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8-07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16篇)

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一

在劳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

在劳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通过利用学生的求趣、求疑、求新和求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好学。

[关 键 词]

兴趣,设疑,猎奇,直观教学,表现欲,心理体验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技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值得劳技教师探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一、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引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精彩的引入能起到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所以上课

—1—

一开始,教师应以新颖、别致的方式,如展示有创意的实物,巧妙提问,讲述生动有趣的实例等,把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的欲望。例如,教学花卉《扦插繁殖》一课,教师可先展示采用扦插的方法繁殖的盆栽花卉,如盛开的月季,含羞待放的菊花,婀娜多姿的迎春花,香气四溢的桂花,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扦插繁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学《土壤》一课,上课一开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土壤?”“土壤为什么能生长作物?”“什么样的土壤最有利于作物生长?”此时学生疑问重重,产生“愿知其详”的急切心情。显然,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或设疑,或激趣,无疑会使学生进入“受激发状态”,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

二、介绍现代科技成果

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人类共有的天性。青少年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周围世界特别是最新发生的事情,不但好奇,而且还怀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根据学生这种求新猎奇的心理特点,教师有必要本着“知识点源于教材,具体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结合有关章节,向学生适当介绍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例如讲花卉无性繁殖时,可介绍“组织培养”、“克隆技术”等相关知识;讲营养元素时,可介绍无土栽培技术;讲光合作用时,可适当讲解温室栽培技术对提高作物产量的意义;讲优良品种时,可介绍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太空育种等;讲地膜覆盖栽培时,可介绍“再生纤维共混膜”;讲浇水管理时,可介绍“节水灌溉”技术。事实上,每当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连最“淘气”的学生也会凝神静听,学习兴趣倍加浓厚。

三、使学习材料直观化

课本中的学习材料本身是有意义的,但往往比较抽象或一时不被感知,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学习材料直观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观察、思考、探索转化。

例如在上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有病斑的叶片和带有菌核的茎与角果标本,交待菌核病的症状,然后利用图表说明菌核病的危害,最后播放教学录像片,让学生了解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上述标本、图表和录像的使用,使学习材料实现了由静到动、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因而更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气氛。

又如上《插花》一课,在介绍插花材料时,教师用录音机播放婉啭的鸟呜,潺潺的流水声,如同鸟儿在身边歌唱,溪水在身边流过,美丽的花草就生长在周围。在学习插花的形式时,教师将几种不同形式的插花摆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担当花店“营业员”角色,向顾客介绍、推销自己的“产品”。同学们个个兴奋不已,争着对照实物描述插花的特点、风格。由于学生在学习时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饶有风趣地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结果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由此可见,恰当地使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投影、幻灯、录像等直观手段,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能使学生产生认真、主动学习的愿望。这样教师便抓住了学生,学生又抓住了教材,因而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竞赛活动

众所周知,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求胜心理,所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可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教水仙《切茎、上盆》一课,教师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剥鳞茎皮比赛,看谁剥得快,剥得干净;切茎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同桌竞赛”,让同桌两位同学比一比切茎操作的规范、准确程度;进入“上盆固茎”阶段,教师则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竞赛”,即让学生对照上盆固茎的要求,对自己上盆固茎的操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判。上述竞赛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技术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活化了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充满着乐趣。

又如教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课,围绕着病虫防治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知识抢答竞赛。竞赛中同学们谁也不甘示弱,个个都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通过这种竞赛活动,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复杂的技术也变得容易掌握了。

五、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应引导他们拿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加以运用,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盆景制作技术后,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以大自然为课堂,组织学生到野外挖树桩,找石料。制作材料备好后,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盆景的设计与制作。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制作出一盆盆造型奇特、极具观赏价值的盆景作

品。又如学习花卉施肥技术后,教师安排学生调查自家花卉的施肥情况。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花卉施肥存在着种类单

一、用量不合理和施法不当等问题。于是,不少同学针对存在的问题,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施肥效果。再如学完作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使用技术,教师及时让学生将这一实用新技术用于生产,指导、帮助本村油菜种植户培育油菜矮壮苗。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防止了“高脚苗”的产生,解决了一直存在于油菜育苗过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而这种心理体验会进一步使学生对劳技课的学习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有多种,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将劳技知识趣味化,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去实践,并使之在学习、实践中体会乐趣,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中学

作者姓名:王洪贵、钱英俊

本论文获得2001年南京市中劳动技术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二

一、教师要从创设情境入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赏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学习的动力, 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概率的意义》一课时, 提出问题:老师手里有一张画展的门票, 可是有两名同学都想要, 我很为难, 到底该给谁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老师解决这个困难吗?学生会有很多种回答, 同时课堂气氛会非常热烈, 老师接着问,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呢?通过现场抛硬币让学生体会硬币正、反面朝上这样的两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学生操作, 鼓励学生参与, 发展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仅有教师的演示, 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 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浅的。如在教学《镶嵌》时, 我就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 同桌合作分别剪一些边长相同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变形镶嵌, 哪几种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学生在亲自试验后与同桌交流总结出了规律, 接着又让学生用边长相同的正多边形中的两种镶嵌, 看看哪两种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从而探索出用两种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的条件。整节课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通过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活动中, 感知了抽象的数学规律, 其乐融融, 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联系实际生活, 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中指出,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 数学才是活的, 才富有生命力, 如在讲“油菜种植的计算”一课时, 应用题的题目较长, 部分学生的理解有很大困难, 大部分学生对长篇幅应用题产生恐惧, 因而我选择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阿里木家去年种植棉花50亩, 亩产量达100干克, 若棉花产棉率是700%, 那么去年他家的产棉量是多少?若今年改种新品种, 亩产量提高40千克, 产棉率增加10%, 产棉量比去年提高20%, 猜猜今年他家棉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看了这个问题, 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题目也很容易解决出来, 再接下来的“探究二”就迎刃而解了。

四、提供讨论交流, 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学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在学习活动中, 对传播知识一知半解, 得不到交流和解决而产生的。课堂教学中, 应抓住时机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渠道地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如在《解分式方程》的教学中, 我问学生:为什么有的解就是分式方程的解, 而有的却不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再派代表回答互相补充。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认知过程, 在讨论、质疑、解疑过程中, 互相启发开阔了思路,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这样既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又如在讲授《科学记数法》时, 我选择了让学生小组讨论, 怎样将很大的数简便的表示出来, 有什么规律。本环节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小组讨论, 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让每个学生能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和归纳能力。

五、通过“尝试”的学习方法, 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的确, 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学习中, 不可能总能选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必然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时候。这时, 就必须改弦易辙, 另辟蹊径, 调整思路, 另行出击。此时教师应及时激发学生“试一试”的欲望, 启发他们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向可能解决问题的各个方面辐射, 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在不断的尝试与选择中解决问题, 激发兴趣, 掌握知识。

六、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表扬和鼓励, 而是具有较浓的评定, 评议, 评析, 评价, 评点的色彩。评价语是否得当, 不仅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 其至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学生一般对老师的评价很看重, 学生甚至把老师的评价作为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教师恰当的评价语, 就为学生鼓起前边的风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不应该苟求他们十全十美, 也不应求全责备, 而是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才华, 充分肯定他们, 高度评价他们, 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和学习兴题。反之, 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使学生潜能难以发挥。

七、师生融洽, 亲师信道

心理学家认为, 融洽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以善教的艺术去折服学生, 而且要以人格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 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至关重要。小到穿着打扮, 大到言谈举止, 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他们喜爱的老师和睦相处, 可以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要培养与学生的情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总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 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数学新漾在标准 (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三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学习探究

在音乐教学中,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并积极地投入学习。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崇高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具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社会。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结合中学生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以音乐教师高超的才艺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吹拉弹唱样样都会,随时要表现出自己是音乐老师,把高超的技艺随时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乐意向你请教。作为音乐教师,在器乐和声乐上必须是出类拔萃的顶尖高手,对于教学中用不到的器乐不求样样精通,但也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丰富和多样,教学语言充满感情又活泼新颖,教学方法能够灵活多变。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巧妙结合,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经常编一些节奏比较强的打击乐,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音乐课程应该学到的知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表现的能歌善舞,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喜欢音乐,经常让学生中有特长的进行表演,效果会更佳。所以教师的音乐素质好,能够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崇拜。

二、以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成功的教育必须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基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要使音乐课程的各项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保证。师生关系和谐,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是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关键。所以,要激发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且心理相容的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颗对学生的仁爱之心,使学生真心实意地和你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没有思想负担,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能够无拘无束、大胆地开展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课堂教学愉悦有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学生才会甘心情愿地接受教育,才有可能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民主、在相处的氛围上和谐。师生心理相容,心灵互相接纳,是一种纯真至爱的、真挚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学好音乐创设师生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教学环境,让音乐课堂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气氛。如在教《音乐与舞蹈》这一单元时,我就先让学生了解蒙古族能歌善舞的草原生活,再让学生欣赏“蒙古族音乐与舞蹈”的有关课件,这样使音乐课堂教学愉悦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

四、音乐教学要开阔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进取晋升和开拓精神,具有丰富个性、健全身心的、高度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尽可能是各种类型、多样化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其能够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多播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声唱法等。教师要边播放边讲解,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显著的帮助作用。

五、对音乐教学适当评价,积极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当的教学评价就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所有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都想得到老师的鼓励和重视,老师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就能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就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有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处处感到温暖。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著追求,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4.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四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关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做游戏,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去做,精心设置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关爱 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以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化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赞赏的态度,正确的引导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似如亲身父母。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引导学生思考:500÷100= 2400÷100= 1200÷400= 3600÷300= 800÷400= 5400÷600= 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经过同学们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有一组故意戏弄从不爱发言的杨坤代表发言。他站起来了,但却支吾了半天,吞吞吐吐地小声说了一些。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同学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同学也不耐烦的地埋怨他耽误时间,我看看杨坤同学他满脸通红,低着头眼睛不敢再看老师和同学。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站起来发言,哪怕说的声音小了一些,也不完全对,但老师也特别的高兴,这证明你和大家一样努力学习了,也说明你是很勇敢的”。慢慢地这位同学爱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课,一学年下来。期末测试考了64.5分。我觉得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我们要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要给学生自信心。因为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以关爱、鼓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语文那样有生动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客观事物的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使学生不是在被动的听数学。而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如我在教学生认1~9的数字时,为了让学生记住1~9数字的字形,我自编了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称钩,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气球”。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三、通过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好动、爱模仿。不如在教师的组织下人人都动,如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如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让每个同学都拿7根小棒,有的同学没带小棒就让他们用水彩笔代替……大家拿出7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他们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2和5,又通过总结得出7可以分成1和6,,1和6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2和5 组成7,7可以分成3和4,3和4组成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掌握了7的组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00分抢答游戏,每题5分,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选2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地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又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引用了帮助小白兔找家的游戏,即:把写有得数的多座小房子图片贴在黑板上,一群小白兔图片的头上有数学题。老师再把游戏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群小白兔外出找食物,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谁能帮助小白兔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听了都争先恐后的帮助小白兔找家,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积极动脑筋算题,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了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而又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有力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懒散,我想可能是对当时所学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就给他们找了一些数学趣味题做,如:

1、一辆公交车里有15位乘客,到站后下去10位乘客,然后又上来8位,现在车厢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2、18位同学玩捉迷藏,走了3位男生,又跑来5位女生,现在玩捉迷藏的人还是18人吗?是多了?还是少了?

3、爸爸给小芳14元钱,妈妈给小芳5元钱,买水彩笔用了6元钱,现在小芳还有多少钱?

刚开始做时,大部分同学用两步计算来解题,当发现有人只用一步算式就能解题时,有些同学不服气了,于是积极地去找简单的算法,这样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简单算式。所以,我想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开拓了思维。

六、精心设置课堂小结,延续数学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回顾所学新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是学生体会到收获,体会到成功,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以谈话的方式说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归纳。老师小结邀请“时光老人”来做客(附)录音故事。“我是时光老人,小朋友们天天都和我打交道,我喜欢一个劲的向前走,从不肯停止,更不愿回头。会利用时间的小朋友抓紧每一分,学习就会有进步。不珍惜时间的小朋友,我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都很好,我送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在“关爱”中带有“语言”,在“语言”中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后作“小结”,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钻研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五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根据我的教学历验与进一步学习的体会,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综合文字、音韵、训诂等知识,讲清字、词的涵义。

综合文字、训诂等知识,讲清汉词的原委,有利于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曹刿论战》中有一句“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学生把“狱”常误解为“监狱”,未能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说文》:“狱,确也。从,从言。”,即两犬。朱骏声《通训定声》:“狱,讼也。”犬好斗,用两犬示相争;打官司要争是非曲直,故从言。狱为会意字,本指打官司,后引申为案件。打官司,往往有人会因犯法而入狱,故又引申为监狱。知道了狱字的形体和词义引申的轨迹,就不难理解上句的“狱”。

又如《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闯亍!碧逑至斯湃说幕繁R馐丁A个字有三个难点。数,本是小学都应掌握的常用字,但因多音多义,读音和意义常混淆。《说文》:“数,计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计数为本义,因谓所计数为数。计数频繁,故为频数(shuò,作者注),又为数密也。”原来,表示计数,音shú,是数的本义。名动相因,词类活用成为固定意义,引申为数目,音shù。音计数频繁,引申为屡次、频频,音shù。又引申为密,音cù。罟较生僻。,是网字的变形,本象网形。楷书中从的字多有网义,如罗为捕鸟网,罩为捕鱼网。矗wū),浊水不流。指污浊的水不流动。王筠《说文句读》:“础⒊赝物,但分清浊耳。”因此,闯胤褐赋靥痢9湃宋了鱼类的生长繁殖,不许密网捕鱼。

深入浅出地讲清汉字的形音义,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

现代生活熏陶下的中学生,有其优势,但也有些心理问题,这可在文言文中找到激励的良方。有的学生任性,管不住自己;有的抗挫折能力差,心胸狭隘。古人说《周易》中六卦最切人事,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益,君子以见弄则迁,有过则改”;“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这六卦含有深刻的哲理:一是要奋斗,振作精神,自强不息;二是要胸怀宽广,像大地一样容载万物;三是要养德养身,社交语言得体,饮食有所节制;四是要抑制不健康的情感和要求;五是要学习好的,改正错的;六是要正视社会环境,摆正自己的位置。老是可以针对学生心理,将古人的思想浅易地介绍给学生,学生往往乐于接受。

结合现代社会生活与学生心理,阐发古人思想精华,使文言文贴近中学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益的.。

三、结合学生习作实际,讲解古代作品的构思及表达技巧。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往往重阅读,轻写作,往往导致文言文与作文脱节。事实上,古代作品中的许多精品,在构思和表达技巧方面,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仅以《小石潭记》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例稍加说明。

层次混乱、情景脱节、描写匮乏正是中学生游记的通病,而《小石潭记》是游记中的佳品,是写游记的绝好范例。从构思看,它有两大优点。(一)以游踪和视线为序,线索明晰。作者先从来路写起,先听到水声,后看到潭水,再看到潭的全貌和周围的景色;接着写潭中的鱼;再把视线荡开,写溪流。这样按照游踪的顺序,由远而近;又顺着视线,由近及远,层次分明。(二)因景触情,情景交融。刚听到如佩环鸣的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因“其景过清”,加上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长期被贬,顿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寂寞感伤之情跃然纸上。这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佳境。从表达技巧看,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写景上。(一)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结合。写潭水的清澈,先正面描写“水尤清冽”;再写阳光、鱼影,“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透潭底,鱼影清晰地印在潭底的石头上,足见潭水的清澈,这是侧面描写。这种写法,有概括,有具体,形象生动。(二)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青树翠蔓”是静景;“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枝条的动态。鱼“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将鱼的动态与静态结合,颇有情趣。(三)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水声“如鸣佩环”,溪岸“斗折蛇行”,“岸势犬牙差互”,运用比喻,写出水声的清脆悦耳,溪岸的曲折悠长,岸势的参差不齐。鱼“似与游者相乐”,运用拟人,道出鱼的多情,也是将人的喜悦之情移植在鱼的身上。我们若借鉴这些描写的方法,写景就会少些呆板、多些灵气。

中学生议论文论证乏力,孟子的文章颇有借鉴价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中的上乘之作,孟子文章论证严密、气势磅礴的特点,便于借此指导学生针对议论文中的问题进行学习。

以文言文的构思和表达技巧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觉得文言文有宝可掘、作文有法可依,必然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四、教师必须做到三个“坚持”,把语文课上好上活。

(一)要坚持“古为今用”,避免脱离现实。学习文言文,并非让学生钻故纸堆,并非让学生满口之乎者也,成为“孔乙己第二”;而是服务现实。“见”并非“现”的通假字,它也是多音字,有“jiàn”、“xiàn”两读。读“xiàn”时,义为显示、显露、出现、实现。《广韵》:“见,露也。”《集韵》:“见,显也。”《汉书元帝纪》:“天见大异。”颜师古注:“见,显露。”事实上,见现是古今字:“现”字出现得较晚,大约在宋代才有“出现”之义。讲解这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形音义知识,古为今用,化知识为能力,学生就不会产生“古文无用论”,必然能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要坚持循序渐进,避免“拔苗助长”。人类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我们必须先让学生熟读一些有代表性的优秀文言文,努力做到日新、日新、日日新。

(三)要坚持追根溯源,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准。教师应该学而不厌,对语音、文字、训诂、语法、古代文化的知识都有所涉猎,遇到问题勤查《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必要时就教于专家,不仅要知道流,还要知道源。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才能深入浅出,将语文课上活,才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当然,以上所述仅是笔者浅陋的一家之言。探索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一论题,仍有待广大专家和语文教师研究。

参考文献:

汉许慎 撰 宋徐铉  校定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版

汉许慎 撰 清段玉裁  注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清王筠  说文句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王力   谈谈学习古代汉语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年版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

6.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篇六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2.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3.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4.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7.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七

一、利用精彩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上课一开始就采取多种形式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

(一)抓住题眼处设问

教材里的很多课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从题眼入手,可以把握文章整体,点面辐射,可以牵一发动全身。

1. 有些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审题时可以单刀直入。

如学习《槐乡五月》一文,紧扣题目中的“槐乡”设问:什么样的地方称之为槐乡?槐乡有些什么景色?为什么要写槐乡的五月?这样引导学生紧扣住文章描写槐乡槐花的多,借助槐花来写人的主旨。

2. 有些课题提供了课文的内容要点,在课题上做文章,有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内容及本质。

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紧扣题眼“必须”, 找出描写“必须放”的理由,课文围绕“必须放”依次写了:钓鱼、钓到鱼、放鱼、回忆,引导学生根据父子之间的对话,理清文章脉络,再把“必须放”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体会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激发悟理,理解中心。

3. 有些课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蛇纹石要层层递进,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疑引思,围绕问题理解内容,才学有重点。

(二)抓住文章悬念处

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黑板”跑了》时,我向生提出:黑板是定在墙壁上的,怎么会跑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设置了悬念,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对教师亲近、信赖,才较容易对学科产生兴趣,也才能自觉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教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你是怎么想的,跟大家谈一谈……你想试试吗?”“你一定行!”“谁能比他更好?”等等,这样的课堂语言多一些,对学生的评价要遵循鼓励性原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应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求知欲望,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解惑的浓厚兴趣。

(一)创设情境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的文章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文章文笔清新,有的文章充满幻想。这些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录像、幻灯、录音、朗读、挂图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情导入。如在学习《沉香救母》时,我播放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母子分离的片断,让学生体会母子分离的悲痛,为学生理解沉香为何历经千辛万苦都要解救母亲做感情准备。此时,学生求学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变抽象为形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应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如我在教学《水乡歌》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水乡的录像,观察水乡的特色,学生通过由远到近的观察,进入意境,犹如荡舟水乡,兴趣油然而生。这种从感知具体形象入手的教学,比直接生硬的传授更具吸引力。

(三)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渴望探索、发现,同时也充满好胜心、表现欲。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队,采用竞争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书,了解海底世界的风景和物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读书体会,评出最佳合作小组,评出“观察家”、“想象家”、“思考家”、“动物专家”等表现出色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纷纷投入课文的学习中,小组成员还充分发挥了团体协作精神,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全体学生都做到了主动参与。

四、适时采用电教手段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形、声、光、色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激发求知心理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我一开始就一边播放神奇的海底景象录像,一边播放朗诵录音。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字的,见过和没见过的景和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一过程中转化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二)激发爱好心理

《海底世界》一课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五光十色的海面,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植物,以及物产丰富的海底宝藏。学生们通过录像的辅助教学已经初步认识并有些爱上了海底世界。在讲读课文后我又播放了精选的科教片《海底景色》的电视录像片断。我发现,那优美动人的海底风景,和谐悦耳的配乐朗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情画意之中,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电视节目放完后,学生们欢呼雀跃。有的说:“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库呀!”有的说:“我真想到海底去看一看。”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潜水员,把海底的宝藏全都找出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五、开展丰富活动

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我们在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我班级活动中积极组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节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8.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八

一、树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中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如: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想当班长而学习;有的是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不断努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目标。但由于学习的目的是社会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强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对事物的新奇感是学生兴趣形成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语,就会成为学生的焦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独创新颖的导语,就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以达到预想目标。如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了一组太阳在不同时间段的图片,然后导入:“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但你有没有观察过,在一天当中,太阳有什么变化?(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观察说出太阳的种种变化)老师有个发现,太阳在早晨看上去比中午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难住了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想知道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了解这个故事。”由日常生活导入课文,学生兴致高,兴趣浓,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三、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人的兴趣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兴趣的产生起着综合作用。尤其小学生的兴趣还没有完全脱离情感性的特点,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因此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枯燥、乏味、单一,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持久不变。如《影子》一课,在教学时先播放《可爱的中国》的录音带,师生齐唱,感觉太阳的温暖,然后老师说:“你们看,太阳公公散发出了光芒,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还会照到哪里?”学生会说:“阳光会洒到小朋友的身上……”师说:“当阳光洒在我们身上时,我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然后带学生到户外活动,这时引出课题《影子》,让学生做“踩影子”的游戏。同学们两个一组,三个一群,快乐的唱着歌,开心的做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发现:当我面向太阳的时候,影子在我身后;当我背对着太阳的时候,影子就会出现在我前面;当我右边对着太阳,影子在左边;反过来影子就在右边。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充分感受眼光和温暖。在游戏中体验光、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教学上的灵活多样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才能使他们对事物很快形成正确的概念,以便牢固掌握,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高效高质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相互依存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高,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特别感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的态度就是主动的积极的,就能发挥他的学习潜能。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整个学习过程就会枯燥无味,缺乏动力,就会阻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性的意向活动,并伴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由于学生对知识真理有强力的追求,就必然转化成学习活动中强有力地内在动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学习方法并从中悟出许多道理。就拿《中彩那天》一课来说吧,同学们都清楚,如果中彩的话全家就会皆大欢喜,但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作者父亲的彩票中了梦寐以求的大奖时,为什么全家心事重重?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真正中彩的是父亲的同事库伯,而中彩的奔驰汽车,父亲完全可以占为己有,因为外人都以为是父亲中了彩。全家人心事重重的根本原因是违背道德、信义占有这辆汽车,还是遵守道德信义,把这辆汽车还给库伯呢?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人应有的志气,人穷应志不短,金钱有价而道德无价的道理。

以上就是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几点教学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还需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把学习变成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使之受益终身。

9.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九

内容提要: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教学的良好开端,引起学生兴趣;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文:音乐来自于劳动,来自于大自然。然而,音乐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说,似乎是一门副课,有的几乎不上,有的只是简单的教几支歌而已。然而音乐是人类精神的灵魂,是语言的发展,音乐这门课程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动中,乐中,欣赏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以及创造,审美能力。那么小学音乐课唱歌,如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浅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的良好开端,引起学生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常会听到学生谈论“我喜欢某一位老师讲的课,既生动又形象”,“我不喜欢上某老师的课,枯燥无味,又罗嗦”,很明显学生喜欢听哪位老师的课,那一科的成绩自然好,反之则不理想,那么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在开始上课之初就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想方设法引发学生好奇心,这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由于学生已上了很长时间的音乐课,觉得很平淡了,激不起什么兴趣了,天真好动的性格也有所改变了,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开端,在音乐教学中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也能使他们在疑问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形成。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活动富有趣味性,学生才会主动和积极参与,融音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知识,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习惯。在教学上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现状,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听、唱、玩”等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与习惯。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再者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例如,我上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音的强弱。为了让学生有趣味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捉迷藏”游戏。老师和学生共同创编歌曲《找朋友》,由王同学藏物件,李同学找物件,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唱歌曲《找朋友》,当李同学走近物件时,我们要唱强,当李同学远离物件时我们要唱弱,当学生越来越靠近物件时,有几个学生激动得站起来唱,同时拍打着节拍,把一节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课上活起来,到了最后,全班同学还邀请我来找物品。音乐的强弱就这样被学生轻松地有趣地掌握了。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又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愉快的上完了一节枯燥无味的音乐知识课。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新发展,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导入新课,就能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地敲好一堂课的“第一锤”。如教学《蜗牛与黄鹂鸟》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可爱有趣的动画插图,一下子就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所创设的意境中。通过多媒体电教平台能直观地表现音乐,激发学生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这样的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我在教《小青蛙找家》一课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中的内容,伴随着《小青蛙找家》音乐响起,在投影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荷糖画面,小青蛙坐在荷叶上蹦蹦跳跳,呱呱的叫着,这是一幅美丽的景色。我用充满深情语调讲述“小青蛙找家”,使学生听着轻快、活泼、跳跃的乐曲,让同学们模仿出动物的叫声,走路的动作,并用适合的乐器渲染其跑和叫的动作、声音,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就在这样一个自主、开放、和谐的情感中得以充分的发挥,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

四、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故事教学可把歌曲戏曲的主题、内容、情节展示给学生,还可借助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越剧时,感到非常陌生,而且难以听懂。我以音乐为背景讲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三年同窗、生死相爱、英台抗婚、双双化碟。教师生动的语言,慢而低沉的语调感染了学生,把学生带到故事中去体验主人公的情绪和内心世界。同时学生对作品中的唱腔、曲调、内容、环境、情感、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又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们编了一个小乌鸦和乌鸦妈妈的动人故事,故事讲了乌鸦妈妈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小乌鸦养育大,终于有一天,当乌鸦妈妈年龄大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牢记妈妈的养育之恩,辛辛苦苦为妈妈寻找食物喂养妈妈。课中我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人的语气感动学生,让学生从中明白妈妈的辛苦,以及应该怎样孝敬妈妈,疼爱妈妈,学生听了故事后,很感动,纷纷举手发言来表达自己将怎样疼爱自己的妈妈,并在学习歌曲和演唱歌曲时都很认真、专注,用心投入地演唱了这首歌曲。

五、引导学生表演,激发学习兴趣

歌表演融思想性和趣味性、音乐性和舞蹈性于一体,是最简易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歌表演以唱歌为主、表演为次,那么在教学中应做到动静交替。动作不宜过大,应以不影响歌唱为限度,将重点放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其次,音乐与表演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所以,每学一首歌曲都要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来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如教第十一册《读书郎》时,我让学生自愿分组,每小组准备一个与读书郎有关的节目,十五分钟过后,学生上台表演:一个组表演合唱(校园十佳歌手领唱,其他同学合唱);一个组表演小品(读书郎与私塾先生),读书郎自带了道具即书包;一个小组表演舞蹈;一个小组表演打击乐等等,又如教唱唱歌课《大树妈妈》时,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启发学生加入简单的表演动作。根据歌词意境,同学们都开始随着音乐舞动,就连平时许多很内向的学生也都忍不住跟着跳了起来。然后,让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学生们很容易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边歌边舞,感受到了音乐的无限魅力。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习兴趣

10.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十

二、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学英语热情。

英语语法规则,词的用法区别,发音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对六年级学生讲“be”的用法,记口诀:I用am,you用are;Is跟着他,她,它。要问复数用什么?其后全部都用are.又如,DoubleO的长短音,编“三字经”如下:

煮毛木,看了书,脚送[u],立后屋。除之外,读长|u:|。

等等。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涌涌不断,教学也定会趣味横生。

三、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对初学者,直观教学尤其显得重要。由于条件限制,学校缺乏必要的挂图,笔者就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对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个星期布置下去,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再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为了便于以后保存,我对纸片的大小作了统一的规定。一周后,一些“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这样,在课外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的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的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来上英语课。此外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也可让他们先熟悉一下将要教的新课,达到预习的目的,真是一举多得!

四、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

11.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识字 1 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识字 2 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 “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 3 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2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 、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 —— 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 —— 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 —— 磨”。

② 、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 “三人同日去看花 —— 春”, “一口咬掉牛尾巴 —— 告”, “牛走独木桥 —— 生”,“1+1 不等于 2—— 王”,“六十天 —— 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 、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字时,把 “影 ”字拆成“日(太阳)、京(京京)、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 “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 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12.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二

一、提高素养,促进师生互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具备完善人格的社会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才可能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并进一步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课程安排,使老师的教学策略得以实施,使老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此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授课的艺术性,讲课时,将满腔的激情、幽默的语言与讲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的气氛。提问时,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保证每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既不是太轻松,又能经过分析思考解决,也就是使用常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苹果”的提问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师生的进一步互动。

二、幽默开课,导入趣味课题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开个好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上好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基因重组”这个课题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脸上表情尽量生动,并配以适当动作:“有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名叫肖伯纳,同学们都听说过么?”学生作出相应的答复后,我接着讲:“他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却因为其头上的桂冠和非凡的文学才华,而引来一位漂亮女明星的热烈追求。她给他写了一封滚烫的情书:‘……我们的爱情和婚姻,将是世上最完美的结合……我们的孩子,具备我的容貌,同时又具备你的聪明,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肖伯纳回信道:‘尊敬的女士,我不敢接受你的爱情,如果生下的孩低时,我引用了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说明人老了,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再如在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介绍到组成DNA的碱基时,学生对各种碱基的名称在记忆时出现了混乱,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就让学生采取汉字谐音的方法进行记忆,即“仙鸟是漂亮的,胞兄是布丁”。其中“仙鸟”指的是腺嘌呤和鸟嘌呤,“漂亮”即嘌呤;“胞兄”指的是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而“布丁”即嘧啶。在研究植物的胚芽鞘向光性试验中,我最后给学生总结出“感尖弯尖下”,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弯曲是尖端下面的一部分。这样既帮助了学生记忆,又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生物的乐趣。

3. 记学生见解和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几十位学生去思考,会产生多种见解,有些独特的见解可能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有些问题可能是教师在备课时都是没有考虑到的。如在介绍基因工程的工具时,DNA连接酶是将二个DNA片断之间的两个扶手连接起来,实质上是连接的DNA片断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这时有同学提问:“老师,我们在学习DNA分子复制时学习了DNA聚合酶是也是连接磷酸二酯键的,为什么这里不能用DNA聚合酶?”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基因工程操作过程子,即便拥有您的智慧,容貌却平庸如我,那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这个小故事讲完后,笑声之余,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探究基因重组的浓厚兴趣,然后,我趁机由浅入深,“趁热打铁”,利用学生对此提出的种种疑问,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层层分析,揭示原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巧设悬疑,引导探索新知

教师在组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常识或基础知识,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这一课程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连串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树上开的桃花么?你们看过树上结的桃子么?桃花长在桃树的什么部位?桃子为什么结在桃花开放的位置?桃花是如何变成桃子的呢?”这些问题,有些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有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此有过视觉或影像记忆,却没有深究过,经过我这么一提问,他们马上提起了浓厚的探究真相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生物常识,我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既然知道桃子是结在桃树开花的部位,那么,你们知道,花生是结在什么位置呢?”当学生听说花生是地上开花,却地下长花生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探究生命运动的本质,积极思索,开动脑筋,以期了解生命现象的内部规律,活跃了思维,提高了思考能力。

四、借用语文,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语文知识中脍炙人口的古诗,比如,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延伸讲述植物的成长特性;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延伸讲述植物成长的向阳性;另外可以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如“飞蛾扑火”延伸讲解飞蛾的生活习性与趋光性;还可以通过鲁迅文章中的几乎众人皆知的“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句名言,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这两种酶是不一样的,是不能替换的,这也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的问题,我们如果能长期地注意积累记录与反思,不但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而且可作为教学材料的养分与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4. 记再教设计

教师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一节课上下来,教师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设计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所以实际的情况如何、效果如何,都应有更深层的理解。这时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取舍,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作些思考,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使教学更加地完美,会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教学效果也会有更大的提高。

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这是教育学家的经验之谈。总之,在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问启思,为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例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许秋红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08级教育管理教育硕士,江苏苏州215006;太仓市第二中学,江苏太仓215400)摘要: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是模拟科

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资料,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教学中提出问题是首要的一个环节,作者以苏科版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空中飞行的生物》第一节“鸟类”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相关做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问题设计

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使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事情会如此这般地发生?’然后由学生为解答疑问,合乎逻辑地获得资料和加工资料,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形成一般的理智策略,找到‘为什么事物就像现在这种样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理智素养和能力。”探究式教学能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保持一致,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探索而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具体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该教学方式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下面我就以苏科版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空中飞行的生物》第一节“鸟类”具体谈谈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巧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善于为学生架设“台阶”,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思维的目的。

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同学们,在今天开始新课之前首先让我们放松一下,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声,你想到了些什么……”(在此处播放一段清晨森林中的鸟叫声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后选取几个代表把自己想象的蓝图介绍给大家。)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向蓝天。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有名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制造了一只‘木鸟’。1900

老师在平时的日常备课中,将这些生动逼真的文学描写,予以恰当引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将一些生物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和影像的同步性,增强课堂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物课程时,将大自然的美好,如红花、绿叶、多年前西汉人用鸟羽作翅膀绑在手臂上,头和全身也都披着羽毛,取得滑行数百步的成绩。希腊人阿奇太和德国人等也做过飞行实验,但都毫无结果。直到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终于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向蓝天的愿望。飞机的制造成功主要是在研究鸟类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现在,尽管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鸟类,但在飞行技巧、灵活性等方面与鸟类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且坐飞机要买飞机票,出境又要检查,又要有各种手续,不太自由,要自由就要像鸟一样飞。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总是和一定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的。探究性教学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知识情景,实现对知识的构建。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知识的情景,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意欲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回去查阅关于鸟类的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以几个问题来检测学生调查的成效:1.你知道世界上已知的鸟类有多少种?我国有多少种?2.你认识下列图中的各种鸟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特点吗?3.请你说一个鸟类之最。4.会飞的都是鸟吗?鸟都能飞行吗?

我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了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构建。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弊端,从根本上引导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

三、巧妙设计实验,初步感知探究魅力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而且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相关实验,从实验中发现新知识。通过探究实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同步提高,同时也培养了观察、分析、合作的科学素养。

“提起鸟类,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能飞翔,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几个活动分析一下飞行具备的条件。1.用相同大小的力扔一张纸和同一张纸折叠的飞机;2.用不同大小的力扔同一纸飞机;3.用相同的力扔纸飞机和木头刻制的形态相似的飞机;4.举例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能飞起来的物体,它们为什么能飞起来?”

生物学是贴近生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使探究教学生活化,能够使探究活动更具趣味、更加深入,更受学生欢迎。

姹紫嫣红等,以及动物的各种形态,如可爱、勇猛、矫健、灵巧等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兴趣盎然,情绪饱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三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利用课前的问题,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例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深厚的求知欲望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诱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的数学课,也需要一个精彩的起点。因此,在数学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采用故事导入法,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而故事情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问题,老师要结合教材用生动、通俗、风趣的语言讲述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爷爷生了三个儿子。有一天,他年纪大了,种不了庄稼了,于是,他就把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分了,二儿子分了,三儿子分了

,可没想到三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之后马上吵了起来,都说老爷爷不公平。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聪明的阿凡提来了,他分别对老爷爷的三个儿子耳语了几句。很奇怪,老爷爷的儿子居然都不吵了。故事结束了,我就问学生们:你们想知道阿凡提对他们说了些什么吗?孩子们都竖起耳朵想听我说,我趁热打铁:学完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知道。这样,学生们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

三、巧设游戏导入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例如,在教《可能性》一课时,可以利用摸彩球游戏,老师按不同比例把几种颜色的球放在一个盒子里,由学生摸球,老师猜或学生猜出球的颜色,从而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一游戏活动,既能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同时又可以省时而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四、利用动手实践导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愿望。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片断]师:“(展示手里的土豆、鸡蛋等)同学们,这样的物体又怎样来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见到生活中的物体倍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生1:放入装满水的容器,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它们的体积。

生2:可以用橡皮泥捏一个形状、大小都一样的物体,再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计算它的体积就是土豆(或鸡蛋)的体积。

生3:用一个量杯装适量的水,记下刻度,把土豆放进去,再记下刻度;把两个读数相减就是它的体积。

生4: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应该可以利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

生5:是啊,我们可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水深;然后把土豆放进去,再量一量水深,就可以求出体积了,不过应该把毫升化成立方厘米。……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不错,那我们一起动手试一试吧!”

师:“同学们真可谓足智多谋!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实践一下。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测量了。在测量的过程中,把你们小组的活动成果写在纸上。”(师生动手操作,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4.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四

摘要:本文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明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告诉大家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

激发

学习

兴趣

“科学科”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为有了热情,学生就能有兴趣的自主学习领悟新知识。通过指导多种多方面的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学生乐于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而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从悬念中引导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使之自主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兴趣是一种倾向,悬念中引导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积极去探究,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的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发展新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哪些知识能自己乐意产生兴趣,对哪些事情不感兴趣。成绩好的孩子兴趣广泛些,较差生兴趣就不然,有的乐于学外语,有的乐于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每一个小细节都要研究透彻,讲的生动,让学生学懂弄通,使之对你所提出的问题和讲授的知识感兴趣。一旦产生兴趣还注意培养兴趣,还要他产生新的兴趣。学习中有了进步,这时一定要表扬和奖励。才能不断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他们就乐于自主学习了。

例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在自然界里一个区域的生物群落,如群落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我们都知道广袤的大草原,在那里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兔子喜欢吃的草。它们之间的食物链。那么就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老鹰减少了会出现什么结果、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想象,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很吃惊,会出现兔子增多,草吃没了,最后兔子也都饿死了。然后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大草原只剩下草,又会是怎样?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兴趣,非常乐于探究,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炒。在整个教学中我注意在悬念中提出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自主的学会了知识。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就必须创造一种让他们自由、轻松、没有约束的课堂空间,把课堂交给它们,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去学习。

比如:教学“滑轮”这一小节知识时,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都看见过老吊车,那么你知道老吊车为什么能把那么重的物体吊起来吗 ?升国旗时、红旗在下方、我们在下面操纵,为什么红旗会升到上方去呢?学生产生联想,教师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吊车上方安装了滑轮。下面老师就发给你们一些实验装置,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找规律。

1:通过你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能有几种滑轮?那么得出结果后。

2:你再研究“动滑轮”和“定滑轮”各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非常乐于主动参与,并且都乐于先找到结果(也就是知识点),这时就乐于主动探究,因为有了兴趣,因为他们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共同探究,就容易掌握知识。

3:那么同学们再想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不可以组合使用呢?如果可能组合使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同学们可以根据手中的材料进行研究,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形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在学习中挖掘知识潜能,推动自主探究新知识。

因为学生的知识潜能包括:未知的和社会经验的。老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对新知识需要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能使学生的知识潜能得到挖掘。

比如说:在教学“轮轴”知识时,同学们已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的轮轴,如压把锁、自来水龙头、方向盘等。那么更深层次可联想到,拧螺丝的扳手、还可以想象到自行车的脚蹬杆,这些都是应用了轮轴。这样学生们主动探究,从互相联系得出都可以省力的原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还挖掘了学生的知识潜能,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

15.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五

一、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 但读书心态不一, 有踌躇满志的, 有漫不经心的, 有不知所以的,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没有很快适应学习生活, 繁重的功课大大提高了难度、广度、深度, 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 再加上几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 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 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 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差异, 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因为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根据这种现象, 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克服缺点, 消除不良因素, 辅之以努力学习, 成绩总会提高的。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 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 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学习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正是因为这样, 很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和利用。孔子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认为“好学”对教育非常重要。20世纪初, 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兴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 他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 注意的水库被打开, 并规定了流向。”由此可见, 让学生产生兴趣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巧设情境, 引入兴趣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如何巧妙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时机。学生正处在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的发展过渡期, 一些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因此, 精心创设好的教育情境, 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兴趣, 从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 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因此, 在数学课堂中, 应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继而爱上数学。

三、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 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着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 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操作, 尽可能利用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炼, 语调的变化得当, 板书设计合理, 字体优美雅观, 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四、用爱心感染学生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 教学不仅是信息转化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数学教师感情投资尤为重要。我从不在学生面前询问调查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 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爱护。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要真情地对待学生, 关心学生, 公平地尊重每一名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给他们以鼓舞, 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 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课任老师, 都应当主动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爱自己的学生, 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洒向每一名学生。俗话说,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我们应该以自己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 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精心设计导入语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 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 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实际上,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在备课时, 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在导入新课时,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 增长学生的智慧, 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使学生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 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 要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位, 立刻进入到对教材重点的探求中。当老师的话语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心田的时候, 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鼓起他们学习的风帆。

16.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十六

关键词:兴趣;激发;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3-0124-01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常见的导人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直入式

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走上讲台,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本课学习的页码、篇目,然后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很快进入正题。

(二)讲述式

教师适当介绍作家和作品的情况,如作家的字、号、年代、籍贯、国度及生平事迹还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亮出课题,明确目标,这就是讲述式。教师讲述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还有一定的故事性,因而能起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三)激发式

激发式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或者制造悬念,或者设计一个美丽的“圈套”,或者营造一种学习气氛,或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式导人最能体现艺术性。激发式可分下面几种:(1)圈套激发式。教师故意绕弯了,设计一个美丽的“圈套”,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圈套之中,最后恍然大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悬念激发式。对于那些有悬念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巧设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3)情境激发式,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讲述动人的故事,给课堂罩上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

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一)以“奇”激趣

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对什么好奇?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是好奇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容易引发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也可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

(二)以“新”激趣

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倍增长,比如在讲《沁园春·雪》这首诗的过程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请班级里一位高大威猛的人来朗读这首诗。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用这种新奇的教学方法,学生倍觉新颖,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

(三)以“疑”激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疑,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古人云:“学则须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可见,“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以“趣”激趣

以“趣”激趣,实质就是“乐学”,老师们要让学生从愉快中获得知识,

“趣”,即可活跃课堂,又可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注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沉浸于欢乐之中。

三、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兴趣

老师是以语言为手段来传授知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是考查老师基本功深浅的重要方面,要想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臻于完善境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在所有的语言种类里,教育语言的难度最大。首先,对象性强,老师所面对的是青少年、儿童、绝大部分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接受力、理解力较弱,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必须循循善诱。其次。规范性强。老师用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它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一字一句都要求高度准确、严谨、规范,不允许随意发挥。第三,语文老师是“母语”的载体,正确使用和宣传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成为“语言大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基础会计课程改革下一篇:幼儿园总务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