篇童话是这样,读一本童话书是这样,读更多的课外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更多的书。以《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为例,让学生懂得如何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可以用一句话、几句话或一首诗,还可以写一篇文章谈自己的感受。

4、读其他书时也是一样。但如果我借给你一本新书,或者去学校图书室借一本书,我们能在上面圈圈画画吗?(不能,要爱护书籍。)那我们碰到好词好句又该怎么办呢?(对,摘录,做读书笔记。真是好办法。)

是啊,我们课外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还要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还要要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大家清楚了吗?

反思:从多个方面教会学生阅读课外书,要爱护书籍,要多思考,并做好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注意用眼卫生。比较全面地告诉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总结。

除了这篇故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童话,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图书目录)就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去读,建议大家过一段时间后举办读书交流会。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童话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童话,读更多的书。最后送大家两句话: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出示课件,齐读)

反思: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还要回去多实践,老师布置学生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阅读更多的童话书,出示更多封面精美的童话书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鼓励孩子开读书交流会,那样学生阅读兴趣就更浓,读书时就更加认真了。最后送给孩子的两句话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上一篇:王勃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销售人员的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