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6篇)
1.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一
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促进英语词汇教学
湖南湘潭市第一中学
周炜
摘要: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的主要宗旨是帮助华人用最短的时间
花最少的费用 解最难的英语学习问题
陈伟邦博士(Dr.Eric Chen)
任务型语言教学为主,把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英语课堂词汇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 英语拼音;IMDO 单词公式
《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IMDO IELTS New Methodology》,是澳籍国际教育专家Dr.Eric Chen(陈伟邦 博士)创造的,寻找中国学生如何在母语即汉语普通话的基础上有效学会国际英语,在中国参加雅思考核和相应的中国各级英语考试,并能获得好成绩,增强全球就业和全球发展能力。(Dr.Eric Chen)
英国文化委员会最近研究表明:2015年全球将有20亿人学习英语,其中中国超过3亿人。英国前首相布朗宣称:在10年的时间里,中国说英语的人将超过世界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数。但中国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英语,费了很长的时间,用尽精力,却收效甚微。尤其是在词汇学习方面困难重重。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的研修让我感觉耳目一新,收益匪浅。
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IMDO IELTS New Methodology中的基本慨念:
国际英语,全球三角,新目标; 基本原理:雅思原理,自然拼读法,汉语拼音法;
创新慨念:英语拼音,英语数学,教学程序。还有科学(系统)system:
雅思(国际英语考核标准)+ 英语母语教学法 + 汉语母语教学法 ;专业(简单)simpleness:
IMDO拼音拼读法 + 句式练习法 + 读写练习法;IMDO教学程序法 + IMDO课堂管理法
+ IMDO记忆复习法; 双语语言能力+全球思维能力+全球发展能力(时间-空间-心态);
实用(有效)practicality:
学生:学习动力 + 学习方法 + 学习习惯(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教师:对接学生 + 作用学生 + 为了学生,师生:专业能力 + 思维能力 + 发展能力
(职业-常识,责任-批判,学习-管理)。学习了如此多的新方法,很多的体会,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详述,暂且谈谈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英语词汇教学。
学习英语方法很重要,而记忆更重要。我们常常对听到的单词感觉熟悉,但是想不起来。这表明我们还是没有记住。只有科学的记忆才能牢记学过的单词。IMDO新方法提出学习记忆法:音形对应记忆法,一个拼音me就对应一个辅音m加上元音e; 词干词性记忆法,act,actor,actress ;图形联想记忆法,看到一件衣服,会想到与衣服有关的,什么形式的,西服,T恤,还是套装?什么颜色的?面料?
英语国家英语教学基本方法
Phonics(自然拼读法)Peter Anderson 英语共有26个字母。
同一个字母或字母组合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不同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又可以有相同的读音。所以读英语需要借助一套标音法。国际音标是传统的标音法。
Phonics(看字读音教学法)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适合儿童学习英语语音的注音系统。其核心是建立字母名(letter)与字母声(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不用借助音标,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单词的音,解决单词不会读,无法拼的问题。学生在熟悉这套规则后,可以依照读音,猜出该词的拼写。做到看词能读,听音会写。
Phonics(自然拼读法)特点
英语26个字母(A-Z)本身隐含一套发音规律,美国教育学专家Philip B.Gough & Connie Juie 认为:“就字母文字而言,它存在着字母与声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它描述了英语字母与声音之间存在的发音规则”。
Phonics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向使用本族语的学生传授并引导深入学习26个字母及各种组合的发音规律,最后达到无音标即可识读单词并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大量吸收有用信息的目的。
它要求相应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到达最佳学习效果。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学校强调读音懂意(从单词到句子到故事),家庭和社会相应补充。但Phonics教学法引入中国非英语环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我认为新方法能促进英语课堂词汇教学。
IMDO 新方法包括: 英语拼音:源自汉语拼音原理 2 英语数学:三个三角-简表-公式 3 教学程序:读-说-听-写-变五步法
“英语拼音”概念:一个元音和其前面紧连的一个辅音构成英语单词中的最小语音单元,称为英语拼音(没有辅音相配的单个元音也称英语拼音)。它比音节更精准的表现了音与形对应形式。也就是我们用中国人最擅长的部分-拼音来学英语。IMDO 英语拼音公式 英语拼音=辅音+元音
English Pinyin=Consonant +Vowel EP=C+V(V ≠ 0)IMDO 单词公式 单词=拼音+辅音+后缀
Word=EP+Consonant+Suffix
W=EP+C+S(EP≠ 0)
统计上讲,百万英语单词含约80%拼音、约10%辅音和约10%后缀。
英语拼音和辅音拼读就是英语单词的读音。实践中先读出后缀(后缀是由一个或两个拼音构成的相对固定的音形结构)或辅音,再读出拼音,两个拼音(含)以上读出重音和弱音,按重弱音规则拼读单词。
统计上讲,单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拼音时,拼音有重读和弱读之分。拼音顺序从单词尾部(含后缀)到前部。重音一般在第二个拼音上
(双拼音单词)或第三个拼音上(多拼音单词)。重读元音发18个基本元音的音。弱读短元音时,a、o、u 发弱读 er 元音,e、i 发短元音 i音。
表一
英语字母名 Letter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表二
26个基本辅音
b
c k
d
f
h
j
l
m
p
qu
r
s
v
w
x
y
ch
sh
tr
dr
表三
18个基本元音 Vowel
a
e
i
o
ar
or
er
ow
a_e
e_e
i_e
o_e
air
ear
oi
IMDO 拼音拼读法
汉语拼音 = 声母 + 韵母 Bei = B+ei(北)Beijing = Bei+Jing 英语拼音 = 辅音 + 元音 ba = b a
bat
de = d e
desk su
u
sub ma_e = ma_e
make
fee = f+ e_e
feed li_e = l+ i_e
like
一个拼音的单词
bat(a)n.蝙蝠 vi.vt.用球棒击球 leg(e)n.腿 vi.逃跑 him(i)pron.(he的宾格)他
hot(o)adj.热的,热门的 Duck
(u)n.野鸭 vi.vt.低下头
两个拼音的单词
farmer
(ar-er)n.农场主
corner
(or-er)n.角落vi.拐弯vt.垄断 German
(er-er)n.德国人a.德国的 owner(ow-er)n.物主,所有人
g n t z th/th u oo u_e
toothbrush(oo-u)
n.牙刷
a.青少年的 n.青少年时期 teenage
(e_e-a_e)
三个拼音的单词
carefully
(air-er-i)
adv.仔细地
Appointment(er-oi-er)
n.约会,委派
telephone
(e-i-o_e)
n.电话 vt.vi.给打电话 operate
(o-er-a_e)
vt.运转经营 vi.开刀 benefit
(e-i-i)
vt.vi.有益于 n.好处 develop
(i-e-er)
vt.vi.发展,成长
多个拼音的单词
variety
(er-i_e-er-i)
n.种类,变化 technology
(e-o-er-i)
n.科技,技术科学 situation
(i-u_e-a_e-er)n.形势,位置,职位 education
(e-u_e-a_e-er)
n.教育,培养,训练 sociology
(o_e-i-o-er-i)
n.社会学
meteorology
(e_e-e_e-er-o-er-i)
n.气象学
利用新方法处理高中牛津英语上的新词汇,如:
ci vil
a vi a tion
uni ver sal
po stal
u ni on
mo ne ta ry
民用的 航空 全体的 邮政的
联盟
货币的
fund
基金
pro gram me
计划,项目
spe cial ized
专门的 a gen cy
Module 2 Unit 1 Reading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
New words of this reading part
Puzzled
(u)
adj.困惑的,茫然的 Step up
(e-u)
加紧,加强,促进 Flash
(a)
n&vi 闪光
Assume
(er-u_e)
vi.假设,认为 Occur
(er-er)
vi.发生
Evidence
(e-i-er)
n.证据 Injury
(i-er-i)
n.伤害
Dismiss
(i-i)
vt.不予考虑,解雇,解散
机构
Detective
(i-e-i)
n.侦探
Incident
(i-i-er)
n.发生的事情 Disappear
(i-er-ear)
vi.消失
Witness
(i-er)
n.目击者 Vt目击,见证 Case
(a_e)
n.案件,具体情况,实例
总体来说,《新目标国际英语教学新方法IMDO IELTS New Methodology》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学生学习外国语英语词汇时不会读生词,缺乏练习环境,使学生们从辛苦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用我们中国人最擅长的拼音来学英语、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在我们对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促进英语词汇教学 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拓展视野,立足中国要素(语言 文化 市场),用好西方精华(语言 文化 科技),和谐东西文明(自由 享受 奉献)。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二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定了课程的五大目标: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 定位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学生行为主体性原则。现代教学的理念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为目标,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应当是学生, 目标的评价标准必须是学生在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 行为动作指向明确原则。教学目标行为动作必须是具体而明确的, 所以老师在表述时要使用可观测的词汇:
(3) 三维目标的完整统一原则。所谓的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老师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应只注重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方面, 而是要兼顾考虑学生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
(4) 教学目标小而实可测性强的原则。如果教学目标大而空, 显得模糊宽泛,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就很难把握重点和难点, 而且在很难完成。
二、以阅读课为例, 教学目标的定位思考
阅读是读者通过语篇略读和精读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重新构建新的知识技能结构的过程, 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
三、目标定位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施
为了能够达到阅读教学目标, 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仍然以模块四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活动设计为例:
步骤一:Lead-in, 为了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共同分享关于本课主题的已有知识和激起学生对的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看一些关于奥运的片子, 新闻报道等, 然后设计一些问题, 由于学生还未接触课文, 所以设计问题的时候, 必须涉及到文章的主题或者是最重要的信息, 并且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就能回答。
步骤二:Skimming and scanning, 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 了解课文的大意, 在此过程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语篇结构等等, 无论是设计的问题, 还是图表, 都必须是直观的, 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语意图象, 为下一步的细读做好铺垫。学生通过浏览整个语篇, 知道了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奥运会的历史及其重要性, 通过2、3两个问题还知道本课还必须了解到了古代和现代奥运的相关知识。
步骤三:Detailed reading, 主要是让学生精读文章, 获取文本的细节信息, 在这一部分一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 可以通过设计以下这两个问题:What characteristics do the ancient Olympics and the modern Olympics share?What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通过这一步骤, 主要是发展学生根据问题寻找专门信息, 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 这一活动的设计完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训练学生的综合阅读技能, 从而完成阅读课的高级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发散性的设问、图表法、书面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或者是正误判断题) 。
步骤四:Post-reading, 读后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是信息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不仅能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在这一部分, 主要是通过口笔头活动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迁移, 从而达到语言技能综合化。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几种形式来完成: (1) 理解词汇意义 (如模块四第24页的D部分的练习) (2) 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复述文章内容,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和已经习得的知识背景, 提供一些讨论和辩论的主题, 而在这一课, 由于奥运会是学生比较熟知的话题, 所以课题设计如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 Who is your favourite Olympic athlete and why? (2) Do you think the Olympic Gam es help the peace of the world?and why?这样就完成了第三个教学目标。 (4) 在读后巩固练习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成完型填空或者是相关的书面表达。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深化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又能训练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结束语
3.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三
一、词汇复现的重要性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在接触新信息的最初一段时间里, 遗忘的速度最快、比例最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速度减缓、比例减少。Kachroo (1962, 转引自夏苇, 2010) 研究发现, 要成功地记住一个生词, 学生至少得连续遇到它7次, 而Saragietal (1978, 转引自夏苇, 2010) 则指出, 不断地碰到一个单词16次之后, 学生才能自然地记住它。因此, 教师应在课堂内外提高词汇的复现频率, 扩大学生与目的语的接触。
二、词汇复现的有效性
(1) 化零为整, 第一课时要及时复现
第一课时由于是语篇整体教学, 词汇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知其音, 明其义即可。学生的注意力放在了对语篇的理解上, 而个别词汇也许暂时消化不了, 或者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这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只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复述等语言输出活动, 而忽视语言的整理,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 还会使诸多零碎的语言知识逐渐从学生的记忆中淡去 (钱希洁, 2010) 。因此, 在语篇学习结束后, 语言输出前, 不妨加上对本节课重点词汇的及时复现环节。如本课的难点是形代与名代的理解与使用, 综合呈现零碎的语言点, 唤醒学生的记忆很必要。老师可以说:“See, I have a chant for you.But I need your help.”
老师可以接着说:“This chant is mine.Can you show us yours?”检查几组学生后, 课件再呈现如下:
my我的
mine我的 (东西)
your你 (们) 的
yours你 (们) 的 (东西)
his他的
his他的 (东西)
her她的
hers她的 (东西)
our我们的
ours我们的 (东西)
their他 (她, 它) 们的
theirs他 (她, 它) 们的 (东西)
学生只需齐读一遍英文, 建构一些初步的概念, 中文的呈现不应小觑, 更不能回避, 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两类单词的区别, 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利用短短几分钟把A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类词汇整体复现, 及时而有效。
(2) 巧妙链接, 第二课时要以新带旧
在第二课时还要学习comb, mirror两个新单词以及操练句型Whose...is it/are they?It's/They're ming/his/hers/ours/theirs.第一课时中所学的watch, wallet, teapot, calculator, skateboard, hairdryer是语篇中人物的礼物, 延续课文话题, 以人物的礼物为主线, 可以成为贯穿新旧单词的支架, 并且复现难点名词性物主代词。
创设情景:圣诞节过后, Jim一家人分别使用了刚得到的圣诞礼物, 并且拍了一些照片。Jim就向苏海展示这些照片, 但有的不清楚, 所以Jim正在用英语向苏海解释, 可是苏海的英语不是很好, 你能帮助她猜出礼物究竟是什么吗?
Jim说:After Christmas Day, we had many presents.
学生根据Jim的描述, 在任务的驱动下很快分别回顾了6个已学词汇teapot, wallet, watch, hairdryer, skateboard, calculator。而非重点但是难点类单词calculator还应单独再次操练, 如:以补白的形式I need a calculator as a present, 让学生发挥想象, 用不同的形容词填空练说。在复现这些单词的基础上, 考虑到文中没有提到晚辈给长辈送礼物, 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假设Jim也给奶奶送了两件礼物:
Jim:I also get two presents for my Grandma this year.She's a pretty lady.She likes having her hair done up (盘头发) .So I get two beautiful things for her.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引出新词comb, mirror)
通过统一的主线整体呈现B板块单词, 也把名词性物主代词穿插其中。在学生解决该项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边板书, 并提出新的问题, 如:These presents are for Jim's family.You know, they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Then who are they from?引导学生继续回顾课文, 对难点from/for进行复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有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如下描述:The wallet is Jim's Grandpa's.It's his.It's from Grandma.笔者认为不妥, 因为平时的交际中不必重复该信息Jim's Grandpa's与It's his。所以, 笔者指导学生以如下形式复述:
The wallet is from Jim's Grandma.It's for Grandpa.So it's his.
该形式既要求学生使用难点from/for, 又要求使用名代, 而且避免重复, 也不乏逻辑性。由此, 旧知的复现与新授, 课文内容的复现与教师对教材的补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也为C、D板块的学习, 提供了语料资源。
(3) 复现提升, 第三课时要适时适度
第三课时复现的广度与深度, 完全取决于学生对一、二课时掌握的情况。第三课时综合板块的学习, 内容广而杂, 可挖掘的学习资源很多。所以该板块的独特性也决定了复现语篇、句型、词汇要适度, 绝不能“越位”。因此, 教师对重难点把握要到位, 复现应直奔主题, 而又绝非前两课时的简单重复, 要有所提升。本单元的复现可以以下列问题情境直接展开:
On Christmas Day, Jim's family got many presents from each other.What were they?
Who were they for?
Who were they from?
然后引导学生用过去式复述。
The wallet was from Jim's Grandma.It was for Grandpa.So it was his.
以上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在语言表达上有新意。前两个课时用了交际语“Jim's family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而此时结合介词from用了“Jim's family got many presents from each other”。
问题简洁明了, 紧扣语篇话题的主题。
任务明确, 在复述课文上进一步要求用过去式描述, 这与背景介绍中的过去式保持了一致, 也复现了本册教材的难点一般过去式。
结束语:语篇板块的词汇教学也应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 不仅在语篇中实现呈现层面的突破, 也应在当前课时以及后续的二、三课时有效复现, 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中, A板块语篇中的词汇复现巩固存在低效“失重”现象, 笔者从词汇复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入手, 促使语篇词汇教学效果的螺旋上升。
关键词:整体教学,语篇,复现
参考文献
[1]毛勇2010.灵活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7) :21-24
[2]钱希洁2010.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宏观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小学篇) , (4) :1-4
4.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四
一、“板块式”主题教学的提出及其必要性
板块式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从文本中提取出自己所需的素材, 根据教学中主题的需要, 有的放矢的把文本有机结合起来, 成为息息相关的各个板块。而新课程的设计也将课文按照板块的形式进行了编排, 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都按照相同的形式呈现, 就更有利于学生框架思维的形成。
二、“板块式”主题教学的主题创新性与多变性
在上《十八岁和其他》的板块教学过程时, 根据对文本的切入角度不同, 可以从不同的主题入手来诠释文本:父爱、沟通、教育鸿雁传书的美等。而像《一个人的遭遇》, 因为是一篇小说, 所以角度就更加丰富多彩了:战争与和平、最美的人性、战争文学的独特视角、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外国小说的鉴赏方式等。以我所教的《一个人的遭遇》为例, 我通过对文本的研读, 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将全文分为了两个主题:第一课为战争与和平, 第二课为爱。特别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我跳脱了许多人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惯常思路, 大胆的从“爱”这个主题上入手, 让学生从爱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我的这堂课的设计是这样安排主题板块的:
1. 导入。
同学们, 昨天我们简单地分析了索科洛夫曲折的人生经历, 从他的人生遭遇中一起见证了他的三喜三悲, 那么今天, 我们要到文章中去看看, 在残酷的命运面前, 命运给了他一种怎样的眷顾。
2. 懂爱。
我们看这两个寻到爱的人, 他们懂得爱吗?首先来看索科洛夫, 他懂得的是一种怎样的爱?当他与妻子告别的时候, 是那样的难舍难分, 可是为什么他还是要丢下妻子呢?为了保卫国家, 所以当大家与小家发生矛盾时候, 索科洛夫放下的是个人的私利。我们怎能不为他的这样的爱深深地打动呢?再来看看他与素不相识的凡尼亚, 当他用他那柔软的心来照料这个孤儿的时候, 他所表现出的爱是要孩子回报的吗?
3. 真爱。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 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是“抛”?人在战争中的孤独感。沙子表明了什么?一个人的遭遇说明的并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代人, 一个民族的遭遇, 而两个主人公只是一个缩影。
板块式教学主题的创新与多变, 既紧贴教学大纲, 又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共鸣;以教师的主题为主导, 以思维培养为主,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学会抓角度, 寻亮点, 很好地突出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 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率。
三、“板块式”主题教学的板块设计
从主题教学的视野看, 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 又要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引领学生关注文化, 亲近母语, 在他们熟悉的系列生活中, 寻找语言文化的根源, 汲取语言文化的汁液。让他们在语文生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 在立体多维的大语文生活中, 沐浴着母语文化的光辉, 通过体验与熏陶, 理解与扬弃, 鉴赏与反思, 使得语文素养在对精神相通的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 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
四、“板块式”主题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的编排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有一定的主题意识, 要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主题教学的思想。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有着深刻的解读以及个性化的见解。同时, 我们还要学会选择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充实自己的课堂。其实, 主题教学是对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挑战。它要求我们既能当主题教学的“设计师”, 更能当主题教学的“建筑师”。
总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以“主题教学”为载体, 丰富学生的积累, 开阔学生的眼界。我们要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 进而“读书活”。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 要紧贴地面行走, 还要怀抱问题意识, 大胆尝试探索, 力争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在45分钟的课堂里达到“轻负担高质量”。
5.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五
一、“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哪些方面?何为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于少年儿童而言何谓心理健康或不健康,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有什么联系?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心理素质又是什么关系呢?
(一) 关于心理健康相关概念与理解
对任何生物体而言, 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健康与不健康不是绝对的对立, 而是相对的有过渡性阶段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个人可以实现其能力、可以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工作有所成效、可以为其所在的群体有所贡献的健康幸福状态。
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其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1]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 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同于成年人, 他们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见表1) 。而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 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 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心理异常在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为: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 简称为心理教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1]因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 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肖汉仕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 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 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 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 对内制约着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外与其他素质一起共同影响主体的行为表现。”[2]“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 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 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正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必然结果。反过来, 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提高, 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 决定行为适应与否。”[2]
对上述概念的梳理有助于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含义的理解。处于心理发展期的青少年学生, 由于心智尚未成熟, 对社会接触和了解不够, 因此, 不能使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的心理与行为。在论坛中有教师提问:学生在学习难度动作时具有胆怯心理是否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显然不是, 任何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会有胆怯心理, 关键是如何对待, 采取什么措施, 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有教师举例: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女学生, 在1.1米高度的跨栏架上做跨越式跳高动作, 但总是不能完成, 教师将跨栏架换成橡皮筋后, 她很轻松地跳过去了。这就说明心理健康因素对掌握技术要领的重要性, 这里使用的“心理健康”一词应该是指“心理素质”的含义, 与是否健康没有关系。在上述例子中, 其实并不涉及到“心理是否健康”的问题, 而是心理素质的不同表现。因此, 在体育教学或教学研究中使用“心理素质”一词更有利于表达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二) 关于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维持着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状态, 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社交能力、处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如江苏沈锋老师所说“个体一生不断面临新的情境, 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 如, 人格发展、对父母心理上的独立、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婚姻、家庭、退休、死亡等。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再结合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看出, “社会适应”属于心理健康范畴, 是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表现, 是一种长期适应的过程, 对于个体而言,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因此, “中小学教育阶段,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 需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匹配 (江苏沈锋) ”。“只能说体育课具有促进社会适应这方面的功能, 但也是众多教育中的一角, 还有其他教育也在共同发挥作用 (江西毛华燕) ”。
(三) 关于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如, 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 就不能称为发展。一般地说,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主要是表现在受教育者智能和个性品质的发展两个方面。智能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认识能力, 它表现在受教育者的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上, 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品质的发展过程, 也与智能发展过程一样, 主要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逐步实现的。总之, 心理发展借助于教育的内容、方法, 教育者的言行, 以及教育情境, 激发和诱导受教育者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以及形成各种能力和个性特征。
由此来看, 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教育对发展儿童青少年的智力, 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甘肃董平老师所言:“体育与健康学科是将学生体质、能力、意志、精神等有机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手段, 旨在使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完善、情感丰富、心情愉悦、涵养得以提高。”四川阎光辉老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需要坚持培养学生人格的魅力, 促进学生养成坚韧、拼搏、积极向上、忍让、宽容等良好的品性。”可以看出, 这些良好个性品质也恰恰是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个性品格的人更容易走极端, 或者做出不太合乎常理的事情。而在体育课程中, 我们强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 也要重视通过体育学习促进学生智力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课标》中的“心理健康”可以理解为“良好的或健康的心理发展”, 具体体现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或促进, 这种心理素质的发展中包含着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品质和智力发展。
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与落实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个比较宽泛的范畴, 其他学科或者很多活动形式也同样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那么, 体育课程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是什么关系?体育学科自身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的根本是什么?哪些是核心, 哪些是抓手?或者如谢雷老师的问题:体育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有什么内在关系?又如龚朝晖老师的问题:体育学科更适合或更有利于达成哪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呢?具有体育学科特点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科内容有哪些?
(一) 体育运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为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如, 山东于周涛老师所言“体育实践课与其他学科相比, 在环境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体育操场是开放的, 教学空间比较大, 因此环境变化多, 角色转换快, 信息交流频繁, 这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那么, 体育课程的哪些特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呢?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 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 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 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网络讨论提供的“案例1”中“美国的学校和学生们都特别重视在体育比赛中获得的奖项。在很多人看来, 体育活动, 如, 球赛, 甚至包括给球赛当乐队成员, 都能培养青少年的品格和基本生存技能, 如, 团队协作、冲突解决等。”这种情况看起来类似于我们的课余训练队或体育俱乐部, 虽并非学校体育课, 但相对而言, 比起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与我们的体育课程更接近了一些。而且, 在论坛中教师们还给出了很多关于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的品质的内容, 如, 培养顽强的作风、敢于挑战的勇气、经受挫折的能力、乐观自信、胸怀开阔、积极进取、自尊自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宽容忍让等等。那么,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这么多优秀的品质呢?
讨论中大家还举出了很多例子。如, 一位老师提到“在自杀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中, 体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 因为负面情绪可以在经常的体育活动中得到宣泄, 体育使他们变得性格开朗、胸怀开阔、乐观自信、勇于战胜困难。”这个例子也说明长期艰苦的体育训练可以铸就某些良好的心理品质, 成为抵御和防范不健康心理的真正利器。
在综合大家观点和讨论的基础上, 我们将体育运动的心理促进作用概括为4个核心要素, 即:艰苦训练、不断挑战、体育竞赛、团队精神。在运动参与过程中伴随着这4个要素会引发许多其他心理特征, 从而塑造练习者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进取的心态、竞争与合作精神、胜负与荣辱观以及贯穿始终的心理调节等。
这些优良的心理品质不但使一个人成为非常优秀的个体, 而且也为其心理健康奠定个性基础。
(二) 利用体育课程的四大特性, 落实心理发展目标
作为学校教育的体育课程是否具有同样的功效呢?如何落实并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作用呢?作为学校教育的体育课程, 与专业运动训练、课余运动队甚至体育锻炼娱乐均存在较大差异, 不可混为一谈, 但也离不开体育运动对心理发展的独特作用。而且, 所谓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促进也不是在课堂上孤立存在的, 是伴随着运动学习而进行的。因此, 将体育运动“四要素”灵活运用在体育课程中, 是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键。
1.苦中寓乐。在教学中需强调体育活动的强度与数量, 追求“苦中作乐”, 磨练坚强毅力。正如杨正伟老师所言“锻炼后的快乐, 提高后的快乐, 那种历尽千辛万苦、克服层层困难的‘学会’、‘能’做某个技术动作的快乐, 在现在的体育课上缺失了。而由此所附带的诸如坚韧、顽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可能在快乐中也消失了!”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 我们更多在关注如何让学生获得快乐, 体验运动的乐趣, 殊不知体育运动的乐趣往往躲藏在“吃苦”的背后, 那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痛或累的“苦”才是引发学生心理变化, 需要学生学会坚持和忍耐, 迫使学生不断体会身体感受的关键所在。而且正因为身体各种感知觉 (疼、累、兴奋、开心、悲伤等) 都是身体和心理的深刻体验, 也因此而记忆深刻、影响深远。
在笔者曾经对466名小学生家长的调研中得出一些结论:赞成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多吃苦的家长占94.3%。当然, 只有苦而没有甜、没有乐, 也是不可取的, 所以, 体育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就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苦中作乐”, 引导学生心甘情愿地“吃苦”。
2.适度挑战性。帮助学生确定体育学习目标, 努力挑战自己, 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体育课堂上不需要学生挑战运动极限, 也不一定是超越某名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运动学习中挑战自己, 挑战运动的高度和远度, 挑战胆怯的心理, 挑战痛苦的感受, 学会努力坚持, 这是体育课程内容一个比较外显的特性, 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如, 湖北徐敏老师所言“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 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中体验乐趣, 进而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 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这才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的之一。”学生在运动参与的不断挑战过程中, 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 学生需要自我鼓励, 激发自我动力, 需要调节心态, 充满自信心, 不断追求下一个目标, 这是帮助学生不断战胜困难、保持积极心态的过程, 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
3.竞争与竞赛性。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争与竞赛活动中, 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兴奋性。在体育教学中, 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个接力赛跑的输赢争得不可开交, 会因为输掉一场球而痛哭流涕。如, 江西毛华燕老师所说“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学会了遵守规则, 做游戏不犯规, 学会正确对待输赢。”“经常参加体育比赛, 激烈的竞争也使学生变得自信和坚强, 胜利使他们获得自信, 失败使他们经受挫折的考验。”当然, 有时由于学生的技术掌握不够而无法组织正式规则的比赛, 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些体育竞赛性练习或竞争性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奋性与竞争意识, 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理性看待输赢, 乐观面对挫折, 这也是体育课程落实心理发展、心理健康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4.合作与交往性。在学习过程中, 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和帮助, 因此, 在体育学习时常采用分组或小团体的方式进行, 尤其是一些集体运动的项目本身就依赖于多人合作, 在团队学习过程中有配合、有责任、有纪律, 也会有矛盾与冲突, 这些都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其实, 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组织方式在其他学科中也被普遍运用, 但在体育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会有一些同甘共苦的深刻经历, 因此, 成员间的团队凝聚力也会显得更强烈些, 影响也会更深刻。这也是体育学习在促进学生与人交往、相互配合以及处理矛盾方面的特性所在。
(三) 学生体育学习中心理发展的动力:体验积极情感, 形成良性循环
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 需要面对劳累和酸疼、竞争和挑战、矛盾与冲突, 甚至需要面对最直接的挫折与失败, 这既需要自己的心理调节, 也需要来自外界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因此, 帮助学生在运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见表2) , 形成良性循环, 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力,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如, 浙江张建林老师所言“老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是带着激情鼓励进步的学生, 鞭策气馁的学生让其形成积极的态度, 这会让课堂氛围走向良性循环。重视这些因素是一位教师走向真正教书育人境界的开始。”
在我们曾经做过的对小学生家长的一项调研中, 关于体育活动除了身体健康方面对孩子的积极作用, 其结果由高至低排序为:磨练意志力 (93.9%) 、积极乐观的态度 (87.1%) 、培养规则意识 (68.9%) 、调节心理平衡 (66.5%) 、交往能力 (64.6%) 、学会面对成功与挫折 (63.3%) 。当然, 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各个方面的促进与培养也不是完全分离的,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 厘清核心概念, 抓住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的一些本质特性, 落实具体做法, 进行长期地引导与渗透, 才是体育课程真正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 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潘建芬认为“有意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体育品行, 及时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捕捉教育时机, 优秀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凸显得会更充分、适切,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6.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篇六
1. 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现状
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在强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已经学生和家长也都意识到了学好英语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比较模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大学英语也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进行教学,但是却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意义并不大。例如对于听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按照每分钟130个单词的标准发音听懂,但是对于话题的设定却过于常见,都是一些日常交流和交际方面的内容[1]。
在读写方面,也都是针对一些篇幅较小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写作,并且一般题材也非常固定,都是一些有趣的文学作品和科普知识。写作的内容和范围也非常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的情况,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但是学生掌握的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在实际英语交流和应用英语的方面,使用到的绝对不止教学中涉及到的。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英语培养目标过于模糊,并没有针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教学。
2. 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
2.1 阅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上,阅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忽视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求人们对英语的听说能力给予高度重视,因此,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建立在阅读能力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英语阅读能力,才是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法的体现,才能在实际的交流沟通中使用词汇和语法,让英语真正成为学生交流的工具,也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大学生只有对英语语言、外国文化感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英语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多听和多看,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视频和英语电影、英文歌曲等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将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都应用到英语的学习中[2]。学习英语要从模仿开始,教师通过英语电影的呈现,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外国人的声音、表情和动作等使用英语交流。
2.2 听说读的教学目标。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因此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但是从以往的情况来看,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交流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教育部门也应该促进大学英语的改革,确定大学英语听说读的教学目标。英语对于我国来说,其不仅仅是一门交流语言,还是通往世界大门的钥匙。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应该加强英语语言的教学以及西方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发展,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培养学生的西方文化和理念。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也应该是阶段性的完成的。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视,指导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制定详细、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划教师的分工,不能让英语教学仅仅成为理解课文上的英语故事的课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以及以后从事的事业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就是指在非常的交流中使用英语,但是对于我国的大学生来说,由于汉语才是母语,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都是采用汉语。针对这种情况,更应该制定培样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目标。如果学生学习的英语不能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非常枯燥,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针对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在校内制定英语角,让学生在英语角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例如,可以福鼓励学生在日常中看到外国人,主动使用英语与其交流,在特定的情境下的学习比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往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过程中,英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还应该开设专门的西方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社会交往能力。
结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进行重新定位,注重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社会交往能力为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专业以及需求进行教学,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24(3):5-8.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板块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施计划06-2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06-27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06-13
小学英语二级词汇目标09-10
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探究11-14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与技巧01-18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12-14
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01-11
小学英语目标教学法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