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精选12篇)
1.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篇一
浅谈新时期的教师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曾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教师则被誉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说法,把教师推到了一个过高的位置,无疑是给教师戴高帽了。然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一个高尚的人格,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在过去,教师曾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只要不犯错,只要所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好,就是典型的好老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道德水平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而新时期教师道德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爱为源”。“以人为本”就是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先考虑“人”的因素,要立足于学生这个“人”的全面发展之上,凡是有违这一点的都不能做;“以爱为源”就是教师要以伟大的“爱”为动力源泉,要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位学生。
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想要发展,想要繁荣富强都离不开教育,而好的教育就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高速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教师必须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教师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就能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三寸不烂之舌”就足以让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但灌输的都是“应试之策”,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都是“高分低能”。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实用型的素质人才。教师的工作就必须立足在学生这个“人”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事情都应该是围绕着“人”的发展这一中心的。它主要体现在培养人才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真正为国所用。
学生需要“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老师。学生读书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做大官,而是为了“独善其身”,以便将来能立足于社会,贡献于社会。现在某些教师还未能更新观念,还是一味地抓应试,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发展需要。例如,有些教师给一二年级的学生就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就要对学生进行处罚,或者严厉批评;每个学期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考完后还要按成绩给学生排队公布。对成绩好的就又是表扬又是奖励,对成绩差的就又是批评又是辱骂;只有文化课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被老师推选为“三好学生”,如果哪个学生文化成绩一般,但又有其他特长,就只能算是有点小聪明而已。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但没学好知识,反而讨厌学了。教师这样做的出
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其效果刚刚相反,给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伤害。究其原因,就是这样的教师没有“以人为本”,如果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对待以上的问题就完全不同了。做作业,学生没及时做完,肯定是不会做或者其他的原因,教师应该细心了解情况,耐心辅导就可以了,何必要罚要批评呢?“十只手指都有长短”,何况一个班的考试成绩呢?为什么要排队公布呢?要知道这样对那些排名最后的学生的自尊造成多大的伤害啊!如果是以人为本,而且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老师,肯定不会这样做。
教师自身需要“以人为本,以爱为源”。教师的工作是伟大的,但始终又是平凡的。很多人当教师都是为了混饭吃,得过且过,“不求名,不求利,只求工资能准时!”这就是不作为的表现,乍看一下没什么,细想才知这种思想祸害不浅,误人子弟就是这种人。只有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爱为源”,才能热爱我们的平凡工作,才能热爱我们的学生,才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有了这种思想作指导,我们就不会只顾自己的利益一味地抓应试教育了;我们就不忍心去体罚那可爱而又调皮的学生了;我们就不会因为要每天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而心烦了;我们就不会让自己无所作为,白拿国家的工资了。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职业,过去人们说老师是“蜡烛”、是“铺路石”、是“春蚕”,这太注重于老师贡献的一面了。其实,在教师默默付出的同时,也有劳动收获的喜悦。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成为人才,这比任何报酬都更让人感到欣慰的。这也是我们广大人民教师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巨大精神动力。新时期,让我们以新的道德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2.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篇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职人才, 我们就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就如何科学地认识自己的专业、选择自己的职业已经成为大学生极有兴趣而又颇感困惑的问题, 能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 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强化学生专业意识
从高职学生进校开始, 老师除了向学生介绍专业特色的时候, 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等思想教育, 以此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1.1 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 只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意识, 才能有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学生只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意识, 才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行为;也只有专业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高水平的职业服务质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就业意识, 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的需要。例如学生能主动打扫卫生, 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开展班级活动等, 这些既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也是综合能力的锻炼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强化。
1.2 重视礼仪规范, 逐渐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礼仪教育是改善社会职业环境, 促进职业服务质量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礼仪教育, 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系统地学习有关知识、原则、规范和要求, 转化为行为指南, 另一方面在课外实践中得以训练, 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日常礼仪习惯, 注重人格、气质、心理的自我完善, 培养自信, 乐观向上的精神情操。当学生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与众不同时, 他们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其特有的职业特点, 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 待人处事的能力, 同时, 也帮助学生适应环境, 赢得社会的承认, 受到社会欢迎。
1.3 诚实守信为本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需要讲究的就是诚信, 做人只有以诚待人, 遵守诺言和守信用, 才能在社会中赢得良好的信誉, 以此取得他人的信赖。教师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做到求真务实, 决不能够弄虚作假, 欺诈他人。在当今这样的社会, 只有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才能被社会所接纳, 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1.4 培养敬业意识, 增强职业责任感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 就要喜欢它, 并为之付出努力。让学生明白, 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 过硬的本领之后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才能在社会上立住脚, 明白不管从事哪一行哪一业, 都必须从基层干起, 只要基础打好了, 才有晋升的机会。通过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自强不息。
2 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教育一定要与社会行业需求特点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1夯实基础,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除了具备相关专业的文化水平外, 还应学习丰富的社会、自然、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知识, 掌握时事新政策。
2.2学习本领, 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操作技能和沟通技巧与艺术。在思想教育中注重学生动手的实用性,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训练的氛围, 比赛、实训演示等都有利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2.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大胆、心细、主动、热情的性格及口语表达、灵活应变、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及“察言观色”等各种能力。平时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各种活动, 依托各类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的发展。
3 宣传优秀毕业生模范事迹, 发挥榜样作用
在学校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宣传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的模范事迹, 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比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 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事迹更具亲和力, 更能使人产生认同感, 如果在学校能加大对职业道德素质高尚的毕业生及其成长事迹的宣传力度, 使其人性的闪光点展现在广大在校生面前, 必能激起广大学生的见贤思齐之心,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心理, 学先进、赶先进必将在校园里蔚然成风。笔者所在学校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进行自己成长经历和成功事迹的经验交流会和报告会, 另外在学校专门设定的宣传栏里定期报道相关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事迹, 这些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4 加强教师师德素质, 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德”就是指品德。在学生眼里, 教师是神圣的, 是值得尊敬的, 正所谓“见贤思齐”, 他们潜意识里会去模仿教师, 向教师看齐, 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 身要直, 心要正, 说话要有修养, 行为要光明磊落, 教师要塑造他人的灵魂, 自己要有高尚的情操,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 才能树立一个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形象。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保证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也是对青年学生道德面貌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教师在新形势下, 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坚决抵制各种低俗浮华的风气, 做到对学生负责, 对社会负责, 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
总之, 只有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才能保证学生做到扎实中求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是伴随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的, 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礼仪规范, 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 具备良好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适应社会需求,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同时教师自身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岩.如何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J].高职教育, 2003 (8) :89-92.
[2]史宁.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道德素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10-115.
3.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篇三
【关键词】当代高校学生 道德素质缺失 分析及对策
引言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是多方面元凶因素共同造成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教育的缺失。再者,社会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如今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目标感缺乏,浑浑噩噩过日子,对整个社会和自身将来的发展都毫无信心等特点。接下来,本文将罗列出导致高校大学生素质下降的两大原因——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失败和鞭长莫及等等,并且摆脱论文说大话说空话的弊端,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策略。
1 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的原因
1.1.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双向缺失
1.1.1.德育的缺失。显而易见,学校没有做好德育和心理教育是导致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的最大“元凶”。因为学校才是大学生直接接受教育且一天中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毫不夸张的说,学校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这两项教育的理解从根本上走入了误区。学校普遍认为,大学生,平均年龄在18至23岁之间,已成年,并且在经历过多年学校教育之后,人格较健全,并且已经有了较好的自控能力和主见,以及抵制外部消极影响的能力。然而,由于大学生还处在校园这片“最后的净土”中,还缺乏社会阅历,甚至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例如严峻的就业形势都一无所知,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此时,他们更加容易感情用事,放任自流,出现道德素质方面的空缺。而学校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对口,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的精英人才,将教学和培养的侧重点都放在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操作方面,而忽视了德育,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下降。
1.1.2.心理教育的缺失。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而言也尤为重要。作为笔者,本人认为心理不健康会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至对整个社会抱有不满或抵触态度,他们就用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低素质行为来报复社会,例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在晚归被宿管思想教育之后还满不服气地顶嘴甚至怒骂。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家庭的穷困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虽然贫困大学生中不乏鲤鱼跳龙门的例子,然而,反面例子也很多。例如,当自己穿着寒酸的地摊货走过,看到自己的许多同学拿着苹果手机,用着戴尔电脑,穿着美邦等名牌,心中会感叹命运不公,有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觉,觉得社会再发展有什么用,我和同学比起来,简直卑微如一个小丑。其次,是父母的逼迫。即自己根本不想上该所大学,是父母考虑到就业率,逼迫自己报考。强扭的瓜不甜,这样一来,学生越学越觉得逆心而为很难受,一旦心理扭曲,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但是又无可发泄,无人可倾诉,其道德素质便会下降,也将素质低下的表现看做是发泄。
1.2.家庭教育的失败和鞭长莫及
家庭教育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溺爱。尤其是“阔人家”的“公子小姐们”。她们从小养尊处优,在家中事事惯从。从小生活在一个只有鼓励,没有严厉的环境中,助长了其脾气和虚荣心,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从而导致其素质低下。至于鞭长莫及,指的是许多大学生一旦告别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外地去求学,从此便“天高皇帝远”,只有在“弹尽粮绝”的时候才会向家里打个电话。一旦脱离了家庭的管束,天高任鸟飞,其素质难免令人堪忧(特别是那些本身自控力较差的大学生)。
2 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2.1.多在大学生中宣传“公民意识”
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以亲社会、贡献社会为荣、损社会为耻,才能让其从根本上转变看法。
(1)参与意识。顾名思义,公民的参与意识指的是公民自身作为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作贡献。将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作为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参与意识还体现在公民对权利的享受方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选举权。
(2)责任意识。与刚才所谈到的参与意识具有相同之處,然而,责任意识与参与意识相比,其侧重点被放在“贡献”方面。
其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可将这些内容融入学校宣传栏中,让学生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也可邀请此方面的专家到校讲座。或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与校园文化节、校庆活动、各个节日的晚会相结合,可采用小品、舞台剧等丰富多样,幽默诙谐的体现形式。
2.2.在校园中设立心理咨询室
要提升大学生素质,就必须从德育和心理教育两方面入手。刚才谈到的公民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而心理教育一定要真正做到对学生有用,而不能流于形式,在校园中设立心理咨询室,并聘请相关心理专家“坐镇”,能有效帮学生减压。因为专家面带微笑的倾听和春风化雨般的“出谋划策”以及疏导无疑能让学生宽慰不已,让其重拾信心,战胜困难。
2.3.构建“反溺爱,多沟通”的家庭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影响颇深。家长应多陪伴孩子,多与之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责骂,以“父母权压人”。更不能溺爱,当孩子出现道德低下行为,例如在公交车上将手机开外音听歌,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等,一定要及时制止,严加教育,不可以有听之任之等默许行为。家庭成员自身也应为孩子树立榜样,自身不犯低素质错误,避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情况。
结论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两大方面原因(家庭原因和学校教育原因),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虽然有人指出,大学生素质下降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甚至是一种消极趋势,所谓的对策只是杯水车薪。然而,只有多重“杯水车薪式的力量共同奏效,才能迎来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段晓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2):98-100.
4.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之我见 篇四
当前处于社会发展重要的转型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是社会和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作为一名当代少年谈谈我的看法: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在政治观方面。中学生有较强的国家意识和较高的爱国热情,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及国家统一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认同度。但是,大多数的中学生对时事的关心程度并不理想,甚至还有少数同学公开宣扬“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所以,这些情况说明当代中学生政治参与热情有待加强。
2、在人生价值观方面。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但是,一些青少年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度在减弱。我认为这是实用主义的世俗作风的影响,有些同学在学习方面社交方面均采取实用主义。其实质是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要,实现个人价值的出发点。总之,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表现为持正确的、折衷的、错误的三类价值观同时存在,而且折衷者的学生日趋增多。
3、在道德观方面。青少年崇尚雷锋、孔繁森、徐虎,积极参加希望工程“志愿者行动”、对热心公益事业、事业拾金不昧、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道德品质的认同率较高。但是,在认识与实践,观念与行为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墙上球印、桌面上的刻写、随地吐痰现象时有发生。这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使思想道德观念取向呈现不确定不稳定性。所以人生价值观方面也有待加强。
4、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在性的方面,性的需求同关于性的社会限制冲突,由于中学生性生理发育,使青少年出现对性知识的好奇神秘,对异性的向往,然而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早恋,性探索和尝试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样对青少年生理和情欲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他们普遍承认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有快乐的感觉,但又认为与异性的交往将影响到学习以及其他各方面。总之,他们存在这方面、那方面的顾忌。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
在尊重的需求与外部权威的冲突。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然而他们的思维尚欠深刻全面,社会阅历不足,自制力不足,独立要求很难在很多场合得到认同。所以常认为家长的唠叨是多余烦人的,认为父母关心不在实质上。
三、建议
一、扎实推进中小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1、课堂育人。
2、环境育人。
3、管理育人。
4、活动育人。
二、着力夯实文明科学的家庭教育基础
5、实施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
6、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社区“平台”
8、建立社区教育组织。
9、向社区选派校外辅导员。
10、整合社区设施资源。
四、不断加强中小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
11、切实加强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建设。
12、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
五、认真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
13、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
14、加强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六、力求创新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载体
15、建立一批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
16、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道德实践活动。
5.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五
一、评价内容
(一)对自己负责(自尊自爱,立志成才)
优良
1.珍惜生命、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安全意识强,卫生习惯好。
2.爱惜名誉,拾金不昧。
3.学习努力,有理想有志向。
4.注重仪表、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举止文明。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评为及格或不及格
1.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
2.进“三厅两室”和营业性网吧等不适宜中学生活动的场所。
3.举止不文明。染发、烫发、佩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女生穿高跟鞋。
4.违反规定,不经学校大门出入学校。
5.寄宿生到校外餐馆就餐。
6.吸烟、喝酒。
7.考试作弊。
8.不按要求佩戴胸卡。
9.因打架或其它违纪行为而受学校纪律处分的应评为不及格。
(二)对家庭负责(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优良
1.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经常把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告诉父母。
2.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通学生未经家长同意从不在外住宿,寄宿生未经学校老师批准,从无私自离开宿舍在外住宿。
3.生活节俭,不攀比、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
4、尊重体贴父母、主动为父母分忧。对长辈有礼貌,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为及格或不及格。
1.很少与父母沟通,经常顶撞父母,耍脾气。
2.欺骗父母,私自购买传呼机、手机等通讯工具和其它贵重物品。
3.事先未经父母同意私自离家外宿或留宿他人。寄宿生未经学校批准留宿他人或离校外宿的。
4.离家出走。
(三)对他人负责(明礼诚信,团结互助)
优良
1.尊重教职工,见面主动问候,不顶撞老师,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诚恳。
2.同学、朋友间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真诚相待。
3.惜时守信,答应别人的事按时做到。做不到时主动表示歉意。
4、不在教室和楼道等公共场所追逐、喧哗。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评为及格或不及格。
1.未经同意私自动用他人物品、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
2.借他人钱物不及时归还。
3.邀集外校学生或社会青年介入同学间的矛盾的。
4.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
5.与同学不正常交往,玩弄他人感情。
6.在宿舍或教学楼内用餐。
(四)对集体负责(热爱集体,珍惜荣誉)
优良
1.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认真值日履行值日生职责。
3.参加各种集会准时到达,遵守会场纪律。
4.爱护校舍公物和公共设施。
有以下行为之一者评为及格或不及格。
1.在教学楼内玩球,用脚踢踩墙壁。
2.在课桌或其它校内设施上涂抹刻划或猛摔猛拉桌椅、窗、门等公物。
3.不爱护仪器,不珍惜图书,致使公物破损、丢失的。
4.在校内或其它公共场所吹口哨,起哄的。
5.劳动和打扫卫生区不带工具或不参加。或虽参加但消极怠工的。
(五)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爱国守法,遵守公德)
优良
1.遵守国家法律、法令,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言谈举止文明规范。
2.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时肃立、行注目礼。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遇见外国人以礼相待,不卑不亢,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
3.参观游览守秩序,瞻仰烈士陵墓保持肃穆。
4.遵守交通法规、不违章骑车。
5.善于反思和体察自我情绪和言行,举止文明得体。
6.见义勇为,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报告。
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为及格或不及格。
1.在马路上并排或搭肩勾背骑车或骑车相互追逐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2.购买东西不守先后秩序,随意插队。
3.观看体育比赛、看影片时或文艺节目时,随地乱丢废弃物,大声谈笑甚至起哄的。
(六)对人类生存环境负责(维护环境,爱护自然)
优良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努力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遵循自然规律,善待自然。
2.保护野生动物,不捕杀、不食用野生动物。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地球上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权利,不滥伐林木,不践踏绿地,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4.有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集体活动、外出游览时能主动清理废弃物,自觉遵守环保政策法规,敢干依法制止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
二、实施办法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组织者,负责做好学期末对每位学生的评价工作。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三部分组成,评定等级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具体操作如下:
1.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做好每位学生的平时表现记录。
2.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学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3.学生根据评价方案逐项自述、自评。
4.根据评价方案和学生平时表现记录,逐项进行民主评议,小组长做好评议记录。
5.班主任组织科任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逐项评议;政教处、团委、生活老师负责提供平时有关记录。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6.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报告 篇六
杨颖
20092196
管理090
1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责任感淡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基础道德素质不高,文明修养较差;集体观念和法纪观念淡漠,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学风不正,缺乏应有的学习道德。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存在偏差、当代大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和实践参与能力以及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诸如重道德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轻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等问题。为此,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注重教育内容设计的现实化、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强调加强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在确认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各自的特殊使命,以形成真正合力。学校的特殊使命是指导家庭和社会;家庭的特殊使命是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工作;社会的特殊使命则在于调控,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开展社区德育活动。另外,要开辟网络道德教育新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素质 道德教育
正文:在当今社会,道德观念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人生组成部分。无论你是处在哪个社会角色,道德观念都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基本准则。大学生要想立身成才,建功立业,首要的就是要先学会做人,也就是说必须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因此,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的立身素质。
大学生是即将成材的祖国栋梁。大学时代是人生黄金的时期,生命力最旺盛,体力最充沛的时代,然而,大学时代也是人生旅程中遇到问题最多的时候,友谊与爱情,竞争与合作,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怎样追求才是高尚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我们大学生面前,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回答和选择。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担负着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大学生道德素质问题近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那么,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主要有哪些又问题?
盲目消费,不断攀比:盲目消费者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跟风族”。长安大学一位山东籍的学生,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每月的生活费也不是很多,他平时省吃俭用,书本买得也不太多,但看到周围有的同学配了呼机、手机后,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很需要,就毅然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部手机,成为校园里的“挂机一族”。虽说在通讯上实现了“小康”,却不得不在自己的伙食费、书本费及其它费用中抠省,仅能维持“温饱”。“好事一到,快掏腰包”是学生们中间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拿了奖学金、发表了文章、入了党、当了学生干部,就非得好好放“血”,下馆子啜一顿不可。大概是身处异乡的缘故,过生日可要比在家里热闹许多,花费自然也要高出许多。校园中还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同乡会”,“老乡见老乡,口袋全掏光”也就成了大学生们盲目消费的一大症结。大学里还有不少学生谈了恋爱,学生们又都充满激情、憧憬浪漫,可要浪漫,钱就少不了。两人出去逛逛街、吃吃饭、买点小礼物,遇到节假日了还要安排出去玩,看着不多,但花销实在不少。难怪一位深有体会的大学生这么对记者说:“大学里谈恋爱,口袋实在受不了。”
损人利己为乐: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存在着矛盾,有些同学在道德认识价值判断上是非分明,他们欣赏,赞美高尚,对与他人有失道德水准的行为嗤之以鼻可就是自己难以做到。现在有不少同学,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却忽视自身修养的学习。他们重视在大学中要刻苦学习,却忽略了与此同时还要学会做人。还有少数同学言谈举止不够文雅,大多寝室又脏又乱,把自己的音箱放在窗户上,大声开着音乐,打搅的其他同学无法正常的学习和休息„这些狭易的思想充斥这整个校园,实在上让人难以恭维,这些都是自身修养与成长之间的关系缺乏知识的体现。
恋爱的动机不成熟:不少大学生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的心理而跟风恋爱,也有不少大学生是怀着性神秘和性冲动的心理而恋爱„„这些都是恋爱的不成熟表现。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青少年自尊心亦与日俱增。然而,这种自尊容易被追求虚荣所扭曲。例如用片面的虚荣去满足自己某种好奇、好胜及自我 表现的心理欲望。近些年来,青少年吸烟、喝酒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所驱使,使自己像个大人,容易交到朋友,更显得轻松、潇洒、大方,还有好胜和所谓的“心理叛逆性(亦称逆反心理)”。但他们受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所限,对爱情的认识尚是肤浅而朦胧的,因而显得幼稚和不成熟。有的跃跃欲试想寻找机会体验一下恋爱滋味,于是就会出现早恋、多角恋爱等不良现象。例如有一个大学女生,她希望有三个男孩能帮助自己:一个要学习好,以辅导她的学习;一个要能说会玩,陪她玩乐;另一个则要会体贴人,成为她的忠实奴仆。经过一
番尝试之后,她竟能如愿以偿,并同时与他们保持超友谊的关系别人问她将来与谁结婚,她却轻松地回答:“我还没想过结婚呢!”这种不成熟的恋爱心理,对于自己,对于别人,乃至对于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进入青春期之后的青少年,由于性功能的迅速发育和趋于成熟,产生了对性知识的兴趣,但由于未能在青少年中很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他们中相当一部 分存在一定的性神秘、性愚昧心理。在这种心理和上述不成熟的恋爱心理驱使下,往往对性道德、性文明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控制不住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进行恋爱,最终可导致越轨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学习与成长方面感到迷惘:在生活与学习是许多大学生在担心自己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对怎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感到烦恼,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克服自卑感,建立自己的自信心,不知道如何排解郁闷才是最适合的,更不知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压力等。对于大学生活,怎样才能过得有规律而又丰富多彩;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怎么样安排和利用时间等等。大学学习,不知如何处理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关系,不知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迷惘。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竞争的激烈,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成才不仅是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不论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的培养,还是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试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都是大学生们所关注的。所以在大学期间要正确的对待一切事情,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拒绝不良的诱惑,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而可以解决对自己学习与成才的迷惘。
择业迷惘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在的专业不太了解,导致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是做什么工作的,为此感到困惑;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了解,但在人生价值是择业选择上又发生了矛盾。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很多大学生都抱怨就业的不公平,很多人都是依靠关系和金钱来就业。
学习态度不端:部分同学大一进校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到了大二,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也较稳定了,思想上却有些放松,有少数同学陷入到广交朋友、谈恋爱中,还乐此不疲,甚至还有因为失恋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理而影响学习。有不少同学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对自身及社会认识发生了变化,因为现在社会中大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失业,我们不再拥有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自我预期下降,这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还有的同学错误的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部分学生因此而昧着良心去做一些有违法律和道德的事,不努力学习,就想着以不两手段生存,如现在社会比较敏感的大学生抢劫、盗窃、诈骗,“傍大款”等等啊。
争强好胜: 要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支持和关心,确信自己的成功率,只相信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听进别人的意见,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育,表现出自命不凡、虚荣。一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丧失斗志,缺乏持之以恒的韧劲,一次失败就能把他打倒。在学习生活上则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总之,身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已经把自己与整个社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他们思想敏锐、思维活跃,不仅关心着自我的生存和发展,也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典型思想问题,才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全面、直观地了解,才能确实做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注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确保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如何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应该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我们班就大部分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并不断地努力向党组织靠扰。另外每个同学都有好的一面,学校应该爱护和培养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护同学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我想这对于全系的学风建设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大学生自己也应该积极地参加一些社会正常的交往和集体活动,从各类社会活动中学习知识,增强自己在处理各类事情时的能力,保持一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通过专题讲座、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活动。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使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培养奉献精神。此外,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书本上知识还很不够,我认为我们的实践活动还没有做到位,我们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但真正做好了的同学并不多。
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的问题都是由心理异常因素引起的,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产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要做出实际效果,使同学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
7.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篇七
一、高职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
(一) 思想政治素质。爱国主义不啻是思想政治的核心要素, 本次调查中, “爱国”这一选项在“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中位居首位, 达到35.8%。访谈中发现, 在当代高职学生中, “爱国”、“自信”、“孝顺”普遍被视作最可贵的品质, 而“谦虚”、“俭朴”、“勤劳”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则相对受到一定冷落。在“入党动机”调查中, “为将来好找工作”的高达51.3%, 12.1%的学生为的是“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10.7%的学生出于“获得政治资本”的考虑, 还有9.6%的学生仅仅是因为“随大流”, 而真正“有政治信仰和追求的”仅有15.9%。这个数据需要引起党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 需要进一步引导入党动机, 严格审核把关, 宁缺毋滥。
(二) 社会公德。课题组主要是从基础文明的养成方面来考量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水平的, 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家庭观等。调查结果显示:对乱扔果皮纸屑现象的态度, 58.1%的高职学生选择的是“很正常, 当作没看见”, 而被大众所期望的应该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的占比为27.2%;对公车上是否让座的结果显示选择“主动让座”的占绝对优势 (91.2%) ;在“对于公益活动的态度”这个问题中, 67.4%的学生认为“有意义, 条件允许会积极参加”。69.2%的学生对于积极献血、帮助希望小学、援助贫困儿童等活动态度积极。可见, 当代高职学生的社会公德认知总体上是好的, 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意识。但也容易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对一些不良做法采取漠视、接纳或者默许的态度。
(三) 文明行为素养。高职学生对校园文明行为的判断是他们对社会文明准则评判的反馈。在“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调查中, “偷窃”被众多学生列为“最可恶、最不能容忍”的行为, 而本质上同样为“偷窃” (只不过是偷窃知识) 的“抄袭作业”却让学生轻易认同, 被看作是“最不可恶、最可容忍”的事情。类似现象还体现在“作弊行为”的调查中, 27.4%的学生居然把作弊当作考试及格的救命稻草, 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 19.3%的学生从得高分的角度出发认为作弊是可以理解的, 更有18.6%的学生坦承作弊“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也干过”。换句话说, 高达65.8%的高职学生对本该深恶痛绝的作弊现象恰恰持容忍态度, 忽视其本身也是一种“盗窃”行为, 这是亟须扭转的不良现象。
(四) 校园人文环境。学生对学校的人文环境和学校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所做的工作满意度不高。在对“您认为学校的人文环境怎样?”这个问题的回答中, 只有6.9%的同学选择较好, 一般的为60.7%, 较差的是17.2%, 很差的是13.6%。66.8%的学生认为学校相关措施乏力是“制约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 56.4%的学生觉得学校人文活动“活动少且覆盖领域狭窄”, 教育内容“内涵不够深刻, 参加后感觉没什么收获”的占18.3%, “枯燥乏味, 缺乏创新不具吸引”的占27.1%, 觉得“挺有意义”的只有2.5%, 而这2.5%的人还感到“宣传欠佳, 影响力不够”。这说明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如果仅仅通过几个讲座、几个主题班会, 那只能更加让人反感, 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
(五) 人生观、价值观。从“你比较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追求, 选择切合自己兴趣爱好的社团的学生比例最高, 达到45.7%;30.4%的学生看中的是类似于老乡联谊会之类的社团;3.6%的学生觉得参加任何一个社团都可以, 反正是学院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加入一个社团的, 就随便选择一个应付了事;20.3%的学生选择“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至于“参加社团的目的”, 46.4%的学生是希望在社团活动中受到教益, 提高修养, 提升能力;40.2%的学生则更多地为了扩充人脉资源, 增加寻找更好工作的资本。这也表明当代高职学生对党和共青团没有浓厚的兴趣, 很难主动去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 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当代高职学生关心时事热点, 与时俱进。在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项调查中, 60%的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金钱、财富、权力、名誉、地位、享受”等方面, 只有8.7%的学生选择“对国家、民族或者全人类有所贡献”。更有9.8%的学生对人生价值“没有思考过”。这也体现出他们对未来的迷茫。在学生眼中, 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成了他们孜孜以求的追求, 至于国家、民族的利益和贡献, 则被大多数人抛诸脑后。
二、高职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结论与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 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向上向好的, 但因为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影响, 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行不一”。多数学生认为修身养性、情操高尚是个人发展的根本, 对当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道德评判标准, 但在实际生活中, 却常常表现为缺乏自我反省、自我批判的精神, 考虑问题往往站在自身的角度,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 缺乏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 更多地以个人利益为中心;二是“政治取向功利性”。在政治价值取向上,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性和政治信仰冷漠化的倾向;三是“社会公德失范”。学生普遍认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可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表现却让人不敢恭维, 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课桌上乱涂乱画等, 这些与学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的身份实在相差较远;四是“文明素养不高”。基础文明行为有待提高。比如, 无视学校规章制度, 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 公共场合搂搂抱抱, 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享乐主义严重, 贪图安逸互相攀比, 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久拖不还或者伪造材料争抢“助学金”。
上述造成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现状的原因繁复多样,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独有的公平竞争的特性, 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积极进取、公平竞争、务实创新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但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利”性的特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诸多社会不正之风正侵害着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灵, 不少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效仿、复制社会不良风气, 政治信仰缺失, 社会公德淡漠, 在荣辱观上也产生倒置性的变化, 功利性极强;第二, 学校环境的影响。我国“应试”式的教育体制导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 学校基本都唯成绩论英雄, 学生之间的比较背离了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考察, 往往只是比试分数的高低。进入高职后, 虽然学校十分重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但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涵的弊端, 要求与现实脱节严重, 缺乏可操作性, 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不起作用或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三,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道德行为的楷模, 家庭道德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然而现实表明, 当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现状令人堪忧, 家庭基础文明教育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家长德育观念淡薄、家庭德育内容匮乏以及家庭德育方式简单粗暴, 甚至家长不良的言传身教等, 都容易导致学生忽视自己的不文明言行, 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敢于担当等传统美德被逐渐淡漠或摒弃。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早被抛诸脑后;第四, 高职学生自身的因素。高职生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 不少学生迫于家庭经济、就业压力等各种因素不得不读高职院校, 因此对自身高职学生身份一开始就不太认同, 更谈不上应有的自尊和荣誉感。加之本身文化基础薄弱而导致其道德辨别力不高。虽然高职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 但思想上的不成熟性使得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 在道德认识上肤浅、混乱, 甚至出现偏差;在道德行为上无序、易变, 甚至导致失控。
三、“立德树人”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 我国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上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国家日益重视高职教育发展的今天, 在国内国际环境与多元文化的交流、交锋与交融的背景之下, 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受到莫大的冲击和考验, 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引起越来越广泛关注。因此, 高职院校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更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 “立德树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传承。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当下, 国际环境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 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无疑落脚为各种人才的竞争, 而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唯一途径。2013 年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同年, 刘延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作了题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的讲话, 强调了“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可见,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二) “立德树人”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实质上就是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 主要看这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优秀不优秀;人才培养质量高不高, 关键看是否能够符合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刘延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提升中国制造水平, 加快中国创造步伐, 必然要求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流技能人才队伍。”因此, 高职院校应通过加强“立德树人”教育, 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 奋发向上, 不断追求;教化和感召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明戴德、贵诚信、尊传统、知敬畏”的道德意识;督促和激励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明辨、乐思、笃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身心和谐、尊重个性发展、珍惜个体生命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解渗透到各个实践层面, 通过全方位、多侧面的引导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确保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推动学院内涵式建设和发展。
(三) “立德树人”凸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促进高职学生的和谐统一发展。“立德树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 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 顺应人的禀赋, 挖掘并提升人的潜能, 完整而全面的关注人的和谐统一发展。充分彰显和肯定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精神, 注重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促进学生的和谐统一发展。
高职院校能否以生为本, 把学生健康成长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这所大学能否办好的关键所在。我们说, 校长心中有学生, 这所大学就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 这所大学才能办好;学生心中有学生, 这所大学就能创造奇迹。因此,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我在乎你”的校训——你在乎我, 我在乎你, 彼此互相在乎。即学院在乎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的成长成才, 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学生爱校爱家爱老师, 在这样一种充满情义的温馨环境里, 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 相互鼓励和促进。而作为承上启下的德育工作者, 在此中扮演的角色身份就显得尤其特殊和重要。我们首先要对学生和教育事业充满感情, 把培养学生作为终身事业来做, 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来要求。善待每一位学生, 舍得在学生身上下工夫,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将是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育者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摘要:通过高职学生道德素质调查分析, 了解学生现状, 指出当代高职学生道德素质的主流是向上向好的, 但因为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影响, 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移。因此, 高职院校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学生,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易果平, 蒋家胜.当代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1.
[2]田刚, 白晗.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J].当代教育论坛, 2013.4.
8.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篇八
21世纪是利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在竞争中,人才是关键。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接班人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焦点。
人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一个人的素质中尤为重要。因为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而思想政治课中心理素质、公民意识、国情教育内容,恰恰就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德育目的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比如针对中学生在情绪问题上既丰富又强烈、易冲动又多变的特点,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克服不良情绪,特别是同学之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情绪冲动,从而避免打架斗殴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意志薄弱、畏惧困难和挫折的状况,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现在的农村贫困学生,要教育他们去正视生活的艰辛,在逆境中去拼搏、奋斗、立志成才。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想一想”、“忆一忆”、“讲一讲”、“比一比”、“做一做”等小栏目提出的活动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亲身实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训练、自我锻炼的能力,从而达到德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目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情操培养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守法意识
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法,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违法、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比如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中学生既有受教育的权利。也应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几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学法、知法,达到守法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三、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我国基本国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基本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初步懂得用科学发展观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明确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育学生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心。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从而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决心,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信念。立志把自己塑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我国基本国情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9.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九
专业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提要]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
收录日期:2013年5月6日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践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校作为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在人才质量的把关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好的道德品质是长期养成的一种习惯,所以在大学期间加强道德修养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作为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应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但是在部分同学身上,我们也看见了在受到现实社会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拜金主义、追逐名利等负面的东西,而根本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对思想、观念、道德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从而表现出以下几种现象:
(一)对道德的认知不够,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产生分歧
1、重智轻德。有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现如全球化和市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经济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学生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便走上了求知之路,力争让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长此以往,求知在他们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为只要自己拥有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就能在职场上大有作为,从而淡化或忽视了对道德能力的提升,错误地理解了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极端个人主义。受当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影响,加上当前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对其儿女的过分溺爱,在家里向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在一些同学身上显现出了一种极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在极端个人价值论和超现实主义。而极端个人价值论在这一部分同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则是缺乏合作意识,片面热衷于竞争,热衷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害怕挫折,常常忽略内在的提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锱铢必较,拘泥于小节,缺乏全局意识;热衷于个人利益,缺乏宽容与理解,导致人际关系僵化,很少与别人进行沟通和学习等现象。
3、人际关系冷漠,价值趋向功利化。据悉,某大学在对数百名同学进行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由于缺乏对他人的信任,于是沉溺于虚拟世界,从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其他人有交集;导致背后造谣中伤他人、盗窃他人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学生干部职位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多角恋爱,对爱情如同游戏一般者有之,这些现象在如今的高校中时有发生。而且部分学生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意识较为薄弱。形成了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的性格,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道德情感的缺乏,对道德理解不深入
1、缺乏同情心和正义感。近期有一则新闻让所有的人心头滋生一丝凉意,一位78岁的老人在过马路时不慎摔倒,但是路过的一百多人中却无一人上前搀扶,而在这一百多人中,不乏在校大学生,通过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部分大学生道德情感的缺失。
2、对道德认知模糊,对其理解不深入。一些大学生对道德的基本理念含糊不清,对某些事情是否属于道德准则内所涵盖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原有的传统思想和现在的新潮思想产生冲突,很多同学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拿捏不定。过去认为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集体,要有集体的荣誉感和凝聚力,但现在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的发展与集体联系不大。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不能界定是非、善恶、美丑的一种表现,故在这种繁杂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很容易出现问题。如,不加分析地追求时尚、追星、个人崇拜等等。
(三)道德意志的薄弱,难以抵制不良诱惑
1、理想信念意识不强。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价值观取向上过于急功近利。(如: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对生活失去信心,有的以应付老师和考试为目的,抄袭别人作业,考试作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打扮、早恋、追求时尚上而荒废学业)
2、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度每况愈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大方向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但我们应看到,在他们表现出思想情绪稳定活跃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矛盾心态等诸多问题,虽静态观察比较乐观,动态分析却有些问题值得忧虑,表面上趋于务实,深层里却陷入困惑。在中国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受到国外许多新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下,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助人为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的认同每况愈下,伴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高,许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不饱穿不暖,便出手阔绰,对待孩子的生活作风问题上则是听之任之,导致部分大学生用钱如流水,毫无勤俭节约的意识。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更有少数贫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打肿脸充胖子,与其他同学互相攀比。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基本道德观念初步形成并日益稳定,部分学生呈现出功利主义特点。在公德践行能力方面,部分大学生对公德践行能力较弱、自理自立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严重、乱扔垃圾、考试作弊等,对传统美德认同度每况愈下。
3、难以抵制不良诱惑。美好的事物,能激励我们通过正当的途径和不懈的努力去追求,不良的诱惑则会对个人的成长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我们常常不能正确地处理在与他人交往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盲目的从众心理常常会促使我们进入对自己危害极大的环境中,如吸烟、吸毒、赌博、浏览不健康的书刊和网页或者玩电子游戏等等;再如,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抱有占小便宜的心理,从而使我们常常成为不太受人欢迎的人,甚至恰恰是这种心理使我们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四)道德行为的失范,诚信缺失
1、道德行为的失范。在校园公共场所语言粗俗成为时髦。校园与寝室中,粗俗之语已成为口头禅;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在校园看见老师不打招呼,如同没看见;在课堂上或图书馆自习室大声喧哗,在教室有内容庸俗的课桌等不良现象随处可见,还有许多大学生因为怕脏怕累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活动等等。这些现象无一不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体现。
2、诚信缺失。这主要表现在考试诚信、就业诚信、学术诚信等方面。(1)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2)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3)关于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问题还未引起我国高校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有关大学生抄袭、剽窃的报道,不绝于报端;在大学校园和网络中随处可见大量的“枪手”广告、论文交易广告;做实验把实际数据“调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状态的数据;抄袭他人的作业,从网上下载论文作为自己的论文等,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发展的障碍和笼罩在校园象牙塔的阴影。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师德以作表率,引导学生思想素质提升。师德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更好地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既要保障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青年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自身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去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其加强德育教育,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为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的思想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对增进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增进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感情。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氛围,为了更好地开发校园文化的德育作用,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到一起利用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强这个特点,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三)优化德育环境,营造思教氛围。为了避免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进行冲击和腐朽,我们需借助社会上良好风气的大环境来改善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环境,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当学生们处在这个环境中时,积极向上的事物将直接反映到学生的大脑中,在这种良好氛围的感染下,他们自身的修养和人格也将不断地完善,道德品质也会不断提高。
(四)强化践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这种择业方式,导致大学生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的产生。一方面实现了由“服从国家需要”到“尊重个人自愿”与“服从国家需要”并重的转变,而备受学生的推崇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人才市场机制与竞争规则的不健全等因素,又使得部分学生束手无策。从而在一些学生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对社会的偏激看法,对这些过激的认识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矛盾的解决,单靠在校园的教育和引导是难以奏效的。然而,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会和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中一些良好的价值趋向,结合自身的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个人志愿与祖国需要的有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有助于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改进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10.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篇十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招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我国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难度也随之上升[1]。在面对就业压力的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生也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取胜,高职院校教师应强化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其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何种岗位上工作,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重大意义。鉴于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成为具备高素质水平的社会人才。
11.浅谈高中语文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篇十一
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执行新大纲规定的“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这个教学原则,我以为开展专题教育既是语文科整个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改进和加强这方面教育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这种教育具有集中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能够提高教育效果。它根据不同阶段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任务和重点,配合形势,联系实际,以教材为主要内容,通过教育主渠道,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我曾有目的地把高中语文课本中,反映抗战内容的篇目加以系统归纳,以“抗战八年,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斗争史,是一组爱国主义的交响曲”为主题,运用课文中的具体实例,结合有关电影及文学作品,对学生作了一次专题语文讲座。这样,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又是一堂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反响热烈。开展专题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重温学过的课文,预习尚未学过的篇目。前后联系,启发思考。我曾以“光辉的榜样、学习的楷模”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课文中的革命者形象学习谈,要求学生写出学习体会,在课堂上演讲。学生从各册教材中找出了不同历史阶段众多革命者的光辉形象,并以他们为人生路标,激励自己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努力完成先辈先烈们未竟的伟业,互相勉励,课堂气氛活跃。
如此,我们怎样开展专题教育呢?
首先要确定专题。根据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对全套教材思想内容方面的综合分析,把分散在各个单元或各册教材中有关内容,加以挖掘和贯串,突出重点,组成教育专题。例如:上文中提及的“抗战篇目学习谈”、“革命者形象学习谈”、“山水游记学习谈”。此外,我还组织过“火红的战旗、不朽的丰碑——课文中共产党员形象学习谈”、“园丁赞歌”——课文中教师形象学习谈”、“改革开放的颂歌——课文中改革开放篇目学习谈”、“高扬社会公德,促进精神文明——课文中有关社会公德篇目学习谈”等等,均收到较好教育效果。
其次,要注意分散点拨与综合强化相结合。《大纲》指出:“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必须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同时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培养语文能力”,做到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当确定学期教育专题后,在平时对每篇课文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围绕专题作些点拨,但重点应放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例如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专题,我们在作课文分析时,则强调作者的通过哪些材料,运用哪些写作手法来描绘经济建设的绚丽画卷和谱写改革开放的热情颂歌。无须架空大谈思想教育的道理。这里,要注意对整篇课文的主题倾向可能与专题涉及不密切,但某些章节或细节镜头,却很精彩动人,与专题相当吻合,有时加以有意识点拨,是很有必要的,甚至不放过一个可用的练习题。在分散点拨基础上,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及场合,予以综合深化,以加强教育效果。有时可在分析某篇课文时联系前后有关内容,让学生当堂联想、比较和对照,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有时则在活动课时举办专题讲座,紧扣课文内容,学生容易接受,有亲切感受。有时可利用墙报、黑板报出专刊,图文相配,能吸引学生。有时也可编写专题材料,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课外阅读。
第三,做到专题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相结合。我以“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课文中科学家形象学习谈”为主题,以科学家为学习榜样,要求学生写出演讲稿,在班内展开演讲比赛,就把思想教育与培养写作、说话、评析等能力有机地融合一体。结合“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专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去深入体验如火如茶的时代热潮,然后以《改革开放的热情颂歌》或《时代潮儿的前进旋律》为题,写一篇记人叙事或评论的习作,此外,开展爱国诗词朗诵会、专题系列知识填空比赛,也能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12.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研究 篇十二
一、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缺乏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
有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和影视作品的影响, 把本来错的看成对的, 恶的看成善的, 丑的看成美的。有的学生喝酒、吸烟, 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对同学大打出手, 把所谓的“哥儿们义气”看成真正的友谊, 将影视作品中的“黑老大”看成“英雄”, 极力崇拜并加以模仿。中学生本该穿着朴素、大方、得体, 符合中学生身份但有些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美”, 却做出了与美格格不入的言行。有的学生将原本乌黑柔顺的头发, 烫得干枯凌乱、染得五颜六色且发型怪异, 以为这样很时尚;有的学生穿耳洞、戴饰物, 甚至不惧皮肉之苦;有的学生穿必名牌、戴必高档, 哪顾父母血汗, 在他们眼里, 标新立异就是美, 逞强好胜就是酷。
2. 日常行为习惯不规范。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集中体现, 高素质的人集中地反映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上, 是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中造就与培养的。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 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 随地吐痰, 随手乱丢果皮杂物。一些学生与人稍有争执便满口污言秽语, 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互不相让, 甚至大动干戈。更严重的是, 有的学生吸烟、喝酒、偷盗、抢劫、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故意损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3. 学习压力大, 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 学校课业任务繁重, 竞争激烈,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在学生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学习, 就连成绩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 而且年级越高, 学习压力越大。调查显示我校60%以上的学生表示“压力很大, 心理负担很重, 甚至有厌学的情绪”。对中学生来说, 尤其是农村学生, 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 一年中很难与子女交流。由于打工艰难, 他们往往希望子女考上大学来跳出“农门”, 摆脱受歧视的打工命运。于是, “考上大学”像一副沉重的枷锁, 压得很多农村学生喘不过气来。有些学生觉得反正升学无望, 于是上网聊天、打游戏成了他们进行自我逃避的主要方式。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坐在课堂上, 但他们的学习态度消极, 学习效率低下, 人也变得烦躁不安, 顾虑重重, 容易发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 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 每天如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的学生公开表示只要不让他学习干什么都可以, 有的甚至采取逃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来抗拒学习。
二、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对策
1. 国家应建立系统完整的道德教育网络。
首先, 国家应普及准确的道德教育理念。其次, 国家应逐渐投资建设一批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基地, 如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 开办“青少年电视台”等。再次, 国家应通过各种手段将政府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形成全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层次结构及合力, 做到政府牵头, 齐抓共管。
2. 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和安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 坚持贯彻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 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特别是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要改变思想政治课重纸笔考试轻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重学校教育轻家庭社区教育的现状, 更新观念, 改进教法, 充分整合各种德育资源,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3. 切实抓好家庭道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
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要在孩子懂事的时候, 对其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启蒙教育, 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循循善诱, 以事明理, 引导其分清是非, 辨别善恶。在家庭生活中, 每个家庭成员应以良好的言行举止, 相互影响, 共同提高, 从而形成良好的家风。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推荐阅读:
浅谈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其发展状况09-06
中学生的职业道德12-11
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材料11-03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07-10
探究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调查报告08-15
中学道德教育08-27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质11-12
大学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2-1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12-09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素质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