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2024-07-14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共16篇)(共16篇)

1.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一

研透目标

以人为本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一直以来被放在重要学科的位置上,备受关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一直苦苦思索、探求的问题。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深的感到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而日复一日面对讲台上的磨砺和新课程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定在八个字上,即“研透目标,以人为本”。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做法,权作对自己这些年语文教学的一个小结。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们对待学习时,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时,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上《月光曲》我是这样导入新课:先放《月光曲》碟片,让学生从音乐、画面中感知月光的美,有优美的旋律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比如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也可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比起简单的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我重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书画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桂林山水》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 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响„„”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采取“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等生来带动后进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后进生过多,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这些年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西游记》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春天的消息》后,组织学生去郊外走一走,寻找大自然的足迹,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回顾过去,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要求尚差甚远,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2.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二

一、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加强训练词句

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就需先理解文中所涵盖的词语和句子。正确使用已学的词语, 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真实的情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由此可见, 训练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积累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词语训练时, 要注意:在训练理解词语的同时要了解词语的运用方法, 将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加深对一些常用基本句子的形式和词语的认识, 并进行口头或者书面造句, 让他们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 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和用法。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老师应变换词语和句式的说法。

二、做好预习的指导

通过预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处于低年级的学生, 不知道如何预习, 老师应在课堂上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熟读课文直到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完整篇文章;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直到能准确地表达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对于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理解词语;对于不理解的句子应做好记号;在课堂上重复做三四篇文章, 学生就可以掌握预习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课前, 通过预习, 不仅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为学生能够大量阅读提供了条件。对于阅读教学来说,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阅读教学时, 要抓住每一个单元的重点, 采用精读带略读、课内带课外、一篇带多篇的阅读方法, 有计划地训练学生,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应正确、富有感情和流利地阅读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段, 用语调的轻缓来表达文章中存在的内在情感。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 老师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 一起读书、研究和讨论。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学生占主体地位。老师和学生共同读一本书, 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老师可以走近学生, 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不同的学生, 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层次不同, 所以要选择一本适合大众的书, 这本书要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 《我的爸爸叫焦尼》, 这本书属于绘本图书, 书中巧妙地运用了绘画技巧, 书中的意境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 书中的内容浅显易懂, 学生很容易接受。在课堂上, 还可以举行读书交流会, 很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 这样的话, 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书奠定了基础。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仔细聆听学生的意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无论对错, 老师都应予以表扬, 长期这样的话, 学生将会敢说和爱说。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和主动性, 学生可以愉悦地学习。

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一味地提问题, 然后让学生来回答, 长期下去, 学生将会处于被动的状态。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要训练学生主动提问题, 这样学生就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某一个句子或者是片段。如果提不出来, 老师可以先问学生几个问题, 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课文的意思, 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找出不懂的地方并提出的习惯。对于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老师应先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互相解决, 如果解决不了, 老师再进行讲解。比如, 老师在讲《坐井观天》这一课时, 可以采用一个青蛙坐井里看天的故事来开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幽默的手法来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语文的教学中, 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老师应认真对待, 应该对学生展开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要采取合适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知道阅读的快乐,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各科的基础知识息息相关, 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或者一些阅读材料所存在的真正含义。所以, 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 老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阐述了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分析: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加强训练词句;做好预习的指导;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3.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三

一、民族政策教育

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从总体工作的方向上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指导各项工作.使得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周边蒙古族聚居区相继划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开展了民族政策大检查,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意识和倾向,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和帮助,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

195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了纠正改造中一些左的错误政策,正确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民族问题,按照中央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着重检查和批评了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的现象,反对了大汉族主义。

在文革时期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严重破坏,在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稳定边疆局面,改善民族关系,1972年毛泽东同志说:“政策问题多年不抓了,特别是民族政策,现在地方民族主义少些,不突出了,但大汉族主义比较大,需要再教育。”1973年进行了民族教育政策大检查。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纠正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自治区党委1977年1978年先后发出民族政策再教育的通知.

1980年春节前后在恢复1969年7月以前内蒙古的行政区划以后,自治区党委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991年3月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局面,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9月讲话精神,自治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教师奖励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实行者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对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内蒙古在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奖励中充分体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特点,对于蒙汉兼通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对民族学校教师在子女就业、发展党员、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

1978年9月14日王铎同志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指出民族教师要努力做到蒙汉兼通,熟悉和热爱民族教育,在教师级职评定、工资调整、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和奖励等工作中,要从民族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出适当安排。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很有优越性。为了鼓励所有在民族学校工作的各族教师都能掌握两种语文,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两种语文教学津贴。在评定教师职称、荣誉称号、晋级、提拔等方面,要从民族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出发,适当放宽,不搞一律化,一刀切。

三、地方民族教育课程

内蒙古地区在90年代全国统一编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前 已经编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198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将<<党的民族政策和自治区建设课>>列入初中的教学计划.放在初三下学期讲完法律常识后进行,每周2课时,大体讲八周左右.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1986年自治区教育厅规定,在三四年级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在课内安排2节,在课外安排1节。

四、特色奖励制度

内蒙古地区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在物质上、制度上进行保障以外,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1983年发出<<关于筹备全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通知>>,各级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9月自治区召开首次表彰大会.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区性的民族教育表彰会。通过表彰和交流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区民族团结和我区的教育改革。从1984年起,每年9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2.奖励使用蒙古语文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 关键是坚决克服轻视和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因为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即是民族情感问题,也是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授课用语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政策。1951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轻视蒙文教育 努力发展民族语文》的社论。

1962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与使用蒙古语文奖励办法>>中规定集体奖励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蒙汉两种语文并行的决定,并在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者.个人奖励条件努力学习蒙古语文,短期内由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能用蒙文处理一般公文的程度,并在工作中由于积极使用蒙语或蒙文便利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任务者.汉族和其它民族干部,由于积极学习蒙语蒙文,基本具备条件者,应优先奖励.

在《内教民字(81)7号》中指出在自治区 蒙古语授课的中学生中,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区内蒙文版的中学生读物。1963年出台了《蒙族中小学蒙汉语文升级考试办法》。1964年起在蒙古族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蒙古语文。

3.学科竞赛和歌舞比赛活动

自治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和发现优秀人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授奖评选活动逐年增多,而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为此,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语委三个单位牵头,并联合各盟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建立明安图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1987年5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民委、语委发出关于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中建立明安土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的通知,在蒙古族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人才。

4.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篇四

教师:蒋丹

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此,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我积极向同年级组的教师学习,努力实施创新教学,积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我努力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我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和批改作业。每一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学生愿学。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记录,积极发言,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阐述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年,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另外,我还注重朗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之处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我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既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阅读笔记,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不足之处。

5.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课前准备开始,我每节课下课前,都提醒学生要把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方可下课。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前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书掏本子,还可以避免学生心浮气躁,让教师能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习用品的摆放方面我也有要求,笔盒放在桌子上前方,书、本子、学具依次摞起来放在桌上左上面,让学生从小养成物归其位的好习惯。预备铃一响,就要静下来,小憩收心,我对学生怎样坐,怎样站,怎么回答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在学习中,从每个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起,就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行为,并成为一种习惯。例如:上课时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提问,认真做笔记,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朗读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声音响亮、清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只是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台商王永庆捐赠我校价值2万余元的图书,这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精美图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我还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在班上不定期举行好书推荐活动,要求每周推荐一本书,两周一次上台推荐给大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喜欢的原因,按座次轮流上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阅读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得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四、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写字教学往往会在高年级被忽略,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课后的描红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钢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姜兰同学代表学校到霍山县参加全国第四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极大地增加了她的信心,在班级中也掀起了写字热潮,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全面发展,互相促进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系统来看,除以上说的定点定时的课堂学习外,还有不定点不定时的课外学习,这个过程的学习更为重要,更为主动。学生的知识多少,不平衡程度就在此体现,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更为不易。学生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生字教学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小学生字典》自学生字,从音、形、义方面去识字、组词、造句,从而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在中高年级的阅读中更离不开课外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不仅要与平时的生活、卫生等习惯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不懈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要经过多次或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之养成也要坚持不懈,首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次要适当布置课内外任务,定时或不定时地检查。如课文中有规律地预习生字、词、课后问题,以教材类型进行训练等,最后形成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可以养成,但要花费很长时间,并应有坚强的毅力;坏习惯也同样可以养成,它随时随地都可以介入,并且难以改正。正如古人云:“学好不容易,学坏一下子”。例如:照抄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等,这些现象如果发现后,应及时纠正,讲清道理,把不良的习惯取缔、消灭,不使之蔓延。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多数毁掉一个人的一切。培养好的习惯,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习惯成了自然,才能熟练地驾驭语文知识,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6.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六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高学习质量

霍山县新店河小学李增宝

去年春,霍山县教育局组织开展教育教学主题研修活动,我镇语文教学的研修课题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高学习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知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就事半功倍,学生才能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年多的研修活动中,我更深刻地认到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和实践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并已初见成效,也让我在这项活动中尝到了甜头。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实践、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已取得显著效果。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从课前准备开始,我每节课下课前,都提醒学生要把下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方可下课。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前手忙脚乱地从书包里掏书掏本子,还可以避免学生心浮气躁,让教师能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习用品的摆放方面我也有要求,笔盒放在桌子上前方,书、本子、学具依次摞起来放在桌上左上面,让学生从小养成物归其位的好习惯。预备铃一响,就要静下来,小憩收心,我对学生怎样坐,怎样站,怎么回答问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1-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在课堂上。在学习中,从每个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起,就能形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行为,并成为一种习惯。例如:上课时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回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提问,认真做笔记,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朗读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并且声音响亮、清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只是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对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予语言鼓励或授予小红星,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

三、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自己摘录的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台商王永庆捐赠我校价值2万余元的图书,这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的精美图书,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我还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在班上不定期举行好书推荐活动,要求每周推荐一本书,两周一次上台推荐给大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喜欢的原因,按座次轮流上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

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阅读视野开阔了,写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得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作文评比中好多同学还获了奖。

四、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写字教学往往会在高年级被忽略,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课后的描红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钢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姜兰同学代表学校到霍山县参加全国第四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极大地增加了她的信心,在班级中也掀起了写字热潮,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指导学生练习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全面发展,互相促进

从学习过程的整体系统来看,除以上说的定点定时的课堂学习外,还有不定点不定时的课外学习,这个过程的学习更为重要,更为主动。学生的知识多少,不平衡程度就在此体现,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更为不易。学生有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生字教学之前,我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小学生字典》自学生字,从音、形、义方面去识字、组词、造句,从而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在中高年级的阅读中更离不开课外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不仅要与平时的生活、卫生等习惯结合起

来,还要与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坚持不懈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工作,要经过多次或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学习语文的习惯之养成也要坚持不懈,首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其次要适当布置课内外任务,定时或不定时地检查。如课文中有规律地预习生字、词、课后问题,以教材类型进行训练等,最后形成良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可以养成,但要花费很长时间,并应有坚强的毅力;坏习惯也同样可以养成,它随时随地都可以介入,并且难以改正。正如古人云:“学好不容易,学坏一下子”。例如:照抄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等,这些现象如果发现后,应及时纠正,讲清道理,把不良的习惯取缔、消灭,不使之蔓延。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多数毁掉一个人的一切。培养好的习惯,也就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只有习惯成了自然,才能熟练地驾驭语文知识,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7.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七

一、明确育人的目的: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成人比成材更重要, 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让学生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所以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正直、善良、积极、智慧、友爱、懂得感恩、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用真诚的师爱感化学生, 唤醒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老师个人的榜样, 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 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 班主任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 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培养班级领导干部, 培养小助手

一个班集体的建立, 一种良好班风的形成, 仅仅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 所以有效地将小助手利用起来, 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因此, 我们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的口号, 就是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使他们在管理的实践中学会自主管理, 在自主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丰富班级管理角色, 可为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担任责任、服务于集体创造条件。

丰富班级管理角色的具体做法是:增设管理岗位、减少个人兼职、角色动态分配。

(一) 我班除了通常的班级干部岗位外, 增设了若干个管理岗位

(1) 门长

开学初,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 挑选了4个每天来的比较早, 而且责任心比较强的孩子做“门长”, 每个孩子身边放一把钥匙, 这样就避免了钥匙只放在一个孩子身边, 开门不够及时的现象发生。

(2) 值日班长

值日班长, 我想每个班级都有, 就是负责做好一天值日工作的人。早读课上, 他负责组织孩子们读书、背书和听写。从早读一直到晚上放学, 才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在他值日的这一天里, 事无巨细, 他都得过问。

(3) 小组长

小组长是我班的核心人物, 他们肩头的担子最重。以座位为准, 每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中有一个小组长。6个学习小组为一个学习大组, 一个学习大组配一个大组长。大组长只要负责作业的收发, 记录下没交作业的同学名单即可。小组长必须每天负责对小组成员的各项作业进行检查, 协助值日班长管好小组纪律, 配合红领巾监督员监督自己小组成员的礼仪常规, 带领小组成员做好值日工作。对作业不认真的同学, 小组长有权要求他将作业重做, 对于作业中有错误的, 小组长有责任和权力要求他及时改正。对于违反纪律或礼仪常规的, 小组长要及时提醒他改正。

(二) 实行岗位责任制

我班实行“岗位负责制”, 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和其他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 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负责人。例如, 负责电灯的同学, 教室内光线暗时及时开灯, 教室内光线明亮时或室内无人时及时关灯;负责讲台的同学, 要保证讲桌的清洁、老师上课时有粉笔可写, 同时负责对不爱护粉笔乱涂乱写、乱扔粉笔头者进行教育和处罚;负责窗户的同学, 要保持窗户洁净。

实行岗位责任制, 使学生人人有管理服务的岗位, 让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教师指导意识, 淡化了教师管理职能, 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时, 自己也是其他管理者的管理对象, 形成一种人人平等, 人人有责, 相互牵制, 相互竞争, 相互促进, 相互交融的良好机制。

四、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和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 我认为班主任的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1) 尖子生的培养; (2) 中等生的促进; (3) 后进生的转化; (4) 珍爱贫困生。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 越是后进生越需要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 班主任要注意观察、了解, 及时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 进行鼓励、表扬,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抹掉心中自卑的阴影。我首先深入调查摸底, 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 做到了因材施教, 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 时时耐心相帮, 真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同时, 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 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而贫困生常常有自卑的心理, 他们物质和精神上都贫乏, 常以胆怯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 自尊心很刚强也很脆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细心地对待他们, 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 他们也可以昂起头走路。

五、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对事不对人

班主任必须要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求自己做到不以家庭出身高低、智力好坏定亲疏, 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尊重学生的人格, 做到严中有爱, 严中有章, 严中有信, 严中有度。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找准谈话时机, 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六、给每个学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我个人认为, 一个思想与行为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需要教师给他确定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系统由以下子目标组成:

1.班集体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本班实际情况, 拟定全班与小组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远、近期目标, 有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与动力。

2.个人远期、近期目标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的近、远期目标, 将集体目标落实到个人身上, 让学生明白清楚自己要做的事, 这样就不会迷茫。

总之, 班级的管理是一件既辛苦又充满乐趣的工作。工作方法有成千上万, 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但班主任工作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 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循循善诱, 勤于管理, 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 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定能水到渠成, 让班级集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要:班主任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 力求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 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谈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领悟;经验;策略;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搞好某项教学,就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笔者看来,明确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对于學习漫无目的,只把学习当做教师留的一项作业,如此进行学习,学生是被动的,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给大家举例,有了广博的知识,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与修养,同时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去运用,教师也可以借用一些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熏陶,比如,古人的“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同时对比现在的学习条件,强化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意志……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背会某篇课文,或者阅读多少文章,更应该注重学生阅读后的情感体验以及心得。小学时期正值学生各种情感的成长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体验,做好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以便他们健康地成长。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让他们分别扮演小马、老马、牛和松鼠,同时对他们的说话语气进行训练,对角色所处的不同情况分别体会,比如,小马初次遇到河时的无知以及听了牛和松鼠的话后的矛盾心理,还有听了妈妈的话之后的坚定意志等等,还有老马的耐心教育、松鼠的好心劝导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层次的体会,让他们体验不同的角色,给他们以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是意义非凡的。又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读出语感,所以给人以极大的鼓舞,让人感到场面的再现,心中无比兴奋与激动。同时,还读出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崇敬之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渗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体现了文中的“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讲是受益终身的,因为阅读习惯,可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在笔者看来,既然花时间进行阅读,那么就要做好,比如,应该学会文章中的生字词、学会一些新的表达技巧、学会运用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或者将学到的知识能够及时地运用到生活当中等等,当然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还需要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效果。

在笔者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1)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2)要养成动手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3)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样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能力,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

9.小学语文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篇九

洛孟小学 罗贤芳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分享与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加入教师这个行业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说实话,让我做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我有些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在座的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对于小学毕业班的与语文教学,我很没有发言权,所以,在此不存在经验介绍,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帮助我把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做得更好。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需要将小学六年当中的所有语文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并在复习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分析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复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高效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复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复习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达到复习的目的。

一、让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每堂课都应上出你的风格,想办法让你的语文课成为吸引学生的课,让学生爱上语文。最后,对学生要求宽严有度,我们老师每刻每时都要关注自己的学生,而大多数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视而不见,不一定激励,更不轻易批评,更多的是包容,比如有的学生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放空白,就要宽容。

老师们,我们爱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爱学习语文,即使他不

给你考好成绩,你也不会吃亏,因为学生总记得你对他们的好,说不定你就是对他一生成长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请爱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

二、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做好针对性辅导,即关注“培优补差”

工作

所谓“培优”一个是让原来的优生保持优秀或更进一步,另一个是

从中等生中再培养几个优生。“转差”就是要使后进生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生。前者较容易做到,后者就带有偶然性。但是学生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老师们,我们每接一个班级,总是对优生和后进生印象深刻,而中等生这一块,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常记不住他们的名字。然而,正是这一块才是我们老师的用武之地。我们可以把中等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可能成为优生的,另一部分是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进步的或有可能变为差生的。针对前一部分的中等生要想尽办法让其提高成绩,方法有四:

1、找机会告诉他,你完成可以成为优生,只是你之前的老师没发现,现在老师发现你是优生的料。

2、课堂上尽量照顾,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3、作业多几分留意。

4、研究他们试卷、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点,让这些学生跑起来。当然我们一时间没有足够精力照顾那么多个中等生,我们可以分批引导,有计划引导。针对后一部分中等生你就先让他们保持原状,先让他们按原来的速度学习,然后选准时机,逐步点化。

三、加强积累,强化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天才在于积累”。而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是“聪明在于读书,文才在于积累”。我们也都知道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养成一种勤于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梳理,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这个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过程。一旦形成习惯是非常非常可贵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方面下功夫,且责无旁贷。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课内外阅读和生活经历,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我们必须很好地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背诵和默写古诗、名言和要求背诵的课文:(1)要求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分三个环节背诵:家长关、组长关、和教师关。一环一环地过关,将之落到实处。(2)默写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比赛,学生很感兴趣的。(3)背诵默写不能仅注重记忆型背诵,更要注重理解型与运用型背诵的训练。如我们经常用横线什么激励人们树立远大志向。可以用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当有同学将时间浪费在玩耍上,而荒废学业时,我们用本学期学过的名言劝解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能注意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3.能在生活中广泛积累语言材料。

四、抓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1、做好备课工作,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针对

性。教师的教:小学毕业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谋篇布局的掌控。因此,教学难度偏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认真组织教学,构建有效课堂,无论那节课 教学目标要明确。都要对所教的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精心准备,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要能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训练重点,要把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精讲、少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过程中,注意“三讲三不讲”:“三讲”即将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两不讲”即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在回扣课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由厚读薄,由薄读厚,指导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制定自学计划,并付诸实施,但同时又要避免“大撒手”,教师跟的紧,指导要恰当。

3、抓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在课上请学习好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从网上、报刊上摘录一些好的学法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讲每次考试或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改,分析做错的原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

4、做到每单元必考,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在平时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养成良好的规范做题的习惯。要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5、口语交际及习作

(1)、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对促进个体进行社会交往,实现人际沟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复习中要,梳理十一、十二册的口语交际内容做到,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在复习时,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注意:

①以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作为复习的重点;

②处理好“写什么”、“怎样写”这两个问题: “写什么”包含审题、立意和选材三个部分;审题首先要学会抓文眼,知道题目限制了什么,没有限制什么?如“记一件有趣的事”这个题目的文眼很明显就是“有趣”,那么限制了什么呢? “必须写事”,“只能写一件”“一定得有趣才行”看起来这个题目很死,可我们可以转念想想这个题目限制的条件只有三个,没有限制的条件却更多了,如,没有限制时间可以写春夏秋冬、早中晚;没有限制人物,可以写和家人、朋友、亲戚等;地点也没有限制,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这样一分析学生的思路就彻底打开了,他们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立意,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以弘扬正气,正面人物的描写为主,能做到立意深刻就更好了。选材要求选择典型的材料来些。“怎样写”即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写作顺序:要求学会谋篇布局,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写,做到有言之有序。表达方法:就要求学生写作文必须做到有详有略,并进行一定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并适当运用一些成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歇后语、俗语等也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总之力求习作语言准确、生动、具体。

10.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来自:

11.小学班主任经验总结 篇十一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它是琐碎的,繁忙的。

在班级管理中,想保护每位学生原有的个性特点,培养好每位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我主要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我班学生在刚进校,进入这个“大家庭”,我并组织学生齐动手,布置班集体,每位同学都参与,从卫生到桌椅,从黑板到墙面设计……这些小主人,个个能干极了。从劳动中,孩子们互相了解,然后自主推荐了班级第一批试用班干部。明确各种职责和课堂常规等。

二、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在我们班上设立了许多岗位,除大家深知的正、副班长,课代表,小组长等,我们还设立了“路队长”、“家庭医生”、“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卫生监督员”、“家庭园丁”……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在外参加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仇硕康同学,喜欢音乐,喜欢乐器,我就和他及他的家长讲,一定要让孩子自己选他自己最乐意学的乐器,选一样坚持下去。现在,我知道他的钢琴已经谈得很棒了。下一年的元旦晚会上就要在班级展示了,他一直为此坚持着,努力着。如我班的华秦龙同学,从音乐课中,我们发现他的声音很甜美,童声很清脆悦耳,我们在每年的“六一汇演”和元旦合唱节中,都给他一个领唱或主持的机会,激发他在声乐上更有见地。如我班的刘韶雯、吕金柯、魏嘉怡、周润林等同学,喜欢书法,一、二年级的铅笔字写得漂亮,今年开始使用钢笔了,我就告诉他们,坚持练写。再如秦晨等同学,喜欢看书,我就索性把我的阅读课拿出来,给他们自由读课外书,定期交流。而且为了让孩子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在班级或在学校经常组织“小学生写字比赛”,“小学生演讲比赛”,“小学生美文朗读比赛”,“小学生作文比赛”,“小学生讲故事比赛”,“小学生绘画比赛”,“小学生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比赛”……从班级和学校层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有耕耘就有收获。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班的高建行同学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飞碟探索》这一类书刊上。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神奇的宇宙和UFO之迷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你,但你知道吗?解开它们的秘密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吧!未来的科学家。”他看到这段话明白了老师的意图,热爱学习了,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王宇祺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他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平时好动但“鬼”主意很多,讲话幽默,学生愿意听他的指挥。我就在语文课演课本剧时,让他担任导演;开主题班会时,由他担任总指挥,他总能给大家一个惊喜,完成得很出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五、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从一开始接这个班,就树立“大家庭”思想,在这个“大家庭”中我是家长,我也会像家长爱护每个子女一样去爱护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他们取得成绩,我和他们一起开心着;他们遇到烦心事,我和他们一同去解决;学习上有困难了,我辅导你,帮助你;家里遇委屈了,我来找家长沟通……一切从孩子自身需要出发,并且在每个学期的家长会上,把我的计划、安排,告诉家长,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当孩子们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她)好,他(她)也就真的把你当好朋友了,愿意听你的话。当家长们感受到你是真心对他(她)的孩子好,他们也就愿意不惜一切来支持你的工作。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也运用各种节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如:“三八节”到了,回家为妈妈端杯水,递双鞋,亲手做张贺卡……“母亲节”、“父亲节”为他们唱首歌,讲个故事,捶捶背,打盆洗脚水……“教师节”送上最整洁的作业,亲手做的贺卡,一、两句祝福的话……

最近,我们班正结合、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内容,在进行向长辈献孝心活动,评选我班的“孝心宝宝”呢。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很积极的在参加,在家观察和收集整理孩子的一切行动。

12.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二

1. 教育目标

2003年, 丹麦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所有科目, 包括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共同中期和最终目标 (national common intermediary and final targets) ”。最终目标和中期目标都被划分为三个核心知识和技能领域:个人选择, 教育、培训和职业以及劳动力市场。这些核心知识和技能领域都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社会和个人能力, 让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价值, 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现实的选择并能够处理与教育、培训、职业和劳动力市场有关的状况。

(1) 中期目标。中期目标分两个阶段即完成3年级教育和6年级教育后, 学生应在核心知识和技能领域应达到的程度。

完成3年级教育后, 在个人选择方面:能够表达自己的希望和期待, 列举不同人的工作日, 报告简单的信息, 熟悉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教育术语, 做出简单的决策。在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举例说明工作和职业, 明确陈述自己的想法并举例, 举例说明不同的沟通方式。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能够举例说明有偿就业和无偿就业, 解释简单的生成过程, 参与课堂上有关教育环境的讨论, 讨论男女角色以及人与人之间平等的观念, 讨论家庭模式和家庭网络。

完成6年级教育后, 在个人选择方面: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列举不同人的职业生涯路径, 熟悉查找信息的各种方法, 说明丹麦中小学与履行义务教育相关的教育机会和各种选择, 与学生教育规划相关的教育术语做出个人决策并解释为什么做出此种决策。在教育、职业和培训方面:能够描述教育和未来就业之间的关系, 描述当地社区典型工作的职能, 熟悉国外的工作和职业, 通过课堂中的项目工作 (project work) 转换想法, 应用合适的沟通方法。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能够举例说明公共和私营部门企业的就业类型和工作条件, 描述当地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 举例说明劳动力市场中的国际合作, 熟悉教育环境以及儿童和青少年就业的法规, 讨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平等与不平等, 讨论与家庭生活、业余时间、教育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关的生活质量。

(2) 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即为完成9年级教育后在知识和技能领域内的目标。

在个人选择方面:能够利用自己技能和资格方面的知识, 解释能力发展、职业生涯与终身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 查找教育和职业信息, 解释说明青年教育计划即高中教育的要求和内容, 运用与教育和职业事宜相关的教育术语, 创建个人教育计划。在教育、职业和培训方面:能明确陈述教育选择和职业机会之间关系的知识, 举例说明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工作机会, 熟悉国际层面的职业和教育, 将自己与创新创业相联系, 当遇到有关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及工作信息时选择相关的技术手段。在劳动力市场方面:能分析劳动力市场条件包括受雇和个体经营的条件, 熟悉创办和运营一个企业的机会, 运用于教育和工作环境相关的法规, 形成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中有关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的主张, 运用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知识。

丹麦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确立了职业生涯教育活动的方向。并为规划和评估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以及评估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受益的程度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2.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大纲和指导方针

为了促进职业生涯教育中期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制定了教学大纲和一套指导方针供教师和辅导员使用。教育大纲和指导方针按照“个人选择, 教育、培训和职业, 劳动力市场”三个知识和技能领域, 分成1-3年级、4-6年级、7-9年级3个层次。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领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关注领域以及活动。

丹麦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

1. 终身性与主体性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

终身学习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起, 逐步受到国际重视, 如今被视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发展原则与方向。终身学习强调,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中, 教育和学习应贯穿人的一生, 教育体系应该是统和而协调、全面而广泛的, 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连接。正是在这种终身学习理念下, 丹麦建立起了自己的终身指导体系。在丹麦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大纲和指导方针中, 从广泛和全面的视角解读了职业生涯教育, 将生活的各方面纳入职业生涯教育。同时强调了信息管理技能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搜索和利用现有的和相关的职业信息和指导建义, 包括基于IT的资源。

个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 丹麦的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强调应为每个学生的未来教育与职业规划和决策奠定基础。因此, 我们从它的教学大纲中可以发现, 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坚持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主动发现和了解生活与工作世界、发展自我决策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调适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最终让学生学会自我建构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完成9年级教育时, 制定完成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2.保障性的制度和机构

丹麦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着手颁布职业指导法案工作, 最终在1981年颁布《教育和职业指导法案》, 并成立教育和职业指导国家委员会作为政府咨询机构并提供支持服务。1996年对该法案进行了修订。在终身指导理念以及全球化影响下, 2003年进行了全面改革, 颁布新的法案《教育、培训和职业选择指导法案》, 并成立青年指导中心、地区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法案的颁布实施与机构的成立, 为丹麦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系统性、操作性和序列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和目标

在终身性与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指导下, 丹麦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将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指标融入到1-9年级的各科学习中, 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确立了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 并将目标分解为个人选择、教育培训和职业、劳动力市场三个知识和技能领域。为了促进目标的实现, 又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指导方针, 将各阶段目标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关注领域和具体活动。这些系统性、操作性和序列化的目标和内容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并结合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职业特点对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应形成的态度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就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让教师和辅导员在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时有据可循, 学生在学习时也有明确的能力和态度目标。

4.多途径、多方法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

除了基于班级课堂的职业生涯教育, 丹麦中小学还与当地青年指导中心合作还组织开展一些其他活动, 如考察当地企业、参观青年教育机构、一或两周实际工作体验等。学校还建立与企业、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青年教育机构等的合作。同时, 青年指导中心还在学校里为学生开展如个人或团体辅导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与学生日常生活非常接近。

5.专业性的职业生涯指导人员

职业生涯教育教师既是教育的设计者、提供者, 又是引导者、催化者, 其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因此, 一支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师队伍对职业生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丹麦设立了职业指导专业学位, 包括本科学位、文凭学位和硕士学位。在丹麦还有一个专门针对辅导员的虚拟资源中心 (www.vejledningsviden.dk) , 这个虚拟资源中心包括指导领域内的电子新闻服务、相关主题的在线文章、虚拟图书馆、相关立法链接、最佳实践的信息、最近的研究活动、调查和分析等。相关人员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从业水平。这些都保证了丹麦职业生涯教育人员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也为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受“重应试教育, 轻职业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 升学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 使得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明显缺失。由于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缺乏, 使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快毕业时才考虑职业发展问题, 从而导致“职业意识”的无意识, 造成就业难、“新失业群体”等社会现象。因此, 从小学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意义。借鉴丹麦的有益经验, 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 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教育观

职业生涯是个人生活中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 职业选择也不是个人在面临择业时的单一事件, 而是一个过程。人们的职业态度和要求等也不是面临就业时才有的, 而是在童年就开始孕育, 随着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 人们职业选择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并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全球化过程, 人们的工作和社会生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人们在教育、培训和工作生活中需要不断进行选择。因此, 职业生涯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一些就业信息、就业策略及相关的技能, 而重在培养学生自我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丹麦终身指导的实践告诉我们,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局限于高等学校这单一领域, 而是应贯穿于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并强调这不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教育, 而是贯穿一生的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2.建立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制度、法案和机构

丹麦的教育和职业指导之所以处于领先位置, 是与其规范的制度、完善的法案、结构化的体系、专业化的机构分不开的。我国应从这方面吸取有益经验:首先, 从大学到小学都应该设立相应的教育和指导机构, 学校必须采取发展性措施, 使职业生涯教育内容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需要, 并将其融入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同时, 也要扩大教育范围, 而不仅仅针对就业, 学习制度对学习者需求的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其次, 在国家、地区及地方等分别设立相应的指导机构, 并明确其不同的目的和职责;最后, 制定相应的法案, 建议国家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 作为学生的必修课, 前移到义务教育阶段, 从小学、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职业生涯教育。有了法律的保障, 职业生涯教育就会有法可依, 教育行为就会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同时, 要根据社会的变化适时修订和完善原有法案, 并加强实施与监督。

3.开发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并制定明确的目标体系和教学大纲

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专业化, 包括课程的专业化。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有明确的概念、制度设计、功能定位和学科定位, 在理论上形成自己的学科, 在实践上形成自己的体系, 指导学生发展, 达到自我实现。

职业生涯教育在丹麦已经形成了高度结构化、组织性的体系, 每一阶段都有可操作性、序列化的目标和内容, 借鉴其经验, 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应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制定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和实施框架, 为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参考。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 结合职业界发展特点, 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从而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 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出有责任心的选择。

其次, 从小学到初中, 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各异, 在中小学实施职业生涯教育, 应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 分阶段、递进式、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使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更具系统性和操作性, 如将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具体的目标。使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在广度和深度上分出层次, 各个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将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序列化地展开。

4.注重跨部门的合作,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 具有综合性、开放性、阶段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所以, 它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 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需要将企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进行整合。针对我国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极度不足, 一方面, 学校应与社区、企业密切合作, 使社区和企业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 积极为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参观和实践的机会, 增强学生对真实职业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学校与企业间牵线搭桥, 向愿意支持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奖励性优惠政策。学校也要采取丰富多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和兴趣的方法, 如咨询、测量、角色扮演、参观、访问、实践实习、网上辅导等。同时, 职业生涯教育也需要家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与合作, 以形成多元互动的指导网络。

5.强化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 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 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丹麦为来自各部门的辅导员制定了共同的培训计划, 并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学习不同的课程模块, 获得相应的学位, 这就保证了辅导员的专业化。我国的职业生涯教师队伍一般都是兼职, 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人士寥寥无几。强化队伍建设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方面, 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发展广泛的能力体系, 确保这些能力体系无论在什么环境下, 都能包含提供教育和职业指导所需要的技能, 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职业生涯教育领域逐步设立专业学位。最后还要为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尽可能提供多途径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定期再教育和再培训。

13.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三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经验总结

在中国,很多人忽视了英语是一门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是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那么,第二语言与外语究竟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同一概念不同风格的用语,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会产生怎样的作用?

其实,我们知道,second 1anguage与first language相对,而foreign 1anguage和non-native language是与mother tongue和native 1anguage相对的。

英语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二语教学还是外语教学,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看当地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用英语授课。如果除了英语课,其他课程用母语讲或大部分用母语讲,英语教学就是英语外语教学(TEFL)。显然在中国,英语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中国缺乏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环境。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能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

而在我们的小学英语课上过多的强调了情景的创设,甚至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于产生了虚假的情景。很多老师抱着在这样的情景中给孩子们以自然习得英语的期望,原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在3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外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外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外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父母懂外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外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英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天衣无缝,听说读写的操练样俱全,加上朗诵,短剧,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语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这本帐,从事英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心中应该是很明白的。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较多地采用采用认知法,而不是直接法。直接法即大量接触真实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靠大量重复模仿,强化记忆,养成习惯。视听法、听说法、交际法都属于直接法。以直接法为主进行教学,一定要有语言环境,要有高水平的师资,班额要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要多。认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理性思维,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知识,掌握语言规则,指导听说读写,举一反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英语在中国是外语,中国学生学英语,不论是小、中、大学,都不能采用二语教学类型,而要以语言知识为拐杖,在运用经验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理性认知;对于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语言学习能力,不能排斥语言知识。

而在我们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师水平的相对低下,语言环境的缺乏,大规模的班级授课,都告诉我们直接法的教学方法不适合目前的小学英语的教学实际。

14.农村小学生作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十四

长期在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深熟他们的习作水平、深知他们的习作能力,对此深表担忧,并对其普遍存在的现象做了个分析、研究,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对习作产生恐惧感。虽然早已提倡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以应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以卷面成绩考察学生的能力水平;一周10节的语文课本来就少了,而还要兼顾小科课程,所以每周又减少了一两节;加之语文课内容又如此丰富,从而使得其任课教师“熊掌与鱼翅岂能兼得”?为了让学生学完所有课程而只顾了赶课,没时间进行习作训练。小学低年段口头说话(用词造句)都没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基本的“用一个词”都没能说一句通顺的话);到中年段又没能很好的辅导他们说话(写作)的基本技巧(方法),所以中年段的训练又从何说起?高年段篇的训练就更不用说了。长期如此,学生一看到“习作”俩字就已胆战心惊了,如何让他们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所以,我觉得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水平,首当其任是不但让小学的语文教师深熟小学各年段的知识点、熟识小学各年段的课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段的教学重难点,而且一定要让他们围绕内容、根据要求结合重难点展开教学设计;不要低年段的课设计成高年段的、高年段的才去尼补过错。从低年段的会说过渡到中年段的练写,当学生进入高年段时就不会害怕了。只要把好这一关,并常抓不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的现状就能得到很好的改观。

二、阅读能理能力差、作文跑题。还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许多老师注重“灌输式教育”,认为只要短时间内记住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而不必多花心思去思考、寻找解题并掌握方法;并且运用“题海战术”,以为题做多了就可以“稳坐泰山”了,更没有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出来积累经验、总结方法,或没能抓住——“分析解题、寻找方法、再次训练”!殊不知,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没了信心、对老师就产生了依赖心理;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不可能独自解决问题,所以当学生遇到自己没有做过的题就惊慌失措、乱了方寸,不知该怎样解决,不是乱说一气就是干脆放弃!如在期末复习时一个学生听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作文题目可能是《xxx老师,我想对你说》”,并让他们写了一次,这位学生写的确实不错;结果期末时作文题却是写“读后感”,没想到这位学生鬼使神差地把原先自己写的“《xxx老师,我想对你说》”一字不漏的写了下来!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如此说,记住答案不是不应该,“熟能生巧”也没有错,但我觉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来的更好,并且“精讲精炼”也远强于“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不注重积累、语言匮乏。这里的学生大多数讲壮话的多,造成了学生口头表达使用本族语言,书面交流需用汉语言的独特现象。这自然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诸多不便。从事多年的作文教学和批改作文中,经常发现,学生写作的词汇混乱,比如“毛巾”写成“手帕”、“我妈”写成“妈我”等等,学生在写作时常用上壮族习惯用 语。因此,给老师作文教学带来困难。目前,有些地方,农村文化生活缺乏、学生见识狭窄,掌握词汇量较少,有些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和运用词汇,习作时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久而久之,使得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黎族学生的作文语病多、表达不够通顺、逻辑混乱、语句重复啰嗦。针对这种现状,我觉得应该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常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其次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对词语、经典语句进行积累,要求学生无论在哪个场所都用上普通话进行交流。

四、写作技巧。相机让学生认识到“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更让学生体会“会说不代表能写”,让学生一定要把口头语言转换成书面言语;另外,习作时也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直奔主题,要教其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如:写作提纲、谋篇布局、开头结尾、过度等等),认识修辞方法的生动性,体会标点符号的好处;只要能常写多练,相信他们的作文水平会日新月异的。

五、提高习作水平的补充。

1、增加阅读量、提高理解能力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学生了解了基本的习作技能后,多读一些课外书,不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时又能吸取别人的写作精华,何乐而不为呢?

2、深入生活、拓宽视野,光读书还不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宋 刘彝《画旨》)!我们要让学生从书中走出来,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待“作文是生活是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叶圣陶)。

3、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所谓的习作就是把平时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这样,也只有这样才有内容可写,所写的内容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也才更感人;而不是单纯的复制别人的作品或在那里凭空捏造。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导了学生平时要“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激情体验,并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写下来”了!这样的作文能空洞、乏味吗?能不打动读者的心灵吗?

15.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五

广州市海珠区新洲小学 (以下简称“新洲小学”) 位于海珠区东部, 拥有五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 生源不理想, 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新洲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 留守的孩子经常在户外玩耍、游戏。久而久之, 身体强健成为这些孩子的显著特点。经过充分调查、研究, 新洲小学确立了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凸显体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体育特色创建的意义

1.“健康第一”利于适应社会

新洲小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 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定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论基础, 因此“健康第一”的理念应融入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管理中。新洲小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旨在令学生身体强健、心理健康, 并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推动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获得提升, 令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一起抓

作为以体育传统项目为特色的学校, 新洲小学不断更新观念, 完善师资, 升级设备。几年来, 新洲小学先后投入几百万元改建运动场、篮球场, 打造室外运动空间等。此外, 新洲小学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性显现与特长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特长生, 并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均取得不俗成绩。

二、“特色大课间”树立学校体育文化品牌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 新洲小学确立了秉承优良传统的“体育文化”与“现代快乐体育”相结合的“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 进而树立学校的体育文化品牌。

新洲小学在推广“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时, 着重在普及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学校独特的“体育文化”, 这就需要学校在理论和实践上具备更宽的视角与更高的层次。为此, 新洲小学不仅让每个学生了解和参与有关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活动, 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结构等因素创编了诸多集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体育校本训练项目。

1. 项目内容丰富多彩

新洲小学将“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 不断创新活动模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目前, “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竹竿舞、呼啦圈、踢毽子、跳绳和武术等。在新洲小学体育教师的组织下, “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序、有趣。“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 校园里气氛活跃, 充满欢声笑语。其中, 体育课组教师创编的“圈操”“音乐律动操”等, 集竞技性、民族性和协作性于一体, 既便于开展, 又独具特色, 在活动展示中获得嘉奖。新洲小学“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既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质, 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还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 课间操具有原创风格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间操的形式、内容和结构, 新洲小学集合体育科组教师进行数次改进, 从集合、列队到课间操的每个动作都做了精心的调整和安排, 课间操结束后的“自编舞”更融入体育科组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颇具特色。学生通过做课间操, 不仅全面锻炼了身体, 更感受到艺术和美。

3. 家校互动扩大参与度

家校互动是新洲小学打造“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又一途径。首先, 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 而现在的家庭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强壮和心理健康, 因此新洲小学将学校的体育特色文化带入学生家庭,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长信等多种形式, 普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并要求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必须陪同孩子参与一项体育活动, 旨在通过共同运动的方式渗透体育文化, 普及健身理念。

三、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新洲小学努力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特色方面取得突破, 做出成绩, 形成特色, 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具体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1. 常规管理工作与提升教师素质并重

新洲小学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过程中, 完善体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两个关键。

在常规管理工作方面, 新洲小学安排教导处定期检查, 并明确规范体育日常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具体措施有四方面。一是规定体育课堂必须排足课程,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和课外文体活动时间。二是严抓集队纪律, 包括集队做操、集队升旗和集队开会等。三是广播操、眼操和“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成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新洲小学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 要求出操静、齐、快, 动作规范且美观, 力求不断改进广播操的动作质量, 使各班领操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四是设立校体育委员, 加强体育检查工作。

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面, 新洲小学除了引进人才, 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档案, 要求体育教师备好课程内容外, 还强调体育教师应备好教学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和安全措施等。另外,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是新洲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亮点。“活动阵地”是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新洲小学要求体育教师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定期开展学生体育竞赛, 例如校际田径运动会、校际趣味运动会、广播操评比、“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和年级体育教学竞赛等。通过“活动阵地”建设, 旨在让学生重视体育活动, 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又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友谊, 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值得一提的是, 体育课组借助教师“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比机制, 对“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作出调整和更改, 经过数月实践, 制定出一套具有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

2. 开展体育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并重

通过开展体育校本研究, 新洲小学的体育教师逐渐体悟体育教育思想, 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慢慢洞悉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仅提升自己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 更促进自身的体育专业发展。

近年来, 新洲小学的体育教师结合个人子课题研究, 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 体育科组教师积极参与每次体育课程研究, 不断悟出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 渐渐找到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 最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此外, 新洲小学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育发展中心的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习和学区学校的“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旨在从中学习优秀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技巧, 形成个人的体育教学特色。

16.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 经验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如果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想要睡觉。而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氛围较为严肃,则学生不敢表述自身观点。相反,如果课堂氛围较为活跃,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很浓厚,学习质量相对较高。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知识时,需要为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活跃课堂气氛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讲,知识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而课堂中的主体为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期间,老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学生通过思考、提问等方法掌握知识。课堂气氛指的是在学习期间形成的情调与气息,能够良好的带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需要为学生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常言道: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热情,则教学质量相对较差,相反,如果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则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相对较高。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良好的带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二)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拓宽学习思路

优良的课堂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三)可以帮助学生深入记忆知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主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养。通过相关调查发现,如果学生们的心情愉悦,则学习效果良好。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够放松学生们的内心,让学生感觉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

(一)创建学习情景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活泼好动,而作为小学老师,就需要结合学生这些特点,帮助学生发挥自身潛能,在教学期间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玩耍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相应知识。一般来讲,创造课堂气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有所选择,并使用适当的方法体现出来,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快乐。例如:教师在讲解“我们去旅游”课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模拟郊游的 游戏,让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他学生当旅行者,介绍旅游地的特色。利用这种方法,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更加深入的记忆了相应知识,同时让学生发觉了语文的乐趣,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将微笑带入课堂

对于情绪来讲,其具备较强的感染能力,在教学活动期间,教职人员的情绪对学生会造成直接影响,同时老师的情绪同课堂的气氛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如果教师面带微笑进入课堂,则整节课的教学氛围就会处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模式中,并且以教师的优良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需要满怀激情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三)与学生进行互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学习的主体,而仅是配合老师完成家教学任务。然而,新课程标准中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助燃,那么,教师就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教学氛围缓和起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壁虎借尾巴”课程时,就可以先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然后同学生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给予学生肯定,从而带动教学氛围进入高潮,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四)关注朗读的方法

朗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利用朗读,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含义与思想。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更加关注朗读的方法。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在朗读课文时,除了让学生一起朗读、单独朗读等方法,缺少其他的朗读形式。尽管课堂气氛在表面上具有活力,但是学生本身却很少有朗读的热情,教学质量相对较低。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需要转变以往的朗读方法,不仅采用以往的朗读模式,同时还可以应用小组朗读、男女学生朗读等方法,从而带动学生们自主参与朗读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时,就可以事先为学生进行提问“小蝌蚪,你要去干什么啊?”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带动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朗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声音、动画等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丑小鸭”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吸引学生们的目光,然后再具体讲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课开始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而营造学习氛围,为后续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速率的不断加快,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需要同步转变,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需要更新自身教学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对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气氛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职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徐玉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J].成功(教育),2011(09).

[2]刘云丰.小学语文课堂因“情境”而美丽[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3).

[3]王雪琼.让朗读之花绽开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

上一篇:专科大学生专业简历下一篇:夏天出游朋友圈简短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