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2024-08-25

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精选10篇)

1.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斗争。(国际)

4、,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1、原因:①美国派兵侵略朝鲜。②美军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3)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美国哪些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 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③美军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5、司令:彭德怀

6、部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7、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8、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9、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0、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3课 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原因:

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起止时间:1950——1952年底

3、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那些努力?(1)西藏和平解放(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的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4、“一五”计划的成就:①1953年底,鞍钢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⑧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一五”计划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时间:1954年9月

(2)颁布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地点:北京

(5)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意义(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实质: 时间: 内容: 实质: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起止时间:1954——1956年

2、形式:公私合营

3、政策: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1)时间:1956年

(2)内容:①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生产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4)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时间:1958年

(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4)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失误:

(1)原因:①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表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5、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取得的成就:

(1)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

(2)新型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3)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和失误?结合史实说明。

(1)成就: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1961年春,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发展成绩斐然,特别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2)失误:1958年提出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又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2、起止时间:1966——1976年

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4、二月逆流: 1967年2月前后,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抵制和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5、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后,在周恩来、邓小平的主持下,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背景:①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时间:1978年底

4、内容:①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使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农村的改革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影响:农村开始富裕起来,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2、重点:国有企业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7、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8、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以世纪》。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期中考试)(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党在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第11课 民族团结

1、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政策,有什么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在我国共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汉族为主的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政策。4、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出现了新气象。

第12课 香港和澳的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人物:邓小平

2、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①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 1、1984年底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简述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发展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④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⑤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哪些努力?结果怎样?

(1)努力:①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②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③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2)结果: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4、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2)元朝时,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4)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5)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6)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7)1949年,国民党退台湾。

(8)1950年,美军第七航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台湾。

第14课 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的?

①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后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海军已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逐步扩大。

②空军: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三强多架。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③导弹部队:1966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型号的导弹。2、1974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3、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第15课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①新中国建国的第一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外交政策。

3、时间: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性质: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内容: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问题。

5、“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1)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3)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三、中日建立

1972年,日本着国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1、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时间:2001年10月21日

3、地点:上海

4、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5、内容:①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②通过了《上海共识》。③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6、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1)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④中美建交,结束了两国20多年的对峙,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⑥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国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爆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3、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行员是杨利伟。4、1973年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1、1986年3月,我国四位科学家为了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非常重视并做了批示,此项计划被称为“863计划”。经过半年的论证,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2、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说的。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增加经费投入,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2、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说的。

第20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艺术也发展迅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体育课所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3、我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从乒乓球队开始,中国的运动员走出国门;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运动员是许海峰;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办第29届运会。

第21课 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者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国际地位的提高: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②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③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④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关系实现正常化;⑤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⑥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5、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⑴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

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等。

⑶文学艺术: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影视艺术的发展等。⑷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等。

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2.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二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1)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使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3)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是维权的利剑。

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权利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2.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一、公民的义务 1.我们的法定义务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是爱国的重要表现。

2.我们的道德义务

(1)道德义务的含义: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1)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2)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3)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倡导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种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的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一、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1.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法律赋予我们广泛的行动自由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2.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法律所不容,情节严重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 3.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1)珍爱自己的生命,维护健康。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2)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正义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4.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2)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既损害了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也损害了自己,行为人要依法受到相应的制裁。

(3)关爱生命,远离暴力。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人格尊严不可辱

(1)人格尊严权是指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的含义及作用

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效益。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①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②我 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辱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 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这些行为既是侵权行为,又是不道德行为,轻则受到舆论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1.我有肖像权

(1)肖像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 ①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②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此外,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2.维护姓名权

(1)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法律赋予公民姓名权。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受法律保护。当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

一、隐私和隐私权 1.人人有隐私

(1)个人隐私具体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领域等。

(2)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越迫切。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2.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隐私权的含义: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2)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①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权。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②公民享有个人信息保密权。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搜查、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③公民享有私人通信秘密权。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或公开。

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3)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2.依法维护隐私权

(1)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伤害、赔礼道歉;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一、知识助我成长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1)教育的含义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作用 ①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人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②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只有通过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智力,才能增长才干,享受现代文明,才能取得成功。

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2.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1)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2)义务教育的含义、特征

①所谓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②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具有公益性,既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二、珍惜学习机会 1.维护受教育权利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2.履行受教育义务

(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的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 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社会上的财产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因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2)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着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其中,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当我们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犯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求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行政违法现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二、财产留给谁

1.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1)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2)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3)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 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继承权的实现方式

依照我国继承法,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1)所谓法定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2)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3)公民可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允许的。受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保护。

3.当继承权发生争议的时候

(1)作为继承人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相互宽容、而不要见利忘义、斤斤计较。我们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2)我国法律依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三、无形的财产 1.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

(1)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智力成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所谓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2)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2.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1)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2)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都是消费者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这既包括吃饭、穿衣、住房等物质方面的消费,也包括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

(2)在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处于被动的、不利的地位。个别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诈、坑害,使消费者觉醒起来,想步伐经营者奋起反击,以维护自身权益。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

(2)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二、维护消费者权益 1.炼就一双“慧眼”

(1)在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2)炼就“慧眼”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还需要掌握有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维护权益的途径

(1)法律赋予我们消费者权利,我们自身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而且要体现在不公平交易发生之后。

(2)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的、合法的途径来解决。这些途径是:与经营者协调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一、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1.众说纷纭话公平

(1)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1)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2)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因此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有了公平,才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维护社会公平

1.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1)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但是我们仍然要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作出不懈努力。

(2)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3)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4)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推动社会高效和谐地运转。

(2)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一、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1.走进正义

(1)我们都愿意生活在正义中。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在社会进程中,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3)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1)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制度而有保证。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2)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最终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正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二、自觉维护正义 1.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1)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我们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2)非正义行为,会损害别人的权利和机会,进而危害整个社会。面对非正义行为,如果选择消极的态度,就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

2.做有正义感的人

(1)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行为表现出赞赏和崇敬之情,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会乐于把对正义的崇尚之情付诸行动。面对非正义行为,会产生不安、不满、愤怒等情绪,采取行动维护正义。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

(2)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如果看到 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予以声援和救助。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巧为,在尽量在 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篇三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的枢纽。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状,(皇宫)居于城市中心,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

3、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处珠江下游入海口的东、西两侧,其中位于东侧的是(香港),西侧的是(澳门)。

4、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和(旅游)中心。

5、香港人多低少,而且(山地)多,(平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有限。“上天”-建筑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成为香港扩展城市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6、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7、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它也是一个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8、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西部的(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面积广阔,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樟树)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此外台湾岛还有(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的美誉。

9、从60年代开始,台湾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10、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这里是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素有(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11、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北有(阿尔泰山脉),中有(天山山脉),南有(昆仑)山脉,雄伟的天山南北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12、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在(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

13、新疆(绿洲)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人们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发展了特色鲜明(灌溉)农业。(小麦、玉米、高粱)等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

14、在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天然气占全国陆地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4.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四

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

(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

(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

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1.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解析式为整式的,x取全体实数;

(2)解析式为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0式子才有意义;

(3)解析式的是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式子才有意义;

(4)解析式是三次方根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5.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五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2)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

6.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篇六

1.什么是国家利益?

答:(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每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企盼就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它离不开国家利益。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凌和屈辱。

3.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答:(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国家发展为我们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维护国家利益贡献力量。同时用理性、务实、文明的心态,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4.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答:(1)虽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在革命战争时期,无数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在和平发展时期,一批批优秀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私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3)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5.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答:(1)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我们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获得安全感,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

(2)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政权和主权受到威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国家的生存就会受到挑战。国家安全有保障,经济社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6.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1)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面对国家安全形式的新变化,我们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7.怎样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

答:(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只有人人为国家安全积极贡献力量,才能筑牢坚如磐石的堤坝,使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无法得逞。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既可以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可以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

8.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答:(1)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2)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9.祖国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答:(1)飞驰的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异彩纷呈的演出和展览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听证会的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透明,我们的衣食住行用条件也更加充分……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感受到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我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

10.为什么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答:(1)在看到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等等。

(2)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这让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11.劳动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2)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12.怎样理解实干创造未来?

答:(1)今天,国家建设展现出光辉灿烂的前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接近现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7.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七

(一)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其中不少条款涉及对公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的保障,特别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了国家的根本法。对“尊重和保障人权”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②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③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④在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很有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17年6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疆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人权理想的是()

①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指导立法工作②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③设立国家人权保护的专门机构④深入推进全社会的人权教育,培育人权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要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民主集中制原则表现在()

A.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居于主导地位

C.遵循中央的统一领导

D.民主决策,汇聚最广泛的集体智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4.右边漫画形象地告诉我们()

①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②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在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因此,广西玉林某中学积极举行“宪法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在演讲中,下列观点不会出现的是()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6.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说明()

A.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B.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C.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呵护

7.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公民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享受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是()

A.公安机关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B.伙同他人限制借钱不还者的人身自由

C.商场保安拘禁偷窃商品嫌疑人D.下班时,工人在工厂门口被搜身检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8.《中国青年报》曾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法律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启示我们()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C.有序的社会需要特定的规则

D.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9.右边漫画说明()

A.明星是特殊人物,可以只行使权利,不履行义务

B.在我国,公民履行的义务要比享有的权利多

C.有特殊贡献的人可以选择性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D.我国公民都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0.9月1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江西南昌发布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榜单显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位列前三名。这说明()

A.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集体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C.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这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③中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2017年9月1日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和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草案)。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

A.立法权B.建议权C.任免权D.监督权

13.右边漫画启示我们要()

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④努力实现绝对平等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湖南常德市汉寿县某镇纪委书记刘某接到一位郑姓居民的举报电话:“我要举报北区社区干部办事不公,你们纪委到底管不管?”刘某安抚对方表示一定会管。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后,合理快速解决了居民的困难。这说明()①公平的社会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②要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③要通过立法,合理分配社会资源④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公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第一集中,辽宁省委原书记王某、福建省原省长苏某、天津市公安局原局长武某等落马官员现身说法。这说明正义要求()

A.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

B.使受害者得到救济

C.使违法者受到惩罚

D.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二、简答题

安徽网友留言:蚌埠市龙子湖区垃圾填埋场西侧的医废处理厂,每天臭气熏天,不知道排放的是什么恶毒气体,不是那种垃圾的臭,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恶臭,闻了以后恶心头晕,直想吐!再继续这样下去,要熏死人了!不知道环保局怎么能容忍这种行为的存在?请领导过问一下吧!(发布时间2017年7月28日)

蚌埠市环保局回复:2016年8月15日,康城公司因生产设备损毁,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被市环保局责令停产至今。康城公司停产期间承担全市医疗废物收集和外运委托处置工作,目前康城公司将收集的医疗废物全部转移至异地外协单位进行处置,市政府已加快康城固废资产转让进度,引进第三方公司,尽快恢复康城公司自行焚烧处置医疗废物能力。同时,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已要求该公司规范医疗废物暂存场地,禁止露天堆放,定时喷洒消毒药剂,最大程度减少医疗废物异味对周边造成的影响。(回复时间2017年8月8日)

(1)上述材料说明,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积极意义?

(2)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2016年,国务院先后召开了39次常务会议,企业发展是最为关心的话题。3月18日研究了国有企业扭亏增效与部署年内国有企业改革问题;5月18日专题研究了部署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问题;9月5日提出要推动中央企业增加农村电网、电信基础设施等短板领域投资;11月23日提出要指导各地和中央企业严格按标准对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任务开展验收;11月29日则是听取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汇报;等等。

材料三:2017年8月20日,中国联通正式发布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本次混改过程中,公司拟向战略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约90.37亿股股份,募集资金不超过约617.25亿元;由联通集团向战略投资者协议转让其持有的约19亿股公司股票,转让价款约129.75亿元;向核心员工首期授予不超过约8.48亿股限制性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约32.13亿元。

(1)材料一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2)国务院是国家的什么机关?材料二说明国务院有什么职权?

(3)阅读材料三后,有人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四、探究题

学习了“维护公平正义”一课后,某校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1)为什么要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员考录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从体检、面试、录用考察,到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考试安全,中央主管部门陆续修订或出台了10余项规定规章文件,以公务员法为依据、以录用规定为准则、以配套政策办法为规则的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一个覆盖公务员考试录用全过程全链条的制度体系网正在逐步形成。(2)建设公务员考录的制度体系说明公平的内涵有哪些?

2014年,在办理河北保定市顺平县一起命案的过程中,检察官彭少勇提审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的王某后,发现案情疑点重重,果断提出3个“不足信”。随后,检察院迅速启动了引导侦查机制,公安机关重新对重要涉案证据进行排查,最终锁定真凶王某,杜绝了一起冤假错案的发生。这是正在热播的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堪称现代版的“刀下留人”。

(3)上述材料说明正义的要求是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一)公平正义,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维护和创造的,政府首当其冲,我们每个人也责无旁贷。(4)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检测卷

8.初三下册政治复习提纲人教版 篇八

第一课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P10 (文字的出现)

2、原始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P6

--是最初阶段,也是最低级阶段。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不是人类理想的社会。

3、为什么说奴隶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P10

--奴隶主不仅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占有生产劳动者--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

4、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社会(看书P6-9)

5、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本质是什么?(阶级统治的工具)

5、什么是生产力?P5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6、生产力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劳动者(主导作用)、生产工具(重要标志)、劳动对象(反映状况)。

7、什么是生产关系?P6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8生产关系包括哪些内容?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劳动产品如何分配。

9、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什么?P13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是什么?P14

--榨取地租

11、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P20

--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12、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什么?P25

--资本家靠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

1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P29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14、历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及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影响。P20-23

1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P29-31(国家的本质、民主的实质、工人被剥削的地位)

1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过程是艰难而曲折的呢?P33

17、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是什么?P34

--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和斗争。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P42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三个代表”的基本含义P45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本质分别是什么?(时政下册P19)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4、“三个代表”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P45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5、“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任常霞、牛玉儒被誉为“时代先锋”和新时期共产党员榜样

7、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第2和第4)

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55(一国两制)

9、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什么?P5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0、为维护统一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法律是什么?(《反分裂国家法》)

11、《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目的是什么?

--①遏制“” 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④促进两岸和平关系稳定发展推进两岸和平统一。

12、“”的实质是什么?

--分裂祖国,分裂祖国主权和领土的 完整。

13、两岸统一的方式是什么?P55(一国两制)

14、“一国两制”的内容是什么?P55

--①“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②“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5、“一国两制”的意义是什么?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取得的成就说明 “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①有利于香港澳门的 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②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全中国人民的利益,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16、维护祖国统一方面,中学生该怎么做?

①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要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主权不被侵犯、领土的完整、政权的统一。坚决与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17、维护民族团结义务的内容:维护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

18、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①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遵守“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④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第三课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制度。(它的基础是公有制)

7、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9、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3、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4、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初三目标册P40)

15、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分别是什么?(初三P73)

16、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初三目标册P41)

17、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激烈的挑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初三目标册P42)

18、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初三目标册P43)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18、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②要把 ”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第四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三P88-89)

--①国民经济计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了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达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达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②远景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③20的关键目标:力争年国内生产总值比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先进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三P104-106)

--①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②主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

--③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

--④基础工程: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⑤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哪些?

①导致青少年荒废学业②导致青少年是非不分③有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④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定团结

--为什么会导致以上不良的现象?

①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任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有关不满依法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不力。

②部分青少年沉迷于所谓的”刺激",导致低级趣味、道德水平下降

③部分青少年不能依法自律,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能力不 强

--怎样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①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反映现代文明进步的思想文化,使先进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流文化。

②各级政府要依法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管理和技术,建立和改善适合青少年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③ 我们青少年少年的健康成长,除了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需要青少年自身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青少年既要依法自律,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位,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和侵蚀。

⑥与德相关的内容

--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20字)

--哪些行为是道德的行为?

--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

--目前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如何?

--青少年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火线P133)

① 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② 认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加强自我保护,依法自律,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

③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争取全面发展

④ 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承担崇高使命。

--为什么国家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时政下P77)

①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部分。

② 这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③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举措。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火线P133或时政下P54)

--当代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状况如何?(比较淡薄) 应该怎样加强教育?

--①必须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③必须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3、①调查了解校园文化环境情况 ②提出改善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议(火线)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国家(16字)② 公民(8字)三P96

5、你认为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什么意义?

①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是维护正常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②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能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③ 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能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五课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2、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3、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辅相成的,②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③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5、霸权主义的核心、主要动因及其表现是什么?P123

6、机遇与挑战并存:(小册P61/2)

7、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8、当代青年担当的历史使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

9、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新时期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②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只要人类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还很艰巨,还要克服许多困难,因此,还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1、什么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是、的不竭动力。

12、怎样提高本民族的创新能力?

--①必须解放思想,事实求是②大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和竞争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③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④坚持对外,吸收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我国的经济。

13、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②刻苦攻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技术,弘扬民族精神。

14、怎样提高本国的综合能力?中学生怎样做?(法、德、智、环保等方面)

九.实施两大战略 增强综合国力

(一)当前国际竞争的主要背景和实质是什么?

(1) 国际竞争的主要背景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以信息技术革命带动了人类和整个世界的面貌,各国开展了激烈地竞争。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国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二)当前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1)机遇表现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而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有利环境。

(2)挑战有: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

(三)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实施了哪些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四)三次科技革命说明道理?(20-23初三的教材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说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五)我国怎样才能增强综合国力,立于不败之地?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B.要重视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发展高科技产品,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六)中学生怎样把自己培养成有用之才?

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面对机遇和挑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做祖国需要的建设者。

(七)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如何?应采取哪些措施?

(1)整体人口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2)应该采取的措施:

A.重视科技事业,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B.要重视教育事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十.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二)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什么?

霸权主义

(三)霸权主义的核心是什么?

强权就是真理

(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相辅相承,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的前提条件.各国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重要基础.

(五)为什么当今世界强调国际联合采取反恐行动?我国对此的立场与态度是什么?

(1)谋求和平与发展,加强对话与合作是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但是,霸权主义仍威胁和平与发展,全世界人民都反对霸权主义,提倡多边主义,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

(2)反恐行动,我国对此的立场与态度是什么?

我们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六)为促进和平与发展,我国政府的立场与态度是什么?

我国政府愿与各国政府共同做出努力,A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平等

9.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九

(1)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3.领土四至点:

N: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主线(约53°N)

S: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约4°N)

E: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约135°N 多)

W:新疆帕米尔高原(约73°N)

4.疆界和邻国

(1)陆界和邻国:14个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领海: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6.半岛: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10.八年级下册政治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2013) 篇十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 最大的 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 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 疏松,多 空隙、 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 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 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 暴雨 。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 植被 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 开垦 、采矿、 修路 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 ,降水强度越大 ,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黄土高原 、 四川盆地 、 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 破碎,气候 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多发 自然灾害。

11、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并引发 泥石流、滑坡、塌陷多种地质灾害。

12、黄土高原的治理采取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另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解决人地矛盾,也是根本的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能源工业。

13、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上海,东西狭长的“带状”区域。

14、长江沿江地带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受地形、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还有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水产、耕地资源,资源丰富。

15、长江沿江地带沟通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和 西部资源富集 地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6、 长江是沿岸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其中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四个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7、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最大的港口,重要的金融、科教中心,对长江三角洲、长江沿江地带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

18、长江沿岸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自西向东形成了以 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 钢铁、轻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以沪宁杭等城市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9、我国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

20、近年来,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 ,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是土壤肥力下降,并淤塞了 河道 、水库、 湖泊,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2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最频繁的地区。

22、酸雨使一种 大气 污染的现象,PH值小于5.6的降水成为酸雨,酸雨对水土、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区有 西南、华中、华东酸雨区,其中华中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24、三北防护林地跨西北、华北、东北,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生态防护林。

上一篇:电梯结构与原理复习题下一篇:某某煤矿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