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检查题目

2024-06-12

实验检查题目(共8篇)

1.实验检查题目 篇一

实验一 Java语言概述

【实验目的】

1.掌握开发Java应用程序的三个步骤:编写源文件、编译源文件和运行应用程序。2.熟悉Java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并能联合编译应用程序所需要的类。

文件保存要求:在D:盘新建文件夹“学号”,在“D: 学号”下新建文件夹“timu1”。题目1的文件保存在“timu1”中,以下依次类推。

【题目1】

1、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应用程序,该程序在命令行窗口输出两行文字:“你好,很高兴学习Java”和“We are students”。

2、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3、实验后的练习

a.编译器怎样提示丢失大括号的错误。b.编译器怎样提示语句丢失分号的错误。

c.编译器怎样提示将System写成system这一错误。d.编译器怎样提示将String写成string这一错误。

【题目2】

1、实验要求:编写3个源文件:ClassRoom.java、Teacher.java、Student.java,每个源文件只有一个类。ClassRoom.java含有应用程序的主类(含有main方法),并使用了Teacher和Student类。将3个源文件保存到同一目录,D:timu2,然后编译ClassRoom.java。

2、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3、实验后的练习

a.将ClassRoom.java编译通过后,不断地修改Teacher.java源文件中的【代码2】。比如,在命令行窗口输出“我是语文老师”或“我是数学老师”。要求每次修改Teacher.java源文件后,单独编译Teacher.java,然后直接运行应用程序(不要再编译ClassRoom.java)。

b.如果需要编译某个目录下的全部Java源文件,如D:1001目录,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D:1001>javac *.java 请练习上述命令。

【题目3】

1、实验要求:课本第15页习题1.9

2、实验后的练习

习题8.(4)

实验四 类与对象

【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类来封装对象的属性和行为。2.掌握对象的组合以及参数传递。

3.掌握类变量与实例变量,以及类方法与实例方法的区别。

文件保存要求:在D:盘新建文件夹“shiyan04”,在“D: 20120shiyan04”下新建文件夹“timu1”。题目1的文件保存在“timu1”中,以下依次类推。

【题目1】

1、实验要求: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该程序中有两个类:Tank(用于刻画坦克)和Fight(主类)。具体要求如下:(1)Tank类有一个double类型的变量speed,用于刻画坦克的速度;一个int型变量bulletAmount,用于刻画坦克的炮弹数量。定义了speedUp()和speedDown()方法,体现坦克有加速、减速行为;定义了setBulletAmount(int p)方法,用于设置坦克炮弹的数量;定义了Fire()方法,体现坦克有开炮行为。(2)在主类Figtht的main方法中用Tank类创建坦克,并让坦克调用方法设置炮弹的数量,显示坦克的加速、减速和开炮等行为。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4、实验后的练习

(1)改进speedUp方法,使得Tank类的对象加速时不能将speed值超过220。

(2)增加一个刹车方法:void brake(),Tank类的对象调用它能将speed的值变成0。

【题目2】

1、实验要求: 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模拟在计算机中放入光盘,即计算机将CD类型的对象作为自己的一个成员变量。具体要求如下。(1)有三个源文件:Computer.java、CD.java和User.java,其中CD.java中的CD类负责创建光盘对象。Computer.java中的Computer类有类型是CD,名字是includeCD的成员变量,Computer类负责创建计算机对象。User.java是主类。(2)在主类的main方法中首先使用CD类创建一个对象:dataCD,然后使用Computer类再创建一个对象:ComputerIMB,ComputerIMB对象将CD类的实例“dataCD”的引用传递给ComputerIMB对象的成员变量“includeCD”。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4、实验后的练习

主类中再增加一个CD的对象,然后将计算机中的数据(data数组)复制到CD对象中。

【题目3】

1、实验要求:编写程序模拟一个家庭成员的姓名:姓名由两部分构成:姓氏和名字。编写一个FamilyPerson类,该类有一个静态的String型成员变量surname,用于存储姓氏、一个实例的String型成员变量name,用于存储名字。在主类MainClass的main方法中首先用类名访问surname,并为surname赋值,然后FamilyPerson创建3个对象:father,sonOne和sonTwo,并分别为father,sonOne和sonTwo的成员变量name赋值。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4、实验后的练习

(1)【代码3】是否可以是FamilyPerson.setSurname(“张”);(2)能否将主类中的代码:

sonOne.setName(“抗日”);修改为: FamilyPerson.setName(“抗日”);

【题目4】

1、实验要求:课本P,参考代码编写Rational类,和主类。

实验五 继承与接口

【实验目的】

1.理解子类的继承性,掌握子类对象的创建过程以及方法的继承与重写。2.掌握重写的目的以及使用super关键字。

3.掌握上转型对象的使用,理解不同对象的上转型对象调用同一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即理解上转型对象在调用方法时可能具有多种形态(多态)。

文件保存要求:在D:盘新建文件夹“2012..shiyan05”,在“D:2011..shiyan05”下新建文件夹“timu1”。题目1的文件保存在“timu1”中,以下依次类推。

【题目1】

1、实验要求:编程模拟中国人、美国人,北京人。除主类外,程序中有4个类:People、ChinaPeople、AmericanPeople和BeijingPeople类。要求如下:(1)People类有权限是protected的double型成员变量:height和weight,以及public void speakHello()、public void averageHeight()和public void averageWeight()方法。(2)ChinaPeople类是People的子类,新增了public void chinaGongfu()方法。要求ChinaPeople重写父类的public void speakHello()、public void averageHeight()和public void averageWeight()方法。(3)AmericanPeople类是People的子类,新增了public void americanBoxing()方法。要求AmericanPeople重写父类的public void speakHello()、public void averageHeight()和public void averageWeight()方法。(4)BeijingPeople类是 ChinaPeople的子类,新增了public void beijingOpera()方法。要求BeijingPeople重写父类的public void averageHeight()和public void averageWeight()方法。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题目2】

1、实验要求:教材P136,第10题

【题目3】

1、实验要求:

(1)编写一个abstract类,类名为Geometry,该类有一个abstract方法: public abstract getArea();(2)编写TotalArea类,该类用Geometry对象数组:tuxing作为成员,以便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之和。Geometry类中定义一个public double computerTotalArea()方法,该方法返回tuxing的元素调用getArea()方法返回的面积之和。

(3)在主类MainClass的main方法中创建一个TotalArea对象,让该对象计算若干矩形和圆的面积之和。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4、实验后的练习

再增加一种几何图形,比如梯形,并让主类中tuxing的某些元素是梯形的上转型对象。

实验六 接口、内部类和异常类

【实验目的】

1.掌握上转型对象的使用,理解不同对象的上转型对象调用同一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即理解上转型对象在调用方法时可能具有多种形态(多态)。

2.掌握类怎样实现接口,理解面向接口编程思想。3.了解内部类的用法。4.掌握使用try-catch语句。

文件保存要求:在eclipse中设置工作空间为“D:2012..shiyan06”,新建Java项目,本次实验所有文件都在该项目中完成。

【题目1】

1、实验要求:天气可能出现不同的状态,要求用接口封装天气的状态。具体要示如下:(1)编写一个接口WeatherState,该接口有一个名字为void showState()的方法。

(2)编写Weather类,该类中有一个 WeatherState接口声明的变量state。另外,该类有一个show()方法,在该方法中让接口state回调showState()方法。

(3)编写若干实现WeatherState接口的类,负责刻画天气的各种状态。(4)编写主类,在主类中进行天气预报。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题目2】

1、实验要求:红牛农场饲养了特殊种类的红牛,但不希望其他农场饲养这种特殊种类的牛,那么这种类型的农场就可以将创建这种特殊种类的牛作为自己的内部类。编写一个RedCowForm类(模拟农场),RedCowForm类中定义名字为RedCow的内部类(模拟红牛)。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题目3】

1、实验要求:车站检查危险品的设备,如果发现危险品会发出警告。编程模拟设备发现危险品。

编写一个Exception的子类DangerException,该子类可以创建异常对象,该异常对象调用toShow()方法输出:“危险品”。编写一个Machine类,该类的方法checkBag(Goods goods)当发现参数goods是危险品时(goods的isDanger属性是true)将抛出DangerException异常对象。程序在主类的main方法中的try-catch语句的try部分让Machine类的实例调用checkBag(Goods goods)方法,如果发现危险品就在try-catch语句的catch部分处理危险品。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实验七 常用实用类

【实验目的】

1.掌握String类的常用方法。

2.掌握怎样使用StringTokenizer类的对象从字符串中解析出所需要的数据。3.掌握使用Date类与Calendar类处理时间与日期。文件保存要求:在eclipse中设置工作空间为“D: 2011..shiyan07”,新建Java项目,本次实验所有文件都在该项目中完成。

【题目1】

1、实验要求: 图书信息如下:

书名:Java程序设计 出版时间:2011.10.01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价格:29.8元 页数:389页

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判断图书信息中是否含有“程序”,单独输出图书信息中的出版日期,判断图书信息中的价格是否大于

29、页数是否小于360.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题目2】

1、实验要求:

购物小票的内容如下:

“牛奶:89.8元,香肠:12.9元 啤酒:69元 巧克力:132元” 编写一个Java应用程序,输出购物小票中的价格数据,并计算出总价格。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题目3】

要求:教材P198页,例9.16

【题目4】

要求:教材P208页,第9题

实验八 Java Swing图形用户界面(1)

【实验目的】 1.熟悉Java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过程。2.掌握ActionEvent事件的处理。

文件保存要求:在eclipse中设置工作空间为“Z: 2012.shiyan08”,新建Java项目,本次实验所有文件都在该项目中完成。

【题目1】

1、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算术测试小软件,用来训练小学生的算术能力。程序有3个类组成,其中Teacher对象充当监视器,负责给出算术题目,并判断回答者的答案是否正确。ComputerFrame对象负责为算术题目提供视图,比如用户可以通过ComputerFrame对象提供的GUI界面看到题目,并通过该GUI界面给出题目的答案;MailClass是软件的主类。

2、程序运行效果如下图所示。

3、程序模板:请按模板要求,将【代码】替换为Java程序代码。

4、实验后的练习

(1)参考本实验代码,再增加“小学生”级别。(2)给上述程序增加测试乘法的功能。

【题目2】

1、实验要求:教材P271,第4题

实验九 Java Swing图形用户界面(2)

【实验目的】

1.熟悉Java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过程。2.理解并掌握事件处理机制。

文件保存要求:在eclipse中设置工作空间为“Z: 2012.shiyan09”,新建Java项目,本次实验所有文件都在该项目中完成。

【题目1】

1、实验要求:教材P271,第4题

【题目2】

1、实验要求:设计并实现某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含一个窗口,实现用户注册功能,要求至少包含两个命令按钮。

A:“提交”按钮,单击时将用户提交信息显示在窗口中的一个文本域中。B:“重置”按钮,单击时清空用户填入的各类信息。

建议补充功能(选做): A :用户名输入框后增加一标签,用于提示用户名命名要求(规则自定,如字符个数等)。用户名输入完成后,检测用户名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在输入框后的标签给出红色提示。B:提供密码二次输入,在第二个密码框后增加一标签。第二次密码输入完成后,检测两个密码框的内容是否一致,不一致则在标签上以红色字给出提示。

2.实验检查题目 篇二

关键词:腰椎,动态影像,辅助运动椅,粒子滤波,自动跟踪

1 引言

武警部队为了实现遂行多样化任务的目的,适应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部队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如器械训练、散打、倒功训练时,更易增加腰椎伸屈、侧屈、扭转暴力及轴向撞击力所致损伤的可能性,直至引起腰椎间盘突出、椎弓峡部断裂和腰椎滑脱,大多出现腰椎不稳、腰椎滑脱以及腰腿疼痛等职业性脊柱疾患[1]。随着此类腰椎疾患伤病员的增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正常训练,造成非战斗减员,乃至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而在当前,通用的诊查方法(腰椎正侧位片———X光平片、腰椎CT轴扫片)为静态腰椎影像分析[2],X光动态片是对腰椎弯曲体位的影像检查,缺乏腰椎动态影像(受力同时运动)过程的分析[3],对前述病症的腰椎损伤程度的初期筛查、初期诊断得出模糊结论,从而对于降低后期此类疾患的发病率无能为力[4]。因此,部队医院要求装备能够筛查并准确诊断腰椎疾患的检查分析系统。

腰椎损伤检查分析系统的研制目标,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前述腰椎疾患的确诊率,对其发展初期及潜在患病风险给予正确评价,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病率[5]。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在文献[6]中已经作了详细叙述,本文为该系统的实验研究。该系统的研制,对于提高我指战员防病能力、科学指导训练时间及训练强度、做好预防此类疾患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功能

系统由硬件和软件2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由辅助运动椅[5]、C型臂X光机和计算机组成,主要完成病员及正常对照组的腰椎动态X光影像的拍摄。系统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受试者腰椎在C型臂X光机的X光球管和平板探测器之间,在X光机发出X射线的同时,辅助运动椅做前倾和后仰运动(测试时角速度相对固定),从而得到了受试者腰椎动态影像序列,为AVI格式的视频序列,将其导入腰椎损伤检查分析系统,进行各节段腰椎椎体运动参数的分析,主要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旋转角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椎间位移和椎间角。然后再根据运动参数的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果。

2.1 系统的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部分,C型臂X光机采用西门子公司Artis ZEE Floor数字减影机;计算机采用Dell公司Inspiron Vostro系列台式机;辅助运动椅为专利设计,如图2所示[6]。辅助运动椅靠背在变角器的控制下可以绕转动轴自由往复转动,角速度为0.3~1.3°/s可调。其中,单次转动时角速度恒定。单次前后转动过程中,患者可以通过按钮控制后背前后运动或暂停[7,8,9]。

2.2 系统的软件设计

1.角速度设定控制按键;2.角速度调节旋钮;3.角速度及实时角度显示屏;4.前倾、后仰、暂停按钮;5.角速度传感器(编码器)

软件设计利用Matlab工具软件,应用粒子滤波器原理[10],建立模型,构建粒子滤波结构,以被测者动态X光影像为数据源开发腰椎损伤检查分析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2.2.1 软件算法

系统中粒子滤波算法思想来源于蒙特卡罗滤波[11],即在状态空间中,用一组加权的随机样本,即“粒子”:

对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xt|zt)进行近似估计[12],以样本均值代替积分运算,从而获得状态最小方差估计的过程。其中,{wt(n),n=0,…,N}表示t时刻所对应粒子{Xt(n),n=1,…,N}的归一化权值,即

粒子滤波就是用{x0:t(n),wt(n)}来完全描述后验概率密度分布p(x0:tz1:t)[13]。

2.2.2 软件界面

软件用户界面采用人机交互式设计,如图4所示。

根据放置在动态影像序列第一帧的控制点坐标,来估计椎体位置。在状态空间,根据当前帧的数据,利用一组加权的随机样本估计后验概率密度[14],计算椎体的运动轨迹及运动参数。

由于系统噪声的存在,实际人体椎体和周围组织的对比度小,不易于区分[15]。所以,在放置控制点前,为使椎体轮廓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标记、跟踪,需利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对视频影像进行处理[16],其中包括图像灰度转换、中值滤波、直方图均衡化等方法。这样可以使影像序列椎体边界锐利,便于各节段椎体的准确跟踪。

在动态腰椎序列的起始帧放置控制点,标记目标椎体(即L1~L5),并以控制点坐标勾勒出目标椎体的轮廓[17],如图4所示蓝色标记框。

3 实验方法

为了对腰椎病变进行定量分析,召集腰椎病变患者15例(病例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3岁,平均身高1.74 m;正常人15例(正常组),亦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岁,平均身高1.72 m。以前倾—直立—后仰为一个完整运动周期,如图5所示,对动态腰椎序列中的目标椎体进行跟踪。在2组间,对比分析运动范围、位移与旋转角度、线速度与角速度、线加速度与角加速度、椎间位移与椎间角等运动参数。实验现场为我院介入中心手术室,如图6所示。

4 结果与讨论

表1列出了正常组与病例组在水平方向(X方向)的位移平均值。

由表1可知,正常组和病例组的L4与L5椎体在X方向的位移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列出了正常组与病例组在水平方向(X方向)的线速度平均值和最大值,其中L4与L5椎体在X方向线速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也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列出了Y方向(垂直方向)椎间位移平均值和最大值,其中,L4/5椎体在Y方向椎间位移的平均值和最大值,正常组与病例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列出了椎间角平均值和最大值,其中,L4/5间椎间角的平均值和最大值,正常组与病例组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统计分析发现,在腰椎病变易发节段(L4~L5),正常组与病例组间差异明显。通过结合多个参数的分析,基本能识别出腰椎椎体病灶所在区域。

5 结论

对照分析表明,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分析结果有潜在价值,可作为腰椎病变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腰椎损伤检查分析系统作为一个临床应用医学检测分析系统,它能准确追踪椎体、估计椎体运动轨迹,实现椎体运动参数的量化。它可对腰椎疾患的治疗进行实时跟踪,作出效果评价,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这对于缩短伤病员的康复时间、恢复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也可以应用于训练一线,协助增加及改进训练方法。

3.高血压肾损害的实验室检查 篇三

尿微量白蛋白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阴性,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阳性,即尿微量白蛋白增多,是早期高血压肾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目前检测微量白蛋白尿的方法有3种:(1)收集24小时尿,测24小时总白蛋白排泄量;(2)收集夜间8小时尿,计算单位时间尿白蛋白排泄率;(3)随机尿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ACR)。其中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实际应用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ACR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尿白蛋白排泄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故而一次检查结果异常,可能并无意义,应在半年内连续测定3次,其中有2次以上符合微量白蛋白尿的诊断标准,方有诊断价值。

尿β2微球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分子量为11 800 d,为小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自由滤过,绝大部分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是反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标。正常情况下尿中含量极微,<0.2 μg/ml。如血中含量正常,尿中含量增多,则可说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高血压患者在肾脏损伤早期可出现缺血性肾小管病变,尿中β2微球蛋白排出增加。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NAG)酶

肾小管和尿路上皮细胞含NAG酶,高血压肾损伤时尿排出量可增高。

尿常规

高血压肾损害继续发展可出现显性蛋白尿,即尿常规检查就可呈现尿蛋白阳性。临床上蛋白尿可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表示。定性按照蛋白尿的轻、中、重程度用(+~++++)表示;定量一般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标准,<1 g/24 h为少量蛋白尿,>3.5 g/24 h 为大量蛋白尿 ,介于两者之间者为中等量蛋白尿。这两种蛋白尿表示方法中以定量法为准。高血压肾损害出现显性蛋白尿时一般是轻至中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5~2 g,但也有出现大量蛋白尿的报告,一般发生在恶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肾损害尿沉渣镜检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等)很少,如出现较明显的有形成分增多,则应怀疑是否为其他原因,如肾小球肾炎等引起的尿检异常,而非高血压肾损害所致。

尿比重及尿渗透压

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可反映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高血压肾损害时肾小管发生缺血性改变,尿浓缩功能出现减退,可出现固定低比重尿(每次尿比重均在1.010~1.015),尿渗透压降低[正常时,禁水8小时晨尿渗透压应>700~800 mOsm/(kg·H2O)]。

血液检查

高血压肾损害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患者可能较易出现高尿酸血症,疾病进展到肾功能明显受损阶段时可出现氮质血症,血肌酐增高;肾性贫血相对可能较轻。但这些血液检查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提示意义不大。

心脏检查

高血压病可出现心脏合并症,最常见的是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可作为高血压肾损害诊断的参考。

胸部X线检查

可见主动脉,尤其是升、弓部迂曲延长,其升、弓或降部可扩张,有的可见心胸比率大于0.5,提示心脏受累,多由于左心室肥厚和扩大所致。

可出现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表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较心电图更能准确、可靠地诊断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病时左心室肥厚多是对称性的,早期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可正常,但已出现左室顺应性减退;出现左心功能衰竭后,可发现左室、左房心腔扩大,左室壁收缩活动减弱。

眼底检查

高血压病可以引起眼底的血管和视网膜病变。血管病变包括动脉变细、扭曲,反光增强,交叉压迫以及动静脉比例下降。

相关链接

视网膜病变包括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等。高血压眼底病变可分为4级:Ⅰ级:视网膜动脉痉挛;Ⅱ级A:视网膜动脉轻度硬化;Ⅱ级B:视网膜动脉显著硬化;Ⅲ级:Ⅱ级加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Ⅳ级:Ⅲ级加视神经乳头水肿。测量视网膜中心动脉压可见增高。

临床上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动脉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动脉病变的程度。

高血压病患者,如病史较长,有持续性蛋白尿,同时有上述眼底病变,则提示肾脏病变可能为高血压肾损害。

病理检查

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通常并不常规行肾脏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证实。但是,当临床诊断困难时,则可行肾活检。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表现主要有:(1)血管病变,小动脉和微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引起管壁增厚、管腔狭窄;(2)肾小管间质病变,由于缺血引起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3)肾小球发生缺血性病变,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皱缩性萎陷,毛细血管壁增厚,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壁增厚,肾小球不同程度的硬化。

应该指出,小动脉玻璃样变的病因为高血压,但并不能鉴别高血压是原发还是继发。

综上所述,多种实验室检查可以提示患者存在高血压肾损害,但这些检查特异性大多不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结合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4.《交流调速》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篇四

图文说明显示模块、子系统封装

2、熟悉simulink的15个常用模块,了解电气系统工具箱SimPowerSystems3、熟悉基本电路元件和典型电机与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4、熟悉基本电力电子器件的仿真模型。

5、熟悉电力电子变流器典型驱动装置和典型测量元件的仿真模型。

以上五个实验报告要求:

1、文字说明熟悉了解的对象。

2、图文说明重点对象和模块。

6、交流电机开环调压调速系统的仿真。

7、交流电机速度反馈调压调速系统的仿真。

8、交流电机串级调速系统的仿真。

以上三个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原理

2、仿真模型主图和子系统模型图

3、仿真参数设置说明

5.实验检查题目 篇五

1、净化黄泥水——过滤

2、溶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与溶液的形成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4、氧气的制取和收集

5、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6、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7、认识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测定溶液的pH8、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9、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10、金属的化学性质

11、蛋白质的性质

12、铵态氮肥的检验

物理:

探究一: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探究二:用天平称液体的质量

探究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探究四: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五: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六: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探究七: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探究八: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压关系

探究九: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探究十:电阻上的电流跟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探究十一: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6.实验检查题目 篇六

南安市实验中学 戴蓉倩

【作文原题】

题目:

小传

要求:可以为自己写小传,也可以给当地的英雄模范、某个亲属、朋友、同学写一篇小传。若是为自己或同学立传,不必填写真名或全名。除介绍人物经历外,要用典型片段体现人物的个性、思想、志趣、为人等。要求文体规范,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一、文题解读

1、文题给学生较自由的选择的空间,可为自己写传,也可为他人写传。

为自己写传,一般要写出自己的姓名、生年、籍贯、家庭、性格、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志趣及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为别人写传记,除了记述主要经历外,还可以作简要评论。

2、文题又给学生一定的限定,写“小传”,这样记述就不必面面俱到,在对人物作一般性介绍后,可通过记述几件事或用几个典型片段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思想、志趣、为人等。另,写传记文章,内容要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捏造。

二、制胜策略

1、严选材,突出人物风貌。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风貌的典型事件来写,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给自己作传,还可以写出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有一定的议论,但议论要精辟,画龙点睛。给他人作传,还可有所评论。评论要做到简而明。如下面这个事例就是通过选择人物经典素材,围绕人物经典细节记述,并作精要的评论,展现人物精神风貌。

3、讲究文采,结构完整,线索清楚。传记的语言,可视写作需要,既可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也可使用富于文学色彩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但不管哪种语言风格,都要做到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

【佳作点评】

老黄小传

南安市实验中学初一年十一班 黄凌潇

老黄,师范毕业,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第一堂课。走进课堂,他看着眼前的闹哄哄的学生,不免感叹自己也曾是这般,转眼已不同。想到这些他的脸上泛着笑容。忽地一架纸飞机从他眼前飘过,打乱他的思绪。“谁的纸飞机。”他迅疾变了脸色。底下的同学无一敢应声。“是谁的。”鸦雀无声。“再问一遍,这是谁的。”仍旧无人作答。“好吧。”老黄边说边将纸飞机揉做一团,顺手丢进垃圾桶。“做人最好诚实点,还有啊,这架折得太难看了,肯定飞不远,回头教你们折,现在要上课了!”“这个老师还不错嘛。”下面小声议论着。

老黄的课生动有趣。讲到一个题目,老黄便忽地神情专注,神神秘秘细声地说:“这题是个陷阱,你要是一个不留神。”他停顿了一下,“嘭。”又突然抬高嗓音。“那么你就完蛋了。”语气平淡中带着笑意。有时他的语速突然加快,叽里咕噜地乍看有两下子,实则他稀里糊涂地讲着自己也听不懂的东西,出神的学生也回过神来稀里糊涂地听着。“本同志向来擅长绕口令,刚刚小露了一手,怎么样挺牛吧。”这时他会洋洋得意。学生们也笑着,更加认真在听课。

可老黄并非总是和学生嘻嘻哈哈。“今天谁没做作业,站着我瞧瞧。”今天老黄一进来就说道。几个学生低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身来。“又是你们几个小子,说说,几次没完成了。”老黄忿忿地说。学生将头压得更低了。

“都给我过来。”老黄显得很气愤。“你,你,还有你,还念不念书啊你们几个。”他拍了拍每个学生的肩头。“念”几个异口同声。“读书就该写作业,你们也专心些,好歹写点吧。想想你们爸妈还得靠你们将来能事业有成呢。”老黄停了几秒又继续说,“算了算了也不多说了,今天回去完成了它,一人一份保证书。”学生也挺领情,照办不误,后来竟也不再拖欠作业。

“要打要骂我是真下不了这手这口。大概是这些小子们喜欢不打骂,善良点的像我这样的老师吧。”跟同事聊学生的时候,老黄常这样说。

“能从事教育工作我也挺自豪的。我想教出更多的好学生!”当同学聚会,同学调侃他想不想再去做生意时,老黄如是回答。

说到做生意,这事还得从头说起。老黄,他师范毕业,可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当一名教师,而是想出去闯闯,拼出一方自己的天地。起初,他开了一间鲜花店,可是鲜花店的生意并不好,后来改开了间杂货店,一个多月后,生意渐渐红火,可这时一位从小到大的好兄弟有危难,急需一笔钱,向他求助。老黄虽也有些犯难,但一夜思虑。第二天,老黄将店面转让了。得到的钱全给了那个兄弟,他相信好人有好报。不再创业,回去做老师了,一直到今天。

老黄就是我的爸爸,原想能够闯荡一番,可最后还是归于平淡。

点评:文章能抓住人物的本质特点,选取老黄教师生涯几个课堂教学片断,及初毕业时短暂的创业经历,来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思想风貌,选材严。叙述生动。叙行录言,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课堂片断描写,用词精当贴切,读来如临其境。人物评价,客观公允。

陈锦鹏小传

南安市实验中学初一年十二班 陈锦鹏

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中有着无数的人。很荣幸,我也是其中一员。本人姓陈,名锦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概括我的性格,应该只有一个“静”字。我会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我的邮票,一坐下来就是一个多小时,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我会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阳台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眺望远方,尽管不知在思考什么,可总盯着远方,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我;当家里来客人时,我也是静静地坐在一边,一句话也不说,任凭他们都说我不合群„„

小学同学都说我像一座火山,平日里静静地汇聚着热量,一旦爆发出来,无人能挡。时光得倒流到小学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那一次,我竟在课堂上指出了老师的错误。那天,老师谈起海洋里最大的鱼类是什么,许多同学说是鲸鱼,老师似乎同意了这个观点,接着便讲起了关于鲸鱼的一些知识。可是我没有听进去,因为我发现老师说错了。鲸鱼不是鱼,是海洋里的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我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老师错了,鲸鱼不是鱼!同学们和老师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吃惊地望着我。我也似乎被自己的行动惊呆了,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鲸鱼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我的话音刚落,立刻传来了几声附和声。老师望着我,我的心跳加快了跳动。一会儿,老师笑着对我说:”谢谢锦鹏同学指出了我教学上的错误。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的耳根“唰”的一下子红了„„

之后,我没敢再大声说话,更不敢当面大声指责别人。现在到了初中,和我接触多的同学,就能看出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或许那件事根本就是因为年少轻狂,所以相信我不会再“犯”了„„

7.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篇七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在下班的途中,就近购买一些加工好的熟食制品成了许多人日常生活的选择,为顺应市场需求,提高经营利润,许多熟肉店扩大经营项目,增加了卤菜及凉拌菜等经营品种。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熟肉店销售的熟食制品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中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区卫生监督所,对中原区辖区熟肉店的熟食制品进行了监督采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随机选取中原区辖区临街及集贸市场内的熟肉店,根据各店的经营种类,随机抽取一二份酱卤肉、凉拌菜(指预先经过热加工后再冷却、调味,然后盛放在容器中集中摆放在售货处,供顾客挑选,回家后可直接食用的蔬菜、豆制品、及水产品等)。

1.2 检查项目及方法 每份按无菌操作要求采集样品250 g,无菌采样后2 h内送中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严格质量控制并依照GB/T 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对送检的87份酱卤肉、128份凉拌菜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

1.3 结果判定 按照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 2711-2003《非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检验结果中有1项指标超标即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 不同熟食制品微生物检测情况 共抽检样品215份,合格85份,总合格率为39.53%。其中菌落总数合格126份,合格率为58.60%;大肠菌群合格91份,合格率为42.33%;致病菌全部合格。各种熟食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酱卤肉类34.48%,凉拌豆制品类38.24%,凉拌蔬菜类48.33%。菌落总数超标范围在0.3~16.8倍,大肠菌群超标范围在2~160倍。见表1。

2.2 不同场所熟食制品的检测情况 在2种不同的经营场所中抽取熟食制品215份。临街店铺97份,合格49份,合格率50.52%;集贸市场内118份,合格36份,合格率30.51%,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1)。

2.3 不同季节熟食制品合格率的比较 不同季节熟食制品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P<0.01),第2季度的合格率最低,只有18.03%,见表2。

2.4 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 菌落总数合格126份,合格率58.60%,一年4个季度菌落总数的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2,P<0.01),第2季度最低,37.70%,见表3。

2.5 大肠菌群合格率比较 大肠菌群合格91份,合格率42.33%。不同季度熟食制品大肠菌群的总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P<0.01),第2季度最低,占18.03%。见表4。

3 讨论

3.1 熟食制品合格率低 检测结果显示,熟肉店销售的熟食制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较为严重,总合格率偏低,仅为39.53%。其中不合格的主要微生物指标是大肠菌群,其次是细菌总数。而且第2季度合格率最低,与一些地区的检测情况基本一致[1]。

3.2 集贸市场熟肉店存在的问题 检测结果也显示,集贸市场熟肉店存在许多问题。在调查中获知,集贸市场内熟肉店卫生许可证持证率60%、健康证持证率53%,80%的经营户加工场所不在市场内,有的经营户在正规加工点购进成品后再运至销售店内,有的经营户为了尽快获取经营许可证,在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时候存在有欺骗因素:先提供有卫生许可证的合法加工点的资料,获取允许销售的卫生许可证后,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私自在家或租用民房进行加工,制成成品后再运至市场内的销售店进行销售,现场检查加工点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用具不洁,运输条件差,低温贮藏、三防设施不足,根本不具备所要求的卫生条件。有的商户因经营场所设备、环境、布局等各种条件限制,无法获取卫生许可证,干脆无证经营。

3.3 熟肉制品店存在卫生问题 普遍存在销售间空气、食品容器及用具未经严格消毒,食品敞开销售,空调、紫外线消毒灯、防蝇、防尘等设备不健全或不使用,销售人员卫生意识及卫生习惯较差,多数人没有勤洗手的习惯,58%的工作人员不穿戴工作衣帽,35%的员工有不使用售货工具,一边抓取食品一边收钱的现象。另外,还有农贸市场内人流量大,环境卫生较差,销售间为开放式,同批食品量较大,销售时间较长,食品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等因素。这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状况必然导致熟食制品检测结果出现低合格率的现象。

3.4 凉拌菜的卫生质量问题严重 凉拌菜尤其是豆制品存在卫生质量问题。原因是被检测对象只有8%的临街店因设置有符合要求的单独的凉菜加工间,其卫生许可项目允许其现场制售凉拌菜,其余被调查对象均存在超范围制售凉拌菜现象,有的在家加工,有的在销售店内加工。加工时,切配菜品的工具、容器生熟不分,而且为了方便操作,盛放调料的容器较大,调味品长时间敞口暴露,盛菜容器较大,水池普遍偏小,不便清洗,更未进行消毒。豆制品属高蛋白食品,高温天气下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在夏季若销售时间过长,不及时冷藏保鲜,细菌会繁殖得更快,更容易变质。

3.5 加强卫生宣教和监管力度 结果提示我区熟肉店有许多卫生问题,存在管理的缺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熟肉店、尤其是集贸市场内熟肉店日常卫生监督检测力度,特别是在第2季度,卫生监督员及有关管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现场检查和指导,提高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经营者自觉加强各种卫生设施的硬件建设及改造,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少量加工,不断补充,缩短同批产品的销售时间[2],规范操作,合法经营。要在帮扶的前提下,对无法达标的无证加工、经营户坚决予以取缔,对经营中的违法行为要依法给于相应的惩处,严厉打击黑加工点,以有效提高熟食制品卫生质量,防范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

4 参考文献

[1] 陆幸儿,郑悦康.320份市售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2):136-137.

[2] 宋瑛,张景平,李士荣,等.龙岩市城区熟肉制品卫生质量调查.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14-1615.

(收稿:2008-09-27)

(本文编辑:张兵)

丽江市白酒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Determining Liquor in Lijiang City

王明强,曹菊秀,杨小满

WANG Ming-qiang, CAO Ju-xiu, YANG Xiao-man

摘要 目的 为了解丽江市2007年白酒质量现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行政执法和企业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DB 53/T 092-2001《云南小曲白酒》规定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抽检135件,不合格的36件产品中,感官不合格率为91.7%、酒精度不合格率44.4%,总酸不合格率为61.1%,总酯不合格率为33.3%,固形物不合格率为22.2%,杂醇油不合格率为5.6%。结论 该市白酒质量很差,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长期有效的监管与监督检测。

关键词 白酒;质量;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63-02

Subject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Determining Liquor in Lijiang City

AuthorsWANG Ming-qiang, CAO Ju-xiu, YANG Xiao-man(Lijiang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detection Center, Yuannan, 67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liquor in Lijiang city in 2007, ensure the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business regulation. [Methods] Detection was cond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DB53/T 092-2001 "Yunnan Xiaoqu Liquor". [Results]Of 135 samples, a failure rate of senses was 91.7% in 36 unqualified products; failure rate of alcohol, total acid, total ester, solids and fusel oil was 44.4%, 61.1%, 33.3%, 22.2% and 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quor is poor in the city, the author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long-term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tests from the source, and it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ine.

Key words Liquor; Quality; Test results; Analysis 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食品,是人们喜欢的一种饮料,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假冒伪劣白酒不断出现,对白酒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为了从源头加强对企业监管与防范,为此,我们将丽江市2007年白酒检测的结果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并对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下一步加强企业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于2007年1—12月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辖区内的白酒进行监督抽样,共计135件样品送到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测。

1.2 检测项目与方法 酒精度、总酸、总酯、固形物、感官依据GB/T 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检测[1],甲醇、杂醇油、铅、锰依据GB/T 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2]进行分析检测。

1.3 判别标准 按照DB 53/T 092-2001《云南小曲白酒》[3]进行判定,凡检测中有一项不符合标准要求即为不合格产品。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7年各区县白酒检测现状分析 表1可以看出,古城区合格率最高,为93.3%;华坪县、玉龙县次之,合格率分别为68.2%、62.5%;而永胜县、宁蒗县合格率还达不到60%,仅为57.1%、48.5%。总体来看,丽江市白酒合格率仅为6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原因是由于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另外,企业生产规模小,条件差,设备陈旧,生产管理水平较低,产品档次低,产品质量把关不严格也是白酒合格率低的因素。

2.2 不同指标不合格状况 由表2可知,永胜县、宁蒗县感官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42.9%、33.3%;玉龙县酒精度、固形物、杂醇油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37.5%、12.5%、12.5%;宁蒗县总酸、总酯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24.2%、18.2%。

2.3 不合格原因分析[4] 此次抽检不合格的36件产品中,有16件产品酒精度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44.4%,不合格的原因是一些白酒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低,无法有效控制酒精度的高低;企业为节约成本,故意标高酒精度,以提高销售价格;企业未严格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企业为降低成本,少用粮食蒸馏酒,直接用劣质食用乙醇代替,造成酒精度与标签明示值不符。有22件产品总酸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61.1%;不合格的原因是生产厂家的生产工艺不规范,对产品储存保管不当,产品受到污染。有12件产品总酯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33.3%;不合格的原因是生产企业用劣质原料,发酵时间短等。有2件杂醇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5.6%;其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 ℃,丙醇为97 ℃,异戊醇为131 ℃),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原料蒸煮糊化时间长、压力大,酒曲质量差,发酵温度高、清洁卫生差等原因引起的。有8件产品固形物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酌22.2%;固形物超标的原因:①在生产过程中,发酵控制不严,生成过多的乳酸、乙酸等酸类物质;②勾兑时,与水中的钙、镁离子起反应,生成钙、镁盐类与白酒中其他有机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不溶性物质,氯离子与重金属反应,生成沉淀;③蒸馏时不按工艺操作,快火蒸馏,造成大部分高级脂肪酸酯类及高级醇类进入酒中,随酒度降低,温度降低;④贮存时间短,未按生产许可证细则要求组织生产、检验,生产工艺不过关,企业出厂检验不严格等。有33件产品感官不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91.7%;感官好坏直接关系到酒品质,要求无明显的乙醇气味和刺激感,无苦涩味和其他异味,以上不合格因素是造成感官的主要原因。在本次抽检中,甲醇、锰、铅全合格,但是,我们仍不能忽视对其的检测。

3 讨论

检测结果表明,丽江市白酒产品质量令人担忧,主要原因是我市白酒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没有及时加强生产工艺管理,缺乏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把关不严,对原辅材料的处理、配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调等生产工序没有进行有效控制;生产企业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违规使用非食用添加剂。目前,我市白酒生产企业,包括小作坊在内有200多家,仅有20多家企业取得白酒生产许可证,未取证的大多数企业呈小、散、乱的现状,是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我市大中型企业的白酒质量上乘,感官品质、理化指标俱佳。小型企业(小作坊)生产的白酒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以乙醇勾兑的低档酒出售,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此类产品。这些产品可能在采购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不符合产品要求,使酒类产品中产生过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甲醇、杂醇油等,使白酒质量下降。

建议针对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我市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检测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并限期整改。对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要予以曝光。同时,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测,严格执行白酒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大对我市白酒生产企业的规范化,引导企业走规模化生产,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我市白酒质量安全。

4 参考文献

[1] 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白酒标准汇编.2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130-131,259-3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401-422.

[3] DB 53/T 092-2001.云南小曲白酒.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白酒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71-195.

(收稿:2008-07-07)

(本文编辑:张兵)

镇江市1999—2007年食物中毒情况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Analysis of Food Poisoning in Zhenjiang City During 1999—2007

韦镇萍,杨庆松

WEI Zhen-ping, YANG Qing-song

摘要 目的 探讨镇江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政府相关部门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镇江市1999—2007年食物中毒发生起数、人数、时空分布、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镇江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主要以第2、3季度为主(76.19%),场所分布主要以公共餐饮业(52.38%)、集体食堂(21.43%)为主,以细菌性中毒为主(47.6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30.95%),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料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结论 在高发季节控制交叉污染点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

关键词 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交叉污染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65-03

Subject Analysis of Food Poisoning in Zhenjiang City During 1999—2007

AuthorsWEI Zhen-ping, YANG Qing-song (Zhen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212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poisoning in Zhenjiang ,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food poisoning. [Methods]Analysis was conducted concerning the number of cases, the number of suffered individual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ime and place, and the causes. [Results]The numbers of cases and suffered individuals of the food poisoning in Zhenjiang were decreasing. The 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oisoning cases was mainly in the third and second quarter (76.19%). The distribution sites of poisoning cases were public food services units (52.38%), collective canteens (21.43%).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47.62%) is the main type of poison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30.95%) is the main pathogen. The main reason was the cross contamination of products, semi products and raw materials. [Conclusion]Controlling the cross contamination point in the high incidence season is the key to prevent food poisoning.

Key words Food poison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ross contamination;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就餐环境的改变,食物中毒特点和规律也随之变化。食物中毒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食物中毒作为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其预防控制越发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1]。为探索镇江市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参考,我们将1999—2007年镇江市发生的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1999—2007年镇江市食物中毒登记报告和个案调查资料,按照食物中毒发生时间、中毒场所、中毒原因、中毒食品等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1999—2007年镇江市共发生食物中毒42起,中毒人数955人,无死亡,见表1。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数:χ2=3.429,P>0.05;人数:χ2=153.187,P<0.01)。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20起(47.62%),中毒人数509人(53.30%);化学性食物中毒11起(26.19%),中毒人数168人(17.59%);“不明因素”食物中毒11起(26.19%),中毒人数278人(29.11%)。

中毒主要发生在2—10月份,其中第2、3季度共发生32起,占76.19%;中毒人数以第2季度为最多,占69.8%。细菌性食物中毒多数发生在2、3季度;化学性食物中毒1~3季度均有发生。

注:*急性胃肠炎症状,但生物样品和可疑中毒食品中未检出致病菌。

2.2 食物中毒的场所分布情况 由表2可见,9年来镇江市食物中毒起数以公共餐饮业发生最多,集体食堂次之,分别占52.38%、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86,P<0.01)。食物中毒人数以公共餐饮业最多,集体食堂次之,分别占总63.98%、2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8.359,P<0.01)。公共餐饮业发生的食物中毒以细菌性为主,集体食堂发生的中毒以化学性为主。

注:集体食堂指职工食堂与学校食堂。()内数字为构成比(%)。

2.3 中毒原因分析 能查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共31起,见表3。各中毒因子引起的中毒不论起数还是人数,均以副溶血性弧菌为最多,亚硝酸盐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数:χ2=25.226,P<0.01;人数:χ2=564.027,P<0.01)。其中,细菌性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起数:χ2=14.00,P=0.01;人数:χ2=536.804,P<0.0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菌型分布,2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别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致病性大肠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中毒起数和人数最多,分别占中毒起数和总人数的30.95%和31.52%;沙门菌3起、溶藻性弧菌2起、致病性大肠菌和变形杆菌各1起(人数:χ2=524.31,P<0.01)。

另有11起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但生物样品和可疑中毒食品中未检出致病菌,占总起数的26.19%。

2.4 各类样品中致病因子检出情况 在化学性食物中毒调查中,从可疑中毒食品如剩余饭菜、调味品及病人的呕吐物中检出致病因子7起,占63.64%;从食品原料、调味罐涂抹检出致病因子3起,占27.27%;从厨房食品包装袋检出致病因子1起,占9.09%。

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调查中,主要从粪便(均为肛拭)中检出致病菌,其次为可疑中毒食品、食具涂抹。粪便(均为肛拭)阳性样品主要来自病人,也有来自冷菜间厨师。可疑中毒食品中以肉与肉制品、水产品检出率较高。

3 讨论

3.1 镇江市食物中毒发生趋势 1999—2007年发生的42起食物中毒具有以下特点:①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时间分布符合食物中毒一般规律,中毒发生起数、中毒人数多以第2、3季度居多,与文献报道一致[2,3]。②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起数和人数超过了“化学性”。③以公共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起数和人数为最多,集体食堂次之[4,5]。④主要中毒原因是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误用亚硝酸盐[6]。

3.2 公共餐饮业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①2、3季度食物中毒高发,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这与2、3季度气温升高,温、湿度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和人们基础代谢增加、易疲劳、免疫力下降有关[7]。②正值旅游旺季、婚宴高峰期,以及“五一”和“十一”长假期间宴请和家庭聚餐增多,一旦公共餐饮业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引发食物中毒。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已成为消费需求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热点行业。由于其起步快管理跟不上,加上餐饮业人员流动性大且素质偏低,必然存在着诸多的食品卫生隐患,使得餐饮业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场所。④食品未烧熟煮透或冷藏后未彻底加热就供顾客食用;在加工、贮存、销售过程中,水产品与肉制品、蔬菜之间以及生熟食品之间存在交叉污染;熟食间的砧板、刀具、抹布、食具及厨师手等未经严格消毒,熟食切配到食用的时间超过2 h且未及时冷藏;受细菌污染很快腐败变质的食品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因此,加强餐饮单位的卫生监管和对熟食间厨师等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卫生素质和防范意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⑤副溶血性弧菌是革兰阴性嗜盐细菌,隶属弧菌科中的弧菌属,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菌[8]。溶血菌株能产生2种致病因子,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具有细胞毒和心脏毒作用,该菌的致病性与溶血能力呈平行关系,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虾、贝类等海产品中,最常见的为带鱼、螃蟹、墨鱼等。镇江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占30.95%,这与我市地处沿海地区,餐饮业食品中鱼、虾类水产品较多有关;尤其在7—9月,水产品中该菌带菌率可高达90%以上。一旦食品加工环节中存在该菌的交叉污染就易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3.3 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原因分析 ①学校食堂:学校食堂普遍由私人承包,学校忽略食品卫生管理职责,未明确双方的卫生职责和法律责任。食堂软、硬件条件不完善、卫生状况较差、交叉污染现象严重且常超负荷运作,大大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发生概率。有的学校直接外购盒饭或学生在学校附近的饮食店、流动摊点就餐,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间接风险。②职工食堂尤其是工地食堂: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建筑工地与外来民工急剧增多,工地食堂大多呈分散、流动状态,加上建筑单位疏于管理、未申领卫生许可证而成为卫生监督工作盲区,条件简陋,司厨人员不固定且缺乏基本卫生知识,食品采购、使用呈无序状态,从而增加了工地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的危险性。③集体食堂进货把关不严,为假冒伪劣食品原辅料流入食堂提供可乘之机;从业人员素质低、流动性大又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上岗,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食品生熟交叉污染;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淡薄。

3.4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 ①“肴肉”原名“硝肉”,因其腌制加工过程中加入亚硝酸盐而得名。镇江驰名中外的名菜、特产深受群众喜爱的同时,当地也有在肉、鱼类制品加工中“加硝”的传统习惯。②亚硝酸盐性状与食盐非常相像,又非常容易获得,具有很强的毒性,中毒剂量为0.2~0.5 g,剂量过大可中毒致死。所以,大多数急性中毒事件往往由亚硝酸盐保管、使用不当而误用、误食而引起。

3.5 “不明因素”食物中毒的原因 ①多为消费者和医疗单位报案时间的延误以及食物中毒发生单位的瞒报、不报或未按规定留食品小样,使调查人员到达案发现场时,已无法进行“中毒餐次”食品、原料及餐饮用具的取样检测。②消费者出现不适症状后弃倒呕吐、腹泻物或早已自行服用抗生素;打包回家的剩余饭菜已经彻底加热处理或丢弃,造成生物样品“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的结果。③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具备微生物毒素等检验条件,以及针对新出现的食品污染物国家卫生标准和国标检验方法的严重滞后。

3.6 建议 ①加大卫生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监督管理质量。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在餐饮业、集体食堂等食物中毒好发行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良好的生产规范(GMP)的同时,凭借“HACCP”技术积极指导餐饮业和集体食堂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亚硝酸盐误用”为主要危害控制点,规范操作程序、加强自身管理,将食物中毒的发生控制在萌芽之中。②卫生监督部门严格把好食堂卫生许可证发证关的同时,应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频率,监督时应着重检查其自身管理能力与对卫生制度的落实情况。与教育或建设以及工商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来齐抓共管,消除该类食堂“无证经营”死角,清理整顿其周边违法摊贩的食品经营,以彻底提高其整体卫生水平。③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食品卫生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尤其要普及亚硝酸盐的使用及其危害知识;要严格“使用剂量、专用容器、专用标识、专人使用、专人保管”等管理制度;同时建议亚硝酸盐生产企业改变食用亚硝酸盐的剂型或加色,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减少亚硝酸盐的使用或改变传统习惯以维生素C替代作发色剂,切实有效地防止亚硝酸盐的食物中毒。④加强对餐饮业与集体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素质,使之懂得自身法律责任,掌握食品加工中容易发生卫生问题的环节与控制办法。⑤利用各种传媒、渠道和方法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相关知识,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的意识、途径和方法;同时,各相关部门均应加强食物中毒报告制度建设,提高食物中毒的报告意识和报告管理水平。卫生部门建立食物中毒快速反应机制,在食物中毒处理中,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科学、严谨、规范地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工作。根据中央提出“三大体系建设工程”精神,抓住“政府大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争取政府在卫生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充实专业人员队伍,完善检验部门的软、硬件条件,积极开展新的诊断检验项目,发挥快速、准确、先进的技术支撑特长,以提高食物中毒诊断处理水平和食物中毒的查明率。

4 参考文献

[1] 周天兵,戴月.江苏省2000—2002年食源性疾病分析.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24-26.

[2] 卫生部.关于2004年全国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466-467.

[3] 严隽德,王春明,高志胜,等.2003年江苏省食物中毒高发原因重点分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16(6):484-496.

[4] 龚元东,张玉慧,孟明.1985—2004年山东省城市食物中毒资料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3.

[5] 顾雅琳.北京市西城区1991—2000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3):226-227.

[6] 周丽玲.1994—2005年徐州市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资料分析.中国校医, 2006,20(5):509.

[7] 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0.

[8] Kuo-KauLee,Ping-ChungLiu,Chi-YangHuang.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us for both humans and edible mollusk abalone.Microbes and lnfection,2003,5:481-485.

(收稿:2008-10-07)

(本文编辑:张兵)

欢 迎 投 稿 欢 迎 订 阅

承德市餐饮业生肉索证问题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Exploration of Demanding Certificates for Raw Meat in Catering

Trade of Chengde City

孙广发

SUN Guang-fa

关键词 餐饮业;生肉;动物产品;索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68-01

为了解餐饮业生肉索证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结合餐饮业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和指导企业建台帐工作,随机抽取了112个不同规模的餐饮单位对其是否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1 现状

1.1 生肉索证率 被抽取的558份生肉,对321份生肉进行了索证,索证率为54.59%,经对索取证件进一步审查核实,仅有97份生肉符合索证要求,索证合格率为30.22%。

1.2 不同规模单位索证率 112个餐饮单位中,有大型29个,中型40个,小型43个,其索证率分别为79.17%、49.51%和40.19%;索取证件的合格率分别为36.09%、28.43%和24.41%,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2 问题

2.1 索证合格率低的原因 有45.41%的生肉未按规定向供货商索取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有69.78%生肉索取的证件不符合索证要求。主要是: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上的时间与购物票据的时间不一致,相差甚远。②动物类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多属复印件,存有公章模糊不清和日期涂改等证件造假现象。

2.2 小型单位索证率低的原因 从表1可以看出,单位规模越小对生肉的索证率和索取证件符合要求率越低。经分析,单位规模越小,对食品索证工作的管理越不规范是其主要原因,但与采购数量少,供货方不愿意提供相关证件有关。

2.3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匮乏 主要是负责索证人员缺乏对肉

类食品索证的方法和经验。不能辨别相关证件的真伪。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卫生监督所,067000

3 讨论

生肉是餐饮业主要的食品原料之一,目前,我市对肉类市场的卫生监管工作尚没有完全到位,一些私屠滥宰和违法进行肉品加工等现象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病死、毒死、死因不明和未经检疫的畜禽肉在市场上时有发现,市场准入和流通等环节也存在较大漏洞,加之部分餐饮单位在采购生肉时又不能按要求索取相关证件,给餐饮业饮食卫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卫生监督部门必须将采购索证工作作为生肉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HACCP),认真研究和探讨如何从流通环节上控制和消除生肉的卫生安全隐患[1,2]。

4 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要从肉类食品索证知识方法和要求等方面加强对生肉索证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使其熟练掌握生肉索证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对中、小型餐饮单位的生肉索证工作要加强督导。②责令各餐饮单位设专人负责对食品采购索证情况进行验收把关,并进行登记建立食品台帐,通过台帐严格控制生肉食品的采购和索证质量。③要求餐饮单位对肉类食品必须进行定点采购,并和定点单位签约长期的供购协议,供货方在保证供给符合卫生要求肉品的同时,向购货方提供所必须的合法证件,同时采购方要保证不在非定点单位采购生肉。④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生肉索证工作的监管力度,对采购生肉不索证或违法采购伪劣肉品的餐饮单位给予必要的卫生行政处罚,严格控制和消除餐饮业生肉的卫生安全隐患。

5 参考文献

[1] 方新君,吴江北,沈孝兵.食品索证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现代医学,2004,32(1):55-57.

[2] 徐玉梅.食品经销市场索证情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08.

(收稿:2008-08-29)

(本文编辑:张兵)

☆☆☆☆☆☆

☆☆☆☆☆☆

深圳市宝安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 【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

和免疫效果监测分析

Analysis of Immune Results of Measles Vaccine and Immune Level in

Population of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肖锦晖,吴振宏,余光清,雷蕾,李爱华

XIAO Jin-hui, WU Zhen-hong, YU Guang-qing,LEI Lei,LI Ai-hua

摘要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免疫水平,找寻麻疹在该区高发的原因。方法 对宝安区2006年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同时对该区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进行调查。结果 该区免疫后成功率为98.04%,一般人群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为85.23%,麻疹病毒抗体水平与街道、性别和年龄有关。结论 该区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定期进行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效果监测是当前麻疹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麻疹;免疫水平;免疫效果监测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69-02

Subject Analysis of Immune Results of Measles Vaccine and Immune Level in Population of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AuthorsXIAO Jin-hui, WU Zhen-hong, YU Guang-qing, et al.(Baoan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dong, 5181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immune level of measles in popul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ason for high incidence in Bao'an district. [Methods]The effect of vaccine in Bao'an District in 2006 was monitored, and the immune level of measles in popula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rate in successfully immunization with measles vaccine was 98.04%,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in general population was 85.23%. The antibody level was related with different region, sexuality and age. [Conclusion]It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obtain more professional training, raise the immune rate in fluid population, strengthen immunization in special population and take regularly immune level and immune effect surveillance as the focus of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asles at present.

Key words Measles; Immune level; Immune effect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麻疹疫苗(MV)问世前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1.3亿儿童发病,700~800万儿童死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扩大免疫使免疫率逐年提高,大大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估计每年有麻疹病例约4000万,其中100万儿童死于麻疹[1]。目前,美洲已基本消灭麻疹,西太平洋地区的目标是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中国对此也做出了承诺,提出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不包括输入病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的总体目标。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病率基本控制在10/10万左右,但距离控制乃至消灭麻疹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全国麻疹发病率波动在5~10/10万左右,但麻疹局部暴发或流行增多,麻疹疫情有回升趋势,而经济比较落后和免疫覆盖率较低的部分地区麻疹疫情上升明显[2]。而我区由于流动人口多,MV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面临严峻考验,麻疹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为了解我区麻疹免疫水平,评价MV的免疫效果,为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全区的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和MV的免疫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区2个街道未接种MV儿童51人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选取另7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采样进行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每个街道抽取50人。

1.2 样品来源

疫苗免疫效果监测采集免疫前及免疫后1个月免疫人群血液分离血清,-20 ℃保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是采集一般人群血液分离血清,-20 ℃保存,尽快进行麻疹抗体IgG检测。

1.3 试剂

使用德国IBL公司生产的麻疹病毒抗体IgG定量酶免诊断试剂盒,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实验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具体操作按照德国IBL公司麻疹病毒IgG 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用4个标准对照的A值与麻疹病毒抗体IgG浓度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标准曲线,根据样品A值计算样品麻疹病毒抗体IgG浓度,以麻疹病毒抗体IgG浓度≥10 U/ml为麻疹病毒抗体阳性。

2 结果

2.1 疫苗免疫效果监测结果

本次抽取2个街道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接种疫苗前后采集血清检测,免疫前抗体阴性或有低水平抗体,免疫后抗体阳转或4倍增长判为免疫成功。免疫前后共采集样本51份,免疫后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50份,阳性率98.04%;免疫前麻疹病毒抗体IgG浓度均值为1.93 U/ml,免疫后麻疹病毒抗体IgG浓度均值为109.33 U/ml,IgG浓度均值有4倍以上增长。

2.2 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结果

本次7个街道进行了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共采集样本352份,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300份,阳性率为85.23%,略高于卫生部要求的85%,抗体平均水平为146.48 U/ml。各街道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比较,见表1。

各街道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率经χ2检验,χ2=24.71,P<0.01,麻疹病毒抗体IgG平均浓度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因方差不齐,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χ2=33.36,P<0.01,说明各街道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有差异。

2.3 麻疹免疫水平的性别比较

本次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共采集男性181例,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145例,阳性率为80.11%;女性171例,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为155例,阳性率为90.64%。经χ2检验,χ2=7.74,P<0.01;麻疹病毒抗体IgG平均浓度男性为105.06 U/ml,女性为190.32 U/ml,经u检验,u=2.62,P<0.01,说明人群麻疹病毒抗体IgG水平有性别差异。

2.4 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年龄比较

见表2。各年龄组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率经χ2检验,χ2=15.66,P<0.01,麻疹病毒抗体IgG平均浓度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因方差不齐,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test,χ2=20.04,P<0.01,说明各年龄组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有差异,主要是0~6岁、7~15岁年龄组与16~35岁及>35岁年龄组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和麻疹病毒抗体IgG平均浓度有差异。

3 结论

从一般人群麻疹病毒抗体水平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结果看,我区麻疹计划免疫都达到了卫生部要求,但0~6岁年龄组麻疹病毒抗体水平较低,是学龄前儿童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的MV接种率,加强重点人群强化免疫,定期进行人群抗体水平和疫苗效果监测。

4 讨论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通过人工免疫接种MV是控制麻疹传播的重要手段。高志坚等[3]研究表明,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低和免疫失败,因此,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麻疹的发病率。同时通过对人群抗体水平和基础免疫成功率的监测,可以预测本地麻疹的疫情和发现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工作质量,为麻疹防治提供依据。

从疫苗免疫效果监测情况看,免疫后成功率达98.04%,说明国产M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在初次免疫中也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从本次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情况看,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5.23%,与同类检测的报道近似[4],表明我区一般人群形成了一定的麻疹免疫屏障,抗体浓度水平由于采用方法不同与其他监测情况无法比较。

各街道麻疹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浓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可能是各街道预防接种门诊在冷链运转及接种技术方面还是有差距,应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冷链质量管理和责任心的培训,在继续巩固基础免疫接种率和提高加强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提高接种质量,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从本次监测中发现人群麻疹病毒抗体IgG水平有性别差异,且主要集中在小年龄段,此现象未见于其他文献报道,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抽样偏倚有关。从本次监测也可以看出低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及抗体平均水平明显低于高年龄组,与吴承民等[5]的学龄前儿童麻疹高发分析结果一致。可能与大量流动人口涌入,预防接种工作和查漏补种不能有效落实,疫苗覆盖率低,存在免疫空白有关系。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与麻疹发病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我区以流动人口为主(>90%),麻疹病例中非本地户籍的比例超过85%,学龄前儿童麻疹病例中大部分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所以在我区<7岁的学龄前儿童麻疹占发病总数的68%。而我区高年龄组麻疹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较高,成人麻疹持续保持在较低发病水平,这与我们从2003年以来对外来青工进行MV复种有关。

目前,控制麻疹的工作重点是常规免疫和疫情监测,由于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对我区麻疹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包括:①进一步提高人群MV接种率,特别是流动人口儿童MV接种率,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免疫,以提高整个人群麻疹的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积累,防止麻疹暴发或流行;②连续、系统地实施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人群的免疫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和疾病监测资料及时调整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以形成有效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③为防止运输、贮存、使用不当致使疫苗效价下降,应定期在接种点抽取疫苗进行效价测定;④现在全国麻疹等疫苗已实行免费接种,我区已发展为一社区一社区康复中心,但仍有部分家长不给儿童进行疫苗接种,造成免疫空白,所以要加强宣传,有效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努力消除免疫空白;⑤要加强冷链、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进行督导检查,规范免疫程序,保证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降低麻疹发病率做出贡献。

5 参考文献

[1] 许文波.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中国计划免疫,2001,7(1):54-59.

[2] 梁晓峰.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中国免疫规划工作现况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5,11(5):333-338.

[3] 高志坚,王洁,张本旭,等.德州市1999—2002年麻疹控制与监测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4,10(1):19-22.

[4] 黄利明,许二萍,陈康凯,等.杭州市1997—2001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监测.浙江预防医学,2004,16(4):21-22.

[5] 吴承民.回顾麻疹流行史.论当今控制策略.中国计划免疫,1998,4(3):181-183.

(收稿:2008-07-30)

(本文编辑:刘淑英)

福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 【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

卫生事件监测分析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urveillance in Fuzhou during 2004—2007

官陈平,应毓琳,冉凤秋

GUAN Chen-ping, YING Yu-lin, RAN Feng-qiu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监测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描述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率、三间分布、报告时效性,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罹患率10.106‰,死亡率0.053‰。事件分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60.00%和27.50%。突发事件好发于4月及7—9月,事件主要发生地为学校,占40.00%。在监测质量方面,从不同县区报告时效性看,各县区报告工作存在不均衡性,从事件类型看,食物中毒报告较及时,丙类传染病报告不及时。结论 突发事件成为福州市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落后地区丙类传染病的报告及时性,大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建立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71-03

Subject Analysi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Surveillance in Fuzhou during 2004—2007

AuthorsGUAN Chen-ping, YING Yu-lin, RAN Feng-qiu(Fuzhou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1,Fujian, 3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monitoring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Fuzhou. [Methods]The frequency,three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and report timeliness of various types and levels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by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s]40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Fuzhou were reported during 2004—2007,the incidence was 10.106‰ and the mortality was 0.053‰. Events classifications based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food poisoning,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60.00% and 27.50%. Unexpected incidents mostly occurred in April,July and September, and took place mainly in schools(40.00%). In monitoring quality of the report timeliness from different counties and districts, the report work was unbalanced. In the types of events, food poisoning cases were reported in a timely manner, but infectious diseases C were not. [Conclusion]Unexpected events in Fuzhou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report timeliness of the backward areas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C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arry out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the ability of self-protection and establish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education sector and health sector. School health work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and should be strengthened under the guidance by disease contro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Monitoring;Analysis 为了解福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监测质量及影响因素,我们对本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率、三间分布和报告时效性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4—2007年网络直报系统,即由以县为单位的各级疾病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1.2 分析指标 ①事件分级、类别的罹患率、死亡率、构成比。②事件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特点。③报告质量。

报告时效性:接诊医疗单位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及向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网络报告的时间。反映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是否敏感、报告是否及时。

1.3 分析方法 ①事件分级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标准,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和一般(Ⅳ级)4级。未达到以上4级的苗头事年按《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定为未分级事件。②罹患率、死亡率均以事件界定的暴露人口为分母;③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事件分级统计 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其中一般事件18起,较大事件9起,重大事件3起,未分级的苗头事件10起。波及人口49 887人,发病人数949例,死亡5例,罹患率19.023‰,死亡率0.053‰。见表1。

2.2 事件分类统计 4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类24起(甲类11起、乙类事件3起、丙类事件10起),占60.00%;食物中毒11起(27.50%),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起(7.50%),职业中毒2起(10.00%)。见表2。

2.3 事件“三间”分布

2.3.1 事件地区分布 40起事件中鼓楼3起,占7.50%;台江3起,占7.50%;仓山2起,占5.00%;马尾1起,占2.50%;晋安8起,占20.00%;闽侯6起,占15.00%;连江2起,占5.00%;罗源1起,占2.50%;闽清1起,占2.50%;平潭3起,占7.50%;福清7起,占17.50%;长乐3起,占7.50%。

2.3.2 事件时间分布 全年除1月份未发生突发事件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生,高峰期发生在4月及7—9月份,见图1。

2.3.3 事件职业分布 40起事件中学生14起,占35.0%;幼托儿童2起,占5.0%;民工、农民等其他职业24起,占60.0%。

2.4 监测质量

2.4.1 各县(市)区报告时效性比较 从不同县(市)区报告时效性比较看,平潭、晋安、马尾、闽清、连江、闽侯较短,中位数均在当天内,仓山最长,中位数为7.4784 d,见表3。经统计不同县(市)区报告时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99,P=0.004)。

2.4.2 各类事件报告时效性比较 4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效性P50=1.1101 d,P25=0.2118 d,P75=2.9858 d。从不同类别事件报告时效性看,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最好,其次为甲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报告最差,见表4。经统计不同类别事件报告的时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8,P=0.035)。

2.4.3 事件发展过程的监测报告 40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过程的初步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完整性为100%。

3 讨论

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0起,事件原因复杂多样,自卫生部下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后,各地加强监测报告管理,监测机制趋于完善,报告敏感性、及时性提高。

事件以一般事件及苗头事件为主,占70.00%。事件分类以传染病及食物中毒为主,占87.50%,成为我市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情况看,我市突发事件尚存在一些问题。从各县(市)区报告过程的时效性看(χ2=27.599,P=0.004),各地报告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县区对报告规范中的报告时限的要求落实不够,平潭、晋安、马尾、闽清、连江、闽侯报告较及时(中位数均为0 d),其他县区超过1 d,仓山达7 d。从各类事件报告过程的时效性看,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最及时,丙类传染病报告较迟 (χ2=13.558,P=0.035),提示对丙类传染病的苗头事件应予以充分重视并及时干预。分析还发现个别事件只有初次报告和结案报告,这说明事件发生过程中没有及时进行进程报告。

分析显示在传染病突发事件中,1/2的事件为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因此,一方面,应提高一类疫苗的接种率;另一方面,应通过宣传来提高群众对二类疫苗(麻腮风、水痘等疫苗)的接受能力。

突发事件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分别为4月份及7—9月份2个高峰,这与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的好发季节特点一致,因此,应大力开展群众健康教育,普及重点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分析认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占40.0%,根据国家卫生部应急办统计,全国乡镇中、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50%~65.43%,提示应建立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合作机制,卫生行政部门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疾控机构加强对学校卫生的指导,在学校建立学生缺勤监测系统,争取早期发现学校突发事件,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

(收稿:2008-07-09)

(本文编辑:刘淑英)

连云港市2008年上半年麻疹监测分析 【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

Surveillance on Measles in Lianyungang Cit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王荣,许雷,龚海萍,徐大叶

WANG Rong, XU Lei, GONG Hai-ping,XU Da-ye

摘要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2008年上半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现状,以便更好地指导下半年麻疹防治工作。方法 依据连云港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疑似监测系统的麻疹疫情资料,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年上半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62例,其中确诊2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584/10万,低于2007年上半年发病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0岁~组,发病率达67.85%;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态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达100.00%。结论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的基础上,应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继续保持麻疹病例监测系统高质量地运转。

关键词 麻疹;监测;分析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257(2009)03-0273-02

Subject Surveillance on Measles in Lianyungang City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AuthorsWANG Rong, XU Lei, GONG Hai-ping,et al. (Lianyung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222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pidemic features of measles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surveillance system in Lianyungang city in first half of 2008, so as to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asl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8.[Methods]Chinese Immunization monitoring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ed analysis on the measles data from the legal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system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of suspected measles. [Results]62 suspected cases of measles were reporte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8, 28 were laboratory confirmed cases. The report incidence rate was 0.584/100 000, low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7; <1-year-old age group and 20-year-old age group had the most cases, with the incidence of 67.85%; 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 was in good condition, the monitoring indicators all reached up to 100.00%. [Conclusion] Immunization in large groups of children should be carried out properly, based on the well operation of immunization in the small groups.

Key words Measles; Surveillance; Analysis 麻疹是继人类消灭天花和即将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后要消灭的传染病。在加速控制麻疹的过程中,快速、敏感的监测系统对及时、准确地发现麻疹疫情,制定与评价相关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现对连云港市2008年上半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疑似监测系统。

1.2 实验方法 所有报告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集后,冷藏送至市CDC实验室-20℃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血清学IgM抗体,所用试剂盒购自中国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有效期内使用,由市级CDC麻疹实验室完成血清学诊断检测工作。

1.3 病例诊断与分类标准 按卫生部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制定诊断标准。

1.4 分析方法 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软件及Excel表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概况

2.1.1 地区分布 全市8个县区均有麻疹病例报告,总发病数为28例,发病率为0.584/10万,低于2007年上半年发病率0.605/10万(29例);报告病例数从多到少的县区依次为东海县11例、灌云县6例、灌南县6例、连云区 2例、新浦区1例、赣榆县1例、开发区1例、海洲区0例。各地未见暴发疫情,病例呈散发状态。

2.1.2 季节分布 麻疹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期间发病20例,占总发病数的71.43%,有明显季节性。

2.1.3 年龄分布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0岁~组,2个年龄组占总发病人数的67.85%。其中<1岁组8例,占28.57%;1岁~和10岁~各3例,分别占10.71%;20岁~11例,占39.29%;30岁~2例、占7.14%;40岁~1例,占3.57%。最小发病年龄83 d、最大的47岁。

2.1.4 性别分布 28例麻疹病例,其中男性18例,占64.29%;女性10例,占35.71%;男女性别比例为1.8 ∶1。

2.1.5 职业分布 散居儿童9例,占32.14%;农民8例,占28.57%;幼托儿童、学生、民工及工人各2例,各占7.14%;商业服务人员、海员、及其他各1例,各占3.57%。病例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和农民中。

2.1.6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都有出疹性症状。伴有咳嗽26例,占发病总数的92.86%;伴有卡他性鼻炎23例,占82.14%;伴有结膜炎21例,占75.00%。

2.1.7 免疫史情况 麻疹监测结果显示,有免疫接种史的9例,占32.14%;无免疫史的13例,占46.43%;免疫史不详的6例,占21.43%。其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麻疹病例主要分布在<1岁和20岁~,占总病例数的35.71%(表1)。

2.2 麻疹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 2008年上半年,全市麻疹各项监测指标均达100%,包括报告及时率、调查及时率、个案调查率、标本及时送达率、标本采集率。

2.3 血清学诊断情况 市CDC实验室共收到麻疹疑似病例标本62例,检测62例,诊断率为100.00%;麻疹IgM抗体阳性率45.16%(28/62);实验室3 d内结果报告率高达98.39%(61/62)。

3 讨论

2008年上半年,我市麻疹监测结果显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局部仍有散在发病;发病季节相对集中3-5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0岁~组,占总发病数的67.85%,呈小年龄组发病高峰前移,大年龄组发病高峰后移现象。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缺乏免疫接种和自然感染史的母亲其所生婴儿相应胎传抗体滴度低,不能给婴儿提供较长时间的保护;或是≤8月龄婴儿体内胎传抗体提前消失,从而使麻疹初免前小月龄易感人群增多。另一方面,因为大年龄组体内抗体逐渐消失以致易感人群增多[2],且他们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员多,受感染机会增加[3]。上半年我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态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均达100%,麻疹疑似监测系统报告病例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病例吻合率亦达100%,说明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较高。

由于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即使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一旦有麻疹病毒介入,未接种麻疹疫苗(MV)的儿童和免疫失败的儿童仍会感染发病[3]。为了实现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并科学指导下半年麻疹防治工作,今后应加强以下工作:①继续保持麻疹病例监测系统高质量的运转。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之一是要有敏感的监测系统发现病例,分析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采取措施[3]。②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的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4]。提高MV首针及时接种率,减少婴儿暴露机会是目前控制低月(年)龄组儿童麻疹发病的根本保证[5];在企业招工、学校招生时应该注意查验预防接种证并认真做好麻疹疫苗补种工作[6]。③认真做好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工作。由于部分专业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加上防治意识淡薄,使主动监测工作流于形式,开展麻疹主动监测是及时发现麻疹病例的重要方法。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包括奖惩、考核、不定期抽查、提高基层专业人员待遇等。④为了提高MV免疫成功率和控制麻疹的流行,今后要及时对接种MV免疫成功率进行考核,对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对所有易感人群接种和复种有效的MV来保护易感人群,达到最终消除麻疹之目的[5]。

参考文献

[1]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南昌市:新华出版社,1989:219-220.

[2]梁秀元.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2):139.

[3]彭晓兰.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66例报告.海南医学,1998,(3):1871.

[4]许长征.一起课间加餐引起88名学生食物中毒的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01,8(6):444.

8.实验检查题目 篇八

材料与方法

标本:为患者晨起清洁口腔后深呼吸咳出干酷腔样痰3~5ml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材料:萋-尼氏抗酸染色液,改良罗氏培养基。

检测方法:①涂片镜检法:取脓样、干酪样部分0.05~0.1ml,涂于玻片上,作抗酸染色后油镜下观察100~300个视野,按标准化报告阴性或阳性结果。②培养法:痰标本均经10%NaOH液与等痰液消化前处理后取0.1ml接种铺满改良罗氏培养基面,37℃培养每周观察1次,2~8周报告结果。

结 果

痰涂片抗酸染色法:180例筛选对象,痰标本检出阳性者54例,阴性者126例。阳性率为30%。罗氏培养法:180例脓样痰,标本培养阳性者61例,培养阴性119例。阳性率为34.17%。

另对照组不合项目质控制要求的140例痰样,进行涂片检查和培养痰标本检出阳性2例,阳性率为1.43%;140例痰标本罗氏培养5例,阳性率3.57%,均明显低于合乎项目质控要求的180例痰标本阳性率。

讨 论

上一篇:适合发朋友圈励志短句下一篇:小学语文高年段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