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是怎样炼成的

2024-10-25

程序员是怎样炼成的(14篇)

1.程序员是怎样炼成的 篇一

程序员是这样炼成的(12)-勇于面对开发失败

个人一辈子不犯错很难,作为一个程序员要每天不制造程序错误更难。今天跟大家讨论如何面对失败和错误,大到一个项目的开发失败,小到几行代码中的bug,都是我们在日常开发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有一家这样小公司,测试部和软件开发部是独立的两个部门,有各自的部门经理。老板总是喜欢给下面的员工施紧箍咒,施加压力,又是能力评估,又事绩效考核,于是某一年,在领导们别出心裁的领导下,公司出台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考核制度,制度明确规定:将程序员开发项目和软件的测试一次通过率和项目中的bug个数纳入开发人员的年终绩效考核,由测试部门进行考核和执行。(所谓一次通过率,就是软件提交测试后,一次通过的概率,一次测试就通过的软件/提交测试申请的软件数*100%)新法颁布后,测试部大呼过瘾,软件开发部一片哗然,第一年的过去了,果然“成绩喜人”,全公司的软件一次通过率达到了97%,无数未经测试软件被偷偷发布给了客户。第二年领导们在吸取了第一年的经验和教训后,毅然的修改了考核标准,在统计bug个数的同时融入了代码行数的概念,bug个数/100行代码 *100%来,进行年终考核,第二年过去了,软件开发部门戏剧化的以100行代码0.5的bug数,高效的开发质量给了领导们一个有力的答案。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故,一个三流的软件公司的开发水平和软件质量已经“超越了”微软和google,我相信现在仍然还有很多公司在进行类似这个的考核。

这样的小公司把软件开发和测试部门独立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严重的影响的开发和测试的时间,两个部门相互扯皮,项目进展一拖再拖。

其次,两个部门工作的出发点也错了,两个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交给客户尽善尽美的软件产品,而不是为了应付考核和被考核。

第三大错特错的是考评制度,一看这样的制度,多半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出的主意,开发软件能一次就通过吗?写出来的代码能没有bug存在吗?公司要提高产品质量,不把注意力放在项目管理人,开发人员的能力培训上,开发规范和文档管理上,想凭借一纸空文,或者员工的主观能动就达到一个“质”的飞越,实在愚不可及!软件工程师在把软件测试N次以后才敢把软件提交测试,几行代码就能完成的完成功能,引用了很多填充行数的无效单元。

最可恶的是,使所有的开发人员,散失了面对失败和错误的勇气!为什么不改面对呢?一面对就要扣工资和年终奖,谁还敢去面对啊?于是,整个开发风气就是:开发人员私下放行软件给客户成风,不经过任何测试。程序员有了错误死有的不承认,有了bug支支吾吾。不但开发水平提升不上去,常见的开发问题还没有被公开和分享解决,导致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大家都应该知道在开发的过程中,越早发现软件的问题,软件就更加的完善。而不是藏着掖着,或者添上一抔土把这个“地雷”埋着,留着让用户踩去吧。正确的心态是:测试人员越早发现我们开发软件中错误,我们应该越高兴,因为不仅可以弥补我们的思维漏洞,让我们的代码更加完美,更加减少了我们挽救这个问题的开销。不敢直面bug的程序员,算不上真正的程序员,如果你没有闯过雷区,没有被炸了个人仰马翻,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教训,那么下次你仍然会不知道代码的隐患在哪?仍然不会学会选择趋吉避凶之道。仍然会被炸的死去活来。

写代码有经验的人,对异常处理都很有一套,知道大概这一块要保护起来,那一块要加一个判断,这里要验证下是否存在或已经被销毁。如果程序员没有很好的对未能遇见的故障做好防御工作,那么产品带给用户的错误提示或者死机,将让客户连杀了你的心都有。记得好多年前,在一个网吧找了一台赛扬上网,打开IE,自动弹出网页,然后就报错系统级的错误了,还无休无止,CPU直接满上,然后死机,当时又好笑又好气,你写个弹窗软件,偷偷弹就算了,代码都没写好,结果害网吧老板重装系统:)

看过武侠的都知道,危难关头,出现异常的时候,才是检测一个真正武林高手水平的时候,平时的舞蹈练剑都是假把式,最多只能算是基本功,补救危局,化腐朽为神奇才能显示技艺的高超。有多少人会记恨千年虫问题是哪个混蛋带给我们的?但是解决千年虫问题软件工程师们都是英雄。所以放心的动手开发

吧,即使你犯了错误,被骂成狗熊,也没有人会记住你。问题被解决后一切释然。

是人都会犯错误,对别人犯错误评头论足的人愚昧。用发布制度来阻止别人放错误的人愚蠢,因为害怕放错误,而畏手畏脚不敢创新和向前的人则更加愚上加愚。错误面前我们要敢于应对:

1、对错自在人心。

当然你发现问题后,请马上提出,不要企图隐瞒问题,越早发现问题,那么损失就越小,抗震救灾有黄金72小时,软件开发也有黄金72小时。我们在解决陈年诟病的时候,通过要花上数倍的时间,来回忆当时的开发心境和设计意图。

2、接受批评。

如果这个问题跟你有关那么就是你的问题,千万别动念头找到一只替罪羊,出现问题后,重要的解决问题,不是秋后算账,更加不要交缠不清推脱问题。

3、向解决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不能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请你把这个问题向解决的方向推进,如果你无法推进问题去解决,那么请不要让这个问题继续恶化。让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

4、寻求帮助。

请不要让自己的自尊心作祟,拒绝别人的帮助,一个好汉三个帮,放下那所谓的自尊,去听取团队和伙伴的建议。

每个人对错误的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问题处理的好,会使得团队更加信任你,甚至比遇到问题之前,更加信任你,要是处理的不好,不但摧毁了大家的信任,还会让人觉得你难以担任重任。

2.程序员是怎样炼成的 篇二

芮渝萍在《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指出, 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通常遵循“天真—诱惑—出走—考验—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这一模式。在罗林的笔下, 哈利·波特的成长可简单地归纳为“天真—考验—成熟”的过程。

一、生活考验

在第一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 哈利·波特的人生在他十一岁生日那天发生剧变。巨人海格带来了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惊恐未定的哈利由此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开始走上魔法学习的道路。在此之前, 寄人篱下的波特孤独且略微自卑。“即便你现在不知道, 说不定以后很多人会跟随你的脚步。”唯一幸存于伏地魔追杀的魔法师——这一身份无疑让悲伤父母不幸遭遇的哈利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平凡, 自己不再是“麻瓜”世界无足轻重的小男孩。身世之谜的解开为波特开启了魔法世界的大门, 从而使波特开始了崭新的魔幻生活。《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后六册也完全围绕着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斗争这一设定主题展开。生日为波特提供了一个契机, 是波特可以获得真正的身体和心灵上的成熟。

除此之外, 小说各册皆描绘了波特的各个时期的成长。第二册《哈利·波特与密室》中, 波特正在霍格沃兹就读二年级。校内离奇事件的发生促使波特发现了一个隐藏多年的密室。而对密室探索的惊险也得到了回报;对自己的身世与仇敌伏地魔, 波特获得了更多的信息。第三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 被误认为是杀死波特父母的帮凶小天狼星从阿兹卡班监狱越狱了。这一震撼的消息给第三册小说蒙上了肃杀的阴影。历经波折, 波特终于发现了真正的凶手;小天狼星得以洗刷冤屈。对于波特而言, 最大的收获在于找回了教父小天狼星。作为一个孤儿, 波特终于有了关心爱护他的家人, 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波特的第四年的学校生活同样充满危险和磨难。三强争霸赛事实上是伏地魔与食死徒的陷阱。同为冠军的塞德里克遇害;波特虽死里逃生, 却带回了伏地魔已经复活的噩耗。这预示着波特的成长中将要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危险。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 波特知道了自己的宿命:他与伏地魔之间必有一战, 只有胜利者才能活下去。波特意识到了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他。第六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进一步促成了波特的成长。“沉湎于虚幻的梦想, 而忘记现实的生活, 这是毫无益处的。”惶恐不安的波特终于在邓布利多遇难后下定决心, 与其等待, 不如行动;杀死伏地魔为邓布利多复仇, 成了波特的目标。最终, 在《哈利·波特与死圣》中, 波特迎来了与伏地魔的终极斗争。了解了邓布利多隐匿多年的想法, 波特意识到了, 想要消灭伏地魔, 就要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波特凭借勇气获胜了。这场战争是波特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魔法师。七册系列小说详尽描述了波特成长的历程中每一次触发其人生特殊体验的契机;这些契机提供了波特离奇身世的真相, 并促使他逐步成长。

二、成长历险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波特和同伴们的磨难永无完结。如同闯关游戏一样, 波特用勇气和信念战胜每个对手。这是这册小说中, 作者罗琳所呈现的最大看点。在每一部成长小说中, 主人公必须历经艰难险阻, 与命运抗争。在这个过程中, 主人公得以逐渐成熟;人物形象也逐步丰富和鲜明。

在霍格沃兹就读期间, 波特的生活可谓跌宕起伏。在挚友赫敏和罗恩的帮助下, 哈利历经重重考验。第一册中, 波特击败三头怪兽, 获得了魔法石, 并得知魔法石可以让伏地魔复活。被魔法界视为英雄的波特必须阻止伏地魔夺取魔法石的阴谋。这为波特以后的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奠定了基调。第二册中, 罗恩的妹妹金妮被伏地魔利用, 陷入密室。找出密室, 拯救金妮成为了波特第二学年的主要任务。第三学年一开始, 波特变陷入了被越狱的小天狼星追杀的恐惧之中。第四学年中, 三强争霸赛被黑魔法势力利用, 波特尽力阻止伏地魔的复活, 却以失败告终。为了对抗黑魔法, 在第五册小说中, 凤凰社应运而生。然而教父小天狼星去世, 波特失去了他在世上唯一的家人。这个逐渐长大但却并未成熟的年轻人似乎要屈从于命运了。噩耗不仅于此, 邓布利多遇害。波特的最后一年学校生活必须面对疯狂卷席而来的黑魔法势力。最终, 波特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他选择承担责任, 为拯救魔法界而尽力打败伏地魔。每一册书都见证了波特的成长, 历数了波特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成熟魔法师的艰难历程。面对艰难险阻, 波特满怀勇气为正义而战。

原始社会时期, 青少年接受割礼等皮肉之苦是其成年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向青少年们预示即将到来的人生中的种种磨砺;人的成长就是忍耐、顽强地克服困难。记录成长经历的成长小说中, 考验是典型的主要情节。这是对原始的成年仪式的模仿, 也是对人类共同的成长经历的描摹。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整个魔法世界成为了主人公波特斗争和接受考验的舞台。层出不穷的黑魔法事件是考验波特的试金石。各册小说中, 波特面临的考验也不尽相同, 但这些经历和事件中总能提供波特人格成长的养分, 并促成最终的蜕变成熟。

三、了悟真谛

小说中, 波特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从猫头鹰带来的录取通知书开始, 波特逐步了解了那个漆黑的夜晚所发生的悲剧。双亲遇害的真相为波特以后的经历拉开了帷幕, 是波特对黑魔法势力和伏地魔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树立起击败伏地魔、拯救魔法世界的信念却是波特一步步磨难体验而来的。

在任何一部成长小说里, 生命的目标或意义并不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 而是随着主人公历练的丰富, 自己逐步清晰并确立的。经历世事, 人才能获取新的知识并确定自身的存在意义。芮渝萍教授曾指出, 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必然要历经顿悟和救赎。也就是说, 他或她必须明白生命的真正含义、获取身份认同。在多元文化视角下, 文化身份的困惑与认同是成长小说的普遍主题。身份认同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健全人格, 是对某种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认同和皈依”。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困惑, 是多元文化视野下成长小说的一个普遍主题。通常, 顿悟将提供了一个身份认同的契机, 即“主人公在探索的过程中, 突然获得对人、社会等的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由此可见, 顿悟是人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最终蜕变成熟的最重要环节。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 顿悟是一系列发现和感悟的组合, 由一系列的发现和一次次重大的感悟组成的。

第一册中, 波特生活在“麻瓜”世界整整十年才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一开始, 稚嫩的波特只是想体验魔法世界的新奇与刺激, 对自己“英雄”的身世并不重视。就像书中赫敏所提到的“还有更多重要的东西——友谊和勇气”, 在朋友和师长的关心呵护下, 波特在于黑魔法势力的斗争中获得了力量和勇气。

密室一集中, 波特拯救了金妮, 打退了黑魔法的进攻, 却意外得知自己与伏地魔的渊源。担心自己生来就属于黑魔法的波特陷入了绝望。邓布利多又一次启示波特“比起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选择;那才是我们的真正的自己。”哈利坚定地留在了格兰芬多学院, 信念也愈加坚定清晰。

第三册中, 友谊的重要性再次加以体现。在阿兹卡班监狱遭受多年折磨的小天狼星矢志不渝, 誓言为挚友波特夫妇复仇。他和波特夫妇的友情也转化为了对小哈利浓浓的父爱亲情。哈里同样体会到了朋友对自己的爱护。面对黑魔法的威胁, 罗恩毫不退缩、愿为朋友出生入死。

全书最后, 在于伏地魔的决斗中, 波特理解了邓布利多的意图:只有牺牲自己, 才能击败伏地魔。对朋友的爱使得波特鼓足勇气, 牺牲自己以拯救他人。他的英雄壮举不仅拯救了整个魔法界, 也意外得使自己幸存。与黑魔法斗争的过程中, 波特的许多挚友、师长都不行殉难了。正是他们的离去让波特领悟到生命、爱与牺牲的真谛。

莫迪凯·马科斯将成长小说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把成长描绘成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第二类将成长解释为认识自我身份与价值, 并调整自我与社会关系的过程。在关于成长小说特质的种种描述中, 常常被突出的是主人公在接受教育和完成各种考验的过程中, 培养和发展对社会、道德、情感和自我的认知, 逐渐发现或接受自我身份和生活现实, 最终达到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

毫无疑问,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属于第二类别。作为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该系列小说以波特的成长探索为叙事线索。每一册小说都提供了具体的成长机遇, 并引领了波特的人生巨变。就像每一册的标题所暗示的, 波特的七段历险都充满艰难险阻。认识自我之路是艰难的, 所幸经过七段历练, 波特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对自我身份和社会现实的认识使得波特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对于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 使得波特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摘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描写了主角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七年学习生涯, 记录了波特通过重重考验, 逐步成长的历程。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小说的叙事结构将以助于读者理解波特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哈利·波特》,罗琳,成长小说

参考文献

[1]姜淑芹, 《哈利·波特》研究综述[J],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1)

[2]黎新华, 阎献彬, “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J], 《燕山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7

3.财富是怎样炼成的 篇三

温元凯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一直在研究《财富在中国是怎样炼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研究了1440多位上过各种财富排行榜的亿万富豪,并从上榜的富豪身上总结出了成功的四大要素,即眼光和远见、胆略和魄力、毅力和意志、整合资源的能力。通过对企业发展的行业研究和运作模式的研究,温教授发现了财富积聚的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从亿万富豪分布的行业来看,财富秘聚速度最快、最突出的就是房地产行业。温元凯研究发现,几乎有一半的亿万富豪产生于房地产行业,即使原来不做房地产的富豪,后来也从事了房地产的开发。制造业也是积聚财富的行业,“中国过去是个商品短缺的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造业蓬勃发展,很多富豪都是制造业的创业者。”金融资本的运作是另一种财富积聚的趋势。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纷纷选择上市,最典型的就是广东顺德的碧桂园控股公司,通过上市,杨国强家族的财富从去年的12亿元达到目前的1500亿元。“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一些富豪迅速积聚了财富。”温教授表示。

通过对企业运作模式的研究,温元凯发现,要尽量做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才能实现财富的积聚。他说,“我所研究的1400多名富豪中,有两三百名富豪的企业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甚至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龙头企业,比如像陈索斌的青岛金王集团就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蜡烛制品生产商。”此外,根据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的拥有者曾经爬上财富排行榜的首位,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也被温元凯看作是财富积聚的一种形式。

虽然有很多富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有很多富豪在成功不久就像流星一样消失了。这些人为什么会失败?温元凯归纳了四点原因,“一是变得狂妄,二是贪婪和野心,三是不良嗜好,比如色迷心窍、好赌成性,还有的人吸毒败家,四是为感情所累,在用人上犯错误,任人唯亲,最终导致企业的内讧。”

4.道德是怎样炼成的 篇四

老人摔倒了没人敢扶,捡了东西不再愿交,路有不平见义无为,奉献爱心只是作秀……以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心捐赠等为代表的中华传统美德正在受着社会痼疾的种种挑战与非难,社会个体的正义良知渐渐沦丧,民族性的道德观念日益滑坡,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尽管大众媒体加强了舆论导向,文化教育部门积极地正面引导,各种声音在呼吁道德的理性回归,然而仅靠一时之功就想使得社会气正风清还很难实现。而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改变,那么青少年学生将会成为“社会无德”污染最为严重的群体,也是将来受害最深的那些人,所以,加强青少年道德修养,铸建其德育底线,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救赎”行为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生不庸俗,脱离低级趣味,有较深的道德修养,需要系统的培育,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里真善美的内涵。而且老师的教育要注重施教的方法和艺术,把教育的过程全方位地设置在课堂、课间、课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中获得启迪及熏陶,从而把他们“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潜能挖掘出来,培植壮大。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培育建树学生的道德观。

俭以养德

作为中小学生,节俭是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第一步骤。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社会生产活动太少,往往没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感受。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把自己不如意的东西随意抛弃,既形成资源的浪费,又不利于良好习惯与品德的形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沿着“享受―浪费―挥霍―攫取”的路子走下去,就距离人生的红灯不远了。在节俭的教育上,教师不仅要把名人言行、历史实例、客观道理反复地给学生讲,还要身体力行,不让自己的行为失范,发挥言教与身教的双重作用。避免言行不一,不给学生反面的教材。

积善成德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善与德的关系也是由量变渐至质变的。教育学生从善小而为做起,引导学生在帮助别人中体验成功,在捐献爱心中体味快乐,在维护集体中激发情感,在取义舍利中升华志趣。“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之所以难,是人都有逐利的趋向,都有自私的念头。其实从小培养了做好事的习惯之后,他的道德观念就会时时影响他做事的潜意识,决定他行为的方向。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老师对好人好事应不吝表扬,满足学生做好事、当英雄的心愿,除了口头赞赏,还要定期颁发奖状,予以宣扬,把激励进行到底,使小善慢慢成就大德。

识礼明德

一个有道德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上一定可以看出他的外在是讲文明、重礼貌的;而庸俗不堪、言行粗野的人,道德修养也一定不过关。道德说到底是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以利他、友善、尊重、宽容为基础,因此,这些道德的要素在交往礼仪中也是中心的要求。让学生重视礼貌、讲究礼数,对不同对象,选取不同的礼貌用语和得体行为,知老知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幼小,这样既能获得人们的欢迎,又可减少人际矛盾,赢得口碑及别人的尊重。所以,礼貌养成也是青少年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恩报德

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社会的给予,对他人的帮助,甚至对周围人给自己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轻语的安慰,都心怀感激,并力求报答,这种心理才是健康的,积极的。“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这种美德,是每一个有德行的人的责任。教育学生知恩报德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的内心敏感,不要对一些东西浑然不觉,像外人给自己一点好处都铭记在心,而父母双亲把心“掏出来”送给自己都毫不知情;对陌路人的善意劝解感激不尽,老师的苦口婆心却不能领情。这其实都是不知恩、不善感的表现,老师应引导学生从细节处,从身边找到感恩的素材,让学生知恩、知情、知福、知足,并尽力做到“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样对健全青少年的人格,提高“仁者爱人”之品位都极有裨益。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出自于《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其意思是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这是我们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我们班级文化、校园环境的一个要求。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学校无小事,处处育新人。教室里,校园中,每面墙壁都要成为思想的阵地,每个角落都要成为育人的素材,每条规则都要成为修养的标杆。像公物爱惜、秩序遵守、环境维护、水电节约、宽容礼让、悦纳他人、团结合作、互尊互爱等等,都在有形或无形中熏染着学生的心灵,启迪着学生待人接物的言行,并内化成学生的品德修为。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从细节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德育工作也须像春风化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一点一滴上落实,在一言一行上规范,直到他把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为止。

好生之德

好生之德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人与生物友善无欺是自然平衡的条件。社会的发展让人类脱离了生物圈,随之也背叛了往日那些人类的朋友,为了利益、为了胃口,甚至为了好玩,人类对自然的凶残就达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使物种灭绝、生灵涂炭、生态不平衡问题日渐突出。好生之德就是要让学生慈悲悯怀,爱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体恤生命的造就和存续不易的同时,禁锢个人的私欲和恶念,让自己的快乐和自然之乐、生灵之乐、世界之乐统一起来。当一个人学会了热爱小生命的时候,他也会爱护生灵存活的环境,从而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

爱人以德

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出自《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真心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不偏袒、不纵容。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还不够客观明晰,所以有些学生把膜拜偶像的习气、偏好奉为宝典,一味地模仿明星,哪管其做派是否符合礼仪标准与道德规范,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区分好传统与流行,作秀与秉德的关系,让学生自觉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外,解读“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这句话还应注意,为师者须以爱为手段,达到?杂?目的,学生犯了小错误、小过失,不要苛责,不要扩大化。教师可以按照“指错误―明要求―提标准”的步骤,给学生醒悟、悔改的机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们要大胆地相信学生有美好的人性,只要培育得当,他们的道德就能慢慢长大。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读 篇五

【作品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

小说的全部描写都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而展开,结构紧凑自然。在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时候,作者又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通过描写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挫折,亦即怎样对待革命与个人、公与私、生与死等重大问题的态度,作者把保尔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格外丰满生动,光彩照人。

【焦点透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读来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作了大量典型化的处理。作家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来描写保尔的。因此,保尔的动人事迹不是艺术上的虚构,而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惟其真实,所以更加感人。但作者又反对把这部小说完全看成他的自传,因为“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作者在保尔身上集中了同时代许许多多同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他说:“在这本书中,我写的不是保尔·柯察金一个人,而写的是千百万柯察金,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幸福而奋身投入战斗的千百万男女!”

【精彩片段】

青春胜利了。伤寒没有能夺走保尔的生命。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又回到了人间。卧床一个月之后,苍白瘦削的保尔终于站起来,迈着颤巍巍的双腿,扶着墙壁,在房间里试着走动。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路上望了很久。

积雪融化了,小水洼闪闪发光。外面已经是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了。

紧靠窗户的樱桃树枝上,神气十足地站着一只灰胸脯的麻雀,它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冬天咱们总算熬过来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窗户,低声说。

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

“你在那儿跟谁说话?”

“跟麻雀„„它飞走了,真狡猾。”他无力地笑了笑。

百花盛开的春天到来了。保尔开始考虑回基辅的问题。他已经康复到能够走路了,不过体内还潜伏着别的什么病。有一天,他在园子里散步,突然感到脊椎一阵剧痛,随即摔倒在地上。他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挪到屋里。第二天,医生给他做了详细的检查,摸到他脊椎上有一个深坑,惊讶地叫了一声,问:“这儿怎么有个坑?”

医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检查了那个坑。

赏析

文段描写清新的自然风景,衬托出保尔的大病初愈后愉悦的心情;母亲“吃惊地看了他一眼”的神态,反衬出保尔乐观的精神状态;医生“皱着眉头”,查看保尔脊背上的坑,这其中的惊讶与忧虑,恰恰是保尔顽强精神的有力证明。

探究练习

1.“保尔已经是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保尔经历了哪四次死亡威胁?请结合全书,仿照例子加以概括其他三次的死亡威胁。

[示例]第一次: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震撼人心的力量,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启迪。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大小,周围是暗红色,中间发绿,这只眼睛在闪闪发亮。章鱼的几十条长长的腕足,像一团小蛇似的,蜿蜒地蠕动着,上面的鳞发出讨厌的沙沙声。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从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传来了说话的声音:“现在他的脉搏怎么样?”

有个女人声音更轻地回答:“脉搏一百三十八,体温三十九度五。一直昏迷,说胡话。”

章鱼消失了,但是被它叮过的地方还很疼。保尔觉得有人把手指按在他的手腕上。他想睁开眼睛,但是眼皮很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为什么这样热呢?大概是妈把炉子烧得太旺了。又有人在什么地方说话了:“脉搏现在是一百二十二。”

他竭力想抬起眼皮。可是,心里像有一团火,热得喘不上气来。想喝水,多么想喝水呀!他恨不得马上就爬起来,喝个够。那为什么又起不来呢?„„

„„

昏迷了十三天之后,保尔终于恢复了知觉。

赏析

这是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极其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保尔在昏迷中的心理变化。作者巧用比喻,用章鱼刺针形象地揭示保尔遭受的巨大痛苦,并通过他人的对话,侧面展现了这位坚忍顽强的英雄形象。

探究练习

1.选段在写作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回答。

6.营销总监是怎样炼成的? 篇六

三大跨越――给力营销总监成长 一般而言,营销总监要经过“三大跨越”才能最终“百炼成钢”,“修成正果”――

第一大跨越:从初涉江湖到驰骋职场

如何实现从一名初出校园、踌躇满怀的懵懂青年向职场精英的“美丽蜕变”?从 “蜗居象牙塔”到“驰骋职场”,这一步看似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实则并不容易,这不仅是一种角色转换和身份转变,更是一种“心理断奶”的艰难过程。而在此之前,我们基本上是在家庭和校园里度过,我们一直是在父母、老师、亲友的关怀备至、细心呵护之下学习、生活、成长,我们一直是依附于父母、老师、亲友而生存,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也从未品尝过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更未曾领略过职场的现实与残酷。因此当我们初入职场时,肯定会有些许的不适应以及些许的落差,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在经历了这种跌跌撞撞的转变过程之后,我们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也只有在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我们才算是成长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社会人。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进而优秀的销售人员,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

首先,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随时做好准备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同时你还要随时做好准备去承受各种各样的打击――这些将贯穿于你的整个职业销售生涯之中,你需要随时调整好你的状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之中。销售永远是一种需要你投入精力和激情的行当,因此你需要随时保持着你的工作激情――正如马云所说,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不论你是处于何种的状态,你都必须充满激情的投入到你的工作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打击,你都要愈挫愈勇,永不放弃。

其次,你需要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销售技能。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但“干一行,精一行”却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很难想象一个蹩脚的员工会创造出好的销售业绩,专业化与职业化永远是你的职场利器。要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历练,更需要学习,向你身边的同事与前辈学习,向你的同行与对手学习,向你的客户学习,以及自我学习――在今天这个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的职业常态,我们必须永不间断的更新我们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你还需要勤奋,“勤能补拙”、“天道酬勤”。销售是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的,能帮助我们成功的,除了悟性,就是勤奋!在很多时候,销售做的是一种概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方向与方法正确的前提下,你的收获与你的付出永远是成正比的!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是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前微软公司中国区总裁唐骏在央视做《对话》节目时说过一句话:“比别人勤奋一点点,就能超前别人一大步。”

最后,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偏重于战术方面,注重的是执行力。在执行上级工作布署,完成工作任务与指标的过程中,积累销售经验,提高个人能力。

第二大跨越:从业务高手到一方诸侯

即从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销售经理(这里所指的销售经理一般包括基层销售主管、省级经理、大区经理或部门经理等层级管理岗位。)

实现从员工到主管的“华丽转身”,是我们职场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你还是一名普通员工时,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但是作为一名主管,则需要更多的关注本地区或是本部门的工作,而不再仅仅只是你个人,这其间的差别非常大,并不是每一个能力以及业绩出众的优秀员工都能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名称职的主管,

首先,作为一名销售经理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能够被提升为主管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业务能力以及业绩出类拔萃,否则你很难获得一线员工的信服,而且也很难对你手下的员工进行业务指导――毕竟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名销售经理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脱离业务,销售经理更多的时候是要带领你的员工去冲锋陷阵,是让“兄弟们,跟我上”,而不是“弟兄们,给我上”。

但作为一名主管,仅有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员工个人能力以及业绩都十分出众,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管。很多时候,企业会因为一名员工能力强或是业绩好,就顺理成章的将其提升为主管,但结果却往往是适得其反――企业里少了一个优秀的员工,却多了一个不胜任的主管,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损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培训提升机制,另一方面,并非每一个优秀员工都适合做主管。

作为一名销售经理要具备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身为销售经理,你不再是一名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你现在是一方诸侯,你所负责的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你时刻要明白:你的任务是要带领你的团队去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你所带领的团队业绩才是你的业绩,你所带领的团队业绩的提升才是你价值的体现。你要学会如何识人、用人,你要心胸宽广,“容人所短,用人所长”,你要学会采取各种管理手段去帮助、培训、激励你的团队,你要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向上、能打硬仗、善啃骨头的“铁军”,去完成一项又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大跨越:从独当一面到执掌全局

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草根”中层干部,都会有其特定的成长背景。而这些背景,既带来了成功的经验,也带来了很多局限性,或者囿于某个行业,或者囿于某个地域,或者囿于企业的某个特定发展阶段。从一个中层经理跨越到营销总监,决不是一个简单的升迁,而是一个巨大的跨越,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质变,是营销管理的全面跨越:

首先,营销总监要着眼于企业整体,更多的思考宏观和战略问题,而非中层经理的微观和战术问题,要制定的是企业营销的长期规划,而非以往短期的工作安排。

其次,营销总监要考虑全局市场的问题,而非以往的局部市场问题;领导的是全国市场、多部门的多项工作,而非以往的某一区域或某一部门的工作;统领的是全国营销团队,而非一个区域或者一个部门的队伍。

第三,营销总监更多要统筹规划营销战略能够落实到基层业务操作的多层级的进程,而非以往的简单执行性的工作。

这三大跨越一次比一次重要,一次比一次艰难,淘汰率也一次比一次高。这三大跨越可能是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但更多时候是要经历不同的企业锤炼才有可能最终完成。

从一名普通销售人员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营销总监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职业生涯发展顺利,再加上能抓住机遇,至少也需要六、七年以上的历练;大多数销售人经历这个过程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绝大多数销售人员即便是能力俱备,也很有可能终其整个职业生涯也到达不了营销总监这个岗位高度――就像绝大多数职业运动员终其一生直到退役也从未能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一样。

营销总监这个岗位担子重,压力大,流动性也极大,在很多企业内,一任营销总监的职业寿命大约只有1―2年,能做到3年以上的更是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营销总监是一个“短命”的职位,鲜有“职场常青树”。这里面固然有企业在选人方面的不成熟和用人方面的急功近利,譬如销售业绩如果达不到老板的期望值,自然是做不久,但即便是销售业绩理想,所面临的压力可能会更大,因为老板的期望值会越来越高,业绩指标会越定越高,而终有一天,我们会倒在征途中。销售――永远都是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7.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篇七

一、教学设计:简洁而新颖

教学设计要求“一根筋”。我们很多教师, 特别是年青教师, 往往贪多求全, 恨不得每一处都要讲授, 生怕没有讲全, 没有教到, 耽误了学生。初衷虽好, 可是这样的面面俱到, 实则是浮光掠影, 头绪诸多, 容易造成教学没有重点, 不能落到实处, 学生根本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教学设计应该简洁清爽, 即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指向核心教学内容的核心点,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线路上连贯地落实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就是要立主脑, 减头绪, 化零为整, 化繁为简, 不枝不蔓, 得其环中。这样的课才是高屋建瓴, 纲举目张。不仅梳理了教学结构, 也优化了教学内容。不仅老师教得潇洒, 更让学生学得轻松。

教学设计追求“独一份”。教学设计应该不走寻常路, 不能千文一面, 千篇一律, 习惯于庸常的教学模式, 习惯于一贯的教学流程, 追求一劳永逸, 以不变应万变。好的教学设计追求新颖独特, 要求创新, 匠心独运, 别有天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考虑文本的特点、学生的需求、自身的优长,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 抓住教学的突破口。我们老师必须有独特的眼光, 能够灵光乍现, 一眼觑定, 真正做到放得开, 拎得起, 讲得透,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个教学都活了起来, 不仅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赢得教学实效。

羊彦娇老师在《四两拨千斤———虚词》一课中就紧扣虚词的功用来设计教学, 围绕“虚词不虚, 四两拨千斤”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活动。活动一:有没有?活动二:动不动?活动三:妙不妙?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 从识别虚词到改动虚词, 再到体会虚词妙用, 由表入里, 由浅入深, 简洁新颖, 充分体会了虚词的斡旋功用。由“找”到“改”到“品”, 特别是结合修改病句、品味语言, 使学生不仅了解了虚词的基本知识, 而且学会了虚词的实际运用。其实, 虚词可讲之处很多, 但关键在于理解运用, 所以这样的舍弃与突出, 正是教学设计匠心所在。

二、文本意识:咬文又嚼字

文本意识要求读出“语言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好的文章往往都以鲜明的色调和浓郁的言语芳香铺就欣赏之路, 一字字一句句都需要反复咀嚼, 深入品味, 才能体会作者搦管为文的良苦用心;相反字句都没弄懂, 却大谈其主旨思想, 只能是空言无实, 终不济事。这就需要我们揣摩语言, 涵泳文字, 体味妙处, 不仅读出文字的表面意义, 而且读出语言的弦外之音;不仅读出文字的清丽畅达, 而且读出语言的情韵悠悠。文字在舞蹈, 语言在飘香, 你我猝然相遇, 彼此亲密难忘, 惊喜连连, 畅快满满。这样的语文才学得真切, 教得实在, 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

文本意识要求品出“语文味”。我们看到不少语文课习惯于脱离文本, 架空分析, 乱贴标签, 变得假大空。事实上, 语文教学无论是知识上的启迪, 情感上的陶冶, 还是能力上的增长, 思想上的教益, 都应该是带领学生潜心地读这篇文章, 一字、一词、一句、一段地读懂, 把文章的安排组织都悟彻, 让文本本身去教育学生。只有细细品读, 披文入情, 因文悟道, 才会打通语言、思想、时代、经历之间的一层层壁垒, 真正走近作者, 走近作品, 找到自我, 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才不至于割舍语文鲜活丰盈的生命活性, 避免种种不得要领的繁琐的解析和空泛的说教, 从而读出语文味, 进入语文阅读的佳境。

俞杨老师在执教《情真意切释猜嫌》一课时, 特别是在合作探究文中何以见得猜嫌已“释”, 就突出很强的文本意识, 注重品读, 真正到文本中去, 从文本中来。一是抓住情态变化, 从黛玉的“道”“叹道”“笑道”“忙笑道”中可以窥见黛玉的内心世界, 品出此刻黛玉的冰释前嫌, 钗黛之间越发地亲近。二是抓住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变化, 由厌烦到诚邀, 由感激到自责到倾诉, 都是紧扣文中黛玉态度的变化, 落实到具体的文字, 从中读出二人的心心相印, 情同姐妹。三是抓住宝钗和黛玉开玩笑的细节, “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 从中可以窥见二人心理距离的拉近, 乃至亲密无间, 才会互开玩笑, 显得轻松愉快。正是这样的咬文嚼字, 深入品读, 才读出了语言香, 品出了语文味, 才有了语文教学的生香活意。

三、问题创设:真切且关键

问题创设应是“真问题”。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过于抽象、或过于笼统、或过于含糊、或过于芜杂, 最后导致问题不够清晰, 不能明确, 问得模棱两可, 似是而非, 不明不白, 结果学生无从下手, 答得牵强附会。更有甚者, 有的老师的提问, 其实根本就没有问题, 或称之为伪问题, 有的是小儿科式的“低级提问”, 有的是故作高深的“学究提问”, 前者使学生索然乏味, 后者让学生一头雾水。所以, 问题创设要求真切, 确实清楚, 真的能够推动教学的开展, 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习的迁移, 而不是为难学生, 让学生茫然失措;不是消遣学生, 让学生随波逐流。

问题创设要牵“牛鼻子”。打蛇打七寸, 提问也要抓住牛鼻子, 寻找符合文本和能启迪学生的关键问题, 才会别开生面, 才能精彩迭出, 才会有成功的教学。这个关键问题应该是最能够解决学生障碍的问题, 最能够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的问题, 最能够结合文本阅读理解的问题, 真正是解疑释难, 促思启智。这样的关键问题切中文本要义, 牵一发而动全身;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趣味, 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本身设计精当, 既有助于学生当前的进步, 也能够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这样的提问真正体现出老师的功力, 具有点石成金之效, 于无声处听惊雷, 创造出全新的教学境界。

耿延兵老师在教学《情真意切释猜嫌》时, 前半节课中规中矩, 波澜不惊, 可是就在大家有些倦怠之际, 耿老师突然提问, 钗黛二人情真意切, 应该是相互的, 可是黛玉多次自责, 宝钗却为什么没有回应?黛玉知错悔恨, 宝钗却顾左右而言他;谈起自己的哥哥, 也是点到即止, “我虽有个哥哥, 你也是知道的”。此问一出, 让人顿觉眼前一亮。真的能见人之未见, 发人之未发。结合此问, 进一步剖析了钗黛二人的性格的区别。品读出古典女性美的两种极致, 一个单纯率真, 是一棵体现人性美的世外仙姝;一个人情练达, 是一朵艳冠群芳的白牡丹。这就是见微知著, 小切口带出了大问题, 使整个教学活了起来, 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当然, 好课是长期修炼的结果, 绝非朝夕之功, 不仅仅是课堂的40分钟。好课是一个系统工程, 绝非一鳞半爪的教学技巧。我们以上所讲的几个方面, 只是列其大端, 或者说是其中的几个关键。此外, 教学目标要求教书更育人, 变教书为铸魂, 真正让学生向善求真审美, 学做真人;教学语言要求生动又幽默, 用语言感染学生, 似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如火石点燃学生的智慧;教师风范要求洒脱而淋漓, 热情如火, 爱心似光, 做一个个性鲜明、感情充沛的人, 去打动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学习要求自主并创新, 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亲身体验, 主动建构, 质疑探究。总而言之, 好课是用心炼成的, 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 使学生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使学生忘我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使学生获得实在的收获与全面的发展, 从而百炼成钢, 熠熠生辉。

8.老赖是怎样炼成的 篇八

赖案的下一步处理结果会对中国的司法实践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人们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赖昌星终于回来了。

以2011年7月23日为分界点,赖昌星的身后留下了一长串步子纷乱的足迹,而他的前面,则是一条充满变数的路。

流亡加拿大12年,赖昌星生活得毫不轻松。虽然他一直想方设法与加拿大移民局周旋,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念头。

只是,他想要争取到一个最理想的结果。

从一开始,加拿大移民和难民局就认定赖昌星不符合难民资格,应该诉诸行政手段遣送他出境,但是他的律师成功使案件变成了一个司法问题,案件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从跌宕起伏的司法诉讼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和加拿大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司法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中国法律发展的差距,给赖昌星遣返案造成的种种障碍。

赖昌星的漫漫遣返路,难道就是中国与加拿大法律发展之间的距离?

经过漫长而复杂的司法攻防大战,从难民资格认证,到启动遣返程序,加拿大移民和难民局终于完成了他们12年前就想完成的事情,处理赖昌星案的接力棒被交到了中国司法部门手里。

9.丽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篇九

第二部 第一章:达担任了保尔的政治指导员。省委会派丽达代表省委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还派保尔当她的助手。出发时,火车挤得要命,根本无法正常上车。保尔化装成区特勤处的工作人员,以检查乘车证为由挤上车,在打开车窗把丽达拉上去。在车上,和一伙投机商人发生冲突,保尔请来肃反委员会的人员,把四号车厢上的人都赶下去,让出差的干部和战士们上车。在列车上,保尔和丽达并排躺下休息。一天晚上,保尔按约来找丽达,却发现有个男人躺在丽达床上,他生气地找托词走了,走后,心情十分痛苦矛盾。事后,丽达告诉他,那个男人是她的兄弟,保尔担心爱情影响了工作,以听不懂丽达的辅导为由,不再到丽达那儿去了。在索洛缅卡,保尔和四位同志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公社。在朱赫来指挥领导下,提前行动,平息了彼得留拉残余的反革命大暴动。 第二章:铁路运输接近瘫痪,为了解决粮食和燃料供应问题,提议在三个月内,修筑一条七俄里长的窄轨铁路。保尔参加了筑路。筑路工作遇到了重重困难:有时面包不能及时送到;铺铁轨的枕木用完了;找不到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第一批工作即将到期,而接班人还没有着落。保尔一只靴子的底子掉了,只好赤脚浸在刺骨的泥浆里,后来鞋匠的妻子奥达尔卡送了一只长统的套鞋给他。托卡列夫宣布,所有党团员必须留下继续工作,有个别机会主义者溜了。筑路队多次遭到土匪的.袭击。朱赫来到工地视察,士气大振,大家展开竞赛。一辆火车因缺少燃料停下来,车上下来的客人中竟有冬妮亚,她和一位铁路工程师结婚了。保尔的哥哥要结婚了,让他回家参加婚礼,为了筑路,他只好对不起哥哥了。丽达托人给捎来一件皮大衣,穿着格外温暖。筑路工地上爆发了伤寒病,任务就要完成时,保尔也病倒了,而且病得很严重。在被送回老家的途中,有人误传保尔病死了。丽达听到保尔的死讯,悲痛万分。 第三章:保尔死而复生,但在罗夫纳战斗中一颗大炮弹炸起的石头击中他的脊骨留下的后遗症开始发作。保尔去

看望入赘出去的哥哥,他对哥哥感到失望。他来到烈士公墓,怀着沉痛的心情哀悼烈士,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保尔进城去,老熟人大多调动了工作,使他非常失落。最后找到潘克拉托夫,两人聊到深夜。保尔到团省委,参加共青团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同志们的热烈欢迎。保尔到铁路工厂里当电工的助手,充分利用时间读大量的书。他开始改变工厂里混乱和不负责的现象。保尔重新走上团的领导岗位。一次,他波兰领事馆乘坐的外交专车电灯灭了,保尔去修理,无意中遇到老邻居律师的女儿。女漆工卡秋莎请保尔参加晚会,看到年轻人无聊的举动,保尔很生气。保尔陪安娜参加会议回来,路上遭到强盗的袭击,最后保尔打死为首的,救出安娜。 第四章:保尔被派去各处车站做维修工作。冬天来临,保尔得了急性风湿病,经过医生和母亲的精心治疗,他又康复了。组织部让他到位于边界线上的别列兹多夫小镇当民兵政委。波兰匪徒企图扰乱国境,由于被及时发现,未能得逞。两个村庄的农民为了争田界厮打起来,保尔奋不顾身的冲进人群,平息了一场纠纷。边境的乡村里,共青团支部一个接一个地成立起来。保尔成天忙着工作,他的手风琴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边境乡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庆祝十月革命节,剿除匪帮,举行军事演习,惩办凶手。一年后,保尔奉命调回省里。 第五章:共青团内部严厉的批判杜巴瓦为代表的托洛茨基分子。列宁去世,工人们悲痛万分。为了继承列宁的遗志,阿尔焦姆等几十万个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第六章:在全俄共青团大会上,保尔和丽达邂逅了。保尔为当初回避了丽达的爱情而懊悔。丽达将两本日记借给保尔看,让他从中去了解一些往事。保尔想去看望安娜,不料安娜已经离开杜巴瓦,杜巴瓦狠狠地奚落保尔。保尔超负荷的读书、工作,他的身体逐年衰弱,组织上安排他去海边疗养。 第七章:保尔提前结束疗养,被派到一个工业区去担任团的州委书记。深秋时,保尔因车祸压坏右膝,住院治疗,虽然开了两次刀,右膝还是残疾了。医生还预言,完全瘫痪的结局正向他走来。保尔又住进了疗养院,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篇十

保尔从小受尽折磨,12岁时辍学去洗碗。在那里,不听话就得挨打。可以说他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使保尔从小就产生仇恨压迫,渴望新生活的思想。之后,他参加了红军,成为光荣的布尔什维克的一员。他驰骋疆场,英勇奋战,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党。正当胜利的欢乐把他推到创造幸福生活的顶峰时,他却倒下了。他两次想到轻生,又很快战胜自己:这是摆脱困境的最可耻的办法。他拿起笔,开始另一种意义上的斗争。他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由于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由于生活平庸,为人媚俗而惭愧。在临终时,他便可以说:‘我已把自己全部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是啊,苦难造就人生。傅雷先生在《家书》中也提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生活,不能称为有意义的人生。

面对苦难,我们不能成为“后退大军”中的一员。想想保尔,从小受尽折磨,斗争带给他伤痛,全身瘫痪……相比于保尔,我们经历的困难算得了什么?

11.媳妇是怎样炼成的 篇十一

第2集战红缨被送进了医院。刚从美国回来的唐磊,第一天查房就碰上了吵着要出院的战红缨。出乎预料的是,俏俏居然跟唐磊是发小。艾萍和彭乐山决定去会一下女儿未来婆婆,谁知在小区超市买水果的时候越到了来超市卖滋补品的战红缨,看到女儿送的礼品被卖,彭乐山非常生气。范亮决定亲自登门道歉,却不想看到了来彭家拜访的唐磊。战红缨想邀请俏俏一家吃顿饭来消除影响,但范亮说俏俏要跟唐磊出去吃饭时,立马提醒儿子要警惕那个唐磊。战红缨独自一人来到了鹾餐厅,并称自己是代表范家前来参加聚会的,但是,彭乐山明确地告诉她:这是家庭聚会,不需要外人参加。

第3集看着俏俏上了唐磊的路虎,战红缨心里很不是滋味。战红缨追到医院来找唐磊,唐磊明确拒绝,战红缨却不依不饶。而范亮在听了母亲的警告之后,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谁知他看到唐磊和前来道歉的俏俏出双人对,范亮怒不可遏地前去质问俏俏,二人大吵起来,并扬言分手。俏俏向范婉打听范亮的情况,范婉劝解俏俏。战红缨主动来到游乐场找俏俏,想解开心结,但她对唐磊的偏见让俏俏心里很反感。范亮希望能得到俏俏的谅解,但俏俏佯装生气拒绝了他。范亮最终还是成功地将俏俏带离了唐磊的身边,二人冰释前嫌决定结婚。

第4集范亮拿着玫瑰前来求婚,遭到彭乐山的训斥。范亮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心情抑郁。彭乐山找到了范亮的家,范建国为了儿子来找彭乐山,老哥俩将话说开,彭乐山勉强同意了俏俏结婚的请求,但是结婚的前提条件是结婚后必须买房单过。彭家父母开始了四处张罗开始看房。钱不够俏俏只好婉转地向父母提出借钱的事儿。彭乐山告诉她:房子必须范家买,装修钱他们出,俏俏喜出望外。范建国找到自己的妹妹借钱,希望帮到儿子。而得知此事的战红缨却把范建国一通臭骂,范建国一气之下拂袖而去。范亮追出去,却刚好遇上了二姑妈,范亮一气之下嚷嚷道:我不结婚了。图丁想跟范婉解释关于儿子赞助费的事儿,得知内情的范婉生气地离开,她觉着被人给骗了,她要跟图丁分手……

第5集三天了,范建国仍不知去向。二姑妈得到消息说范建国回东北老家了,全家的矛头一致对准了战红缨。范建国归来,拿出30万元的存折,原来他把老家的房子给卖了,战红缨勃然大怒,并决计要跟范建国离婚。二人来到范亮那里来离婚,拿着结婚证逼着范亮盖章。范建国每天晚上睡在范亮的小奥拓车里,看在眼里的范亮心疼老爸,于是劝战红缨别再跟老爸作对。深夜的小花园里,范婉跟爸爸袒露着自己的心事。俏俏及时地劝慰战红缨,老两口重归于好。俏俏和范亮主动找到战红缨和范建国,说自己可以不买房了。谁知战红缨拿出了房屋买卖合同,告诉俏俏:她已经买好了房子!全家震惊。俏俏和范亮欢天喜地地来到新房,顺着窗户望去,俏俏惊讶地发现,新房跟战红缨家简直就像是一窗之隔,俏俏郁闷了。

(待续)

12.衡水中学:传奇是怎样炼成的 篇十二

一、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衡水中学的校训就是“追求卓越”, 正以为他们有这种精神, 才能取得那样好的高考成绩。你接触衡水中学的学生, 并非你想象的“考试工厂”的灰头土脸, 而是充满了朝气和自信。你看衡水中学的“天下第一操”——跑操, 场面之盛大, 气势之震撼, 就可以消除你对衡水中学的种种误解和道听途说。人最可贵的就是精神!

二、一勤天下无难事

衡水中学实行严格的时间管理, 从早上5:30到晚上10:10, 对时间的管理精确到分钟, 学生吃饭、甚至倒垃圾都是风风火火。正是因为学生的勤奋, 才成就了衡水中学的高升学率。试想:古今中外, 哪有学生不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衡水地区的条件是艰苦的, 说到工业, 就是盛产“老白干”;衡水的城市面貌非常一般, 大街上尘土飞扬;衡水中学的围墙和厕所之破旧, 比不上我们这里的乡镇中学。但就是在这样贫瘠的衡水大地上, 却生长出衡水中学这个“传奇”。走近衡水中学, 你可以看到它的教学管理是严格而科学的:你看看衡水中学对高一新生的预习要求, 对新生军训的要求, 对各科教学的要求……你就会对衡水中学刮目相看。

13.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 篇十三

本周公司组织我们全体员工观看了《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介绍物业管理知识的情景式电视剧。本片由八集构成,成功地刻画出以甄琴、艾馨儿、刘飞扬等优秀的物业管理人员在面对各种问题都能迎难而上的感人形象,同时也道出了物业管理人员工作中的责任和艰辛。

第一集《较量》主要讲述了滨海市瑞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获取了滨海市大型高档社区世纪华庭的物业管理项目,以及在中标前的曲折经历。

第二集《磨合》讲述了瑞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世纪华庭的开发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上级单位艰辛打交道的过程。

第三集《乔迁之喜》讲述了瑞康物业以甄琴为代表的一支优秀的物业管理团队在世纪华庭入伙前的辛苦操劳,展现在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小区入伙前应做的各项工作及入伙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

第四集《装修的烦恼》展示了装修在物业管理运作流程中是一个最容易发生矛盾,产生纠纷的环节,同时引出了装修管理过程中的四大矛盾:一是业主与管理公司之间的矛盾;二是业主与为主之间的矛盾;三是业主与装修公司之间的矛盾;四是管理单位与管理公司与装修公司之间的矛盾。

第五集《服务心经》主要描述了如何开展物业管理企业基层员工的礼仪服务及服务中心在日常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其中世纪华庭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全体员工站在小区门口送业主出门这个镜头甚是感人,这种集体提供服务的方式在我们日常服务工作中是很难看到的。

第六集《相互之间》本集主要围绕世纪华庭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面对业主的各种投诉时能够耐心的处理,巧妙的解决。

第七集《情与法》揭示物业管理和服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学会用法律思维模式解决,进一步探讨了化解各类风险的方法。

第八集《和谐》讲述了世纪华庭业主委员会的成立,确定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平等关系,并暗示了在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委员会默契配合下将给小区带来温馨、宁静的美好生活。

14.转贴 并购合同是怎样炼成的 篇十四

如果说创造不过是已有要素的重新组合,那么,并购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创造。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指公司或企业重新组合的手段和形式。而并购合同则是并购当事人(在本文中主要指并购双方)博弈所形成的最重要的成果,这个成果一般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合同所构成。

一、并购合同产生的原因

并购合同之所以会产生源于并购当事人的动机。而并购当事人的动机往往是诸多因素的综合均衡,比较复杂,“一言难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主要是指并购当事人通过对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运用、采取行政手段推动并购合同的形成,目的是追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公司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根本特点是:在政治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企业利益保全政治利益。从有利于并购成功的角度来看,行政介入对于解决并购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如职工安置)具有相当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并购中行政审批手续的及时办理。从不利于并购的角度来看,政府行为介入并购可能因为政治因素限制并购当事人依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市场选择的权利。

(二)产业动机

产业动机主要是指并购当事人通过市场手段促使并购合同的形成,目的是整合产业、领先行业、实现公司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提升公司或企业的价值。具体包括行业整合和产业链整合两种类型。通过对行业和产业链的成功整合,并购当事人可以实现并购后业绩的增长,这种增长超过并购当事人原来的增长之和,即实现并购的协同效应。

(三)内部人动机

内部人动机主要是指并购当事人的内部人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通过并购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其根本特点是在内部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牺牲公司利益来保全内部人利益。

考察已有的并购先例,并购当事人的动机一般情况下都是政治动机、产业动机以及内部人动机的综合,只是有些并购偏重于政治因素,有些偏重于产业因素,有些偏重于内部人因素。而在并购当事人的动机具有契合点时,并购合同即具备了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并购合同形成前

并购并不像电影里的华尔街所表现的那样神乎其神,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实际上,并

购合同的形成常常是漫长的,并购合同形成之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历数个回合的博弈。并购合同形成之前的博弈愈是充分,则并购合同形成之后的争议空间就愈小。反之亦然。这与“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第一回合:签署保密协议

为了保证并购当事人的信息安全,并购当事人的第一回合应当是签署保密协议。我国的并购实践当中,对于保密协议的签署重视程度不够,在有规定必须签署保密协议时(如对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出售、收购、置换),并购当事人才签署保密协议。在没有规定时,并购当事人并不十分重视保密协议的签署。其实,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并购之前的重要信息保护。尤其是在并购未能完成时对并购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更不利。因此并购之前的保密协议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第二回合:尽职调查

并购合同形成之前,并购当事人之间要相互调查了解情况,这就是尽职调查。这是并购当事人博弈的第二个回合。即使是所谓善意收购,博弈也是一样的进行。善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的情况是无论是所谓的善意还是恶意,并购开始之日就是博弈开始之时。对于买方而言,世间并不存在如“白雪公主”一样完美无缺的公司或企业,调查就是要发现不完美之处,买方的倾向是尽可能多了解卖方的情况。对于卖方而言,要在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之间和不提供太多负面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若提供信息过于全面,则可能导致将来的法律追索;若提供太多负面信息资料,则卖方有可能临阵退却。由此观之,买方尽量全面的要求与卖方的权衡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此则并购当事人之间的博弈在所难免。

并购合同形成前的尽职调查是发现并购前后可能存在的风险的主要方法,也是设计风险对策和签署正式并购合同的事实基础,尽职调查可以减少或最大限度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尽职调查的过程也可以视为从信息不对称到信息对称的努力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也存在制造新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因此,在正式并购合同签署之前,尽职调查的结果对并购双方是否签署、如何签署并购合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个回合的较量也是并购合同形成前最重要的较量。

进行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并购主体

必须调查并购主体设立的程序、资格、条件、方式等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同时还须调查并购主体设立过程中有关资产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程序,是否符合当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涉及国有资产时是否取得有关批准。此外,还要调查并购主体现时是否合法存续,是否存在持续经营的法律障碍,其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其未来的存续是否存在限制性因素等等。

2.主要财产

主要财产的调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土地使用权、房产的情况;商标、专利、著作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情况;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情况:财产是否存在产权纠纷或潜在纠纷;主要财产的取得方式,是否已取得完备的权属证书,若未取得,还需调查取得这些权属证书是否存在法律障碍;主要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使有无限制,是否存在担保或其他权利受到限制的情况;主要财产是否存在租赁情况以及租赁的合法有效性。

3.重大债权债务

重大债权债务对未来的权益会产生重大影响,又常常是陷阱埋伏的地方。因此必须调查应收、应付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情况,并且应当调查其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调查将要履行、正在履行以及虽已履行完毕但可能存在潜在纠纷的重大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核查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必须调查对外担保情况,并对是否有代为清偿的风险以及代为清偿后的追偿风险进行核查;必须核查是否有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人身权等原因产生的侵权之债;等等。其中,对于担保的风险、应收账款的诉讼时效以及实现的可能性应予以特别关注。而且,重大债权债务必然涉及相对方,作为验证债权债务真实性的重要手段,对相对方的调查是必要的。

4.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

应当调查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还应当调查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人员是否存在尚未了结的或可预见的重大诉讼、仲裁及行政处罚案件。

5.税务、环境保护、产品质量、技术等标准

由于我国存在名目繁多且行政级别不同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如果并购主体存在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情形,则要对相应的政策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予以特别关注。应当调查生产经营活动和已经投资和拟投资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有权部门是否出具意见,主要产品是否符合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标准;是否存在因违反环境保护方面以及有关产品质量和技术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而被处罚的情况等。

6.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组织机构图、规章制度以及历次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决议、会议记录等。对在有关部门备案的文件,应当到有关部门去核查验证。

7.利益相关者调查

利益相关者的调查主要涉及法律上的关联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控股股东、控股子公司、实际控制人、债权人、债务人、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同时对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成员的道德信用也应当进行调查,因为道德风险可能会引发其他诸如经营、法律、财务等风险。

8.对地方政府规定的调查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相当大,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某些方面仅仅是原则性的,因此各地根据其地方特殊情况往往制定了原则之下的各种地方行政规章,这些规章由于其地方性以及立法技术的差异,往往存在理解上的差异,由此又常常导致执行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并购当事人的权益会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为此需要进行调查,这对于并购后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地方政府规定的调查主要包括两类内容,一类是地方政府、部门针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适用的规定,如贸易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反不正当竞争、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规定;一类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特殊政策,如:各类许可证明等。

9.财务调查

财务数据是一个企业优良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一个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出于各种原因,其财务数据往往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所以有些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不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比如无形资产很可能就是一块“注水肉”。为此必须对财务数据作必要的调查。这些调查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采用新的会计准则与原有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所产生的影响;会计政策可选择条件的不同选择所产生的影响;向不同的监管部门递交的文件;销售收入;原始财务报表;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与会计机构之间往来的沟通函件;产品销售成本;市场开拓情况;研发的投入与收益情况等等。

10.人才资源管理

在这方面应调查的信息资料需包括以下内容:主要人才的个人档案;聘用合同资料;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员工福利规定的文件;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竞业禁止协议;经营管理者和关键人员的年薪和待遇历史情况与现状;员工利益的未来安排,如退休金、股票期权、奖金、利益分享、保险、丧失劳动能力补助、储蓄、离职、节假日、度假和因病离职的待遇等;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员工纠纷的具体情况等等。

11.经营状态

对经营状态的调查,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产业政策的演变;对外签订的合作协议、管理咨询协议、研究和开发协议等;供货商的情况;主要购货合同和供货合同以及价格确定、相关条件及特许权规定;市场开拓、销售、特许经营、委托代理、以及独立销售商的名单;消费者的清单;有关存货管理程序的情况;主要竞争者的名单;产品销售模式及其配套文件等;作出的有关产品质量保证文件;有关广告、公共关系的书面协议等等。

12.保险

保险调查的范围主要是保险合同、保险证明和保险单,险种主要是一般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火险或其他灾害险、董事或经营管理者的责任险,以及雇员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

尽职调查的上述事项都会对并购当事人未来的利益、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就是“去脉”,而依据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一一“来龙”。调查就是要理清其中的来龙去脉,进而对从政策、产业、行业、财务、法律、人员等等诸多方面的风险、收益进行整体评估。整体评估的结果将构成并购的基础。

(三)第三回合:谈判

在尽职调查有了初步的结论之后,并购当事人进入第三回合:谈判。有了调查才有发言权,并购也是这个道理。并购当事人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谈判。这个回合是由一轮又一轮的谈判组成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拉锯战。这个过程中并购当事人的相互了解会进一步加深,知己知彼的境界在逐渐提升,各自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会逐步的显现出来,一句话,越谈越相识。

(四)第四回合:意向协议或框架性协议

在谈判进行到一定的阶段时,并购当事人一般会通过意向协议或框架性协议的方式来确定并购当事人的并购意向,从而将正式并购合同签订之前的行为纳入约定的范围之内。避免由于并购无法实现时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晰导致的纠纷。

(五)第五回合:尽职调查与谈判同步进行

在谈判中,会发现尽职调查所不能发现甚至与尽职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不一致的事实。因此,第五个回合的博弈是尽职调查与谈判的同步进行。而谈判的实质,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尽职调查的另一种继续。

(六)第六回合:并购合同谈判稿

谈判不可能是无休止的唇枪舌剑,在谈判与尽职调查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并购当事人会起草出一份并购合同的谈判稿,使谈判更加有的放矢。谈判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收购方提供谈判稿,一种是由被收购方提供谈判稿。提供方或多或少都会将自身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反映在谈判稿中。因此,无论由哪一方提供谈判稿,其实质都是谈判的具体、详细的工具或者是一种谈判的策略,是签署正式合同的前奏,与正式合同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七)第七回合:并购方案的形成并购方案可以说是并购当事人的路线图,并购当事人在尽职调查、谈判中形成的一致意见将逐步形成并购方案,方案涉及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实体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并购目的、主体及其历史沿革、并购标的、价款及其确定依据、支付方式和期限、债权债务的处置、职工的安置、权利义务的安排、利益风险的分配等等;程序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并购当事人的内部决策程序、外部报批或报备等并购程序,以及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之间的先后关系等等。其中的许多内容在进一步具体化之后会成为并购合同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购合同形成之前的几个回合的博弈,是并购当事人之间利益与风险、智慧与勇气的较量,较量的结果将决定形成什么样的并购合同。当然,以上七个回合的表述并非表明并购的严格先后顺序,目的仅为叙述之方便,以及说明并购合同形成前并购当事人较量的主要方面

以及其对并购合同的炼成所具有的作用。

三、并购合同的形成在经历了几个回合的交锋并达成共识,同时按照规定进行了相应的审计、评估之后,签署正式的并购合同就具备了充分条件。正式签署的并购合同是尽职调查、谈判、并购方案的集中反映,包括利益与风险、权利与义务。

(一)并购合同的主要条款

在主体确定、资格合法的前提下,并购合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定义

并购合同中需要对合同条款中的术语进行定义,尽管这些术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并购合同中也要仔细推敲,以使并购合同中一般术语的特殊意义得到准确表达,防范由于术语解释产生的纠纷。这些术语还涉及法律以外的财务会计内容,并购合同中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是在处理财务数据时对会计政策的运用。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用几种会计政策中的一种,因此,在这几种会计政策之中选择明确一种会计处理,需要在并购合同的定义中予以明确。

2.并购标的并购标的条款需要对并购当事人买卖的是什么作出准确的描述,并且作出一方愿意买,一方愿意卖的意思表示。

3.转让价款和付款方式

内容包括作价依据、价款计算方式、价款总额、支付方式、支付期限。

4.交割

交割条款主要规定交割的先决条件、交割期限以及交割的执行等内容。交割的先决条件一般包括并购当事人内部权力机关的批准、外部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并购标的上第三方权益的解除或其他协议安排等。

5.并购当事人的义务

并购当事人的义务是实现并购的基本条件,包括卖方、买方的义务。

6.过渡期安排

过渡期指的是并购合同签署之日至交割之日的期间,这期间,并购的成败还处于不确定状态,并购当事人在此期间需要履行约定的义务以使并购的各项条件一一成就。在此期间,并购当事人需要就重要事项的知情权、相关资产的保护、日常运营、管理人员安排及重大事项的处置权等等作出明确约定,以承前启后。

7.并购当事人的陈述和保证

并购当事人的陈述和保证,尤其是卖方的陈述和保证在并购合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证条款通常包括保证行为和保证不行为。保证不行为条款使得并购当事人不得采取某些行为,以免使并购的预期落空。保证行为条款要求并购当事人采取一定的行为,以使并购的目的得以实现。无论保证行为和保证不行为都涉及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段时期。

8.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条款是一般合同均要涉及的条款,并购合同自然也不例外。并购当事人违反其在并购合同中的保证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即并购当事人保证行为而不行为或保证不行为而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必须在违约责任条款中予以明确。由于税收、环保问题以及诉讼的处理潜在成本较高(环保问题的处理成本会更高,目前仍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对于违约的后果及其赔偿需要进行具体、细致、可操作性高的约定。

9.合同的变更、修改及终止

并购合同的变更、修改及终止条款是就可能发生的对并购合同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客观情

况及主观情况进行明确界定,是为并购当事人应变预设一定的前提条件。变化是必然存在的,并购合同当事人当然不愿意因为并购合同而作茧自缚,保持进可攻、退可守的自由是并购当事人的必然选择。

10.法律适用及争议解决

法律适用包括并购合同的签署、履行及解释的法律适用。

争议的解决方式、解决地点具有可选择性。解决方式、解决地点的不同对争议的解决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争议解决条款对并购当事人的权益具有潜在的重大影响。

11.合同效力

并购合同的生效条件包括法定条件和约定条件,指合同生效所必须满足的各项条件,在生效条件未满足之前,合同就无法发生法律约束力。

交割的先决条件与协议的生效条件存在重叠(主要是并购当事人内部权力机构的批准以及有关国家机关的批准),主要是因为合同的生效与交割之间既存在必然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从联系上看,并购合同没有生效,则交割就是不可能的。从二者的不同来看,并购合同生效后并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之一就是交割,但又不仅仅是交割。并购合同生效确立了并购当事人之间的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交割则确立了并购标的物从一方向另一方的转移,属于物权的变动。而且合同生效并不必然导致交割,因为在合同生效后至交割时尚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期间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12.税收及费用

并购必然涉及税费问题。包括法定的税费分担和约定的税费分担两部分。

13.其他条款

主要是通知、信息披露、并购合同的完整性、条款的独立性等内容。

(二)并购合同形成之后

并购合同签署之后,并购只是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因为,并购合同中一些先决条件、生效条件还需要并购当事人的落实才能成就,这些条件若不能充分成就,仍然有可能导致并购的流产。

1.尽职调查

并购合同形成之后似乎不存在尽职调查的问题,其实不然。因为,并购合同形成前的尽职调查并不能发现所有的风险,并购合同虽然能够弥补尽职调查的不足,但是并不完整、具体、细化。因此并购合同签署之后依然还存在合同履行中的尽职调查,只有如此才能及时发现隐藏的风险,从而为风险的防范、治理奠定事实基础。

2.履行合同

履行合同就是并购合同当事人根据并购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行使各自的权利,是由实际执行中一系列的细节组成的。并购合同的签署仅仅是开始而已,并购合同的执行更加关键,执行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并购合同使命的实现。

3.并购合同履行完毕之后

上一篇:小班实物归类教案——我把玩具送回家下一篇:大学毕业会计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