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2025-02-2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精选4篇)

1.《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篇一

《北史·列传第四十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黄门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乱,谓所亲曰:“大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初为别将,从尔朱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门县伯。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贼成畏之日:“莫当李将军前也。”

及天光赴洛,弼隶侯莫陈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周丈帝自平凉讨悦。弼谏悦,令解兵谢之。悦惶惑,计无□出。弼知悦必败。周文帝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是日,弼密通于周文帝,许背悦。至夜,弼乃勒所部,云悦欲向秦州,命皆装束。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悦由此败。周文帝谓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大统初,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平窦泰,斩获居多。周文帝以所乘骓马及泰所著牟甲赐弼。又从平弘农。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弼将其麾下九十骑横截之,贼分为二,因大破之。以功进爵赵郡公。四年,从周文帝东讨洛阳,弼为前驱。东魏将莫多娄贷文率众至谷城,弼倍道而前进,遣军士鼓噪,曳柴扬尘。贷文以为大军至,遂走。弼追斩贷文,传首大军。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历位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赐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越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魏乱,谓所亲曰

属:恰逢

B.弼隶侯莫陈悦

隶:附属

C.令解兵谢之

谢:谢罪

D.弼倍道而前进

倍:增加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求仕

②悦惶惑,计无□出

③与齐神武战于沙苑,弼军□敌所乘。

A.①以②所③为

B.①以②之③因

C.①且②之③为

D.①且②所③因

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B.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C.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D.周孝闵帝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邑万户前/后赏赐巨万.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世显贵。六世祖李振,担任慕容垂的黄门郎。他的`父亲李永曾被赠梁州刺史,而他自己又与侯莫陈悦是亲戚。

B.李弼少有大志。魏末战乱时,他不愿按常规来加官晋爵,靠履锋刃、平寇难,来求取功名利禄,贼兵望而生畏。

C.李弼识时务。周文帝从平凉来讨伐侯莫陈悦,他就曾劝侯莫陈悦解散军队投降,知其必败时,带领军队归顺文帝。

D.李弼立下战功。随从平窦泰,斩杀俘获最多。随从平弘农,在沙苑战齐神武,击败并斩杀他,将其首级在军中示众。

13.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弼妻,悦之姨也,时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辑之,遂拥以归周文帝。(5分)

(2)翌日,又从周文帝与齐神武战河桥,身被七创,遂为所获,阳陨绝于地。睨其傍有马,因跃上得免。(5分)

参考答案

9D

10A

11C

12D

13.(1)李弼的妻子,是陈悦妻子的姐妹,当时李弼被陈悦宠爱信任,所以,众人都相信他说的话,人们都分散逃走。李弼安抚和慰问大家,便带着军队归顺了周文帝宇文泰。

(2)第二天,又随从周文帝在河桥与齐神武作战,身受七处创伤,于是被俘获,他佯装坠地死亡。斜视身旁有一匹马,于是跃上马背逃走得免于难。.

参考译文

李弼,字景和,陇西成纪人。他少年时胸怀大志,臂力超过常人。魏朝**,他对亲人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该脚踩锋刃,平定敌寇,以博取功名,怎能碌碌无为,按部就班地去追求官位呢?”他最初任别将,跟从..朱天光西讨,攻破赤水蜀,因立功被封为石门县伯。他又与贺拔岳一起讨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敌兵都一一被他荡平,敌人都畏惧他,说:“不要阻挡在李将军的军队前面呀!”

朱天光奔赴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征讨敌兵屡次获胜。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宇文泰自平凉率军讨伐侯莫陈悦。李弼劝说侯莫陈悦解散军队,前去谢罪。侯莫陈悦惶惑不定,无所适从。李弼知道他必定失败。宇文泰大军一到,他便放弃秦州,领兵南进,占据险要以自我保固。这一天,他秘密与宇文泰联系,答应背叛侯莫陈悦。入夜,他命令所部将士,说侯莫陈悦想回秦州去,命大家收拾行李。他的妻子,是侯莫陈悦的姨,这时他仍被侯莫陈悦所信任,所以,众人都相信他说的话,将士们都准备背起行李散走。他安抚和慰问大家,便带着军队归顺了宇文泰。侯莫陈悦失去了主要兵力,因此失败。宇文泰对他说:“你与我同心合力,天下不愁平定不了。”

西魏大统初年,他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跟随宇文泰平定窦泰,斩获甚多,宇文泰把自己骑的那匹苍白间杂的马和窦泰的盔甲赐给他。他又跟从宇文泰平定弘农,与齐神武帝高欢战于沙苑。他率军在战场的右侧,而左侧的军队因遭受敌人袭击失利。他率领所部九十名骑兵横插过去,截击敌兵,敌兵被一分为二,因而被打得大败。他因立功被晋封爵位为赵郡公。大统四年(538),又跟随宇文泰向东进攻洛阳,他任先锋。东魏将领莫多娄贷文率众到达谷城,李弼率军加速前进,派军士大声呐喊,用树枝扬起地上的尘土。莫多娄贷文认为西魏大军到来,便不战而退。李弼挥军追杀,斩杀贷文,将他的首级传示大军。第二天,他随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大战,身受七处创伤,被敌人俘获。他假装昏倒在地上,偷眼看见旁边有一匹马,立即跳上马逃跑。以后,历任司空、太保、柱国大将军。废帝元年,朝廷赐他姓徒河氏。文官制度建立,他被封为太傅、大司徒。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朝中的大事都与他和于谨商议。孝闵帝即位,兴周去魏,封他为太师,晋爵位为赵国公,食邑一万户,朝廷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价值一万之巨。

2.《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篇二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而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无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修之后坠车折脚,辞尚书,领崇宪太仆,仍加特进、金紫光禄大夫。以脚疾不堪独行,特给扶侍。卒,赠侍中,特进如故。谥贞侯。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 发:谋叛

C.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妻:嫁

D.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加:更加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然性俭克少恩情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而发下的军粮,他有时会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属员分享,或用以安抚群蛮。

C.朱修之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对亲属额外照顾。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不为所动,甘之如饴。

D.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修 之 命 断 马 鞍 山 道 秀 不 得 前 乃 退 及 义 宣 败 于 梁 山 单 舟 南 走 修 之 率 众 南 定 遗寇 时 竺 超 民 执 义 宣 修 之 至 乃 杀 之 以 功 封 南 昌 县 侯。

(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 [解析] 加:施加、施与、实行。

6.A [解析] A.连词,表顺序承。B.助词,被;介词,对。C.连词,于是,就;动词,是。D.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B [解析] 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缺少亲情。

8.A [解析] B.饷,应该是上面的馈赠,也不是拿来安抚群蛮;C.原文中说的是朱修之太过节俭以致薄情少义;D.“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9.(1)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2)①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义宣)发檄文给朱修之,让朱修之跟他一同起兵。(“反”“檄”“举兵”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②(修之)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计”“偿”各1分,语句通顺分)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曾祖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曾任豫州刺史。父亲朱谌,曾任益州刺史。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王弘的从事中郎,文帝对他说:“你的曾祖当过王导丞相的中郎官,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你没有愧对祖先了。”修之后来跟随到彦之讨伐北魏。彦之从黄河南岸率军回朝,留下修之戍守滑台,被虏寇围困,几个月后,粮食吃完了,将士们饿得用火熏老鼠吃,终于被虏寇俘获。

北魏拓焘嘉许他的操守气节,任他为侍中,并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修之暗中谋划逃回南方,妻子对他也有所怀疑,常常流着泪询问他的心意,修之非常赞美她的情义,但最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去讨伐他,修之与同时被俘的邢怀明一起随从。当时还有徐卓这个人,他想率领南方人暗中发动兵变,因事情败露被杀。修之、怀明惊恐地投奔冯弘,冯弘并不以礼相待。修之在冯弘那里滞留了一年时间,正碰上宋朝派传递诏书的使者来到,修之的名望地位早就显赫,传递诏书的使者见到他就下拜。冯弘尊敬传递诏书的使者,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向修之致敬,才开始对修之尊重有礼。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于是就派修之前往。

元嘉九年,修之到达京城,文帝任他为黄门侍郎,屡次迁升任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死后,许多蛮人大动干戈,修之任征西司马讨伐蛮人,出师失利。孝武帝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事方面宽和简易,士人和百姓都乐意依附他。到了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时,义宣传檄修之,要他举兵响应。修之假装与他同谋,却暗中派使者向孝武帝陈述对朝廷的忠心。孝武帝嘉奖他,任命他为荆州刺史。义宣得知修之不与自己同谋,就用鲁秀为雍州刺史,出击襄阳。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鲁秀不能前进,只好退兵。到义宣在梁山失败,乘孤舟往南逃跑时,修之率兵向南,平定了残余的贼寇。这时竺超民捉住义宣,修之领兵赶到,就杀死了义宣。由于这一功劳,被封为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廉简约,凡是赠送的礼物,他一点都不接受,有人送食品,他有时接受下来,但很快就同下吏分掉,始终不归为己有,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后来朝廷征他为左民尚书,旋即任领军将军。离开镇守之地时,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并且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不过,他的性格也过于节俭,缺乏亲情,他姐姐在家乡,饥寒交迫,修之未曾接济她。他曾经前去探望姐姐,姐姐想激发他的恻隐之心,故意为他安排菜汤粗饭,修之却说:“这是贫寒人家最好的食物。”饱食一餐而去。

3.《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篇三

韩令坤,磁州武安人。父伦,少以勇敢隶成德军兵籍,累迁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世宗以令坤贵,擢陈州行军司马,及令坤领陈州,徙伦许州。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项城民武诣阙诉其事,命殿中侍御史率汀按之。伦诈报汀云被诏赴阙,汀奏之。世宗怒,追劾具伏,法当弃市。令坤泣请于世宗,遂免死流海岛。显德六年,为左骁卫中郎将,迁左监门卫将军。宋初,拜磁州刺史,转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本州防御使,卒。

令坤少隶周祖帐下。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候。俄赏高平之功,为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容州团练使,进本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征太原,为行营前军都校

世宗使宰相郴谷将兵征淮南,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世宗亲征,闻扬州无备,遣令坤及宣祖、白延遇、赵晁等袭之。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为僧匿寺中,令坤求获之,送行在,遂以令坤知州事。由是泰州惧,以城降。

时钱俶受诏攻常、润,围毗陵,反为南唐所败。南唐乘胜遣将陆孟俊逼泰州,周师不能守,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世宗怒,命太祖与张永德领兵趋六合援之。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败其将马贵于楚州湾头堰,擒涟州刺史秦进崇。俄命向拱为缘江招讨使,以令坤副之,下寿州。归朝,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世宗乃复幸淮右,次楚州,遣令坤率兵先入扬州,命权知军府事。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宋初,移领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太祖亲征李筠,诏令坤率兵屯河阳。及泽、潞平,还京,锡宴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以功加兼侍中。又从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赴镇,上于别殿置酒饯之,因勖其为治。

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年四十六。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录其子庆朝为闲厩使,庆雄为闲厩副使。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镇常山凡七年,北边以宁。闻其卒,甚悼惜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徐州卜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迁:晋升

B.俄赏高平之功俄:不久

C.俾令坤等十二将以从俾:使

D.命权知军府事知:了解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韩令坤勇敢善战的一组(3分)

①谷退保正阳,为吴人所乘。令坤与宣祖、李重进合兵击之,大败吴人。

②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骑数百迟明驰入,城中不之觉。令坤继至抚之,民皆按堵。

③孟俊遂进军蜀罔,逼扬州,令坤弃其城。

④令坤闻援至,复入城守,与孟俊兵战,大败之,擒孟俊。

⑤扬州城为吴人所毁,诏发丁壮别筑新城,命令坤为修城都部署。

⑥乾德六年,疽发背卒,太祖素服发哀于讲武殿。

A.①②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③⑤⑥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令坤少年勇敢,参军后屡立战功,曾担任左骁卫中郎将、左监门卫将军、磁州刺史。

B.韩令坤年轻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后破授予殿前都虞侯,冈攻打高平立下战功,晋升为龙捷左厢都虞侯,领容州团练使。

C.南唐将军陆孟俊率军进逼泰州、扬州,后周将军被迫弃城,周世宗震怒,命令赵匡胤、张永德领兵驰援,韩令坤闻讯复入扬州据守,人败陆孟俊。

D.北宋初年随宋太祖征讨天下,屡立战功,官至成德军节度,充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罢职,复居宛丘,多以不法干郡政,私酤求市利,掊敛民财,公私患之。

(2)令坤有才略,识治道,与太卡祖同事周室,情好亲密。

参考答案

1.D知:主持,掌管

2.B

3.A

4.(1)离职之后,定居在宛丘,多次因不遵循法律干预郡中的政事,私下里卖酒求得利润,

聚敛百姓钱财,官府和百姓全都把他看成祸害。(5分)(罢,1分;以,1分;酤,1分;文意通顺1分)

(2)韩令坤有才干谋略,懂得治国之道,与宋太祖赵匡胤一同在后周任职,两人关系非常好。(5分)(识,1分;同事,2分;情好亲密,1分;整体文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韩今坤,磁州武安人。 父亲韩伦年少时凭着勇敢成为成德军中的一名士兵,几次升迁担任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周世宗因为韩令坤地位高,提拔韩伦担任陈州行军司马,等到韩令坤兼管陈州之时,调韩伦到许州任职。离职之后,定居在宛丘,多次因不遵循法律干预郡中的政事,私自里卖酒求利润,聚敛百姓钱财,官府和百姓全都把他看成祸害。项城百姓到朝廷告状,朝廷命令殿中侍御史率汀查办这件事。韩伦欺骗率汀说他接受皇帝诏书到朝廷,率汀江这件事上奏皇帚。周世宗震怒,追究下来韩伦完全认罪,按照法律应当弃市。韩令坤哭泣着向周世宗请求,于是免死罪被流放到海岛。显德六年,韩伦成为左骁卫中郎将,升迁任左监门卫将军。宋初,韩伦被授予磁州刺史,后来调任亳州团练使。乾德四年,改任本州防御使,平。

今坤年少时在周太祖帐下任职。周世宗即位,被授予殿前都虞侯一职。不久因赏赐他高平战功,升官做龙捷左厢都虞侯、兼任容州团练使,后又晋升本厢都指挥使、兼任泗州防御使。征讨太原时,担任行营前军都校。

周世宗派宰相郴谷带兵征讨淮南,使韩令坤等十二位将令跟随。郴谷退保正阳时,被吴人乘机进攻。韩令坤和宣祖、李重进合兵进攻敌人,大败昊人。周世宗亲征,听说扬州没有防备,派韩令坤和宣祖、白延遇、赵晁等带兵偷袭扬州。韩令坤先派白延遇带领数百精骑黎明时分闯入扬州,城中人没有发觉。韩令坤接着入城安抚,城中百姓全都很安定,生活没有受到打搅。南唐东都副留守冯延鲁假扮成和尚藏在寺庙中,韩令坤将他搜出擒获,押送到皇帝的行营,于是皇帝命令韩令坤主持扬州事务。因为这个原因泰州很害怕,全城投降了。

当时钱俶接受诏书进攻常州、润州,包围了毗陵,结果反倒被南唐军打败。南唐军队乘胜派将军陆孟俊进逼泰州,后周军队不能坚守,陆孟俊于是进军蜀同,进逼扬州,韩令坤弃城逃走。周世宗很愤怒,命令赵匡胤与张永德领兵到六合驰援他们。韩令坤听说援兵到了,又进入扬州城防守,与陆孟俊部队大战,大败敌人,生擒陆孟俊,在楚州湾头堰击败他的副将马贵,生擒涟州刺史秦进崇。周世宗于是又一次亲临淮右,驻扎在楚州,派遣韩令坤率兵先进入扬州,命令他暂时主持军府事宜。扬州城被吴人毁坏,皇帝下命令征发丁壮另修一座新城,任命韩今坤为修城都部署。

北宋初年,管理天平军,加官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李筠,

命令韩令坤率兵驻扎在河阳。等到泽州、潞州平定,班师还京,在礼贤讲武殿赐宴宴请韩令坤等人,赐予他袭衣、器币、鞍勒马,因战功兼任侍中。又跟随皇帝征讨李重进。建隆二年,改任成德军节度,担任北面缘边兵马都部署。将要前往赴任,皇帝在别殿设置酒宴为他饯行,因为要勉励他治军有方。

4.《宋史·列传第四十六》原文及翻译 篇四

以内的地区。③蟥:huang,人名;④偫:zhi,积储;储备。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B.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C.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D,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部是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六部之一,长官为工

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B.皇太子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而诸

侯王或藩王的继承人称为世子。

C.锦衣卫,明朝务机构。皇帝为加强统治,特授刑狱、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

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D.圣旨是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也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其材料考究,图案富丽,

两端有银色飞龙作为防伪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本为官以后,敢作敢为,他曾任工部左侍郎,后因犯错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

事。不久官复原职又因事被弹劾。改任后,他善于揪出坏人,太子在他疾病发作时

还赏赐给他钱物。

B.张本敢于谏言,不畏权贵。被仁宗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请求严整武备。皇上采纳了建议,并把他留在了兵部。蔡信要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遭到他的拒绝。

C.张本效忠朝廷,细心多谋。在征讨汉庶人时,负责处理军饷,后受命安抚汉庶人部众,并登记其余党。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

D.张本廉洁刚介,为人严厉。他登记朱高煦党羽时,胁从者大多未能免罪。成祖宴请近臣,其他人的桌子上都摆有一件银器,并赐给各人,只有张本因自称“穷张”只得到一个陶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还以军政久敝、奸人用贷脱籍,而援平民实伍,言于帝,择廷臣三出厘正之。(5分)

(2)帝以军士艰,不听减。余下廷议,本等持不可,乃止。 (5分)

参考答案

4.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皇太子监国”“刑部右侍郎”“太子”等专有名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正确断句应为“皇太子监国,奏为刑部右侍郎。善摘奸,命督北河运,躬自相视,立程度,舟行得无滞。会疾作,太子赐之狐裘冠钞,遣医驰视。”)

5.A(A项“管理兵工建设及外交礼仪之事”一句有误,意为“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6.C(C项“张本建议将他的护卫军派到边镇”理解分析有误,据“本奉圣旨散其护卫军于边镇”可知, 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7.(1)回来后,他把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架空户籍,拉来平民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译出大意给2分;“敝”“脱籍”“厘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们在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译出大意给2分;“以”“听”“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永乐四年(1406),他被征召为工部左侍郎。后来因犯有过失被免官,但仍让他为官吏办事。第二年五月给他复官。不久他因在奏章中署官衔时误左为右,被给事中弹劾。皇上命改任他为本部右侍郎。而宽恕了他的罪过。七年(1409),皇太子监国,上奏任他为刑部右侍郎。他善于揪出坏人,奉命总督北河运输时,亲自巡视,订立制度,使舟行无阻。正值他疾病发作,太子赐给他狐裘冠帽和钞币,派医生驰往为他看病。十九年(1421),皇太子将北征,命张本和王彰分别前往南北两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监督有关官员造车挽运。第二年即命张本总督北征粮饷。

仁宗即位后,他被任为南京兵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事务。他被召见时,谈论时政得失,并请求严整武备。皇上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把他留在了兵部。

宣德初年,工部侍郎蔡信请求征取军匠家属隶属于锦衣卫。张本说:“军匠二万六千人,分属于二百四十五个卫所,作为军匠的人暂且每家役使一丁。如果全部把他们征来,每家按三四丁计算,为数将近十万。这样则不但军伍缺少,而且人情惊骇,不可。”皇上称赞张本的意见。

征讨汉庶人时,张本随从,处理军饷。汉庶人就擒后,张本受命安抚他的部众,并登记其余党。回来后,他将军队政务长久衰落、奸邪之人通过纳贿得以架空户籍,而把平民拉来充实军伍的情况报告了皇上,皇上挑选廷臣多次出面,改正这些问题。当时马匹大量繁衍,畿内军民被畜牧所困,张本请求安排到山东、河南、大名等府分别牧养。山东、河南养马自此而始。晋王济熿因行为不法被削夺封爵,张本奉命将他的护卫军分派到各个边镇。

宣德四年(1429),张本兼任太子宾客。户部因官田租税减少,开支用度不能补给,请削减外官的俸禄和生员军士的月给。皇上认为军士生活艰难,不让减,其他的交大臣们在廷上讨论。张本等人反对,此事才作罢。阳武侯薛禄修筑独石等戍城池成功,张本前往谋划守御事宜。回来后他作了汇报,很合皇上旨意,命他兼掌户部事务。张本担心边防储粮不足,而各边地连年丰收,便请拿出丝麻布帛输运到边疆以换取粮食,多的三、四十万石,少的也有十万石,边粮储备顿时充实起来。

宣德六年,张本病逝。赐给丧资三万缗,葬祭很丰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企业目标管理总结下一篇:江南大学经济法2018下半年第一阶段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