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精选15篇)
1.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一
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一下当今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发现这些读了十几年书的“天之骄子”们在他们的老本行----读书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他们究竟有些什么问题。
(一)学习没有计划性。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地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在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二)学习环节上的不完整。
有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小结这五环的仅有13%;不作小结的有13%;不进行预习和小结的有22%;不进行预习、复习、小结的有31%。在习题作业上,只求完成作业的占86%;而考虑一题多解,巧妙解法的只占1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存在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被同学们忽视的预习、复习、小结等环节正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有自学能力的重要特征。
(三)读书方法不求甚解。
据调查,在读书方法上,只求了解全书概况,对部分内容作记号的同学占56%;细读分析段落,掌握层次段意的同学占11%;综合研读全文,弄清各段之间关系,掌握全书中心的学生占33%。许多大学生读书时不善于找出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后也不知所云。
(四)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
据调查,对图书馆的利用情况熟悉并充分了解图书馆藏书和书刊的编排与类别,快速查索图书资料,习惯于去图书馆阅览、查阅和选借图书的同学仅占11%;而会查找但不熟练,不经常去图书馆的或者查找很吃力,很少去图书馆的学生占82%;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去图书馆的占7%。也许这其中的许多问题都存在于你我之中。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呢?我觉得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最重要。
大学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要求上,比起中学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除了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外,还要适应大学的教学规律,掌握大学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大学的学习不能象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大学毕业了,不会自学或没能养成自学的本领,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行终身学习的基本条件。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自主性。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2.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二
这是基于脑的第一条学习规律。换句话讲, 如果你想让学生学得多、学得好、学得高效, 你首先要研究, 这个学生是否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你上课拿眼睛一看, 这个学生在那儿心猿意马, 注意力很不集中, 这个时候不管你讲得多么好, 他却处在另一种状态中。所以, 首先要让这个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这是最重要的。
积极主动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如果他不积极主动, 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 学习任务也无法完成。所以, 创设激励和支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环境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老师做到如下几点:第一, 要避免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举个例子, 这一课不讲了, 做作业。第二天, 又命令他干什么事, 都是命令式的, 小孩子必须得做。这种状态, 对小孩是很不利的。第二, 是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最有价值的形式。如果你想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 要尽可能地让他多参与和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活动。第三, 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合作学习。有一个老师曾经问我, 为什么要讨论?我说讨论有三个机制:一是讨论里有反馈机制。因为一讨论, 我说我对这个概念怎么理解, 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同伴和老师会讨论说得对还是不对, 有一个反馈机制。二是讨论里有复述的机制。在脑科学看来, 没有复述就没有认知。复述不是记忆, 复述是我用自己的话把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讲出来。三是有合作交流机制。我要和别人进行交流, 交流中既要倾听别人、理解别人, 还要逻辑地表达、明确地表达。所以, 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含义:要身心协同才能积极主动。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这堂课讲蚯蚓, 老师就画了一条蚯蚓或者拿了一张蚯蚓的图片, 介绍蚯蚓是什么动物, 然后讲了要点一二三, 告诉了学生一些结论。这堂课还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上, 我们把蚯蚓放到沙子里面, 拿到课堂上, 然后让学生们都来摸摸蚯蚓, 观察一下蚯蚓, 拿到桌子边自己研究一下, 它有多长, 是怎么一个情况, 有的学生可能把蚯蚓擦一擦, 放到嘴里, 尝一尝蚯蚓是什么味?尝完以后告诉老师, 这个蚯蚓是带咸味的, 这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一节课。这和他在图片上看到的蚯蚓是不一样的。所以, 怎么能引起他们的积极主动呢?要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就应该解决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问题。叫他们参与进来, 不能让他们做一个旁观者。
二、利用先前的知识才能学习新的知识
这个讲起来很简单, 为什么呢?我刚才讲到, 脑只保留有意义的信息。这个有意义在神经机制上是怎么回事?在脑的早期, 它与环境交互, 建立了一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 在遇到一个信息时, 脑认为是有用的, 神经元就识别它。认为这个东西有用, 就要保留它;如果觉得这个信息和原来的经验没有联系, 就不会保留它。实际上是脑在寻求意义的一个过程。脑要学习, 应和它过去的经验发生联系才行。一个好老师, 一定要透彻地了解学生过去的智力背景和他的生活经验、学习基础, 这非常重要。了解了, 讲课时才能把学生原有的经验激活, 才能让新旧知识发生联系, 然后扩展知识、深化知识, 让知识结构化。这样, 学习就变得有意义了。所以, 利用先前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当代学习科学中, 成为一个重要原则。脑机制就是脑识别和寻求有意义的信息, 通俗一点讲, 你旧有的信息如果和新知识发生联系了, 脑才认为有意义, 不然脑不学习。所以, 教育家都讲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如果老师认为我讲了, 学生就理解了, 这是错误的。我到课堂看课的时候, 发现有一个预习展示环节, 老师让学生把预习的情况讲一讲, 这非常好。这是了解学生先前学习基础和旧知识的一种形式, 非常有效。老师通过展示知道学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这样教学就会变得更有效。
三、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有效的
当学生遇到了一个问题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化的问题的时候, 大脑会立即投入。为了生存, 面对真实问题的时候, 大脑认为是有意义的, 所以它就要投入。目前, 国际上的很多国家都倡导“做中学”, 为什么要倡导“做中学”呢?我在大连的幼儿园看过4岁孩子做实验, 发给他很多瓶子盖、木头板、塑料瓶……然后还给每一个人发一盆水, 老师问这些东西哪些能沉下去?哪些东西能浮上来?让孩子假设, 小孩就说, 大木头板很沉, 这个会沉下去。然后让他们做实验, 大木头板浮上来了。孩子们把哪些东西沉下去了, 哪些东西浮上来了, 都做了标记。做完实验以后, 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但他们说不出原因。经过几轮实验以后, 这些孩子有一个人格上的完善———他们都能基于事实讲话。比如说下雨了, 老师问雨水干不干净?小孩会说:做实验, 做过实验就知道了。在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当中学习的儿童, 长大以后他的人格是完善的, 而且这种学习是最有效的!当老师的, 要尽可能地把书本里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联系, 或者说能够把所学的东西与生活里真实的问题结合才最有效。
举一个例子, 这也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成果, (大家看图) 如:
这是一个讲座, 就是我在讲, 大家在听, 24小时以后你能获得多少信息呢?能获得5%。如果你自己阅读, 因为阅读里面有思考, 会获得10%。如果是视听结合你会获得20%。如果我做了一个示范给你, 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你会获得多少呢?会获得30%。如果我们讨论, 可以获得50%。如果我们做实验, 我们可以获得75%。如果现在给你一个任务, 让你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你要做一番准备, 你能获得多少呢?是90%。这是脑科学家在24小时以内, 针对哪一种方式保持的信息最多所做的一些研究。这给老师提出一个建议, 若要保留90%的信息, 就要靠学生亲自实践。
四、学习是个性化的
个性化向老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育是教育最极致的追求。教育将来发展到最高目标的时候, 教育是个性化的。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一种精致化的教育服务。这样, 教育就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不然教育是有缺陷的。比如说, 我们现在上课, 在备课的时候我认为这样讲80%的学生应该听得懂, 应该能理解, 不可能保证100%的学生都理解, 你认为的这个基础, 实际上是错误的, 实际上很多学生听不懂或者只是记住了概念, 但不会运用这个知识。这对教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什么要有选修课?为什么要有选择性的作业?为什么要有选择性的教育体制?都是为了照顾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现在由于条件有限还做不到, 但个性化的问题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个性化没有好坏之分, 比如说, 现在的教育体制可能对语言智力和数学逻辑智力有优势的孩子会有很多好处。但是对于身体运动智力有优势的孩子、对音乐智力有优势的孩子来说, 可能不是那么有成就感, 他篮球打得很好, 高考不考, 能说他不是一个人才吗?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可我们忽略了他。加德纳在创立多元智能的时候认为, 每个人的认知策略和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所以主张同样一个知识, 有的可以用语言去讲, 有的可以变成一个故事, 有的可以用很多图片, 有的可以变成一个表演剧, 让身体运动智能有优势的孩子通过表演来获得。他提出的智力的彩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多样化的方式来学习和评价, 教育才可能不忽略个性。
以上四个规律是所有教师应该遵循的。从脑科学的视角看, 学习效果要达到最大化, 其最好的方式应让学习适合脑。换言之, 应该让学习适合脑。和脑较劲, 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如果学习是一个堡垒的话, 进攻它应有很多条路, 脑的规律会帮助你找到一条突破之路。脑研究还没有给学习开出一服绝对的灵丹妙药, 但脑科学为研究学习指明了一个方向, 或者说开辟了一条道路, 让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学习。这就是脑科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 创设一个适合脑的学习, 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一开课讲非常不重要的琐事, 把孩子们注意的高峰期给错过了, 低落期再讲重要的信息, 肯定不适合脑。今天我们做活动式的作业, 明天我们做合作式的作业, 后天做开放式的作业, 创造很多学习的方式适合脑。另外, 课程也要适合脑。脑不能同时学习两个相近的课程。这一课讲英语, 下一课上西班牙语, 脑就不会喜欢。脑喜欢这一课讲语言, 下一课讲数学。所以, 我们在学校里排课表的时候, 尽可能地把相似的学科错开。同样道理, 一下子讲两个比较相似的概念, 脑容易混淆, 让脑识别时, 最好是对比进行。再次, 评价要适合脑。我们国家在学习上一个很落后的方面是评价。脑需要的评价是及时反馈的评价。如果脑不及时反馈, 它的神经元就会变成一种模式固定下来。如果及时反馈, 它就有一个修整的过程。举个例子, 2/5+3/4这道算术题, 里面包含两个认知属性:一是会不会通分, 二是会不会加法, 学生一答, 就知道他是不会通分, 还是不会加法。知道以后马上去改进, 效果就好。一个班级50个学生, 答完题以后, 对错马上就知道了, 第二天就调整教学, 这就会大大提高学业成绩。我们在北京做了一个自适应反馈实验, 及时反馈, 及时改进, 学生成绩提高45%。最后, 就是我们的环境要适合脑。刚才讲过, 如果老师上课老说学生笨, 这个小孩情绪上很不安全, 如果同学们都嘲笑他, 他就开始回避这个造成他情绪不安全的环境, 他的成绩肯定会下降, 将来还会导致放弃学习。这些都非常重要。
另外, 环境中空气里的含氧量也很重要。我到农村学校听课, 教室里氧气很不够。还有早餐, 小孩不吃早餐不行。如果不吃早餐, 他没有足够的营养, 上课的反应速度就慢。还有很多环境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 现在学生的信息渠道多, 如果有i Pad的话, 你就会体验到:在手指滑动之间跨越国家的学习是如此的容易。这一代孩子的学习效率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的, 传递知识的方式也不一样。日本的学生问我们的学生, 你们年夜饭吃什么?这个学生拍了一张照片传过去。现在学生认识的很多问题和我们过去的方式不一样, 尽可能地用图来表达, 就是适合脑的, 当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以后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再有, 探究式学习。人类学习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接受, 一个是探究。在知识经济时代, 在创新时代, 哪一种学习方式最有价值呢?是探究。课程上的探究活动, 特别有利于脑,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有利于深度理解知识。21世纪的孩子, 他学习知识的重点不应是重复和记忆, 而是搜索、选择和运用。
还有艺术地表达。学习了一门知识、一个概念, 怎么把它表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我看过哈佛大学一个教授展示的一个学生的作品, 把神经元连接的过程用蜜蜂采蜜的过程表达。
最后是社会的影响。因为认知发展、情绪发展、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社会。所以, 适合脑的学习必须关注社会的影响。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个事件可能就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也可能今天遇到的一个负面的东西, 会成为孩子免疫力教育的一个依据。所以, 我们必须关注适合脑学习的这些要素。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3.美国大学学习方法是什么 篇三
1“这里你需要应用一点管理理论,你要计划先读该章的哪些部分。然后你学习这些部分,学完后,如果时间或愿望允许,再接着学习其余部分。使用SCORE学习法的学生尤其喜欢这一步。你由此感到你在控制着自己的学习,因为你自己决定和控制着所学内容。
2“请注意,目标这一步最适用于社会科学课程(如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历史、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和某些理科课程(如心理学、生物学等)。对于诸如物理、化学和数学之类的课程,则不宜采用跳跃式方法。这些课本中的论述,前后依赖性很强,因此,要按原有顺序进行阅读。通过实践,你能逐渐培养识别何时可将原有顺序的某些知识提前加以学习的能力。
4.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四
“一要”是复习要有计划条理性。初中三年各门功课所学的知识不少,复习功课时间紧、任务重,有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着手,怎样复习?复习前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复习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时间的具体划分、每个学科的侧重点等。再具体一点还可以列出自己每天各个学科的复习进度,掌握的知识点要达到的程度及作息时间,做到胸中有数,不盲从别人。有了复习的详细计划,复习时才能按部就班,得心应手,才能避免乱抓一起。
“二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考试卷中基础知识的试题占70%以上,所以复习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因为你要掌握好各门学科的知识,首先你得先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才能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知识就像练武术的基本功,解题技巧如同各种招数,没有基本功,招数只能是“花拳绣腿”。如语文课,就要重点掌握语音、汉语拼音、字、词、句、段、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然后才能进行现代文、文言文阅读,才能进一步理清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技巧,理解其思想内涵,总结写作特色。如果一个学生连最起码的字、词、句、段、语法知识都不懂,却要去分析文章,那是绝对不会阅读分析的,更谈不上阅读分析的正确。理科更有它的学科特点,需要先梳理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定义公式。然后再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心、口、手并用。多数学生复习功课,能做到口到,早晨起来背诵,下午放学读,整天念个不停,但过后你问他具体知识点,他回答不上来。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巩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人的心、口、手多方参与,人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语文的字、词,英语的单词,理科的定理、定义、公式在复习时除了背诵外,还应在本子上抄写几遍,以帮助记忆。心到即背诵记忆时开动脑筋去思考,思考它的来龙去脉和推导过程及推广应用才算做到了心到。口到不必再说,只有做到“三到”,复习的效果肯定是明显的。
“四要”多“实战演习”。考场如战场,光有作战理论、物资储备,没有实战经验是不能获胜的,所以在复习的后期,要多进行模拟练考,模拟练考能让教师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和自己在指导学生复习中的漏洞,也能使学生多接触一些题型,增强应对各种试题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解题运算能力和答卷速度,训练学生答卷的规范化、标准化。
初三学生成绩如何提高
1、夯实基础
复习过程是掌握知识的高级阶段,复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复习中,同学们应按正常进度步步为营,打好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全部理解和掌握,绝不能一知半解。
2、自学归纳
复习中,要按教材分单元看书研究,系统复习,并归纳整理,做好笔记。
归纳的内容一般包括:本单元学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本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注意点、考点和热点;本单元中的实验掌握得如何;本单元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牢。
3、查漏补缺
在自己归纳的基础上,再和老师全面系统的总结进行对照。查出漏缺,分析原因,从而完善自己的归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透彻理解和掌握好全部基础 知识。通过自学归纳和查漏补缺,主要是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个别的、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变成系统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质的飞跃。
4、揣摩例题
课本上和老师讲解的例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对照样板,学会通过逻辑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学习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总结出解题的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精练习题
复习时不要搞题海战术,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一本质量较高的参考书,通过解题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5.什么是信托计划 篇五
作者:金投网
1、什么是信托计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一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简单的说,信托是一种为了他人利益或一定目的管理财产的一项制度安排,也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利用信托原理,一个人(委托人)在无能力或者不愿意亲自管理财产的状态下,能够将财产权转移给自己信任并有能力管理财产的人(即受托人),并指明受托人将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用于自己或者第三人(受益人)的利益。
2、信托计划的特点。
a)信托具有融通资金的性质。
b)信托方式灵活,适应性强。
c)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
d)信托收益稳定,且远远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息,是银行定期存款的理想替代品。
e)国家信托计划的发行与运作监管严格,有效的保护了投资人的利益。
6.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六
大胆推进人才更替
今天的女排,更多让我们看到了年轻姑娘们的霸气与活力,平均年龄24岁,但不见稚嫩,也不见老成,只有一种青春恰好的刚正。相对男篮年轻得被打哭,中国女排却始终拒绝悲悯!
而遍观我们的零售业,90年代起步,经历近20多年的发展,今天似进初暮。多数零售企业的核心中层40~50岁,经验有余但激情不足,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体现出代差性落后。对新物,很多人从思想观念上是瞧不起,甚至还有相当比例的惧怕。在既得利益的高位上,不敢去冒创新的风险,亦或口头认同,但支援不足,所以,在企业高层和基层老化的情况下,中层桥梁作用断裂,很多公司甚至从下到上员工老化,更要命的是心态老化。
所以,加大零售业人才更替是未来的希望,越早实现人才更换的企业,崛起的会越快,前创性就会越足,后劲越绵长!
当然,人才更替有很多方法和策略,薪资不高,业绩增量不足都不应是阻碍零售人才更替的原因,最主要的,要让当下的年轻人去做去闯,时代的角色,总会带来时代的风格和习惯,零售的管理者要相信年轻人,相信他们对新生活方式的理解!企业掌舵人最需要有此种胸襟及结构设计,像这次女排,朱婷、徐云丽和魏秋月三名老将,加上伟大的郎平指导,胜利,有偶然,但更有必然。零售的变革和转型,永远还要依靠时代新人的力量!
积极文化的功不可没
迎战坚毅、得分怒吼、失分不恼,这是此次决赛多次涌现的镜头,而背后,是郎指导输出的文化正能量,拼,拼防守,拼得分,不服输!
再看看零售,许多企业积累了怎样的文化?
1.保守文化:失去尝试激情,坐等摆烂,无所作为;
2.内斗文化:派系林立,对人不对事,勾心斗角,私利交织;
3.责任文化:片面强调考核,忽视创新,导致业务围绕考核转,工作措施走极端,行业陋习到处有,买单、走账、虚假团购、寅吃卯粮等弄虚作假反倒心安理得;过度数字化带来的是市场透支和内部风气恶化,缺乏良性的绩效文化;
4.层级文化:层层审批,层层汇报,群体迷失,效率低下,氛围压抑,新业务、新探索胎死腹中。
专业的运用是为保障
1.专业是有时代性的
由于环境条件的巨大变化,失效,成为很多过去理论的定性词,今天,零售的专业具有更大的感悟性、创新性、研究性、探索性和迭代性要求,应对新工具、新人群和新效率,需要重新寻找事物存在的逻辑,从物质论到关系论、从决定论到概率论、从控制到失控、从机械论到自组织、从计划到进化、从封闭到开放、从平衡到非平衡……马云刘强东们是楷模,李善友教授是楷模,王卫们也是楷模!
2.专业永远是有用户性的
专业永远围绕用户走,用户在哪里,商业模式就在哪里,专业性也就在哪里。今天,相当多的零售企业面临环境巨变迷失了,过去的营销失效了,过去的用户不知道去哪了;网上,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精准的知道多少人、多少次、多少品流失了。大部分门店面临的是周围商圈顾客外流,却没有外部客源输入;留下的顾客购买更加碎片,专业,要从留下的顾客激发频率着手,要借助线下的实感体验优势和社交优势,通过关键品类附带组合满足客需!
新零售的专业,一定围绕用户体系来进行设计,知客才能获客!
3.专业是有核心力的
当前,泛滥的资讯可能呼唤慢生活,静生活,简单生活,创造一种核心价值,坚持自我,匠心,是有核心的。
当然,更大的核心是驱动力——老板、顶层是永远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就像女排,郎指导和朱婷是两大核心!我们看到当下很多优秀的企业,无不是企业家为首席宣传官、企业家本身就是个网红。在企业内部,同样存在专业性的核心问题,一个企业,不管是团队还是个人,不管是人治还是法治,一定应该有一种核心的专业力量,推动企业做好。你的企业,能说清楚这股力量吗?如果不能,那说明还未找到核心,要赶紧明确!
7.高考专项计划是什么 篇七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高校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隶属于高考三大计划。
专项计划招生是指定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单独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批次,省招办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国家高考专项计划加分吗?
国家高考专项计划不加分,会降分录取。国家专项计划录取方面,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安排在一本院校录取之前进行,原则上按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若生源不足,可以根据缺额和生源情况,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下降20分。若生源还不足,根据实际再适当降分,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1)符合本年度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高校专项计划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哪些
高校专项计划报名一般需要提供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申请表,须如实填写高中阶段成绩信息,并由考生所在中学填写相关意见,须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有关获奖情况等等,有些院校需要准备一份有关高中期间主要参与的实践活动、对申报专业的认知以及大学学业规划等内容的个人陈述。
具体需要的材料如下:
1、打印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申请表,加盖中学公章,并由中学负责人签字。
2、个人陈述,须本人手写,字数限1200字以内,内容必须包含四个方面: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干部、公益活动等)及感悟;对申报专业的认知以及大学学业规划;学生自己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3、报名系统中上传的获奖证书(复印件)等资料(须加盖中学公章)。
4、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高校专项计划申报流程
一、报名前的准备
1、使用考生本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实名注册学信网账号。
2、确认考生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的高考报名条件,满足高校提出的具体报名要求。
二、志愿填报
1、选择院校
首先要选择填报学校,然后选择报名类型,再根据招生高校要求按顺序填写信息。(系统中有填写说明文字提示,有疑问可咨询志愿高校。)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一定要点击“确认志愿”才算提交成功,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志愿确认成功”。
2、申请表
每个志愿对应一张申请表,考生下载申请表后,需要中学盖章、本人签字。如果高校要求在报名阶段交费,那么考生交费后才能下载申请表。
如果高校要求上传申请表,则需要将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若高校不要求在系统中上传,则需看高校的招生简章具体说明,线下提供。
建议考生尽量将所有信息填写完整、检查无误后,再进行下载申请表、盖章等后续操作。同一志愿高校同一报考类型的申请表,版本号要保持一致。请注意检查每一页的版本号。
3、邮寄材料
8.什么是计划外招生 篇八
我们国家的高考录取制度,除了学校自主招生之外,还有各个学校的招生指标是教育部统一规定名额,通过全国统一高考统一录取,简称统招;统招招生方式,需要高考成绩达到国家和学校规定分数线,占用国家计划内名额,又称计划内招生。除此之外,各个学校根据社会需求,自主开设专业,自己制定招生标准,不占用计划内指标进行招生,称为计划外招生。
计划外招生不占用高考统一录取指标,一般不设最低高考分数,符合招生条件和用人单位要求就可以入学。计划外招生一般要求在学校学习成绩合格,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和学位证书,该文凭一般可以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
学生高考落榜或高考成绩不理想,是不能通过统招上计划内招生的学校的,所以一般的计划外招生都是落榜学生,或者高考成绩不理想不能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的。计划内与计划外都属于国家高度教育序列,没有本质区别,国家都承认学历。
二、高考、自考、成考、网络教育的区别,文凭的认可度。
成考或自考的文凭属于成人教育学习模式中的学历教育,在校大学生属于全日制大学的,也就是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一直读到大学的,认可度方面当然是在校大学生的认可读最高,其次是成考、自考!
网络学历教育、自考、成考、电大等各种成人学历教育学习模式对比 :
【入学门槛对比】
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由学校根据考试结果择优录取,统考每年举行一次。
自学考试没有入学考试,考生参加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颁发学历证书。每年有两次考试,考生根据情况选择考试科目。
广播电视大学也无须考试,只要具备要求的相关学历就可以注册入学。
网络大学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组织考试。
总的来说,自学考试和广播电视大学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基本没有什么入学门槛;而成人高考和网络考试要求先考试后入学。不同的是,成人高考参加的是全国统考,网络考试则由各招生院校自主考试。从考试的难易程度来看,部分网大因知名度高,所招专业又是学校强势专业,故入学要求也相对较高,试题也有一定难度。
更多精彩文章请访问【北资官网】——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帮您做好职业准备!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招生,火热进行中!
9.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九
例如, 鉴赏元代任仁发的 《二马图》, 首先用感悟式鉴赏, 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作品中画了两匹马, 而且画得很像; 再稍微仔细一点, 我们还可以感悟到这两匹马一肥一瘦, 有很大的区别; 再深入一点, 展开我们 “想象的翅膀”, 我们可能会想到 “不管肥马瘦马, 任仁发画的都是好马”等。而鉴赏 《二马图》, 我们能到此止步吗?显然不能。如果是这样, 那么就会辜负任仁发创作此画的 “倡廉讽腐” 的良苦用心, 也会削弱 《二马图》 “以画传话”的社会批判价值及其穿越时空的艺术人文价值。这就带出一个新的问题, 即怎样才能把握美术作品意旨的问题。怎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把握美术作品的意旨呢? 我认为, 可以走 “从 ‘是什么’到 ‘为什么’”的道路。
一、探问 “是什么”
所谓 “是什么”, 就是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所观察到、判断出的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 这个对象可能是人物、景物, 也可能是人物、景物 “组合”营造出来的某个情境、事件; 可能是抽象的点、线、面、色彩等, 也可能是由这些美术作品形式语言要素 “组织”创造出来的某个意象, 等等。
例如, 鉴赏达 · 芬奇的 《蒙娜丽莎》, 通过观察、判断,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坐姿妇女肖像, 她身着深色服装, 身体稍稍朝向左侧, 左手倚放在扶手上, 右手轻搭在左手手腕处, 面露 “神秘的微笑”; 她的背景是幽深、渺茫的山水和充满神秘感的天空。
又如, 鉴赏 《向日葵》, 我们看到埃贡 · 席勒的是枯黄瘦黑的 “向日葵”, 克里姆特的是叶茂花鲜的 “向日葵”, 凡 · 高的是辉煌热烈的 “向日葵”。
再如, 鉴赏巴勒斯坦著名的镶嵌画《智慧之树》, 我们看到的是: 一棵巨大的果树下面, 左边是两只鹿在觅食, 场景十分温馨; 右边是一只狮子在啃食一只鹿, 场景十分恐怖。至此, 大家应该明白 “是什么”到底是什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 在观察、判断 “是什么”的过程中, 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 那就是要准确判断出对象的特征。这个特征可以分为局部特征和整体特征, 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组织的关系。
例如, 列宾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十一个人物形象中, 他们的年龄、身份、衣着、面色、表情、动作、气质都各不相同, 有的饱经风霜而充满智慧, 有的身材魁梧而憨厚耿直, 有的步履艰难而愁苦无奈, 有的年少孱弱而疲惫不堪; 还有酷烈的阳光、荒芜的沙滩、焦黄的河岸、惨淡的天空、满载的货船等, 共同构成了人物活动背景。所有这些, 都给人以贫苦、艰难、无奈、无助与无望的情感震撼。总之, 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集中在 “苦难” 这一撼人心魄的特征之中。
二、追问 “为什么”
在弄清楚 “是什么” 之后, 我们要走的就是第二步, 即追问 “为什么”。所谓 “为什么”, 简而言之, 就是作品形象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个性特征、思想境界和艺术追求, 需要我们去探究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和历史风貌。所谓 “知人论世”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例如, 19 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名画 《深渊》, 从 “是什么”的角度看, 他画的不过是搭在小溪上的破旧的木桥, 从左至右从桥下流过分上下两层的似浅实深、深浅难测的溪流, 溪岸边神秘黝黑的森林, 寂寞地伸向森林中的小路, 森林背后灰黄的云彩与天空, 寂静地照映在木桥、草丛、小路、水面上的残阳余晖与倒映在水面上的幽灵般的树影。其总体特征是, 光影幽暗异常, 景象深邃莫测, 气氛万籁俱寂, 画面苍茫逼人, 似乎在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孤独与无望, 暗示着内心的苍凉与凄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解谜的方向有很多, 这里列举三个: 一是列维坦的艺术追求, 他的作品往往是 “在感悟自然的过程中感悟艺术、感悟生命, 在感悟苦难后抵达崇高与静美”。二是列维坦的艺术个性, 他的风景画的基调是 “忧伤”, 题材往往是阴郁的天空、昏黄的残阳、苍凉的暮色、幽静的池水、宁静的湖泊、沉寂的树影等, 从中, “我们触摸到的是俄罗斯大地的苍茫与忧郁”。三是列维坦的创作原委, 原来 《深渊》取材于一个民间故事, 说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个农民的儿子相爱了, 磨坊主坚决反对, 买通了征兵局, 将青年农民抓去当了兵。因为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 所以姑娘闻讯后深感绝望, 便从桥上跳入水潭溺亡了。这个故事一直盘桓在画家的心底, 耿耿不能释去。有一天, 他看到了一处景象, 于是依照这一景象创作了一幅风景画, 这就是 《深渊》。至此, 我们就可以明白:这 “深渊” 里, 有姑娘的热烈的爱情和无限的遗恨, 有灵魂的无声的哭泣;有画家的无尽的痛楚和无言的控诉, 有灵魂的真诚的祭奠。 “深渊”, 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 更是社会人生的。显然, 这种作品的鉴赏, 需要鉴赏者具有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识见功底和关注社会、悲悯人生的人文情怀, 否则, 鉴赏便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 在解决 “为什么”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把 “知人”和 “论世” 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要全面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 全面把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所要表现的时代主题。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看到 “蒙娜丽莎”的 “神秘的微笑” 里闪烁出来的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光辉, 才能看到乌东 “伏尔泰坐像” 焕发出来的荡动的激情和高贵的锐气, 才能看到罗中立的 “父亲” 的凄楚、迷惘又略带期待的目光里透视出来的饱经沧桑却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才能看到江丰的“风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用血肉之躯筑就的中华民族的新的长城……例子不胜枚举, 道理归于一个: 离开了 “知人论世”, 所谓的美术鉴赏, 所谓的探求美术作品的意旨, 都无异于向水捞月、缘木求鱼。
综上所述, 我们简要介绍了鉴赏美术作品意旨的方法步骤。概括起来说, 探问 “是什么” 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观察、判断的过程, 它要求仔细、全面, 不能对作品有任何遗漏, 而要既有局部认识, 又有整体把握, 只有这样, 才能给下一步的鉴赏行动奠定基础。追问“为什么”的过程实际是一个探究、发掘的过程, 它要求准确、深刻, 不能对作品有任何误解甚至歪曲, 而要既贴合作品形象本身, 又结合作者与时代社会背景, 只有这样, 才能含英咀华、探骊得珠。
10.学习能力,什么是学习的能力呢? 篇十
人的能力有很多,比如,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不一而足。一个人的能力强弱会决定他掌握各种活动的成效,影响他活动效率的高低。比如一个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要求孩子具备运算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孩子学好数学科目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可能有些家长会问:“是不是让孩子多做题,对各种题型练习熟练了就自然形成能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心理学上其实并不赞成把能力与知识、技能与熟练技巧划等号的。因为能力只有在活动中,而且只有在那种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实现的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组成部分,如果缺乏了知识和技能,孩子就不能进行相应的活动,也就不存在相应的能力。但是,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一定的能力又是进一步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必须条件,可以讲,能力的发展比较知识和技能来说要慢得多,也重要得多。
那么到底什么是学习能力呢?
简单地说,学习能力就是从学习中获得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孩子来说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的能力。这几种学习能力所涉及的心理过程十分复杂,他们包括:感觉运动能力、知觉、语言、思维、自我监控。这些能力在人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而且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重要性。比如,在学前阶段感觉运动能力是一个孩子智能发展的基础,如果在这个时期,感觉运动能力发展滞后,不仅会造成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模仿力差等问题,还可能影响到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社会交往技能。等到孩子上小学之后呢,知觉以及知觉-动作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这两部分的能力没有同步发展,就容易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和数学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阻碍。
正因为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习如此地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就这么来解释“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大部人只知道孩子所表现出的行为,却并不知道行为背后的原因,更不知道这些行为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到底有哪些学问呢?
一、学习能力的
人的能力有多种,有运动能力、言语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最为关键,主要指得是学习课业的能力。对于儿童而言,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算与交流的能力,这几种学习能力所涉及的心理功能为感觉动作能力、知觉—动作统合能力、符号—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这是一个有组织、有层次的整体,按这样的顺序发展着。
二、学习能力的不平衡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发展常常是不平衡的。听说型的儿童由于听说能力发展较好,便总是运用听说能力来学习,喜欢发言,却不爱书写;而视动型的儿童则刚好相反,喜欢画画、书写,却不喜欢听讲、发言。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学习类型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三、学习能力与学习的关系
在孩子中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不喜欢学习的情况,一部分孩子甚至讨厌学习。其实这些孩子并非完全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不具有吃苦品质,而是由于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落后情况,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一旦出现学习能力的落后,孩子们会面临家长和老师的巨大压力,从而进入恶性循环中:能力落后导致巨大压力——巨大压大引起更严重的能力落后,最后引起心理和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兴趣不足、不关心尊重别人、对家长有抵触情绪和行为……使学习的成效更低。当然,学习能力落后与心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也有家庭教育或其它方面的原因,但它们一定有着不良的相互影响。
很多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早期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家长的耽误,未能在最关键的时候(12岁以前,在没有学习压力时更佳)进行训练和调整,而错过了黄金时间,后悔莫及!
建议各位家长:在孩子入学前多注意培养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入学后多注重寻找孩子出现学习问题的原因,有目的地训练和改善,注意避免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11.孩子学习吃力的原因是什么 篇十一
02、给孩子好的学习榜样。教育孩子讲礼貌,有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而学习礼貌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我们应多给孩子创造练习的机会。有的孩子个性比较强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孩子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因此,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提前做到,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03、游戏学习法。游戏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磨蹭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快速反应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我们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比如,和孩子比赛拣黄豆。家长放一盆大米在桌上,里面掺些黄豆,爸爸和孩子比赛谁拣得快而准,妈妈在一旁数数,数到50时,双方停止。经常做这类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做事时神经充分兴奋和精神的高度集中,培养做事高效的习惯。
12.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活动设计
长期以来, “双基”一直是我国数学教育的核心, 由于过于重视应试教育, 使得我国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扎实, 但同时也存在着普遍缺失创造性、缺乏创新能力的问题, 其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对数学活动经验关注的普遍缺失。广大一线教师习惯于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数学的重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 很少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感悟, 忽视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活动经验, 如何巧妙的设计数学活动, 以及如何具体的操作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在广大一线教师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观念, 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活动设计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之一, 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恰恰依赖于教师精心的活动设计。积累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一内容的活动设计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 是一个全新的版块。为了使奋斗在一线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此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着重从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来源、设计原则以及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程进行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活动经验的主要来源
( 一) 教师
教师的活动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已经积累的教学经验; 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丰富起来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是教师为了丰富教学资源而不断搜集的相关数学活动的资料。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已有的经验, 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设计活动, 将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充分的渗透在相应的数学活动当中。学生则通过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来经历、体验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从而达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在小学实践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能够灵活的运用有关教学理论准确的设计数学活动,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也可对数学其他“三基”的获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二) 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 学生就已经累积了有关数学的相关经验, 并且这些已有的经验将会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一, 学生已有经验中的真理性成分通常会对今后长生正面影响; 其二, 学生已有的一些经验中的一些非真理性成分或消极成分对今后产生负面影响; 其三, 还有可能出现学生在过去的数学活动中, 获得了某些愉快的体验和感受, 心里就形成了对新的数学活动中将要获得的愉快体验和感受的期盼。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通过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数学活动, 对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正如皮亚杰所说, “知识来源于儿童的亲身体验, 来源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 通过设计活动来积累数学经验,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把钥匙。
( 三) 课程资源
小学生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方面, 除了从教师和自身方面得到, 还可从课程资源方面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虽然说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还不算丰富。一些教师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但还是缺少一些理论的指导, 仍需要从优秀的教学范例和相应的教研资料中汲取养分, 促使教师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研究者在课程资源方面下大功夫, 不仅有教材可提供资料, 更要在校本研究中加大对数学活动的探究, 增强数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及时效性。将课程资源紧密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使学生恋上数学, 爱学数学。
二、数学活动设计的原则
本文中的数学活动主要指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活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四基”的一部分, 其基本的获取途径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情况下, 数学活动是融合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的, 因而, 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就包括了数学活动设计。因此, 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和数学活动就是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数学活动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一)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知识性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活动的“数学味”, 活动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数学原理、数学法则, 活动的过程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体现数学的思维方式,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活动的最终结果是要生成一定的数学知识或数学技能, 形成一定的数学观念等。但是,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性的特点, 若整个教学过程单纯是数学知识点的堆积, 是纯粹的数字演算, 学生难免会因为枯燥无味而失去兴趣。因此,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 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二) 真理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数学活动, 若失去了真理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同时, 数学活动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要把真理性和量力性结合起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背景、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并以此确定数学活动的最佳时机。在设计活动时, 既要考虑活动的整体性, 还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既要保证所有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活动经验, 也要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与自己的智力能力水平相匹配的尽可能大的收获。
( 三)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可以保证学生个体获得原初经验。与此同时, 大力提倡合作交流则可以促进原初经验向高层次转化, 促进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因此,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 既要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索机会, 又要有合作交流的环节, 保证个体经验的融合提升。
三、案例设计与分析
(一) 案例
什么是面积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中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本案例选取课题导入和动手操作环节。
【环节一】巧设冲突, 引入课题
( 课前发给每组学生3 张不规则小卡片, 如图3 - 2 所示。)
师: 今天我们要玩一个简单的游戏, 四人一组, 用老师发的小卡片把桌面遮住, 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 学生活动。)
师: 老师刚刚巡视了6 个小组, 6 个小组都用了三个字来回答我, 说是“遮不完”。如果老师把这些纸都发给你, 你能完全把桌面遮住吗?
生:还是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1:卡片太小了。
生2:桌面太大了。
师: 桌面在哪里, 你能找到吗?
【环节二】动手操作, 初步感知面积的定义
师:同学们摸一摸, 哪里是桌面?
( 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上前来, 给大家展示一下, 你所认为的桌面?
(学生演示, 大致摸了桌面的周围。)
师:他摸了全部桌面吗?
生齐答:没有。
师: 他把中间也摸完了。大家觉得这两位同学, 哪一位摸的更像是桌面?
师: 大家再摸一下, 每个地方都摸到。我们刚才在摸桌面之前, 同学们用纸片遮住它是遮?
生: 遮桌面。
师:我们发现我们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原因是?
生:桌面太大。
教师引导, 用数学语言表达。
生:桌面的面积大。
教师板书课题: 面积。
师: 桌面的面积比卡片的面积大, 卡片的面积比桌面的面积小。那我们坐的凳子的面积跟桌子面积相比呢?
生:凳子的面积要比桌子的面积小。
师:还有哪些东西有面积呢?
( 生答门、窗、地面、黑板等。)
师: 刚才我们说桌面的面积够大, 那和地面相比呢, 谁大? 以此类推呢?
( 学生列举了地面与操场、整个学校、整个城市面积等各种大小关系。)
师: 我们刚才认识了面积, 大家看, 这个图形的大小是什么? ( 师用绳子围成一个不封闭的图形。)
生: 有缺口, 大小不能确定。
师: (把绳子围成一圈) , 现在绳子围成的图形的大小是?
生:面积。
师: 现在请你找一张刚才老师给大家发的卡片, 指一指它的面积, 摸一摸。同学们, 那么究竟什么叫做面积?
( 师引导, 学生总结) : 所有物体的表面和围成的图形它们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
师板书: 物体的表面和围成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 二) 分析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而“空间与图形”知识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环节一】中, 笔者设计了操作情景,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 构建了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用卡片遮盖桌面, 动手摸桌面等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获得了第一手直接的感受、体验与经验。面积这一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 是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飞跃, 而动手操作活动是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们知道,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 而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该课题的导入环节, 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人人可参与但却又个个无法完成的活动, 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时在【环节二】中, 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图形的面积, 充分利用了类比的经验, 把以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直接转化为数学思考的经验。通过摸桌面等一系列的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其积极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有效的感知强化, 合理的解决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小学生形象的思维之间的矛盾, 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问题解决”中得到充分发展。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才能称之为有效的学习。如果没有认知行为的参与, 其学习知识的任务就不能很好地完成; 没有情感活动的参与, 其学习活动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持。在本案例中, 笔者通过巧设冲突, 让学生外在的动手操作与内在的思维操作二者结合起来, 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活动情景。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又能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 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也积累了小学生的操作经验和思考经验。
对于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很重要, 但同时还有很多重要的客观因素, 例如说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学生方面的主观因素, 笔者认为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仔细摸索, 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应对措施; 对于教师方面的客观因素, 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研究,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并不断的去更新去改善。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课题,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同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导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7.
[2]郭玉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52.
13.2021年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 篇十三
绝大多数高校可以同时报考。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校测在高考出分前进行,强基计划校测在高考出分后进行,大体不冲突。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高校专项?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综合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农村学生。
高校专项计划2020年的招生高校覆盖了包含北大、清华等全国95所高校。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村考生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个升学机会。
哪些学生有资格参加高校专项计划?
参加高校专项计划首先需要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政策
取得“高校专项计划”认定的考生,录取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降分录取,另一种是择优录取。
1、直接降分
直接降分的高校相比择优录取少很多。而且一般在初审外,都会有复审。如以上8所大学,在通过高校组织的复审后,会有相应的`降分。具体降分幅度由各大学招生委员会确定。
2、择优录取
14.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 篇十四
第1条公司每个项目实施前,施工经理应编制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及月进度计划并报相关职权人员审批,
第2条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如下,
(1)项目相关合同。
(2)施工图纸。
(3)施工人员的数目、机械及设备材料。
第3条经审批后的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由施工经理传达给与施工进度相关的人员,作为相关人员采购、调配及施工生产的依据。
第4条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月计划为滚动计划,随施工进度及相关因素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
15.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天地 篇十五
一、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快乐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的一种事物背景, 把学生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 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心情, 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要使情境更好地发挥作用, 情境的创设必须真实、有趣, 具有可操作性。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有几支笔, 只要你拿出两支, 告诉我这两支笔占原来文具盒里面笔的几分之几, 我就能猜出你的文具盒里原来装有几支笔, 相信吗?”同学们不相信, 争着考老师, 当然我赢了。有的同学提出:拿3支、4支, 任意支笔行不行?我说:行。他们真的把几个同学的笔合在一起, 又来考我, 当然还是没有考倒我。这样一个诱人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 由无意到有意, 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诱发了学生探究的乐趣, 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学习。
二、创造宽松环境, 营造快乐氛围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的思维空间才能诞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只有愉快时, 感觉、观察都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较敏捷, 因而, 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 应该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民主和谐的氛围。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主动探索, 我在学生座位的编排上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采用四人或者多人围坐的形式, 便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 打破拘束呆板的空间格局, 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离开了高高的讲台, 与学生一起商量、讨论、动手、动脑, 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 鼓励学生大胆登上讲台, 让他们讲, 让他们讨论, 使讲台成为学生大练基本功的舞台。学生的胆子大了, 师生感情更融洽了, 关系更近了, 学生敢提一些以往不敢提的问题, 敢闯以往不敢闯的“禁区”。老师以友好的态度热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亲密的朋友,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平等交流,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 大胆创新, 形成开放的教学环境。
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 大部分同学都遵循教材上的常规要求, 将量角器的零刻度对准角的一边, 然后读出另一边所在的刻度数, 但有的同学不这样做, 他把量角器任意放置, 然后把角的两边所在的刻度线的度数相减, 即得出所要量的角的度数。起初这样的做法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论, 但是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和具体的度量之后, 大家一致肯定了这种做法。这时我抓住时机给予积极评价:“你的表现很出色, 老师很欣赏你。”在课堂教学中, 应细心观察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 捕捉最佳的评价机会给予表扬, 让学生快乐学习。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 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设计精彩的活动, 激发快乐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发现是理解的基础, 理解则是兴趣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 要特别注意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体现力所能及的原则, 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 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过程中, 我创设了判断“哪块广告牌所用的油漆多”这一引探性的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里同学之间的合作, 先用“数方格”的办法来说, 再用“割补法”计算它的面积, 学生经历了“想—做—悟”, 终于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这个推导过程中, 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状态, 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比较、实际交流,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不仅自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而且体验了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 掌握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方法, 形成了转化思想, 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四、紧密联系生活, 体验学习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情境设计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 问题情境的选择既源于教材又紧扣生活, 既高于教材又应用于生活。如, 在比的意义课堂教学中, 我鼓励同学们说:你想成为发现者吗?那就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比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有的说:我和老师年龄的比是12:49, 老师和我年龄的比是49:12, 说出了同学之间的体重比, 身高的比, 还列出了一些文具之间的比, 等等。学生把学到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让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更富有现实意义。达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看他们是否理解掌握, 更重要的是看他们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 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大胆地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就会觉得解数学题是件极其平常而又有意义的事, 特别是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又获得成功后, 更会有一种数学无处不在, 无所不能的“豪情”, 有学好数学征服“世界”的冲动。因此, 无论是新课还是训练课, 都应该紧密联系生活, 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大学生的学习计划是什么】推荐阅读:
大学生选择外卖的原因是什么07-03
苏州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的是什么证书07-06
是什么让大学生沦落成为“蚁族”?09-18
大学应该学习什么06-14
大学生村官应学习吴仁宝什么精神09-04
大学生优秀学习计划06-27
大学生班级学习计划07-12
关于大学生学习计划10-21
大学生寒假收心学习计划10-24
大学英语个人学习计划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