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2024-07-03

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11篇)

1.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一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下面尝试性归类几种材料题,并结合中考试题介绍一下解答思路: 历史材料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文字型材料题;

二、图表型材料题;

三、开放型材料题

一、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想”“三答”三步来入手。前面已分析了,在此不再累述。(2007年〃荆州市)13.阅读材料:

材料一:应准添设下开各处,定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从事商业、工业制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二: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两国政府确认,在相互关系中,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

——摘自《中日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回答:

(1)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较,《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臵上有何特点?(2分)

(2)在材料二中,中日两国达成了哪些共识?(2分)

(3)回顾中日两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实,你得到的最主要的启示是什么?(2分)

二、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象(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1、单纯表格型

(2006年〃沈阳市课改区历史与社会)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简表

材料二:以下材料引自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括号里的数字为其所

材料三:下列为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现象?并分别分析其原因?(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2分)(4)结合历史总结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及规律?(3分)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首先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根据第(1)问中“材料一反映了哪两方面的历史现象?”带着这个设问,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一。通过观察发现,1870年和1913年各国煤钢增长情况大不相同。1870年时,英国煤钢总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国家,是其它几国的总和。但1913年,占据熬头的是美国和德国了。这就是两方面最明显的现象,确定下具体的现象,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第(2)问与第(1)问的不同在于“哪两方面”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应是等于或多于两方面。带着这样的分析去阅读表格。表格中共有5个经济区域各个方面情况的详细内容的对比,通过对这5个经济区域情况的分析,就有5个方面的历史现象。还可以对其中任何几个经济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所以,答案的范围比较广。如:通过对俄与其它各经济区域情况的对比分析,可得出这样的历史现象,就是:俄国是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较缓慢的一个。确定下历史现象后,再深入地分析原因,俄国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主要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不彻底。其它历史现象的分析也这样进行。

材料三中选取的国家很有代表性,一是美国在美洲,二是德国在欧洲,三是日本在亚洲。且这三个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遍及全球且经济下降,工人失业严重。根据这些读表得出的信息,我们应能确定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4)问,需要综合以上三个表格的内容来做出综合的分析。

在解答图表型材料题时,既要遵循材料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又要结合图表的特点适当变通,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解答能力。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中考材料题中,出现了填表材料题,这种材料题所给出的表格材料是不完整的,需要考生先联系其他内容完成表格,然后再对完整的表格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种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例如:

(2007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33.学以致用,探究问题。(11分)

近代以来,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抗击。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了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

(2)在近代史上抗击外敌的事件中,中国军队往往付出重大代价,却大多以失败告终,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请综合上述问题,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4分)

2、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 此类型题的特点是文字材料、表格材料或图片材料同时呈现,这类试题对学生考查面比较广,如分析表格的能力、识图辨图的能力及理解文字的能力。例如:

(2006年〃河南省)

三、材料解析题

要求:分析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58年的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文章(见下图),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人民公社很快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起来。

材料四: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立下一张把人民公社的集体土地“包产到户”的契约。他们苦干了一年,1979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这种“分田包产到户”的做法,后来被称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如何?(1分)

(2)运用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全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3)根据材料四,说出材料二中小岗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4)如果让你搜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变化的翔实资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1分)

解析:面对这类混合型材料题时,要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不管是表格、图片、还是文字,都要通过各种方法找到有效信息,然后按照“一读”、“二想”、“三答”的步骤进行解答。

三、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认识一点: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2006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试题

33、探究与实践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1)红军为什么要“远征”?(1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3分)

(2)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形式。至少两条,共4分)。

(3)为在全社会倡导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你校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先行”倡议活动。请你完成倡议书提纲的相关内容。(写出两条,共4分)

我们倡议:

第一、第二、第三、此题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第(2)和第(3)问上。这两问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将自己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体会、感想结合起来,以达到升华认识、指导今后的行动的目的。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除上述类型外,材料题还有很多其他呈现方式,在此不一一罗列。

2.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二

一、粮食银行的起源

中国粮食银行的发源地是山东省广饶县, 粮食银行是在“两代一换”服务的政策基础上发展来的。“两代一换”即代农民储粮、代农民加工、品种兑换。开展“两代一换”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粮食年年丰收, 中国农民自古有自家储粮的习惯, 但是因为粮食数量过多, 没有足够的米仓和合适的方法保存粮食, 粮食损耗严重, 粮食的储存成了农民的一大难题, 有农民就想到找粮食部门帮忙。广饶县粮食部门认识到农民卖粮难、储粮难的问题, 为了防止谷贱伤农、缓解丰收时期的交通运输压力, 粮食部门决定运用自己的库房和粮食储存技术, 帮助农民解决这个难题。1983年初, 广饶县国有粮食部门开展代农民储粮业务, 并且将这个业务延伸为“两代一换”, 并在全县普及。广饶县“两代一换”业务的开展, 使得农民受益, 在此基础上, 1989年, 广饶县又引入现代银行机制, 与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合作开办“粮食银行”, 并被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推广。

粮食银行, 是指储粮户 (主要是农民) 将暂时闲置的粮食存放于粮食经营企业, 储粮户拥有粮食的所有权, 经营企业拥有代储期内的使用权的一项农民和企业的合作业务。粮食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工、贸易等经营行为盘活粮食资源, 在粮食的流动和周转中获得粮食的增值效益, 这部分效益即为“粮食银行”的利润和储粮户的利息。

粮食银行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 取得了一定成果, 现今中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江西、江苏、四川、黑龙江等地都有了粮食银行, 但是各省因不同的实际情况, 粮食银行的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

二、华北和东北地区粮食银行不同的运作模式比较

1. 华北地区粮食银行运作模式———粮食加工企业带动粮食银行的发展。

山东省广饶县是中国粮食银行的发源地, 多年来的发展使得广饶的粮食银行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始终坚持“藏粮于民、储粮备荒、存粮自愿、取粮自由、为储户保密”的原则。广饶县粮食银行是由县粮食部门与实力强大的粮食加工企业合作, 向银行贷款购买农民的粮食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粮食银行不是传统意义的金融机构, 但是它通过农民把粮食存放在粮食银行, 银行向农民支付现金的方式为农民提供短期贷款, 既发展了农村短期小额贷款也解决了农民自己存储粮食损耗严重的问题, 并且形成了农户、粮食银行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合作形式。

广饶县在各村屯下设基层粮站、粮所, 方便农民存粮, 粮食银行向农民发放《储粮证》和《口粮转化证》, 农民可以持证到存粮点领取原粮、成品粮和粮油食品, 也可以提取现金, 议价出售。粮食在粮食银行存储, 不限时间、不收取手续费。广饶县农业部门在保证农民粮食提取的前提下, 动用30%~40%的代储粮进行周转买卖, 取得收益, 作为粮食银行的收益。

2. 东北地区粮食银行运作模式———粮食物流企业带动粮食银行的发展。

黑龙江垦区是中国粮食的主要产区之一, 2008年粮食年产量142.06亿公斤, 商品率91.2%。每到粮食收获季节就会出现农民卖粮难、粮食运输难、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2008年, 北大荒商贸集团下属的北大荒粮食物流有限公司与中国民生银行大连分行合作, 在建三江成立粮食银行, 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收购农民粮食的资金问题。与山东的粮食银行不同的是, 黑龙江的粮食银行主要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它是依托自己在建三江分局的13个物流仓储节点, 在收获季节收购农民粮食统一存储, 过了秋后集中卖粮的时间再出售粮食, 打开时间差, 既可以保证粮食运输的畅通又避免了集中卖粮“谷贱伤农”的局面, 相当于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户在粮食银行开立粮食存折账户并办理民生借记卡业务, 签订存粮协议, 办理存粮手续。农户可以自行送粮到粮食银行也可由银行派车, 但要按市价收取运费, 粮食银行对粮食进行质检、称重等流程, 完成粮食取样手续, 粮食入库存放, 为农户开具粮食存折, 农户可以持身份证和粮食存折向粮食银行办理个人贷款, 用于粮食耕种或个人经营。农户将粮食存入后也可以通过粮食银行的电子交易平台网上进行粮食交易, 期货或者现货。粮食银行为农户保存粮食最长期限为6个月, 前3个月为免费, 后3个月每月收取保管费6元, 6个月后农户不取走粮食视为放弃粮权, 粮食银行按国家最低收购价或者与农户协商价格购买农户粮食。粮食储存在粮食银行后, 农户可以根据市场卖价随时将粮食取走销售, 也可以在粮食银行下设的电子平台进行网上交易, 卖方向粮食银行缴纳每吨15元手续费, 买方缴纳每吨10元, 粮食自行取走缴纳每吨25元手续费。

三、粮食银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广饶县和黑龙江垦区的粮食银行的建立基础各不相同, 广饶县粮食银行是由粮食加工企业带领, 主要解决农民存粮难问题;黑龙江垦区粮食银行由粮食物流企业带领, 主要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他们都能够根据各自地区的农民的需要, 找到最符合当地粮食银行发展的运作模式, 保障了中国粮食安全。本文对广饶县和黑龙江粮食银行的发展、银行的商业化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后认为, 要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进一步完善粮食银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运作流程。

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保障粮食银行的基本运营, 使得粮食银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 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依照规定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规范的运作流程使得农户存储粮食取出粮食的过程都是按照标准操作的程序进行粮食取样、登记入库、按折取粮等, 让农户放心把粮食存入银行, 提取粮食时也不会担心拿到质量差的粮食。

2. 提高粮食银行工作人员素质。

粮食银行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是也需要专业人才, 粮食的检测、质量等级检验、粮食如何储存才能损失最小等工作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由于中国农业方面培养的专业人才人数少, 即使毕业多数人也不愿意做基层工作, 所以粮食银行缺乏该从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据此, 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培训现有的粮食银行的工作人员, 加强他们的专业技术, 使他们更好的为农户服务。

3. 按各地不同需求开展业务。

中国国土面积大, 各省区之间的农业发展水平发展状况都不相同, 一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不能直接套用在另一个地区, 应该在基本业务开展的前提下, 根据农民切身需求灵活发展其他辅助业务, 比如品种兑换这项业务, 广饶县粮食银行的这项业务切实为了方便农民生活, 但是黑龙江粮食银行就没有这项业务, 也有其他地区的粮食银行把这项业务做成了连锁粮油商店, 兑换点遍布全县。

4. 粮食银行要规避市场风险。

粮食银行可以将农户储存的粮食在保证正常提领的前提下, 将剩余粮食的30%~40%投入市场运作, 在粮价高时卖出粮食取得收入, 在粮价低时买进粮食进行补仓, 一方面可以取得收入, 另一方面也可以预测粮价。但是市场变化不是完全能够预测出的, 有时也会出现粮食卖出后粮价又继续上涨, 粮食银行进行买进补仓就会亏本, 数额过大的话就会影响粮食银行的正常经营。所以粮食银行的经营者要在规避市场风险方面多加注意, 谨慎投资。

摘要:粮食银行是在中国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时期发展起来的非金融机构, 将山东省广饶县粮食加工企业带动粮食银行发展和黑龙江省粮食物流企业带动粮食银行发展两种运作模式进行对比, 分析了粮食银行的运作模式, 并且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对现有粮食银行的管理和运作提出来规范运作流程、提高员工素质、按需开展业务、规避市场风险等四条建议。

关键词:粮食银行,粮食储存,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丁声俊.“粮食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J].中国粮食经济, 2008, (11) .

[2]四川省崇州市粮食局.“粮食银行”惠及三农品种兑换方便万户[J].粮食问题研究, 2010, (1) .

[3]章力建, 顾卫兵, 王先锋.“粮食银行”:作用、本质与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 2004, (9) .

[4]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大荒“粮食银行”及其主要做法[J].中国经贸导刊, 2009, (3) .

[5]秦玉云.粮食银行发展演变探析[J].经济理论研究, 2008, (18) .

3.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三

土耳其的一位诗人说,“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貌。”

而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在人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了。城市要发展,要改造,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自然,尊重城市,尊重市民。这些尊重的背后是文明的传承,是城市文化所折射出的个性魅力。

陕西宝鸡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也是中国西北区域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依靠自身禀赋的理性发展,依托深厚文化资源的特色发展。”这是宝鸡为自己制定的方向。自炎黄以来的历史给了宝鸡历史自信。而宝鸡的现实自信则是,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宝鸡的发展特别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共进,这与沿海地区的一些移民型新兴城市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中国新一轮城市化发展的大潮中,宝鸡这样的城市,可能更具研究价值。

在这里,历史和文化、自然和人性、建设和保护,都能和谐共存。

“新城市主义”创始人彼得 ·卡尔索普说过,“中国的城市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经济增长活动,通过确定正确的城市发展基因”,“并采取合适的经济激励措施,可以极大地改变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保证城市中心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发展基因,或许,宝鸡找到了。

宝鸡的土壤里,蕴藏着美丽的凤凰传说。她的一双羽翼,托载着中华文明的光芒。让这种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是这一代宝鸡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可贵样板。

4.教师先进典型事迹微故事 篇四

——记六营学校教师:于杰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时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于杰老师担任会计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作为学校的会计,他不但负责学校的财务工作,而且还担任了主科。对于这一点他已习惯了,从没喊过累,作为学校的会计,他觉得必须具备小心谨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财务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在财务工作中如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处理一笔业务都是看了又看、审了又审,严格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帐务,如遇到财务手续不全或与财务制度规定相违背的违规票据他坚决不入帐,如遇到单据、票据与实际发生不符或无票据现象他不怕得罪人坚决打回重新开票,他如果发现在日常业务往来中有什么问题的,尤其对单位工作不利的问题,他及时如实地向学校领导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学校每次搞活动让他拿预算方案时他总是把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从不多计算一分钱,想方设法为学校节约资金。学校领导曾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算单位的钱可能比算家里的钱还要细”。在日常记帐处理帐务中他总是将单据和票据仔细审查,将每一笔收入、支出,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小数点都审查的仔仔细细,直到发现无任何差错才将其装订成册。在对帐的过程中他更是做到仔细、细致、严格按财务有关要求力争做的更好。他以足够的谨慎和勤勉精神,诚信、负责地行为投身到财务工作中,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他就是这样一个为集体的资金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优秀财务工作者。

教师先进典型事迹微故事

——记六营学校教师:于杰

5.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五

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媒体,如果愿意,品牌还可以拥有一块“自留地”——自媒体。微博、微信、淘宝页面、APP„„那么,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NewBalance讲了一个李宗盛《致匠心》的故事,使其品牌格调又陡然升了一截...褚橙讲了一个褚时健老当益壮的故事,就将其他千千万万的橙子落下不知几条街...王石讲了一个登山的故事,为万科节省了三亿广告费...海尔只讲了一个砸冰箱的故事,从而让人们认识了海尔,相信了海尔产品的品质...可口可乐的配方故事让人永远记得它独特的味道...如果钻石本身算作一个品牌的话,它就在20世纪讲了一个最好的故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从此成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见证。有什么比讲一个精彩的故事更具吸引力,更加引人入胜呢?

英文内容营销中流行一个词叫做storytelling,直译成中文就是“讲故事”。内容营销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故事用别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搭建品牌和客户之间桥梁的关键。

当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在讲什么?

最好的公司会讲述两类故事,来建立强大而持久的品牌。一种是创世纪故事,重点是公司的创业传奇;一种是顾客影响型故事,讲的是公司的产品、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改变。鲜明的主题、个性化的人物、丰富且有冲突的情节、感同身受的细节缺一不可。

好故事成就好营销

没人爱听大道理,最好讲个小故事。这无关人的智商与地位,《故事会》和《知音》有各自的受众群体,机场里的财经杂志同样也靠商业故事让白领达人们沉醉。

迪士尼卡通创造出米老鼠与唐老鸭,其中把“老鼠变成米老鼠”转换概念。“老鼠”一般印象并不是让人们都一定喜欢。可是米老鼠就不一样,虽然都是老鼠,但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获得大多数人们的热爱与好印象——米老鼠就形成品牌。

而这个变的过程就是讲故事。几乎每一个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凡是成功的品牌,都很擅长“讲故事”,它们懂得如何把品牌的历史、内涵、精神向消费者娓娓道来,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品牌理念的灌输。

所以说,一个好的营销就是讲一个好的故事。

关键的引爆点和助推器,以下四点是一个好故事所必须要具备的„

1.鲜明而有正能量的主题——励志与梦想。

这是当下社会中热度一直不减的话题,也是屌丝们的精神食粮。梦想系、励志系甚至爱情系文艺创作题材,这些根本就是整个人类的软肋嘛。

2.个性化的人物。

在创业大军里面,目前还能引起舆论和人们关注的,也只有90后与00后了,这是所有70、80后的羡慕点和媒体的关注点。透过人物的个性展现,人们绝对不会放过一场鲜活的好戏,看客们会为他们的一点成功而欢呼,也会为他们的一点挫折而苦恼。

3.新颖而可视化的传播形式——漫画、视屏。80、90后早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比起长篇的文字,图像本身具有直观性和美感,更易于传播,也更适合碎片化时间。漫画的形式本身就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

而视频营销目前发展成三个趋势:

一是品牌视频化。很多广告主将品牌广告通过视频展现出来,这个趋势非常明显。很多广告客户都希望通过视频营销方式,把自己品牌展现出来。

二是视频网络化。这个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互联网营销惯用趋势了。

三是广告内容化。大家知道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一发现广告,手里拿摇控器就调台了,不想看了,因为大家知道这是广告,就像现在的微信朋友圈,一旦发现朋友持续刷屏,立刻会屏蔽,不再看对方的内容。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广告成为一个电视节目或视屏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的时候,或者成为一个剧情纽带的时候,大家就愿意去看。它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植入式广告。

4.故事的核心矛盾点与冲突——成长与创业中的坚持与特立独行。

这又是一个时下最最激动人心的模版,创世纪故事展现了品牌或公司创立之初的动机。正如梅赛德斯奔驰,人们会想起“父随女姓”的故事,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是对某个真实存在的特定用户需求的响应。而创世纪故事正是理清了这一点。

那么有那些类型的故事呢?总结了六种常见的类型与案例参考„

1.创业型故事

2014年9月,在阿里巴巴上市之际,“马云的名片”在网络上被热转,原来还没有成就阿里巴巴时,马云的“名头”还只是杭州一个不知名小公司的业务副理、市场部主管,当一个企业成功时,人们似乎更愿意去“八卦”那些成功前的往事。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创业的过程往往是成就品牌的关键,创业者的个性与创业时期的故事,也很可能就此决定了品牌基因。在讲创业故事方面,奢侈品品牌绝对算是高手。所有营销的最终目的无疑都是为了增加销售额,但奢侈品营销的长期目标则是潜意识的品牌植入。或许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如此,从营造自己奢侈品的身份开始做起。但是奢侈品牌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抑或每次推出新产品,讲故事往往是他们的开场白。在NewBalance新广告片《致匠心》中,讲了一个李宗盛的匠人故事——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不能代替的就只有一个字“人”。

【案例参考】CocoChanel的ChanelStyle

香奈儿的创业故事分为12章,在其官网上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在这种故事中,创始人个性、大事记这两样东西是主角。在品牌叙事中,香奈儿不但是时尚界最举足轻重的品牌,ChanelStyle更成为社交场上名女人优雅时髦品味的象征。创办人Gabriella“Coco”Chanel女士一生的崛起、名利、成就、遭遇都带给她无穷的创作灵感。CocoChanel的故事就是品牌的故事,品牌的故事也是她的故事。顾客对Chanel这个品牌的迷恋很大程度上是对CocoChanel女士的致敬,也是一种精神面貌的投射。

2.历史型故事

时间有时也是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大浪淘沙,优秀的品牌才能做到历久弥新。热水器,是一种很难彰显“性格”的品类,很多80后可能还记得一本土热水器品牌——万家乐、乐万家,当年这样一句广告词通过电视传遍千家万户,但我们也只是记住了这句广告词,对于这个品牌还是一无所知。而另一美国热水器品牌则要聪明许多,同样也是一句广告词:我家的A.O.史密斯热水器已经用了52年。但表达出的信息量却要多得多,一句话叙事:该品牌热水器的品质即刻被传达,品牌的历史厚度被形象化表达。

【案例参考】“代代相传”的百达翡丽

高端手表品牌百达翡丽的著名的广告宣传词“开创属于自己的传统”早已成为明显的品牌标识。强烈的情感表达是该广告宣传活动长期以来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亦将百达翡丽顾客信奉的人生价值与这一家族制表企业第四代掌门人信守的理念进行融合。

百达翡丽曾推出一则广告影片,生动展现出一块手表成为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讲出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不论何种文化背景,这种真挚情感可以令每一对父子感同身受。经典的广告语“没有人能真正拥有百达翡丽,只不过为下一代保管而已”,将品牌的持久质感表达得朴素而又高贵。

3.传播型故事

可能有的品牌会问:我不是大品牌,更没有香奈儿、百达翡丽那么悠久的历史,难道就没有故事可讲了吗?老企业有老企业的讲法,新企业和新产品也可以有动听的故事,就看你怎么切入了。

对于新品牌,一个好的故事就等于省去大笔的广告费,还可以使品牌迅速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褚橙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褚时健的传奇人生为线索,加上十年磨一剑的毅“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后的反弹力。”在北京看到褚橙上市后,王石在微博上引用巴顿将军的话对之评论,这是一个曾经登顶珠峰的男人对于褚时健和褚橙由衷的致敬。不只王石,潘石屹、梁冬、杨锦麟等一些知名人士纷纷发微博为褚橙捧场。于是,这个故事不再是褚橙自己的故事了,在故事传播的过程中,褚橙被附着了一层光晕——励志、上进。

【案例参考】维吉达尼主打“农户故事”

根植于淘宝的一些品牌,就常常以“故事”取胜。如在淘宝上小有名气的农产品牌——维吉达尼,“维吉达尼”是维语“良心”的意思,无论在维吉达尼的淘宝店铺,还是微博、微信上,创业者希望把农户的故事融入至产品中,每个产品蕴含着一个故事。在店铺成立之初,维吉达尼以农户实名发了几条微博,同时得到姚晨、周鸿祎等名人微博转发,刚刚成立的维吉达尼知名度迅速提升,维吉达尼也被打造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品牌。现在,维吉达尼在新疆有大约500家合作农户,从互联网上重复购买的客户约3万人,农民和农产品消费者之间成为了一个温暖的社群。

4.相关型故事

如果品牌有足够好的资本,那么完全可以自顾自讲故事,使品牌本身成为焦点,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如果没有,那不妨从“相关性”入手,将品牌身份与消费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的双向沟通,通过建立联系,实现品牌目的。

相比B2C品牌,B2B企业更难与消费者建立链接,但好的B2B企业一定是会讲故事的企业,如GE、SAP。以SAP为例,它是一家B2B的软件公司,与一般消费者的“关系”看起来比较远,怎么讲好它的故事?SAP就用到了跟人们生活紧密的节日——复活节,来讲述SAP的故事:在复活节这一天,孩子们可以拿到很多巧克力,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因为世界上85%的可可企业都是使用SAP的软件来维持经营运作的,如果SAP软件消失的话,这些经营可可的企业就没办法运作,小孩子就吃不到巧克力了。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意识到,SAP和人们的生活如此相关,而不仅仅是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

【案例参考】让宜家帮你改造厨房

瑞典家具品牌宜家也很善于讲故事,宜家与MEC娱乐公司合作,在美国A&E电视台曾开辟了名为“改造我家厨房”(FixthisKitchen)的实境节目。在每一集约30分钟的节目中,制作单位会从主动报名的观众中,挑选适合改造的家庭,并观察他们的作息和兴趣,再由主持人和知名主厨,在五天内为这一家人打造专属的厨房。每一集的节目中,制作单位都运用宜家产品,为一家人带来翻天覆地的大改造,也细心地介绍哪些产品特色,可以让生活更便利,即使观众都清楚知道节目是由宜家赞助制作,但实用的信息仍满足了消费者迫切的需求。根据LatitudeResearch的调查,在收看过节目的观众中,60%认为宜家提供高质量产品,也有高达三分之二的人要改造厨房时,会考虑造访宜家,而这个节目更直接让宜家在线厨房设计软件的使用量提升30%。

5.风格型故事

有些故事就是为了塑造自己的风格,走差异化路线。人们只要一想到某种风格,就会马上想到这个品牌。因为在饮料行业产品的同质化很普遍,所以这一点最为明显。

如葡萄酒行业已经形成一套标准的规程,产地、酿造过程、历史、风味,甚至与怎样的食物搭配都决定着品牌的内涵,乃至于价格,哪怕是相邻的葡萄酒庄园,这些故事的元素不同,价格也不同。再如中国的白酒也分很多种,不同白酒品牌会有不同的特色。洋河是绵柔的味道、古井是年份的味道、种子是柔和的味道、口子是窖藏的味道、迎驾是生态的味道、景芝是芝麻香的味道,你能想到的品牌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味道体验越清晰的品牌其发展往往越好。

【案例参考】星巴克套用“地理即风味”

假设我们现在身处咖啡店,你需要向店员描述喜爱的咖啡口味,是清爽的酸味,还是温和,抑或是微妙的坚果味道-其实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太清楚。2005年,星巴克决定用咖啡包装体现产地标识,来指导消费者区分咖啡之间的细微差别,帮助他们发现喜爱的口味。星巴克咖啡豆的产地主要来自于美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每个地区的咖啡豆都有独特的风味,品评的过程就是发现风味、酸度、醇度和气味的过程。肯亚咖啡与斯丹摩咖啡都具有东非咖啡明显的酸度与水果般的风味,这在一般的咖啡中是没有的,但如果将肯亚咖啡与苏门答腊咖啡做比较,两者的差异就会很明显,而产地在太平洋区域的咖啡具有泥土的芳香和草本香。

6.细节型故事

小细节也可以做大文章,有些就是从一些小细节入手,非常碎片化,但是能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别人看到这个细节,就能感受到你的企业形象。

【案例参考】谷歌那“99.9%的人都没有发现的改动”

很多人一定没有注意到,谷歌悄悄更改了自己的LOGO。新标志的变化十分的细微,一般人很难看出来,其原有标识中的G和l稍稍挪动了一点位置,G向右侧移动了一个像素,l向右下方移动了一个像素。这个故事的标题为“99.9%的人都没有发现的改动”,反而激发起大家去发现的“兴趣”,每个人都争相成为那0.1%的人。于是,一次改动成为了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成为了一次传播。谷歌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同时也展现出品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形象。

温馨小提示:在过去,品牌要想讲故事成本不菲,要买版面、要买时间段,也不是想讲就能讲。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媒体,如果愿意,品牌还可以拥有一块“自留地”——自媒体。微博、微信、淘宝页面、APP„„都可以用来讲故事,所以,还等什么?

为什么要做故事营销?

1.永不过期

时间限制被打破,在报纸上发布的广告,今天看完明天扔掉,一个月左右可能就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一张放在互联网上的童年照,到你满头白发的时候也不会变成发黄的老照片。这个时间上的优势,可以让品牌一步步在网上构建自己的故事,可以让故事承前启后,而且故事越积越多,最后累积起来的厚度就是一种内容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换来品牌曝光、信任度和忠诚度。

2.无孔不入

在传统媒体时代,你可以选择避开广告,电视可以调台,杂志可以翻页。而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面积袭来后,有没有无处可逃?广告总是会不请自来。多屏互动,碎片化触媒,这些都给讲故事提供了太多可能性,你的故事还可以玩出花样,如跨媒体叙事、跨屏互动等等。

3.想讲就讲

互联网释放了长尾经济,也就是草根的力量,每个企业也应该是一个自媒体,通过输出有价值内容,提供帮助,获得好感和信任,生意自然就来了。所以,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一个为自己的企业讲故事最便利的时代,而且是不得不讲的时代。

4.社交需求

6.中国好人感人典型事迹 篇六

8月12日上午8时30分,__市__县人段__徒步至该市__区__街与学院街交叉口处,遇到一名身穿白色裙子的女子突然用菜刀袭击一个黑衣男子,黑衣男子被女子砍伤倒地,鲜血流了一地,女子仍然手持菜刀继续砍杀黑衣男子头部。

生死刹那,段__立即冲上去,一把扭住女子的手腕将菜刀夺下,制止了女子持续砍杀行为,协助警方控制了女子,还脱下自己的外衣包住了伤者正在流血的手臂,用旁边的布带包住男子头部正在流血的伤口,拨打120救助电话并协助医护人员将伤者抬上救护车,积极参与救治被砍伤的男子。

段__发现女子当街持刀砍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制止了女子持续砍人的行为,关键时刻段__挺身而出,保障了男子的生命安全,以实际行动弘扬了社会正气,谱写了新时代的正气歌!

7.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七

关键词:就业歧视,类型,成因

就业歧视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中国反就业歧视制度的缺陷,使得中国就业歧视问题严重。为保障公民就业权和实现公平就业,必须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与研究,制止就业歧视违法行为的产生。

一、就业歧视的界定

就业歧视,中国立法没有明确界定,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大多学者认为,“就业歧视”包括在招聘过程中或劳动关系建立后[1],也有学者认为,“就业歧视”仅发生在求职过程中[2],或者发生在就业过程中[3]。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年)第1条规定,所谓就业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说明就业歧视不仅发生在求职阶段,也可发生在劳动关系建立之后。本文对就业歧视的界定,是指用人单位而在劳动者求职或者就业过程中,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户籍、健康、身高、体重、容貌、政治倾向、肤色、经验、学历、婚姻状况等原因或者其他类似原因,设置不法条件或者差别对待,拒绝录用或者非法解雇具有以上因素或者类似情况的劳动者的行为。而具备以上因素的劳动者,对就业和工作不构成任何实质性影响。企业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实行差别对待,实际上是滥用用工权的行为,进而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权和公平就业权。

二、就业歧视的典型类型

法律没有界定就业歧视,也没有对就业歧视进行规制,致使出现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诸如出现血型、姓名、属相、基因、语言、履历、喜好、教育、家庭、地位、身材容貌等因素的就业歧视问题层出不穷。

1.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各种就业歧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充斥着各行各业,不管是企事业单位还是国家录用公务员,都普遍存在。由于女性与男性生理结构和心理的差别,导致劳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部分行业、岗位劳动强度大且又危险,要求男性劳动者合情合理,但拒录女性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现实中大多数行业和岗位并没有这种特殊需要,用人单位只录用男性,拒绝所有女性劳动者,显然不合理也不合法。作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国有企业,应该考虑承担更多的是社会责任,优先录用女性,而不是歧视女性。

2.年龄歧视。当前,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中基本都有年龄的限制,公务员招考中对年龄的要求更是硬性规定。如海南省2010年公务员的招考条件就有四种年龄要求:25周岁以下、28周岁以下、30周岁以下和35周岁以下,全国各地公务员的招考年龄普遍限定在35岁以下。国家机关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应该起到反就业歧视的模范作用,如果连国家机关都存在就业歧视,又怎么能奢求禁止其他用人单位就业歧视?因此,在中国,不仅雇主缺乏就业平等的观念,政府也亟须树立就业平等的观念[4]。

3.身体歧视。身体歧视主要包括对身高、相貌、体形等身体特征方面的歧视。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对求职者的身高做出规定,比如,要求男性168厘米或170厘米以上,女性160厘米或165厘米以上。对容貌的要求,比如,五观端正,气质颇佳之类。事实上,许多岗位对身高或者相貌的要求并非必要,个子不高或者相貌平平也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这种要求导致许多身高偏矮或者相貌平平的求职者难以被录用,成为就业困难群体。

4.残疾与疾病歧视。残疾人员在某些岗位可能不适合,但并不是在所有岗位上都不如身体健全者,一概否定残疾者,实质是对社会弱势主体的就业歧视和权利漠视。疾病歧视,主要是针对“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歧视,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报考公务员或者求职时拒录的事件。尽管《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都明确规定,除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之外,不得歧视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但是目前不少用人单位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拒绝录用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5.户籍歧视。户籍歧视主要针对两类人群:一是农民工;二是外来工。二元经济体制和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户籍歧视产生的重要原因。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要办理各种证件,且办理程序繁杂,从事的一般都是脏、重、累等一般城里人不愿从事的工作,但还不能像城里人那样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工资常常被拖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人员的充分就业,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外来人口进行种种限制。由于城市下岗失业人数逐年增多,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城市认为农民工挤兑了城市劳动者的就业,因此在接纳农民工时就制定了许多偏向性政策,限制农民工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数量,甚至采取“清退”政策,辞退没有本地城市户籍的外来农民工,将其岗位转让给本地劳动者[5]。因此,不建立反就业歧视制度,推行公平就业,国家采取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

6.婚育状况歧视。是否结婚与是否生育本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以及用人单位滥用招工权,录用条件越来越苛刻。本属于求职者个人自由的结婚和生育行为,成了用人单位录用劳动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多招聘广告都指明只招未婚或者已育者。有些用人单位虽然招聘条件中没有要求未婚或者已育,但在面试过程中明确向应聘者提出婚否或者育否等问题,以更隐蔽的手段设置差别录用条件,对已婚或者已育的劳动者予以排斥。

7.政治面貌歧视。政治面貌歧视主要是明确要求是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或者无党派。对政治面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务员的招录,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录用中。政治面貌只代表一个人的信仰,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在西方,宗教信仰歧视是立法明确禁止的,因此中国就业领域的政治面貌差别对待也应该禁止。

8.学历与经验歧视。社会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员的需求本属正常现象,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再加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用人单位追求学历高有经验的人员也属正常现象。但是问题这种追求是否是合理且必要。比如,对于一个工作岗位,如果具备一定学历层次的人员就完全可以胜任,那么用人单位却一味要求求职者具备更高的学历层次,或者一个工作岗位,有无工作经验对完成工作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那么用人单位以“有经验者优先或者需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作为录用的条件,就属于不合理且不必要的追求。用人单位的这种无理要求其实对中国人力资源是一种浪费,限制了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低学历人员的就业。

三、就业歧视产生的法律成因分析

就业歧视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客观上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主观上说,是用人单位滥用招工权,设置不合理的录用条件。但更深层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缺失有关反就业歧视立法,不能认定就业歧视行为,对相关违法行为较少处罚或者处罚过轻。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就业歧视立法不完善

1. 分散立法不利于反就业歧视。

中国反就业歧视立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模式,各种有关反就业歧视规定散见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中,比如《宪法》、《劳动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还有部分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文件,如通知、意见、办法等。以上几乎都是零星的规定,不统一,不成体系,立法层次低,效力较差。分散立法的缺陷在于无法形成系统而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甚至出现规范之间的冲突,给司法实践适用法律带来困难。

2. 立法内容不完善,流于形式。

现行有关反就业歧视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立法存在遗漏。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就业歧视的含义以及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难以准确认定就业歧视行为。二是规定就业歧视的类型太少。《劳动法》仅规定了四种就业歧视行为,《就业促进法》增加了三种,这很难应付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就业歧视行为。三是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除了规定禁止就业歧视外,对于实施就业歧视行为人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却没有作出系统规定。只规定单一的民事责任,无法规制和消除就业歧视。四是缺乏具体的法律救济途径。《就业促进法》虽然规定反就业歧视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规定过于粗糙。因为界定“就业歧视”的规定,而且对歧视行为处罚责任过轻,导致被歧视者权益得不到较好地法律保护。五是缺乏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中国设立了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部门,但由于目前的劳动争议仅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之后的出现纠纷,因此对于求职阶段发生的准劳动争议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二)司法救济存在缺陷

司法救济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就业歧视难以得到制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对有关就业歧视案不予受理,被歧视者举证困难,赔偿数额过低,难以有效惩治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

按照现行《劳动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主要还是实施“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那么在就业歧视中,劳动者如果认为受到歧视,必须举证用人单位实施了歧视行为。而目前的相关反就业歧视立法对于就业歧视的界定尚未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有关机关很难作出判定是否构成就业歧视,人民法院也往往以无法可依不予受理或者以当事人举证不能裁判败诉。

目前,因受就业歧视而提起诉讼的案件逐渐增多,但即使胜诉,所获的赔偿却不多,对用人单位而言根本不构成损失。目前就业歧视案件劳动者能胜诉并获的赔偿的多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提起就业歧视诉讼。但是在欧美西方国家,不管哪一类型就业歧视,只要被认定为就业歧视,受歧视者可以获得数额巨大的惩罚性赔偿,此外法院还可以判处巨额罚款,使不少用人单位不敢越“就业歧视”红线。例如,美国一名戏团的演员因艾滋病被单位解雇,当事人将单位告上法庭,法院判赔当事人60万美元。另有7名穆斯林在“9·11”后被同事称为“恐怖分子”,也被法院判赔55万美元[6]。这与中国反就业歧视维权成本的高和赔偿数额的低形成巨大反差。

(三)立法之间存在冲突

中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对有关部门的人事处理决定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法》亦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因为有关的人事处理决定,如,奖惩、任免同样会存在歧视,因此不赋予起诉的权利,不利于规制国家机关中出现的就业歧视行为。《民事诉讼法》对起诉条件的限定是原告与案件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现实中,用人单位的很多招聘广告存在歧视性规定,而求职者在没有进入应聘阶段之前,很难认定受到了歧视,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其尚未受到歧视,与案件谈不上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不符合起诉的条件规定。但是按照《就业促进法》第62条的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显然,只要认为用人单位实施了就业歧视,即可以起诉,并不限于一定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对起诉条件规定的不一致,显然不利于人民法院受理就业歧视案件。

再者,《劳动法》作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其对劳动者的保护范围仅限于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以后,对于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就业歧视却无法调整。而《就业促进法》,不区分是否发生劳动关系,只要认为受到就业歧视,即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现行立法规定的不一致,不利反就业歧视司法救济途径的畅通。

四、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应对

(一)制定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

加快反就业歧视立法进程,制定一部统一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结束当前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零乱和内容不一致的现状。本文认为,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明确界定就业歧视。

对就业歧视的界定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就业歧视必须发生在广义的就业过程中,不仅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之后,还包括建立劳动关系前的求职阶段。二是用人单位实施的各项差别条件必须是没有法律依据。三是求职者或劳动者必须是条件相同或相近,即不会对工作造成不合理的影响。

2. 进一步扩大就业歧视的类型。

可以采取列举式规定和概括性规定相结合的立法模式。除了现行规定已经明确的就业歧视类型之外,《反就业歧视法》还应该增加一些目前比较常见和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的就业歧视类型。为了防止不断涌现的新型就业歧视,还应作兜底性规定,以方便执法。

3. 加大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

鉴于就业歧视形式的复杂性,单一的责任形式无法充分规制就业歧视,因此,有必要设立多种责任形式。根据就业歧视行为及情节的不同,规定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明确受害者有权请求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4. 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反就业歧视,不能同民事案件一样,实施“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于就业歧视案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当事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就业歧视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举证比较困难。因此,《反就业歧视法》应该采取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尽量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

5. 建立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

明确该专门机构的性质、职能、组成人员。可借鉴国外的经验,该专门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而是具有独立地位,全权负责就业歧视领域除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以外的一切事宜。如,可监督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及用工行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接受就业歧视申诉、检举和控告,并拥有一定的调查取证权,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还可帮助受歧视一方进行诉讼。其成员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并吸纳有关专家、顾问参与[7]。

(二)修订其他相关立法

目前,现行有关规定不利于反就业歧视,有必要进行修订和完善。如修改《公务员法》和《行政诉讼法》,把有关人事处理决定中涉及就业歧视的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对《民事诉讼法》的起诉要件进行修改,使得原告即使与被告并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即具有间接利害关系,亦可以起诉。修改《劳动法》,将求职阶段发生的就业歧视等准劳动争议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取消区分是否建立劳动关系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范的做法。

(三)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反就业歧视不仅需要完善的立法,还需要加强执法监督。监督主体可以实行多元化,除了相关行政部门(如劳动行政监察部门)、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具有专门的监督职责之外,还可鼓励舆论监督和个体监督,进一步扩大监督主体。监督的范围涉及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面试过程及用工过程。发现如有就业歧视嫌疑,即可选择向有关执法部门通报,由执法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警告,限期改正,甚至处罚,也可以由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先行处理。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业歧视是促进就业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当前政府、立法和司法机关,应当清楚就业歧视的危害性,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和执法,真正落实就业公平,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

参考文献

[1]邓相花, 袁超.就业歧视认定标准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06, (9) .

[2]李德臣, 姚凤梅.浅论中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J].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3, (6) .

[3]吴继红, 陈维政.是就业歧视还是合理甄选[J].专题讨论, 2004, (2) ,

[4]谢增毅.英国反就业歧视法与中国立法之完善[J].法学杂志, 2008, (5) .

[5]刘玮.农民工歧视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甘肃农业, 2005, (1) .

[6]蔡定剑.西方国家反就业歧视的借鉴[J].人民论坛2006, (4) .

[7]杨特, 邱凌芳.中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不足及完善[J].今日南国, 2009, (8) .

[8]蔡定剑.中国就业歧视现状及反歧视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9]李薇薇, 等.禁止就业歧视:国际标准和国内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8.典型的中国式奢侈品 篇八

收藏价值

宋广辉是因为对和田玉的痴迷走上收藏道路的,多年的收藏也使他对玉器价位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对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早年间宋广辉2万元入手了一块和田黄玉,那时候和田玉的价格不像现在这样疯狂,2万元买到的就是很不错的黄玉。当时由于资金周转,他不得不把此玉以2万2千元卖给一位朋友,并向朋友表明日后若想出手他愿花高价买回来。这么多年之后,这块玉还在朋友手里,宋广辉说,现在的市面上已根本买不到那样的好黄玉。

“现在顶级的籽料如羊脂白玉,价格普遍都需2~3万元每克,这种未经雕琢的原石已达收藏级别;局部有瑕疵,但油性和润度都达羊脂白玉水平的一级料,市场价格在1万元每克左右;二级料是3000元每克,这样的料需要经过人工雕琢;三级料的价格会再低一个档次。”

即使是山料,价格也贵了很多。前几年的山料,也就1.5万元每公斤,到了今年,好一点的山料已经卖到了5万元每公斤。

宋广辉是一个纯粹的和田玉爱好者,如同古代追求高雅品位的士大夫阶层一样,他看重的是玉器的本身以及其文化价值。现在由于工作关系他每年都要多次往返于和田几次,也因此亲历了近年来和田玉价格的火爆增长,在他看来,对于这种“只有真正看到和田成群的挖掘机,才能体会玉料资源的珍贵。”

疯狂的开采也使玉器市场良莠不齐,“这往往会使人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精品。”面对疯狂的开采,宋广辉流露出了担忧。

在去年国内的一些和田玉展会上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尽管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但真正购买者却鲜有人问津,一些展商纷纷表示,这与时下经济大环境有关。与流通市场的冷淡不同,上游的原料迅速大量地进入流通环节,如今和田当地挖掘机林立的势头依旧不减。然而下游消费市场的成长速度完全跟不上货品的供应,大批玉器被囤积在了中间商家流通环节,现在的和田玉市场酷似一个巨大的“榄核”——价格开始两极分化,高档的和田玉价格稳中有升,中档玉价格略涨,而低档和田玉甚至已在网站上挂出几百元的促销价格。

针对这一现象,宋广辉表示:“从收藏角度看来,应当挑选具有收藏价值的原石精品及雕刻大师作品。因为从长远来看和田玉的价格肯定往上走。但在目前的市场调整期,只有购买真正稀缺的高端和田玉籽料,以及和田玉艺术品,才能在逐渐趋于理性的和田玉市场中保持盈利。”

奢侈产业

和田玉属于典型的中国式奢侈品,北京奥运会的奖牌以“金镶玉”表达了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尊崇。而金牌中采用的玉料就是广义和田玉的一种。

和田玉的收藏有籽料与山料之分,籽料是在河床里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好的和田玉籽料,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能称得上精品。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十分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许多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许多藏家舍不得在玉上打眼,就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籽料原有的形状。这种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的籽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与籽料相比,许多山料玉质也是非常好的,价格比籽料稍低,和那些垃圾籽料相比,还是要好得多。近年来,大量的俄料进入国内,其中一些顶级的俄料,玉质比一般的新疆料好,价格却比同一层次的新疆料低得多,可玩性也很高。

“黄金有价玉无价”指的即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以及具备的独特投资价值,和田玉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价格已经翻涨了1000多倍,由于目前和田玉资源几近枯竭,加之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厚底蕴,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10年和田玉依旧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

除了能给商家和藏家带来暴利外,和田玉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玩赏之余,如今许多有识之士也进行了更加理性的思考。怎样将和田玉这样兼具艺术品、奢侈品又具有资源稀缺性的投资对象打造成钻石那样的产业?和田玉是否可以与其古老的玉雕工艺一起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收藏者们探索的目标。

“当下和田玉并没有获得社会应有的重视,掠夺性的挖掘、真假莫辨的和田玉、不规范的监管,这一切带来的和田玉神话实在令人惋惜。”宋广辉也谈到了他的思考,“事实上目前和田玉市场可以说是半自生自灭状态,从勘探、开采领域、加工领域到流通领域,都是如此”。

9.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说的“蛙”,就是咱们常见的青蛙,俗称田鸡。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的陈冲和普通男孩一样,喜欢钓鱼钓虾。40岁的时候,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了青蛙养殖的他毅然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沭阳茆圩乡,开始了他的青蛙养殖路。

6月21日上午,记者在沭阳县茆圩乡一家特色养殖场里看到,一大片覆盖着纱网的钢架大棚下全是一个个小水渠,水渠的周围被绿色的渔网包裹着,网里就“藏着”今天的“主角”———青蛙。

“扑通,扑通……”走进大棚后,一只只身披绿衣、头大眼圆、活泼机警的青蛙正呱呱叫着,察觉有人到访纷纷跳入水中。“青蛙喜欢白天睡觉,晚上活动,一旦听见声响便立刻躲避起来,搭建这些网是为了驱除青蛙的一些天敌,同时给它们一个安静的环境,还能让它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眼前这位正在忙前忙后的就是主人公陈冲,今年43岁的他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陈冲告诉记者,萌生养殖青蛙的想法主要源于青蛙的效益。

“青蛙比牛蛙口感好,肉质鲜美,在餐桌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高。但是野生青蛙是国家保护动物,根本不允许食用,现在养殖青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认准了养青蛙这条路子,20,喜欢尝试新事物的陈冲,不顾家人的反对,投入十几万元,购买了青蛙苗,开始养殖。

然而,创业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顺利,由于不懂技术,没过多久,陈冲池塘内的青蛙苗就出现了问题。“蝌蚪还没长成蛙,就死了好多,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可是陈冲并不认为自己不行,出现问题就要解决它,可是该从哪方面入手,一时难坏了陈冲,他一遍一遍地研究青蛙养殖的相关书籍,向有养殖经验的前辈请教,并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凭借一股韧劲,陈冲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把自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养殖场和书桌前。经过两年的发展,运用科学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陈冲养殖的青蛙年产值达200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我手里拿的这个青蛙,要是再喂点食,就可以销售了,现在有客户出价每千克46元我还不愿意卖呢。”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冲家养殖的青蛙品种主要以黑斑侧褶蛙为主。对于青蛙的经济效益,他算了一笔账,饲养成本是1吨青蛙大致用料8000元左右就能到售卖期,按照平均每亩地养1吨青蛙来算,除去成本也能净赚5-6万元,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陈冲的特色养殖引来了附近各村乃至周边乡镇很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正在田间咨询养殖青蛙技术的茆圩乡厚邱村的陈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也养了20亩的青蛙,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来找陈冲,他都会手把手地教自己。

10.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十

中国旧城改造典型案例分析——上海市的更新

上海城市更新历程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自1843年开埠后,到20世纪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乃至现在,一直处于城市更新当中。

上海城市更新历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是1843年开埠后至新中国成立期间。该阶段的城市更新主要是由帝国主义殖民者主导,进行了类似西方近代化的城市建设,改变了上海原来以农业为主的部分区域的建筑风貌;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至90年代,城市基础建设和工业化是主流,该阶段的城市更新以基础设施建设、居民住房改造为主;第三个阶段是90年代至今。该阶段比较重大的举措如浦东大开发、市区工业外迁、市中心人口外迁,城市更新主要体现在旧工业区、旧商业街、旧居民区的改造和升级,以及浦东新区的改造建设等等。已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比较典型的如太平桥石库门更新项目、世博园片区升级改造项目等等。城市更新迭代进程有着从福利主义逐步走向综合价值取向,上海的城市更新同样也历经了这一系列变化。

图表 城市更新模式迭代特征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上海改造更新模式

上海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也是目前国内大多城市采取这种方式,政府在其中充当主导角色,拆迁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主体进行实施,拆迁完成后,土地收储,在公开市场进行招拍挂。对于居民区改造而言,根据不同的项目情况、地域特色所采取的城市更新方式,主要有五种模式:保障房基地、政府搭台招标、市区联动招拍挂、政府房屋回购、宅基地置换等模式。其中对于具有竞争力、改造溢价高的项目,主要采用政府的搭台招标以及收储招拍挂模式。从更新流程上看,从区域评估、到实施计划,最后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的过程中,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政府的把控能力。

图表 上海城市更新主要模式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上海旧城改造案例——中远两湾城

旧居民区的改造源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生活设施故而滞后。启动于1999年的中远两湾城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个项目以“两湾一宅”为基地,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上海市区最大最集中的危棚简屋集中区。中远拿下这一项目时采取的还是毛地出让模式,拆迁等工作全部由开发商运作,拆迁启动资金较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旧城改造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认为,对于旧居民区改造要兼顾多方利益,达成多元合作方可推进更新速度。首先,保持市场稳定性,引导交易市场化;其次,因地制宜,开展社区规划设计。对于棚户区,尽量改善基础设施,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缩小单元尺度,鼓励分散式的区块改造计划;最后,急需关注并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根据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指出,2015年全国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580万套,若按每户50平方米、30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计算,2015年的改造资金就超8000亿元。而财政部下拨的2015年保障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仅1243亿元。巨大资金缺口意味着: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发行企业债用于棚改等措施的同时,亦需要通过如项目收益债券、REITs、公私合作的PPP模式等创新的融资方法,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还要建设快速审批通道,实现规模化的高效棚改,提高资金效益。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旧房改造利益驱动及多方合作模式

数据来源:《都市旧城区改造的多方合作共赢模式》,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上海中远两湾城项目改造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11.中国典型的历史故事 篇十一

【关键词】典型人物 典型报道 《感动中国》

典型报道,也称经验消息,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普遍意义的事件或人物所做的新闻报道。我国典型人物报道起源于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70多个年头。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和媒介工具的演变,典型人物报道也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寻找,并利用新的媒介环境,力求将典型人物报道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一、我国早期的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新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曾产生一批典型先进人物,如:王进喜、张海迪等等。人们对这些先进人物的了解往往是通过媒体报道获知的。但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据调查显示,人们对“先进典型宣传报道”的关注率普遍较低,并且信任度也低。分析其原因发现,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工作者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存在的主观倾向, 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由主观意识产生的报道使得典型人物不再“典型”,有了刻意拔高、虚假的成分,有些甚至被扭曲了形象,也使公众对于典型人物的报道内容产生怀疑心理并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总结起来,笔者归纳为以下两点:

1、刻意拔高, 典型人物缺乏真实可信度

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在于人物的真实性。由于以前特殊的历史环境,许多典型报道并不是以真实客观为基础,而是以宣传为本,任意想象,借题发挥。有的媒体在典型人物宣传中, 为达到某种轰动效应,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刻意渲染,反而使典型人物失去了真实性和感染力,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典型人物报道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个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事迹,用他不平凡的精神来感动大众,让这种不平凡的精神鼓舞大众,而有的新闻工作者,弃新闻真实性而不顾,这样伤害的不仅仅是受报道的典型人物,也是对新闻事业公信力的一种伤害。

2、人物被“神化”,缺少亲和力

在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中,形成了一个模式化写作套路。例如,要报道一个领导的先进事迹,最常见的报道内容往往是这位领导几天不回家,坚持工作,废寝忘食,有病不医。这类报道一般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很常见。曾经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村长在地震后坚持在现场抢救被废墟掩埋的群众,并坚持了整整三天,而他的亲人却在地震中丧生。这位村长的事迹是让人感动的,但是有位记者为了增加报道的力度,增强“新闻性”,肆意编造说,该村长为了抢救同村的村民,来不及回家看看,他的父母、孩子均在地震中丧生。结果报道出来后不久就遭到了投诉,原来该村长根本就没有孩子。大众想看到的是普通人的身上究竟有哪些闪烁的光芒值得去学习,去尊敬。而不是过分地渲染、“神化”典型人物,这样会让人敬而远之,难以给人亲切感。①

二、《感动中国》在典型报道上的创新

如何才能克服在典型人物宣传中的“高、大、全”问题,脱离典型人物报道的模式化、公式化,增强典型人物的信任度,增强公众的关注度?经过对2003-2011年《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典型人物报道与以往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较,呈现出一些明显变化,笔者认为这个节目有以下几个创新点值得借鉴与学习。

1、典型平民化

《感动中国》栏目自播出后,人们发现,典型人物的形象选取由以往的“高大全”开始趋向“草根化”、“平民化”。大众的质疑和淡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典型报道所面临的尴尬困境,《感动中国》采取“亲民”的策略,正是对以往典型报道误区的规避。

以前的典型人物报道经验告诉我们,“高大全”“完美神化”并不能打动大众,只有那些平凡的人经历过的不平凡的事,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意志,才能引起大众产生心灵共鸣。以“感动”为节目核心,《感动中国》节目的风格定位及其制作环节都体现出了情感的力量,从候选人的网上故事发布,到现场的挥泪颁奖,给观众留下了许多心灵的冲击。分析2003年到2011年度《感动中国》的获选人名单,我们很容易发现,《感动中国》的获奖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一类是党政企业、学者专家、文体明星等;一类是普通民众,草根阶层。据调查显示,九年来《感动中国》评出的人物,其中有半数都是普通老百姓,2010年的数百名正式候选人有70%的普通百姓。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

2、典型人物报道逐渐转向公众和集体模式

当今典型人物的塑造淡化了政策宣传的痕迹,逐步过渡到以受众心理认同的。人物的选取和呈现方式更为真实,模式更为接近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触及的“现实形象”原貌。②《感动中国》中的每个人物的推选,都是通过对观众、读者和网友的投票进行统计,在全国范围征集候选人。显然这种典型人物产生的过程,都是大众参与的,而不是由媒体刻意挑选的。这些典型人物注入了大众集体认同的元素。

从这些获得年度感动中国的当选人中,我们可以看到,既有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付出心血,为孩子带来光明的萨布利亚·坦贝肯,也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碎身残的代价的农民张正祥。既有花了15年,终于研制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的黄伯云,也有马班邮路,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铁汉王顺友。这些人物有的曾经被媒体报道宣传过,有的从未走进过大众的视野,可是他们能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让观众感觉到典型人物就在自己身边。

三、典型报道的未来发展

从以上对《感动中国》节目的分析来看,洪战辉、张荣锁、刘姝威、陈小川等人,他们以普通人身份频繁在媒体曝光、引起受众广泛的关注与热论。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典型报道的传播模式,体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普通人的出现,标志着典型人物报道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的发展时期,笔者认为,典型报道将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报道的主角以草根阶层为主

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将成为典型报道的主角。他们是茫茫人海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有的可能是大学生,如李灵;有的是普通的小市民,某个背着妹妹上学的邻家大哥,如徐占辉;有的可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之中的淳朴农民兄弟,如唐山13义士。他们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过着忙碌、拼搏的日子。他们即使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能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然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光芒,那种不平凡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为之震撼。他们没有华丽的容颜、没有居傲的身世,而正是这样的人,他们带来的感动更让人铭心刻骨。

2、网民推选典型成主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受众所熟悉的典型人物最早是出现在网络上的,是由网民发现并推选出来的,如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文花枝。2005年8月28日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为了让游客先得到救治而延误了宝贵救治时间的文花枝,这个才23岁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一条左腿。这条新闻在网上发布后立即引起全国公众及海外华人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留下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当天网络评论就达到近千条。此后,新华网、中青网、中华网等60 多家网站纷纷转载。一个平凡的女导游就这样走进了万千人的视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自主性、广泛性,网民通过网络,可以自主选择心目中的典型,可以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平台上发出大众的声音。因此发源于网络中的典型人物可能更代表民意。通过网络良好的互动,一种自然形成的主流舆论影响力产生了。

参考文献

①孙艳,《典型人物报道“三要三忌”》[J].《青年记者》,2006(20)

②葛倩,《探析典型人物报道的创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

③韦建松,《浅谈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如何走出遭遇冷落的困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7年10月

④昌慧东,《挖掘平民典型的时代价值》[J].《传媒观察》,2007(4)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9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实习报告下一篇:祝老寿星身体健康的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