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偏高的四个原因

2024-12-26

甲胎蛋白偏高的四个原因(精选8篇)

1.甲胎蛋白偏高的四个原因 篇一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1、肝癌是常见的造成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之一,一般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μg/L,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据了解发现约有80%的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会升高。

通常以400μg/L为标准,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所以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家族中有肝癌病人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因而,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提醒一点的是:不能仅仅靠借甲胎蛋白偏高的指标来诊断或排除一种疾病是不可靠的,因为肝癌的发现未必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有一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B超、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

2、妊娠妇女和新生儿也会出现甲胎蛋白的一时性升高,因为甲胎蛋白是胎儿的正常血浆蛋白成份,是胚胎早期的主要蛋白质,妊娠期妇女甲胎蛋白是会明显升高,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到7-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最高峰并相对稳定,但其仍旧低于400μg/L,约在产后3周后渐渐恢复正常水平。

3、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非恶性疾病如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恢复期,肝硬化,先天性胆道闭塞,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然而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4、甲胎蛋白偏高可能与生殖细胞肿瘤有关,据资料显示大约50%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患者其甲胎蛋白(AFP)呈阳性;一些其它胃肠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病人亦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偏高;除此以外,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L的男性病人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

5、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6、新生儿肝炎。30%新生儿肝炎可测出甲胎蛋白,发生率随病情的严重度而增加,大多明显增高。此可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鉴别,后者甲胎蛋白大多正常。

2.总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篇二

一、总蛋白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总蛋白有两部分组成,其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情况下,白蛋白和球蛋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总蛋白也保持一定的数值范围,白蛋白和球蛋白则保持一定的比值,但在疾病状态下,由于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发生变化,白/球比值和总蛋白的含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时,由于病毒的持续存在,导致免疫系统的增生,球蛋白的持续增多,如果这时肝脏的功能还比较好,能够合成足够量的白蛋白,以这时的化验结果往往是白蛋白正常,球蛋白增加,总蛋白也增加,白/球比例可正常或轻度下降,公式表示:T=A+G(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

在慢性肝炎早期肝功能还较好时,即表现为球蛋白的升高,则公式表示:T↑=A+G↑

肝病进一步步发展至晚期,或肝硬化时,因肝功能恶化,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白蛋白开始减少,球蛋白进一步增加,白/球进一步下降,总蛋白可以正常,也可以升高,在公式 表示:T=A↓+G↑ A/G↓

二、总蛋白偏高的原因的分析,总蛋白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总蛋白偏高的原因1、生理性升高:剧烈运动后也会引起总蛋白偏高。

总蛋白偏高的原因2、是由于某种病因引起的偏高,常见的原因有:

1.自身免疫性疾病

2.m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偏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

4.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等。

根据以上总蛋白偏高的原因的分析,应该指出的是虽然白蛋白和球蛋白都是血液是的重要蛋白质,但白蛋白和肝脏的功能状态更为密切,它主要反映了肝脏的合成能力,如果白蛋白尚能保持正常,说明肝功尚还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时即使是球蛋白升高,导致的白/球比下降也不能认为是肝功恶化。如果白蛋白明显下降,低于35克/升,则提示肝功较差,储备能力不足,是肝功能恶化的表现。有人认为凡是白/球下降均是肝硬化的表现,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如果白球降低是由于球蛋白升高引起,那么只能说明免疫系统增生,还不能说明肝功恶化,并非严重肝病或肝硬化的表现。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 篇三

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

(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毫克以下)

(2)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

(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

(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

(5)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

(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能摄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目的,一般应吃八分饱.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2)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以占45~60为宜,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食品

(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食物选择控制上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

(4)在控制总热能摄入量的前提下,脂肪的热能比不必限制得过低,可占热能的25~30,但应注意勿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每天油脂用量大约50克,植物油应占食用油的大部分

(5)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

食物选择要点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品

4.尿素偏高的原因 篇四

血尿素氮易受到尿量及氮负荷的影响,如上消化道出血、某些严重肝病、严重感染,应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药物和饮食中蛋白质过多时,可引起血尿素氮的暂时增高。此外,在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血尿素氮不一定升高,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才显示异常。

所以如果在肾功能检查中尿素氮偏高不要忽视也不要过于紧张,虽然血尿素氮虽可作为判断贤小球功能的指标,但在临床上来说不如血肌酐准确。所以需要正确判断尿素氮高的原因,为了及时的排查肾病的可能性,建议系统性的做个检查例如B超、尿常规、血常规等等,以明确尿素氮高的真正病因,及时治疗。

尿素氮偏高一点没有太大意义,吃药会高,蛋白饮食后会高,节食,负氮平横时也会高,检查误差也会高,其它原因与你没有关系,不用考虑。

5.体检尿素偏高的原因 篇五

1、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肿瘤晚期等,肾功能轻度受损时,BUN可无变化。当60%-70%有效肾单位受损时,BUN才增高。因此BUN测定不能作为早期肾功能受损的指标,但对肾功能衰竭,尤其是尿毒症诊断有特殊价值,并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根据BUN测定结果可判断肾功能衰竭的程度。A.肾功能衰竭代偿期:Ccr下降,血Cr正常,BUN正常或轻度升高(<9mmol/L)。B.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前期):Ccr明显下降(<0.83ml/s),血Cr增高(>90mmol/L),BUN中度升高>9mmol/L)。C.尿毒症期:Ccr<0.33ml/s,血Cr>445μmol/L,BUN>20mmol/L。

2、肾前性或肾后性因素引起尿量显着减少或尿闭,如剧烈呕吐、腹泻引起的脱水、水肿、腹水、循环功能衰竭,以及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3、体内蛋白质分解过多,如大面积烧伤、大手术以后,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急性传染病等。此时BUN增高,而其他肾功能试验结果大致正常。

6.当兵血红细胞偏高的原因 篇六

2、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及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红豆等。

3、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4、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胆汁酸偏高的原因 篇七

在胆囊中,胆汁酸被高度浓缩,人在进餐后,十二指肠中的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这是引起胆汁酸高的原因之一,属于正常的生理代谢.

2、胃肠疾病引起

胃溃疡和小肠炎疾病和结肠疾病均会引起胆汁酸升高,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当肝内、肝外的胆管梗阻时就会出现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另外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表现为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

3、肝胆疾病引起

如果存在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肝等都会引起胆汁酸升高.急性肝炎时期,血液中的胆汁酸升高明显,而对于慢性肝炎胆汁酸的水平可以区分活动性肝炎与非活动性肝炎,并监控治疗效果.肝硬化不同时期的胆汁酸浓度也不同,其肝硬化后期升高最为明显.近年来研究发现,对于酒精肝的检测,胆汁酸含量比其他检测指标更为灵敏,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被作为最有价值的酒精肝检测方法.

8.肌酐偏高的原因 篇八

肌酐高的原因:

1、原有肾功能不全的人,如合并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以在短期内出现血肌酐升高。

2、体内失水,如出现发热,多汗,饮水量减少,多尿期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

3、原有肾病的患者,使用了损害肾脏的药物,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4、原有肾脏病的患者,由于病情复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的现象,可以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导致血肌酐升高。

5、生活中出现劳累,休息不好,生活细节不注意,也可以引起一过性的血肌酐升高。

上一篇:基层信访现状下一篇:法学名著导读书目