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全套课件(精选2篇)
1.中国电影史全套课件 篇一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了解了到了这首诗是作于唐帝国经历安史之乱四年后又值军阀纷争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可谓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而这时的诗人,常年漂泊无依,已是一个五十五岁的疾病缠身的老人了。那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于一个重阳佳节写下了这首悲秋伤怀的名篇《登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
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起来为我们朗诵一下这首诗,在这位同学朗诵的同时,其他同学注意去感受诗歌的意境,找出诗歌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进行描绘
(学生某朗诵)
这位同学的朗诵在节奏和韵律上把握得很到位的,有一点不足,是感情不够饱满,我相信通过我们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朗诵水平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2、找出意象
那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同学们都找到答案了吧,我们一起来看看: 风、天、猿、渚(水中小块陆地)、白沙、飞鸟、落木、长江 但这些只能说是物象,还不能称之为意象,诗人是怎样将这些干瘪的
物象变成了可以传情达意的意象的呢?
3情与景的交融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体会一下这些景里面寄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孤独哀伤、韶光易逝)
以上这些就是诗人的登高所见了,我们可以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五十五岁的羸弱的老人,在重阳佳节独自一人登上高楼,但凡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哀猿、飞鸟、落木”这样一些萧索的景物。那是因为诗人满怀悲苦,他在以情观景。而下面,诗人紧接着又转景入情,点出了他满怀的悲苦是由何而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后两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如此看来,诗人的悲苦是由于“作客”、“多病”。但是真的仅仅因为这样吗?我们曾经学到过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我们很早就知道杜甫的忧虑往往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这是杜甫的胸怀。
4诗人的情怀
那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杜甫以及上一节学过的诗歌背景,我们来深层地挖掘一下作者登高时的那种深重的悲苦是由何而来?(此问抽答)
作客、多病、苦恨、停杯 —— 风雨飘摇的家国 —— 忧国伤世 所以诗人“苦恨”的不是自己“作客”,而是迫使自己“作客”的原因——国家的风雨飘摇。正因为诗人有着这样的胸怀和高度,所以他的“艰难苦恨”才会跨越千年仍然震撼着我们,大家能体会到吗?
5、再读诗歌
那这样,我们再请刚才那位同学朗诵一遍,看他是否感受到了诗人这种感时伤世的情怀,并且将他所感受到的融进他的朗诵中(同学某朗诵)
三、结课:
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了呢?这就说明我们在读一首诗歌的时候,领悟诗人的情感是很重要的,而诗人们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呢往往是将之蕴藉于景中,所以同学们要用心去体会情景交融这一艺术手法的妙处,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诗歌鉴赏或是自己的写作中。
2.中国电影史全套课件 篇二
习题解答
1.软件本地化和软件汉化有什么区别?
解答:以其他语言版本为基础,创建中文版本的软件本地化过程,称为“软件汉化”。较之 “软件本地化”,它更为通俗易懂。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本地化行业人士倾向于使用“软 件本地化”,它更具有普通性。
当前,大约80%的软件本地化以英文软件为基础,这是因为大多数软件是在美国开发 的。另外,英文日益成为信息技术的通用语言,其他国家的国际化软件也通常以英文为源 语言,以此为基础实现进一步本地化。因此,如果以英文为源语言进行除中文(例如,朝 鲜语、日语、德语等)以外的软件本地化,就不能称为软件汉化。2.发现缺陷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解答:理解软件本地化测试的目的和测试范围;熟悉本地化软件缺陷的主要类型和表现特征;熟悉被测软件的语言知识和软件功能特征。3.本地化测试模型有哪些? 解答:
1)本地化集成测试模型
2)本地化“一加一”测试模型
3)本地化分布测试模型
4.软件本地化测试策略是什么? 解答:
1)以测试本地化缺陷为中心
2)并行本地化测试与源语言软件开发
3)采用软件缺陷数据库管理软件缺陷
4)必不可少的回归测试
5)有效确定软件缺陷类型
5.寻找本地化缺陷有哪些方法? 解答:
1)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查软件缺陷
2)对照源语言软件确认缺陷
3)利用软件缺陷的“扎堆”现象
4)关注测试容易产生软件缺陷的部分
5)参考其他语言版本测试发现的缺陷
【中国电影史全套课件】推荐阅读:
中国电影史总结要拷08-29
纵观中国电影史发展史07-09
中国电影史第二代导演总结08-27
中国电影文化07-04
中国电影市场报告07-29
中国现代电影发展现状06-11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记录09-03
中国电影简介期末论文09-24
观看电影《,中国战疫》有感11-17
电影《中国医生》的观后感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