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的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共3篇)
1.观摩课的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 篇一
例谈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摘要:新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念的培养。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关注、尊重、欣赏、培养、学习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着重点的开放的发展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宜,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学生等方面开始,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和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念的培养。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下面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所见过的一个教学实例: 教学内容: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的除法 教学片段:
在引出除法算式20/4=5后给出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为被除数、除数、商,在说商时:
生甲:老师,为什么等号的右边叫商? 师:为什么崔乐贝叫崔乐贝呢?
生乙:因为崔乐贝的爸爸姓崔所以他叫崔乐贝
生甲:哦!我知道了,因为商的爸爸姓商,所以叫商。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丰富,很好!老师问你们,为什么我们把门叫门,窗户叫窗户而不叫别的名字? 这时学生开始思考,生丙:老师我知道了是随意起的。
老师借这个同学的话说:对,就是随意起的,就如把我们人类叫做人,若当时把我们叫做猪,那我们现在就都叫做猪了。
这个数学教学片段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下面就这个数学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去否定或者说是去阻止学生的思维,就如学生甲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叫商”,倘若老师不随着学生的思路走,而说成让你叫什么就叫什么,问那么多干什么等,像这样的去打断学生的思路,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爱思考的好学生,甚至是一个未来的发明家。
教师应该真正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及从学生的反馈中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师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跟着学生的思路走,直至学生理解为止,做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及经验进行无缝地衔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把提出问题放在比解决问题更高的地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想解决的问题,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学会倾听、尊重学生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学习方式,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考虑到学生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的想法、思路以及所面对的困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学会倾听、学会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而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让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开放,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序,更加充满生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和谐的课堂应该是动静搭配合理,张驰恰当有度,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索中感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这个教学片段里,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启迪,一种激励,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学生不断地向上攀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都有潜在的发展因素,都可以积极成长。但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中,师生应当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对话、交流是沟通、理解的捷径,教师跟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 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真正的建立人格民主平等,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
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
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教师也无法比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
1欣赏学生所想的
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待所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万事由想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他对于落到地上的苹果视而不见,毫无所想,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要发挥教育的创新价值,我们的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始。
2欣赏学生所讲的 学生有了想法不讲,就无法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表扬,不应简单否定。就像这个例子,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不同想法而变得可探索了。这不仅使所有学生受益,使发现问题者获得成功的体验,也给我们教师不尽的启示。
老师们,在我们无私奉献我们的热心与爱心的同时,增加一些细心、耐心、虚心和信心吧。细心地观察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教学过程;耐心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找出发言中的合理因素,因势利导,使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虚心地求教于某方面超越我们的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并非圣人,也有不会或出错的时候,从而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课本,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敢于挑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其实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采用哪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怎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都应以学生为本,因课堂教学内容而定。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味的以学生为本的做法,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直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一个成长、成熟、成功的平台。最后,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并肩携手、信心十足地从成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4月第1版
2.观摩课的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 篇二
一、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弊端
1. 缺乏学生主体自主活动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自己的指导作用,基本上体现了教师讲学生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展。学生所学动作都是由教师示范和讲解的动作,学生在接受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课堂气氛死沉,没有个人特长和潜能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练技能技巧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活动。
2. 缺乏学生主体之间的交往
课堂中的正常交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个体之间缺乏交流,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乐于求学的情趣。
3. 缺乏良好的课堂气氛
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调查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2/3的学生与教师间缺乏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按原设计和准备好的教学模式灌输,不切实际,教学过程好比机械化的操作过程。
二、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怎样利用学生的主体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认识。体育课主体性教学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其学习的主体与课堂内容合二为一,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过程意识的形成,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进行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主活动,能培养自我锻炼意识。其次,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人格,为他们自身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环节,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在教师主导之下的,那种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就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以下几项重要工作要做:
1.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心理想象和身体运动的形式,把教学内容进行人为的假设和想象,变成形象的,有情有境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场境,使学生身在课堂,却仿佛入景入情,并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育,提高运动技能。如,在“耐久跑”教学中,选用《运动员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节奏明快又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忘记练习的疲劳,达到练习的目的,从而使教学更加和谐快乐。
2. 营造互动的氛围
体育教学是体育的基本形式,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学的动力,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与平等合作的学习过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终身体育意识。
3.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初中一个班每周只有两到三节体育课,只靠这几节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我利用“两操一课”向学生积极宣传坚持锻炼身体,坚持自学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意义,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明显提高,并能积极参加课余训练和课外活动,学生的达标成绩也明显提高,一些学生在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 让学生自主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把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到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达到程度、行为表现和进步的幅度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成绩,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为关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2]赖天德, 宋尽贤.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J].天津市初中课程改革学习资料选编 (体育与健康) , 2005, 6:4-12.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
[4]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篇三
【关键词】突出 确立 学生 主体地位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77-01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步履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教师应有全新的观念,民主开放的教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放飞思维的灵感。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丑小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丑小鸭后来会怎么样?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和课文中的情节相比较来感悟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艰难历程,从而体会丑小鸭对生活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启迪。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是现今教育家非常重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切合实际地采用一些新进的设备,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创设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观摩课的评价应以学生为主体】推荐阅读:
美术观摩课心得08-03
小学骨干教师观摩课08-14
小学思想品德观摩课11-28
观摩点建设的要求10-01
骨干教师观摩课教学设计08-30
听音乐观摩课心得体会10-28
数学教研组观摩课心得12-11
幼儿园观摩课个人心得体会12-11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心得体会12-09
观摩学习分享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